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

2024-08-06

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精选12篇)

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 篇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动的情况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探究性学习资源就是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各种人力、工具、技术和环境,这些都需要社会、学校来筹备。由于探究性学习是我国教学政策中的重点之一,因此,要想培养一批有思想、有作为的学生,需要从小就接触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资源的筹备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科学学科中探究性学习资源的可用性

1. 良好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可以很好地协助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小学科学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蒙课程,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有探究性,抛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反复研究,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将是印象深刻的,学生自己努力得来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来寻找一些合适的教学资源,设计一些教学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能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也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对于老师来说,也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增强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真正能够引导学生、开发学生。对于一些有地理优势的学校,也可以开展户外活动,比如,在学习“青蛙成长过程”时,老师可以提倡家长带着孩子在池塘边寻找青蛙,看看蝌蚪长什么样,青蛙长什么样,一些好奇心强的孩子可能还会带蝌蚪回家,亲自见证青蛙成长过程。这样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良好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能对其有过高要求,应该本着“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的原则,来慢慢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性学习资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深刻地领悟知识。例如,青蛙成长过程的学习中,学生由于在实践中观察到了蝌蚪和青蛙,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和自己完全不相似的青蛙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对生物进化产生兴趣,开始学习生物学科中一些更丰富的知识。因此,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3. 良好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可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提倡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师生互动。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课堂上,互动更是必要的。科学课程不像文字教学,需要老师手把手来教,科学课程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可以使学习变得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米饭与淀粉”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忆米饭是什么味道的,大家会说有点甜,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顺势来问学生,米饭为什么有点甜呢?学生可能会给出很多奇奇怪怪的答案。这个时候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碘酒和淀粉,当碘酒滴入淀粉糊后,淀粉变蓝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淀粉是甜的,引导学生再用大米来做一次实验,发现大米中原来含有淀粉。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学到了很多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增多了,丰富的课堂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融入进来,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很多。

二、学科学学科中探究性学习资源的优化策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质量高、探究性强的特点,但是仔细探究会发现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下面将一一陈述优化策略。

1. 增强资源获取意识

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探究性学习资源,但老师的利用率很低。很多时候老师会倾向于选择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源,究其原因是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的网站设计存在问题,搜索功能较薄弱,老师很难快速从网站中获取需要的资源,而百度等搜索引擎却能快速准确地为老师提供资源。建议网站尽快升级,做好搜索优化,使得搜索功能明晰化、高级化,提高搜索精确度,这样丰富的资源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要增强老师的获取意识,鼓励老师在课堂中积极使用探究性学习资源。

2. 增加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资源

从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于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表现出较大兴趣。目前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提供很多高质量的多媒体资源,但是资源什么时候都不嫌多,工作人员可以继续创造一些高质量资源以供教学使用。且视频播放格式可以和主流教学设备靠近,以方便教学过程中的展示。资源要提供很便捷的下载方式,可以让老师轻松获取。网站也可以链接一些外部地址,需找优秀的外网资源,这样也不需要老师再辛苦地去外网寻找。

3. 加强资源服务意识

目前我国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已经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探究性学习资源提供得多、便捷固然是好,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资源的优化改进。毕竟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后,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例如在网站中建立论坛,使用者来发表评价,及时发现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予以改正,使得教学资源真正切合现在的教学,不断提高探究性学习资源质量,更好地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马文姬.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2010(2).

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 篇2

【摘要】本文中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分别从优化导入环节、讲究教学方法、引入科学技术、倡导合作教学几方面对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实践;课前导入;教学方法;合作教学

新课标应用之后,其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各个院校也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创新改革,力争让学生从课堂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重要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中学习到思维的方法、实践的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来说,其同样需要进行创新和优化,需要在教学策略方面予以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只有对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其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教学的方式方法才会更加得当,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因此,优化语文教学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一、优化导入环节

语文教学中,课前导入环节往往对于营造整节课的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恰如其分、切入主题的课前导入能够快速引领学生进入相关的语文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主动学习和理解语文内容。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并灵活运用相关的导入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及感情的渲染,让学生饱满热情地去学习,辅助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教学,既提升了课堂的宽松愉悦性,又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主题。比如,笔者在进行《济南的冬天》教学的时候,便进行了情景创建。笔者让同学们自己创建心中的冬天,并将冬天的景色一一描绘其中,而后笔者播放出儿童的欢笑嬉戏声,引得同学们对冬天无限遐想。之后,笔者又让同学们尝试描绘心中的冬天,白雪皑皑的景色,银装素裹的树木,朋友之间的欢声笑语都让同学们感觉到冬天的美好与梦幻。通过这样形象的方法,同学们不仅能够深入情景感受文章所展现的场景,理解了作者当时创作诗歌或者文章的心境,而且帮助学生感悟文字背后的力量和文化底蕴,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二、讲究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需要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合理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语言文字的魅力。一方面,虽然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紧凑有致的展开教学,但是也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情感的感悟和升华。比如,教师在进行人物相关的教学后,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心境描写的写作技巧的学习,并让学生们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来得到实践启发。另一方面,教材应当是辅助教学的,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进行授课,尤其是在相关的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脱离”课本,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通过情感的交互,体会课文所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比如,笔者在进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对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而后笔者则留下时间,让同学们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描述寻找到其中优美的字词,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创作一篇自己心中的“百草园”或者“三味书屋”。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既可以学习到文章中的.精髓,又可以通过文章寻找到自己的创作点,将自己的心中感想尽情抒发。

三、引入科学技术

初中生对于新奇的事物往往关注力较强,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积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教学,尤其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适度的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者是其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众所周知,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教师可以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晦涩难懂的一些古诗词的意境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影像进行描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更加全面、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教学时,笔者就通过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了沙漠中的奇异特点,通过很多有趣的、丰富的照片来渲染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在进行《石榴》教学时,笔者又借助拍摄的石榴的微观景象让同学们感受细微之处的动人和震撼。总之,引入科学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四、倡导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且深受中小学师生的欢迎,通过科学划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助学生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合作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特征。而且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的语言交流和口语表达,因此,合作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在与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间接获取相关知识,更是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和查漏补缺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

五、结语

课堂的高效是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永恒主题,而要想达到此目的,则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不断进行教学策略的二优化,寻找到最佳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并对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完善。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其教学的优化才能够得以实施,教学的效果才会越来越好,学生才能够从中得到益处。

参考文献

优化探究策略 提高探究效率 篇3

一、当前实验教学中的低效性问题

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不理会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与帮助,也不愿意参与活动;还有些学生把实验仪器占为己有,没有合作意识,这些都影响到实验教学的开展。另外,有些科学探究实验需要家长在课后协助完成,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与支持,再加上学生在课外实验中缺乏主动性,势必造成延伸实验的现象,效果不理想。例如: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时,教师希望学生在家种一些植物的种子,由家长陪同学生每天观察记录种子的变化,但是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与毅力,最终没能帮助学生完成实验

二、解决对策

1. 重视实验活动中学生的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亲自参与探究活动,在已有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分吸收内化。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科学,应用科学,如何用心地探究科学。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去验证自己的方案。如2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千克的食盐、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等。即使实验失败了,这种探究活动还是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学生也会自己去思考失败的原因。再如讲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时,当学生明白了溶解的意义之后,对同学提问: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同时展示数量不等的食盐、冷水、热水、大小不一的烧杯等,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亲自实验,验证他们的答案。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但会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也会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⒉充分利用校园的实验资源。校园里有一些植物和小动物,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小学科学课中需要的实验资源。如在《蜗牛》教学中,教师在一个班级里只是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关于蜗牛的身体结构、运动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并没有实物蜗牛,这样的讲解,学生只是了解了蜗牛的 部分知识;而在另一个班级中,教师上课时先问同学哪里可以找到蜗牛,然后组织学生捉蜗牛、养蜗牛,并且观察蜗牛身体的颜色、眼睛、触角、嘴巴等,观察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吃等,还有蜗牛是如何发现和找到食物的,在多种食物面前,蜗牛会首选哪种等。在饲养、观察蜗牛的同时,学生不但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结构、吃食情况,而且观察到蜗牛的排泄和产卵。学生通过此类探究活动,获得了对小动物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识,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联系其他学科,让学生体会到实验触手可及。在科学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是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的。如《声音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与音乐教学联系起来,观察钢琴、架子鼓等乐器的特点及声音的变化,让学生发现琴弦的振动产生出声音,琴弦的振动影响着声音的强弱、高低;在《运动起来后会怎样》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运动前后心跳和呼吸的变化情况,科学教师可以与体育老师合作,让学生先跳绳两分钟,然后进行对比,再思考为什么运动后心跳和呼吸会加快;在教《让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时,虽然学生都知道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上浮,但却不知其原因,而通过“体积”这个概念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探究未知的能力。

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 篇4

一、当前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作为一门应用性、教育性很强 的学科, 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足够的生物基础知识, 还需要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但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往往以高考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活动, 而没有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而实施高 中生物探 究式教学, 要求教师 开展“图文并茂”式的教学活动, 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对学生的生物情感进行有效激发,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应用生物知识, 形成对学生生物情感素质的良性促进。

目前, 高中生物教学主要还是以灌 输式、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为主, 教学内容过分依赖教材, 很多生物教师都不注意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 从而导致了生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要求生物教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做生物课堂的主人, 丰富高中生物教学的文化内涵,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1.创设生物情境引发探究。在生物教学中,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热情, 生物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首先, 生物教师可以将生物教学内容形 象化, 把学生带入生物情境, 尤其是在遇到带有描述性生物教学内容时,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有声有色的生动描述, 将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将生物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展示,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进而让学生在特定的生物情境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 在教学“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就植物向光性的实例进行展示,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然后引导他们自己设计实验, 对相关理论进行探究和验证, 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巧妙设疑引发探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由于兴趣缺失、教师授课方式落后等方面的原因, 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从而影响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此, 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借助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 抓住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新奇感和探究欲,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富有层次的问题, 并对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行巧妙设计, 诱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以更加积极、活跃的心态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中。例如, 在“遗传与进化”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黑色豚鼠交配”的实验结果进行设疑:两只黑色豚鼠为什么能生下一只白色豚鼠?如此一来, 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一定的冲突, 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3.借助故事对学生进行启发。与纯 粹理论知 识的教学不同,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需要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积极投入个人情感, 进行体验式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对此, 生物教师要准确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物课堂上营造相对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借助对学生生物学习心理的把握, 在课外积累丰富的生物教学素材。例如, 在讲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 不妨先讲一个有关达 尔文的故 事, 或者讲一 个人与猩 猩之间的 趣事,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生物知识的探究式学习, 这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引导学生自我反省与评价。高中 生物教学 目标的实现, 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个体的持续学习、训练与不断的提高之上, 学生生物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提高, 更有赖于学生的自我反省与持续进步。因此,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 生物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多的自我反省、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例如, 在生物实验教学环节, 学生某个 操作上的失误很容易造成实验结果上的错误, 有些学生自己可能意识不到, 这时教师通过关键性的点拨, 可以引发学生的自我反省, 重新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 并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自我评价, 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优化探究式学习策略 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优化策略;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学科,但课程涉及内容广泛,具有鲜明的时效性,此外理论性、思想性较强且抽象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在有效的授课时间内,优化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的优化工作,真正做到教得高效和学得高效的有机统一。

一、优化课前准备,保障教学实施

高效课堂必须有高效的课堂准备环节,而课前准备内容较多,诸如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这就需要优化课前准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点以及找寻突破难点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状况,分层次提出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现实生活,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在备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提前一个星期安排学生收集家中消费情况和总结自己的消费情况,然后分析哪些消费是合理的,哪些消费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消费计划。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准备。上课时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成果,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教学“实”起来,知识“靓”起来,一下就拉近了学生与政治的距离,自然就达到教学目的,构建高效课堂。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总是由好几个环节构成,讲解某个知识点也要经过几个步骤,课堂各环节的先后顺序、时限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有不同的要求。课堂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政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课外延伸性,要求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力求达到教学程序的最优化、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高一《国家财政》这节课,教材通过国家职能引出财政的含义、财政作用以及财政收支关系。教学时,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通过创设兰新高铁开通的教学情境,先引出国家财政支出,再通过设问引出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知识,然后分组合作探究财政的收支关系以及国家的财政政策。播放兰新高铁的视频进行讨论得出财政的作用,随后多媒体展示本课小结,完成教学。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实现了高效课堂。

三、优化课堂互动,提高教学参与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互动中推进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合作探究促进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引导评价,增强学生互动的信心;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舞台,从而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时,我结合学生特点(家长大多为团场棉农、枣农),插入农副产品烂市图片,学生立刻打开话匣子,顺势设计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讨论,开展分组讨论的互动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农产品丰产不丰收”这一现象背后掩盖的问题以及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得出结论,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经过观看―思考―分析的师生互动过程,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优化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能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是政治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课堂中通过当堂训练测评,巩固基础知识,强化重点难点;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互评,揭示学习过程中深层次问题,训练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感悟、体验、实践、提升。优化课堂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达标和能力的转化,提高课堂效能。

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进行课堂练习时,我提出家庭主妇计划、阶梯水价的话题,学生很快从所学的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替代品、互补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角度得出结论,巩固课本重难点知识。还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需求曲线图,我又趁势展示高考真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力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提高课堂效能。

五、优化课后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高效课堂虽然以课堂为主阵地研究课堂,但少不了走出课堂看课堂,静下心来思考精心设计的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灵感闪现,为自己的课堂增加亮色;也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自己措手不及。通过反思进行总结,把这些散落在课堂记忆中的碎片拾起记录下来加以优化整理,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养分,也会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阶梯。

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结束后,我发现不少问题需要改进: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现象的时候,教师列举的实例与学生认知有一点距离,欠缺一种引起共鸣的效果;在教学环节中处理第一部分用时稍长,可否将案例集中并分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多,可否改变为通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得出结论?通过反思,再次优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练习优化策略探究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3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课堂或课后练习。但若要真正发挥练习的功效,则需要教师多设计趣味性、生活化、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乐于练习、主动练习。

一、练习趣味化,“玩”中体验

让学生主动练习、有效练习,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避免机械模仿、单一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趣味新颖的练习,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中练习,在“玩”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首先,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将练习融入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之中,如开火车、找朋友、猜谜语、笔算(口算)接力赛等趣味游戏,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练习。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统计和概率》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转转盘、掷骰子、抛硬币、玩扑克等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加深理解。又如,计算教学,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算速度,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展开“找朋友”的竞赛游戏,看看哪个同学找得最快最准确。

其次,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比比谁编写得又快又对,解题方法最多。或者还可布置一些操作性练习,让学生情绪高涨,主动参与。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与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然后一边指着圆柱体一边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并讲讲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数学练习,满足学生多变、喜欢新鲜、喜欢玩乐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主动完成任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练习生活化,运用中巩固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沟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会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数学练习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首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练习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探寻数学信息,找出组成数学题的条件,灵活编写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也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挂钟上的数学:周六下午,明明在家做作业。当他做第一道题时,挂钟正好是4点钟。当他做完数学、语文作业时,再看挂钟,此时挂钟的短针与长针正好重叠在一起,成了一条直线。同学们,你们能算出明明做作业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吗?这样,将认识钟表和加法计算等知识结合起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升了其解题能力。

其次,根据学生实际,布置调查、观察类的练习活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对生活的作用,认识数学的生活价值,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外实践调查类作业,使其走出课堂,留心生活,关注社会,自主发掘数学知识。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以教室屋顶与墙壁为装修对象,要求学生结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教室的面积,设计适宜的装修方案,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三、练习层次化,兼顾全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与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每个学生主动练习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不是统一标准,让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需求,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1)基础练习。即概念性基本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习,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加深理解,也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如,要求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表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根据已给数据能够求哪些面的面积?如何列式计算表面积?(2)变式练习。如在例题的基础上,变换提问角度或提问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透彻理解知识,降低或减少认知错误。例如,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无盖)。①要制作该木箱最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板?②若木箱外四周刷一层油漆(不刷底面),请算出刷油漆的面积。(3)提高练习或综合练习。即将几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成综合性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迁移与转化能力,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生活化和层次化的练习,只有这样,练习才有效果,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汽车节油优化策略探究 篇7

1 汽车节油的困惑

1.1 对汽车节能的发展前瞻问题缺少战略论证

我国汽车节能研究的发展落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对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测和应对措施, 尤其对汽车节能发展的前瞻问题缺少战略论证, 尚未建立对各项汽车节能技术和措施的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测的有效机制, 对影响汽车节能的使用环境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汽车节油技术落后且推广应用缓慢

从整体上看, 我国汽车燃油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创新能力弱, 先进适用的节油技术落后, 节能成果转化率较低。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鼓励节能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和机制, 使新的节油技术推广应用缓慢。

1.3 对小排量车的歧视和限制尚未完全解除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取消一切针对小排量汽车在行驶线路和出租汽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 但目前很多限制小排量车的地方政策并没有解除, 或鼓励发展小型节能车的措施尚未真正贯彻到位, 或由于支持力度太小, 实际所产生的作用不明显。

1.4 道路交通不完善及其管理不到位对汽车节能影响巨大

汽车保有量的过快增长, 使我国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 机动车平均车速越来越低, 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我国城市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的特点严重影响机动车的行驶速度, 频繁的加速、减速和交通事故等造成车辆油耗的进一步增加。

1.5 民众汽车消费观念脱离国情

在汽车消费观念上, 我国消费者存在不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而追求高档、豪华的倾向。一方面认为节能汽车成本高, 而不愿购买, 另一方面把汽车当作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不像欧洲、日本人那样把汽车作为度假休闲的交通工具。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各种轿车的排气量、车身尺寸和重量的平均水平, 不仅比上世纪欧洲、日本在私人汽车起步时高出许多, 而且比现在欧洲许多大城市还要高。突出的例子是高燃油消耗的SUV四轮驱动车2007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39.03%, 在各类汽车消费中增长最快。我国汽车消费结构中公车消费所占的比例过大。中国是人均GDP刚超1000美元的发展中国家, 但中国公车的档次和排量之高与之不符。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不仅车多、排量大, 日行驶里程多, 且相对私车而言, 使用者缺乏节油的动机与动力。因此限制公车私用和提高公车使用效率对我国汽车节油的作用不可低估。

2 汽车节油的原则

2.1 遵章守法

超速、超载行车、疲劳、无证驾车和违反交通道路标线、标志等的违章违法行为, 驾驶员不可能做到平稳起步、控温准确、加速均匀、换挡及时、中速行车和正确滑行, 往往是车速忽高忽低、路线忽左忽右, 这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更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同时, 野蛮超速、超载等违章违法行车, 以严重牺牲汽车技术状况为代价而片面追求所谓经济效益, 是不可取和禁止的, 必然也是与节油背道而驰的行为。

2.2 状况良好

汽车的技术状况是节油的技术基础。随汽车行驶里程或时间的增加, 因磨损、松动、腐蚀、变形、老化和调整不当等因素, 汽车技术状况将逐渐变坏, 于是汽车最高车速减小、燃料消耗上升、可靠性能降低等现象随之出现。如发动机气缸漏气、气缸压缩压力降低, 电子控制系统的各种传感器检测信号误差, 点火时间失准、断火, 变速器和主减速器磨损、发响、发热, 离合器打滑, 轮毂轴承调整过紧、过松, 前轮定位失准, 轮胎气压过低、过高, 制动不灵、拖滞等, 都将导致油耗增加。因此, 通过维护、保养和修理, 确保汽车技术状况良好, 是实现油耗下降的技术准则。

2.3 节油细节

省油要从购车开始考虑。购车不要攀比, 应结合运输生产情况和运行条件, 以“够用和适用”为原则, 择优 (油) 选购。铝合金轮圈汽车较省油, 配置越多的汽车较费油;浅色汽车和车内浅色装潢, 可以降低热辐射, 少用空调, 可节约5%;流线型车较省油;发动机排量越大越费油;四驱汽车较费油;自动挡汽车较费油;高速汽车常在低等级道路上行驶和低速汽车常在高等级道路上行驶较费油。

3 汽车节油的优化策略

3.1 宏观调控

政府应对我国的汽车节能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整体布局, 制定我国汽车节能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以及详细、可行的节能发展目标。集中相关社会资源, 成立由各级政府引导、行业节能专家组成的节能管理组织,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以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开展汽车节能合作研究, 以期获得技术上的突破;制定能够充分激励节能创新的各项政策与法规, 并对执行情况加强监管力度;引导行业针对我国的国情、参考先进国家的节能技术标准制定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节能技术标准法规, 并引导和帮助企业尽快达标。

3.2 法律法规

我国应制定有关汽车节油的专项法律法规, 同时颁布长期的、分阶段实施的燃料经济性标准, 量化各项相关技术指标, 并在实践中坚持做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国家应从立法的高度考虑, 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发展。通过立法, 尽快让各地政府取消对低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政策, 清理和取消各地在汽车使用上对小排量车的不公平待遇, 给小排量汽车一个宽松、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

3.3 技术优化

我国应重视对汽车节油技术的研发, 特别是对新技术和新的替代燃料的开发, 并确立相应的发展战略, 以期在未来新燃料市场赢得主动地位。未来生物燃料是汽车用燃料的必然选择, 我国应将开发生物燃料作为短期目标;氢燃料的成本和技术在短期内使其推广受到限制, 但氢燃料的环保性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前景很好的替代燃料, 我国应将开发氢燃料作为长期目标。替代燃料节油是解决我国目前严峻石油能源形势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的替代能源发展已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 按照“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方针, 实行直接替代 (以发展车用替代燃料为主) 与间接替代 (以节能、替代工业原料与燃料用油为主) 一起抓。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能源结构及不同地域的特点, 要制定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计划, 分时段、分地点、有步骤地在我国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要重点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城市客运线路中, 逐步扩大车用乙醇汽油、二甲醚和生物柴油等的应用, 适当发展甲醇燃料并加大对氢燃料电池等新型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另外还应在新技术的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等方面制定配套的税收政策、技术标准、补贴措施等, 以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3.4 管理科学

(1) 车辆应统一调配。作为运输企业应遵循车辆应由懂得车辆性能及道路交通情况的专人调配;专人调配可使调配人根据货物装载情况, 路段情况;选择合适的车辆和驾驶员, 应避免过载或满负荷运行情况的发生。 (2) 制定严格的油料奖惩制度。根据驾驶员节油工作不同, 制定油料奖惩考核办法。如根据车型车况制定控制指标, 在依据控制指标考核。节约的人员奖励, 超额的处罚。制定奖惩制度的主要目的, 就是为增强驾驶员的节油意识, 使之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3) 合理的安排使用。如对于路程远的, 事情不特别紧急的情况下可考虑集中起来, 依次办理。避免重复出车增加油耗。 (4) 加强车辆的二级维护工作。根据车辆的运行公里数, 制定车辆维护保养工作。对于一些特殊车辆 (如工程车) 因根据其工作环境恶劣程度和具体工作情况可适当提前, 以确保车辆的完好。

3.5 技巧方法

(1) 平稳、缓慢起步。一般原则是起步用低挡, 加速要缓慢。 (2) 使用油门应轻踩缓抬。行驶中脚要轻手要快, 脚踏油门讲究轻踩慢抬。右手换挡要快而及时。途中加速要平稳, 不能猛踩油门加速。 (3) 正确使用挡位。应及时根据车速调整挡位, 在道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尽量使用高速挡行驶,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油耗。但要避免拖挡。 (4) 按车辆设计的经济速度驾驶。必须清楚自己车子的经济时速, 严格按照要求在经济时速上行驶最省油。 (5) 保持足够的跟车距离。行车中保持足够的跟车距离, 既能从容减速, 又能缓慢加速。 (6) 遇到堵车或停车超过1min时, 应及时关掉发动机。 (7) 注意道路交通状况, 减少突然刹车。需要刹车时尽量靠滑行。行驶中避免多余的加速动作和突然刹车, 任何不必要的制动都会造成油料浪费。 (8) 合理地安全滑行。正确的驾驶方法是:看到前方有状况或者快到路口红灯时就不加速, 松开油门或者挂到空挡让车滑行一段, 利用发动机的牵引阻力或车辆惯性自然减速, 然后再视情况加油或者刹车。 (9) 保持中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道路情况, 保持中匀速行驶。 (10) 在停车或倒车时, 应准确选择合适的地点, 避免多次进退, 增加油耗。 (11) 正确选择出行路线。 (12) 超车时加速要匀和。超车时应将所要超的车距离拉开一点, 留出预提速的空间, 让车辆尽量柔和均匀加速, 这样不仅对新车的磨合非常好, 同时绝对省油。

3.6 检测与评定

汽车节油技术是指在降低汽车燃料消耗的同时对汽车的其他使用性能无不良影响的技术。确认汽车节油技术是否有效, 必须依靠科学的检测方法、严谨的环境条件控制和精确的测试仪器全面、细致的检测与评定进行。确定一项节油技术是否有效, 必须严格控制对比试验条件, 采用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和科学的试验方法, 排除试验时的不确定因素, 获得准确的测试数据而实现对节油技术实际效果的正确判定。近些年来, 汽车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采用了许多新的电子控制技术, 可以使发动机在较好的状态下运行, 通过常规的节油技术已无法取得非常明显的节油效果。因此, 每项节油技术都需要经过严格、规范的检测和评定方可对其效果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摘要:汽车节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以此, 结合我国目前汽车节油的困惑, 分析了汽车节油的三原则, 并提出我国汽车节油6项优化策略, 以促进我国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汽车,汽车节油,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洪杰.汽车节油的途径和方法[J].交通职业教育, 2006 (3) .

[2]韩国庆.汽车节油技术的检测与评定[J].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6 (3) .

[3]杨沿平, 郝夏艳, 唐杰.我国汽车节油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4]尚晔平.关于汽车节能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2) .

[5]聂军, 聂萍.浅谈汽车节油的有效措施[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8 (2) .

优化教学策略,深入科学探究 篇8

一、运用现代学习方式, 变“直接讲授”为“探究发现”

教师应该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 即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服务的.实践证明, 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恰恰是实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

譬如, 关于“串联电路及分压”这一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画出线路图, 揭示其特点, 帮助学生形成串联电路的概念.然后进行演示实验, 解释数据特点, 总结出分压原理:U1∕U2=R1∕R2.接着通过例题讲解串联电路及分压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情景并举出实例, 最后通过作业进行巩固性训练.而笔者的教学设计则由封闭走向开放, 体现了探究式的教学思想:首先通过“有6伏电源, 如何使3.8伏的小灯泡正常发光?”这一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接着出示实验器材, 引导学生通过画出线路图, 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投影展示方案, 加以论证 (在此过程中, 笔者结合电路图的特点, 总结出串联电路、分压等概念, 并且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 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奠定基础) .接下来,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并且设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 笔者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对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概括, 共同总结出分压原理, 并要求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分压电路.

面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中, 传统的教法只是关注教学内容, 是封闭式、讲授型的, 教师是“讲师”, 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是听众, 是容器, 只能被动地听、看、记忆和模仿练习;而笔者的教学则是探究式的, 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把学习活动从课堂引向课外, 学习内容从课本学科知识引向生活生产实际,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变“直接讲授”为启发诱导;学生则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完成了更多的学习任务, 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发表见解与交流论证的机会, 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验、课外阅读和探究等学习活动中, 有了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学习活动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特征.笔者在点评、指导学生活动时, 能够结合学生的表现, 尤其是挖掘学生见解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 此时笔者所承担的是组织者、主持人、促进者的角色.

二、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自主探究活动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支架”是对教学方式的一种形象化的描述:学生好比一座建筑物, 学生的“学”就是在不断地、自主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就如同是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脚手架, 其作用是支持学生建构自己, 使学生凭借支架的作用, 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从一个层面跃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面.构成支架式教学的五大要素是: (1) 进入情境→ (2) 引导探索→ (3) 独立探索→ (4) 协作学习→ (5) 效果评价.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物理教学中, 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投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 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 调动学习兴趣, 激发探究欲望, 为学习活动注入活力.

譬如, 关于“滑动变阻器”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运用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将知识结论生硬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对重点、难点知识缺乏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建构陷入困境.而笔者在关于“滑动变阻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 运用了支架式的教学模式, 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属于预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笔者首先进行演示实验, 让事先准备好的一盏节能台灯, 由亮逐渐变暗, 再由暗逐渐变亮, 让学生真切观察这一现象, 思考亮度变化的原因.然后, 笔者启发学生分析:改变了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了台灯的电阻变化?引导学生根据影响导体电子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 即从导体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三个方面去猜想.第二板块属于探究阶段, 主要任务是引引领“学生探究”, 属于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板块.通过三个步骤, 达成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即“理解原理”→“熟悉结构”→“学会使用”.

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篇9

1中专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分析

中专生的年龄大约在15岁到18岁之间,从外表上看,他们的体重、身高以及胸围已经与成年人非常接近,生长发育的进程也开始逐渐放缓,骨骼相对坚固,已经可以承受一些用力相对较大的运动负荷了,肌肉中的水分开始慢慢减少,同时无机盐、蛋白质的成分开始明显增多,肌肉开始朝着横向方向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明显增强,力量明显增大,与此同时,随着胸腔、胸围的不断增大,他们的肺活量也开始明显增大。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16岁男孩的肌肉力量与12岁男孩相比,已经超过一倍,在他们身高增长停止后一年左右的时间,他们的肌肉力量就会与正常成年人的水平相一致,所以说,15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进行耐力训练和肌肉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期。

学生进入中专以后,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得到进一步的分化,女生比较喜欢一些动作优美、轻快、运动强度不太大的体育项目,而男生喜欢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竞赛类活动。进入中专的女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女性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动作与以前相比变得不太灵活,他们面对一些技巧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会存在很多顾虑,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这种情感表现的会更加明显。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我们发现,学校运动条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2]所以,中专体育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积极创建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堂环境,创建一些富有体育运动特色的体育教学形式。

2中专体育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仍在进行之中,经过大量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专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变得困难重重,下面让我们针对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2 . 1学校教学资源中的问题

虽然中专的教学资源正在不断的整合之中,但是校区教学在同步进行中,这时中专学校可能会存在一些校区不够等问题,在中专体育教学中需要的场地主要有乒乓球场、篮球场以及排球场等,很多学校因为要完善田径场地等原因,空间维度上限制了中专体育教学的发展。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将教师的教学项目细化,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场地或者不能整合好教学时间,使教学项目在选择上受到限制。

2 . 2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专学校与普通的中学不同,教学的核心是培养职业技能,这种教学目的从客观上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削弱。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中专体育教师从主观上来说就产生了一种消极意识。主要的困境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显得非常简单,不能对上课时间进行合理配置,不能很好的针对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与普通中学的体育教学相比,教师的授课技能相对粗略,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精神。

2 . 3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讲,中专学校的学生普遍自我约束力差,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就是不听老师的指挥,随意逃课,不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与学校的教育特点相结合导致的。

3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3 . 1为学生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应该穿插进行,因为他们之间的配合将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起到主导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计划者以及实施者而存在。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更容易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中专体育训练的有效展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如果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应该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学生,通过温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从而有效减轻心理负担,帮助他们顺利的将教学任务完成。比方说,在教学课堂中学习纵向分腿腾跃动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学器械进行观察,看有没有同学以前玩过,或者有没有同学玩过类似的游戏,通过这些问题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然后抽出简短的时间带着不同的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关于怎样进行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等。[3]最后,教师将具体的练习动作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对每个动作的要领都能了然于胸,再进行实际训练,还可以在最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相信这样的教学课堂将会更加吸引学生的目光吧,以前体育课堂中的沉闷局面不见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 . 2对器材与场地进行充分利用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体育活动的内容为根据,将器材和场地的准备工作做好。器材与场地的安排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技能、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掌握,通过器材和场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产生参与到训练中的欲望。[4]有时候因为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对器材和场地进行充分的利用,为学生学习创设积极的练习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3 . 3通过多种互动方式提高体育训练效果

教学中有效的互动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激发。目前中专体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互动方式有: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的互动方式,在讲解动作的时候,通过动作示范和技术动作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学生对示范动作的学习以及教师的鼓励等都是有效的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复的训练,最好能够使动作达到一种技能熟练的程度。[5]在众多的互动形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互动形式,也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互动形式。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在体育游戏活动中运用更加适合。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经常在一些分组比赛中使用。上面所讲述的互动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比方说,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快速跑”的相关训练过程中,一些学生一听到快速跑就会产生强烈的乏味、枯燥心理,这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游戏,在游戏中渗透快速跑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课堂氛围也得到了活跃。

4结语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新颖的教学方式所取代,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想体现出中专体育教学与普通中学体育教学的不同,就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为实际教学创设与中专生相符合的氛围,充分利用体育器材与学校场地,进行和谐的师生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展开体育训练。

摘要:中专体育教学具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要想体现出这种特殊性,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学习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对场地与器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该文主要阐述了中专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人防工程通风优化设计策略探究 篇10

人防工程设计作为建设人防工程的基础, 对保证城市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建设人防工程的首要目的是满足战争时期的需要, 因此对于内部结构的设计一定要最大化地保证人身的安全。对于人防工程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出口和入口的时间, 在我国的相关规定中对此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要想保证人防工程发挥保证人员人身安全的作用, 出口和入口的宽窄设计应该按照每个人0.3m的宽度, 并且不能低于100 个人的要求来计算。另外, 在出口和入口的地方还应该设有相应的密闭防护设施, 主要包括防护密闭门、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和防爆破活门等[1]。在战争中, 人防工程最大的功能是防止航弹, 因此在设计人防的时候需要设计两个防护航弹的单元, 一个是防护单元, 另一个是抗爆单元。为了能充分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满足特殊时期的需要, 保证城市的安全, 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划分。

2 人防工程通风的主要方式

由于人防工程属于一个比较隐蔽的场所, 而且通常都设在地下, 因此通风的作用变得非常地重要。而随着城市化的建设, 人们对人防工程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使得人防工程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通风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问题, 它也是影响人防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于人防工程通风到设计非常得重要。在人防工程的设计中, 通风的方式主要有隔绝式通风、清洁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三种, 在进风系统中主要有滤毒式通风和清洁式通风两种。

3 通风设计的优化策略

3.1 对进出口的优化如果人防工程单元面积比1000m2大, 进出口的设置就要达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而且至少要保证一个战时进出口能直通地面, 各个进出口之间要保持不低于15m的距离, 而且进出口的朝向不能相同。如果人防工程单元面积没有超过1000m2的时候, 进出口可以设置为1 个通向隔壁的连通口和1 个直通地面的战时进出口。指挥工程中要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的直通地面进出口。而且要保证进出口通道高度不能低于2.6m, 宽度不能低于2m[2]。比如青岛的某个建筑工程人防地下车库通风的平战结合设计, 地下一共三层, 一层和二层是商场, 三层是人防地下车库, 因为商场、地上的高层及人防地下车库是不同的设计院设计的, 设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并且没有充分的沟通时间, 所以就导致了同一个竖井的地下三层都是排风排烟井。可是上部分趋势新风井。进而造成了图纸大量的修改工作, 严重延误了工程时间, 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3.2 对油网滤尘器的优化按照人防工程通风的相关规范, 要求当在特殊战争时期和一般生活中共用一个通风系统的时候, 要分别按照这两种情况计算通风系统的通风量。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中, 一般生活中新风量最大, 合用的时候滤尘器应该按照平时的风量进行设计。油网滤尘器主要有两种安装方法, 即立式和管式。其中管式最多能拼装四块滤尘器, 当滤尘的风量低于每小时5000m3的时候选择管式安装, 当滤尘的风量高于每小时5000m3的时候, 就要采用立式的安装方式。在进行立式安装的时候要注意将滤尘器安装在滤尘室的隔墙上, 避免受到冲击波的破坏。

3.3 对某些设备的校核对于风井平时和战时的应用, 因为战时和平时的风量比较小, 所以要按照一般的风量来校核。通常的风量包括日常的通风和日常的排烟, 有些车库的层高比较高, 排烟量和排风量差别比较大, 并且对于风速的要求也不一样, 所以要按照最不利的条件来校核。比如某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是2000m2, 层高是5.1m, 日常的排风量是36000m3/h, 日常的排烟量是72000m3/h, 如果想要确定风井的尺寸必须依据日常的通风量来计算, 然后再依据日常的排烟量来校核。依据风井内的风速不能高于6m/s来计算, 风井的最小净面积的1.67m2。然后再依据排烟时的风速不能高于10m/s来校核风井, 进而得出排烟时的风速是12m/s,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当风速过大的时候, 要对风井的尺寸进行必要的改进, 取作2.2m2, 排烟的风速是9.1m/s, 排风的风速是4.5m/s, 这样才能满足要求。所以风井的尺寸要取1.5m×1.5m。

3.4 对风机和防排烟系统的优化一般情况下, 人防工程经常采用普通的离心风机, 但是因为该风机需要长时间的运行, 而且一直在排风的状态下, 当排烟的时候风量比较小, 所以在日常的工程中要选用既节能又能实现排烟风机效果的风机, 这样一来选用变速离心风机或者双速混流风机比较合适。在人防工程中机械排风的装置一定要全面均匀,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进风方式中气流组合合理。因此排风烟口的设计应该布置在远离室的出入口, 以免造成气流短路的问题。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设置排风管口来作为日常的通风方式, 同时也用作发生火灾的排烟风管口。而地下一层作为车道的自然进风, 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按照进风系统来兼做进风。进风口设置在地面的主楼, 因为这样能降低火灾烟气的污染程度, 排风口设置在比附楼屋面高的地方, 避免地面环境受到排出烟气的影响。

3.5 对过滤吸收器的优化在人防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中, 规定过滤吸收器中的额定风量不能低于通过该设备的风量。因此在选用风机和过滤吸收器的时候, 要满足风量的需求, 在设计的时候如果机房的面积满足设计要求, 就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相同规格的风机和过滤吸收器。当选用的过滤吸收器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时候, 要尽可能地选择同一型号的设备进行并联安装, 而且要保证每个过滤吸收器通过的风量大致相同, 防止出现透毒的问题。如果过滤吸收器要进行上下堆叠的方式进行安装, 为方便该设备的拆装, 应该要在每个过滤吸收器之间留下适当的间距。

4 结语

综上所述, 人防工程的通风设计, 不仅能在特殊时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发挥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城市安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对人防工程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注意对人防通风的设计, 实现设计的最优化, 以最大化地发挥该工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曲, 朱鹏.浅谈如何做好人防工程通风优化设计[J].科技视界, 2015 (17) :103.

教育技术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教学策略;优化

教育技术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师范类院校为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主旨是让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当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对当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对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独立地使用相关的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研究。

在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

来。其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的出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再次,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给予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实际的教学行动让学生明白实践性对教育技术学这门课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针对性与实效性并重

目前,我国师范类的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很多,各专业之间课程内容差别也比较大,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公共性的课程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特性,例如,在文科类的专业课程内容安排中,由

于这类专业比较侧重于形象教学,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我们就要对学生在文字、声音以及视频素材的使用能力上进行重点培养;而

在诸如化学、物理以及数学等理科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上,我们就要着重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抽象的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借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而在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上我们应该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象思维的培养同步起来。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我们要遵从“优中取优、精益求精、彰显特点、突出侧重”的原则,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运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以学生为本,合理设置驱动目标

在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遵守1∶2原则,即理论教学占三分之一,实践教学占三分之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下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以任务的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引导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实践训练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课程内容三等分,即教师讲解、学生完成、学生自由发挥,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三、增強横向联系,倡导学生积极实践

在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时候,我们要抓住这部分学生的特

点,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制作实用性的课件,并在教法课和教育实习中加以使用。这样,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检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掌握程度,以自身的理论知识为基础,

在实践中学习实践。并在课堂上请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实用性课件进行讲解,公开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这样学生能够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件设计,其制作能力也会逐步提升。教师也可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比赛,“以赛代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各种比赛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完善所学知识。

四、注重信息反馈、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除了在教法方面要有所提高之外,在师生之间的联系上我们也要重点注意,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感受,尤其是在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学生以教学以外的关怀。例如,可以公开自己的网络联系方式,如E-mail、QQ或者MSN等,鼓励学生经常与教师进行沟通和联系,听取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并将学生的建设性意见如实地反映到自己的课程教学中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程内容,做到开展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育技术学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学习方向的明确性,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在课程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各专业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给予其专业特点方面的侧重,另外,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实时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并及时反馈到自身的教学之中,通过我们的教学努力,切实提高学生在教育技术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优化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探究 篇12

一、应用类比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类比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类比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新的知识和概念, 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学会举一反三、发散思维。教师通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用类比法, 让学生熟悉类比法的使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初中的函数类型主要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教师在讲解这几种函数时, 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让学生快速掌握函数知识。如在讲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时, 教师可以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能够更系统地掌握函数知识。函数的很多性质及图象都很相近且内容较多, 通过类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还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各种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从而避免学生混淆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如在讲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时, 由于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 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一次函数讲清楚就可以了, 但事实是在教学时, 教师需要反复强调学生才能深刻理解概念, 若忽略了正比例函数的讲解, 可能会使得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以及在做题时的相互转化和性质的迁移运用。

二、应用数形结合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数形结合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同时学会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图形是数学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图象、数字、文字之间彼此相互联系, 若能够找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就能够进行有效的转化, 从而达到以更加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培养学生进行数形转换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当清晰细致地向学生展示数形结合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并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这一方法解题的便利和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函数的教学及解题时需要结合图形进行探究和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准确快速地画出图形。这样不仅能够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出函数的动态变化, 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师在教学函数的平移时, 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图形平移的动态展示, 让学生直接地观察到图形平移时以及平移后的结果, 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能够很好地优化解题过程。

例题2:已知方程x2-4x+3=m, 试分析方程根的个数。

这种题型虽然也可以不通过函数图形来解题, 但对函数进行分析时需要分很多种情况, 过程比较复杂且容易出错和漏项, 但结合图形来进行解决则会更加简单。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题目中的函数图形画出来 (如上图) , 通过观察图形就会发现方程的根就是函数与直线y=m的交点, 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直线y=m在图中的平移过程及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图形直接观察到, 当m<0时, 直线与函数图形没有交点;当0<m<1时, 直线与函数图形有四个交点;当m=1时, 直线与函数图形有三个交点;当m=0或m>1时, 直线与函数图形有两个交点。这些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图形中, 从而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结果。通过多媒体快速画出图形, 再通过向学生展示解题所需要的图形的动态变化, 能够准确快速地达到解题目的, 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提高函数教学效率。

上一篇:叶面施肥下一篇:保护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