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方面的色彩研究

2025-01-19

动画方面的色彩研究(精选6篇)

动画方面的色彩研究 篇1

一、色彩在动画中的地位

动画作为众多艺术领域的一份子, 在动画的表现形式中, 其本身的背景并不被人所注意, 大部分人主要关注故事的整体内容和趋势发展和其中所隐含的深层意义, 而承接这种情感因素的就是动画背景, 在动画中所有背景的布置当中, 都是通过不同因素来对人们进行合情宜景的影响。

二、动画中色彩的应用

形体是单一存在的, 与声音和语言的关系一样, 色彩为形体注入了精髓。色彩的冷暖感觉, 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 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 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紧相连, 可以准确的判断人的心理状态。

色彩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因此, 合理的挑选并运用色彩, 在整个动画背景的构建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注重细节的刻画形成潜移默化可接受的内容, 对突出主题有很大帮助。总而言之, 要使背景中的色彩可以清晰表明角色外部和内部的改变, 突出主旨, 为作者传递情感, 构建作者与观众的默契点。

三、动画场景设计

(一) 场景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根据剧本的主要思想, 对指定的动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内容的背景进行清晰有条理的规划和设计。场景设计十分重要, 对整个作品的形象风格和定位起到重要作用。

(二) 场景里的色彩。我们已经知道色彩对场景的重要意义, 因此, 要对色彩运用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内容中涵盖场景中具体色彩运用的各项细节中。色彩与色彩之间也要有准确的联系。在制定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其中的完整性以提高效率, 对颜色的具体搭配和运用要清晰和细致, 以此来配合场景中具体内容的不同需求。并通过比较进行不断完善。

四、动画色彩在场景中的应用

(一) 动画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异同。动画与绘画无论在外部显现的状态和内部所承载的对象都具备很大的差别性。动画结合了许多领域的内容, 感官性极强。绘画则不然, 与前者相比, 绘画的表现方式和所承载的艺术内容比较简单。通俗来说, 灵动的绘画就是画面, 而动画则是由许许多多的画面所构成, 画面是动画的组成部分, 但是绘画的作品则是完全的艺术作品, 是一个完整的形态。

在绘画领域里, 专业的创作者们往往在所取素材众多元素中的有典型特点的方面加以刻画并作为情感载体。而动画是截然不同的, 为了突出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构建的需要, 它需要进行持续变化来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因此二者在色彩上的要求也是截然不同的。仔细来讲, 绘画的色彩结构是很固定的, 动画在运动中对色彩进行不断的排列组合和搭配, 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错落的调整从而形成整体的风格与特色。动画中各个元素的不断变换。通过后期加工技术会形成一种记录某一物质变换状态的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 动画在镜头先后组合或改变中都可以使色彩进行重新的组合, 赋予色彩更有活力的生命。

(二) 动画片色彩与电影中色彩的区别。基于动画作品题材的多样性, 它的色彩应用也非常的开放, 允许任何形式的创新。动画作为一种交流手段, 有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动画片的色彩因此十分灵活, 在每一个镜头的每一幅画面全部着色完成之后, 拍摄之前, 动画设计师需要对每一场景中的各个动作进行详细的检查。

(三) 主观色彩——动画场景中的重要性。动画是视觉与听觉的享受, 即使人们常常被剧情的梗概或其中的某一点触动, 但是影像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最初的剧情讲解中, 尽管描述的多么感动, 人们都很难被其中的情绪所感染。而当它通过声影来与人们见面时, 却可以与其感同身受。尽管如此, 对动画的全面审美都不应仅仅停留在结构、声影中, 而应对色彩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动画场景的设计中, 色彩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愿。从审美的角度来说, 优美的动画角色操行, 鲜明的色彩、生动变化的构图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效果, 给了观众们视觉的无限美感享受。优秀动画作品斑斓的色彩会吸引观众的视线, 调动受众的情绪, 丰富观众的视觉感知。设计者在动画影片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进行设计。对色彩加以运用和填充, 随着故事的展开, 围绕在角色周围, 与角色发生关系的所有景物进行色彩的组合创造。能够使色彩增添十分神秘的魔力, 设计师将色彩进行充分分析加入自己的想法。正是由于这种主观色彩的存在, 才使动画场景的设置更具魅力, 这种独特色彩审美模式需要一步步的琢磨。极大的扩大了每位设计师的想象空间。

摘要: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 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在创作空间中用这种表现形式对外部世界开展一个全面记录、概括和呈现。而在场景设计当中, 最基础的就是色彩对描述对象的选择的能力, 它可以提升场景设计的整体布局, 而这种主观色彩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 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内容。它为整个整体场景设计的创作工作中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为作品注入更多优秀新鲜的元素。

关键词:动画,色彩,场景设计

动画方面的色彩研究 篇2

一、色彩组合在动画设计中表达角色复杂情感

动画电影自由运用色彩组合来表达动画角色的复杂情感, 动画电影主要通过虚拟手法来推进情节, 展示环境, 表达动画角色的性格, 色彩组合还是充分发挥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作用, 符合剧情的需要, 有效地推动故事发展, 展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契合观众的情感体验, 增强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在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狮子王》中设置了狮子王小时候经历的一场悲剧, 动画中的反派角色刀疤和党羽在山洞中密谋, 他们想杀害狮子王的父亲老狮子王穆法莎篡夺王位, 刀疤的身体在紫灰色的光中忽隐忽现, 整个山洞表现出阴森的黑色和白色的剧烈转换, 充满着及其恐怖的气氛, 而不断喷涌液体和烟雾都是黄色和绿色互相交替, 组合成一种令人厌恶的杂色, 不断加剧整体上的恐怖气氛, 让观众的心都揪起来了, 让他们不寒而栗, 从色彩组合变幻不定产生的无穷压力中, 预示着刀疤的谋杀行动一触即发, 刀疤的野心马上膨胀到了极点, 当他就要爆发起来去偷袭狮子王穆法莎的时候, 色彩组合迅速变化为单一的烈火燃烧般火红色, 观众获得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精神也集中到了极点。

二、色彩转换在动画设计中表达角色情感转换

色彩转换可以有效表达人们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细微末节的变化。动画角色的情感转换随着剧情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只能通过色彩转换准确而迅速地表达出来。迪斯尼公司创作的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一开始有这样的场景:爸爸陪同尼莫来到海底学校, 所到之处画面中闪现的色彩都是各种各样的红色, 有橘红、大红和粉红色等, 不断变幻着, 非常亮丽, 表现出尼莫充满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当尼莫突然发现海底的大铁船的时候, 色彩就发生了迅速地转换:暖色调的红色转换成了冷色调的深蓝色, 衬托出尼莫的惊疑不定的心情, 也对大铁船里到底有什么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 在深蓝的大海里只有尼莫橘红色的渺小身躯, 红色和蓝色之间, 浩瀚和渺小之间, 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画面上产生了巨大的张力, 暗示了尼莫的恐惧心和好奇心, 用动画角色情感的转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色彩寓意在动画设计中揭示角色内在心理

动画设计中的色彩总是有着鲜明的寓意, 观众能够根据色彩的处理尽快进入动画的氛围中, 初步明确动画主题, 直接把握动画角色的性格, 因为动画的观众大部分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和童心未泯的成人, 在他们的情感世界中, 动画角色应该是非善即恶的, 设计师要根据观众的心理预期设计动画角色, 并赋予这些动画角色恒定的色彩处理。对比鲜明的色彩处理能够加强影片紧张的气氛, 有力营造观众渴望观看的气氛。迪斯尼公司创作的影片《白雪公主》就非常重视在动画设计中强调色彩处理对观众情感性的重要性, 白雪公主在皇宫中养尊处优的时候, 她是一个有着白雪一样的肌肤的女孩, 她的眼睛像绿宝石一样, 她的粉红色双颊就像是牛奶上漂浮着的玫瑰花。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都是属于红、粉等暖色调, 表现出白雪公主天真无邪的心理。后来, 邪恶的王后因为妒忌白雪公主的美貌, 派猎人把白雪公主骗到森林中杀死, 并且要猎人带回心肝活生生地吃掉。猎人同情白雪公主, 偷偷地把白雪公主放到森林中逃命, 杀了一头野猪, 把它的心肝带回去给邪恶的王后。白雪公主在森林中逃命的时候, 她的鞋子掉了, 脚上鲜血淋漓, 她的华美的衣服被树枝刮破了, 她飘逸的长发变得乱蓬蓬的, 她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悲伤, 这时候森林中是蓝、黑、绿等冷色调主宰了整个画面。观众的心也随着剧烈的色彩变化的过程中激烈地跳动, 对白雪公主产生了强烈的同情。色彩处理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强, 观众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到动画情节中, 产生了很好地观赏效果。当邪恶的王后几次三番想除掉白雪公主都没有得逞的时候, 她炮制出一个毒苹果来毒死白雪公主, 随着王后一步步接近白雪公主的小屋, 一个巨大的阴影随着王后移动, 动画中鲜艳的色彩变得灰暗起来。王后扮演的巫婆花言巧语欺骗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 她虽然装出一脸真诚的表情, 还让白雪公主许愿之后才吃下毒苹果, 可是她的眼睛是血红的, 她的脸是黑色的, 整个动画背景也是灰暗的, 预示着一场悲剧即将发生。动画设计中借助色彩固有的寓意有效地了揭示角色内在心理。

色彩处理是动画影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设计环节, 丰富多彩的色彩是从视觉形式方面反映动画情节的核心元素, 设计师可以通过多样的色彩处理手法刻画角色的复杂情感, 表达动画角色情感的转换, 特别是能够借助色彩本身具有的形象化的寓意揭示动画角色的内在心理。

摘要:设计师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个性化特点, 必须在内容题材和设计形式在融入复杂的情感, 能够流畅地在狂喜与悲伤等高强度的情感之间进行自如迅速地转换, 还要善于突出同一情境下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的对比, 借助于动画设计的色彩的变化来直观地表现动画中的人物的情感变化, 高明的设计师能够通过具体的色彩组合的表达和转换与观众进行情感性的交流, 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会动画作品中的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变化。

关键词:色彩处理,动画,设计,情感性

参考文献

[1]周梦.浅谈动画设计中的色彩基调[J].东南传播, 2007 (08) .

[2]于洋.试论影视动画中色彩语言的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 2010 (03) .

[3]裴俊.动画色彩设计研究--浅谈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0 (09) .

食品包装在色彩方面的心理探析 篇3

一、当前儿童食品市场的开发现状分析

儿童食品无论是外包装或是食品本身、造型都呈现多元化发展, 因为其可爱的样子, 吸引了作为消费者的儿童。而且让同为购买者的成年人, 看着也很有新意。这些好吃的食品配上可爱、富有创意、多功能化、绿色的包装, 就不再仅仅是让你动动嘴巴、填饱肚子的简单意义上的食品。儿童食品是所有食品包装设计中最绚丽、卡通、功能最多样化的。这是因为生产厂家和包装设计师从本质上抓住了儿童消费心理的特点。儿童食品运用无声的色彩语言、造型语言, 以及配搭玩具, 在吸引儿童好奇心理的同时, 也说服家长心甘情愿为其掏腰包。

例如:达利集团在推出可比克薯条的初期, 其产品包装的颜色原来只有绿色和传统的红色两种, 为了进一步开发其他的新产品, 达利集团对全国1000名儿童做了调查, 设计出很多时尚漂亮的新颜色, 后期的调查结果显示, 现今消费者最喜欢吃的品牌中可比克以38.9%排名第一位, 超过了国际知名薯片品牌乐事的36.8%;远远超过知名休闲食品品牌上好佳的16.8%。其它消费者最喜欢吃的薯片品牌还有品客占3.3%, 好丽友和盼盼分别占2.1%, 这三个品牌所占的比率都非常低。

二、食物的颜色

一般而言, 食物的颜色会让人在心里上感觉暖或感觉冷。看到暖的颜色一般会让人觉得这个东西比较好吃, 而看到冷的颜色, 会让人对食物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人在饥饿的时候, 与此同时, 身体能量也在降低, 看到暖的颜色会让身体发出需要的指令, 而看到冷的颜色本能的发生抗拒。

同时, 颜色鲜艳的事物有易于身体健康。据说鲜红的西红柿等蔬菜具有抗氧化作用和抗癌功效。肉类等红色的事物可以促进人体造血、肌肉和骨骼的生长。绿色食物不仅可以调整人体各方面的技能, 还有使人放松的作用。如果有一天感觉特别想吃绿色蔬菜, 那是身体发出的指令, 不要违背身体的意愿。

三、儿童食欲的颜色

心理学上把由一种感觉引起的其他领域的感觉叫做共感。从看到某一食品包装引起的对包装内食品的味道的联想和预期就是基于这一原理。什么样的食品包装更能够获得人们的好感, 产生美好的味觉暗示呢?

首先从色彩说起。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 也是消费者能最快接受到的信息, 给整个包装定下了一个基调。食物中的红色、橙色和黄色等鲜艳的颜色有增进事物的作用。看到鲜艳的颜色时, 肠胃蠕动会被激活, 从而产生食欲。鲜艳的颜色还有助于我们回忆起以前吃过的美味。红色给人以甜美的童年印象, 容易使儿童联想到好吃樱桃、草莓等。因此, 红色用于包装主要就是要传递甜的味觉。而黄色则容易使孩子联想到新鲜摘采下来的香蕉, 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因此, 在表现食品的香味时, 多用黄色。橙黄色介于红与黄之间, 其传递的味觉如橙子, 甜而略带酸味。而表现新鲜、嫩、脆、酸等口感与味觉一般都以绿色系列的色彩来表现。白、青色具有咸味;黄、米黄具有奶香味。

而紫色、黄绿色和蓝色等颜色会使人没有胃口。假如端一碗紫色或蓝色的米饭在你的面前, 相信您一定没有什么胃口。首先, 你以前没吃过这种颜色的米饭;其次, 这些颜色无法让你联想到任何美味的事物。当我们无法联想到一种事物的味道时, 就不敢轻易品尝。这些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使用的时候就要比较慎重了。

其次, 由于味道除了主要有甜、咸、酸、苦、辣之分外, 各种味道又有浓与淡的区别。要在包装袋上表现这么多的味觉, 并且要向儿童正确传递味蕾的感觉, 设计师就要根据上述人类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规律来进行表现。

当然, 食欲色也会因人而异。食欲色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当地的饮食文化、个人的饮食经验等, 而且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也有不同的食欲色。

四、食品包装的色彩心理与年龄的关系

人们随着年龄的变化, 生理结构也发生变化, 色彩所产生的心理影响也会有所差异。儿童大多喜欢极鲜明的颜色, 红和黄两色是一般婴儿的偏好。4~9岁的儿童最爱红色, 9岁以上的儿童最爱绿色。一项调查显示, 男生喜爱的颜色排序为绿、红、黄、白、黑, 女生喜爱的颜色排序为绿、红、白、黄、黑。绿色与红色为男女生共同喜爱的颜色, 黑色普遍不受欢迎。

五、包装袋的环保性

随着科技不断提高, 生活方式的改变, 经济能力的增强, 同类产品越来越区域同质化, 企业间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转化为形象力的竞争。从协调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发, 世界各国都在减量、复用回收及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儿童包装袋的目标和手段。而包装袋是否具有环保性, 已经成为提上案头的一大事宜了。

1、非环保材质的包装袋, 废弃后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

埋, 堆肥、焚烧3种, 处理不善会造成重大的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 那些非环保材质的包装袋, 会在生产过程以及儿童使用的过程中, 散发毒素。

这些细菌毒素还可以产生芽孢, 如炭疽杆菌, 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感染。

儿童食品离不开包装, 包装的好坏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销售。所以在包装中要注意更多方面的内容, 一起协调各种方向带来的作用, 创造出使妈妈满意、儿童认可的包装新品。

摘要: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食品包装就与之相随, 在儿童食品的包装设计中, 需要合理而准确的使用包装色彩。现代的儿童食品包装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包装,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包装色彩的应用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食品包装,儿童,色彩

参考文献

[1]原田玲仁, 编著.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色彩情感在动画中的运用 篇4

从色彩的要素来说, 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画面的视觉气氛效果。动画角色形象的塑造中, 色彩不仅仅是为了丰富视觉效果和提高观赏性的装饰, 色彩的情感特征能通过视觉刺激唤起观赏者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观赏者对角色形象的认知。那么究竟色彩情感是怎样运用到动画角色创作中的哪?

阿思海姆说过“:讲到表情作用, 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 那落日的余辉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感情, 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色彩的视觉刺激可以引发一种相对应的情感体验, 而基于种种情感体验, 色彩又具有了象征和寓意的功能。活泼、热情、邪恶、恐怖、高贵、卑鄙等等人类的情感与精神气质, 都可以通过色彩加以展现、传达和象征。特定的色彩传达特定的情感体验。下面简单概括一下几种常见色相传达的主要感情内容。

红色:象征冲动、热情、危险、精力旺盛的性格, 具有坚定地自强精神。

橙黄色:象征对生活富于进取、开朗、和蔼的性格。

黄色:象征注意、光明、胸怀远大理想、有为他人献身的高尚人格。

绿色:象征草木、安全、不以偏见取人、胸怀宽阔、思想解放的性格。

蓝色:象征内问、沉静、忧郁、理性、责任感强, 但偏于保守的性格。

紫色:象征高贵, 奢华, 神秘, 压抑, 嫉妒。

褐色:象征原始, 自然, 独立, 深沉, 阴险。

黑色:象征夜晚、死亡、邪恶、严肃。

白色:象征和平, 轻盈, 纯洁, 空灵, 寒冷、神圣。

灰色:象征高贵, 朴素, 索然, 失望, 卑鄙。

设计师可以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 强调角色性格, 暗示观赏者对角色形成特定的态度, 以便观赏者更快更准确的感知设计师想要塑造的整体角色形象。动画片《贝蒂小姐》中的“贝蒂”:角色造型中红色为主, 运用红色所具备的冲动, 精力旺盛的性格等色彩感情, 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随和善交、热情风趣的角色形象《;粉红豹》中的“粉红豹”:角色造型中粉红色为主运用粉红色的可爱、亲切、妙趣横生的色彩感情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懒洋洋的、幽默滑稽的角色形象《;机器猫》中的“小叮当”:角色造型中蓝色、白色搭配为主, 运用蓝色神奇、内问、责任感强和白色和平、空灵等色彩感情, 塑造了一个梦想的神奇的、异想天开, 但偏于保守的角色形象。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海底世界色彩斑斓, 鲜艳明丽, 当“尼莫”在“峭壁”, 为了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倔强的游近海面的大船时, 画面从原先的明亮多彩转为一片昏暗的深蓝色, 就像序幕中鲨鱼出现时的色调, 这种色彩情感似乎预示着又将有危险出现。果然, 这时出现了人类“, 尼莫”被捕走了。如《狮子王》这部著名作品, 其中非常独特的段落在色彩情感运用上也充分反映了影片中的角色特征。当小狮子辛巴失去了父亲穆法沙时, 它的心情无比灰暗、痛苦不堪, 消沉到了极点。此刻贪婪的土狼将辛巴逼上了绝路———充满荆棘、恐惧、绝望的大象的墓园。此刻在镜头画面中出现的是大片灰黑蓝色、紫黑色、墨绿色、暗红色的骷髅、骨架堆、荆棘丛, 而辛巴的土黄色身躯是如此的渺小, 孤立无助。此刻的画面给观众传达出一种无限压抑、消极、恐惧的情绪。

还如中国动画片《九色鹿》, 情节来源于敦煌壁画的佛教本生故事, 影片风格是以敦煌壁画的色彩为主, 保留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 画面以暖色的色调为主, 色彩艳丽, 温暖厚重, 有着繁华落尽的唯美画面。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水墨动画, 具有很强的异域风格。又如动画片《花木兰》中设计者考虑到影片是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 而中国人大都喜欢用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这些颜色均被很好的运用到影片中来, 所以《花木兰》整部影片的色彩反差较小。为了表现古代中国的故事, 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做了选择性处理, 通过这些色彩定位, 从而奠定了全片充满着东方气息的视觉基调, 成为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 色彩的心理联想可以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 这也正是色彩情感在动画角色艺术中的魅力所在。不同的色调对应着人们不同的情绪, 影响着人类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以明亮和温暖的暖色调为主导的色调, 可让人产生兴奋、活跃、热情、积极的情绪。比如, 春天里遍地盛开的色彩明艳的鲜花, 能使人心情愉悦, 积极向上。以清淡和雅致为主的中间色调, 可以是偏暖色调的, 也可以是偏冷色调的, 如米黄色、粉红色、淡藕荷色、淡绿色等。这类色彩对比较弱, 没有明显和夸张的色性之分, 使人感觉舒适、安静、平和。以灰暗和抑郁为主的冷色调, 如灰蓝色、紫黑色、深蓝绿色等, 这类色彩让人明显地感到寒冷、压抑和恐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上面所介绍的色彩传达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并非绝对的, 这种体验是与观赏者当时的心理状态有关系的。例如:心情不安的人看到红色, 会感到活泼极, 而是感到烦躁。而且, 色相仅仅是色彩感情体现的一个方面, 当色彩的饱和度、明度发生变化, 以及色彩与其他色彩进行搭配之后, 所形成的色彩感情与单一色彩的色彩感情也有很大区别。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设计者会根据动画片的需要而改变色彩, 影片的色彩要更主观一些, 更有创造力一些。不受真实色彩的约束。当然, 这些情况只是在主流影片中, 而在非主流影片中, 如果导演有自身的追求, 把一切客观性的东西都抛开, 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如经典动画片《三个小和尚》, 小和尚在炎热的天气下行走, 脸及身上的颜色因为天气热的原因由白变成了红色, 而当他喝完水以后, 身体就从红色变成了白色, 颜色的运用有很高的自由度。试想一下, 在以上的段落将色彩全部抹掉, 即使是场景再优美, 再精细, 剧情结构再完美, 角色动作表演再出色, 与音乐节奏再吻合恐怕也很难调动观众的情绪, 通过红色与白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观众颜色本身的魅力, 而且直接与了剧情的渲染, 同时也强化了主题。通常来说, 色彩存在的情况都是复杂且多样的, 所以色彩感情的运用就要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而灵活多变, 这要求设计师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设计。

通过以上对动画设计中的角色和环境中的色彩运用问题的探讨和分析, 应该不难看出, 动画作品中的色彩并非是我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的色彩的简单重现, 而是设计师依据故事和剧情的需要而专门设计和定制的, 是经过主观艺术创作之后的, 具有传达情感内容意义的色彩, 这些色彩的设计与运用服务于角色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主题的揭示。可见, 动画设计中, 色彩元素的运用至关重要, 它关乎一部动画作品的观赏性、感染力乃至内容意义的表达, 是动画创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不断的探讨和研究, 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角色中色彩情感的运用规律, 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兰, 胡维平, 探析动画电影中的主观性色彩结构, 河北北方学院报。

[2]张惠临, 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 2002。

[3][墨西哥]费雷尔, 色彩的语言, 译林出版社, 2006年。

[4]王莉, 色彩, 灵动绝妙的意象——探究动画电影语言中的“色彩叙事”, 江西师范大学, 2007。

论色彩在动画场景中的应用 篇5

1.1、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对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的影响色彩的表现是场景设计中另一项重要的构成因素, 大家都知道所有自然物质都是是由形体与颜色组成的, 形体是外在相貌, 颜色是赋予外在相貌生命的特质, 是更加直观的反映。色彩对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它之所以能影响人的情绪与精神状态, 在于颜色源于大自然的先天的色彩, 蓝色的天空, 鲜红的血液, 金色的太阳……看到这些与大自然先天色彩一样的颜色, 就会使人联想到与这些自然物相关的感觉体验, 这是最原始的影响。

诗人歌德说过:在纯红中看到一种高度的庄严和肃穆。通过一块红玻璃观察明亮的风景, 能看到“最后的审判”那一天弥漫天地的那种求助, 不禁产生敬畏之心。红色由于其庄严而安全的特征而被当做象征王权的颜色。纯黄是欢乐而柔和可爱的。蓝色是空虚, 阴冷的, 表达的是一种兴奋和安全的矛盾……一个场景, 不同的色彩, 给人不同的情绪感受。

1.2、色彩在动画中的地位

色彩是动画画面的重要组成元素, 是传达思想的重要途径, 它让动画影片有了灵魂, 有了血肉。因此, 在我们这次动画影片与动画作品展示创作中, 采用鲜艳的纯度高的简单色彩来表现出活泼可爱的角色。达到利用人眼对色彩的敏感度首先要吸引住观看者的眼球, 让观看者有进一步深入欣赏影片的欲望。色彩又是千变万化的, 对于每个人又极具感觉性, 色彩是人们感觉的结果, 感觉对每个人来讲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 只能说是大同小异。然而不同的色彩又有其自身的功能, 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情绪, 左右人们的思想、感情, 因此一个动画作品需要我们运用好色彩的情感, 使其得以升华, 成为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

第二章色彩在动画中的运用

2.1、场景设计的定义

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中提供了角色表演的特定时间与空间的舞台。场景的设计对整部动画的设计风格, 镜头画面, 角色塑造, 情绪氛围, 社会空间, 物质空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动画影片中场景设计是动画作品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场景设计是指动画游戏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好的场景设计可以提升动画影片的美感、强化渲染主题, 它能够使动画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如图, 这张宫崎骏的场景使用大量的鲜艳色调, 使画面更有质感, 层次分明。

2.2、场景设计中的色彩

动画场景中色彩的作用在影片中色彩是通过不断运动着的色彩来形成多样统一的运动色彩的和谐、对比与联系, 从而形成电影所特有的色彩形式。色彩作为动画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 为刻画角色的情感, 营造环境的氛围、增强剧情的画面的丰富, 创造动画片的欣赏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影视动画镜头中, 色彩的表现与绘画的色彩大致相同, 但作为影视动画当中的色彩, 它有其专业性的一面, 它更侧重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心理特征、渲染气氛, 确定风格基调等等。动画场景中色彩的功能色彩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动画片中场景要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而进行场景色彩设计, 其色彩会更主观一些, 更富有创造力, 不再受真。

《one day》, 故事类型偏悲剧类型, 因此本故事中大量场景使用了偏灰黑的阴暗基调的色彩, 营造环境氛围, 以达到渲染故事情节的目的, 此张场景颜色原本是鲜艳亮丽的色彩, 但是为了渲染孤独冷僻的氛围, 因为, 将整体亮度调暗, 灰度增加。给人一种压抑感, 同时, 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2.3、动面场景设计中自我风格的实现

动画场景的色彩分类动画场景可以概括地分为客观色彩和主观色彩两大类。客观色彩客观色彩是指客观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相对固定的, 符合自然规律及人们日常心理习惯的真实色彩写照, 是在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对事物色彩现实的还原。把场景的气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并符合客观自然规律, 是典型的客观色彩处理。

主观色彩意识的艺术规律, 有助于对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这种主观色彩能力的培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它来自人的视感神经及健康的心理因素, 以及灵活机动的组织能力。这种主观色彩意识的成熟应用, 在动画场景设计、场景调度中表现为分割重组构成新的视觉元素来表达动画主题, 其中也包括色彩的分割组合生成新的视觉色彩关系, 达到最大的视觉满足。应该说, 在动画场景设计领域中, 主观色彩的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失败、高雅与低俗, 如此夸张阴沉的云其实就是为了反映本片压抑的基调。

结束语

动画方面的色彩研究 篇6

毫无悬念的, 第八十八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由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出品的3D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所获得, 《头脑特工队》讲述了小女孩莱莉因为爸爸的工作变动而搬到旧金山, 她的生活被五种情绪所掌控, 导演彼特·道格特把这五种情绪具象成五个小人, 分别是乐乐、忧忧、怒怒、厌厌、怕怕, 通过对脑内世界的刻画, 尽展情绪的缤纷冒险世界。如果说彼特·道格特所导第八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飞屋环游记》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那么这次便是艺术性的胜利。没有复杂精致的人设, 没有恢宏壮观的场景, 《头脑特工队》的动画师团队只有45人, 这是皮克斯之前长片动画师团队规模的一半, 这种与皮克斯以往的动画长片制作风格背道而驰的做法让《头脑特工队》显得十分另类。

二、繁华落尽见真淳,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动画角色设计

阿思海姆曾经说过:“谈到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 那夕阳的一抹绯红以及地中海如果蓝宝石般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感情, 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难以匹敌的”。在制作《头脑特工队》的时候, 皮克斯邀请了资深的心理学顾问, 设定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五种情绪角色, 分别是黄色的乐乐, 蓝色的忧忧, 红色的怒怒, 绿色的厌厌以及紫色的怕怕。乐乐是与莱莉刚出生时第一个诞生在脑内的情绪角色, 乐乐是明黄色小人, 黄色给人带来的是温暖的联想以及满足感:初生的朝阳、金色的麦浪等。明黄色能刺激人的大脑能力, 可以治疗沮丧, 帮助人们重新唤醒对于生活的热情, 激活人的自信与乐观。与乐乐相对的便是蓝色的忧忧, 蓝色的英文翻译为“Blue”, 这个词汇还包含沮丧的、忧郁的含义, 蓝色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 它可以唤醒专心和直觉, 排除某些强迫念头。但使用过多便会导致抑郁症, 并有与他人隔离、悲伤和失落的感觉。怒怒是红色的, 红色代表强烈的生命力与意志, 红色往往可以提高温度, 过多的红色可以导致过分刺激, 易怒。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 象征着和平, 在伊斯兰教中, 绿色象征着高贵和神圣, 所以绿色的厌厌对于事物是挑剔的。俗语中常说脸被吓紫了, 所以紫色是代表害怕极佳的色彩, 喜欢紫色的人容易多愁善感, 感觉敏锐且富有神经质, 所以片中怕怕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形象。《头脑特工队》中莱莉的大脑中除了五种情绪小人外, 还有代表莱莉童趣的粉色玩伴“冰棒”, 粉色是充满甜蜜的色彩, 有使人放松的效果, “冰棒”给人感觉一种温暖的力量, 用“冰棒”自己的话说“只要莱莉喜欢, 我可以变成任何形状”, 这足以证明情感的表达, 色彩的作用有时是形状无法替代的。通过更仔细的观察, 每个脑内情绪角色并不是单一的色彩所组成。乐乐的头发和眼眸, 以及它身上所发出的光芒, 取自忧忧的蓝色, 这世间没有纯粹的快乐, 忧伤和快乐是硬币的两面, 有忧伤才会有快乐。忧忧的眼镜, 取自怕怕的紫色, 之所以人们会哀愁是因为是害怕承受伤害。怒怒发火时长出的头发, 取自乐乐的黄色, 宣泄情绪时的刹那快感诱导人们产生了愤怒的举动。厌厌的围巾和唇彩, 取自怕怕的紫色, 厌恶的本质, 其实是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怕怕的领结, 取自于怒怒的红色, 害怕的背后隐藏着不敢言语的恼怒。在《头脑特工队》的世界里, 一切情绪都交织在一起, 正是这种情感的复杂性, 情感之间的纠葛、融合, 才构成了独特而真实的个人性格。《头脑特工队》中返璞归真的角色设计让观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色彩对于情感的造势上, 让观众更好的感受精神层面的感动。

三、凡物各自有根本, 场景设计中色彩语言的运用

《头脑特工队》的脑内场景是设定在人类头脑里的, 所以主要的色彩设定为紫色和粉色, 电影中的主控制室以及莱莉的性格岛的基座是紫色的, 而记忆的储藏区是由粉色的地面与紫色的储藏记忆球的储藏架组成的。紫色象征着神秘, 冥想, 粉色是人体内的基本色, 粉色同时也象征着温暖, 这和大脑的内在关系不谋而合, 暗示大脑是人类思想的温床。莱莉大脑里潜意识区是灰暗的, 灰色一词为“Gray”, 而它还有“暗淡”和“阴沉”的含义, 不过灰色也是由死到生的中间点, 因此某种情况下, 灰色也意味着再生, 正如把莱莉从睡梦中唤醒的小丑一样, 潜意识区的事物会随时被重新唤醒。记忆垃圾场是黑暗的深渊, 人们对于黑暗的恐惧与生俱来, 黑色代表着死亡, 所有废弃的记忆最终都会埋葬在记忆垃圾场中渐渐风化。乐乐和“冰棒”在逃离记忆垃圾场场景时在色彩的把握上恰到好处, 乐乐乘坐七彩的扫把车冲向光明, 而“冰棒”的身体在黑暗中渐渐消失, 色彩的对比给予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脑外场景也运用了色彩语言的变化来影响观众的心理, 当莱莉搬家后, 灰暗的场景和莱莉多彩的回忆, 莱莉出走时穿的一袭黑衣以及莱利以前的衣服颜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预示了现实是多么的灰暗、残酷, 残酷的现实也促使莱利的成长, 直到鲜艳的色彩又回到了莱利的生活中。《头脑特工队》中场景色彩的变化对观众的心理暗示带动了全片的运转, 对全片的走向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四、结语

三维动画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长久的时间, 从《玩具总动员》到《疯狂动物城》, 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让我们目不暇接, 但是《头脑特工队》这样不可多得的佳片依靠对人性的诠释, 通过对色彩的理解来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点是值得每一个动画人深思且学习的, 色彩与心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割裂的, 色彩能够引导观众的心理走向, 色彩语言的运用得当将会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动画佳作制作的重要组成因素。

摘要:色彩心理是主观感知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人的视网膜对于不同波长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色感, 因而对于不同的客体产生的心理活动也是不同的。3D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通过基于色彩心理学的人物设定以及场景来找寻与观众的共鸣点,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该影片从上映前的饱受质疑到上映后极佳的口碑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皮克斯不仅仅靠技术, 它向我们诠释了想象力与打动人心的共鸣点的力量。在这样一部技术上并不算是皮克斯的“精品”的动画长片里, 色彩语言在本片情感表达中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色彩语言,心理,3D动画

参考文献

[1]藤沢英昭, 潼本孝雄.成同社译.色彩心理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9.

[3]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3]段殳.色彩心理学与艺术设计[D].东南大学, 2006.

[4]田晓菲.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动画角色设计的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2.

上一篇:演播室系统设计下一篇:国有企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