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共12篇)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 篇1
当前,建筑业市场不断扩大,国家也增加了很多基础项目的建设,这就给广大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建筑企业在给自身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随着中国建筑企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而中小型的建筑企业由于根基小,消化和吸收风险所带给企业损失的能力有限。如本人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小型的建筑公司,由于规模较小,面临了融资难、承揽工程项目的中标率差的风险,造成了才能过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导致了最终被兼并的结局。因此,中小型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立足于市场,更应该了解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可以提前根据预测到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本文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做一下浅析。
一、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招揽工程项目的风险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生存发展,首先要能够承揽到工程项目,没有较大的工程项目作为支撑的企业,无法长期立足于建筑市场。预测承揽工程项目风险又主要分为下面两种:
1.合同风险。大多数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者和项目施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合同中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评估不足。中小建筑企业跻身于激烈的、不规范的建筑业市场的竞争中,为了企业的生存急于招揽工程,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没有及时发现合同中可能存在的不利自己的条款所造成的风险;或者有些中小建筑企业为了拿下工程,对合同中存在显失公平的条款却不及时予以回避,而造成合同可能无法完全履行的风险。
2.投标风险。投标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等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如果不中标,施工企业将损失为了投标而购买标书等发生的一系列费用;而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
(二)资源管理风险
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管理上不是很规范,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层次低、施工队伍不稳定等的因素,在进行施工时,因为施工环境恶劣,所雇佣的施工队的人员里会出现不稳定和人员离失的现象,造成工程项目的管理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边组织施工,一边还要招揽施工人员,给施工进度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财力资源管理风险。中小建筑企业的财力资源风险,主要以资金管理风险为核心。施工企业由于资金紧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约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资金管理风险中主要有垫资风险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过大的风险。在近年来,施工垫资和注入履约保证金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往往会到处拆借资金,从而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3.物力资源管理风险。由于有的工程项目资金存在不到位的情形,或者还有恶意拖欠工程款的,这就使有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按着自己预订的计划,在建材市场价格波动前做好所需材料购进合同的签订完成,由此可能造成了材料成本加大和不能及时采购材料影响工期的风险。
(三)施工安全管理风险
目前,大多中小建筑企业在安全方面盲目投入和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但对施工现场行之有效的实施监管力度并不是很大,由此引发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增加了建筑企业的安全风险。
二、中小建筑施工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一)注重投标环节的风险防范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标决策过程中,管理层应该提前做好预测工作,一是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去施工地了解当地的施工环境,做好事前的风险预测工作,以便管理层预先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二是对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合同订立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所潜藏的经营风险,都要做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出详尽的招标策略,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三是及时掌握市场上的要素价格变动,能够在招标报价时准确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四是建筑施工企业要与业主搞好紧密合作的关系,提前了解业主的资信情况,业主风险往往是施工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风险,一定要在投标前期承接施工项目以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考察和调研,使企业能够对以此带来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对资源管理风险的具体手段
1.强化劳务施工队的计划管理,降低劳务风险。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专业施工队为主,有计划的对施工队人员的配置是否稳定,人员技术是否多元化,能否应对所要施工的工程项目的需要做认真细致的了解,没有好的施工队合作,对工程的质量、工期进度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选择有能力的专业劳动力分包企业,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可以降低以此带来的风险。
2.加强资金监管,减少施工垫资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主即建设单位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施工企业垫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而施工企业为了生存急于承揽工程项目,通常会违心地进行垫资施工和提前交纳大量的履约保证金,再根据施工进度去索要工程款,又会引发工程款被业主或建设单位长期拖欠不付等因素,以致于不少施工企业最终被拖垮倒闭。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避免施工垫资风险所导致的拖欠款等恶性循环的隐患,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以降低垫资带给企业的风险。而对于保证金这一块,企业要落实专人负责,根据招标文件或施工合同中规定的返还方式和时间加紧催收,明确责任人,确保款项按期收回,避免造成企业的资金损失。
3.对物力要素风险的规避措施。一是在投标或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该把市场价格波动因素考虑进去,减少因建材市场价格不稳定带给企业的风险;二是施工企业对设备的购置、租赁等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做好购置和租赁的支出计划、现场使用和维护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工程完工后的保管和租赁期到了的及时归还制度,强化管理,避免造成浪费损失。
(三)加强安全在施工全过程的监管力度
施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安全文明施工重视不够,但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人员伤害和经济上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往往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搞好安全施工规范化、制度化,必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加深每一个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企业的管理层也要逐个签订安全防范责任书,促进企业层层加强制定对安全基础工作的目标和规划,同时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和执行安全施工制度规范,杜绝安全事故带来的风险。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大,工程项目增多,企业更加需要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滞后也会严重制约施工企业的发展,加大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中小建筑企业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分析施工项目管理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运用各种策略和技能加强风险管理,加大对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 篇2
企业按资质条件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 原则:层级化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责权一致原则、分工与协
2、经营预测按范围分:(1按预测时间分为:①短期预测 ②中作原则、机构精简原则、弹性结构原则、集权与分权相平衡原
期预测 ③长期预测2按预测范围分为:①宏观预测②微观预测则
(3按预测方法分为:①定性预测 ②定量预测 ③综合预测(这步骤:基础工作→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建筑企业组织制度设 是预测的分类,经营预测的分类没找到)计→人力资源规划→软组织设计确定性决策: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21、承包商主要的合同关系
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劳务分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运输合同,不确定型决策:指未来事件的自然状态是否发生不能肯定,而加工合同,租赁合同
且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情况下的决策,即它是一种没
22、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任务
有先例的、没有固定处理程序的决策。预测分析市场需求,合理制定材料供应计划,搞好流通以加速
企业管理三层次:企业管理层次、项目管理层次、劳务作业层周转,降低消耗和监督费用,加强核算以降低费用
次企业战略管理三层次:公司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
23、企业的特征
库存管理技术方法1)ABC分类法2)定量订购法3)定期订购法(1)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2)企业以盈利为目的;(3)企业
计划指标(竣工率)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4)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5)
计划指标是用来表示一定计划期内,在具体的经济条件下生产企业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经营活动所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是国家对企业
24、建筑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
实行计划指导的标准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尺度,同时也是企流动性,一次性,露天高空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多界
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工具。按指标的性质不面性
同分类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指标的计量尺度不同分类 :
25、索赔成立的条件
实物量指标,货币量指标;按指标的作用不同分类 国家考核指①与合同相对照,事件已造成了承包人施工成本额外支出或总
标,企业内部考核指标 工期延误;
1、企业晋升资质等级的条件 ②造成成本额外支出或工期延误的原因,按合同约定不属于承
建筑企业资质晋升建筑企业申请晋升资质等级或者主项资包人应承担的责任,包括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
质以外的资质,在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建设③承包人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间递交了索赔意向和索赔报告。
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 ①与建设单位或企业之间相互串通投
26、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中的方法(后悔值)
标,或者以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②未取得施工许可
27、建筑市场中介组织有哪些?
证擅自施工的;③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④严重行业协会,公证机构,咨询机构,鉴证机构,保险、金融服务
违反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⑤发生过三级以上工程建设机构。
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发生过两起以上四级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28、建筑企业文化层次结构
事故的;⑥隐瞒或者谎报、拖延报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或者破内层精神层,中层制度层,外层物质层
坏事故现场、阻碍对事故调查的;⑦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持证上
29、组织结构的形势特点 知道特点判断出哪种形式
岗的技术工种的作业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未取得证书上岗,(1)直线制组织结构,特点:组织中各种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
情节严重的; ⑧未履行保修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⑨违反国列,各级主管人员对所属下级拥有直接的领导职权,组织中每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情节严重的;⑩其一个人只能向一个直接上级报告,组织中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补充:3)有关年检的其他规定①建至多有几名助手协助最高层管理者工作。(2)职能制组织结构
筑企业连续3年年检合格,方可申请晋升上一个资质等级。②特点:采用专业分工的管理者代替直线型组织中的全能型管理
建筑企业资质升级,由企业在资质年检结束后两个月内提出申者。(3)直线职能结构特点:直线部门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
请,分批集中办理;建筑企业资质其他变更事项,应当随时办范围内有决定权,对其所属下级的工作进行指挥和命令,并负
理。③降级的建筑企业,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整改,经建设行全部责任,而职能部门和人员仅是直线主管的参谋,只能对下
政主管部门核查确认,达到规定的资质标准,且在此期间内未级机构提供建议和业务指导,没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4)事
发生上述10项行为的,可以按照规定重新申请原资质等级。业部结构特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有自己的经营自主权。
(copy 王同学)但是它不是法人,不是独立的公司,不能独立签合同,一定要
2、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区别 获得公司的委托才能签合同。(5)其他组织结构类型 a.矩阵型
10、招投标程序:招标资格与备案,确定招标方式,发布招标组织结构b.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c.控股型组织结构d.网络型组
公告或招标邀请书,编制发放资格预审文件和资格预审申请书,织结构
资格预审确定合格的投标申请人,编制发出招标文件,踏勘现30、决策树
场,答疑,编制送达与签收投标文件,开标,组建评标委员会,31、什么是管理?基本职能有哪些?
评标,招标投标情况书面报告及备案,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管理是指人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为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计
合同。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活动”
11、计划管理指标(自己看)管理的职能:(1)决策与计划;(2)组织与指挥;(3)控制和协
12、设备磨损调;(4)领导与激励。
有形磨损:机械设备在力的作用下,零部件产生摩擦、振动、32、借款的资金成本如何计算?
疾劳、生锈等现象,致使设备的实物产生磨损。长期借款资金成本K=I(1-T)/L(1-F)
无形磨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出现性能更加完善,生I:长期借款年利息 T:所得税率 L:长期借款筹资额 F:长期
产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价值降低,或生产同样结构设借款筹资费用率
备的价值不断降低而使原有设备贬值。
33、资金成本:建筑企业为筹措和使用一定量的资金,而付出
13、企业经营管理性质的两重性 的代价,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资费。资金成本的高低用资
14、不平衡报价的情形 金成本率表示,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
(1)能够早日结账收款的项目(2)预计工程量变化的项目(3)34.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的规划区别
设计图纸不明确的项目。项目管理规划是全部的项目管理,施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5、什么情况下报低价?(业主有什么要求的情况下)1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由企业管理层在投标之前编制的,旨在作为
高报价策略①施工条件差的工程;②专业要求的技术密集型工投标依据,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及签订合同要求的文件。
程,而本公司在这方面又有专长,声望也较高;③总价低的小在土木工程中,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应由项目管理层依据招标文件
工程,以及自己不愿做、又不方便不投标的工程; ④工期要求及发包人对招标文件的解释、企业管理层对招标文件的分析研
急的工程;⑤ 特殊的工程,如港口码头、地下开挖工程等;⑥究结果、工程现场情况、发包人提拱的信息和资料、有关市场
投标对手少的工程⑦支付条件不理想的工程。信息以及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投标决策意见编写。
低报价策略 ①施工条件好的工程,工作简单、工程量大2项目管理实施的规划在开工之前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的,旨在而一般公司都可以做的工程;②本公司目前急于打入某一市场、指导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管理文件。
某一地区,或在该地区面临工程结束,机械设备等无工地转移35现金流出包括(维修费、税金):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支出,时;③本公司在附近有工程,而本项目又可利用该工程的设备、即厂房、建筑物的造价、设备的买价、运费、设备基础设施及
劳务,或有条件短期内突击完成的工程;④投标对手多,竞争安装费等;垫支流动资金,是指项目投产前后分次或一次投放
激烈的工程;⑤非急需工程;⑥支付条件好的工程。于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增加额;付现成本费用,是指与投资项目
不平衡报价法(1)能够早日结账收款的项目。(2)预计工程量有关的以现金支付的各种成本费用;各种税金支出。
变化的项目。(3)设计图纸不明确的项目。36确定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方法中包括哪些?
多方案报价法 对于一些招标文件,如果发现工程范围不很(1)确定型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a.单目标决策b.多目标决策
明确,条款不清楚或很不公正,或技术规范要求过于苛(2)不确定型决策 ①小中取大决法(悲观决策法)②大中取
刻,则要在充分估计投标风险的基础上,按多方案报价法处理。大法(乐观决策法)③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3)风险型决策方
增加建议方案法 根据招标文件的中规定,可以提一个建议方法主要有:最大可能法、期望值法、约当系数法、正态分布法
案。投标者可以抓住机会,对原招标文件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仔和决策树法
细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方案和相应报价,以吸引业主,促成37.计划指标是用来表示一定计划期内,在具体的经济条件下生
自己中标。但要注意对原招标文件方案也一定要报价。产经营活动所应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是国家对企
突然降价法 投标人在充分了解投标信息的前提下,通过业实行计划指导的标准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尺度,同时也是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费用消耗的可能性分企业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工具。按指标的性质
析,提出降低报价方案,并在投标截止日规定的时间之前提出,不同分类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指标的计量尺度不同分类 :
从而增加中标的机会。实物量指标,货币量指标;按指标的作用不同分类 国家考核指
无利润报价法①投标人在可能中标的情况下拟采取将部分工程标,企业内部考核指标
分包给报价低的分包商;②或对于分期投标的工程采取前段中38.建筑业行业竞争环境分析:供应商谈判能力:中;替代品威
标后段得利;③或为了开拓建筑市场扭转企业长期无标的困境胁力:中;购买者谈判能力:强;潜在新进者威胁:强;现有
等。竞争者竞争程度:强。
16、专业承包分_4__等级,总承包__3___个等级,劳务分包__2__39.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任务:预测分析市场需求,合理制定材
个等级 料供应计划,搞好流通以加速周转,降低消耗和监督费用,加
17、编制材料采购定额的依据:材料储备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强核算以降低费用
19、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 40.建筑企业的文化形象层次:内层精神层,中层制度层,外层
①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②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形成物质层
固定资产,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容量大,产业关联度高,41利润总额的构成: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③促进消费、改善人民生活条件④作42.编制材料采购计划依据的定额:材料储备定额,材料消耗定
为政府实施经济政策的重要工具⑤促进国际贸易⑥吸纳劳动力,额。
提高就业水平
浅谈建筑企业经营计划管理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8-0069-02
企业计划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编制,确定企业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并以计划为标准进行控制,根据实施及控制中的信息反馈,对计划进行调整的周期性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具体说来,就是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对市场环境的调查预测,按照社会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来合理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并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部署、组织实施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和企业内部分工和协作的复杂关系,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全面的计划管理。所谓全面的计划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管理周期循环过程,把企业全体成员的活动和一切工作,都纳入计划的轨道。
1 经营计划概念和特征
1.1 经营计划的概念
经营计划是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对象的计划安排,又称为生产经营计划。它是企业在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以经营目标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多种计划组成的综合计划体系。
企业是由隶属于不同部门的许多职工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部门、每个职工和每项业务都需要统一的目标来协调,只有将每个职工的行动统一到企业整体目标上,且各部门的业务服从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占领市场。否则,行动无纲领,发展无目标,各行其事,必然会造成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也无法在市场的竞争中取胜。经营计划的最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的发展确定一个目标,并将企业中个人行为和部门行为统一于经营计划目标。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经常变化的,而任何企业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改变其所处的环境的。因此,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优胜劣汰规律将会无情地使企业被淘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对未来环境的变化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准确的判断,并采取措施,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样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企业仅靠开几次会议是不够的,而需要制定统一的计划加以系统,并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所以说,经营计划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分析和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对策,使得企业能够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描绘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可靠的发展道路。
总之,企业经营计划的实质在于,对内为企业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来统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部门的行为;对外则使企业不断地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不断地成长壮大。
1.2 经营计划的特征
1.2.1 综合性
经营计划不是一个单项计划,也不是特指企业编制的某几种或某一类计划,它是企业的全部计划活动、计划结果和相关工作的总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经营计划的对象,企业的全部业务活动都应处于计划控制下。从施工任务的招揽、施工生产、产品开发、多种经营,到财务、人事、工资、福利等,都属于计划的对象,为经营计划所涵盖。特别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必须由经营计划作出统筹安排。经营计划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它是一个复杂的计划体系,从时间上看,有长短之分;从内容上看,有综合与部分之分等。
1.2.2 选择性
经营计划要求企业对其未来作出判断与选择。在计划制定过程中,决策和选择是一个关键步骤,直接关系计划的成败。拟定方案、评价方案、选择方案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如何从若干个计划中选择一个更科学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意味着对市场、顾客和机会的选择,意味着对企业未来前途的选择。经营计划的这一特点,要求经营管理者和计划人员有宽广的思路、敏锐的思维、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决策能力。
1.3 应变性
企业经营计划一旦确定,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但随着外部市场环境条件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经营计划又显得有些呆板,因为各种计划之间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所以,必须强调计划的弹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局部适应性。计划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地。当有迹象表明计划和风险即将产生,或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调整计划,转移经营重心,应付未来突发事件,抓住机会,躲过风险。
1.4 战略性
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计划期的长短、计划体系是否健全和计划内容是否详尽。相反,数字链式的计划期越长,可能招致的危害越大,不确定因素越多,它将在未来突发事件冲击下,付出高昂的代价。企业的命运取决于市场中稍纵即逝的机会,以及抓住机会的能力。经营计划的职能在于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建立起识别机会的机制,有意识地为企业寻找和规划新的可能的经营领域和经营机会,探讨企业走出困境、打开新局面的方向;同时指明机会存在的依据、特征,确定捕捉机会的思路、线索和行为规范。简言之,计划必须抓住重点,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在战略层次上展开,将经营者的经营方针、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贯穿于计划之中。
1.5 权威性
经营计划是企业经营的纲领,是经营者智慧和韬略的结晶。计划一经制定出来,并经过讨论,计划的数字化就取代了计划的人格化,计划就成为经营者方针大略的化身,否定计划,也即是在否定经营管理者自身,经营管理者的权威也就无从谈起。
2 企业计划管理的任务
2.1 制定目标
依据市场需求及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制定企业在计划期内应达到的经营目标;确定这些目标的重要层次;逐项、逐级分解目标,并用它来落实岗位责任;动员与协调企业全体职工的行动。
2.2 资源配置优化
按照已落实的目标任务,通过综合平衡,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各部门间关系;合理配置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条件,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2.3 协调生产经营活动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既要协调系统内各部门间的关系,又要协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而在协调过程中,计划的安排与分析则是一项有力的工具。通过计划安排,使企业的产、供、销实现平衡,使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实现平衡,即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和一切环节。
2.4 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计划也离不开这个核心。计划对目标制定、资源配置、协调生产经营的作用,归根结底,就在于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
3 企业计划管理工作的内容
3.1 计划的编制
通过计划的编制,把社会及用户的需要和企业的条件、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衔接起来;把企业的整体目标与企业内部各级的目标以及每个员工的个人目标联系起来。
在计划编制中要做好综合平衡,使企业与外部的环境保持协调,使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间保持正常的比例关系。
在计划编制中还要通过计划的优化,选择最优的计划方案,保证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理想的经济效果。
3.2 计划的实施
计划的实施是企业各部门、各级机构,根据计划的内容和要求,组织落实,认真执行,使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计划指导下协调进行。实质上,也就是计划的“组织”职能。
3.3 计划的控制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查与协调,消除实施计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不协调因素。
贯彻企业经营计划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并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制。二是实行目标管理。这是更好地贯彻经营计划的重要保证。企业从上到下建立起层层分解的目标责任体系,把企业经营计划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目标,同时通过企业责任制体系,把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最终变为职工个人的责任,通过企业责任的层层分解,目标的层层落实、层层确保,最终保证企业经营计划的实现。
Discus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Zhang Jing
Abstract: Through the project management,the enterprise can dispose resources reasonably,guaranteed that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the ordered nature and the high efficiency,complete enterprise’s production operation task,achieves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operation goal,by raises the business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unceasingly.
论建筑企业的品牌经营 篇4
1.1 竞争促进企业实施品牌经营
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 是产品或服务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就内在规定而言, 品牌是员工和客户对企业及其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品牌体现了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企业竞争往往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同质竞争, 二是异质竞争。同质竞争表现为同一行业企业在同一维度进行竞争, 表现为参与竞争企业产品趋同、销售手段趋同, 因此, 同质竞争又是一种零和博弈。异质竞争, 也就是战略竞争, 要求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有真正的创新, 是一种非零和博弈, 这也是跨国承包商所推崇的竞争形式。从企业竞争的三个层次看, 企业价格质量层次竞争和规模层次竞争都属于同质竞争, 只有品牌竞争才是真正属于异质竞争或战略竞争。品牌竞争现已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
1.2 品牌经营为企业创造巨大价值
强势品牌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扎实的品牌经营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最有力武器之一。80/20市场法则告诉我们:20%强势品牌占有80%的市场份额, 而80%弱势品牌只能得到20%的市场份额。 其次, 强大的品牌能经久不衰。精心维护和培育品牌能使公司经营保持长久不衰。再次, 强势品牌可以跨越国界和文化, 使企业成为国际大品牌公司, 拥有强大的全球市场, 并且在逐渐开拓新市场的过程中, 成功地开发强大的分销渠道。另外, 强大的品牌能激发职工的忠诚度和发挥职工能动性。一流品牌的声誉和形象不仅能吸引优秀的员工, 而且能激发高昂的士气和忠诚。
1.3 品牌经营是建筑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中国市场经济进程经历了广告力时代和营销力时代。随着众多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市场经济也进入到了品牌力时代。尤其是中国的建筑企业, 面对世界品牌的强大竞争压力, 更应该加强品牌意识, 从而奠定建筑企业品牌运营的基础。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是建筑公司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
2 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经营现状分析
2.1 缺乏品牌经营战略意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尽管大部分建筑企业已开始重视品牌建设, 但多数对品牌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准确理解还存在偏差。常常仅仅简单地把塑造品牌理解成创名牌;把经营品牌等同于设计一套具有国际感、时代感、漂亮的VI/CI (企业形象识别/企业视觉识别) 标识;或者把做品牌简单理解为投入巨资在强势媒体做广告。
2.2 缺乏战略性品牌管理与规划
多数建筑企业都没有聘请外部品牌战略咨询公司或内部管理人员进行过品牌战略规划, 也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应的使用监督管理和维护品牌的责任机制, 对品牌经营进行近期规划或者远景规划。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 缺乏战略性品牌管理和规划。
2.3 缺乏品牌经营战略管理人才
尽管许多建筑企业内部有很多懂得做广告、策划、销售的专家, 但他们大多不具备深入的品牌战略管理理论知识, 也不具备品牌战略规划和管理的实际经验, 更缺少与世界战略品牌管理咨询公司的联系与合作。国内建筑企业缺乏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品牌优化组合、能够完整规划品牌发展战略、并使之走向世界的战略品牌国际化管理人员。
2.4 缺乏内在统一的品牌经营体系
我国品牌经营在国内建筑企业中还处于粗放阶段, 各建筑企业中缺乏系统的、相对统一的品牌经营体系。一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 母公司与下属子公司、设计院很多并非因为市场原因才走到一起, 后者在所在地往往拥有更为强势的地域性品牌, 这些地域性品牌在当地市场认同度甚至高于母公司品牌;另一方面, 这些地域性品牌与母公司品牌之间缺乏实质性互动, 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品牌体系, 造成品牌载体模糊。
2.5 客户关系管理体系还不完善
任何品牌价值, 最终都可归纳到客户对企业及其产品的忠诚度层面上来, 即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上来。目前, 相当多的建筑企业在具体项目运作上都存在着下属企业滥用的情况, 使得业主很难理清其品牌的真正企业载体;另外, 由于品牌的内涵与外延不明, 使得许多业主对企业品牌产生了误解。
3 对品牌经营战略的建议
(1) 把经营品牌作为战略的重要内容。
首先, 尽快制定战略性的品牌经营策略。没有科学合理的品牌经营策略作为指导, 就不会有科学合理的品牌经营措施。 其次, 提高决策层的品牌意识。企业的决策层, 一定要从观念上、管理上、经营上改变过去的企业运作常规, 将品牌经营作为企业运作的中心, 全力打造强势品牌, 将企业的核心理念予以推广, 以此推动企业品牌管理体系的改革。 再次, 塑造具有核心价值内涵的企业品牌。要科学地设计好自己的品牌战略蓝图, 必须通过自我分析、竞争者的分析和消费者的分析, 找准自己在本行业中的定位, 清楚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特征, 对品牌个性以及想要在客户心中占据独有位置进行精心选择, 以建立不同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别化优势。
(2) 建立统一的品牌保障体系。
首先, 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品牌责任归属和组织运作不清, 是当前相当多的建筑企业在品牌经营中所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品牌战略管理委员会, 将营销业务、传播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制定清晰的品牌战略的决策与实施、执法检查的流程。与此同时, 在企业系统内部, 则要建立品牌管理、监督、检查机制, 保证品牌政策严格有效地落实、执行。从企业战略高度来塑造品牌和制定清晰有效的品牌管理制度。 其次, 梳理并建立统一的品牌体系。针对大型建筑企业与其自身的子公司、分公司之间品牌载体模糊的问题, 可以考虑将下属的某些工程局、设计院、子公司、分公司所拥有的地域性品牌纳入到母公司这一大旗之下, 进行统一管理, 用统一的、鲜明的、规范的、标准的品牌形象对接业主。最后, 将企业的名称和形象标志予以注册。国内建筑企业将自己的品牌作为注册商标就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受损的企业对于自己CI形象被剽窃、企业名称被滥用的情况, 也就有法可依。
(3) 实施和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首先, 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可以加速企业对客户的响应速度, 帮助企业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 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其次, 建筑企业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 将有助于形成统一的客户联系渠道和全面的客户服务能力。
4 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 建筑企业要想取得长期生存和发展, 必须要有品牌意识, 重视品牌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 是一个有意识的经营过程, 要创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需要企业长期投资、努力经营, 它也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对我国的建筑企业而言, 要着眼于世界和未来, 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为明天而战,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建筑企业实施品牌经营是应对国际化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通过论述我国建筑企业实施品牌经营的必要性, 并根据目前建筑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 对如何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提出建议, 以期对建筑企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品牌经营,国际化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之道 篇5
引言:
目前,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正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今天,把企业推向市场,其目的在于增强企业活力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样,作为建筑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使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起来,就必须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中展示自己企业的形象、去勇敢的参与投标竞争活动,更要从思想理念上重视、从人力配置上重视、从经营方法上重视、从人才培养上重视。
一、从思想理念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就是充分尊重价值规律的作用,确立买与卖之间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营造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在建筑市场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承包价格的高低。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我们从心理上要树立敢于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信心。决不能跌倒了摔痛了就不愿再爬起来重新投入新的战斗。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
二、从人力配置上讲:企业经营部门的人员数量的配置应该是最强的。对强与弱检验的标准应该是能够适应当前和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强与弱,我认为主要是指人员专业配备合理。既有建筑经济方面的人才、又有工程施工方面的人才;既有土建工程的人才,又有其他专业的人才。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对经营不重视、人员配置不合理,经营人员不能专业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好坏的重要因素。
三、从经营方法上讲:主要是要作好以下工作:
1.全面搜集信息,信息就是有用的数据或文字图象资料。我们搜集信息的标准是及时、正确、来源可靠。静态的信息靠日常的搜集整理;动态的信息靠及时的搜集处理。
2.及时把握机遇,即及时发现工程发包的信息来源、及时报名参加投标活动、及时利用一切条件宣传自己企业的实力形象、及时总结自己的以及别人的 中标和参与开标活动的资料、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不能放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
3.学会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库的一般知识、预测分析的一般方法、电子信息搜集传输打印的应用技巧和网络技术运用。
4.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一般经营预测、决策、控制的方法。在投标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四、我们从经营人才培训上讲:经营人员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即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市场经营、社会公共关系、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建筑经济、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规定等等。面对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促使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构思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构思
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法律法规趋于完善,市场经济的步伐越走越快,使建筑行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建筑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努力适应当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建筑企业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一、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一些问题
因为建筑产品同其他一般性产品相比,有着多样性、固定性、使用时间长、外形巨大等特点,其生产过程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协同工作较复杂、自动化水平较低的特点,所以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其他企业有着较多不同。主要表现为:第一,在管理体制上,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很难保持固定的形式,要依据施工对象的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等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第二,对于顾客管理,建筑企业要先经过投标竞争,才能取得施工任务,然后通过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和客户建立起法律和经济关系;第三,在预算方面,要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分别制定预算,以用作投标报价或是结算的依据;第四,在劳动用工上,建筑工程的生产流动性和均衡性比较差,企业不能维持数量较大的施工队伍,只需要保持少量的技术工人、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当有用工需要时再进行劳务分包;第五,在劳动条件方面,施工生产的工作环境极差,队伍需要频繁调动,生活比较艰苦。
我国的建筑企业利润不断下滑,虽已初步建成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筑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数量极少,人才资源非常匮乏,且人员素质低、专业技术水平较差、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等;建筑企业经营模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的体制结构、施工技术、经营中投入的人力和市场环境是影响建筑经营的主要因素,通过生产、管理、服务,把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资本等要素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达到增加企业收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 改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措施
由建筑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管理模式需要适时作出调整。从施工开始到工程结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企业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法,改善原有的管理模式。改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有:
1. 改善建筑企业各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行业的技术活动是指:第一,技术创新活动,比如技术开发、技术改进、新技术工艺、科学研究等;第二,主要包括技术核准和检查、图纸和工艺、技术交底等为了确保正常的生产活动的技术要素。对技术要素的经营管理工作,首先要明晰技术管理的职责,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政策,进行各项技术活动,努力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各类技术的经济效益;然后还要认真落实技术管理的基础工作,其包括技术责任制、健全各类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和技术情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定执行、对相关人员定期培训等;最后,要做好环境保护技术、安全技术,如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方案,建立安全检查、教育、责任等制度,制定施工环境的公害和污染预防制度。
2. 改善建筑企业质量要素的经营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企业重点抓的工作,工程质量不过关,不仅影响企业形象、企业经济利益,最重要的是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建立和改善质量要素的管理体系。要做好全体人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加强其质量安全意识;进行多种类型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使员工们积极参与到质量经济管理中去;建立各个部门的质量责任制度,使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全企业的质量经济管理,使企业内部所有员工自觉履行自己的质量职能,互相监督,以确保企业的工程质量。
3. 改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
改善和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经营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行为管理、岗位和组织设计、终身教育等,可以使企业自身获得巨大的效益。在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中,要采用人尽其才、各尽所能的管理理念,充分挖掘员工的特长和潜力;改善企业用人制度,坚决实行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尽量使德才兼备的人有用武之地。
4.改善建筑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经营管理
对建筑企业的领导体制的管理进行改善,能够节省各类行政开支,对各经济要素实行监管,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组织管理,要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协作与分工,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改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时,要对相关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建立健全建筑施工的技术指标和规章制度,建立经营、技术、财务、生产、劳资、质量、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管理标准,管理各种技术经济定额的执行,对计量手段、计量技术也要进行管理。基础管理工作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收益。所以,要切实改善建筑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的经营管理工作。
5.确立多元化经营的理念
企业要想发展强大,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做长远的战略规划,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战略是建筑企业实现目标的重要方法。建筑企业一般主要专营的是建筑线路,如道路、桥梁、房屋修建等。随着建筑行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大,建筑企业可以在不影响原本项目前提下,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可以进入一些比建筑行业利润率高的产业,如房地产行业;或与建筑行业相关的、增长较快的行业,如建筑材料、装饰装修业等;也可以进入一些与建筑行业无关的其他行业,如金融、矿业、贸易等领域。以此扩大企业的利润来源。
6. 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经营范围仍然主要是在国内,而国内市场也趋于饱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利润来源有限,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转变经营模式和理念,在提高自身的实力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形成国际化市场,扩大海外营销规模。
三、结语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全面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生命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全球化浪潮冲击着我国的市场,企业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水平,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情况,对人力资源、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等进行全面的经营管理,确立多元化经营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建筑企业保持发展势头,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菊.探讨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25).
[2]井巧云.浅谈建筑企业如何加强经营管理与创新[J].中国房地产业,2011(405).
浅议建筑施工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 篇7
一、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和改进方法
目前, 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 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还远远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和应用, 一些单位的领导决定制, 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看到财务管理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依靠经验办事, 不重视经济规律的应用, 导致企业资金的浪费, 投资盲目, 资金使用不够精细, 投资回报率不高等等, 甚至得不偿失等。重视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就是重视企业的生命, 重视企业的未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不严格。
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只有在对工程成本进行正确的计量、正确核算建设费用的基础上, 才能正确估价。
2、资金管理不严格。
没有开设专用银行账户或者一个项目多头开设银行账户。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对属于一个建设项目的, 不管其资金的来源的渠道, 原则上必须要在一个账户上进行核算。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建筑企业没有建立专用账户, 而把项目建设的资金和其他资金放在同一账户中。对于一个项目多头开设账户进行建设资金核算的情况, 则违反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3、管理费用支出不严格。
对建设单位管理费, 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应当实行控制总额和据实列支的办法。一些单位管理费用超支, 挪用了建设费用;还有的建筑企业从其他账户中进行支出操作, 这违反了国家对建筑企业管理费用支出的规定。
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公司虽然制定了制度, 但是只是作为摆设, 没有强制执行的硬性约束。
造成上面财务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对项目建设中财务管理的认识, 公司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只注重项目的建设和进度, 忽略了项目建设的管理, 忽略了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 (2) 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建设单位的财务工作的认识, 还有的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 导致不该发生的错误发生。
改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司的领导要主动抓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 同时要对财务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 财务管理工作要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做好对项目可行性的财务分析, 方便领导的决策;严格控制施工合同的设施、变更以及由此带来的支出等问题。 (2) 对财务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培训, 财务工作人员要熟悉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会计制度, 还要努力掌握相应的工程知识, 认真学习合同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 (3) 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从项目的可行性调查, 工程概算, 工程建设以及竣工等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评估体系, 还要考核项目工程的数量完成率和资金完成率等。
二、建设项目中的财务管理
1、要确保建设项目决策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财务管理工作在建设项目前期应该做好:
财务管理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 确保经济上可行, 资金准备充足, 项目概算要合理, 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 认真审核投资方案, 从源头来防止项目的亏损, 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
2、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
确保建设项目资金的落实, 在确保资金到位后, 要注意审核相关的出资合同, 是否和工程计划匹配, 做好工程计划和预案。在确定了资金和计划的落实后, 才能进行开工建设。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 要确保能够按照工程计划和工程进度供应资金, 使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规范资金的拨付, 项目建设部门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向财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 财务部门在分析了投资计划和用款计划后及时发放资金, 使资金足额到位, 不影响施工部门的资金使用。
3、加强建设项目建造的财务管理。
严格审核竞标企业的财务状况, 包括企业实力、企业信贷与债务和企业现金流的情况, 确保竞标企业具有足够的财力履行合同, 保证合同能够如约完成。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责, 努力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严格执行监督制度, 不间断的对项目资金情况、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检查, 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力的执行。资金管理工作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 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基建资金, 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出入。建立完善的资金审查制度, 对于项目资金来源不合理或者低水平的建设项目, 财务部门要严格控制, 不予批准相关的投资计划。
三、结语
由于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特别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 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财务部门也随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保证项目资金的需求, 有效控制好工程成本, 做好工程成本核算, 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中的监督能力, 对保障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财务管理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流向, 进行严格和必要的财务监督和会计核算, 使投入和产出比最大化, 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实现企业利润率的显著提高。建筑企业也要不断改善资金的经营管理, 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 深度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利润率
参考文献
[1]吴碧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途径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2010. (4) :17-18
[2]贾丽君.浅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13) 23-24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 篇8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1.管理体制的特点
一定要坚持深化企业的规章制度, 并且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加强对合同方面的管理, 最施工现场更加要加强管理并且要着重质量的管理, 另一方面要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 加强对设备方面的管理, 还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 并严格实施执行。
2.企业计划的特点
建筑企业的计划报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企业为对象编制的经营计划或生产经营计划和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 并且这两方面的计划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般来说, 很长的前一方面的计划都应该按照后面那一方面的计划来施行, 而且, 前一方面的计划也是后一方面计划的基础。
3.预算体制的特点
建筑企业需要一种特别的方法来确定施工建筑的价格, 这种特殊的方法就是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组成来制定预算, 并且这个预算将作为投标报价或者结算的基础。同时也要增强核算方面的意识,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4.资金占用的特点
因为建筑施工的足够期比较长, 占用的资金也非常非常多, 所以针对计量支付就要比其他的企业更加的严格。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 我国的建筑企业就有60000多家, 并且总共有三千八百多万的员工, 也有98万多个正在建筑的工程。分析一下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现状, 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 从整体上来讲, 建筑行业的设备技术都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下、经营效率很低但是工人的劳动强度却很大、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建筑行业也没有相应的秩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施工队伍很不稳定等等严重的问题。不管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 我们都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在宏观方面, 这些都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 建筑行业也是如此, 在各个企业相互竞争的过程中, 在竞争过程中适者生存, 不适者被淘汰。在微观方面, 这些就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依据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要求, 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并且保证企业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工作就是企业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过程中都离不开管理, 只有进行很好的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 我国建筑企业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战略被忽视
很多的建筑行业并没有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比较合适并且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 这样就会使企业的发展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同时也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和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 所以就不能接受社会各方面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决策欠缺思考
在确定经营策略是, 很多的企业都不是进行民主投票, 也没有科学依据, 一般都是依据领导的意见, 很盲目的就下决策, 这样很容易使公司得到严重的损失, 也是企业无法经营下去。
3.企业管理没有坚实的基础工作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执行实施、并且也缺少比较严格的监督机制进行管理, 是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相当混乱, 建筑的成本上升, 利润却只能降低。
总体来说, 就我国国有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 经营管理方面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是的不能满足市场经营的需要。我们考察它们形成的原因, 除了客观方面上的宏观环境以外, 更多的则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并且管理者不能与时俱进, 没有相应的创新意识。
三创新管理制度的对策
现在, 我国的建筑市场存在强烈的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得到较大的发展, 施工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就要想方设法解决掉当前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进行改革创新, 并且要紧紧的抓住经营管理机制中的核心环节。要考虑到内部和外部的环境, 并且把企业的特点考虑在内, 确定企业在市场的地位, 取长补短的进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经营策略, 把企业的效率和经济利益放在首位, 注入创新管理思想, 以求得到不断地进步。要想使经营管理更加创新就要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1.创建合同管理信息平台, 使合同管理流程更加完善
施工单位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 创建网络化的信息平台, 这样才能使得各个等级的管理人员都能够共享合同管理信息资料, 也能让信息革命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管理工作。另外, 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程序, 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过程中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并对其负责。各个环节包括谈判合同、签约、工程开始、支付款项、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竣工、工程验收、结算等等都有要清晰地知道谁是经办人, 那个人员是主管, 并且上述环节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
2.建立资金预算制度, 严格资金管理
从很多地方我们都能得到结论, 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说到工程项目, 在进行项目之前一定要进行计算整个工程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并详细到工程的每个环节, 对于那些需要几年才能完成的工程, 就需要核算出每年的预算。每年开始的时候, 就要大致算出今年的收入情况, 并且根据收入情况制定出支出计划, 在一年结束时, 要进行决算。要想控制好开支的平衡就要制定预算制度, 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度的开支, 可以减少浪费。另外, 还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体制, 企业的结算中心要全方位的把控资金的进出, 并且资金的使用不需按照相关制度的规定, 也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资金的使用情况, 尽可能的使资金更有效的利用, 这样就能是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3.管理好固定的资产, 闲置资产及时进行盘活
施工企业应该依据我国会计法律法规, 创建比较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也要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创立单独的台账, 并且定期对固定置产进行清算, 确保盲目和事物相符合, 这样可以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和闲置。要是出现闲置资产的话, 要赶快进行盘活, 能使用的就尽量使用, 也可以对外出租, 没用的可以卖掉, 这样可以减少固定资产闲置带来的损失和损耗。
4.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
企业效益、品牌形象和信誉的增加都来自于工程施工项目, 也是一个企业的根基, 所以说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管理。施工企业要按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项目管理体制, 创建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组织体制。要想控制好企业项目管理, 就比须健全项目部经济责任制。同时也要监督和控制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有力的把控项目运作过程。项目管理应该去除以前的弊端, 改变成依靠合同管理, 抓好安全、质量的管理, 更要着重成本的管理, 最终要求达到经济效益, 使管理工作更加标准、规范、合理。
5.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
对存在隐患和出现问题的工程, 要对那些失职的人、不做事的人、责任人进行处罚, 这样不仅管理者更加充满责任, 还能使各方面的人员更加认真负责, 制度的执行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历史上, 很多的民族、国家和政党也能够证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种很有规律的结论。在施工企业里, 我们不仅要在经营管理加以创新, 还要在技术方面有所创新突破, 还要积极地吸取国内外的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科技的技术, 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也是企业能够迅速平稳的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现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一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和现在主要的问题, 并且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对策, 使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 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更加地完善, 从而能够提供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瑞平.如何实现经营管理的持续创新[J].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3年4期
[2]郑科.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监理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年5期
[3]徐燕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1期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 篇9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 对建筑业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同时建筑市场竞争激烈, 使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二、建筑行业与施工企业的特点
市场经营活动是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首要环节。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是参与社会的首要活动, 优质的工程、良好的服务、投标中标率等都是企业形象和素质的具体体现, 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1.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
从建筑业的大环境来看, 在整条产业链上, 建筑施工处于下游。在利润得不到保障或者亏损的情况下, 部分施工企业铤而走险, 偷工减料, 进而引发新的问题。一些施工企业, 为了生存选择“垫资、压价、让利”等优厚条件来取悦业主以赢得市场, 近几年来这些问题也使施工企业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同样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 有的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由分包单位代位管理, 同时在工地临时设施、安全防护等减少投入, 这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利润, 却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 建筑行业与施工企业结构特点
(1) 建筑行业市场结构虽然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行业总体水平提高不多。国内建筑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建筑安装业, 高、精、尖新技术含量业务明显偏少。
(2) 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结构趋同, 技术水平趋同, 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 形成全行业的恶性竞争。
(3) 人员结构从施工企业人员结构看, 整体素质提高不大, 低文化程度人员仍占到3/4以上, 大专学历以上人员数量很少。
因此, 施工企业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 制定行业组织政策, 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 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 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企业管理、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成本管理、施工资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以及风险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金额大、时间长且多为举债经营, 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大。大多数施工企业多采用项目法管理, 即整个项目由项目经理以承包方式负责完成。所以, 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1,2]。
2. 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具有竞争力, 关键是如何释放员工的活力、智慧与创造精神。成功不仅依赖于优秀的员工, 更重要的是要有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深入了解员工需求的基础上, 制订匹配的激励策略, 激励每一个员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与竞争机制相配套, 实行合理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奖励制度,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 意义重大。
3. 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作用
当前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经营利润、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公司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支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工具、经营管理必要的沟通渠道。
4. 建筑施工企业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是生产建筑工程产品的企业, 由于其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 难于实现批量化生产和流水作业, 使得建筑企业的业务发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地域分散等特点, 这些决定了企业施工的建筑活动具有流动性大、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经营周期长。所以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制定与之匹配的考核与激励标准。
(1) 绩效考核要准确定位。首先, 需要明确的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对企业和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什么。如果对于业绩考核定位不准确, 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 所以必须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准确定位。
(2) 避免个体绩效与企业战略脱节。由于忽略战略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 部门或个人的绩效考核在设定之初常常只关注自身利益, 造成尽管个人或部门业绩不错, 但企业整体业绩一般、甚至不佳的现象。所以, 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 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朝着更有利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方向进行调整。
(3) 考核内容要全面、考核指标设置需合理。现有建筑施工企业依然多使用传统的以出勤为主的考核指标, 指标几乎没有设置, 或设置宽泛、不具体、可操作性差、主观性较强, 很容易导致凭人际关系的考核结果, 很难综合反映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岗位水平, 更无从体现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等指标。
(4) 与员工保持畅通沟通, 使被考核者及时知晓考评结果。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往往工期紧、周期短、任务重, 为了保证施工任务的顺便完成, 员工忙于日常的各种检查, 考核工作使管理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同时管理人员为了避免纠纷, 在考核过程中更加减少与员工的沟通, 这些导致员工几乎见不到自己工作的业绩结果, 对自身考核结果无从了解, 更无从知晓自身工作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在哪里。
(5) 确定绩效考核的作用和价值。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 使员工和管理人员意识到考核与激励机制是为了使大家工作更有效、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同时使企业在建筑行业更具竞争力, 而水是单纯为了指责考评不符合要求者, 或者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失, 而忽略了自身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作用, 却有着对考核机制的误解和抵触情绪。久而久之, 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意, 使评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目标。
(6) 设定考核周期要安排合理。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期, 而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 (如人际关系、团队精神) , 如果依然按照较短的考核期, 就会出现考核不准确、误差偏大的现象, 而应在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所以, 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 考核周期应当和工作任务完成方向一致。
(7) 选定考核方法考核过程中定性判断多, 缺乏量化评定依据。从产业发展史上看, 建筑施工比较成熟, 整体水平难以提高, 人才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 缺乏科学的考核技术, 致使考核结果缺乏客观性。
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与激励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 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流程
绩效考核体系不仅仅是对员工、部门业绩的考核, 而是与企业的整体战略、部门目标、个人业绩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 所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最初的考核流程就要进行系统考虑。同时, 个人和部门绩效以及企业战略都需要通过一个科学的绩效体系管理获得, 只有系统思维、有机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因此, 绩效考核的建立与实施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 明确企业的战备目标首先确定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重点, 找出关键业务领导的关键业绩指标, 然后对关键部门及岗位的业绩指标进行审核, 最终建立起适合该企业经营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
(2) 确定部门与个人绩效考核的目标合理确定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 并在实施过程中应并与员工沟通, 使每个被考核者都理解接受这一目标;
(3) 明确企业级考核指标企业级考核指标对应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设定的考核标准, 这个指标不仅是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考核, 而且要能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4) 注意考核指标的反馈效果根据部门绩效考核目标和工作分析结果, 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 并将其作为员工薪酬调整、职位升降的依据;
(5) 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确定合理的考核周期;
(6) 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每位员工、部门及岗位, 根据反馈意见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和提升。
2. 做好绩效考核体系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需要首先做好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即明确组织结构所需的关键部门与岗位, 制定并更新“主要经理与优秀后备人才”的档案及培训计划, 如图1所示。
3. 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依据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特点, 确立考核指标的依据要以简单化为原则, 既要兼顾施工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又要考虑与项目有关的多级周边绩效指标, 如图2所示。确定绩效指标时, 应当注意绩效指标应当有效、具体、容易理解、及可操作性等。
4. 选择适宜的绩效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与企业管理成本、及员工工作业绩直接相关, 还会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效果。所以对于比较容易考核、性质不稳定的工作业绩, 考核周期可以短一些;而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比较大、性质稳定的工作业绩, 考核周期应设立长一些, 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 将考核责任落实到个人
企业战略、部门绩效、个人业绩是考核体系中自上而下的三个不同层次, 在设定考核目标时只需逐级分解即可,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个人绩效往往与部门绩效紧密结合, 所以, 不能对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指标生搬硬套、强行分解, 而应强调部门间、个人间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合作。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 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绩效考核与激励不仅可以用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奖罚、晋升或降级标准, 而且可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 所以, 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有效地运用到员工薪酬体系中, 以发挥其激励作用。但是, 任何管理措施都会有自身的不足,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也如此。必须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和团队协作建设, 使绩效体系在管理中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
摘要: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探索和追求的主要方向,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如何建立建筑施工企业的科学绩效考核体系、客观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企业经营流程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业绩考核,激励机制,探讨
参考文献
[1]燕永贞.项目团队成员绩效考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 1:15-18.
[2]赵平, 郑利娜.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9, 3:246-249.
[3]付亚和, 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 篇10
关键词:施工企业,设备,租赁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适合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固定资产经营管理机制,近几年来,许多施工企业都在积极推动设备租赁业经营,以解决项目施工和设备资产保值增值之间的矛盾,同时最大限度挖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益,推动企业专项机械化施工水平与施工设备的同步发展。
1 企业现行设备资产管理模式及优缺点
1.1 产权模式
企业独立投资购买。优点是产权单一,便于管理。缺点是占压资金太大。尤其是近来客运专线设备的巨大投入,使铁路施工单位对通用设备、专型设备的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2 管理模式
模式一:分散管理。即将公司设备移交至各个项目部使用并管理。
优点:在工程施工中能及时调动设备,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较有长期性。
缺点:1)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较多,增加了企业负担。2)由于多年养成的重工程施工轻设备管理的陋习,造成了干工程拚设备,工程完工,设备严重损坏。加重了设备维修成本,降低了设备经济效益。3)由于设备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协助工程施工上,减小了设备管理力度,使设备故障率增加,设备闲置时间延长,降低了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4)使设备正常维修周期变短,降低了设备使用寿命。5)养成了各自为战、缺少联系的小而全的局面,引起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了设备资源的巨大浪费。6)设备由项目部管理时,存在工程一完工,设备维修费用无着落。7)使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降低,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难于实行单机成本核算。
模式二:成立专业设备公司,实行集中管理。施工企业成立机化公司、混凝土公司、架桥公司、基础公司等专业化公司,对公司自有设备进行分类专业管理,没纳入专业公司的设备由公司设备部采用内部模拟租赁模式租赁给项目部。
优点: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2)有利于真正实行单机成本核算,提高了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3)相对小而全的管理方式,减少了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减少了企业支出。4)减少了设备闲置时间。5)提高了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了维修周期和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综合经济效益。6)增加了社会各企业间的横向联系,减少了各单位间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了资金。
缺点:1)有时存在抓大漏小的弊端。2)管理人员经常变动,交接频繁,容易形成短期行为,设备资产无形流失。3)有时内部扯皮比较严重,经济上易形成三角债关系。4)没实施“集中管理,租赁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行政命令大于市场运作。
模式三: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外租设备模式。随着施工企业规模的扩张以及社会上机械租赁业的发展,每个项目都不同程度上租赁了较多外部机械。
优点:解决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由于是私人管理设备,比较认真,故障少,租用方便,不耽误工程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程各项支出。
缺点:1)过度地依靠社会租赁会造成机械化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2)设备租赁方的利润造成企业机械化施工成本增加。
2 适应市场规律,走“集中管理,租赁使用”的模式
2.1 固定租赁
固定租赁即对单独核算的经济实体所使用的专用资产,也就是几个设备专业公司的机械设备,这部分设备实力一般固定在设备专业公司,公司按“平均年限折旧法”计提基本折旧和大修折旧,但由于设备成新度、消耗费用、修理费用不一致,在收费上却不管设备新旧好坏,按年限平均计提,有很大的不科学和不合理性,企业内部应建立较合理的“机械设备内部折旧标准”,实施科学合理快速折旧,实际费用的收取以“新标准”确立设备的租金价格计提。
固定租赁的另一部分就是要将公司非生产用车全部纳入租赁范畴,按市场价租赁。
2.2 动态租赁
动态租赁即对目前纳入公司模拟租赁的设备以及一些社会设备资源,以公司组建设备租赁公司方式进行管理,对各个项目实行设备租赁业务。依据设备类别不同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租赁形式:
1)大型、流动性较强的设备,如:混凝土泵车、通输送车、吊车、挖掘机、装载机等,应以接近市场价位的方式运作,其设备的调遣、修理维护、操作使用全部由租赁公司负责并承担相应费用;项目部只负责设备现场的调配使用和安全管理。
2)特种设备租赁:塔机、施工升降机、龙门吊及一些大型特种设备,由于使用的特殊性,在设备调遣、安装拆卸、安全审验、启用和闲置时间上与通用设备区别较大,宜依据实情,制定专门的租赁办法。
3)小型、固定式流通性不强的设备,如:空压机、发电机、无塔供水设备、通风机等,因为设备较小,实际操作中也难以保证一人一机、人机固定,其日常修理也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参差不齐;建议以租赁公司和项目部实行分层管理:项目部负责该类设备操作人员选拔、日常维修、安装拆除并承担相关费用,租赁公司主要负责的是设备下场时维修、设备调遣,确保设备完好调入新上工点。
2.3 整合社会设备资源的联合型租赁
作为企业内部的机械,即使纳入租赁经营范畴的设备,因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经营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内部租赁设备难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生命力也非常脆弱,虽然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
而一些私人公司或个体户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同时目前许多生产厂商推行融资租赁业务,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杀入建筑市场。与各地的设备租赁公司及一些个体机主,建立广泛的设备资源体系,及时的掌握各地域市场价格,并利用大型企业租赁公司的信誉和市场优势,吸引相关设备资源,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项目提供质优价廉的设备资源,同时可以逐步规范、预控公司外租设备的价格,降低项目机械施工成本。
3 “集中管理,租赁使用”运作前的基础工作
3.1 理清经济关系,确保政策到位、规范运作
公司决策部门应对社会上的租赁公司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其管理机制、经济管理模式及相关的操作制度规程,制定适合本企业相关制度、规定。
3.2 制定企业内部“机械设备内部折旧标准”等纲领文件
无论是否推行设备租赁经营,都应着手编制“机械设备企业内部折旧标准”,利用新标准实施设备快速折旧。目前项目施工中,无形损耗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但却没有在机械使用费用中得以体现,为了减轻企业的风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快速折旧(年限总额法和余额递减法),在新设备技术状况好、维修费用低的几年内收到70%~80%的折旧费,剩下20%~30%在最后几年均摊。
3.3 务必切实推行单机核算
施工企业的年大修预提费一般按设备原值的6%左右提取,从表面上看好像占了相当的份量,但就现实来说则入不敷出,这与企业长期以来设备更新缓慢、陈旧老化、设备严重脱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收取的大修理费不能保证设备充分完好,有必要加强单机核算,强调经济效益,在大修理费充分提足、充分使用的前提下,综合平衡,确保固定资产的良好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备良性循环,增大使用率和流转速度。
3.4 提前做好设备资产分类鉴定
施工企业设备资产类别比较多,技术状况也是参差不齐,其中有一大批技术状况很差或机型淘汰、使用成本较大,甚至报废留用的机械设备都未能及时的评估处理。致使虽然账面上资产数量庞大,但实际各个设备专业公司都不同程度背有“老弱病残”的包袱。
切合实际地对公司设备进行鉴定评估,对“有账无用”的设备及时处理变卖,盘活资产;对机况较差但仍有利用价值的作一次较彻底的修理恢复;对机况较好和新购的大型设备确定“人机固定”。这样才能为设备资产的良性经营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 篇11
关键词:建筑业 经营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34-02
一、引言
宁波泰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拥有专业化的研发机构和完善的实验设备、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成熟的施工队伍;设计充分考虑其匹配性、保温系统产品彼此相容,拥有大量的施工案例和施工经验。公司始终把产品质量和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以“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为己任,依靠科技创新,走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服务客户,努力实现双赢。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强力推出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致力于推动建筑节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现今,中国节能降耗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以上。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第一领域。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前景广阔。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陆续出台了给予节能服务产业“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节能服务配套资金奖励等多项政策。
在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泰升公司强力推出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系统,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在未来市场上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司健康良好的发展目标,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坚持安全是基,质量是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建筑工程当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所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在其施工全过程当中的一切有关施工安全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其主要是通过严加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从而使得这些要素当中的危险状态或危险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甚至达到完全消除,以此来达到降低一般事故的发生概率乃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的目标,并最终使得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达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完善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以此来促使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向着正规化的方向迈步前进。而要想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每项工作,那么就必须在各项工作开始之前就对该项工作进行细致而全面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可控责任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平时检查要与定期检查相结合。严格执行施工安全考核制度,做好安全事故的施工应急预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创优机制,牢固树立以质取胜、以优创誉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质量自控能力, 强化过程控制, 克服质量通病, 认真把好每一道工序、每一单项工程的质量关,坚决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
三、加强工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企业,由于思想认识、人员总体知识水平和国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与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推广使用密切相关的。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借鉴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其先进的器具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行二次开发;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新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筑企业只有真正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本身成为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及应用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各个领域,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使传统的企业管理手段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其所能达到的速度、效率和可靠性都是传统企业管理手段无法企及的。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企业面监的市场竞争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技术和资金都占有极大优势的国外同行。因此,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建筑企业向智能型、管理型转化,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信息化能辅助决策,减少了人工统计数据的片面性和误差,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及时获得需要的数据。通过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观性,增强了决策的理性、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繁琐的重复劳动,节省了劳动力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企业,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还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每个企业在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信誉和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优秀的建筑企业文化展现了企业良好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员工优良的品德风貌等,是建筑企业社会形象的基本体现。构建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创新和管理的。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和谐、稳定且能展现其才能的良好发展环境,并对员工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践建筑企业“以人为本”“团结、诚信”的企业文化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要研究现有的企业文化特点,对于优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要重视企业文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同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思想,在吸收同化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身企业经营发展的创新点,并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对外宣传、展示、推广,以期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六、结束语
建筑公司的经营管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坚持生产安全、质量优良,提升生产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竞争环境相一致,努力探索与自身经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实现企业不懈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毕星主.项目管理精要.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凯.我国建筑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
3.邬广松.企业技术创新对策与战略思考.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
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篇12
1 建筑企业的风险表现形式
建筑施工企业受其行业特性和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高投入、低利润、高风险的特殊行业。建筑企业的风险涉及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项目风险
(1)业主带来的风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施工企业与项目业主的合作。有的项目业主实力较弱,相应加大了工程项目的风险;有的项目业主虽有一定实力,但信誉较差,在与这样的项目业主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2)项目选择带来的风险。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施工企业无视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各招标项目中到处撒网;有的施工企业为了中标,竞相压低报价,对项目的成本、利润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有的企业抱着“只要能中标,利润自然来”的观念,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项目的变更索赔上。
1.2 合同风险
(1)承包合同风险。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不平等条款,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掉入合同陷阱。
(2)分包合同风险。随着施工企业经营开发力度的加大,中标项目越来越多,但企业的资源增长速度却无法满足经营开发的需要,这时,施工企业便将一部分工程进行分包。分包工程增多,分包合同纠纷风险也相应增大。
1.3 人员风险
(1)项目经理任用带来的风险。项目经理的管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效率及成本的高低。
(2)员工管理带来的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控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随意跳槽行为和生产工人的无序流动,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生产积极性,直接关系到一个项目合同执行效果的好坏。
1.4 管理风险
(1)施工管理风险。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规模较大,生产环境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多,容易因管理上顾此失彼而出现生产事故。
(2)资金管理风险。工程项目各种保证金、垫资款能否及时回收,对外融资、内部资金周转渠道是否畅通,都会直接影响该项目的执行效果。
(3)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建筑市场竞争大、利润空间小,因此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更为必要。对工、料、费的管理和控制效果,尤其是对占建设工程项目成本60%~70%的材料成本的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一个建筑项目的经营成果。
1.5 涉外风险
(1)经济风险。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建筑企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大部分国家实行浮动汇率政策,汇率风险成为这些企业首当其冲需要面临的风险;同时各国存在地方保护现象,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也给这些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政治风险。目前我国参与的国际承包业务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
2 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重点
笔者根据多年的国内外施工管理经验认为,当前形势下,加强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应重点放在加强合同风险的控制。
2.1 防范主承包合同风险
承包商在防范主承包合同风险时应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1)在指导思想方面,力争签订对自己有利的合同。缔约合同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授标后商签合同,业主不能随便毁约。承包商有权签订平等互惠的合同条款,这是承包商减少或转移风险应坚持的最基本原则。承包商应尽可能说服业主修订过于苛刻的条件,增加保证承包商权益的条款,使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平衡,尽量减少苛刻的、单方面的约束性条款,以实现签订让利承包商的合同。
(2)在人员配备方面,让精通合同的专业人员参与商签合同。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合同一般都由业主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和工程咨询顾问起草,其中隐含大量不利于承包商的风险责任条款和业主的反索赔条款。这就要求承包商必须具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法律、既懂经营管理又懂造价与财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承包商在合同谈判中处于一种智力均衡、信息对称的状态,增加其谈判的实力,以及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因此,承包商必须筹建工程合约部门,成立高效的合同谈判班子,而这是降低合同风险,签订有利合同的人才保证。
(3)在策略安排方面,承包商应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做到风险的合理分配。承包商对于业主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认真研究,切忌轻易接受业主的免除条款。否则,在合同履行中业主就有可能以所谓法律障碍和合同依据为借口,对承包商的损失拒绝补偿,并应用免除条款推卸责任,而承包商将因此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
(4)在合同把关方面,合同正式签订前承包商应对合同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内容包括:①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②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是否完备和合同条款是否完备;③合同是否采用了示范文本;④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应如何制约;⑤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如不能完成而应负的法律责任及补救措施;⑥双方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如何及时进行沟通。
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口头承诺,少说多定是一个必须养成的工作习惯。双方商讨的结果,作出的决定,或对方的承诺等,只有写入合同或由双方签署文字的意见才算正式确定且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前需要认识阅读合同,做到字斟句酌,而企业只有把每一项活动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2.2 防范工程分包合同风险
2.2.1 实施分包策划
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前,应对工程的资源进行预配置,使其对中标后的分包量、队伍配置有预安排。在项目中标后,应对分包工程进行分包策划。包括拟分包的项目、工程量、工程队伍、分包目标、分包纠纷、风险预测等。
2.2.2 严格选择分包队伍
选择分包队伍是分包工程十分重要的任务之一。《招标投标法》对分包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严格按招标程序选择队伍。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分包方档案库,选择资质合格、信誉好、队伍实力强的分包方作为首选队伍。
2.2.3 结合工程实际,细心签订合同
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所签订的合同是专业分包合同还是劳务分包合同。许多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合同范本或格式合同,但采用范本签订合同后,在实际执行中会出现合同漏洞多、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协商补充协议,将会造成后患。因此,合同签订一定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签订前要尽心研读合同范本内容,对其补充完善后再签订合同。建议推行分包方缴纳履约保证金制度。
2.2.4 严格合同执行管理
合同生效后,对合同的管理是合同能否兑现的关键,也是易出现合同纠纷风险的阶段。①成立分包管理组织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成立分包工程管理小组,人员定岗定职,制定奖、罚制度。②抓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分包合同安全管理、进度管理比较直观,好落实。质量管理要抓好隐蔽工程、原材料质量、工程外观质量等管理工作,项目施工中设专人全过程旁站控制,让分包方无偷工减料的机会,杜绝质量举报的可能。③抓好工程款控制工作。工程款控制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严格按合同计量条款计量;监督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必要时代发其员工工资;及时掌握其对外采购的资金使用情况;清算双方往来账目并完善手续并对双方共用项目费用进行分摊。④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对外关系的工作,主包方一定要坚持不让分包方独立参与。
2.2.5 抓主包方的廉政建设
主包方必须抓好廉政建设,也就是做好对人的管理。要杜绝口头表态承诺,及时将一些没用的字据收回处理。同时,要坚决抵制分包方的“糖衣炮弹”。
2.2.6 正确看待分包合同纠纷
通过好的分包队伍和进行严格的合同管理,虽然能降低合同纠纷风险,但是仍无法杜绝合同纠纷。因此,施工企业出现合同纠纷或官司是正常的现象,要正确看待。在分包合同管理过程中,主包方应加强照片、声像资料等原始资料收集、整理和保管,一旦出现合同纠纷,以这些资料作为证据,就能做到心里有数,掌握主动权。
3 结语
建筑企业的风险防范不仅需要在合同风险控制上下工夫,而且要在战略上重视,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列出建筑企业最需要关注的经营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办法。
摘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正确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并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必要举措。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建筑企业工作经验,重点分析了建筑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并探讨了建筑企业经营风险中最常见的合同管理风险防范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企业,风险,合同管理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虞旭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实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推荐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品牌经营08-14
建筑施工企业市场开发与经营09-04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承包经营法律风险控制讲座10-02
建筑企业经营模式10-20
建筑企业经营建议08-21
建筑企业经营计划管理06-09
建筑企业经营工作汇报07-06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总论08-08
论建筑企业的品牌经营09-15
建筑企业经营实施方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