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型哮喘

2024-12-22

老年型哮喘(精选10篇)

老年型哮喘 篇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 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病研究的深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 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患者只能部分控制, 很难达到并维持长期的临床控制。我科自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采用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5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52 例, 男28例, 女24例, (64±11) 岁, 病程6月 ~6年, 平均 (4.0±0.8) 年, 其中轻度患者20例, 中度患者32例;对照组52例, 男27例, 女25例, (65±12) 岁, 病程8月 ~7年, 平均 (4.5±0.5) 年, 其中轻度患者18例, 中度患者3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测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选择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急性期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04例, 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疾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年龄在60岁以上新发生的符合哮喘病诊断的患者。阵发性喘鸣或胸闷, 气短, 不能用心脏病等疾病解释者。阵发性喘鸣或胸闷, 气短, 不能用心脏病等疾病解释者;③同意接受包括吸入激在内的药物治疗, 入选前1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④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 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精神异常;⑤除外慢性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排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不按规定用药者;②重度哮喘或处于持续状态, 可能危及生命者;③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或者眼部疾病者;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祛咳、止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问题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 沙丁胺醇0.2 mg, 地塞米松10 mg, 氨溴索15 mg加入生理盐水30 ml进行雾化吸入, 2次/d, 10~30 min/次, 疗程5~7 d。对照组除沙丁胺醇外治疗同治疗组。

2结果

2.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包括心率的变化) , 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

2.2 疗效标准[1]

治愈:治疗5~7 d, 咳嗽、喘息、气促消失, 肺部哮鸣音消失, 心率逐渐下降。好转:治疗5~7 d, 咳嗽喘息减轻、气促缓解, 肺部哮鸣音减少, 心率下降或好转。无效:治疗5~7 d, 以上症状、体症无好转, 心率加快或者无变化。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4 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

治疗组喘息缓解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2。

2.5 不良反应

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2例, 治疗组1例, 均表现为心悸、头晕, 给予观察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化验血粪尿常规、肝肾功, 未发现异常或加重情况。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 出现广泛多发的可逆性气道受限, 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如诊治不及时, 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 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随着科学进步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老年性哮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性哮喘在逐年增加。支气管哮喘以抗炎治疗为主, 但是由于老年人特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使得老年性哮喘的治疗有其特殊性。目前对老年性哮喘也以吸入给药为主, 特别是慢性哮喘患者, 沙丁胺醇主要作用于支气管肾上腺素受体,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强而持久的扩张作用, 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仿, 但兴奋心脏的作用仅为异丙肾上腺素的1/10, 治疗剂量基本不出现心悸等症状。但是, 沙丁胺醇长期用药可形成耐药性, 要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不超过1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 提高受体对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的效应, 抑制受体, 稳定细胞溶酶体膜, 提高腺苷酸环化酶和抑制磷酸三磷脂酶, 对抗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但喷吸激素应注意控制剂量与间歇, 以防继发性口咽霉菌感染。氨溴索从血液至组织的分布快而显著, 肺为主要靶器官。氨溴索为粘液溶解剂, 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分泌, 减少粘液腺分泌, 从而降低痰液粘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 使痰液易于咳出。氨溴索可能引发胃肠道副作用及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以上副作用, 应立即停药。生理盐水可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 使痰液易于咳出, 减少气道阻力, 并使药物很易透过气道上皮, 沉积在末梢支气管, 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而获得疗效。雾化吸入时间较长, 局部用药, 用药剂量小, 生物利用度高, 疗效好, 全身不良反应少, 且使用方便[2]。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由于个体差异很大,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老年性哮喘的认识, 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地诊断并进行有效地抗炎治疗, 在患者依从性较好的情况下, 许多老年性哮喘可以有良好的预后并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 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疗效肯定, 方法简便易行,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9-78.

[2]陈建群, 范丽萍.普米克令舒与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4, 18 (4) :435-436.

不容忽视老年女性支气管哮喘 篇2

哮喘的患病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据美国2011年的调查数据表明,65岁以上的人群中,9.1%的女性和5.7%的男性患有哮喘,但在我国,由于相关疾病知识普及不全面,群众就医意识不强,能够主动到正规医院相关科室就诊并进行规范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较少,尤其是老年人,主动就诊率更低。

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大

研究认为,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在老年女性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均出现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雌激素/孕激素比例明显增高。研究数据表明,哮喘急性加重发作的高峰年龄一般是50岁,这一年龄正是大多数女性的更年期,从而提示雌、孕激素水平的波动与气道痉挛及哮喘急性加重密切相关。

诊断更困难

老年哮喘患者病史不典型,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和合并症多,诊断较为困难。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快到呼吸内科就诊,详细告知医生在发病前有无特殊诱因,有没有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家族中有没有患有类似疾病的人群等,然后配合医生进行肺功能等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坚持用药、定期复查

老年哮喘的治疗原则与其他年龄组相似,都是以规范的日常吸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目标是减少症状的发作,不能完全根除,治疗药物的使用贵在坚持。同时依据症状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增减量,最终目标是希望能使用最少量的药物即能控制哮喘发作。由于本身多存在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的合并症,老年人可能除了哮喘药物之外,还要同时服用其他种类的药物,那么在就医时,老年患者一定要如实告诉医生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对合并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老年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骨密度、眼底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医生掌握病情的变化及相关药物副反应发生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用药,切忌自行加减药物用量。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必过于紧张,只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规范的诊断与药物治疗,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哮喘是一个可控的疾病。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老年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老年支气管哮喘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哮喘发病率的增高, 老年支气管哮喘的诊治已经成为临床医疗的常见问题。老年人因感觉迟钝, 以及基础疾病多而使症状更加复杂, 在某些程度上比年轻人哮喘更加难以诊治。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其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龄61~93岁, 平均73.8岁;病程3~28年, 平均为13.5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10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其中有哮喘家族史者9例, 有吸烟史者16例。入院时按哮喘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哮喘11例, 中度哮喘20例, 重度哮喘5例。

1.2 发病诱因

上呼吸道感染诱发25例 (69.4%) , 吸入烟雾、花粉、煤气诱发4例 (11.1%) , 吸入冷空气诱发3例 (8.3%) , 异味诱发2例 (5.6%) , 诱因不明2例 (5.6%) 。

1.3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其中发作性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气短、不能平卧者24例;伴有咳嗽11例;伴有三凹征5例;22例患者两肺哮鸣音;辅助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28例, 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5例。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 透光度增强。心电图异常3例。

1.4 方法

根据不同病情, 全部病例均常规给予β2受体激动药、糖皮质激素及茶碱治疗, 合并感染者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轻度者, 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 (BDP) 200~500μg/d, 出现症状时间断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中度者, 吸入糖皮质激素 (BDP) 500~1000μg/d, 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抗胆碱药吸入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药。重度者, 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合并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醇, 糖皮质激素, 加用口服LT拮抗剂。适时调整实施具体用药方案, 直达哮喘控制标准和治疗目标。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通过平喘及合并症、并发症等有效治疗, 患者肺部听诊喘鸣音均消失, 呼吸困难得到缓解, 均在5~21 d治愈或缓解, 无死亡病例, 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1%, 儿童1.5%[3]。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年轻人的疾病, 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才是老年人的疾病, 又因为老年人多伴有其他多种并发症,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这些并发症都会使得老年人哮喘的症状更加复杂, 增加了老年哮喘的诊断难度, 所以老年支气管哮喘常常被漏诊、误诊。且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明, 老年期是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第2个高峰期[4]。老年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与一般支气管哮喘大致相同, 与免疫学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有关。但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决定了老年支气管哮喘在病因学、病理生理、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与年轻人支气管哮喘有着某些差异。老年支气管哮喘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刺激性气体为主, 因老年人基础疾病和年龄的缘故, 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降低, 易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 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另外老年人肺上皮细胞功能退化, 一旦遇到寒冷或刺激气体也容易诱发哮喘[5]。本组36例患者中, 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有25例, 占69.4%。而长期吸烟可使气道净化能力减弱, 肺泡吞噬细胞的功能降低, 促进感染的发生, 诱发哮喘或加重哮喘。本资料中有吸烟史者16例, 占44.4%。因此戒烟也是防治老年哮喘的重要环节之一。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应提高临床诊断的警惕性。老年支气管哮喘的症状表现中最为明显的是咳嗽与咳痰、气短与阵发性喘息的夜间发作, 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会有喘息的表现, 而且一般是喘息与气短伴行, 老年患者还容易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COPD) , 对于有类似COPD症状的患者, 要注意是否有哮喘的存在。同时, 还要注意与COPD、心源性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肺癌、变态反应性肺浸润等疾病的鉴别诊断[6]。

治疗支气管哮喘目的就是要控制症状, 防止病情恶化, 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 避免治疗副作用, 避免死亡。目前支气管哮喘的防治药物越来越多, 但其缓解率及病死率仍无明显下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临床治疗和家庭治疗脱节, 以致老年哮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不高, 使多数老年哮喘患者未能得到正确合理的预防和治疗[7]。因此, 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 (1) 要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因为哮喘常常容易反复发作, 需要长期的规范治疗和患者的密切配合, 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讲诱发哮喘的因素, 让患者熟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 认识哮喘急性加重的征象, 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 使家庭成员对哮喘建立正确的认识, 并尽可能避免哮喘的各种诱因。宣教同时并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 (2) 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阶梯式分步治疗, 按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予以调整[9]。 (3) 要合理应用平喘药物, 大多数老年支气管哮喘常需较长时间的持续治疗, 且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才能控制症状。治疗的基本药物与其他年龄的哮喘基本一样, 只是在应用这些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如糖皮质激素, 长期服用后容易引起血压、血糖升高, 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还容易并发其他多种老年性疾病, 故应以吸人给药为主要途径。对于β2受体激动药, 因为β2激动药大多无抗感染作用, 单纯对症治疗会掩盖炎症发展, 使β2受体敏感性增加, 加重气道高反应性 (BHR) , 故应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据研究表明, 联合方案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 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约50%, 这样可避免由于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是治疗中、重度哮喘较好的方案之一[10]。同时要避免使用会使病情加重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 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吲哚洛尔、噻肟心安、美托洛尔、醋丁酰胺等, β受体功能会减退, 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而诱发或加重哮喘;如阿司匹林及非激素类消炎止痛药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 此类药物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使白三烯合成增加而导致哮喘;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该药会加重咳嗽, 易被误认为哮喘加重[11]。

老年型哮喘 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重症哮喘;规范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34-02

重症哮喘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多在24h以上,常规的哮喘治疗方法无法缓解,又称"哮喘持续状态"[1] 。重症哮喘的突发性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严重减退,是重症哮喘的高发人群。为了探讨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现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共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临床规范治疗后,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的重症哮喘诊断标准[2] 。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9例,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9.4±1.3)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6±0.7)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70.3±2.4)岁,病程为4~10年,平均病程(6.1±2.1)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治疗方法:①采取鼻部插管方式供氧;②通过静脉注射,调节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③根据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正确使用抗生素。

規范治疗方法:①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给予沙丁胺醇5mg雾化液经呼吸面罩吸入治疗;②症状缓解后使用20%的硫酸镁溶液25mL+12mg多巴胺+5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方式治疗;③酌情调整治疗方式,待病情稳定后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接受上述治疗12h内,哮喘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值趋于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生命体征检测值也明显改善;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表征和生命体征值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上述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重症哮喘是哮喘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的病症表现,常规治疗对于患者的病情缓解无明显作用。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重症哮喘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肺功能减退现象,当支气管发生极度痉挛时,患者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阵发性喘息等症状[3] 。,若治疗不当极易造成呼吸衰竭,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根治哮喘症,重症哮喘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哮喘患者发作重症哮喘的可能性主要有[4] :①治疗方法不当,医生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给药治疗;②患者病情稍有改善时便停止用药,或突然大幅减少药物使用量;③外界环境不当而引起的呼吸道过敏反应;④患者的精神过度紧张;⑤其它合并症的治疗药物所引起的呼吸道不良反应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规范治疗是指,医生首先应尽快对患者的病情及病因进行科学分析,将分析结果与有关医学治疗方案和自身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采取最佳治疗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5] 。相较于一般治疗而言,规范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和预后质量的提高,将规范治疗应用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硫酸镁溶液静脉滴注能够降低钙离子浓度,使气管平滑肌得到有效舒张;而多巴胺是常用的神经传导物质,具有提高心脏血液排出量、增强心肌收缩能力的功效,能够使患者的动脉压水平恢复正常,进而发挥其对重症哮喘的治疗效果,二者联合使用药效更佳。因此,临床上可使用这两种药物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嘱咐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和规范治疗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优化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高。综上所述,呼吸内科医生对老年重症哮喘实施规范治疗,不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还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使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预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6(05):91.

[2] 谢忠学.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4(02):56-58.

[3]苏晴,郑玉春,胡锴,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3,21(09):897-899.

[4]梁彦超,陈燕.探讨老年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方案[J].现代养生,2013,22(17):62-63.

60例老年哮喘的临床治疗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来自2004~2009年在本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患者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1], 共130例, 老年组 (年龄>60岁) 60例 (46.2%) , 平均年龄66.5岁, 非老年组 (年龄<60岁) 70例 (53.8%) , 平均年龄37岁。老年组男、女比例为1∶0.73, 老年组首次发病年龄23~78岁, 平均48.5岁, 幼年发病0例:非老年组首发年龄1~56岁, 平均31.6岁, 幼年发病39例, 2组相比, P均<0.01, 老年组女性于更年期 (45~52岁) 发病者11例 (4 8.9 1%) 。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60例老年哮喘病患者分为3组, 其中A组20例, B组20例, c组20例, A组交替使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和爱全乐等3种药物, B组选用其中2种药物, 也交替用药, C组只用其中一种药物。各组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3次/d, 每次治疗20min, 7d为1个疗程, 交替用药各组每次只使用其中一种药物。

1.3 治疗判断标准

根据文献[2], 支气管哮喘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 FEV1增殖在25%以上, 平时无症状, 只在受凉或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轻度症状且能随致病原因消失而症状消失;有效:哮喘症状减轻, FEV1增殖15%~25%, 症状减轻度60%以上;无效:哮喘症状减轻不足30%或FEVI测定值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版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哮喘病发病诱因和并发症分析

老年组有家族史者4例 (6.67%) , 非老年组8例 (11.43%) , P>0.0 5。老年组有过敏性鼻炎史者6例 (1 0.0 0%) , 非老年组1 1例 (15.71%) , P>0.05, 发病诱因见表1。老年组, 夜间哮喘者4例 (6.67%) , 非老年组19例 (27.14%) , P<0.01。2组患者肺部均可闻及哮鸣音, 老年组伴有水泡音者29例 (48.33%) , 非老年组1 7例 (2 4.2 9%) , P<0.0 1。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制定的哮喘严重度分级标准判断:老年组重度哮喘32例 (53.33%) 。中度22例 (36.67%) ;非老年组重度28例 (40.00%) , 中度42例 (60.00%) , P<0.05。老年组动脉血气Pa O2 (88.56±5.38) mm Hg, Pa CO2 (34.55±6.15) mm Hg, 非老年组Pa O2 (86.75±6.23) mm Hg, Pa CO2 (39.24±6.98) mm Hg, P均>0.05。2组常见的并发病症见表2。老年哮喘组60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后反复发作, 无明显间歇期59例经治疗好转出院, 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非老年组中有17例 (9.81%) 病程中有一长的间歇期 (8~10年) , 所有病例均好转出院, 无死亡病例。

2.2 老年哮喘病治疗效果分析

A组为2种药物交替使用组, B组为2种药物交替使用组, C组为单纯一种药物治疗组, 3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比较, 3种药物交替组较2种药物交替组和单纯一种药物组治疗效果更明显。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 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发病有2个高峰期:儿童期和老年期。老年哮喘是指60岁以后新发的支气管哮喘及60岁以前发病延至老年者[3]。

与青少年哮喘相比, 老年哮喘有一定的特殊性: (1) 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哮喘患者有特征性的哮鸣音, 较容易诊断。但老年哮喘以活动性气促多发, 发作性喘息较少见, 胸部听诊未必明显, 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等疾病, 有时需行最大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以帮助诊断。 (2) 肺功能损伤程度大。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皮退行性改变, 纤毛运动减弱, 肺弹性回缩力降低, 肺活量 (VC) 降低, 功能残气量 (RC) 则增加。老年哮喘患者大多数病程长, 反复发作, 并发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即形成气道重构, 严重影响了肺功能。 (3) 老年哮喘以内源性哮喘多见, 感染为最主要诱因[4]。本组老年哮喘与青年组比较, 感染诱因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4) 老年哮喘病程长, 气道有不同程度结构重塑, 导致引流不畅的瓶颈效应, 痰量增多甚至痰栓形成, 使病情加剧或并发肺部感染。射流雾化吸入微粒直径1~5um, 易沉积在小支气管, 而超声雾化微粒直径更小, 更易进入深部肺组织。如先使用射流雾化吸入平喘药或糖皮质激素扩张气管, 减轻炎症水肿, 然后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化痰药, 二者交替使用能更好改善患者通气, 减轻症状。

综上所述, 三药交替高频射流雾化吸人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直接作用于支气管, 用量小, 作用好, 起效快, 不良反应少, 可迅速缓解咳喘症状, 缩短病程, 减少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时间, 改善肺功能, 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哮喘病的发病诱因和并发症。方法 对130例哮喘病患者进行分类, 其中老年哮喘病组60例, 非老年哮喘病组70例, 分别对2组的发病诱因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随机将60例老年哮喘病患者分为3组, 其中A组20例, B组20例, C组20例, A组交替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胆碱药物等3种药物, B组选用其中2种药物, 也交替用药, C组只用其中1种药物。各组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3次/d, 每次治疗20min, 7d为1个疗程, 交替用药各组每次只使用其中一种药物。结果 老年组有家族史者4例 (6.67%) , 非老年组8例 (11.43%) , P>0.05。老年组有过敏性鼻炎史者6例 (10.00%) , 非老年组11例 (15.71%) , P>0.05;老年组重度哮喘32例 (53.33%) 。中度22例 (36.67%) ;非老年组重度28例 (40.00%) , 中度42例 (60.00%) , P<0.05。老年组动脉血气PAO2 (88.56±5.38) mmHg, PaCO2 (34.55±6.15) mmHg, 非老年组PaO2 (86.75±6.23) mmHg, PaCO2 (39.24±6.98) mmHg, P均>0.05。结论 哮喘病是一种对公众健康有巨大威胁的复杂疾病。对老年哮喘病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 有效的做好老年哮喘病的临床治疗, 以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

关键词:老年,哮喘病,诱因,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7, 20:261.

[2]余莉, 黄绍光.老年哮喘诊断和治疗特点[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3, 2 (1) :7~8.

[3]刘晖, 黄亦芬.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6 (4) :350~351.

30例老年哮喘的临床研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到2011年4月, 我院总共收治30例老年哮喘患者, 其中女和男分别为12例和18例, 年龄为66~88岁, 平均年龄为73岁。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与中华医学会哮喘诊治指南诊断标准 (1997年) 相符合[1]。根据哮喘发作的时候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危重发作各自为3例, 7例, 17例, 3例, 各自占得比例分比为10.0%, 23.3%, 56.7%, 10.0%。住院时间为3~59d, 平均时间为17.4d。其中22例在春季和冬季冬春季发病, 所占的比例是73.3%, 其他的在夏季和秋季发病。

1.2 合并症资料

一人同时存在2种、3种、4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9例, 7例, 12例, 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0.0%, 23.3%, 40.0% (表1) 。

1.3 发病诱因

通过调查发病诱因, 27例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90.0%) , 其中1例是由吸入冷空气诱发的, 2例是由吸入花粉、煤气、烟雾诱发。

2 结果

通过我院的综合治疗, 27例老年哮喘患者康复出院。3例为自动放弃治疗, 都属于重度发作患者, 其中2例是由于家庭拮据, 没法承受, 住院时间分别是4d和6d, 家人选择把治疗机会放弃;剩余的1例住院时间为41d, 患者经常反复发作, 存在着五六种并发症, 感觉没有希望而主动放弃进一步的治疗。所有患者中有2例死亡。所有患者里面存在着3例通过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之后, 对于病情的缓解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通过利用人工气道呼吸机方法进行辅助呼吸治疗, 2例病情出现好转, 1例患者合并有多种并发症 (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 通过进行药物综合治疗之后, 没有取得效果, 在经过人工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后依旧没有产生效果, 最后死亡。

3 讨论

3.1 哮喘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哮喘存在着儿童期与老年期两个发病高峰期。其中老年哮喘主要是60岁或者超过60岁新发生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然而也有学者这有这样的观点, 应该将60岁之前发病的患者包括在内。1999年一项对沈阳的调查显示, 在所有超过60岁的老年人群中, 哮喘的总患病比例是0.68%, 但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中, 哮喘的总患病比例范围是0.77%~1.54%, 以上的统计数据说明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哮喘患病率也具有上高的趋势。但是因为存在着一小部分非肺科专业医务工作者对老年哮喘没有建立正确认识, 导致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除去这些, 与青少年哮喘相比较, 老年哮喘患者具有其自身特点, 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条: (1) 在肺功能损害方面, 其严重性经常比想象的厉害; (2) 非常容易出现误诊, 主要被误诊成心源性哮喘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人的普发疾病; (3) 往往与多种疾病并发, 例如胃食管反流以及冠心病等疾病,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病情的危险程度, 使治疗变得非常困难; (4) 老年患者对气流阻塞程度的自我评价非常迟钝, 所以造成推迟就诊与治疗, 错过最好的治疗机会[2,3,4,5,6,7,8,9]。

3.2 临床特点

(1) 没有典型的症状。老年哮喘患者在活动的时候气促相对较多, 长时间的咳嗽、胸闷以及气短等现象非常普通, 但是具有相对较少的典型的发作性喘息。通过胸部听诊进行检查, 哮鸣音不一定非常清晰, 很难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肺部病症进行区分。一定比例的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先存在非常明显的慢性支气管炎特点的情况, 在1次急性加重期以后才有喘息以及气促显著提高的症状出现。过去把这种疾病诊断成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目前来看应该为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存。 (2) 并发症相对较多。关于并发症在上文中已经阐述, 在此不再赘述。 (3) 存在非常明显的肺功能减退。因老年哮喘病情重、病程长, 造成气道重新塑造, 因此往往伴随着不可逆性的气道阻塞出现, 造成肺功能出现异常。

3.3 治疗原则

(1) 对于严重的患者, 应迅速提供吸氧, 由于老年哮喘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冠心病, 特别应强调缺氧状况, 切实加强对危重患者的监护。 (2) 药物治疗:a.支气管扩张药。主要有抗胆碱药、β2受体激动剂以及茶碱等, 可以使平滑肌松弛、促进支气管扩张。许多研究表明老年人的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 而老年哮喘患者的气道反应性现状提高, 所以一般需同时使用多种支气管扩张剂。b.抗炎药。主要有色甘酸钠、吸入激素、顺尔宁以及酮替芬等, 可以使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得以降低, 能够防治哮喘。对于给药方式而言, 在急性中重度发作的时候可以选择激素, 通过静脉用药的方式, 而缓解期的时候可以通过吸入给药的方式进行。因许多老年患者不会用定量吸入气雾剂, 造成药物不能在局部发挥效力。利用干粉剂吸入装置可以使该难题解决。对于抗生素而言, 咳嗽、脓痰以及发热是其具体应用指征, 还要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加造成的痰黄排除。 (3) 因为老年哮喘患者在诸多方面的功能出现减退, 例如肝肾功能、代谢功能以及生理等方面, 因此与年轻人相比, 在用药剂量方面应该酌情降低一些。还需要注意一些药物需要谨慎使用, 例如氨基糖苷类药物, 该类药物能够伤害肾功能, 因此在用药的时候需要切实加强监测,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适的调整。 (4) 切实加强宣传教育。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相关资料, 通过开设教育课进行宣传教育, 主要内容为怎样对日常生活的致喘因素进行控制以及如何将肺功能的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5) 注意对对哮喘其副作用的药物。存在着许多药物对哮喘具有加重或者诱发的负面作用, 需要高度重视。主要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等) , 与其他的非甾类消炎止痛药物。除此之外, 注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使用时候需要谨慎。

摘要:目的 研究30例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哮喘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老年哮喘患者30例中, 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危重发作各自为3例, 7例, 17例, 3例。一人同时存在2种、3种、4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9例, 7例, 12例。27例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其中1例是由吸入冷空气诱发的, 2例是由吸入花粉、煤气、烟雾诱发。结论 老年哮喘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对较多, 具有较差的肺功能, 而且大部分属于重症哮喘, 非常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而通过系统正规方法进行治疗的效率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对老年哮喘患者的日常教育以及管理。

关键词:哮喘,老年人,治疗

参考文献

[1]林耀广.现代哮喘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356.

[2]徐东.老年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及哮喘教育的研究[C].济南:济南市中心医院, 2006.

[3]王毅, 魏咏梅.哮喘控制测试在社区基层医院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哮喘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4) :37-40.

[4]张进军, 周建国, 林波, 等.哮喘为主要症状的老年不典型左心功能不全26例分析[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3, 5 (4) :237-238.

[5]天津市河北区金钢桥医院气管炎小组.哮喘菌苗注射治疗103例老年慢性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 1975, 3 (1) :55.

[6]郭美南.老年稳定期哮喘患者呼吸驱动和气道阻力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 (2) :121.

[7]丁春梅, 胡承平, 熊翔凤, 等.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哮喘急性发作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 (18) :3529.

[8]李庆娥, 都雯.社区医院48例老年哮喘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2) :105-106.

老年哮喘的临床特点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60~80岁。并取同期住院3~40岁哮喘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 男9例, 女17例。

1.2 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选取患者。哮喘诊断及严重程度分级符合GINA诊断标准。分析患者的首发年龄, 临床特点, 并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首发年龄 老年人哮喘发病占同期哮喘患者总数的53.53% (60/113) 。老年组中60岁以后发病者40例, 60岁以前发病者20例。首次发病年龄14~78岁, 为青少年期延续至今者只有8例。青壮年组哮喘首次发病年龄3~40岁, 青少年期开始发病者9例。

2.2 老年患者有吸烟史者28例。青壮年组有吸烟史者只有3例。

2.3 有明确诱因者老年组43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40例;青壮年组10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7例。

2.4 临床表现 老年哮喘患者咳嗽、喘息、胸闷与青壮年组比较无差异, 而呼吸困难28例, 紫绀16例, 哮鸣音60例, 湿啰音40例等表现更为明显。

2.5 老年组中、重度哮喘多见, 中、重度发作者48例。治疗中使用吸入表面激素的患者少, 而静脉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多。两组患者都常规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茶碱、部分患者使用了抗过敏药物。3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因激素依赖致高血压、糖尿病加重者3例, 1例因使用茶碱静脉注射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病情缓解时间:老年组为 (9.21±4.72) d;青壮年组为 (4.50±2.76) d。

3 讨论

3.1 支气管哮喘发病在人群中有两个高峰, 最常见于儿童, 其次为老年人。

广义的老年哮喘是指哮喘患者年龄>60岁, 而狭义的老年哮喘是指60岁或60岁以后新发生的哮喘, 又称为晚发老年哮喘。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 (1) 病程长。本组病程平均为 (10.47±14.33) 年, 而对照组病程平均为 (4±7.03) 年。 (2) 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本组患者出现肺部啰音占76%, 半数以上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可能由于增龄关系, 机体免疫功能及局部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 易引起感染所致。加之某些人长期大量全身使用皮质激素, 更易发生感染。 (3) 老年患者中呼吸困难发生率教对照组高, 而且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突出。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基础肺功能差, 通气储备量小, 并发感染多有关。此外, 某些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并发有心源性哮喘, 更加重了呼吸困难的程度。 (4) 老年人基础肺功能较年轻人差。老年哮喘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 常有不可逆的气流阻塞, 可逆性减少。 (5) 老年哮喘重症患者多, 缓解天数明显长于对照组。

3.2 诊断

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多数有长期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的病史, 但皆非哮喘特征性状, 胸部听诊哮鸣音未必很明显, 常与心血管或其他肺部疾病难以辨别。故应注意仔细询问病史, 细致全面体检, 对具有呼吸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常规进行肺功能检测, 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及PEF变异率的测定。

3.3 治疗

老年哮喘治疗应吸入药物为主, 特别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吸入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阻滞剂等。吸入方式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加用储物器更适于老年患者。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使用使病情加重的药物:严格控制使用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尽量不用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 因该药可以加重咳嗽, 易误认为哮喘加重。 (2) 老年患者中重度发作多, 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大多需用全身激素, 而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体内清除速率减慢。因此, 口服或静脉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间隔时间应稍长, 剂量应偏小, 并尽可能用短效制剂, 全身用药过程中应缓慢地减量, 疗程不宜过长, 以避免全身不良反应。 (3) 随着年龄增加, 茶碱清除率也会下降。红霉素、喹诺酮类等可降低茶碱的清除, 从而提高其血药浓度。氨茶碱引起的呕吐、心律失常、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 对老年人危害甚大, 应予注意。同时应尽量选用较安全大的缓释剂型。 (4) β2-受体激动剂可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多, 大剂量易致心律失常。因此, 不要盲目增加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 (5) 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 注意防止受凉、感冒。控制生活环境中的致喘因素。同时, 应嘱患者随诊, 提高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 篇8

关键词: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规范治疗

在慢性呼吸道疾病中,重症哮喘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一种,而且作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处于常见和多发的趋势。据统计,在急性支气管哮喘疾病中,重症哮喘的发生比率在1%左右[1]。同时,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而言,一旦病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的话,很可能发生死亡等严重后果[2]。为此,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上患者都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关于重症哮喘的诊断指标相符合。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1~79岁,平均67.8岁,病程1~31年,平均11.5年。1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史,10例合并高血压疾病,8例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合并糖尿病,另有4例合并冠心病。在发病诱因上,上呼吸道感染39例,接触过敏原6例,气候变化5例。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都存在极度呼吸困难的情况,张口呼吸,言语断续或者不能说话,四肢末梢或者全身发绀。呼吸频率在31~48次/min,心率117~153次/min,血压(231~138)/(130~189)mm Hg。50例患者中,嗜睡19例,烦躁、焦虑9例,精神萎靡8例,深度昏迷4例。体征主要为皮下气肿,气管发生偏移,胸部哮鸣音消失,肺压缩程度大约在60%。(2)辅助检查:经血气分析,在吸氧情况下,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pH 7.18~7.49;血常规表明,白细胞数大于11.0×109/L的有25例,30例中性粒细胞大于80%;7例血糖在11.8~24.6 mmol/L。

1.3 治疗方法

对于以上重症患者,实行高浓度的鼻塞或面罩连续性30%~40%氧气吸入,进行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呼吸、血压、心电等生命体征上的变化予以检测分析;在对支气管痉挛解除上,采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这样可以比较快速并且有效的接触到患者的支气管痉挛,而且是首先的急救手段。为患者设立静脉通道,对患者酸碱平衡或者电解质平衡进行调整。对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处理。为患者以及家属普及相关治疗护理上的常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疏导,缓解和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从而促进临床治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精心的护理工作提高治疗的规范性。对氧疗的效果进行实时检测,确保氧气使用的安全。对于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方法严格控制,在糖皮质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对输液速度予以控制,确保患者安全地排出痰液。为了防止静脉滴注过量引发的心力衰竭,可以给予患者必要的补液服用。

2 结果

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到98%。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的肺部疾病,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逆性气道阻塞等为主要特征,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发作性哮喘等双肺喘鸣音为主的临床表现。而重症哮喘则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急性发作,由常规的平喘药物不能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实行有效控制,患者一般会由于支气管痉挛而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在肺功能上也会发生显著的减退,在临床上会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发作性哮喘等症状[3]。根据相关文献可知,如果老年人发生重症哮喘的话,病情将会十分危重,死亡率相对较高[4]。而且伴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进程,我国老年哮喘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5%,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重症哮喘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以上50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并实行常规药物结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仅有1例患者死亡,其他49例患者均实现治愈,治愈率达98%。笔者再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基础上,得出以下体会:(1)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对于大部分老年重症哮喘患者来说,几乎都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同时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以及器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免疫力的严重降低促使支气管与气管黏膜上皮出现退行性变化,而且纤毛在运动能力上显著不足,肺部弹性回缩能力也有所下降,这会造成气体有效交换面积缩小,进而引起肺活量的降低,相关功能也呈现出退化趋势。另外,多数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都合并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肺心病、高血压以及肺气肿等,这些伴发疾病会加重哮喘病情,并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临床上应当对患者病情给与准确判断,尤其是针对部分临床医生在肺功能检测上的不主动态度,不仅要注重肺功能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的配合运用,还需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收集,为老年重症哮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此外,还需要对并发症等疾病加强处理,为病情治愈奠定良好基础。(2)合理应用多种药物治理。根据相关报道,老年重症哮喘的治疗方式相对较多,主要包含了常规治疗,β-受体兴奋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茶碱类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等[5]。大部分研究认为,对于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不仅要实行抗感染、吸氧、纠正酸中毒的处理,还要对平滑肌痉挛予以缓解并控制哮喘。同时,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氨茶碱以及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以上手段在相关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毒与抗炎的疗效,可以提高支气管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程度,同时很好的与受体亲和,在重症哮喘上具有确切的疗效。临床一般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来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该药物药效的快速发挥。此外,氨茶碱虽然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代谢上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不过一旦与糖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的话,不仅可以降低其副作用,还可以对以上两种药效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准确判断与评估病情,并实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患者病情治愈和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渠丽娟.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临床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3,15(2Z):198-199.

[2]刘永梅.老年重症哮喘的急救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16):91.

[3]张瑞娟.6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急救护理分析[J].药物与人,2014,27(5):128-129.

[4]陈文智,卢伟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持续期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6):58-60.

老年型哮喘 篇9

【关键词】老年性哮喘;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92-02

老年性哮喘这种疾病也是慢性气道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喘鸣、咳嗽、痰液粘稠且多,气短以及夜间喘息的阵发性发作[1]。因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和全身的系统出现退行性变,在该疾病的应对上较为迟缓,而且降低了气道反应刺激的阈值,会加重病情,严重者会有呼吸衰竭甚至哮喘猝死现象的发生[2]。舒适护理为常规护理之上为患者提供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护理,从而使其得到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高质量的护理[3]。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患老年性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采用两种护理模式,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患老年性哮喘的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39例,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范围:58-78岁,平均年龄为:(67.28±5.13)岁,诱发因素:18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8例患者为药物诱发,7例患者为粉尘吸入,6例寒冷刺激。病情程度:12例为轻度,14例为中度,13例为重度。对照组患者27例,15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60-79岁,平均年龄为:(67.86±5.46)岁,诱发因素:12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7例患者为药物诱发,5例患者为粉尘吸入,3例寒冷刺激。病情程度:10例为轻度,8例为中度,9例为重度。基本资料上两组患者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的年龄较大,因为身体的不适情况长期治疗等,造成消极、悲观、恐惧的心理,这些不仅会加重病情,也降低对护理的配合度[4]。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进行观察,并针对文化层次,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教育,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并告知家属要给予患者较多的关怀,使其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告知其出现哮喘先兆后,需要放松静坐、稳定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成功病例的介绍,使其树立信心。

1.2.2排痰和体位护理 患者经常有痰液阻塞的情况,严重者还会有呼吸困难情况的出现,所以必须进行适当的排痰护理,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通过扣背的方式可以使其得到相应的缓解,严重者则采用超声雾化的吸入方法,也可采用呼吸道的直接给药,使痰液较好的排除,并使呼吸道得到湿化和消炎[5]。并要求患者进行饮水量的增加,使体液保持平衡,使患者得到痰液较好的排出。若患者选择仰卧姿势,会导致进行性的气流阻挡,增加哮喘的发作次数。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其选择侧卧位。在病情发作时,要针对其具体的症状给予体位的选择,并进行坐垫或者软背垫的使用,若其需要半坐卧位,则要将枕头放置在膝下的关节部位。并将软枕放置在患者足底,提高舒适程度。

1.2.3睡眠护理 该疾病为慢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现象,而且部分患者在夜间的发作次数较多,会影响其睡眠质量,因此可在白天进行睡眠时间的补充。首先保持病房中的安静和光线的柔和,因为冬季的温度较低,若患者进行坐卧位,并给予其较好的保暖措施,防止被褥滑落,造成风寒感冒。病情严重者在发病时,会有大量汗液的排出,使衣物受到汗湿,而且有受凉和不适情况的出现,可为其使用温水擦澡,使皮肤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将汗湿的衣服进行更换,能够得到较好的休息和睡眠[6、7]。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39例,护理满意28例,护理一般9例,护理不满意2例,护理的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患者27例,护理满意12例,护理一般9例,护理不满意6例,护理的满意度为77.78%。有明显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性哮喘患者因为身体不适的症状较为严重,而且会有病情的反复发作,所以治疗时给予相应的护理较为重要,实验组患者选择舒适护理模式,其中包括心理方面、排痰方面和睡眠方面的舒適护理,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78%,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宫淑君,王岩,仇青青. 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2,23:59.

[2] 刘琳.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3):25-26.

[3]周小丽. 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3,30:6363.

[4] 冀丽萍,李军梅.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2012,25(17)122-123.

[5] 张娜,邓敏,陈世兵.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患者心电监护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22(19):178-179.

[6]于向荣. 舒适护理在老年哮喘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9:262.

[7]刘琳. 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1:195-196.

60例老年哮喘的临床护理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哮喘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段为60~90岁,平均年龄 (74.8±3.2) 岁。因精神因素所致8例,劳累12例,感染35例,过敏3例,原因不明2例,患者病程为5~30年。

1.2 护理方法

在对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增加心理护理以及机械通气护理,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的反应。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当中,治疗效果满意58例,放弃治疗2例,护理满意程度达98.2%。

3 讨论

在哮喘病患者当中,老年哮喘病患者存在着一定特殊性,且多因呼吸道感染所致。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痰液未能及时排出,加大了气道阻力。同时,随着气温的改变,老年患者的发病症状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加强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

3.1 基础护理

哮喘的发生与患者的体位选择存在必要联系。当患者处于仰卧姿势时,喉内进行性气流受阻,从而引发哮喘。根据患者哮喘发生时的程度,指导患者以坐位,或半坐位的姿势伏桌休息,可促使患者膈肌的下降,减少体力的消耗,进而增大患者肺活量,为呼吸肌创造有利的活动条件,以及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1]。

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程度采取严格监测,做好患者病发前的前驱症状记录;若患者存在胸闷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稳定患者情绪,让其静坐并全身放松,之后再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当患者发生哮喘症状,应指导患者进行深、慢呼吸,以缓解病情的发作;若患者出现咳痰困难、口唇发白,以及神智模糊、哮喘持续、脉搏弱等症状,则因对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准备,或气管切开的治疗,及时纠正患者呼吸衰竭及代谢紊乱等问题,为此可采用氧疗干预法。

在对患者进行氧疗干预法治疗中,当患者为鼻塞吸氧时,氧气浓度应为25%~40%。若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可对其进行面罩吸氧的治疗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氧疗效果,并在患者病情发作期间,适当的调高罩内的氧流量,可确保氧疗治疗的安全性。同时,还需对患者在氧疗过程中的症状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是否存在情绪激动、烦躁、呼吸困难以及中毒等症状。在氧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值,并根据其结果对氧疗疗效进行评估,对于患者氧浓度的有效选择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在治疗期间,吸入鼻中的氧气应得到充分湿化,从而确保导管内气流的通畅,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消化功能已消退,因此,当患者发生严重哮喘时,体内的水分和蛋白质会迅速消散,为此,应建议老年患者食用无刺激、易消化、高营养的清淡食物,并强调患者少食多餐,食物摄入量不宜过多,也不可过甜或过咸,在确保患者身体摄入足够营养的同时,促进体力的恢复,同时应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

此外,还应充分做好患者室内环境的清洁,保持空气通畅,禁止患者与花粉或粉尘等过敏物质进行接触。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禁食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冬天与冷空气接触造成直接刺激,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哮喘病情的加剧。

3.2 观察药物不良的反应

当老年患者发生哮喘时,适当的使用肾上腺皮制激素药物,对于缓解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期使用过大的药物剂量会对患者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在对患者注射氨茶碱时,倘若注射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会致使患者出现呕吐和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死亡。故应对其采取在46mL的生理盐水中,添加0.5g的氨茶碱,并以3~4.5mL/h的速度对患者进行摄入。同时还应对氨茶碱的浓度进行严格监测,以免患者出现中毒现象。

在治疗过程当中,对患者采取超声雾化吸入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气道痉挛,改善患者哮喘症状,亦可起到消炎祛痰、湿化气道的功能。当患者吸入雾化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充分漱口,避免肠胃道的吸入以及局部反应。同时,还应加对强患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等不良反应的观察。患者在饭后服用口服药,有利于缓解肠胃黏膜因药物刺激产生的反应。

3.3 心理护理干预

当患者病情发作时,极易产生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的心理。为此,护理人员需根据老年哮喘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工作。可陪护患者跟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转移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同时,还可安排一名患者家属进行陪同,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3.4 机械通气护理

当患者呈现病程反复,神智不清,且处于高龄状态时,可对患者实行无创机械通气。对于首次使用者,合理调节设备内的压力,便于患者适应呼吸机内的治疗环境。此外,还可对患者进行成功治疗事例的讲述,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同时,还因注重患者面罩的松紧程度,以及呼吸是否通畅,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对其身体状况采取严密观察,确保无并发症,以及设备的使用安全。

除此之外,还可对患者实行有创呼吸机干预护理。通过对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及时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其黏膜受损,并加强设备的湿化操作,定时拍打患者背部,保持气道通畅,对患者病情大有裨益[3]。呼吸机的参数主要依靠患者病情进行调节,当患者出现烦躁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在治疗过程当中,除了要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外,还应结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对于缓解患者哮喘病情具有显著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重患者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强调患者的健康意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有效预防患者体内的呼吸道感染,及时处理并发症,严格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并正确的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疗效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愈合率,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都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哮喘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 在对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的前提下, 增加心理护理以及机械通气护理, 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的反应。结果 本组60例患者当中, 治疗效果满意58例, 放弃治疗2例, 护理满意程度达98.2%。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 对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 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都具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老年哮喘,护理,观察

参考文献

[1]黄桂香, 黎小华.舒适护理在老年性哮喘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 2010, 11 (19) :1620-1621.

[2]杨贵荣, 张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J].天津护理, 2011, 12 (1) :39-40.

上一篇: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性下一篇:波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