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教育

2024-09-18

家庭文化教育(共12篇)

家庭文化教育 篇1

一、《家庭和儿童教育》内容简介

1.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这种思想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认为, 与旧式家庭不同, 苏维埃家庭是一个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的家庭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而不再是父权的家庭。基于集体主义的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是多子女、大家庭的拥护者。他反对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因为“教育独生子或独生女比教育几个孩子困难得多”。一方面, “一个孩子是孤独的, 他没有真正的交往”, 另一方面, 父母容易对独生子女过度关心, 使独生子女发展成为利己主义者。与他的集体主义思想对应, 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真正的苏维埃国家的公民”, 因此家长不仅要为自己的家庭负责, 还要为社会和苏维埃国家负责, 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那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危害。

2. 及早施教、防微杜渐、把握尺度———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早期教育, 他说道:“你们在孩子5岁前做的事, 占了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本书中他也多次提到要对儿童及早教育, 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从一开始就对儿童正确地、规范地进行教育, 如果因为家长的疏忽或偷懒而导致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 那么接下来的再教育和改造工作将会是十分困难的。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每件小事。对于儿童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犯的错误, 家长必须及时地制止和修正。确实如此, 生活本是由小事组成的, 如果忽略身边的小事, 不善于防微杜渐, 从每件小事中对儿童进行教育, 那么家庭教育最终将偏离正确的轨道。

马卡连柯还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把握尺度和分寸, 家长对孩子既不能太慈爱, 也不能太严厉, 要做到严慈相济。他还对那些在任何时刻都无条件为了孩子而牺牲自己的幸福的家长进行了批判, 认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变得自私和暴戾。另外, 在对孩子生活的干预方面, 既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既要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 又要使孩子有克制自己的能力。

3. 家长以身作则并制定生活制度———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方面, 马卡连柯特别注重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 他认为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 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造成深刻的影响。家长若想要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自己必须是一个良好习惯的拥有者。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也是一种教育, 不过是在教坏孩子。

除了强调榜样的作用外, 马卡连柯还重视制度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在书中, 他对纪律与制度进行了区分, 他指出纪律的形成并不是依靠某些惩罚措施形成的, 而是依靠正确的教育和儿童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到的影响而形成的, 因此纪律并不是用来约束孩子的手段, 而是正确教育的结果。而家庭生活制度则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是一种手段。制度一旦确定后就必须具有确定性, 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违反制度。这样一来, 孩子在坚持遵守制度的过程中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

4. 劳动教育和性教育———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劳动教育在马卡连柯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卡连柯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马卡连柯认为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劳动教育不但是为未来公民的幸福生活做准备, 而且还可以培养人的修养、促进人的精神发展。因此, 在家庭中要重视儿童的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性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家庭中得到自己的爱和幸福。他不赞成公开地、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呢?他认为最主要的是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之间“彼此的尊重、帮助和关心”。除此之外, 还要对培养孩子爱的情感,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关爱别人。

二、读《家庭和儿童教育》之所思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书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可能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比如:基于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目的并非为了个体而是为了集体, 这就把个人的需要完全排除在外, 个人成为集体中的一颗“螺丝钉”, 缺乏人文关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批判过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具有教条主义的倾向。

虽然此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 但其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让我们深受启发。在我们周围常常看到一些家长为家庭教育问题而苦恼, 他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 然而他们是否有真正关心过孩子的内心世界, 是否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我们所需要的并不是“听话”的孩子, 就像马卡连柯所说, 虽然“确实培养出了听话的孩子, 然而是一个懦弱的孩子”。孩子也是人格独立的个体, 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诉求, 家长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完全听自己的话呢?还有一些家长时常纳闷自己并非粗鲁、自私的人, 然而自己培养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会目无尊长、自私自利呢?当他们读完这本书后就应该思考, 是否因为自己给予了孩子过多的爱, 处处都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从而导致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呢?当家长批评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是否反思过自己做得怎么样呢?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值得深思, 相信家长们会在此书中找到答案。

家庭文化教育 篇2

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向着无限的未来 ——浅谈初中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 2009126班 林然家长 林善雨

托尔斯泰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关于育儿之道,我们确实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影响孩子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孩子已进入初中学习快两年了,艰巨的道路还在前头,现在还很难将家庭教育之经验具道出子丑寅卯。搜肠刮肚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不值得称道的经验,希望以丘陵之石,引昆山之玉。

一、创造宽松有度的家庭学习环境

古希腊哲学家罗塔哥拉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是点燃孩子学习“火把”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这也是当代中国家庭所倡导的主旋律。我们家也在努力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小学期间,自由发展,未加以特别限制。即使进入学习紧张的初中阶段,她也时常故态复萌,原形毕露。现在每个周末总有半天或一天是她自由支配的时间,做她喜欢做的事情,比如看课外书、上网、看电视剧甚至睡懒觉等,我们持不干涉的态度,我们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放松和自我调整的空间。遇到有关孩子方面的事情时,比如买衣服、课外辅导等,都征询她的意见,以她的态度为主导。

但任何自由都是有前提的,我们在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要求她必须充分完成所应肩负的学习任务,比如主动完成作业、自主复习所学知识、每次成绩测试要达到基本要求等;明确她在家庭中所承担的学习角色,不能将自己“繁重”的学习生活与父母的“轻松”生活作对比,并以此作为考试失败的借口或托词;要求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疲劳战或子夜战。我曾向她许诺过,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宽松有度的学习环境是不会改变的。在此学习氛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劲头很足,已渐渐适应竞争激烈的初中学习生活,虽然有时她遇到难题时产生急躁或气馁情绪,但我们都会及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平等协商,并帮助她出谋划策,甚至共同“讨伐”一些数学难题。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断努力探索并修正如何将宽松有度的学习氛围与她的初中学习生活相结合的途径。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奖励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德里克说过:“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对于孩子的学习,我们和多数家长一样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并且从语言和物质等方面激励她为之奋斗。语言鼓励主要激发她学习的热情,物质奖励主要让她享受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其实每个人所追求的不就是大大小小的成功的喜悦吗?我们和孩子在她初中生活开始时就确定奖励制度,并且长期有效,立马兑现,绝不食言。特质奖励主要选择她最喜欢的食品、书籍、旅游、上网许可等。但有奖便有罚,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晓错误的所在,避免类似的错误。我们对于这类的惩罚主要是语言批评,偶尔临时取消她享有的权利,对此孩子很在意。我们还要根据孩子成长阶段及时跟进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地制定奖励制度,以达到鼓励他们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之目的。

但我们还认为对孩子学习的奖励不能太功利化,其实物质奖励之外,我们还有最温馨最珍贵的亲情,亲情感化比任何物质奖励更能唤醒无穷的战斗力,因为家是宽容的山谷,宽而有力,宽而励人;家是宁静的港湾,静于心而宁于事;家是欢快的华尔兹,欢而有致,乐以达人。在我们家,学习之余是孩子最轻松最自在的时候,也是我们和孩子交流最平等最享受的时候,我们一道看电视、下五子棋、聊天、散步。孩子灿烂的笑容是上帝赐予之福,我们当然享受之。我们作为父母理所当然会为这个家而奋斗,孩子也理所当然会为这个家而战斗。

三、动态掌握孩子学习状况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研究认为,青年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这时期的孩子自尊心强、心理波动性大。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学业竞争激烈,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情绪,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而不断变化,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近距离动态地掌握,并随时采取心理疏导等措施,以消除他们成长阶段所带来的焦躁和叛逆,促进他们的学习;反之如果我们作为父母对此未能察觉,让孩子独自承受成长阶段的阵痛,不能及时舒缓他们的不安情绪,就会加重他们心理的波动性,影响他们的学习。根据孩子的性格及家庭环境,我们所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非常乐意陪陪孩子,最喜欢听她罗里罗嗦地说着班上同学、老师的事儿。在接送途中、在散步的小路上或在餐桌旁,我们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尽显脸上,我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知晓:有时为她的精彩表现而不吝赞美之辞,有时为她的粗心毛糙而施以严厉批评,有时为她考试前的紧张心理做必要的安慰和鼓励。二是认真检查孩子作业。作业质量就是一面镜子,能真实和直接反映孩子在校学习情况。我们很喜欢检查孩子作业,尽管她有时不愿意,但我们明确告诉她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权利,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及时总结、及时排除,日积月累,便成了大问题了。但检查只归检查,我们并不干涉孩子的作业进程或亲自操刀代笔,我们只做“事后诸葛亮”,提醒她在哪方面没有掌握好。在检查作业过程中,我们还认为不能把孩子作业中存在的错误都归结于粗心,粗心的根本原因是孩子没有掌握所学知识。就数学科目而言,粗心常表现在审题不严格、概念不明确、方法不对头、步骤跳跃性大、字迹潦草等,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掌握新知识而造成判断、分析失误。

三是多和孩子进行学业方面的交流。我们常常主动询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困难之处,帮助她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进行排除;提醒她对所学知识要不断进行总结和归纳,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反复鼓励她掌握各门功课的学习规律,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她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表扬和鼓励。

以上三点,我想是现在多数家庭教育的共同做法,无任何新颖之处,仅以此抛砖引玉,实在不足为奇。最后借用许巍《少年》一段歌词:“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向着无限的未来。”作结语,向所有和我的孩子一样大的少年们恭祝一份最美好的祝愿。

育儿感触 128班 吴雪倩妈妈

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日渐分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因此对子女的期望值更高,对家庭教育更为重视。

而我的观点是让孩子学的扎实,玩的开心,而不希望一个又一个花环地套在她头上。以下是我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和不成熟的见解。

将不良倾向扼杀在萌芽状态:女儿在小学时做奥数题,有一次,我怀疑那道题她抄答案,我没直接说。我故意对她说:“这道题妈妈也不太明白,你能给我说说吗?”她支支吾吾面有难色。这时,我说:“你看答案的吧?”女儿难为情地点点头。然后我告诉她抄答案并不能帮助她解决问题,反而会害自己问题越积越多。女儿非常懂事地点点头。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抄过答案,一直到现在。如今上初二的女儿也经常会遇到不懂的题目,作为父母我们又无能为力。她会请示我,然后上网查找答案,弄懂后再做题。平时做习题她也是认真做完后,有答案对过后再认真改正。

注意与孩子谈话时的语气和用词:女儿进入初中后晚上做功课会很晚,几乎是不用陪的,也比较自觉的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但她毕竟是孩子,偶尔有松懈的时候。她自己也有点明白,这种情况下她要求我们陪伴,那我会义不容辞的来陪她。

其实,说到陪伴和看管表现出来的都是一样,但在孩子眼里是不一样的。陪伴含有一种父母给他的动力、爱的意思。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我们家长和她说话时的语气和用词是相当敏感的。比如有一次我因事不能陪她,叫他爸陪她。说起我爱人,他正玩网络游戏在入迷状态,在我再三催促下极不情愿地走进女儿房间,赌气地直直地站在女儿身后看着。女儿问:“爸,你干嘛?”“你妈叫我看着你。”我爱人这句话说出来不打紧,女儿这里她认为爸妈不相信她呀:好!你不是不相信我吗,你看着我,我就偏不写。那一晚吃过晚饭,她就愣生生一个字没写,靠在床上看课外书。第二天我硬是好说歹说才打消了她的误解。以后,我与她说话就尽量注意用词和语气,以免让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儿产生误解而伤害她。

育儿要戒骄戒躁:在家庭琐事或育儿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烦心事而引起心情暴躁,特别是女儿在成绩不稳就尤为明显。有一次,我看见她作业极不认真,几句训问后,按耐不住心头怒火,朝她小脸上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自上学后没被打过的女儿哪受得了,登时又哭又叫,后来背着小包出去了。我还以为她补课去了,直到我跟老师通电话后才知道她根本没去补课,我这才慌了神。到处找呀、打电话呀就是没她的消息。

记得去年在校举办的一次家长学校时,一位教育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在两岁以前、十岁以后家长千万不能打。”真后悔我干嘛打她呢?到底去哪了?遇上坏人怎么办?„„..我越想越怕,越想越不敢想。到了晚上七点多才知道她就在隔壁老太太家。后来,我向女儿道了歉,同时告诫自己今后如遇类似情况一定要冷静,这样对双方都好。况且女儿在遇到麻烦或难题时也会焦躁不安,首先自己戒骄戒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吧,言教不如身传嘛。有时,我还会和她的老师聊聊。老师们也会劝导和鼓励我,从而减轻一些烦恼。

总的说来,我的女儿还是蛮不错的。人尚且无完人,更何况她还是个孩子。我们允许孩子犯错——改错——再犯错——再改错。育人应该像育树,要让其成才,必须肯定主干的发展。不能像做盆景,用铁丝死绑硬捆,强行进行认为造型。

女儿爱好广泛:画画、看书、听音乐、跳舞等等。尤其喜欢画画。在08年全国《奥运情书画大赛》中获少儿组一等奖,2010年《初中生必读》三期上也有她的作品并获样 刊一本和30圆的稿费。虽然只有30元,但在女儿眼里,那是她自己挣来的,看的十分珍贵,至今一直保留着。虽然目前女儿的学习成绩离他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但我深信她会朝她自定的目标奋勇前进。当然更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教导。我作为她的母亲也要努力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平时要与老师多联系从而更多地了解女儿,做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坚强后盾,学习生活中的方向盘。

父亲是一座山

铜陵市第十二中学129班周茂德的家长 周文兵

12年前的“6.1”前夜,一声嘹亮的啼哭,宣告我当了父亲,当护士小姐告诉我是一名健康的男婴时,我欣喜不已,不为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而是因为我将肩负起培养一个男人的责任了。

我自己的父亲长年在外地上班,我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的影子很模糊,内心十分渴望能与父亲相亲相伴,我深知父亲对一个男孩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要让我的儿子因为有我这样的父亲感到幸福。

父爱如山

儿子小时候体质较弱,不爱吃东西,我和爱人就想办法变化样,往往是儿子在饭店里对哪样菜多吃几口,我们回家就能做出这道菜来。直到今天儿子还是不爱吃,而我家一周的菜谱都不同样,这些都是我同妻子一道研究,一道去做。儿子两岁对识字感兴趣,我就身边的人、事物的名称等制成卡片教他识字,一个暑假儿子认了一千多字,四岁那个暑假儿子对拼图感兴趣,我就用白纸蒙在中国地图上,描出每个省的轮廓,再贴到硬纸板上,一个省一个省地剪下来,与他一起玩拼图游。在这个过程中他记住了各个省的省会、地理位置和版图形状。以后做奥数,学英语,我都是与他一起在玩中学会的,记得那个时候,儿子计算很粗心,又不愿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做许多计算题,我们就用扑克牌玩24点。我还发明了“三张牌”、“四张牌”、“五张牌”,用加减乘除算出尾数为一个确定的数,开始时候,我先想出来,儿子老算不过我,我就故意比他慢点,渐渐地提高难度和速度,培养他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儿子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严父慈母

由于孩子他妈妈是小学教师,小时候,孩子经常去学校玩,孩子四周岁时他妈妈正好带一年级,同办公室的老师就开玩笑让孩子坐在教室里玩玩看,因为孩子已有一千 多识字量,在教室里读书识字比许多同班同学还快,虽然坐不住,不管是站着还是跪着,他听课都很认真,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他都会,孩子妈妈还是舍不得让他入学办学籍,我觉得要上学就要让他认认真真地上,于是四岁零三个月的儿子正式成了一名小学生。小学时,我主张让他玩,因为他学习很轻松,我的任务就是负责带他玩,我每天下午带他打篮球,乒乓球等,渐渐地孩子体质好了,动作也灵活了。今天孩子还是很热爱体育运动,上学以来没有打过一次吊水。孩子小学时候,因为年龄小又是教师子女,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特别关爱和呵护,刚开始他还不懂,大约五年级的时候,他的自我优越感就表现出来了,一次公开课上,老师请他回答问题,请了三次他都不站起来,我得知情况后,很生气,这是对老师极大的不尊重啊,我将儿子带到老师办公室,让他赔礼道歉,因为都是孩子妈妈的同事,大家都劝我不要太严厉,但我认为如果让孩子将什么事都看得无所谓,不以为然,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一个不懂得尊重老师的孩子怎么能成为一名好学生呢。一个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又怎么称得上是品格健全的人,我是为了儿子。老师也理解并肯定我的做法。从这件事以后,儿子知道了爸爸不仅陪他玩,教他学,还要教他做人。儿子是知道爸爸是最讲原则的,有些事情比如上网、玩游戏等不能超时这一点是不容商量的。

亦师亦友

我跟儿子感情比较好,进入初二的儿子逐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常会为一点小事与他妈妈发生矛盾。他妈妈向我投诉,我告诉妻子这个时期要冷处理,当孩子犯了错误没有认错而是不作声的时候,其实他已经认识了错误,并且决定改错了,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还是一味地数落,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啰嗦而与家长对着干。我的儿子好玩,在班上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只要是爱好体育的都是他的好朋友,放假的时候我陪儿子打球,也经常会与他的同学一起玩,孩子们都挺喜欢我这个超级老爸,儿子的许多同学看到我就会亲热地与我打招呼,这时候我看到儿子一脸的骄傲。儿子做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总爱找我探讨,之所以说是探讨,是因为我从不会去教他怎么做,怎么写,而是与他一起做,在稍稍点拨他就豁然开朗自己做出来了。

现在周末天气好的时候,我总会和儿子来一场球赛,篮球、乒乓球或足球,偶尔我们父子还会挤上沙发上看一场精彩的NBA,对着电视上的篮球明显指点品评一番,儿子常哏他妈妈说,爸爸是他的球友和学友。

现在儿子已经十二岁了,身高超过一米五了,嘴唇边的小茸毛也渐渐黑了,再也 不是那个仰着头崇拜地看着老爸的小不点了,感谢儿子让我觉得做父亲是多么幸福的事。

言传身教,重在于“心”

铜陵市第十二中学2010137班施晨家长:施鲍中

如果说校园教育是孩子知识的温床,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相对于校园教育的家庭教育来说,成人的言行举止,在孩子幼小的心目中,无疑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一个在读初中学生的家长,对此深有感触。

一、培养孩子从小尊师重教的理念。

一个孩子是否能置身溶于优异的学习成绩中,其因素并不在于是否具有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而取决于其所产生的学习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决定着孩子对学习方面的认识。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应该懂得有尊敬师长、注重教育的日常意识。同时,更应该使孩子充分意识,通俗一点地说,就是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不在学习上用心,其必将永远一事无成或无法“出人头地”,逐渐地孩子就会将自己的一切由依赖于父母,而向 “学有所成”理念的转化,学习兴趣便自然而然不断地增强。

二、注重孩子日常生活习惯和学习规律。

孩子最大的弱点就是自我控制力不够,往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均会有明显地体现,这也是家长应该关注和调整的地方。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说他有严谨的学习规律就是空谈。生活习惯当然包括起食饮居的自理能力和欲望的自控能力,这一点相当重要。至孩子自己可以料理一些细节事宜,包括洗漱、穿衣等生活细节,要通过鼓励、诱导灯方式,形成孩子独立自理的习惯。发现孩子有过分的欲望奢求时,不但不能盲目地满足,还要言辞予以阻止或拒绝,养成孩子不苛求于人或事的人生观点。久而久之,生活方面的习惯就会影响到孩子学习所应该掌握的规律上面,以得到“双赢”的效果。

三、摒弃野蛮说教,发挥“底线观点”家教。

在很多家长的思想中,“不打不成器”的野蛮教育模式理念非常严重,但收效却微乎其微。反之,长期下去,这种野蛮式教育势必可能影响到孩子自我潜力的发挥和自尊 力的丧失,甚至油生不良循环的不利结果。当然,这么说并非就是否定适度的精神和身体惩戒的可操作力。上面说过,孩子的自控力是很薄弱的,面对孩子长期我行我素、有错不改的习惯,适当使用一下体罚等手段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应该既有“度”,更要有“时”,而且应该能够充分利用这种惩戒手段,达到“惩一儆百”的功能——这就是“底线观点”。在使用惩戒之前,应该先期给予孩子的提醒,告诫他如果继续存在有错不改的情况,“天下父母心”的限度也是局限于“底线”条件,极有可能一触即发。从而叫孩子提前有所精神意识,或有可能这种意识就会转变为无形压力,进而产生某种动力,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自然就使孩子的心态得到纠正。

四、指引于行,指教于心。

其实,千句万句,不如一句:指引于行,指教于心!所谓指引于行,其实质意义则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应当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来感染孩子;所谓指引于心,无非是指对待孩子的教育,主题还侧重于用心感化。在这方面,由于我的职业特点和工作因素,谈到手把手地辅导几乎没有这种可能,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能够用自己孜孜不倦的求学事实和如愿以偿的实际成就,让孩子意识到“学无止境”和“学有所成”的深刻意义。同时,作为孩子的母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做到了无限的付出这点。很多时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点都被她琢磨的滚瓜烂熟,以至于孩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难题,孩子的母亲却给破解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必然不断使孩子很有可能出于模棱两可地步的心灵,或大或小地受到不同程度的震撼和感化,最终落实在其心中。

只要凡事均有心,那就无事不能!

为孩子树立自信心 145班李慧媛家长

谈到教育孩子,其实我也是在班门弄斧。下面只是自己的一点感受。曾经在杂志上看过说: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成为人才。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于是我就特别关注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一、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 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然而几乎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人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我深知在每个人生命之初,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干什么,他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就是他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无能,他无法将事情做好,于是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而我对待女儿的所作所为我一直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做的不好,我都是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谈心,让她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所在。有了一点点进步,在别人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我都会夸大,肯定孩子的成绩。放大优点,缩小不足之处。从来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唠叨孩子的缺点。

二、从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很多家长,为教育孩子,总是拿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来和自己孩子比较,或拿自己单位同志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讲,首先,产生的他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看不起自己,感到泄气。其次,产生的情感是嫉妒,当一个人把精力用在嫉妒别人时,他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次,即使激发起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的欲望,那么盲目学习别的孩子,会使你的孩子失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那么他永远难以赶上或超过别的孩子,从而产生劣等感,最终丧失自信心。

但我的孩子很自觉,考试结束她总是说我们班某某考多少,此时我根本不会主动挑起话题,反而岔开话题,谈自己考试感受,时间长了孩子再也不一考完试就分析别人考试情况了,我要求她,你觉得你尽力了没,用心了没。只要你努力了,尽力了考不及格妈妈都不会说你的,反之,你考九

十、甚至九十九,妈妈认为你都不该满足,一定要像小蜗牛一样,一点点不停的努力就好。成功了也别骄傲,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谁笑到最后,谁笑的最好。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也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考试失败或其他挫折时,首先,感到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因而非常生气。其次,由于望子成龙心切,这时会表现非常急躁。在这两者作用下,会非常情绪化地将孩子狠批一顿。而这恰恰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失败打击的孩子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我会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过程,并且作为父母,我不会因为此事就减少对孩子的爱。反之近期我格外关心孩子。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给孩子更大孩子更大的信心,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恢复孩子的自信心。

记得小学五年级,那次女儿数学只考了76分,这是孩子上学以来考得最不理想的一次,如今回顾还是记忆犹新,平时女儿一直很认真,对待作业是一丝不苟,怎么会这样。拿到试卷的一刹那,怒火立刻涌上心头,但我立刻调整了一下心态,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其实我知道孩子此时比我更难受,我立马转批评为引导,岔开话题,与女儿聊别的内容,就当一切没发生,等晚饭后我俩坐下来再拿起试卷,分析失分的原因。

我个人为: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应多多给予孩子赏识、赞美、肯定、鼓励。这样才能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地往前走。记得一位学者说过: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这种调动和调整如果不断发挥,他将巩固人的一种本性,从而终身受益。许多成功者身上,都有这种自信的力量。他们在自信力的推动下,总是向自己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直至取得成功。

《怎样引导孩子从挫折中走出来》 初三114 张明家长 任银霞

现今80.90后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令当今孩子父母亲头痛之事,尤其是青春期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是难教育,他们好冲动思维简单莽撞,稍有教育不当,就有可能走 入歧途,给家庭.社会.学校造成不良后果。

记得,儿子在初三上学期时遇到一次深深的打击,到现在我心里还有一个阴影。那是初三的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后发生的事,9月30日下午我收到班主任发来的一条信息,说孩子这次在全年级下降了100多名,当时我在上班,看了信息后我愣了几分钟,焦急的我匆忙起身到学校去一趟问下老师情况。而且说全班只有个别学生下降,让我回家问问孩子为什么原因造成严重下降。

晚上儿子放学回来问,妈妈你下午到学校去了吧!本来我是想不告诉他去学校的,他说这次考砸了,我就趁这个机会问他这次为什么考的那么差,他没回答就到自己房间去了。

我突然想到,孩子这次考的成绩我都不能接受,那孩子更接受不了,晚餐他也是一声不吭的吃着。那时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难过急了。

后来连续几天心情都不好,而且脾气特别大,跟以前比像换了个人似的。

这时,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我知道,如果再不做些什么的话,我们将不仅仅是下降那100多名的名次了,更可能的是让一个没有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丢掉对这个世界的信念。

于是,我和儿子好好地长谈了一次。我对他说:

你需要做的是打起精神,好好学习。从这次开始,第一,不要觉得受到了莫大的打击,而应该认为是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你要学会有勇气承受挫折;第二,要做到遇事不抱怨客观,从自身找原因。你想想,一个班上几乎都没怎么下降,就你一个人下降的最严重,你有没有失误的地方?妈妈觉得有些事没有发生在别人身上,偏偏发生在你的身上,一定有你自身的原因。你想想是不是这样?通过我这么一说他还是不愿多说些什么。

为了帮助他尽快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我又打电话找各科老师沟通。我突然想到他常常提起的那位老师,正好晚上他要到她家上小课,之前也听他说这位老师人挺好的,育人,授课都很有方法,上课之前经常给他们讲故事,我就悄悄的发了个信息给那位老师了,而且不要说是我的意思,让她帮我开导开导孩子。

儿子,晚上下课回来哼着小调,我一开门看他挺开心的,还没等我说话他就说了,老师跟他说她家的儿子之前也是的有两次考的好差,后来调整心态经过不断的努力,去年下半年考进了一中。

我看他说的挺开心的,我也轻松了许多。我对儿子说:只有快乐的学习、轻松的学习、放下包袱的学习,妈妈相信你,你会成功的。

儿子听了我这番话,心情乐观自信,学习没有压力,以一颗平常心来学习,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到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劳逸结合,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三上学期结束时,儿子的成绩也恢复到了以前的名次,在这里我衷心感谢所有的老师配合我,把孩子从这次挫折中引导出来„„

最后说一下我们父母平时要做的以下几点

一、父母要平时经常告诉孩子社会的复杂性和做事的困难性,告诉孩子所要做的某一件事可能出现挫折。让孩子对可能出现的挫折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同时,父母也应当与孩子一起分析在挫折出现时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胸有成竹,不至于在挫折或困难出现时束手无策。

二、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具体告诉孩子怎样面对挫折、怎么解决困难。

三、在孩子解决了所遇到的挫折后,父母应当及时与孩子共同分析一下这次挫折产生的原因、解决挫折问题的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下次再遇到这类挫折时该注意的问题,等等这样,可能让孩子通过挫折的经历获得实践经验。

这几点我平时也没做好,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父母的梦想 孩子的未来 105沈泽东家长:沈伯平

对下一代的教育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那个梦想,他的梦想就是能给孩子的未来提供一个在社会上能更好地立足,在以后的生活质量上能更多地去拥有,在将来走入社会大家庭的工作当中能得到其他大部分人的认同。这就是父母的梦想。

对于教育孩子的经验我想说说我的看法:

一、从小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培养孩子的人品,从小要用社会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去熏陶孩子的思想,我认为,家庭是孩子人品好坏思想成形的重要环境之一。凭心而论,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贪婪的,占有别人利益的欲望的人也大有人在,我们在平常做的时候说的时候可能不在意在孩子的面前说出来或者做出来,让孩子感同深受,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慢慢去模仿。我建议,严厉要求自己才能要求孩子,时时观察孩子在学 校的周边环境,跟什么样的同学打交道父母必须清楚,适当去引导是关键。

二、相信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家长还是孩子本身,双方都要有自信,双方自信的同时必须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去督促孩子要踏踏实实的去学,自觉去学,你对他说的道理他要能听得懂,同时要把这种听得懂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去,对于孩子父母要认认真真去教育,去感化,双方要坦诚相待,互相勉励。我坚信,通过教育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会太差。

三、发现孩子在哪方面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知道后一定不能拖到第二天。学习向来比较辛苦,孩子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回家时有时难免心情比较低落,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外部的安慰和别人的鼓励,特别是来自父母的鼓励,因为孩子自己压抑的心情需要得到释放,如果这种心情不得到及时释放的话,积少成多的去积累这种压抑的心情的话,孩子们上学的积极性也就会荡然无存了,不用说,孩子上学的结果也可想而知了。

四、家长很是看重学校发的三方对话本,三方对话本只要家长重视,就能及时反映孩子在家的真实情况,便于老师能及时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的态度,家长如能真实反映孩子的真实情况,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能产生效率。

五、在每次的测试考试中,如何面对孩子考的好成绩和差成绩,名次是成绩好坏的风向标,名次好的和差的都要鼓励,名次好的要让他更好,要用合适的语言激励他,让他知道只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去学,任何好的成绩的出现不是不没有可能的。如果他遇到差的名次,你一定要帮他分析他的错误问题所在,你要给他足够的信心,给他二到三次的机会,不能一锤定音,孩子的自尊比大人还要强。

六、对于孩子奖惩要分明,用法要恰当。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好的时候奖励一下,学习不好的时候处罚一下在各个家庭当中属于正常,但如何去把握这个度是关键,让他有想法去学,固然是一时功效,但不能让他依赖这个方法去被动去学,屡有这种方法被动学习只能增加孩子负面消极影响,对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也只能起到副作用。用一二次还可以,时间长了就不灵了。

七、在孩子生活上方方面面是父子亲情的流露,让他能感受到这种爱。在孩子的教育上时时刻刻让他能感觉到来自友人般的关切,哪怕那是一种说教他也乐意去听。

八、鼓励孩子

加强成绩好的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不断能找到双方的差距,同时要让他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让他的克苦富有价值。

家庭教育 身教第一 2007111班戴安娜家长:祝荣定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我们大多数家长不懂教育规律,缺少带孩子和教育子女的经验,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子女教育上,于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国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也应转变观念,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现结合自身对孩子的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

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认为的“榜样”,如父母、老师等。父母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如果家长一有空就去看电视剧、逛商店、打牌,却每天在叫小孩子读书、写日记,孩子就会不愿意,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觉性,孩子也会像父母一样,将时间都用于玩乐上,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所以,家长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如坚持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看书学习),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要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逐渐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二、帮助辅导孩子学习重要,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目前,小孩子的学习负担都比较重,作业也比较多,还经常需要父母进行辅导帮助。随着孩子知识的增长,父母辅导也会力不从心。因此,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或保持孩子学习的劲头更加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环境”,这是教育界一句至理名言。要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家长,创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家庭应该努力的方向。

三、立足于正面教育,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现代的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管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没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表现出的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比如,一个孩子为了给妈妈庆祝生日画一张画,结果在画画时不慎将颜料弄到洁白的墙上去了。孩子的爸爸回家看到那个情景,没头没脑地就把孩子批评一通。“谁要你把颜料弄到墙上去的,把墙搞坏了,谁要你画的画”等,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个损伤。很显然这位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从正面来评价自己的孩子。他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你真不错,能够亲手给妈妈画画,让孩子能为自己的举动而感到自豪。然后再告诉孩子,应该讲卫生,做事要细心等。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同时还维护了他的自尊心。

四、对孩子许诺要慎重,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应付性,甚至欺骗性,这往往对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我们作为家长在对孩子许诺前应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要不然就失去了许诺的真正意义。许诺后不履行诺言,会给孩子的自尊心会带来极大的伤害,也会导致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下降。还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对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和承诺,反正说了又无须负责。

适当的许诺也是十分必要的,许诺应与有意义的活动挂钩。如答应与孩子一起上公园、出外旅游等。应注重精神享受,而尽量避开物质、金钱刺激。经济上的许诺会让孩子从小就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享乐,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个性和铺张浪费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每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 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家长对孩子也应该是多鼓励少批评。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满意为止,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所有孩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天性——好问为什么,这表明孩子也在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并想办法让孩子多长知识,引导启发孩子动脑去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应该多听孩子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拿主意作决定。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孩子缺少自己作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家长对孩子的一切都有决定权,这对孩子的独立性培养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应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将孩子的一切都予以否定,而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就应该让孩子自己作决定,时间长了孩子就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六、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家庭教育主要任务是配合学校教学,所以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老师经常沟通,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家长要认真地配合,如学校的活动,应积极鼓励孩子参与,若需家长参与的活动绝对不要推迟,这样既给孩子做榜样,也支持了老师的工作,同时让自己的孩子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子女心得体会 116班倪静怡家长:倪汇川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许多事情做错了,可以总结一下经验重新来做,可孩子的成长期只有一次。在教育子女方面,我是远远比不上通过专业培养出来的各位老师,但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也只有一直不断努力、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与体会:

一、多与孩子沟通是教育子女成功的关键

我并没有刻意要把孩子培养得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她像朋友一样的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初一的孩子正处于成长阶段,总是高兴的事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能和孩子产生有效的沟通,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做到这点孩子即使不会成为很杰出的人,但基本上不会出现大问题。如果家长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扭曲,彼此之间互相仇恨互相不信任,那么孩子百 分之百会出问题。

通过沟通,教会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礼仪,比如一个学生课堂上总爱讲话,甚至跟老师顶撞,上课乱打乱闹,注意力不集中,根本原因不是什么愚蠢的说法:多动症、孩子没出息,而是孩子从家里学来的:他从小就没有学会,安静听别人讲话是人生的基本教养,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不能随随便便应付过去,如果让孩子失望了,对你失去信任就不利于交流了。

总之,能真正平等对待孩子,那是一份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做到这些家长真的要付出很多,我自己也经常为无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而心情郁闷着呢!

二、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必经是孩子,有不会的地方,不要轻易去打击她,克服家长的急躁情绪,循循善诱,孩子实在学不会的,家长应该帮着分析学不好的原因,方法是否得当,众所周知,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事情: “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古语俗话,已经把孩子们都吓住了。人性中有贪图安逸的一面,生来就爱逃避“沉重”、“痛苦”,追逐“轻松”、“快乐”。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用快乐的教育方法来发现和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到越来越多有用的知识。

做为家长还应学会,近年流行的“赏识教育”,抛弃棍棒、训斥和体罚等不合时宜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应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断地表扬和鼓励他,而不是用别人的优点来刺激他。比如,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家长不要上来就进行训斥,而是应该帮助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找出孩子学得相对好些的地方,好的学科来进行鼓励,通过不断地鼓励他,确认他的优点,让他从中得到快乐,进而激发他更好地保持这些优点,不断克服粗心、拖拉、懒惰等不良习惯。有人说,优点和好习惯是夸出来的,不是批评和约束出来的,我认为很有道理。批评不是不能用,是不能滥用,应该在他违犯共同约定的行事规则之后,让他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至于重犯时使用,让他加以自律的。

归根到底,赏识教育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加上对父母感恩的心,逐步引导他在头脑中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原动力。有了责任心和原动力,他就会自觉、自发、认真地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不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应付老师和家长,更不会破罐子破摔。

目前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我认为,太严格了不行,放纵了也不行,应该相结合,该严格就严,该放的时候就要放。如果孩子整天泡在书堆里,对她的身体,心理健康都不利。家长应起到监督员的作用,在孩子做完、检查完作业之后,提醒她做好明天学习内容的预习,最好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学习循环。另外就是怎样合理的安排孩子的课外功课的问题,从我个人来理解,小孩一天的学习结束后,用作业的形式来巩固很有必要,但因作业压缩了自由学习和空间,使温习和预习的计划都没有办法得到实现,会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产生束缚,同时可能会形成成绩差的同学抄作业,成绩中等的同学很艰难地完成作业,成绩好点的同学一天到晚做作业的怪圈,因此老师或家长在步置作业时“度”很重要,让每天的作业量能进成一个平衡,这样既保证了功课的质量,又保证不会挫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认为做为家长,我们帮助孩子学习,就是想办法在孩子头脑中做个链接,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找到快乐。相反,如果家长在辅导自己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很烦,孩子也感觉不到快乐,那么这种家长的教育方法绝对是错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是最不可取的。

今天,我在这里侃了一些不成熟的体会,不当之处,还请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批评指正。

关于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的反思 2008118杨思源家长:毛雅琴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张晓峰老师关于中学生3461系统学习法以及学习习惯的讲座。内容贴和实际,通俗易懂。让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家长收益匪浅。其中讲到了家庭教育所存在的误区方面,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让我联想到自己十三年以来,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点点滴滴,竟和讲师所讲的误区有惊人的雷同。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看到这,也许其他的家长会认为我在危言耸听,夸大其词。接下来我把我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以及我的深刻反思在这向各位家长谈一谈。希望各位家长能引以为戒,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在我女儿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从爷爷奶奶看孙女的眼神中,以及在照顾我的态度上,我读懂了中国封建而传统的思想观念,那就是大家都不陌生的‘重男轻 女’是怎么一回事。要强的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培养成人人都羡慕的优秀人才,以证明女孩不比男孩差。之后在女儿的幼儿时期,我就灌输她这种观念,无论她做游戏也好,还是识卡片也好,我都要让她做到让我满意为止,就连她的性格我都让她做到坚强,做错事,我不但要惩罚她,我还不让她哭,甚至对还是呀呀学语的她说出了更过分也是不近人情的话:“不管受到再大的委屈都不要掉眼泪,除非妈妈死了才可以。”现在想想真的太不因该,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玩的时候,而我却给了她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负担,一点一点再抹杀她天真无邪的眼神,也在抹杀 本该属于她的欢乐的童年。

而这远远没有结束,到她上幼儿园时,我让她上我认为的更好的幼儿园,尽管离家远,在之前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我又在思考该怎样让她更优秀,我让她学画画,学舞蹈,的确她比以前更优秀了,她在幼儿园的班上当班长,画画的作品还得了在全国范围内不错的奖项,她们班的舞蹈在全市各个大的场合表演过,我认为她正朝着我设定的目标一点一点的前进,我满意了,可我那时更本没有考虑和顾及到她那稚嫩的肩膀是否能承受的住越来越多,我给她强压的负担。

为了让她提前靠近我设定的目标,再加上她出生月份大,我又让没有到上学年龄的她提前入学了,这时我对她的要求就更高了,根本就不顾及她的兴趣和爱好,我否决了她继续学画画的要求,让她上了书法班,我认为要做到一个优秀的学生和人才,就必须写得一手好字。在学习成绩上我更关注的是结果,要知道做任何事情过程才是最重要,有好的过程才有好的结果,这个道理我现在才明白,每当她拿着试卷到我面前时,根本不顾她那考好希望得到表扬和考差希望得到安慰 的眼神,只会对她说:考好了是她应该做到的,反之,我则说这题不该错那题不该错,这分不该丢那分不该丢,根本不给她解释的机会。由于我一贯强加于她的要强的思想观念,也造就了她倔强和看问题偏激的性格,每当我大声斥责她时,她有时也会带着倔强的眼神反驳我:“妈妈那你说什么题该错什么题不该错,什么分该丢什么分不该丢?”对于她的反抗,非但没有引起我对她思想观念的尊重和理解,反而更引发我对她进行长篇大论的轰击。其实我这样做的后果在小学已经有所体现。可只注重后果的我,只发现她数学成绩老是搞不好,只是着急,却没有更多的关心这其中的原因。这原因直到上初中之后,还是她班主任老师发现的,原因根本不是她数学成绩搞不好,而是她和当时的任课老师之间发生了冲突,而导至她不想去学这门课,负责任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跟我说明了这个情况。我才知道她小学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其实现在才明白,那也是我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不过早的 把我的思想观念强加与她,给她过重的思想负担,她也不会过早的产生逆反思想,也不至于仅仅因为数学老师批评她的一句话,而就会和老师对着干,不想学这门课。可要强的从不轻易承认错误的我,还没有意识到我在家庭教育失误所造成的后果已经生根发芽了。

上初中了,我要把她培养成优秀人才的意识就更强烈了,自然而然的把套在她思想和心灵上的那根橡皮筋就拉得更紧了,不过在教育她的方式上我有所改变,屏弃了体罚加强了语言攻势。刚开始她也觉得很奇怪,夹杂着欣喜问我:“妈妈,我现在有时考不好你怎么只讲我而不打我了呢?”这种教育方式没有持续多久就出现了更大的问题,初一期间,她的各科成绩虽然有所起伏,但总体还能令我满意。到了初二随着知识的加深以及学习任务的日益繁重,学习成绩起伏也加大了,而我的语言攻势也和梅雨季节的雨一样绵绵不绝,其中有一次她物理测验得了七十七分,丝毫没有改变注重结果的我絮絮叨叨个没完,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她强烈反驳我:“每次一没考好你就会反反复复唠叨,直到我下次考好为止,我都这么大的人了,我有自尊,考不好我比你更难受,也更着急,你老是唠叨个没完,我真的好烦。”这个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我的家庭教育有可能出了问题,正在思考问题出在哪,该如何解决时,没想到更大的问题出现了,这次期中考试除了数学考好一点,其他科目成绩大幅度下滑,这个时候我真的非常惊慌失措,惟恐我心中早已给她拟建好的象牙塔提前坍塌,于是我一次一次的找她谈话,指责她的缺点和错误,小之以理动之以情,可她就是用漠然的眼神毫无表情的看着我,不说话也不讲理由,在我一再逼她要个说法时,她才扯着嗓子对我大声喊到:“妈妈一直以来,只要我有一点做不好,你就整天唠叨个没完,还有,你时常挂在嘴边的,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女人,这虽然只是普通一句话,可它伴随着我十来年了,它就象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我捆在网中,没有一丁点自由,最重要的是你连人最基本的抒发感情的,哭的方式,你都给我剥夺了,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得人,也有自尊,我也想成为一个让妈妈感到骄傲的女人,妈妈可你给我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我太累了也太烦了,我不知道我学习是为你学还是为我自己学,我感到困惑,但我可以肯定,我变成现在这样,你也有很大责任,不要只把责任推给我一个人。”说完扔下目瞪口呆的我,冲进了自己的房间,并重重的摔上门放声大哭。什么时候开始,一直再按照我规划好目标一点一点前进的女儿变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正当我深思自己的行为和寻找正确答案时,十二中举办了对我来说是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讲座,让我从中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大误区,以及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对女儿也感 到深深的自责。

听完讲座 回到家以后,我拉着女儿的手来到她的房间,先把讲座和家长会的内容一一反馈给她,然后和她进行了平等的,心与心的交谈,打破了家长从不向孩子承认错误和赔理道歉的我的陈规,诚恳的向女儿道了歉,女儿当时感动的双眼噙满泪花,激动的对我说:“对不起妈妈,我也错了,我也不该只看到你的缺点而逆行其事,其实您的优点也很多很多,您是给我生命的人,十几年来您把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就您什么都不说,我都应该自觉的好好学习,成为无论对社会还是对您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成为您的好女儿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看着这么懂事的女儿,我还有何求,我激动的把女儿拥入怀里,并拍着她的背对她说,想哭就哭吧!这一刻让我感受到了从没有感受过的幸福。

在家庭教育中,我作为一个初二学生的家长,根本谈不上什么成功之言,我只能用我有限的水平和大家说说,我对我家庭教育误区的深刻反思,因为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妈妈们你是否从我的身上看到了你们的影子,希望你们能从我家庭教育的误区中吸取教训,尊重孩子,给孩子一给轻松的,无负担的学习环境。

最后我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长经验交流

121班胡皓家长:陈献华

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我觉得要想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两项工作是必须做到的。首先是三个沟通,第一个沟通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这点我们做家长的不必操心,老师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她们非常善于和孩子进行沟通,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教师就先问每个家长,每个孩子的特点,用不了多久她就会掌握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我们家长要做的是,当孩子们之间发生一些小磨擦时,让他们向老师寻求帮助就好了。

第二个沟通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有句名言说得好,在你的一生中,只有两种人不会因为你取得了成就而嫉妒你,那就是你的父母和老师,这也说明我们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用心是相同的,只不过老师是希望他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而我们家长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孩子。那么现在为什么需要沟通,因为现阶段我们 的孩子并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进行协调处理,比如上次我们家孩子和同桌发生矛盾的事,孩子回到家里又哭又闹,坚决要换座,我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我思前想后觉得换座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要锻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学着适应别人,而不是让别人来适应她们,经过和老师的沟通,老师也不赞成调座,还是观察观察她们的反应吧,我们双方私下都做做工作吧,最终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结果这件事情还真的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两个孩子的关系也缓和了。现在我们家的孩子和任何一个孩子同桌都可以适应了。事实上和老师良好的沟通会形成一种默契,得到一种助力,你会发现我们家长费好大力气解决不了的事,老师一句话就解决了,我们家长时常会感觉管孩子很累。因为你不会借力。古语讲“智者当借力而行”,如果你能成功地借助老师的力量管起孩子一定会事半功倍,另外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沟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记得那是在国庆节前,我家新买了一个高压锅。我们两口正在研究怎么用的时候,孩子回来了,她也觉得很新鲜,就去摆弄了一下,结果不小心把高压锅盖碰到了地上,摔坏了。孩子当时吓坏了,孩子的妈妈也气急了,一边哭一边数落孩子,我当时对她的做法很不赞成,但是她管孩子我也不能阻拦,等到晚上孩子写日记时就把这件事写到了日记上,大致内容是她错了,以后再也不去碰那个东西了。我看了以后对她说:你在后面再加几句,就写爸爸说的,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就行了,你妈妈那样对你是不对的。我当时以为自己做得很对,其实我有漏洞自己没有觉察到。第一没有让孩子认识到不故意犯错误也应该承担后果;第二,会让孩子很轻视她妈妈。第二天,当孩子把日记本给我看的时候,心里真的是很感动。老师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是啊,你不是故意的可以原谅,但是你也要理解妈妈,她既心疼那口锅又担心你的安危,你要体谅妈妈做个好孩子。我的两个漏洞被老师很好地弥补上了。现在我家孩子能把这段评语背下来,可见这件事对她的影响有多大。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法。

第三个沟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很简单,其实要想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也绝非易事,今年放暑假的时候我和孩子的一次闲谈不令我非常吃惊,一天晚上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她突然问我,爸爸你小的时候学习好吗?我一听她这一定是现在成绩不太好,想看看我小时候是啥样。我就对她说,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很不好,我说对了,那你有自信吗?她说不知道。我说怎么不知道呢?她说我没考到第一名呢?其实没事和孩子进行闲聊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能让我们随时了解到也们的内心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三者的良好沟通,会给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要谈的另一个内容是二个改变,就是改变我们以前管教孩子的一些做法,一个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我们家长为孩子应做的事情只有两项,一个是感情的给予,一个是好习惯的形成,一个好习惯伴随着孩子的一生怎样让孩子有个好习惯呢?古代一位圣人说,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谓不言之教就是身教,就是要我们不要一味的对孩子呼来喝去,而是要做个样子给孩子看。前几天报纸上说有一个老太太收养了4个孩子都培养成了大学生,这个老太太竟是个哑巴!她凭着自己坚韧耐劳的品德感染了4个孩子,也充分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所以儿童教育家郑渊洁说我们在孩子面前要做一个好演员,你要想让孩子爱读书,你没事时就得拿本书象模象样的看,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单老师曾说地上有一个纸片,很多孩子不捡,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孩子,孩子就象一台新买的电脑,我们没有给她输入捡纸片的程序,甚至于我们家长的脑袋里也没有这个程序。我敢说今天地上有个纸片我们家长也未必能捡,我们得承认这个时代使人们变得很自私了,而我们却整天希望孩子关心别人、热爱公物,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先要改变自己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古话说言传身教,我们的老师对孩子是言传是正面的,像电池的正极,我们家长的身教是幕后的,像电池的负极。正负极同时工作我们的孩子这个小灯泡怎么能不亮呢?

第二个改变是惩罚方式的改变。我们都有过打孩子的经历,我个人以前也打过,说实话效果很不好,所以在今年我做了一些改变,当孩子犯小错时我就让她背《弟子规》,当她犯大错时必须得打的时候,千万忍住,想办法惩罚一下自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孩子她受到的是皮肉之苦,打我们自己却能震撼她的心灵。

三个沟通给我们孩子铺了一条平坦大路,良好的身教养成的好习惯变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到时候我们的孩子想不好都不可能,又何须我们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学好呢?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提高自己的过程,最起码我们以后不会因为今天做得不好而感到后悔,那时一切都晚了,而现在正是时候,一切都来得及起努力吧

谈谈与孩子一道成长的一点体会 第三单元129班李佳伟家长:王芳红

成长的烦恼不仅是孩子的事情,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给家长也带来很多烦恼。社会进步比较快,社会环境变化也日新月异,高科技新知识闻所未闻,不象我小时侯,父母生下来给吃饱穿暖就好,是好是坏父母也不放在心上,念个书识个字就行,考不上学回家种地吧,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期望也不高,孝顺为大!没想到现在自己当了父母,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教好孩子了,现在的孩子好奇、好动、好强、好勇、好胜,心理却又骄傲、虚荣、脆弱、善变!很难适应掌握孩子的变化,贫乏的知识很难适应教育孩子的要求,有时真的比儿子还烦恼!但看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健康并快乐着!自己也被孩子感染着,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与儿子一道学习成长,真的很幸福!在此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谈点个人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童年: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就由我一个人带着,他父亲在外面工作很少回家。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带他到外面与人接触,养成他与相识和不相识的人很快的能融洽的交谈,不畏惧陌生的环境,慢慢的培养他有一个开心的环境和有一个开朗的个性。有一个想与外面的环境接触的欲望,看到他能融入到不同阶段的环境中很开心,这也许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吧,让孩子迈出第一步,带着他走!

二、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他对什么东西都感到好奇,都想体会一下。特别喜欢自然科学和历史事件,不断的提出问题,根据他的特点,在小学期间,每周就给他买一本科学类的书和历史故事类的书。满足他的好奇与兴趣!经常带他到书店、公园及博物馆,让他感到新奇,在娱乐的同时让他体会到自然的神奇和有趣,引导他去了解一些自然科学之迷。这大概就是他愿意思考,敏锐观察的起步吧!当然儿子也有很多其他的兴趣,如玩具、卡片、卡通等孩子们喜欢的他也喜欢,这当然也要满足一下,当他把这类的玩具都玩通以后,就不能让他重复在玩了,限制时间,玩过以后就要给他玩具收藏起来。儿子特别喜欢 课外书籍,只要是书、杂志、漫画、报纸等他连吃饭都在看,特别是漫画和童话书籍不分时间段的看,一段时间对学习影响很大,学习不专心、作业做不完,其他事情心不在焉,今天把他的书收起明天又不知从哪里拿来一堆,很痴迷!这时我就天天陪伴在他身旁,边说话边陪他做作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没有时间看其他的书,早上出门上学,让他上课前一分钟到校,慢慢的他就适应了,过了几天就把他从痴迷的状态中改变回来了!所以当孩子对什么迷恋的时候,说打都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是父母陪伴在他身边,一是他没有时间,二是给他温暖!

三、作业:其实孩子最不快乐的时候大概就是做作业吧!确实现在的教育孩子的作业是比较多的,又加上他自己的兴趣学钢琴、学英语等,一天到晚没完没了的做作业,确实也烦!所以也没什么好办法,只有从他最感兴趣的课程入手,比如英语,他学的好做的快,他就先愿意做,数学经他苦思觅想之后做出来他很快乐,这时候就要给他及时的鼓劲和奖励,偶尔不愿做作业的时候,也要逼一逼,不能太迁就。但真正遇到孩子不会做的题目(确实我也不会),不要逼他,让他第二天问老师,回来后在让他讲给 我听。对孩子作业督促、检查、鼓励是他做作业的动力,做父母的绝对要对孩子的作业不能马虎检查。一是不尊重孩子成果,二是可能造成他与你一样的不认真马虎,未达到作业的目的!

四、健康:从小到现在儿子都比较偏瘦,而且又偏食。到现在都不吃带叶子的蔬菜,这是他爸爸从小时候给他养成的口味,到现在都很难改变。没办法就想法给他增加营养,逼他早餐一定要吃饱吃好,吃不好不准出门上学,中午、下午放学回来就要保证他按时吃饭,这样他就保持精力充沛,学习认真不走神。当然对儿子偏食这方面真希望 哪位家长好好交流一下!运动是身体健康的一部分,每天保证他户外运动半个小时以上,孩子好动,充分让他活动。羽毛球、乒乓球、滑轮、滑板等给他买一些他喜欢的运动器具,让他感到运动的乐趣!

五、环境:孩子的成长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环境、家的环境都很重要。学校给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要经常与他的老师沟通,了解他在学校的状态和兴趣,了解和他在一起经常玩耍的同学的状态和兴趣,引导鼓励他与之玩耍的伙伴和睦相处,并以他的同学来励志他,使他向综和素质好的同学看齐,给他每次的进步都时时的鼓励!家的环境要给他一个较为宽松的空间,可以玩电脑、看电视等,条件是作业做完以后。但在他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带头玩电脑、看电视。等他做完后在陪他一起看,且让他看他喜欢的节目。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家庭谈话中给他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快乐着并潜移默化着。

现在孩子正进入初中阶段,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做父母的教育孩子的压力也在增大,既希望他有一一良好的综合素质,快乐成长,又担心青春期来临,孩子处在一个易变,易动、易起伏的阶段,是慢慢地树立他理想的时候了。说真的,我也感到迷茫,只有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吧!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十二中初一第四单元学生朱盛宇家长:盛吉玫

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上七年级了!虽然他在同龄人中不是最优秀的,但孩子健康,快乐,善良而富有爱心。伴随孩子的成长,使我感悟颇多:在这些年的育儿道路上,我觉得只有真正的了解和有效的沟通才可以使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沟通交流,尊重理解孩子。

家长和子女,这是两代人。作为家长,首先是学会与子女沟通,学会如何培养母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子女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不然,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孩子如果喜欢亲近家长、甚至崇拜家长,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经常联系生活讲点浅显的道理给他听,使他在潜移默化中明辨是非。这就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孩子和父母沟通如果没有障碍,那么,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中的问题,他都会主动和你交流。孩子难免犯错,关键是孩子做错事后怎样对待。在孩子犯错后,要耐心地帮助他分析错在何处,帮助他知道怎样做才更对、更好。孩子犯错是一次教育良机,也是一次提高认识的机会,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改正错误。

一天中午,儿子放学回来涨红了脸告诉我,他是骑自行车上学的,一路很安全,请我不要生气。当时听了儿子的话,我既恼火又欣慰:因为儿子居然没有征得我的许可就擅作主张。虽然已经学会了骑车,但是骑车上路却是第一次。而他明知道我会责罚他,还以实相告,说明他很诚实。我沉默了一会儿,对他说:“骑车可以,但是妈妈要求你必须上网了解清楚有关自行车的交通法规。如果你能注意安全,妈妈就正式同意你骑车上学了。”孩子听了,开心地说:“行。谢谢妈妈,我不会让你担心的。”事后,孩子果然很注意交通安全。

孩子喜欢玩,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们家长应该主动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因为在玩的过程当中可以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比如,我的孩子喜欢打球。而打球也是我学生时代的爱好,只是已经很久没练过了。为了达到目的,我就经常和孩子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小孩与大人打球毕竟有一定差距,因此,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我就故意放他一马。但当他开始得意时,我就毫不手软地去击败他。在打球的过程中,使他至少从中体会到了胜利和失败的滋味。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讲大道理,让他亲身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如果家长单纯去满足他的高兴,他会认为胜利得来很容易,反过来老是让他失败,他会失去竞争意识。换个角度来讲,小小球场与人生这个大“球场”的道理是一致的。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批评要注意方法。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不当,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次,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错,为了鼓励他,我们不仅表扬了他,还买了很多他喜欢吃的、玩的,甚至还满足了他提出的稍过分要求。结果后几次考试令人很不满意。通过这件事,我想:我们家长应该知道怎样把握好分寸该表扬的还是要表扬,但决不过分。

有一回我无意发现我的孩子作业本上有很多涂改液的痕迹,当时我很气恼。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故意说:“儿子,你的作业越来越认真了,瞧,居然发现了那么多的错呀!如果能再细心点,不光正确率高,书面也会很干净的。”他听了虽也连忙称是,脸却红了。从那以后,孩子作业认真多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三、营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

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孩子的长处,只要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尽力了,都是值得表扬的,应该肯定,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在战胜困难中培养自信,让孩子树立“我能行”的信念。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批评,在客观分析后,要加强孩子情绪上的引导,尽快让孩子恢复信心并维持学习热情。对孩子要尽量做到宽容、关心、理解、鼓励,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强化自信心。

有一次,孩子回到家里无精打采地对我说:“妈妈,我这次数学测验考砸了,只考了60几分。”听了他的话,我也挺纳闷的,孩子自小数学一直是他的强项,每次回来都会眉飞色舞地给我讲述他在数学课上的收获,从没说过有什么题目没听懂。难道是孩子贪玩了,上课没有好好听课,考试题目不会做造成的吗? 当我把心中的疑惑说出来时,孩子却委屈地说:“妈妈,您冤枉我了。不信,您看我的考卷就明白了。”我接过考卷一看,计算题因为粗心竟然丢了30多分。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心情平静下来。孩子的失误与他的不良的答题习惯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学校老师也曾为此批评过他,但并没有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这次失误让孩子后悔不已,于是,我借此契机,对他说:“仅仅后悔难过有什么用?如果不及时改正,以后你还会自食苦果的。如果想改正,妈妈愿意帮你。”从那以后,我经常挤出时间,督促、提醒孩子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生活中也很注重孩子做事细心习惯的培养。如今,孩子粗心的毛病改了不少。这次数学期中 考试,他考了90分,因粗心丢分的只有一题。我夸奖他越来越细心了。他却不满意自己的表现,竟然说自己下次一定会更细心点,要避免这种失误。看着孩子那神情,我真为他高兴。

四、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的工作很忙,可是无论多忙,我都会在睡前的十几分钟里和孩子做个沟通,和孩子聊一聊这一天他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儿,或者他对我有什么看法与要求都可以讲,把孩子看成自己的朋友,对他所讲的话要仔细聆听,要有积极的响应,一起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儿子班里的同学与老师我大多不熟悉,但从孩子的口中我结识了不少他的朋友与偶像。一次,他告诉我:“妈妈,老师找我谈话了,还说我在学习上是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我得好好努力,不能让老师失望。”孩子还告诉我他的同学王浩然很棒,数学学得好,其它功课也很好。如果他能赶上王浩然就好了,我鼓励他:“只要你肯努力,一定可以的。”孩子所讲的一切都代表着他的心情与想法,我们做家长的要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说一句:“孩子,你能行!”孩子会因此做得更好。

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家里事情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和孩子多商量,那样会大大激发孩子参予的动力,即使在有不同意见时,也能互相谅解。我的孩子的成绩不是很稳定,从升入中学开始直到现在,我一直在配合他寻找各方面的原因,并争取消除,但有的问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但我们至少始终维持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必要的学习信心。

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就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加以培养。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整理房间、叠被子、洗碗、用电饭锅煮饭、洗袜子等。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我总是有意识教育孩子 “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要在生活中处处多学习、多参与。

总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完成。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做好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快乐地健康成长。

改变孩子,首先改变自己 十二中060095班何学竹家长:陈莉

曾经在实话实说节目中看过:两个孩子的母亲面对面地谈论自己孩子成长的历程,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两个相同的最终结果----孩子都圆了家长的梦,考取了一流的高等学府。一个母亲自豪地夸女儿天生乖巧,从小到大没有让家长操过一次心,学习自觉自愿,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在班级遥遥领先。另一个母亲则面色憔悴,微笑地说:总算熬出头了。“我的孩子呀天性顽皮,从不愿主动学习,天天都要跟着陪学,直到考入大学,甚至连基本的吃饭、穿衣也要服侍到位,一松手,成绩直线下降。前者母亲活的很潇洒,因为她的女儿早已明白学习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后者母亲可没有前者母亲的幸运,自己的孩子对未来一片茫然,不会给自己的目标加以定位。如同未见阳光的小苗,娇弱而柔嫩,完全依靠母爱的释放成长,在母亲的耐心和执着下也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同前者孩子一样完全不依赖于父母而独立超越自己,懂得感恩和报恩的孩子?对于后者孩子来说,却是不少,而能做到与他母亲一样则是为数不多,这样自然就会出现了许多不成功的孩子。

我也一样,是一位家长,更是一位母亲,我的孩子成绩平平,甚至难以启口,孩子任性、叛逆心理、学习不主动,我们的常常唠叨成了孩子不耐烦的“强迫“,学习效率也总是在我们的督促下大打折扣。缺乏足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习是为家长而学,从而我行我素,放任自我。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难道就完全是孩子的责任吗?不,我们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放任了孩子,孩子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坏习惯也会应运而生。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家庭教育的成败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每改掉孩子一个坏习惯,就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一天幸福。也许有人会说,我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怎么培养就是那样,自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自然也不会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多大希望,不管不问,任其发展。也有的人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天生智商不高,是不会有出息的。但是我想像舟舟、山东姜良宏这样智商极低的类似孩子,只因父母的不抱怨、不放弃,而精心培养成为一名优秀演奏的指挥者、武功高手等出类拔萃的例子也为数不多吧?他们今天的幸福、辉煌,正是因为父母长年为之付出的结果。所有孩子可能会因性格、兴趣和智商不同而导致他们的选择道路不同,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的潜能可挖,这需要每个父母善于观察和发现,给孩子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孩子 找准自己的目标,努力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勤奋的一种内在力量,而勤奋是兴趣的结果,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则会一心二用,会在课堂中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老师教的再好,也不会吸收和消化,甚至会产生厌恶学习的心理,丧失对知识和美好事物的追求,难以实现自我价值。这就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给孩子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最高的要求。告诉自己我的孩子是最棒的,当然家长对每个孩子的期望值也不应太高,因人而异,只要每个家长能够首先改变自己,少一份关心自己,多一份关心孩子,每天在孩子身上多花一点时间,孩子都会进步一点,孩子就会离目标近一步。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文化高低对孩子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子女成长的关键,更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往往过于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所设计的道路前进,而忘记孩子是有生命、有理想的人,他们需要的是关心与爱护。同时在父母巨大影子笼罩下的孩子容易受到压抑,为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母成就感到悲哀而失去信心。反之,文化程度不高可能会影响父母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而将子女的教育定得过于现实和短浅,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使孩子失去飞翔的翅膀。无论文化高低,只要我们不言放弃,持之以恒地对孩子以施教、以垂范,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丰收喜悦之情一定近在咫尺。

我们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更何况是孩子,初二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思想上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孩子会因为思想的转变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只有找出原因所在,沟通和交流,对症下药,消除其叛逆心理,让孩子能够信任你、接纳你,能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这样孩子就不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要扼杀孩子的希望,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否认孩子的想法,耐心听完孩子的述说,对不正确的想法则要用事实与例子婉转地告诉他。此外,父母对孩子也必须讲诚信,承诺的一定要做到,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平等、充满自信、安定、和谐的家庭环境中。

有了一个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同样的学习时间环境中,甚至在同一老师的指导、阅读同样书籍的条件下,不同的孩子,却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孩子像过眼烟云,收效甚微,有的孩子则因方法得当,成绩立竿见影。“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懂装懂、不善于问”是许多孩子在学习中没有真正消化的原因,面对众多的学生老师不可能逐一提问,不了解学生真正学进去多少,而孩子又不愿意请教老师,问题越积越多。此外,有的孩子很勤奋,常常打夜战,可是却没能得到预想的效果,疲劳使孩子的健康受到了影响。这样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沟通、老师与孩子 交流,共同探讨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轻松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许大家都比我懂得多,在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我也不可否认,是说到了而未做到,往往将重心放在工作上和家庭琐事上,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上缺乏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未尽到父母应尽的教育责任,所以孩子自然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光环和荣耀。

家庭文化教育 篇3

【关键词】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对策

一、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单亲监护

1.母亲单方监护

虽然母亲单方监护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与留守前差不多,但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城市和农村生活差距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母亲改变生活面貌的愿望异常强烈,但条件所限只得将欲望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家除读书学习外什么事都不让做,在校学习成绩必须名列前茅。由于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有部分孩子尽最大努力仍与父母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打击孩子学习自信,致使学习兴趣下降,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

(2)由于农村原有重男轻女错误思想的影响,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远不及父亲。而现在学生的课程结构变化大,留守兒童母亲对教材把握以及对孩子学习辅导的技能有限,加之农活负担重,时常心烦气躁,极易冲动,缺乏足够的耐心,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常常大吵大闹甚至体罚孩子,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2.父亲单方监护

(1)虽然父亲对孩子学习的辅导能力强于母亲,但由于农村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固定化分工和男性性格特点,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不能悉心照料,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也并不乐观。

(2)父亲和孩子的交流沟通太少,对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人际交往的能力,导致行为偏差。在心理交流方面,留守儿童父亲轻易的将儿童心理问题忽视;在生理问题上碍于伦理,羞于启齿;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专横独断,只教育子女怎么做,而不帮助子女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志向方面,简单归结为现在好好学,将来上大学,才有出路。志向过高过远,不切实际,不但打击孩子自信心,有的则导致行为出现偏差,这样无异于揠苗助长。

(二)隔代监护

(1)隔代监护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父母外出前滑坡很大。由于祖辈的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几乎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很多孩子通常“伪装”成在看书学习的样子来骗得祖辈监护人的信任,而老人们往往并不知道。

(2)隔代监护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与孩子缺少交流,使得孩子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农村隔代老人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重养不重教、重物质轻精神,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无疑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部分孩子则出现任性、暴燥、容易冲动、不服从管教、叛逆,有时甚至离家出走。

(三)亲戚朋友监护

亲戚朋友的监护不能让留守儿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孩子缺少与人交往,自我得不到很好的展现,自信心就得不到很好的培养,致使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很多情况下孩子处于自我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出现自卑心理。久而久之,有些孩子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开始转移,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四)同辈监护

同辈监护的家庭中,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1)同辈监护人在监护被监护人时,本人也被对方反监督。在学习上他们互相赶超,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体谅、安慰,面对问题互出对策,倾听他人意见,商议解决,这是同辈监护的优点。

(2)同辈监护的双方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都较低,时常判断失误,存在安全问题。作为同辈监护人,顾及不到安全隐患,监护人可能带领被监护人一起在一些危险地带或做一些很危险的游戏,这对留守儿童人身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五)自我监护

自我监护是留守儿童所有监护类型中占比例最少的。处于这种监护状态下的留守儿童压力最大,除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外,生活、心理和行为上都有很多问题。一个人生活,生病或遇到困难时在家里找不到帮助,内心非常孤独,自闭、叛逆、敌视感逐渐增强。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策略

综合考虑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建议留守儿童的家庭因地制宜,转变观念,创建新型家庭教育模式。

(一)就留守儿童父母提出以下建议

最佳选择。留一方在家中照看孩子。父母双方要权衡双方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利弊得失。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退求其次。如果条件实在不允许,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可以采取如下行为,尽量减轻父母关爱的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1)父母尽量多与孩子通电话。注意通电话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饮食起居,更要与孩子进行彻底的思想交流。发现不足,及时纠正。

(2)父母必须增加与孩子团聚的频率。利用节假日抽时间返乡探视孩子或将孩子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而且可以为孩子树立崇高理想提供条件。

(3)父母必须经常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子女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并与监护人、学校共同配合,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二)就监护人提出以下建议

(1)监护人要高度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监护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监护能力,以适应被监护人发展的需要。抛弃原有既定的原始教育观念,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多给被监护人提供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避免包办代替。

(2)监护人必须给予被监护人必要的爱的呵护,但绝不造成施舍“爱”的泛滥。爱源于关照活动的体现。重视被监护人生活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教育;感觉被监护人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开启和引导。

参考文献:

[1] 贾淑芳.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方法[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1).

[2]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

[3] 陈容.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学网 ,2008.

[4] 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

[5] 陈晓明.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和防范对策探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3,(3).

[6]黄宝中,闭文彩.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作者简介:

张金瑞(1983年—),男,回族,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二中。

家庭档案与家庭文化建设 篇4

一、家庭文化建设需要以家庭档案为载体

1. 家庭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家庭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 而这恰恰是家庭档案产生的直接原因。在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的同时, 人们开始向往和追求具有个性爱好与家庭特色浓厚的高品位文化生活, 从而使家庭生活充满情趣和美感,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投资理财、学习教育、健康保健、休闲娱乐等都得到了家庭的普遍关注, 也形成了许多相关资料, 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家庭生活服务。正是在这样的一种需要之下, 家庭档案应运而生。因此, 建立家庭档案既是社会进步、人们生活富足后的必然产物, 也是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品位的客观要求, 更是家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家庭文化建设以“家庭”为依托, 家庭是其特色。家庭档案是家庭及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可归属个人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来源、形成于家庭, 建立、管理于家庭。家庭档案的这一特点与家庭文化建设的特色相一致。

3. 家庭文化重在建设, 需要通过某种形式的活动达到提高教育的目的。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创造性实践, 是家庭文化建设丰富的源泉和取得成效的关键。实践证明, 家庭文化建设只有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群众自觉参与, 使各项活动变成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而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恰恰是侧重于群众喜闻乐见、自愿参与、自我教育功能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好形式。可以说, 家庭建档活动是家庭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家庭档案与家庭文化建设均以“家庭”为基础, 均以提高家庭的文化素质、生活质量为目标, 两者在内涵上是相通的, 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在形式上家庭档案也符合家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与家庭文化建设追求形式、内容的创新要求相契合。因此, 家庭档案与家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这种共通性、一致性及契合性, 决定了家庭档案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家庭档案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是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家庭美德的重要依托。开展家庭建档活动, 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修养, 有助于家庭美德的养成, 对家庭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目前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与传统的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发生着剧烈的碰撞, 原有的说教方式已不能为大众所接受, 而家庭档案则以其优势和特点, 成为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家庭美德的重要依托。首先, 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 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比任何教育载体更具优势;其次, 从档案的作用看, 档案内容丰富、来源可靠、记录原始, 其本身就可作为宣传的直接材料, 比传统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2. 是增添生活情趣、促进家庭和睦的有效途径。首先, 家庭档案的建立, 可以有效引导人们追求健康、文明、有益于身心的娱乐、休闲方式, 自觉摒弃那些不健康的、腐朽的生活方式。同时, 人们进行家庭档案的收集、整理或是利用家庭档案进行家史研究的过程, 不仅是自我身心的放松, 还是文化型家庭气氛的形成途径。其次, 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 能够增强家庭的亲和力。全家老少一同整理历史, 回忆往事, 憧憬未来, 其乐融融, 有助于建立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再次, 在家庭档案的利用过程中, 通过浏览往日的工作业绩档案、荣誉档案、照片档案等, 回顾人生足迹, 总结人生经验, 增添生活乐趣。

三、加强家庭档案管理的建议

1. 加强对家庭档案的广泛宣传。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 人们对其总会有一个认识、了解的过程, 家庭档案也不例外。当人们还习惯于将档案的外延定义为那些保存在各档案馆 (室) 中的档案的时候, 加强对家庭档案的广泛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广泛宣传家庭档案的概念、起源、作用以及建立家庭档案的必要性, 改变人们对档案的固有认识, 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家庭生活也需要建立档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宣传的过程也是家庭档案意识养成的过程, 只有提高了对家庭档案的认识, 人们才会将档案意识渗透到各自的生活之中, 自觉地整理好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材料。

2. 注意对公民家庭建档的引导。

大规模地开展家庭建档工作, 需要注意对公民家庭建档进行有效引导, 可以通过举办家庭建档业务咨询和辅导讲座, 组织家庭建档经验报告会、家庭档案展览评比等活动, 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实例, 引导更多的居民建立家庭档案, 让档案走进千家万户, 使家庭档案真正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好帮手。要注重对家庭建档工作的业务指导, 家庭档案虽然来源、形成于家庭, 但作为档案的一个类别, 同样遵循着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家庭档案能够进一步规范化,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指导与服务工作, 积极开展家庭建档知识的培训, 为居民提供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

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 篇5

我是个粗人,没受过高等教育,对一些世事也看不透彻,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中国的离婚率也荣升到了高速路线。我就不明白了,上代人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成功率为什么比现代人先恋爱后结婚的成功率要高?不过,事实终究是事实,今天想讨论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

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孩子成长(生理和心理)是没问题的。首先,调整好你的心态,分手是你们的事和孩子没关系,孩子不管跟哪一方生活,都要让他知道,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都一样爱他,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错失、坏话(其实,错和对都是相对的),让他埋下仇恨的种子;其次,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和同龄人交往,培养他的健康心理。现代人物质追求意识非常强烈,但是,你必须明白有些东西是金钱无法换到的,不要为了钱而失去不该失去的东西;第三,告诉孩子:“没有人不会犯错误的,不管你做错了什么事都要告诉我,让我和你一起来面对”切忌不要恶语相加,不要棍棒相向,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后,虽然这个社会乌烟瘴气,但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让孩子遵守“知道的可以不说,但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的原则。

家庭文化教育 篇6

一、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小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安全感,因此,小学生对于家长以及班主任有较强的依赖,小学生希望自己的父母以及教师能够多一些时间陪伴自己,并且能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但是,现实是不少家长工作繁忙,学生都是爷爷奶奶在照看,父母陪学生的时间短是造成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这就会导致不少学生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的现象,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家长要注重亲情陪伴,与学生共度美好时光。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教师每天都会用15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来陪学生阅读,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会天真的提出“为什么小女孩的家人不管她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等类似的问题,此时,正是家长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有亲人了,她并不像你这么幸福,你现在可以和亲爱的家人一起喝茶一起读书,而世界上还有很多小朋友正在遭受苦难,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快长大,快快懂事,不调皮,不让家人担心……”,学生会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家长对学生错误的思路和想法做出指导,让学生能够分清是非,并且对于家长的教导牢记于心,陪伴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亲情的陪伴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也是缺失最严重的,作为家长,要想真正将家庭教育做到位,花费时间和精力陪伴学生是必不可少的。

二、创造和谐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环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家的温馨是任何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社会关系往往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父母,进而影响着家庭生活,学生的父母回家后,和学生交流少,长时间抱着手机过个人生活或者长期沉浸于复杂的社交环境,习惯晚归,往往也会引发家庭的不和谐,这就容易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创造和谐的氛围,也要做出表率,让学生当作标杆和榜样去模仿。学生的母亲做饭时,父亲可以和学生协商,一起帮母亲摘菜,摘菜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更多的话题和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回家后也帮妈妈摘菜吗?”不仅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活技能,饭后,父母还可以陪学生做游戏,游戏的输家负责洗碗,不仅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与学生更加亲密。

生活中,父母精心地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家长也在不知不觉中高效地完成了家庭教育。

三、重视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出现了溺爱学生的现象,由于父母工作忙,陪学生的时间短,不少父母认识到自己没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于是,为了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往往对学生百依百顺,甚至到了过分溺爱的程度。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往往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校园里往往会出现“孤芳自赏”的情况,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也没有人帮忙解答,很难适应校园生活,而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更是不言而喻。因此,父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困难,适当性地不满足学生的需求。某次其中考试,教师已经许诺学生数学考试成绩高于95分,送给学生一个儿童手表作为礼物,因为部分考试题目超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考取了92分,但已经是全班第一的成绩,出于挫折教育的目的,尽管对学生的成绩十分满意,已经准备好的儿童手表还是被锁在了抽屉里,并与学生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沟通,鼓励学生面对挫折,要有勇气迈过去,期末考试中,学生数学成绩考取了全校唯一的满分。

挫折教育往往会让学生更加独立,也能够促使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家长要让学生在困难中树立信心,战胜挫折,在挫折的历练中逐渐成长、成熟。

家庭文化教育 篇7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陈鹤琴先生认为, 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他在《家庭教育》中写到:“一个人只是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 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这么说虽有些过于绝对, 但是这足以对于学前期的幼儿而言, 家庭教育对发展的影响之大。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 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一般是3-6岁, 如果我们在这一时期对其施以良好的教育,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兴趣以及行为习惯等基本上也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而这一阶段的幼儿多半时间是在家庭中与家长在一起的, 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忽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

幼儿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其一生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家庭环境作为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方面, 对其身心发展, 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 长期待在嘈杂、吵闹的家庭环境中的幼儿, 其对外界声音的敏感度会大大降低, 从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交往能力差, 严重的会产生自闭的倾向;研究表明, 存在暴力倾向的家长, 其孩子在幼儿也多会表现出易怒、攻击等倾向;还有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存在的一些非先天疾病的行为问题幼儿, 家庭环境是导致其问题的主要原因。

2.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

幼儿是娇嫩的, 是需要成人呵护的,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的, 所以成人不应将自己的观点、意志强加于幼儿。例如“报班热”这一社会现象, 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在这其中他们会忽视孩子的意愿, 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长期养成习惯就好了, 但通过我亲身的观察了解, 我不得不承认有一部分孩子他们在兴趣班并不快乐。

3. 父母缺乏对孩子合理的爱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对于孩子的爱也是一样, 太过溺爱和太过严格都是对孩子造成伤害和误导, 当今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核心, 所以家长对孩子更是满满的爱和期待。太过娇惯, 凡事包办, 会造成孩子自理能力的下降;太过严厉, 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恐慌, 瞻前顾后, 硬性孩子活泼开朗性格的养成。

三、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家庭教育的启示

1. 父母要以身作则, 为孩子的发展树立榜样

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并将以身作则作为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都很大, 特别是在儿童时期, 在本书第一章他就提出了儿童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家长作为幼儿世界的重要他人,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幼儿模仿的对象, 由于幼儿期对成人世界的崇拜以及自身还缺乏对是非正误的判断, 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面前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和教导孩子, 为孩子带去积极、正面的思想和态度。

2.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其进行教育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正确的教育孩子, 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其进行行之得当的教育。本书开始他就提出来儿童期的几大心理特点, 即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野外生活等。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孩子提出要求, 对于孩子多进行鼓励和肯定, 是孩子产生向上的心理。切忌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使孩子和家长都身心疲惫。

3. 父母对待孩子要严宽适度、教育一致

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是如何爱和教育孩子是就家庭教育关键。陈鹤琴先生主张父母应该懂得爱孩子的方法, 以使孩子更好地发展。在孩子的教育上应该严宽适度, 奖惩得当。因为孩子喜欢被称赞的心理特点,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多鼓励和支持孩子, 让他们有向上的动力, 但是在一些比如道德等原则问题上应该坚持立场, 严格教育。另外陈鹤琴先生并不赞同“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方式, 认为家长对孩子应该做到教育一致, 这样才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行为原则。

在我们这个日渐多元的社会中, 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更加多元, 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 不同家庭背景、父母不同文化水平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而我们当今社会就是需要全方位的人才, 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最要紧的是要积极合理的, 能够引导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潜力, 让其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自己, 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也许就是陈鹤琴先生家庭教育思想带给当代我们的启示吧。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 (上卷) [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2]贾宏燕.陈鹤琴家庭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借鉴意义[J].幼儿教育, 2008, 4.

家庭文化教育 篇8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言行举止等方面, 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位好的家长, 一个温馨的家庭, 无疑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会使孩子得到良好的熏陶。人常说榜样胜过言语, 这种家庭教育效果, 是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比拟与替代的。对孩子来说, 父母给予的刻骨铭心的爱, 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 为使孩子茁壮成长, 有意识地用爱的行为影响孩子, 是教育的必须途径。

(1) 语言影响。生活中没有了语言, 便成了一个无声音的世界, 一个寂寞的世界, 人与人之间也就没有了交往。而未来社会更需要能言善辩的人才, 需要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需要交往。因此, 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影响, 自己在表达中, 在与人交往中, 首先做到语言文明, 力求表达准确、流利、清楚, 以期感染孩子。因为从生理方面讲, 多说话有利于加速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脑功能的恢复与提高。从心理发展角度讲, 还有利于诱发孩子的灵感, 启迪智力。

(2) 行为影响。每个做家长的, 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品行, 这无论是对孩子的成长, 家长年老的依赖, 还是对社会的奉献都是很重要的。但这种期望只是靠说教还远远不能实现, 家长必须以身试教, 在行为上给孩子影响。要求孩子做到的, 家长首先要做到。比如孝敬老人, 不自私、宽厚待人、一丝不苟地工作等方面,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使自己本身成为一个优秀的活教材。让孩子感到, 在他的眼里, 家长是楷模;在他的心中, 家长是榜样。记得有一次, 邻居家超生了俩孩子, 有人告发后计生部门来调查此事, 于是他家人怀疑是我举报的, 经常来我家闹事, 几年后此事平息。邻居知道冤枉了我, 但我一直以礼相待, 从不计较。我觉得, 用这一事实作为教育孩子的活教材, 胜过千言万语。

言传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之一, 但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 适时的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最新教育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鼓励, 是他们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 鼓励、鞭策孩子的兴趣和信心, 挖掘其内在潜质, 进而取得教育方面的成功。对此, 孩子也会按照家长鼓励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积极进取, 积小胜为大胜。那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利用鼓励和期望促进孩子自觉努力, 向家长所期望的目标迈进呢?

(1) 期待性鼓励。是指家长在孩子学习、做事等方面的成功报以期望态度,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 在其心中有数的前提下, 扬长避短, 转化为自己的潜力。曾有位母亲是这样做的, 儿子上小学时去参加家长会, 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 这次数学考试, 你儿子排名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 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 她流下了眼泪。然而, 到家里, 看到诚惶诚恐的儿子, 她振作起精神, 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 你并不是笨孩子, 只要能细心些, 会超过你的同桌, 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 她发现, 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 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还发现, 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 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 去得比平时都早。孩子上了初中, 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 等着老师点儿子的名, 然而, 这次出乎她的预料, 直到结束, 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 去问老师, 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 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 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他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很满意, 他说了, 只要你努力, 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初中毕业了, 经过努力, 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中学。

(2) 激励性鼓励。指家长通过激发兴趣, 使孩子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加速完成任务。我们知道,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 特别是孩子, 由于年龄所限, 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往往在一些需要耐力才能成功的事情面前会半途而废。此时, 就应该激发孩子成功的欲望, 激励孩子以饱满的热情迎战困难。跳绳是一种体育活动项目, 既可健身, 又可健脑, 去年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 我向孩子提出参加跳绳比赛的要求, 可孩子却认为这是女孩子的活动, 再加上自己长得高, 觉得不合适。为了使孩子首先接受我的要求, 我向他们讲了跳绳的好处, 还依照孩子的心理, 讲了取得名次在学校会得奖, 家长也要奖励。孩子来劲儿了, 开始苦练。我又向孩子讲了要领, 并鼓励说:“有志者事竟成。”力气总算没有白费, 孩子不但取得了每分钟180次的好成绩,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今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 体谅性激励。是指家长对待孩子因无意差错或过失而失败, 产生心理挫折时, 要给予宽容、谅解, 体谅孩子此时的心情, 鼓励他去改正缺点, 正确面对现实。记得那是发生在孩子二年级年终考试的一件事, 一道数学题是63÷7, 由于粗心, 孩子错把除号看成加号, 结果此题丢了2分, 导致失分而未得满分。看着他难过的样子, 我没有责备, 而是同情地劝慰:“我看这两分丢得值, 它会永远让你记住粗心的后果。”我觉得, 家长对孩子无意差错而造成的失败的鼓励, 是对孩子的谅解, 更是对孩子今后能认真做好事情的鼓励。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 需要耐心、细心, 有智慧。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在家庭中扮演好“引路人”这个角色, 将会培养出快乐健康, 积极向上, 事业心强、负责任的下一代。

家庭文化教育 篇9

“老师, 我不想上学了, 学习对我来讲可能是这一辈子最痛苦的事情……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活泼可爱, 英俊机灵的男孩小辉, 前些日子因小辉“逃学”让父母犯起了大难, 情急之下, 请求我给小辉“做做工作”, 由于职业的敏感, 我欣然应允并且十分自信地和小辉交流了起来, 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小辉重返校园。但当我听到“学习对我来讲可能是我这一辈子最痛苦的事情”听到这句话时, 我顿时惊讶了起来……

小辉是出身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早些年母亲下岗, 5年前父母离异, 也正是这些一连串的“遭遇”, 把小辉一步步推向了今天的境地。

“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 妈妈开了个小书店, 每天看着店内书架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书籍, 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书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由于书店效益不好, 妈妈转行开了一家餐馆, 从此, 我的一日三餐都在餐馆, 久而久之, 我开始厌倦餐馆的饭菜, 从此以后, 我经常就偷偷地拿上餐馆的营业款买自已喜欢吃的东西, 钱开始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店里的生意总是不好, 妈妈又转行了, 这次, 她没有再开店, 她迷恋上了打麻将, 说打麻将也可以挣钱……

“生意上的屡次失败, 妈妈不停地瞎折腾, 原本就不太平静的家庭秩序开始被打破, 爸妈感情上的裂痕也越来越深, 他们最终选择了离婚, 从此, 我就成了一个失去了家庭温暖的“野孩子”……

“家里不顺心的事接二连三, 父母对我的关爱也越来越淡, 课堂上我经常走神,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学习成绩也天天下降, 厌学情绪也就一天天加重。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 我迷恋上网吧, 选择了辍学……

听了小辉的一番倾诉,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个心灵纯真、前途无量的花季少年竟然被一个“问题家庭”所摧残。

二、误入歧途, 少年丧志

经过一番苦口波心的劝说, 小辉答应去上学。我心中暗自为小辉的转变而高兴。可好景不长, 半个月之后, 小辉因参与了一起涉嫌违法犯罪活动被公安机带走。介于小辉尚未满18周岁, 经公安部门批评教育后交给了小辉的父母进行管教, 这次小辉“铁了心”不再去原来的学校上学。

小辉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尤如一只离群的孤雁, 整天魂不守舍, 寡言少语, 情绪低落。小辉的父母亲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为了孩子, 一家人绞尽脑汁, 小辉父母最后协商:为了不让孩子继续坠落, 他们选择了“恢复家庭关系”来弥合小辉心理上的伤疤, 使小辉的情绪能够变得正常起来。小辉对父母亲这样的决定感到高兴。从此之后, 崩裂多年的家又开始有了欢声笑语, 小辉的情绪也一天地好起来了。但小辉没学可上的现实还是弄得一家人寝食不安。

“我要上体校!”小辉对父母说。其实, 小辉那些日子也在思考着自已的出路和未来。经过商量, 父母联系了嘉峪关市体校, 让小辉重新走进了课堂。

小辉在体校训练很努力, 高强度的训练磨砺似乎让他懂事了许多, 再加上他再次感受到了多年没有的家庭温暖, 他也在有意识的改变着自已, 他变得比以往乖顺多了, 烦燥不安的情绪也渐渐平稳起来, 父母从心眼里为儿子的变化感到高兴。

但好景不长, 依然是家庭的不和谐协再次将小辉推向了歧途。

小辉的母亲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她经营着一家化妆品直销店, 在她眼里钱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儿子。为了生意, 她经常早出晚归, 甚至时常夜不归家, 小辉最需要得到的母爱不能得到满足, 家的温暖也渐渐地少了起来, 他的情绪又悄无声息声息地变得焦躁不安起来, 加上初中一年多时间的学业荒废, 在体校学习文化课也没有作任何的动力和心思, 回到家里一片冷寂, 于是悲剧又发生了。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快, 小辉上网吧的次数与日俱增。没有钱上网, 他就偷他爸爸的钱。还把他爸爸珍藏了多年的名酒、金币等贵重物品也偷出去低价卖给了街上的摊贩, 还伙同他人变买了家里地下室的一些物品……

小辉行为的再次变化让这个家庭风波再起。他爸爸心中“恨铁不成钢”的怒火再也不能抑制, 无奈之下将小辉狠狠地揍了一顿, 从那天开始, 小辉决定再不去上学。

三、心理解惑, 警示父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小辉的悲剧是由“厌学症”引起的。

“厌学症”, 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 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 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产生“厌学症”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家庭教育失误是就是其中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会使孩子心舒畅、精神振奋, 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 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环境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氛围, 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他每天都会被焦虑不安的情绪所困扰, 他怎么能去安心的学习呢?所以小辉“厌学”情绪的产生不完全是小辉个人的过错, 由于小辉父母的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家庭环境不良”, 最终“逼”出了小辉的“厌学症”。

在小辉的成长经历中, 他更多看到的是父母为挖空心思心思挣钱的情境, 看到的是父母无休止的唇枪舌剑。冷若冰霜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心灵上划下无数受伤的痕迹, 使孩子心理受损, 意志消沉, 个性扭曲, 从而产生冷漠亲情, 愤恨家庭, 失去学习兴趣, 丧失自我信心, 滋生自我迷茫等不良情绪反应, 最后他选择了“辍学”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父母长期无休止的“冷战”对小辉造成的心理伤害, 父母离异致使小辉“流浪”而形成的不良行为, 不仅使小辉产生了“厌学”情绪,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以至辍学, 更为严重的是它一步步摧毁了小辉的精神世界, 让小辉失去了自尊与自信而误入歧途。当小辉的行为有所转变的时候, 作为父母, 他们没有因势利导, 失去了绝佳的教育机会, 最终酿成了一场教育的悲剧。

愿所有的父母亲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少一份自私, 多一份责任, 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让孩子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小辉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但由于其母亲终日为生意奔波, 父亲在教育小辉的方法上不当, 再因父母离异, 致使小辉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小辉因“厌学”导致“辍学”, 最终误入歧途。家庭教育的残缺, 厌学情绪的滋生, 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道难题。

关键词: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悲剧

参考文献

[1]蔡岳建.家庭教育引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 12.

浅议家庭与家庭文化建设 篇10

1.1 家庭及家庭的变迁

什么是家庭?学者有多种解释。简单的说, 由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所组成的, 满足家庭成员的大多生理、心理的需求的单位、群体, 进行物质、人口、精神财富再生产。家庭变迁是指家庭形态的发展和变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家庭的变迁经历了血缘家庭 (族内婚) ———普那路亚家庭 (族外婚) ———对偶家庭———父权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五个阶段。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 家庭从较低的形式发展到较高的形式, 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是最高级的婚姻家庭形式。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家庭形式及职能都在发生着变化, 可是, 家庭有一项功能始终没有改变, 就是文化传承功能。

1.2 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传承不仅是文化的自发延续, 而且还是一种使文化接续下去、并不断发展的自主意识。而家庭, 则以文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的需要 (马林诺夫斯基) 。①人类早期的文化传承。家庭是文化改造人类本性的载体。马林诺夫斯基发现:文化藉着法律、道德、风俗等形式迫使男性对子嗣产生了不可变易的兴致和积极感情。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进展, 不仅完成了父母角色由“本能”到“情操”的文化塑造, 还突出表现在父母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上。家庭的运转, 文化的传承, 都需要两代之间特殊的“合作”, 也就是所说的“传帮带”。家庭成为文化发展、壮大的“作坊”。②中国传统家庭与文化。传统中国广大的乡土社会, 家族制度就是当时的社会制度, 由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由子孝、妇从、父慈所建立起来的家庭关系, 不过是民顺、臣忠、君仁的社会关系的缩影。钱穆说:“中国文化, 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 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 传统中国, 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精髓是一致的。③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多元化、文化多元化, 家庭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占主导的家庭形式, 演变出单亲家庭、试婚家庭、单身家庭、空槽家庭、丁克家庭等。我们发现, 不仅从人员组成上由“完整”向“缺失”转变, 而且家庭的生产、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严重弱化。家庭所传承的文化领域和内容的确大大减少了, 但在与民族文化深层内涵密切相关的原初的“生活世界”, 其传承的深度和厚度正在不断提升。家庭, 不仅在社会化和初级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而且能够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给予有效的矫正和补充, 引导人们不仅认同现代社会各种价值规范,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强化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 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最集中的融汇之地。正因如此,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家庭文化建设, 成立了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也获得一批研究成果。

2 家庭文化建设概述

2.1 家庭文化的概念

家庭文化是指家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文化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指的是一个家庭世代承续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家庭道德规范以及为人处世之道等。既包括家庭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所体现的文化色彩, 也包括文化生活、爱情生活、伦理道德等所体现的精神情操和文化色彩。精神情操是家庭文化的精髓, 对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 家庭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满足家庭成员的精神需求。先进的家庭文化, 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 以满足人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的需要。②很好的进行启蒙教育。家庭作为人降生后第一个归属的“社会群体”, 促使人初步掌握母语, 形成生活习惯, 自然地接受爱与主动地爱, 从而奠定人格与个体社会化的初步基础。③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调解器的动力。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使人们工作之余得到良好的休息, 吸取足够的正能量, 增强了个体的幸福感, 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④为人们指明目标和方向。良好的家风家训, 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辨别是非的标准, 使人们面对诱惑时不至于迷失自己。

2.3 家庭文化现状

提及家庭文化的现状, 我们必须面对不断涌现出的诸多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众多的冲突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往往给人们带来痛苦和忧虑, 尤其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空巢家庭中老人的心灵抚慰问题;青少年早恋、网恋;大众为电子产品所控制, 电脑和手机侵占了亲子空间;当今的人们尽情的消费物质和大众文化产品, 而背弃传统文化能够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征等等。以上种种我们看到一种缺失。这种缺失归根结底是家庭文化传承功能的缺失所导致。

3 发展家庭文化建设

当前, 家庭文化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那么, 如何进行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与社会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故此, 这个重任应由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

3.1 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

一个家庭无论现在的文化状况如何, 都可以着手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 和谐的家庭文化。孟子:“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而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工作之后没有继续学习的习惯了, 忙于应酬、忙于上网和摆弄手机、看孩子作业等等, 却很少到老人身边尽孝, 不关注自身的在成长, 甚至不关心伴侣和孩子是不是幸福。这就需要社会职能部门唤起人们的思想觉悟, 主动学习先进文化。只有孝道从家长做起, 好习惯和健康爱好从家长做起, 爱学习爱科学从家长做起, 遵守公共秩序从家长做起, 孩子才能够文明守纪、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跟住时代的步伐健康成长, 并将先进文化传承下去。

3.2 家庭文化建设中社会职能部门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家庭文化的研究全面而深刻, 怎样使这些优秀的精神食粮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 起到应用的作用?社会职能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措施实现个人的成长。第一、幼儿园和小学时期促进家校联系, 完成必要的启蒙。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中, 加入大量的国学知识, 其中三字经就已经涵盖一个人一生要成长的内容。增进家校联系为孩子营造家校目标一致的培养环境, 让孩子从小懂得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第二、结婚登记前的培训。我们国家把年龄作为青年男女是否可以结婚的唯一考量, 其实心理成长程度否能够充分承担起家庭和家族的责任也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 进行婚前培训, 考试合格者准予结婚。第三、在领取准生证前进行考试。正如从事某一行业的工作, 要有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一样, 在教育孩子这个大工程中, 也应该具备做父母的资格之后才能生育子女。第四、社会职能部门创作成人再成长的机会。针对目前婚姻家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一些社会职能部门应开设家长课堂、婚姻课堂、心理成长班, 并通过网络和电台提供讲座和咨询, 不仅可以扩大影响, 而且可以切实解决家庭的突出问题, 为全民素质的提高, 为家庭文化建设乃至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家庭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场所。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分子, 需要通盘的生活教育 (费孝通) 。这个生活教育的家庭不仅是稳定、和谐的, 还应能够将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新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因此, 家庭的健康发展, 是生命的延续, 也是文化的延续, 更是社会的延续。

摘要: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迁着, 同时, 家庭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的改变和扩张, 但家庭的文化传承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不断的变革中, 家庭的文化传承在领域和内容上大大减少了, 但在传承民族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上不断提升。家庭文化建设需要个人和社会共同承担这一历史使命。

关键词:家庭变迁,文化传承,家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顺治.中国家庭的变迁[J].中国文化研究, 1995.

[2]高洪杰.浅谈家庭文化的重要意义[J].文艺广角.

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环境的建设 篇11

一、改善家庭物质环境

与当今小学生家长二十年前的童年生活相比,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家庭物质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优劣与个体心智、品德、审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对应的联系,并不是住在豪华的别墅就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家长不能只着眼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设施,更重要的应是善于对现有物质生活条件科学地加以管理和利用。

第一,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居住环境作为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空间,它既直接影响着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也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因此,家庭居住环境作为家庭物质环境的核心,有条件的家庭应当尽可能地购置面积较大、建筑质量较高、周边环境安静,交通和运动方便的住所,住房布置得体,保持整齐清洁,空气流通,便于使用,这是优化家庭物质环境最起码的要求。当然,这并不是一味要求奢华,所谓“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关照孩子的个人生活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应该为上了小学的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独立的房间。孩子的房间是为孩子成长服务的,除了根据一般的建筑要求和卫生标准进行修缮外,还应该考虑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一些特殊要求。如空气流通,白天光线明亮,晚上照明充足,室内不要摆放太多的生活杂物,有一定的室内活动空间。如果缺乏上述条件,也应设法让孩子有一点可以自己支配的地方,如小书桌、小书架、小玩具箱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使用的床板、书桌、凳子等家具,应当与孩子的身高比例相配,并根据孩子的生长情况适当调整。在购置家具和其他物品时,应当征求孩子意见,尽量反映孩子的意愿,购买孩子喜欢的家具和用具。

第三,充分感受美好的自然环境。自然是人类生活的原始环境,是人类获得各类生活资料的天然仓库,也是人们运动锻炼和观光休闲的最佳乐园。家长要有意识地带领孩子“返回自然”,每天或者每周尽量抽出时间到比较宁静的自然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心灵,这对于解除疲惫、增强体质和保持旺盛精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带孩子远游,欣赏自然界的美好风光,当然,由于每个家庭条件不一,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家庭而言,让孩子背起行包到几十里外的亲戚家住上一段时间也是一种享受。

第四,学会科学理财,提倡节约。家庭物质环境的优化,有赖于一定的经济条件,更有赖于对家庭经济的科学管理。自古以来,勤以防堕,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近年来,在富裕家庭出现的家庭纠纷、家庭暴力多是由于经济问题引起的,这再次证明古人的经验是有道理的。我们认为,家庭理财既要满足正常的物质生活需要,尤其是子女的发展需要;又要计划开支,掌握最佳购物时机,尽量俭省节约。因而勤俭节约、合理开支也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勤俭持家的风气,对于未成年人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会安排家庭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优化家庭文化环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家庭影视、电脑制作、网络游戏和网上学习等。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不仅有利于成年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兴趣爱好,而且对子女的成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我们在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家庭文化环境的建设。

第一,逐步改善家庭文化环境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家庭文化消费在整个家庭生活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多数家庭开始重视家庭的文化设施建设,从购买图书期刊、增添电脑和乐器到体现个人品位的家庭装修等,都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当然,在不同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家长文化素养不同,文化设施会有很大的差异。不过,只要家长有心,给孩子一张小书桌和一个小书柜,另外再订一份期刊和两份报纸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购买书刊过多也可能冲击孩子的正常学业,所以书刊选择宜精不宜多。

第二,妥善使用现代大众传媒设备。目前现代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家庭文化生活和孩子学习娱乐的好帮手,但是使用不当却有可能产生负面作用,部分家长也正是因此而不敢开电视和安装网络设施。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拒绝电视和网络肯定是不行的,关键是怎样指导孩子恰当使用。我们认为,指导孩子使用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基本要求是:(一)明确每天使用的时限,除节假日外孩子每天使用电视、网络时间以不超过半个小时为宜,节假日也不要连续看电视、玩电脑、上网超过两个小时以上;(二)明确决不利用电视、网络欣赏黄色下流、迷信反动的内容,发现孩子涉黄涉黑要立即制止,并讲明道理,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三)两代人共同关注传媒热点问题,共同欣赏格调高雅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节目,倾听孩子的声音,一起交流观赏节目的心得和体会。

第三,追求文明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生活方式,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追求倾向和行为方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决定人们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如大吃大喝、不爱运动、贪睡懒觉等对孩子身体和心理的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家长应当重视自身的修养,发展高雅的兴趣和特长,如琴棋书画、太极武术、旅游观光等。同时,还要注意与亲戚朋友和邻居保持适度联系,参与当地公益活动,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交往。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家庭心理环境,表现为家庭成员的情绪、态度等等。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主要标志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群体中有安全感、幸福感;乐于与家人一起;能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彼此互相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子女发展独立性和探索精神,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有利于父母教育影响的发挥。为此,家长应当努力做到:

第一,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人际和谐是家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建立和谐家庭尤其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而良好的夫妻关系又是不断巩固家庭幸福的基础,它包括认同关系、感情关系、性格关系,以及经济关系、生理关系、社会关系等。现实生活中夫妻关系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要本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共同提高的原则解决问题。

第二,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为了密切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国外曾有学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爱每一个成员,家庭生活能给每一个成员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二是努力互相了解,互相询问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三是分担家里的忧愁,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四是晚餐桌上多聚会,即使是最忙碌的家庭也要尽量做出安排;五是制定挑战性计划,共同参与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六是大人小孩共同游戏,为家人提供欢聚一堂的机会;七是常讲与亲人有关的故事,给孩子一种归属感;八是关心对方的工作和学习,让孩子理解大人离开他时在哪里,干些什么;九是别让时空把大家分开,家庭成员离开家时采用多种办法保持感情联系。以上这些建议都是很有道理的,家长应当努力践行。当前,种种“现代城市文明病” 影响着家庭气氛,如狂欢噪音症、精神紧张症、乱施化妆品症、烟酒成瘾症,这些对于家庭心理氛围建设,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有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胆小、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关注。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

现代国民教育研究所)

家庭文化教育 篇1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奋斗。这, 便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 大学生处于追梦的年龄, 有着圆梦的期待, 然而在进入大学后, 在这个与社会刚刚交锋、常有梦想折翼于现实的时候, 部分意志薄弱学生甚至丧失了对梦想的追求。

因此, 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追寻自己的“大学梦”、“成才梦”乃至“中国梦”十分必要。在这个过程中, 父母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更应重视自身的家庭教育。

作为社会的第一细胞, 家庭是个体成才过程中的首属群体。在高等教育阶段, 它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家庭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

(一) 经济独立能力的缺乏

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父母, 勤工助学和奖贷学金制度只是补充。学费、生活费等各种经济压力下的大学生, 缺乏经济独立能力, 这无疑加强了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

(二) 通讯和交通便捷

现在的大学生与父母联系多是打电话、聊QQ, 方便快捷。现在的交通是公路、铁路、空中路路通。便捷的条件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 增加了父母对子女的联系, 增强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三) 家庭的关注

从历史上的孟母三迁, 到现实中的巨款择校, 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即使孩子上了大学, 这份爱随着时空的拉长也有增无减。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作用

(一) 激励作用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梦, 这种较高期望带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子女受到良好的鼓励, 就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从而激发自己的“成才梦”、“中国梦”。

(二) 示范作用

马卡连柯指出:“孩子的一切良好习惯的形成, 完全靠父母榜样的力量”。家庭教育中, 父母为了实现“家庭梦”、“事业梦”, 辛勤工作、服务社会, 就是一种“榜样”, 会给子女鼓舞和力量。

(三) 调控作用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来实现, 而家庭教育主要通过情感和经济纽带的辅助来完成。当大学生不能独立地满足自身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时, 就必须通过家庭来获取, 使得家长在教育和帮助子女追求梦想、实现自我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权威性。

(四) 信息反馈作用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 知女莫如母”。当子女在追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很容易被父母觉察。虽然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和多变, 但在父母面前有一种安全感和放松感, 使得父母能够通过子女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动态, 不仅在教育中能有的放矢, 而且可以把这些真实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学校, 便于学校对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家庭教育如何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发挥作用

(一) 提高父母对“中国梦”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的认知水平

父母作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必须首先把握好“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本质内涵, 把握好“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一根本属性, 营造用“中国梦”培养大学生、激励大学生的良好家庭氛围。

(二)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

笔者曾经和大学生讨论过梦想的问题, 有的大学生梦想模糊, 甚至没有梦想, 也有的大学生有非常美好的梦想, 但空洞、信念不足。这些大学生通过和辅导员、同学的交流也无法得到安慰或解惑。父母必须在此时填补空缺, 积极采用各种形式, 引导子女正确认识自己的梦想, 认识自己的梦想既是“个体梦”, 也是“中国梦”, 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去奋斗, 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梦想。如通过短信、QQ等新手段与子女沟通交流、有效引导。或是通过带领子女游览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等形式直观、感染力强的活动, 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 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梦”、“中国梦”

父母要培养和启迪子女敢于有梦, 教育引导子女既要“读好书”, 又不能“死读书”, 要在学校和辅导员的带领下, 积极融入社会实践之中, 把个人成长成才梦与社会道义统一起来, 关注其长远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教育, 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 父母要扮演好子女的“精神导师”角色。在子女理想受挫时, 父母要通过各种方式扮演好健康心理的培育者、实际困难的帮扶者等角色, 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找准位置, 远离萎靡不振, 远离自暴自弃, 始终保持披荆斩棘、开拓进取、逐梦圆梦之锐气。

参考文献

[1]何娟.迎着新教育的春风, 放飞梦想——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 2012.

[2]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上一篇:企业人力资源研究下一篇: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