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2024-11-26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共12篇)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1

摘要:针对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与SA8000标准及《劳动法》相结合,从加强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建设和加强培养员工社会责任意识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指出建筑企业对员工责任的构建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企业,社会责任,技能培训,法律意识

据有关调查显示,建筑业、建材行业(其上游企业)、房地产业(其下游企业)通过SA8000认证的个数都较少,尤其是我国建筑企业还未有一家通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1)由于对员工社会责任在整个建筑行业还未引起足够重视。2)相对于服装、纺织、玩具来说,建筑业是内向型行业,SA8000认证对其冲击不大。3)相对于其他行业,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较差。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我国建筑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加到世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加强社会责任建设乃是大势所趋。

1 社会责任和SA8000标准

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于1924年提出,目前比较流行的是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所确立的概念表述:企业社会责任区别于商业责任,它是指企业除了对股东负责,即创造财富之外,还必须对全体社会承担责任,一般包括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劳工权利、保护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赠公益事业、保护弱势群体等[1]。

SA8000标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2]。该准则主要强调雇主对雇员的责任,包括童工、强迫劳动、安全卫生、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及管理体系9个要素[3]。这个非强制的自愿认证体系已逐渐成为欧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考核、评估其供应商、承包商的一个标准。

2 如何加强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

2.1 加强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2.1.1 提供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施工现场安全性和文明程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企业是否对员工负责、对公众负责、对生命负责的大事。要拥有一个安全、文明的建筑施工工作环境,就应做到:1)要保证现场的安全设施齐全、规范。2)要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环境达标,除了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还要提高专项治理力度,使总体平面管理到位,提高整个现场管理水平。3)要让作业人员使用安全防护用具,保证设备配备齐全,并对这些防护用具进行定期检查。

2.1.2 合理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建筑行业由于其工作特殊性的原因,工作超时现象很严重,有时甚至达到工作10 h/d~14 h/d左右。这种连轴转的加班严重违反国家《劳动法》。 建筑业作为国家第二大产业,应执行《劳动法》相应规定,“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 h、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 h的工作制度。”同时在规定的节日期间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当然由于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有时需要连续作业,加班赶工,在此情况下,也应遵守《劳动法》工作时间延长限制的规定:“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 h,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 h,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 h。”并给予相应的加班津贴。

2.1.3 合理工资报酬

建筑企业首先应按《劳动法》有关规定在最低工资保障的基础上,按月实现足额支付工资,不故意、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给予农民工正当、合法利益。其次在企业内部中,打破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骨干人员的收入差距大,固定化的,企业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不足等僵硬局面。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动态奖金与静态基本工资相结合的激励性质薪酬制度,奖罚分明,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2.1.4 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建筑行业属于艰苦、危险行业,建筑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对一线的建筑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考核,使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在企业内部,应提供员工继续教育的环境,鼓励员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不断成长的空间,将企业变成一个育人、育知的大学校,成为合格的、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2.2 加强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

2.2.1 加强培养员工对自己的责任

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员工首先应对自己负责,应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及合法权益。

1)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培养安全意识的核心就是培养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使企业上上下下充分认识到,生命重于一切,生命重于生产。在前述提供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和安全生产培训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a.把安全教育进一步通俗化,可以通过施工现场讲解、安全操作实际演示、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大宣传安全生产。b.把安全警示身边化,施工现场应尽量设置安全警示镜和安全防护用品配备、佩戴示意图,并设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纠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张贴如“生命重于生产”等安全警示标语。c.安全管理效益化,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与经济挂钩,直接影响职工工资发放和评先、评优。对于达不到安全生产的施工队和个人,给予处罚;反之,给予一定奖励。

2)培养员工的急救意识。

建筑施工行业因其作业难度大、劳动强度高、伤亡事故也较多。一般情况下,建筑施工常见的五大伤害主要是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些事故占到建筑事故的85%以上。面对这些紧急事故,必要的急救意识能有效缓解施工伤害。在全国加强急救意识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本身也可以定期通过讲座、演示、实际操练及考试等方式增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应付突发事件的急救知识。

3)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

近年来,建筑企业劳动者权益频频受到侵害,主要还是建筑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较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普遍对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不甚了解。对此,建筑企业在加强构建员工的社会责任时,理应加强对员工法律宣传,做好员工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2.2 加强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责任

加强培养员工的责任心,首先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想让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体现出来,必须让员工学会遵守工作流程、操作程序,让他们严格按工作标准工作,不违反工作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监管。其次,行为教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理人,必须身体力行,起到模范的作用。最后,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感,使员工对企业有很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树立起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2.2.3 加强培养员工对社会的责任

建筑产品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要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1)要培养员工对环境的责任感,在员工心中树立这样的观念:环境与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筑企业必须对建筑产品所在地的居民的环境权负责,建筑企业必须采取一切行动来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而这一切的有效实施是要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和监督的。2)培养员工对建筑产品负责任的态度,使员工明白质量重于泰山,建筑产品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对所有者、使用者都十分重要,有效保证建筑产品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也是建筑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3 结语

文中仅对建筑企业如何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做了一些初步探讨,毋庸置疑,加强建筑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尤其对员工责任的构建,对建筑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进入国际舞台都是十分重要的。各企业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应以《劳动法》和SA8000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对员工、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汉斌.SA8000与我国建筑企业[J].建筑经济,2006(8):52-53.

[2]李立清,李燕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吴建军.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6):33-35.

[4]张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39-43.

[5]张建英.浅析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上海电建杂志,2006(1):89-90.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2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促进本公司的经济发展,特制订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生产的方针、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法、国家和政府部门制订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各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经理负具体的领导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经理,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到安全生产内容的,也应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同时,各部门必须明确有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

建立安全管理专职机构,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并赋予其能有效行使安全管理职责的权力,建立健全企业和安全管理网络,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并有效地运转。

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应具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每年应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编制安全生产计划,要有完成目标和计划的具体措施。目标和计划应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接受其监督。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原则上总公司每年不少于四次,分公司(项目部、处)每月不少于一次。对查出的隐患,应明确专人限期整改,并有书面记录,拒不整改或拖延不整改的将采取处罚等有力措施。同时企业各级管理人员不违章指挥,工人不违章操作,对屡教不改或已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将调离岗位并追究相应的责任。如发生工伤事故,要认真处理,切实落实好整改措施。

按国家规定,确保安全生产的奖金投入。不符合施工需要和规定的安全设施、设备的项目,不得进行施工作业,不得使用无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劳保用品。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并具有针对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加强对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必须持有权威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资格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证上岗,新工人必须经三级教育考核合格后上岗。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资料,并及时归档,资料要真实准确,经手人和有关负责人要签字,以示负责。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增加安全生产的可靠性、科学性,克服侥幸心理和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行为。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由各项目部负责,各施工项目部应服从公司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二、安全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规范,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检查监督和管理责任。

在公司分管领导主持下,负责召开公司安全生产会议,并提出安全防范措施报公司领导批准;负责管理人员的教育考核,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对新职工负责公司级安全教育,对特殊工种实行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负责建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做好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制定事故紧急救援预方案,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参加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提出整改措施。

在企业领导统一部署下,负责组织对公司在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依据检查列出重点防范部位,及时向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安全生产情况;并经常深入现场,指导基层单位安全技术工作,调查研究不安全因素,组织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提出改进措施,报公司领导批准后监督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负责对公司施工现场事故隐患进行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列出重点部位组织制定消除隐患的方案和措施,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组织工作对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立即下达书面停工指令,向公司领导报告,同时监督整改,直至消除隐患。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到严重险情,有权暂停生产,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对违反安全技术劳动法规的行为,经说服劝阻无效时,有权越级上报,对作业现场的三违现象进行现场经济处罚。

参与新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投产使用的安全验收。负责安全事故台帐资料的登记发放工作,负责工伤事故的登记、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做好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和对劳保用品质量检查工作。

定期参加生产协调会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汇报工作,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通报安全生产情况配合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组织公司的安全检查活动和安全会议,及时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三、办公室安全生产责任制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针政策、法规、规范、标准,模范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及时转发有关的文件和规定,办理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文件、通知、简报等。做好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

协助安排好生产会议及各项会务活动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公司工作总结时,应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作为主要内容之一,要协助和支持安全员开展日常业务工作。

负责行政方面防冻保暖物质材料,设备的采购保管收发工作,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保健食品,清凉饮料等。

按要求管好文件档案,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负责本公司范围内设施的安全情况,有不安全苗子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进。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活动和安全会议,加强办公区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四、工程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的法令、方针、政策,模范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编制生产计划时,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协助制订公司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负责工程的安全技术研究,有计划地解决工程的安全技术上的重大问题。

经常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协助解决问题,遇有特殊紧急的不安全情况,有权指令先行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领导以研究处理。

加强劳动力的合理调动,尽量控制突击加班加点,保证劳逸结合。督促工地现场做好安全交底,做到文明生产。

协助安全科做好新工人上岗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考核,指导各施工生产班组的安全工作。

参与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统计等工作。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活动和安全会议,及时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五、质检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模范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协助制订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并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执行。

参加安全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和专业检查。定期组织质量检查,对查出的质量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公司报告,采取有效措施实施保证产品质量的社会安全性。

负责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作出事故的技术鉴定,进行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报告。配合有关部门负责对因质量事故引发的人身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统计、上报和处理登记和上报工作,认真执行三不放过原则,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范措施,并督促其按期实现。

认真抓好质量管理是维护人民财产安全检查的保证,对在建项目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对购进的材料负责进行质量检验、检测,保证其符合安全要求。

要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生产工艺要求及操作规程,防止因质量事故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活动和安全会议,及时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管理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六、计划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负责安全生产专项资金计划、维简费用、安全费用的编制与调整,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有一套报表),将资金计划完成情况报公司财科每月30日前完成统计、汇总,并报公司,专用资金工程的概、预、决算编制、管理工作;

2、负责技改资金计划的编制与调整,并进行完成情况统计、汇总,将完成情况报送公司财务处,每月30日前完成统计、汇总,并报公司;

3、对在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包括技改工程。同时负责公司在建工程计划的编制与调整,负责施工现场作业计划的编制工作。

4、负责新工程签订合同的统计管理工作;

5、收集建筑市场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参与承揽施工任务,组织工程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和承包 合同。

7、编制安全生产计划,下达安全生产任务,组织安全生产性会议,并准备有关资料。

8、制定企业劳动定额,核实各施工班组完成的工程量、审批工资含量指标。

9、负责数据的统计和报表的编制填报。

12、牵头组织公司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检查,并予以表扬和批评。

七、技术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技术及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保障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2、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技术规定、规程、标准,组织编制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编制适合本公司实际的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确保针对性。

3、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施工中涉及安全方面的技术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对施工现场的特殊设施进行技术鉴定和技术数据的换算,负责安全设施的技术改造和提高。

5、同机械设备科、安保科一起共同审核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指导工地的安全生产工作。

6、与安保科一起,编制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10000平米以上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与公司总工程师和其它各生产管理部门一起会审。10000平米以下的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由公司项目部的技术、安全等职能部门负责编制,经公司总工程师和技术、安全管理部门会审批准后执行。

7、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

8、对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笨重体力劳动,消除噪声等方面的治理进行研究解决,9、参加伤亡事故和重大已、未遂事故中技术性问题的调查,分析事故原因,从技术上提出防范措施。

八、机械设备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在公司经理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和规定。组织安排机修动力人员搞好设备维护与修理工作,确保设备完好率达标,努力降低设备修理成本,对公司的机械管理负责。

2.负责编制设备大中修和保养计划,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掌握设备的数量、动态、技术状况、使用和安全情况;做好设备技术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3.组织编制公司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对操作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4.对生产设备造成的事故进行调查,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对重大事故应及时报告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按时准确填报有关统计报表。

5.定期组织全公司设备大检查,作好记录,做好评比考核工作;组织实施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6.根据总经理的目标要求,负责本科目标的展开落实工作,完成公司布置的各项任务。

7.机械设备安装完毕,必须有安装单位、设备科、安全科以及工地负责人、安全员联合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合格后方准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禁止使用。

8、监督检查机械设备的专人操作和安全规程措施的落实。

九、材料供应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防护用品购置必须有合格证、备案证,及其他相关必需证件,工程开工前,必须把安全防护用品和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列入购料计划,按照工程的形象进度提前供应。

2、负责公司物资的市场调研、物资验收、入库、出仓、废旧物资回收等工作。做好公司物资供应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4、根据库存情况和物资设备申请计划,编制公司、季度、月度物资设备采购计划,编制物资库存报表、物资动态表。

5、根据公司下达的资金计划,完成储备定额指标,降低采购成本,严格控制各种费用开支。

6、根据公司生产情况和工程项目,做好物资消耗工作,使物资供应和生产进度平衡协调。

7、负责本科室规章制度、考核办法的起草、修订和报批。资料收集、整理和移交、及归挡等工作。

8、负责本科室的工作总结、计划、及精物资供应质量反馈报表编制和报送。

十、劳资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新入场人员包括病假超过六个月的复工人员、实习培训人员,要及时与安全部门联系,搞好安全教育,对未经教育或教育不合格者,不准分配上岗。

2、新工人进入生产岗位前应做好体检工作,分配时应执行有关职业禁忌症和女工保护的规定。

3、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

4、未经培训的普通工不得替代技术工,学徒在没有老师指导下不得安全独立操作。

5、特种作业和要害部位操作人员的安排,应相对稳定。

6、在调整劳动组织、制订奖励制度等各项技术

措施时,应将安全生产列入考核条件之一,促进 安全生产。

7、参加劳动鉴定工作,会同工会等有关部门做好伤亡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8、参与重大的工伤、生产、设备、火警等事故的调查分析,对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负责办理

十一、财务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根据财会业务需要设置专门从事财会工作的职能部门,明确财会工作岗位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设立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成立专用帐号。

2、安全生产专项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私自挪用,在工程未开工前,要及时筹集资金,确保安全防护用品的到位率,负责对安全生产奖罚金的发放与收缴,禁止乱用职权,徇私舞弊。

3、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

4、公司财务部门是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提供、资产安全控制、成本费用控制、财务预算、营运效率的考核与评价的专业部门,其职能如下:

(1)负责办理企业资产、负债业务的核算;

(2)负责办理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等的计算和会计核算;(3)负责资金交易和资金拆借业务的会计核算;(4)负责纳税核算和税务申报;

(5)负责编审汇总和分析企业有关的会计报表;(6)负责管理本部门的会计档案;

(7)负责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与稽核。

十二、人事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负责新入职员工安全生产教育、职工全员教育、特殊工程人员教育等多种教育,并进行考核。

2、负责新工人的招考、录取和分配。

3、编制、实施各种培训计划和规划。

4、协助进行干部考核,负责职工考核定级和调级工作。

负责技术职称、职务的评聘工作。

6、制定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和采购、供应计划。

7、编制公司工作人员的工资单和奖金分配方案。

8、办理职工调动及离退休手续,进行社会劳动保险统筹基金的收缴和管理。

9、编制企业用工计划,参与审批生产单位的兑现方案,做好工资报表。

十三、保卫科安全生产责任制

1、制定本部门安全生产计划,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2、定期开展对员工进行法制、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犯罪。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破坏和防治安灾害事故发生的技术防范措施。落实消防器材、设施的管理措施,及时上报消防器材损失,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4、预防和打击犯罪,负责追查破坏事故和破坏嫌疑事故,参与调查重大事故。

5、维护内部治安秩序,重点做好对贵重仪器、设备、易燃、易爆、剧毒、剧麻等要害部位和易发案部位的防范和管理工作。

6、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随时掌握内部治安新动向,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发挥和履行治安保卫的教育、指导、监督、检查、督办的职责及作用。

7、定期做好义务消防队的培训和演练;做好消防器材的合理配备、管理、维护。

8、加强与公安、交通、城管的联系,及时通报施工现场内、周边的治安情况,防患于未来。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篇3

摘 要:纵观近五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评委会对建筑师解决社会迫切问题及社会责任感的注重趋势甚为明显。结合该时间段内获奖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的理念、设计手法,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品质进行逐一解读,归纳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点,并针对国内当前的创作环境中如何提升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普利兹克奖;建筑实践

一、概述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中的个体为建立美好社会而自觉承担责任的观念”。[1]建筑师的社会角色除了帮业主追求利益最大化,还需思考建筑实践对推动公益活动、改善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社会意义。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与时代背景、社会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更是建筑师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产物。正因为建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也倍加重要。

普利兹克奖在建筑界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毋庸置疑,该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每年评选一届,目前共颁发给41位建筑师。这些建筑师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和背景下引领建筑创作的潮流,例如菲利浦·约翰逊、奥斯卡·尼迈耶、贝聿铭、丹下健三等皆出生于20世纪早期,他们对于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原则都有自己的理解,并加以修正和扩展,促成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安藤忠雄、伦佐·皮亚诺、雷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让·努维尔等是出生于二战后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比较活跃的建筑师。与之前的获奖者相比,他们的建筑思想更加强调与社会时代的结合、建筑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从普利兹克奖历届获奖建筑师来看,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因素不同,且风格迥异、个性鲜明,但该奖设立目的旨在表彰—位或多位当代建筑师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以及他们通过建筑对人文科学和建筑环境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2]纵观近五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评委会对建筑师解决社会迫切问题及社会责任感的注重趋势甚为明显。

二、获奖建筑师社会责任感解读

从2012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建筑师王澍到伊东丰雄、坂茂、弗雷·奥托,再到今年的获奖者智利建筑师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他们除了在建筑设计与建造技巧方面的创新,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方法从各个方面诠释着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一)王澍——对于传统文化回归与传承的责任感

在2012年获奖建筑师王澍的评语中提道:“因为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2]王澍的作品不仅让我们反思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历程,同时也回应了传统的建筑语言如何应用到当代的建筑设计中去。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项目中,王澍将园林空间概念、传统的审美融入到现代建筑当中。而钱江时代项目旨在将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空间引入到高层住宅建筑中,试图为邻里之间提供公共交流的空间,这正是他对于传统文化回归与传承的责任感的最好体现(图1)。

(二)伊东丰雄——注重建筑与社会、人、环境的关系

荣获2013年普利兹克奖的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说:“……到21世纪,人、建筑都需要与自然环境建立一种连续性,不仅是节能的,还是生态的,能与社会相协调的”[3],他的设计理念具体体现在:1.建筑的临时性。由于日本地震相对较为频繁,探求建筑的临时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伊东的建筑通常利用简单环保的结构、灵活的结构支撑体系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变化迅速的特点;2.功能的模糊性。它是指同一个建筑空间可以满足公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4]。例如,岐阜县冥想之森殡仪馆葬礼大厅中多处流线型灰空间的设计,在满足特定人群使用的同时,市民也可以在此举行活动(图2)。3.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性。在仙台媒体中心案例中,建筑师打破了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以不规则的配置方式形成螺旋状的细铁柱。这样的管柱贯通地板,也具备了设备系统,电梯和阶梯,并从屋顶采光和通风(图3),实现了建筑空间与自然的融合以及能量、信息的交换。

(三)坂茂——以创新的结构与材料应对自然灾害

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建筑材料,像纸管、集装箱、竹子、织物、纸板、再生纸纤维等非传统建筑材料,挖掘它们的各种潜力与结构的可能性。这些材料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坂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华林小学救助建筑项目中,采用了6m的纸管框架跨度、外径240mm的纵横纸管通过木构结点连接,利用可调金属拉杆、拉结铆钉等工业成品构件的连接调节功能,形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度的结构体系,成为一种连接方便、操作维护简易、可装卸回收的装配式建筑(图4)[5]。而在2011年新西兰教堂重建项目中,他同样用纸管材料搭建出整体为A字形的框架结构,最终建成了一个具有高硬度且环保的临时性建筑,为当地的居民树立了另一种精神上的旗帜。坂茂建筑实践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人道主义援助援建为创作起点,融合了结构建造与材料方面革新的理念,并且最终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设计感。

(四)弗雷·奥托——终生以用最少的资源、最合理的结构构建世界为目标

2015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弗雷·奥托通过对轻型结构的不断探索,为建筑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实现形式,同时也为“所有人尤其是底层民众”打造建筑的“天堂”。从1967年蒙特利尔博览会上的西德展厅(图5)、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1975年的德国曼海姆的多功能厅(图6),到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奥托不断对轻型建筑结构进行探索与实践,被认为是同时代中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建筑师。奥托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对仿生建筑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整体”的观点[6]。他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建造的是和自然界共生的社会。因此奥托始终致力于使用最少物料和能量的方式来包围和覆盖空间,希望通过建筑来建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五)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关注社会保障性住房,奉献大众

阿拉维纳的卓越之处在于过去十多年中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一系列探索与尝试。在智利最北部的伊基克的金塔蒙罗伊社会住宅项目中,由于政府财政补贴资金的限制,为了节约建筑成本,阿拉维纳和他的团队提出了“半成品住宅”的创意。即为每个家庭建造一半的住宅,然后他们根据各自经济条件,对住房加以后续完善(图7),同样在2010年完成的墨西哥蒙特雷住宅项目中(图8),建筑师只完成了住宅最重要的40平方米,包括浴室、厨房、楼梯和分隔墙的部分,其他的空间住户可通过自助式扩建达到76平方米的中等收入标准。这也充分体现了建筑师在设计中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7],他将建筑实践与为所有人争取更好城市环境的社会责任相融合,赋予建筑师职业全新的维度。

三、建筑实践中关注的共同点

(一)注重建筑的临时性

建筑作为人类历史文明延续的载体,一直以来都在追求它的永恒性,但这几位建筑师注重的临时性也很好地满足了公众对建筑的“特殊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弗雷·奥托的轻型建筑具有一种“临时性”,即组装迅速、可适应性与调节性。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不需要的时候方便地进行拆除。坂茂追求的临时性体现于建筑在灾难中的过渡性。在建造救灾避难所时,常利用取材方便、方便安装拆卸的硬纸管。伊东丰雄认为建筑的存在时间是临时的,他以一种动态的空间观为“后都市”中的人创造着适应时代的新的建筑语汇[8]。

(二)关注社会普通大众生活

尊重不同人群、关注普通大众生活,并改善其居住环境,是建筑师应该具有的设计情怀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面对现代生活模式的冲击,王澍在其垂直住宅中引入了邻里共享空间,试图唤回被遗忘的传统邻里关系;面对大量涌入城市的社会低收入人群,阿拉维纳思考的是如何能从建筑师的角度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而且实现中产阶层生活标准;奥托则以自己在轻型结构和新型材料方面不断地创新,向世人宣示包容与平等这一信念;而如何为自然灾害的受难者建立庇护场所,促进他们精神的恢复是坂茂善意的初衷。这些建筑师都通过自己不断地创新实践和探索,显示出对社会普通群体的关怀。

(三)强调公众的参与性

建筑事业最终还是为公众服务,只有他们才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因此,公众参与某种意义上给予他们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建筑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唤醒每个人潜在的创造力。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的“半成品住宅”,留一部分空间给使用者自己完成的方法就扩展了传统建筑学的范畴。坂茂除采用纸管非常规的工业化定型产品,还与当地灾民、学生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志愿者合作建造救灾设施,加上快捷、简便的构造方法满足灾后高效快捷的安置需要,同时扩大了公益影响力,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感。

四、思考

中国的建筑师正置身于空前的建设时代,而目前大多数国内设计师还是追随社会风尚,做应景设计。面对以利益为驱动的开发商,缺乏坚定自身社会责任和权利的立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期待回归。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专注的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专注。所谓专注,不仅意味着痴迷的、精益求精的匠人一心想把事情做好,而且还意味着他或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些客观的价值[9]。把一件事情做好,与欲望,甚至个人回报无关。在当下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建筑师应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急功近利。

(二)建筑文化的普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秦佑国教授面向全校开设建筑文化理解课程,强调建筑专业教育的要求不只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传播文化和智慧的[10]。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需要建筑师把自己当成传播者,才能让建筑所蕴含的价值深入人心。

(三) 建筑师角色的扩展

建筑不仅是建筑师个人的作品,还是多方协调、融合、最终达到共赢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建筑师的角色不仅局限于为开发者服务,还要与政治家、律师、当地政府和开发商等各种社会角色接洽,让专才变成通才。

参考文献:

[1]谢军.责任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4:32-38.

[2]http://www.pritzkerprize.cn/purposes.

[3]顾孟潮.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观与建筑风格[J].华中建筑,2013,(09): 33-36.

[4]盛建荣.不老的大师——从伊东丰雄的作品特点探究其生态思想[J].华中建筑,2012,(07).

[5]邱建,邓敬,殷荭.地震灾区纸管建筑研究——坂茂在汶川与芦山的设计[J].建筑学报,2014,(12): 50-55.

[6]李忠东.弗雷·奥托:不否认自己是理想主义者[J].世界文化,2015,(09): 10-12.

[7]http://www.archcy.com/focus/Alejandro%20Aravena/e87010178881752f.

[8]徐杨.表层内外——伊东丰雄的建筑及其建筑观[J].华中建筑,2007,(25): 201-203.

[9]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54-155.

[10]戴秋思.职业伦理视野下建筑师的社会责任[J].高等建筑教育,2012,(08).

作者简介:

来二孩,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不仅向社会输出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筑产品,而且为社会人群提供了众多的就业职位,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相当的外部性;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过程的特殊性以及建筑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建筑企业对施工过程的管控以及对工程项目质量的保证也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安全与权益。所以,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成熟,社会对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即是通过对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对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管理体系,以对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级评价为核心,全面及时反映不同建筑企业的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的不同,从而区别监管,督促建筑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伦理建设,推进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建筑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析

1.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概念在欧美早已提出多年,一般认为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1923)在美国进行企业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1]此后,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不断变迁,并经过了深入的拓展,在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他概念进行了广泛的融合和发展,演变成为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涵义。[2]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最为广泛接受的概念是美国学者阿奇·卡罗尔于1979年提出的四成分说,他把CSR看作是一个结构成分,关系到商业社会关系的四个不同层面,分别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结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代表性的观点利益相关者理论,弗里曼于1984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进行了扩展和完善,他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也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纳入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范畴。[3]

基于以上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国际学术界提出了“三重底线原则”(The Triple Bottom Line),这个概念是由国际可持续发展专家、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John Elkington)在1997年最早提出,他认为一个企业在长期持续发展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只想着如何实现盈利的最大化,而是始终坚持三重底线原则,即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统一。[4]

1.2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现状

建筑企业由于自身地位和功能的重要性,其社会责任相比于其他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然而目前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各建筑企业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社会责任能力缺失,严重损害了建筑企业的形象和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其社会责任缺失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偷工减料,忽视工程质量标准;施工监理企业弄虚作假,收授回扣。近年来,大量的豆腐渣工程遭到曝光,降低工程质量甚至已经成为建筑市场内部的潜规则,极大地危害了业主和公众的安全与权益。

(2)施工类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无视施工文明与安全,在施工工地附近形成安全隐患,威胁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生命和安全;由于缺乏对施工人员的保护措施,近年来多有工人职业健康事故发生。

(3)企业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过低,拖欠薪资问题严重。民工为讨薪而造成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4)企业无视环境保护,损害业主和公众利益。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中使用高污染设备,或噪声扰民;装修装饰类企业使用高甲醛建材,危害公众健康。

(5)建筑企业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投入不足。在近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中,捐款额度受到质疑,引发公众不满。在灾区重建工作中唯利是图,哄抬建材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灾民权益。

1.3企业社会责任能力与生命周期的辩证关系

生命周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管理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企业如同有机生命体一样,也有其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按照各个阶段的表现特征不同,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5,6]。由于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实力与规模差异,其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多寡也应有所区别。

在创业期,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对其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不应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不能危害到企业生存与发展。在成长期,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一定地位,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这一阶段应当在履行社会责任和追求自身成长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成熟期,企业拥有了较高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和赢得更好声誉,因此这一时期的企业应当承当最多的社会责任,在同行业中起到表率和先锋作用。企业进入衰退期后,规模下降、实力锐减,其社会责任能力也相应降低。企业生命周期与其社会责任能力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于企业生命周期对其社会责任的影响,在评价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时候,应当区别对待。

1.4 企业社会责任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有自律与他律两个来源。理论界有学者把自律与他律割裂开来,片面强调自律而排斥他律,助长了社会责任危机的发生。

同样地,在现有的经济框架下,建筑企业常常依靠自律来规范自身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而缺乏他律机制,造成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针对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危机,本文认为需要建立完善的他律机制,企业只有借助自身对他律机制的认同,才能够自觉地指导和约束自己,把自律和他律统一起来,进而完善自身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将着眼于他律的角度,从社会责任监管的角度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2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危机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我国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危机,需要建立一整套他律体系,以刺激和促进企业完善自律机制。本章将根据我国目前建筑业监管现状,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系统为依托,建立一套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2.1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纵向阶段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第一阶段是相关信息的收集。选取数据来源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保证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目前,各地建筑企业的相关信息都已经基本电子化,初步奠定了进行社会责任评价的基础。

对建筑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是管理体系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社会责任评价的主体(可能是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通过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参评企业做出恰当的评价。由于参评企业可能处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因此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条件,避免一刀切。评价主体和客体对评价的方法有一个反馈的过程,以随时改善评价模型。[7]

第三阶段是社会责任信息公示阶段。只有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公示法律法规和方便快捷的公示平台,社会责任评价的结果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银行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法院和仲裁系统、质检、环保等,都应当参与到体系的建设与使用中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有了评价信息的公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异议期与申诉期后,就可以据此对企业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目前,建筑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即企业通过逃避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获得短期利益,而多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反而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道德风险是由于市场活动的一方不履行社会责任,使另一方利益受到损害。改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必须通过政府或其他权威部门实施的奖惩机制。只有赏罚分明,才能对市场主体产生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在建筑市场中,可以通过招投标系统将社会责任评价结果直接作为评标参考。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的纵向环节如图2所示。

2.2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横向环节

社会舆论和伦理建设是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所依赖的文化环境,当前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并未普及,需要政府进行更多政策扶持、增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的企业伦理意识;学术界则要进行更深入地理论创新,为企业推进自身伦理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只有大力发展企业伦理教育,充分调动社会舆论对企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健康发展。

法律体系、行业管理和行业标准是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社会责任管理的法律体系是由若干部和社会责任履行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组成的整体,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行业管理由政府或行业协会进行。一方面要控制市场准入、工商管理、税务、市场秩序维护、标准化等,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行业监管。行业标准的目的是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责任管理的标准体系。具体内容是制定一批技术关键标准(如数据采集标准、数据发布标准等),为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维护,使评价标准与最新技术保持一致;建立评价标准贯彻机制,为评价系统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社会责任评价的主体,客体和手段是信用管理的关键环节。社会责任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或授权第三方。主体在市场中调查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主体要依据法律法规、遵从行业标准、按照行业管理要求来进行。评价客体就是受评企业,在信息收集阶段提供必要信息,利用外部评价的结果积累声誉资产。评价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对信用客体实施评价,其评价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到主体和客体的市场交易行为。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横向环节如图3所示。

3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能力评价模型

选用DEA评价方法实现对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分级。由于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力与其生命周期相关,因此可用一系列指标作为生命周期的指征,并作为DEA的投入要素。

3.1 DEA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著名运筹学家A. Charnes 和W. W. Cooper等学者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主要采用数学规划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利用观察到的样本数据资料,把每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由DMU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DEA有效。[8]

CCR模型(规模报酬不变模型)是Charnes,Cooper和Rhodes(CCR)所提出的最基本DEA模型[9],该模型有输入导向型和输出导向型2 种,本文采用输出导向的CCR模型。其基本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利用K种投入生产M种产出,对于第i个决策单元而言,其投入和产出组合可以用xiyi表示:

xi=(x1i,x2i,...xKi)′;yi=(y1i,y2i,...yKi)′;

i=1,2,...,N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每一个决策单元,其所有产出与所有投入的加权比例可通过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得出:

maxuv(u'yi/v'xi)

s.t. u'yi/v'xj≤1,j=1,2...N;u,v≥0。

这里u,v分别是M×1维产出权重向量和K×1维投入权重向量,为避免无穷多解,增加约束条件,同时将这一问题转化成等价的包络形式,为:

minθ,λθ,

s.t. -yi+≥0,θxi-≥0,λ≥0。

这里λN×1维常数向量,X,Y分别是K×N维投入矩阵和M×N维产出矩阵。0≤θ≤1为不变规模报酬假定下的技术效率,其值取1时,说明该决策单元技术处于效率边界上,小于1则说明该决策单元并非完全有效率。

3.2 指标设置及其分项解释

对企业社会责任能力评价时,输入应当反映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成长性,而输出指标应当包含可信第三方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权威机构对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肯定和认证、以及企业自身在此方面所做出的各项成果。综上所述,将指标按类别进行了分组,见表1。

各指标分项解释如下:

(1) 企业资质:资质是企业实力的重要表征,资质高的企业理应承担较多社会责任,此为定性指标。按照资质等级,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暂定级五个层次,根据层次不同对企业此项赋以不同分数。

(2) 经营状况:建筑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以价值形式表现的生产总量,产值较高意味着生产活动更加活跃,而中标额也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竞争力的外在表现。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有较多的资源履行社会责任,因此这两个指标也可以用来作为输入指标。此项皆为定量指标。

(3) 财务能力:包括净资产、注册资本和负债率。注册资本是企业规模的重要标准,注册资本较大的企业也有相对较小的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净资产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常用来衡量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负债率高的企业财务风险较高,由于负债率属于负面指标,计算此项时以1减去负债率作为输入值。三项指标皆可以用来判断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能力,而财务能力较好的企业才会拥有资金和意愿加强伦理建设的相关支出。

(4) 管理体系认证: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10]这四项认证是权威机构对于企业在四个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肯定,因此可作为输出指标。此项为定性指标,可按照四项认证中所具备的认证数量进行分级评分。

(5) 施工行为:此项包括安全评价、质量评价和文明施工评价三个指标,皆为定性指标,通过监管部门定期检查结果进行评定。检查结果分为优秀、合格、整改和停工整改四项,可按此进行分级打分。施工的安全性、文明性和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业主,跟牵涉到施工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安全,施工行为评价也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成果的评价。

(6) 社会贡献:企业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参与抢险救灾,进行社会捐赠等行为,都是企业旅行的社会责任。此项包含社会捐赠额占净利润比值一项,为定量指标;获得抢险救灾表彰和重点工程表彰,则为定性指标。

(7) 农民工福利:农民工是一群特殊群体,保护与安置该群体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企业做好农民工福利工作,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由于农民工薪资等数据没有有效来源,根据可操作性原则,我们选择了侧面衡量福利政策的人员流失率作为参考指标。

年度民工流失率=年度离职民工/(在籍民工+年度离职民工)。

3.3 指标的计算方式

定量指标处理采用的方法为模糊数学隶属赋值法。以i指标的最差值xi(a)和最优值xi(h)为参考值,求出相应的评价分值,并通过i指标的分析函数fi进行计算,将结果限制在0至1之间,从而保证了,指标最终数据的一致性和直观性,便于后面分析计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其公式为:

Xi¯¯=fi[xi-xi(a)xih-xia]

定性指标的处理方法为语义差别隶属赋值法。对每一指标的评价根据不同的等级进行评分。设i指标共有n个等级,若企业在该指标的评价中处于第j个等级,则最终在该指标上的得分为:

xi=j/n

4 数值算例

本文采用DEA模型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力评价,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为确保数据全面性,共随机抽取10家企业,其中包括大型企业3家、中小型企业7家。为检验各参评对象的分级有效性,首先对所有DMU进行第1次评价,剔除有效的DMU后,对其余无效的DMU进行第2次评价,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剩余的DMU均有效时结束评价。根据参评对象在某一次评价中有效而将其划分为若干个有效性等级。如第1次评价值为1的DMU为第1级有效,第2次评价为1的DMU为第2级有效,其余以此类推。10家企业的输入输出指标如表2所示。

表3为建筑企业社会责任能力DEA分级有效性第一次评价的结果。如表所示第一级有效的企业为企业A和D。

剔除掉企业A和D的数据进行第二次DEA评价,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两次的DEA评价结果,10家企业被分成三个等级,其中A、D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最好,应当予以嘉奖。而B公司的履行情况最差,急需改进,有关部门应当予以警示或惩戒。剩余的7家企业属于第二等级,仍有改进的空间,可以采用督促和激励的方式使其进一步加强自身伦理建设。从评级结果亦可见,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并没有比中小企业表现得更好,可见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而造成的评价不公。

5 结语

企业应该用长远的目光来对待CSR,避免社会责任与某一阶段的发展相脱节。尤其是直接关系民生的建筑企业,更应当注重CSR,将CSR战略转变成为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执行决策中,企业就会得到商业、信誉、社会等的多方面共赢。

本文在对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行为进行了分阶段地研究和说明,同时,对现有的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做出了改进,在原有的自律机制上加入他律机制,构建出完善的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同时,应用DEA分析方法对不同建筑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排序,基于统计数据,选取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更多的政策扶持、增强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公众的企业伦理意识,而且学术界要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创新,为企业推进自身伦理建设奠定理论基础。我们必须要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主体力量,不仅要注重发挥政府指导、服务、惩治、指控的作用,更要注重鼓励和支持广大建筑企业以及中介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加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制度保障,争取在法律体系、行业管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建立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能够平稳、健康的运行下去。进而有效地规范建筑市场的竞争行为,帮助建筑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企业伦理概论.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34—42

[2]吴成丰.企业伦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2—55

[3] 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s,1937;(4):386—405

[4]陈炳富,周祖城.企业伦理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南开经济研究,1995;(1):43—48

[5] Barrie G J.The theory of the corporate life cycle.Long Range Plan-ning,1974;(2):49—55

[6] Ringbakk K A.The corporate planning life cycle—An internationalpoint of view.Long Range Planning,1972;(5):10—20

[7]顾文涛,韩玉启,郭百钢.企业伦理能力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统计与决策,2005;(6):11—13

[8]贺提胜,夏春艳.基于DEA的房地产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经济/产业,2010;(2):20—21

[9]王丽丽,赵勇.基于DEA的中国制造业效率评估.山东大学学报,2010;(1):32—39

建筑企业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5

2012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进一步加强集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增强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有效的落实各项安全工作措施,全力高效地做好安全工作,确保集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集团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安全工作责任书。

建筑施工企业的党、政(法人代表)主要领导是本单位安全工作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安全工作和安全管理履行相应责任。

主要目标如下:

1.职工(含分包单位民工和临时工,下同)因公死亡事故为零。

2.重伤事故为零。

3.轻伤事故根据各施工企业年总产值,每三千万为一人/次。

4.不允许发生一次经济损失超过5万元的设备、火灾事故。

5.重大环境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零。

6.“安全质量标准化”优良工地为90%(含)以上。

主要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本单位和安全工作监督管理职责。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全民安全防范教育和安全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法制意识、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2.切实将安全工作纳入单位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内部考核内容,确定具体量化指标。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研究本单位、本行业安全工作,全力推进各项安全措施有效落实,有效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问题。

3.切实落实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责任体系。

4.健全安全工作组织管理网络,配备有基本稳定、熟悉业务、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安全干部,各项制度完善,活动正常。安全例会、工作台帐、安全检查、考核评比、奖罚措施等基础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工作组织网络体系。

5、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

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

6、施工现场应健全各类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定期安全检查与会议制度,各类设备、设备的安全验收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安全内业资料管理制度及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及职责等。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执行施工临时用电、脚手架及高处作业防护、施工机构与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检查、验收制度,对无验收手续或验收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使用。

7、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安全的各项法律、法令、法规及行业规章、规程等管理规定。严格执行现行的“一标准三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59-99)、《建设工程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和《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严禁各类违章指挥与违章作业,施工企业应根据安全检验评分标准加强安全日常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作好记录。

8.施工现场要健全、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做到人员、物质、措施到位,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演练,确保安全经费的投入。发生安全事故时,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施救和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并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查处,并上报集团领导。

9.及时准确掌握了解单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等治安稳定工作动态,消除和化解各种矛盾,确保本单位不发生群访、越级上访等影响集团工作的事件发生。

10.认真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确保本单位在本内不发生职工伤亡事故,不发生治安及刑事案件,不发生有责死亡或造成重大物损的道路交通事故,不发生消防、用电等事故。

xxx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单位:

(盖章)(盖章)

集团领导签名:单位责任人签名:

现代社会中绿色建筑设计分析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经济

1、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因此绿色建筑是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3、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1.确保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任务是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如墙和吊顶使用无毒或低毒性涂料,建材无甲醛或Voc含量最少,采用陶瓷、硬木等硬装修地面等;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2.1减少建筑材料生产运输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

2.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合理利用资源

3.1清洁能源的利用

太阳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的清洁能源,在建筑中可将强太阳能的利用,如设计并建造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将太阳能转化为建筑本身需要的电能和热能。此外,风能也是一种开发利用较为方更的一种清洁能源,除了建筑的自然通风外,还可以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设备,将风能转化为建筑内可直接使用的能源。

3.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加大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这是绿色建筑体系最重要的内在机制。可将建筑拆除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如木地板、木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铁器、钢材、砖石、保温材料等,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利用到新建筑中。

3.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较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4.降低环境负荷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环境污染,使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固体、污水与气体等污染物带来最小的环境负荷。

4.1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如生态水泥、绿化混凝土、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等。可使用预制模数构件来减少建筑垃圾。

4.2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在建筑的造型设计、材料选用和工艺设计都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的能耗和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5.使建筑长寿多适

5.1选用耐久性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換、维护,从而节约费用。

5.2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建筑师在设计中应充分预见到建筑可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改造,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以提高整体资源利用率,减少寿命周期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例如,设计两所住宅建筑,在材料和工艺都相同的情况下,设计者采用不同户型的话,一种自适应性又差,可能在巧年后无法满足使用功能,无法改造只有拆除重建,而另一所由于可以灵活变换户型而得到更长时间的使用,相比之下,在相同的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中耗费的资源和产生的污染比前者要少很多。

6.满足经济合适性原则

人们通常认为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投资成本要高很多,这也是其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其实从长远来看,如果加强绿色建筑的管理,采取综合性的设计,可大大降低建筑的建造和后期运行的费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事实上,绿色建筑由于能源、资源的节约会大大降低建造和使用成本,其自适应性设计也会显着降低后期的哦维护和改造费用,并降低环境成本,其整体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选择环境性和经济性平衡的建筑材料,并建立整体建筑系统投资优化的概念,从设计、建造和使用运行都全局来考虑其经济效益。

7、结语

随着经济,环境,健康等诸多因素的迫切要求,绿色建筑正在迅速发展,在建筑领域里,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绿色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总之,绿色建筑能提高使用的舒适性,节约资源和降低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并降低环境负荷,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6。

[2]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编委会.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A].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

[4]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提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意识 篇7

关键词:建筑师,社会责任意识,建议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给建筑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才华展示舞台和创作空间,大批优秀建筑作品,使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质大为改善和提升。建筑师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求建筑师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而提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2 建筑师的责任

建筑师的责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责任,另一方面是社会责任。技术责任指我们应具备艺术素养、人文知识、工程知识、法律意识等,保障设计作品的质量;社会责任应该是如何使建筑能够融入、服务社会,体现社会发展方向,价值取向,保护和节约资源,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建筑师的社会角色就是运用我们的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建筑师要对项目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这是真正展示建筑师的才能的地方。建筑师在项目策划和市场定位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建筑师要从整体规划到部件选择等多方面把握建筑物的品质和性能,一个新的空间是否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是一名当代建筑师社会责任的体现。

2.1 关于建筑文化

2.1.1 建筑文化的传承

如果说一个城市给世人展示历史的文化底蕴、今日的繁荣昌盛,最直接的就是建筑,那么从高楼大厦到茅草屋,承载的已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功能,它们更代表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如果陕西没有了窑洞、福建没有了客家土楼、北京没有四合院,那么这意味我们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中。(见图1)

当今,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建筑师来说,建筑文化的传承,体现本土特色已成为发展方向。我们要研究传统建筑风格和所处区域的关系,建筑色彩的运用,建筑氛围的营造手法等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建筑精华,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不要一味地抄袭、照搬国外建筑,也不要简单地在建筑的外表披上一件历史的外衣。

2.1.2 建筑文化的保护

建筑文化的保护,一方面是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另一方面是保护历史在一个区域留下的痕迹。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在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合理地使用,恢复原有功能,或是适度改造为新的功能,使建筑不是冷冰冰地成为一件艺术品观赏,而是更贴近人们生活,使人们在使用中体会老建筑的魅力。在一些旧建筑的扩建和接建时,建筑师要多思考、多手法,不能简单地做个仿古工程,尊重周边环境并不意味着就得造个假古董,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例子,值得借鉴,例如: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柏林国会大厦等等(见图2)。

另一方面是保护历史在一个区域留下的痕迹。建筑师在做一个新项目时,要研究基地的现状和历史,有意识地保护历史留下的一些痕迹。例如,在天津水晶城项目中,基地原址为天津玻璃厂,场内一些几十年树龄的大树、废弃的铁路、老厂房等等,被设计师筛选地保留了,并结合这些历史痕迹进行重新设计,使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居住区(见图3)。

2.2 关于节能环保

2.2.1 节能环保的概念

概念: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提倡环保型新能源开发,造福社会。节能环保是全社会的行为,并非局部的节能环保。我们在考虑建筑节能环保的同时也要考虑生产这些节能材料和设备时的代价。假如我们生产这些材料和设备所耗费的能量大于所节约的能量,就得不偿失了。对建筑师来说,在设计工作中,要建立全社会节能环保的概念,尽量多地研究和采用被动式节能方式,例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认真研究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手法,来适应气候环境,尽可能做到自然采光、通风,使用当地建材,设计一些适合当地气候的构造方法,摒除华而不实的手法,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2.2 节能环保的观念大于技术

瑞典是个把节能环保写入法律的国家。2050年,瑞典将放弃化学燃料的使用。这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是每个公民都具有较高的节能环保的观念,并付之行动。人们在生活中,垃圾分类投放、报纸回收再利用、雨水收集、绿色出行等已深入人心(见图4)。

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要处处融入节能环保观念,大力宣传节能环保的理念。例如,建筑师在做总图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绿色出行,如何使基地内交通与公共交通紧密联系,优先考虑步行及自行车流线,注重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设置,为绿色出行提供便利。

在项目设计流程上,在建筑设计之初,应该先初步进行生态设计和机电设计,避免方案确定后,给其他专业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共同协作,将后期配合转化为前期介入,才能真正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3 关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也是当前全球性的发展大趋势。建筑直接和间接消耗的能源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在国外经常在一个小餐馆里,老板很自豪地告诉我,这座建筑已有百年的历史了。很多旧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将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融入到老建筑内,有机地和新建筑结合起来,通过改造部分内部空间,赋予新的功能,虽然建筑经过百年的沧桑,今天依然散发着她的魅力。在瑞典KLISTA区,大量的老建筑,通过内部空间调整、外墙更新等手段,使老建筑适应新的使用者需求,持续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节能环保的要求。这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建筑构件预制化、潜伏设计,这些手法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见图5、图6)。

现阶段,天津大量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均考虑了潜伏设计,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提供了户型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可能性,使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从而满足社会节能环保的要求。

在考虑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将新的技术应用于旧建筑上,对老旧建筑进行再生设计,继续服务社会。

2.4 关于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诚信问题,可以从网络上流行的一个小段子感知一二:“早晨起床,掀开黑心绵作的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在票贩子手里买张车票,准时赶到地下烟厂上班……”。

做学问先要学做人,建筑师要想在当今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诚信是原则、是根本。首先,建筑师要保障工程质量。其次,要加大原创设计的力度,避免完全照搬,抄袭国外方案。我们模仿了建筑的外衣,却不知内在的技术和工艺。在建筑设计中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被少数不良开发商所利用。

对于一些新事物、新技术,要认真地研究可行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目前,项目后期评估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在创作之初的创新点、亮点,在建成之后的成效得不到及时的验证,这就需要建筑师更要对设计过程高度负责,不要让诚信危机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障碍。

2.5 建筑的社会性

建筑并不是建筑师一个人的作品,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建筑是多方协商,多方融合,到达多方共赢的产物。一味的强调单方的特色,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建筑师对项目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设计本身,特别要重视建筑的社会属性,使新建建筑能够融入周边环境,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不是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压力。

建筑师除了考虑建筑单体设计方案外,还要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管理、施工工艺、经济造价、日常运营等等对建筑的要求。例如,一些青年建筑师在方案创作中,过于注重区域的标志性,强调单体特色,而忽视了整体城市规划的要求。

3 结语

推行建筑节能构建“两型社会” 篇8

恩施州推行建筑节能自2006年开始起步,两年来,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认真编制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

在制定全州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以及编制全州城镇体系规划时,充分考虑和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相关内容。在城镇体系和城镇规划布局,以及建筑物的体形、朝向、通风和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了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的要求,体现了绿色生态州的发展构想。经过反复审议,最终编制完成《恩施州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

(二)狠抓建筑节能审查

一是严格按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深入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切实督促建设各方特别是设计单位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通过行政性审查,严把准入关,杜绝无证越级承揽勘察设计业务;通过对勘察报告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消除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隐患,从源头上把住工程质量关。二是建立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和工程节能监督及工程竣工备案专项制度。全州新建工程在履行施工图审查时,严格执行《湖北省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针对恩施州的气候条件,重点对建筑围护结构、门窗、遮阳及建筑通风采光等节能措施进行专项审查,凡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通过,从源头上强力推行建筑节能工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切实履行职能,严格执行《湖北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监督要点》,进一步强化了建筑节能监督。初步形成了建筑设计、审图、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完整的建筑节能闭合管理圈。

(三)有序推行“禁实”、“禁现”工作

2007年,全州新建项目262个,投资总额426268万元,建筑面积252.1万m2。其中:公共建筑项目数64个,面积43.96万m2;居住建筑个数198个,面积208.14万m2;公共建筑在建筑节能设计阶段达标64个,竣工阶段达标64个,居住建筑在建筑节能设计阶段达标198个,竣工阶段达标198个。全州所有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和竣工阶段,“禁实”(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全部达标,达标比例100%,达标面积252.1万m2。

2007年9月,在州城建成区范围内建设工程推行了“禁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工作,并建成了2座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年生产规模约40万m3。

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各项法规及标准体系。一是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工程建设参建各方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及义务。二是研究并制定推进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的相关工作,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建筑节能改造制度、建筑节能认证标识制度、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推广限制淘汰制度等。三是加大“禁实”、“禁现”和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监管力度,严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各个环节,组织“禁实”、“禁现”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确保建筑节能标准得到落实。

认真研究并实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一是按全省的统一规定,实施新型墙材专项基金长效机制,支持节能墙材项目的生产。二是对实施高于国家规定节能标准的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在规费收取等方面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给予相关表彰和奖励。三是积极实施节能认证的具体措施,把好市场准入关,促使建筑节能产品市场趋于优化。

根据有关建筑节能体系的要求,确定符合建筑功能要求的主导产品,并建立相应的生产基地。布局一批新型墙材生产企业,基本实现新型墙材标准化设计、产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其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产品结构合理,应用推广法制化的要求。

建筑节能与社会经济效益研究 篇9

对于现代人类的生活与工作而言, 建筑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基本生活、生产资料。就我国当前的建筑设施建设形势而言, 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新增建筑能够严格符合相关能源消耗标准, 而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增建筑都位列高能耗行列, 这不仅将会加剧我国能源消耗, 对社会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也会造成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损失。

一、我国的建筑能源消耗现状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 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 我国已经成为“能源消耗型”大国, 在全球众多的国家中, 能耗消费排名第二。但我国当前的能源储备和人口现状出现了较大的矛盾, 使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受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可消耗的能源量就明显不足, 甚至连全球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都无法达到。建国初期, 受国家体制与国际形势的影响,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脚步较为缓慢, 当时的我国人口与能源间的矛盾尚不突出, 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影响, 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猛, 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 这时我国人口与能源间的矛盾就充分的暴露了出来。

比如, 在1990年的时候, 我们国家人均用电只有123千瓦时, 但是到了2000年却跃增到了600千瓦时, 而截至2011年, 我国的人均用电已经发幅度超过3 000千瓦时, 我国整个社会用电量高达4.69万亿千瓦时, 超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与电力能源间的矛盾, 这也就引起了很多其他的问题出现, 比如电煤供应紧张、水电出力下降以及电源电网结构失调等等, 最后导致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缺电现象。站在总体的角度上来说, 2011年我国的电力供需并不宽松;其次, 在建筑能源消耗中, 给排水的所占比重也非常大, 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 人均占有量仅有2.2千m3, 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导致了我国很多地方严重缺水。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进步, 建筑给排水的量还会继续增长。

目前, 交通耗能、工业能耗以及我们谈论的建筑能耗, 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能耗三强”。根据2007年建设部的数据统计来看, 我国社会所有能源消耗总和的百分之四十六点七都与建筑有关, 在这近一半的能耗中, 百分之二十来自暖空调消耗。有统计表明, 就我国当前的建筑设施建设形势而言, 在每年的20亿m2新建建筑中, 有80%以上的都位列高能耗行列, 在430亿m2既有的建筑设施中, 采取了有效节能措施的不足百分之四, 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 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为目前的3倍左右。

三、建筑节能与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建筑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站在我国住宅建筑设施的角度上来说, 其在城市中的面积最为广大, 其中有大约为40亿m2的面积需要采暖, 这40亿m2中的每一平方米在采暖季需要消耗掉25 kg的标准煤。试想,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方式, 降低50%的采暖标准煤消耗, 一年下来我国便可节约5千万吨左右的标准煤。再次就是空调, 建筑设施的空调能耗在建筑能耗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从当前的数据分析来看, 我们国家每年的住宅空调新增量在1.1千万台左右, 这意味着空调能耗的所占比还将继续大幅度上身。另有预测表明, 在以后的十年当中, 我国每年将有8亿m2左右的城镇住宅建筑设施将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果这些住宅都使用了采暖设备或是空调设备, 那么将会增加超过1亿千瓦的用掉设备负荷, 这同我国在本世纪初的发电能力相比, 占到了2000年时候发电能力的1/3。但是, 如果按照我国现行的能耗标准进行房屋建筑设施施工, 并对既有的房屋建筑设施进行有效的节能优化, 可能降低40%~70%的空调负荷, 除去我国南北两端, 部分地区甚至不需要安装空调。我国公共建筑设施对能耗的需求也非常大, 如今我国大约有45亿m2的公共建筑设施面积, 其中5~6亿m2面积的宾馆、办公楼、大型商厦等都安装使用了中央空调, 依旧用百分之五十的能耗降低率来算, 采用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 每年可以降低标准煤消耗1.35亿吨。如果按照我国现行的能耗标准进行房屋建筑设施施工, 并对既有的房屋建筑设施进行有效的节能优化, 到2020年为止, 我国对标准煤的消耗可以有效的减少3.5亿吨, 并减少8千万千瓦左右的空调高峰负荷。这等同于三峡发电站总量的4.5倍, 可以为我国节约1万亿左右的电力投资。

建筑节能在可以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也对我们大众的生活有着极大的益处。不得不说, 由于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因素影响, 节能型建筑的价位确实较高, 但这只是站在了初次成本上做了考虑, 而忽视了对二次成本的计算。虽然有统计显示, 如果购买普通建筑房屋的话, 要比购买节能建筑房屋减少百分七的成本投入, 但是在后期的居住与生活上却要增加许多成本开销。今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节能的技术与建筑材料成本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而随之而来的节能型建筑建设成本也就肯定会得到有效控制, 到时候人们购买节能型建筑房屋的成本也将降低。建筑节能的有点也并非只体现在节约能耗上, 它还能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增强居民体质健康, 同时它对于防止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为我们社会节约很大一笔环境治理费用, 而生态环境如果能够保持在较佳的水平, 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顺利的展开, 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建筑节能推广措施

以某地一栋六层的家庭住宅为研究对象, 对该住宅在采用节能措施前后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来分析节能住宅的经济效益, 分析其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当地《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2/450-2007) (2009年版) (以下简称节能标准) , 本文只对该住宅的外围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措施的改进, 在保证夏季和冬季温度分别在25℃和16℃的基本条件下, 夏季使用空调降温, 能效比为2.2, 冬季采用电暖气设备采暖, 能效比为1.0, 由此来计算出该住宅一年内空调采暖设备的能耗来作为该住宅的基础能耗值。由于该地区的住宅节能标准要求在全年使用空调采暖设备的基础上要达到基础能耗节能65%的标准, 因此, 除了使用外围围护结构来确保隔热保温外, 还必须考虑使用效果较高的空调采暖设备, 两种节能措施的综合运用对于该住宅的节能贡献率均达到25%左右。该住宅的围护结构采用一系列节能措施后, 能保证该住宅达到节能65%的目标, 该住宅采取的节能措施能够符合节能标准, 有效降低了能耗, 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见表1 (K为传热系数) 。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 全球各项事业飞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却是, 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能源消耗加剧, 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 那么有一天我们总将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于是全球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都开始致力于扭转这一现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建筑节能理念与技术应运而生, 而建筑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态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 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所以, 本文站在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上, 对建筑节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对如何进一步推广建筑节能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关键词:建筑节能,社会经济,能源,生态,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林红.浅谈现代建筑、经济与节能[J].山西科技, 2010 (03) .

[2]梁亚奇.低碳经济下对节能建筑的思考[J].商业文化 (下半月) , 2012 (04) .

[3]张云华, 张金伟.生态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J].生态经济, 2010 (08) .

[4]刘光菊, 张维奇.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山西建筑, 2012 (11) .

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社会价值 篇10

一、积淀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历史风貌建筑年代较为久远, 上至远古时代, 下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横亘历史五千年。这些历史风貌建筑不仅表现了彼时建筑艺术的风格和特色, 更凝结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已经超脱了建筑物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以一个个延续至今的独立存在, 向后人鲜活地展示其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可以说, 历史风貌建筑存续的历史, 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每一栋历史风貌建筑, 都是历史的一个缩影。

正是历史风貌建筑所承载的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底蕴, 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得以突显。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等方面的原因, 很多历史风貌建筑遭到破坏、损毁, 有的则被挪用、改建, 失去或将要失去原本的面貌, 其后果便是它所代表的文化符号面临消亡的危险。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就是要维护这些建筑的原始面貌, 使其蕴含的文化得到维系与传承。

二、保存历史风貌原状, 增进民众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

古代的历史风貌建筑主要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到了近代, 中国的历史风貌建筑由于时代的剧烈变迁而将东西方文化交融在一起。鸦片战争结束后,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特殊的社会形态里, 西方文明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对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 中国的很多地方出现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建筑, 其中尤以天津最为典型。

在近代中国, 天津由于其毗邻京城、地处南北要冲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举足轻重。1860年之后, 天津开埠通商, 英、法、德、意等租界逐渐形成。当时租界的建筑迥异于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理念, 例如英租界推广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 按“花园城市”理论进行规划和建设。受租界的影响, 当时天津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欧洲古典复兴建筑、折衷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等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存的景象, 反映了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实。这些建筑大多数保存至今, 对于研究近代中国和欧洲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租界建筑外, 众多的名人寓所也是近代天津的宝贵遗产。据考证, 近代有200多位名人政要在天津留下了足迹, 例如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邓颖超、张太雷, 爱国将领张学良、吉鸿昌, 历史名人梁启超、严复、张伯苓, 以及末代皇帝溥仪, 北洋政府五位大总统, 等等。这些名人寓所构成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近代史的一部分,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基地。对这些名人寓所进行整理修缮, 保存其历史原貌, 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外开放, 可以让民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名人的经历, 更深切地体会近代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的前进历程, 并增进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发掘历史人文内涵, 提高现代城市品位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以及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 一度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标志。不过, 许多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背后, 隐藏着人文内涵缺失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少先天的人文资源。由于历史原因, 有些城市 (特别是新兴的、年轻的城市) 并没有积累起丰富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文传统, 尽管这些城市可能会采取措施加强人文方面的建设, 试图提升其人文品位, 但人文内涵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 并非后天在短期内所能完全弥补。二是忽视人文建设。有些城市并不缺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 未能有效保护和开发已有的人文资源, 使得城市的人文气息逐渐流失。

人文内涵的缺失, 反映了城市发展中物质与精神的失衡, 不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历史风貌建筑的存在, 则为城市的人文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历史风貌建筑不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物化的形式展示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并且这种物化的形式很容易为人的视觉所感知, 因而它在表现城市的人文环境时更具优势。

实践证明, 只要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城市的文化品位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以天津为例, 近年来天津市在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建设滨海新区的同时, 十分注重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 以立法的形式制定了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制度, 成立了专门的负责机构, 同时通过举办研讨会的形式深度发掘历史风貌建筑的内涵, 以举办展览、对外开放等形式增进各界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了解与认知。这些措施对提升天津的文化品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方面, 市民通过与历史风貌建筑的接触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使人文气息蔓延在大街小巷, 活跃了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 天津藉此成功塑造了文化名片, 五大道、小洋楼等俨然成为天津的招牌, 并广为外界所知。

四、展示地域风格特色, 丰富旅游文化资源

每一栋历史风貌建筑的产生都有其时空背景。根源于既定时空的特性, 决定了历史风貌建筑的差异性和不可移植性, 时间不同, 空间不同, 历史风貌建筑也会有所不同。进一步而言, 时空背景的差异造成不同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反映了我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不同兴趣爱好和审美观点的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游客通过参观不同的历史风貌建筑, 可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渊源。因此, 历史风貌建筑所在地方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历史风貌建筑这一有效载体, 发掘其人文内涵, 制定富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发展规划, 整合既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并辅之以适当的行销策略, 从而打响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 实现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的完美结合。

建筑企业社会责任 篇1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在社会能源消耗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建筑能耗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我国新建建筑中,只有少部分能达到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多数建筑为高耗能建筑,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能源,且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节能建筑,推广建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建筑能耗,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能耗现状

建筑能耗一般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的能耗。建筑能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增长较快,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人口不断增加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带动建筑房屋的持续增加,导致人均房屋面积的增加。

城市经济较农村发达,城市人口人均能耗普遍高于农村,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建筑能耗的进一步加剧。

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要求的提高,空调走入百姓家庭,空调制冷范围已从南方扩展到北方地区,采暖制热范围亦由北方扩展到南方地区。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居住建筑,空调和采暖设备的使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必将消耗更多的能源。

2、 建筑保温节能技术

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有很多。例如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既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加强墙体和门窗保温;加强屋顶、地面保温;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等。

在建筑物围护结构中,墙体传热约占维护结构传热的25%~30%,门窗约占25%,屋面约占6%~10%,地面约占3%~5%。做好建筑墙体、屋面、门窗保温隔热不仅是建筑节能的需要,也是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需要。

2.1.外墙保温节能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被大面积推广的内保温技术有:增强石膏复合聚苯保温板、聚合物砂浆复合聚苯保温板、增强水泥复合聚苯保温板、内墙贴聚苯板抹粉刷石膏及抹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加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的做法。

但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外墙外保温技术。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使用同样规格、同样尺寸和性能的保温材料,外保温比内保温的效果好。外保温技术不仅适用于新建的结构工程,也适用于旧楼改造,适用于范围广,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2.2.门窗的保温节能技术

对建筑采暖能耗来说,门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单层和双层钢制门窗不能适应舒适和节能的要求,气密性和保温性都较差,因此,门窗的保温节能技术,对于建筑结构保温节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门窗周边的密闭构造。通过采用高性能密封技术,降低建筑门窗全周边的空气渗透热损失,提高保温隔热、气密水密以及隔声等主要物理性能。

框型材材性断面设计。影响门窗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框型材性和断面形式。框由金属型材、非金属型材和复合型材加工而成,它是门窗的支撑体系。从保温角度,由于型材内的多道腔壁对通过的热流起到多重阻隔作用,而热流与腔壁垂直,因此随腔数量增加辐射传热强度而成倍减少。

设计合理的窗框比。窗框比与窗面积、窗框表面面积和窗立面设计有关,它是窗面积与窗框表面之比,一般为25%-35%。随窗框比的变化,窗框的放热面和感热面也在改变。从窗保温性能角度来说,放热面和感热面的增加对采用框断面尺寸较大的金属型材而言会带来不利影响。窗立面不宜分割太碎,在满足其它使用功能前提下,小面积窗户不宜采用大断面的金属型材。

2.3屋面的保温节能措施

建筑物屋面由于长期暴露在外,直接受太阳照射和雨雪覆盖,表面温度变化大,能耗损失也很大。

目前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做法有现浇和铺砌两种。

在整体现浇保温方面,目前我国在屋面工程中采用了硬质发泡聚氨酯、泡沫混凝土现浇喷涂保温层;铺砌保温方面,板块状保温材料应用最多的是用松散保温隔热材料或化学合成聚酯与合成橡胶等类材料加工制成材料,如如蛭石板、矿物棉板、软木板及有机纤维板、泡沫混凝土板、加气砼块、EPS板、XPS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3、 建筑保温节能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由于使用了节能材料,保温节能建筑的建设费用增加。但是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保温节能建筑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而且,在保温节能投资和保温节能收益平衡后,保温节能建筑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即进入了纯收益时期。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节能建筑在建成使用后比传统建筑可以大幅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节约能源支出,节约采暖系统建设和锅炉供热设备的投资。

从整个生命周期收益来讲,虽然节能投资是一次性行为,但是其社会经济效益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

建筑节能近年发展迅速,尤在北方地区能耗较大,在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前,应对节能材料、节能方案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加快建筑保温节能理论研究,推广使用经验成熟的节能工程做法是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节能建筑可以使全社会更有效地节约能源,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低碳:房地产业建筑业责任重大 篇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我们国家实现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我们一方面快速增长着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又在破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 这样的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所追求的是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环境, 而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是协调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 特别是我们处在目前的发展阶段, 低碳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承诺要举国上下共同努力完成, 房地产业、建筑业是资源能耗的消耗大户, 我们的建筑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 建筑布品, 而钢材、水泥、陶瓷等等这些都是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资源生产出来的, 我们建造出来的建筑物使用几十年, 上百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这么一个长期的使用过程中, 都要消耗能量, 因此, 房地产业、建筑业如果可以做到高效节能、低碳发展, 就可以从生产源头来促进节能减排, 又能够从生活消费源头促进节能减排, 因此房地产业、建筑业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用重大, 责任也重大。

这些年来, 我们努力节能减排推进城市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体系, 执行情况一年比一年好, 部分地区还执行了65%的节能标准,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监管, 北方城市供热改造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家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能源的鼓励引导政策, 开展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的活动, 有利地推进了太阳能、地热、风能等能源的应用, 建设推广节水城市活动, 园林绿化城市活动, 绿色交通城市活动以及各级政府加大对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的投资都有利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城市, 需要我们形成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庞大的科研力量, 优选出节能的材料、节能部品, 以及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应该说节能减排, 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房地产业、建筑业基本的发展导向。

上一篇:中俄边境地区下一篇:人才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