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

2024-06-09

设计师(共12篇)

设计师 篇1

2013年3月22日, 第一夫人彭丽媛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 第一夫人的服饰和拎包都来自于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例外, 一时之间不仅例外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高, 而且中国本土的服装设计师品牌成为关注的焦点。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发展才十几年, 但也呈现欣欣向荣之象, 且设计师品牌附加值高, 是中国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选择中国国际服装周评选的十佳设计师创立的品牌为研究对象, 梳理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现状, 为设计师品牌经营者提供参考。

一、“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概念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是指在中国大陆成长起来的, 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 以设计师为主导并以设计师知名度推广的, 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服装品牌。本文旨在讨论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现状, 为使文章简洁, 没有特别指出的情况下, 提及的设计师品牌均指服装设计师品牌。

1. 设计师品牌知名度与设计师知名度密切相关。

设计师品牌是指以设计师为主导并且以设计师的知名度进行推广的品牌。“设计师品牌既指企业聘请社会上的知名设计师, 以设计师的知名度推广产品的品牌, 也可以是设计师个人自己投资成立公司, 并兼顾产品设计以及品牌经营的品牌。”“相比于公司品牌、产品品牌, 设计师品牌是以设计师、设计团队为主导。”设计师自创的品牌与设计师天然的融为一体, 品牌知名度与设计师知名度休戚与共。企业品牌要称得上设计师品牌, 就必须以设计师为核心, 形成品牌代表着设计师、设计师代表着品牌的密切联系, 设计师品牌与设计师息息相关, 荣辱与共。

2. 设计师品牌风格独特, 文化内涵丰富。

设计师品牌不仅表现为风格独特, 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品牌由设计师主导, 受到设计师个人特质的强烈影响, 通常品牌代表着设计师追求的艺术境界和生活方式, 服装成为设计师思想的表达形式。“相比于公司品牌、产品品牌, 设计师品牌更具品牌形象识别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包含质量、服务、形象、文化价值等多种元素。风格独特是设计师品牌表象的浅层特征, 文化内涵丰富是设计师品牌本质的深层特征。

3. 设计师品牌在中国大陆成长。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中的“中国”首先指国籍的概念, 本文讨论的设计师品牌的创建者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 包括港澳台地区;更重要的是指“在中国大陆成长起来的”, 强调的是设计师品牌的成长地主要在中国大陆, 品牌的顾客群主要是中国大陆地区, 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也主要在中国大陆地区培育起来。

4. 设计师品牌需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设计师品牌首先要具备品牌的特点。没有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的品牌, 则不可能建立起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品牌形象更无从谈起, 因而, 对文化内涵要求较高的设计师品牌要称得上是设计师品牌, 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规模。“许多自称是设计师品牌的品牌, 虽然市场销量高, 但是并没有形成品牌的个性和独特风格, 只是随市场流变, 显然不是设计师品牌;同样, 自称设计师品牌, 但是消费者不买单, 没有市场规模, 品牌生存都成问题, 也谈不上设计师品牌。所以, 要真正成为设计师品牌, 一定要在品牌风格与市场之间把握平衡点, 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占据市场, 不断的在坚持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品牌的市场渠道”。设计师品牌是已经发育成功、具备一定规模、有一定忠实客户的服装品牌。

二、十佳设计师品牌

1. 十佳设计师品牌具有代表性。

设计师是设计师品牌的核心。设计师品牌的服装风格受到设计师个人特质的强烈影响, 其整个经营活动都是以设计师为核心。设计师品牌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种独特的风格正是设计师特质的外化表现。

十佳设计师能够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水平。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是全国优秀服装设计师集中的平台, 其主办的中国国际服装周已经成为中国时尚的权威, 并且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影响力。金顶奖、最佳设计师、中国十佳设计师是由中国国际服装周在全国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中评选出来, 他们代表中国的服装设计力量。金顶奖获得者、最佳设计师人数较少, 样本数量不够, 而且十佳设计师包含金顶奖获得者和最佳服装设计师, 因而本文选择十佳设计师作为研究对象。

十佳设计师创立的设计师品牌能够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中国国际服装周在中国时尚界已经形成话语权, 在服装周的设计师评选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国际服装周是设计师绕不开的路, 也是设计师品牌的必经之路。比较成功的设计师品牌的设计师绝大部分都获得过十佳设计师称号, 十佳设计师创立的设计师品牌在很大程度上能代表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整体情况。

2. 十佳设计师品牌的创立情况。

十佳设计师品牌是指由十佳设计师创立的符合本文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概念的设计师品牌。十佳设计师并不都创立品牌, 有的即使创立品牌也并不具有设计师品牌的特征。本文经过筛选, 确定符合条件的十佳设计师品牌作为样本, 来研究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现状。

(1) 十佳设计师创品牌人数比例将近一半。中国十佳设计师每年一届, 每届评选出十人, 从1995年到2013年一共19届, 因其中有33位获得2-3次该奖, 因而截至2013年, 获得过中国十佳设计师奖项的设计师一共有153位, 其中创立服装品牌的有61位, 没创品牌的有92位。

没有创立品牌的设计师大多一直担任职业设计师。在没有创立独立品牌的设计师中, 有一部分是以自由工作者、兼职身份或者工作室形式提供设计服务, 其中有的是为企业服务, 有的为个人提供定制, 但未创立品牌, 品牌意识比较薄弱。

(2) 十佳设计师创立的多为设计师品牌。十佳设计师创立的品牌的有61位, 本文选择他们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作为分析样本, 如表3所示, 其中创立的品牌符合本文设计师品牌定义的有51个, 占比达84%, 可知十佳设计师创立的品牌大多数为设计师品牌。

在61个十佳设计师创立的品牌中, 有10个不符合本文的设计师品牌的定义。其中2个是因为设计风格不够独特, 例如朵朵可可家居休闲服和风铃鸟运动休闲服, 它们在设计上非常普通, 很难达到设计师品牌的标准;另外8个则由于市场不成熟, 例如王培娜的培娜服饰、潘怡良的GIOIA PAN等。

三、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现状

经过筛选, 我们挑选出符合本文定义的51个设计师品牌, 并分析其在经营模式、定位、区域分布方面的现状。

1. 以成衣经营为主

设计师品牌按服装产生的批量情况可以分为成衣和高级定制两大类。成衣经营模式是指服装大批量生产, 同一款式可以适应很多位顾客;而高级定制模式是品牌经营者以一对一的形式为单一顾客量体裁衣, 产生的产品有唯一性和顾客的专属性。

从表5可知, 我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以成衣经营为主, 但高级定制的比例也达到22%, 占有一定规模的市场。成衣品牌相对价格较低, 能够占有广泛的市场, 成为大多数设计师品牌创立者的选择。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个人收入不断增多、消费者追求独特性愿望不断增强, 使高级定制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2. 设计师品牌定位趋同。

如表6,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以女装为主。女性向来是服装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设计师品牌也不例外。

如表7,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以高档品牌为主。设计师品牌因为品牌识别度高, 富有设计含量, 文化内涵丰富, 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较高的附加值, 因而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注:品牌产品价格大多数在2000元以内的为中档, 大多数在2000元以上的为高档。

如表8, 目标客户年龄直接定位在25-45岁的成衣设计师品牌所占比例达55%, 如果包括定位在25-35岁、35-45岁的品牌, 则比例高达90%。人在25-45岁处于事业的上升期, 收入较高, 对着装的要求较高, 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是设计师品牌的主要客户群。

结合表6、7、8,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定位比较趋同。男装品牌较少, 在男性也越来越注重时尚的今天, 设计师品牌可以选择开发男装品牌。中档设计师品牌不多, 许多消费者因为高价格对设计师品牌望而却步, 中档品牌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在年龄定位上, 趋同现象最明显, 给0-25岁、45岁以上的人提供服装的设计师品牌很少, 在青少年越来越受重视、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 设计师品牌尽早抢占竞争较少的年轻人和老龄市场, 或许能赢得先机。

3. 区域聚集现象明显。

设计师品牌的发展要依靠当地的产业资源和市场, 而注册地通常是品牌的发源地, 按注册地分析能了解设计师品牌对城市或区域的选择情况。

如表9, 设计师品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 来自海外和中部地区的品牌很少。如表10, 设计师品牌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区。如表11, 高级定制设计师品牌主要集中在北京。

结合表9、10、11, 设计师品牌地区聚集现象明显。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综合发展水平高, 东南沿海纺织产业基础雄厚, 商业发达, 成为设计师品牌的主要选择地。

四、结论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与设计师荣辱与共, 中国国际服装周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重要活动舞台, 设计师在国际服装周获得奖项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有效方法。我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以成衣经营为主, 高级定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设计师品牌定位趋同, 在市场定位中采取差异化策略。

能够为品牌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一线城市、东南沿海发展水平高, 成为设计师品牌的聚集地, 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 品牌可提前布局中西部地区。

参考文献

[1]郁舒兰、李兵著.中国期待设计师品牌[J].艺术与设计, 2008 (11) .

[2]史小冬.“模糊理论”在本土设计师品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中国美术学院.2010:7.

设计师 篇2

今天看到了UCDcn上面空格提的“产品设计与交互设计的区别”,我想到自己前段时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是交互设计师还是产品设计师。所以,可以从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区别去考虑两者关系,以下是自己的思考:

1.产品设计包括交互设计

这个说法的角度是从产品和项目的角度去考虑的,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流程中,交互设计如果有肯定就是其中一个部分,主要负责的是产品的原型设定,细节交互方式,整体的交互模型定位,对于其他工作并不是其职责内了。而对于产品设计要去考虑什么呢?用户的需求部分的商业需求,制定产品的大体方向和绘制产品概念图,对于交互设计,底层程序设计,视觉设计和产品运营推广都需要去考虑并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导。其中大部分职能感觉会和产品经理的相同,以前我有谈到过产品经理的5个比较主要的工作职能(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项目管理、产品推广、产品生命周期),

或许现在我看来产品设计师应该是介于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之间。

2.我们需要产品设计师么?

至少我现在觉得不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肯定,但是我想至少这是一个方向,所以不奇怪很多交互设计师为什么直接就去做产品经理了一样。交互设计师或许会分成两个职业发展方向,一个是专业的交互设计,快速理解产品,快速搭建原型,画出产品交互模型。另一个产品设计,考虑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的根本需求,画出产品的概念图,思考和宣讲产品的方案。

我不知道现在是否需要这样细分出一个产品设计师,当我想这个应该是我们去考虑的一个方向,让交互设计师更广范围的去思考产品,思考交互能带给产品的价值。

产品设计师,不是我们创造出来一个新的名字,希望看看他背后的意义吧。给你们的产品能带来些什么呢?我只能说,很多产品经理都紧紧抓着市场看,而不关注用户(或许你还再疑惑用户不就是市场么?),就像职业经理人和创始人之间的区别。

设计师 篇3

关键词: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品牌

1 风格品牌出现,设计含量增加

在近年来的服装市场中,新品牌层出不穷且风格各异,它们有的是国有企业转轨的产物,有的则是设计师个人设计的独立品牌。特别是一些新出现的品牌,其个性化设计的特点更为突出,使品牌的性格赫然醒目。这些品牌都是设计师凭借自己对时尚的敏感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运用独到的设计手法,通过对服装的线条、结构、面料、色彩及空间构成、搭配方式等进行创意和制作,使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所诠释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感受到品牌的设计含量。虽然这些品牌的定位群体不广,有些还稚气尚存,但他们的出现,却表明了我国现代服饰文化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同时也表明了中国服装品牌设计朝着个性化趋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本次针对设计师品牌的市场调查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例外”。“例外”——一个具有东方本土文化的原创精神并保持着持续创新和经营的中国设计师品牌。艺术指导马可与品牌运营毛继鸿即是”例外”创立人,更是其无可替代的灵魂。他们科班出身的背景,使得两人在品牌经营和管理上有着与做生意的商人全然不同的情感与理想性。也许正因为如此,反而让“例外”意外地找到了更具商业价值的独特市场性。乍一看似乎违反了一般的市场需求、目标消费群设定等标准营销模式,但其实在无形中反而更贴合了越来越挑剔的现代消费者。也正是由于他们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化、美学、创新、低调的创作态度,不仅成功地打造一种东方哲学式的当代生活艺术,更让“例外”成为中国目前成立时间最久,也最具影响力的原创本土设计师品牌。马可个人曾表示,我从来不认为例外是需要用通常的商业定位去划分顾客,比如说年龄、职业以及收入。我认为例外的顾客划分是一个字:心。能和我的心贴近的她就是我的顾客,她就能读懂、感受到我的东西。

2 国内外服装设计师品牌形成的背景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之所以能出现众多高级时装品牌和著名服装品牌,是因为来自宫廷、贵族及上流社会对服装的需求,这种需求带动了下层社会对其效仿,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时装艺术奠定了极高的艺术平台。虽然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消费观念的制约和以工人阶级为核心阶层的背景,致使人们对于服装品牌的消费主要是以低档大众成衣品牌服装为主。

现今我们的经济发展迅猛、消费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在不断上升、消费观念也在不断转化,我们对高级成衣品牌甚至是奢侈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与欧洲不同,中国的消费者记住的是厂家、商店的名字而不是设计师的名字。回看中国的服装发展史,我们和国外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未经历过培育自己设计师的年代就从一个点直接切入到国际的时装世界里,这个时候,顾客还没有养成消费以设计师命名或直接体现设计师精神的穿着文化,还没有养成一种爱护、尊重、跟随设计师的习惯,因此,当国内服装界跟国际接轨的时候,国内消费者并没有像欧洲的消费者那样拥有关于服装的专业知识,这就给国内的许多设计师品牌带来诸多困难。

总之,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是一种“先产业后设计”的模式,不同于国外的“先设计后产业”的模式,这就决定了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出现和发展,只能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上,要与大量充斥市场的服装产品品牌争一席之地。

3 设计师个人风格对其品牌的重要性

设计师的个性和风格直接影响了其品牌的风格化,服装设计师是时代服饰风尚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是品牌风格和文化的创建主体,任何品牌都需要设计师的诠释。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有着自己的个性、风格、生活方式,及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修养。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在他们的设计中,物化个人的情感和个性特点,产生的作品可以看作是其个人生命的表现。

个人服装设计师品牌的风格化是设计师个性化的完美体现。品牌风格是设师个人性格化、风格化的展现和原创力的发挥,并会随着设计师本人个人风格和艺术创作力的发展而更加丰富,这种独特性和差异性是无法模仿的。在设计师品牌中,品牌风格就是设计师个人性格化和风格化的极好展现体。设计师们通过自己对时尚观念的理解,对灵感来源的获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人生本质的感悟来演绎属于各自的独特品牌,同时也为相应的消费者找到了一种个性、情感、思想、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的表达方式。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无非都在说自己,如果不是直接讲自己,那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梦想。在设计师品牌中,品牌就是设计师个人性格化和风格化的最佳展现体。服装设计师通过有效的创造品牌风格,让消费者充分感觉到自己品牌的独特风格和文化。真正独创风格的服装可以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进而实现设计师个人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等的表达及与着装者的交流。

4 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的未来展望

中国设计师要发展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品牌必须结合中国设计师品牌起步晚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找到适合中国设计师品牌建立和发展的模式。逐步建立以设计师本人为偶像的运作模式,要敢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创造新品牌、独自策划经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同时又强调原创设计,用设计师自身的魅力带动消费者的追随,通过设计师原创的设计和独特的品牌风格,满足消费者对个性的追求。

在今天,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品牌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注意把握机遇,也要培养把握机遇的能力,这样才不会“技到用时方恨少”。全方位的把握市场所需,独特且到位的体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并将其延伸到品牌中去,独立特别的表达方式,不脱离大众需要,不违背设计初衷,真正做到比设计服装本身更具艺术魅力,实现艺术的再创作。中国服装设计师的个人风格的建立,中国设计师品牌的前景所面臨的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和周围浮躁的人群,如果能够静下心来认真从事设计,将个人的设计风格化作泉眼,不断地为设计师品牌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那么中国国内的服装设计距离取得服装设计师品牌成功的时间也就不再遥远了。

参考文献:

[1]邹游.北京服装设计师生存状态分析[J].装饰,2008(7):16-19.

[2]冷芸.对话中国三代时装设计师——中国时装设计师寻梦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3]谢峰.时尚之旅[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4]楚鹃.中国品牌设计的根基在哪里?[J].服装时报,2000(6):16.

设计师 篇4

2 | 任洁《曲直空间》

1综述

当今室内设计界一批批新锐设计师借助各种平台不断的崭露头角, 他们虽然有着一样年轻的面孔但有着不一样的设计理念, 他们拥有着对于艺术设计强烈的好奇心, 但都又各自追寻不一样的前进方向。“新中源杯2013年南京室内设计大奖赛”也正是给当今的艺术类在校生提供了实现自己设计梦想的舞台。东南大学贤学院建筑与艺术系学生也不例外, 通过这次比赛展现了自身的设计实力。其中任洁同学的作品《曲直空间》获得新人新作类一等奖, 沈梦玮等3名学生作品获得二等奖等, 这些在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已经踏入了当下的新锐设计师的行列, 他们也代表了新生代的一种力量, 因此其作品的思想和创意、设计都值得去探究, 既是对前期的总结也是给后来者一种启发和借鉴。

2概念创意

在这次的新人新作比赛中, 虽然是统一的竞赛命题“100平米住宅室内设计”, 但每位设计师通过不同的子题目来表达他们各自的设计理念, 每位新锐设计师的设计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主题和创意, 也正是因为各不相同的概念创意, 他们的作品才能散发出熠人的光芒。

3 | 沈梦玮《分裂与新生》

4 | 沈梦玮《分裂与新生》

5 | 王云霞《简约空间》

在任洁同学的作品《曲直空间》中, 其设计的概念主题来源于:“年轮”, 通过年轮其特有的时间记忆这一特性, 从而构想到人们生活中“年轮”的状态, 从而将这种设计概念融入到其设计定位的单身公寓空间中, 从年轮这一概念抽离出 “曲”这一形态要素融入到其设计作品中, 其创意点就在于通过曲与直这两个对立的概念来表达人们在生活中同与不同的状态, 即:不断推进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节奏以及在这大的生活节奏中所发生的点滴的变化。

6 | 王旭《新古典主义空间》

在设计作品《分裂与新生》中, 沈梦玮同学则从自然界中寻找创意灵感来探寻自然的生命历程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关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进行设计。于是, 龟裂的大地、 空中的闪电、雨中的莲蓬等自然元素就被抽离成一系列的肌理形态并被运用到空间设计中, 整体的空间给人轻松舒适, 个性张扬的感官体验。

王云霞同学的作品《简约空间》其设计创意来自于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相间》, 该作品因为利用处于不均衡格子中的色彩关系达到视觉平衡而著称。而《简约空间》的设计正是运用了大小不一的方块形态对空间进行分割和装饰。整体的空间没有过多的形态, 而是更强调功能性, 在王云霞同学看来, 简约的方块形态成为空间中的背景, 而艺术陈设则成为现代简约风格中的点睛之笔。

王旭同学的《新古典主义空间》设计概念来源于自身对于生活的感官体验, 并最终将住宅室内设计定位于“甜夏生活”的主题, 清爽柔浪漫和艺术气息是其要表现的空间氛围, 因此将古典的浪漫情怀和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 兼容华贵典雅与现代时尚则成为设计师的设计主题, 而新古典主义风格中材质和色彩的风格、文化艺术底蕴和经过简化的肌理和装饰线条等这些元素正契合了设计师想要表达的空间意境。

3元素表达

在任洁同学的作品《曲直空间》中, 通过圆形与线形这两种形态融入到空间设计中来表现“曲直”的概念, 在客厅的电视背景墙面处理上则运用了弧形的墙面来增加空间的流动性, 墙纸的选择也是圆弧与直线的交错纹理, 极大的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时尚感, 而沙发背景墙和吧台、卧室空间则采用了简约的处理方式, 沙发背景墙运用了简洁的墙面留白处理点缀以装饰画和折线形壁龛, 而吧台空间则通过顶部不锈钢酒架和L形的吧台的简单线条来勾勒整体的空间, 餐厅的局部墙面则是融合了以上两种处理方式, 卧室的空间设计延续了客厅空间的黑白主调, 简洁的黑白棋盘格形式既满足了时尚感又使得空间简约而不简单。整体的空间风格定位明确, 各功能空间既有各自的特点又互相融通。

沈梦玮同学的设计作品《分裂与新生》, 围绕人类与自然的主题, 利用折线创造出灵活多变的空间, 在造型上多采用多边形、弧形为主要元素进行叠加组合, 构成一种结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玄关和厨房的设计构思来源于龟裂的大地和闪电的形态, 类似于龟裂的肌理被抽象简并被复制和重新排列, 意在细胞的繁殖分裂以待重生, 这些抽离的形态进过精心的设计处理使得最终的设计成果既满足家居功能性又具有丰富的视觉冲击力。客厅空间的设计则是模拟自然的景观, 设计师意在家中营造出山石、草原、流水的感觉, 与玄关和厨房进行了呼应。而卧室则是另外一种摩登现代的感觉, 意在表达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的迅速发展的今天, 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将绿色引进城市的主题, 因而该空间设计则通过现代简约的家居形态和绿色的主调创造出现代时尚并且自然环保的空间效果。在该作品中, 整体的住宅空间成为一种自然环境新生的演变展示, 充满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王云霞同学的《简约空间》力在通过简约的空间和艺术陈设来打造一个具有现代艺术氛围的有爱之家。将大小不一且具有明快色彩的方块进行穿插、叠加和镂空设计来丰富空间界面设计, 此外, 丰富的植物搭配、 定制的艺术隔断、艺术花瓶和装饰画等陈设都在提升空间的艺术氛围。

无论是简洁的格局和柔滑流动的曲线分割都在王旭同学的《新古典主义空间》作品中得以施展最大的魅力。典雅浪漫的紫色为主调结合米白色使得整体空间呈现静谧的氛围。此外通过室内的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的特色, 从家具陈设、具有古典装饰花纹的壁灯以及简欧柱式, 修剪规整的植物, 简化的古典线脚装饰等都无不烘托新古典主义空间的艺术气质。整体空间设计注重装饰效果, 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浪漫气质, 使空间具备了古典与现代双重审美的效果。

4结语

通过对以上的几位新锐设计的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这些在校的新锐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是多重地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与设计的影响,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都有着深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思考, 在表现出来的设计作品中, 对待同一空间的设计理念和态度各不相同, 而这也正是这些新锐设计师们最为宝贵的一点, 在当下信息传播迅速, 文化艺术多方融合的社会背景下, 设计更强调原创性和独特性, 也许这种原创和独特会由于实践经验等缺乏而有其不够完善的地方, 但是时间和努力将是最好的导师, 带领他们及设计作品一步步的走向完善和成熟。

7 | 王旭《新古典主义空间》

8 | 王旭《新古典主义空间》

参考文献

[1]高祥生.室内设计概论[M].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 (集团) , 2009.

设计师 篇5

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城市的知识分子,关心城市的问题,关心城市里人群的生活状态,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也应该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人,对公共的事务,比如公共的空间、街道、社区,普通公众享受公共空间的权利怀有近乎病态的敏感和热忱,对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带有批判性,并随时准备为普通人的权利而呐喊和奋斗。如果你没有这种近乎病态的热情,你做不了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师的基本素质,(what it takes to be a successful landscape architect?).商业意识(business sense)

.好奇心和终生学习的习惯(curios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

.设计悟性和美感(design and aesthetic sense)

.团队的合作者,善于谈判和协商(team player, collaborator, and negotiator)

.对环境富有责任感,对自然资源有良好的理解(stewardship of environ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对人的关怀和沟通技巧(commitment to peopl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坚持、耐心和坚韧(perseverance, persistence and patience)

.正直(integrity)

.热情、投入和执着(passion dedication and conviction)

.平衡(balance)

.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有全局观念(ability to synthesize information and/or be a big-piture thinker)

如何为设计师设计办公空间 篇6

关键词:设计单位 办公空间 针对设计师的需求

一、前言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为校企合作设计课题。起初在我们接到这个设计任务时,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这对我们而言不是一个一般的设计任务。首先它是一个实际的项目,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学生来说很多都是第—次接触,都多多少少面对着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的问题;其次,也是更具挑战的原因,这个设计项目的甲方是国企大型建筑设计研究院这样的资深设计集团,他们经验丰富,对优秀的设计有着很敏锐的洞察力。所以,要怎样设计才能打动甲方成为我们首要面对的问题。不仅是我们有这样的压力,我猜在刚刚接到这个任务之时,我们的指导老师也—定为我们可能的表现捏了一把汗。

设计之初,我要做的是为自己定位。旨在能发挥自身的长处而避开不足。我的优势在于:首先,我拥有设计经验及学术能力俱佳的导师组为我提供指导,其次,拥有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对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及分析。

二、研究背景

1.现代办公空间的现状及分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应运而生,而办公空间则是他们的有型的载体。同时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人对于办公环境的要求随之提高。而现有的办公空间所出现的问题普遍在于,片面追求办公密度、形式过于冷漠呆板、忽视使用者的心理需求等等。

办公空间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单位或机构专属办公空间、开发商建设的商用写字楼办公空间、自由式智能办公空间。

(1)单位或机构专属办公空间,整个办公楼依照某单位或机构实际情况整体设计规划。

(2)开发商建设并管理的办公空间,办公建筑整体设计,室内租赁于不同业主,室内空间装饰由业主依照自身情况进行单独设计。

(3)自由式智能办公,由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办公空间不一定是在某一特定区域而是更自由,只需要通过网络来将工作内容上传或下载即可,与实体办公模式相比更虚拟化,自由度更高甚至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区域或只是一个存放终端的空间和一个管理办公区即可。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侧重于第一种办公空间,即单位或机构专属办公空间。

三、对北京市某建筑设计研究院空间使用调研分析

1.企业概况

对北京某国企建筑设计集团进行前期调研:她的前身是中央某部位直属设计院,现有员工总数超过1600人,下设众多部院,主要针对项目以建筑、工程、以及机场物流设备等,各部院依据专长进行分工,互不交叉,是个名符其实的大型国企设计集团。各部门各司其职,基本的员工数量与工种搭配大体形同。整个集团内设置部门总体分为两类,其一是职能部门,即主要进行公司管理工作;其二为生产部门,负责设计任务的实际操作与执行。我所调研分析的内容以后者为主。

2.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每个设计部或所,人员总数大约70~100人。所包含员工比例为:管理人员(包括总工、所长、副所长等)约占5%,建筑设计师约占50%,结构设计师约占25%,其他人员(包括电路设计师、水暖工程师、动力工程师、外勤、监理、综合办公人员等)约占20%。

3.现存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工作人员的调查咨询,得出该设计院的现有问题主要是:乱、窄、堵。

乱。主要体现在空间内因储物空间的匮乏,而图纸及书籍等物品过多,导致室内堆砌的物品较多,使空间在视觉角度上较为凌乱,缺乏整齐感。

窄。因统一使用“L”型工位,其工位所需面较大,加之办公人员较多,致使内部空间流通不畅,通道及工位与工位间拥挤。

堵。综上两个问题,从立面角度讲,由于摆放物品过多,放眼望去犹如一个个高低错落的隔断,不能给人通透的视觉感受,从平面角度讲,由于过于拥挤使使用者不能顺畅通过,甚至有“死胡同”或“侧身通过”的现象。四根据使用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本节依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空间使用需求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1.建筑设计师

就此类国企大型建筑设计单位而言,每个设计部门的建筑师比例都近乎于占人数的一半,其他还包括,成图、水暧电等配套人员,他们的工作彼此分工明确,同时也有工作性质上的差异,在使用需求上自然也有不同。因此,怀着这样的问题我走访了一些在此工作的设计师、以及工程师,目的是想了解他们在空间使用上遇到的问题和有怎样的需要。建筑师,属于整个部门的核心,整个方案从开始初设到深化校对都需要他们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所以他们的使用空间的适应性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环境和对建筑师的走访,我发现现有的工作环境不能够完全满足建筑师作为设计创意的发起者对工作环境需求,比如说现有的工作环境过于单一乏味、空间狭窄拥挤、缺乏畅所欲言的场所。而设计师需要灵感来驱动设计的进行,而过于单一乏味的空间往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计师设计思维的开放性。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空间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是必要的条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设计师才能释放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空间的狭窄和拥挤,其原因在于存储空间的匮乏或者距离较远,不适于设计师的使用,所以导致在力公桌上大量的物品堆放没有足够的使用空间,同时也在邻里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使设计师之间交流不畅。宽松舒适的洽谈空间缺失,一般而言像国家级设计单位这样的大型企业接到的工程大体都是国家级设计项目或者极为大型的设计项目,因此每个项目不能就由一个设计师独立承担,往往需要几个建筑师组成团队,协作进行,这也就为空间设计上提出了需求,同时为了保持私密与无干扰性,需要相对独立的小型封闭洽谈空间,在空间使用中要求拥有:可以摆放图纸的大型台桌(至少满足摆放一摞A1蓝图)、讨论展板(草图及讨论)、投影放映等。这样的空间不见得要大,更重要的是独立、舒适、以及便于人员聚合。这样的空间也不用太多,每个所—两个即可,可供各组轮流使用。

2.水暖电工程师、及成图人员

对于“水暖电工程师、以及成图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是将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在图纸上进行呈现同时进行深化设计使设计更完善更易于实现,建筑师制定了明确的设计方向,需要成图人员的来实现方案的制作,在图纸制作过程中需要工程师们来配合与校对并进行深化设计,进而完善空間实现的可能性与辅助建筑更好的实现。

工程师及成图人员的工作方式主要以伏案为主,依据电子文件或草图,面对电脑进行制作,所以在工作环境的需求上更倾向于独立进行,也不易被打扰,这样工作效率会比较高。当然也会有师傅带徒弟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师徒之间的交流会比较频繁,(但是与建筑师不同他不需要独立的单体空间来围和),需要在空间配置上为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办公区附近增加实习场所,以方便经验不丰富的员工来咨询学习。

对于成图人员空间设置上应注意,首先,空间较为独立、使其成区组团,原因是成图过程普遍是由多人进行,包括CAD制图,3d等模型制作及渲染,以及后期P图等,所以成区组团比较易于整体协助设计师完成方案。其次,需要有相对隔音较好的内部条件,其目的是在制图过程中会频繁与设计师沟通,良好的隔音效果可以避免对周边工作人员的打扰。最后,需要相对宽敞的办公桌,或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视图桌,因为部分设计属于旧建筑改造或过程图纸深化,这样一个能够查看蓝图的桌子是必不可少的。

3.总工及项目负责人

除了实际操作项目的员工以外,在人员配置上还包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工种的“总工,及其项目负责人”,他们负责每个设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分配与验收,他在办公空间上需要一个与自己工位相关联的会客区,主要接待内部同部门人员与外来人员,所以在使用空间上需要相对更加宽敞、开放,但是他们的工位不宜放置在开场办公区内部,以免对其他员工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又不能过于分离给本部门员工与领导交流造成不便。同时在空间配置上还应与会议区想毗邻,这样方便领导间开会或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组讨论方案。

4.工程人员

同时,“工程人员”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仅占总人数的2%~4%,但是没有他们就不可能保证工程的保质保量完成,他们作为部门中的特殊团体,他们常年在施工现场工作帮助设计师将图纸变为现实。他们在办公区的私人物品较少,所以办公空间对他们而言就成了时而之用,所以在对他们的空间设计上可以相对不必考虑过多,但是也不能忽略,所以可以采用设计师及工程师(办公室的主要使用者)工位条件优先原则,在满足舒适的前提下进行排布。

5.公共使用区域

(1)茶歇区

以上是针对不同工种,以具体需求为基础,在空间使用上的差别设计方案。而在公共空间上应该注意那些内容呢?首先,公共茶歇区,因为设计工作与大多数非设计专业力公工作性质有所不同,原因在于’设计工作往往会出现周期短、任务重,需要经常熬夜加班的情况。这样一来一个舒适的能让员工有归属感的力公空间需要一个为大脑充电的公共休息空间,这样的空间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短暂的休息,同时可以与午餐、阅读空间合为一体,使空间富有丰富性,又能减少空间的浪费,同时又能满足使用者的多种需求。

(2)打印区

打印区,在设计公司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的大型设计单位几乎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打印室,而打印机会产生噪音以及在打印过程中产生臭氧对空气产生某种程度的污染,所以现代的力公空间往往选择将打印室分割独立出来,使之作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空间存在,而由于它是图纸的集散、梳理的重要区域,所以我认为打印空间应该同时包含图纸审阅、梳理、装订、储存等功能,这样不仅节省空间,同时可以为力公人员提供最便捷直接的服务。

(3)接待区

接待区,一般位于部门的入口处,用来登记外来人员以及处理办公室内部勤杂等任务,它的空间需求应该不仅仅是邻近出入口,更要做好对办公区的封闭与隔断作用,同时又能满足于办公空间内部无障碍的连通,使之更好的满足被服务者的使用需求。

五、依据空间属性营造空间氛围

在空间环境的营造方面,我认为可以有以下手法。

1.色彩应用

首先,在色彩的应用上:在开场力公区可以使用多变的鲜艳的颜色,色调可以以暖色为主,以保证使用者保持积极、亢奋的工作状态,同时营造轻松开放的工作环境;公共休息区,由于休息区囊括餐饮、阅读、交流等功能,所以适合使用冷色调颜色,使员工在休息之余保持相对理智的思维状态;打印区,由于特定的功能需求,所以在空间色彩使用上适用于白色,原因在于可以保证图纸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被环境色影响导致阅读失误,其次由于图纸堆放较为无序,白色可以便于查阅者寻找所需资料。

2.材料应用

其次,在用料上:开场办公区适用于使用较为整洁的材料,比如环氧地平地面,涂料墙体装饰,目的是给人以整洁、明快的感觉,使使用者直观体会到空间的属性;公共休闲区,适于使用木材,或相对软性的材料,目的是使使用者体会到空间的舒适与亲近感,满足空间在使用者心里层面上的归属感。

3.使用设施

最后,在室内设施使用方面:比如公共设施包括桌椅,书架,以及点缀性装饰等等,适合摆放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品,比如,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或设计师设计的家具产品或装置艺术品,使办公室内的设计人员,时时能接触到优秀的设计,从不同角度寻找灵感的来源,同时使来访者体会到设计工作室的性质及品位,等等。

六、结语

工作作为人类重要的基本活动之一。除居住场所以外办公场所是人们最长时间停留生活的地方。办公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在其中工作的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影响工作^员的工作效率并连带影响公司的效益。

本论文以北京某大型设计院为研究基础,对办公环境中的使用者进行调研分析,依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设计师 篇7

为追寻60年来我国建筑设计成长的足迹,我选择了新中国建筑设计成长的见证者——袁培煌大师作为我的采访对象。

九月和熙的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暖春”的感觉。当我在中南建筑设计院的技术顾问办公室里见到袁老时,更有“如沐春风”之感。袁老虽已是78岁的老翁,却依然拥有一头真实的黑发,面色红润。特别是与他握手时,他那细长细长、嫩滑的手,仿佛就是为了笔杆而生,他用智慧和妙笔给这个不平凡的时代留下了美丽的靓影。

我的采访从了解他的作品开始。

记者:袁老,您从事建筑设计行业五十多年,设计了那么多优秀的建筑作品,您能否介绍一下您最满意的作品?

袁:我一生虽然设计了许多作品,但我最钟情的还是广东科学中心,该项目占地45万㎡,总建筑面积13.7万㎡。这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巨型钢框架结构科普场馆。整个科学中心是由“五片花瓣”呈放射状组成,每一瓣面积就达6000平方米,每一瓣下来都是由弹簧托起,科学中心主楼的展馆应用新型隔震技术;这可以明显地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扭性能,减轻地震、台风和恐怖活动带来的振动。在科学中心的中庭虽然没有开空调,但我们能感受到清风徐来,非常舒服。我们在设计上利用温度差和风压差实现自然通风,实现了较好的室内舒适度,也节省了能源。强调中庭通风,这也是岭南建筑的显著特点。科学中心建筑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情有独钟。如科学中心广场入口处的“太阳风帆”,屏幕可显示出太阳能发电的度数,其与公共电网相连接,每年可发电3万度。而中庭的屋顶有5000平方米的光电幕墙,每年可发电8万度。

记者:您当时的创作思路是怎样的?

袁:要说广东科学中心这个设计,源于我对当地环境,科技馆功能的大致定位。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科学馆则被安排在郊外施建,所以我认为应该是个占地面积大的,放射性的建筑,于是我就画了个花瓣状的草图。以往的展览馆一般都是封闭式,单线式结构,各展厅缺乏合理的空间安置与沟通,而大型展览馆是公共建筑,需要一个人流量大,有自由活动,交通畅通的场所,于是我就想到设计一个较大的中庭,就像花瓣的托盘那样,去联系各个展馆。再结合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就有了木棉花形状的设计。作为一个南方城市,水一直带有广州人内敛的情感,广州也给人一种通透、绿色的印象,于是我就考虑让建筑与水面成架空设计,建筑的一部分架空在水面上,隔着落地窗就能望见水面,体现出广州的气质,于是便有了“科技航母”的称谓。

记者:在六十年的发展史上这个作品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

袁:它是近年来少有的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巨大建筑物”。其设计方案是面向世界招标的。当时,前后共有36个方案竞标,经过三轮的评选,进入最后一轮的有八个国外投标者,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我打趣说是“八国联军”,但到最后选用了我们中南建筑设计院的方案。一直以来,中国大型的建筑大多是国外设计,国内的极少,当我的方案最终脱颖而出时,张明先生(广东科学中心主任)高兴地说,这是为中国本土争了口气。《中国建设报》为此评论道:中南建筑设计院此次中标广东科学中心项目,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赢得了尊严,也为我国建筑设计单位角逐国际建筑设计舞台增强了自信。

记者:袁老,您这个设计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袁:我以为,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平面布局上来讲,对于关键的展区布置,这也是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在设计中,我们突破了一般科技馆的布局方式,采用以中庭为中心,以展区为单位呈放射状的向心式布置,从而达到公共交通路线最短,使用空间效率最高的平面形态。

二是从造型上来讲,科学中心位于小谷围岛西侧的半岛上,三面环水,植被茂盛,两岸视野辽阔,是该区域乃至大学城西部的重要景观节点,自然风光也是科学中心的主要元素,设计中也力求反映该环境自由而流动的特征。科学中心地处这样的环境中,其外形应该是较自由,是非规则性的,具有向前行进的动感,一种寓意两江交汇、逆水而上的动态,这是建筑所处半岛尖端特定环境所决定的。建筑平面构成的多个花瓣,从侧面看正好表达了一种向前的船体特征,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内涵和形式的吻合,从而确定了“科技航母”的造型构思和主题。

记者:建筑节能是考量一个建筑优劣的重要方面,那么,这个大型的工程在节能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袁:在广东这么一个夏暖冬凉的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和光源能耗是十分主要的。如何降低空调能耗是设计中节能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从而减少空调运行时间,则是简单可行且有力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首选节能技术措施,与其他中庭比较,科学中心的中庭通风别具一格。首先,我们在中庭的屋盖上设置了电动开启窗,下面通向架空层与开敞水面形成大量的对流空间,形成穿堂风,利用热压和风压差的“烟囱效应”产生“上吸下鼓”的通风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利用风洞态测压实验和计算模拟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另外科学中心的两侧面向珠江,空间开阔无遮挡,且广州自然光资源丰富,自然光可用条件优良,为了降低照明能耗,设计时尽最大限度地利用采光。利用合理的资源从而达到了节能效果。这个作品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十佳方案”、“2007年中国节能年度代表工程”、“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示范工程”,还第一个获得“广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奖”。

记者: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六十年您历经了许多特殊的时期,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模特如何诠释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篇8

关键词:模特,诠释,设计师,理念

随着服装行业不断地发展, 怎样满足设计师要求, 更好地诠释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从而使服装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以达到实现设计师价值与品牌价值的双赢, 模特的表现也由此受到关注。

一、服装设计大赛

以往的服装设计大赛往往是为了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发现设计人才, 开发新款式, 或评出国家、地区、行业的名优产品, 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服装设计比赛。而近几年的服装设计大赛不仅是为了发现涉及人才, 同时也与服装商业活动有了交集, 增添了品牌设计, 在举行服装大赛的同时为企业获得了价值。

(一) 模特的基本外形条件

一般来说, 模特基本外形条件主要包括身高、三围尺寸、人体比例及相貌。

1.身高。身高是外形条件首要条件, 这样可以使服装的结构、质地等看得清晰。女模一般要求175-180cm, 身材修长、匀称, 给人感觉轻盈、优美。男模一般要求180-190cm, 现在男模的趋势由原来的阳刚、深沉逐渐走向中性化。

2.三围尺寸。三围尺寸指的是胸围、腰围、臀围。女模胸围与腰围差在24-19cm为佳, 臀围在80-90cm为佳, 而男模的胸围与腰围差在22-17cm为佳, 臀围在90-97cm为佳, 越靠近这几个范围代表身材越好。

3. 人体比例。人体比例通常指以肚脐为分界点的上下身之差, 从头顶到肚脐为上身长, 从肚脐到脚底为下身长, 服装模特的下身应长于上身, 测得下身长度占身体总长度的0.618为佳即黄金分割点。或以臀底线为分界点, 从第七颈椎骨到臀底线为上体, 从臀底线到脚底为下体, 两者之间的差在16-14cm为优秀, 13-11cm为良好, 10-8cm为一般。

4.相貌。服装模特的相貌标准不单纯是漂亮, 主要是看其是否有立体感和个性特点, 同时要考虑其化妆后的效果。

(二) 表演技巧训练

1.专业技巧。首先在专业技巧训练中基本训练就是台步, 直线或交叉线的各种步伐配合服装风格的不断变化, 演绎不同的服装。

直线或交叉正常高度但步伐较大;

直线或交叉正常高度但步伐较小且温柔;

直线或交叉线正常高度但坚定有力;

直线或交叉线高抬腿。

以上为技巧的基本步伐, 除此之外还可配合服装要求进行舞蹈类步伐。

2.造型训练。服装表演过程中, 模特对服装的理解通过她 (他) 的动态和静态得以展示, 既体现了服装的韵律美, 又体现了服装的雕塑美, 能促进观众对服装的理解, 也能准确的表达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三) 服装模特的综合素质

1.文化基础知识。这里讲的文化基础指的是对事物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即我们学习的语文、数学、美术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因为这是构成一个人内在的基本因素。

2.音乐修养。服装表演的过程中都是伴随着音乐进行的, 而音乐作为服装表演的重要元素之一, 是服装表演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

3.舞蹈基础。舞蹈与服装表演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表演, 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共同之处, 她们都是以身体语言作为表现手段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三、模特应具备的其他能力与素质

(一) 创新精神

创新, 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模特要创新就要发挥其想象力, 做的和别人有的地方不一样, 可以从以下点切入:走台方式, 造型, 舞蹈动作, 甚至一个眼神, 等等。只是模特们不能忽略了自己这双发现的眼睛, 利用好他, 也会使模特在表演时让观众看出不一样, 从而对模特展示的服装印象深刻。

(二) 沟通理解与表达

沟通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 但是每个人的表现出来的状态和程度却大大不同, 有的人在表达沟通时落落大方, 而有的人却给人局促的感觉, 甚至给人胆小无能的定位, 也许这不是真实的内心表现, 所以, 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表达会让模特增强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 是舞台上的服装也光彩耀人。

总之, 在服装设计大赛中, 模特在台下所作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在舞台上表现出设计师服装光鲜亮丽的一面。模特要想更好的诠释服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首先应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不断培养各种兴趣, 增强自信心, 内外兼具, 从而才能在舞台上发挥出最大潜力, 在镜前表现出最佳状态。其次, 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及外在的各种条件, 给设计师服装带来新鲜生命且使设计作品流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时装表演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设计师 篇9

关键词:服装,设计师,创作灵感,文化底蕴,艺术素养,设计创新

一、服装与设计师

在我国服装业向着服装品牌国际化跨步前进的形势下, 服装企业却难以找到可以驾驭市场又能结合艺术风格和时尚品位进行创新的设计人才, 这暴露出中国设计师内在文化底蕴、艺术素养、技术功底、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在鼓励和推崇设计创新的同时, 却忽略了服装设计在生活中必须以人为本的现实作用并对大众艺术审美和鉴赏力的提升与引导。有的设计一味追求艺术文化形态的服装创造, 而不顾服装的实用性和商业性;也有些设计缺少对时尚流行的把控和创新, 盲目模仿搬抄国外品牌或过气的旧款, 缺乏品牌设计的创新力。有的设计师以遵从感性和追求个性为由, 对服装设计进行不着边际的创造;也有些设计师艺术才气和个性风格缺失, 设计缺少艺术的创新力。国内服装设计的这种风气或倾向值得我们服装设计业界重视与警醒。

二、设计与艺术灵感

任何艺术的创造, 都离不开艺术家丰富而具有创新的艺术感悟, 对于艺术创造来说“灵感”是不可或缺的。灵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 它是各种心理因素的高度综合。当创作灵感出现时, 艺术家能够将自己全身心的情感与全部的知识积累调动起来, 想象异常活跃, 各种记忆被迅速唤起, 思如泉涌, 笔若游峰, 往往创造出令人叫绝的艺术佳作。相反, 没有灵感勉强而为, 作品往往显得牵强附会, 平淡无奇。灵感的产生与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密不可分。时装设计和创作也不例外, 需要设计师灵感的闪耀与挥洒。

服装设计的创作灵感一般源自两种:一种是从艺术型的途径得来, 这类设计的灵感来源有时来自于突发奇想, 有时是从冥思苦想得来, 一旦有想法, 设计师就会将想法速写画出或结合构思直接将面料在人台上, 作多种方式的披挂、缠绕, 反复推敲以完成设计。这些突如其来的想法, 不仅是灵感瞬间的闪现, 也是设计师意识形态的不同思维方式或观念的习惯导致其智慧的碰发, 以致影响到设计风格和品位的差异。另一种是从经验型的途径得来的, 这类设计往往是先策划设计概念, 后在社会调查或学习传统、学习大师设计经验与风格的基础上形成设计理念和观点, 或根据社会环境的诸多因素而确立设计风格及主题。在设计概念下, 设计款式、选择面料与配件, 按照系列化和一体化的要求完成设计。此途径的灵感需要对社会历史与环境的充分了解和对人文意识的准确把握, 才能对品牌风格与形象做出正确的设计定位, 才能形成独特的设计或引领人们消费方向。因此, 无论是艺术型的灵感还是经验型的设计, 都要求设计师具备较为深厚的艺术素养和一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设计师深入设计的必要条件, 也可使设计师对时尚有更深入理解,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为时尚而时尚。

三、文化底蕴是设计的灵魂

时装设计与历史、社会、企业、市场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它要求设计师具有独创性的专业素质, 有预测或把控所处时代的时尚艺术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或方向, 引导大众审美消费的能力。既要求设计师能有不断创新的设计才能, 还要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 不能脱离社会和现实, 更不能忽视时装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导向作用。只有这样, 设计师的设计才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他的设计理念和创造力也才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经久不衰, 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这样的创意才是设计的灵魂, 是成功设计的基础, 它源于设计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素养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不是兴起一时或一现昙花。

今天的中国服装设计界、教育界, 对于培养设计师的文化底蕴, 建立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 大多设计师虽然服装理论和专业技术受过不同培养, 但缺乏对社会、对大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特点的全面了解。学生积累的专业知识, 如不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 一味闭门造车, 创制出的设计肯定没有时代感, 甚至其模式将有损于对设计正确的把握, 更无言设计让大众追随的时装。

从服装设计发展来看, 现代服装发祥于国外, 我国的服装设计缺乏文化背景基础和系统思维方式。不少设计师借用外国的当代设计形式时生搬硬套, 或漠视本国丰富的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而一味追逐外国设计模式。这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另一方面则是缺乏系统地研究设计理论的结果, 因而会出现大量互相抄袭、形式雷同、设计品位低下的现象。

我国艺术发展处在落后于西方的状态, 以此模仿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 也由于国内艺术设计教育的不成熟导致多数设计者并不能正确地把握住西方设计的文化内涵, 服装设计行业在艺术设计的范畴以内, 而不例外。人们热衷于学习西方的设计师也搞各种创新, 展示风格, 张扬个性。生活环境的差异, 人文历史的不同影响, 使得大多数设计者对于国际上流行的一些时装潮流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不甚了解, 盲目的模仿其表面风格、形式特点, 对来自西方艺术的设计灵感则是泛泛而用, 甚至对灵感由何而来不能理解, 而对于真正品牌风格、文化等这些独特的语言却是模仿不了的。所以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 不是发自设计师内心的真实情感, 经不起社会和历史的验证。

解决这种现象的办法, 首先要树立民族意识, 越是民族的越会得到世界的认可与接纳, 立足本国的国情和文化心理基础, 使设计作品更具设计师的个性与创造性。世界上有些民族很注重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 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比如日本民族虽然穿戴国际流行的西洋服饰, 但本民族的传统和服也穿戴至今, 并不断在用料、缝纫、色彩造型等方面用新的观念加以发展变化和美化, 使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更趋完善。再如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都注重民族服饰的研究和发展, 大搞时装竞争, 设计师们在民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创新, 创作设计出了既有本国民族特色, 又有时代感的时装。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要提升设计人员的艺术设计理论水平, 多交流多实践, 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吸取先进之道。我国的服装设计师要利用西方艺术文明的进步,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做深层次的研究, 更加完善和丰富我们特有的设计理论。

四、设计师与设计素养

设计师是时尚的弄潮儿, 而历史和文化更是具有意味的时尚。所以重视和学习民族文化与历史, 获取专业发展演变规律性的认识, 这是服装设计师必备的文化底蕴, 是重要的思想智库和学术资源与专业素养。一名设计师, 要能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做

魏晋风度下的顾恺之绘画美学

吉晨徐邠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士人美学产生和形成的第一大时期, 是对秦汉大一统的一种反思。玄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魏晋时代特有的魏晋风度。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自觉产生了如顾恺之这样的士人, 其传神论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关键字:魏晋风度;顾恺之;传神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士人美学产生和形成的第一大时期, 是对秦汉大一统的一种反思。魏晋南北朝产生的是具有独立形态的士人美学体系。士人美学基本上是把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来认识, 来表达, 来欣赏的。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定义上, 中国美学始于魏晋的说法才开始成立。

一、魏晋南北朝艺术和美学的来源

魏晋南北朝艺术和美学主要内容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哲学, 主要包括玄学和佛学。汉代独尊的儒术在这一时期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但是统治者还是愿意用利于自己统治的某些儒家理论, 比如“成教化, 助人论”。玄学和佛学的兴起为美学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深刻的基础。玄学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要探究的内容, 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玄学清谈促使了这段时期“人的自觉”乃至“文的自觉”, 玄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魏晋时代特有的魏晋风度。继玄学之后, 佛学进一步促进绘画美的自觉的形成, 佛家思想里的神不灭以及对形的蔑视, 促使画家对“以形写神”“澄怀味象”等观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二是士人, 在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 士人开始有了绘画审美的自觉, 重视自身意识的觉醒, 开始寻找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形式, 以自己而不是大众的眼光去观察自然, 了解社会, 体会人生, 没有任何政治以及功利的附庸。士人放浪形骸, 寄情于山水, 寻求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尽可能达到精神心灵的豁达。三是士人与宫廷的结合, 士人自身的觉醒加上宫廷独特的审美意识, 产生了魏晋南北朝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四是民间的清新,

出中允的评价, 对时下潮流与趋势做出恰当的判断, 对五花八门的学说与理论加以评点, 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的思想资料和学术资源, 能帮我们不但“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匠人”与“匠师”的差别。

学习了解历史知识, 接受更多文化与专业信息, 才能提高文化素养, 结合设计专业的特点, 将理论和图像信息融合, 才会有更高更巧妙的创意, 才可成为既有艺术家的创造力, 又具市场意识的“商人”设计师。

许多大艺术家、大师的创作成就与他们曾经花大力气收集和贮存大量信息有密切联系。著名的服装大师一詹尼·范思哲 (Gianni Versace) 所设计的漂亮服装并非纯粹的个人创造。他在设计服装上采用的诸多形式美大多来源于他一生都非常迷恋的古希腊文化, 尤其是他收集的大量古希腊时期的雕刻有精美衣褶的雕塑残像。这位服装大师每次在推出新一季设计系列之前, 总要在书房里不停的翻阅。以致让书房管理员对他的痴迷产生了怀疑。他说过:“我的收藏跨越不同的艺术时期, 从新古典主义的雕塑到14世纪文艺复兴初期的饰物, 还有20世纪的装饰艺术, 这些藏品带给我很多创作‘能量’, 这些也是我对工作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范思哲所指的“能量”就是创作的灵感, 而正是他社会上的风气必然对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客观的影响。也就是以上这四个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才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

二、特殊的历史环境

这里主要从士人美学的角度出发, 以顾恺之为线索展开论述。首先来分析一下顾恺之所处的这个时代。东汉末年由于黄巾大起义的失败, 百姓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饥肠辘辘, 没有心思再去过问农田, 土地荒芜, 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 百姓正常的生活已经难以得到保证, 地主豪强纷纷带着自己的家兵转徙四方。整个社会如此的动荡是必要引起政治上的变化。政治及其腐朽, 封建诸侯割据争雄, 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政治上推行“九品中正制”, 将人分为九个等级, 这种制度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人的品评。可是由于“党锢之祸”频频发生, 士人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不适感, 无力是从, 冷却了士人参政议政的热情, 不得不放弃对国家的责任感, 从而转向自己, 开始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魏晋风度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崇尚内心的豁达、向往精神的自由, 对美的追求与对功名利禄的超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魏晋风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一种超脱的艺术。伴随魏晋风度带来的玄学清谈和九品中正制的品评人物, 很快全国便形成了一股评论的风气。

人伦鉴识的风气开始于汉末, 当时重在品评人们的道德规范、忠孝廉耻、个人操守和为人的节气。可是这些品评人的规范到了曹操时代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曹操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 勿使天下人负我”, 从他身上丝毫看不出所谓的道德操守和节气风度, 满满展现出他的野心和霸气。如果此时社会上还是沿用儒家“成教化, 助人论”的风气, 势必和当权者的想法格格不入。所以, 品评人物的重点转为人本身, 开始注重人自身的觉醒, 转向人自身的才气、气质和形体、尤其注重人的内心。对自己心灵的精神追求, 成为最重要的标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魏晋风度也就是一种超脱自然, 放浪豁达的气度风貌便成为

对欧洲文化的热爱使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充满了对艺术的感悟和创新, 从而产生出源源不断的令人惊讶的灵感让他活跃在世界顶尖的服装舞台上。

五、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种设计大环境与服装大发展中, 服装设计师要想恰到好处的把握住设计创造的尺度, 就必须正确了解文化素养和灵感的关系, 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不仅熟知专业知识, 还要知晓专业历史, 全面了解社会与市场环境, 使自己具备设计师应有的商人的头脑与心理素质, 把握住设计师的艺术品位和专业综合素质, 只有当每个设计师都形成了独特而有内涵的设计风格和底蕴, 我们的事业才会向前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敏舒云华:服装品牌风格形象传播初探[J].纺织导报.

论服装设计与设计师的性格情绪 篇10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 阅历不同, 所接触的东西, 接触的人, 接受的教育不同, 对生活的理解也就不尽相同, 这些都会在一个人的风格中表现出来。例如叛逆的人设计出来的作品一般都是不拘一格、形式夸张的, 色调比较丰富多彩, 温顺的人设计出来的作品会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内向的人喜欢用冷色调, 活泼的人喜欢用暖色调……显而易见,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设计作品中理解设计师的内心感受, 对一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有重大影响的是本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类型。

(一)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

亚历山大·麦克奎恩是一个令人感到惊喜的设计师, 尤其是他的女装, 设计非常精致, 充满魔力, 情趣盎然, 女性味十足。他利用很难剪裁的面料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坏男孩的他有着异乎常人的梦想, 他有着被施了魔法的想象力, 那里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亚历山大出身平民, 他所处的英国时代有许多阶级冲突和社会矛盾。作为一个创新者, 他感到被排挤在社会以外。许多年轻人都像他一样, 他们很恼火, 并想冲击这个社会, 让社会换种方式思维。这也是“朋克”青年产生的背景, 因此亚历山大或多或少地具有“朋克”思想。早些时候有人说他歧视女性, 亚历山大对此很不满。他说:“我出身平民, 不是来自巴黎东岸的资产阶级, 所以说我亵渎女性简直是扯淡, 他们不熟悉我的生活, 没有看到过我经历的事情, 他们的成长过程和我截然不同。假如真如人们所说的我是在亵渎女性的话, 那也只是因为我勾画出了女性在社会里的真实面目。”麦克奎恩很尊敬马丁·马吉拉 (Martain.Margiela) 和川久保铃 (Rei.Kawakubo) 。因为他们都是那种绝不受既存观念束缚, 又能发挥独特创意, 努力求新而又深具影响的一类人。麦克奎恩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 他生于平民家庭, 却搞出极具贵族味道的时装。他长着一张天真憨厚的脸, 却有着奇异怪诞的想法和让人不可理喻的行为。

(二) Mac Queen品牌

Mac Queen品牌的高级时装线条简洁, 款式性感并极富巴黎感, 处处体现设计师Mac Queen狂妄不羁的性格。他还是典型的恐怖美学的忠实拥护者, 他剪刀下的女性总有那么一种锐利和强悍的味道。他的设计坚持了一种优雅与野蛮、贵族和土著的混合美感。正是这些对立的矛盾在猛烈的撞击后产生了火花。他的设计常常融合东方与西方的服饰风格, 令人赞叹不已, 在赞叹之余, 人们又为他的设计创意中总带有一点令人不解的诙谐而困惑。不过当你看到麦克奎恩手持猎鹰出场致意时, 你就应该明白, 在设计师的王国中, 他永远唯我独尊, 创意驰骋无疆界, 而时尚的信徒们, 只有臣服。

(三) 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给人最深的印象显然是东方式的:不紧不慢的步伐, 全身心投入的工作态度, 对时间的把握相当精确, 希望成为时间的主人。有教养、有幽默感、实用主义的思维, 比如他希望自己设计的服饰轻便、舒适而不是拘谨地坐在饭桌边吃四人正式晚餐的格调, 三宅一生能够极流利地使用英语和法语。1935年, 一代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出生在日本, 1945年他的母亲于原子弹爆炸中受伤, 二战之后没过几年便离他而去, 在他幼小的世界里, 日本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富有发达, 它贫穷落后, 被原子弹炸得支离破碎。但是凡事都有两个方面, 在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慢慢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与时尚因素:速食时代的快节奏, 充满童真时尚元素的迪士尼, 抑或充满诱惑气息的好莱坞。都给儿时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的日本人中, 有很多人拥有绿卡梦, 即去美国, 过美式生活。这是不是也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一点以后中西合璧的风格形成的轨迹呢?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日本设计师, 独有的审美情趣使三宅一生表现出超越西方风格的感觉, 而在选择模特上面, 则和主流眼光有一定的差别。他喜欢选用自己民族的模特, 但是模特的男孩气质和不追求漂亮而要足够特别的要求, 又是国际化的。黑人模特也是他喜欢用的, 也许是那种浓厚的异族气息吸引他。

(四) 川久保玲

她的设计独创风格充满了前卫的元素, 融合东西方的概念, 被服装界誉为“另类设计师”。她的设计就如她本人那样, 充满了自主、独立创新的味道———她大胆、果敢, 将自我主张进行到底。川久保玲运用了日本优雅沉静的意蕴和气息、立体的造型设计, 剪裁上更是不屈于传统的对称, 服饰干脆利落的整体形象, 冷色的衣料, 与她魔幻般的想象力结合, 创造出非凡的设计灵感。川久保玲是一个特殊的例外:她既没有出去学别人的模式, 又没有经过正统的训练, 但在东京的本土上, 她打造的不仅是属于日本本民族的文化和潮流。她的前卫意识超越的是整个时代, 是速食文化和朋克发源地的英伦文化也比及不上的。她的思想看起来是离经叛道的, 是年轻叛逆的, 但其实际上又是充满深刻涵义与思想的。正因其深邃, 所以才会在20年后大放异彩, 让新一代的年轻设计师们崇拜, 渴望以她的思想去解构、创造设计自己的作品。1973年, 川久保玲凭借过人的勇气, 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 并取名为Comme des Garcons, 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样”。实际上, 她只是很喜欢这几个单词的发音, 而并非媒体后来根据这个著名品牌的意思作出的可能是女性主义的猜测, 毫无疑问, 她被认为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她说:“我的目标是每一位女性能够有自己的生活并自我满足。”她将自己的服装描述为:“女人不用为了取悦男人而装扮得性感, 强调她们的身段, 然后从男人的满意中确定自我的幸福, 而是用她们自己的思想去吸引他们。”性格是服装设计师的旗帜, 是其设计的中心气质, 一位叛逆的设计师是不会设计出单调平凡的西装的, 同样的, 在每一件设计的服装上, 我们都能找到某位设计师的精神的影子。

二、强烈的情绪是灵感的火花

服装设计的核心是创新, 要创新就要先找到切合点。这个“点”就是通常说的灵感。灵感是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内突然出现精神亢奋、思维极为活跃的特殊心理现象, 呈现为远远超出平常水准的创作冲动和创作能力。艺术构思或传达通过顿悟获得飞跃。

服装设计的体验活动, 可以说是服装设计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 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情绪, 是服装设计师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 形成的服装设计创作的基础和前提, 乃至萌发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

(一) 生活中的情绪素材

每一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平时在生活实践中, 都十分重视积累生活素材和生活体验, 在体验中保持对生活印象的鲜活生动的原生形态。艺术源于生活, 的确, 多数灵感诞生于生活。那些闪烁灵感之火的闪光, 也许并不重要也不起眼, 如果不重要而忽视它们, 也许就是与最好的设计素材失之交臂, 擦身而过。因此, 从学习之初, 就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敏感性, 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的敏感, 就是要对环境、情绪快速而且准确地反应, 设计师能从外部的环境景物中, 对那些具有明确美感, 意境, 或人或是产生情绪上的反应, 也许是感动, 是厌恶, 是偏好, 是高兴, 是悲伤, 这些通过心理活动产生丰富的联想, 往往能够激发灵感。例如, 皮尔·卡丹先生就是一位对事物很敏感的设计师, 他设计出著名的翘肩造型正是以北京故宫的飞檐为原型, 加以创新设计改作服装, 不仅创新了自己的艺术设计, 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见, 能从离我们不远的事物中发现有意思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这种能力的具备是成就一名出色的设计师的重要素质之一。为了能够抓住一瞬间就失去的灵感, 要准备随身带的小本子, 及时写上灵感, 以备将来设计服装时用到。服装设计师所关注的必须是有意义的, 富有美感的材料, 而且材料必须是能够打动人心的, 激发服装设计师强烈渴望创作的欲望。比如, 从艺术才华横溢的天才圣·洛朗的作品中, 可以看到他的灵感多来源于广阔的世界, 可以感受到世界上各种异域风情的影响和当代各位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的影响。他运用多民族、多方面、多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 将这些对世界的情感集合放大在一件件精致的服饰艺术品上, 仿佛汇聚了全世界最鲜明最民族最特色的艺术,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集聚全世界的目光?因为他的作品便是属于世界的, 是属于生活的。服装设计的构思活动, 就是有了灵感, 并且萌发了创作欲望, 正式的艺术创作就开始了。服装设计的构思是一种思维活动, 需要长时间情绪与思想的酝酿, 更需要灵感的火花。

(二) 抓住对世界的情感

通常, 文化艺术历史建筑抑或花草树木自然景观, 或者是某种艺术表现形式, 某个充满诱惑的人, 某件有深刻记忆的事都有可能给我们强烈的灵感。以日本著名设计师山本耀司来说, 山本多从本民族特色中吸收美的元素, 通过强调丰富的色彩和剪裁的多样表达时尚, 不同于西方多用的立体剪裁, 山本多用一种不对称的造型, 这种不造作的随意表现在山本耀司的服饰中, 不对称的领型与下摆等屡见不鲜, 而该品牌的服装穿在身上后也会跟随体态动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呢?”又比如他痛恨所有为了男人打扮的女人、痛恨让女人穿得跟娃娃一般, 沦为附庸, 甚至认为女人就应该穿着男人的服饰。山本耀司勇于突破传统, 以和服为概念出发, 用垂坠、层叠与缠绕等效果, 将女性曲线覆盖于中性化的服装下, 创造出时尚界的日本新浪潮。这种与西方主流背道而驰的新着装理念, 不但在时装界站稳了脚跟, 还反过来影响了西方设计师。美的概念外延被扩展开来, 质材肌理之美战胜了统治时装界多年的装饰之美, 将情绪艺术化, 成为制衣的灵感, 延续灵感成为自己设计的风骨, 这大概就是一代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要告诉我们的。情绪是服装设计中的火花, 它可能创造出美丽的烟火, 也可能毁灭设计师的精神品格。

总之, 服装设计并非易事, 设计出自己的品牌, 拥有自己的设计理念, 创造自己作品的性格, 用服饰表达情感, 宣传理念更是难上加难。优秀的设计师更要正视自己真正的性格, 抓住一闪而过的情感, 表达真实的理念。艺术源于生活, 只有抓住生活, 才能制造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诱设计师! 篇11

专业色彩校准 四倍高清出“色”诱惑

三星专业工程师在出厂前会对产品进行细致地人工校准处理,通过对亮度均匀度、图像灰度、色温等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校准,力求准确、逼真地色彩还原。由于需要专业工程师手工校准等程序,所以三星S27B970D每天的全球产量为50台左右。另外,三星至尊显示器S27B970D还内置了校准引擎——“自然色彩专家”,用户可通过多种色彩校准工具自行进行色彩校准。

三星至尊显示器的分辨率高达2560×1440,相当于高清电视的4倍,WQHD可以轻松显示更宽广的图像区域。值得一提的是,三星S27B970D采用了PLS广视角面板,使它的垂直视角和水平视角均可达到178°,足以赢得设计人士的青睐。

外观秀“色”可餐 来自韩国无尘车间

三星至尊显示器S27B970D的“美色”不仅只停留在画质的专业表现,其外观造型的设计也是秀色可餐:前方屏幕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防护屏幕,背部采用黑色拉丝背板,透过其纤薄圆润的轮廓,三星S27B970看上去由于如半空中闪烁的魅影一般。为确保产品精密纯净的,尤其是玻璃防护屏的安装精准,该型号的产品均在韩国的无尘车间进行,保证了出色的工艺品质。

三星S27B970D采用金属材质的底座,底座与支架的交界之处采用LED触控菜单,亦使其典雅华丽的美感呼之欲出。三星S27B970D的底座整合了所有输入接口,包括DP、DVI-D(Dual-Link)以及HDMI接口,令用户的连接更加简便。而且,三星S27B970D的屏幕可以自由调节升降,如此人性化的设计能帮用户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角度。

除此之外,三星S27B970D还具有独特的优化多媒体解决方案:可以轻松连接播放移动设备的MHL技术、内置7W的二声道扬声器等都为用户带来便捷而又高品质的影音娱乐享受。

设计师素质培养刍议 篇12

关键词:设计师,素质,人格,知识,功底,创造力

设计师的素质培养是一个大课题, 也是有为的设计师终生的事业、毕生的追求, 前人的智慧和营养惠泽了后人, 让我们领略了设计精神和魂魄之所在, 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传承, 更需要创新, 不会毕其功于一役。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是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 这种个人风格和个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有对艺术设计事业的信仰、喜好、专注、勤奋、拼搏、执著和个人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设计师所具有的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对其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为人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为生活增加新的内涵与活力, 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是现实对设计师寄予的神圣要求。因此如何走出禁锢, 跳出圈子, “化腐朽为神奇”, 设计师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一、人格是素质培养的基础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设计不是冰冷的物物碰撞, 设计师首先是人, 在社会交往中, 认识自我, 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发展自己, 壮大自己。因此, 健全的人格是设计师的第一张通行证。具有健全的人格, 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设计师首先会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上, 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 乐于助人和交往;对待自己严格要求, 有进取精神, 不卑不亢;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 表现出勤奋认真、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其次在理智上, 表现为感知敏锐, 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 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再次在意志上, 表现出目标明确, 行为自觉, 善于自制, 勇敢果断, 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有一个小故事意味深长: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 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 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否则, 人格缺失, 能力越强越是灾难。设计行业也概莫能外。

二、知识是素质培养的前提

设计, 先天的具有交叉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 现代设计越来越多地具备文化意义, 美学、文学和工程学等。

设计师的素养及其作品的质量与本人的表达能力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 设计师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 对其民族或地域文化的感悟能力以及时代感, 都是其整体素质的体现。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其设计思维的层次、能力和结构功能;同时, 设计思维也限定于表现思维的走向和状态。这种密切关系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形态与文化风格对表现思维的制约。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 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渗透是必然的, 有意识地去学习他国或他乡的经验, 自觉了解、比较东西方设计语言上的共性与个性, 从思维方法到表达方式甚至表现手段上广泛地比较与学习, 是非常有益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要在一个领域里做得特别出色, 你就必须在其他领域里吸取灵感和素材!”设计是科学、哲学、艺术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 无论其中哪一方面, 都需要设计师掌握相关知识, 兼收并蓄, 才能投入到自由的创作中去。广泛的知识积累, 是设计师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一个设计师的知之不多, 腹中空空, 即使再聪明、再有天赋, 也是眼高手低, 沦为平庸。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全面的知识积累可以使人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进而融会贯通, 推陈出新, 可以给人带来创造的灵感。大师梁启超说过:学校所学不外规矩方面的事, 若巧则要离开了学校才能发现。况且一位大文学家, 大美术家之成就, 常常还要许多环境及附带学术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厚积薄发, 有容乃大, 这种境界, 固然关系人格素养之全部, 但学业上之熏染陶熔, 影响亦非小, 学业内容之充实扩大, 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

三、功底是素质培养的条件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 台下三年功。三百六十行, 行行如此。设计功底是指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能力要求, 是设计师素质培养的基本条件。其中既有对设计师手和眼等能力直接存储设计信息与表现设计成果的客体要求, 也有对设计师分析、归纳设计中诸多元素的思维能力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要具备设计技巧, 没有技巧就很难把收集到的设计资料信息和掌握的理论知识等转化为图式语言来表达设计意图, 就会左支右绌。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如何“取巧”?“投机取巧”万万不可, “巧夺天工”才是正途。而为了实现这个“巧”, 就要融合综合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发挥日常丰富而广泛的积累, 归纳分析已获取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信息, 综合运用, 综合表现,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多读, 多看, 多做, 多反思, 多感悟, 实践出真知, 循环往复, 在实践中提炼提高, 久久为功。

四、创造力是素质培养的基石

所谓创新, 往往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创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没有创造力, 就没有进步, 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 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 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生活中人人都是设计师, 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和对美学的理解, “世界对于有想象力的人来说只是一块帆布。”如何出彩?如何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设计师的高人之处。设计师必须具有超过一般人的创造力, 善于利用一切现有的技术条件, 设计出丰富有特色的作品, 这也是设计师基本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具有开拓性的思维形式, 是对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和运用, 是在各种思维的基础上, 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 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材料加以整理、分析, 并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方位、层次上去思考, 提出问题, 对各种事物的本质的异同、联系等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造力具有变通性, 思维能随机应变, 举一反三, 不易受传统思维等心理定势的干扰, 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 提出新观念。创造力还具有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创造力还显示出独特性的体征, 即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

上一篇:网络干预数据库下一篇:河北纺织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