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能力

2024-12-15

视唱练耳能力(共12篇)

视唱练耳能力 篇1

一、感知能力

音乐是感受型的产物,音乐教育的第一步重在培养音乐感知力,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这个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练耳训练而言,视唱练习在培养“音乐感知力”这个方面更容易实现。譬如说,我们只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识读乐谱符号,通过准确、生动地再现曲调来感受音乐,建立良好的音乐听觉并获得积极的音乐审美取向;并且在识读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了对音乐语言各要素的积累。所以从中小学的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就会发现:通过欣赏、聆听来模仿和跟唱是常用的授课形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用视唱材料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教学形式。

二、听辨记忆能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因此练耳听觉训练对于听辨能力的培养是极有针对性的。在训练过程中,它不但要求“听记”,还要求“辨识”。因为这已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听觉”体验过程,而是一种吸收型的知识内化过程,要求学生将感知到的内容按照正确的知识定义予以归类、辨别。

所有的学习都基于记忆,笔者认为,背唱就是培养音乐记忆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熟记某个音程和弦、旋律片段、节奏型的感觉,在大脑里形成对应的音感,以便在第二次听到时可以准确辨别出来。

近年来,由于多数人对于音乐素养的重视,已经有不少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视唱练耳。笔者认为,这样的早期教育是十分具有优势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对孩子而言有助于开发智力,对社会而言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背唱属于“后天”强化和对于“先天不足”的弥补,如果有条件能够从小接受音乐素养的长期培训,对于训练敏锐的听记和辨认能力有着极大促进作用。

三、音乐表现能力

视唱练耳学科以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为目标,前两种能力的积累可以说是提升音乐表现能力的有力保证。因此,这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个强化过程,通过音乐的“外在表现”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首先,这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积极配合,在正确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指点来予以完善,构成一个反馈-刺激并不断反复的过程。其次,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教师应该把一些保持和强化音乐能力的科学方法作为必要的教学内容,使音乐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明确,听觉更精准。最后,只要把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播、音乐听觉训练与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在特定的情境中完美地统一起来,当学生在听、唱、练中有所顿悟时,学生也就会主动地进行“强化”活动。

除此以外,我认为这项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熏陶也是密不可分的。音乐之于人们的教化作用就是审美教育,有感情的音乐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选取优秀的乐曲片段作为视唱、练耳的练习内容,以理晓之、以情动之,才能引领学生去感受整个过程;作为学生,应该毫无避讳地将自己所感知的内容以自己的方式呈示、表达出来。

四、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美育并不是乏味的说教,或者靠教师的被动性灌输就能实现,它应该是寓于娱乐欣赏之中,寓于具体形象、具体情感之中,诱发学生去主动创造的。笔者认为,将枯燥的视唱练耳基础训练与经典的艺术歌曲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从艺术歌曲中对音乐形式、音乐体裁及风格等进行鉴赏和审美判断。可以说,音乐审美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应当在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选材上注重审美性。在听觉训练的基础上,可选取不同音乐形式、体裁及风格的艺术歌曲材料作为教学补充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分析、鉴赏、表现和创造,实现审美能力的最大化升华。由于视唱练耳学科具备听、唱、读、写完整的教学流程,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也更周详,对于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也更加直接和深入,逐渐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音乐审美力。

视唱练耳能力 篇2

“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认识乐谱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音乐,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各要素及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从而丰富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使学生建立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总的说来,教师在《视唱练耳》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教学原则:1.必须保证大量的音乐作品中艺术价值较高的片断或部分作为基本教材。包括世界各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创作音乐、少量的为掌握某种技能编写的练习,以保证学生积累丰富多样风格、韵味的音乐语言。2.要始终坚持音乐基本理论、和声作曲等理论课程同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3.视唱练耳的授课虽然是以集体课为主,但也需要因材施教、个别对待,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怎样培养中学生会识谱,使其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独立识谱能力。

一、培养学生识谱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这个热心我认为就是指的兴趣,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味进行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如教歌之前不是先教识谱,而是将要学的歌曲录音放给学生听,进行歌曲的“整体输入”,经过几遍这样的听,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学生却能轻声跟着唱了,达到了“似曾相识”而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激发,再进行后续的教学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接受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二、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在每学一首歌曲(乐曲)之前先多听几次录音,每听一遍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可以要求听出音乐的情绪、速度及内容。第二遍可以配之以拍手或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力度。第三遍就可以轻声跟唱,然后抓住歌曲的中心内容进行简短讨论,以确立表现歌曲内容的情绪、速度。

三、加强听觉的训练并积极的进行分析

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容易产生听觉的惰性,认为反复听几遍下来,差不多就行了,没有对所听的乐谱进行积极的分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比如:在学习听记大四六和弦的时候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大

三、大六和弦的特征加以概括、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并在大脑中逐渐形成大四六和弦的概念,当再听到大四六和弦的时候,学生的大脑就会迅速的作出发应,这样也会使学生的判断能力逐步加强。其次,学生不仅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练习,课下更要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去积极的训练,因为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能不能训练好自己对音乐的听觉,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还要看学生自己是否刻苦。同时,视唱练耳课与其它音乐理论课及学生的专业学习都有着密切联系,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进度,所以学生必须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比如说:一条旋律或者一首歌曲,普通人通过反复的听,也能唱得很好;但如果要把旋律准确无误的记下来,那对普通人而言就比较难了,这是因为记谱不仅需要感性的认识,还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和基本乐理等音乐专业知识,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不仅要把乐谱记下来,而且还要对音符、曲谱进行综合的分析,看看都包含哪些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与音乐有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学识谱

(一)、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歌唱,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最有利的实践活动。这不仅是因为歌唱使用乐谱的机会多而方便,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浓厚,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学生在一种强烈参与的心态下,可以克服学习中的任何困难——包括识谱上的困难。特别是歌谱的实用价值也能够直接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

在器乐演奏活动中学识谱与在歌唱活动中学识谱有许多相似之处。我经常借用歌唱教学的经验从事器乐教学,比如在用钢琴《四季歌》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老师示范演奏乐曲1-2遍,每一遍示范演奏我都提出欣赏要求,再让学生演唱乐曲曲谱,然后再让他们演奏,最后再让他们演唱乐曲时,学生已经能很准确的演唱曲谱了。

(三)、在欣赏音乐的活动中学识谱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在学生中不喜欢歌唱者有,不喜欢演奏乐器者有,不喜欢创作音乐者有,而不喜欢欣赏音乐者几乎是零。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极普遍的,也是极浓厚的,要求也是很强烈的。因此,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最容易使学生产生识谱的需求。如在给学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原来我担心学生听不懂,但在教学中,我向学生讲解了乐曲产生、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引导学生视唱了乐曲的爱情主题和副部主题音乐,学生欣赏时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跟着乐曲轻声哼唱,有的学着录像里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拉”起了小提琴。当第二次欣赏时,学生不但能随音乐唱出爱情主题和副部主题音乐的旋律,还能听出它们出现了多少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异同。通过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识谱教学,要比单纯进行专门的“读谱训练”、“视唱练习”,其效果要好得多,它不但促进学生提高音乐文化水平,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也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识谱能力。

五、组织音乐课外活动,将提高识谱能力延伸到课外

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识谱能力的获得与音乐课外活动是分不开的。音乐课外活动可以造成一种音乐艺术美的气氛环境,提供青少年喜欢表现自己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表现、创造音乐的兴趣,我校每年都要开展校科技节,文艺汇演,大大小小的歌赛、联欢及音乐形式的主题班会等各种音乐课外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这些亲自参加的创造性表演活动。他们在活动中焕发出来的识谱和学乐理的兴趣,大大促进了音乐课堂是识谱的兴趣。学生在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和课外的艺术实践的互补中,开阔音乐视野,丰富音乐艺术修养,使其更加热爱音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六、要重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

学生们在实际视唱时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而音乐情感是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要灵魂,将音乐情感的培养与视唱练耳的教学相联系,能够取到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以视唱为例,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因为,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并且要注意音乐中的各种表情记号,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地运用等都要在视唱中体现出来。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加强对听觉的训练,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

视唱练耳能力 篇3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对于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几乎所有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必须经过1年左右的视唱练耳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其一,形式的单一性。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基本采用教师范唱,逐句教唱以及单音、音程、节奏和旋律听辨的传统方式组织教学。

其二,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延续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思路,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复杂。

其三,对象的不明确性。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能力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

其四,效果的不显著性。只是单纯地训练唱谱、听辨等能力,对于学生音乐情感、音乐素养的培养较为缺失。故经过1年左右的学习后,学生只能唱一些乐谱和听几个单音或旋律等,对于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感知鉴赏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从客观上,要从学生自身、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主观上,要从认真研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教学对象的水平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训练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换句话说,视唱练耳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需求。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可以看出对幼儿老师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在培养幼儿园教师时应在掌握够用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上,突出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活动中尤为重要,对儿童内心律动形成及肢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音乐节奏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节奏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学生节奏的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音乐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节奏感往往是通过严格、准确的训练形成的。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织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如:跟随节拍器进行视唱、肢体律动、合唱等。在训练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掘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受,体验各种节奏带来的情感体验,并对各种节奏型进行不断地练习,逐步将每种节奏律动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感。

2.节奏的训练方法。

节奏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前十六、后十六、切分节奏等等,每一种节奏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表现形式传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在训练时,应根据节奏自身特点,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对每种节奏都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力。

如“三连音”节奏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示范。在训练前,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是学生认知或了解“三连音”节奏的重要途径。

第二,反复教唱。当学生对“三连音”有一个初步印象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复模唱,掌握三连音的节奏。

第三,肢体表达。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三连音”的律动,进一步感受“三连音”节奏特点。

第四,感知节奏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体现“三连音”律动特点的音乐,设计游戏,让学生感受“三连音”律动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一定要与具体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种节奏,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三连音”是什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三连音”有一定的认识,并对这样的节奏感兴趣。学生在课下就可以自主地进行训练,从而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加速节奏感的形成。

(二)旋律训练

旋律在音乐的各个要素中是最能够传递情感的,是让儿童感受音乐情感、增强艺术表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旋律的训练同样尤为重要。

1.旋律感的培养。

旋律感,主要是学生对旋律的认知、感受、体验、表达等等。对于一首旋律,它的音乐情感是欢快地或是悲伤的,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自身内心的体验,将各种旋律固化为内心的感受。如欢快的旋律形态是什么样,悲伤的旋律形态又是什么样子等等。

2.旋律的训练方法。

旋律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其一,聆听。通过有意识地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旋律,让学生对不同旋律进行感受,并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旋律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

其二,视唱。通过聆听后,学生对所唱旋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到教唱环节。视唱时,首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然后通过反复演唱熟知旋律;最后通过完整的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感。

其三,展示。当所唱旋律以达到较为熟悉的程度,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现旋律。演唱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让学生感受同一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其它音乐要素的训练

音乐要素除了节奏、旋律外,还有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等,在儿童音乐学习中,这些要素都有体现。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专学生,他们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音乐其它要素的体现形态相对直观,融合性较强。故在训练时,可融入到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当中,如音乐速度可以融入到节奏训练当中。

(四)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各学科、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组织教学。如音乐、视频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忧伤与欢乐;各种音乐软件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各种网络素材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氛围。

三、意义

我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弱,音乐素养较低;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就业所需组织教学。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必须的、够用的音乐专业知识;第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自身的音乐素养;第三,教学中将音乐的各个要素与游戏结合起来,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充分融合,在创设轻松教学氛围的同时,对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益。

视唱练耳能力 篇4

视唱练耳是视唱和练耳的总称, 其包括两大项内容, 即视谱即唱和听觉训练。其中, 视唱主要是来培养能按照乐谱的要求准确唱出曲调的音调和节奏的能力, 加深对曲调的认识;练耳主要是用来培养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 增强对音乐的内在感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当地通过视唱练耳教学, 通过简单的音乐训练, 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的调查研究, 系统分析了当前儿童音乐学习当中, 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以期能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水平, 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一、视唱练耳教学对培养儿童综合能力的重要作用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 对于所有音乐学习者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正在成长的儿童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 视唱练耳教学有助于儿童形成固定的听觉

众所周知, 音乐能力很高的人往往都拥有固定听觉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 男性拥有固定音感的人只有6%, 女性则更少, 只有4%。由此可见, 固定听觉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能力, 但也并非是不可获得的能力, 通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获得的, 尤其是在儿童时期。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 人们在7 岁之前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儿童在下意识活动中可以记住所接触到的大量的声音信号, 而且,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即使长大后也很难忘记。这就需要我们在早期要注意视唱练耳教学的作用, 把儿童那种朦胧的、无意识的声音信号与具体的音乐符号对应起来, 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学习, 增加信息储存能力, 帮助儿童形成固定的听觉。

(二) 视唱练耳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视奏能力

视奏是一种需要眼睛、感觉、内心等完美结合的活动, 部分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相对比较差, 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要明白读乐谱仅仅通过单纯的观察是完全不够的, 这里面是离不开感觉和内心与之的配合, 将纸质的乐谱转化为内心听觉, 这就会极大减少视奏错误的出现频率。同时, 当儿童拥有良好的内心听觉, 就会形成特定的意识, 很容易将前后的音乐符号连贯起来, 将音符转变为内心的声音, 实现储存记忆, 提高儿童阅读乐谱的速度, 从而提高儿童的视奏能力。

(三) 视唱练耳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乐感

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以帮助儿童快速地了解不同音乐的节奏、音调以及感情, 从而帮助儿童有效地提高乐感。如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曲子, 让儿童真切体会到摇篮曲、进行曲和圆舞曲之间的特点, 鼓励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其中所蕴含的感情。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以让学习者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去明白大调、小调和民族调式分别具有什么样的音响效果, 各个和弦又是怎样发出音响的等, 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视唱练耳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欣赏音乐的能力

儿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欣赏音乐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才能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 产生情感共鸣。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以由简单到复杂让儿童接触到各种风格特点、各种类型的音乐, 通过聆听, 引导他们认识到音乐的节奏和音调, 识别存在其中的听转调、节拍的变化、旋律等, 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培养儿童欣赏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儿童综合能力。

(五) 视唱练耳教学有助于提高儿童背诵曲谱的能力

要想真正学会曲子, 一般都要记住相应的曲谱, 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内心听觉, 形成固定的听觉能力, 通过内心听觉可以有效地将曲谱化为自身的感觉, 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背诵曲谱的能力。

二、现阶段我国在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依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当前, 部分学校和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去培养学生, 过分强调音乐理论的教学, 过分重视教师的作用, 过分强调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 忽视了音乐是一门需要多听多练, 培养固定思维能力的学科,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经过后天的努力是可以形成固定听觉能力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忽略了学生自身主动学习的作用,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忽视儿童的特点

当前, 视唱练耳教学往往采取一刀切, 将所有人不分年龄、职业、性格特点, 统一采取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教学, 忽略了不同年龄存在不同的特点, 需要我们进行区别对待的情况, 尤其是儿童, 他们年龄相对较小, 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 可能刚开始还是十分感兴趣, 但是, 常常出现学了一段时间就丧失了兴趣, 如果教师完全不考虑儿童的这些特点, 直接进行相关教学, 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唱练耳教学效率, 挫伤儿童的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三) 对视唱练耳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 部分学校和教师过分看重分数, 依然坚持传统音乐考试的观点来看待音乐教学, 对视唱练耳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依然存在不足, 而且对儿童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 缺乏足够的指导, 甚至有的学校直接取消了相关课程, 这就导致了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同时, 即使存在相关视唱练耳课程, 也往往过于呆板, 枯燥无味, 虽然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得到较高的分数, 但是, 其最终会制约了课程教学效率, 不利于儿童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四) 缺乏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当前,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 各种信息技术层出不穷, 合理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教学, 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好帮手。多媒体技术综合了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诸多要素,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 在部分学校视唱练耳教学中, 依然坚持传统板书式教学, 整堂课教师使用黑板来完成教学活动, 不能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导致教学过于呆板, 满堂灌又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挫伤了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儿童综合能力的对策分析

正是现阶段我国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 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促使人们积极思考, 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革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我们要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和教师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过分重视分数的观念, 加大对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视程度, 开设相关课程, 并在授课过程中, 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儿童特点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特点采取有效对策进行相关教学, 制定有效地教学计划, 并在讲课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既要保证基础好的学生扎实相应基础, 又要确保基础差的学生听懂, 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参与其中, 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客观实际来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困难, 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当前,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 各种信息技术不断出现, 不断革新着人们的认识,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视唱练耳教学, 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直接播放出我们所需要的声音、视频、图片等, 可以满足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改进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将上课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提前准备好, 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如果发现部分学生在视唱练耳过程中, 存在普遍的问题, 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加强训练, 切实提高真实水平, 同时, 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 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 加强听唱、听辨训练

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加强听唱、听辨训练, 除了让学生获得简单的基础音符学习之外, 还要注意使用一些节奏紧密的乐曲和固定的乐器, 如用钢琴、手风琴、小提琴等, 对学生加以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对于那些重要的曲目让学生反复听反复练, 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音色的不同, 帮助学生形成意识, 增加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同时, 也要让学生进行乐谱视唱, 在视唱中, 不断调整音准, 提高学生视唱能力。

(四)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儿童视唱练耳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 比如厌学、不自信等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 不断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 对学生加以引导, 对学生好的学习行为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 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不断学习过程中, 发现自己对音乐的兴趣, 有效地培养儿童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在现阶段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 部分学校和教师依然存在着按照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进行教学, 忽视了儿童的特点, 对视唱练耳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改革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加强听唱、听辨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音乐逐渐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 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当中的基础课, 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儿童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决定着儿童视唱练耳教学并非简单等同于成人视唱练耳教学, 它有着其自身的独特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相关教学时, 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各个方面,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培养儿童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儿童,视唱练耳教学,综合能力,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丁文棋.论视唱练耳教学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 2015, (5) :116.

[2]韩李佳.刍议视唱练耳教学融入学前音乐教育课堂[J].文艺生活, 2013, (10) :251.

[3]任思静, 陈燕.将视唱练耳教学融入学前音乐教育课堂[J].大众文艺, 2011, (3) :257.

视唱练耳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视唱:C自然大调2~3度音程练习2.练耳:单音、音程听记。教学目标:

1.准确的演唱C大调音阶,形成基本良好的音高概念。2.了解C大调音阶2至3度之内的音程的音高结构。3.具备基本的节奏感4.具有良好的二声部合唱能力。5.掌握5度以内的单音听记,以及旋律音程的听记。6.掌握基本节奏的听记能力,以及音程的性质的分辨能力。教学重点:

1.C大调音阶视唱。2.音程的听记。教学方法:

感受法、引导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介绍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 做几个小测验,检测一下学生的程度。1.弹一组单音让学生齐唱出唱名(C大调音阶以内)例1.2.在黑板上写一组4小结左右的旋律让学生视唱。(以C大调为主)例2.3.让学生模唱一组3小结左右的节奏,测试他们的节奏模唱能力。例3.三.开始授课,内容:

1.模唱标准音“拉”。要求下次上课时,学生能够尝试背住此音。2.模唱标准音并找出中央C的音高。

3.齐唱C大调音阶,及以七个基本音级分别为主音的音阶练习。要求气息连贯、音色统一。4.抽查学生的C大调音阶。

5.大家齐唱“二度音程”。(《视唱练耳》教材第14面),并点个别学生模唱二度音程。

6.唱三度音程(教材14面),点个别学生视唱“三度音程”,然后大家齐唱。

7.大家在教师的伴奏下共同视唱课本第4页1至4条。8.让大家将练习本拿出来听记单音(C大调以内)例5.9.教师分别弹大小两组音程让学生熟悉大小音程的音响。10.给根音、冠音和音程性质让学生构唱。13.听记节奏。

14.将全体学生分为两个声部,合唱“二声部视唱”可先分声部唱再合。

五. 布置作业:

1.复习本次课的所有内容,下次抽查。2.练习C大调单音音程性质的听辩。

3.每人分别编写2/

4、3/

4、4/4的节奏各2条。6.背唱标准音。六.小结

视唱练耳能力 篇6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课 视唱能力 培养

一、视唱的意义

音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视唱又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是音乐素质(乐理、视唱、练耳)的重要内容之一。视唱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视唱乐谱的能力,而且能够起到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进一步鉴赏音乐提供鉴赏标准,从而为学生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视唱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因而视唱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

二、视唱应与乐理、练耳相结合进行教学

视唱教学应与乐理、练耳相结合进行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视唱,认识音符、唱名、音阶、狭音程、拍号、小节线、终止线、附点音符以及切分音的意义与视唱方法等。高年级的学生结合视唱,可以认识调式、广音程、旋律的常识、简单的和声音程与和弦的常识,以及民族与民间音乐的常识等。

视唱与乐理、练耳相结合的教学,一般说来,是先视唱后听音,而且是听音的程度总是比视唱的程度低一些。乐理知识的教学总是在视唱与听音的基础上进行。

三、中小学视唱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及其克服的方法

(一)中小学视唱教学中的不良现象

1.不重视视唱教学。中小学的音乐课是综合课,所以有时教歌词的时间多,教视唱的时间少,甚至只教歌词不叫视唱。

2.干唱,上课时没有键盘乐器辅助。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有的学校没有钢(风)琴,也没有电子琴;有的是教音乐的教师不会弹琴;有的是琴坏了无人修。

3.音乐教师音乐素质低下,音乐技能差,不会自弹自唱,甚至某音乐学院毕业的教师也五音不全。

4.个别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大家做发声练习,自己不发声,在做心理练习。一旦发声,便跑调了,造成了“五音不全”。这和无键盘乐器伴奏、喊歌所造成的“五音不全”的原因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5.脱离课本,自由教学。有些教师总认为课本上的歌大多数“不好听”,于是就自己选自己认为“好听的”歌,教给学生。且缺失视唱环节。

6.随便停课。有的学校不重视音乐教育,以“无人教”为理由,不设音乐课。有的学校虽然设了音乐课,但可以随便停,让给其他文化课教师去上。这种现象在初中最为常见。

(二)克服的方法

1.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改革用人机制,选拔品德高尚、音乐素质高的教师教音乐。

2.提高在职音乐教师的音乐素质,加强在岗培训,使在岗的音乐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换代。同时,音乐教师应积极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3.学校领导督导到位,发现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解决。

4.加大教育投入,为中小学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并建立使用、保管、维修制度,保障教学的正常使用。

5.加强音乐教研活动,音乐教师间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交流,以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6.增加课外音乐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使学生在活动课中提高音乐素质。

四、怎样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1.视唱曲的难度,应该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就是说,难易程度应该适当。

2.增加视唱练习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需要音乐教师精心设计。例如,利用教具辅助教学;观看和视唱有关的图片、录音或录像;教师生动的讲解和情绪饱满的范唱;变换学生的演唱形式;开展视唱比赛等。

3.视唱必须和乐理知识、练耳相结合。一般说来,识谱知识是在学生视唱、听音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但随着音乐教学的深入,也可以先结合乐谱讲解乐理知识,然后再进行视唱。

4.每次视唱要重点、难点突出,集中练习某一方面的内容。如结合视唱讲解了附点的知识,那么这次视唱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就应该是附点音符的正确唱法。

5.视唱教学的方法应该从听唱法逐步过渡到视唱法,并适当运用轻声视唱与默唱,培养学生的倾听的能力,防止造成“五音不全”的问题。

6.音乐教师应该吸取世界上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等,并注意吸收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视唱教学不断取得进步。

7.建立视唱考查制度,做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胸中有数,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视唱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张凤云,女,回族,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第二回民中学教师。

视唱练耳能力 篇7

一、视唱练耳教学听觉训练中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

经教学实践, 儿童依靠听觉自然学会许多成年人难以学会的东西, 因此, 对儿童坚持视唱练耳教学有助于获得绝对的听觉, 所获得的能力自然以学习听觉的方式应用于其他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掌握中, “模仿”“分辨”“记忆”“感受印象能力”是由听觉所构成的, 它是听觉训练中儿童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固定音感训练, 在听单音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 使他们学会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任务本身的直接兴趣产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 儿童在这种注意状态下, 最能取得成就。

视唱练耳是组织和发展听觉的综合体系, 通过听觉分析, 来完成对音乐感知的过程, 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 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 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 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 对我们发出了启迪: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 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美国心理学家西霜 (C.E.Seashore) 认为, 音乐才能可以划分为若干突出的、鲜明的表现及能力。[1]

二、视唱练耳教学中“唱”对儿童能力的培养

视唱练耳中的“唱”, 不是一段演唱, 而是照谱子有节奏的“唱”, 为音乐学习做理论基础, 它需要儿童照谱, 富有表情的“唱”, 能够激发孩子表达情感的欲望和展现自我的能力, 引导儿童性情开朗、活泼、乐观大方的生活态度。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 从小就应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和意识, 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视唱练耳教学法中的视唱教学, 在每个孩子能够熟练演唱旋律的前提下, 大家一起合唱, 聆听合唱中的声音, 再把乐曲分成段落, 每个孩子唱一段, 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或者把孩子分成小组演唱多声部乐曲, 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对儿童协调能力

的培养

协调性和孩子的智力开发息息相关, 培养儿童协调性就是让儿童的左右脑灵活并用, 5~6岁这一阶段就是培养的最好时期,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声势活动, 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身体动作进行分项训练, 能够让儿童各个器官有敏锐反应和各种器官的协调配合, 如教师演奏音乐, 儿童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拍手;播放一段音乐, 在这段音乐中, 儿童做一组动作 (拍手、拍退, 跺脚) ;课程中的体态运动教法, 通过节奏训练, 可以使儿童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2]练习卡农节奏, 培养儿童左右手及脚的并用。视唱练耳教学中, 节奏训练是一个比较枯燥和薄弱的环节, 通过训练还可以达到节拍、节奏的熟练程度和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

视唱练耳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也是一门艺术, 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儿童进行早期试唱练耳教育是成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听觉、识谱、演唱、打节奏更好地服务音乐学习, 包括钢琴、声乐、器乐及舞蹈, 笔者在从事儿童早期视唱练耳教学中设计一套适合于儿童的视唱练耳教法, 把课程中听、唱、打节奏三个环节精细设置, 实践研究发现每一项环节中都能够挖掘儿童的潜在能力, 它是早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摘要:我国现代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课改提倡新理念、新教学、新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 注重培养人才综合能力, 儿童时期是练耳的黄金时期, 是培养儿童综合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根据课程实际出发, 结合5~6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 通过唱、听、打节奏等基础训练培养儿童的模仿、记忆、注意力、协调和反应能力及合作意识等, 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视唱练耳,儿童,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孝忠.能力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第28-31页.[1]李孝忠.能力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版, 第28-31页.

[2]蔡觉民.达尔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 第一版, 第13页.[2]蔡觉民.达尔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5月, 第一版, 第13页.

视唱练耳能力 篇8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

所谓视唱即是看着乐谱演唱。演唱的同时不仅要注意音高、节奏、节拍、各种表情符号、调式调性等音乐元素, 更要带入情感, 注重对乐曲全面深度的体会和理解, 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作品, 提高我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审美取向, 达到技术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教学目的。

练耳则是针对我们的听辨记忆能力的培养, 要将所听到的单音、音程、节奏、和弦以及旋律按不同分类准确记下, 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听记”, 更要“辨识”。这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 也需要对音乐敏感的辨识记忆能力。综上所述, 视唱和练耳两种能力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艺术又是人类感受的产物, 不同的音乐可以激发我们内心不同的情绪。对于视唱练耳教学来说, 当我们已经培养出一定的视唱与听辨能力后, 我们更应该注重音乐表现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纯技巧与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在各式各样不同民族, 不同风格音乐层出不穷的今天就显得格外重要。扎实系统的技术训练固然是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 但是培养音乐美感, 发展音乐审美能力才是音乐艺术教育的初衷。视唱练耳教学不仅要训练好扎实的视唱与听辨能力以及让这门课程更有效地促进引导相关音乐学科的学习和音乐实践, 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艺术实践中感受和品味音乐, 通过所学知识、技能来更好的理解和运用不同种类音乐的内在“语言”, 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音乐修养, 这才是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钢琴视奏能力的含义以及训练

(一) 什么是钢琴视奏能力

视奏是指演奏者在拿到一首新的作品时, 通过短时间的准备, 即刻按照乐谱的要求, 进行流畅的演奏, 它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门技能。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中, 视奏能力是钢琴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 也是体现演奏者学习程度与艺术积累的重要标准。

具有良好的视奏能力会直接影响到钢琴学习的效率。譬如, 一首新的乐曲, 若能在短时间内大致把握整个作品的谱面信息以及对应的琴键位置, 减少在识谱上花费的时间, 进而就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演奏技法和音乐处理上, 这不仅加快了学习进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琴者感受音乐和自学能力。

良好的视奏能力还可以拓宽学琴者的视野, 增加学琴的乐趣。通过对不同时期, 不同风格, 不同国家的曲目进行视奏, 学琴者将会对各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钢琴音乐提出自己的思考, 丰富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 真正地喜欢上钢琴艺术。

(二) 如何进行视奏能力训练

视奏能力体现在“眼手合一”, 不能将视奏练习当做一种单一思维的训练。既要把手对于琴键位置的感觉找到, 也要将识谱能力与内心听觉融入其中, 在短暂的一瞬间, 要求认识活动、肌肉运用、信息反馈要准确无误地协调运作。因此, 在训练的初期,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自身的视奏水平, 循序渐进、由慢到快的练习, 切不可为了加快学习进度而忽略了训练的真正目的。

首先, 无论是在视唱练耳学习或是钢琴学习中, “慢练”总是解决困难乐句的不二选择, 再难的技术动作只要将其放慢练习就会容易许多。视奏训练也是如此, 同样时间内视奏五个音符会比视奏十个音符容易得多。因此, 视奏训练时应当运用适当的弹奏速度以及先慢后快的训练方法, 让视奏者尽量从容准确、眼快手慢的进行弹奏。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大脑慢慢适应视奏时所需的手脑协调过程, 让认知活动与肌肉运动有机结合, 为之后更深入的训练打下基础。同时, 慢练也让音乐表现更加完整, 减少了错误的几率, 增强视奏初学者的信心。

其次, 对键盘的熟练程度是保证视奏时弹奏是否流畅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才能提高我们对钢琴键盘的熟悉度呢?我建议可以从我们平时所练习的音阶、琶音、和弦入手, 在做这些钢琴基础练习时注意指法使用的准确, 记住各个调性练习时手在键盘上的感觉。弹奏曲目时, 眼睛必须要看谱而不能一直盯着手和键盘, 用耳朵来听辨自己的弹奏是否正确。这样反复的多看谱少看手, 甚至于不看手的练习后, 手指对键盘逐渐产生的肌肉记忆感, 谱面上的音程关系通过手指可以直接反应到键盘上, 而不必再经过视觉的引导来确认琴键位置, 即省去了用眼睛找琴键的时间, 便如眼睛“长”在手上一般, 使视奏时弹奏的流畅度大大提高。

最后, 钢琴视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需要练习者每天坚持视奏不同的新曲目, 日复一日的积累, 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能力。这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 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

(三) 视奏能力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 钢琴教学中视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仍然有不少钢琴学习者, 甚至一些专业音乐院校学生的视奏能力却并不理想。出现这样的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一些钢琴课上视奏教学环节的缺失或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不少学琴者只是为了弹好规定的几首乐曲和练习曲来应对考试、考级以及比赛, 这就使得学琴者所接触的钢琴曲目非常的固定, 数量也极其有限, 而钢琴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大量不同的曲目作为积累的, 两者背道而驰。长此以往, 没有大量曲目的积累, 只是生硬地练习固定曲目和一些已经弹熟练并能背谱曲目, 会让学琴者的眼睛和大脑“安逸”下来, 不再有积极看谱弹奏的习惯, 因此也导致了视奏和识谱能力的退化。

随着学习的程度越来越深, 曲目的组织结构会更复杂, 篇幅也更大, 如果学琴者在弹奏中始终处在“安逸”的状态, 不能快速主动地看谱弹奏, 那么在弹奏时将会造成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卡断, 音乐结构支离破碎, 使得学琴者的识谱能力, 对音乐的敏感度以及最重要的音乐学习热情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对于一些起初满怀热情和信心去学习钢琴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在错误的学习理念和方法下, 他们将会厌倦甚至害怕学习新的曲目, 陷入一种越学越“安逸”, 越“安逸”识谱能力越差, 识谱能力越差就越不敢接触新曲目, 越不接触新曲目就越“安逸”的恶性循环中。这显然已经违背了我们学习音乐的初衷。

因此, 钢琴视奏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学琴之初就要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规范、系统和大量的练习。

三、视唱练耳教学对视奏能力的影响

(一) “视唱”和“视奏”的联系

视唱练耳与钢琴教学之所以有紧密的联系, 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都在“识谱”这个环节上。无论是视唱练耳或是钢琴演奏, 从第一天开始接触五线谱, “识谱”一词就一直被老师不厌其烦的强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将谱面中的音符、乐句、表情符号、力度记号以及速度变化等音乐组成要素准确快速地在内心获得认知与整合并带有情感地歌唱出来, 就是我们“视唱”所要训练的目标, 这也是一个正确的“识谱”过程。

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视奏”能力的培养在于眼、耳、口、脑、手这几大感官的协调与平衡。而所谓“视奏”其实是包括了“识谱”和“弹奏”两个过程, 即在快速“识谱”的前提下, 将眼睛所收集到的谱面信息, 经过大脑将这些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排列与搭建, 最后通过手指将音乐准确反映到琴键上。“视奏”讲究“眼手合一”, 在弹奏过程中要求眼睛几乎不能离开谱面, 看到的音符必须靠手指对键盘上各个音的位置感觉进行弹奏, 同时耳朵要听, 嘴要跟着唱, 感受旋律与和声的走向。这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实际上运用到了视唱练耳教学中识谱能力, 听辨能力, 音乐分析能力, 对钢琴键盘的熟悉程度以及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

总的来说, 在“视唱”过程中是把音乐信息通过眼睛和大脑反馈到嘴上, 而“视奏”则是反馈到手上。由于一般的单人视唱曲目只有一个声部进行, 而钢琴视奏通常是双手弹奏的多声部曲目, 所以钢琴视奏能力对于识谱的速度以及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弹奏者必须具备同时获取多个声部音乐信息的能力。由此看来, “视唱”是“视奏”的基础, “视奏”则是“视唱”在键盘上更纵向和更深层次的发展, 想要培养良好的钢琴视奏能力就先要扎实地将视唱练耳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融会贯通, 并运用自如。

(二) 视唱练耳教学对视奏的引导和促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我们会接触到很多多声部的视唱或弹唱曲目, 若在练习钢琴视奏之余加以视唱练耳弹唱练习作为辅助训练, 那么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音乐能力, 还能对视奏能力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

譬如, 《法国雷·卡视唱系列教程》就是视唱练耳教学中非常经典、实用的一套教材, 其中的曲目练习时需要弹唱结合, 要求达到眼睛看谱, 手指弹奏和嘴巴歌唱的协调与平衡。相比于单纯的钢琴视奏练习, 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弹唱练习更丰富, 更锻炼我们的音乐敏感度和识谱能力, 而且在唱谱的同时亦能提高我们的音乐表现力与音乐理解能力。一些钢琴初学者在演奏时会遇到缺乏“歌唱性的弹奏”或是“音乐表现不生动”等问题, 出现这个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习乐曲前没有唱谱的习惯。

而视唱练耳的听辨训练对于视奏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视奏进行时, 眼睛几乎无暇顾及手指和键盘, 这时若要做到准确的弹奏就要依赖于手指对于键盘的记忆程度, 以及我们的听觉对于所弹奏音的辨识能力。通过对弹奏音的听辨可以判断出弹奏的错对, 进而及时的调整手指位置获得正确音的琴键位置, 整个过程需要听觉与手指的联动。可以想象, 如果弹奏者听不出弹奏音的对错而继续往下练习, 那将无疑是在积累错误, 越练越偏, 这不管对于练习者或是听者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因此, 视奏能力的提高与敏感的听辨意识是分不开的, 良好的听辨记忆能力可以促进视奏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钢琴视奏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钢琴技能的训练, 更是对音乐长期的理解与认知的过程, 而视唱练耳作为辅助练习, 可以很好的与视奏练习进行互补, 使学琴者能更全面、更严谨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从而在引导和促进视奏能力发展的同时自身音乐修养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2]马兰援高等师范教育钢琴视奏能力的培养[J]援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援

[3]陈雅先.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9 (2) .

视唱练耳能力 篇9

关键词:视唱练耳,实践能力培养,音乐表演专业

近年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我国教育界兴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 此类改革旨在通过提出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使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一步符合社会对于当今人才的需求, 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及实践成为符合社会当下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此种背景下, 笔者参与了乐山师范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干课程发展规划》的研究, 并担任该课题之子课题《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干课程的发展规划——<视唱练耳>》的主要研究工作。该课题历时两年, 以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2013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视唱练耳课程为期两年的教学探索, 来研究视唱练耳课程对于培养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 音乐表演专业更加注重学生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音乐表演工作, 所以从相关专业理论水平的学习到专业实际表演技能的掌握, 都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 该级学生已经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学习, 本文对该级表演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学习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学生情况介绍

2013级表演专业共有3个行政班, 其中两个行政班为声乐班, 学生都为声乐表演专业, 74人。器乐班一个, 17人。就学生专业能力来说, 器乐专业学生相对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由于器乐学习的长期性, 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力,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也相对容易。而声乐专业学生专业水平则参差不齐,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考前才开始接触和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及声乐演唱, 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素养。由于视唱练耳为大班课教学, 加之学生音乐理论水平能力不一, 就为两个班声乐专业班级的视唱练耳教学造成的一定的难度。

二、视唱练耳课程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在整个音乐专业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虽然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性学科, 但该课程无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特点。同时也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和掌握的素质之一。该课程从音响角度出发, 将相关音乐理论以音响的效果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最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强弱等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以及对于音程、和弦、调式等乐理知识有着听觉上的接触与记忆, 而这将更好的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环节更加全面的掌握这些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音乐感知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与手段, 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 能够逐步建立并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 在建立良好乐感的同时, 培养学生对于音程、和弦的性质感知与判定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节奏的敏锐感知与书写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调式的初步感知能力, 以便为音乐表演教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 视唱练耳被分为视唱、练耳两个看似相对独立的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 这两个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性。单纯的唱或单纯的听虽然可以取得各自很好的学习效果, 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互补式的学习, 视唱练耳的学习效果将更为明显。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视谱听音的技术练习层面, 更是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相结合,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可以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关联性。正是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使学生在音乐学基础理论中以唱和听得方式来获得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 对音乐乐感的培养也由理论课中单纯的概念性学习变为实际接触音乐的听觉训练与视唱能力获得的学习。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来说, 由于主要以表演为主, 所以对于乐感的掌握就更为重要, 而视唱练耳教学的两部分内容, 视唱与练耳恰恰都是从音乐最细微处入手, 例如:视唱部分的训练在讲求视唱音准的基础上, 通过对最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的训练来做到对视唱作品的完整诠释, 而学生通过训练在达到视唱课程要求的同时, 也能够养成对所接触作品的节奏、音高、速度、力度、强弱等音乐表现手段进行习惯性分析, 并在视唱过程中将以上音乐元素很好的体现出来, 久而久之, 学生在演唱及演奏声乐器乐作品时, 也能够将此习惯带入, 为更好的理解和完成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练耳部分虽然是训练学生对于音组、音程、和弦等内容的单一听觉记忆能力与反应能力, 但是与此同时, 也训练学生对于上述听辨内容的音响性质的记忆能力, 加之在教学中引入和弦连接等内容, 所以对于学生的乐感培养及提升具有很大的作用, 并为学习其他理论课程诸如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能打下一定的听觉基础。

所以,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干课程发展规划》的子课题, 该课题在学生音乐表演实践能力的初期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表演实践能力的建立和提高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同时在教学中从本系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来提高其视唱练耳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真正学到该课程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 进而提升学生的总体专业素质。

三、课题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目前进行期为一年, 所以本文就一年的学习计划预案进行论述。课题主要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出发, 音乐实践能力的基础是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包括对于音感、节奏感、旋律感的感知。视唱练耳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程, 对于学生的这三方面的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多的, 该课程在大学中开设四学期,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期为单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及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第一学期:视唱练耳课程虽为音乐学理论课程, 但其教学内容则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练习才可掌握, 经过高考后的暑期, 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得不到相应的训练, 相关能力严重退化。加之进大学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思路、学生实际水平的认知与掌握上处于一个相互认知与了解的状态, 所以首学期旨在于对学生进行视唱练耳初步能力的恢复性教学, 通过相比较为简单的基础音阶及单声部视唱 (一升一降、无升无降) 的练习来使学生尽快地找回以前的视唱水准, 同时也可借此让师生熟悉彼此, 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练耳中则偏重基本能力的培养, 诸如音组中可有一个变化音;音程、和弦主要为性质的听辨, 和弦中构唱的训练;节奏中基本节奏性的掌握、单声部节奏的听觉训练;简单旋律的听记等。通过上述训练一方面使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产生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 即对音的性质, 节奏型的组合、旋律的走向等产生初步的感知, 为乐感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学期:经过上学期的基础训练, 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非常熟悉, 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也已初步建立, 这时在教学内容上可进行音乐感知能力的初步训练, 在视唱时可以选取旋律性较强的作品, 诸如声乐作品, 民歌、儿歌等等来培养学生的旋律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 同时也要选取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性视唱 (一升一降、两升) 进行固定音高和音准的能力培养, 为学生以后的作品听辨打下基础。同时在视唱中加入双声部视唱, 主要训练学生的配合能力, 为以后合唱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练耳中除去音程、和弦性质的精确听辨外, 要掌握具体音高的听辨, 节奏则为相对复杂的节奏进行 (连线与休止的加入) 。旋律则对听记内容的准确性与听记作品调式 (C、G、F) 的判定做出更高的要求。

四、实际教学实施情况及出现的问题

1. 实际教学实施情况

2013级音乐表演专业视唱练耳教学课时为每周2课时, 以行政班为教学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上述预案基本能够在器乐班级得到具体实践, 由于器乐学习的长期性使得器乐班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普遍较强, 尽管经过了高考后的暑假休息期, 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有所下降, 但是进校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并且对于教学中的要求也能够高质量的完成。但是相对声乐专业学生较为困难, 首先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接触学习音乐时间较短, 加之暑假完全休息, 进校后视唱练耳能力有较大退步,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基础训练相对较多, 诸如在视唱教学中, 采取针对性的训练, 用两到三周的时间重点训练学生对于音准、速度、力度、情感、气息等某一个音乐表现能力的掌握, 经过半学期的针对性训练, 效果较好。练耳训练则更为细化与基础化, 预案中本计划直接进行音组的听辨, 但鉴于实际情况, 前三周时间采取单音与音组混合听辨的教学内容 (音组也由三音一组逐步增加到五音一组, 变化音只有一个) , 音程限定于三度、四度、五度音程的性质听辨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 要求学生以模唱为主, 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具体音高的听辨。和弦则限定于大小三和弦的原位听辨训练, 同样以模唱为主, 重点在于学生对于和弦性质的掌握, 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性的进行和弦的具体音高听辨。节奏主要是不同基本节奏型的组合, 在实际教学中采取三到四个基本节奏型为一组的听辨与较长整条节奏的听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节奏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初步掌握较长节奏型的听辨。旋律以自然大小调为主, 主要训练学生的旋律记忆感知能力。

进入第二学期后, 学生的视唱练耳基础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在教学中也开始适当增加难度, 视唱分为两部分, 单声部视唱作品进入一升一降的调式的练习, 难度逐渐加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的进行固定音高和音准的视唱能力训练。与此同时, 开始加入双声部视唱练习, 要求学生在视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 注意与其他同学的配合。在实际教学中, 随机抽取学生进行组合, 并随机指定视唱声部, 这对于学生的视唱能力与配合能力要求较高。练耳的难度比起上学期有所增加, 不再听辨单音, 全部以音组为主, 并将变化音增至两个。音程扩展到二度至六度。但仍然以性质判定为主进行听辨, 对三、四、五度音程则要求听辨具体音高。和弦扩展为大小三和弦原位及一转位的听辨, 以性质判定与模唱为主, 对于原位和弦则要求听辨具体音高。节奏仍然采取三到四个基本节奏型为一组的听辨与较长整条节奏的听辨相结合的方法, 但每周会增加一条较难节奏以供提高训练, 在节奏型的选用中, 加入连线及休止, 增加难度。由于节奏听辨对于我系学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重难点听辨, 每两到三周主要针对一个难点节奏型的听辨或在三至四个基本节奏型组合的听辨中选取一个固定的节奏型与其他不同节奏型相组合的听辨模式。旋律听辨扩展至一升一降, 仍然主要训练学生的旋律记忆感知能力, 但提出具体听辨要求以提高学生的听辨效率。在一年的旋律听辨中, 都选取篇幅短小, 旋律性较强的作品进行听辨, 比较容易达到培养音乐感知能力的效果。

一年来从教学效果来看, 视唱教学与预期效果基本相符, 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整的完成视唱作品。在此基础上视唱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并且在视唱中不仅仅只注意音准的视唱, 在作品分句、换气、速度、力度等表情记号的完成上也开始注意及达到。第二学期在视唱中加入了双声部视唱内容, 就效果来看, 学生完成的不错, 但对于声部配合过程中的力度、声部效果等方面的处理, 在意识层面上还没有完全形成, 需要在提示下才能够做到, 但对于学生的多声部音乐视唱能力还是有很大提高。练耳教学中音程、和弦的性质判定效果较好, 能够按要求准确的进行模唱及性质判定, 但对于具体音高的判定准确度则有待提高。简单节奏的听辨效果较好, 较长节奏的听辨效果较差, 主要为对于基本节奏型的音响记忆与书写符号转换能力不够。旋律由于开始听辨一个升号以上的调式, 难度较大, 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听辨的准确性及时效性, 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掌握。

2. 出现的问题

首先, 由于大班教学加之学生水平不一给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基础较低的学生需要从头教起, 可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需要更加有难度的提升训练。使教学中进度的实施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基础较低的学生占据多数, 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以基础低的大多数学生为主, 但对于水平高的学生也会专门听辨难度较高作品。

其次, 练习时间严重匮乏, 由于大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 而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进步又需要大量的课后实践练习才能取得。但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课后练习较少, 对于学习效果产生极大影响。

再次, 由于练习时间不够, 导致学生的练耳能力不能取得较大提高, 对于预案中教学进度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会适当降低难度已适应学生的水准。

五、未来的应对及教学预期

利用竖笛吹奏提高视唱能力 篇10

一、竖笛教学要与识谱教学相结合

首先, 对乐谱中所有的音符、记号、调号、节奏、节拍的认知体验, 要与竖笛教学紧密结合, 做到循序渐进。学生初学单音吹奏时,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视唱。让一些学生直接用竖笛吹奏单音, 另一些学生视唱, 然后交替进行, 这样一认一吹一唱就能把音唱准。

第二, 结合歌曲的演奏, 逐步学习演奏技术, 增强识谱能力。例如, 演奏《划小船》时, 教师要求学生变化节奏、拍号吹奏, 将知识点融入音乐实践中, 并不断巩固。通过对乐理知识的学习, 学生能掌握正确的节奏, 熟记各种音乐记号, 进而提高视唱能力。

第三, 采用课余练习, 课上展示, 加深巩固的模式, 快速提高竖笛吹奏水平及准确演唱的能力。当学生能吹奏六个音时, 可以让其自选喜欢的歌曲课余练习, 提倡组合排练, 鼓励采用“奏”“唱”“演”等多种形式, 并选出一些同学在课中的“音乐空间”时段为全班同学表演。其目的在于既肯定了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 又激发了全班学生独立识谱的兴趣, 增强其独立演唱的信心。

二、竖笛教学要注重互动听音的学习体验

要求通过训练把听到的音用竖笛吹奏, 并唱出来、写出来。四年级上学期以听奏单音为主, 下学期过渡到听奏小节。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将抽象的旋律从分散到组合, 通过学生的听、奏、唱、记, 变成可感可触摸的具体形象。这种训练方式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 把演奏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循序渐进, 降低技术难度,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与学习愿望。

三、竖笛教学与唱歌教学相结合

首先, 要以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为契机, 尝试用竖笛来组织教学, 使教学更具学科特色。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竖笛基础训练, 形成固定的常规练习。如, 《师生问好歌》《再见歌》《坐好歌》等, 采用师生互动吹奏或奏唱等方法, 将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奏”“唱”渗透于日常音乐教学当中, 学生演奏得心应手, 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视唱能力也提高了。

第二, 唱歌教学中难点部分请竖笛帮忙, 运用竖笛自学旋律, 达到准确视唱的目的。由于许多学生视唱新的曲谱不易唱准音高, 且学生年龄小, 嗓子娇嫩, 过多地练唱又易使嗓子处于疲劳状态, 少数害羞和嗓音条件差的学生干脆不唱。而竖笛有固定音高, 音准反应在听觉上、指法上有鲜明的直观性。学生在吹奏中听到音高, 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音准感。

第三, 在二声部合唱时, 可借助竖笛吹奏来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 解决合唱教学中学生相互串调这一教学难点。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 分别吹奏两声部的曲谱, 接着合奏, 相互聆听, 然后把合奏的感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 每个声部指定部分同学伴奏, 交替练习。

职教视唱练耳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职教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帮助学生迈进音乐殿堂大门的一种手段。在职业高中音乐教学中,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职业高中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本人在长期从事职高音乐视唱练耳教学的探索中体会到:探索教学的新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强化乐感训练等,是职教视唱练耳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现总结如下,敬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学习,共同提高。

一、刻苦钻研教材,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探索教学新手段。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刻苦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既要有一定的量和度,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消化能力,依据循序渐进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视唱练耳教学应该立足基础听觉训练,许多学生往往在视唱时耳朵、头脑没有积极参与, 不懂得用耳朵来听辩音的高低。所以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单音听起,让学生模唱。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的音准是否与琴声一致,让其头脑中形成一种音高概念的意识,使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思维能力得到逐步形成,规范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切实做到四准,即听准、记准、想准、唱准。

在学生基本音高概念树立之后,学习的过程也可逐步增加难度, 比如说,运用分解音程的形式让学生听辩, 要求听出唱名,例如,1-3,3-5,5-7,或者是采用打乱音阶排练的顺序,如1-5,3-7,2-6,4-ī,如果学生能把这些单音听准确,那么就说明其心中已有一定的固定音高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构唱就容易多了。

二、高屋建瓴,注重音乐骨架的培养。

音乐骨架,即为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旋律的骨干和基础,它是音乐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学生要想把视唱唱准、唱好,能独立视唱简单乐谱,必须要有较强的节奏感。

在具体的节奏训练中,为提高教学效率,可分为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及三连音等分别训练。 训练单纯音符可按下列顺序进行: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后十六——全音符;训练附点音符的顺序: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附点十六分音符;训练切分音时我们可以先训练时值较长的(如×××),再训练时值较短的(如×××),训练三连音时,应在练熟3/8拍节奏基础上进行,三个音应均匀出现,不要打成“前十六”或“后十六”。训练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节奏型的联系,如在练“×××”节奏时,可先练 “××××”节奏,再练“××⌒××”节奏,最后再练“×××”节奏。在练习中要时刻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让学生养成打拍子(单拍子)视唱的习惯,养成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习惯,做到眼在看、口轻读、手打拍。

三、强化乐感训练,丰富专业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所谓乐感,是指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对这些感受要启发学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这是音乐情感培养的基础。”强化音乐情感,就是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音高、节奏等音乐要素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人们普遍认为,大调式具有明亮、强健等特性,小调式具有平静柔和等特性,这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全面分析和深刻认识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发展和特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心体验与感受,让音乐情感贯穿教学全过程。要用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动引导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和音乐想象力。并且,通过学习和不断积累音乐语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在培养乐感的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一些国内外经典曲目或者当前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比如《化蝶》《彩云追月》《欢乐颂》《费加罗的婚礼》《菊花台》《天路》等等,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这对于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来说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作为职校的音乐教师,应立足于职校生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于职高学生的视唱练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提高职校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著《视唱练耳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陈玉香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3.赵易山著,《视唱练耳高考辅导教材》,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视唱练耳能力 篇12

一、模式一:单纯的节奏训练

单纯进行节奏训练时, 一般把学生分为两组。可以进行单一的节奏型训练, 也可以进行节奏的组合训练。只有一拍的节奏型可以让其中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强位, 另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弱位。两拍或者两拍以上的节奏型可以采取上述方法, 也可以其中一组唱 (或者手击) 节拍, 另一组唱 (或者手击) 节奏。在进行节奏的组合训练时, 可以采取以上方法, 也可以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强拍, 另一组唱 (或者手击) 弱拍, 交替进行。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节拍感。

二、模式二:卡农 (轮唱) 式训练

卡农式训练一般用于综合的视唱练习, 也可用于单一的音程训练, 要求练习曲节奏要整齐。卡农式训练一般把学生分为两组或三组。训练时其中一组学生先唱, 另一组学生晚两拍或者一小节再唱, 两组唱同一练习曲。若分三组进行训练时, 要选好间隔的时值, 练习曲难度不宜过大。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节奏感, 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视唱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三、模式三:多声部训练

多声部训练一般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三组或者四组。一般认为多声部是比较难的练习, 其实在视唱中可以让它很简单, 并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音准训练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分为几组可以根据训练的难度而定, 每组唱出一个音高, 同时发声。教师也可以创编出不同难度的二声部、三声部或者四声部的练习曲。不管几个声部的练习, 难度都可小可大,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练习曲。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音准及综合视唱能力非常有效。

四、模式四:简单的复调训练

复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作品中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独立的旋律, 前后叠置起来, 同时协调进行。复调训练属于较难的训练, 一般以两个声部或者三个声部训练为主。这种模式的训练一定要选择简单的练习曲, 每个声部的旋律都要简单, 尤其节奏不要太复杂。这种练习曲较少, 教师可以从合唱作品、钢琴作品或者器乐合奏作品中截取其中的乐句, 也可以根据复调的写作要求自己创编练习曲。由于每组唱的旋律相对独立, 因此这种模式可以训练学生的调式感。

总之, 视唱课中的分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综合视唱能力, 而且能快速提高学生的视唱水平, 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下一篇:区域地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