课堂提问体会

2024-10-08

课堂提问体会(精选12篇)

课堂提问体会 篇1

教师要使学生学有所乐, 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成功、进步和发展, 课堂提问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活力与希望。课堂提问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问和回答是重要的途径, 它能激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不同的情景中, 设计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回答, 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上, 教师如何达到教学目标, 开导学生, 引导他们走进课堂, 走进教材内容, 大部分都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学的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每个人都知道“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的良药。”课堂提问太单一就让人乏味, 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 经常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 学生会失去兴趣, 并且也不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的情况,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深浅程度, 设计有效、恰当的问题。有效提问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点,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了解学生的心理建构和对课堂内容掌握的情况。既有效又有建设性的提问, 它必须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创造性回答。当学生们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学习过程时, 他们便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所掌握到的也会更多。如果说教学过程是理解性教学的核心, 那么, 课堂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在实际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积极的讨论和回答。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积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 自由发言, 各有所获, 各抒己见, 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 也了解了相应的文化背景,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不再害怕提问, 不再害怕课堂, 也变得喜欢老师的课。

二、问题设计要因人而异, 因材而设

由于学生层次不同, 学问上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 而且更要备学生。要因人而异, 不同的问题都能使不同的学生有成就感, 信心十足, 即使是最差的学生, 也要让他有事做, 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课堂提问要做到为教学目的而设, 重难点突出, 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首先, 教师要吃透教材, 设计的问题要难易有别, 根据教材循序渐进, 提问学生也要因人而异, 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 使所有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

三、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问答结构

教师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尽可能给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让学生大胆尝试, 相互问答, 各抒己见。教师要多创造情景,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问答活动中来。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提问题, 其他学生回答, 可以两人一组, 也可以多人组合。教师可以旁听, 也可以引导他们, 让他们的问题和回答都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好、中、差的搭配, 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课堂提问覆盖面要广, 不要局限于几个尖子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 分组活动时给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指导, 也可以采取以“好”带“差”的办法, 达到互动互利的目的, 各有所得。

四、要善待学生的回答, 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激励学生学习, 同时, 也能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课堂中, 学生的回答是教师获取教学效果, 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有时候, 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惊叹, 也让教师暗喜。从学生的角度看, 回答不管正确与否, 教师也不能轻易置之不理, 更不能粗暴地拒绝, 打击。错了, 也要给他们笑脸, 关怀的目光, 要善待他们的回答, 多鼓励他们。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要让每一位回答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的关怀。反之, 如果学生的回答遭到教师的批评或其他人的嘲笑, 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善待他们也就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内驱力, 也活跃教师的课堂气氛。通过提问, 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来,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同时, 也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课堂提问体会 篇2

学习《语文课堂提问技巧》心得体会

清水九年制学校 温瑞芳

提问需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提问的面窄,难度小,适合具体的问题;提问的面宽,难度大。适合宽泛的、宏观的问题,能引起思维向纵深发展,适合学生学习的中后期阶段或思维敏捷的学生。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敏捷度。提问的方式灵活,能开拓思维。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跳跃性提问其功能在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想象的丰富性。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学会抓特点,在共同中找出差导。抓不住特点,就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技能、情感等的重要手段。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做到恰如其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提问不是课堂教学唯一的手段。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所以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的自主学习质疑。教师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一点体会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 提问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c)-0145-01

伴随中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及英语教育的不断普遍与推广,中学英语教学愈来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综合能力,尤其是英语应用与交流能力。而课堂提问则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应用英语与交流的良好机会,也是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设计、提出和反馈谈几点体会。

1 设计问题

1.1 设计情境,重视交流

学习语言的基本目标就是利用语言进行交流与交际,所以,英语教师的提问必须充分结合语言背景,设计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以及能产生交际效果的问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由文章自身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由学生自行分组对文章进行改编,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这种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能够有感而发、畅所欲言,在思考问题中感受到乐趣,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提问,实现交流与交际的目标。

1.2 着眼整体,难易恰当

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必须适中,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回答出来,也就是跳一跳、可以够得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十分有利。问题太难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容易也会使得学生觉得没有意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所以,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与教材内容充分结合精心设计各种问题,由易入难,使得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将各种难点逐一突破,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应用能力。当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关键点科学设置问题,从复习已学知识到导入新课程,从掌握语言知识到应用相应的技巧,从总结归纳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围绕重点逐渐展开,让学生能够沿着问题思路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有所提升。

2 提出问题

2.1 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

为了使得英语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当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除了一般的一问一答方式,对单个学生进行提问的方式之外;还能够面向集体进行提问,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进行短时间的辩论等;还能够多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让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回答。总而言之,只要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有利,什么样的方式都应该积极尝试。

2.2 重视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

通常教师在课堂上会掌握主动权,而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课堂提问也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思维习惯十分不利。学生在课堂上通常存在不少疑问,不可能仅仅通过教师的讲解加以解决,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提问当中去。第一,要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第二,教师应不断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得他们可以选准角度,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并且全神贯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面,让学生敢于并善于提问。第三,教师必须采取正确的鼓励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与智慧,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褒奖,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提问以及交流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的提问,可以鼓励他们相互之间进行辩论,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与意见,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客观、全面、科学的总结评价。

3 反馈问题

3.1 积极主动反馈,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反馈有积极以及消极反馈。积极反馈通常有鼓励与表扬;或者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或者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答案等等。消极反馈主要包括忽略了学生的回答,对于他们的正确答案不给予表扬;对于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不正确的学生进行批评;或者急于纠正学生存在的语言错误从而中断他们的回答等等。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主动的反馈。从而让学生知道他们的答案是正确的,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得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提问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批评或者中断他们的回答会挫伤他们回答的主动性,打击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那些学习比较差的以及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容易丧失自信以及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更不用说主动进行提问了。

3.2 客观评价,以鼓励与表扬为主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对于學生所取得的进步都给予鼓励与表扬,并且给出一个正面的、鼓励性的客观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答案的闪光点,应当如何才能更加完善。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应当尽量从中找出其中的可取之处,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并且提出适当的暗示,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得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获得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4 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提问,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以及创新能力非常有利,同时,能够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英语教师必须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对于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切实发挥提问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英语交际水平,以便进一步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梅.中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技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体会 篇4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在课堂上了解学生、增进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环。问题提得好, 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知识。教师在复习时采用提问的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提出有关问题, 通过“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使之系统地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内容。如果整堂课由教师一讲到底, 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沉闷, 学生的注意也不容易集中在教师所希望关注的教学内容上面;若在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将要分散之时, 教师恰到好处地进行提问, 并要求学生思考后加以回答, 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活跃起来。

(三)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进行启发性提问, 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他们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一步一步地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识。这样, 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知识, 而且在不经意之中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 通过教材内容提出有效问题。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挖掘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进行实验、讨论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例如:学生对淀粉的水解程度的检验不太容易搞清楚, 在实际教学中将淀粉的水解检验设计成以下几个问题: (1) 当淀粉完全水解, 用什么试剂检验? (2) 当淀粉部分水解, 用什么试剂检验? (3) 当淀粉未水解, 用什么试剂检验?在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 由浅入深, 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这样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 通过化学实验提出有效问题。新奇有趣的实验场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学习, 因此教师应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之外, 再设计一些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钠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2) 水溶液滴加酚酞为什么会变红? (3) 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为何无金属铜置换出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会感到惊讶, 并迫切地希望找出答案, 这种由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出的问题, 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 通过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出有效问题。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 化学现象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相关性质时, 可以介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相关的一些新闻报道, 向某人泼浓硫酸会毁容, 那浓硫酸到底有什么性质呢?这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对化学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建议

(一) 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后, 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后留有合适的思考时间, 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之中, 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将更有帮助, 如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很容易导致无法有效回答, 而且可能使一部分学生会因此而失去信心, 不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二) 把握适度原则。教学内容有难有易, 问题的难度要适宜, 太肤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 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 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 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力发挥, 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有效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 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三) 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掌握时机。要使提问收到良好的效果, 就必须把握提问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 上课五分钟后, 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 注意力也相对集中, 此时提问效果较好。而快要下课时, 教师若还在提问, 就收不到好的效果, 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绪已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了。教师选择最佳时机提问, 能极大地刺激他们大脑思维积极活动,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课堂教学的提问要有趣味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 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五) 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材。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材, 如果脱离教材内容随意向学生提问, 既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又会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即不知老师今天给我们讲什么知识点, 以前所学的内容与今天的内容无法联系等, 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是不利的。

总之,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提问则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 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的具体特点, 深入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高水平的问题, 使每一个问题都出在“点”子上, 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 培养理解能力, 开启思维闸门,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使师生间的互动协作、情感交流达到一个更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郑长龙主编.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郑晶晶-课堂提问有效性心得体会 篇5

郑晶晶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直是老师们的一大疑问。现就个人教学经历谈谈以下几点:

一、提问的意义

1、督促,课堂提问是最简单的测试。学生会为了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好评、同学的赞赏,而做足十二分的准备。形成一种潜在的压力,俗话说“压力就是动力”。

2、激励,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属于被动状态,这是由于学生的惰性,或者害羞的心理作用。

提问会让教学更加活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3、反馈,这点很明显,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与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可以看出有多少同学掌握了该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那些地方有错误。

4、引导,课堂中,部分学生的思维虽然很活跃,但是思路很混乱,而正确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循序渐进,以及准确掌握课堂的重难点。

二、提问的盲区

1、没有提问或提问过少,会让课堂变得成了老师的讲座,违背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原理。

2、提问过多,会让课堂变的异常活跃,甚至平时什么也没学会的学生为了凑热闹,也在“讨论”(当然内容不得而知)。等到无法收场的时候,就会发现这节课很失败。

三、提问的技巧

1、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课堂提问不是固定的模式,应随机应变。课堂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按常规的提问模式,会变的牵强附会,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应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的开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或者在教学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或者在教学结束时,提问留给学生课余时间思考。

2、把握课堂提问的对象以及方式。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提问不能是盲目的。面对不同难度的问题,选择不同基础的学生回答,对于难点的问题选择基础好的学生,还可以采取连续发问。对于简单的问题选择基础差点的学生,让其感觉到老师还是很重视

他,给他于学习的积极性。不管学生回答对,应该给予一定肯定和赞赏,但不得过分夸奖。回答错或者答不出,也不得批评讽刺,也应多鼓励。

3、提问的节奏。提问的语言速度也要和音乐一样有快有慢。对于简单的问题讲快一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复杂点的问题,要讲慢一些,甚至可以把问题写出来,这样不至于学生连问什么都不知道。

4、意提问的内容。提问也必须有条有理,思路清楚,循序渐进。盲目、胡乱的提问会让学生的思路也变的杂乱无章。正确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有条有理,思路清楚的思考问题。

提问还要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以至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模仿老师,自我发问,这样在课余学生中会有更好的效果。

四、生物课堂提问设计应具备的特点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低劣的提问,因此,提问必须有选择。同时,提问还要考虑效果,以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设计的提问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启发性。提问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学“家鸽”一节内容在导入新课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同窗们,我们都知道鸟是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动物,那么,鸟为什么会飞呢?如果把人工做的翅膀绑在你的双肩上,你会飞吗?你为什么不会飞?”在学生思考答复的基础上我们可进一步提问:“这是因为鸟除了具有翅膀外,还在形态构造上、生理上具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特色,而人不具有这些特色,所以人不会飞,那么鸟在形态构造和生理构造上有哪些适应飞行的特色呢?”这一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有利于活泼学生的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涌现疑问,如果你们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

思考,你的教学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2.选择性。生物课堂提问的天地是广阔的,所提的问题要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选择,做到目的集中,抓住重点,突出难点以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的。如:讲解细胞质遗传特色内容时,细胞质遗传特色的形成原因是这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由,突破“母系遗传”特色的原因,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受精时精子核遗传物资与质遗传物资进入卵细胞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明确受精卵中细胞核遗传物资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遗传物资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以此突破“母系遗传”这一难点。

重视课堂提问,建设高效课堂 篇6

一、要抓住每堂课中的兴趣点提问

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作,分数是学生的兴趣点,是学生特别关心的,针对这一情况,如在讲思想品德七年级第十三课,“分数的品质”中,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乎考试分数吗?为了考试分数你会去作弊吗?身边有同学作弊得到高分你是怎样态度?为了分数,在“友谊”与公平,“集体利益”与公平之间,你会做出怎样选择?通过这些提问,学生就能了解分数的品质,实际是人品的表现,从课堂的反映看出这种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明辨是非,提升学生能力。

二、要抓住每堂课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疑。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在讲到《纯真的友情》时,要遵循“自然”与“适度”的原则,学生对这一原则不太能理解,我先让学生表演两段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自然与适度原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平常在学生交往中有哪些违反这一原则的行为和话语?请同学们列举,这样一提问课堂一下就活跃了,学生有了这种感受,对理解这一原则就不难了,难点就突破了

三、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抓住“危险的诱惑”这一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诱惑?它们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最容易受诱惑?青少年应该怎样抵制不良诱惑?以网络为例,说说你怎样避免网络的不良诱惑。这样提问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本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身边的各种“诱惑”,初步具备对各种“诱惑”的辨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明辨是非,自觉理智地拒绝不良诱惑,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四、抓住知识矛盾点提问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的矛盾之处,也就是认知上最感困惑地方,有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有现实和理论的矛盾中突等。在这些地方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教学“关心与互助”这一内容,可出示一段材料让学生讨论:一个老人上了公共汽车,没有人让座。售票员请一个年轻人为老人让座,年轻人无动于衷。站在一旁的王丽生气地说:“你难道不懂得尊老爱幼的道理吗?”年轻人反问道:“现在都讲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样,凭什么要我给他让座呢?”请你帮王丽讲出反驳那个年轻人的道理。通过这种设计问题,学生解决这一矛盾点。

五、要抓住社会热点来提问

社会热点问题通常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社会热点资源是教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对于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若能恰当地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既可创造问题情境,又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彰显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和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七课“战争与和平”时,我给学生看一段空袭利比亚的视频,然后提问“北约空袭利比亚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现象反映当今时代面临什么重大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国应当怎样应对?

六、要根据教学重点来提问

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不可能字字句句都有反应。每课都有相关的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内容给予一定的重视,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做出反应,给予注意并加深印象。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法制:市场经济的护卫者。提问“杨斌被判重刑说明什么?”劣质奶粉事件的发生又说明了什么?,针对这些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目前我国大为加强法制建设对经济建设有什么作用?请列举你们了解的经济法律,说一说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总之,课堂提问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威慑,而是交流;不是教条,而是艺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朱熹亦说过:“学贵有疑,小疑进,大疑则大进。”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能力,触动学生的灵魂,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起!

重视课堂提问, 讲究提问技巧 篇7

一、要先提出问题, 不要先叫起学生

课堂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提问的目的是要启发所有学生的思维。如果在提问之前先叫起学生, 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 很难把思想集中到老师所提的问题上来, 从而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其他学生觉得反正提问与己无关, 就收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

二、要启发学生举手, 不要一味指定

在教学中教师要先鼓励学生举手, 先叫举手的回答, 然后再问:“他答得怎么样?谁还要补充?”或依据答题的情况, 提供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 这样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很多问题并作回答, 并非只能从一个角度去答,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很愿意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要普遍提问, 不要只叫好学生

课堂提问要点面结合, 普遍提高。特别是提问后进生要注意把握时机, 创造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适合各类学生应答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 分等次提问。可先叫中等生, 同时要求全体学生思考, 等启发了后进生的思维时再由其回答, 难度较大时由好学生“救急”。这样普遍提问, 就兼顾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四、要问得适度, 不要大而空泛

只有教师提出的问题适度, 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所提问题过浅, 学生毫不动脑便能对答如流, 这就不能引起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也就谈不上开发智力。如果一味追求深度, 提出的问题大而空泛, 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不知从何答起, 也会影响提问的效果。因此提问要适度, 且具体而有针对性。

五、要灵活多变, 不要程式化

提问的作用是引发思想交流, 应是老师和学生的纵向、学生和学生横向的多向交流。这就决定了提问的形式也要灵活多变, 不要程式化。比如, 以提问的方法温习旧知识,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适当发问, 或只问不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任其思维纵横发展, 或引导学生自己发问, 让学生根据知识的接受情况, 去探究如何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的方法,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堂提问体会 篇8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这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激活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 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难点,重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真正体现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提问并非无的放矢,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1)唤起学生注意;2)鼓励学生参与;3)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4)检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准备情况;5)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6)确定学生对特定内容的基本事实的理解;7)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8)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9)诊断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10)调控教学进程;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作出色表现。

2.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作创造性回答。

又如阅读教学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来实现,即阅读前提问、阅读中提问和阅读后提问。阅读前提问一般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导入新课来实现的,所设计问题应使学生既能轻松自如地复习旧知识,又能了解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从而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如在教SEFC第三册Losson 34“Gymnastics”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现著名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图片,并设计以下问题:

(1) Who is your favorite gymnast?

(2) In which type of exercises did he/she win a gold medal?

(3) How many types of exercises do you know?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体育明星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再慢慢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Gymnastics上,这样既科学又自然,学生容易受感染。阅读中提问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并捕捉信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个步骤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态度和目的等。阅读后提问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运用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发表不同的见解。

3. 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既要让学生容易理解又要达到一定的难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故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而放弃深入问题情景。

4. 问题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新颖是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中学生的求异心理特别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的问题就应既考虑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的面,又要抓住热点、关注焦点、把握兴奋点,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如在学习SBⅡ,Lesson 58—59A“Famous Detective”一文中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这样很快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的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中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言语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提问的时机、灵活性,适当地等待时间和追问,注重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

1. 抓住提问时机。

课堂教学之初,学生的思维还没启动,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与本堂课程有关的问题,由浅入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从而把注意力吸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但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注意力会有所分散,这时再巧妙设置新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转入新的学习内容。这样一环扣一环,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就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集中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很快掌握所学内容。

2. 提问时要有灵活性,及时调整对象。

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教师判断失误,即原来认为某个对象能回答的问题,却问而不答。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绝不能言辞粗暴、横眉冷对,甚至埋怨学生说他在家没复习、上节课不注意听讲等。否则将损害学生自尊心,使他产生反感、对立的情绪,对教师的提问产生恐惧感,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

对难度大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不能为了使提问快速进行,把提问都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而把中、差学生变成“遗忘的角落”。为此,教师一定要随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风气,养成良好语言习惯,还能使学生时时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

3.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发问以后,等3—5秒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维。让学生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减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4. 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延伸、扩展的提问。

学生在回答部分趋异性问题时往往会缺少一定深度,这时教师应再追问一些问题来引导他们,驱使他们进一步思考,提高学生阐明观点的能力。如:“Can you explain your idea more exactly?”“Why do you say so?”“Are you sure what you say?”等。当然,在追问中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思想程度、难易程度及学生个性,讲究提问的策略。我们知道,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而不是为难学生。因此,追问要因人而异且不宜过多。适度的追问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长知识;过于简单、过于困难或过于频繁的追问只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感到乏味。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扬,应该毫不吝惜地对学生说:“You are great!”“You are clever!”“Excellent!”

5. 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也要讲民主、人权,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可以设置错误问题,提示并教会学生质疑。让学生善于紧扣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进行解惑。这样学生不仅接受到来自教师的知识信息,同时还接收了来自同学间的知识信息。而学生自己的语言所传达的知识更符合学生已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更容易被吸收,教学效果也会更好,而且通过质疑提问,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高厚, 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罗晓杰.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2, (10) .

[3]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1, (4) .

[4]李芳.对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J].中学英语教学参考, 2003, (2) .

课堂提问体会 篇9

一、问题应让学生具有参与性

学生的参与性是检验课堂提问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课堂上,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是一种参与, 而回答问题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学生“知而不答”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教师在提问时, 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 选择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于性格内向、不爱开口的学生, 教师要耐心鼓励、引导, 以增进他们的勇气;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 在肯定积极性的同时, 还应提醒他们思考问题要周到, 回答要严密.

二、问题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一部分, 是健康的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中, 就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以兴趣为“催化剂”,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 若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听起来则无趣.假如老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愉悦的情境, 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例如, 在教授“有理数的加法”时, 这节课本身是抽象的, 枯燥的, 学生学起来感受无味, 我就以扑克牌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为正数, 黑色为负数, 让两名学生一起来抽扑克牌, 每人抽两张, 然后把它们相加, 谁得的数大则谁赢.

三、提问方式应具有多样性

课堂教学中, 应巧设疑问, 注意多角度地设计各种“亮点”,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教学目的的差异性来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 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1.“教师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之一, 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2.“教师问, 学生答”的提问方式, 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学生两两配对”的提问方式, 为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反复“操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 在教“平行线的判定”时, 在推理说明环节, 可先提问一名学生分析, 然后要他选择另一名学生画图, 这名学生再选择另一名学生写出已知……这样进行下去,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矢, 随意问, 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向, 做到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的参与, 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没有内在联系时, 这个问题就“太难”, 学生难以回答, 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同, 学生凭借记忆就能回答时, 这个问题就太“易”了,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当问题所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有联系, 但又有所不同, 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时, 使学生既有信心解决, 又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 这个问题才是“难易适中”, 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才是有效的.

五、提问应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基本目的之一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 同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确保这种思维的进行.用问题驱动学生的主动思维, 就要合理设计问题, 以确保深度思维的进行.因此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让学生在教材中找不到现成答案, 而又以教学目标为基点的问题, 尽可能丰富提问内容, 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以激发学生思维, 开阔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在教学“角的比较”时, 可以这样提问:“用一副三角板, 在同一个平面内, 能画出多少个小于180°的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活动, 并记下他们所画角的度数, 另外, 在操作过程中, 还要让学生探究角的和、差及其关系, 说出用三角板能画出的所有角的度数, 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这些角都是15°的倍数) .

六、对学生回答进行及时的激励性的评价

教师应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 当学生 (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作出正确的回答时, 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适时的表扬可以使学生有成就感, 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肯定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因为提问本身就可以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对于回答不对或不全对的学生, 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暗示、帮助, 以达到纠正学生学习错误的目的.如果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知而不敢答”了, 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 教师要有民主作风, 让学生有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既要重视“问”, 又要问得“巧”, 还要对有关知识进行适当的刨根究底, 才能让学生“顺着藤”而摸到“瓜”, 因而教师只有设计出好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才能使教与学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 使课堂成为思维扩展的无垠芳草地, 让教师有所收获, 学生得其所乐.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 每一环节都涉及提问.因此, 教师要仔细斟酌提问的层次, 运用各种不同的提问方法, 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过程, 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利于朝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

摘要:提问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途径.完美地运用提问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充满趣味.提问有复习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醒学生注意、锻炼学生思维的功能, 巧妙的课堂提问应有的放矢, 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控制教学节奏的作用,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体会 篇10

一、设问导入,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设问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为师生互动拉开美丽的序幕。譬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八年级下册《保护环境》一课的导入时, 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蓝天、大海、草原、森林、矿产资源和野生动物等美丽画面, 同时开门见山设问:“如果某一外星球成了地球的友好邻居, 希望向地球上的人类借走上述宝贵的东西, 你会把哪个‘宝贝’借给他们呢?”顿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学习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犹豫再三、难以取舍的抉择, 没有一个学生愿意把地球上上美丽的万物借出去。这个思考结果就是我在备课时期望得到的, 从而让学生在纠结中感悟到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了铺垫。

二、激励联想, 引导学生拓宽创新视野

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版本中的“感悟”“探究”和“对话”等板块虽然已经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问题, 但教师还应跨越书本的门槛, 设置出更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回忆的问题, 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 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引导他们从教材知识自主联想到课外知识, 让知识得到合理迁移, 从而锻炼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譬如, 我在执教九年级第三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时, 先要求学生阅读梁帅的故事:小梁帅5岁时一场车祸致残, 十个手指和右腿都烧掉了, 面对无情的现实, 她用嘴咬住笔练习书法, 先后两次获国际书法大赛金奖, 十次获得全国大赛金奖, 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当代书法家”称号。接着, 我如此设疑:“你是否知道类似在挫折中奋起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呢?”各学习小组展开了热烈讨论, 纷纷列举出司马迁、张海迪、桑兰、王晓福等在挫折面前不屈服, 勇于和命运作斗争的典型人物。众所周知:榜样功效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直面挫折, 并能在挫折中百折不挠, 勇敢地向挫折发起挑战。这样的提问能升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效果事半功倍。

三、因“趣”施“问”, 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挖掘学生的内驱力, 达到无效为有效、低效为高效的美妙境界。假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那一定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譬如, 在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新集体》的教学中, 鉴于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新环境, 有的学生心情忐忑, 甚至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我就单刀直入地提问:进入中学后, 你觉得初中和小学生活有哪些不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小伙伴?你最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是怎么样的?你会为新的集体做些什么呢?如此简明扼要的提问, 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大家喜笑颜开, 积极投入到师生互动的氛围中去。此时, 我安排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怎样让同学们更快记住你?”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 大胆表述各自的爱好和特点, 个性化的自我介绍使同学之间陌生的阴影烟消云散。在潜移默化中, 有效设问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四、把握支点, 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在课堂提问时既不能“眉毛胡子不能一把抓”, 也不能“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可见, 一个学生能否把握重点和难点是衡量一堂课效率高低的试金石, 我们在提问时一定要把握住问题的支点, 达到一点多通、一点全通的效果。笔者认为, 抓住提问的支点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 问题的难易度要适中。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 而思维是每一个人的内部活力。因此, 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坚持因材施“问”的原则, 一定要运筹帷幄地统领全局, 充分领悟新课程理念, 实现从简单到逐步复杂过渡, 学会分层提问, 由浅入深, 化难为易, 化大为小, 有的放矢地进行系统化提问, 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挺进。譬如:在讲授九年级第1课《学会亲近社会》时, 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设置情景:过马路时, 红灯还亮着, 旁边的人大都走了, “你”却等在那边……设置问题:斑马线前“你”不闯红灯说明你选择了什么?请说说“你”同时还选择了作为合格公民的哪些要求?学生们综合本课内容思考, 就会联想到“我”选择了遵守交通法规, 遵纪守法, 还选择遵守社会公德、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等。

第二, 问题广度和深度要合理。苏标版思想品德的教材内容涵盖面广, 纷繁复杂, 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提问时既要做到重点突出, 又要灵活把握, 绝不能面面俱到。假如盲目展开, 主次不分, 那么不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且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造成遗憾性智力浪费。因此, 课堂提问一定要注意广度和深度的有机结合。尤其在挖掘深度时, 我们一定要推敲教材到底有多深, 做到胸有成竹, 瞄准新课程标准去挖掘, 凡是超标的坚决不挖。但是, 不少年轻教师认为知识点挖掘得越深课堂效率越高, 也就越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其实这是教学的误区。

重视课堂提问 营造高效课堂 篇11

一、课堂提问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的认识水平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提问,总能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任务?笔者以为他们是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的。那么,怎样才能抓住学的“最近发展区”呢?教师首先通过学生的作业或测验或教学经验,估计哪些知识学生已掌握?哪些能力已形成,再根据《大纲》相关的知识点,编造出新颖、实用、典型的问题进行提问,使问题的难点落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学生的思考既不感到垂手可得,又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让他们思考的最终能够跃一跃摘得到。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先提问:①如何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如何进行?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有何关系?等问题解决后,再提出问题:m为何值时,关于m的方程(m-1)-2(m+1)X+(m-2)=0,①有两个实根,②没有实根,③有唯一实根,④两根互为相反数,⑤有一正根一负根,⑥两根平方和为10。这样的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深度恰到好处,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果子”,这必将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二、课堂提问要有利于新课导入

在新课讲解时,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提问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奥秘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新课中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问题的提出引入课题:

如图,△ABC中,AB=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LB=∠C,B与C的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判定定理”来判定,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又提出这样的问题:“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所学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C,则AB=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三、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置疑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固然重要,但光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的地位。“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努力思考问题、大胆置疑。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例如:A、B两站的路程是600千米,甲车从A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乙车从B站开出,每小时行驶50千米,问(1)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2)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离60千米?本题是一个行程问题,学生也比较熟悉,所以就直接解答如下:

解:(1)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依题意得:70X+50X=600 X=5

(2)设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小时相距60千米,得:70X+50X=600-60 X=4.5

然后设计如下问题:(1)上述解答过程正确吗?(2)两车的行驶方向有几种情况?(3)第一小题的问法合理吗?(4)第二个问题的解法全面吗?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对解答过程产生怀疑,由他们自己去评判,去认识、去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课堂提问体会 篇12

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积极思维, 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教师的提问形式新颖, 富有情趣, 学生喜闻乐答, 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进取, 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课堂提问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课堂提问的特点:

1.优化问题情境, 激活学生思维

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 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人活跃状态, 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教师应通过质疑问难,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 探索领悟。他们或用提问法, 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 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 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 让学生在纠错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等等。

2.通过“布白”艺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就是进入积极思维前心理上的“空白”。“布白”艺术, 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 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 迫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布白”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愤”和“悱”的状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地说, 教学中过于“实”, 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 生搬硬套。唯有适当地化实为虚, 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 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二、课堂提问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

课堂提问应在启发上下工夫, 也只有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才是“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 教师要巧妙提问, 给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和寻找答案的蹊径, 引导、鼓励、启迪,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 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 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提出的问题要有序, 内容要有度, 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提问的语言要有艺术, 具有趣味性, 要根据学生实际;提问应问在当问之处、当问之时、当问之人;要精心、巧妙地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才是切实有效的。

2.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 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等。

3.逻辑性原则

渐近性提问的程序是否一环扣一环, 使问题提得自然, 解决得顺利。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 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 循序而问, 由表及里, 层层深入, 使学生积极思考, 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如果前后颠倒, 信口提问, 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有顺序的提问, 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比如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平方根这一概念, 为进一步学习立方根、二次根的概念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打下了基础。

4.适度性原则

提问的适度性、针对性提问要适度, 即根据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阶段应提问不同程度的问题, 若提的问题难度过低, 学生用不着思考就能回答, 若过高, 学生感到束手无策, 抓不住中心确定不了思维方向, 不能进行思维活动。提问的针对性是指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的疑难之处, 如果所提问题不切中学生的疑难要害, 学生就不愿意或不用思考。对难点问题, 要设计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 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逐步突破难点, 只有适度的提问, 恰当的角度, 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 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 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 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 并非整体性的效果, 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 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5.趣味性原则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同样一个问题, 提出时平平淡淡, 既不新颖又不奇特, 而是“老调重弹”, 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 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 使学生有新奇之感, 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比如, 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学生小学已经认识了这个结论, 但对其原因不是很了解, 笔者问:“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 你们会有什么发现呢?”这时他们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 全班得到同一结论, 这样大家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规律, 后面的几何证明也在拼凑中得到启发, 找到了做辅助线的方法, 学生兴趣很高, 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若不能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就传授知识, 那就只能使人感到冷漠和疲惫。”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试想, 在整整一堂课中, 如果没有提问, 那课堂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 良好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还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 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金井平, 沈鸿博, 史天勤.教师教学技能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于敬莲, 马维民.试论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1) :21~22

[3]朱振荣.论中学数学课堂设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 (12) :74~75

上一篇:语言精神下一篇:临床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