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服务意识(精选12篇)
学生服务意识 篇1
近年来, 通过调查我校2006~2008级药剂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 发现多数学生药学服务意识淡薄, 药学知识匮乏, 缺乏就业竞争力。为改善这种状况, 我们加强药剂专业学生药学服务意识培养,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1 树立药学服务意识
1.1 药学服务内容[1]
药学服务是指药师向公众提供的所有药学专业知识的技术服务, 包括药品的选择调配、药品使用、用药咨询、健康教育宣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品情报的收集、药房科学管理以及医疗差错与事故的防范处理等内容。药学服务围绕公众健康目标切实为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发挥药学作用, 分析、解决、预防潜在和实际存在的相关药物治疗问题。
1.2 药学服务意义
在药学服务过程中, 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思想, 强调对公众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关注, 并为公众提供高质高效易得连续的药学服务,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药学服务是时代赋予药师的使命, 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药学技术进步的结果。药剂专业学生作为我国药师队伍的后备力量, 应当树立药学服务意识, 而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 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加强基本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 公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药学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药学服务要求药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来保证药物使用获得满意的效果, 是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过程。药学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药学与中药学专业教育背景,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即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具备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具备相关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 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药历书写能力及一定的投诉应对能力和技巧[2]。药剂专业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 对于提高药师整体素质, 保障用药安全, 提升公众生命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学校应根据现有实验条件,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 采用情景教学法,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综合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见习, 到学校门诊药房见习,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药学服务能力, 提高从业基本素质。
3 提高就业竞争力
调查药剂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 发现多数毕业生在各级药店从事药品营销工作。因此, 应加强学生药店服务具体内容学习。药店服务以患者为中心, 提供药物信息及指导, 包括:所用药品名称, 用药注意事项, 正确给药方法, 哺乳期谨慎用药问题, 用药与食物的关系, 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正常工作, 妥善保管家庭备用药品, 关于药物的批号、效期、药物不良反应, 新药介绍, 药品价格信息等。药店药学服务工作内容繁杂, 要求药学从业人员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学习, 掌握扎实的药物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全面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吃苦耐劳, 服务社会
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服务意识淡薄, 药学服务水平低下, 未将服务于人的理念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因此, 要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职业观, 不断适应形势发展与工作需要, 脚踏实地地开展药学服务, 用行动诠释药学服务内涵。
参考文献
[1]彭丽红.医院药学概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李大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2008.
学生服务意识 篇2
晋城中学
我校是一所位于晋城镇的农村初级乡镇中学,地处昆洛、晋江两条国道的交汇处,是昆明通往滇东南等地的必经之路。现有学生1500多人,28个教学班,学生来自于晋城镇16个不同的办事处,大部分人学生走读,只有上学路途在5公里以上的部分学生和外乡镇学生住校,现有住校生253人。
初一年级入学以来,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没有住过校,第一次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开学后的第二周新鲜感过后,一些独生子女身上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就凸显出来:想家,不请假的情况下擅自离校;不叠被;不会计划每周的生活费,乱花钱;不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上过卫生间后不会冲洗;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能与同学相处;随手乱丢垃圾;穿脏的衣服不会洗;牙膏牙刷忘记的洗漱池旁无人管等等。由于我校出校大门就是镇居民生活区,社会环境复杂,社会闲散人员经常的附近出没,给学校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到教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制定管理措施,增强服务意识,重点放在对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和完善住校生管理的各项制度,这是寄宿制管理的保障。
1、为了完善住校学生管理,我校制定了《晋城中学住校生管理制度》、《晋城中学学生宿舍公约》,并在新住校生入住时组织学习,在学生宿舍内张贴。
2、对新入住的住校生进行登记,建立各年级住校生信息管理档案。为了保障住校生的安全,明确父母与学校管理的双方的责任,由家长、学生与学校签订《晋城中学住校生安全保证书》。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是对寄宿制学生管理的基础。
1、学校寄宿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中形成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在初一新生入学期间,我校政教处利用一个周的时间,对住校学生进行住校纪律教育,熟悉学校的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及要求,帮助学生熟悉生活环境,能尽快适应住校生活。
2、对学生整理内务进行系统训练。在开学的第一周,对学生进行叠被子、叠毛巾、叠衣服,整齐摆放物品训练,在军训期间,请教官对学生整理内务进行指导,使宿舍做到干净整洁。同时,由各宿舍的成员,熟悉后民主推荐出一名舍长,安排每天学生的卫生值日、学习与生活情况。
3、定期召开住校生、舍长、住校生家长会议。为了了解住校生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学生,避免意外事故发生,使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定期召开住校生、舍长会议,了解各宿舍学生就寝纪律、思想情况,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上进行引导与教育。为了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每学期,学校至少要组织一次住校生家长座谈会,与家长进行交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提高教育效果。
三、加强住校生的安全管理是寄宿制管理的重要前提。
我校现有正规的学生宿舍只有一幢三层小楼,只可住112名学生,其余的学生宿舍是由教师的小厨房、教师宿舍、教室改造而成的;虽然我校男女生宿舍能分开管理,但学生宿舍分散,点多面广,再加上没有专职的宿管员,给我校的住校生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面对现实,我校聘请了一名教师家属作为宿管员,承担宿舍管理工作。宿舍管理员必须每星期日到星期五在陪宿室夜间值班,负责宿舍安全、纪律、就寝检查工作,学生在晚10点前就寝,宿管员负责清点女生宿舍的人数,检查女生生宿舍的卫生,对不按时就寝或违反就寝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男生宿舍由值班领导进行清点就寝人数,检查男生宿舍的卫生;宿舍管理员每天还必须负责上课后和放学前开锁宿舍门,负责学生宿舍的通风、消毒工作。
上晚自习时,学生在教室的安全由辅导教师负责。住校学生在晚上7:00以后不可出校大门(生病学生除外),校大门口有门卫24小时值班,每天有行政领导值日督促检查,学生在10:00前就寝时,由行政值班领导清点各宿舍学生人数,检查就寝纪律。
每天早上7:00至8:00,分管政教工作的张副校长与学校行政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的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发现学生把违禁物品带入学生宿舍(如火机、烟、道具等)进行清缴;对学生损坏的开关、灯线、门窗,及时安排人员修理,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经过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自检自查工作后,我校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存在的消防设施不足的问题,购买了5盏应急灯、3个灭火器、14个安全出口标识,并进行了安装使用。
通过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扎实认真工作,学生宿舍管理秩序井然,多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
四、加强住校生的学习管理是寄宿制管理的关键。
我校目前有253人住校生在上晚自习,有四个班级,其中一个初三全寄宿
制班级,三个混合班级。为了保障住校生的安全和管理,在学校附近的走读生一律不得到学习参加上晚自习。学生每天晚上7:00至9:30上两节晚自习,中间休息10分钟的时间,晚自习辅导教师分年级进行辅导,学生在上晚自习期间的安全、管理、辅导任务,由教师承担,教师晚自习辅导由宿管员每天晚上进行登记,行政值班领导进行督促。
为了保障住校学生晚自习的安全管理,每个晚自习安排一名班长进行点名考勤,政教员在学生上晚自习时进行检查,对缺席学生、请假的学生,及时与家长、班主任联系,追踪学生的去向,不留安全隐患。
五、以食堂管理为重点,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我校现有一个师生食堂,中午有教师、住校生、走读生400多人就餐,晚上有200多人就餐。为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校依照《食品卫生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标准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要求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执有健康检疫合格证,必须穿戴工作服方可上岗;食堂有卫生许可证,方可经营。食堂人员购买食品实行定点采购、索证管理,在加工食物时,做到清洗和漂洗分池,生、熟食品砧板分开加工,禁止外来人员进入食堂工作间。师生就餐后,认真清扫和清洗,卖剩的食品必须妥善收藏或冷冻。每天工作人员对食堂进行消毒一次,学生用过的餐具清洗后进行消毒处理。食堂经营结束后必须对灶塘的余火进行清理。开水必须烧涨,食品必须加工熟后方可出售。师生食堂价格必须明码标价,账务当天结清、防止扯皮现象出现。为了保证师生的卫生安全,我校对食堂的管理学习昆明市第一中学的流程管理方式,对购买、加工、出售食品、消毒的人员进行签名登记,并每天对加工熟的食品进行取样存放48小时。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避免师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学校严把食堂进货渠道,对供销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实行索证制度,严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为了加强对食堂进行管理,学校总务处每天排值日人员对食堂进行检查,总务主任也每天对食堂进行检查一次,学校主要领导不定期地对食堂进行防火安全、卫生安全检查,如发现食堂承包人违规操作,一次给予200元经济处罚。
在这几年中,校内无“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学校食堂卫生合格率、工作人员健康查体率、持证上岗率达100%,无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等重大事故发生。
虽然我校的住校生只有250多人,但分散在不同的班级和年级,再加上住宿
条件的限制,缺乏专职的宿管人员,完全由一名副校长与行政值班领导共同来管理,对住校学生开展业余生活、体育锻炼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目前的条件只解决学生的食宿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健康、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人际交往以及做人之道等全方位的管理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们在保障校园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要努力的目标。
学生服务意识 篇3
关键词:中职 旅游服务 服务意识
【中图分类号】F719-4
一、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鼓励和提供的便利条件,使得旅游热不断升温,外出旅游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旅游业的繁荣,为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都期望在旅途中获得优质服务,这就要求从业者需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但在现今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强调的是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基本的素质教育,则是可有可无的态度,从而导致一些学生思想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而服务意识是他们适应行业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只有具备服务意识,其他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才能发挥作用,才会形成核心竞争力,困此必须加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对旅游行业的整体认识,毕业后能迅速进入角色,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有利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的发展。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淡薄成因分析
1、生源质量整体较差。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被父母溺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劳动观念不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缺乏责任感,只图索取,不愿意为他人服务和付出。
2、家长、学生认识偏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家长认为这是个赚钱的行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旅游专业,毕业后当个导游好赚钱或到星级酒店做管理很体面。学生也抱着成绩不好,到中职学校读书是为了学个手艺,有一技之长,以后好找个体面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的心态。而在他们的观念中,服务行业是低贱的行业,服务工作是伺候人的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就不重视,忽视了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这个基本特征。导致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服务意识淡薄,不能很好的转变角色融入社会而心生抱怨。
3、学校教育偏差。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设旅游专业的中职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职业技能教育被强力凸显出来,而另一方面,文化课却成了多数中职旅游专业的摆设,沦落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命运。在多数旅游专业教学中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不重视发挥日常行为在培养学生良好勞动习惯中的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缺乏服务意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对娇生惯养的中职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首要任务。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服务无处不在的思想。如轮流安排学生值日,负责打扫教室、公区的卫生,为区域的干净整洁负起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有分工,职业无贵贱,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保持教育的连贯性,如班主任布置回家后为爸爸妈妈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等作业并要求家长反馈信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优良的品德,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
2、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旅游服务观念
教育学生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是培养服务意识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性质、行业前景,对本行业的优秀人物多加以宣传,以达到引导激励学生的目的,使他们对本行业工作心生向往。教学中通过学科专业知识的渗透,培养服务意识,如上新课前,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选择旅游专业,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毕业后可以做导游游山玩水还可以赚钱。他们的回答忽略了导游工作具有服务性这个特点,所以,教师还应从学科专业特点入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导游是为游客提供讲解,向导和饮食起居等服务的工作人员,向他们灌输“宾客之上”、“顾客是上帝”等观念,要求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追求尽善尽美的服务效果,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客人的满意声得到体现。通过这样的教育,让他们了解旅游业的工作性质,从而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3、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服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全体老师的引导,而不仅仅依靠班主任或专业课老师。全体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有意的灌输。如在政治课中溶入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普通话课上,训练服务语言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魅力和沟通能力并不定期举行演讲会,如“我是服务员我光荣”等,让服务意识无处不在。
4、提高专业教师的服务意识
目前多数旅游专业教师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就是纸上谈兵。因为他们毕业就直接任教,没有从事过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就迫在眉睫。学校可以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旅行社、景区联系,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从多角度感受社会对服务业的要求,切身体会优质服务的重要性。经常邀请经验丰富的旅游工作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和师生交流服务管理经验。平时教学中也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也是教育服务者,这样教学内容才丰富生动,有说服力,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服务意识的培养。
5、积极发掘闪光点,潜移默化培养服务意识
中职学生更渴望别人的关注、鼓励和赞美。旅游专业的老师在评价学生时,成绩认定只是一个方面,还应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服务意识的形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各种机会,能够在细节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强化和表扬。比如有同学中午主动帮没有人的教室关闭电源、扯下饮水机电源插头等。当这种有意识的强化到了一定的时候,潜移默化中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服务的快乐,有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形成。
总之,对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加强服务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服务意识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采用多种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金宸.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新校园.2015(03)
[2]李海瑛.浅论中职旅游教育中服务意识培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学生服务意识 篇4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等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对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服务意识淡薄,甚至部分学生无服务意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融入社会生活的难度。所谓的服务意识其实质上就是指企业的员工在与企业有关的人员或者是单位进行交流时,特别是与企业利益有着十分密切关系的个人或者是企业进行来往时,应当具有热情、周到、贴心等服务意识。它是企业员工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想法继而反应到实际的行动中,同时也是员工主观上为企业利益考虑的一种表现,这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于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在学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这种意识,而且教师对有关服务意识的教学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企业工作之后,自我表现欲望较低,不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对从事的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服务意识较为淡薄的典型表现,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服务意识的培养对高校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各大高校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浅析当下高校学生服务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当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方向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体现的并不明显,尤其在当下利益为先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服务意识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首先从家庭方面分析,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学习成绩似乎就代表了学生的一切。应试教育体系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于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大部分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这种教育培养意识不仅仅存在于家长,同样对于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也存在着这种错误思想。其次从教师方面分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部分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教学比较重视,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即使存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想法并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但也很快会被扼杀,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教学被搁浅。从以上可以总结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等都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服务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三、探究如何提高高校学生服务意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服务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其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教师都应当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
1. 作为学生家长应当从自身社会生活和工作考虑,进而意识到服务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对学校有关的培养服务意识的活动等应当大力支持,必要时还应当提供一定的条件支持。
2. 其次从教师层面分析。
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教学观念,并且将这种理念贯穿至整个教学进行过程中。现阶段,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而言,双师型的教师比较少,且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少接触到服务行业,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不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借口。教师在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服务,这也是服务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因此教师当将自身的服务意识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以此来感染学生。
3. 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受到诸多的条件的限制,使得培养服务意识的教学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因此高校的管理层可以制定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义务、权利等意识等,并加大与社会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为其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服务意识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应当对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教学活动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提供一定的条件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学生智商增长的同时情商也相应的提高,这将为其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服务意识较差,导致其很难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高校教育对学生服务意识培养不足是导致学生服务意识差的主要原因。接下来本文将对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使用。
关键词:高校,服务意识,学生,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晰.高校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增强[J].科技展望,2016(01).
[2]张静静.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升服务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学生服务意识 篇5
鞍子山乡人民政府乡长 张守东
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行政机关,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府,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实行乡镇长负责制,乡镇长主持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由于乡镇人民政府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直接面向群众,同群众打交道,它所担负的各项管理任务非常具体,伸缩性较小,难度较大,必须实实在在地去完成;“上边分系统,乡镇当总统”,“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千头万绪的工作任务最终都要在乡镇得到贯彻落实,繁杂而艰巨的任务压在人数不多、组织结构单一的乡镇身上,所以乡镇的领导体制与县市市级的有共同之处但其压力。所以说能否好乡镇长就决定着一级政府的行政能力,甚至决定着着一个地方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当好乡镇长我简单的谈一下几点认识。
首先要强化奉献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首先要能吃苦,不贪图安逸。乡镇领导干部要能吃苦,深入农户,走进田间地头,做到情为民所系。其次能忍耐。乡镇领导要在有人非议时忍耐,在部分群众不理解时忍耐,在艰苦的寂寞环境中忍耐。第三是注重群众利益。我们还要提高防腐放变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任何时候都不为名利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
其次要努力实干,全面树立乡镇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我们所从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需要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在具体工作中,一要廉洁自律,树立威信;二要以诚待人,忠诚事业;三要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四要知人善任,驾驭全局;五要关心群众,心系群众。
再次要发展经济,全面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确立一条能够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求的思路。要结合乡情村情,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即:发展林草业、创造环境;发展养殖业、致富农户;发展旅游业、带动二、三产业。从而形成三种产业的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色的农业新路。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要在工作中变压力为动力,大胆探索,开拓进取,不断理清思路,找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开创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同时乡镇长要善于处理好几个关系。乡镇长是全乡行政管理工作和各项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责任。从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长要注意协调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乡镇是我国社会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的上级是县(市)委、县(市)政府,业务工作指导是县(市)各部门。作为乡镇的行政一把手,首先要协调处理好这些关系。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力求同步,要处理好与县(市)领导的关系。首先要熟悉领导工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使自己的工作方式与上级领导的特点相适应。要勤请示,多汇报,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使领导了解和支持自己的工作。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赢得领导的信任。要缩小和消除自己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与领导之间存在的“误差”,力求行动上一致。另一方面,要周到服务,热情接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长就是乡镇政府工作这根针的“针眼”。如何穿针引线是值得乡镇长认真研究的,县(市)单位领导来乡镇指导工作,应该周到服务,对他们布置的工作任务或合理化建议,要安排人力、物力,尽力去完成,以求得到他们的支持,以便步调一致,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处理好与乡镇党委书记的关系。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人们习惯称为两个一把手。我们就要解决好“主角”与“配角”、“第一把手”与“副手”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问题,乡镇长在思想上确定做好副手、甘当配角的认识,当好助手。在党委内部,乡镇长是书记的“副
手”,又是乡镇政府的行政首长。这决定了乡镇长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副手、助手作用的有利条件。在工作中,要帮助书记出主意、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书记的工作,维护书记的威信,团结政府班子及所属部门,为党委政府顺利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乡镇长在与党委书记商量工作或召开党委会议决定重大事项时,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决定形成后,要带头贯彻执行,不折不扣。在政府工作中,恪尽职守,消化矛盾,不踢皮球,不上交矛盾给党委。在基层干部和群众面前,不对党委书记说长道短,搬弄是非。就一定能处理好与党委书记的关系。
三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首先要有较高的思想品质。乡镇长要坚持做到对上与对下一致,人前与人后一致,当官前与当官后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其次要有一颗爱民之心。要有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意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人民工作。乡镇长要赢得人心,务必要把出发点放在为群众办实事上,以实干、实效赢得群众的支持与信赖。要深入基层,掌握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及时解决,每年办好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
在人生的赛跑中,为何有人到半路就跑不动了?日前,在中央党校学习的一批中青年干部学员交流从政经验——
4月8日上午,中央党校春光明媚,草木葱葱,生机盎然。2009年中青年干部培训2班5支部的33位学员,聚集在17号楼会议室,举行别开生面的“从政经验交流会”。
“出事的领导干部,问题都是出在品德上”
“做事先做人,为官先修德!”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常委温树忠首先发言。
温树忠说,刚走上领导岗位时,一位老领导叮嘱三句话:人生就像一场赛跑,有的人做官,到半路就跑不动了,往往是由于基本素质和德行不行;学好辩证法,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各种矛盾,谋大局,不会出大差错;一生遇到的朋友很多,但真正的朋友有多少,心中要有数。
“现在体会,这些话弥足珍贵。从不久前查处的赤峰市原市长徐国元重大受贿案看,一些出事的领导干部,能力不差,问题出在品德、理想信念和生活作风上!”温树忠痛惜道。
对党要绝对忠诚,小团体害人害己
2006年上海社保基金案中,上海电气集团的前董事长、副总裁、财务总监和投资管理部部长涉案。时任集团总裁的黄迪南感慨:“事就发生在身边,经历了,既是对个人的严峻考验,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黄迪南说他体会到的经验是:以工作为重,不能搞小团体。领导干部搞小圈子,拉帮结派,谋求小集团利益是长不了的,害人害己,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是不能用金钱所能衡量的。
“上海社保基金案的发生,也是个别领导干部对党忠诚弱化的表现,他们不信组织信个人!”黄迪南剖析。
发展第一位,工作讲策略
“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善于用发展的需要和成果及时推进改革、解决问题,才能把事业不断推向新高度。”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彪介绍,自己在2004年担任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时,经过深入调研,发现需要开展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纲举目张地开拓呢?他决定把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实效,带动其他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后,公司趁势按照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报告》深化改革,2007年改制上市,去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40亿元,同比利润增长4倍多。
江西景德镇市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占勇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谈了自己的“为政三要”,政治上要清楚是非,工作方法要大智若愚,要克服性格缺陷。他说,自己的性格曾经比较急躁,结果导致下级不愿意直接表达意见。
学生服务意识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 酒店管理专业 服务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75-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店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酒店不仅要给客人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还要提供优质的“软设施”,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达到高质量的服务的根本所在,则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为酒店输送了大量酒店需求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近年来的一些行业声音不得不引起重视,“找不到合适的人”、“不能吃苦”、“要求高”,这些充分暴露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才是教育的关键。
一、影响学生服务意识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为“90后”、“00后”出生,独生子女偏多,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们对学习没有很大的兴趣,上课学的基本技能往往只是为了以后的就业。由于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部分家长长期不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只要学生提出的要求,家长就尽量去满足,哪怕是学生随意请假,甚至不外出实习。一部分家长和学生还认为做酒店服务工作是低人一等的,如笔者就遇到一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家长说,让孩子去酒店伺候别人不如在家伺候爷爷奶奶。家长的这些思想和作为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心理及态度等因素的培养,造成学生不思奉献、只图索取的价值观。
(二)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对中职学生心智技能的教学是存在欠缺的,过多重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酒店行业中运用到的基本技能学习,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只有少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但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的改进学习也需要一段时间。
在与企业合作中,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多以“2+1”模式为主,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这类服务专业将学生送去实习、见习已是各学校相同的做法。学校对实习之前的管理和心理教育往往不够重视,将学生送到适合他们岗位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很少。而企业更多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培养不会花很多精力,认为这是“学校的事”,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不能正确认识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三)酒店的用工现状。现在市场上大到星级饭店,小到连锁餐饮店,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随时招人,特别是节假日更是一度出现了“用工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知晓这种情况后,觉得不需要学校这个平台去找酒店的工作,即使没有学有所成,也可以轻松找到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也不是用心地服务客人,而是随意应付。
二、中职学生具备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服务首先要有服务意识。世界上很多著名企业在创建自己品牌的时候,都会把对客户无微不至的服务作为他们的奋斗目标,追求从产品层次上升到服务层次。肯德基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客户满意、沟通合作、奖惩分明、提供机会;沃尔玛的服务理念是:尊重每一位员工,服务每位客户,每天追求卓越;希尔顿酒店的服务理念是:微笑服务、宾至如归;星巴克的服务理念是:为客人煮好每一杯咖啡……卓越的服务创造了客户的忠诚,这些企业从客户的角度思考生存价值,最后都成为有名的大企业。
重视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酒店工作当中,让他们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笔者多次带队下企业,发现学生在校养成一定的服务意识,能很好地服务同学和老师,优秀学生可以很快地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在校期间没有养成良好服务意识的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容易产生思想障碍,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对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中职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念,提高教育质量。教书育人要有崇高神圣的使命感,中职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者,更是职业精神的熏陶者,他们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中职教师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为基础,不管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都要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来培养学生成长。关于培养在校学生的服务意识方面,应该引起全校教师的重视,积极探索如何制订相关工作方案,把树立服务理念放在与提高职业技能同等地位,在校园内处处营造职业服务意识的氛围,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服务意识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教师需要有计划地一步一步进行,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
(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换位思考提高意识。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好坏影响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到企业中去实践来培养职业素养,有助于形成自己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认清职业角色对自己的要求。学校应通过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一系列专业课的学习为基础,以酒店心理学、思想道德教育为根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实践,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服务程序的同时也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服务意识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酒店服务真实模拟与训练实践活动,让学生变换“挑剔的游客”、“细心的导游员”等角色,让学生对服务意识获得切实的体验体会中学习服务技巧,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是非常有效果的,可以让学生明白一名优秀的服务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技能、规范的程序,更需有服务意识,想客人之所想,急客人之所急。
(三)开展有益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通过专业课与德育课相结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在其他文化基础课、专业课中加入“服务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作为教育重点。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服务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服务意识。比如,“学雷锋月”各个专业在某个固定地方为全校师生服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教大家折餐巾花,服装专业学生可以帮同学们缝缝补补,电子专业学生可以帮学校老师维修家电;也可以围绕感恩等主题开展“大家帮大家”、“爱心奉献社会”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仅从中收获了服务他人的快乐,也融入了集体,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对今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加强与无缝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熏陶。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实习合作企业的工作内容。在与实习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创造更多的服务机会。现今很多酒店存在这样的现象,觉得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事情,和本酒店没多大关系,所以学生来到酒店简单介绍后就要上岗独自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能硬着头皮上,根本不用提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了。酒店管理理念告诉我们,更好更适合自己的服务理念才是酒店发展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灵魂,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确实有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企业是育人的大环境,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感到企业的温暖,对企业建立归宿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
总之,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具备优良的服务意识,是个人、学校和酒店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将服务意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徐静.服务意识教学方法实施条件略述——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饭店管理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
[2]管云.培养服务意识,提升竞争实力[J].教育战线,2011(32)
[3]赖志杰.浅议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5)
[4]黄伟民.论中职旅游专业学校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0(3)
学生服务意识 篇7
1. 家庭教育的偏差
当今的“95后”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娇惯和宠爱使他们很少服务别人, 倒是常常被人服务, 被人伺候, 久而久之, 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而这又必将会导致学生对所要从事的服务行业产生错误的认识, 使学生缺乏应有的敬业乐业精神[1]。
2. 学校教育的偏差
首先, 目前从事旅游专业的教师大多没有从事过服务行业, 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因此本身就缺乏一定的服务意识, 这样教师对学生谈服务意识无异于纸上谈兵, 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其次, 学校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重点强调的是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一张技能证书的取得从来不涉及服务意识的考核, 很显然学校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服务意识”的重要性
1.“服务意识”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
由于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因此对客人服务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作为导游人员还是客房服务人员, 都要时时刻刻以客人为中心, 事事为客人考虑, 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只有这样, 才能让客人满意, 减少客人投诉的次数。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而且必须把服务意识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加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 从而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
2.“服务意识”是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保障
旅游业要求从业者一定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从意识, 这是旅游专业一直强调的, 实践证明, 旅游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学校或是上岗前没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 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1.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服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客人的满意度, 而要想使客人满意, 就必须为客人提供准确、周到和完善的服务[2]。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 而且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比如具备心理学、外语、交际、礼仪等知识, 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 只有这样, 才能全方位的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培养服务意识的关键, 也是实现优质服务的保障。
2.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旅游服务意识
在旅游教育中, 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都是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理论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 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服务意识”的内涵, 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如在《旅游礼仪》课教学中, 通过礼仪礼貌等的教育, 使学生明白良好的礼貌礼仪是旅游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打开人际沟通的钥匙, 是提升个人和企业形象的法宝。在《导游业务》教学中通过创造“现实情境”“模拟情境”“交流情境”让学生体验做导游应掌握的规范化程序。通过这样的一些活动, 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
3.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育人的主导, 教师的素质如何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 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关键之一[3]。第一, 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和培训。如让教师参加省培和国培, 鼓励教师到旅行社、酒店进行锻炼。第二, 尽可能让教师消费旅游产品, 让教师从客人的角度去感受, 理解社会对服务业的要求,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优质服务, 也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服务意识的培养。
总之, 在中职旅游专业服务教育中, 对学生进行旅游服务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采用多种教育和培养模式, 共同提高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钟小辉.旅游中职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理论) , 2011 (06) .
[2]马乔林.论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1) :46.
试论高职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 篇8
1.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概念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属性决定着它与社会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开放共享的办学特点, 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源头活水。高职院校只有正确把握其服务定位, 积极创新服务机制, 通过建立多元化平台, 主动服务社会, 才能促使自身不断增添新的办学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切实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效益, 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 是指高职院校在其办学过程中, 努力实施区域服务的功能, 并在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具有可推广复制价值的社会服务样式。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模式, 必须依据自身特点, 加强学校与企业、社区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 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需求, 满足企业、行业需要, 并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实现文化理念创新和传播的组织之间的作用关系。不同的高职院校, 由于其地域、经济、环境和专业设置的不同而模式不同, 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服务模式。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是高职院校的首要“教育服务”任务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 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 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具有专门技术和服务社会的理念的人。高职院校在向社会输送技术性人才的同时, 也为社会输送理念和道德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说, 高职学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和奉献精神比学业技术更为重要。
2010年4月24日, 由温州市人民政府和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 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承办了全国“教育服务型高校论坛”。来自全国8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的代表共350多人, 围绕“教育服务社会”这个话题, 共同探讨中国高职教育在新一轮的改革中如何通过打造教育服务型高校, 走出一条特色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在本次论坛上,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指出:一、高职教育应该是区域化的高等教育, 它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二、高职服务应该分为四个层面, 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服务内涵与服务方式、服务精神与服务价值、服务定位与服务结构。在其看来, 服务意识是居于第一层面的高职教育目标。
同样在本次论坛中,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研究员黄万盛对比中美高校的差异, 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突出服务的理念, 是转变高职教育理念当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一流的大学在招生的时候, 都把“学生是否服务于社会”作为重要的考察标准, 其重要性在录取当中占35%以上。如果一个学生平时服务社会的理念比较差, 即使成绩非常优秀, 学校也可以拒绝他 (她) 。
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有着共同的指向, 即高职院校在实现其服务社会目标时, 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是首要任务。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重要性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教育依据
从理论上说, 我国对于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养成还是比较注重的。教育部在其组织编写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 就明确地把“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作为其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然而在具体实践中, 由于复杂的原因, 中国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锻炼活动, 服务社会意识的养成无法得到很好实现。
相比而言, 在国外, 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养成服务社会意识, 是学生一件很重要的事。例如, 美国孩子一般从12岁起, 就开始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所谓社区服务, 是指到所居住的区域内参加各种义务工作。这些义务工作包括, 到医院、老人院、孤儿院、福利中心与收容所等地的服务。主要的活动内容是帮助孤寡病残者料理生活、向无家可归者分发免费食品、参与社区的义卖活动, 以及各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等。这些公益活动的开展, 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公德意识,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感恩、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如果学生没有参加这些社会公益活动, 与社会实践活动绝缘, 对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极为不利。尤其是服务社会意识的缺失, 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因此, 我国的各级学校不仅是知识经验传播的中心, 更应该成为引导学生参与社会, 培养承担责任、乐于服务等良好习惯的机构。一方面, 服务社会的过程能使学生发展服务精神, 养成主动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或品格;另一方面, 服务社会的学习体会能够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增强他们的挫折耐受力, 从而降低问题行为与高危行为的机率, 减少学校中的各种违纪现象。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学生同样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获得足够的服务社会经历和体验, 从而养成良好的服务社会意识, 不仅使学生自己受益终生, 又可以为高职教育目标的成功贡献一份力量。
2.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中, 由于其专业知识学习范围的原因, 绝大多数人未来的就业指向是社会一线工作, 必须直接服务社会, 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与较强的耐受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向他们输出服务社会意识, 培养他们主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的品质, 为其实现顺利就业、快乐就业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保证。
众所周知, 目前国内入读高职院校的学生中, 相当一批人在学习行为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通过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服务社会意识养成教育, 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并具备一定的后续学习能力。
其次,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人才培养特点, 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实际工作的岗位上完成 (顶岗实训) , 他们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会更早地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意识的具备与否, 也将决定了他们能否尽快适应社会实际工作方方面面的要求, 顺利完成自己的高职阶段学习任务。
3. 培养高职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的区域经济要求
以浙江省为例, 目前, 浙江省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45所, 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近2/3, 在校生占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近45%。因此, 浙江高职教育的成功与否与浙江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 浙江目前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 比如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多数都与服务业有关, 因此, 浙江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也是流向了服务业。从这个角度上说,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极大关系到浙江省服务业的顺利发展。而服务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极强的服务意识。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其社会服务意识的具备程度, 将成为制约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策略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途径分析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必须通过鼓励、引导和督促其从事社会实践的方式完成。然而, 事实表明, 目前高职院校为学生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浮于表面, 并不能真正帮助其获得良好的社会服务意识。
因为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 目前高职院校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普遍较为零散。一方面, 学生从事的实践中公益性、一般性的劳动多, 而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体发展、切合或贴近学生专业的少;另一方面, 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击性和一次性安排的多, 能够长期坚持、系统开展并形成长效机制的少。
结合自己的高职教育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应该采用下列措施, 保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规模化和长效化, 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服务社会意识的目的。
1. 把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安排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中
高等职业院校的兴起与发展, 意味着高等教育开始了从传统的学历教育向就业教育的转变。为了保障人才培养对象能够顺利就业, 教育服务意识的培养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并及早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中。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该校旅游烹饪学院很早就重视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 并广开门路, 尽可能让学生到广阔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学习。2008年,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所选送2008年奥运会餐饮服务人员的高校,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选拔66名学生从事奥运服务工作。这批学生努力工作, 不负众望, 为学校赢得了荣誉;2010年, 旅游烹饪学院烹饪和酒店管理专业的118名学生通过面试, 奔赴上海服务世博会, 他们适应性强, 能吃苦耐劳;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旅游烹饪学院的毕业生因为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服务意识, 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连续五年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为
100%。
2. 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独立化
高职院校应该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并督促相关部门成立独立的社会实践机构, 由专职老师负责社会实践课的教学安排, 细化规定课程的学时学分, 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探索符合社会实践课程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 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
当前, 大部分高职院校暑期都给学生布置了“社会实践作业”。但是, 由于缺乏具体指导性和相应的约束力, 大部分的社会实践最后都变味成为“盖章实践”, 实现不了引导学生自觉进行社会实践的设想。同时, 每年共青团组织进行的“三下乡”活动, 也由于其政策色彩过浓和指令性太强, 学生又过于被动, 因此锻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培养其服务社会意识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
3. 在实训学习中内化学生服务意识为职业素养
实训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每个学期都有实训学习安排。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般都安排有大量的岗位实训内容。服务意识是高职专业学生的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如果做到把服务意识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加以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 尤其是文秘、导游、酒店管理等社会交际性极强的专业, 学生在进行实训时就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岗位角色中, 能够学会运用自己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灵活地处理实际工作问题。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把这种服务意识不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
4. 建立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例如,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部门可以硬性规定, 学生若想获得奖助学金、入党和各类评优, 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若干时间长度的社会服务工作, 并提供详细的工作记录。至于所进行的社会工作内容, 学校可以不予硬性规定, 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以及周围环境条件来决定, 从而真正调动学生从事社会服务实践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 高职院校学生要做到就业、敬业和乐业, 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等教育,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应力求从唤醒学生的服务意识开始, 最终把服务意识内化为学生的优良品质与职业素养。
摘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有其必然性, 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是高职院校的首要“教育服务”任务。结合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 本文从把高职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把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程独立化与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等方面, 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服务意识,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长海, 罗怡.论服务学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示[J].高教探索, 2005, (3) .
[2]孙景欣.就美国大学生入学标准谈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 .
[3]张华.关于“服务学习”课程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J].教育探索, 2006, (2) .
[4]李广平, 苏敏.美国教师教育中的服务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 2006, (6) .
[5]陈静.美国服务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 (10) .
[6]孙景欣.就美国大学生入学标准谈服务社会的理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 .
学生服务意识 篇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中央1号文件提出“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1]。今天的中国破解“三农”问题除了需要资金、政策支持外, 更需要广大大学生投身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因此在大学阶段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 对大学生尤其是农业院校大学的职业选择十分重要。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中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的构建做论述。
1 对大学生进行服务“三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粮食安全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 生态环境压力亟待疏解, 经济全球化使得农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走现代农业道路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到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从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 都迫切需要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理念。然而我国5亿农村劳动力中,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4%, 特别是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流动, 农村劳动力结构急剧变化, 农业劳动者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趋势[2]。大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较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和相关的专业科技管理知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 所以, 必须引导大学生投入到“三农”事业的发展中。
服务“三农”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主渠道。2014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1]因此, 在农村创办各类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 扶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和公共服务的民营企业, 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4年浙江省大学生现代农业就业创业招聘会共有3000多名来自各地高校的大中专学生前来应聘, 经过半天时间的双向选择, 签下2132份意向书。其中, 研究生签约意向书312份。
但是,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服务“三农”意识的教育相对缺失, 大学生缺乏服务“三农”的职业认同。在我院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有关大学生“三农”意识的调查中 (本次实地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 回收958份, 有效答卷949份, 调查对象有78%来自农村, 其余的是城镇生源) :针对“三农”问题, 关注者仅占总人数的16%;对于国家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 有30%的学生完全不了解;了解农村的途径和方式, 也仅限于电视报纸等媒体和父母亲友的口述;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学生仅占27%, 59%的人则持“视情况而定”;受访者认为服务“三农”的前提条件是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能保证各种资金帮助、项目安排等的落实到位, 工作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比较好。在2014年人民网关于“最想去的就业地域”调查显示, 中等发达城市是最受欢迎的就业目的地, 58%的学生将它列为最想去的就业城市类型。尽管, 近几年“逃离北上广”的口号日益响亮, 仍有38%的学生, 将最佳就业地点选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选择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学生合计仅占4%。由此可见大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相对缺失, 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淡薄, 缺乏服务“三农”的职业认同。
2 构建服务“三农”意识培养教学体系
2.1 构建服务“三农”教育专题
农科专业的大学生服务“三农”崇高的职业理想, 必先起源于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农业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的探索阶段, 培养服务“三农”意识, 是为更深层次地了解我国农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关注农村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弱势群体等做情感基奠, 并有利于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意识行为, 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构建系统的服务“三农”意识培养体系。我们整合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的内容, 构建专门的我国“三农”问题教学模块 (服务“三农”教学专题如表1所示) 。
2.2 积极拓展第二课堂,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营造服务三农的氛围
每项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 并且与大学生能力目标结合, 具体活动详见表2。通过深入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使大学生感受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在南岸村同学们赞叹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为农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全国文明村上窑村, 同学们感受到了以工带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皇甫村, 同学们感受到了乡风文明, 水乡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实地调研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状况, 既契合了我院特色, 也深化了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我们还将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讲与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成立十八大精神大学生宣讲团, 组织十八大精神宣讲进农村活动。与村民就农村转变发展方式, 实践生态文明和基层党支部建设等进行交流, 发放了十八大精神宣传单, 对十八大精神进行宣讲, 还深入农户发放调查问卷展开调研, 让大学生来到农村实地调研, 既丰富了我院大学生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形式, 也深化了大学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此项活动十分有意义。
3 结束语
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所农业院校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年轻大学生了解农村、农民、农业, 只有对中国“三农”问题有了认识才能深刻了解中国。其次, 有助于深化大学生对“三农”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 不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还鼓励学生深入农村进行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对朴实的农民有了深厚的情感、对农业有了浓厚兴趣, 对农村有了客观的认识, 那么大学生很容易和农村、农民、农业实现较为密切的结合, 从而实现服务“三农”、投身“三农”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Z].2014-01-19.
学生服务意识 篇10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现状
高职酒店管理的学生是酒店行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 无论是在校的高职生还是最近两三年毕业的高职生都是90后。这一代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 有一些共性缺点, 如劳动观念差, 怕吃苦, 难以胜任服务工作;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将客人放在第一位;心理脆弱, 受不了挫折等。这些缺点在酒店对客服务中被无限放大, 影响了对客服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以致给酒店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学生服务意识欠佳的剖析
造成学生服务意识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个人、家庭的诸多原因之外, 我认为还有学校教育、酒店培养以及社会风气影响三大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 学校方面
1. 课程相对单一, 尽管有调整, 仍跟不上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据调查, 大部分高职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而《饭店服务心理学》《职业道德》《礼仪》等与服务意识更紧密的课程, 部分学校虽然也开设, 但重视度却不够, 教学效果也一般。甚至这些课程在某些高职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2. 专业侧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忽视了素养和心理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技能大赛体制的约束, 更多的高职院校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及劳动态度等因素的培养[2]。尽管学生毕业时都取得了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 但这也只能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 而对客服务意识到底是怎样的却不得而知。只有到了酒店, 才发现尽管拥有了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过硬的专业技能, 学生仍然适应不了酒店的工作。
3. 校园环境不利于服务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渐渐远离了实际的酒店工作, 虽有丰富的知识水平, 服务意识却在下降。实训设备主要承担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任务, 而并不具备可以锻炼服务意识的条件。在校园中, 锻炼服务意识的确有一定的困难。
(二) 酒店方面
1. 技能培训相对偏多, 服务意识的培训较少。
在员工入职之初, 酒店只是简单地进行熟悉工作环境、服务技能、员工手册学习等基础的培训, 未有涉及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在日常的工作中, 由于时间的限制, 培训相对较少, 也不能成体系, 且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2. 未能有好的软环境。
经过了学校几年的学习生活, 学生对酒店实习工作充满了期待。面对新鲜的工作环境, 学生充满激情, 以规范化的服务要求自己。但当有的学生发现老的员工在服务时“短工减料”, 于是在面对繁重的工作内容时, 也会跟着学起来, 渐渐地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服务质量不断下降, 服务意识淡薄起来。
3. 未能留住优秀的员工。
优秀高职生选择离开酒店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自身的原因, 有的是酒店方面的原因。在酒店的众多原因中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 即酒店未能重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职生, 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要求, 不可能甘愿一直默默工作在酒店管理的低层。酒店极容易忽视这一点。而这样的员工当看不到发展的前途时, 选择离开是必然的。
(三) 社会风气方面
有的学生虽然选择了酒店服务专业, 但对将来的具体工作并未了解。进入校园学习之后, 随着了解的深入, 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是“服侍人”的工作。不充分的认识让学生渐渐产生自卑和厌恶的情绪, 即使将来选择了就职于酒店行业, 也不会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同时, 由于社会上的某些人群对服务行业从业者抱有比较严重的歧视行为, 导致本来职业服务意识就很薄弱的学生要么对工作不认真, 应付了事, 要么离开了酒店, 宁愿闲在家里。
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对策
酒店行业的学生要想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 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家庭的教育培养外, 还需要学校、酒店行业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共同教育和培养。
(一) 学校要努力培养服务意识
1. 调整课程设置, 重视《职业道德》《饭店服务心理学》《饭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的开设, 同时利用选修课辅助教学, 开设《语言艺术》等课程。
在《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直接对客服务的课程教学上, 教师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从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游戏闯关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如班级全员参与“我是点菜服务之星”活动评选,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 完成教学任务, 与此同时提高对客服务水平。
2. 良好职业习惯培养的常态化。
学校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如每日的早操、跑步都是很好的方法。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整理打扫好班级和宿舍, 争取班级每周能够获得流动红旗, 宿舍能够获得文明宿舍称号。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 自会努力。渐渐地, 学生会明白只有不怕苦不怕累, 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落后的班级, 学校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还可以通过晚会、技能比赛、运动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胆量、进取心和耐力等。
3. 积极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如果一个教师上班都会出现迟到的现象何以要求学生以后上班能够不迟到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 可以将学生视为酒店的同事, 依照酒店行业的要求来对待彼此。“同事”关系自会融洽, 学生实习工作以后, 适应酒店环境的能力会更强。例如, 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敬语, 如“您能回答一下这道问题吗”“您先请”等。这些小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这样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学生, 有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提高。
4.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未来工作的内容,
高职院校自身就可以提供很多的机会, 让这些学生“试一试, 练一练”。如由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成立校园礼仪队, 承担学校各类活动或比赛的礼仪接待服务工作。学校设置班级服务周、服务月, 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全校学生进行服务, 如校门迎接、电梯服务、食堂服务、卫生督察等。很多高职校都有自己的招待所, 可以大胆让学生来操作, 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评选校园服务之星, 树立典型。
(二) 酒店需要提高学生服务意识
1. 酒店实习是优秀服务意识来源的重要途径。
酒店要充分利用学生实习, 选拔优秀的员工指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酒店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 要让学生明白, 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再代表个人, 而代表了学校、酒店的形象, 与客人之间存在一种利益的关系。实习时期, 学生热情度高, 接受能力强, 没有不良的习惯, 学习效果较好。
2. 酒店要时刻关注员工。
酒店应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工作中去, 树立职业自豪感。员工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才能奉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经验和意识才会得到提高。酒店要关注员工的发展, 为员工不断总结经验, 也要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让其有明确奋斗目标, 并适时给予帮助, 留住优秀的人才。
3. 酒店要丰富自己的培训内容。
即改变以服务技能为主的培训方式, 增加职业意识、行业发展动态、管理环境熟悉等培训内容[3]。比如开设职业道德素养培训、语言艺术的培训、员工礼貌礼节培训、个性化服务培训、优质服务培训等。
4. 酒店在特殊情况下“伤害”了员工要进行及时补救。
由于酒店行业倡导“客人就是上帝”“客人永远是对的”的理念, 难免在实际问题处理中伤害了自己的员工。这时候, 酒店可以采用内部服务补救, 比如颁发一个“最佳委屈奖”来安慰自己的员工。“温情牌”的做法不但可以留住员工的心, 也会让员工明白, 酒店没有忽视自己, 再次面临相同情况, 会本着较高的服务意识处理好事情, 而不会不顾酒店的利益与客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三) 改善不良社会风气
酒店行业是我国对外的文明窗口, 也是服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国应该加大服务行业的发展力度, 积极宣传酒店行业。如宣传酒店行业员工爱岗敬业、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树立劳模, 将他们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 让学生知道, 职业没有贵贱之分, 行行出状元, 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程华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新途径[J].时代教育, 2009 (6) .
[2]杨梅.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初探[J].新课程研究, 2012 (5) .
学生服务意识 篇11
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体现校企融合的校本教材开发具有很强的意义。
近些年,中国的呼叫中心行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都开始建立或者运用呼叫中心来进行客户服务或市场营销,呼叫中心的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随着用人需求问题的凸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应运而生。目前,湖南省已有三所中职学校来我校考察该专业的建设情况,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该专业还没有国家规划性的教材,至今,只有华唐教育集团开发了部分培训教程,还有部分课程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公开资料,教学资源极其匮乏。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我们开发中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弥补企业培训教材的不足,对开设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是解决师生教与学之急需,也可供其他开设有该专业的兄弟学校提供参考教学资料,在开发与使用、交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出版,可以丰富中职教材种类。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是学校为了适应自身环节和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国家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相对于国家教材而自主开发的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教育部颁发的一些文件要求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也是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义务和责任。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学生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材内容应注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的融合。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基于以上价值取向,我校在客服信息服务专业的教材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
三、校本教材开发的标准
参考华唐教育集团的教材资源,以学生就业岗位标准为指导大纲,在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体会,在客户信息服务企业的参与下,编写适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校本教材。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围绕中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为基础进行适合中职生就业的校本教材开发。
(1)首先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探讨中职教材开发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户信息服务服专业校本教材进行开发。(2)通过文献法和问卷法对我省和部分外省中职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材现状进行调查。(3)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过程,从教材开发的组织者和教材开发的内容进行陈述,分析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所在。(4)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特点和教材开发理论,采取就业为导向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分析客服专业听力课校本教材开发。
四、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开发校本教材,选择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现阶段,因开发机制不完善给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造成很大困难,这是校本教材开发面临的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照普通教育教材的开发体系,但不应一成不变地照搬,从而泯灭职业教育的特色。教育部门应加强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使中职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更加规范化、实效化。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的。同时,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运用知识能力更为灵活。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开发出的校本教材,是教师教改的自学笔记和课程研究总结。在课程研究 、校本专业教材的开发过程中,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学校的品牌,能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有利于打造品牌学校。
五、结语
学生服务意识 篇12
在一般通用的概念上, 志愿服务 (Volunteer service, 也称为志愿工作、义务工作等) 是指任何人以社会责任感自我约束, 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 在不索取任何报酬的前提下, 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即志愿服务的前提是自愿。
志愿服务意识是人们在认知并了解志愿服务及志愿服务规则的基础上, 仍按照初始的基本价值观念继续志愿服务的自觉性, 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行为上, 是个人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简言之, 志愿服务意识即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
二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重要意义
警察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 为公安队伍培养优秀人才是其重要职责。警察院校的大学生仅靠专业知识和警务技能是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对公安人员整体素质要求的, 很难想象, 一个没有人文关怀、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警官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 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 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有利于塑造并深化警察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 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 促进社会和谐。警察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作为预备警官, 职业目标十分明确。在校期间, 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和各种忠诚教育、责任教育、纪律教育等, 使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都明显优于其他地方院校大学生, 通过开展具有公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如普法宣传进社区, 为民工兄弟送法, 协助民警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人身、财产、消防安全防范知识等, 有利于增强警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其服务公安工作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
2. 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是加速警察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当前, 大学生群体中, “学校人”与“社会人”的角色脱节严重, 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化迟滞, 大部分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初, 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其本身又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 难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警察院校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以执法者形象示人, 在与人打交道的同时, 不能以一个社会人的形象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 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所以在校期间应凭借具有公安特色志愿者服务活动, 深化内心的志愿服务意识, 清楚认识社会、了解自身, 形成更加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倾向、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增强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交能力。
3. 培养志愿服务意识有助于警察院校大学生深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同时, 不仅锻炼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作为警察院校的大学生, 在历次志愿服务过程中, 应在深切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 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从而对社会形成更为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近年来, 国家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动员大学生到西部去, 以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 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经受磨炼、健康成长, 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因此, 作为预备警官的警察院校大学生应理解党和国家对青年人培养的良苦用心, 坚决以实际行动支持“西部计划”的贯彻执行。
三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途径
1. 搭建平台, 注重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
人的志愿服务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志愿服务行为, 教育部门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特点, 制定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以志愿服务意识教育为根基, 引导大学生整体规划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教育工作。通过搭建志愿者联谊平台, 警察院校大学生可以融入各地方高校志愿服务行列, 使志愿服务意识培养操作化、规范化。
2. 丰富内容, 拓展活动的多种对象和形式
警察院校的大学文化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 推动学生在自身价值追求中表现出鲜明的创造力。警察院校在应对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这一问题上, 应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 (1) 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实践教学, 营造志愿者服务氛围, 实现对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的关注; (2) 以参加奥运会、大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为契机,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延续志愿服务精神; (3) 大力宣传志愿服务价值, 通过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发掘, 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和服务理念, 以此增强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 (4) 加强与各地方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交流, 深入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规律, 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建设方面发挥学校的示范作用。
3. 深化内涵, 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长效机制
警察院校大学生应本着一颗奉献之心, 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 自觉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以此来增强自身责任心、实践能力与交往能力。特别应该注意的是,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不能流于形式, 应注重实际效果。只有保证志愿服务热情, 针对需求动机, 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在环境, 才能使志愿服务持之以恒。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 将形成性评估和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摘要:志愿服务已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成为一项国际性的、蓬勃发展的事业。随之而生的是各种志愿服务群体, 其中大学生志愿者日渐成为群体中的重要部分。作为警察院校大学生也应自觉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将志愿服务作为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 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以后参加公安工作助力。本文主要是从一个警察院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视角, 对如何培养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行探讨。
关键词:警察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志愿者, 你准备好了吗[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
【学生服务意识】推荐阅读:
服务学生12-11
学生支持服务08-11
服务与学生12-21
既要服务学生,也要服务家长10-02
学生学习支持服务05-18
学生就业服务06-29
学生党员志愿服务07-22
教师如何服务于学生07-26
服务意识与服务礼仪05-11
《物业公司服务意识与服务技巧》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