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风险

2024-10-08

水环境风险(通用12篇)

水环境风险 篇1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迅速,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不乏一些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其发展会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威胁。所以相关责任部门还应当积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活,并对环境风险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有效避免企业环境污染的产生,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水平,对于企业的安全有序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支撑层面的建议

(1)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研究水平企业风险识别核心是贮存、使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有毒化学品,根据不同管理目的,国内外相关部门已经提出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物质、危险物质、极危险物质等清单。所以危险化学品环境危险程度和环境危险性评估亟待进行,根据相关安全管理条例评估和鉴定使用量较大化学品和常用化学品,并开展环境风险物质和重点化学品控制名录,进而实现重点化学品工业检核标准和准入标准的构建。

(2)进一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我国以制造业为主并存在大量石化化工企业,相关部门对风险企业的监管活动需要分级进行,这样才能够优化环境风险管理效益和成本。由于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理是建立在风险分级和识别的基础之上,所以应当深入研究重点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方法,进行企业风险等级评估标准的分类分行业构建,最终实现对重点企业风险源动态管理的规范。

2管理层面的建议

(1)完善立法,充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根据《意见》中“充分落实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契机,进行安全主体责任意见的制定,并对环境安全责任主体内涵进行明确,通过一整套防范环境风险制度措施的构建,为企业进行环境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企业环境安全责任主体指的是在环境风险隐患治理和排查的定期开展中主动进行环境风险状况的申报,通过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完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制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在应急状态下责任部门应当开展预先处置活动并将事故源头切断,进而达到对事故最初态势的控制,避免次生环境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将事故情况主动上报相关部门,通过处置和救援活动的积极参与,为调查事件责任和原因提供有效配合,并支付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和产生的费用。

(2)通过风险申报登记制度实现对风险现状的掌握企业获得经营生产收益也就意味着承担申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风险状况的义务。相关部门应当在环境保护法修改的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申报登记的法律依据进行明确,通过环境风险申报管理制度的制定实现企业申报贮存、使用、生产化学物质数量、种类、风险单元、防范措施的明确。申报制度建立后,企业主动申报就会代替传统责任部门上门检查,在常态化管理中纳入环境风险和化学品管理,进而为公众监督和环境部门监督提供便利。

(3)建立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制度企业落实环境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治理,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规定进行构建,进而实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内容、分级、概念的明确。企业则应当对环境风险隐患的定期排查制度进行完善,在全过程管理中评估、治理、报告、等级环境风险隐患。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则应当监督检查企业环境隐患的排查情况,在企业检查或企业上报中出现的较大隐患应当进行公示。同时责任部门还应当对风险隐患移交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于涉及其他部门责权的隐患、非法行为应当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告知。

(4)构建环境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开展,通过环境风险分级管理措施的制定,实现环境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的构建。相关部门还应当对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风险防范措施、内部化学品进行了解,并根据了解情况进行企业环境风险级别的调整。相关部门还应当根部企业环境风险等级的不同,开展管理要求和模式的针对化实施,进而区别管理绿色信贷、上市环保核查、应急物资储备、环境风险申报、清洁生产、污染责任保险、应急演练、隐患排查。

3保证机制层面的建议

(1)强化合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六成到七成环境事件是由于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直接事故造成或处置不当造成。所以,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方法中应当进行有效配合,尤其是在安全事故处置和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当保证责任主体充分履行防范和避免环境风险的义务,对于次生环境污染也应当进行有效处置。在受到安全事故报告后,相关部门应当将事故情况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并充分考虑专家意见处置事故,避免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2)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评估制度相关企业应当依据自身性质进行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但关于应急物资数量、种类的规范还没有建立。相关部门应当进行环境应急救援评估制度的构建,并和安全生产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应急物资配备标准的分等级分行业制定,进而实现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的提升。

4结语

当前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当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进而推动环境风险评估活动的有序开展,最终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环境风险制度完善进行了分析,但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强化重视,进而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志敏.强化环境风险管理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J].环境保护,2012,13:14-17.

水环境风险 篇2

1、安全风险分级

2、环境风险分级

环境因素分为:一般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

其中,重要环境因素按照以下原则判断:

a.采取是非判断法,用“是”或“否”判断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

b.“是非判断法”评价遵循的原则(评价依据)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1)法律、法规所禁止或违法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环境因素应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出类)

(2)超标排放、接近排放标准及具有潜在超标的可能应列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出类)

(3)环境影响严重程度明显或影响范围大的;(输出类)

(4)国家危险品名录中规定的;(输出类)

(5)异常或紧急状态下的潜在重要环境因素,如:化学品大量泄漏、仓库的起火、变电设备和电器设备的起火、天然气的泄漏与着火、环戊烷和异丁烷的泄漏与着火、制冷剂的泄漏、油品的起火等,以上应列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出类)

(6)相关方有严重抱怨或投诉的;(输出类)

(7)公司运营目标中相关的环境要求;(输出类)

(8)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输入类);

(8)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如:废铜、废铁、废纸箱等(输入类);

(9)相关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应为重要环境因素(输入类)

(10)环境因素目前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或措施不完善,也应作为重要环境因素。

二、HSE&6S风险管理

a.对于识别出的健康、安全风险:

降低风险,实施预防和保护措施的优先顺序,策划风险控制时要按如下优先顺序实施预防和保护措施;

1、消除:消除危害/风险;

2、替代:使用更加环保、节能的工艺、技术、设备替代;

3、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风险;

4、标识、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张贴警示标志,警告风险,制订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消弱危害/风险的影响;

5、PPE:采取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残余危害/风险时,应积极有效地采用个体防护措施。

对于各层次的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按以上原则制定合理控制措施,应验证其有效性。方式如下:

a.工程技术措施:跟踪实施情况与效果,验证是否有效?

b.管理措施:跟踪管理实施落地情况,验证有效性。

c.总体应与上一风险分级评价结果,定量对比分析验证。

b.对于识别出的环境因素:

经过环境因素识别,应将初步确定的环境因素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汇总和记录,并根据环境因素的复杂程度来编制环境因素清单,并组织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按环境因素评价结果,评定优先控制次序。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或编制控制程序对其进行控制。应当注意:如果某一环境因素不符合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当外部相关方关注的,也应列为第一级优先控制重要环境因素。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风险 篇3

【关键词】页岩气;环境;风险

0.引言

页岩气赋存于有机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与常规储层有差别,页岩不仅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因为页岩渗透率极低,页岩气体在其中并不能轻易流动,因此常常通过水平钻井和压裂的方法来实现页岩气储层的开发。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近年来,页岩气产业发展迅速,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美国为例,2011年其产量达到了1800亿方,占天然气总产量的34%;并且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总产量比重将达到46%,是其未来天然气增产的主要来源。但是页岩气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国家就要求延迟或限制在页岩气开发中使用水力压裂技术。纽约参议院就曾在2010年8月通过了暂停通过水力压裂技术開采页岩气的法令,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也尚未进行页岩气系统勘探。根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调查评价结果,我国页岩气储量丰富,可采量达到了25.08万亿方(不含青藏地区),已超过美国本土(24万亿方)。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页岩气,制定了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了页岩气补贴相关政策。

然而我国页岩气开发属于起步阶段,应避免“先开发,后治理”,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和国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页岩气主要富聚在西南、北方地区的客观条件,及早建立适宜的环境监管体系,采取相应的措施。

1.水资源消耗

页岩气井钻井和压裂都需要大量水,尤其是页岩气开发常采用的多级压裂技术,大约每口页岩气压裂耗水量就达到2万方水;并且页岩气井密度大、数量多,对水资源的需求。而这些用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池塘和含水土层的清洁水,这对于当地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都是巨大的挑战。而我国页岩气主要赋存地本身就常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自我补给速度已经低于抽取地下水的速度,在这些区域进行页岩气开发会影响开发区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面临季节性甚至长期性水资源短缺。合理、有效开发页岩气应杜绝粗放型地开采,维持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水体污染

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引起水体污染的途径很多:(1)水力压裂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压裂液压开地层、携带支撑剂,但是压裂液含有缓蚀剂、除垢剂、降阻剂等化学添加剂,压裂作业并不能完全返排,致使这些化学物质残留在地层中,污染地下水。(2)压裂返排液会混合重金属、烃类物质和水溶性盐类等,对偏远地区的井场来说,返排液无论是就地处理还是外输至污水处理厂都是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便会污染水质。(3)页岩气钻探、固井、完井等作业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泥浆、水泥和其他化学物质泄漏到地下水层中,引起水体污染。(4)页岩气开发常常采用大型设备,大型设备震动会引起井水等水体混浊。

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尤其是我国赋存页岩气的区域常常地质条件复杂,地下裂缝、溶洞等发育,地下水环境复杂,滤失和泄漏的污染物处理非常困难。

3.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

页岩气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成分是甲烷气体,甲烷气体是导致全球气体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尽管甲烷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仅为 CO2的1/10,同等质量甲烷气体引起的气温上升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到2030年,全球油气生产释放的甲烷气体将会是人为产生甲烷气体的最主要来源,如果考虑最近几年页岩气开发的迅猛发展,该比例还会提高。

我国页岩构造中约含有大于1%的硫化氢,还有少量的苯、正己烷等,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局部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环境隐患。另外,研究表明天然气燃烧产物经过一系列复杂光化学反应还会产生新的污染,在美国的某些地方,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引起了地面臭氧烟雾污染,导致臭氧烟雾达到了污染临界值。

4.土地占用和地表、植被破坏

页岩气开发钻井数常常密度高、间距小,在10Km2的范围内页岩气田气井数可能就会超过10口,大量钻井会导致土地资源占用,加剧土地矛盾,在农耕区甚至会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在压裂作业时,大量压裂卡车进场,对公路路面有潜在危险,修建压裂车进场道路和压裂场地会破坏大量的地表植被,势必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修建页岩气集输管道也会引起占用土地、破坏地表和植被。

【参考文献】

[1]肖钢,白玉湖.基于环境保护角度的页岩气开发黄金准则[J].天然气工业,2012,32(9):98-101.

[2]田磊,刘小丽,杨光,等.美国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启示[J].天然气工业,2013,33(5):115-119.

[3]梁鹏,张希柱,童莉.我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与监管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2):25-26.

[4]吴玉萍,玮娜,张淼.严格防范页岩气开发中的环境风险[J].环境经济,2013(12):35-37.

[5]卢景美,高文磊,刘学考.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和环保策略[J].天然气与石油,2014,3:030.

[6]柯研,王亚运,周晓珉,等.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建议[J].天然气与石油,2012,30(3):87-89.

南昌市水环境风险分析 篇4

针对南昌市水域环境,本文选择经开区、高新区、和小蓝三大工业园区进行环境风险区划,分析水域环境风险。

1 三大工业园区发展概况

1.1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概况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1991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历经十几年发展,高新区已成为江西省乃至中部地区较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区内创建了“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建立了7个国家级创新基地,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配套建设了酒店、超市、医院、公园、邮局、银行、公交总站、住宅小区、科技人才公寓、高档住宅小区以及小学至大学的全程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在南昌市和江西省中部崛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概况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创建于1992年,前身为南昌市昌北开放开发区,南昌市委以洪发[1992]8号文确认成立了昌北开放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招商引资及开发建设,经开区从最初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逐步发展成为新型材料、家用电器与电子信息、汽车机电、生物医药与化工、造纸包装等产业群共同发展的格局,形成集工业、科技、商贸、港埠、文教、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综合性、花园式城市新区。

1.3 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概况

小蓝经济开发区2002年3月成立,2006年3月成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8月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40 km2,建成面积18 km2,是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江西省食品产业基地、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江西省首批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汽配为龙头,医药医器、食品饮料为支柱,电机电器、轻纺服装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

2 环境风险区划方法概述[1,2]

环境风险区划是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各亚区之间环境风险相对大小的排序过程,是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风险分布的区域分异是风险区划的依据。区划的结果可为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区域内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抉择提供充分的环境风险信息。实践证明,风险区划无论是在科学研究上,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

2.1 环境风险区划的等级

环境风险区划是区域风险系统划分的一种专门性区域系统研究方法。通过这种系统方法,依据上述原则,可根据空间尺度的大小和风险类型进行全球、全国、流域及地区性的风险区划,并可根据区域规模大小及复杂性进行不同等级层次的划分,一般可进行四级区划,即划分成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极低风险区。

2.2 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区划工作面对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系统,要素复杂多样、区域风险大小不一、不确定性因素多,难以定量表述。因此,环境风险区划的指标体系以定性指标为主,避免环境风险区划的复杂性和难于量化,全面地揭示区域风险的相对大小特征。在进行具体环境风险区划时,由于区划等级单位的不同,在指标选取上也有差异。进行风险区划的区域范围越大,定性指标越多;进行风险区划的区域范围越小,定量指标越多。

2.3 分析方法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是依据区域内环境风险的相对大小来进行分区的,同时以定性指标为主,可以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首先根据研究区域环境风险复合系统的特征确定指标体系及划分依据,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在各单因子分级评分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叠加或者加权叠加求出区域风险综合指数;然后对区域风险综合指数进行分级,确定环境风险区划的等级。

3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南昌市水域环境,以三大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按照环境风险系统——风险源、初级控制、次级控制和受体的4个子系统,参考各类环境风险指标体系[3,4,5,6,7,8,9],建立如表1所示的南昌市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各指标解释如下:

3.1 主导行业

指开发区工业总产值为第一位的行业。

3.2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持久性污染物(其中还包括在水环境中难降解、毒性大、易长期积累的有毒物质)、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以pH表征)、热污染(以温度表征)。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的判定如下:

(1)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主要的水污染物数目≥10。

(2)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并且主要水污染物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主要的水污染物数目≥7。

(3)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主要的水污染物数目<7。

3.3 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率

表示各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规模与开发区污水产生量的比值。

3.4 受纳水体水污染物质的标准指数

监测点水污染物质的标准指数:

Ρj=1ni=1nCiCsi (1)

式中:Ci——各种评价因子的实测浓度

Csi——各种评价因子的最高允许标准浓度

n——评价因子的总数目

受纳水体水污染物质的标准指数:

Ρ=1mj=1mΡj (2)

式中:Pj——各种监测断面的水污染物标准指数

m——各种水体的监测断面总数目

P——受纳水体水污染物质的标准指数

4 环境风险区划方法[9]

首先根据南昌市水域环境风险复合系统的特征确定指标体系及划分依据,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在各单因子分级评分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叠加求出区域风险综合指数;按照得分,将各大区域划分成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极低风险区四类不同区域,以此表示区域风险的相对大小。

采用如下式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

Μ=j=1nΚjΜj (3)

式中:M——系统分值Kj为子系统权重系数

Mj——子系统评价分值

n——分系统数目

5 权重值的确定

在区域风险区划的指标体系中,由于各指标要素对于风险源潜在风险的贡献不同,因此,首先要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确定不同指标对于风险源潜在风险的贡献程度[6,8,9] 。

5.1 建立层次结构

建立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有总体层、系统层、要素层3个层次构成。依据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递阶层次结构[10]。

5.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比较,构造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如表2。

其中bij表示对于Ak而言,bibj的相对重要性,这些重要性按1~9标度数值来表示,其取值及含义见表3。

5.3 相对权重计算

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确定本层次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重要性的权重值,采用和法计算:

ω1=1nj=1nbijk=1nbkji,j=1,2,3,,n (4)

在计算单准则下排序权向量时,还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

计算一致性指标:

CΙ=λmax-nn-1 (5)

式中:λmax——该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n——矩阵阶数

λmax=1ni=1n(Bω)iωi=1ni=1nj=1nbijωjωi (6)

查找相应的平均随即一致性指标RI,对1~9阶判断矩阵RI的值见表4。

计算一致性比例:

RΙ=CΙRΙ (7)

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确定各层评价因子的分层权重集,即一级评价权重集Rb=(γ1,γ2,γ3,γ4),满足i=14γi=1;二级评价指标权重集Rc=(η1,η2,η3,…,ηj,…,η12),满足j=112ηj=1

5.4 合成权重计算

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ωi(k)=j=1nΡij(k)ωj(k-1)i=12n (8)

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见表5,综合评价值的分级方法见表6。

6 区划结果

选择3个沿江开发区为例进行研究,区划结果见表7。

7 结 语

通过表8区划结果分析可得,南昌市三大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等级差异较明显,经开区、小蓝开发区环境风险相对较高,高新区环境风险相对较低; 同时,各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具体特点不同,应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削减及管理措施(见表8)。

参考文献

[1]刘爽,张宇舟.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J].环境保护科学,1995,21(2):51-56.

[2]罗德裕,范兢,林克明.环境风险评价在ABS工程项目环境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2,21(1):81-87.

[3]左伟,王桥,王文杰,等.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67-71.

[4]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2):267-271.

[5]冉圣宏,陈吉宁,刘毅.区域水环境污染预警系统的建立[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9):54-57.

[6]李俊红,刘树枫,袁海林.浅谈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32(1):78-81.

[7]颜卫忠.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3):87-90.

[8]顾传辉,陈桂珠.浅议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J].新疆环境保护,2001,23(4):38-41.

[9]毕军,杨洁,李其亮.区域环境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62-169.

环境风险报告 篇5

50000吨/年重质苯深加工项目环境风险自评报告

一、单位及项目概况

1、单位及项目基本情况

济宁长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重质苯深加工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联想化工园区,占地面积约50亩(合33336平方米)。总投资约13000万元,环保实现投资约310万元。本项目以重质苯为原料,采用采用三炉三塔连续式重苯蒸馏工艺,分别提取轻油、碳九(含茚馏分)、萘、甲基萘以及重质油等产品,生产工艺成熟,技术先进。

2、环评批复落实情况及试生产批复情况

本项目委托济宁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了《济宁长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重质苯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并于2014年10月20日得到济宁市环保局的批复,批复文号为济环审[2014]78号。并于2014年12月29日申请对环评批复的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处理方式进行变更,获得济宁市环境保护局的复函批准,复函文号:济环办函[2015]6号。本项目于2015年1月已建设完工,各项环保设施同时施工完成,落实了环评批复和报告中要求的各项环保措施,并委托济宁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展了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编制和提交了环境监理报告

汶上县环保局于2015年1月30日批复试生产,试生产起始日期为2015年1月30日。项目在建设及试生产过程中,落实了环境保护各项措施和要求,经汶上县环境监测站和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已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

二、工艺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措施

在项目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要求,认真落实济宁市环境保护局批复要求,针对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及噪声污染物,主要采取了以下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废气主要是管式炉燃气废气、精馏塔不凝气及储罐大小呼吸废气、生产装置区跑冒滴漏废气。管式炉建设旋风除尘器,处理后分别通过3根排气筒达标排放;精馏塔不凝气、储罐大小呼吸废气经集气管收集后送管式炉全部燃烧;生产装置区跑冒滴漏废气经大气稀释扩散后厂界达标排放。

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取雨污分流,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后外排;冷却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损耗水,不外排。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水产生,废水主要为厂区职工生活污水,项目建设了厂区污水管网,排入联想控股(汶上)化工区污水管网,由山东公用集团汶上水务有限公司(原汶上清泉水务)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事故废水及初期雨水经集成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进入山东公用集团汶上水务有限公司(原汶上清泉水务)园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进行处理。外排废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及污水处理厂接纳水质要求。

项目严格落实各类防止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加强生产和环境管理,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并加强对储罐区、生产区、化粪池的管理,防止造成地下水污染。

3、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是精馏塔塔底釜残和生活垃圾。精馏塔塔底釜残为危险化学废物,根据试生产实际运行情况,预计每3-4年清理一次精馏塔,每次预计产生1-3吨塔底釜残。本项目已建成危险废物暂存间,集中收集后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的山东腾跃化学危险研究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理。生活垃圾由汶上环卫处统一处理。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包括凉水塔、泵类、空压机、排风机等,选用低噪声设备,选用了低噪声生产设备,集中布置在厂区中部。各泵利用基础以及隔音措施降低噪音。控制冷却塔的配水、降低进风口高度,设置了减震基础,采取了消声措施。监测的所有点位昼、夜间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

通过落实了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经过试运行,济宁长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重质苯加工项目已基本符合环评批复要求。

三、本项目主要环境风险及应对措施

1、泄漏及火灾爆炸风险

由于本项目的原料和产品均为易燃液体或固体,生产过程中有发生泄漏和火灾爆炸的危险。项目安装建设了DCS集散自动控制系统、高低液位报警联锁系统、紧急切断系统等自动化操作系统,能够保障在发生意外紧急情况时紧急报警预防,或通过上述自动化控制系统能进行及时自动控制,将事故消灭初期阶段,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风险。

项目还建设了完善的消防系统,如消防栓、消防炮、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系统、消防沙池等,能够保证出现火灾爆炸情况下的紧急处理。

本项目还建设了事故废水池、装置围堰、储罐围堰及事故废水一体化处理设施等装置,安装了节制闸等相关设施,能够确保出现事故情况下对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做到有效收集和处理。装置区和储罐区基础加强了防渗处理,能够保证不渗不漏。

2、废气回收和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工作及其他大气污染风险 本项目建设安装了无组织废气回收系统、旋风除尘器等废气回收处理设施,如不能正常工作,将会出现废气排放超标的风险。本项目安装了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对生产装置和储罐进行监测,防范各种风险。并通过加强管理和巡检、运转设备设置备用机、及时监测等设施,防范大气污染风险。

3、危险废物存储和运输风险

本项目危险废物为塔底釜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实际产生量较小,预计三至四年清理一次蒸馏塔,每次产生1至3吨。公司建设了危废暂存间,并与山东腾跃化学危险研究处理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处理协议,制定了严格的危废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措施,明确了转运流程和责任人,严格按有关规定存储和转运危险废物法规进行处置,能够防范相关风险。

4、废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工作风险

公司不产生生产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通过及时清理化粪池、地沟和污水池,并定期分析化验,确保达标排放生活污水。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收集后进事故废水池,通过一体化处理设备进行处理。通过加强管理,及时巡检处理设备,定期分析化验,防止废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工作风险。

5、噪声超标风险

本项目针对产生噪声的噪声源做好了各项预防措施,如减震基础、布置安装及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方面,公司通过加强对相关设备的巡检,发生异常及时检修处理,防止出现噪声超标。

6、生活垃圾处理风险

公司在厂区内合理分布了垃圾回收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委托汶上县环卫处密闭处理,通过加强管理等各项措施,能够避免垃圾外排及泄漏风险。

四、加强环境工作管理和环保教育

加强管理和教育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公司经常性的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环保知识,提高职工环保意识,使全体员工意识到环保工作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每位员工的饭碗,教育员工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一丝不苟的做好环保工作。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和环保责任制,定期排查环境保护隐患,加强环保工作考核,明确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及环保一票否决规定,从日常管理上做好各方面工作。并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现场指导,做好与周边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沟通,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

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济宁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指导下,起草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通过,于2015年 1月9日在汶上县环境保护局备案,备案文号:3708302015001。公司还组建了兼职事故应急救援队,配备了应急器材和物资,在出现环境紧急状况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

五、环境风险自评结论

经过试生产时期的环保实际运行情况,公司对相关环保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制定了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落实了环保责任制,加强了环保教育。通过上述各项措施,我们认为,本项目落实了各项环保及预防措施,环境风险可控。我公司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环保工作,消除各项环保工作隐患,使环保工作更上一层楼。

实现环境风险管理新突破 篇6

绿色保险对广东的意义重大

在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事件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后果严重。有研究显示,我国已进入环境污染事故的集中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广东省就发生了包括河源紫金血铅超标、武江锑污染等27起突发环境事件,它们普遍具有发生范围广、污染因子多、引发原因和污染形式复杂多样的特征,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十二五”时期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广东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受发展阶段的固有约束,全省面临的环境风险会日益凸显,环境安全压力会不断加大。

面对环境事故频发带来的潜在高风险,单一企业承担事故责任的能力十分有限,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损害也很难得到应有的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可以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有效化解企业风险,最大程度的保护受害者。

2008年初,原国家环保总局(现国家环保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12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以省环境保护厅与广东保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标志,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在广东全省展开。这不仅是环境管理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更是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的迫切需要,对做好广东省“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构建社会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加快建设环境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有利于应对当前环境压力和挑战,减少重大环境事故的发生概率,规避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三是有利于完善环境损害的民事赔偿机制,使污染受害者得到及时、足额的经济赔偿,彰显社会公平与正义;四是有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帮助其在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后快速恢复正常生产;五是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形成多元主体共治、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六是有利于推动广东省的环保产业大发展,挖掘环保服务新领域。

“三大不足”形成阻力

广东省市场经济发育较好,外资企业众多,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都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这些将成为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有利条件。《指导意见》的颁布是一个好的起点,但作为一项新的政策,要真正落实并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面临一定的难点与阻力:

法规支撑力不足。目前颁布的《指导意见》从法律地位上看,属于部门规章,与法规条例相比,明显缺乏贯彻实施上的强制力。这一点在《指导意见》的具体措词上已充分显现,例如《指导意见》要求“率先在我省以下行业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并鼓励其他行业企业积极投保”,然而并非强制试点范围内的企业必须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同时,指导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等配套性文件还有待制订,这会导致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作为一项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这项制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试点企业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有参与企业达到了一定数量,保险的大数法则优越性才能得以实现。但是从其他省市的试点工作来看,由于主观认识、支付成本等因素影响,企业参保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一方面中小企业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认识不足,认为投保会增加企业负担;另一方面,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又认为企业管理相对规范,发生环境事故的概率很小,即便是发生事故企业自身也有能力应对。

技术力量不足。从目前的情况看,支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实施的各项技术力量准备还不充分。包括环境风险评估、事故勘测、责任认定、损失评估、以及保险费率厘定等各个环节在内,无论是环保部门、保险公司还是保险经纪公司都缺乏掌握相关知识的专业性人才,相关科研力量亦十分薄弱。同时,可以提供相关服务的具有法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严重缺乏。

四手段推动新突破

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要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实现环境风险管理的新突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完善法规,强化约束力。应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待条件成熟时,争取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纳入《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或者在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管理条例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关条款和要求。在对投保方式的要求上,逐步由企业自愿投保向强制投保过渡。

其次,试点初期应以任务分解包干方式推行。从国内其他试点地区的经验看,各地在确定具体参保行业企业时,都是由地方政府或环保部门根据试点范围和各地的产业分布情况,划分工作任务量,并向市(县)、区逐级分解和下达任务。在此过程中,可借助政协提案、核心媒体、大型活动等,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的宗旨和思路进行广泛宣传。此外,应加强对试点行业企业的宣传动员,增强企业认识,逐步形成科学的环境风险管理理念。

再次,应以政策的组合使用降低工作阻力,把试点工作与环保部门及保监部门正在开展的各项相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将试点工作与企业环境信用管理、环保专项资金申报、建设项目审批、全国环境风险源排查等日常环保工作相结合,积极鼓励企业投保,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推进的难度与阻力。

水环境风险 篇7

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是在化学品客观属性和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描述和分析[1-2]。其中皮革行业主要的化学品涉及皮革用基本化工材料, 皮革用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助剂、鞣剂、涂饰剂、加脂剂和染料[3]。其中皮革中鞣剂、加脂剂、涂饰剂仅限于制革加工应用, 因此又称为制革专用化学品。据统计, 每加工1t原料皮需消耗的各类化学品原料:铬55~85kg、硫化碱10.6~26kg、铵盐18~20kg、表面活性剂10~14.5kg和所产生的污水量30~60t。全球从事皮革化学品生产的公司有2 000多家, 化学品2 000种左右, 产量100余万t。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 同时也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皮革化学品市场[4]。每年皮革行业向环境排放废水达1.8×109t, 这其中排放的污染物:铬6 000t、硫化物1×104t、悬浮物15×104t、COD7.5×104t[5]。故针对皮革化学品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及健全的管理体系, 是制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6]。

目前已有的针对化学品的风险评价与管理办法, 包括美国《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价: 管理程序》、REACH法规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等。文章在对国内外相关制度梳理的基础上, 针对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总结。其中, 环境风险评价主要是从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2 个方面着手, 而风险管理是根据国内外已有的有害化学品管理体系[2,7], 探索建立适合国内现状皮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

1 皮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价

目前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2 个方面[7],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日趋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关于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价体系见图1。

1. 1 皮革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价

皮革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价是指人体接触皮革化学品所造成潜在的、有害于健康的影响, 并对这种影响的可能性加以定性或定量表征。例如, 毛皮媒染中的六价铬可影响人体代谢过程, 使蛋白质变性, 干扰某些酶系统功能, 并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1. 1. 1 健康风险评价的步骤

皮革化学品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如图1 所示, 该风险评价体系参考美国国家科学院 ( NAS) 于1983年编制的有关风险评价的研究报告, 将健康风险评价概述为4 个步骤, 研究方法与内容如下[8]。

( 1) 危害鉴定

危害鉴定主要是通过评审该化学物质的现有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资料, 确定其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或潜在危害, 及待评价物的各项有关的理化特征参数, 进而明确人体接触该种化学物质时是否有害健康。该阶段的工作是风险度的定性评定[9], 风险度的定义如下:

R[危害/ 单位时间]= P[事故/ 单位时间]× C[危害/事故]

其中, 事故发生的概率称为风险概率 ( P) , 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害称为风险后果 ( C) , 风险 ( R) 是两者的积。

( 2) 受体剂量反应评估

这一步骤是表征毒物的剂量与接触人群中发病率之间关系的过程, 并估算发病率与接触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确定不同剂量暴露的反应强度。由于多数情况下, 很难得到完整的与效应相对应的人群暴露资料, 故在动物试验后利用一定的模式得出近似的人群剂量- 反应关系[10]。

( 3) 接触评估 ( 暴露评价)

接触评估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接触强度、频率和时间进行测量、估算及预测的过程, 接触人群的特征鉴定与皮革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浓度与分布的确定。皮革化学品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数据一般可通过监测获取, 不同污染物暴露在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是有差别的。已有文献对于环境污染物的评价方法进行讨论, 但没有一种适用于所有污染物的通用方法, 因此必须根据每种化合物的具体情况, 逐个加以评价。

( 4) 风险评定

风险度评定就是根据前3 个阶段所获取的数据, 估算不同接触条件下, 可能产生健康危害的强度及过程。风险度评定主要包括: 对有害因子的风险大小作出定量估算与表达和对评定结果的解释与过程的讨论, 特别是对前面3 个阶段评定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作出评估。

1. 1. 2健康风险评价的模型及其在重金属铬中的应用

健康风险评价涉及多介质、多途径, 考虑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分配、迁移转化等过程, 要用到各种场地参数、暴露情景参数、生态毒理学参数等[11]。为简化评价流程, 已有一些模型被开发并应用, 如CLEA、RISC、RB-CA、ROME、RISC-Human和Sniffer等[12], 其中RBCA模型常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如进行制革行业重金属铬的健康风险评价, 可选用RBCA (Risk based corrective action) 模型, 该模型中将化学物质分为致癌物质与非致癌物质2类, 若已获得三价铬转化为六价铬的环境参数, 即可按致癌物质计算铬的致癌风险值 (CR) ,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SF为致癌斜率因子; EF为暴露频率; ED为暴露持续时间; IR为摄入比例; BW为体质量; AT为平均时间。下标oral、dermal、inh分别为经口、皮肤接触, 吸入。

对于致癌物质六价铬, 计算其风险值, 并设定为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上限值为10- 6~ 10- 4;

对于非致癌物质三价铬, 计算其风险值, 并设定可接受非致癌水平上限值为1[13]。

1. 2 皮革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

在毒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态风险性评价的方法, 主要用于评价皮革化学品的潜在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 预测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可能的负面效果[14], 不仅要以皮革化学品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为基础, 而且还要考虑其降解后的生态恢复潜力[15]。

1.2.1生态风险评价的步骤

(1) 暴露评价

需要确定受体和暴露途径的强度及时空范围, 描述形成暴露的干扰源和暴露发生的可能性。

( 2) 受体剂量分析

即可能受到来自风险源影响的生态类型, 代表受体是那些对风险因子的作用较为敏感或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 一个区域内的类型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区域特征、评价目标选择特定的生态类型作为风险受体。

( 3) 危害评价

危害评价目的是确定风险受体的损害程度, 它应追溯以下问题: 生态完整性是否受到威胁, 生态危害的属性及强度, 生态恢复的时间尺度, 以及干扰与观察到的生态危害有何联系。

( 4) 风险表征

结合暴露评价、受体分析、危害评价的内容, 提供有关风险本质和范围的所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 供风险管理者做出环境决策。

1. 2. 2生态风险评价的模型及其在皮革化学品中的应用

由于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涉及到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降解和生物吸收、排泄等过程, 因此, 各类化学品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模型被广泛应用[16], 目前常用的模型主要有分布模型、效应模型[17]。

( 1) 分布模型

分布模型的结果用来找出计算浓度、预测环境浓度和无观察效应浓度之间的比率, 用此评价污染物的生态风险, 分为3 类[18]: 描述某个区域的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的模型、具体研究实例中的有毒物质污染的模型和针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模型。

( 2) 效应模型

效应模型是指能将生物体的某种污染物浓度或者体内负荷, 转化成对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或者整个生物圈的影响的模型。效应模型根据所考虑的生物等级可分为[19]:

a) 生物体模型的核心是有毒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如对生长或生殖的影响。

b) 种群模型包括有毒物质浓度和种群参数关系的种群动态模型, 通常考虑的是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生长参数。

c) 生态系统模型包括有毒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参数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使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组分。现有的生态系统模型一般是考虑有毒物质在食物链或者食物网上流动, 导致生物富集效应的模型。

图2 以皮革化学品中常见的铬为例, 在生态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环境危害, 但它在皮革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也无法替代, 在运输、使用乃至最终的污水处理中, 都有进入到生态环境中的可能。铬进入到自然环境中后, 随水体进行流动, 首先被土壤吸附; 一定浓度下的表面活性剂进入土壤中后, 会改变土壤的疏水性, 导致土壤生态体系的改变, 持水性增加, 同时, 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对细胞膜作用后, 过多水分的转移会造成部分微生物的失活, 同时, 吸附于土壤内部的有毒物质会因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转移到水体中, 继续进行生物迁移; 而部分染料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微生物的接触会造成生物体的死亡, 并且随着生物链的延续, 生物富集作用增强, 生物链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受毒害越大, 造成严重的生态损失。

1. 3皮革化学品风险评价终点的确定

与生命周期面临的问题相似, 如何确定风险评价的界限, 是进行评价的关键所在。评价终点是对那些需要评价个体界限的清晰描述。在健康风险评价中, 其界限到人类健康风险为止, 而生态风险评价,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物质迁移过程的多样性, 不同评价人员可能选择不同的终点和不同的路线, 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界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常用的测定终点有生物个体的死亡率、繁殖力损伤、组织病理学异常、群体水平的物种数量、群落水平的物种丰度等几个指标。生态系统水平以上层次的评价终点, 可以用生物量或生产力来表达, 但目前皮革化学品中的相关研究较少。

2 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管理

皮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管理是在其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采取控制措施。管理者应了解评价中如何假设和估算的, 风险评估只是一个范围, 风险管理部门必需考虑所有因素, 才能获取成功[1]。

2. 1 国内外有关皮革中有害化学品的条款和标准

目前, 不同国家的对于皮革及其制品中有害物质的标准不尽相同, 主要指标包括六价铬、甲醛、偶氮染料、五氯苯酚、重金属浓度等, 具体标准见表1。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的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 GB20400- 2006) , 于2007 年12 月1 日起强制实施。该标准中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与欧盟、日本、美国禁用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保持一致。目前, 对于皮革及制革中的有害物质, 我国已出台相关标准见表2。

2. 2 对国内皮革化学品管理的启示

《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在提到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时, 讲到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有毒有害化学品等问题日渐突出[20]。为此, 结合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经验[19], 对我国皮革化学品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21]。

( 1) 调整化学品管理的首要目标, 重点关注皮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欧盟REACH法规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我国在制定相应法规政策时, 也应该重点关注皮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2) 对高风险皮革化学品实行优先管理

进入21 世纪以来, 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对可能对职业卫生安全、健康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的现有化学品建立“优先管理化学品名单”。我国目前尚未全面启动化学品优先管理机制, 亟待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以保障长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 3) 实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化学品的管理现状比较被动, 经常是某些化学品已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时才采取措施。虽然, 化学品首次进口登记制度的实行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危害, 但该项制度未涉及国内生产的新化学物质, 亦无配套的监督机制,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更加不能适应国际发展的需要。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是对化学物质采取主动控制的必要措施, 应尽快实施和完善。

( 4) 不断深化皮革化学品数据测试和风险评价

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 大部分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化学品管理计划, 进一步深化化学品测试和评价的范围与深度, 坚持“无数据, 无市场”的原则。建议我国在制定工业化学品准入政策时, 应考虑企业对化学品数据测试和化学品风险评价的情况, 并据此进行监督管理。

( 5) 对消费品中化学品的危害进行立法管理

目前国内化学品管理目录较多, 分类分级标准不统一, 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给政府监管带来麻烦, 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欧盟REACH法规不仅管理化学品自身, 还包括了含有化学品的物品即化学品的下游产品, 如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消费品。为贯彻科学发展观, 减少化学品危害, 建议考虑对消费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立法管理。

( 6) 进一步加强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建立

皮革化学品管理技术支持体系是实现皮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与保障。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化学品测试分析的合格实验室系统、化学品测试、评价使用的测试准则、合格实验室规范原则、风险评价准则等标准规范以及化学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以美国为例, 美国FDA和EPA于20世纪80 年代相继率先建立GLP准则 ( 合格实验室规范) , 规定所有化学品测试的问题。

( 7) 加快皮革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部分实验室基本具备了合格实验室的条件, 可以对管理中所需的测试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 目前的关键是尽快建立认证体系, 提高检测能力及水平, 成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增强服务意识, 促进合格实验室的建设。

( 8) 加强国际及国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流, 有效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 为化学品管理服务[2]。

3 展望

徐州市农村水环境现状及风险评价 篇8

1 徐州农村水环境质量现状

1.1 监测范围

根据对徐州市周边50个行政村进行调查,考虑到主要类型区域、主要污染源分布,主要包括农村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未覆盖的乡镇河道、农村水环境功能区划未覆盖的行政村水环境,选取有代表性的8个行政村的沟渠地表水进行采样,1个行政村原则上布设1个水环境监测点位,点位的选择要基本上能代表该行政村的水环境质量,或是流经该村的主要河流,或是水面比较大的塘,采水面下0.5m水样。具体为:1#为位于该市的东部某村,在该村养殖场旁边的水渠采样;2#位于该市西南某村,在该村农副产品加工厂旁边的水渠采样;3#位于该市东南某村,在该村靠近农田沟渠采样;4#位于该市南部某村,在该村居民集中生活区采样;5#位于该市东北某村,采样水潭主要接纳石头加工厂污水;6#位于该市北部某村,采样地点附近有几家钢铁厂;7#位于该市西边某村,该采样点主要接纳牛羊、生猪屠宰厂污水;8#位于该市西北某村,该采样点周围有几家电动车装配企业。采样点布设见图1。

1.2 监测时间及监测项目

本次调查为2015年7月、12月各一次,每个水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天;监测项目为徐州市近五年地表水检出率较高的20种:p H、COD、BOD5、TN、TP、NH3-N、F-、Cu、Zn、Cr、Pb、Cd、As、Fe、Mn、阿特拉津、苯、甲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

1.3 主要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连用仪Agilent7890B-5977C;Agilent7890A-5975C气质联用仪,配EI源,带7693自动进样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液相色谱仪Agilent HPLC-1200;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Agilent 7500 ICP-MS。

p H、COD、BOD5、TN、TP、NH3-N、F-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苯系物采用HJ 639—2012《水质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阿特拉津采用HJ587—2010《水质阿特拉津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采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气相色谱质谱法;Cu、Zn、Cr、Pb、Cd、As、Fe、Mn采用HJ700—2014《水质65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2 水质分析及评价

本文水质依据标准GB 3838—2002进行评价。由于所评价水质用途多样,基本水质因子按GB3838-2002中V类水质进行评价,其他项目按照饮用水源水特定项目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2种,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单因子水质评价法,该评价方法能准确描述水质因子各类参数的超标程度,采用的公式为

另一种是内梅罗水污染指标,该指标能综合反映某个水域的污染程度,采用公式

其中公式1和2中ρi为第i种污染物实测浓度,Si为第i种污染物水质标准[2];8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结果及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的标准指数I值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I值见表1和表2。

2.1 耗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5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综合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8个采样点需氧量超标率达100%,其中1#、2#COD和BOD5分别高达140、152 mg/L和80、72 mg/L,分别是地表水V类标准的3~8倍,且B/C大于0.45,可生化性较好,其他点位的B/C值也在0.4~0.5之间。原因主要在于原来农村地区沟渠主要用于农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后来有了手压井,甚至是自来水,农村的沟渠不再当作生活用水,村头的沟渠河塘与村民生活不再息息相关,沟渠慢慢的成为粪便的排泄场、垃圾的填埋场、污水的排放场。据统计农村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0 kg[3],而2015年徐州全市农村人口每天可产生400万kg垃圾,每年可产生生活垃圾约146万t,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不到50%,生活污水排放量7 000万t,占全市废水排放总量的57%。而且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生活垃圾的复杂化,加上农村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不足,排向室外的污水或在街道上漫流,或沿排水明沟流到低洼处、沟塘水库及河流。长此以往,严重污染了地表水。

注:①nd表示未检出,除p H之外,其他污染物数值单位均为mg/L;②所有污染物监测数据均为2015年7月、12月两次监测的平均值

2.2 氨氮、总氮、总磷

从表1可以看出,8个点位氨氮和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为3.2 mg/L和4.75 mg/L,分别超标1.6倍和2.2倍,其中1#、3#、7#超标较为严重,1#、7#分别是养殖厂和牲畜屠宰场,主要超标原因是畜禽粪便,3#是农业面源污染。据统计[4],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排放量中氨氮排放量是当年工业源排放量的2.3倍,《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畜禽养殖业的氨氮排放量占农业源氨氮排放量的78%,占全国氨氮排放量的41.5%。2015年,徐州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占全市氨氮排放总量的30%;对太湖、巢湖、滇池“三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流失,工业废水对TN的贡献率仅占10%~16%[5]。按照商品猪160天生长期内,每头猪每天产总氮30~50g计算,徐州每年生猪出栏量600万头;每年可排放总氮240t[6]。8个点位总磷平均浓度0.72 mg/L,超标1.8倍,超标较高的点位为6#和7#,可能是生活污水排放和部分工业污染;8#总磷超标较多,考虑可能是附近集中的电动车装配企业酸洗磷化废水污染所致,磷化废水磷酸盐浓度达100 mg/L[7]。5#较为清洁,主要是该点位位于石头加工企业附近,该地方人员相对稀少,而且在石头加工过程中主要工艺是打磨,不需要用到化学药剂,主要污染物为非溶解态物质,因此其他指标也不超标。

2.3 重金属及氟化物

从表1、2数据可以看出农村水质重金属含量水平低,对于Se、As、Cr、Pb四种金属,除了6#点检出微量总铬、Pb接近标准值外,其它点位这4种金属均检查出。可能由于皮革加工厂在铬糅过程中,少量废水渗入所致。而对于Cu、Fe、Zn、Mn均有检出,但都不超标,6#Fe、Mn接近标准;可能是地质原因所致,徐州地质状况属于岩溶地区,水质硬度大,含氟量高[8],而6#由于附近的几个钢铁加工厂排放的废水,Fe和Mn均接近标准值,Pb虽然不超标,但是也接近标准限值;另外8个采样点的含氟量虽然都不超标,但是比其他地区明显要高,平均值为0.94mg/L,含氟较多。

2.4 有机污染物

阿特拉津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除草剂,使用量很大,半衰期为85天,由于其被认定为内分泌干扰物质,目前也受到关注[9]。资料显示,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灌溉和降水的作用下污染地表水,目前在饮用水中也有检出[9],本研究监测3#点位虽然位于农田区,但随着其他高效低毒除草剂使用,代替了阿特拉津,因此并未检出。而对于苯、甲苯,虽然目前农村装修、建材中也经常使用,但由于其密度比水小,而且不溶于水,也未被检出;从表2中可以看到两种酯类物质超标严重,最高超标了20多倍,酯类是增塑剂,具有生物和生殖毒性,目前在农村反季蔬菜种植中大量使用,而且其被反复使用的难度较大,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污染极为严重,需要引起重视。

2.5 综合风险评价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是反映水体综合污染水平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综合水平和水体重复利用的价值,本文从地表水基本项目出发,利用公式2计算出的8个点位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见表1,结合表3[2],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8个农村地表水中,处于严重污染的水体3个,占37.5%,其余5个为轻污染,污染等级属于清洁和轻清洁的水比例为0,水体污染现状堪忧。主要存在3种风险:一是土壤风险,土壤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虽然几个水样中检出的重金属含量并不高,但是由于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率低,通常残留量很大,而且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很容易在土壤中产生大量积累,污染土壤;二是农作物风险,本文8个监测点氨氮和总氮含量均超标,而且超标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水渠用量最多的就是灌溉,而水中的氨氮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氮含量过高导致作物徒长、晚熟、易患病虫害,而且作物根系吸收硝酸盐氮在钼的作用下转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若钼的含量不足,导致硝酸盐氮在作物体内大量积累,硝酸盐氮是亚硝酸来源,含量过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亚硝胺,引起人体或者动物的恶性肿瘤;三是地下水风险,污染物通过渗漏、淋溶等途径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沟渠河道对地下水的带状污染,加上徐州又是岩溶地区,地下水总硬度本底值高,一旦污染,其地下水质将更差。

3 结论

徐州农村地表水耗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邻苯二甲酸酯类指标超标严重,平均超标2~5倍,邻苯二甲酸酯类超标高达20倍以上;重金属污染特征不明显,但本底值较高,抗风险能力弱;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罗梅综合污染因子评价徐州市地表水总体处于中度和重度污染水平,对该地的地下水、农作物、土壤均存在环境风险。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的对农村污染从管理、投入、法律、技术等各个层面进行治理,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解徐州市农村地表水污染现状,选取市区周边8个具有代表性行政村,近五年来检出率较高的20种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利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其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选取的8个采样点耗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邻苯二甲酸酯类指标超标严重,重金属污染特征不明显;该市农村地表水总体处于中度和重度污染水平,对该地的地下水、农作物、土壤均存在环境风险。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华,鲁梦胜,李功振,等.徐州市北郊工业区浅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179-4188.

[2]李洪良,黄鑫,管郑颖,等.污水灌溉对地表水污染风险的量化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8):1-3.

[3]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0-12.

[4]孟祥海,张俊飚,李鹏,等.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与环境治理政策综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1):1-8.

[5]王振兴,许振成,等.畜禽养殖业氨氮总量控制减排技术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3):53-58.

[6]徐州统计局.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4.

[7]张会展,赵明军,吴值坚.酸洗磷化废水处理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9,40(6):93-94.

[8]李玉前.徐州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评价及保护措施[J].能源技术与安全,2009,(1):87-89.

新风险导向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篇9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 (audit risk) 就是审计师针对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或漏洞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风险存在一切运动和相互联系的事物过程之中, 审计风险既表现着风险的共性, 同时也有自身的特征。审计风险主要有客观存在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可控性等几方面的特点。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 这和现代审计的审计方法有关, 由于现代审计多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就导致审计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审计风险不仅仅体现在审计结论和预计的偏差上, 而且体现在审计活动的各项环节上, 因此审计风险又有普遍性特点。由于审计责任是构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环境上不受任何约束, 不对审计结果承担任何责任, 则不存在审计风险一说, 因此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潜在性。由于审计风险是由某些客观原因或某些主观原因造成的, 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谓, 而审计人员无意中接收审计风险, 且在无意中接收审计风险带来的后果, 因此, 审计风险具有偶然性的特点。虽然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但并不意味着审计风险是不可控的, 通过审计人员的努力, 审计风险能降到最低程度, 而不引发审计责任, 这就表明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的特点。

二、新风险导向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原因分析

审计风险是审计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 通过归纳可以分为审计风险的主体因素、审计风险的客体因素, 审计风险的环境因素。

1. 审计风险主体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接收委托人的委托以后, 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并对审计结果发表审计意见, 在此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是否正确将会对审计风险造成较大影响。注册会计师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注册会计师运用的审计方法本身的缺陷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知识和职业怀疑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审计风险形成影响。

2. 审计风险客体因素。

注册会计师接收委托人的委托, 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 在此过程中,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真实程度对审计风险形成重要影响。从相关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 风险审计客体因素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公司管理舞弊行为两个方面。管理舞弊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故意通过误导性的财务报表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的相关舞弊行为。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所有者代表缺位, 公司内部人控相信较为突出;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形无实, 形同虚设, 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审计关系严重失衡。

3. 审计风险环境因素。

审计活动的运作并非是独立的片面的, 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审计活动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以及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的存在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风险形成影响。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多元性、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网络技术的发展等都会对审计风险形成影响;虽然我国的审计活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 但尚有不少缺陷不足, 对审计风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再加上, 审计职业者本身的认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者的认识差距, 常常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近年来, 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勾结舞弊等现象时有发生, 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事务面临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加。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改善现有委托制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能有降低审计风险。首先, 要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加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使其保持较快的反应能力, 预防审计师和管理层之间的妥协和舞弊行为, 同时认真对待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内部控制建议。其次, 加强对董事会直接委托审计方式的改革, 引进第四关系人, 从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降低审计风险。

2.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活动的主体, 要降低审计风险, 就需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事物所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首先, 要加强发展有限责任合伙制工作的推进, 同时结合商业保险, 从而使遭受损失的广大报表使用者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其次, 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 审慎接收审计客户, 认真学习新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安排合适的审计人员做好适合的审计项目。此外, 还需要完善和强化审计风险控制的法律责任制度, 建立起良好的审计法制环境, 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语

入世以来, 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加。在新风险导向环境下, 要从审计风险主体、客体、环境等多方面着手,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 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也不断增大。本文对新风险导向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原因分析,防范控制

参考文献

[1]冯义秀, 高亮英.国际审计准则审计风险模型的变更及我们的借鉴,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J].2010 (01) :125-126.

[2]王泽霞, 张龙平:美国独立审计师揭露舞弊则务报告的研究成果及启迪, 审计研究[J].2011 (10) :129-131.

[3]白宪生张惠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 (08) :155-156.

水环境风险 篇10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在失控状态下产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灾害事故进行评价。本文针对的生产工艺过程为液氨由专用液氨槽车运送到厂区, 卸至液氨储罐内, 再由氨压缩机加压输送到液氨分装罐, 然后送至充装排进行气瓶充装。因此在整个充气储运过程中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本文旨在对液氨的泄露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1 风险识别

氨在常温常压下, 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加压易被液化为无色液体。氨气易溶于水, 其水溶液即为氨水。氨气属可燃性气体, 遇火源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同时, 氨又是有毒物质, 当空气中氨浓度达700mg/m3时, 人吸入30min即可中毒, 1750~4500mg/m3时, 可危及生命。

储存过程潜在风险因素识别:液氨在存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为储罐泄漏、火灾、爆炸, 以及由此间接造成的人员中毒。

运输过程潜在风险因素识别:环境风险来源于液氨泄漏。液氨泄漏因素主要有:管路系统泄漏、储气罐泄漏。

2 源项分析

本文中氨库有三台规格为50m3的液氨贮罐 (卧式罐) , 是主要的液氨贮存设备, 假定其中一座贮罐发生泄漏事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氨气的物理特性, 泄漏量按照导则推荐的两相泄漏量公式计算, 公式如下:

式中:

QLG———两相流泄漏速度, kg/s;

Cd———两相流泄漏系数, 可取0.8;

A———裂口面积, m2;

P———操作压力或容器压力, Pa;

PC——临界压力, Pa, 可取PC=0.55P;

ρm———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 kg/m3, 由下式计算:

式中:

P1———液体蒸发的蒸气密度, kg/m3;

P2———液体密度, kg/m3;

FV———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 由下式计算;

式中:

Cp———两相混合物的定压比热, J/ (kg·K) ;

TLG———两相混合物的温度, K;

TC———液体在临界压力下的沸点, K;

H———液体的气化热, J/kg。

经计算, 具体泄漏量见下表1。

3 事故情况下风险预测

预测模式。本项目氨泄漏属瞬时或短时间事故, 采用烟团模式:

式中:

C (x, y, o) ——下风向地面 (x, y)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 (mg.m-3) ;

xo, yo, zo——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 (m) 。常取σX=σy

预测结果。根据选定的气象条件和假定的事故状态, 分析泄漏在空气中不同浓度下风向影响的最大距离。

通过预测可知:泄漏孔径为2mm时, 氨的影响范围为25-880米的范围, 如果泄漏孔径为10mm时, 影响范围为15m~大于2000m, 如果泄漏孔径为65mm时, 影响范围为110m~大于2000m, 如果发生罐体大面积破裂, 发生短时间 (20分钟) 大量氨气泄漏, 则影响范围较大, 而且属于氨的急性中毒 (3500mg/m3) 的影响范围, 在此范围内都可致人死亡。

小结。根据项目区气象资料, 冬春盛行西北风, 夏秋盛行西南风, 根据上表可看出, 不同的大气稳定度、风速和泄漏孔径, 液氨泄漏后急性、毒性影响范围是不同的。液氯储罐一旦发生泄漏, 其影响随泄漏孔径不同而不同, 发生泄漏孔径小, 其影响范围较小, 反之则大。

4 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措施

(1) 液氨储罐

液氨储罐本体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以及夏季自动喷水降温装置。倒罐作业时, 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外来充装液氨的汽车槽车, 实行过磅制, 严禁过量充装。

(2) 液氨罐车

罐车必须专用、定期检验, 不得混装。使用过程中必须留有不少于最大充装重量0.5%或100kg的余量, 且余压不低于0.1MPa。液氨罐车的充装系数不得超过0.52t/m3, 且不超过车辆最大载重质量。充装过程中, 罐车内的液氨或气氨不得向大气排放。严格运输管理, 慎重选择运输线路、运输量和运输时段, 有效地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风险性。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措施:液氨泄漏后, 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污染区,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通讯设备对外联系求助, 生产指挥系统立即根据情况采取停车处理, 派专人指挥交通进行接警工作, 对伤员立即进行救护, 并送最近的医院救助, 派专人保护现场。当可能威胁到友邻单位时, 指挥部要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

5 结论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贮存液氨, 其泄漏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应针对不同的生产经营规模做好预防工作,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措施, 严格规范风险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把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2004-12-11

[2]胡二邦, 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编写,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000-06-01

[3]李民权, 曹德扬, 欧阳福康, 等译.工业污染事故评价技术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2.83-86.

水环境风险 篇11

关键词:“法律风险环境”;风险环境;法律风险

在《浅析“法律风险环境”的内涵(上)》一文中,笔者已对“法律风险环境”的概念进行界定:法律风险环境是指一切以投资主体为中心的构成法律风险因素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及各法律风险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本文将进一步对“法律风险环境”的特征及要素进行研究。

一、“法律风险环境”的特征

“法律风险环境”首先是一个“环境”,是一个“系统”,其次是“法律风险因素”的集合,是“法律风险”存在的范围,因此“法律风险环境”势必具备“系统”及“法律风险”的某些特征。

从“系统”的角度而言,系统论认为,所有系统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网络;二是整体大于各部分的简单总和;三是各要素缺一不可;四是开放性;五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的约束;六是趋向于动态平衡。

从“法律风险”的角度而言,王冀川(2011)认为,法律风险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原因法定性或约定性;二是结果强制性和广泛性;三是形式关联性和可预见性;四是可认知性和专业性;五是损失性和难以投保性。王廷良、韩玉(2010)认为,法律风险传导具有普遍存在性、随机性、突发性、复杂性和可转化性等。

结合以上观点及笔者自己的分析,笔者认为法律风险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1.风险充实性

在法律风险环境中,法律风险构成了密集的网络,充斥在企业经营投资的各个环节中。这种充实性体现在两点上:其一,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存在于法律风险环境中的任何法律因素或非法律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其二,法律风险环境的存在是客观的,即法律风险从客观上是无法摆脱的,因此我们只能降低法律风险,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法律风险。

2.动态稳定性

法律风险环境既是动态变化的,又是平衡稳定的。前者是指由于法律风险环境的各个要素本身是不稳定的,法律风险的内容、形式、来源及损失程度等也随之变化;同时法律风险会通过资金、物质等载体在企业内部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传递、蔓延,具有流动传导性。后者是指虽然法律风险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但总体而言法律风险环境是稳定的,在大体上可以把握其变化的趋势。

3.风险关联性

在法律风险环境中,法律风险与其他种类的风险是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的,法律风险事件的发生未必触发其他风险,但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势必引发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这决定了法律风险环境要将关联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对他种风险的评价过程实质上是在对法律风险进行评估与预测。

二、“法律风险环境”的要素

在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要素没有明确的定义,但通说认为风险的要素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这三个要素是风险在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可以适用于法律风险的要素的理论研究,但对于已经存在的法律风险环境而言是不适用的。

在环境学中,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根据此种理论,法律风险环境的要素可以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

1.法律要素

在法律要素中,我们可根据其结构而进一步划分为法律规范体系、法律执行情况、社会法制观念。

法律规范体系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规范体系对于法律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一国的法律规范通常是稳定的,因此法律风险具有可预测性;第二,法律规范需要与时俱进,经历立法、修订及废除,因此首先法律规范的动态性会影响到法律风险的变更,其次法律规范的变化趋势也并非完全不能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轨迹是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

法律执行情况指司法机关、政府行政部门对于法律的理解和执行、实施的情况。较之法律规范体系,法律执行情况的不确定性更强,这些行政机关及其中的每个公务人员对法律的理解程度和敬畏程度将影响法律的落实情况。

社会法制观念指社会大众对于法律的了解程度及对法律的遵守意识。社会法制观念可分为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的法制观念。前者指因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薄弱而做出不良决策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后者指因法制观念薄弱而不依据法律采取措施从而做出不利于企业投资的决策。

事实上,法律规范体系只是“纸面上的法”,要通过法律执行真正演变为“现实中的法”,而社会法制观念则无时无刻不作用于这一转变过程,影响实际的法律效果。因此三者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影响、浑然一体的。正是通过 “法律规范体系—法律执行情况—社会法制观念” 这样三位一体的结构发挥中介和调节效果,法律风险环境才会表现出它的动态稳定性及对企业的作用力和影响力。

2.政治要素

政权变动频繁容易导致法律朝令夕改、难以预测,社会动荡不安容易降低法律的威慑力与执行力,因此政治要素也有可能引发法律风险,也应当成为法律风险环境的组成要素。政治要素包括政局稳定性和政策持续性。

政局稳定性是指政治局势的稳定程度,具体包括政权稳定性、社会安定性和对外关系等。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政局稳定性和社会安定性要比发展中国家好。同时,良好的外交关系、双边投资协议的订立、经贸磋商机制的建立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种风险。

政策持续性是指政府政策的变动频率,具体包括外汇管制、征用或国有化等。外汇管制通常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强制规定,对企业的资本流动带来很大限制,企业还要承担因此引发的逾期付款等法律责任。国有化是指东道国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本国法律或法律程序对外国投资企业或个人的财产全部或部分转移到国家手中,由国家加以控制、管理、使用的国家行为。这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3.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包括通货膨胀、汇率和利率水平的波动等,通常只影响企业的利润与收益,但在经济萧条时期,需求锐减,供给过盛,企业经营困难乃至面临破产,这种风险甚至会沿着供应链通过企业进行传导、扩散,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经济要素也应当成为法律风险环境当中的组成要素,也应当进入法律风险识别的视野之中。

4.文化要素

文化要素包括语言、价值观、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宗教要素。宗教与法律自古以来就有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宗教规范往往是法律的重要渊源,因为宗教强化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此,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格外深远。

综上所述,法律风险环境的要素应当容纳法律要素、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虽然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直接造成的是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此种风险经过累积后最终势必会转化为法律风险。

三、结语

法律风险环境的特征与要素是对其内涵的重要补充与完善,并且为法律风险环境的外延分析提供识别维度和视角,帮助建立法律风险识别框架,从而有助于提高法律风险识别的全面性、系统性,为法律风险管理决策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永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吴江水.完美的防范——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向飞,陈友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霍绍周.系统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5]王冀川.石化企业法律风险和防范体系建立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1(01).

[6]王廷良,韩玉.上市公司法律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前沿,2010(16).

[7]杨树明.国际投资法原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加气站环境风险分析 篇12

CNG是高品质的清洁燃料, 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CNG加气站已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1]。鉴于CNG加气站的高风险状态, 有必要对CNG加气站生产运营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环境风险分析, 并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2]。以铁岭某CNG加气站为例, 遵循《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3]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就该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

1 项目概况

该加气站规模为日加气能力1×104m3天然气, 供铁岭市CNG汽车加气用。该站为CNG汽车加气子站三级站。

2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重大危险源识别

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原则见表1。

本项目建设地点不属于《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环境敏感地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天然气的贮存区的临界量为10t, 本项目储存压缩天然气最大量为6.43t, 小于临界量,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3 环境风险物质识别

天然气具有可燃性, 主要成分是甲烷, 本项目压缩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大于90%, 其余为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氮气等, 多在油田开采原油时伴随而出。天然气热值较高, 密度较轻, 泄漏后不易聚积, 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为4.6~14.6%。甲烷不属于毒性气体, 但长期高浓度接触也会因缺氧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当空气中的甲烷含量增加到10%以上时, 则氧的含量相对减少, 就使人感到氧气不足, 此时症状是虚弱眩晕, 进而可能失去知觉, 直到死亡。天然气属危险化学品, 雷击、静电、明火、渗漏等均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其主要燃爆特性如下:

(1) 天然气爆炸属分散相爆炸, 要有氧助燃, 与周围环境、燃气的组分和浓度密切相关。

(2) 天然气爆炸多为爆燃过程, 爆炸扩大的延伸主要依靠热学效应, 已爆介质向未爆介质的传播较慢。

(3) 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5.10% (体积百分比) , 爆炸上限为15.03%, 超出这个范围, 无论浓度过高或过低, 即使点燃, 也不会引发爆炸。

(4) 天然气爆炸过程, 本质上是一个快速氧化即燃烧的过程, 压力波的传播伴随火焰波阵面的传播, 这种“伴随”性在燃气泄漏严重、扩及范围很大的空间内极易引发恶性大火, 而大火又会促使周围其他一些燃气设备再次爆炸而形成连锁反应。

(5) 天然气爆炸相对于核爆和化爆升压时间较慢, 在易爆空间设置足够的泄爆面积是一项简易可行的减灾措施。

4 工艺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对本工程的分析及同类项目的类比调查分析, 将风险类型确定为:可燃、易燃物质 (压缩天然气) 泄漏、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及爆炸三种。

4.1 管线泄漏燃气

管线阀门关闭不严, 管线及接口安装不合理, 压力调节设施故障、外界施工破坏等都可能造成管线内燃气泄漏。

4.2 车载储气瓶组

由于储气瓶组压力较高, 一旦出现泄漏, 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机械火花等点火源, 易形成火灾、爆炸危险。

4.3 加气机

加气机在加气过程中天然气泄漏, 遇明火、静电火花、雷击、机械火花等点火源, 易形成火灾、爆炸危险。管线与设备接地不良遇雷电或静电火花均会引起火灾、爆炸。防爆开关的接头松动及电气接头等电气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 一旦天然气泄漏均可导致电火花引起的爆炸、火灾危险。

5 源项分析

5.1 事故案例

根据西华大学近期对全国34个CNG加气站的100起安全事故资料的调查报告, 安全事故按其损失及性质, 分为重大事故及一般事故。其中重大事故 (爆炸、燃烧、泄漏) 10起, 占总事故的10%, 发生重大可信事故的类型主要有泄漏、爆炸和爆燃。一般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设计问题、产品质量问题、自然腐蚀、卡套脱落、冰堵管道等。另外, 安全拉断阀失效导致高压软管拉断或泄漏的事故在调查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

5.2 事故概率分析

根据国内储罐爆炸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建立本项目事故树图。故障树的顶事件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基本事件共有15种, 代号为S1-S15, 分别为达爆炸极限 (S01) 、危险区违章动火 (S02) 、维护时撞击罐体 (S03) 、运输过程发生撞击 (S04) 、雷击 (S05) 、避雷器失效 (06) 、电器不设防爆装器或防爆器损坏 (S07) 、汽车未设防爆器或损坏 (S08) 、液体流速过快 (S09) 、液体冲击罐内金属突出物或金属浮标 (S10) 、操作失误 (S11) 、管线腐蚀 (S12) 、安全阀卸压 (S13) 、密封件损坏 (S14) 、制冷装置损坏导致罐体温度过高 (S15) 。

本工程危险区划分为液压增压设备区、储气瓶组区、加气区。

本项目为车载储气瓶组压缩天然气, 对天然气来说, 其最大的风险来源于发生天然气泄漏事故, 天然气泄漏所造成的毒性危害相对较小, 天然气泄漏之后可能发生3种事故状态: (1) 排放后不立即燃烧, 也不推迟燃烧, 形成环境污染; (2) 排放后立即燃烧, 形成喷射火焰; (3) 排放后不立即燃烧, 而是推迟燃烧, 形成闪烁火焰或爆炸。其中, 以喷射火焰、闪烁火焰和爆炸形成的事故后果突出, 对人、建筑物、自然环境、设备等造成的损失最受关注。

6 风险防范措施[4,5]

6.1 技术措施

(1) 严格按照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城市燃气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从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危险化学品贮运、工艺技术设计、自动控制设计、电气电讯、消防及火灾报警等方面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控制各建、构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

(2) 储气瓶组应设安全阀及紧急放散管、压力表及超压报警器。

(3) 子站的液压设施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4) 工艺设备、运输设施及工艺系统选用高质、高效可靠性的产品。加气站防爆区电气设备、器材的选型、设计安装及维护均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

(5) 站内输气管道选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输气管线的始端、末端、分支和转弯等处设置防静电、防感应的接地设施。

(6) 按有关规范设计设置有效的消防系统, 做到以防为主, 安全可靠。

(7) 在可能发生天然气挥发及泄漏积聚的场所, 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器及切断系统装置;报警系统应配有不间断电源;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器的选用和安装, 应符合现行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8) 根据气温变化、设备运行状况, 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运行参数, 并采取防冻或降温措施, 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9) 加气机的加气嘴泄压排气应排向安全方向, 以防止高压气泄放漏失时不安全。定期对天然气泄漏测量、报警装置进行检查和保养, 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10) 在加气站醒目位置粘贴天然气化学危险品的性质及事故救援措施和疏散方案图示, 同时向附近企业和居民作好明示。

6.2 管理措施

(1) 装卸、加气、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 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 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 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2) 把每个工作人员在业务上、工作上与消防安全管理上的职责、责任明确起来。

(3) 对各类贮存容器、机电装置、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等, 进行各种日常的、定期的、专业的防火安全检查, 并将发现的问题落实到人、限期落实整改。

(4) 建立夜间值班巡查制度、火险报告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

6.3 应急预案

通过对事故的风险评价, 企业在投产前, 应制定详细的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应急预案、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及应急处理办法。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单位应据此制定厂区的应急预案, 并经过专家评审, 审查合格后实施运行[6]。

7 结论

根据铁岭某CNG加气站环境风险分析可见, CNG加气站为高环境风险企业, 主要生产环节存在环境风险隐患, 一旦发生事故将带来较大的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 应积极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降低加气站环境风险的发生。

摘要:分析铁岭某压缩天然气 (CNG) 加气站项目的环境风险, 对其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源项分析, 并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关键词:加气站,环境风险分析,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茂濠, 吴文佳.广东建设天然气储备的初步建议[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 39 (3) :193-195.

[2]乔蓓, 陈忱, 陈雪峰.CNG加气站风险识别评价和对策措施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 40 (1) :100-102.

[3]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HJ/T169-2004, 2004.

[4]刘嫣潇, 吕季峰, 陈慧芳.LNG加气站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8) :135-136.

[5]彭园花.CNG加气站风险评价[J].浙江化工, 2009, 40 (2) :27-29.

上一篇:志愿者服务机制下一篇:南充柑橘产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