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

2024-07-11

干部队伍(精选12篇)

干部队伍 篇1

多年来, 为推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各高校始终把人才建设当作第一要务来抓,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人才强体”战略, 积极开发与挖掘内部人才资源, 优化人才配置, 引进各类人才, 努力探索适应现代大学体制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 逐步形成了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监督体系。总体而言, 各高校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在高素质人才的交流和引进上, 由于受体制、机制及经费等条件的限制, 缺乏更加有效的措施;二是“重选拔、轻培养, 重使用、轻教育”的不良倾向在部分高校依然存在, 干部的思想教育和考核监督体系有待完善;三是干部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 传帮带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高校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

一、加强教育, 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育培训是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的基础。各高校应当按照建设学习型院校、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的要求, 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总体目标, 坚持因时施教、因需施教、因人施教, 努力拓宽培训渠道, 不断改进培训方式, 着力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决策能力。

(一) 强化思想教育

坚持从抓好干部政治思想教育中心环节入手,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人员, 科学制订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培训规划, 做到经常性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紧密结合“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以及“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活动, 广泛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 党的性质、纲领和宗旨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反腐败、反腐蚀、廉洁自律教育, 国情、体情、院情教育, 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教育等。每次教育学习活动, 都做到有计划安排、有动员部署、有检查指导、有评比总结。通过学文件、听报告、看录像、查问题、定措施、写体会、谈收获等形式, 切实增强干部理论素养和党性观念, 提高干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强化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干部熟悉新工作、新业务、新环境, 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新程序的一项基础性学习教育过程。各高校应当重视各类人员的岗前培训教育工作, 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 制订培训计划, 落实培训制度。首先, 突出抓好新任职科级、处级干部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分段实施、个人自学、座谈交流等方法, 组织干部学习领导干部素质、领导方法、领导艺术、公文写作与办文规定等课程, 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与对待权力, 廉洁从政, 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新任职科级、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其次, 突出抓好新上岗人员培训。为充实干部和教职工队伍, 定期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工作人员, 对新上岗的干部和新换岗干部, 实施岗前培训, 做到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严格实训。

(三) 强化党务干部培训

鉴于党务干部大多为兼职、行政事务繁忙、党建工作业务素质较弱的实际, 各高校应当坚持从实际效果出发, 采取参加上级培训和学校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定期培训与分期轮训相结合的形式, 联合搭建理论学习、工作探讨、信息互通的平台。开设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工作方法、领导艺术, 支部书记党性修养、廉政建设, 支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及日常工作等课程。通过例会集中学习、校园网党校自学、参观兄弟院校党建工作及工作交流等途径, 使他们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支部工作的方法、程序和基本要求,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

二、坚持轮岗交流, 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干部

建立干部轮岗交流机制, 注重在实践工作中培养干部, 是增强干部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 各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不断强化干部培养措施, 拓宽干部实践锻炼渠道, 努力为干部队伍提升能力、素质搭建平台, 力求在实践中提高干部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

(一) 实施干部岗位轮换锻炼

根据干部队伍结构调整需要, 针对干部队伍总体布局和专业知识结构现状, 各高校应当对教学、机关及后勤保障干部进行统筹安排, 通盘考虑, 大力实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整合, 加大教学单位、机关、后勤保障部门之间干部的纵横向交流和轮岗力度。

(二) 选派干部外出挂职锻炼

为加强对外交流、扩大社会影响, 促进干部在实践锻炼中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快速成长, 各高校应当积极选派科级、处级干部到企业或兄弟院校挂职锻炼, 或向其他国家派出访问学者。另外, 还可以力争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选派干部到相关政府部门挂职锻炼。

(三) 广泛吸纳专业人才

为盘活干部队伍, 增强干部活力, 各高校应当想方设法, 广开人才流通渠道, 根据岗位特点和需求, 采取竞聘、招考、交流等形式, 广泛吸纳相关人才。

三、实施竞聘上岗, 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和竞争意识

各高校应当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 并从制度设计层面着眼, 对竞聘上岗的相关程序、环节、方法等进行创新性探索。

(一) 尝试实施干部竞聘上岗

各高校应当尝试将一些领导职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竞聘。为严格干部选拔任用政策、规范竞聘程序, 成立公开招聘工作领导小组, 并组成考察组, 严格按照报名自荐、竞聘演说、民主推荐、综合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程序组织实施。通过资格审查并参加笔试的同志方可参加面试。经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后, 由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预任人选并公示, 最后正式下文聘用。在实施干部竞聘上岗过程中, 贯彻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原则, 提高民主意识,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力度。

(二) 有序推行干部竞聘上岗

各高校应当认真总结经验, 严格规范程序, 扩大民主范围,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 全面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制度。施行教学、科研、机关、后勤等多种性质的处级、科级岗位干部公开竞聘上岗, 并达到民主力度大、透明度高和竞聘程序严格规范的要求, 扩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体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使竞聘上岗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按照民主推荐、自荐、面试、差额考察、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党委常委会投票表决、公示等程序组织实施。

(三) 促进有用人才健康成长

竞争上岗, 体现的是“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 目的就是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来创造条件, 使那些有本事、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加入到领导干部队伍中。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途径, 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在公开竞聘中脱颖而出, 走上领导岗位,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佳绩, 发挥中坚骨干作用。特别是对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 各高校应当大胆尝试, 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竞争, 使他们通过竞聘走上领导干部岗位, 真正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实践证明, 只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才能拓宽选人视野、发现与挖掘人才;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选材标准, 保证选材程序的公信度, 才能选出让群众信服的“千里马”;只有将建立起来的竞争激励机制一以贯之, 才能使“位置”是凭本事“比”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 真正形成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健全机制, 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各级领导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的中坚和骨干。选贤任能, 合理任用德才兼备的干部, 必须建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真正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

(一) 建章立制, 完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

由于各高校发展历史不一, 有的高校客观上存在干部人员结构复杂、个人经历及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整合人才资源配置, 切实做到因人而用, 找准每个人的位置, 最大限度地挖掘干部潜能, 各高校应当贯彻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精神和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 制订、颁发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有关干部制度改革和干部选拔聘任的文件, 从干部提名、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核评价、组织决策、纪律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 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标准、程序、实施方法和监督管理等机制, 增强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颁发和实施这些文件, 对避免选人用人上的随意性、多样性, 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肃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逐步形成适应各高校特色办学体制需求的干部选任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起到重要作用, 促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趋科学化、规范化。

(二) 转变观念, 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为促进干部健康、快速成长, 各高校应当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 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和“有为有位”为取向的用人原则,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大胆实践, 积极培育和营造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和良好氛围, 努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一要淡化“论资排辈”倾向, 树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观念;二要淡化“年轻干部缺乏经验, 压不住阵”倾向, 树立“经验来自实践, 早压担子早成才”观念。一方面, 消除了对年轻后备干部不放心、不敢用的思想顾虑, 放手让年轻后备干部挑重担, 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探索、锻炼、提高。另一方面, 坚持培养与储备、选用与补充相结合, 加强对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教育, 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让年轻干部看到希望, 留人留心。

(三) 量化指标, 健全干部管理考核和监督约束机制

为加强对干部队伍的考查、管理与监督, 各高校应当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实际, 针对不同岗位干部职责要求, 在认真调研、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做法, 具体量化、细化考核指标的基础上, 制定有关干部考核工作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文件。为确保客观、公正、准确, 采取三结合的办法对中层领导干部实施考核。一是领导评鉴与群众测评相结合。被考核人员除由部门领导、分管领导评鉴外, 还必须接受本部门群众及工作服务对象的测评。二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德、能、勤、绩、廉五项内容进行细化, 按百分比进行打分。三是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把考核分为专项工作考核、年度考核及聘用期考核, 专项工作考核和年度考核结果与奖励挂钩, 并作为聘用期考核的依据, 聘用期考核结果与是否续聘挂钩, 考核突出的提拔任用, 考核不合格的解聘换岗。这样做可以改变过去干部考核标准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只奖不罚”等现象, 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通过制定政策, 健全激励机制, 大力营造与激发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摘要: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高校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能力素质, 可以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强化思想教育, 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实施干部岗位轮换锻炼, 选派干部外出挂职锻炼, 广泛引进专业人才, 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实施竞聘上岗, 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与竞争意识。建立健全机制, 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干部,轮岗,竞聘,机制

参考文献

[1]叶正飞.高校干部队伍职业化转型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5, (01) :78-80.

[2]赵豫林.关于完善高校干部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2 (6) :1-4.

[3]吕骥.以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1) :74-76.

干部队伍 篇2

一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眼于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通盘考虑,着重配强班子党政“一把手”,按照年龄层次、文化结构、工作经验、专业技术和性格气质等互相补充的原则搭配好副职。坚持合理流动,注意扬长避短,从有利于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出发,尽量考虑地域靠近、部门相近、专业接近,兼顾干部本人的专长和特点进行交流,使整个班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满足当地发展需求。按照“工作需要,按岗配置”的原则,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现状,科学制定干部交流的长远计划与规划,把交流的重点放在党政一把手,缺乏基层锻炼、经历比较单一的年轻干部,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的交流上。把熟悉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的同志

充实到基层一线,使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的“含经量”,让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接受锻炼。

三是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为使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有所作为,同时也为有效解决部分乡镇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不高、专业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通过定目标、压担子等途径,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进行交流锻炼,让他们经历不同岗位的磨炼,增强适应能力,激活创新思维,丰富干部阅历,使其能力和素质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篇3

关键词:干部队伍;选拔;培训;激励

一、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

1.角色定位不明,服务意识淡薄。学生干部具有学生、干部双重身份,如何准确定位是学生干部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问题。对学生干部来讲,学生身份是第一位的。而部分学生干部往往将教育管理身份放在第一位,在学习和工作中完全将自身置于教育管理者的位置,高高在上,对同学们发号施令,脱离了广大同学,导致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次,学生干部作为最基层组织的实施者,其主要职责是为广大同学服务,而部分学生干部往往缺乏服务意识。

2.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成绩欠佳。大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都能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成绩显著;但有些学生干部对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却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一致认为锻炼能力是第一位,而学习位于其。因此他们热衷于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担任各种工作职务,有时一人身兼数职,导致用于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较少,从而出现了学习成绩欠佳,甚至出现一门或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现象。

3.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缺乏。大多数学生干部在工作中都是按照老师的指示和方法简单地工作,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干,也不思考为什么这么干?能不能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工作方法简单,缺少创新意识。然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本条件,也是新形势下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基本要求。部分学生干部面对工作中的新形势、新问题,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只充当简单的“传话筒”,推推就动,不推不动,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新意识。不能将个人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更不能正确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际工作。

二、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

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人才是关键。具体的选拔程序包括:

1.合理标准。根据总体要求,首先制定宏观、通用的学生干部标准。如:政治坚定、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作风扎实、品德高尚等。然后,具体岗位具体分析,制定细化、完善的标准。如: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2.主推荐。根据标准,民主推荐候选人。确保民主、公平、公开。3.组织考察。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正式产生候选人名单。

4.民主选举。在候选人产生后,通过竟聘、展示等环节产生预备候选人。

5.审批任命。学生干部经民主选举产生后,须报上级部门审批并发文公布。

三、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

根据学生干部队伍的角色定位不明,服务意识淡薄、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成绩欠佳、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缺乏等不良现状,在学生干部产生后,是否好用,是否符合优秀干部的相应条件,应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培训。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必须同时具备“一种素质、三种能力和一种精神”。即理论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应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

1.理论素质

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作为一名学生干部的重要前提。作为学生中的优秀者、领导者,应该自觉主动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坚决执行学校的各项制度,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各项校级、院(系)级、班级活动是学生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否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是决定学生干部能否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决定力量。这要求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与各院系同学能沟通,协调各种矛盾,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以自身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带动其它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

3.决策能力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会、社团和班级工作的骨干力量,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最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与学生干部的决策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应该通过认真的调查,客观的分析,作出科学的判断。其次,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校的规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权衡利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再次,在活动过程中如发现新的问题,应具备果断根据新问题新情况重新进行决策的能力。

4.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干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学生干部因为工作的原因,比普通同学接触外界范围更大、层面更广,因此,学生干部应该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扩大知识面,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样,就可以和身边的同学打成一片,得到更多的信息,工作环境也会更加宽松与舒适。

5.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也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能否超越自我、推陈出新,关键在于有无创新能力。学生干部要培养自己解放思想的能力,从旧有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

四、学生干部队伍的激励

学生干部经选拔、培训后,可以正式地开展工作,成为我们的“左臂右臂”,但真正地朝着良好的方向坚持和发展下去,需要正确的激励。激励根源于需要,学生骨干的需要非同一般,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该是达到最高和次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因此,只有提供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条件或机会,才可能产生有效激励。

1.目标激励

设定一个振奋人心、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是激发和鼓励学生干部的关键。制定的目标首先要恰当,既不能俯首而拾,又不能高不可攀;其次,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激发学生干部为实现目标增强责任感和自豪感;第三,要把目标与学生干部的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

2.荣誉激励

为了满足学生干部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量化的基础上,既是对学生干部的优点予以奖励又是激发他们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荣誉激励就是诸多激励方法中的一个,例如通过制定完善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确立评价标准,就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激励的一种荣誉激励机制,该测评体系里有部分项目是对学生干部特别加分的,每年的评优评先也应重点考虑在工作上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干部。

3.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同学某种物质需要,激发和鼓励他们采取及时行动的方法。一般是向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部门或个人发放一定数量的现金或实物,以示表彰和鼓励。物质激励法要体现合理性、公开性、综合性(把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这三点。

4.情感激励

情感是人的行为最直接的激励因素。如信任、支持、民主、关怀、尊重等,都可以赢得人们之间的信赖、接近和交流。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之间,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能使学生干部加倍努力,大大推动工作的进程,从而促使工作质量的提高。

5.榜样激励

善于工作的辅导员树立的是“能力崇高的形象”。人们都崇敬有能力的人,辅导员如果管理学生从宏观设计和微观操作上都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益,就会赢得學生的尊敬和信赖,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卫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 篇4

1.卫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求,卫生计生工作对于提升基层健康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覆盖面积较广,当前卫生计生队伍的数量和工作水平很难进行全方位的工作覆盖,尤其是基层医疗设施资源配置不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再者,服务水平和医疗需求不适应,卫生计生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工作队伍干部不仅具有扎实的医疗技能,同时也要熟悉工作性质,但很多队伍干部的服务水平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另外,卫生计生干部队伍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基层队伍中,工作环境较差、待遇较差,干部人才都流向了大城市,基层队伍人才素质普遍偏低。

2.原因分析。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客观原因,我国人口较多,卫生计生工作覆盖面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其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再者是主观原因,国家对基层卫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对基层工作而言,很多地方政府都忽视了建设资金的投入。同时个别队伍人员医疗知识不扎实,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对工作缺乏积极性。

二、卫生计生队伍的相关思考

1.强化工作观念。政府要重视卫生计生队伍在全面健康、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发挥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理念,打造良好的人才招聘平台,从社会中吸纳高素质的干部人才。同时要放宽队伍建设的政策,着眼于人才资源的总量增长和人才结构的优化,合理分配卫生计生队伍人才,形成布局全面、覆盖度广的工作局面。再者,要加强干部队伍前瞻性研究,制定医疗管理政策,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端正卫生计生队伍的工作理念,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提高干部队伍的职业归属感。

2.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优秀的人才是提升卫生计生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干部队伍建设时要秉承“人才强卫”的战略原则,完善人才保障,畅通人才准入渠道,逐步升级干部队伍的学历和年龄配置,提高卫生计生工作的先进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卫生计生人才,这些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因此,国家要从高等院校中招聘人才组成干部队伍,通过严格的考试渠道来规范干部人才的准入机制,优化工作队伍的学历组成,重点要加强公共卫生、基层卫生、中医药、护理和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3.用好系列扶持政策。当前国家和政府针对卫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旨在提高其岗位和福利待遇,增强基层工作的吸引力。因此,对干部队伍建设要用好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岗位设置、培训培养、职称晋升和人才项目等多个方面的政策,在实际的队伍建设中,要加强对这些内容的落实,主动协调上级部门的意见,同时,相关工作部门要主动解决卫生计生干部人员的岗位晋升和职称晋升等工作,真正让这些福力政策惠及到基层干部队伍身上。再者,要完善升职机制和升级渠道,对在岗位上表现出色的干部人才提供晋升空间,增强其对卫生计生工作的积极性。

4.完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人才法制体系建设,优化对人才的管理和配置,针对人才的准入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做到卫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公开透明。其次,要落实责任工作制度,针对干部人才建立考核制度,评估其工作表现,兑现人才升职和晋升的承诺,同时实现人才工作机构、职能、经费及人员的四方面工作到位。再次,要完善对干部人员的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同时要发挥卫生计生队伍的人才市场功能,建立合理流动机制,积极拓宽人才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5.强化队伍法治建设。加强卫生计生干部队伍的法治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转变其工作作风,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卫生计生执法。同时要推行“两个方案一方针”的工作理念,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度。卫生计生干部队伍也要强化廉政建设,提高干部行为的自律性,开展阳光计生、诚信计生活动。此外要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干部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卫生计生工作的法治性。

三、结语

卫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对我国医疗事业和计划生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干部建设建设首先要强化工作理念,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利用系列扶持政策完善队伍建设保证体系,打造优秀的卫生计生干部团队。

参考文献

[1]金小桃.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就及前景展望[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7).

[2]徐斌.基层卫生计生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5(10).

干部队伍 篇5

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套好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这在我校的发展历史中体现的十分充分。自2004年高学同志任校长后,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具有远见卓识和实干精神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动创新,在工作中务实求真,使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校长负责制下的系统化管理

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以来,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使校领导班子每个成员肩上都承担了压力,加强了责任,增进了工作的动力。各部门之间既责权明确,又能相互明确,形成一股无形的合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地前进。

严中有爱的人文关坏

干部“能下”会影响队伍稳定吗 篇6

一问:如何调整那些不适宜干部

这里的组织调整,主要是指“能下”。这里的“下”应该包括所有情况,退休的“下”,到龄的“下”,有问题的“下”,能力不足的“下”,以及其他正常的“下”,而不仅仅指有问题的“下”。长期以来,由于领导干部只要没有大的错误,一般都是只上不下,公职人员的“下”,一般只是指出了问题、违纪违法、需要组织处理的“下”。由于这种“下”的比例很小,因此必然从整体上出现“能上难下”。

这里的“能下”,也贯穿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培养过程中。从更广的层面讲,我们现行的干部人事体制,广大干部“上”有人管,“下”(指由受处分而“下”)有人管,也就是提拔有人管,处分有人管,但是从“上”到“下”,漫长的整个中间阶段却没人管。由于没有“下”的机制,导致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的双不足,必然会出现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干部。因此,要管好干部,让干部“能下”,还要辅之以更长的中间阶段的管理。过去很长时间,之所以“能上难下”,就因为“上”与“下”的两头,比例都很小,不从中间实施“能下”的战役突破,整个局面就是一盘僵局。可见,“能上能下”既是突破僵局的必须之策,也是管好中间阶段的有效举措,还是干部正常流动的科学做法,应该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非常态。因此必须打破“不能下”的思维定势,拓展“能下”的时空范围,淡化“不能下”的旧有心态。

二问:为什么干部“能下”要成为常态

“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能上不能下”早已是干部任职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干部“不能下”早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关口。

针对当前的腐败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地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今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要“发挥好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把试点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强调。在这个意义上,从长远看,《规定》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强高压的反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任何力都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一定也有多大,这样才符合力学原理。强高压反腐的反作用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一些不作为、缓作为现象。反腐高压下,乱作为明显被控制住了,但是不作为、缓作为作为反作用力,却在相当大的范围出现。

在“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重构政治生态”和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同时,我们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然而有一部分官员由于从严治吏出现了不作为和缓作为。钱也不去要了,项目也不去争取了,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该办的事却不办了。这时候,必须认真分析当前不作为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对症施治,又要坚持不懈,切实用好干部“能下”之法,逐步解决不作为、缓作为问题。不能因为不作为就降低反腐要求,表现出一种抚慰的姿态,而要用更坚决的“能下”的方式,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严肃吏治,重构良好政治生态。

三问: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

什么样的干部“能下”呢?可以从不作为入手。从全国选出一些省市县,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试点。对那些政治上不守规矩的,经济上不廉洁、不干净、贪污受贿的,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尸位素餐的领导干部,坚决进行调整。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试点实施战略突破,以“能下”实施战役突破,以不作为实施战术突破。要实现这“三大突破”,既不能畏首畏尾害怕改革,也不能思维定势闭门造车,还不能拘泥于所谓的打分体系评价标准。试点成功后,把党员群众不满意、不认可干部的各项指标抽出来,就是“能下”的标准。

多年来,“能下”不敢搞,“上”“下”都推诿,一个重要口实就是标准不好订。其实,科学的标准,只能来自实践、来自试点。没有试点,就难有标准,更遑论标准的科学。30多年前那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值得我们认真重温并坚决践行。判断不作为有三个纬度可以考量:一是权力覆盖下的举报,二是权力行使中的测评,三是上位权力的巡视巡查等异体监督。比如一个县里有10万名党员,前任书记民主测评好评过60%,现任书记好评不足30%;前任5年内有3个人实名举报,现任2年就有上百人实名举报;上级巡视巡查,反映前任一两个问题,反映现任10多个问题,是好是坏泾渭分明,能上能下一清二楚。指标不是那么难,有了试点,既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还可以多纬度比较。对不作为先下,实施战术突破;然后进行“能下”的综合试验;最后通过试点的政改经改同步推进,实施战略突破。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走出新路。

四问:干部“能下”会不会影响队伍稳定

“能下”的干部级别、待遇都要降。本来工资就分为级别工资和职务工资,职务降了,职务工资就得降,与职务挂钩的待遇就得变。这会不会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呢?

笔者认为不会影响队伍稳定。每年有六七百万大学生毕业,其中不少报考公务员。最主要的是,政治生活的常态和干部伦理与制度的常态应该是权力必须来自权利,权力才能真正代表权利;权利必须制衡权力,权力才能真正服从权利;权力必须回归权利,权力才会真正属于权利。现在的问题是,不代表、不制衡、不回归反而成了常态。这种状态长期存在,就会让大家以为一改变现状、一从非常态转向常态,就会影响稳定。

“能下”是否会影响稳定?之前很多地區在“能上能下”制度建设方面做过尝试,都有成功的案例,结果表明,“能下”不仅没有影响稳定,反而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一是山西长治变法。依靠党报《长治日报》的舆论监督,让广大干部重新回到了群众中去。二是四川张锦明搞的步云乡直选和雅安两县党代表直选,用党内公开竞选,让优秀党员脱颖而出,同时解决了“能下”的问题。这些改革在当时都很有影响力。但是,这些先行先试,当时并没有被肯定、提倡和推广。试点是地方改革的重要任务,突破在地方,关键要看地方敢不敢试点;试点更是顶层改革的重要方法,关键要看顶层能否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试点的成功经验。所以说,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初探 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地位,问题,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主旋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作为一支人数较多、整体素质较高的群体,是当代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切实和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学生干部队伍的地位和作用

合理开发和管理高校学生干部资源,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他们在老师指引下,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健康和谐的发展。

1. 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教师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院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的指导下,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干部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他们要当好学生的“带头人”,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师生建立一条上传下达的纽带。

2. 有效推动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学校科学管理的催化剂

做好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团组织、学联组织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在维护高校稳定方面,高校学生干部按照学校的要求,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立场,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反映学生愿望,疏导学生情绪,对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有效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组织”的主体力量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在各个方面已初步具备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学生干部在协助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又是学生自主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作为学生干部,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地动员和宣传可以加强基层班风、校风以及学风的建设。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建设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对于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组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总体发展趋势是好的,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不协调、不完善之处,这就致使目前学生干部队伍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有待提高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水平。学生干部应该时刻围绕在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各项政策号召的旗帜下,但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当中,有部分干部对国家的政策方针、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精神文明建设等关注不够,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工作畅通快捷地开展,影响了学校团学干部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 部分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不少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一些学生干部工作十分积极,认真负责,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和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而对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还有一些学生干部不能合理、有效的分配时间,既要学习,又要工作,又不愿减少自己放松休闲的时间,结果只能是学习、工作都做不好,影响了学生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

3. 部分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学生干部是高校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而且更是为学生服务的“公仆”。但在实践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干部这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根本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部分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拥有了干部的“官衔”,就开始滋生官僚主义思想,骄傲自满,不尊重同学,从而得不到同学的支持,缺乏群众基础,影响了学生干部自身的威信。

三、加强培养,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

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新的实践中稳步发展,争创佳绩,使学生干部工作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拓延。展望未来,应该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升学生干部政治素养

思想决定行动,一个组织要有不断的发展动力,就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学生干部应抓住这个契机,不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敏感度,坚持理性思考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为同学服务的能力。严于律己,时刻紧记自己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学院的荣与辱。

2. 加强学生干部的系统性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一个好的组织,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生干部除了在实际工作中上传下达和总结经验以外,还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培训系统,让学生干部能把学到的知识,总结的经验用有效的方式融会贯通,这对提升干部素质至关重要。要制定好培训目标和培训规划,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培训的内容,在培训方式上不断加以创新。

3. 加强专业学习,掌握扎实完备的专业知识

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往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但是作为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才是大学学习阶段的中心,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本专业方向的精英人才。掌握扎实完备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组织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4. 要加强实践锻炼,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实践育人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和工作特色。我们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这些年来,我们开展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各地、各高校团组织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学生干部的岗位本身就是一种实践锻炼,参加社会工作、学生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机会锤炼自己。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学科专业知识面也比较宽广学生干部骨干摆到重要工作位置。

参考文献

[1]潘敏.一流大学生培养工作新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问题,对策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学校党政部门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 当代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 缺乏社会阅历, 为人处事也不够成熟。因此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和帮助,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 从而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肩负起这一使命。只有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活动能力和影响力较强的蓬勃向上的学生干部队伍, 才能带动一个学校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建设。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1. 功利思想严重。

有少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为了个人的名利, 而把学生干部的工作目标与职责置之不顾, 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为同学服务的理念。有些学生干部是想捞取一些政治资本, 为以后入党、就业增一份光彩, 还有些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优越感。

2. 重工作, 轻学业。

一些学生干部只意识到作为学生干部的身份, 而忽视了自己也是普通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过于热衷社会活动, 把工作能力锻炼放于超越学习的位置, 把整个精力都放在社会工作上, 废寝忘食、尽职尽责, 学生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但学习成绩很一般, 导致工作积极性高、能力强, 工作成绩突出, 学业出现严重滑坡, 有的甚至出现补考或重修的情况, 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大大降低。

3. 忽视自我管理, 自我表率。

学生干部的职责之一是管理、约束其他同学。一部分学生干部对同学和对自己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宽以待己, 严以律人。有的学生当了干部, 就觉得高人一等, 在同学面前摆架子、指手划脚, 在工作面前说得多、做得少, 缺乏脚踏实地干工作的精神;在荣誉面前存在“非我莫属”的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搞特殊化, 让广大同学很反感。许多学生干部特别是非主要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起不了模范带头作用, 有的甚至做出一些与学生干部身份不符的事情。

4. 合作意志淡薄, 凝聚力不强。

有的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搞一团和气的“大团结”, 工作中缺乏对党负责、对学院负责、对同学负责一致性;只求自己不做坏事、错事, 但对其他同学违纪、违法的事情, 熟视无睹, 知情不报, 缺乏应有的正气。甚至个别学生干部利用小职权, 拉帮结派, 用义气代替原则, 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这种现象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干部的威信和感召力, 同时严重影响校风、学风的建设。

二、解决学生干部问题的对策

1. 端正动机, 树立科学的学生干部观念。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干部只有通过自己内因的自觉努力, 积极适应环境,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才能把自己塑造成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学生干部首先要端正动机, 增强社会责任感。要以先进的政治理论武装头脑, 树立服务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 激发创造精神等综合素质, 形成产生对社会国家的强烈责任感和履行社会责任感的

在选拔学生干部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广开渠道、严格程序”的原则, 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选拔学生干部。学生干部的选拔, 一可以通过推荐的方式, 如学生自荐、老师同学推荐;二可以公开招聘;三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好选拔对象后, 还要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 根据公示结果最终确定学生干部名单。

3.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

学生干部虽然经过严格的选拔产生的, 但社会阅历浅, 工作经验缺乏,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对其进行系统指导、帮助、培养, 使其提高认识,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一定的科学领导方法, 接受工作方法与组织策划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高校应通过定期培训、组织考察参观、开展经验交流、建立谈话机制等形式, 纠正学生干部工作中的不足, 避免由于失察而造成工作的被动, 端正工作动机, 克服功利思想, 强化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意识, 并使其认识到学生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广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领会学生干部职责的内涵, 以提高他们的决策、指挥、预见、协调、应变和执行能力, 并极大地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4. 建立自我管理机制, 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和监督。

自我管理不仅是学生干部个人的自我管理, 更重要的是学生干部组织的自我管理。高校应把主要干部组织起来, 交给他们更多的责任和职权, 让干部在自我管理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能力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在培养干部自我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责任和权利, 使学生干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清楚自己的职权和权利同时, 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

高校应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 对布置给学生干部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检查、评估和指导。要形成一些明确的成文的规章制度, 在干部中建立功过记录薄, 制定出奖励和惩罚机制, 使学生干部养成言行一致的作风;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判断问题, 同时能剖析自身的缺点, 改正错误, 在行动中逐步扬长避短, 这样才能使干部队伍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 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紧密结合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 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素质全面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 使学生干部队伍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劢.在高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J].消费导刊, 2009, (08) .

企业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浅析 篇9

关键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综合素质,干部管理

中层干部作为一个部门的骨干力量, 既是各项工作的落实执行者, 又是所在部门的组织管理者。中层干部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建设一支能力突出、德才兼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 对于企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笔者所在企业当前中层干部队伍现状, 是一支整体素质较高, 肯吃苦、愿奉献的中层干部队伍。广大中层干部牢记组织和职工的重托,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拼搏奉献, 开拓创新, 清正廉洁, 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中层干部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现象,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一、中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

1. 存在小富即安, 不思进取的现象

有些中层干部担任中层岗位时间较长, 认为有领导指路, 领导指哪咱打哪, 不去自己想办法, 找出路, 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缺乏工作创新意识、积极拼搏的精神。

2. 存在当老好人, 不敢管理的现象

中层干部的首要任务就是管理, 但一些中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老好人思想严重, 怕得罪人, 不敢大胆管理,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3. 存在素质不高, 胡乱管理的现象

有一部分中层干部从基层职工提拨上来, 虽有专业技术, 但管理能力不强, 管理方法不多, 造成部门工作跟不上企业整体发展要求。

二、中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从企业发展的实践看, 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中层干部, 能带领职工劈风斩浪、攻坚克难, 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反之, 则会把一个部门搞成烂摊子, 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 中层干部官不大, 责任重, 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称职的中层干部, 起码应具备五种能力:

1. 贯彻落实的能力

一个部门的工作, 首要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思路, 作为中层干部, 无论个人能力再强也必须在企业领导的要求下开展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的工作目标, 自觉落实企业的工作措施和规章制度, 不断强化企业的凝聚力。

2. 谋划发展的能力

按照企业发展目标的要求, 企业对各部门的发展定位和岗位职能有了明确要求。作为各部门的当家人, 必须按照已经确立的发展定位和岗位要求, 统筹部门的人才, 技术, 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 做好部门各项工作。

3. 组织协调的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发展离不开业务承揽和联络协调, 从业务信息的获取, 到业务的洽谈和实施, 无不蕴刻着中层干部组织协调能力的印记。

4. 化解矛盾的能力

部门不论规模大小, 也不论实力强弱, 在生产经营和日常工作中, 部门与企业管理层、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会出现矛盾和摩擦。作为中层干部, 一旦矛盾发生, 不仅要保持冷静, 更要有化解矛盾的能力, 从而保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5. 总结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衡量中层干部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准, 不在于工作中是否有失误和失误次数的多少, 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主动纠正失误, 而且在保证类似失误不再犯的同时, 从失误中吸取教训,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把各项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中层干部的培养

中层干部的培养要有针对性, 根据中层干部各自存在的问题,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强化中层干部的培养锻炼。

1. 要坚持不懈地抓政治理论教育, 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 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

通过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中层干部政治的敏锐性和思想的坚定性;结合实际工作的开展, 发挥党组织的思想工作优势,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培养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 培养干部执行决策部署的自觉性;通过职代会、中层干部会等途径, 逐步培养中层干部的大局观念, 帮助他们认清企业的意图、思路和要求, 使其自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通过任前廉政谈话, 廉政教育等形式, 培养中层干部工作廉洁意识, 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2. 要放心、放胆、放手地给中层干部压担子

俗话说:人是逼出来的, 干部的培养也如此。“逼”就是压担子, 不干事的干部是不可能成长的。研究事情, 制定政策, 要广泛召集中层干部参加, 让他们大胆发表意见, 有事还要“有意”让他们讲、说。工作中放心、放手、放胆让他们去做, 相信他们, 支持他们, 引导他们。同时某个中层干部工作中出现失误要宽容, 不能求全责备, 主管领导要主动承担起来, 不要推给他们, 他们才能放手做好每件工作。领导相信的干部, 工作起来才有信心, 才有动力。

3. 要严格要求

对于中层干部出现的一般问题, 要予以谅解, 并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而对于原则性的问题, 违纪违法的问题要严肃地批评, 甚至做出严格的组织处理。对于思想上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要及时的予以指出, 帮助他们及时予以修正。

4. 要舍得放出去

部门中层干部工作范围相对较窄, 解决的办法就是放出去, 为他们搭建更广更宽的工作平台, 以开拓思路,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充分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的同时, 还可以实行定期下基层、岗位互换等方式, 提供中层干部的锻炼机会。

四、中层干部的提拔

中层干部是企业的骨干力量, 中层干部选好配强, 中层干部的工作做得出色, 企业的发展才能蒸蒸日上, 在选拨任用中层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 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中层干部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层干部选拨任用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在中层干部选拨方面要树立六个导向:一是品行端正, 思想进步的导向;二是崇尚科学, 钻研业务的导向;三是团结协作, 爱岗奉献的导向;四是实干创新, 谋求发展的导向;五是以身作则, 廉洁自律的导向;六是实绩突出, 群众公认的导向。

2. 要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选拨过程中, 在岗位资格、任职条件等的设置上都要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切不可以条件框人。要出于公心, 从企业利益出发, 以对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 真正体现任人唯贤, 唯才是举, 反对任人唯亲。

3. 是要实行轮岗制度, 让干部在不同岗位多学习、多锻炼, 防止在一个岗位时间过长形成“惰”性

要定期组织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 对推进工作、促进发展、干部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4. 要加强跟踪问效

要制定科学的中层干部履职考核办法, 加强对中层干部的跟踪问效。对成绩突出, 表现优秀的要予以褒奖。而对于那些不胜任岗位工作, 不想干事, 不能干事、不实干事的中层干部要大胆创新、疏通渠道, 完善中层干部“能下”的机制, 切实做好思想工作, 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所做的贡献, 利用好其专长, 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 并在平时工作中多留心、多鼓励, 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和干扰。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篇10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执政能力

90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走过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 共产党始终以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安康幸福为己任, 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的基本国情, 科学把握中国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复杂矛盾, 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功绩。

在这个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自身建设。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 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尤其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整体水平, 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发展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的竞争。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取决于硬实力的雄厚, 还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撑。人才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 干部是人才中的精英。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 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围绕人才队伍建设, 党又确定了干部队伍建设“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2000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

当前, 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党员干部。我们党要成为具有强大执政能力的执政党就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 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原则一起抓,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其中党政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新世纪、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与民主革命时期一样,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们党的事业能否成功, 在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仍然是决定的因素。这是我们党执政多年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

进入新世纪, 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 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风险和考验大大增加;随着社会生活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较大的冲击, 尤其是我们的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价值观念等会受到种种影响和冲击, 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 保证党员干部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组织上的严谨性、作风上的廉洁性便是当务之急、时代所需。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 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头脑,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各级党员干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 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 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 我们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 也要看到, 我们干部队伍中也有部分同志在新环境中立场不坚定、思想不纯正, 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作风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始终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引起高度重视。

(三)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确保党的执政地位和伟大形象的需要。我们党是执政党,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怎么样, 直接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怎么样, 决定了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牢固, 决定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怎么样。从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到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 频频落马的政府高官以及因贪污腐败导致身败名裂的党员干部, 对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以及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其败坏的负面影响。因此,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 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四)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内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 是顺利推进各项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2005年,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 党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7年, 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 曾明确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2009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可见, 我们的党是善于学习的政党, 善于进取的政党,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政党, 提高党的先进性的题中之意。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党的事业成败, 事关“十二五”发展全局。因此, 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全面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 思想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党的思想建设, 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提高全党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 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工程, 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紧密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新任务, 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二) 组织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 选作风好的人。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 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人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 坚持党员标准,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提高党员素质, 增强党员党性,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员管理教育, 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及时地清除腐败分子, 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同时要重视培养、吸收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特别要加强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

(三) 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性问题, 党性决定作风, 作风反映党性。因此, 可以说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作风直接反映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真正做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 就必须要很好地解决党的作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的。

一个政党, 取得政权不易, 巩固执政地位更难。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 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某些影响;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也依然存在。这些都必然反映到党内来, 征服党内的意志薄弱者。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四) 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把长期以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和党内生活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 形成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 并狠抓贯彻落实。其作用在于调节党内关系, 指导党内生活, 规范领导行为, 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制度建设, 关系到党的正确路线的制定、巩固和发展, 关系到党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关系到全党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党的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 是衡量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五) 反腐倡廉建设。

古语说, 廉则政清, 政清则民服。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 更加注重治本, 更加注重预防,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

三、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效果怎么样, 关键在于具体措施落实的怎么样。

(一)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

一个伟大的政党, 离不开伟大的理论武装。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关键。

2005年,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 党中央决定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 广大党员积极参加, 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国内外形式新变化新特点, 更是需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我们党员干部的头脑, 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近年来, 我国贪污腐败干部一波接一波, 治理一批, 出现一批, 归根结底是没有真正地学好科学理论, 用好科学理论。有数据显示, 截至目前,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00多万名, 比上年净增近228万名。以后, 这个数目还会增大。如果干部的思想“不干净”, 作风“不端正”, 对频频出现的贪污腐败官员不严惩, 那么我们整个的干部队伍建设只是空谈而已。

因此, 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头脑, 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立场、克服腐败作用非凡。

(二)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 小平同志将干部“四化”方针作为“长时期, 至少是到本世纪末的近二十年内”抓紧的四项工作之一。

1992年春,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又强调指出:“中国要出问题, 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 要注意培养人, 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 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强调: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 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也是我们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然而, 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展开, 经济迅速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极大提高, 干部“四化”方针越来越突显其局限性, 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临新任务、新情况要对其做出新认识。

(三)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

领导班子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六大提出, 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 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2)

首先, 要强化理论学习和培训。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 必须着力完善好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世情国情省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把理论的力量变成党员干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带领群众促进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省的实践力量。

其次, 进一步完善考察、选拔、考评办法, 严格把好干部的“入口”、晋升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 必须全面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要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坚持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 把肯定干部的大节与具体分析所谓“小节”问题结合起来, 并探索对被选拔干部实行一定的试用期等制度, 逐步形成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防范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效机制。

最后, 强化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 突出抓好制度的执行。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 着重要研究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制度的执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 特别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 提高党委解决本级班子存在问题的能力。要通过严格管理, 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水平, 逐步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出版社, 2010年.

④邱巍.对干部“四化”方针应有新认识.当代社科视野.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篇11

关键词:高校管理;素质构建;干部队伍

高校的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各项工作的组织者、监督者、决策者以及评价者,正确的管理能有效的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无论是教学还是教务管理,管理干部都是重要的参与者。高校的管理工作应该始终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校的科学发展为教学目的,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选拔和任用干部的方法进行改进及完善

为实现工作当中的民主,如今会用公开公正的选举方式选拔和任用干部。为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人才可通过自己的能力、群众影响力、知识、政绩走向相对应的岗位,最大程度的突出选拔干部的公平性。但是,有些岗位并不适合用公开选拔方式竞聘干部,所以这类岗位竞聘人才时,不能盲目更风,不能因为想达到轰动效果,将早已有储备人员及本不适合公开招聘的岗位公布在大众生活中,这样不但不能显现出公平,还会让大众觉得竞聘只是个幌子,走过场而已。要想顺利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用干部,必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选择适合进行公开竞聘的岗位,不能盲目,要有计划。第二,避免人为因素参杂,保证被选拔干部的质量,要制定与招聘岗位相对应的量化指标。第三,尽量达到科学选人的程度,秉承以岗位选择人才原则,要有明确的人才选拔标准。第四,为青年人建立与不同单位人员交流的机制,并且不断拓宽交流范围,要让竞争平台展现公平性。第五,要针对不同工作单位、不同职级的要求建立选拔标准,不能用一套标准选用所有的干部,要通过有效的标准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所以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标准。

二、要加强干部的理论教育

首先加强了干部的政治思想,通过学习党纪党规、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各种政策、党优良的传统作风等一些关于共产党的基础知识,让干部树立了有生命价值体现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对马克思理论有了深入的理解。其次可以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列主义贯彻到干部心中,使干部的科学知识有所增长。学校要为干部学习提供多种渠道,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干部的素质教育,要提高干部的素质修养,端正干部的思想行为。现如今,每一所高校非常注重教师的素质发展,会经常为教师提供机会、提供平台、制造条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起到提高教师能力和素养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也要加强干部的培训教育,为学校干部提供机会与平台,锻炼干部的各种能力,提高干部的政治领悟,使每一个干部都能找到利、责、权之间的平衡点,也能让每一个干部的个人价值在工作中有所体现。

三、完善监督体系的作用,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第一,贯彻落实工作责任制,高校领导选用干部前,要让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在选拔干部时要落实“谁选的人谁要负责”,要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第二,明确建立的监督机构。这种监督形式不分主观与客观因素,起到了权权相制的作用,使干部能更加明确监督责任与监督职能。第三,如果学校干部的监督不到位就要进行责任追究,用这种方式提高监督效果,体现监督体系的公正性。一旦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有些人有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现象,在叫停、纠正的同时一定要追究责任,进行纪律处分警告警示,要是出现多次违纪行为或者因为工作疏忽大意产生巨大错误的,就得加大惩罚力度,甚至是撤职。第四,在进行干部选拔时需要适当增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限,比如,之前对于有违纪行为干部的态度是“一票否决”。

四、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全面发展干部的管理体系

高校要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爱护、重视、关怀干部,要为广大干部提供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比如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方便高效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积极友善的工作环境,为干部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培养干部在工作中的创新性、主动性与积极性。高校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在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下也要有人性化的体现,要尽可能缩小高校干部与其他科研机关同职级人员的待遇差距,通过加强职务晋升、津贴分配以及职称评定等一些方面的管理,消除干部的后顾担忧,激发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工作中的创新,提升干部对如今工作的成就感、荣誉感以及归属感,适当满足管理干部提出的一些要求,使干部素质、能力不断提高。

五、结束语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管理干部对各项工作的管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实际有效的行动来提升管理质量,首先要提升管理干部的素质,主要以人才选用制度为基础,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方式,健全监督体系和责任明确化为手段,创建和谐校园为目的的方式来构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初探 篇12

学生干部是院系和班级的核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们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在班级建设中,他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思想建设中的表率作用、组织建设中的凝聚作用、学风建设中的感召作用、制度建设中的管理作用等。为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各种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学生的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行为更注重实际,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时逐渐失去了以前“一呼百应”的局面。学生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高校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因势利导地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才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一、新形势下学生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压力

1. 来自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压力。

目前很多高校都凭借社会力量兴办了一批跨学校的大型学生公寓和后勤设施,由于是企业出资,企业拥有自主产权和经营权,与高校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和经济关联。学生选择住宿地点存在多样性,以往按系或者以班级为单位集中住宿的方式逐渐被打破,传统的以班级为中心通过集中开会来传达文件、布置任务、开展工作的管理方式,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了。由于住宿较分散,院系对学生较的召集变得越来越困难,很多学生对会议、集合存在排斥心理,开会时往往出现缺席或早退现象,致使上下沟通渠道不畅。加之公寓式住宿本身会导致多样性群体的自发形成,学生自发性活动越来越活跃,学生社交对象越来越广泛,学生活动场所越来越分散,这些对学生干部开展工作都是极大的挑战。

2. 来自多种媒体方面的压力。

随着广播、电视、报纸的增多,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多样化的媒体给了大学生们一个空前宽阔的天地,为他们了解、适应和改造当今世界铺就了一条无比广阔的信息高速公路,然而多种媒体在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学校传统管理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网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对大学生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通宵达旦地上网成为一种时尚,不少人对网络高度依赖、迷恋;同时,因为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存在很大差距,不少人对现实生活产生种种不满情绪,如对人际交往的理想化,对任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的轻视等,加之在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集体观念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和集体活动采取回避、疏远甚至反感、抵触的态度,学生干部的号召力面临不断下降的危险。

3. 来自社会多元化发展方面的压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受教育的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环境、生活背景及经济状况的差别,致使学生之间行为模式、兴趣爱好千差万别,特别是在不断开放、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受到多种影响和冲击,学生的信仰、价值观不再单纯,很多学生的行为带有较强的功利性,他们尽管竞争意识强,但合作意识差;尽管主体意识强,但集体观念弱;尽管锐意进取,但缺少参与;尽管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但忽略自身素质修养。凡此种种,使学生工作增加了许多管理上的难度。

4. 来自高校就业工作方面的压力。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分配已逐步由国家统包统分过渡到个人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就业竞争也对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大学生们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希望自己能拥有更多的技能。有的学生一进校就确立“专转本”或考研目标,有的热衷于考各种证件、上各种课外辅导班。很多学生过度重视技能的培养而严重忽视其它素质的培养,有的学生干部也是重技能、轻能力,放松对自己思想修养、人格塑造方面的培养。很多学生不愿担任学生干部,或者即使担任了,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往往担任一段时间就丧失工作热情,有的应付了事,有的则干脆辞职。如何使学生意识到素质需要全面性,使学生自觉关注素质教育中专业和技能以外的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这关系到学生干部队伍的继续培养乃至整个学生工作的开展。

二、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1. 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依靠学生党员,大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干部。

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和组织的培养帮助,学生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逐步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得到巩固,其群众基础和在学生中的影响相对于普通学生干部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能得到普通学生的充分信任,且与一般学生接触频繁,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干部是十分可行的一种途径。

2. 扩大学生干部选拔范围,充实学生干部后备人员,增强学生工作力度。

以往的选拔学生干部,要求总是很严格甚至较为苛刻,一旦这些学生不愿或不再适宜担任学生干部了,往往不能迅速找到合适的学生充实到学生干部队伍中去。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要求学生干部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此,应该扩大学生干部培养面,新生也应迅速纳入到培养范围内。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上,应着重将两种学生抓好:一是各类模范典型人物,如学生党员、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及各项活动积极分子等,他们是学生骨干中的主体层次;二是虽然作用没有主体层次的学生骨干那么突出,但在班级建设中有着特殊影响和特殊作用的学生,如学习特别勤奋刻苦并能影响和带动周围一批人的普通学生,或者班上那些富有正义感,有着一定群众基础,热心支持班级工作的学生,以及那些有特殊专才表现较好的学生等,他们是学生骨干的附属层次。这两方面层次的学生从进校伊始就可以安排高年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加以重点引导,一方面组建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和业余党校,将这批学生逐步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另一方面开展学生干部培训班学习,请思政专业教师,或长期从事学生工作,有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辅导员教师授课交流,使他们系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理安排学生干部任职时间,增强学生干部工作动力。

以往学生干部的启用时间在大学二年级,这些学生经过培养,往往到了大学三年级才能负责工作。近年来随着“考研热”和“考证热”的兴起,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时面临的学业负担很重,很多学生干部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业上去,工作上相对投入则较少,开展学生工作对他们而言总有些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适当调整学生干部的任职时间,把学生干部挑大梁的时间放到大学二年级。为此,对优秀学生,可考虑在大一上学期进行培训,大一下学期选拔有工作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骨干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在大学二年级时可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二是可吸收普通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对一些辅助性、事务性的工作,可通过推荐、选举等方式吸收普通学生参与进来,成为主要学生干部的助手。

4. 利用因特网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确保学生工作富有成效。

应加大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减轻学生干部事务性工作,方便他们开展上传下达的工作。要利用因特网,开辟科技活动中心、BBS论坛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种通知要尽量通过校园网来予以传达,学生的各项建议也可以通过专用网站迅速反馈,让学生干部上网并成为“版主”,在学生工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确保工作开展轻松、迅速、有效。

5. 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推进学生民主化管理进程。

为树立学生工作的全员意识,提高普通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工作成效,可考虑成立学生代表大会,增强普通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由旁观者成为局中人,主动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去。具体方案如下:坚持学工处的统一领导,在学生党支部及团总支学生会两大骨干队伍机构外增设学生代表大会(简称学代会),团总支学生会成员均由学代会投票选举产生并在工作中对学工处及学代会负责,定期向学工处及学代会作工作报告,并受其监督。学代会负责定期搜集各类反馈信息,并形成提案,督促团总支学生会答复解决,学代会成员尽量由班级内普通学生担任,不与团总支学生会干部及各班班委相重复,以扩大普通学生“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可使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6. 落实“推优”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增强学生工作吸引力。

对于培养的学生骨干在工作中要放手使用,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活动,同时要悉心指导他们,协助他们做好各种协调工作,为他们能迅速培养起各方面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与学习、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迅速成才。另外要加大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争先创优,并表彰先进,及时将他们中的优秀积极分子推荐入党,并在就业方面加大推荐力度。同时对学生干部要做到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定期考核,对要求不严、工作不力、作风不硬、表现不好的学生干部要热心帮助、批评教育,并要求限期改正,对确实考察不合格的要果断撤换,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加大学生工作的吸引力。

三、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的途径

1. 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环节,为搞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高校学生工作者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一定要做到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任人唯贤,注重学业成绩和群众基础,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应拓宽选拔学生干部的渠道,可以通过选举、推荐、招聘、自荐、任命等多种形式,做到坚持标准、全面考察、公平公正、严格选拔。这是提高学生干部素质的前提。

2. 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加强培养,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先进性。

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党建工作,就是要把一批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骨干吸收并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整个学生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培养之后,其大多数无论在思想认识、专业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均接近一个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的标准。党的组织建设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要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出发,加强对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认真做好其群体的考察和发展工作,积极要求,严格把关,提高其组织纪律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学生干部的整体先进性,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3. 集中培训,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导。

以基层党校或团校为培训基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一是请领导、专家给学生干部做报告、开讲座,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学科发展动态、学校近期工作及学生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等等,帮助学生干部开阔视野,提高理论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学生干部召开工作情况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使学生干部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三是举办短期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多种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与考核,既要大胆使用,又要关心爱护。

学生干部在整个高校校园中,是有着显著特色和强烈创新感的一部分,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应该通过考核与监督,让每一位学生干部都感到有压力,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同时,对待学生干部要在政治上关心、学习上指导、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要加强引导,使学生干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学习和工作的方法,提高效率,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在新形势下培养和造就一支“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各级党委和学生工作部门需要正确领导,统筹规划,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探索新模式。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要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建设和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模范性,才能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学生干部开展工作面临的压力,指出了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的具体方法,详细分析了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的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微时代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