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化

2024-11-01

教育社会化(精选12篇)

教育社会化 篇1

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 2012年,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 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 “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促进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教育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推动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教育社会化服务势在必行。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实现跨界协同、模式创新, 全力打造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教育云平台?总部设在北京丰台科技园的云校 (北京) 科技有限公司,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推动“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进程, 深入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创新实践, 将“互联网+”与学校传统教育全方位结合, 推进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提升教育质量, 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经过几年的发展, 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域2万多所学校, 四百余万学生群体, 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智能平台之一。

融合创新 共享发展

立足“三通两平台””教育规划的实施, 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坚持创新、融合、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把创新摆在智慧教育云平台发展的核心位置, 以开放的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智慧教育云平台支撑的关键, 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推进学习模式、学校形态、教育管理的创新, 把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建成面向全国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区域共建共享,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国集中供给。云校为各省市教育局构建专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方便对各个学校进行全方位管理;云校为学校提供集学校信息发布、教学教务管理、资源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化管理服务, 为老师提供集备课、教学、进修、交流为一体的一站式办公服务, 为家长提供全方位了解孩子成长的家校互动服务, 为学生提供集上课、答疑、测评为一体的一站式学习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 为教育部门产出学业诊断、教育智能、区域教学质量评估等教育教学优化解决方案。

根据智慧教育云平台的顶层设计, 云校为学校管理者、教学研究者、教育行政人员、学生、一线教师、家长等六大人群提供服务。

互联互通 资源共享

云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校园内不同业务系统的服务综合集成平台。从校务管理、教学管理、家校互动、移动办公、考勤系统、统计数据分析等方面帮助学校提高教学教务管理效率, 将学校管理、OA办公、运营管理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在设计理念、功能设置、内容提供方面满足了学校的实质需求。云校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功能:1.学校管理平台:校务管理、教学管理、考勤系统、OA办公、统计分析系统;2.家校协同教育平台:家校即时通讯系统、家校协同教育系统;3.学校微网站平台:手机微网站和PC端双网站;4.移动办公平台:基于手机及PC信息共享的校园APP。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已经覆盖全国十几个省市区域, 帮助一万多所学校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的目标。

云校教学资源综合系统包括文库、视频、题库、数字图书馆等功能。云校文库整合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课件素材、备课教案, 为老师提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 还提供权威的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材和课件下载, 为老师提供强有力的教研工具。同时支持文库、视频、题库、数字图书的上传以及管理。

云校教学资源综合系统将更多的资源进行传递, 打破班级的围墙、学校的围墙、城市的围墙, 通过云校的这个平台, 让资源流动起来, 让边远地方的孩子也能共享共用, 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师生互动 学生为本

云校慧学系统围绕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互动展开, 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教师空间相互之间, 以及与学校空间、学生空间可以互联互通, 形成教教互动, 教学互动;空间资源也能自动汇集和相互推送, 是老师开展学习、交流、分享活动的实用平台。

教师空间功能包括:我的课程、公告发布、我的任务、我的资源、电子作业、记事本、学生问答。帮助老师的日常工作更加清晰、有条理, 方便沟通、简化工作流程。是为广大教师量身定做的教学空间。

学生空间功能包括:快速问答、教学公告、我的任务、弱项分析、天天练习、错题本。方便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业, 对自己功课上的薄弱环节了如指掌。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1年到2015年的应用阶段, 在这个阶段, 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已经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015年年底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域2万多所学校, 四百余万学生群体, 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智能平台之一。第二个阶段是从2016年到2020年的全面融合阶段, 云校智慧教育云平台仍然将坚持创新融合, 一切为了教育的理念,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生态、创新教与学, 专注平台的信息化引导, 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授课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生态, 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社会化 篇2

一、目前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问题一,如何加强对外来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是目前交通安全宣传的重点和难点。数量众多的外来打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和参差不齐和过于频繁的流动,再加上普遍的交通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是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交通混乱的重要人群之一。虽然做了大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这部分人流动性过于频繁,导致教育活动不能够持久和深入彻底,往往是这一批人刚教育得有点入门,人员因或其他原因流动走了,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项持久的长期性的。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一批能自觉遵守规章的参与者需要长期的不断的努力,逐渐潜移默化才行。所以在对外来人员的教育过程中,交警只好采取“吃快餐面”的形式搞交通速成班,在短短时间内教会他们基本的交通常识。但这并不是一个长期可行的办法,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并没达到,所以如何提高对外来人员,尤其是外来工的交通安全意识,仍是目前交通安全宣传中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二,孤军奋战是目前交通安全宣传的一个突出问题。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对象是所有的交通参与者。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也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只要他参与交通他就必须要掌握起码的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而且一个城市人们能否自觉地遵章守规,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要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需要从政府部门开始,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全社会动员起来一道齐抓共管,才能真正起到效果。但目前的交通安全宣传只有交警一家在独立进行。而这又是一个庞大、复杂、持久的,单单只靠交警部门通过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进行宣传,其作用和效果毕竟是有限的。

问题三,受人、财、物三方面的限制,一些宣传做得不够深入彻底和全面,未能抓住重点。在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压力下,各级交通民警抽不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参与交通安全的宣传。对驾驶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只能通过开展一些活动的方式进行,没有很好深入去探索和研究,寻找一些更好的方法进行教育。另外,宣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项非常耗费的,特别是目前的宣传环境下,只靠民警单一的授课讲座,往往是民警非常辛苦而起到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要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和作用,还需要另外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宣传形式。诸如:观看各种教育录像带,制作交通安全电视公益广告,组织交通参与交通安全摄影比赛,标语征集比赛,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交通参与者学习的兴趣,而且减轻了民警的负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这些形式和方法,却大都是需要耗资很多的。

二、改进和加强交通安全宣传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组建规范和社会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增强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宣传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中,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前提,把交通安全常识和交通法制宣传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作为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直接表现。

(二)开辟阵地,完善设施,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载体作用。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抓好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切实发挥社会化宣传的效力,组建“报纸有文,广播有声,电视有影,栏目有图”的宣传网络。

(三)抓住重点,讲求实效,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对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交通民警按照“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基本思路,狠抓宣传教育的辐射和延伸,使日常性宣传教育,在不同的宣传对象当中,均达到“入眼、入耳、入口、入脑”的效果,使广大的交通参与者能够“看得见,听得进,说得出,记得住”,在规范个人文明交通行为的同时,增强全民文明参与交通的意识,推动交通安全管理的健康发展。

(四)齐抓共管,奖惩结合,营造以政府为主导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管理格局。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充分运用经济、政治、文化、行政等综合手段,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行市场化运作,针对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目标,由交警部门制定宣教计划,报请政府审批后本着“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原则,适时开展社会化宣传活动,在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调动各

相关部门,积极参加交通安全社会化宣传,配合公安交警搞好阶段性交通秩序整治,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析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实践活动;

【分类号】D64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与时俱进的品质。它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在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既是一个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问题,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针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的具体问题。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僵化和孤立化的倾向, 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界逐渐认识到, 这些问题的解决, 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佳途径,它的研究热潮已经逐渐兴起。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作为受教育主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这个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动态发展和人的思想的转变,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主体人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动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引起广泛的重视,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在本质: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办公室,走出课堂,调动和运用各种力量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方式或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大学生个体在政治思想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就要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校园与社会的和谐统一。”[3]“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社会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存在状态、存在形式。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打破它的部门局限性,面向社会特别是不确定的社会个体实施的状态、态势与格局。”[4]这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实践活动的角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教育发展的实质。

(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在逻辑:社会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它是指社会各教育力量等多因素的综合化或综合化程度,即思想政治教育同社会的一种联系性、交叉性、渗透性和综合化。”[4]“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过程。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外在社会的要求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主题的共同参与下,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5]还有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以社会和人为本,强化自身建设和发挥功能效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这几种观点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功能出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为本体。

从上面各种观点可以看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定位的不同理解主要在于对它的侧重点的把握。从静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从动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定位倾向于社会化研究,主要借助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的发展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不仅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研究,还要关注他在社会实践中参与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一种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过程,重视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参与,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的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诉求走向民主诉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功能,在社会中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主体在互动参与中遵循统治阶级的政治意愿,促进社会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统一运转。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以实践为基础,以社会为本体,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在新的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改善和发展自身的过程。它要求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樊篱,始终保持浓厚的时代气息,在巩固的前提下进行创新。过去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视作为统治阶级或者说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在革命年代,它可以为无产阶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在现代化的今天,它通过教化可以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并且建立统一的思想道德范式。但是,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带有强烈政治倾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不断的陷入各种困境,各种问题不断显现,使它在实施中难以发挥实际效用。在当今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维护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主导地位,参与现实生活,吸取更加贴近实际的真实资源,丰富自身,超越自身,从而能够主动克服长期存在的弊端,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趋向社会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是一个系统运动的过程,其内部的诸要素在这个过程中都进行着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客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理论准备和指导,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教育的规律的学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应该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以更加真实的姿态面向大众,面向实际,而不是理论化政治化的科学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们在政治上不断要求民主化和大众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再次由理论回归实践,在现实中鼓励民众的自我道德教育和相互教育,这也就必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趋势。endprint

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转化。

當前学术界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到一个神秘的理论高度,不仅晦涩难懂,而且模式化,教条化现象十分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大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模式的认知是一知半解,对于其中的理论内容是常常怀有排斥和疑惑的心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要转化,更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通过受教育者参与社会实践自主体验自我教育,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突破传统的以思想和学问为主的象牙塔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在整个教育过程上能体现层次的特殊性、内容的连续性和根本目标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从根本上讲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个积极回应,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发展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最好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中心问题是怎样快速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和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突破旧的樊篱,不断寻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契合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能把握外在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在受教育者实际思想水平,使受教育者思想状况与实际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状况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社会化,真正深入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找出不同的受教育者的个性化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避免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主观臆断,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效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价值认同。

受教育者教育处世不深、容易出现思想极端、对待社会发展认识尚不成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能够帮助教育主体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和社会形态,避免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过大及道德缺失等社会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功能,使教育主体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影响,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使教育主体逐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为发展基础,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世界文化多元、经济形势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能够积极促进教育主体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育主体逐步建立正确的社会认识、政治认识及自我认知。

[参考文献]:

[1]张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研究综述[J/OL].中国知网:思想政治工作论坛,2007.

[2]张蔚萍.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1).

[3]王昌标.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及其基本依据[J/OL].中国知网: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

[4]徐贵权.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J/OL].中国知网: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5]王丽梅.21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走向[ J /OL].中国知网: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0页.

幼儿社会化教育的实施 篇4

幼儿社会教育包括:热爱幼儿园, 认识自我, 养成好习惯, 爱家庭, 了解他人, 学习有关社会知识、技能等, 其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渗透人际关系的培养, 即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能力, 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发展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帮助幼儿理解社会等。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和强化。

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教育

初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2~3岁, 在家中如“众星捧月”, 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教师应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 如一楼都有哪几个班, 二楼是谁的教室, 让幼儿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舞蹈室的地方。对新的环境有了了解, 逐渐培养他们热爱幼儿园的情感。让小班幼儿参加到中、大班的活动中, 鼓励他们和大家一起玩, 教师运用奖励、表扬的方法, 说出哪个玩得好, 没有抢玩具, 没有打闹。对玩得好的小朋友, 给他一颗小星星贴到身上, 并鼓励其他小朋友都向他学习。对整天表现都出色的小朋友, 评价出每天的幸运小天使。教师教育幼儿与小朋友相处要有礼貌, 要团结友爱, 学习过集体生活。在游戏《玩具分享会》中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玩具?应该怎样玩?小朋友有的会说自己玩, 有的会说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时教师可以说:“小朋友只玩自己的玩具, 其他的小朋友都没有看到、玩到你的玩具, 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交朋友, 你多么孤单啊?我们把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 其他小朋友再把玩具借给你, 这样你又多玩了一个玩具, 又结识了一个新朋友, 多好啊!”让小朋友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分享, 对不愿借出玩具的小朋友, 教师应给予正确引导, 帮助幼儿把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 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技能, 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 学习礼貌交往, 如教育幼儿见到老师和同伴懂得问好, 离园时说“再见”等礼貌用语。学习讲卫生, 可以用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 认识自己的小手等, 让幼儿学会怎样清洗自己的小手, 教幼儿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进而教他们学会自己洗脸,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让幼儿知道手上会生长出很多细菌, 如果吃东西时不洗手, 细菌会吃到肚子里, 身体就会生病。由此教育幼儿爱清洁, 爱护用具等。在教育判断真伪时, 要让幼儿知道社会上有正直善良、也有欺诈虚伪, 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让幼儿明辨是非, 学有榜样, 学习文明行为时, 教育幼儿走路轻, 说话轻, 做事时多为他人着想。

二家园结合进行社会教育

家庭环境是社会环境的基础, 也是最关键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 也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现在的独生子女, 都以“我”为中心, 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 如何爱父母、爱他人是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在爱家庭活动中, 指导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 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 组织幼儿分成几组拿出炊具玩具洗菜做饭, 边做游戏边问爸爸妈妈:你们每天要上班, 回家又要买菜, 做我们爱吃的, 你们辛苦吗?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辛苦, 体味父母的爱, 进而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三通过其他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 看清马路上的车辆, 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斑马线。告诉幼儿不能单独出去, 如果和大人走失了, 要找警察叔叔。向幼儿讲解马路上车辆很多、很危险, 不能在马路上玩, 如果有车辆通过了小朋友也不要慌, 过马路时要先看左, 再看右, 红灯停、绿灯行。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和遇事不慌的习惯。春天可带领孩子郊游、踏青、捡拾白色垃圾。带领小朋友看小草发芽了, 大地渐渐绿起来了, 迎春花也开了, 这是春天到了。草绿了、花开了, 多美啊!可是看到草地上的白色垃圾袋, 吃剩的食品盒……今天你们想不想当环保小卫士?小朋友都抢着说“想”!可以把幼儿分成几组, 每组发一个布袋子, 看哪组的小朋友捡的多。这样的活动增长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增强了活动能力, 促进了动作的发展。在讲述《爱护花草》时, 对幼儿说:怎样爱护花草, 图上哪个小朋友做得好?你应该怎样做?教唱“小草青青我不踩, 花儿红红我不摘”的儿歌。带领幼儿参观园里的花坛, 告诉幼儿花朵好看, 但是小朋友不能摘它。让幼儿珍惜和爱护花草树木, 增强他们对花草的认识, 同时培养幼儿珍惜、爱护花草的意识。

自考教育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 篇5

自考教育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作用

凡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以至于各种思想观念都包括在其中。自考教育在人的社会化中的主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l) 增强谋生能力。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 必须懂得并掌握两方面的技能: 一是衣食技能, 即维持生存的能力。涨袱婴儿有衣食需要, 但无衣食本领, 必须依靠成人抚养, 接受第一步的社会化。二是职业技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人不能总是依赖他人而生存, 必须通过劳动自谋生路, 这就必须接受第二步教化, 掌握职业技能。 1、在传统社会里, 一个人职业技能的习得一般是在家庭内的成员互动中完成的, 而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里, 社会成员必须学会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 因此, 单靠传统的家庭教育已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接受教育。自考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立足于社会的大教育, 对个人职业技能的学习或掌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既可以组织考生个人自学自练, 又可以让考生参加社会助学活动, 在正规的学院或培训机构集中学习和训练。2、传授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必须履行的社会行为准则, 是社会赖以维持正常秩序的工具。社会规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包括带强制性的规范, 比如法律规范, 又包括范围极为广泛的道德规范, 还包括各种各样、具体明确的生活规则、行为规范, 如习俗、时尚、民风、民俗、道德、法律等。大到社会的法律规范、政策, 小到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 都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社会规范, 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方面。因为, 如果不了解、不熟悉、不遵守社会规范, 就无法正常地参与社会生活, 就会与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4]而自考教育, 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自考生本来就生活在社会之中, 与社会保持着零距离接触, 更容易接触和了解社会规范, 并逐步将各种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用社会规范来调节、规范或约束自己在社会中的各种行为, 从而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关系协调、融洽、和谐。3、灌输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及较为持久的信念。人的社会化最关键的一点, 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即符合社会主导文化的价值观念。具体来讲, 就是将社会中某种信仰或某种观念、规范, 吸引并内化为自己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与理念, 形成个人特定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价值观念的形成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结果, 是个人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质的飞跃。自考教育, 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 又开设有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基础, 还组织社会实践等,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考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 帮助自考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引导自考生把社会主义主导文化的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人的人生目标、人生理念与人生追求, 从而加速自考生的社会化进程。4、强化角色意识。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强化角色意识, 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正确认知个人角色是实现个人社会化的前提条件。二是确定社会角色的期望值。人是社会的人, 每一个在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中处于特定地位的人, 都被赋予了按照这个地位的`规定行事的要求和期望。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这一要求和期望, 都可能引起角色差距或混乱。三是培养角色变化的适应能力。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分工所带来的角色位置越来越多, 人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 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 加之许多约定俗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使每个人所担任的角色变化也越来越大。由于自考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教育, 参加自考教育的自考生, 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不同的工作岗位, 相比在校大学生而言, 对社会角色具有更为切深的体验和更为深刻的认识, 应对生活环境与工作岗位的变化, 他们能更及时、更适当、更熟练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使自己的行为方式与自己所担任的角色相适应。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篇6

关键词:惟政治性 社会化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1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与其历史必然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政治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政治化的趋向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由它的内容和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它面向的是广大青年学生、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团干部,它不仅服务于党的事业,而且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它的党性原则决定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方针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头脑,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种重大方针政策,增强人民群众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更好地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必然性

在和平发展时期,世界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优越性,西方资本家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国进行涉及各个领域的“和平演变”。我国要保持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永不变色,就要对西方国家进行“反和平演变”,这个明显带有政治性的任务,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的。所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在现代看来也是合情合理并且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在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惟政治性的倾向,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国家政治层面上的事情,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谈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状况,仅仅限于文件指示和制度制定上,在实际的工作中,忽视其指导地位。这种现象的出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严重扩大,窄化了其指导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及其现实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趋势,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出现了不少理论成果。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化的趋势是社会的主流趋势,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

社会化是一个反映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人类学,它是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社会知识、获得价值规范、掌握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行为、发展自我、获得个性的一种过程,其结果是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在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其自身也实现着社会化,不断改变自身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发展和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这个过程,即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方法等各要素,适应社会的需要,与时俱进的过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在教育目的上就是要培养社会化的人,服务于人的社会化的需要,为培养“社会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证;在教育机制和教育内容上,改变“原生态”思想政治教育以政府、学校为中心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以社会群体大众为中心,进行自下而上的理论认知、道德素质、价值取向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载体上,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刊物和媒体的作用,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全民教育的宣传网。“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宣传部门要做,各级党委和企业、农村、学校、街道等基层党组织要做,各级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也都有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责任”,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是与人的社会化同时进行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趋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现实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社会面貌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社会的进步、对外交流的增多,国人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个体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这些变化的必选之路就是要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具体有以下几点:

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行为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特征势在必行

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于计划经济。诚信、公平、竞争在市场经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特征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做到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在自主性的作用与影响下,人们的自主意识、主体意识逐渐得到加强,个性化倾向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得到明显的表现。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人的社会化以空前的速度进行着。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社会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比如道德缺失,诚信意识缺乏,社会不公平现象严重等等。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面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自主化程度如此高的教育对象,面对如此多的社会失范现象,作为指导人们行动方向的向导——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先使其自身实现社会化,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对象和变化多端的经济行为面前应对自如。

2.人的全面发展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化

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整体,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组成,人的自然性、实践性都受社会性的制,但是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在现代社会,追求自身全面的、自由的发展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但是人的发展是伴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人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个人的任意选择和自由设计。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人们的地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之前的“单位人”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由以前在单位内实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发展到现在要面对高度个性化、社会化的个体,要实现向社会化的转变。人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伴随着人的社会化发展而进行的,因此,人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的现实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引导人们思想前进的教育方式也要相应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迫在眉睫。

三、思想政治教育由惟政治性向社会化转变的思路

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这里我们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说过这样的话,这也能够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时期惟政治化的趋向。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性向社会化转变并不是说要抹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而是改变以前惟政治性的传统,走向全面社会化的过程。

(一)由指导人向为人服务转化

这一转化是由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传播,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身来看,它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必然要求,也是人生活的一部分,对人而言不是强加,而是一种自愿的接受。在当今这个知识与思想充斥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已经成为人生活的一种方式。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提升道德品质、渗透政治理想的工具,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思想导师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的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相伴相生的、同时进行的。从这个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加快人的社会化进程,服务于人类社会化进程的全面发展。

(二)由政治教育向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探讨 篇7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

一个人出生时只是一个自然的人, 需要经过一定的阶段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个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化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 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也应贯穿始终。而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阵地, 理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依托, 融合当前社会现实, 率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从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现实的前提”出发, 详细地论证了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本质, 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和“不是意识决定生活, 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说明了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状况及其变化发展决定着人们思想的状况及其变化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深入大学生的社会物质生活中去, 才能探求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将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化湘连接, 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适应新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新信息、新知识目不暇接,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导致一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信念模糊, 这就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发展中, 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各个环节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只有适应时代发展新特征, 才能有效地结合实际。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呼唤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和有效途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 注重社会环境, 优化高校校园结构、校园环境,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坚实力量, 使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要求很好地为大学生所接受, 也更好的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从而顺利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社会化。

(一)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应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 影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特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也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学校教育“必须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 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

(三)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应以高校环境为基础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就必须优化高校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课堂环境,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通过与社会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实施。课堂中, 教师可以适当举例子, 讲解历史文化, 引导学生学习,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生着积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因教学要素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压力与挑战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也是高等教育过程中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良好品德素质的可行性选择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进程中, 必须注重以政府为指导, 家庭、学校参与的全方位格局, 在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下, 逐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一)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时代特征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发展,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现代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只有从实际出发, 将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并且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 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二) 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格局,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1983年国庆节, 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大突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个体更好地生活在社会中, 使社会在拥有充满活力的个体的基础上良性运行。”我们要努力改变“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旨在赋予每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

在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下, 高校的思想政治化机制也有了相对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由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参与和互动,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完整系统。

结语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 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制约, 具有社会性。由于社会的动态发展, 各种变化的社会因素又推动着人的思想不断变化与发展, 这就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 主动面向社会,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而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途径, 来实现自身社会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以跟上社会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变化的步伐, 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时代变化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利用社会环境, 优化校园环境,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供坚实力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探讨,社会化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6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72.

[3]孙树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价值与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2) :17.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335.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1.

[6]胡锦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Z].人民网, 2005.01.19.

[7]杜军, 何昆蓉, 李晓明.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N].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03) :33.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们出版社, 1993.35.

[9]马凯.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宏观经济管理》, 2006-10-08.

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育改革 篇8

一、体育教育改革的背景

目前, 我国体育教育进入了深化改革迅速发展时期, 面对体育教育改革深化的浪潮, 体育教育在深化改革中获的新的积极成果。在深化改革实践中, 人们已经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要彻底摆脱封闭状态, 必须从体育的教学目的在深化改革中活的新的发展思路, 从体育教学的目的, 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等全方位开放, 将体育教育融入到全国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坚持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注重体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体育教育从专业走向综合的发展势态。把体育教育中的技术专业与体育内涵的知识和智慧有机的地结合起来, 形成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 使专业性的体育教学向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发展, 这样能够使体育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要把现代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引入到体育教育中去, 将体育教育贴近民生, 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这就是体育社会化的要求。

二、体育社会化的价值存在

体育社会化是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 是指体育向全社会各界渗透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指它是一种教育和健身的手段, 而且是丰富人们的文化交流, 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半个世纪以来, 新中国在高水平竞技体育取得辉煌的同时, 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大大地促进了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举例来说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已有5亿多人次达标,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和企业高达50多万所, 城运会、农运会、公运会等全国性的大型体育活动, 都新增加了大量的群众喜爱的项目, 有利于鼓励人民群众对体育的热情, 有利于促进体育社会化, 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从大的方面来讲, 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 而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 全民参与, 全民健身。因此在提升国家公民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众所周知, 国际奥运会的各个国家的参赛运动员水平可以说都是代表了本国最优秀的身体素质, 而在1959年, 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男子单打冠军, 以后,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又相继为中国夺得了几十个世界冠军,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乒乓球也被誉为“国球”。更是在别的项目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又何尝不是体育社会化所带来的好处。总体来说体育社会化是大势所趋的, 是利国利民的, 是势在必行的。

三、体育社会化与体育教育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制订主要是国家行为, 全国在一个模式的培养下, 不仅不利于人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还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还抹杀了体育教育的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满足不了社会丰富多样性的需求。体育社会化是体育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的, 是全民化、终身化的教育, 是体育内容、形式、功能日益丰富多样化的反映, 它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创造型的人才,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同时呢, 我国民族较多,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显然, 我国目前统一的体育教育模式, 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针这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两方面来入手, 一方面在学校有关体育教育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灵魂, 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适应21世纪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提高教师待遇, 稳定师资队伍。其次, 要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技能训练, 引进高层次人才, 改变当前教师知识结构不合乎现代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来讲, 体育教育要面向全社会, 就代表它不只是属于学校的活动, 社会上的各界都应全民参与到其中。“体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体育教育要向着大众化、小龄化方向发展。在地方应多修建健身器材, 以便于使更多的人享受到这些运动。多组织和举办民间体育活动, 例如农村的秧歌队、地方人民的运动会等。这些都有利于体育教育面向社会化, 加强体育宣传, 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到体育锻炼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新世纪体育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体育教育专业要积极适应面宽、应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体育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符合当今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是一种必然的要求。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 对体育社会化以及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和评述, 从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态势和深化体育教育改革的全新视角, 论述了体育教育目标以及其面临着社会化的必然进程。由此得出,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深入改革的形势下, 体育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渠道。

关键词:体育,社会化,教育改革,体育改革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76-77.

教育社会化:一种发展动力的分析 篇9

一、来自教育自身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内部诉求

教育社会化有利于克服制度化教育的弊病。近代教育兴起以后, 学制、课程设置、外部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 使大量处于游离状态的学校逐渐聚合成为学校系统。学校教育制度化发展的过程中, 在显示出它的高效、成熟的同时, 也已暴露出封闭、保守, 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脱离等弊端。而教育社会化是谋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个人实际的更紧密的联系与沟通, 以改变“制度化教育”出现后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个人实际逐渐疏远, 甚至隔离的状况。

1. 教育要求加强各种教育形式在时空的紧密衔接

教育社会化能使各种教育形式在时空紧密衔接。教育社会化有多重目标追求, 注重教育机构、内容的多样化, 注重多元化办学, 多样化投入和社会参与教育管理。这样它能尽可能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家庭、组织提供多种多层次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服务。这样, 教育社会化能消除家庭、社会、学校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受教育者的生活的隔阂, 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系统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还能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而实现整个教育系统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2.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与有效性要求教育社会化

教育社会化能照顾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上的不同特点。如家庭教育常常伴随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和信任的气氛, 家长的监督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教育有严肃性、统一性、系统性和集体性的特点, 师生间的特定关系, 以及学校的集体生活十分有利于学生了解家庭以外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 从而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 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1]

3. 教育社会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教育社会化的实质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社会化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当今世界上许多的发达国家都把教育社会化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因为教育社会化不仅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也为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程。另外, 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需要全社会一切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需要各部门在实施各自分工职能的同时自觉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走教育社会化道路, 开放教育, 使教育面向社会, 使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这种需要也迫使教育必须走教育社会化的道路。这是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是发展教育的出路。总之, 教育社会化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2]

4. 终身化学习体系的建立要求教育社会化

教育社会化认为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 而是全社会的事业;教育不等于学校, 学习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育社会化的思想有助于安排教育的各个阶段、规划各阶段之间的过渡、使途径多样化, 同时提高每种途径的价值。教育社会化还注重多元化办学, 要求教育经费多样化投入, 以及社会参与教育管理的机制地建立, 这能满足社会成员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育需求, 对建立终身化学习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来自个体发展的动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今社会, 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追求民主是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倾向。民主的精神承认个体作为“人”的价值, 有自己特定的权利和尊严, 更有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教育上的民主精神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 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满足人的需求, 为人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依靠制度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其基本原因是人的发展, 是知、行、意、情的统一, 有着多样的教育需求。

1. 个体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多样性需求需要教育社会化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受教育的完善发展。而每一个人都是自然实体与社会实体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其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和综合性。“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个性, 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赿来赿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这个复合体是由生物的、生理的、地理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职业的因素所组成的, 而我们决定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们又如何能够不考虑这一点呢?”因而教育需要“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结、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 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这就是对教育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

依上面分析, 教育不可能依靠单一模式或标准化达到这样一个目的, 为了适应个人发展的这种独特性和综合性, 为了充分发展人自身多方面的因素和特性, 多样性是教育的必要选择。而多样化是教育社会化的基本特征。如其追求多种教育目标, 多元办学, 多种教育机构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 教育多样性又是个人完善发展所必需的。

2. 个体需要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需要教育社会化

从教育社会化本身的角度来看, 教育社会化有多重目标, 其终极目标是满足个体公平的受教育权, 促进个体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次极目标是通过教育制度的建立, 为个体创建一个学习化的背景。前者, 给受教育者以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后者, 给受教育以一定制度保障的学习背景。这些都是个体发展的制度保障。教育社会化本身蕴含着个体发展的条件。因此改革制度化教育的封闭性,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就成为必要。

3. 个体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求教育社会化

教育社会化按照一定社会要求,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借助教育、教学过程和集体规范、人际交往、实践活动等, 沟通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教育社会化就是要求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使坐在课桌旁的学生走向社会时, 不仅能适应社会, 还能推动社会发展, 而不致于束手无策, 甚至惊慌失措。可见, 教育社会化最终体现在个体的发展上。

三、来自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 社会、人和教育总是相适应的和相一致的。这是因为, 社会决定着对人的要求, 对人的要求决定着对教育的要求;反过来说, 教育要求满足社会对人的要求, 符合要求的人满足社会的要求。符合社会要求的人不断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因此, 研究教育, 就不能不去研究社会对人的要求, 就不能不去研究人, 也不能不去研究社会。

1. 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社会化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 要求劳动者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 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劳动者数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 造就数以亿计合格的生产者。这就要求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单凭国家预算拨款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系统的良好运行和发展的需要, 急需社会各界共同承担教育经费。变国家独立承担教育经费为社会各界共同承担, 实现教育投资的社会化。而教育社会化走开放办学的道路, 让整个社会都将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注重多元化办学, 多样化投入和社会参与教育管理的机制的建立, 能缓解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 扩大教育的规模, 满足社会生产对各种专业人员和合格劳动者的需求, 以及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社会化

从精神文明生产的角度来看, 精神文明生产不仅能培养了大批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利于科学文化和现代文明转化为生产力, 促进社会变革, 推动社会前进。可见, 精神文化生产能使人具有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和变革现实的精神, 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 教育价值越来越取向于它的社会价值, 即以社会为依托, 以社会需要为目的。

此外, 人的发展只是单一的传递生产经验、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 还要传递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德育及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这些都客观上要求教育走向社会, 参加到社会的大德育课堂中来。而教育社会化使社会各界配合, 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等融为一体, 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国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为社会的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3. 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教育社会化

社会参与教育是教育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教育社会化就是开放教育, 让全社会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社会化能通过社区教育来促进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关系的调整和改善, 增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提高他们之间的互补效力, 从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同时, 教育社会化让社会各部门承担起支持教育的责任, 既能解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也能满足社区对教育的期望, 为社区经济发展培养出需要的人才。不容置疑, 教育社会化既能满足社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又能为社区和谐的发展, 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4. 学习化的生活方面的培养需要教育社会化

学习化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学习的需要成为贯穿人们终身的主导需要之一。因为, 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人们只有通过贯穿一生的不间断学习,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 进行各种形式的不断学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化社会还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模式, 这种社会由学习化的人、学习化的家庭、学习化的组织、学习化的社区、学习化的城市等诸多学习的单元构成。可见, 学习化社会把教育视为伴随人们终身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 视为工作、生活、甚至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前提。而教育社会化注重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与社会吻合程度的提高和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这样, 就打破了学习与工作的传统间隔, 使学习、生活、社会的一体化, 从而有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摘要:教育社会化是一个不断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逐步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过程。本文从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内部的诉求, 教育有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教育有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三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社会化的动力。

关键词:教育社会化,发展动力,分析

参考文献

[1]邓立波.浅谈教育的社会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09) .

体育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社会化,体育运动

1、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体育的社会化功能愈益受到重视。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 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海兰考曾说过: 如果把体育运动忽然从世界上和人的意识中消灭掉, 只要人的社会化不变, 体育运动很快还会诞生, 也许还会再造出形式与现在完全一样的体育运动, 他认为体育教育是促进人的社会化, 并使之最终成为合格社会公民的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体育与人的社会化具有共同的内涵, 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同时向人们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的模拟机会, 引导人们融入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体育教育在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发展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功能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2、体育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影响的特征

2.1、社会化过程的持续性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作为个体的人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以及对不同活动项目的认识和延伸出来的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是不断推进和完善的。通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我是谁”, “我在哪”的问题 , 在角色扮演中不断的调整、适应、更改 , 有意识的积极思考生活的其他方面与体育的适应的关系,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受到人们所处社会环境、文化的影响, 体育教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对人的身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2.2、人的社会化和体育功能的交叉性

人的社会化过程和体育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交叉进行的。体育活动在提高个体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是体育健身功能的体现。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是体育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功能的体现等等。所以说体育功能的发挥伴随着人的社会化进程。在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作为发泄的窗口, 作为交友的平台, 作为展现的舞台, 从而重新找回自信和希望, 体育也在人们对世界、对社会的认识中不断发展。

3.体育教育社会化功能

体育社会化最终是通过伴随着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关系而发生的, 而不是通过参与本身这一纯粹的事实, 也就是说, 与体育运动相联系而产生的关系, 要比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体育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3.1、指导社会行为规范

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共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人必须受这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制约。体育的娱乐性特点使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愿意接受规则, 参影响适宜个逐步发展的过加体育运动可以不断强化行为规范。所以, 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群体意识、教导社会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从儿童时期的体育游戏, 小孩通过服从来遵守游戏规则;少年时期, 逐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成年时期自觉遵守规则。体育对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一个逐步推进和完善的过程。

3.2、体育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所带给予人的社会认可, 更容易使人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并且增强个体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动力和信心。人的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的成果为社会所认同, 有益于社会发展和群体生活中人生价值的实现。现在风靡各地的广场舞以及老百姓日常的社区体育活动, 不仅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 同时也加强了与周围居民的交往,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3、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和社会角色

人的社会化的内容之一就是教育社会的各种角色按其享受的权利和义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在体育活动主要以群体的形式开展, 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每个人对自己角色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配合。随着群体的成员间的的不断深入了解, 群体的每个成员都能够适应群体的活动, 并能从中得到满足。体育群体中每个成员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是与他自己的能力和特性相适应的。所以正确认识自己, 并认可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4、促进社会化人格形成和完善

人的社会化其终极目标是以社会化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为表现的。体育活动不仅是对人身体的锻炼, 也是对人心理的考验, 它需要较强的自发性和反复进行练习的耐心。体育活动中的自我约束与群体约束, 要求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参与者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懈努力, 发现自己的长处战胜自己的不足, 超越和战胜自己。加强自身的团结协作能力。而在体育活动参与过程中, 获得的尊重需求, 也促进了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4、结 语

体育运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 新时代的人们对体育的活动形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运动也以它固有的方式, 鼓励个性的正当发展, 并加强群体的力量。体育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和个体、社会对体育社会化的认识、运用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社会化对个体和对社会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体育活动实现人的社会化是一种生活化的自然演进过程。应加强对体育社会化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并将理论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谭志丽.浅析体育与人的社会化[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2]芦金峰, 王玉滇.试论体育社会化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7) .

[3]田荣和.试论体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J].2009.

[4]顾美琴, 张丽凤.浅探体育的行为方式对促进人的社会化的作用[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6) .

[5]韩鹏伟.论体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J].科技信息, 2010 (3) .

[6]常毅臣, 温波.人的社会化与体育功能的扩展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06 (4) .

家庭教育在个人社会化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家庭教育;个人社会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90-02

一、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的内涵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都要接受的教育,在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通常讲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本文中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教育与学习的过程,包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影响,以及子女对家长的反影响。家庭不仅是我们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二)家庭教育的类型

1.溺爱型。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都是家里的“太子爷”,“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只要孩子想要的,不管家里条件是否允许,都会满足孩子的要求。有些家长还会替孩子写作业、写“假病假条”等等一系列不正确的事情。以至于养成了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好、任性、自私的一些孩子。

2.专制型。对孩子实施的是一种粗暴型的家庭教育,而不是耐心疏导。不管对与错,认为孩子必须听家长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给的,所以他们对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包括孩子选择文理科、上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甚至是孩子的婚姻都要干涉。这样的教育,往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走向极端。

3.放任型。这是一种“放羊式”的教育。家长只顾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不管不问,能给孩子的就只有钱。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具有上网、抽烟、喝酒、打架、盗窃等恶习的不良少年。

4.自然型。这是现代家长的新型教育。通过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开阔孩子的视野,锻炼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学习社会上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这也是现代社会最被追捧的一种家庭教育。

二、个人社会化

(一)个人社会化的概念

从字面的意思看,个人社会化包括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相对于传统的家庭教育的观点而言,个人社会化就是从个人出生到成人期这一时间段的社会化。本文所讲的个人社会化是指从一个人的出生开始,到其生命的结束,伴随人一生的终生社会化。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以及再社会化。也就是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在社会化三个阶段。这里的再社会化就是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在早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二)个人社会化的内容

1.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化。个体想要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立足,就必须从小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在学生阶段学习和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

2.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的社会化。个体作为社会中的成员,要培养他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学习和拥护国家的政治制度,遵守社会规范,为国家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3.价值观的社会化。培养个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角色的社会化。每个人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个体只有通过不同的教化,在社会的熏染下,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

三、家庭教育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

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重要因素。而这些作用就是由家庭教育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日常生活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包括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内容

父母的日常生活和处事行为,代表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时刻“教育”和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对父母的待人接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很容易引起共鸣。当父母高兴时,孩子也会欢乐;当父母烦躁郁闷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如果父母在处理事情时,惊恐不安、措手不及,感情用事,脾气暴躁,孩子可能会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如果家长处事不惊、沉稳坚定,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此为榜样。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二)人生态度与行为评价的形成,包括生活志趣、互动准则等内容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正确对待生活,时常在子女面前流露消沉悲观的情绪,将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有一位中学生,从小聪明伶俐人人喜爱。自进入小学到毕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父母从不为其操心。但进人中学后,成绩日益下降,且品行也出现不端,并由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发展到结伙偷窃外逃。家长在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后痛苦地说,责任全在家庭。原来其父母在家里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常常发表感慨,进行议论,并牢骚怪话不断,情绪消极,感到未来没有希望,人生没有意义。久而久之便影响了孩子,使孩子感到读书无用,知识无用,没有知识同样可以获得金钱,而有了钱便有了一切。于是学习热情减退,远大抱负丧失,过一天混一天,逐渐走上错误的道路。这个例子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家长所持的生活态度,会给子女带来深刻影响,家长积极的人生态度将使子女受益无穷。家长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应该表现出有理想、有志气、有自尊心、有自制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气馁,有百折不挠的气概。要避免自卑、狂妄、敷衍、混事等不良情绪和态度。

(三)职业评价与职业知识技能培养,包括职业选择、劳动活动等内容

家庭对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在社会性向气氛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而不是那些包含着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诊所的心理医生、外交工作者及社会工作者等。在常规性向气氛里长大的孩子会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结构性的且规律较为固定的活动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雇员个人的需要往往要服从于组织的需要。这种职业的例子有:会计以及银行职员等。在企业性向气氛里长大的孩子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语言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管理人员、律师及公共关系管理者等。在艺术性向气氛里长大的孩子会被吸引去从事那些包含大量的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以及个性化活动的职业。这种职业的例子有:艺术家、广告制作者及音乐家等。

四、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思考

(一)我国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向。

1.注重智力开发,忽视道德的培养。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认为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在实际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反映了家长的“知行不一”。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这种智力的因素。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很少有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人格进行专门的培养。“道德常常能贴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贴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这是意大利作家但丁的名言,应该引起每位家长的注意。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不一定决定他的一生,而品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对他的人生具有致命的影响。

2.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国的家长往往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孩子未来能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于是就一味地追求高分数,而忽视了孩子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整日埋头苦学,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上不完的辅导课,做不完的家庭作业,学习了书本上的不少理论知识,但是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弱,导致我们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其在社会中发展。

3.注重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中国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只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和身体的锻炼,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弱、承受压力能力差,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反社会行为。另外,由于社会竞争能力的加强,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减少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4.注重专项技能的培训,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理解教育的内涵,误以为掌握一两项特长就能立足于社会。给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占据了孩子的业余时间。让孩子学习绘画、弹钢琴、练书法、学习舞蹈等等,对孩子智力的过度开发,给孩子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思考

1.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家庭教育也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对子女社会化的成效。首先,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教育子女。其次,家长要注重教育观念和方式。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的独立的生活能力、创造能力、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上能成为“好朋友”,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2.树立良好的角色形象。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用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角色形象对孩子会形成很大的影响。家长在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时要平等地与子女相处,让孩子有平等心和被尊重的心理;在扮演家长的角色时既要有宠爱,又要树立父母的威严,让孩子有幸福感;在扮演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老师”的角色时,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为人师表,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3.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氛围。一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喜好音乐的家庭,并不意味着孩子必然成为音乐家;但一个不喜好音乐的家庭,其孩子绝不可能成为音乐家”。首先,一个家庭要有和睦、民主的气氛,这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平等互动,也有助养成孩子的自主意识和朋友孩子的责任心;其次,家庭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这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也有利于减轻孩子学习上的压力。

参考文献:

[1]苏婷.“家教,道德教育最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3-03-25.

[2]丁瑜.家庭教育科学理念新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3):49-51.

[3]黄河清.父母教育观念误区及导向[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21(3):21-24.

[4]武世龙.当代家庭教育观念误区浅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5-47.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篇12

一、社会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概念上说,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可以理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打破对传统教育部门单位的依赖, 突破在传统教育部门单位内部实施的局限, 使得教育资源、教育主体、教育环境等全部面向社会特别是不确定的社会个体实施的状态、态势与格局。客观上看,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网络社会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网络社会的开放性结构主要表现为它对网络主体选择、对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首先, 网络主体即通俗意义上的网民, 只要掌握电脑网络基础知识技术的人都可以成为网民, 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其次, 网络资源的共享也是开放的, 互联网建成的初衷目的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 共享的开放就意味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传播都是开放的。

(二) SNS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近几年来, SNS (社交网络) 成为了人们 (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体) 开展网上交往的主要载体。应该看到, SNS (社交网站) 的兴起带动了以真实性、开放性和平等性为核心特征的新型社交网络文化的流行, 也引发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的多重影响。参与SNS社交网站交友互动, 既可以规范大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弱化功利思想、培养民主精神, 也可能诱发道德危机和现实社交障碍, 为此, 加强针对社交网络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不断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当前教育工作中针对社交网络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面临的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类社会的认识实践活动一方面表现出一种总体上升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也因为认识实践活动本身的主观性、不确定性而表现出多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对实践活动可以是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滞后作用。尽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表现出很强的客观规律性, 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总的看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中网络主体的异化

在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人类实践活动中, 人们反思较多的问题就是网络主体的异化的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异化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主体与网络客体关系的改变上:第一, 教育活动中网络主体对知识盲从依赖所表现出的异化。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发展, 知识信息涉及面日渐广泛, 施教者和受教者容易从一种研究学习的状态转化到轻信盲从依赖的状态, 施教者缺乏自己的思想, 照搬照抄, 受教者缺乏分辨能力而盲从依赖;第二, 教育技术手段对网络教育主体的制约所表现出的异化。虽然作为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延伸, 虚拟现实具有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特性, 但也正是由于网络智能的高效快捷, 往往使人们 (尤其是处在网络技术知识掌握末端的人们) 对其产生技术依赖而难以自拔。不可察觉之中, 人类似乎已经心甘情愿地成为网络技术的奴隶。

(二) 网络社会表达的多元性与发展的无序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要教育和引导人, 需要具备相对稳定的一套理论系统作为指导, 具有指导思想上的唯一性。而网络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是网民价值观表达的多元性, 一元与多元的对立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之一。另外, 网络社会发展的无序性, 缺乏良好的舆论管控机制等问题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 网民年龄结构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

从目前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年龄阶段来看, 使用者大多处于19~35岁年龄之间, 而其余年龄阶段接触和使用互联网较少, 这是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最主要问题。此外, 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性也是制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的一个瓶颈性问题。当前,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也存在区域、地区和城乡差别, 不少偏远和山村地区缺乏基本的网络设施建设。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解决存在的问题是推进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应该结合以上所述的几个问题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加以研究, 概括起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

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交往活动, 而精神交往的前提就是交往主体要具备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指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参与意识是指个体积极参与各种事物的心理状态。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中, 主体意识的培育具体体现为:自我意识、怀疑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参与意识培育中应当着重教育网络主体避免盲从地参与。从实践层面看, 规范社交网络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 优化网络社会环境,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首先, 强化网络管理监督机制, 净化网络空间, 开展网络专项整治工作。其次, 加强网络建设, 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育网站。利用当前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比如微博等) , 着重突出网站建设在网络交往形式上的亲和力和引导力。最后, 突出抓好网络通信工程建设, 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创造基本的物质保障。

(三) 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效率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题材应当来源于现实, 只有充分反映真理事实的教育才是最成功、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因此, 首先,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用最及时的网络手段反映身边最新鲜的社会事实。其次, 成立专门的网络教育资源整理机构, 针对身边的社会题材进行迅速鉴别与整理, 并将其及时通过网络告知教育受众。最后, 加强社会信息传播与网络传播的结合, 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摘要:社会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优化网络环境, 提高网络教育资源与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效率是不断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上一篇:进出口单证实务下一篇:文化创新促进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