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研究文献分析(精选3篇)
微课研究文献分析 篇1
0引言
互联网催生了诸多新事物的诞生,MOOC时代已经到来,高等教育教学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大学教师,仅仅依靠粉笔黑板、PPT等简单的技术支撑讲课是不够的。慕课、微课等授课模式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最早为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 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1]。国内率先提出此概念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应该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环节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网络课程[2]。文献检索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其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尝试制作成微课平台可以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1高校文献检索教学存在的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选修课、文献检索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教学,笔者根据文献检索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有较强学习动机的学生进行调研,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1)学生想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是指导,传统教学很难实现;(2)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传统教学很难实现;(3)学生想尝试探究式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等,传统教学很难实现;(4)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解决课上记住、课后遗忘的问题;(5)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等。
以上不足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是很难解决的,尤其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教学环节运用常规手段是无法完成的。现有的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三种:讲授型、自主与协作型和智慧型[3]。目前高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为讲授型,自主与协作型好处是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4]。智慧型教学模型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点等[5]。智慧型在常规教学模式下更是很难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文献检索微课平台,在资源配置和功能模块的设计上尝试满足以上需求,可能会解决以上的不足之处,实现较高的学习效率。
2高校文献检索微课平台设计
微课不是简单的课程截取,也不是网络课程的翻版,它的设计思路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需要以教育学原理、方法等理论作为支撑,在内容上要符合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媒体上要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时间上要做到精、短、微等。笔者通过微课平台资源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来尝试设计高校文献检索微课平台。
2.1平台总体设计
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微课平台的基本设计应该基本包括资源、测试、交流等方面。由此尝试设计文献检索微课平台的总体设计应该包括微课视频模块、测试模块、交流模块等。
(一)微课模块
“微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微’”[6]。微课模块构建的系列内容应该包括:知识体系、微课来源、微课题目、微课学材等。学生学习有着特定的学习流程。对于具有一定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可以系统地通过微课学习流程完成文献检索知识的学习。
(二)测试模块
测试模块是针对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情况进行测试。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资源、相关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后,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以检测自己对文献检索学习的掌握程度。
(三)交流模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与老师进行交流,也需要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老师在设计整个微课学习环节的过程中也需要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反馈和微课平台的应用反馈等,及时更新和修改微课平台的功能与资源,更好地为同学提供数字化支撑服务。
2.2微课资源设计
文献检索微课视频资源有其独特性,不是简单的视频录制,更不是整节课的剪辑。笔者在充分考虑内容、媒体、时间、评价标准等环节的基础上,尝试对微课资源进行设计。
(一)知识体系图
学生进入微课平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文献检索知识体系图,根据知识体系图学生可以了解文献检索这门课的整个知识脉络,为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链接。
(二)微课资源类型
通过研究总结发现微课的类型主要有:讲授、问答、讨论、练习等类型。在选择微课资源类型时需要思考的问题有:选题和类型之间是否有固定搭配;组合形式是否是多样的;在微课中引入信息技术提供支撑时,要充分考虑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环节等。
(三)媒体和时间设计
微课在媒体方面的设计,无论是哪种技术的应用,目的都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前提,尝试解决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教学环节,更好地支撑文献检索学习。
3文献检索微课设计的关键技术
文献检索微课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媒体类型图片、文档、视频等,主要支撑的数字化资源有动画、虚拟交互工具等。需要应用的制作工具有Mindjet Mind Manager、Power Point、Photoshop、Camtasia Studio、Format Factory、Smooth Draw等。
4微课与传统授课对比分析案例
本案例选取《搜索引擎》为个案研究,选择两个教学班,第一个班应用微课教学,第二个班应用传统教学,对教学与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大学传统授课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辅助PPT讲义等方式,形式比较单一。这里重点论述基于微课平台的教学模式。
4.1教学内容与目标分析
搜索引擎是计算机信息检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重要支撑。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搜索引擎的定义、原理、分类、方法技巧等。通过学习,学生要理解搜索引擎的定义、方法、技巧等。
4.2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分为学习资源设置、课前学习、课上学习、反馈评价四个部分,学生学习分为课前和课上两部分。
(一)教师学习资源设置
以《搜索引擎》为例,在预先设计的知识图中,依据链接,搜索引擎定义、原理等微视频首先进行录制,并制作相关动画。在媒体设计上尝试录屏等关键技术,知识点链接都尝试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此基础上,附加相应的电子文档;在测试模块,引入探究环节,最后进行测试。
(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首先观看搜索引擎的视频动画,然后进入探究学习过程,进而完成最后的测试环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可以通过交流工具和老师、学生进行交流。
(三)学生课上学习
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后,学习差距问题还是存在,进入文献检索真正的课堂再进行深入地学习和研讨,这时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分组讨论、分享成果等方式进行,从而尽量满足全体同学们的学习需求。
(四)反馈和评价
教师针对整个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监测,对文献检索翻转课堂支撑平台进行评价,进一步更新平台的功能模块和整体的教学设计,进而有效地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4.3教学对比分析
在第一个班完成微课教学、第二个班完成传统教学后,对整个教学与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微课教学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有: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微课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挖掘数据库进行检索;微课模式不受时空限制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实现的。
5结语
在文献检索的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功能完善的自主学习平台,配置适当的自主学习资源,这是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重点,尤其是专注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智慧学习等环节,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尝试、更新、修改、反馈才能得出较为适当的方式方法。
摘要:“微课”作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涌现了很多经典案例。能否尝试把微课引进高校,引入到高校文献检索的教学与学习中,值得文献检索教师的认真思考。笔者通过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实践探索,并在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献检索教学的实践经验,尝试设计文献检索微课平台,构建微课资源及其功能模块,为微课适当地、成功地引入高校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践尝试。
关键词:MOOC,文献检索,微课,平台
参考文献
[1]Kee.T.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2]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4]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微课研究文献分析 篇2
1999-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从研究论文、研究著作、研究作者等方面对1999-20公开出版发行的有关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不足,并预测了未来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趋势.
作 者:丁学淑 DING Xue-shu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34刊 名:江西图书馆学刊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IN JIANGXI年,卷(期):39(4)分类号:G350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管理 文献计量分析
微课研究文献分析 篇3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地方文献作为一种重要的亟待开发的文献资源,已被人们愈来愈清楚地认识,特别是图书馆界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及研究者给予了较大的关注。据统计, 1988年-1997年公开发表的地方文献研究论文约有191篇,我们认为,对这些论文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进一步了解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是有益的。本文以1988-1997年《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及97年部分图书馆学期刊及图书馆情报综合期刊为统计资料来源。
一、论文发表时间
在讨论和分析近十年我国地方文献研究领域发展状况之前,我们先追溯一下建国四十年来(1949-1989年)地方文献研究论文分期统计。[1]
【微课研究文献分析】推荐阅读:
联合分析研究文献综述05-19
联合分析研究文献综述07-11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论文07-29
杜诗中的儒家思想研究的文献分析论文11-07
文献计量研究07-26
实证研究文献回顾07-29
投资效率研究文献综述10-17
生活质量研究文献综述07-23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08-14
生育意愿的文献研究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