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超微粉

2024-05-23

中药超微粉(精选5篇)

中药超微粉 篇1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 它在传统粉碎技术的基础上, 将粉碎的概念向前大大延伸。作为一种新技术, 超微粉碎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被我国相关研究部门和制药行业所重视, 特别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然而该项技术的许多理论尚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 伴随着超微粉碎技术、理论与中药制药领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超微粉碎技术与超微粉碎机将在中药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1 超微粉碎技术

1.1 超微粉碎的原理

超微粉碎技术是利用机械或流体动力的方法, 将物料颗粒粉碎至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微粉的过程。超微粉碎的原理与普通粉碎相同, 只是细度要求更高, 它利用外加机械力, 使机械力转变成自由能, 部分地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达到粉碎的目的。天然植物的机械粉碎过程, 就是用机械方法来增加天然植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的增加会引起自由能的增加, 但这种自由能的增加并不稳定, 因为自由能有趋向于最小的倾向, 故超微粉又会有重新结聚的倾向, 使粉碎过程达到一种粉碎与结聚的动态平衡, 于是粉碎便停止并在一定阶段不再向下进行, 所以要采取措施阻止其结聚, 以使粉碎顺利进行。

1.2 超微粉碎途径与方法

制备超微粉体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机械力将常规粉末材料微细化, 二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原子或分子状的物质凝聚成所需颗粒。而超微粉制备的方法按照性质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由于中药材的特殊性质, 在中药超微粉碎中, 用的最为普遍的是物理方法, 因中药饮片在粉碎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可最大程度地保持饮片原有的化学性质。

1.3 超微粉碎的特点

1.3.1 增强天然植物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 提高生物利用度, 增强药效

药物的溶出速度与药物颗粒比表面积呈正比, 而比表面积与粒径呈反比。因此, 药物的粒径越细, 其比表面积就越大, 越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体粒径小, 孔隙率增大, 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变大, 同时又具有较大的附着力而紧紧黏附在胃肠内壁的黏膜上, 使其在胃肠道停留时间延长, 吸收更充分, 吸收量也会增加, 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多项研究证实,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固形物料经过超微粉碎, 使其处于微米甚至纳米的尺寸时, 该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都将发生极大的变化, 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药品的溶出度。无论内服或外用, 都能明显提高疗效。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 超微粉碎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中医手段, 中药材经超微粉碎细化后, 可直接用于口服, 从而免除了饮片、煎煮等繁琐的工艺, 大大方便了病人用药。此外, 通过超微粉碎技术, 使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效成品, 经细胞破壁, 也可明显提高药品的生物利用度[1]。

1.3.2 改变中药制备工艺, 提高中药的提取率

中药超微粉碎后, 由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率提高, 细胞破壁率高, 使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阻力减小, 细胞级微粉技术在中药制药领域用于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时会明显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姚秋萍等[2]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油菜花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溶出率的影响, 发现在相同提取条件下, 油菜花粉超微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溶出率较普通粉分别提高了45.1%和27.86%。

1.3.3 在复方中药的粉碎过程中起到匀化作用

中药材大部分是以复方形式应用, 复方由各种药材组成, 细胞破壁后, 细胞内的水分及油分迁出, 微粒子表面呈现出半湿润状态, 粒子和粒子之间会形成稳定的粒子团 (或称之为微颗粒) , 每一个粒子团都包含相同比例的中药成分。该粒子团的物理结构随组分中各成分的HLB值 (亲水、亲油平衡值) 、延展性、破碎性、含水 (油) 率、比重等不同组合和不同的相互作用而不同。这种结构会使中药材各有效成分均匀化, 使各种成分均匀地被人体吸收, 这也可以增强药物的作用效果。

1.3.4 提高天然植物制剂质量, 降低服用量, 开发有利于应用的中药新剂型

经研究表明, 超微细化后的中药用量, 只相当于原方剂用药量的1/10, 从而大大节省了宝贵的中药材资源, 也有效保护了中药材种植环境。此外, 一些名贵天然药材经过超微粉碎后, 可制成口服的散剂、胶囊、片剂、微囊。此外, 还可以将其制成外用药剂和透皮制剂, 或将药食同用的天然中药微粉作为食品添加剂, 加入饮料和食品中。因此超微粉碎技术为更好地利用中药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李跃辉等[3]研究了超微粉碎工艺对肿痛消巴布剂中蒲黄透皮吸收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超微肿痛消巴布剂中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累计渗透量与透皮速率均优于其普通肿痛消巴布剂。

2 超微粉碎设备及其研究现状

超微粉碎根据粉碎力的原理不同, 可分为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干法粉碎主要有气流式、高频振动式、旋转球 (棒) 磨式、锤击式等几种形式;湿法粉碎主要有胶体磨和均质机。在各种超微粉碎机械设备中, 目前以气流粉碎机 (主要包括5种:水平圆盘式气流粉碎机、循环管式气流粉碎机、对喷式逆向气流粉碎机、撞击板靶式气流粉碎机、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 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而在气流粉碎机中又以流化床式气流超微粉碎机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逐渐应用于超微粉碎领域, 特别是对中药的超微粉碎, 不仅促进了传统中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也促进了这门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下面结合目前常用的超微粉碎设备及近些年新出现的超微粉碎设备进行简要概括与分析。

2.1 气流粉碎机

气流粉碎机又称流能磨, 是一种利用高压气流使被粉碎的物料粒子相互激烈碰撞冲击、摩擦以及利用气流对物料的直接剪切作用达到粉碎效果的设备。气流粉碎产品细度可达2~40μm, 粒度分布范围窄。由于气体在喷嘴处膨胀可降温, 粉碎过程没有伴生热量, 所以粉碎温升低, 这一特性对于低熔点和热敏性物质的超微粉碎特别重要。

大型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的工作原理主要为待粉碎物料由料仓经螺杆加料器, 输送至进料室, 在重力作用下物料落入粉碎室。粉碎室四周设有相向排列的经特殊设计的高压进气喷嘴。经过净化和干燥的压缩空气自喷嘴射出, 形成超声气流。物料在高速气流交点中心发生碰撞, 瞬间内被粉碎。经粉碎的粒子随气流上升至分级室, 合格的粒子随气流进入旋风分离器, 最终获得所需产品, 尾气进入除尘器排出。较大的颗粒在分级机作用下, 重新回落粉碎室, 再次被粉碎, 直至获得合格的产品。

大型流化床式气流超微粉碎机主机系统由空压机、空气净化器系统、超音速气流粉碎机、分级机、旋风分离器等组成。中、小型流化床式气流超微粉碎机, 通常将超音速气流粉碎机、分级机及旋风分离器组合成一体机, 可大大节省占地面积, 有利于安装、运输和使用。近些年针对气流式超微粉碎机, 国内有很多研究专利产生,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逐渐面世, 如北京某公司历经10余年的研发, 通过改变传统粉碎机的喷嘴设置, 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流化床式气流超微粉碎机, 如图1所示。

1—刀式粗颗粒粉碎机2, 5—预冷器 (兼螺杆加料器) 3—盘式粉碎机4, 7—旋风分离器6—流化床气流粉碎机8—除尘捕集器9—高压引风机10—空气压缩机11—后冷却器12—冷冻干燥机13—引风机14—锁风阀

该系列机型的喷嘴设置在粉碎室周边同一平面内, 与该平面形成一定的夹角, 喷嘴向下对称。同时, 在粉碎室下方的中央另设一垂直向上的喷嘴, 全部喷嘴中心线共同交汇于一点, 且合力为零。此种喷嘴设置突破了传统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粉碎区域近似于平面的弊端。经生产实践验证, 与传统机型相比较, 新机型在能耗相同的情况下, 可提高效率1~2倍, 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新机型将粉碎区域由近似的平面形发展为三维立体, 大大扩展了流化床式气流粉碎机的粉碎区域, 使得待粉碎的物料在粉碎室内获得了更多的碰撞、挤压和相互磨擦的机会。此外, 由于粉碎室圆锥形底部的下方设有向上的喷嘴, 落入粉碎室圆锥体内的物料, 也能及时被喷嘴射出的高速气流夹带而及时粉碎, 消除了以往粉碎室下方锥体内的盲区。因此, 从下至上的粉碎室、进料室及分级室在喷射气流的作用下形成了完整的流态化状态。物料在数个喷嘴的共同作用下, 成圆锥形聚集到焦点上, 瞬间即被粉碎。新机型符合GMP要求, 运转性能更加安全可靠。结构设计也完全可满足方便拆卸、自动清洁的需要。

2.2 球磨机

普通球磨机是用于超微粉碎的传统设备, 其特点是粉碎比大、结构简单、机械可靠性强、磨损零件容易检查和更换、工艺成熟、适应性强, 产品粒度可达20~40μm。但当产品粒度要达到20μm以下时, 效率低、耗能大、加工时间长。例如, 将珍珠磨到几百目, 要十几个小时。高细球磨机是用于大处理量的高细度研磨过程, 为了适应高细度的研磨过程, 磨机的结构以及工艺参数与普通球磨机有所不同。研磨介质对物料的研磨和机械活化作用可以大大提高物料的水化和烧结等反应性能, 这是其他大处理量设备所不能取代的。粉磨流程的通常形式是一级的开流磨系统。工业生产中, 可视物料粉磨特性、工艺技术要求及产品细度指标等实际生产条件, 在一级开路粉磨系统或二级开路粉磨系统中作合理选择应用。图2为WLFM-80流化床式气流超微粉碎机图。

2.3 搅拌磨

搅拌磨是在球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普通球磨机相比, 搅拌磨采用高转速和高介质充填率及小介质尺寸, 获得了极高的功率密度, 使细物料研磨时间大大缩短, 是超微粉碎机中能量利用率最高、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设备。利用搅拌磨对中药进行超微粉碎见诸报道的也不多。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了LG型高效搅拌研磨机系统, 该机内装有特殊机构, 可防止浆料沉底, 不会形成“死区”, 可使某些物料粉碎到d90<2μm以下。搅拌磨在加工<20μm的物料时效率大大提高, 成品的平均粒度最小可达到数微米。高功率密度 (高转速难拌磨机) 可用于最大粒度小于微米以下产品, 在颜料、陶瓷、造纸、涂料、化工产品中已获得了成功。目前高功率密度搅拌磨在工业上的规模应用有处理量小和磨损成本高两大难题。随着高性能耐磨材料的出现, 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4 振动磨粉碎机

振动磨即高频振动式超微粉碎设备。它是用弹簧支撑机体, 由带有偏心块的主轴使其振动, 运转时通过介质和物料的一起振动将物料进行粉碎。磨机通常是圆柱形或槽形, 其特点是介质填充率高, 单位时间内作用次数高, 因而其振动能量大, 能量利用率高, 适合大部分中药材的粉碎, 此设备还可以与低温技术相结合, 得到粒径分布窄、流动性好的超微粉, 从而有效解决振动磨的升温问题。典型的振动磨主要有Palla型振动磨和三维振动磨,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为山东倍力BMF系列和浙江丰利的改良型MTM型冲击磨。高一峰[4]发明了一种超微粉碎振动磨, 主要包括具有料口及粉碎腔的粉碎室, 而粉碎室设在主轴上, 主轴与电机输出轴连接。该设备利用主轴两端的偏心激振重块, 使物料不但受到水平的离心力作用, 而且受到垂直方向力的作用, 使物料在粉碎腔内形成运动轨迹产生粉碎, 调整主轴两端的偏心激振重块的不同相位角, 就能针对不同物料得到不同的粉碎效果。

2.5 机械式超微粉碎机

通过机械零件和介质的高速运动对原药材粉体施加冲击、剪切等外力达到粉碎目的。此设备的优点是简捷方便进料、适用粒径范围大、粉碎效率高、粉碎比大、结构简单、运转稳定, 适合于中、软硬度物料的粉碎, 而且还具有气流粉碎作用。缺点是机械高速运转致使设备易升温, 物料粉碎得越细零件磨损越严重, 磨损微粒直接污染物料, 且粉体细度最高只能达20μm。

2.6 新型超微粉碎机

中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微粉碎技术及装备的进步, 超微粉碎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也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医药领域, 由于超微粉碎技术具有优于传统粉碎技术的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 特别是在名贵中草药加工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些年, 也不断涌现出很多新型超微粉碎设备。陈海焱等[5]发明了一种新型超微粉碎机, 该粉碎机属于喷射粉碎机技术领域, 包括固定在粉碎机外壳上的喷嘴、轴承和皮带轮, 轴承和皮带轮安装在多棱靶的空心轴上, 喷淋头与低温介质管道连接;低温介质管道依靠管卡固定在低温介质回水槽内。与已有技术方案相比, 该实用新型超微粉碎机对被粉碎物料自然属性影响小, 功效高, 使用寿命长。

2.6.1 气流、机械组合式超微粉碎机

陆锁根[6]研究发明了一种气流、机械组合式超微粉碎机, 在机架的下方设有机械粉碎机及其驱动装置, 机械粉碎机的粉碎腔内设有转盘, 其上安装有刀片, 在机械粉碎机上方的机架上设有气流粉碎机, 机械粉碎机的出料口直接连接气流粉碎机的进料口, 在气流粉碎机内有粉碎腔, 该粉碎腔的周壁安装有若干喷枪, 粉碎后的物料从气流粉碎机的出口收集。该发明具备了机械粉碎机和气流粉碎机的优点, 因此可以接受较大颗粒物料, 粉碎后出料的细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 甚至向大规模生产纳米材料接近, 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节省人工, 使得生产成本明显下降。

2.6.2 新型研磨石超微粉碎机

李晓东等[7]发明了一种新型研磨石超微粉碎机, 机壳下部形状横切面为梯形固定在底座上, 机壳两端设有固定凸耳, 其上有弹簧与底座相连, 顶盖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机壳顶部, 机壳内底部固装有截面为梯形空腔支撑台, 支撑台中心部位有转动轴连接悬臂支架固定在空腔支撑台上, 转动轴下部通过轴套与空腔支撑台内安装的电机输出轴相接, 悬臂支架对称的两端分别装有三棱状粉碎轮和单棱状粉碎轮。该设计具有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粉碎效率高, 超微粉体回收率高、工作时振动小等优点。

2.6.3 新型节能超微粉碎机

韩玉通[8]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节能超微粉碎机, 通过在支架上安装粉碎筒, 粉碎筒上部经管道装有集粉器, 集粉器上部经管道安装散风器, 散风器下部安装除尘袋, 粉碎筒内装有转动轴, 转动轴通过送料室内, 其上装有风叶, 分级室内其转动轴上装有调节板, 粉碎室内其转动轴上装有刀片和风叶, 转动轴伸出粉碎筒外端上装有电机带轮, 该粉碎机结构新颖独特, 体积小、耗电少, 节能, 粉碎效率高, 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6.4 其他新型超微粉碎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涌现出许多新型超微粉碎设备, 如双室超微粉碎机、立式超微粉碎机、自冷振动式粉碎机、立式无筛超微粉碎机、无粉尘外溢环保智能型流化床超微粉碎机等等, 在不断改进原有设备缺点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高效、节能、环保的智能化新设备已经逐渐成为超微粉碎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各种新型超微粉碎设备的面世, 超微粉碎技术在各行各领域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3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3.1 超微粉碎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中药粉碎中的应用

庄义庆等[9]研究发明了一种超微粉碎联合酶法破壁技术生产中草药粉的方法, 将中草药粗粉碎成20~100目的粗颗粒后, 将粗颗粒、水、降解中草药细胞壁的酶混合后进行湿法球磨, 然后进行真空干燥, 得到超微中草药粉。该技术联合应用与中草药的超微粉碎加工, 有效解决了中草药中单纯超微粉碎耗能高、酶解材料限制性强等问题, 具有细胞破壁率高、中药药效大幅度提高等优点。刘成梅等[10]发明了一种用气相法—固相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覆盆子超微粉碎的方法, 解决了现有覆盆子干果资源浪费、药效成分易破坏、利用率低、应用范围窄等缺点, 实现了原料的全效利用, 并且拓宽了覆盆子的应用范围。

3.2 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药粉碎中的重要作用

将超微粉碎技术引入中药领域, 给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现代化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其既丰富了传统炮制的内容, 又为中药的生产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严国俊等[11]研究了含油脂类药材丁香的超微粉碎工艺, 针对含油脂类药材常规煎煮提取或直接口服往往会由于油水亲和力差而妨碍提取效果或体内吸收, 将药材超微粉碎破壁后可免除溶媒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将药效成分溶出的漫长过程和障碍, 因此存在缩短提取时间、降低用量的可能性,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丁香的水溶性黄酮类成分在水提取过程中, 超微粉体比普通粉体的提出速度和提出量都有大大提高。阮丽红等[12]进行了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工艺条件的优化, 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研究表明, 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山茱萸中的熊果酸, 通过充分破坏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 使得细胞中熊果酸释放出来, 时间短, 得率高, 是一种适宜的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方法, 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4.1 超微粉碎设备品种多, 统一标准少

目前超微粉碎设备的研究与发展非常迅速, 出现了品种众多、称谓不统一、控制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等缺点, 特别是对各种超微粉碎设备加工超微粉体粒径范围的控制问题。而我国超微粉碎设备行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生产企业往往依据各自的企业标准组织生产。

4.2 中药超微粉碎理论、工艺研究和粉碎后续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有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粉碎的粒度, 对超细粉碎理论的研究比较少, 针对中药超微粉碎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研究较少。此外, 中药经超微粉碎后, 由于粒径变小, 其物理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能增加, 使颗粒处于非稳定状态, 因而有强烈的相互吸引而达到稳定的趋向, 流动性差, 易聚集成假大颗粒。因此在制剂过程中, 粉体的流动性差, 吸湿性强, 分剂量不易准确, 对包装技术和储存环境应如何改变都尚需进一步做基础研究。对超微粉体需要进一步提取时, 提取溶媒、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都要进行重新筛选, 细粉糊化造成的固体、液体难以分离也还有待研究。此外中药经超微粉碎后, 其细胞内各类成分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 除有效成分外, 用常规方法不能提取的其他成分, 经细胞破壁后也可释放出来, 这些成分在毒理和药理方面对药物的主要药效有无影响, 目前还缺乏相关方面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理毒理学作用的研究。

摘要: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原理、应用特点及超微粉碎的途径与方法, 综述了近些年超微粉碎设备研究与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 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和应用这一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超微粉碎装置,超微粉碎设备,超微粉碎原理

参考文献

[1]孙文格, 赵午申.超微粉碎对羚玳息风丸溶出特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 2010, 19 (21) :32~34

[2]姚秋萍, 马亚丽, 李健, 等.超微粉碎技术对油菜花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溶出率的影响[J].食品科学, 2009, 30 (6) :43~45

[3]李跃辉, 杨瑛, 杨永华, 等.超微粉碎工艺对肿痛消巴布剂中蒲黄透皮吸收的影响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9) :1483~1485

[4]高一峰.超微粉碎振动磨[P].CN201111445Y.20080910

[5]陈海焱, 胥海伦, 朱文清, 等.新型超微粉碎机[P].CN200967010Y.20071031

[6]陆锁根.气流、机械组合式超微粉碎机[P].CN20100880-1Y.20080123

[7]李晓东, 陈丽尧, 孔保华.新型研磨石超微粉碎机[P].CN201342357Y.20091111

[8]韩玉通.节能超微粉碎机[P].CN2649180Y.20041020

[9]庄义庆, 吴琴燕, 杨敬辉.用超微粉碎联合酶法破壁技术生产中草药粉的方法[P].CN101884650A.20101117

[10]刘成梅, 刘伟, 郭孝平, 等.用气相法—固相法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覆盆子超微粉的方法[P].CN101167833A.20080430

[11]严国俊, 蔡宝昌, 潘金火, 等.丁香的超微粉碎工艺研究[J].中药材, 2009, 32 (11) :1748~1751

[12]阮丽红, 姜春鹏.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山茱萸中熊果酸工艺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 (10) :2521~2523

中药制剂中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 篇2

1 超微粉碎技术的优势

1.1 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粉碎

超微粉碎技术多采用超音速气流粉碎等方法,可在低温下进行,在粉碎过程中局部不会产生过热现象,而且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粉碎,因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药物的活性成分。

1.2 粉碎分布均匀,粒径细

使用超微粉碎技术后,原料在外力上的分布是均匀的。同时因为分级系统的设置,既避免出现大颗粒,又防止过碎产生,这样才能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超细粉,增大了微粉的溶解性、吸附性。

1.3 节省原料

原料经过超微粉碎后,一般不需要再经特殊处理就可以用于制剂生产,这样就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省原料的目的。而原

[10]马远征.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1]中国防痨协会.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的意见(试行)[J].中国防痨杂

[12]李大伟,马远征,侯英,等.耐药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J].中国骨科

杂志,2010,23(7):485-488.

[13]吴启秋,潘毓萱,毕志强,等.骨关节结核病灶中耐多药结核分枝

杆菌对疗效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7):431-433.

[14]许建中,马宏庆,张泽华,等.全国脊柱结核治疗专题座谈会会议

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2):992-993.

[15]许建中.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J].中国脊柱

脊髓杂志,2006,16(12):889-890.

[16]许鹏雍.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料在经过常规粉碎后,仍需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才能达到用于生产的要求,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原料的浪费。

1.4 减少污染

超微粉碎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可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污染微粉,又可防止微粉污染周围环境。所以尤为适合在中药材方面的加工。

1.5 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经过超微粉碎后颗粒具有极大的比表面,表面积得到了增加,因此其在化学、生物等反应过程中,反应接触的面积也相应增加,从而提高反应速度。

1.6 有利于机体的吸收

中药材经过超微粉碎后,其粒径非常小,这样就其有效成分在比较短的时间就能释放出来,并且由于粉碎后粒径非常小容易吸附在小肠内壁上,加速了有效成分的释放速率,从而有利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2]。

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中的目的

植物细胞中所含有的成分只有透过细胞膜及细胞壁放出,才能被人体吸收。而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主要指细胞级粉碎。细胞级粉碎可以实现植物类药材细胞破壁,细胞内容物被释放出来,直接进入溶媒,被人体吸收,产生作用。

2.1 提高生物利用度

[17]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18]王睿,孔晓海,陈其义,等.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探讨

[J]中国骨伤,2008,21(4):291-293.

[19]马远征.脊柱结核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则[J].中华外

科杂志,2007,45(18):1227-1229.

[20]王文聪,刘平均,向家云.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

柱结核3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57-59.

[21]李广海,周建元,钟德和,等.小切口引流+局部灌注化疗治疗小儿

脊柱结核[J].江西医药,2008,43(2):135-137.

[22]张西峰,王岩,肖嵩华,等.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

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

[23]吴起宁.胸腔镜技术在多节段胸椎结核前路手术的应用[J].美中

国际创伤杂志,2008,7(2):19-20.

细胞破壁后,其中的内溶物可直接接触溶媒,其有效成份可以全部直接进入溶媒被人体吸收。改造旧工艺,提高丸、膏、散、胶囊、片剂、颗粒剂等剂型的药效,减少辅料的加入量,缩短工艺时间。

2.2 复方粉碎中的匀化和乳化作用

复方药材混合粉碎,细胞破壁后,细胞内成分迁出,粒子和粒子之间会形成稳定的粒子团,每一个粒子团都包含相同比例的中药成份。

2.3 灭菌作用

细胞级微粉碎中同时灭菌,与药材细胞尺度相当的细菌也就会被破壁杀死。

3 超微粉碎技术原理

按设备和工作原理分为振动磨和超音速气流粉碎两种。

3.1 振动磨

振动磨利用振动产生的介质回转及介质冲击,使被粉碎物料被正向撞击的同时又受到切向剪切,从而实现高能量、高速粉碎。其优点为粉碎效率较高,损耗小;加工对象适应性强;全封闭作业,无粉尘污染;粉碎温度低,避免高温使药物变质。其缺点为容易出现粘壁现象;对物质的含水量要求较高。

3.2 超音速气流粉碎

超音速气流粉碎是将净化干燥的压缩空气加速后由喷管喷入粉碎室,物料由料斗送至粉碎室被各喷嘴气流加速,粉体自我碰撞粉碎,然后经分级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级[3]。其优点为使用热敏材料的超微粉碎,可实现无菌操作、卫生条件好;缺点为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不能用此法,药粉粉碎前需要一定的细度。

4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

4.1 改变传统的提取工艺

经过超微粉碎后颗粒具有极大的比表面,表面积得到了增加,因此其在化学、生物等反应过程中,反应接触的面积也相应增加,提高有效成分转移率,缩短提取时间,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度。

4.2 超细粉体化饮片的研制与产业化

对工业化提取工艺不适合的中药,如有效成分不明的药物、贵重药、有效成分易受湿热破坏的药物、矿物药等,可粉碎后入药。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得的中药制剂生物利用度高,起效迅速,疗效明显,毒副作用低,服用剂量小。

4.3 开发中药新剂型

对于冬虫夏草、珍珠、鹿茸、海马等珍贵中药材,可通过超细化,直接制成中药口服微囊、胶囊剂、口服散剂[4]。可将药食同源的中药品种经超微粉碎后开发成各种食品添加剂及保健滋补品。而且还可研究将一些中药材超微粉碎后直接与基质相混而制备透皮吸收制剂。

4.4 改善现有剂型的品质

某些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应用具有很好的疗效,但采用常规粉碎,其有效成分溶出有限,而且溶出慢,生物利用度和起效速度都有待提高。对于以粉体为原料的片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若将原料超微粉碎,不但可改变其外在性状,还可改善其生物利用度、吸收率、溶解度、附着力、溶出度等多种药学参数。

5 超微粉碎存在的技术难题

5.1 设备参数

不同药材本身的性质不一样,因此所需的前处理方法不同,相应的在粉碎时的各项参数也有所不同。如在进行超音速气流粉碎时如何设定给料速度、耗气量、空气流速、粉体分级参数、粉碎室直径等。

5.2 物料参数

粉体的各种性质既受单个粒子的影响,也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有重要关系。粉碎时应考虑粒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湿润性、流动性等性质。

5.3 鉴定

经过超微粉碎后的中药是否还具有普通粉碎后所具有的特性。如果经过超微粉碎后中药的原有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则又应建立何种准确的鉴别方法。

5.4 稳定性

物料经超微粉碎后表面表面离子带电,粒子处于非稳定状态,因而有强烈的相互吸引而达到稳定的趋向,如何在制剂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这种聚集的发生。

5.5 药效学差异性

超微粉碎后的粉体药效学评估方法及体外溶出度测定均与普通粉体有较大的不同,如何合理、客观、科学地诠释相关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并用以指导临床用药,有待深入研究。

6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1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超微粉碎后的中药缺乏可控指标、药效学和药理学都需深入研究:其研究主要限于动物实验或体外溶出度实验等,临床研究的报道较少;从药代动力学角度研究的少,药物毒副作用的角度研究不系统,药理作用的研究尚需深入;如药物粉碎到什么粒径时,既能达到最佳的疗效,同时又不产生新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2)超微粉碎后的中药在体内检测需加紧进行:由于中药超微制剂溶出度大,有效成分和其他成分的溶出同时增加,微米中药颗粒十分小,是否会黏附在胃肠黏膜上,影响胃肠的酶的活性、离子通道、胃肠激素分泌、黏膜吸收等。超微粉碎后后细胞内的活性成分是否会发生化学变化,在神经系统、血液、肾、心血管等器官或系统引起新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如蒲公英经过超粉粉碎后,其薄层色谱鉴别发生明显的改变。(3)生产尚未规范化、质量检测尚未标准化:由于缺少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中药超微粉碎的研究大多都还在实验室进行,此技术投入大规模生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多数复方制剂及单方的有效物质基础尚不清楚,中药产品缺乏一致的疗效评价标准。中药经过超微粉碎后,减少中药资源的浪费,原药材的提取率明显提高,同时可直接运用于很多新剂型的研制。但并不是每一味中药都适合做超微粉碎,如挥发性成分较多、黏液质、含淀粉的药材就不适合做超微粉碎。

6.2 解决方法

对中药微粉的药效学、药动学和药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可控指标;进行中药制剂产品的毒理安全性研究;加强中药制剂产品和原料的质量控制,制定出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检测标准;超微粉碎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的前处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质量检测的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朱莉,隆泉,郑保忠.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中药加工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B7):135-138.

[2]王玉兰.浅析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0,7(1):21-22.

[3]杨再,陈俊平,陈佳铭.超微粉碎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7(10):36-38.

中药超微粉 篇3

1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附属二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湘阴县人民医院、耒阳市人民医院、浏阳市中医院、耒阳市中医院7所医院共1000例病人为观察对象, 除去观察过程中丢失、不符合试验方案规定的病例和填写不合格者, 有效表格为951份。951例病人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 年龄9月~91岁, 平均年龄 (58.31±17.86) 岁, 其中男性455、例、女性496例。

1.2 用药情况

均按规定的常用剂量, 常规使用方法, 使用1~90天不等。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 涉及超微中药品种191种。其中使用率排在前20位的分别为三七 (268人次) 、当归 (161人次) 、黄芪 (140人次) 、人参 (151人次) 、天麻 (93人次) 、穿山甲 (66人次) 、党参 (60人次) 、阿胶 (49人次) 、丹参 (45人次) 、白术 (44人次) 、全虫 (42人次) 、川贝 (35人次) 、甘草 (35人次) 、茯芩 (33人次) 、杜仲 (31人次) 、生地 (30人次) 、牛膝 (29人次) 、龟板 (28人次) 、鳖甲 (27人次) 、枸杞 (25人次) 。

1.3 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见表1。

2追踪方法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制作的超微中药不良反应观察表, 下发临床一线医生, 按要求填写, 并追踪收回。

3结果

3.1 不良反应的判断标准

按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分类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肯定有关与很可能有关合并统计为不良反应病例。

考虑的因素包括:①开始用药的时间与不良反应 (指不是疾病本身引起, 而是在用药后出现的一些症状) 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②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品已知不良反应类型。③不良反应是否因并用其他药物引起的, 是否为病人的病情或其他疗法影响的。④停药或减量后, 不良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⑤再次接触同样药品后, 不良反应是否重现。

3.2 结果

在总共回收的951例报告中, 发生不良反应者7例 (其中3例停止用药, 3例继续原剂量用药, 1例降低给药量) , 发生率为0.74%。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反应, 共6例, 占0.63%, 占整个不良反应的85.71%;另有1例出现咳嗽, 占0.11%, 占整个不良反应的14.29%;未报告其他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涉及超微中药品种6种, 分别为三七、银花、柴胡、羚羊角、浙贝母、茵陈。另有一医师报告在使用黄芪、党参、枸杞、浙贝母、没药、蝉蜕、川贝母时有6例出现溶解欠佳, 未知具体为何种药物溶解不良。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具体表现及转归见表2。

4讨论

从此次调查的情况来看, 951例病人分布于湖南省4个不同的县市 (长沙市、湘阴县、耒阳市、浏阳市) , 不同层次的医院 (其中三甲医院3家, 二甲医院4家) , 涉及超微中药品种191种;应该说对于中药超微饮片不良反应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951例病例中仅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 且临床表现轻微, 后果不严重, 均在未经处理或常规处理后自动消失。从不良反应的表现来看, 最常见的为消化道反应, 7例不良反应中有6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另有1例表现为咳嗽。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来看:其中服用银花、柴胡出现呕吐, 医师认为可能与中药气味有关;服用茵陈出现呕吐, 可能与药物味苦有关, 放入少量糖后不良反应消失;服用三七后出现咳嗽, 考虑为药物刺激咽喉所致;服用浙贝母出现恶心, 考虑为药物苦寒, 性味所致。由此看来,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只要遵循传统饮片所规定的注意事项, 中药超微饮片的使用是安全的。可见, 由传统中药饮片制成的中药超微饮片未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相反在遵循中医传统处方习惯, 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特色, 便于患者携带、服用, 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走向世界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药超微粉 篇4

超微粉碎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现代生产领域, 可以把药类产品颗粒度达到纳米级别, 主要采用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但因为超微粉碎技术的工艺要求比较高, 应用范围也不是很广阔, 具有产量小等相关问题。

1.1 超微粉碎方法

目前, 超微粉碎方法主要采用机械粉碎方法, 根据粉碎原理, 还包括了湿法粉碎以及干发粉碎两种, 旋转球磨式、气流式、振动磨式以及机械式都属于干法粉碎方法, 而采用均质机器和胶体磨两种方法属于湿法粉碎方法。

1.2 超微粉碎相关概念

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超微粉碎技术, 主要以中药药理理论为指导, 采用现代化的粉碎技术来提取中药的药材成分, 进一步制作成为药制剂, 中药生产领域当中引用超微粉碎技术, 由于研究方法以及阐述的角度不同, 表达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比如中药超微粉、单位中药超威饮片等等。动物药以及植物药的成分主要在于细胞, 主要是在细胞内, 因此, 细胞级微粉碎, 就是为了打破中药材细胞为目的的粉碎作业。

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以及应用当中的优势

2.1 提高活性成分的溶出率, 促进有效成分的提取

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来源于成分的有效提取, 提高成分率的有效性, 提高药物的释放率主要是为了增强中药的效果, 而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中药材细胞的破壁率, 超微粉碎技术可以直接提高, 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成分的溶出率, 同时制作而成的药材颗粒或药材粉末也具有同样的药效, 具有很强的溶解性、吸附性以及亲和性, 间接提高了中药活性成分, 对人体吸收来说, 也提高了药制剂中的释放速率。

通过对超微粉碎技术的研究, 结果表示对药效以及成分含量均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与普通的粉碎药相比较, 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制成的药剂, 而且明显高于普通的粉碎药。通过大量的实验文献资料, 超微粉碎技术对比普通粉碎技术而言, 超微粉碎技术对中药提取率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而且也可以从大量的实验文献资料当中也可以看出, 研究结果表明, 超微粉碎技术所制成的药剂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均大于普通粉碎技术所制成的粉碎药物, 如果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生产领域广泛使用, 定能为现代化中药生产领域带来新的活力, 成为中药行。

2.2 药材利用率提高, 药材用量减少, 有效保护中药资源

对中药的原材料经过超微粉碎之后, 均可以提高提取率和溶出率, 从而发挥中药材的最大化药效效果, 只用少量的颗粒即可达到理想化的治疗效果。对于黄芪这种含纤维量比较高的药材来说, 如果采用传统的粉碎方法很难实现较高的提取率和溶出率, 也容易造成中药资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超微粉碎技术的话, 在生产环节中可以有效降低药效的损失。对一般的药材来说, 可以节省30%-70%, 如果采用超微粉碎技术的话, 那么药剂量在原来的节省基础上海可以降低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的损失。

2.3 超微粉碎技术应用范围广, 利于保留重要生物活性成分

在粉碎药物过程中, 还可以有效控制温度, 而且根据某些特殊的药物来说, 可以在高温或者是低温环境下进行粉碎, 粉碎的速度也比较快。而对于某些不耐高温下生物活性成分药材来说, 使用超微粉碎技术, 可以有效保留药材的活性成分, 以此来提高药材的使用效果。尤其是挥发性或者是芳香性的药材来说, 使用超微粉碎技术是最合适的方法, 毕竟传统粉碎方法的粉碎过程比较长, 而且时间也比较就, 会在粉碎过程中产生热现象, 从而使得药材有效成分损失。

2.4 促进吸收药物, 提高利用效率, 加强药效效果

应用于中药材领域当中的超微粉碎技术, 主要是以生物细胞破壁为主要目的, 进行细胞级超微粉碎作业, 可以将药材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来, 由于胃肠粘膜与药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 这种超微粉碎技术制成的药剂更加有利于被胃肠粘膜吸附, 逐渐的被吸收, 在人体内也会得到更大的释放和吸收程度, 以此来达到药物治疗的最大化效果, 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2.5 有利于临床应用, 安全卫生

在粉碎药材过程中, 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就是安全卫生, 传统的粉碎方法, 因为密封性能较差, 而且容易使药物产生污染。而现代最新技术超微粉碎技术, 则是在全封闭环境的无粉尘系统中进行粉碎作业的, 因此可以避免外界的污染, 同时对药材进行粉碎过程中, 也可以有效杀死药材残留的虫卵, 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药材的污染, 使得产品的药效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保证了药物原材料的药效成分以及安全卫生。这样的产品对于GMP来说, 才是高要求高标准。中药粉碎之后, 粉末细腻, 而且色泽与粒度也均匀, 方便患者服用。

3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超微粉碎技术存在的问题

被引用于中药现代生产领域的超微粉碎技术, 在传统粉碎技术上不断的丰富粉碎作业, 但是在目前的运用方面, 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 在单味中药研究中, 超微粉碎技术应用得最多, 而且在药物疗效以及毒理学方面, 超微粉碎技术研究比较少, 因为在提取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同时毒害物质也会被暴露出来, 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增加用药的危险。在研究马钱子微粉与常规粉体的实验中表明, 减少了微粉的粒径, 增加了微粉在体内的吸收, 但同时微粉的毒性比较与常规粉体来说, 也有明显的提高, 因此, 在以后超微粉碎技术应用当中, 研究毒性问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中药成分错综复杂, 种类繁多。对某些中药材来说, 并不是粉末越细越好, 对某些药材的细碎程度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考虑最大的粉末粒径范围, 提高药物有效成分之后又能够保证药材的效果和分子结构, 因此, 在应用超微粉碎技术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4 总结

综上所述, 虽然我国超微粉碎技术起步与运用比较晚,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研究力度也将会进一步增大, 所面临的问题也会一一解决, 为我国中药生产领域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研究思路, 保证充分合理利用中药材提供新的解决语境, 为我国中药材融入世界发挥巨大作用。

摘要:基于破坏植物细胞壁、扩散的原理、促进植物播报内成分溶解的新技术, 即超微粉碎技术, 主要运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一种新技术。比较传统的提取技术而言, 超微粉碎技术的提取技术要好得多, 而且浸出率也比较高。并且在中药现代生产领域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主要基于中药现代生产领域的超微粉碎技术, 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优势, 并对超微粉碎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为中药领域的超微粉碎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微粉碎技术,运用研究,中药领域,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1]罗刚, 陈立庭, 周晶.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1, (2) :108-112.

[2]甄真.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24) :156-158.

[3]苗旭辉, 唐其, 谢宇, 等.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3) :36-38.

中药超微粉 篇5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处方组成:柴胡24g、党参9g、黄芩9g、半夏9g、大枣9g、甘草9g、生姜9g。黄芩苷对照品,高效液相用甲醇(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高纯水为实验室自制。

1.2 仪器

UV-2401PC分光光度仪;Ulti Mate-30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GL-IOM高速冷冻离心机;HHS-4S型电子恒温不锈钢水浴锅;766-1型远红外辐射干燥箱;CP225D型电子天平;Nikon Ecl ipse E600生物显微镜;Nikon Coolpix 4500数码相机。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水溶性溶出物重量、总黄酮溶出量测量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实验方法

2.1 小柴胡汤供试品制备

以处方比例称取小柴胡汤超微饮片和传统饮片,分别加入含有药材总量5、10、20倍的水。将超微饮片在100℃的水浴锅中浸泡2次,传统饮片则是经回流提取2次,每次持续30min,而后在5000rpm, 25℃条件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浓缩至250m L,备用。

2.2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粒度测定

取小柴胡汤超微饮片样品少许,将其制成临时水装片,而后在显微镜下对粒径的大小进行观察与测量,同时注意细胞破壁情况。

2.3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定性鉴别

小柴胡超微饮片样品、传统饮片样品、对照品试液以及阴性样品的制备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所著方法进行[1]。

2.4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所著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中热浸法展开测定[2]。

2.5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总黄酮溶出量测定

2.5.1 样品制备

取2.1所制备的样品溶液50m L,浓缩至15m L后加入35m L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沉淀,静置过夜后进行抽滤,在滤液中加入浓度为70%的乙醇定容至50m L,精密移取1.0m L放置在蒸发皿中挥干,而后采取浓度为50%的甲醇进行溶解,定容至100m L作为供试液。

2.5.2 总黄酮溶出量测定

将浓度为50%的甲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对基线进行调整,取2.5.1所制备的供试液采取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77nm处进程吸光度测定,而后依照标准曲线对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每克药材中总黄酮的溶出量进行计算。

2.6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黄芩苷溶出量测定

2.6.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C18 Kromasil柱,规格为4.6×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 (v∶v∶v, 47∶53∶0.2) ;流速为:1.0m L/min;进样量为:10µL;检测波长为315nm;柱温为25℃。

2.6.2 样品供试液制备

取2.1所制备的样品溶液50m L,浓缩至15m L后加入35m L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沉淀,静置过夜后进行抽滤,取滤液1.0m L,各4份,而后采取浓度为70%的乙醇定容至10m L,备用。

2.6.3 黄芩苷含量测定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对个样品供试液进行测定。以峰面积,依照标准缺陷对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每克药材中黄芩苷含量进行计算。

3 结果

3.1 超微饮片粒径检测

在显微镜下可发现超微饮片样品绝大多数呈现为颗粒状物质,细胞破壁率占视野的95%以上,直径在5~38µm之间。

3.2 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黄芩苷薄层色谱鉴别

经观察发现,在黄芩苷对照品相同位置上超微饮片与与传统饮片均存在墨绿色斑点,并且超微饮片的颜色更为明显,阴性样品为产生干扰。

3.3 水溶性浸出物重量测定结果

经统计得知,在相同溶剂中超微饮片水溶性浸出物重量大于传统饮片(P<0.05),且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浸出物重量也随之加重,详见表1。

3.4 总黄酮溶出量

相同溶剂量下,超微饮片的总黄酮溶出量较传统饮片大(P<0.05),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溶出量也随之增多,详见表2。

3.5 黄芩苷溶出量比较

相同溶剂量下,超微饮片的黄芩苷溶出量较传统饮片大(P<0.05),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溶出量也随之增多,详见表3。

4 讨论

近年来中医药水平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药的临床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饮片煎煮麻烦、质量不稳定、服用与携带不方便以及卫生状况不佳等缺点逐渐暴漏出来,使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3]。随着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中药超微饮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定性鉴别结果、水溶性浸出物重量、总黄酮与黄芩苷溶出量的测定结果得知,超微饮片可以对原有药材的药效学物质基础予以保留,且水溶性浸出物重量、总黄酮与黄芩苷等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均较传统饮片高,由此可知,超微饮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关注。

摘要:目的 对中药超微饮片的成分组成与原药材成分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为中药超微饮片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柴胡汤超微饮片与原药材展开定性鉴别、水溶性浸出物重量以及总黄酮和黄芩苷溶出量进行测定, 并对比分析测定结果。结果 定性鉴别结果显示超微饮片与原药材在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均出现相同斑点;相同条件下, 超微饮片水溶性浸出物量较原药材多 (P<0.05) ;相同溶剂量下超微饮片总黄酮、黄芩苷溶出量较原药材大 (P<0.05) 。结论 超微饮片对原有药材的药效学物质基础予以了保留, 且有效成分溶出量得到显著增加,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中药超微饮片,原药材,定性鉴别,有效成分,差异

参考文献

[1]蔡光先, 郑雪花, 刘塔斯, 等.桑叶超微粉的粒径检测及显微特征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09, 17 (2) :246-247.

[2]李志猛, 王跃生, 李晓明, 等.甘草饮片超微粉碎前后甘草酸溶出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9, 28 (11) :1030-0133.

上一篇:电化教育馆下一篇: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