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2024-08-10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精选7篇)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篇1

摘要:企业的成长周期一般包括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 由于所面临的经营管理制度和所处的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大差异, 导致企业的财务特征不同。本文重点分析处于成长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的财务特征, 寻求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 以期能够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长周期,阶段性特点,财务特征

纵观当前世界经济, 知识与信息推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迅速发展, 不断变大变强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每个企业的发展均会经过一定的成长阶段。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的成长周期可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在不同的成长周期, 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环境都会有不同的特征, 导致企业的财务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成长周期各个阶段的特性, 分析企业成长周期各个阶段的财务特征, 以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时, 能够及时根据自身的成长周期调整自己的财务管理方法, 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1 企业成长周期的划分和阶段性特点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自身的生命周期, 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为了使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能够找到其目前所处的阶段与相应的特点, 从而让企业找到一个比较适合目前自身发展过程的管理模式。所以企业成长周期理论是当前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成长周期是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若干个阶段, 形象描述了企业的诞生、幼稚、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全过程。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企业完整的成长周期。

国内外对企业成长周期研究颇丰, 对其成长周期的划分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比较公认的企业成长周期的划分主要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1.1 初创期

初创期的企业规模比较小,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较为简单和灵活, 能够迅速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企业对市场的快速适应。然而处于初创期的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市场竞争力。虽然当期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 但因为其结构过于单一、基础过于薄弱与资金有限等原因, 企业营业利润比较少, 资金周转极为缓慢, 极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严重。

1.2 成长期

企业经过初创期就步入了成长期。此时企业的技术更为成熟, 基本上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市场, 在消费者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稳步提升, 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当前阶段企业开始初步进行组织结构的完善, 内部控制管理也开始初具规模, 企业管理模式开始逐步完善。企业在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加大对现有产品进行市场开发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 并且不断吸纳新的专业人才和管理理念。虽然此时企业的经济环境比初创期较为好转, 但是因企业必须不断加强市场占有率等因素, 企业仍会面临缺少资金的问题, 所以企业的经营风险依旧较大。

1.3 成熟期

经过初创期的市场探索和成长期的高速发展, 企业过渡进入了成熟期。此时企业大多已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产业链模式, 对于产品的生产直至销售的过程进行了纵向联合整合, 产品生产量大且市场占有率较为稳定, 市场竞争力较高。企业在此阶段累积了较为充裕的资金, 技术和管理模式也较为成熟。但是目前企业面临市场已趋于饱和的境况, 极易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的现象。并且稳定的企业也易开始出现安于现状的现象, 致使企业止步不前。此时企业需要寻求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使企业进行新一轮的壮大发展。

1.4 衰退期

若企业进入衰退期, 此时企业主要表现为:内部管理出现腐败及管理主义, 部门之间责任不明, 管理制度极度混乱等问题;外部则是企业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 竞争力减弱。新产品受到外界排斥, 消费者对其产品失去兴趣和信心。此时企业急需进行转型以抛弃现有的已经腐败滋生的管理模式和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行业, 进行新的产品研发和生产以及建立新生的管理模式, 以期使企业重新进入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2 企业成长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特征研究

企业根据经济周期、产业周期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特征。在不同的周期阶段, 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同, 因此企业的财务特征也不相同。企业成长周期的财务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初创期的财务特征

初创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开始的阶段, 此时企业面临最高的经营风险。由于现有阶段企业规模较小, 资金有限, 但是企业却必须开发新产品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及其市场推广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支持, 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将会使企业承担极大的财务风险。但是当前产品的规模效应还未形成, 企业未具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产品还未被大众认可和熟知, 所以此时产品的成本较高, 利润较少且不具有稳定的收益。并且此时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较为简单, 也需要相对较大的费用进行制度的完善。因此此时的企业一般处于亏损的状态。并且企业因为销售收入达不到理想状态, 而对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投入却较大, 面临着现金流出量大于现金流入量的状况, 企业急需进行筹资。但是企业初入市场, 各个方面均处于起步的阶段, 信用水平较低, 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支持, 只能依赖于风险投资和自有资金。这也是初创期企业较为明显的财务特征。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因其自身能力相对较弱, 其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周转天数就较长, 而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却较短, 导致企业的现金周期较长。并且企业因为当期经营风险较高, 而资金较为紧张, 企业只能尽可能采取争取风险投资者及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因此, 企业当前的权益资本明显高于债务资本, 企业此阶段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

2.2 成长期的财务特征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其经营过程中的各方面均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以保证其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企业多采用财务杠杆进行融资。因此企业当期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经营风险相对于初创期仍较高, 但是财务风险比例也随之上升。因为企业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并且产品也被市场和消费者认可, 信用水平提高, 所以企业融资的可选择性加大。

企业的产品在此阶段开始逐步占据一定的市场, 并且随着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随着销售收入的增长, 企业的利润也有大幅度的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企业产品的规模效应初步建立。此时企业处于不断精进生产技术, 加强产品质量把关, 规范管理制度, 加大市场份额的阶段, 加强了其与其他供应商谈判时的能力。相应地, 企业的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 且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增加, 最终使企业的现金周转天数相应减少。企业在成长期时, 内部管理结构也开始进行构建。初期简单的集权管理模式逐步开始分散。所有者逐步释放权利给予职业经理人, 企业开始形成复杂的层级结构。此时企业开始通过不断分权管理逐步实现两权分离。

企业因为销售收入的快速增加, 使其现金流入量也迅速增加。然而企业成长期的技术投入、市场推广、设施构建等方面的投资仍然相对较大, 所以企业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差距虽然比初创期缩小很多, 但是仍然为负数。企业仍然应进行筹资活动为自身快速发展筹集足额的资金。

2.3 成熟期的财务特征

企业进入成熟期即标志着企业进入了一个各方面均相对成熟和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都已成熟, 产品也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盈利水平十分稳定, 现金周转流畅,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了企业发展过程的最大化。此时企业的财务状态十分稳定。基于企业现行稳定的发展状态, 企业将实行稳定的财务政策和管理方法, 投资也会选择低风险水平的项目。但是因为企业规模进一步地扩张, 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经营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迫使企业必须进一步对现有权利进行下放, 此时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应完全摒弃原有的所有者管理的模式, 由具有专业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人治理公司。企业形成以职业经理人为主的财务管理模式。

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因其生产技术已经十分精进, 管理制度也趋于成熟状态, 所以产品拥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并且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及喜爱。因此企业的销售收入剧增, 相应地利润也颇为丰厚。此时企业内部自由资金较为充足, 不再依赖于外部融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均处于恰当的水平。但是产品的市场份额此时已经趋于饱和状态, 企业应着重管理其内部控制的效率, 降低内部控制的总成本。

因其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销售收入非常稳定, 所以其经营现金流入也相对较为稳定, 而且因为企业各个方面均已成熟。目前企业的支出主要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支出, 并且基本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即可满足其支出, 所以此时企业于支出费用方面的现金流出量较小,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因为企业此时现金流入量较大, 企业有充足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有实力进行债务融资,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为企业进行合理避税。

2.4 衰退期的财务特征

处于衰退期的企业, 因其产品的衰退, 市场占有率不断缩小, 销售收入大幅度下降, 基本上已经退出了市场。此时企业只能通过压低价格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样将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融资难度的加大, 财务状况恶化。利润也会随着销售收入的下降而减少, 致使企业出现亏损。企业因其在衰退期内的盈利能力下降和融资困难等原因使其的经营风险处于非常高的地步。但是仍然会为了继续发展而选择举债, 这也造成了财务风险急剧恶化。企业也因积压大量产品而造成无力偿还应付款的状况。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相应增加, 所以企业现金周期增加。

此时, 企业也处于面临艰难选择的阶段, 企业若想避免破产必须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因此, 企业必须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以便进行新产品的市场研发和生产。此时的企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产品会被大量的新产品所替代, 从而市场占有份额急剧收缩。所以, 此阶段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度下降, 市场占有率极度萎缩, 面临着极大的破产风险。企业需要根据当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及时寻求新的具有较高收益的项目。然而此时处于衰退期的企业, 想要再次寻求到新的待开发的市场十分困难。但是, 即便企业明知此刻积极寻求新的、可以进行投资的市场十分困难, 对目前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而言, 企业为了寻求转机也必须如此。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进入新的成长周期。并且企业的销售收入下降会造成现金流入量大量减少, 而经经营活动中所需的成本费用已经明显高于企业所获取的现金流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显示出负流入。

3 结语

企业在其成长周期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其相应的特点。根据不同成长周期的阶段性特点, 企业从初创期直到衰退期的全过程, 每一个阶段的风险不同, 其财务特征也随之不同。通过分析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财务特征, 企业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财务手段, 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海林.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辨析[J].学术论坛, 2003 (1) .

[2]王凤林.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财务特征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7) .

[3]赵雅玲.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财务特征研究[J].当代经济, 2010 (9) .

[4]余国杰, 曹芳.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特征与财务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 2009 (25) .

[5]刘桂英.企业周期性财务特征与筹资方式选择[J].现代财经, 2007 (6) .

企业成长周期的财务特征研究 篇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也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经常面临着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动态因素的影响。面对当前市场中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要掌握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 根据财务特征制定相应的财务策略。因此, 加强对企业成长周期的财务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成长周期四个阶段的分析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 并且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具有其不同的特征,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 是为了使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 能够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模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也是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1989年, 美国爱迪思研究所创始人伊查克.爱迪思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中他提到, 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企业从创办开始, 一直到企业消亡经历的自然时间。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企业生命周期划分形式。

1、对企业初创期的分析

企业处于初创期的时候, 一般规模都比较小, 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或专业技术;技术比较落后, 设备设施简陋;产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 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在初创期, 企业的财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或者风险投资金, 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最高的, 企业的财务资金不足、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竞争力也不强。在这一时期中, 创业者集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投资者权利于一身, 财务权利都掌握在投资者的手中。

2、对企业成长期的分析

在企业进入了成长期以后, 创业者的权利开始慢慢削弱, 创业者分权财务治理模式逐渐形成。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创业者逐渐地把权力分给职业经理人, 让经理人帮助管理企业,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的融资能力逐渐提高, 融资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 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逐渐的提高, 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强。企业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管理, 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企业在成长期这一发展阶段中, 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对市场产品的开发, 增强企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保持企业稳步的增长, 并且企业还要不断的加强对人才的引入和完善管理制度, 强化人才管理理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 虽然经济环境相对与初创期要好一些, 但是还是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会, 企业任然面临较大的风险。

3、对企业成熟期的分析

企业在经过了成长期的发展以后, 就进入成熟期。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 形成了职业经理为主的财务治理模式, 职业经理具有项目分析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 可以更好的实施风险管理, 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在经历了成长期的发展以后, 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也比较成熟, 积累了充裕的资金。企业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产业链, 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了固定的渠道, 产品的生产量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也很稳定, 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但在这一发展阶段中, 市场产品也趋向于饱和状态, 容易造成企业产品生产过剩。有的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 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安于现状, 使得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在这一发展阶段中, 企业应该创新管理模式和产生技术, 使企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4、对企业衰败期的分析

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没有解决好成熟期的问题, 就会导致企业进入衰败期。在这个阶段中, 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会逐渐的下降, 财务资金紧缺, 遇到融资问题, 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在逐步的下降,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管理上, 逐渐出现了腐败的现象, 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明确, 管理混乱, 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脱, 士气低下。在这个阶段, 企业被其它公司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 面临着破产的问题。此时, 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路, 创新管理模式, 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让企业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对企业成长周期四个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因受到产业周期、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 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不同的, 因此, 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 企业的财务特征也是不同的。作为企业的经营者, 必须准确的掌握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 并针对财务特征采取不同的经济行为。

1、对企业在初创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初创期发展阶段中, 其资金主要是来源于风险投资者投入和创业者本身投入。在初创期的时候, 企业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的支持, 企业的资金信用水平不高, 偿还贷款能力、资金抵押能力有限等。

在初创期的时候, 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开展和运行都是开创性的, 没有相关的经验, 因此, 企业在这一阶段中的风险也是最高的。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多, 生产出的产品少, 现有资金流转不足。企业具有新的产品, 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财务资金提供支持, 如果企业在这一时期中一旦发生了生产链断开的情况, 企业必然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企业的产品规模也没有形成, 在市场中没有的到推广, 也不被大众熟知, 因此产品的成本较高, 利润小, 企业的收益也不高, 并且还不稳定。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因其自身能力弱的原因, 因此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比较长, 但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却相对较短, 使得企业的周转周期较长。在这阶段中, 企业面临资金紧张、风险高的问题, 为了降低财务风险, 争取风险投资商, 企业当前的权益资本要高于债务资本, 企业在这一阶段中的资产负债相对较低。

2、对企业在成长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成长阶段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扩大市场规模, 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处于成长期时, 逐渐的占据了一定的市场, 随着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销售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 企业的利润也在不断的增加, 企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在成长期时, 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集权管理模式开始逐渐的分散, 创业者开始把经营权转交给职业经理人, 企业内部有了完善的层级结构, 管理制度也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企业因销售资金和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 现金流入也在迅速的增长。在企业成长期, 在技术投入、设施构建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大, 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之间仍为负数, 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任然需要筹集资金。

3、对企业在成熟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 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也日趋成熟, 产品拥有固定的市场, 市场占有率提高, 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销售收入迅速增长, 利润也比较的丰厚。

同时, 企业在成熟期规模不断的扩大, 经营管理进一步分权, 跨地区、跨行业以及跨文化所带来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业务的扩撒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被迫使得企业经营者下放权利, 建立新的财务体系, 实施专业化管理, 提高企业运行的安全。

4、对企业在衰败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续需求降低或转移, 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减小, 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萎缩, 销售资金不断下降, 利润也不断下降, 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挑战。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和产品库存, 企业只能不断地降低产品的价格, 放宽企业的商业信用, 这就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的增加, 应收账款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下跌, 筹集资金能力不强,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使得且也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如果在这一时期中企业不寻求新的出路, 进行二次产品的开发, 就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四、总结

企业在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 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其认识, 掌握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 并根据财务特征采取不同的财务手段, 才能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屹初:企业成长路径与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 2014.

[2]张会荣:中小企业成长文化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3]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 2014.

[4]梁益琳: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约束与信贷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5]张敬伟:商业模式构建视角下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D].南开大学, 2012.

[6]邵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篇3

1 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创新型企业是以创新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创新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创新型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1.1 持续、全面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型企业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里的创新是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全面的创新。自主创新的持续能力体现在企业能够根据市场、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创新方向。企业可以沿着原有的技术轨道进行渐进式创新,也能够摆脱路径依赖,实现突破式创新;同时企业能够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开辟道路。

1.2 多元、有效的柔性组织

柔性组织是指能够及时认识到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参与竞争的组织[1]。为了防止外部技术变革的冲击,企业必须以开放的结构,有效地监测外部技术变化动态,灵活地获取技术信息。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经常存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即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这就要求企业采用二元式的组织结构,既有内部能力、文化等的不一致,又有统一的组织前景,以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变化和复杂的决策需要。

1.3 开放、快速的商业化能力

创新型企业的利润源泉在于能够迅速将创新成果商业化。企业通过创新可以实现其技术、成本方面的领先,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并有可能形成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实现创新的商业化[2]。同时,这种商业化能力带来的效益不仅可以弥补企业的创新投入,而且可以为更深层次的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反馈,包括后续研发的资金保证及与创新相关的信息,如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信息[3]。

1.4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产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果,是知识的积累。将其投入到生产,可以形成技术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就能够为企业带来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效应,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4]。不论企业是将专利用于自身生产还是采取转让、许可等形式,都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2 基于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企业的成长阶段分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自产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应用。众多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多种模型。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学者爱迪斯的“三阶段模型”以及国内学者李业的“企业生命周期修正模型”[5]。本文根据李业的修正模型(见图1),将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并对其成长过程进行分析。

2.1 初生期

创新型企业的创立,可能是由于市场上对创新的需求,或是企业掌握了某项技术或专利,后者更为常见。这个时期,企业规模小、资产贫乏,缺乏健全的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是一个内部管理相对混乱的时期,但创业者有非常高的积极性。企业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求得生存。因此,在初生期,技术创新是企业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颈。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所需要素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对资金的需求,因为创新需要大量的R&D投入。但是此时技术创新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内部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创新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外部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创新的成果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的商业价值没有完全体现,不属于银行信贷或风险投资的服务对象,因此,企业融资渠道较少,难以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大部分企业只有依靠自有资金。如果自有资金无法保证R&D支出,企业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处于初生期的创新型企业,最需要政府相关政策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扶持。

2.2 成长期

这个时期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如果企业目前的创新无法适应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其生命周期就可能结束,如图1中虚线所示。如果企业创新能够顺应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就能顺利地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在成长期,企业的商业价值趋于明朗,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有了一定的资产积累,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R&D投入,资金仍旧是企业最重要的创新要素,但与初生期相比,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获取资金。此时企业最重要的是进行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开辟道路。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6]。在成长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的积累,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企业要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制度创新包括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权制度创新等。文化创新就是要以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励每个员工进行创新;组织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组织模式中严格的科层结构的束缚,部门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促使组织机构扁平化、网络化,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组织内部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管理创新就是要创造一种更为有效的资源整合模式,与文化创新、组织创新相契合,提高创新和生产效率,促进企业持续的技术创新;产权制度创新就是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行更好的保护,同时积极调动企业内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与外部创新的联系,切实保证以创新作为企业生存之本。

在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应该注意加强对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进行积累,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积累。编码知识能够从外部获得,而隐性知识往往是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偶然性,难以捕捉。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正是来源于编码知识与隐形知识的转换。企业在积累了知识以后要加强消化吸收,使之与原有的知识、技术相融合,成为企业未来创新的源泉。

2.3 成熟期

创新型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企业的发展速度及市场份额等趋于稳定,已经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资金已经不再是困扰企业持续创新的问题,而突破性问题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基于前期的创新,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文化、管理制度等。步入成熟期后,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可能表现出很强的惰性和保守思想,即不愿对现有的制度模式进行变革。另外,知识的累积可能导致路径依赖,即沿着既定的技术轨道进行渐进式的创新。这种惰性和路径依赖都会对企业未来的战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外部环境、技术等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创新不断进行,原有的知识、技术有可能被取代。这就需要创新型企业不断地学习、创新,持续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应对外部环境和技术的变化,这就是创新型企业的突破性。企业要实现突破,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战略创新。战略创新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对企业战略进行变革,通过实施新的战略实现持续创新和增长。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战略决策只能获取暂时的竞争优势,只有不断进行战略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促进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

战略创新是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技术的严密监测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对创新型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外部重大技术变革的冲击,为此,企业可以在海内外设立R&D机构,接近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和竞争对手,加强对外部技术的监测,扩大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企业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明确未来的技术创新方向,为形成新的创新思想提供帮助[7]。并且R&D机构可以从当地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中获益,为自身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知识补充。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取与自身创新相关技术。

另外,处于成熟期的创新型企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并为今后持续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撑,应该加强对未来前沿技术的储备工作。由于这种研发的周期较长,不确定性及风险较大,可以通过建立技术联盟的方式降低风险、分担R&D费用。同时,在成熟期要防止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隐性知识的溢出而带给竞争者技术追赶的机会。

2.4 衰退期

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进入衰退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技术变革的冲击,造成企业的创新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或者是生产效率降低等,企业失去竞争优势。随之而来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资金链断裂、人才流失等。此时,企业应该努力寻求新的市场机会,通过引入新的组织结构,重新整合资源,进行新一轮的技术、制度以及战略等创新积极转型。但是,由于资产专用性等原因,有的企业可能难以实现跨度较大的转型,这时则可以通过清算、重组等寻求退路。

传统生产型企业是在对市场进行假设、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和销售,强调的是可重复的程序和标准的制造流程等,以便能够大批量的生产,并尽量获取规模经济。而创新型企业以创新为根本,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创新。这两种类型的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区别见表1。

3 创新型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研究

以上研究了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创新型企业的高成长、高风险决定了其发展除了依赖内部的持续创新以外,还需要政策法规的扶持。政府政策就是为了提高创新型企业获取、整合资源的能力,增加创业成功的预期;同时减少创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成长与创新。创新型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要素不同,并且企业的发展过程是由弱至强再转弱的过程,政府政策应该注意与其成长阶段的匹配性,且政策力度应有所区别。总体来讲,政策力度在企业的成长阶段中应该呈U型(见图2)。

3.1 初生期政策分析

根据前文分析,创新型企业在这一时期刚刚起步,资产贫乏而又缺少融资渠道,面临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政策应该侧重于资金、技术上的支持。

在资金方面,首先,政府可以成立专项基金,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美国Douglas Cumming教授集中研究了1997创建的“创新投资基金(IIF)”政府项目,并将IIF项目与加拿大、美国、英国的政府风险基金项目在政府—企业关系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比较,通过绩效评估发现,IIF项目便利了创新型企业早期阶段的投资。政府资金能够确保创新型企业的早期R&D投入[8]。其次,税收政策是政府常用的长期扶持政策。税收扶持包括多方面,比如R&D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以及在若干年内免征或减半征收所得税等。比如河南省出台的企业技术开发费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9]。

在技术方面,政府可以成立科技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等机构,为企业提供免费的研发设备;也可以牵头大学以及R&D机构与企业结成产学研联盟,促成产业技术创新的发生、知识扩散,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的机会,提高研发与生产能力,从而为创业者提供优良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以及相应的资源,提高创业成功率。

3.2 成长期政策分析

在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有更大的R&D资金需求,需要更广泛的资金来源。在这个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企业融资。银行信贷是传统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时候需要政府出面,为企业作担保,并且尽量为企业争取降低贷款利率,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风险投资是另外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研发的高风险、高投入及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创新型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有一定的难度。政府可以建立担保机制,作为企业的担保人,还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启动资金、为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提高风险投资的积极性[10]。同时国家应该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启动,为风险投资提供安全的退出渠道。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创新型企业的产品,支持企业的发展。

3.3 成熟期政策分析

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政府除了通过税收优惠及政府购买等措施鼓励企业的持续研发以外,应该减少对企业发展的干预,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逐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找准市场定位,进而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与竞争对手相匹敌。

3.4 衰退期政策分析

创新型企业步入衰退期以后,已经不再适应市场需求。对于有一定活力的企业,政府应该帮助其分析市场,并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转型。而对于无法转型的企业,则政府应该完善资产评估和清算制度,促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或者是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引导企业积极退出。

参考文献

[1]刘立.创新型企业及其成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1).

[2]陈勇星,李国栋,谭浩俊.创新型企业及其基本特征[J].江苏商论,2007(4).

[3]贺伟,刘明霞.企业R&D商业化能力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4).

[4]王伟光,李征.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与政策取向[J].经济管理,2007(12).

[5]王鲁婕,韩志诚.企业生命周期界定方法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

[6]胡珑瑛,蒋樟生.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8(2).

[7]陈劲.创新全球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易朝辉,夏清华.基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视角的国内外创业政策评述[J].技术经济,2008(8).

[9]张可丹.我省创新型企业将享优惠政策[N].搜狐网:http://news.sohu.com/20070308/n248592190.shtml 2007-03-08.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篇4

一、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和融资结构的基本定义

企业的融资结构是指企业资金的各种来源和组成结构。究其根本, 是指企业本身拥有的内部资金和从外部投入企业的资金, 最早关于企业融资结构概念研究的是M-M定理。企业的规模程度、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企业经营内容的市场发展状况、外部的融资环境等都是影响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因素。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分为初期、成熟期、衰退期三阶段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已经被提出。在之后和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又提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可分为创立期、成长阶段、成熟期和衰退期。这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 对企业金融成长周期进行细分, 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提出了在各个不同的成长阶段, 企业的资金来源也各不相同。

例如, 企业处于创立期时, 因为本身处于初期阶段, 资产和企业规模都比较小, 企业本身的设备和相应的人员配置都还不完善。所以企业的资金多来自企业拥有者自身投入的资金, 外部投资资金较少或者没有。当企业开始慢慢发展, 赢得利润越来越高, 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时, 企业所吸引的外部资金投入就会越多, 那么企业的规模就会发展的更大, 设备和人员配置都趋于完善。

二、关于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

近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猛, 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数据显示, 早在2004 年时, 我国已经拥有约28 万家的中小企业。但是, 当时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占据比重还不到百分之七。我国现在的中小企业中, 大部分都仍然处于初期阶段, 也就金融成长周期的创立期和成长阶段。

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分析, 可以看出, 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还处于比较单一化,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多属于企业经营者自身投入的资金, 或者是企业利润所投, 都属于企业内部投资, 来自于金融证券公司等的外部投资基本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比重。而且, 在占据很低比重的外部投资中, 又有将近98%的外部投资是来自于银行的贷款。

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分析, 不难看出,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进行“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 导致中小企业更多的运用内部融资, 或是银行贷款。这也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能够很好的完善, 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局限, 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连接在一起, 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在同一市场经济条件下, 中小企业并不能和大企业相抗衡, 久而久之, 中小企业就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变化的一些建议

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考量, 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工作是刻不容缓的。为了达到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目的, 中小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改善。

第一, 合理的融资结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只有一个合理的、适合企业现况的融资规模才能平衡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收益。对此, 中小企业必须要如实的了解自己的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收支情况。从而来确定企业需要多少的资金, 在确定了资金需求量之后, 才能利用多种不同的融资渠道, 来达到最优化, 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除了确定资金需求量之外, 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企业创立初期, 企业的信息不对等, 来自于企业外部投入资金较少, 甚至没有, 这时候企业就更多的运用内部融资, 或者银行贷款, 这就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该能够有效的利用资金的使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 对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债务融资, 一定要谨慎运用。虽然债务融资有益于企业的发展, 还可以抵税。但是债权人和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二者之间还需要签订债务契约来保证二者的权益。如果企业发展良好, 当然双方利益是处于一致的, 但是一旦企业出现状况, 来自于企业外部投资加重了企业的负债, 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 可能会导致倒闭、破产。并且, 在企业需要进行新一轮融资时, 企业可能会因为现有的融资状况导致融资失败, 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四、结束语

进入21 世纪以来, 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对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从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金融成长周期理论是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捷, 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 2002, 09:63-70.

[2]孟祥英.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 2006.

[3]何学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06.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篇5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随着电网规划建设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电网资产利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关注,配电网规划建设对电网投入产出的效率也愈加重视。由于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较快,电网建设存在适度超前的现象,其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需求的基础上,也造成了部分电网设备利用效率较低的浪费情况。以居民小区为例,由于小区供电设施一般根据饱和负荷预测结果一次建成,然而受入住率影响,小区负荷一般具有显著的成长周期,因此往往导致居民小区供电设施在相当长的负荷成长期内利用率较低。

负荷预测是供电设施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1,2],也是配电网规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配电网饱和负荷预测方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3,4,5,6],并有相关文献对不同的预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7]。然而现有研究仍然主要集中于饱和年或单一规划年的负荷预测,由于没有考虑负荷成长周期的规律,因此不能实现对规划期分年度负荷的精确预测[8]。本文针对居民小区负荷预测问题,首先建立了负荷成长周期影响因素体系及其构建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的负荷预测方法,实现了对居民小区分年度负荷的精准预测。

1 负荷成长周期及其影响因素体系

成长周期曲线是描述单一种群空间约束的成长周期过程,形状一般见图1,其数学表达式为[9]:

该曲线的特点是成长初期(0~t0)速度相对较缓慢,称为初建期,起点值为a/(1+b);随着某些影响因素的变化,t0后进入增长期,增长速度较快,从拐点1增长至拐点2;t2时间后进入成熟期,成长速度趋于缓慢,最后达到饱和。点((lnb)/c,a/2)是成长曲线的拐点和中心对称点;当b、c值确定,a值越大时,曲线在t0到t2之间的走势越陡;当a、c值确定,b值越大时,曲线增长速度越慢。

负荷成长周期是反映用户负荷增长阶段性规律的重要参考,居民负荷的成长周期同样包括初建期、增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而不同小区对应的各个阶段长短各不相同。

居民小区的负荷成长周期曲线主要受住宅需求类型与周边配套设施影响。住宅需求类型(x)影响整个负荷成长周期的长短,其主要分为刚性需求(回迁、新居住)与改善型需求两类,刚性需求负荷增长周期较短,改善型需求负荷增长周期较长。周边配套设施(y)又可以细分为二级变量教育(y1)、交通(y2)、生活设施(y3)、文化娱乐(y4)、医疗卫生(y5)等的影响;教育、交通主要影响初建期的时段;生活设施、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主要影响增长期的时段。

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的影响因素体系见表1。

2 基于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的负荷预测方法

2.1 负荷预测方法流程

基于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的负荷预测流程见图2。

负荷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1)收集预测小区的基础数据。收集获取居民用户点负荷、电能量数据、用户档案信息、住宅需求类型、周边配套设施条件等基础数据。小区基本信息必须包含但不限于以上数据。

2)预测居民小区的饱和负荷。根据步骤1得到的小区基础数据,采用空间负荷预测法预测小区的饱和年负荷。

3)基于历史数据确定成长曲线的形状参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上一节结果,负荷成长周期曲线形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成长曲线形状参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式(2):

首先收集大量的居民小区负荷历史数据,对每个小区的负荷历史数据根据饱和负荷进行标幺处理,得到完整的历史数据集,其中每个小区的数据集{a、b、c、x、y1、y2、y3、y4、y5}包括3个形状参数与6个影响指标参数。接着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历史数据集进行训练学习,得到具体的关系模型。神经网络的具体算法见2.3。

4)预测小区分年度负荷。影响因素按照表1给出的标准进行取值,计算出形状参数,预测居民小区的分年度负荷。

根据步骤1得到的小区基础数据,得到该小区的影响指标集{x、y1、y2、y3、y4、y5};将其引入步骤3得到的关系模型,即可得到该小区负荷成长周期曲线的形状参数a、b、c,从而确定小区负荷成长的S形曲线;最后结合步骤4预测得到的饱和负荷,即可回推得到小区的分年度负荷预测结果。

2.2 成长周期模型求解算法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居民小区的成长周期模型(见式2)进行求解。

BP神经网络属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其基本结构见图3,分为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对于成长曲线模型,输入值X为负荷成长周期影响因素,输出值Y为成长曲线形状参数值。在传递过程中,误差会平均分配给该层的各个单元,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和修改各单元的权值和阈值。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即是权值和阈值不断调整和修改的过程,此过程一直持续到完成设定学习次数或输出结果逼近可接受范围。

训练过程需要输入大量的历史数据,以使网络能够记忆各个不同类型数据的权值和阈值分布,从而在未来输入新的影响因素值时,能够找到相似权值和阈值分布进行预测。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初始化。根据系统输入序列X以及输出序列Y来确定网络输入层节点数n,隐含层节点数l以及输出层节点数m。给定输入层和隐含层神经元之间的的连接权值ωij以及隐含层与输出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vjk的初始值。给定隐含层阈值a,输出层阈值b的初始值。给定网络的学习速率以及神经元激励函数。

2)隐含层输出计算。根据输入序列X,在隐含层内运用输入层和隐含层间连接权值ωij和隐含层阈值a计算出隐含层的输出O。

3)输出层输出计算。得到隐含层传来的输出O后,在输出层内运用隐含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vjk以及输出层的阈值b,计算出BP神经网络的预测值Y。

4)误差计算。根据网络输出Y和预期输出D,计算网络预测误差δ。

5)修改权值。根据计算的网络预测误差δ来修改网络中输入层和隐含层之间的连接权值ωij以及隐含层和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vjk。

6)修改阈值。根据计算的网络预测误差δ来修改网络中隐含层节点阈值a以及输出层的节点阈值b。

7)判断输出结果是否可接受。如可接受,则迭代结束;如不可接受,则返回步骤2。

3 负荷预测方法应用与实例分析

3.1 方法应用

居民小区负荷增长一般具有显著的成长周期,然而居民小区的电源建设往往按饱和负荷一次性建设完成,变压器等供电设施的建设过于超前,造成了负荷初建期和增长期供电变压器负载率过低,造成电网资源浪费。

利用上文提出的基于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的负荷预测方法,配电网规划人员将能够从时间与规模上综合考虑用户负荷的发展情况,有序安排电网建设与投资时序,大幅提升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

以居民小区供电变压器规划为例,通过掌握小区负荷成长周期曲线,预测得到小区分年度负荷,便可以基于分年度负荷规划供电变压器容量,确定供电变压器的投运时序,从而充分利用供电设施资源,提升电网资产的利用效率。

3.2 实例分析

以某大型成熟小区为例,该小区入住居民6000户,小区现已达到成熟期,饱和负荷为10964k W。小区住宅需求为刚性需求,且周边配套有省重点学区,已建成轨道交通,生活配套设施距离小区3km,文化娱乐设施距离小区12km,且距离小区8km处有医疗设施。首先,基于本文方法重新预测所该小区的历史年分年度负荷,以验证方法的合理性;接着,将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对2套不同的电网建设方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表1,该小区负荷成长周期影响因素取值见表2。

基于收集的大量历史数据与神经网络方法,得到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模型,将以上影响因素取值代入模型,即得到小区负荷成长周期曲线的形状参数结果a0.9863,b6.3365,c0.0505。

小区负荷成长周期曲线见式(3):

结合饱和负荷预测结果,得到小区的分年度负荷预测结果。该居民小区负荷成长曲线见图4。

该小区实际负荷与利用本文方法的预测数据对比见表3。

通过上述对比结果可见,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分年度负荷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均小于5%,表明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基于预测结果提出供电变压器分批投运的优化规划方案,并与原有的一次投运方案进行经济性对比。

方案一:一次性投运。即在小区初建期,按饱和负荷投入供电设备。投资6317万元。

方案二:分批投运。即根据小区负荷成长周期,分批次投入供电变压器。第一台变压器于小区建设初期投运,投资2595万元;第二台变压器于小区处在增长期的第4年投运,投资3820万元。

方案对比:

1)设备利用率方面:方案一变压器负载率在负荷成长周期的前2年长周期影响因素体系,并利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负荷成长周期模型,提出了基于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的负荷预测方法,实现了对居民小区分年度负荷的精准预测。以某大型小区为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应用结果表明,根据居民小区负荷成长周期特性指导负荷预测与电网建设,可以实现供电设施的有序建设与合理投资,减少电网资源的闲置浪费,全面提升电网建设的经济效益。均低于20%,处于轻载运行状态;方案二在负荷成长周期内均无变压器轻载情况,设备利用率高于方案一。

2)经济性方面:按照内部收益率8%测算,方案一的税后回收期为16.66年,方案二的税后回收期为14.98年。方案二税后回收期较短,经济效益整体优于方案一。

4 结语

本文建立了考虑住宅需求类型与周边配套设施的居民小区负荷成

参考文献

[1]蓝毓俊.现代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赵明欣,刘伟,陈海,等.《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解读[J].供用电,2016,33(2):2-7.Z HAO Mingxin,LIU Wei,CHEN Hai,et al.Interpretation of The guid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J].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2016,33(2):2-7.

[3]李健,张植华,林毓,等.配电网负荷预测应用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4):31-35.LI Jian,ZHANG Zhihua,LIN Yu,et al.Distribution network load forecasting application research[J].Power grid and clean energy,2014(4):31-35.

[4]安建强,马林峰,纪斌,等.北京电网网格化空间负荷预测方法[J].供用电,2015,32(8):58-63.AN Jianqiang,MA Linfeng,JI Bin,et al.Grid-based spatial load forecasting method in beijing power grid[J].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2015,32(8):58-63.

[5]向铁元,文闪闪,胡导福,等.类比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电力建设,2009(1):99,101.XIANG Tieyuan,WEN Shanshan,HU Daofu,et al.The application of analogy in power load forecasting[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09(1):99,101.

[6]朱凤娟,王主丁,陆俭,等.考虑小区发展不均衡的空间负荷预测分类分区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2):41-48.FENG Fengjuan,WANG Zhuding,LU Jian,et al.Conside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spatial load forecasting partition metho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2,36(12):41-48.

[7]杨晨燕,李润沁,周瑜.适用于地区电网的几种负荷预测方法探讨[J].华东电力,2013(12):2655-2657.YANG Chenyan,LI Runqin,ZHOU Yu.Several kinds of load forecasting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regional power grid[J].Journal of east China electric power,2013(12):2655-2657.

[8]李露莹.考虑新用户负荷发展的中短期负荷预测方法[J].供用电,2012,29(4):37-39.LI Luying.A medium and short term load forecasting method considering development of new customer load[J].Distribution and Utilization,2012,29(4):37-39.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篇6

黑龙江省是我国畜牧业大省, 具有独特的耕地资源、饲料资源、草地资源 (草地质量好、生产力高) 、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尽快把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一个大的支柱产业, 有效地转化本省副产品, 带动种植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实现农畜产品增值, 吸纳更多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就业, 强化畜产品的增收作用, 促进农牧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关键在于促进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成长。

一、产业成长和产业生命周期

(一) 产业成长

一般而言, 产业成长是指单个产业经历其生命周期的一种过程, 或者说是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存在的延续过程。从狭义上来说, 产业的成长主要是指产业从形成期到成熟期这一阶段, 但在广义上来说, 则可以认为产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产业的成长过程。本文所指的产业成长含义是广义的, 旨在研究单个产业的成长演化过程。但主要研究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从形成期到成熟期这一阶段, 这是由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所处的阶段性与发展需要的紧迫性所决定的。

(二) 产业生命周期

作为生物学概念, 生命周期是指具有生命现象的有机体从出生、成长到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就某个产业而言, 由于经济增长、社会主体需要的变化和技术上为新的产业技术所代替等等, 都必然经历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发展阶段, 在不同阶段, 厂商行为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和某些共同的规律性, 从而形成了产业生命周期。

一般而言, 产业生命周期的过程经历包含了四个阶段, 产业形成期、产业生长期、产业成熟期以及产业衰退期 (如下图) 。

二、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成长的阶段性判定

(一) Logistic曲线与产业成长阶段的划分

由于产业的成长与生命体的成长有类似之处, 逻辑斯蒂 (Logistic) 曲线方程现被很多学者用来描述单个产业系统的成长演化过程。

假设X是系统的产量 (或企业数量、产业销售额等特征变量) , 则Logistic方程的微分形式为:

参数N代表的是产业系统中产量增长的饱和值, 即一个产业的最大可能发展的规模容量。增长参数α代表该产业生产率的高低。方程右边随时间增长的因子X称为动态因子, N-X称为减速因子, 它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说明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是非线性的。

方程的解即为Logistic方程的积分形式:

式中c为积分常数, 由系统演化的初试条件决定。

我们根据逻辑斯蒂曲线方程, 利用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数据 (《黑龙江统计年鉴》, 黑龙江省统计信息网 (http://www.hlj.stats.gov.cn/) , 进行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成长阶段划分的实证分析。

对式2-1求导, 得:

方程 (式2-3) 表示畜产品产业产量增长在任一时刻的加速度。

令得产量演化曲线的拐点出现在X=0.5N处, 代入方程 (式2-2) 得到此时

对方程 (式2-3) 继续求导, 得:

因此, 产业成长速度曲线有两个拐点与此对应的演化曲线的状态分别为约为最大饱和值的21%, 71%。

假设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是个永续产业, 当t→∞时, 产业将最后缓慢地进入成熟阶段, 本文不作产业衰退期的研究。因此, 有实际研究中, 可以认定在进入最大饱和值前的某个时刻 (t2) 对应值为饱和期 (成熟期) 始点。

根据上述推导结果, 可得出产业系统的产量 (或企业数、销售额等) 等特征变量的基本演化曲线和成长速度曲线及阶段划分 (见表1) 。

(二) 模型参数估计

1. 非线性的Logistic模型线性化回归

Logistic模型是一类非线性模型, 或称为可化为线性模型的回归问题。对 (式2-2) 两边求对数变换, 得:

则 (式2-2) 转化为线性模型: (式2-6) A0, A1为常参数, Z含有参数N, 因此 (式2-6) 事实上包含了三个参数, 不能直接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0, A1。但是若N已知, 则 (式2-6) 又是普通的线性方程, 因而又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 (式2-6) 中的A0, A1, 从而得到参数c, α的估计值:

最后得出Logistic模型的回归曲线。所以这里最主要的问题便是怎样确定N参数。

在回归方程中, 其拟合精度的高低可以用相关指数R2的大小来判定。各种拟合方法的相关系数R2的大小顺序为:非线性回归>四点法>三点法>拐点法, 这表明非线性回归的拟合精度最高。但其算法较为复杂, 因此, 最好的方法是, 先用四点法估计出参数N, 然后利用线性化回归方法求出其余两个参数的估计值并且进行显著性检验, 再以此估计值为初始值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 则可以迭代次数最大程度地提高曲线方程的拟合精度。

2. Logistic模型参数N的估计方法

用四点法确定估计模型中的参数N。

选取实测数据序列的始点 (t1, X1) 、中间点 (t2, X2) 和 (t3, X3) 、终点 (t4, X4) , 分别代入 (式2-5) , 得到N的估计值的公式为:

3. 非线性回归

Logistic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无偏性估计可以由非线性回归过程以获得。利用SPSS软件, 所采用的算法是Levenberg-Marquardt法。运用此法进行迭代时, 必须利用上面方法先给出模型中各参数的初始值, 即对于Logistic模型, 参数N的初始值可用四点法取得, 参数c, α可用线性化回归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值作为初始值, 如此可以提高迭代的速度。

(三) 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成长过程的曲线拟合

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 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畜产品加工产业产量、企业数和销售额等相对完整的数据, 所以, 本文就以这三个指标来进行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成长的曲线拟合。数据如下表2所示。

1. 产品产量的曲线拟合

四点法取t=2001、2004、2007和2010四个年份的数据序列 (见表2.1) , 得到估计值:N=1035.52 (万吨)

线性回归拟合曲线:

作为拟合参数初值。

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非线性回归, 在 (式2-8) 中R2趋近于1, 回归效果挺好。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到:

式中t=年份-1995 (式2-9)

各参数估计值置信区间如下表所示, R2=0.097。结果显示拟合精度得到优化。

2. 销售额的曲线拟合

估计N参数用四点法, 取t=2001、2004、2007和2010四个年份的数据序列 (见表2.1) , 得到估计值:N=3437.4 (亿元) 。

线性回归拟合曲线为: (式2-10)

非线性回归拟合曲线:式中t=年份-1995 (式2-11)

各参数估计值置信区间如下表所示, R2=0.977, 结果显示拟合精度较高。

3. 企业数的曲线拟合

四点法取t=2001、2004、2007和2010四个年份的数据序列时 (见表2.1) , 得到估计值: (个)

线性回归拟合曲线为: (式2-12)

作为拟合初值。

进行非线性回归运算得到:式中t=年份-1995 (式2-13)

各参数估计值置信区间如下表所示, R2=0.988, 结果显示拟合精度得到优化。

综合以上对产业成长阶段划分和拟合曲线的分析, 汇总有关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上述结果, 我们认为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成长已经进入产业成长期初期。产量在2001年以前就进入了拐点, 处在产业成长阶段的成长期后期;销售额在2008年进入拐点, 处在产业成长阶段的成长期前期;畜产品加工企业数在2009年进入拐点, 处在产业成长阶段的成长期前期。综上, 我们判定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产业进入了产业成长初期。

三、结束语

从产业成长角度研究黑龙江畜产品加工业, 可以促进黑龙江省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加快发展。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确定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所在的生命周期时期, 是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 试用不同的产业发展战略, 以加快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左相国.中国烟草产业成长过程与规模经济特征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

[2]李靖华, 郭耀煌.国外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演变[J].人文杂志, 2001 (6)

[3]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贸研究, 2004 (6)

[4]姜法竹.黑龙江省畜产品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27-29

[5]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畜牧业统计资料汇编 (1990-2010) [S]

企业成长周期论文 篇7

工程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主流的、智能的、开放的信息化时代, 它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和标志性产物。经过现代信息化文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 工程信息的管理方式从2000年以前的纸质文件管理一路发展到2000年以后的电子化管理方式。时至今日, 继而发展到工程数字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使我们的工作和信息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高效、方便、准确。那么究竟何为数字化?

数字化要解决信息的快速集成、关联展示以及信息智能化、结构化、热点化存储和数据交换, 并充分发挥信息的高度兼容性、集成性、延展性和扩展性。不同于电子化信息技术, 数字化展现方式要消除信息孤岛, 信息不是孤立的, 而是通过一个点可以穿成一条线, 通过一条线可以连接一个面, 通过一个面可以形成一个空间体。通过数字化技术封装、管理和配置数据仓库, 将原始工程信息及智能模型信息转化成通用、可扩展、可兼容、可集成、可开放的中间标准格式, 供其他系统进行数据调用和交互。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 用于支持管理决策[1]。其严格遵循ISO15926标准, 使得与很多第三方智能软件和信息系统建立和打通了信息自由沟通和游走的信息绿色通道。其引用的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和中间件技术, 能够包容和涵盖各种中立格式, 包括SVG格式、流媒体格式等, 能有效容纳将近140多种数据格式。

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公司业务规模壮大的发展以及信息资产管理的突出矛盾和重要性, 中海油站在了工程数字化时代的前沿, 加紧并跟进了国内甚至国际上几家屈指可数的、实施数字化工作的一流公司的步伐, 在数字化经验和案例可借鉴范畴比较少的情况下, 中海油结合自身的管理需要及工程数据仓库的技术理念, 在精心自我研究的同时, 加强对外学习和调研, 经过22个月时间的酝酿和挑战, 初步建立并完成了中海油自己的“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 (Engineering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公司领导和研究小组给其取了一个响亮且时尚的官方英文学名, 叫做“艾迪斯” (EDIS) 。

二、工程数字化背景及意义

海上油气田开发生产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投入的特点。根据资料统计, 目前海上油气田资产已达千亿以上, 公司以每年数百亿的投入, 加快新油田的开发。如何将三至五年建成的工程设施顺利移交给油田生产管理者, 并为二十年、二十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油气田设施改造、生产运营、安全应急、设施延寿及弃置等管理提供有效保障?如何管理公司庞大的设施资产, 最大化资产利用率, 降低运营成本?这是中海油工程建设业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渤海为例, 2000年前投产的油田均已步入后期生产过程, “十一”五规划中的新建工程设施数量直线上升, 预测2010年海上结构物将超过100座。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设计寿命和生产操作状况, 10年左右渤海湾将逐步面临部分油田的废弃与处理, 预测此项工作每年投入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在近些年的工程建设和开发生产过程中, 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主要表现在:

1. 随着中海油上游的勘探、开发、工程、生产业务逐步一体化进程, 以及区域开发和滚动勘探、滚动开发理念的日渐明晰, 大量已建成的油气田生产设施面临改造或扩建, 由于缺乏前期完整、准确的设计、完工、竣工数据信息, 相关数据无法在生产过程中重复再用。另外多年生产期间的工程设施资产的动态管理, 基础数据查询使用非常困难, 对生产操作、维护带来不便, 导致工程设施改扩建效率大幅度降低, 相关成本大幅上升。

2. 油气田生产设施运维和故障修复过程, 由于信息资料查询困难, 导致设计施工效率较低, 甚至造成较大损失。如流花油气田修复项目、东方油气终端管线断裂修复项目及惠州油田群FPSO修复项目过程中, 共同遇到一个问题, 就是许多该油田设施的设计数据和资料无法及时找到, 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修复时间, 从而带来公司产能的损失。

3. 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管理、技术性文档资料基本上以纸介质或电子版保存, 没有集中整理和数字化存储, 随着项目的结束, 大量过程资料散失, 造成宝贵的信息资产流失。生产运营部门缺失设施和设备信息, 没有完整的数字化工程设施移交, 大大影响工程向生产准备移交的效率和质量。

4. 当海上油气田发生安全应急事件, 缺乏三维可视化信息以及相关资料, 与公司应急系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从而影响对事件快速、准确分析和应急指挥。

针对以上的突出问题, 通过深入思考, 结合公司科学发展观实践, 调研国内外石油公司的先进做法, 我们认为必须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工程设施完整性管理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工程信息档案库的建设是加强工程设施完整性管理的有效途径, 并将促进对中海油的软实力建设, 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 也符合总公司向国际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工程设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基本目标就是要解决“建立1套数据仓库应用系统、编写1套多设施数据标准和规范、完成31个在建设施的数字化实施工作、选择性完成在16个役设施的数字化实施工作、常态化、持续完成所有新建设施的数字化实施工作、加大系统和数据全生命周期应用和更新等”。

从工程设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设施阶段来看, 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工程的前期研究阶段、工程建设阶段、运维更新阶段及油田弃置阶段4个主要关键阶段 (如图1所示) 。其中, 前期研究阶段包括:预可研、可研、ODP;工程建设阶段包括: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加工设计、安装设计、检验、完工设计及采办;运维更新阶段包括:生产运营维修、改扩建设计等。从其信息类型来看, 主要涉及到全程采集工程文件、工程数据和工程模型。其中, 工程文件包括各阶段设计成果文件、采办文件、供应商文件、厂家资料;工程数据包括设备设施属性、基础数据和环境参数 (地质油藏和风、浪、流等) 、海管完整性数据、智能化热点数据和信息、位号及关联关系;工程模型包括智能P&ID、三维布置模型、工艺专业的HYSYS模型、结构专业的SACS模型等智能模型信息。从其设施状态来看, 有针对新建设施数字化的方法和要求, 也有针对在役设施数字化方法和要求。从其工程上游业务板块设施类型来看, 有针对海上固定式平台实施的全生命期管理, 有针对陆地终端的, 有针对海管海缆的, 有针对水下生产系统的, 有针对模块钻机的, 也有针对FPSO及单点的。从其数据生命力来看, 要想让EDIS中始终存储着最新版的工程信息, 并且能够准确、客观反映物理设施真实现状, 需要对相关改造数据和信息时时更新到EDIS中, 这样才能让数据具有足够、顽强的生命力, 也才能让数据始终保持新鲜和活力。

从公司管理现状和组织机构来看, 工程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前期研究、工程建设、生产运维多业务板块、涉及公司开发部、工程建设部、生产部跨部门的协调和并行管理;从业主承包、分包管理方式和策略不同, 在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 工程信息的产生和数据源头都会来自各个业务部门及其各自的承包商、分包商。由此, 在面对工程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板块不同、管理部门及职能不同、数据类型不同、设施状态不同、设施类型不同、设施的信息类型不同等各种问题, 以及需求和管理的差异化、个性化并存的复杂局面, 要真正实现工程设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就要梳理以上问题, 寻找有效解决办法, 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和规则, 界定跨部门工作界面和工作职能, 确定牵头管理和协调部门, 设计工程信息传输移交的流转机制和流程等等, 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工程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做到大家求同存异、统一认识、统一数据规范、协同配合, 完善工程设施数字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

四、工程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简介

工程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主要按照设施的状态和设施所在的生命期不同来略微区别对待, 由于设施所处的状态、阶段、寿命、生命力不同, 各设施采集工程信息的完整度、质量也不尽相同, 因此会针对新建设施 (全新开发的设施) 、在建设施 (正在建设, 还未投产的设施) 、在役设施 (已经正在服役和生产的设施) 三大类设施所处的阶段和状态来研发不同的数字化实施方法和策略。数字化实施比较深入和全面的是新建设施, 由于工程设施处于刚刚开发阶段, 工程信息尚未形成, 可塑性强, 可以按照新建设施数字化信息规范及标准严格要求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审查;而工程信息采集难度比较高, 且质量相对差的是在役设施, 因为很多设施都已经服役了很多年, 少则5、6年, 多则10-20年, 面对工程数据的大量缺失, 再加上设施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改造和更新, 工程文件和数据的搜集变得尤为艰巨, 数字化实施方法和策略也更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和客观现实进行特殊设计和制定。介于新建设施和在役设施之间的是在建设施, 由于在建设施是相对阶段性的数字化工作, 实施的难度同样也介于新建设施和在役设施之间, 所以其数字化实施方法既具有新建设施的特征也兼有在役设施的特性。

无论是新建设施、在建设施、还是在役设施, 工程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的原则和精神都是相通的, 无非是对数据的精度、深度和完整度要求略有不同而已。通过数字化工作组的归纳、思考、提炼, 总结了一套工程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的法则, 并且适用于所有设施状态和类型, 普适性和扩展性强。该方法中主要强调, 工程信息的采集所遵循的数据标准要一致;用于确定并进行信息关联的工程位号与位号之间建立的关联对象要按照规定的模板和要求严格进行收集、记录和梳理, 并将其导入和指导计算机进行关联和匹配;承载信息载体的平台和容器要开放、中立、可定制、可配置、可扩展, 这样便于信息的封装、存储、查询、展示、应用、集成、共享和信息交换和传输。用一句形象生动的话来总结数字化实施方法的要点就是“数据规范是基础、工程位号为核心、关联关系为纽带、数据仓库为载体、管理制度是保障”[2]。

4.1在建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

中海油在2007年以渤中28-2南项目组为试点进行工程设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试点研发工作, 通过22个月的努力, 于2009完成数字化的试点工作, 研究成果显著。当时, 作为试点研究的渤中28-2南油田正值项目建设高峰期, 一部分平台已经将要投产, 有的平台还在建设中, 是属于典型的在建设施范畴。2010年, 有限公司决定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开展大范围的数字化推广工作, 进行数字化工作的设施主要有31个, 包括渤中28-2南油田、锦州25-1南油田、绥中36-1油田、旅大27-2/32-2油田等。这31个设施刚好也是在2010年前后进行投产, 同样具有典型的在建设施特征。在建设施数字化实施的方法和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并部署天津、上海、深圳、湛江四个分公司的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 (EDIS) ;编制工程信息规范和标准;完成31个设施的数字化采集、整理、入库工作。

31个设施的数字化采集与整理工作主要包括:工程文件搜集与整理、位号及关联关系梳理、三维模型正向建模、智能P&ID绘制、计算模型建立、工程信息审查、数据校验及预装载, 如图2所示。对于在建设施, 工程文件采集与整理只包括详细设计成果文件、完工文件、供应商资料、建造完工资料、采办文件等;原图纸文件编码保持不变。

4.2新建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

按照有限公司要求, 2011年以后启动的项目必须按照新建设施采集规范进行工程数字化的实施工作。按照设施类型, 正在开展数字化的新建设施数量统计如表1所示。新建设施和在建设施的数字化实施方法极其类似, 除了采集的工程信息范围和编码要求不同, 其他实施方法完全一样。新建设施采集的数据是最全面的, 采集的范围包括整个工程设施的全生命周期, 包括前期文件、基本设计成果文件、详细设计成果文件、建造安装完工文件等, 直至最后的弃置文件。由于新建设施执行的标准和依据是数据规范, 文件编码、设备编码要严格按照规范中的编码规则进行出图。

4.3在役设施数字化实施方法

在2011年启动新建设施数字化的同时, 同年以绥中36-1油田为试点, 开展在役设施的数字化试点工作, 计划将绥中36-1油田开发成中海油首个整装的数字化油田区域。由于在役设施文件缺失比较严重, 所以其数字化实施工作更加艰巨。其数字化实施方法和在建设施、新建设施也比较类似。主要不同在于, 三维模型的绘制要采用正向建模和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建模相结合的技术, 同时考虑到文件的缺失, 还需要通过出海调研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再设计和差异化补充, 以保证最终文件能客观反映设施的最新状态。

五、总结

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目前在工程上游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数据资产也出具规模, 设施类型也极为多元化和丰富, 但是对于数字化工作的应用、更新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摸索其应用策略、应用方法、应用手段、更新机制、更新流程和更新管理模式, 以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进一步推动、提升和扩展应用与更新, 使其真正能为公司的业务管理和业务发展起到积极、健康的促进作用。对于工程中下游业务领域, 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和研究, 逐渐完成工程设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上游、中下游各个业务链条和业务板块的数字化实施和应用工作。

摘要:中海油自2007年开始, 在渤中28-2南项目组进行工程设施数字化课题调研和研究工作, 2009年成功完成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和试点研究。2010年, 开始在中海油全面推广和实施。2011年新开发的设施全部按照新建设施数字化要求进行工程信息采集和实施。同年, 通过选取绥中36-1油田群同步开展在役设施数字化工作。目前, 该工作在工程上游领域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实践, 对于数字化的应用和更新以及工程中下游的数字化工作, 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 以为中海油开辟一条适合工程各业务板块应用的数字化之路。

关键词: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数据仓库

参考文献

[1]Bill Inmon.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 (建立数据仓库) [M].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上一篇:滑轮组补偿下一篇:剩余劳动力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