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促进战略转型

2024-11-01

文化创新促进战略转型(精选3篇)

文化创新促进战略转型 篇1

摘要:伊春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但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促进伊春更好地实现转型发展, 必须实施“人才支撑”战略, 优化人才使用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创新人才引近机制和创新人才配置机制, 为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幸福的新伊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伊春,人才环境,创新能力

一、伊春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 人才总量不足

据统计, 几年来, 伊春市人才总量年均递增只有5.4%。人才密度只有5.1%, 五年仅增加0.3个百分点, 低于全省的平均增长幅度。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而人才队伍数量却很少, 与实施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需求, 无论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 都有很大的差距, 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2.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大专以下学历人员仍然是各类专业人才队伍的主体, 占人才队伍总数的78%。本科以上学历占少部分, 而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中, 又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学历是通过党干校函授等形式获得的, 含“金”量相对较低。正规学历人员中又大多是林业、电大等普通院校的毕业生, 国内、省内名牌院校毕业的较少。

3. 人才结构不合理

各类人才基本上属于能够适应本职工作的一种状态, 而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现代城市经营理念和现代科技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现代管理、资本运作、金融工商管理、森林旅游、绿色能源、畜牧、木制品精深加工、制药、外经外贸、涉外法律、翻译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同时在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严重短缺的同时, 其结构也不尽合理, 北药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人才所占比重分别为30%和40%, 而目前急需的湿地保护、风电以及森林旅游等领域, 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还十分缺乏, 没有形成与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4. 留住和引进人才困难, 人才流失严重

据统计, 连续几年, 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调往外省市较多, 调进的很少。由于工资待遇低, 留住、引进人才极其困难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实施人才支撑战略促进伊春发展

1.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1)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 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现代人才管理机制、人才开发机制, 优化人才成长使用环境, 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2) 建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采取政府拨款、单位资助、个人捐赠等形式建立, 主要用于资助优秀人才从事科技项目研究;资助国内外人才和智力的引进;用于优秀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奖励;解决优秀人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资金由人才中心负责管理, 并制定具体的管理使用办法, 保证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产生最大效益。各部门、各单位也应从其经济收益中安排一定份额的资金, 专项用于人才开发。

(3) 制订人才发展战略和规划。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大的项目投资时, 首先要从人才发展战略、规划、机制等方面入手, 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 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充分体现人才、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2.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 建立人才培育基地。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的特点和重点, 加强与省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 以联合办学、进修交流等形式, 形成人才培养、培训网络, 加快培养伊春市紧缺实用人才。重点培养、选拔、造就学科 (专业) 带头人。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发展要求定向培养适用专业的本科以上人才, 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骨干企业选派年轻、有发展前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国内外著名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国家级大集团进修学习。

(2) 多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积极推行人才培育多元化政策, 引导社会投资兴办教育,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 单位、个人共同参与的人才培育新格局。利用信息化手段,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系统。鼓励企业、个人采取委派、赞助、自费等形式, 到国内科研院所或国外进行研修。重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

(3) 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新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拔尖人才的使用管理办法, 实行滚动管理, 加强实绩考核, 增强智力辐射, 提高使用效益。围绕伊春市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各类难题, 通过学术交流、专家会诊等方式, 组织科技人员集体攻关, 在科研实践与技术交流中提高青年人才的能力水平。加快培养建成一支能有效组织实施技术创新活动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加强外语、电子商务知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以及企业战略规划能力的培训。

(4) 努力建立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政府调控、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觉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把非国有经济单位工作的人才及流动人员、农村人才纳入继续教育制度的实施范围, 将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并逐步将继续教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1) 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紧紧围绕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开放门户, 广纳贤能。

(2) 实行多种形式的引才引智模式。确立“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观点, 鼓励人才柔性流动, 创造自主择业的宽松环境。突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人才需求, 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将“引人”为主转为“引智”为主, 把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途径拓展到国内外智力引进、在职专业技术人才短期聘用、学者讲学、专家技术指导等引才形式上来, 采取聘用、借用、兼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智力服务林区建设。坚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智力并举, 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 争取引进一个项目, 注入一批资金, 聚集一批人才。

(3) 注重引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引进的优秀人才的工资待遇, 可由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协商确定。从境外引进的优秀人才, 在享受工资、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外, 可参照国际惯例, 与用人单位协商其他方面的待遇。

4. 创新人才配置机制

(1)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优秀人才成长。把按劳分配和技术、管理、资本等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结合起来, 通过建立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高层次人才津贴制度和拔尖人才年薪制度、奖励制度及办理补充养老保险、补充住房公积金制度, 提高各类优秀人才的待遇。建立人才资源成本核算制度, 把人才的配置、使用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纳入单位的规范考核之内。

(2)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人才市场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增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功能, 实现人才供求信息网与国家、省人才信息网的联网。推广人才测评和人才派遣工作, 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选拔人才。加快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 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供求机制、资质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 加快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进程。

(3)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机制。构建由政府、用人单位、社会中介机构共同发挥作用的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社会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考核和评审相结合的方法, 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水平、能力和素质。改革职称评聘体系, 大力推行评聘分开。在职称评审中, 打破论资排辈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 建立以业绩取向为主的评审体制。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科技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职称评定工作。

(4) 充分发挥潜人才的作用。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高层次人才, 在保护知识产权、完成其本职工作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 解决知识闲置问题。对业务精专, 学非所用的人才, 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整、充实“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等重点行业。

(5) 运用法律手段, 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工资福利、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兼职收入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依法进行保护。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 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 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

文化创新促进战略转型 篇2

叶 佑 华

(二0一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各位领导、各位股东、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乘着第四届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的春风,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麻城,共商东方运输集团发展大计。2013年集团公司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和各股东单位的鼎力协作及支持下,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我非常荣幸成为集团逐步向现代化客运企业转型的见证人和亲历者。今天,本人受董事会的委托,向各位股东汇报集团2013年生产经营情况及2014年的工作思路。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东方运输集团腾飞的关键一年,在国家‚进一步推进企业深化改革‛的方针指导下,我集团扬长避短,群策群力,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产业升级、做强做大‛作为全年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把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始终坚持把‚开源节流、务实求真、保障有力‛作为日常经营管理的重心,在各股东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团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拓展领域,保持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就是效益,以安全促发展‛,本着‚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我们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英山全顺公司强化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工作,全年开展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召开安全例会20余次,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186份,纠正违章37起,制作安全生产宣传板报12期,悬挂标语横幅12条,做到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

罗田连通公司强化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推行‚一岗双责‛,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242份,坚持每月逢‚五‛安全学习,通过‚安全生产日‛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使安全教育常态化,长期化,建立起长效机制。累计检查车辆1023台次,发现大小隐患73起,做到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浠水环通公司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黑车打击力度和深度,有效遏制黑车数量,同比下降30%。同时,在所有客车上播放安全知识宣传片,将‚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贯彻到司乘人员和广大乘客的脑海里,有效堵塞安全危害源头。

团风长安公司加强山区班线安全管理。整合山区线路营运车辆,使原来各自为阵、散兵游勇经营模式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极大的巩固了班线安全工作。

武穴宏森公司狠抓安全‚双基‛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安

全管理工作已初步迈入智能化台阶,并于2013年以813分和807分的成绩通过全省交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验收。为整个集团的安全验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各公司学习的榜样。

(二)加快了节能减排步伐

为大力推进国家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提高集团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满足适应现代化运输市场的需求。

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76.4万元购置LNG车辆29台,更新巴河班线、罗田班线、黄鄂班线、英山班线和汉线营运车辆,提升线路营运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改善旅客乘车环境。

英山全顺公司投资297万元购置11台LNG车辆,改善英汉班线和英陶班线车辆耗损严重的现状;蕲春晨光公司投资864万元将现有85%左右的燃油型营运车辆更新为LNG车辆。

浠水环通公司斥资410万购置13台LNG车辆,更新巴黄班线,浠汉班线,提升了运营能力,同时自身开展节能降耗、油料考核活动,落实各项奖惩制度。

开发区公司投资167万元购置6台LNG车辆,充实武汉班线营运能力;武穴宏森公司投入资金800万更新48辆客车,达到省际车辆高档化、市际车辆豪华化、县际车辆舒适化。

集团2013年全年共更新99台LNG车辆,实现替代燃油量2283.5吨标油,节约燃油成本700多万元。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成效,大大提升了集团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集团积极深研国家节能减排扶持政策,争取专项资金补贴。各单位

积极配合,通力合作,排除万难,在省局规定的申报期限前完成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报材料编写,提交省局领导审批,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加快了站场建设速度

为方便人民群众乘车,各子公司不断加大乡镇和二级站场建设投入力度。罗田连通公司投入5000万元,征地64亩,新建一座现代化功能齐全的二级长途客运站,方便山区群众出行,同时,投资35万元,完成胜利脱甲岭车站征地和规划工作,将与县境内已建成的几个五级客运站形成网络覆盖,积极扩展农村客运市场;蕲春晨光公司投资100多万,对老车站进行改造,在新站搭建旅客出站专用廊棚,通过系列措施改善旅客候车环境;麻城宇通公司克服困难,筹措190万元,完成金通湾车站附属设施建设,已投入使用。英山全顺公司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着力于内部挖潜增效,与龙帮物流,全峰快递联手,组建车站物流托运中心,使车站功能更齐全;武穴宏森公司提升窗口形象和服务功能,投入1.6亿,新建一座占地115.69亩的二级长途客运站,同时,相继完成了11个等级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实现了城乡联网售票业务,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四)拓展了企业经营渠道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着‚改革促发展,发展促效益‛原则。

麻城宇通公司以麻城杜鹃文化节为契机,在管理部门的要求

下,安排详细运输计划,抽调精兵强将,起早贪黑,日晒雨淋奋战15天,安全转运旅客8万人次。极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

罗田连通公司紧抓国家大别山旅游开发战略机遇,筹措500万元购置14台客车投入天堂寨景区旅客转运,打造绿色旅游服务品牌,该项目的开发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收点。

蕲春晨光公司筹措资金160万元,完成兴远建材厂区建设和设备购置,投产至今营业收入过千万元,其修理厂除满足自身车辆维修外还将业务发展到周边县市。

英山全顺公司以新车站为载体,配套建设修理厂、住宅小区、大型购物中心等,打造多用途综合性客运车站,辐射周边,带动整个片区。

武穴宏森公司加快内部机构与经营单位建、并、设的步伐。陆续注册成立了东森货运公司、宏森广告公司、宏森园林公司,组建成立了大新分公司,合并了长顺达公司和宏森巴士公司的行政管理,收购了广全驾校,建设鄂东森林公园,逐步完成综合化经营雏形。

集团有限公司迎接市场挑战,抓机遇,谋发展。一是拟与省客集团、开发区公司三家组建经营实体,进行资源整合共同经营黄冈至武汉班线;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湖北新捷500万方天然气LNG工厂项目,在黄州火车站经济开发区征地110亩组建东捷物流公司。形成产销一条龙服务;三是计划投资2000

万元建立黄冈市第一座大货大客培训、考试基地,解决黄冈社会大货大客驾驶员‚荒‛的问题。

集团积极寻求班线运输改革措施,积极参与全省城际约租客运业务和跨省长途接驳运输试点竞标,经过各部门通力合作,终于取得长途接驳运输评选第一名的可喜成绩,为集团后期的长途客运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上述方方面面的多元化发展进程,将为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连绵不断的源泉。

(五)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

各公司为提高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力,实现‚以学习提高水平、以水平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质量、以质量创造效益‛的运行机制。

武穴宏森公司编印《宏森文化手册》,发行《宏森报》,开展民主座谈会、调研会、征求意见会达300多人次。同时,开展全员拓展训练,磨练毅力,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建立起价值观输出长效机制;

罗田连通公司培养入党积极份子3名,提升党组织实力,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培训学习十二次,党员学习四次,用知识武装大脑,举办‚攻坚杯‛劳动竞赛,加强操作技能升级。同时,组织全体驾驶员深入学习‚张兵‛,倡导争做‚‘三零’驾驶员‛活动,并利用学习宣传这个平台,提升职工良好的服务形象,打造客运品牌。

麻城宇通公司继续深入开展‚两评两促‛活动和党员登记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品质、能力素质、纪律作风、办事效率和工作方法,使公司各项工作明显进步,员工呈现一片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蕲春晨光公司积极参与‚三城联创‛‚爱心送考‛等大型活动,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英山全顺公司通过全体员工努力,获得省市两级诸多荣誉,同时借助网络媒介宣传企业文化,倾听旅客意见,为公司稳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集团公司的党建和工会建设,一直走在全市非公企业的前列,科学发展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等大型教育实践活动,以其组织严密,部署全面、落实具体、效果显著而获得省市各级党委、统战部、总工会等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获得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党组织、黄冈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工人先锋号、全省劳动保障诚信单位、黄冈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二、2013年集团经费收取情况

根据集团公司章程,为确保集团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集团收取了一定数额的管理基金,现将2013基金的收取和支出情况予以公布:

(一)收取情况:2013集团及各子公司管理基金应收21.15万元,实际收取21.15万元,(二)支出情况: ①集团公司股东会议开支 1.5万 ②各子公司往来及往来单位业务支出 6.0万

③差旅费 0.3万 ④通讯费 0.4万 ⑤办公费 0.8万 ⑥公务车费 0.8万 ⑦参观学习费用 20.3万 全年实际支出为30.1万元,收、支两抵为-8.95万元。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关键的一年,稳定健康发展与提高经济效益仍将是集团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认清形势,审时度势,才能获得集团整体效益的增长。为此,我们必须要重点突破,坚持以多元化的项目建设为发展主题,推进品牌、形象来促进发展;要千方百计的寻找项目,争取资金,拓展经营领域,确保集团经济效益增长平稳。下面就2014年工作开展讲几点看法:

(一)做好城际列车开通的应对工作

据悉武汉至黄州的轻轨将于2014年5月开通,开通后日发12班,票价在26-30元之间。其优势在于行驶时间快,运行安全性高,不受路况天气影响。相对于道路客运滚动发班运行和一票直达而言,其劣势在于无论在武汉还是黄州,旅客都必须转乘。使其在时间上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需采取如下方案,谋发展:

一是实行弹性票价。参照轻轨票价,客运票价平时可采取低位运行,以此吸引旅客,节假日可适当调高。与此同时,可探讨实行预售回程票机制,实行联买票价打折模式。

二是调整车辆结构,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求。对现有运力进行调整,投入更多节能的LNG客车,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票价,以满足较低收入旅客的需求;投入高档次的商务车,提高乘车环境以满足一部分公务员、经商人员和其他高消费旅客;投入机动性更强的轿车,节约旅客整个出行时间,实现‚门对门‛服务,由此打造的三种车型并存的新型动力运输结构,必然能抓住更多的客流,创造新的经济效益。

三是加强车站网点建设。在现有的站点基础上,在主要人口密集区、各大院校增设互联互通售票网点,其次向民航学习‚一票制‛预约接送旅客,送达车站安检后直接送上车,同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采取电话预约、网上订票、送票上门甚至电子客票,方便旅客购票。

四是合理安排车辆发班。轻轨实行‚少拉快跑‛模式,并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我们应发挥道路客运的优势,客流高峰期可提高客车发班密度,客流低峰期可降低客车发班密度,对于乘坐商务车和轿车的高端旅客,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发车。

五是加快轻轨枢纽旅客输送。再次打造道路运输的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特色。发展火车枢纽的城郊线、公交线和站点接驳运输,积极发挥道路中短途优势,加快轻轨支线的旅客输送。

(二)做好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工作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以效益为本。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地位;坚持优化结构原则,依靠加强管理、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双赢目标。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成立集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常设机构,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专职管理、能源计量机构,明确责任和任务,按时统计、分析和报告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提出加强节能的措施和建议,把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LGN车辆购置。集团在2013年已完99台车辆更新为LNG车的基础上,2014年将更新数目提高到151台,逐年递增,最终达到集团营运客货车辆新能源节能型车辆为80%以上。

三是加强设备管理,有效降低维修费用。要改变被动维修的局面,加强车辆的二级维护和保养,变被动维修为主动养护,并平衡好设备更换与维修的关系,有效降低维修费用,提高设备有效运转率。

四是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奖惩制度和绩效考评办法,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集团管理按照‚分段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工作中采取领导责任制、定期通报制、责任追究制以及绩效约束激励机制等方式,将节能减排列入绩效考核的重要项目,严格监督考核。

五是认真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工作。集团要在日常工作中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减排宣传与培训。使广大员工了解公司节能

减排目标和任务,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做好企业转型科学发展工作

近年来,随着铁路、航空运输业的大力发展,道路旅客运输竞争愈来愈激烈,中长途客运市场份额大部分被蚕食,在这样的宏观情况下,整个道路运输产业经济形态被逼转型。转型是一种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无论转型的内容和方向如何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要实现更效率、更精细化的管理和企业效益的提升。要做好转型这篇文章,我们必需做好以下三点:

①思想转型。统一思想,从思想上认识到为什么转型、如何转型,转型到哪里去。由于集团长期耕耘于道路客运行业,广大员工熟悉整个行业运作特性,经验充足,要大家转型,不仅企业有阵痛,个人也有阵痛。所以大家要有大局意识,来理解企业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摆脱固有的思维,理解行业重构现状,进而支持企业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转型过程中获得主动,才能实现转型事业稳步推进。

②产业转型。产业转型要着力解决集团内部道路客运存在的问题,以应对国家经济调整以及市场变化对集团盈利力的影响,基于道路客运市场被压缩的大模式下想要实现跨度增长难以为继,所以寻求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其他领域和行业是集团当前的主要工作开展方向。因此我们要积极从集团产业链上发挥融资、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扩大产业领域,形成强大的集约优势,不断沿着我们的

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展发展空间。

③管理转型。只做规模,那是粗放式外延式增长,做好效益这篇文章,才能真正解决集团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必须从管控能力上下功夫,集团的管理要以服务为基点,及时梳理管理流程,从专业化和模块化角度,不断优化组织结构、规范企业制度;不断完善集团内部协作关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技术作用,实现管理系统的常态化应用。通过思想转型、产业转型和管理转型同步进行,集团才能突出重围,做强做大。

(四)做好全省安全标准化验收达标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公众出行量在快速增长,旅客的安全出行是我们道路客运企业的首要工作。2013年集团乘着全行业 ‚平安交通‛活动的东风,内修外炼,落实了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化建设,严格了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加强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培训,提高了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严密防范和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今年我们更要积极进取,借助全省开展的交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验收活动,完善集团现有的各种安全生产制度,严格驾驶人员的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的检验关、各项安全生产的监督关、教育培训的机制关。积极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目前,武穴宏森公司、浠水环通公司两家已通过了全省交通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验收合格,集团公司力争在今年全部安全达标,这样,才能更好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使企业的生命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

(五)做好长途接驳运输体制建设工作

众所周知,班线是一种资源,它能带来效益,能发展壮大企业,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开发班线资源。今年我们列为了全省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单位,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并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安全第一、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相关制度的落实,完善后勤保障措施。

二是择优选择接驳点,并完善落实好接驳点的后勤保障,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三是选派集团优秀驾驶员参与接驳工作,并要严格遵守国家道路客运相关的法律法规,文明驾驶,严禁超速、超载、超疲劳、等违法驾驶行为。

四是认真做好车辆的‚三检‛工作、车辆动态监控工作和接驳运输管理工作。

五是以首期参与长途接驳运输的71台车辆为试点,深入研究接驳运输各环节衔接问题,认真总结接驳经验,为后期扩大化接驳运输事业打好扎实基础。

六是通过长途客运接驳运输,整合集团现有优势资源,优化运输组织,促进集团内部各子公司之间更加集约化、更加规范化、更加紧密化合作经营。

各位领导,各位股东,各位来宾,新的一年,新的征途,新的任务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自觉的行动、更加务实的作风,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新局面,2014年将是东方运输集团化茧成蝶,再创辉煌的一年。

在这里,我代表集团感谢黄冈市交通运输局、黄冈市道路运输管理局、麻城市交通运输局和麻城市道路运输管理所对本次会议的支持,同时,感谢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大会的赞助。

文化创新促进战略转型 篇3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 是依托青岛科技大学发展起来的集团化上市民营企业。公司致力于信息化装备、行业应用软件、橡胶新材料的研发与创新, 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 为橡胶企业提供软硬结合、管控一体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并广泛涉足化工装备、工业机器人、节能服务、自动化物流等领域。2006年, 软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是青岛市第一家在国内上市的民营企业, 2014年在橡胶机械行业跃升世界第一位。

着眼于全产业链的发展布局, 2002年, 软控作为发起人之一与青科大、行业企业、行业专家联合发起创建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科研生产示范基地, 实现橡胶轮胎装备、行业应用软件在现代轮胎企业的示范应用;2008年, 软控收购雁山压力容器厂, 进入化工装备行业;2009年, 软控收购大连天晟通用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进入合成橡胶装备领域;同年, 软控建成中国最大、最先进的轮胎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软控装备产业园;2010年, 软控收购青岛科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进入工业机器人行业;2011年, 公司整合资源成立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面进入节能服务领域;2014年, 软控继续在产业链上进行扩展, 收购抚顺伊科思新材料有限公司, 参股设立益凯新材料有限公司, 开始进入高性能橡胶新材料领域, 为下游客户拓展橡胶新材料的业务做好了技术储备, 开拓了公司未来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2013年, 软控承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 获评“优秀”, 并获批开展模式创新试点工作。公司围绕“国际化战略”, 建立了青岛、欧洲、北美三大研发中心, 形成全球研发、制造、服务网络, 进一步完善以丰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球布局。在科研成果方面, 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2项, 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逾200项。截至目前, 拥有专利1600余项, 其中发明专利740余项, PCT67项;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50余项, 正主持制定4项国际标准;同时软控承建了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发平台, 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二、创新特色文化, 打造企业人本管理

(一) 坚守以人为本, 创新特色文化管理

信任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财富, 是创造高绩效的基石。2000年, 一批青岛科技大学的老师和科研人员, 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原则创立了软控。在软控成立之初, 这个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初创团队, 就用人本理念进行企业管理, 因为充分的信任是对团队全体成员最大的尊重, 以及最科学有效的管理要素。

软控强调三个“不独”:一是不独裁, 不独享权力, 人人都是总经理;二是不独才, 不独占科研成果, 鼓励师傅多带徒弟, 共享科技成果;三是不独财, 不独享财富, 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通过三个“不独”, 践行“三让四有”:让核心骨干得到充分的价值体现, 让努力工作的员工过上更好的生活, 让所有优秀人才在家庭中有地位, 在朋友中有面子, 在公司中有价值, 在行业中有影响。

软控非常关注员工的人性需求, 公司认为“软控人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真正关心员工最基本的需求、真正解决员工最棘手的私事, 才能让员工全心认真工作, 并通过努力工作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公司紧密围绕员工“需求-满足-更高需求”的螺旋式上升规律, 在员工入职、买房置业、结婚生育、子女上学 (成家) 、赡养老人、退休等重要、关键的年龄段和职业发展阶段, 结合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 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和措施, 将员工个人追求与企业追求、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 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实现对员工的长效激励。

(二) 凝聚行业人才, 加速科研管理创新

软控建设有灵活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通过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一行业最高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平台, 通过“不求为我所有, 但求为我所用”和“事业上的自愿组合”等灵活的用人原则, 聚集行业精英。软控把全国信息控制、机械、橡胶、轮胎行业的100余位权威专家邀请加入公司行业专家委员会, 为技术研发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和咨询。

在科研创新氛围的营造方面, 公司提出“没有人才不干, 没有市场不干, 没有资金不干”, “允许创新犯错误, 不许技术不创新”, “为创新者埋单”等理念, 坚持以“否定自我, 持续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文化, 保证了科技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有效率, 使企业发展与科技研发更富有活力。

(三) 健全管理制度, 支持公益事业

2006年, 公司制定《软控基本法》, 明确规定公司高管直系亲属、子女一律不得进公司工作。此外, 公司还颁布了《企业廉政建设管理制度》, 进一步保证了管理团队的纯洁。

在办好企业、满足好员工需求的同时, 软控积极回馈社会,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 积极支援灾区同胞, 奉献爱心, 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 已累计捐款超过7000万元。为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公司积极支持青岛市教育与科技创新基金建设、西藏青岛希望小学建设和青岛中小学建设等。在社会公益方面, 公司与青岛日报联手举办“走遍神州·喝彩中国”大型采访活动, 积极参与“迎奥运, 我奉献”公益事业活动, 号召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四川、玉树和雅安等地震灾区赈灾捐款。此外, 公司还积极出资帮助青岛市春蕾女童, 参与儿童体操大赛等活动。

三、围绕产业创新, 促进橡胶轮胎产业转型升级

软控围绕产业链部署打造了一条从科研项目的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生产的创新链, 建立健全了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进步、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一) 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

1. 与青科大深入合作, 形成深度融合的产学研共同体

软控从成立之初, 便与青岛科技大学有着血浓于水的特殊关系。2000年, 青岛科技大学密炼机上辅机系统项目组的部分教授、老师, 按照“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原则, 不带学校一分一物, 自筹资金进行创业。软控根据学校专业对应成立研究所, 大学实验室研究出的科研成果, 软控跟进进行中试放大, 直至成果产业化, 通过市场化手段运作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 软控也由此成为大学名副其实的“不同体制的放大了的实验室”, 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逐步从“摸着别人的屁股过河”到“摸着石头过河”。

同时, 软控与青科大联合共建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共同承担装备、材料、信息化等领域的各级科研项目任务, 实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直至有机融合, 使产、学、研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2. 快速转化高校科研院所成果, 开拓创新研发模式

软控经过长期的产学研合作, 形成一套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合作方式, 加速推动我国橡胶轮胎产业的技术进步。软控先后与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中科院声学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 共同开展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加速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用联动机制, 将学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 不做重复研究, 将已有的科技成果直接引进消化吸收, 加速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的速度, 形成独特的创新型研发模式。

合作过程中, 软控逐步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由科研项目组到公司的成长过程, 从以学校为主的课题组开始, 到以公司为主的研究所, 最终转化为纯粹公司化运营的子公司, 演变过程中调动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共同实现技术转化。

(二) 搭建一流技术和服务平台,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

1. 搭建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研发平台, 建设全球研发体系

为了做好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公司下设专业研发机构——软控研究院, 立足于橡胶轮胎行业, 聚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新产品应用研究, 建立全球最先进的行业研发平台, 为全球客户提供极具价值的解决方案。软控研究院下设自动化仿真、识别技术、软件测试、可靠性、工业设计与人机工学设计、数值模拟、气动液压、称重技术等10个实验室和国家认定的计量理化检测中心。并与费斯托 (中国) 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气动实验室, 与西门子、力士乐等国际知名自动化供应商联合共建自动化仿真实验室。

软控研究院建有亚洲最大的智能化散料输送和高精度配料实验室, 可针对散料输送和配料技术的需求进行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和试验测试, 整体研发条件、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实验室填补了国内系统性、综合性高水平散料输送和配料技术研发及实验平台的空白, 现已为米其林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开展炭黑等橡胶材料的输送测试。

在软控青岛研究院的基础上, 从法国、日本、斯洛伐克、意大利、美国等发达国家引进行业高水平专家, 先后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和北美研发中心, 实现了研发战略的全球布局。以三大研发中心为平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加快我国行业整体技术发展, 2013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 建设了橡胶材料领域一流研发检测平台

新材料的研发和制造, 将直接影响甚至颠覆行业的现有工艺和装备, 为了做好橡胶材料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为下游轮胎企业更好的提供服务, 软控作为发起人之一参股设立了怡维怡橡胶研究院, 致力于打造“中国橡胶界的贝尔实验室”, 围绕轮胎行业发展所需的共性、关键技术, 开展橡胶科学综合性研究, 现已形成了包含橡胶轮胎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分析检测、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等方面完善的生态产业链和运营体系, 在新型轮胎材料、绿色轮胎制造工艺、功能橡胶材料等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 已聚集起包括美国卡博特首席科学家、Melvin Mooney杰出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梦蛟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首席科学家王卫东博士, 德国橡胶工业研究所所长R.Schuster博士, 世界知名核磁专家Winfried Kuhn博士及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在内的一批国内外橡胶轮胎领域顶级专家, 并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化工、美国阿尔法科技公司、意大利埃尼集团合作开展橡胶材料的研发与检测等项目合作, 目前已有研发仪器设备596台套, 设备原值达2亿元, 是我国橡胶行业建设水平最高、仪器设备最全、服务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强的科研机构, 已累计为100余家企业提供研发和检测服务, 收入累计1亿元以上。

怡维怡橡胶研究院研发的新法炼胶项目, 通过建设高性能橡胶新材料循环经济绿色一体化项目实现了产业化。该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幅缩短, 材料性能大幅提升, 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型橡胶原材料和绿色轮胎的制造模式。项目生产的产品是制造高性能绿色轮胎的最优质原材料, 经国际权威机构验证。该项目一期重点建设高性能补强剂等五个子项目, 形成循环经济绿色一体化。该项目已于2015年2月6日正式落户青岛董家口经济区。2015年6月与具备国际先进技术的意大利埃尼 (ENI) 集团合作开发溶聚丁苯橡胶和钕系顺丁橡胶工艺技术, 为项目关键重大技术提供原材料保障, 与新工艺形成绿色一体化项目。

3. 打造高度融合的橡胶行业科研生态圈

2011年, 软控作为发起人之一参股设立了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橡胶谷致力于建设以行业协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知名橡胶企业和相关中介服务为支撑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构造高度融合的化工橡胶行业生态圈。目前, 橡胶谷承担了化工橡胶行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系列科研创新平台及国家知识产权平台的功能, 建立起了中国唯一的化工橡胶行业国际专利数据库, 并成为中国首个化工橡胶行业调解仲裁中心。橡胶谷运用平台经济理念搭建起“橡胶谷平台金字塔体系”, 运用“互联网+化工橡胶”, 助推化工橡胶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教育社会化下一篇:教育技术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