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业务

2024-08-16

收支业务(精选4篇)

收支业务 篇1

随着政府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高职院校规模也日益发展壮大并趋于稳定,近几年政府投入的加大也导致财务收支业务量不断加大,加之校办产业的增加、后勤服务实体化以及新校区建设的不断扩大,使得高校财务收支范围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管理当中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完善高职院校财务收支管理程序已成为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收入是指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而对应的支出是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4年1月1日起实施)指出,收支内部控制已成为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风险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高职院校财务收支内部控制需要把握财务收支控制的规律、目标、方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合理运用相关控制举措,在准确把握好高职院校财务收支控制问题的基础上完善财务收支内部控制体系和规范[1]。

一、当前高职院校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资金收入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体制下,我国公办高职院校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这部分收入由于实行严格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一般出现问题的几率比较小。而高校学费、住宿费等收入由于是由高校自行组织收取,几乎在管理上都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对收费岗位设置不科学,收费岗位职责不明确,不少高职院校还不能严格按照《会计法》要求对不相容岗位进行有效分离;(2)有些高职院校没有严格执行物价局核定收费标准,有些高职院校不能公正、合理、及时地处理学杂费减免事项;(3)有些高职院校收入不能及时足额上缴导致收入不能及时入账,容易形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金库”问题屡见不鲜,随着反腐败力度的不断深入,“小金库”问题也将得到有效控制;(4)高职院校由于收入统计与管理口径不一致,且由于收入预算与监控不能有效对接,导致二级院、系、部的各项收入缺乏有效监督与后续管理,对重大问题的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缺乏有效应对能力[2]。

2. 高职院校资金支出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资金支付环节由于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有些不相容岗位不能按《会计法》要求实行有效分离;(2)年初预算未能按法律法规要求对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进行准确预算,实际支出范围亦很难做到符合年初预算的要求;(3)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虽然科研项目比较少,对项目管理往往简单地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科研部门对项目管理欠缺,财务部门对项目支出进行审核也存在较大难度,对原始凭证审核、资产添置管理、资产验收等业务流程几乎流于形式;(4)财务部门对经费实际使用与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动态管理能力,财务分析也不够及时,对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不能做出及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

3. 高职院校财务收支在内外部监督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内审部门往往由于人手不足、业务不熟悉等原因,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缺乏相对有效的监督,对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不能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尤其在预算执行的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上缺乏经验和手段,事后审计监督一般也比较单一,很难对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2)内审工作往往侧重于对单位预算支出的事后监督,忽略了对单位各项收入的有效监控,而对单位预算支出的监督往往侧重于项目支出部分,忽略了对常规预算尤其是基本建设经费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全过程监控。(3)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外部监督也仅仅局限于单位账面上的财务收入支出情况,尚无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在帮助高职院校完善内部控制方面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3]。

二、高职院校财务收支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和目标

1. 高职院校财务收支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收入主要包括上级财政拨款(含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财政其他拨款)、教育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学生培养费(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会捐资助学、下属单位上缴款(含校办产业经营性收入)等,其中上级财政拨款是指年度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产学研拨款、基建拨款以及其他杂项经费拨款。高职院校支出主要包括产学研支出、工程建设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费、办公费、后勤保障费、工资(含离退休人员)、产业运营支出等。

2. 高职院校财务收支管理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依照相关政策、法规来规范和监督财务收支行为,确保资金规范、高效使用,服从和服务于产学研办学目标,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财务部门应编制数字真实、内容完整、编制及时的财务报告,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高职院校财务收支管理目标包括:首先,高职院校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按《预算法》的要求全口径编制各项收入支出预算,培养费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预算支出必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规定。其次,财务预算应准确反映实际收支情况,杜绝不合法、不合理收支业务,防范各类贪污腐败和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再次,财务部门要对各项收支进行准确、及时的会计核算,资金调拨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年初下达的预算;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做好资产保管登记工作,要严格控制资产的重复购置,力求实现全校范围内的资源共享[4]。

三、加强高职院校财务收支方面内部控制的思路与建议

高职院校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抓紧建立健全收入和支出管理制度,杜绝在收支业务方面的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1. 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各级各项收入管理。

(1)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机制,按要求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或规程,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确保各项收入合法合规,明确各自岗位职责权限,合理设置收入会计岗位,确保不相容职位相互分离。(2)全方位加强对高职院校内部收入的过程管控,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办理收款业务。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收费规定,确保各项收费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收费过程中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杜绝资金截留或坐支[5]。(3)充分发挥财务部门资金统筹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确保单位所有收入全部足额纳入年度预算管理。通过对收入的管控不仅规范了学校资金运作行为,而且增强了对学校资金的监管力度,还能消除坐支、截留、挪用资金的隐患,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对收入预算分析,提高收费管理信息化质量,财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资金收入与预算金额是否一致,落实欠款部门或相关责任人的还款期限,积极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对高职院校收入的内部控制作用,努力降低应收款项和坏账损失,确保收入信息准确无误,部门之间力求资源共享、信息反馈及时[6],详细的高职院校收入内部控制流程(见下页图1)。

2. 完善高职院校资金支出管理。

(1)重视高职院校支出预算编制工作,强化预算支出控制,确保资金支出业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严格按年初支出预算开支经费。对符合规定的基本预算支出和用于学校产、学、研的预算部分应按上级批复或经费使用要求纳入年初预算方案;对非常规预算支出事项,应加强项目前期充分性认证,待院长行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安排预算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资金支出的有效监管和科学预测,通过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转提高办学效率[7]。(2)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相互间的有效调控职能,财务部门应牵头对预算支出进行全方位统筹管理,并结合经费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专业判断,确保公用经费使用发挥最大效益。人事管理部门对人员经费、培训经费进行归口管理,信息管理部门应对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案和预算进行专业化审核,后勤管理部门对校舍及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环境整治等方案进行专业化审核,资产管理部门应规范高职院校内部设备、材料的采购行为[8]。(3)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资金支出的过程控制,明确各自职责范围、业务处理权限和责任,明确费用开支标准及管控细则,财务部门严格把关,确保资金合理使用。明确高职院校和二级单位各自的审批权限和范围,财务部门对学校全部预算进行审核、会计核算和决算[7]。(4)建立健全完善的支出管理报告制度,对经费支出内容、支出进度等存在异常现象时能及时采取有效举措。在经费支出过程中,财务部门是否对所有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实行控制,确保财务支出内容真实、完整,凭证合法,手续齐全。通过内部控制,通过对表单的控制和审核,真实反映和证实审核批准程序行为,准确完整反映高职院校产、学、研业务的真实支出情况。总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贯穿于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财务部门应与各业务部门协同合作,最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效的资金支出内部控制体系[9]。详细高职院校支出内部控制流程(见下页图2)。

3. 完善高职院校财务收支监督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财务收支执行情况监督及控制体系的监督检查力度,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对各类收费收入以及下属部门上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常态化管理,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入账,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内部控制自评价机制,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按要求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学校层面应强化对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财务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加强外部监督体系构建,通过外部检查监督,完善高职院校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财务收支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莫天奇.高校财务管理内控效能研究[J].会计之友,2013,(31):113-115.

[2]蒋星宏,杨莉.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3,(10):70-72.

[3]罗桂兰.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

[4]乔春华.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8-73.

[5]胡石香.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5).

[6]唐际艳.我看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4,(2):64-65.

[7]杨荻.高等学校资产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着力点[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2).

[8]刘力宏.资金三条线事业单位收支科目结转及分配之精髓——基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5,(3):79-83.

[9]李华丽,王瑞龙.高校内部控制6W+1H[J].会计之友,2015,(11):100-103.

收支业务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

第三条 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第四条 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五条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人员,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

第六条 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七条 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第九条 医院严格执行国家“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十条 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第十一条 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对以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二条 医院预算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主管部,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等进行认真审核,汇总并综合平衡。财政部门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申报的医院预算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批复。

第十三条 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经批复的医院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标准,医院要严格执行,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医院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将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预算整体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十四条 医院应按照规定调整预算,财政部门核定的财政补助等资金预算及其他项目预算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当事业发展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需要增加或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医院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提出调整预算建议,交由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审核后报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调整预算。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调减支出预算。

第十五条 终了,医院应按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医院决算由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对财政部门批复调整的事项,医院应及时调整相关数据。第十六条 医院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并将预算执行结果、成本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和业务工作效率等一并作为内部业务 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与年终评比、内部收入分配挂钩机制。

第章三 收入管理

第十七条 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医疗收入,即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

1.门诊收入是指为门诊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卫生收入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其他门诊收入等。

2.住院收入是指为住院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床位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其他住院收入 等。

(二)财政补助收入,即医院按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收入,包括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和项目支出补助 收入。基本支出补助收入是指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经常性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收入 是指由财政部门拨入的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任务等的专项补助收入。

(三)其他收入,即医院开展医疗业务、科教项目之外的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培训收入、租金收入、食堂收入、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收入、捐赠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第十八条 医疗收入在医疗服务发生时依据政府确定的付费方式和付费标准确认

第十九条 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建立健全各项收费管理制度,医院门诊、住院收费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并切实加强管理,严禁使用虚假票据。医疗收入原则上当日发生当日入账,并及时结算。严禁隐瞒、截 留、挤占和挪用。现金收入不得坐支。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二十条 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一条 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一)医疗支出,即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卫生材料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不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等。其他费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二)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即医院利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项目支出。实际发生额全部计入当期支出。其中,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 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应同时计入净资产,按规定分期结转。

(三)科教项目支出,即医院利用科教项目收入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发生的支出。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应同时计入净资产,按规定分期结转。

(四)管理费用,即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为组织、管理医疗和科研、教学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医院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发生的人员经费、耗用的材料成本、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费用,以及医院统一管理的离退休经费、坏账损失、印花税、房 产税、车船使用税、利息支出和其他公用经费,不包括计入科教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的管理费用。

(五)其他支出,即医院上述项目以外的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 产的折旧及维修费、食堂支出、罚没支出、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 和毁损损失等。基本建设项目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取得的有指定用途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 举办单位)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报送项目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二条 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 的,由医院规定。

第二十三条 医院根据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医院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家关于药品采购

第五章 成本管理

第二十四条 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十六条 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可靠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 制、按实际成本计价、收支配比、一致性、重要性等原则。

第二十七条 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成本核算可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在以上述核算对象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的地方或医院,应将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地方或医院,还应在医疗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将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纳入成本核算范围。

第二十八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一)科室区分为以下类别: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行政后勤类等。临床服务类指直接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并能 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医疗技术类指为临床 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服务 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等辅助 服务的科室;行政后勤类指除临床服务、医疗技术和医疗辅助科室之外的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

(二)科室成本的归集。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成本。成本按照计入方法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科室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直接计入的各种支出。间接成本是指为开展医 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支出。

(三)科室成本的分摊。各类科室成本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服 务类科室。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 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 采用工作量、业务收入、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成本。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以各科室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各项支出,计算出各项目单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的医疗成本 向其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归集和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各项目收入比、工作量等。

第三十条 病种成本核算是以病种为核算对象,按一定流程和方法归集相关费用计算病种成本的过程。核算办法是将为治疗某一病种所耗费的医疗项目成本、药品成本及单独收费材料成本进行叠加。

第三十一条 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将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第三十二条 为了正确反映医院正常业务活动的成本和管理水平,在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时,凡属下列业务所发生的支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范围。

(一)不属于医院成本核算范围的其它核算主体及其经济活动所 发生的支出。

(二)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的资本 性支出。

(三)对外投资的支出。

(四)各种罚款、赞助和捐赠支出。

(五)有经费来源的科研、教学等项目支出。

(六)在各类基金中列支的费用。

(七)国家规定的不得列入成本的其它支出。

第三十三条 医院应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对照目标成本或标准成本,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原因,把握成本变动规律,提高成本效率。

第三十四条 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医院应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等,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支出差异,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第六章 收支结余管理

第三十五条 收支结余是指医院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包括:业务收支结余、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 转(余)。当期各类收支结余计算公式如下:

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支结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其中:医疗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医疗支 出-管理费用 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 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

第三十六条 业务收支结余应于期末扣除按规定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资金后,结转至结余分配,为正数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专用基金,转入事业基金;为负数的,应由事业基金弥补,不得 进行其他分配,事业基金不足以弥补的,转入未弥补亏损。实行收入上缴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业务收支结余率、次均费用 等控制指标。超过规定控制指标的部分应上缴财政,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统筹专项用于卫生事业发展和绩效考核奖励。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科教项目收支结转(余)结转下 年继续使用。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 医院应加强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国家规定正确计 算与分配结余。医院结余资金应按规定纳入单位预算,在编制预 算和执行中需追加预算时,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安排使用。医院动用 财政项目补助收支结转(余),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和报批 程序。

第七章 流动资产管理

第三十八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含一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医院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存货等。

第三十九条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医院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收支业务 篇3

一、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些单位的收入业务以财务人员较少为由, 未能将收款与会计核算这两不相容岗位职责有效分离, 出纳与会计由一个人担任, 由此造成错误或舞弊, 出现收款人私吞公款的风险。

2.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随意扩大收费范围和重复收费。

3.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和个人未经过授权批准, 办理收入业务。造成财务舞弊或者私设“小金库”的产生。

4.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将应缴入财政专户的收入截留、挪用, 或者不入账, 帐外设帐, 私设“小金库”。

5.执收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不力, 单位有哪些收入项目, 什么标准, 何时应当收取单位领导和财务部门不清楚, 造成应收未收。

6.对于各类票据的保管、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没有建立完善制度、责任到人, 实施有效控制。

二、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未有效分离职责权限, 造成错误或舞弊。

2.各项支出申请不符合预算管理要求, 支出范围及标准不符合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要求, 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之间的相互挤占, 造成单位预算失控或者经费控制目标失效。

3.各项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批程序, 尤其对于重大支出未经集体决策程序, 造成错误或舞弊。单位通常对不同的支出额度应当设定不同的审批要求, 尤其是重大支出, 应当经过集体决策。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支出业务授权审批制度, 无论金额大小都由一把手“一支笔”审批, 造成业务管理效率低下或者权力过于集中, 或者一把手的贪污腐败。

4.各项支出不符合相关政策与制度的要求, 如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要求、公务卡结算要求等, 造成单位支出业务不合法合规。新的财政改革措施对单位的支出业务推出新的要求, 单位如果不能将新法规及时传达到每位干部职工, 组织相应的培训, 造成干部职工不能及时掌握并自觉遵守各项法规的要求。

5.采用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报销, 造成单位支出业务不合法合规。用“假发票”报销, 套取财政资金, 这是严重的舞弊行为, 从审计署提交全国人大的审计报告来看, 这一问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还比较普遍。

6.各项支出缺乏定期的分析与监控, 并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 造成单位支出失控。支出的分析和监控可以结合预算执行分析来进行, 通过必要的分析和监控, 可以分析单位支出的合理性, 发现重大的支出异常, 合理安排现金流, 避免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三、解决事业单位收入业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收入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合理设置岗位, 将收款与会计核算、印鉴章的保管与领用、票据的保管与领用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明确赋予各个岗位不同的职责权限, 不得以单位财务人员少为由, 将出纳与会计由一个人担任, 坚决杜绝错误与舞弊的发生。

2.明确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收入业务。

财务部门应定期清理掌握本单位各部门的收费项目, 做好收费许可证的年检, 确保各项收费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业务部门应当及时将签订的收费合同或者协议等有关凭据提供给财会部门。财会部门按照收费合同或者协议及时足额收取各项收入, 确保收人金额与合同约定金额相符。对未及时收取的收入, 应当查明原因, 明确责任, 指定专人负责催收。全部收入业务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并进行会计核算, 坚决杜绝账外设账。

3.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

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 开具财政票据, 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 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做到不截留、不挪用、不私分。

4.建立收入分析和对账制度。

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收入预算计划或者所掌握得合同情况.对收入征收情况迸行分析, 分析收入征收状况的合理性, 有无存在异常;应定期与负有征收义务的单位进行对账, 及时检查并作出必要的处理。

5.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财政部们关于收费票据管理的规定, 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收取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照规定的手续申领、启用、核制、销毁财政收费票据, 由专人负责序时登记台账, 保管票据等工作。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依照顺序开具财政票据, 作废票据应当妥善保管。

四、解决事业单位支出业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支出业务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单位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 单位应当制定的制度包括: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办公费管理细则、接待费管理细则、会议费管用细则、差旅费管理细则、出国 (境) 费管理细则、交通费管理细则和加班误餐费管理细则等。

2.明确各项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 由单位制定, 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3.将支出业务的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效分离, 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 相互制约, 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4.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 各项支出申请必须与预算管理要求相符, 严禁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相互挤占, 各项支出按预算和制度标准执行, 杜绝铺张浪费和滥支乱用现象。

5.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规定不同的支出额度的审批职责和权限, 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 重大经济支出应当经过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 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提高管理效率。

6.各类支出要符合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要求、公务卡结算等政策与制度的要求, 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传达学习新的财政改革政策以及新的财经法规, 让干部职工及时掌握并自觉遵守各项财经法规。

7.财务部门应当严格审核各类单据, 着重审核单据来源及内容, 检验单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与预算核对检查单据支出是否有预算, 是否履行了审批手续。杜绝用“假发票”报销, 套取财政资金的舞弊行为发生。

8.定期分析与监控各项支出, 编制单位支出业务预算执行管理报告, 分析单位支出的合理性, 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及时发现重大的支出异常, 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避免单位支出失控;合理安排现金流, 规范各项业务支出行为, 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经常要发生的业务, 也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面对不断涌现的新财政改革政策以及新财经法规, 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以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保证事业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业务提示 篇4

各网点:

近日,省外管局对我行的对私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进行抽查,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现整理下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遵照执行。

漳州分行个人金融部 2009、6、19

对私国际收支申报业务提示

1、非居民项下涉外收入款项不实行限额申报,均需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有些网点把非居民个人视同居民个人,对于2000美元以下的涉外收入款项只报送基础信息申报而未报送申报信息。

2、对私申报主体名称需按规范要求录入。有些网点对于系统自动导入的不规范收款人名称(如名称后还加有电话、账号等)未给予修正。涉外收支申报单(因私)中收付款人名称要求为:(1)银行录入因私涉外收支申报主体个人名称,必须与其有效证件(身份证、护照等)的名称一致,其中申报主体为居民个人的必须采取实名制,录入中文名称,不得录入拼音、英文名称;申报主体为非居民个人既有中文名称又有英文、拼音名称的,应以其中文名称录入。(2)中文名称前、后、中间不能有空格。不能随意简称、缩写,不能录入、导入名称以外的其它信息,如电话、帐号等。(3)除“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克力木”此类名称中出现的标点“·”外,不能录入其它标点符号。(4)导入的涉外收入基础信息中,若居民个人申报主体信息无中文名的,应对其申报主体拼音或英文名称进行修改,修改为其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等)上的名称。(5)非居民个人英文、拼音名称应以英文半角方式大写录入,不能在中文状态下录入。规范录入“·、”“.”、“ ’”的标点符号,不能录入其它标点符号。

上一篇:化学情景下一篇:保护性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