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声乐

2024-09-26

通俗声乐(精选4篇)

通俗声乐 篇1

一、前言

通俗声乐作为一个专有的名词, 据音乐界考察最早是出现在西方的报刊, 引进我国后也被称为“通俗唱法”。在中国, 通俗声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声乐与宫廷声乐的结合和发展。发展到现代, 通俗声乐的范畴已经非常广阔, 狭义上可以与“流行音乐”相互换, 也包括爵士乐和摇滚音乐一切具有通俗性质的声乐作品。通俗声乐从起源到发展至今的风靡全球的趋势, 形式轻松活泼, 歌词易懂, 节奏欢快, 同时注意表达大众的内心情感, 是以其独特的声乐优势和群众基础, 在音乐的大舞台上发扬光大。但是一个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不仅是困扰当今音乐界的关键所在, 也值得当今受众进行反思。因此, 本文从多角度来探索关于通俗声乐的发展前景, 使之更加成熟和积极向上。

二、通俗声乐的发展现状研究

通俗声乐的由来是民间音乐和高雅艺术音乐相互结合和渗透的结果, 作品结构大多简短精炼, 也富有很高的即兴特点。同时由于强烈的群众性参与, 多以较为公开的大型的演出为主, 越来越多的加入了灯光、服装、音响等现代化元素。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的高科技与电子技术也参与到了贡献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中。

1、通俗音乐发展优势现状

通俗声乐的发展虽然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是真正得到机遇和发展空间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年代里, 文化坚冰得到破解, 社会思潮涌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些严肃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艺术鉴赏, 通俗声乐的独特美学品质也引起了众多的爱好者与参与者。由于政治经济的诸多原因, 通俗声乐也随着历史的步伐蓬勃兴起, 不论是大众媒体的传播还是街口小巷的传唱, 通俗声乐所代表的平民文化和典型的“草根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些不但是由于通俗唱法的嗓音质朴和演唱方法自由多变, 而且通俗声乐往往采用的是以情带声的形态表演。可以看出的是, 在当代中国, 流行歌曲的铺天盖地的趋势已经是形成了较为易于接受的氛围, 收到了群众尤其是普通青年的喜欢与追捧。

2、通俗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单方面的对通俗声乐采取演奏, “重形不重声”或者是“重声不重形”, 通过上述阐述, 通俗声乐往往是声音和形态的结合。我们也众所周知的是通俗声乐作品是二次创作, 他的流行和发展缺少了流行歌手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 在歌手进行演唱时, 由于个人演唱功力、自身教育有限、专业水准不高等原因, 并不注重对通俗声乐歌曲的真实表达, 而是一味的复制和模仿一些做作的、暴露的、低俗的令人不舒服的动作表演。这些通俗歌手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和指导, 综合素质并没有发展到专业歌手的水平, 以至于并没有真正的表达通俗声乐所要传达的情感和大众美感。另外一个方面就是, 追求声音和技巧的发挥并未注意舞台艺术的结合, 造成了通俗歌曲失去了原本具备的活泼轻快的魅力。

三、通俗声乐发展前景分析

在以往阶级社会中, 通俗声乐是被明令禁止和取缔, 但是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思想的改革, 雅乐和俗乐之间已经逐渐消除了相互对立排斥的尴尬局面。不论是哪种音乐, 哪种唱法只要能够在音乐史上表达出其优势, 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并符合社会潮流, 积极向上就应该被推广。通俗声乐的发展, 极大的鼓舞了社会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同时也繁荣了我国声乐艺术的领域, 因此, 我们有必要进行通俗声乐发展前景的分析。

1、通俗声乐逐渐趋向商业化

通俗声乐在一层面上被大家概念为商品音乐, 即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作行为和作品方式。可以看出的是, 通俗声乐在大部分时空上主要展现的是商品性质, 被包装完美的歌手形象、被处理过无杂质的声音效果、被美化过的宣传手册和海报无疑促使通俗声乐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行进。越来越多的借助或者打着热爱音乐、追逐音乐梦想的旗帜举办音乐选秀节目, 种类繁多, 花样百出。从最初超级女声的全民火爆到近期《中国好声音》的风靡一时, 这也给了许多青年人, 尤其是并没有先天音乐天赋优势的青年人追求音乐的一道曙光。由于通俗音乐这种被最大范围传播和接受的特有属性, 也驱逐着别有用心的商人进行目的不纯的打造和改装。

2、通俗声乐中技能取向科学化

面对通俗声乐广大的市场需求, 涌现出的专业化的声乐院校给予了通俗声乐最好的指导和发展道路, 为我国通俗声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大的空间。通俗声乐虽然是即兴性较高、雅俗共赏、难度较低的声乐类别, 但是对于发展逐渐扩展的趋势来说, 提高其专业化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因此, 我们必须通过教学专业化和技能培训科学化进行逐步的提高, 一改往日通俗唱法无章可循的不成体系的弱势所在。例如, 可以培养通俗化声乐演唱者进行系统的声乐教育, 形成正确的声音观念, 在此基础上, 把握发声技巧, 勤加练习, 从而提高通俗声乐行业的整体水平。

3、通俗声乐发展融合多元化特点

中国通俗声乐作为后起之秀, 发展各方面还尚不充备, 在21世纪政治、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时代里, 通俗唱法同样需要借鉴关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原生态唱法的长处和完善之处。以中国的民族声乐为例, 其发展经历了多重阶段, 在这里, 当代的通俗声乐就可一方面汲取其中的养分, 在真挚表达热爱民族情感方面, 利用民族素材和演唱风格融进通俗声乐中, 可以提高其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借助融合西方声乐的技巧和手法, 形成独具特色和独树一帜的现代化的通俗声乐。另外在美声唱法中, 讲究呼吸、共鸣的发声方法也是通俗唱法可以学习的地方, 这样能够提高通俗声乐的科学含量和美感品质。

4、通俗声乐更加注重表达大众情感需求

通俗歌曲最通俗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曲艺的表达和内容简洁、情感真挚, 生活语言较多。其中, 尤以抒情性见长, 在情感和态度层面与广大人民是“同一条战线”的。而在当代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 通俗声乐这种特点也逐渐被放大和扩展。通俗声乐中, 多有表达爱情、亲情、友情、追求梦想、享受生活的情感外露。与文革时期压抑人的情感世界相反, 通俗声乐很直接的表达了关于人们情感世界中较为敏感、微妙、朦胧、含蓄的思想内容, 可以看出的是, 得民心者的天下。通俗声乐从诞生的源头就来自于平民, 也会归结于平民大众, 为平民大众所利用来进行情感交流和传达。

四、结语

通俗声乐作为一种流传较广的声乐形式, 其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已经形成了势不可挡的劲头。在其发展过程中, 也有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商业气息浓、通俗歌手更新换代较快、利益角逐造成追求提高自身素质的障碍等等, 是音乐专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但是通俗声乐本身所具有的闪光点也督促了热爱音乐的专业人士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其发展前景可以说是光明的, 我们必须引导通俗声乐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进行自我的调试和发展。

摘要:本文中, 笔者通过简单介绍通俗声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变过程, 同时注意到通俗声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另一方面, 结合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取向, 科学合理的分析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符合科学发展的正确建议, 从而促进通俗声乐的发展和传播。

关键词:通俗声乐,发展前景,概述

参考文献

[1]何卓.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J].黄河之声, 2010 (03) :25-28.

[2]王林.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演唱的把握和转换[J].大舞台, 2010 (05) :18-21.

[3]刘臣.通俗唱法声训之我见[J].艺术教育, 2010 (06) :30-31.

[4]张骥.由“跨界唱腔”的产生看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兼议三种唱法的柔性碰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5) :56-59.

通俗声乐 篇2

一、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融合的作用

人们的审美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进行革新,以往单一的演唱歌曲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音乐欣赏的多样化需求,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我国的音乐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创新。声乐艺术在能够保证正确的发音技巧的基础上,可以将这三种唱法进行有效的融合,提取三者之中的优势,在融合的时候要体现出每种唱法的特色,形成适应时代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演唱风格。

二、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融合的方式

1、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对唱歌有所了解以及会唱歌的人,都会知道唱歌的方法,需要用丹田来发力,用气来演唱歌曲,分析美声以及通俗两种唱法可以发现他们有一些相同的特点,美声唱法是通俗唱法的基础,通过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形成通俗唱法,更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二者有共同的特点,美声中的很多东西在通俗唱法中都能够得到体现,比如在呼吸方式上,演唱者在使用通俗唱法演唱歌曲的时候,普遍会使用气声,这就是在美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需要有充足的气息,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体现出音质以及张力。很多演唱家和歌手将这两种唱法进行融合演唱歌曲,比如安德烈波切利、平安等人,他们在这方面的融合做的比较出色,演唱的风格以及对歌曲良好的表现力,让人们非常喜欢[1]。在演唱一首歌曲的时候,如果使用美声和通俗唱法进行演唱,能够将二者进行完美的融合,就可以让歌曲表现的更加丰满。比较具有代表性,深受人们喜欢的歌曲,比如《我和你》,这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上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一起合作演唱的一首歌曲,二者也分别是通俗歌唱家以及美声歌唱家,这一合作使得歌曲非常成功。

2、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

美声和民族这两种唱法的融合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融合之后的演唱效果相对传统的用民族唱法来演绎歌曲,更加具有新鲜、巧妙的感觉,具有很多差异。经过有效的融合后,其所表现出来的是音域会变得更加的宽广,音色则会变得更加圆润[2]。学生在学习这两种唱法的融合时,要想实现完美的融合,就需要注重多学习国外的美声唱法,能够清楚的了解国外优秀的演唱方法的融合方法,经过反复的练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促进我国声乐艺术更好的发展。

3、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对于这两种唱法的融合还是比较常见的,很多歌手也都很熟悉,我国对于民族和通俗唱法的融合的研究也有不错的成果,也有很多深受欢迎的作品,比如谭晶的《天空》,祖海的《在那东山顶上》,这些歌曲的演唱中都有效的将民族与通俗唱法进行了融合,主要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加入了一些通俗唱法的元素,这种全新的演唱方式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3]。还有周杰伦和宋祖英成合作演唱一首《山歌好比春江水》、《千里之外》等,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将两种唱法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让人们耳目一新,歌曲效果很成功。

4、学生要了解每种唱法间的差异,把握其中的本质规律

美声和通俗唱法讲究的是对气息的运用,因此学生首先需要对每种唱法有深入的了解,明白他们各自的特点,能够从中把握住本质的规律,学生后只有掌握了不同的唱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不同唱法融合的练习[4]。在声乐学习中,呼吸、发声、共鸣以及语言练习都是歌曲演唱中非常基础、重要的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做到有重点的学习,对进行练习,最终能够掌握这些声乐技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演唱者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学生在毕业后,在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唱法去演绎歌曲,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这三种唱法都有所了解,都能够进行演唱,社会环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对于另外两种唱法也会有所了解和掌握;学习民族声乐的大学生,在学好这一唱法的专业基础上,能够懂得一些美声和通俗唱法;学习通俗唱法的大学生也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另外两种唱法,社会更希望有三种演唱方法都会的演唱人才。因此学生要对这三种唱法多进行学习、了解和掌握,在学好所选演唱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外,也要多进行拓展,能够掌握其它唱法的基本要点,能够灵活的使用不同的唱法进行歌曲的演唱,让自己一技多能,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提高音乐素养,更好的实现就业。

三、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让音乐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进行融合演唱歌曲,是在美声和民族唱法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是一种创新,也具有较大的困难。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这三种唱法的区别和特点,从中把握组本质规律,学生要掌握三种唱法的演唱规律、演唱方法,以及对不同唱法进行融合的融合方法,实现有效的融合,可以让歌曲的表现更加新颖,更富有感染力,歌曲演唱效果更好,让这三种演唱方法能够更好的发展,实现音乐的多样化以及开放化发展。

摘要:自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歌曲是人们最喜欢的一门艺术,经过发展,形成了美声、民族以及通俗等多种唱法,每个唱法之间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时代变化,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让这三种唱法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以及声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民族,通俗唱法,融合研究

参考文献

[1]刘雅旭.论吉乐教学中美吉、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

[2]赵敏.由碰撞到融合—三种唱法的发展之路[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刘雅旭.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

通俗声乐 篇3

一、音色在通俗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一)音色能引起人的不同反应。音色是听觉最响亮的语言,依赖于听觉被人们所接受。音色的转变不仅神奇地触动着听众的听觉心理,而且由于其波长物理性能的不同,也会直接地影响到人的心理,带给人或阴暗、或明亮、或悲伤的心理变化。音色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情感奥秘,也让我们领悟了其带给人们的微妙心理变化。

(二)音色有助于演唱出歌曲的内涵。我们都知道,绘画和音乐是分属于视觉和听觉的两种艺术形式。绘画是通过色彩来表达事物,音乐则是用音符来表达事物。通俗声乐作品中如果缺少了音色的变化,就会显得单调乏味,无法完美地对歌曲的内涵进行表达,音色在音乐教学中也被称为是表现意识的基础。

二、音色在通俗声乐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一)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内心。在通俗声乐演唱中,音色能够表达有关心理、社会、自然等的作用,作为听众,我们大多能够通过一种音色来联系某种情绪或者心理活动,也有可能是一种形象。通常我们能够从爽朗、饱满的音色中听出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从明亮、刚毅的音色中听出一种坚定、刚强的情感;从积极、热情的音色中听出一种极度亢奋的情绪;从悲凉、暗淡的音色中听出一种忧伤的情绪……不同的音色能够呈现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人物情绪,在通俗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若能够利用音色的变化表达出人物的内心的情感,才可算一件完美的通俗声乐作品。如在通俗声乐演唱作品《存在》中,汪峰沙哑、嘶吼般的音色运用到歌词“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知道生命该沦为何物!”一句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悲怆的心情。但是我们仔细聆听,歌曲中音色虽然悲怆但并不绝望,沙哑中透出一丝刚强,表达了歌者不想随着世界价值观的普遍沦丧而随波逐流,还想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价值的一种坚定。而同样来自汪峰的歌曲《春天里》,歌曲中我们能从汪峰略带沙哑的音色中听出轻柔、婉转,让我们随着歌声回到了无忧无虑、自由飘荡的青春时代。同样是一个人的作品,但由于其音色运用的不同,表达出的情感也全然不同。 因此,音色在塑造形象、表达情绪方面的运用能够直观地展示出来。

(二)彰显作品风格,提升个人个性。在通俗声乐作品中,每一首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都是一致的,那么不同人演唱同一曲目该如何展示其个人风格?此时就体现出了音色的重要作用。

例如,那些歌颂祖国等方面的歌曲,旋律普遍较为舒缓、 宽广,因此演唱者所运用的音色应该是明亮且饱满的,从而将其中浓浓的大爱表现出来。而那些有着浓厚地方特色的歌曲,不同的音色能够表现出作品不同的风格,使通俗声乐作品更生动、更形象。例如歌曲《致青春》中,王菲的音色就将其中对青春年华的追忆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通俗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音色还能够表现演唱者的个性。同一首歌曲,不同人演唱所展示出的风格截然不同。如《旋木》这首歌,袁惟仁版本和王菲版本所表现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同一演唱者演唱同一首作品,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所演唱出的风格也并不完全相同,这主要与演唱者不同阶段声线的发育情况和人生阅历的有关。总之,一个人的音色能够将他个人的不同特点体现出来。

(三)表达创作情感,提升审美价值。前文中我们提到过,音色具有塑造情绪和性格、显示作品风格、展示演唱者个人特色的作用。综合地来看,以上特征都是关乎作品情感表达方面的,也就是说,创作者和演唱者都能够利用音色的不同特点对情感进行不同的表达,并传递给听众。其实,任何一首歌在其演奏之前,演唱者都需要先对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挖掘,然后在演唱过程中利用音色来进行表达,从而使歌曲能够走入听众内心,将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音色或轻巧或浑厚,或沙哑或清润,或深沉或饱满,随着节奏的不同,都表现出了作品不一样的情感,体现出了歌曲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三、结语

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既要表现技巧,又要利用音色表达歌曲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概括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刻画动人的艺术作品,深化作品主题,使歌声富有感染力。

摘要:在通俗声乐演唱中,音色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如今,我国的音乐领域也在快速地发展,我国音乐工作者对音色的运用和表现也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本文主要从音色在通俗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和表现入手,寻找音色在通俗声乐演唱中更多的运用可能。

通俗声乐 篇4

(一)对演唱者的音乐素质要求较高

我们所说的“音乐素质”指的是演唱者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从理论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敏锐的听觉、良好的音乐感觉以及鲜明的节奏感,通常情况下,我们也称其为演唱者的音准、乐感和节奏感。虽然很多人认为,做音乐的人,先天的音乐素质一定要特别优秀,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音乐素质包括了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学习,并且后天学习的程度通常会大大影响演唱者的整体音乐素质,所以并不是具备了先天条件的演唱者都会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换句话说,先天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后天愿意努力学习的人,通常会成为优秀的音乐人。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优秀的音乐人确实必须具备音准、乐感和节奏感才行,这也是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对演唱者最低的要求。

(二)对演唱者的气息运用要求较高

站在常理的角度来论述,一般情况下,演唱者的换气频率比普通人都要快,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自己的气息畅通,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通俗唱腔和美声唱腔。普通人基本上都是气管呼吸,而对于音乐人来说,他们使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方法,在演唱的过程中,还需要熟练使用横脂膜技巧,以此保证气息的畅通。实际上,任何唱腔都要求演唱者的气息畅通,这是声乐演唱的基础,主要因为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声音会随着节奏的起伏而起伏,会产生很多声音上的变化,一般我们称之为“转音”[1]。无论是什么变化,都会影响呼吸节奏;反之,声音也会受呼吸影响。从呼吸节奏方面来论述,两种唱腔都使用的是比较常用的急吸缓呼方式。除此之外,两者对歌者的共鸣器官和共鸣区要求很高,需要产生“共振效应”。

(三)两者强调声音的方向性一致

站在声音方向性的角度,两者都要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声音尽量靠前,切忌含在口中,发音和咬字的力度要强烈。不仅如此,通俗唱腔和美声唱腔都要求演唱者熟练使用声带边缘震动的发声技巧,因为这种技巧可以巧妙地产生“头声”这种现象。“头声”的运用能让歌唱者发出高音,所以这种发音技巧普遍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掌握了这种技巧,才能够将通俗唱腔和美声唱腔的高音完美地发挥出来。

(四)两者之间可相互变通

一般情况下,一首歌曲中使用的演唱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曲调有所改变。在保证歌者气息稳定的同时,可尝试添加新的演唱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驾驭多种唱法的能力,还能给听众带来新鲜感和愉悦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俗唱腔和美声唱腔就是可以相互变通,具备两种唱腔的歌曲更富美感和欣赏价值。

二、声乐演唱中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相融

虽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声乐形式表现亦有所不同,但就人体发声生理来说,皆是依靠肺与声带来完成发声过程。而歌声的产生,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发声技巧和对鼻腔、咽腔的控制,产生泛音,将这些因素合成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听到的歌声。因此,无论是通俗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要求演唱者有绝对的演唱技巧与能力。其主要呼吸方式是采用腹式呼吸,尽可能的延长气息,对情感与乐感的表达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演唱者要绝对投入。如此来看,通俗与美声在唱法和对演唱者的要求上,两者具有相通之处。利用一定的音乐技巧和编曲方式,将二者进行融合后,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将更加热情,更能使人投入[2]。在艺术表现方面,二者结合后的音乐,对演唱者的要求要比单一形式更高,演唱者在演唱时,艺术表现力也会更强,更具爆发力。将通俗与美声两种唱法合二为一,这种演唱形式已经在国内外应用,且发展广泛,给人以震撼人心之感,受到人们的喜爱。

上一篇:GSM无线模块下一篇: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