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教学

2024-08-24

小提琴教学(精选12篇)

小提琴教学 篇1

一、序论

长期以来, 许多小提琴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有这样一个疑惑:有些学生抱着对小提琴的无限憧憬去学习, 这种热情却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淡漠消失, 变为被动地学琴练琴, 甚至最终放弃学习小提琴, 这是为什么呢?又该怎样解决它呢?

我们分析后不难发现, 大多数小提琴教育者在授课时只是传授技巧, 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审美能力、没有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思维、没有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人文素养形成美好的情操与完善的人格。长期的纯技巧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学生对乐器和音乐的热爱渐渐被机械的技巧练习消磨殆尽, 从而失去学琴练琴的兴趣。即使有些学生靠着毅力达到较高的技巧水平, 他们的演奏也是缺乏情感、个性与内涵的空壳。我国小提琴教育家徐多沁所说的:“教技术还是教音乐”、“教学方式重于教学内容”以及世界小提琴教育大师迪蕾所说的:“让学生主动练琴, 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都是这个意思。所以说, 小提琴教育者只有走出技术至上的误区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动力、有目标、有激情、有内蕴。

这里所说的“乐感式教学”就是指带有情感体验、个性培育与人文内涵的教学。 (3) 将这种教学方式与小提琴的教学相结合, 而不仅仅再是音符节奏的校对、手指的训练、音响的控制等技巧训练, 启发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学琴练琴, 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前苏联大提琴家姆斯梯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给孩子找最好的、严格的教师, 这是必要的, 但教学有一点最本质的东西, 老师应当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并激励他们继续学习。”

由此可见, 只有发扬“乐感式教学”才能抓住小提琴音乐教育的精髓, “乐感式教学”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二、“乐感式教学”

1. 情感教育:

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融入音乐审美情感培养的教学环节, 使这一过程成为美好的、富于魅力的艺术体验。学生对小提琴音乐体验得越多越深, 对小提琴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 情感表达也会越主动、越真挚。在其与音乐本体的情感相融和时辅以恰当的技巧训练, 学琴练琴都变的轻松互动起来。此外, 学生受到美好音乐的熏陶感染, 建立起丰富的情感世界, 通过对音乐作品理解的逐步加深培养起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 这些素养对今后的学习与演奏都是非常重要的。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 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乐教思想中就提出了有关培养音乐审美情感的观点, 像:“师挚之始, 《关雎》之乱, 洋洋乎盈耳哉!” (4)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 翕如也;从之, 纯如也, 皦如也, 绎如也, 以成。’” (5) ;“子曰:‘《关雎》,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6) 等等。

可以看出, 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欣赏音乐的美, 体会音乐的美, 养成正确的审美能力。更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坚定学习音乐的信念, 从而完成孔子“成于乐”的最终教育阶段。

徐多沁先生曾说:“让学生真正了解小提琴音乐, 要用自己的琴, 还要尽量用好琴做示范。”这句话更是直接建议广大小提琴教育者认真负责地对待学生对小提琴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的言传身教比其它音响资料来的更直观, 更生动。教师一次次声情并茂的示范演奏将美好的音乐传达给学生,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逐渐带领学生步入小提琴音乐的殿堂, 感受小提琴音乐的魅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除了语言与肢体动作的引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便捷的音乐资料。在对这些音像资料进行欣赏时, 教师应给学生讲解分析音乐的情感、结构、演奏心得、自己的感受等, 慢慢培养学生独立的鉴赏能力及对音乐的想象空间。美国小提琴家埃尔玛·奥利维拉在平时也是尽可能多地倾听伟大提琴家们演奏的唱片。“内心中想象的声音总要比实际能拉出的声音美好”, (7) 而内心中的美好声音靠的则是长期的积累与沉淀, 有了内心中预想的美好声音, 才能帮助练习者演奏出真实的美好声音。

2. 个性教育:

在当今小提琴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用另一种比较大众化的说法也可以称作“因材施教”, 即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发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 给他们留下充足的创造和表现空间。“教学是知识和艺术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人, 教师就是要找到开启每个学生的钥匙。除了要求学生努力练习, 认真思考, 使头脑比手指累, 也就是认真思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共同的以外, 不可能给每个学生作出同样的建议。” (8) 那么, 究竟怎样做到给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建议呢?

⑴对待性格不一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扬凯列维奇教授说:“有些学生的天性允许你可以同他们修饰加工作品而他们仍有兴趣, 有些学生的天性不可以。可以让前者仍照常学那套曲目, 但是应当让后者不断改变曲目, 目的不变。”教育家的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对待不同性情的学生所采用的两种教学方式, 方法是灵活的, 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

⑵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规律,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 分别给予适宜的引导, 才能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比如:针对儿童天真烂漫、好动的性格要注重寓教于乐, 培养兴趣重于培养技巧;针对青少年应注重增强文化修养、艺术底蕴以及启发他们的再创作思维;而针对成年人学生应以原理性讲解为主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⑶对待不同天赋的学生:学生天赋不同, 今后所从事的小提琴职业也会有所不同, 大体来说可以把他们划分为独奏家类、乐队演奏员类和小提琴教师类。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才能制定更为严格、高标准的教学计划。

⑷对待不同生理条件的学生:我们应避免“怎么学的就怎么教”的教条观念, 但也不能走向“怎么方便怎么拉, 怎么舒服怎么拉”的极端, 一定要从科学专业的基础出发,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发展适合他们的演奏技巧。正如扬凯列维奇所断言的:“姿势的绝对标准是没有的。有的是取决与主客观原因的姿势要素的某种相对性。”

⑸对不同阶段的“材”施不同阶段的“教”:学生的个性、天赋、肢体条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会随着环境或自身心理生理等外在内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可见所谓的“因材施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发现与创新的过程。

⑹选曲问题:除了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以外, 练习曲目的选择同样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学习程度等具体问题, 这也是对学生个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的承接部分, 是因材施教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立即弄清楚学生的自身特征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教条的限制去仔细地观察、深入而全面地分析, 之后根据所观察总结到的的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教学计划。这是每一位小提琴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3. 人文教育:

“音乐人文教育是音乐的场之下作出相关的一系列的文化阐述。” (9) 那么小提琴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则是与小提琴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的文化阐述。小提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凝聚着历史、宗教、民族、社会、艺术、人性等多种文化内涵。我们学习小提琴, 如果只是局限于学习它的技巧, 而忽略了它的文化, 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是走入了误区。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恰当灵活地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学生,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增强了小提琴学习的趣味性, 更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乐器和所练习的内容有了质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了解和认识反过来也会帮助学生更充分更准确地抓住音乐内涵, 释放自己的音乐情感。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 未得其数也。’有间, 曰, ‘已习其数, 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 曰:‘已习其志, 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 曰:‘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默然而黑, 几然而长, 眼如望羊, 如王四国,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孔子学琴的故事, 作为一代教育大家的孔子在技巧娴熟后仍孜孜不倦地体味挖掘乐曲的深层意义, 最终将文王的王者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给听众。古人对于音乐文化内涵重要性的认识可见一斑。

我国古代典籍《乐记》曰:“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 这句话非常明确地表明了古人对音乐德育的重视。在现代社会, 音乐教育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 音乐教育者除了教给学生专业的技能外, 更要通过音乐人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奠定深厚的艺术文化素养, 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 使他们成为有着高尚道德情操和修养的人。小提琴教育者不能苛求每一个正在学琴的学生今后都成为小提琴专业人才, 却有责任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健康审美与完善人格的人。或许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根本。

三、结语

技巧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 而小提琴作为一种技巧丰富而辉煌的乐器, 技巧的学习更是其主要授课内容。在此提倡“乐感式教学”并不是轻视技巧的学习, 而是为了将这一教学方式与技巧教学结合起来, 从而更好更充分地将演奏技巧传授给学生。

小提琴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 那是因为它建立在物理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之上, 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都不能偏离这几个方面。同时它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运用“乐感式教学”创造充满艺术、文化、温馨、热情与生动的小提琴课堂氛围,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 启发他们主动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他们积极地学琴练琴, 从而达到有理、有情又有趣的教学意境。

参考文献

[1].陈其射.《音乐教育新机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

[2].[美]塞缪尔.阿普尔饱姆.《世界著名弦乐艺术家谈演奏》[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

[3].黄辅棠.《徐多沁小提琴集体课教学法》[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4].尤.伊.扬凯列维奇著.《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5].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6].陈蒲清注译《论语注译》[M], 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7

[7].李蕾《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小提琴教学》[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1

[8].练宏《在实践中思考成人小提琴教学》[J], 《乐器》, 2008

[9].王彦《论小提琴教学中的选曲问题》[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8卷第1期, 2007.2

[10].黄鹰《对小提琴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J], 《乐器》, 2002

[4]出自《论语.泰伯》

[5][6]出自《论语.八佾》

小提琴教学 篇2

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首先通过“小哥哥拉小提琴”的照片引出话题,“照片上的小哥哥手上拿的是什么?”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活动前已经认识过了,所以孩子们都积极地回答出了小提琴的名称。出示相应的小提琴实物供幼儿认识,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欣赏小提琴拉奏的美妙音乐。幼儿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氛围营造的非常好。

故事欣赏又是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动听的故事配上美妙的音乐,幼儿的神情都十分专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欣赏完故事之后我就故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出示了小图书请幼儿边再次欣赏故事边找找故事中所说的内容都在图书中的第几页。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同时也是对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幼儿能够去关注小图书中的图像,并进行讲述。

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发言积极性一直都很高,回答得也很好。相比较孩子而言,倒是我的表现不是很好,比较急于过到下一个环节。这里我应该给孩子更多说的机会,把每一幅图书说透,说得更加好。

中央院小提琴教学酝酿改革 篇3

王次炤与林耀基同事30余年,他記忆中林耀基从没有为个人的事情找过他这位院长,但是为了小提琴的教学曾专门给他写过两封亲笔信。如今斯人已去,王次炤还珍藏着这两封宝贵的信。“林耀基将东方哲学思想融汇到西方小提琴教学中去,他对小提琴的理解已经上升为哲学层面,成为他的生活。林耀基不仅是我们学院的财富,更是中国小提琴教育的财富。他的教学思想应当进一步总结和传承。”王次炤表示。薛伟作为林耀基的得意门生,1986年以获得第八届柴科夫斯基音乐比赛银奖而名声鹊起。薛伟谈起这场重要的比赛,更难忘与恩师之间的一个小分歧。决赛前,林耀基获悉俄罗斯评委不喜欢选手演奏滑音,因为怕影响到薛伟的名次就提醒他在比赛时去掉滑音。薛伟理解老师的好意,但是坚持艺术理想的他表示不愿意照老师说的做。让薛伟意外的是林耀基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表示出理解。多年之后,做了老师的薛伟才深深明白当年林耀基的用意——“维护一个人的坚持,对于成为一个音乐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于功利去演奏音乐,那么也只能成为一个功利的音乐人。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富于长远考虑的一份爱。”

林耀基以调教少年天才而闻名。据童卫东讲,林耀基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教学时就特别留意那些富于天才的小演奏家。在各种展演、大赛中,林耀基会饶有兴趣地研究全国各地的小选手,甚至一年后还会对某个选手的表现念念不忘。谈起林耀基的爱才,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读的高二学生张安迪感受很深。张安迪4年前丧父,林耀基牵线找了一位新加坡商人为她提供生活费继续学业,并且还获赠了一把意大利名琴来学习,至今依然如此。林耀基的关门弟子,与张安迪同校的初三学生袁琛儿,在林耀基去世后转入徐惟聆门下习琴。据袁琛儿的妈妈讲,林耀基在世时曾多次讲过要向世界更多地输出中国小提琴人才,如今袁妈妈正在香港筹备林耀基基金会,旨在为更多有才华的中国小提琴家提供展示的平台。

浅谈小提琴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基础 篇4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核心,基础

当前我国小提琴教学的根本问题即为如何有效提高小提琴教学效率和提高小提琴教学质量。较为正确的做法是, 应正视小提琴教学现状, 根据小提琴教学特点等适时拟定科学合理的小提琴教学策略。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音准建立环节要点分析

在进行小提琴音准控制中, 核心听觉控制模式较为常用, 应对小提琴学习者听觉音高辨别能力进行提升, 因为其与手指反馈能力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 二者共同组成了操作音准感。单就音准概念而言, 一般情况大致分为两种主要形态:通常情况下的第一种形态就是固定音高概念, 首调音准概念则与之不同, 其以音程概念形式产生。在音程概念中, 两音之间音程感觉就是音准概念, 在此大体背景下, 音准概念又以记忆材料形式出现。要想进行正确合理的音准表达, 应该进行学生听觉能力培养, 提高小提琴练习者和小提琴学习者的基本听力敏锐性。此时需要通过长期训练以及相关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原定小提琴教学要求。

1.大小音阶练习模式和对应琶音练习要点分析。为使小提琴学习者和小提琴练习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小提琴大小音程、小提琴纯音程和小提琴增减音程与对应指距之间的主要关系, 在学习始初阶段要保持缓慢速度进行各项基本练习, 与此同时要以认真谦虚态度进行演奏自听, 为提高完美音准奠定基础。在进行上述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些许不适应, 但是经过长时间练习就会增强小提琴学习者的自身听觉能力且会更变得加精确。

2.多听多唱。在进行多听多唱过程中可以培养调试音高意识能力和调性音高饮食能力, 同时也会对培养小提琴练习节奏能力、小提琴练习乐句能力、小提琴练习乐段能力和小提琴练习乐感能力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当小提琴学习者首次拿到小提琴演奏乐谱时, 第一点就是要在打拍过程中进行视唱且速度要缓慢, 运用此种形式进行练习对乐谱基本状况会有着初步了解和认知。各类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 还可以一边演奏一边弹唱, 此时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好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且会及时掌握乐曲调中精髓部分, 在上述演奏操作完成后进行分段慢速练习, 既可有效提高小提琴练习者的自身音准意识, 也可相对提高小提琴教学效率和小提琴教学质量。

3.运用正确方法进行音准纠正操作。在进行音准纠正的整个过程中, 应利用指尖移动手段进行音准纠正, 手指指板角度转动形式和改变手指指板基本角度形式均是错误的。学习小提琴演奏时, 必须要明确手臂姿态以及要明确手指姿态等, 运用此种模式便可为下一次小提琴演奏作铺垫, 再次演奏中也能合理把握音准。

4.提高训练音准确性。此条首要一点就是以半音上行模式进行训练音准确性的提高, 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 应将小提琴G弦最低音和小提琴D弦最低音上行到小提琴第四把位和小提前第五把位, 运用等同方法和等同形式移动到小提琴D弦和小提琴A弦出再进行后续训练, 最后一个步骤则是小提琴A弦练习和小提琴E弦练习, 小提琴学习者手指距离和半音之间的练习感觉需铭记于心, 当小提琴把位升高时, 基本距离会不断变窄。较为正确的做法是, 应该做到整体向上移动, 使用音程跳动形式来进行后续的小提琴练习, 小提琴训练方式变化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先练习高把位, 然后再逐渐向低把位进行不断移动。

二、左手指法要点分析

在小提琴教学过程中, 手指保留问题是整体小提琴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 巩固左手首先要训练手指灵活性、手指独立性和手指弹性等。广义而言, 小提琴指法练习中主要包括小提琴练习密集指法和小提琴练习伸展指法以及小提琴练习十度指法等, 上述指法练习尤为总要, 更为重要的内容包括小提琴把位练习、小提琴换把练习、小提琴双音练习、小提琴和弦练习、小提琴揉弦练习等。手指保留问题是小提琴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练习项目, 手指既已落在弦上之后, 只要可以不抬起来, 就不要抬起来。

保留手指进行时可以让手指动作变得简单快捷, 上面所述实例中G音, 假设三指保留效果优异就不必在抬起之后又再次落下的麻烦, 其次保留手指可以使音的位置更加准确及稳固, 小提琴练习者一个手指留在琴弦之上, 而小提琴练习者其他剩余手指落下时则有了依据。保留手指可以使手指活动过程中增强手指和手指间的必要练习, 其中某个手指即使留在弦上也不至于对其他手指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其为后续小提琴双弦练习奠定了重要基础。手指保留可以锻炼手指间距, 小提琴初学者按第四指时, 其第二个手指也会随之向上移动且不良倾向现状尤为明显, 适时进行手指保留可以纠正此种错误练习手法。

三、右手运弓要点分析

在进行弱拍上弓演奏时需以下弓强拍为基础, 小提琴演奏是在弓跟位置处或靠近弓跟位置处, 此时可以对弓根重量进行有效利用, 手臂和手在弓根位置处更容易将重量进行准确传递, 所以此时下弓更加适合强拍性质, 出现相反状态时, 上弓则比较适合进行一定的弱拍演奏。运弓程度需与音符长度之间保持正比关系, 此种形式是运弓的基本规则与核心关键点之一, 因为弓速之上的改变会在力度上有着相对明显的改变, 假设此时要改变弓速却不对力度变化做出改变, 需要改变其他发音因素。下弓演奏上行音阶, 用上弓演奏下行音阶。小提琴练习者手臂沿着琴马弧度运行, 此时运弓会略显自然, 且运弓工作较长以至增加了四根琴弦间距离的基础性运弓长度, 当基础性运弓动作不断加快时,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放松运弓技巧和省力运弓技巧。在进行小提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应该对运弓和压力进行有效区分, 使小提琴学习者了解到更长的运弓并不是更多的压力, 具体运弓力度在小提琴琴弦不同的接触点对小提琴演奏音质起到作用, 快速运弓会产生具有极具穿透力的声音, 此种运弓效果更佳。而在慢速运弓当中会使用过多持续的压力而导致肌肉以及运弓手臂的紧张, 从而产生僵硬、粗糙的声音。因此我们应该使用更长的运弓而不是更多的压力。

四、小提琴教学策略要点分析

(一) 小提琴练习方法要点分析

1. 时间安排环节要素分析。

从各项目小提琴练习时间分配和整天练习时间分配角度出发, 教师应对练琴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分配, 练习过程中需要保持充沛精力, 在具有纯技巧性的小提琴课程练习中, 主要知识不含有音乐情绪的手指练习和不具有感情的手指练习, 要注重左右手之间的技巧性和协调性, 各个把位的音阶琶音及三度、六度、八度的双音音阶等都需要全面了解。小提琴练习的合理时间应该定为每日三个小时, 每日早晨需要连续练习小提琴两个小时, 到下午时段时在进行一个小时的小提琴练习, 因为上午是小提琴练习的最佳时间, 练琴间歇时间不能够太过漫长, 因为这样会中断与小提琴间的联系。较为正确的做法是, 应集中精力进行小提琴练习才能从中获益, 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的自我检查。追求练习数量是练习之一, 追求质量才是练习重点。

2. 问题处理环节要素分析。

练琴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出反复的肢体动作, 同时还是较为辛苦的脑力劳动。小提琴练习时需注重演奏细节, 在遇到困难节奏和困难音准时, 需要单独挑出并耐心地进行小提琴练习, 将所遇到的困难片段进行逐个解决。音色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声音练习也是重中之重, 需拿捏好练习速度, 并注重小提琴练习过程中的细微差别。此类差别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小提琴演奏质量好坏, 所以我们应该在小提琴教学中告诉学生应学会思考和聆听, 学会辨别声音中的美感, 并能够控制自身音量和自身音色。

(二) 教师指导环节要素分析

1. 课前准备与课前规划。

小提琴教师需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和专业小提琴练习技能传授, 在教授课程之前要做好课程规划与安排,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案进行教学铺垫。因为小提琴教学中不只是教师传授小提琴演奏技艺, 更为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提升自身内在修养。小提琴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无限热情以及要具有丰富的教学情感等, 教师自身演奏能够打动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提琴教师应该在道德规范和相关行为准则基础上进行小提琴教学, 不断加强小提琴练习和拓宽自身学习视野, 并提高小提琴教学效率和小提琴教学质量。

2. 教师适时进行因材施教。

学习小提琴实质上跟学习其他科目有异曲同工之处, 因为此时需要充分理解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学习到切实可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 应按照因材施教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等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小提琴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学中要对小提琴学习者的个性和小提琴学习者学习习惯等区别对待, 要做到真正地因材施教, 针对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学生要予以奖励, 应适时增添小提琴教学课程任务作业, 之后在此基础上加快学生学习进度。假设面对的是进步相对缓慢的小提琴学习者, 就应该尽可能少布置一些课堂作业, 多找原因, 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促使他们学有所得;对于灵气十足的学生, 挖掘个性特色;对于循规蹈矩的学生, 调动演奏情绪;对张扬跋扈者, 适时磨砺;对内敛谦卑者, 适度放纵。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前人们逐渐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 小提琴教学是现下整体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 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 其实质是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之后在此基础上需要遵循科学的小提琴训练方法, 并依据循序渐进原则, 从小提琴核心教学基础角度出发, 既要加强训练, 又要使小提琴学习人员从学习初始阶段就具有一定的规范化认知以推动小提琴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哲.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J].流行歌曲 (艺考) , 2008, (4) .

《小提琴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5

已有 57 次阅读2012-11-21 10:44 |个人分类:学员作业|系统分类:教育

一、教学及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情节安排的精妙。

2、引导学生挖掘本文的主旨。

3、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宽容他人,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爱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挖掘本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宽容他人,信任他人,对他人充满爱心。

三、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播放小提琴曲《梁祝》,让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继而,发出倡议:让学生跟随老师一同去感受小提琴的力量,感受人性中善良与真诚的力量,体会善良的人性之美。

一、整体感知,初探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

1、文中有那几个主要人物?

2、你认为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3、文中讲了哪几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学生对课文的概述,教师适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一)体味作者构思的巧妙。围绕一个问题展开: 文中有两个相似的故事,请找出文中两个故事的相似点及联系。让学生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学生不难找出相似点:

1.小偷偷东西被发现(梅里特 “我”)2.主人用了善意的谎言(“我” 小女孩)3.都把小提琴送给了小偷(“我” 小女孩)4.小偷没有沦落下去,成为了有用的人(梅里特 “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个相似而又简单的故事情节,却是作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人性之美。

围绕问题:你认为文中的哪个人物值得尊敬,说出自己的理由。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并适时点播评价。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有其可爱之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挖掘。

(三)挖掘小说主旨。

围绕问题:文章的线索是小提琴,题目是小提琴的力量,你觉得文中的小提琴的内涵是什么?展开讨论。为帮助学生分析我将问题细化为:

1、小提琴本来是谁的?

2、“我”为什么这么爱惜小提琴?

3、“我”为什么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送给梅里特?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文中主旨,顺势做课堂小结。

三、情景模拟,拓展视野。

十年后,梅里特成长为了一名世界知名的小提琴手,今天他和布里奇斯(文中的“我”)受邀来到中国演出,演出很成功。新浪网记者将对他们采访……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借梅里特和“我”之口,说出自己所感,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也使教学难点得到突破。

四、课后延伸,拓宽视野。

要求学生利用微博等形式将自己学习本课的所感所想在网上发布。这种课后作业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板书设计

小女孩 宽容

“我”梅里特

善待

----尊重----力量

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的分析 篇6

关键词:高校 小提琴演奏 教学模式 分析

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今天,如何指导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学校以及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而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校音乐教育,因为我国乐器教育更多趋向于多元化以及复杂化。17世纪以来,小提琴就成为高校乐器教学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在人们看来,小提琴不仅是一门极为华丽的艺术,还是一门极为精妙的学科,越来越多的人被小提琴美丽的外形以及清丽婉转的音色所吸引,进而投身到小提琴的学习以及实践中去,高校也不例外,当下设置了专门的小提琴专业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更快地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

一、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对象参差不齐

根据专业与方向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当前学习小提琴的学生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小提琴为主修进行学习和考试的学生。这类学生无论是演奏方法还是演奏技巧都较为成熟,较其学生基础好很多;二是以其他的乐器为主修,小提琴为业余爱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对小提琴怀有强烈的兴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提琴的学习中去,但因为学习时间以及课程等的限制,知识还不是很完备;三是那些完全没有接触过小提琴的学生。这些学生选择小提琴这门课程,只是因为它是学校的要求,在小提琴基础方面基本一窍不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小提琴学生的整体素质层次都较低,即便是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水平能够达到8级甚至更高的少之又少,其他专业的更是问题频发。

(二)教师教学模式相对陈旧

传统教学方式下,高校教师大多采用古板、陈旧、枯燥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有的高校为了突出音乐学院的专业特色,会对教学模式进行一些硬性的规定,比如学生在下课之前必须熟练地掌握某种演奏技巧或者能够熟练演奏曲谱上的某一首曲子等,这些硬性的规定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目前,我国很多教师都选择按照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更多时候,教师会将注意力放到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上,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渐渐让学生实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种陈旧、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只是为了让学生适应考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内容较单一

传统教学方式离不开的就是教材,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教材的选择决定了小提琴教学的质量,尤其针对初学者,教材的选择必须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对小提琴相关的基本概念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但目前我国小提琴的入门教材大多是针对幼儿编写的,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简单,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材不免显得简单,聊胜于无,又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此外,我国很多高校在小提琴教学中会更多地将注意力放于磨练学生的演奏技巧上,而忽略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理论方面会存在严重的缺失以及薄弱现象。

二、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的有关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就高校小提琴教学而言,教师必须找到能够满足社会以及教育教学的要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以及实践型人才,最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那么,怎样的小提琴演奏模式才是科学的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

(一)拥有丰富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小提琴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要想改变现状,实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加强国内外成功范例的学习。就拿法国巴黎来说,于1795年创立的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比如马扎斯、费拉斯以及萨拉萨蒂等,这些小提琴家的专业技能等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由此可见该校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将小提琴专业分成了主修课、必修课以及副修课三个部分,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专业需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类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意见。从巴黎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他们的教学模式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二)课时设置实现不断优化

更多时候,我们将大众教育视为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并不表示说大众教育就可以取代精英教育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式教育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这成为新形势下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就高校小提琴教学而言,教学质量正不断降低,究其原因,是因为课时设置缺乏科学性。就小提琴专业而言,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是每周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一个小时;美国的南加州大学设有132分的专业课学分,每门课程为1-3分不等;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为五年制……以上例子充分地证明学校要想提高学生小提琴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这是课时的优化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教师应重视“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采用得最为广泛的教学就是以“言传”为主,但是艺术领域的小提琴演奏教学不是学生动动嘴皮子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的,语言并不能清楚地表达教学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借助生动形象的“身教”作为辅助性教学。这种辅助性教学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具体地解决存在的技巧性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赏析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学习、模仿教师所获得的效果远比揣测教师的文字、语言艺术要好得多。此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小提琴水平,让自身能够以精湛的技艺为学生示范,这可以刺激学生的表演热情以及学习兴趣,在演奏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演奏的技术性以及表演的艺术性,针对学生刚接触的新作品,还要考虑示范的频率,要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演奏的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我国已经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小提琴专业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就要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要勇于摒弃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真正意义上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并坚持以此为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小提琴演奏事业培养出更加专业、高水平、高技能的演奏人员。

参考文献:

[1]唐薇.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舞台,2013,(01).

[2]李达.高校小提琴演奏教学模式探析[J].华夏教师,2013,(03).

[3]郭跃飞.高校小提琴教学改革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4).

[4]龚小净.高校小提琴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刍议[J].戏剧之家,2015,(02).

小提琴集体课教学的探讨 篇7

一、小提琴集体课教学的好处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集体课学习的同学比较多, 尤其对年龄小的学生来说, 就是学琴的时候有个学伴, 与年龄相仿的学生一起学、一起玩, 寓教于乐。在上课的时候, 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让一个学生回课, 其他的同学听, 以一种游戏的形式进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可以使孩子对枯燥的学琴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人天生都有好强心, 集体课又比较有竞争力。当老师表扬一个学生的时候, 竞争意识使得其他同学也争取做到最好, 希望听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被表扬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鼓励, 增强了自信心, 下去练琴就会更加积极, 希望下节课仍然得到老师的表扬, 没拉好的同学也积极练琴, 希望下节课得到进步。这种竞争, 可以促进学生学琴的积极性。

3. 促进学生互相学习, 培养自学能力

当老师叫一个学生演奏时, 要求其他的同学仔细听, 分辨演奏的好坏, 来给同学提问题、挑毛病。往往给别人找出了问题和毛病之后, 再看看这些问题自己身上是否存在, 及时改正。从而培养孩子自己动脑思考、鉴别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因为同时学琴的同学比较多, 进度也都一样, 所以更有条件让学生进行齐奏、合奏的练习。这种练习无形中培养了孩子互相听音乐的习惯, 在几把提琴、几个声部中听出并调整自己的音准、节奏等, 培养与其他人的协调合作精神。

二、小提琴集体课教学的具体方法

1. 规范授课形式

集体课上课的人数比较多,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较大的授课场地。有些小提琴集体课在教室里上, 教室中的桌椅板凳比较多, 小提琴学习还需要谱架, 同学之间站立拉琴也需要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用空教室比较合适。学生半圆形站开, 面前摆放谱架, 并且固定学生座位。因为集体课一般时间比较长, 所以需要在学生后面准备凳子, 要求家长在后面陪同学习。集体课的人数一定要有所控制, 一般在12人左右为宜。由于小提琴教学特点, 一个班的学生太多, 这个班的教学肯定不会精细, 一个教师很难照顾得过来。

2. 科学有效地进行训练

因为集体课的学生比较多, 一节课的时间也很有限, 所以“一对一”“手把手”的教授动作显然很不实际, 那么就要求教师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法。例如在教授学生持弓动作时, 就可以用一套五步法来讲解。在练习手指动作时也有相应的手指操和手指起落动作口诀, 对于初学的学生学拉练习曲时, 要求学生唱出音符, 并且说出手指位置。在纠正音准的时候, 还有四弓对空弦的方法, 是指在拉到5.2.6.3这些音符的时候都要求与相应的空弦对比, 来确保音准。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教课经验根据小提琴的技术特点来编写成口诀, 使学生、家长比较好掌握。这些口诀需要概括初级到高级大部分关键技术技巧, 要求学生牢记这些口诀, 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边动脑边拉琴的好习惯。

3. 集体讲课, 单独回课

集体课教学中, 齐奏是必不可缺少的回课形式。但如果一节集体课从头到尾都是齐奏那是不可取的, 在一片琴声中不能分辨学生的细微的错误, 而小提琴又需要精确的音准和节奏, 长久以来, 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很容易充数。这就是因为平时缺乏单独演奏, 我们可以在回课时让一个同学演奏, 其他所有同学都要跟着左手走指法, 相当于同时在演奏, 而教师则用耳朵检查同学的回课情况, 眼睛检查其他同学的左手运指。这不仅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也养成了学生上课时间思想高度集中的好习惯。

4. 定期地进行观摩演出

观摩演出是集体课教学的又一个特色形式, 集体课的学生比较多, 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演出来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而且除了演奏独奏曲外, 还可以有重奏、齐奏, 以及由全体学生一起演奏的多声部大型齐奏曲。舞台上的演出更能促进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共同完成同一演出任务, 既提高了学生的演奏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而通过这样的观摩演出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情绪高涨, 气氛活跃, 回家后积极练琴, 都希望下次的演奏得到更好的成绩。

小提琴集体课的好处, 就是让学生感受加入一个“音乐的集体”中, 得到由学琴的付出而换来的快乐。学琴本身是件很苦的事, 但苦中有甜, 而且一辈子受益。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 普遍学习负担都很重, 家长的工作也比较忙, 所以, 孩子们的自我交往空间很小, 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也相对少, 社会交际面相对窄。由于家长代劳过多, 孩子们自己与人交往、处理事物的能力就会更差些。通过小提琴集体课的学习和参加小提琴的各种观摩活动、演出和比赛, 可以让孩子之间多一些交流, 不仅对他们的小提琴学习有帮助, 而且可以使原本不认识的孩子成为朋友。因为小提琴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 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小提琴集体课教学也不能完全都用一样的形式, 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个别问题,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都希望能通过小提琴集体课教学培养学生爱小提琴, 爱音乐的情趣, 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全面发展。我们不仅要培养个人的演奏水平, 而且要更加重视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小提琴集体课教学与一对一教学其实不应该划分界限, 应该有机结合, 取长补短, 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小提琴教学发展更为完善。

中学生排球教学与训练之我见

夏洁

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的今天, 人们的精神文明要求也在与日俱增, 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提出, 更促进了民众的锻炼热情。作为世界三大球之一的排球运动, 尽管其与另外两大球 (篮球、足球) 相比, 对场地要求不高, 从发展的时间看, 也差不多, 且仅我国女排有骄人的战绩。但与篮球、足球相比, 其缺乏一定的广泛性、普及性与发展性。这是每一位体育教育者、排球爱好者都应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本人看来, 导致这一现象存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 排球运动的宣传推广不够、组织比赛不多以及排球运动规则本身就存在问题, 更重要的一点是基层学校对排球运动的教学和运动苗子的培养等方面存在问题。当然, 排球运动也在不断改革探索, 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比如沙滩排球、软式排球的兴起, 甚至有些地区把排球垫球立为中考体育加试项目。

纵观世界范围内一些开展得比较有影响力、广泛普及的运动项目, 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美国的橄榄球、日本的棒球等, 都能在学校普及开展, 可见学校教育对某个运动项目的推动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为什么排球运动不能普及, 其问题出在哪里?翻开中学教材书, 不管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 都能看到有关排球运动的指导, 但执行的情况不尽如人意。日常生活中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一些运动项目的比比皆是, 打排球的却不多见。难道是教材难度大?有些地区初中体育中考开始用硬排球, 后来改为软式排球, 就是为了降低难度。笔者觉得教材中对排球垫球只注重于概念层面上的解释, 缺少具体的教学手段和辅助练习。垫球是排球运动中最基本的元素, 教材中把垫球立为重点这无可厚非, 但要求一个中学生在仅有的几课时, 一下子综合掌握运用手形、判断、步法、击球点以及用力等, 确实比较难, 尤其是女学生。在本人看来, 教材的安排并非存在问题, 只是教材的连接存在脱节现象。如果学生在垫球 (自抛自垫) 有一定的基础后, 再去学习正面垫球、侧面垫球、背垫球就比较容易掌握。学生如果掌握了自抛自垫, 对于以上所提的三种垫球方法可以说是 (广东省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佛山528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人们学习音乐的要求提高, 小提琴集体课教学兴起。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 而且培养了爱音乐的情趣, 发展了音乐鉴赏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提琴,集体课教学,学生

参考文献

[1]盛中华.小提琴教学160问[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2]彭淑芝.小提琴学习问与答[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

[3]张璐.小提琴集体课教学组织与方法的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2 (1) .。

[4]孙家鸣.对小提琴集体课基础教学之浅见[J].小演奏家, 2005 (11) .

小提琴幼儿教学的兴趣培养 篇8

一、采用集体教学, 并将游戏穿插其中

现在小提琴教学难以实现“一对一”授课, 通常情况是一个教师教十多个学生, 运用集体教学的方式, 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课堂充满趣味。教师要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 将小提琴课程变作教学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 认识和掌握小提琴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实现小提琴教学的高效课堂。例如可以将完整的乐曲分为多个小节, 每个幼儿演奏一个小节, 演奏时不能中断, 最后大家一起合奏。运用这种方式, 能够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锻炼他们的反映能力。教师也可以故意出错, 让学生来挑毛病, 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和分析力, 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幼儿小提琴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和启蒙者, 在教学中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与和蔼的态度, 让幼儿产生学习小提琴的热情和兴趣。通常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故事会影响到幼儿的爱好。假如幼儿在学习时出现抵触情绪, 就会对他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 才能将对音乐的兴趣传递到每个幼儿的身上。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备小提琴专业知识, 还要有其他艺术和文学的知识储备, 当教师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时, 才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 对其心理、意志、兴趣、习惯进行分析, 鼓励孩子愉快、主动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堂课时, 教师要尽量减少幼儿的陌生心理, 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教师要把握学习进度, 观察幼儿的内心变化, 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计划。在课堂上运用幼儿容易接受的语言, 多使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或者运用讲些故事、讲笑话的形式, 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增加音乐欣赏课

幼儿天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 可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 增强其对音乐的兴趣, 进而提升学习小提琴的热情, 让幼儿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的氛围内, 提高领悟力和鉴赏力。从听音乐到演奏音乐是一种深化和必然, 是一种提高和进步。第一要带领幼儿了解音乐所具有的背景, 以及音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要求幼儿在欣赏时, 要体会音乐的旋律, 高低起伏以及演奏者的精神状态等, 以便在幼儿未来的演奏中可以体现出来。要让孩子们了解先有情, 后有声, 这样才可以演奏出优秀的、动人的音乐, 才能够感动自己、打动别人, 进而提高幼儿对小提琴演奏的喜爱和兴趣。

四、在合奏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幼儿小提琴教学时, 不要以小提琴作为唯一的乐器实施教学, 要适当的使用其他乐器, 因为只用小提琴产生的音乐效果是有限的。在钢琴的配合下, 音乐会产生更加巨大的感染力。能够丰富和加强小提琴的教学方式, 让幼儿更加喜欢小提琴悠扬的乐曲, 并快速的融入小提琴的学习之中, 这也是提高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幼儿学习到一定阶段时, 要增加幼儿和教师、幼儿之间的重奏, 由教师进行示范, 学习一起配合, 让他们真切的感觉到小提琴不是那么遥不可及、高深莫测的。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传帮带的效果, 让幼儿在演奏和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 进而提高对演奏小提琴的热情和兴趣。

五、让幼儿有表演的机会

在小提琴幼儿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 并每间隔一段时间就举办一次由全部学琴幼儿及其家长参加的小提琴音乐会。让每个幼儿登台表演, 弹奏久经练习的曲子, 教师和家长要给其充分的鼓励, 这样幼儿就会拥有很强的成就感, 并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也可以组织幼儿到社区、幼儿园等地方进行表演, 能够也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充满自信, 这也是增强幼儿演奏技能的有效方式。

六、结语

总而言之, 幼儿时期进行音乐教育和学习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一般运用集体教学的方式, 这种方式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 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同时运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练习合奏、增加音乐欣赏课、创造演出的机会等方式, 都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为深层次的学习小提琴知识和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欢.论儿童小提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大众文艺, 2010, 15.

[2]王红, 吕晓东.学前儿童小提琴学习的兴趣培养与听力训练[J].才智, 2012, 16.

关于小提琴教学的几点要求 篇9

一、入门的姿势

学习小提琴是个艰辛漫长的过程, 入门姿势很重要, 夹琴、持弓都要耐心练好, 家长要长期陪练, 在看孩子练琴的同时及时纠正孩子的姿势, 家长要掌握老师教的持琴、持弓的方法, 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指导, 因为一星期一节乐器课不可能让六七岁的孩子在课堂里全部掌握和消化, 所以孩子的学琴是家长学习和指导同时进行的漫长过程。

二、发音练习和音准的掌握

右手运弓是小提琴发出好的音色的前提基础, 所以孩子要掌握好每段弓子的右手姿势、手腕动作、大臂的抬落等, 有了良好的笔直的平稳的运弓, 音色自然会圆润饱满、明亮。可以多做空弦练习, 可以对照镜子及时纠正弓子在琴弦上的走向, 可以做三段弓的联系, 如每根弦的下半弓联系, 上半弓联系, 弓根、弓尖练习, 全弓练习。这个右手的练习每天都要进行, 不要因为比较枯燥而减去它的训练, 此时左手可以持琴在面板上, 同时练习夹琴的姿势。当右手空弦练习结束, 可以单独做左手的无声按指练习, 五种手型的按指至少要按三种, 这是为音准打基础。

三、家长的心态和教师的责任

现在社会上很多少儿业余器乐考级中, 多数孩子的技能都是拔苗助长型。一门乐器十级, 竟然可以快速到三年考结束。家长的培养观念不是让孩子真正掌握一门艺术技能, 而是为了这张十级证书培养孩子。因为家长目的性太强, 所以很多老师为了适应这市场的需求就改为拔苗助长似的教学。教师要带着一份责任教学, 不能随波逐流。应该疏导家长, 让他们知道:考级只是技能上阶段性的测试、鼓励和鞭策, 不是目的性地快速达到最高级别。

四、兴趣和毅力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应该说条件都很好, 四个老人两个大人都把所有关爱放在一个孩子的身上, 只要一看到身边其他孩子学这学那等, 就不顾及自己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爱好, 硬逼着幼小的孩子学这学那, 看着孩子休息日忙碌的样子, 教师都为他们叫累。教师和家长应该先发现小孩的兴趣和爱好, 爱好是一切学习的前提, 学习艺术要有一定的天赋。有的孩子很有天赋, 但是不能坚持, 半途而废就很遗憾;有的孩子先天乐感不好, 但是很勤奋, 很有毅力, 那可以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培养, 不一定要考级。如果要参与考级进行专业点技能学习的话, 孩子必须具备:天赋、兴趣、爱好、毅力和勤奋, 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器乐之前, 要了解孩子的音乐情况, 然后再决定未来的培养动向。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 音乐是生活的源泉。”新世纪的孩子们掌握一门乐器是自己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内在审美能力的培养。 所以家长要把对孩子的培养当做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培养, 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把一张十级的器乐证书作为投资培养的目的。

五、在学习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每天小提琴练习时间1小时左右为宜, 对于六七岁的小孩来说, 是很不容易的, 其实无形中也是对小孩毅力耐心的培养, 家长一定要参与小孩的练习, 可以将游戏的练习或者奖励型的练习相结合, 等孩子半年练琴下来, 有了自然的练琴习惯, 就是家长最欣慰的。人生最可贵的就是坚持, 一旦坚持了, 就会养成生活习惯, 那么此时的家长是幸福的;不管孩子琴拉得是否很好, 最起码毅力、耐心得到了培养, 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功利性太强地培养孩子。有的家长还会问我孩子明年能考几级了, 听到这样问话, 作为长期从事小提琴教学有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的教师, 我真是头疼。我要说:“只要你的孩子具备良好的天赋, 兴趣+后天的毅力勤奋就是考级的决定性因数。”

还有平时多让孩子参与表演, 要让大家认可他的音乐魅力, 让他有一种成功的快乐, 不要只是一个人闷在家里自我练琴, 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感觉到自己表演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就会在大家的掌声和认可中体验到快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听听交响乐音乐会, 环境的熏陶是很重要的。

音乐能开发一个人思维, 启迪一个人智慧。法国大文豪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 一把是数字, 一把是文字, 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开发有重要作用, 很多人胎教都选择音乐, 因为音乐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心理感应, 从而开发一个人的潜能。

六、音乐的魅力

音乐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能提高一个人的审美认知能力, 在促进一个人的交流和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来自美国西北大学听觉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专家Nina Kraus说:“在人生中长期接触乐器可以使得我们变得更年轻, 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是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还有一个就是增强我们在嘈杂环境中的听力水平。”据悉, 科学家在针对音乐家与非音乐家的实验中发现, 从9岁甚至更早开始学习乐器的人 (并且将这项技能坚持一生的人) 与完全不碰乐器的人相比在“视觉工作记忆力”上的水平相当。视觉工作记忆 (visual Working memory) 指对非言语视觉信息的短时存储 , 是视觉信息接收进一步处理前的暂时存储, 但是从事音乐的实验者在“听力工作记忆力”却有令人羡慕的水平。

通过小提琴理解歌唱声乐教学研究 篇10

一、浅析小提琴的发音原理

小提琴的发音是通过弓在琴弦上的振动起来就是其右手的任务。乐音是通过一定的规则的振动次数而产生的结果。那么什么摩擦引起的振动来发声的。琴弦振动的次数是由小提琴手的左手来决定的, 然而让弦本身才是好的声音呢?好的声音具有的特点就是引起的共鸣大, 振动很是充分, 有很强的传送力, 也就是指声音的泛音比较多, 并且这种声音明亮有宽度, 听起来纯净不枯燥, 宏大但不粗糙。站在演奏方法的角度上来看, 只有将种种对琴弦充分振动存在阻碍的不合理动作去掉, 好的声音才能获得。

二、小提琴的教学思路

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往往通过纠正学生的持琴姿势、手型以及加大对音阶的练习, 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来。下面就对小提琴练习中学生的正确持琴姿势及手型进行探讨。

1. 持琴姿势

在小提琴的教学中, 首要研究的就是持琴姿势。小提琴演奏是否成功取决于其持琴姿势是否良好。在持琴姿势当中, 每一位学习者都必须遵守的原则就是演奏者的左手手指、手掌、手臂以及肩在持琴演奏的过程中都必须处于放松的状态, 并且要求整个手臂的状态要协调统一。在持琴的过程中, 整个手臂保持在放松的状态, 且具有两个支点发挥着支撑的作用, 其中一个支点是固定的, 将琴夹于下巴与锁骨两者之间;另外一个是不固定的, 就是把左手作为支点来支撑琴。

2. 手型

音准不准虽然是通过听觉来判断的, 但是其也会受到左手姿势的影响, 会因姿势的不好而带来一些缺陷, 因此说正确的手型会带来良好的演奏效果。左手的基本手型就是将四个手指弯成一个拱形, 和大拇指一起组成一个圆。这也是手的一种自然状态。掌关节处若处于过分突出或者扁平的状态时, 都会引起相应的紧张。所以说这个手型是适合于每个持琴者的。

3. 音阶练习

音阶的练习通常都是渐进的, 是服从于一定的规律的, 又是具有一定法则的。其中卡尔·弗莱什的著作《音阶体系》是一本不错的教材, 作者针对左手提出的要求几乎是顶峰的, 对各调、转调以及和声都做过比较系统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在小提琴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对学习者进行持琴姿势、手型及音阶练习外, 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准, 来使自己的听音能力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高, 使声音更加准确。

1. 培养视觉上的音准

视觉音准并不是只通过眼睛来测量确定的, 而是具有很多要求的, 是需要经过分析和了解指板, 来养成一种在手指落下前就能从理性方面对各种单音、双音作出音和音之间的距离及关系的判断的习惯, 使得演奏者能够在音响发出声音之前就将音准的可靠性增加了。视觉音准就是指在头脑中能够预先将各个音符所使用手指的间隔以及距离看出来, 学习者必须要在头脑里建立起一个表示指板上音高位置的图表, 能够使得每个音符都具有固定的点, 帮助学习者在发音之前就将音符位置从视觉和生理动作两个方面找到。这样, 在手指放到琴弦上之前就有意识将音的位置确定了下来。视觉音准的培养属于前提条件, 听觉音准是在声音产生后所进行的检查。如果学习者能够将此长期坚持地训练下去, 就可以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稳固且相对准确的音准框架, 从而提高演奏中声音的准确性。

2. 培养内心中的听觉

这里所说的内心中的听觉是指通过借助音乐的记忆, 能够在内心中将声音的音高、旋律以及节奏、音色想像出来, 勾勒出音乐的形象, 相对来说这种音乐听觉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这种听觉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一是提高对音高的辨别能力, 能够清晰地将音乐要素的性质分辨出来, 这也是学习者平时练手的主要内容;二是提高辨音的准确度;三是对乐器奏出的音程进行判断, 分辨出音是偏高还是偏低的。要想将音高记忆能力提高, 学习者就必须大量地去接触音乐, 来增强自己的感性知识, 也使得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通过研究音乐各个要素的特征和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来加深自己的记忆。

3. 小提琴学习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面对中国的实际现有条件, 我所在学校声乐教学科研小组, 正在实验新思路新课题, 稳固和倡导通过歌唱呼吸的活跃实验以拓展音域确立声音色彩。不完全以共那种唱法更优秀为重点。以选择时代特色歌曲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 设计教学重视实践, 加强教学方法出新, 加强声乐教学科研活动。阶段性的组织声乐表演。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能动的热爱歌唱, 稳固与倡导通过歌唱呼吸的活跃实验以确立声音色彩, 尽快寻找到科学的发生训练方法。音乐语汇中速度与激情关系紧密。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专家马秋华教学经验曾指出, 歌唱发声只有一种, 追求科学发声方法也不要说美声民族通俗哪一种更优秀。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加入小提琴教学的效果优势明显。这使小提琴的运功的活跃与声乐教学模式注重的歌唱呼吸的活跃实验要求极其吻合, 歌唱需要行腔打开与小提琴要求有良好的质感共鸣腔相似。这是较多优秀演唱者的歌唱状态给予的启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活跃, 通过小提琴让学生尽快的理解歌唱, 歌唱信心的培养, 只有通过歌唱呼吸的活跃带动情绪的活跃。教学上体现了更多的文化关怀。解决了发声的问题学生才能热爱歌唱。采用阶段教学模式, 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简单的开始, 自然地发生开始, 稳固基础才能走的更远。趣味教学教师要精心备课。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发展的奇迹。多用赏识鼓励的语言。形象的比喻, 把歌唱者比喻成乐器小提琴, 弦乐器的发声原理接近人声发声原理, 阶段性的可以教学生简单的初级小提琴曲。如果可能建议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小提琴课程。这是声乐教学的共识。因为用歌唱声音表达音乐与小提琴表述音乐一致。只有指导会学生懂得歌唱, 才能发挥更大的潜能。从容的歌唱, 热爱歌唱, 并追求更好的声音色彩。

声乐教学中听辨模仿小提琴音高有助于歌唱音域的拓展, 音域的拓展教学是我们声乐科研小组的又一研究实验阶段。只有学生驾驭一定的音域, 演唱音高准确, 才能学唱更多好听的歌曲。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加进小提琴的模式, 实验应用表明效果较好。

四、结语

通过对小提琴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发现在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 音准是最基本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虽然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但是只要学习者找到正确的方法, 还是可以达到一种较理想的程度。本文讲述了小提琴的发声原理以及教学思路和一些创新做法, 这与歌唱声乐教学是异曲同工的, 是值得借鉴的。作为学习者, 学习演唱声乐, 学习方法是相同的, 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掌握科学歌唱声乐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辉.音准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建立与培养.教育艺术, 2012, 7.

[2]谭啸.论高师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教材.音乐探索, 2009, 4.

[3]樊海伦.新理念, 新思维——论奥尔夫教学理念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乐器, 2011, 9.

小提琴常用练习曲教学辅导之一 篇11

顿特(Jacob Dont,1815~1888),奥地利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作曲家。1815年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父亲瓦伦廷·顿特是一位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

顿特自小随名师彪姆(约阿希姆与黑尔梅斯柏格的教师)学琴,1831年(16岁)参加布尔格剧院工作,1834年(19岁)进入皇家宫廷乐队,1873年后任维也纳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奥尼及格莱戈罗维奇均出自他的门下。

顿特在一生中突出的贡献在于他为小提琴教学编写了许多教材,其中《小提琴随想曲二十四首》(作品35号),更是与《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罗德小提琴随想曲》并列为小提琴教学中的经典教材,是一部攀登高端演奏技巧的不朽之作。

《顿特小提琴随想曲》在演奏上的科学方法和教学上的创新意识突出地体现在合理的指法运用上,从而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攀登引领了一条新的途径,事实上顿特已经成为在小提琴教学领域中令人瞩目的奠基人。

《顿特小提琴随想曲》早已成为专业院校小提琴学生向高端演奏技巧跃进的重点教材,如今在业余考级中同样有不少课目被列为应考内容,为此,我们对每首练习均给予适当的提示,并将不同版本作些比较,供老师教学中和学生练习中参考。

第一首

这是一首和弦的练习,要能做到每个和弦都有饱满的发音,并能从头至尾很好的连接,确有一定的难度。

练习时注意:

1. 三音和弦切忌刮奏与滚奏,运用下半弓,从弓根出弓,注意弓毛平面接触点在中间音,力度下沉,三音并出,每一个和弦的出弓都要有爆发力,不能平推,不能无力。

2. 為了辨别音准,可先将和弦分解练习,但落指要同步。20世纪60年代苏联版的乐谱,对此提供了几十种不同弓法的练习,学生们可从中选练几种最常用的和有利于辨别音准的弓法进行练习。

经过分解练习,慢练细听,然后再按和弦组合练习。

3. 要保证全曲在演奏中均有好的发音,必须注意小臂放松,手腕自如。若臂和腕均处于紧张与僵硬状态,必然不会有好的发音,且演奏会很累而无法持久。

4. 注意旋律分句,原则均为四小节分句,见谱例分句号(’)。

第二首

这是一首以分弓与跳弓相结合的快板,是对手指肌能训练和快速演奏技巧的提高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练习时注意:

1. 运用中弓演奏,明确分弓与跳弓的变化与区别,切忌上手就快练,造成错音成堆不好改。

2. 由于全曲都是模进式由内转外的上行演奏,要特别注意小臂运弓的灵活和手腕换弦的自如。

3. 注意谱面的强弱要求,前一小节的重音在每一拍第一音上,而后一小节的重音在每拍第三音连弓上,弓法和力度的明显区别,即形成色彩上的变化。

4. 经过练习,达到准确熟练要求,对以后接触类似帕格尼尼随想曲这样的练习,就有了较好的技术准备。

第三首

这是一首饱满的分弓练习,认真读谱就会发现该首练习的每一小节均为下行与上行回旋的分解和弦。

练习时注意:

1. 中弓至上半弓演奏,要求运弓宽厚,弓速均匀。

2. 适当强调第一、第二拍的重音,由此使下行和上行的乐句分句明确,走向清晰。

3. 由于音程跳进,四弦转换,因此要注意大臂起落掌握平面,小臂运弓和手腕换弦的动作配合。

4. 严格音准,明确每个和弦的属性及其调性的转换。

5.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联版乐谱中,又提供了十二种弓法练习,下面我们例举七种,供学生们辅助练习:

第四首

这是一首在低声部伴奏音型保持下的和弦连接,其旋律线条又非常清晰,常见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1. 和弦的演奏方法不明确,分不清哪是该内双音后保持外单音旋律,哪是该内双音后保持外双音旋律,而是从头至尾一样的滚奏或一样的双音保持,演奏方法的不明确造成了演奏效果的误差。

2. 演奏中的断连弓法与弓段的安排不明确,从头至尾平拉平推,失去了乐曲应有的光彩和趣味。

下面为几个乐段不同演奏方法作些提示,供学生们练习时注意:

开始乐段:

这里十六分音的下弓,必须在弓尖踮出,然后上弓至弓根,接下来的演奏均先出内声部的双音(实际上起到低音伴奏的效果),再保持上声部旋律,无须将和弦与上声部旋律一起保持。有些版本乐曲开始从弓根用上弓开始,演奏方法并无区别。

第二乐段:

这里的和弦演奏,内声部的低音起到了辅助重音的效果,而上声部的双音必须力度均衡,弓尖部位的顿弓和弓根部位的和弦,弓段清晰,层次分明。顿弓短小有力,连弓饱满宽厚。

第三乐段:

这是一段抛弓演奏的分解和弦,首先要求找到最好的触弦点,弓根部位难以弹跳,弓尖部位细软无力,弓中部位笨拙不巧,而最好控制和最有效的弓位即弓中偏上的弓段,凭借弓根的自然弹力,小臂轻巧落弓,注意三连音的抛弓和后十六分音的时值要平均,并注意三连音要按照和弦演奏同步落指。

第四乐段:

这一乐段的四音和弦力度要求很强,在三音并出之后,保持上声部双音旋律并进,由渐慢渐强中推向高潮终止。

第五首

这是一首两条弦转换的练习,上下声部伴奏音型与旋律线条要分清楚。

练习时注意:

1. 上半弓演奏,手腕换弦,动作不宜过大,注意横向的感觉,切忌上下摇动。

2. 分清旋律与伴奏,演奏时脑子里要有旋律线条。

浅谈如何提高小提琴的教学水平 篇12

一、小提琴的教学现状

要发展中国的小提琴事业, 最要紧的就是必须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让小提琴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名小提琴教师, 要在平凡中追求崇高, 在平凡中坚守信念, 在平凡中实现理想, 为祖国不断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准的、拔尖的小提琴演奏和小提琴教学人才, 让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小提琴人才在世界舞台上闪亮, 在国际权威的比赛中获得奖项, 成为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才。

但是目前, 对于小提琴教学现状, 笔者很是担忧。因为现在的小提琴教学充满了“拼凑、剽窃和道听途说”。所谓拼凑, 就是把各种唱片里好的演奏家的思想、方法和审美的情趣择出来一些集合在一起作为自己的演奏;所谓道听途说, 就是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演奏, 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像“练习曲”“C大调奏鸣曲”这样的无标题音乐, 具有抽象性, 这种音乐学生可以没有思考没有认知, 只要参考别人好的思想和演奏方法拿来呈献给大家就可以了。因为听众的欣赏水平是有限的, 很容易蒙混过关。这种教学手段有一个很大的弊端, 即短时间内可能有很好的效益, 但是从长远来看, 不会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大师。

中国的小提琴演奏教学经常借鉴西方的一些方法, 但是中国现在的小提琴演奏之所以被很多人诟病, 究其原因, 是因为我们只是简单地拿来, 而那些教学方式在中国本土却遭遇了水土不服。但那些音乐教育之所以在西方行得通, 是其特有的文化背景所致, 这就是为什么在教育文化理念的时候, 即使这些理念是支离破碎的, 他们自然也能像串珠子一样能够串成一个面。但是在中国则行不同, 即使能串成一个面, 也是一个变了形的面, 这和我们的文化认知有关, 我们不能得到西方音乐的第一手资料, 对西方音乐的理解也是有缺失的, 所以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该充分结合本土情况进行。

二、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比如“拉”, 要求学生的“拉”要做到“零错误”, 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听”, 听是为拉而听, 只有听懂了音乐, 才能领悟到音乐的真谛, 才能实现艺术上的长进;“爱”, 音乐艺术需要爱, 只有爱音乐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启发”, 把同一首曲子的不同演奏版本录下来, 再用摄像机拍下学生的演奏, 让他们进行比较, 从而启发学生体会高境界的演奏。教师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演奏技法、音乐表现力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等, 非常和谐地融合在自已的教学实践中, 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小提琴教学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教学体系、曲目体系。

三、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小提琴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众所周知学习小提琴是一个单调、艰苦甚至枯燥乏味的漫长过程, 教师要在坚守中保持快乐,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使其成为支撑学生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而音乐带来的诸多裨益, 则能让学琴者享用终身。多元化的教学的理念可谓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 是掘拓音乐范围, 引领立体运行的技术, 即先宏观, 后微观, 大处着手, 小处着想。

随着国际之间学术交流的开放, 很多学校会不定期地请进许多国际知名小提琴家来校讲学, 不论年龄、不论国籍、不论各自的演奏特点, 教师都应该抽出时间去听课, 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用心学习, 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方法, 探求新的知识, 潜心研究并把握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规律、作品风格的规律,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掌握这些规律, 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

小提琴教师要把提琴演奏的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当作一项神圣的使命, 要具备高尚的师品, 即优良的作风和崇高的品质。“其身正, 不令而行”,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琴艺, 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严格要求, 生活上也要体贴入微, 注重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 鼓励学生努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授小提琴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技巧, 琴艺是道德、修养、爱心、激情的融合。只有塑造好学生的精神底子, 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无限丰富的可能性, 让学生收获真正的能力和品格。

四、注重小提琴演奏的二度创作

在小提琴教学中教师应践行二度创作, 让演奏者找到音乐技术背后的情感动机。随着国内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 小提琴的演奏标准也在不停地被矫正, 那就是越来越重视音乐性、思想性和对音乐的独特贡献。所谓的独特贡献指的是二度创作, 其不是简单地把音符照本宣科地演奏出来, 而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话。如何在教学中践行二度创作, 比如一首作品原是抒情浪漫的, 我们可以设计出六种表情, 比如说忐忑不安、崇高庄严、悲喜交加或伤感沉重等, 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段把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当今小提琴界的很多演奏者根本不了解技术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有动机, 若不了解音乐技术背后的动机, 那么演奏者就不会明白什么样的技术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也就把握不了作品的魂。

总而言之, 要提高小提琴的教学水平, 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状况, 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快乐学习,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音乐素养上来, 不断促进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

摘要: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小提琴教学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当前的小提琴教学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令笔者及广大小提琴教育者担忧, 为此我们应着手探究小提琴教学思想和方法, 建立适合我国学生的小提琴教学体系。笔者对此进行了粗浅探讨,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教法,研究

参考文献

[1]汪鹭, 李晶.高校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改革探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

[2]谭抒真.小提琴教学的九个问题[J].音乐艺术, 1982 (03) .

[3]杨宝智.漫谈林耀基的小提琴教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87 (02) .

[4]岳军, 商李.高师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艺术探索, 2008 (22) .

[5]麻西水.小提琴教学中音准综合能力的培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 (21) .

上一篇:自体脂肪注射移植下一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