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哮喘(精选10篇)
老年哮喘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平喘及合并症、并发症的治疗, 所有患者均治愈或缓解, 无死亡病例,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治困难, 常合并多种疾病, 临床诊治需及时有效。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老年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老年支气管哮喘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哮喘发病率的增高,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已经成为临床医疗的常见问题。老年人因感觉迟钝, 以及基础疾病多而使症状更加复杂, 在某些程度上比年轻人哮喘更加难以诊治。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龄61~93岁, 平均73.8岁;病程3~28年, 平均为13.5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10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其中有哮喘家族史者9例, 有吸烟史者16例。入院时按哮喘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哮喘11例, 中度哮喘20例, 重度哮喘5例。
1.2 发病诱因
上呼吸道感染诱发25例 (69.4%) , 吸入烟雾、花粉、煤气诱发4例 (11.1%) , 吸入冷空气诱发3例 (8.3%) , 异味诱发2例 (5.6%) , 诱因不明2例 (5.6%) 。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其中发作性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不能平卧者24例;伴有咳嗽11例;伴有三凹征5例;22例患者两肺哮鸣音;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28例, 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5例。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 透光度增强。心电图异常3例。
1.4 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 全部病例均常规给予β2受体激动药、糖皮质激素及茶碱治疗,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轻度者, 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 (BDP) 200~500μg/d, 出现症状时间断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中度者, 吸入糖皮质激素 (BDP) 500~1000μg/d, 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药。重度者, 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合并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 糖皮质激素, 加用口服LT拮抗剂。适时调整实施具体用药方案, 直达哮喘控制标准和治疗目标。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通过平喘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有效治疗, 患者肺部听诊喘鸣音均消失, 呼吸困难得到缓解, 均在5~21 d治愈或缓解, 无死亡病例,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1%, 儿童1.5%[3]。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年轻人的疾病, 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才是老年人的疾病, 又因为老年人多伴有其他多种并发症,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这些并发症都会使得老年人哮喘的症状更加复杂, 增加了老年哮喘的诊断难度, 所以老年支气管哮喘常常被漏诊、误诊。且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 老年期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第2个高峰期[4]。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与一般支气管哮喘大致相同, 与免疫学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有关。但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决定了老年支气管哮喘在病因学、病理生理、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与年轻人支气管哮喘有着某些差异。老年支气管哮喘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气体为主, 因老年人基础疾病和年龄的缘故, 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降低, 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 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另外老年人肺上皮细胞功能退化, 一旦遇到寒冷或刺激气体也容易诱发哮喘[5]。本组36例患者中, 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有25例, 占69.4%。而长期吸烟可使气道净化能力减弱, 肺泡吞噬细胞的功能降低, 促进感染的发生, 诱发哮喘或加重哮喘。本资料中有吸烟史者16例, 占44.4%。因此戒烟也是防治老年哮喘的重要环节之一。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应提高临床诊断的警惕性。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表现中最为明显的是咳嗽与咳痰、气短与阵发性喘息的夜间发作, 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会有喘息的表现, 而且一般是喘息与气短伴行, 老年患者还容易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 , 对于有类似COPD症状的患者, 要注意是否有哮喘的存在。同时, 还要注意与COPD、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肺癌、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的鉴别诊断[6]。
治疗支气管哮喘目的就是要控制症状, 防止病情恶化, 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 避免治疗副作用, 避免死亡。目前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药物越来越多, 但其缓解率及病死率仍无明显下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治疗和家庭治疗脱节, 以致老年哮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不高, 使多数老年哮喘患者未能得到正确合理的预防和治疗[7]。因此, 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 (1) 要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因为哮喘常常容易反复发作, 需要长期的规范治疗和患者的密切配合, 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讲诱发哮喘的因素, 让患者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 认识哮喘急性加重的征象, 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 使家庭成员对哮喘建立正确的认识, 并尽可能避免哮喘的各种诱因。宣教同时并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 (2) 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阶梯式分步治疗, 按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予以调整[9]。 (3) 要合理应用平喘药物, 大多数老年支气管哮喘常需较长时间的持续治疗, 且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才能控制症状。治疗的基本药物与其他年龄的哮喘基本一样, 只是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糖皮质激素, 长期服用后容易引起血压、血糖升高, 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还容易并发其他多种老年性疾病, 故应以吸人给药为主要途径。对于β2受体激动药, 因为β2激动药大多无抗感染作用, 单纯对症治疗会掩盖炎症发展, 使β2受体敏感性增加, 加重气道高反应性 (BHR) , 故应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据研究表明, 联合方案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 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约50%, 这样可避免由于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是治疗中、重度哮喘较好的方案之一[10]。同时要避免使用会使病情加重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噻肟心安、美托洛尔、醋丁酰胺等, β受体功能会减退, 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而诱发或加重哮喘;如阿司匹林及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此类药物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使白三烯合成增加而导致哮喘;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该药会加重咳嗽, 易被误认为哮喘加重[11]。
综上所述, 老年支气管哮喘, 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多, 病情复杂, 医务人员要提高对老年哮喘的诊疗水平, 综合考虑, 联合用药, 规范治疗;同时制定老年哮喘长期管理计划, 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 长期定期随访保健。
不容忽视老年女性支气管哮喘 篇2
哮喘的患病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据美国2011年的调查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9.1%的女性和5.7%的男性患有哮喘,但在我国,由于相关疾病知识普及不全面,群众就医意识不强,能够主动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并进行规范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较少,尤其是老年人,主动就诊率更低。
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大
研究认为,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在老年女性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均出现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雌激素/孕激素比例明显增高。研究数据表明,哮喘急性加重发作的高峰年龄一般是50岁,这一年龄正是大多数女性的更年期,从而提示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与气道痉挛及哮喘急性加重密切相关。
诊断更困难
老年哮喘患者病史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和合并症多,诊断较为困难。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快到呼吸内科就诊,详细告知医生在发病前有无特殊诱因,有没有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家族中有没有患有类似疾病的人群等,然后配合医生进行肺功能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老年哮喘的治疗原则与其他年龄组相似,都是以规范的日常吸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目标是减少症状的发作,不能完全根除,治疗药物的使用贵在坚持。同时依据症状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增减量,最终目标是希望能使用最少量的药物即能控制哮喘发作。由于本身多存在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合并症,老年人可能除了哮喘药物之外,还要同时服用其他种类的药物,那么在就医时,老年患者一定要如实告诉医生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对合并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老年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骨密度、眼底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医生掌握病情的变化及相关药物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用药,切忌自行加减药物用量。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只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规范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哮喘是一个可控的疾病。
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分析 篇3
关键词: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可病发于各个年龄段,根据临床统计,主要的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一个是儿童前期,在12岁以后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而到了中老年阶段,患病率又逐步回升,形成第二高峰[1]。老年哮喘有着不同于青、中年人哮喘的特点,且病情重,死亡率高。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64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4例,入院前后均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支气管肺癌、心源性哮喘以及支气管异物等其他疾病。64例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其中女33例,男31例;年龄60~88岁,平均71.4岁;病程3~40年,平均11.5年。64例患者均以胸闷、喘息、咳嗽或突然呼吸困难入院,其中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9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3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9例,肺部感染3例,活动性肺结核2例,呼吸衰竭2例,气胸l例,糖尿病3例。其中有吸烟史11例,有粉尘及吸入性化学物品接触8例,接触厨房油烟及被动吸烟5例。入院查体:口唇发绀37例、呼吸音减低19例、双肺干哕音9例、双肺干湿啰音23例、心率增快(>100次/min)31例。
辅助检查:本组53例患者行肺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全部为阳性,其中单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5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而以阻塞性为主18例,1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而未行肺功能检查。患者电解质紊乱8例、低蛋白血症19例。患者入院后血气分析检查:其中Ⅱ型呼吸衰竭31例、I型呼吸衰竭13例、正常20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均给予综合治疗,常规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加强营养支持等。严格按照哮喘控制分步治疗方案[3],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最终达到哮喘控制标准以及治疗目标。在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每天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200~2 000μg,部分患者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400~1 000 mg/d或甲泼尼龙16~32 mg/d,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则改为继续口服,对于哮喘中重度患者,给予沙丁安醇100~200μg/次,3次/d,吸入或口服24μg/次,哮喘控制不佳患者,则用沙美特罗50μg联合糖皮质激素,吸入2次/d。有效控制哮喘3个月后,可减量50%,继续治疗,有效控制哮喘不复发达1年,之后患者可停用药物。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4例,好转29例,未愈7例,死亡4例。
讨论
老年哮喘在临床上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广义的老年哮喘概念是指哮喘患者年龄>60岁,而狭义的老年哮喘概念则是患者在60岁以后新发病的哮喘。
根据统计哮喘的发病率,在城市要高于农村,而在工业化国家的发病率又要高于农业国家。文献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哮喘发病率在国外为5%~7%,其中的2/3是新发病例[4],而根据国内文献,新发病例大约占78.0%[5]。
老年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以及病情加重一般和感染因素有关。老年患者气管黏膜萎缩以及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减低,导致呼吸道防御机能减退,病原微生物容易定植,同时,由于长期吸烟可进一步造成肺泡吞噬细胞功能减弱、气道净化能力减弱,最终诱发或加重哮喘。在诊断方面,由于老年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测中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质量控制比较困难。老年患者临床肺功能检测依从性比较差,部分患者宁可接受诊断性治疗,也不接受肺功能检测。同时肺功能检测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老年患者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差,检查过程中有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能。因此,临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以及适当的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老年哮喘的最主要的方法。
我们总结老年哮喘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老年哮喘患者发病虽有一定季节性,但季节性不明显;患者病史较长,无症状时间短,症状体征不典型,就诊时病情一般较重。(2)患者基础疾病多,合并症及并发症同时也较多,患者心肺储备功能低下,其急性发作容易发展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临床上需要和心源性哮喘进行鉴别诊断,哮喘患者是否并发气胸,需及时行X线胸片及胸部CT检查以明确诊断。(3)早发老年哮喘以及晚发老年哮喘的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分级、心肺储备功能、治疗药物联合及剂量的调整是否有别,仍需要进一步研究[6]。(4)在老年哮喘的治疗上目前国际、国内尚缺乏统一的防治指南,临床上尚有多个未解决的问题,容易导致误诊、误治;药物应答反应较差,却易发生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林耀广.现代哮喘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5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3]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
[4]Stephen TH,Homer AB,Leonardo MF,et al.Difficult asthma.Lendon[M].Mardin Dunitz,1999:147-422.
[5]梁新宗.老年人哮喘的临床特点50例分析[J].华夏医学,2009,19(1):44-45.
老年哮喘 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重症哮喘;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34-02
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多在24h以上,常规的哮喘治疗方法无法缓解,又称"哮喘持续状态"[1] 。重症哮喘的突发性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严重减退,是重症哮喘的高发人群。为了探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共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规范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重症哮喘诊断标准[2] 。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9例,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4±1.3)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6±0.7)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0.3±2.4)岁,病程为4~10年,平均病程(6.1±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治疗方法:①采取鼻部插管方式供氧;②通过静脉注射,调节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③根据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正确使用抗生素。
規范治疗方法:①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给予沙丁胺醇5mg雾化液经呼吸面罩吸入治疗;②症状缓解后使用20%的硫酸镁溶液25mL+12mg多巴胺+5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方式治疗;③酌情调整治疗方式,待病情稳定后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12h内,哮喘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值趋于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生命体征检测值也明显改善;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表征和生命体征值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哮喘是哮喘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的病症表现,常规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无明显作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重症哮喘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肺功能减退现象,当支气管发生极度痉挛时,患者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阵发性喘息等症状[3] 。,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呼吸衰竭,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根治哮喘症,重症哮喘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哮喘患者发作重症哮喘的可能性主要有[4] :①治疗方法不当,医生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给药治疗;②患者病情稍有改善时便停止用药,或突然大幅减少药物使用量;③外界环境不当而引起的呼吸道过敏反应;④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⑤其它合并症的治疗药物所引起的呼吸道不良反应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规范治疗是指,医生首先应尽快对患者的病情及病因进行科学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医学治疗方案和自身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采取最佳治疗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5] 。相较于一般治疗而言,规范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预后质量的提高,将规范治疗应用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硫酸镁溶液静脉滴注能够降低钙离子浓度,使气管平滑肌得到有效舒张;而多巴胺是常用的神经传导物质,具有提高心脏血液排出量、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功效,能够使患者的动脉压水平恢复正常,进而发挥其对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二者联合使用药效更佳。因此,临床上可使用这两种药物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嘱咐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规范治疗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高。综上所述,呼吸内科医生对老年重症哮喘实施规范治疗,不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还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使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预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6(05):91.
[2] 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4(02):56-58.
[3]苏晴,郑玉春,胡锴,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1(09):897-899.
[4]梁彦超,陈燕.探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方案[J].现代养生,2013,22(17):62-63.
30例老年哮喘的临床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 我院总共收治30例老年哮喘患者, 其中女和男分别为12例和18例, 年龄为66~88岁, 平均年龄为73岁。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与中华医学会哮喘诊治指南诊断标准 (1997年) 相符合[1]。根据哮喘发作的时候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危重发作各自为3例, 7例, 17例, 3例, 各自占得比例分比为10.0%, 23.3%, 56.7%, 10.0%。住院时间为3~59d, 平均时间为17.4d。其中22例在春季和冬季冬春季发病, 所占的比例是73.3%, 其他的在夏季和秋季发病。
1.2 合并症资料
一人同时存在2种、3种、4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9例, 7例, 12例,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0%, 23.3%, 40.0% (表1) 。
1.3 发病诱因
通过调查发病诱因, 27例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90.0%) , 其中1例是由吸入冷空气诱发的, 2例是由吸入花粉、煤气、烟雾诱发。
2 结果
通过我院的综合治疗, 27例老年哮喘患者康复出院。3例为自动放弃治疗, 都属于重度发作患者, 其中2例是由于家庭拮据, 没法承受, 住院时间分别是4d和6d, 家人选择把治疗机会放弃;剩余的1例住院时间为41d, 患者经常反复发作, 存在着五六种并发症, 感觉没有希望而主动放弃进一步的治疗。所有患者中有2例死亡。所有患者里面存在着3例通过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之后, 对于病情的缓解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通过利用人工气道呼吸机方法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2例病情出现好转, 1例患者合并有多种并发症 (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 通过进行药物综合治疗之后, 没有取得效果, 在经过人工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依旧没有产生效果, 最后死亡。
3 讨论
3.1 哮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哮喘存在着儿童期与老年期两个发病高峰期。其中老年哮喘主要是60岁或者超过60岁新发生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然而也有学者这有这样的观点, 应该将60岁之前发病的患者包括在内。1999年一项对沈阳的调查显示, 在所有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中, 哮喘的总患病比例是0.68%, 但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中, 哮喘的总患病比例范围是0.77%~1.54%, 以上的统计数据说明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哮喘患病率也具有上高的趋势。但是因为存在着一小部分非肺科专业医务工作者对老年哮喘没有建立正确认识, 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除去这些, 与青少年哮喘相比较, 老年哮喘患者具有其自身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条: (1) 在肺功能损害方面, 其严重性经常比想象的厉害; (2) 非常容易出现误诊, 主要被误诊成心源性哮喘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人的普发疾病; (3) 往往与多种疾病并发, 例如胃食管反流以及冠心病等疾病,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情的危险程度, 使治疗变得非常困难; (4) 老年患者对气流阻塞程度的自我评价非常迟钝, 所以造成推迟就诊与治疗, 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2,3,4,5,6,7,8,9]。
3.2 临床特点
(1) 没有典型的症状。老年哮喘患者在活动的时候气促相对较多, 长时间的咳嗽、胸闷以及气短等现象非常普通, 但是具有相对较少的典型的发作性喘息。通过胸部听诊进行检查, 哮鸣音不一定非常清晰, 很难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肺部病症进行区分。一定比例的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先存在非常明显的慢性支气管炎特点的情况, 在1次急性加重期以后才有喘息以及气促显著提高的症状出现。过去把这种疾病诊断成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目前来看应该为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存。 (2) 并发症相对较多。关于并发症在上文中已经阐述, 在此不再赘述。 (3) 存在非常明显的肺功能减退。因老年哮喘病情重、病程长, 造成气道重新塑造, 因此往往伴随着不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出现, 造成肺功能出现异常。
3.3 治疗原则
(1) 对于严重的患者, 应迅速提供吸氧, 由于老年哮喘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冠心病, 特别应强调缺氧状况, 切实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 (2) 药物治疗:a.支气管扩张药。主要有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剂以及茶碱等, 可以使平滑肌松弛、促进支气管扩张。许多研究表明老年人的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 而老年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现状提高, 所以一般需同时使用多种支气管扩张剂。b.抗炎药。主要有色甘酸钠、吸入激素、顺尔宁以及酮替芬等, 可以使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得以降低, 能够防治哮喘。对于给药方式而言, 在急性中重度发作的时候可以选择激素, 通过静脉用药的方式, 而缓解期的时候可以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进行。因许多老年患者不会用定量吸入气雾剂, 造成药物不能在局部发挥效力。利用干粉剂吸入装置可以使该难题解决。对于抗生素而言, 咳嗽、脓痰以及发热是其具体应用指征, 还要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加造成的痰黄排除。 (3) 因为老年哮喘患者在诸多方面的功能出现减退, 例如肝肾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生理等方面, 因此与年轻人相比, 在用药剂量方面应该酌情降低一些。还需要注意一些药物需要谨慎使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 该类药物能够伤害肾功能, 因此在用药的时候需要切实加强监测,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 (4) 切实加强宣传教育。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相关资料, 通过开设教育课进行宣传教育, 主要内容为怎样对日常生活的致喘因素进行控制以及如何将肺功能的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5) 注意对对哮喘其副作用的药物。存在着许多药物对哮喘具有加重或者诱发的负面作用, 需要高度重视。主要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等) , 与其他的非甾类消炎止痛药物。除此之外, 注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使用时候需要谨慎。
摘要:目的 研究30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哮喘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老年哮喘患者30例中, 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危重发作各自为3例, 7例, 17例, 3例。一人同时存在2种、3种、4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9例, 7例, 12例。27例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其中1例是由吸入冷空气诱发的, 2例是由吸入花粉、煤气、烟雾诱发。结论 老年哮喘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对较多, 具有较差的肺功能, 而且大部分属于重症哮喘, 非常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而通过系统正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对老年哮喘患者的日常教育以及管理。
关键词:哮喘,老年人,治疗
参考文献
[1]林耀广.现代哮喘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356.
[2]徐东.老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及哮喘教育的研究[C].济南:济南市中心医院, 2006.
[3]王毅, 魏咏梅.哮喘控制测试在社区基层医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4) :37-40.
[4]张进军, 周建国, 林波, 等.哮喘为主要症状的老年不典型左心功能不全26例分析[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3, 5 (4) :237-238.
[5]天津市河北区金钢桥医院气管炎小组.哮喘菌苗注射治疗103例老年慢性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 1975, 3 (1) :55.
[6]郭美南.老年稳定期哮喘患者呼吸驱动和气道阻力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2) :121.
[7]丁春梅, 胡承平, 熊翔凤, 等.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18) :3529.
[8]李庆娥, 都雯.社区医院48例老年哮喘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2) :105-106.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实施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 随机选取76例, 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观察组中, 有21名男性, 17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 (66.2±1.3) 岁, 平均病程为 (13.0±2.4) 年, 对照组患者中, 有18名男性, 20名女性, 平均年龄为 (67.5±1.6) 岁, 平均病程为 (14.2±2.3) 年。经诊断确诊所有患者为支气管哮喘, 与《支气管哮喘指南》相符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资料上差异性不显著, P>0.05, 没有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特点
根据全国哮喘会议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把病情分为3个等级, 分别为:重度、中度、轻度。轻度的表现情况为, 患者在呼吸时频度比较快, 脉搏属于正常范畴, 伴有咳嗽, 轻微胸闷、头晕;中度的表现情况为, 患者在呼吸时频度相对快, 脉搏跳动在100~120次/min之间, 头晕、胸闷、咳嗽都相对比较严重, 特别是患者的睡眠受到影响;重度的表现情况为, 呼吸的频度过快, 脉搏调动频率每分钟超过120次, 头晕、胸闷、咳嗽症状十分严重, 夜间的睡眠严重受到影响, 甚至不能仰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的35名患者均进行吸氧、祛痰等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存在呼吸道感染患者先进行抗炎治疗, 采用的抗炎药物是氨茶碱注射液0.3g与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 一般治疗7d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1.3.2 治疗组的治疗方案
观察组的35名患者同样进行吸氧、祛痰等基础治疗, 基础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这一组患者采取的药物治疗是布地奈德溶液1m L, 并在5%葡萄糖溶液或者是1.0%生理盐水下进行加压式雾化泵雾化吸入, 10min/次, 3次/d, 外加孟鲁司特钠片, 睡前口服, 10mg/次, 1次/d, 治疗7d为1个疗程, 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咳嗽、喘息和胸闷缓解时间, 由临床护理人员做好相关记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 对其肺功能进行测定, 同时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
1.5 疗效标准
分显效、有效、无效三级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其中显效、有效计算为有效率的治疗。显效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 睡眠质量较好;有效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 每晚夜间发作次数<3次, 夜间伴有轻微咳醒, 次数有所减少;无效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夜间发作次数>3次, 经常咳醒, 并且睡眠质量相对较差。
1.6 数据处理
卡方检验无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 通过SPSS11.0软件统计与处理数据, 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 对照组仅为71.05%, 二者之间差异显著,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胸闷、咳嗽与喘息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二者之间差异显著,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如表2所示。
2.3 不良反应
38名对照组患者中, 有2患者出现恶心、头晕症状, 用药过程中, 患者不良症状逐渐消失, 而在对照组患者中, 出现头晕、恶心和呕吐症状的患者有3名, 并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适当进行静脉滴注速度的减缓后, 患者以上不良反应自行消失, 而且两组患者都未出现呼吸抑制与心律不齐等症状,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对比,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
老年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的表现主要为:咳嗽、气短、喘息、胸闷、气短。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发现有超过一半以上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已经出现咳嗽的症状很多年, 老年人对病症的不敏感反应是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老年人的危机意识较弱[3]。在年龄的不断影响下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不断地减化, 同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的时候可能存在很多的并发症现象, 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受年龄的影响, 导致临床的症状在药物的控制下恢复比较慢,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也是严重的影响了治疗效果。
3.2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案
老年支气管哮喘病情在临床的表现中比较复杂, 并且基础病比较多, 在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布地奈德为一种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可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 减轻平滑肌收缩反应, 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4,5]。孟鲁司特为一种选择性高的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可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 提高支气管纤毛清除能力, 减少支气管粘膜水肿, 且能抑制肽素生长因子促嗜酸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成熟的作用[6,7], 减轻气道炎症, 对吸入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难以控制病情的患者可提高疗效, 减少皮质激素用量, 我院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 治疗过程中患者虽有少数不良反应发生, 但不良反应均较轻, 症状自行缓解, 未影响治疗。
因此,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 病情较为复杂, 治疗时可联合用药, 同时注意个体差异, 布地奈德并孟鲁司药物特治疗老年哮喘效果显著, 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淑娟.孟鲁司特钠片与硫酸镁注射液联合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4) :2653-2654.
[2]杨丛芝, 包晓群, 由春梅, 等.班布特罗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40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15) :364-365.
[3]张俊波.老年人支气管哮喘182例临床诊治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0) :187-188.
[4]徐壮.老年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7) :194-196.
[5]陈国萍.5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3, 7 (1) :198-199.
[6]韩智国, 姬风, 熊亮, 等.晚发老年哮喘5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33) :154-155.
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 篇7
关键词: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规范治疗
在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重症哮喘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一种,而且作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处于常见和多发的趋势。据统计,在急性支气管哮喘疾病中,重症哮喘的发生比率在1%左右[1]。同时,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而言,一旦病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的话,很可能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2]。为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患者都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关于重症哮喘的诊断指标相符合。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岁,病程1~31年,平均11.5年。1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史,10例合并高血压疾病,8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合并糖尿病,另有4例合并冠心病。在发病诱因上,上呼吸道感染39例,接触过敏原6例,气候变化5例。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都存在极度呼吸困难的情况,张口呼吸,言语断续或者不能说话,四肢末梢或者全身发绀。呼吸频率在31~48次/min,心率117~153次/min,血压(231~138)/(130~189)mm Hg。50例患者中,嗜睡19例,烦躁、焦虑9例,精神萎靡8例,深度昏迷4例。体征主要为皮下气肿,气管发生偏移,胸部哮鸣音消失,肺压缩程度大约在60%。(2)辅助检查:经血气分析,在吸氧情况下,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pH 7.18~7.49;血常规表明,白细胞数大于11.0×109/L的有25例,30例中性粒细胞大于80%;7例血糖在11.8~24.6 mmol/L。
1.3 治疗方法
对于以上重症患者,实行高浓度的鼻塞或面罩连续性30%~40%氧气吸入,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上的变化予以检测分析;在对支气管痉挛解除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这样可以比较快速并且有效的接触到患者的支气管痉挛,而且是首先的急救手段。为患者设立静脉通道,对患者酸碱平衡或者电解质平衡进行调整。对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处理。为患者以及家属普及相关治疗护理上的常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疏导,缓解和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从而促进临床治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精心的护理工作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对氧疗的效果进行实时检测,确保氧气使用的安全。对于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严格控制,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输液速度予以控制,确保患者安全地排出痰液。为了防止静脉滴注过量引发的心力衰竭,可以给予患者必要的补液服用。
2 结果
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到98%。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的肺部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逆性气道阻塞等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发作性哮喘等双肺喘鸣音为主的临床表现。而重症哮喘则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急性发作,由常规的平喘药物不能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实行有效控制,患者一般会由于支气管痉挛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在肺功能上也会发生显著的减退,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发作性哮喘等症状[3]。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如果老年人发生重症哮喘的话,病情将会十分危重,死亡率相对较高[4]。而且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我国老年哮喘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98%。笔者再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得出以下体会:(1)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对于大部分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来说,几乎都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同时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以及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免疫力的严重降低促使支气管与气管黏膜上皮出现退行性变化,而且纤毛在运动能力上显著不足,肺部弹性回缩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会造成气体有效交换面积缩小,进而引起肺活量的降低,相关功能也呈现出退化趋势。另外,多数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都合并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以及肺气肿等,这些伴发疾病会加重哮喘病情,并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临床上应当对患者病情给与准确判断,尤其是针对部分临床医生在肺功能检测上的不主动态度,不仅要注重肺功能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配合运用,还需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收集,为老年重症哮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还需要对并发症等疾病加强处理,为病情治愈奠定良好基础。(2)合理应用多种药物治理。根据相关报道,老年重症哮喘的治疗方式相对较多,主要包含了常规治疗,β-受体兴奋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茶碱类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等[5]。大部分研究认为,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不仅要实行抗感染、吸氧、纠正酸中毒的处理,还要对平滑肌痉挛予以缓解并控制哮喘。同时,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氨茶碱以及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以上手段在相关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与抗炎的疗效,可以提高支气管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程度,同时很好的与受体亲和,在重症哮喘上具有确切的疗效。临床一般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来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该药物药效的快速发挥。此外,氨茶碱虽然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代谢上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过一旦与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的话,不仅可以降低其副作用,还可以对以上两种药效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并实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治愈和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渠丽娟.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15(2Z):198-199.
[2]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16):91.
[3]张瑞娟.6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128-129.
[4]陈文智,卢伟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58-60.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 篇8
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差异, 从具体情况出发, 多方面收集资料, 确立教育目标, 使患者能较快地适应角色转变, 积极配合治疗, 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自我保健的能力, 以评估为基础, 目标为动力, 制定出具体计划, 保证健康教育有步骤、分阶段、全面地进行。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烟和酒可以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老年人本身气管黏膜纤毛上皮细胞脱落和运动减少, 排痰能力差, 使痰液粘稠形成痰块, 所以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室温在18℃~22℃左右, 湿度在50%~70%最适宜, 不宜在室内放置鲜花, 防止吸入花粉、异味气体等过敏物质引起哮喘发作。
2.2 积极配合, 做好自身状况的调查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程长, 反复发作, 极易产生急躁、悲观、厌世、孤独心理, 医护人员应尊重老年, 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多与之交谈、讲解不良情绪易诱发哮喘发作, 解除寂寞, 在精神上、生活上给予充分的安慰和照顾, 使其感受到关爱, 安心接受治疗, 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
2.3 合理补充营养, 保持营养平衡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减退, 加之哮喘发作时影响食欲,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病情稳定后避免暴饮暴食, 指导患者摄入营养的清淡饮食, 鼓励多饮水, 不宜摄入诱导哮喘发作的食物, 如鱼、虾、胡椒、生姜等刺激性食物, 并指导老年患者合理、及时、全面的补充营养。
2.4 预防保健知识方面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吸入装置。吸入疗法是哮喘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 具有如下优点:作用直接、起效迅速、药物用量小、全身副作用少。我院常用的药物吸入装置有:定量气雾吸入器 (爱全乐气雾剂、喘康速气雾剂等) 、干粉吸入器 (普米克都保、奥克斯都保、储雾罐等) , 正确使用这些吸入装置是控制哮喘的关键。
指导患者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老年患者少数认为运动增加氧的消耗, 最好不要参加锻炼活动, 其实, 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可以锻炼体质, 可以锻炼肺功能、预防感冒, 防止哮喘发作。
组织患者阅读连环画, 观看电视节目或录象;组织患者阅读有关哮喘防治的科普丛书及报纸杂志上所刊登的科普文章;应用上网或互动多媒体技术传播防治哮喘的信息, 可消除老年人的消极情绪。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文字说明与讲解
科室设墙报、图片、手册等介绍老年患者保健、修养以及支气管哮喘的有关知识。帮助哮喘患者评估他们的哮喘控制程度, 例如: (1) 在过去四周内, 在工作、学习或家中, 有多少时候哮喘妨碍您进行日常活动? (2) 在过去四周内, 您有多少次呼吸困难? (3) 在过去四周内, 因为哮喘症状 (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或疼痛) , 您有多少次在夜间醒来? (4) 在过去四周内, 您有多少次使用急救药物治疗 (如沙丁胺醇) ? (5) 您如何评估过去4周内您的哮喘控制情况?
3.2 定期组织讲课、答疑
科室定期组织患者谈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征求意见、建议、介绍交流防治哮喘的经验体会, 并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进行讲座、咨询活动, 以提高老年哮喘的自我保护能力。
3.3 通过“哮喘之家”建立医生和病人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患者需要找到一位有经验的医师和他结为伙伴, 以长期管理哮喘, 一起制定一个计划, 包括使用的特殊药物, 要避免的触发因素, 如果发生症状要采取的步骤。制定计划后, 如果需要就修改它, 这可能是一项终生的任务。医院和家庭可以使用肺功能仪和峰流速仪, 他们可以帮助诊断哮喘、评估严重度和评价疗效, 可用来作为一个早期警告系统。医生和病人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 控制哮喘需要教育病人自我管理他的病情, 以使他知道每应该做和一旦发作时该做的事, 而且控制哮喘需要持续监测病人的情况, 以使哮喘治疗和管理能不断的有适应的修改。
老年哮喘 篇9
【关键词】老年性哮喘;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92-02
老年性哮喘这种疾病也是慢性气道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喘鸣、咳嗽、痰液粘稠且多,气短以及夜间喘息的阵发性发作[1]。因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和全身的系统出现退行性变,在该疾病的应对上较为迟缓,而且降低了气道反应刺激的阈值,会加重病情,严重者会有呼吸衰竭甚至哮喘猝死现象的发生[2]。舒适护理为常规护理之上为患者提供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护理,从而使其得到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高质量的护理[3]。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患老年性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采用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患老年性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39例,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范围:58-78岁,平均年龄为:(67.28±5.13)岁,诱发因素:18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8例患者为药物诱发,7例患者为粉尘吸入,6例寒冷刺激。病情程度:12例为轻度,14例为中度,13例为重度。对照组患者27例,15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60-79岁,平均年龄为:(67.86±5.46)岁,诱发因素:12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7例患者为药物诱发,5例患者为粉尘吸入,3例寒冷刺激。病情程度:10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9例为重度。基本资料上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的年龄较大,因为身体的不适情况长期治疗等,造成消极、悲观、恐惧的心理,这些不仅会加重病情,也降低对护理的配合度[4]。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进行观察,并针对文化层次,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教育,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并告知家属要给予患者较多的关怀,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告知其出现哮喘先兆后,需要放松静坐、稳定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成功病例的介绍,使其树立信心。
1.2.2排痰和体位护理 患者经常有痰液阻塞的情况,严重者还会有呼吸困难情况的出现,所以必须进行适当的排痰护理,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扣背的方式可以使其得到相应的缓解,严重者则采用超声雾化的吸入方法,也可采用呼吸道的直接给药,使痰液较好的排除,并使呼吸道得到湿化和消炎[5]。并要求患者进行饮水量的增加,使体液保持平衡,使患者得到痰液较好的排出。若患者选择仰卧姿势,会导致进行性的气流阻挡,增加哮喘的发作次数。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其选择侧卧位。在病情发作时,要针对其具体的症状给予体位的选择,并进行坐垫或者软背垫的使用,若其需要半坐卧位,则要将枕头放置在膝下的关节部位。并将软枕放置在患者足底,提高舒适程度。
1.2.3睡眠护理 该疾病为慢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现象,而且部分患者在夜间的发作次数较多,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因此可在白天进行睡眠时间的补充。首先保持病房中的安静和光线的柔和,因为冬季的温度较低,若患者进行坐卧位,并给予其较好的保暖措施,防止被褥滑落,造成风寒感冒。病情严重者在发病时,会有大量汗液的排出,使衣物受到汗湿,而且有受凉和不适情况的出现,可为其使用温水擦澡,使皮肤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将汗湿的衣服进行更换,能够得到较好的休息和睡眠[6、7]。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39例,护理满意28例,护理一般9例,护理不满意2例,护理的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患者27例,护理满意12例,护理一般9例,护理不满意6例,护理的满意度为77.78%。有明显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性哮喘患者因为身体不适的症状较为严重,而且会有病情的反复发作,所以治疗时给予相应的护理较为重要,实验组患者选择舒适护理模式,其中包括心理方面、排痰方面和睡眠方面的舒適护理,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78%,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宫淑君,王岩,仇青青.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3:59.
[2] 刘琳.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3):25-26.
[3]周小丽. 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3,30:6363.
[4] 冀丽萍,李军梅.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2,25(17)122-123.
[5] 张娜,邓敏,陈世兵.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心电监护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2(19):178-179.
[6]于向荣. 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262.
[7]刘琳. 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1:195-196.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治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年龄>60岁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0例, 患者年龄65~9l岁, 平均 (69±6.5) 岁;冬春季发病占48例, 其余季节发病28例;发病诱因:其中吸入冷空气诱发6例、呼吸道感染62例、吸入烟雾、煤气、花粉诱发8例;患者入院时按哮喘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发作5例, 中度发作20例, 重度发作45例, 危重发作6例。患者住院天数7~64 d, 平均住院 (17.5±5.5) d;其中合并2种并发症的10例, 合并3种并发症的17例, 合并4种并发症以上者高达22例。
1.2 临床表现:
76例老年患者均以咳嗽、喘息、胸闷以及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而入院, 夜间咳嗽加重的17例, 胸闷气短不能平卧的24例, 其中29例患者有支气管炎病史, 29例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病史, 16例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入院时查体:口唇发绀47例, 心率增快 (>100次/分) 33例, 呼吸音减低20例, 双肺干啰音19例, 双肺干湿啰音31例。
1.3 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根据G1NA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及2002年对《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修订后的新标准。患者年龄在60岁或60岁以上, 符合其诊断标准即诊断为老年支气管哮喘, 其中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诊断, 亦列入此病的范畴, 同时需要排除反应排除支气管肺癌、心源性哮喘以及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
1.4 治疗方法:
部分不能够明确诊断的患者, 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及支气管激发试验以确诊, 行常规吸氧、输液、去除诱因、通畅呼吸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停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病情基本控制后改为口服给药, 吸入β-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 (沙丁胺醇及布地耐德) ;口服多索茶碱、白三烯调节剂。合并COPD患者予抗炎、祛痰止咳对症治疗, 合并冠心病患者予改善心肌供血治疗, 重症患者积极治疗并预防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
2 结果
本组76例老年患者临床治愈40例 (52.63%) , 好转31例 (40.79%) , 未愈2例 (2.63%) , 死亡3例 (3.95%) 。
3 讨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特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病率高, 文献报道显示老年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 陈萍等[3]报道60岁以后新发哮喘占老年哮喘总人数的9.6%。但其临床明确诊断率却较低。部分老年患者入院时仍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并未按支气管哮喘给予对症处理, 未能及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另有少量老年患者入院时诊断为左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造成误诊和漏诊;老年支气管哮喘吸烟的比例亦较高, 下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的比例较高;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 多数患者平素虽有发作但很少住院, 一般在气候转冷以及寒冷季节加重;老年新发哮喘占老年哮喘总人数的比例较高, 因此临床上老年新发哮喘不容忽视;有害气体吸入诱发哮喘发作不容忽视[4];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死率高, 这是和老年人机体功能衰竭、气道反应阐降低、呼吸系统器官退行性变、基础肺功能储备不足, 叉常合并多种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左心功能不全等有密切关系。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注意个体差异、联合用药。基本治疗是糖皮质激素 (GCS) 和长效β-受体激动剂, 需要注意: (1) 平喘药应以吸入法为主[5], 由于老年人肺功能下降, 有效通气不足, 常需要口服其他药物。老年哮喘急性发作时, 应经静脉给予GCS, 如甲基强的松龙40~80 mg/d[6], 长期应用容易加重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变, 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2) 老年哮喘患者呼吸储备功能下降, 多并发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 且对β-受体激动剂治疗的反应性差, 对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应一味增加药量, 以免导致心率加快和心律失常, 可联合使用抗胆碱药等平喘药, 可减少气道黏液分泌, 长期应用也不会产生快速脱敏现象。 (3) 老年哮喘患者由于免疫机制衰退, 感染成为突出问题[7,8], 因此抗感染尤为重要, 对于重症哮喘发作或伴发感染的老年患者需要早期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4) 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茶碱清除率也下降, 同时老年人应用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 可延缓茶碱代谢率, 需酌情减低用药剂量, 以免中毒。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以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76例老年患者临床治愈40例 (52.63%) , 好转31例 (40.79%) , 未愈2例 (2.63%) , 死亡3例 (3.95%) 。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较差, 发病诱因多、病程长, 合并症及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哮喘发作的常见诱因,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关键词:老年人,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
参考文献
[1]陈道纯.人类年龄期划分的指数公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24 (8) :771-772.
[2]钟南山, 陈荣昌.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临床特点[J].实用老年医学, 1999, 13 (3) :115.
[3]陈萍, 谢华, 孔令菲, 等.辽宁省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检出率与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24 (2) :78-79.
[4]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002.
[5]陈萍, 谢华, 吴志家, 等.辽宁省大中城市及郊区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23 (2) :109-111.
[6]陈欣, 林江涛.老年性哮喘诊疗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5 (13) :69-71.
[7]殷凯生.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及长期管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2) :961-962.
【老年哮喘】推荐阅读:
老年哮喘护理医学07-14
老年型哮喘12-22
老年哮喘急性发作01-31
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08-20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护理11-06
香河气管炎哮喘医院第15个“世界哮喘日”哮喘和慢性咳嗽大型咨询义诊活动11-11
重度哮喘07-21
小儿哮喘06-09
哮喘病人08-04
哮喘发作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