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社会教育

2024-08-27

图书馆社会教育(共12篇)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1

0 引言

图书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出现的,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发展着变化。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并服务社会,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社会教育,这也是人类社会所赋予给它的使命。图书馆为了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去供我们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图书馆就是终身教育的场所。

1 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发挥的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是: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个图书馆,而且每一个区域内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条件也不同,各个图书馆之间没有必要的交流。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公共图书馆不多都在东部经济发展地区,而且公共图书馆大多都分布于城市的老城区,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的外围出现了很多社区,社区图书馆也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刚刚起步,社区图书馆的数量还很少,资源也非常有限;在一些农村还开设了农村图书馆,但是收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运行经费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村图书馆都很难发挥出其作用,并处于停滞关闭的状态;在一些中小学也开设图书馆,但是由于学生都处在学习紧张的状态下,学校一般不会向学生开放图书馆,因此图书馆的职能也难以发挥;在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他们的资源优势使得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内容丰富,但是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作用。

2 如何更好的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1 强化学习氛围,营造书香氛围

公共图书馆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要注重以充满文化特色的环境来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一个良好的、充满文化和学习气息的人文环境,是吸引读者的举措之一。名言警句,书画长廊,丰富多彩的宣传、导读,让读者走进图书馆,就有一种静馨雅俗的心理效应;典雅的建筑风格、柔和的灯光、宜人的色彩,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空气流通,宽敞合理的借阅合一的布局,让读者有一个舒适的、方便的读书环境;还有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建筑等等。

2.2 提高藏书质量,加快信息服务建设

图书馆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信息交流融为一体,成为知识物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激烈竞争的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要生存和成功,就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公共图书馆正是培养人们综合素质、开发创新能力的最佳课堂。图书馆是人类文献信息集散地,应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资源,满足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只有在充分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扩大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同时,加快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做到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提供完善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咨询服务

2.3 提供学习交流场所,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效益。

人与人的相互交流是人类的一项最基本的需求。图书馆被称为“市民的第二起居室”,是因为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文化交流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可以互相交流文化知识也可以探讨学术知识。图书馆的设施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图书馆设置的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报告厅、会议厅、展览厅、视听室等,成为社会成员相互之间或与专家学者之间在思想、学术、艺术、文化等方面进行直接交流的最佳场所。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知识与趣味的学习交流平台。

2.4 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构建一条通畅的读者沟通渠道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的重要被广大的市民们重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这个道理,知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图书馆作为科学、教育、文化等知识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积累知识的主阵地,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的创造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作用非常的巨大,他们决定着图书馆能否发挥出自身的社会效益,优秀的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能够促进图书馆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图书馆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必须选用一批高水平的图书馆管理员,成功的图书馆背后靠的是优秀的馆员团队。如果图书馆员缺乏相关的专业领域知识,就难以协助科研人员进行情报调查分析、预测和专题文献检索。而且,随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新型学科的不断出现,要求馆员最好能掌握更广博的学科基本知识,必须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专业技能,接受继续教育,构建一条通畅的与读者沟通的渠道。科教兴国,不仅仅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图书馆更是一个终生教育的场所,社会教育职能将是它永恒的职能。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2

亲身体验图书馆的借阅规则。

学习用图画或文字记录参观时的发现。

活动准备

提前与图书馆联系申请参观事宜。

“参观图书馆”补充操作材料(见材料制作)。

公共图书。

活动内容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图书馆发出的接受参观的许可信,读出信件内容。

2. 发放“参观图书馆”补充工作纸,与幼儿讨论参观哪些设备。

3. 出发前向幼儿提出参观时要遵守的规则。

4. 在教师的带领下参观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设施。

5. 幼儿在图书馆借书,体验图书借阅的主要过程。

6. 借书和参观结束后,回到幼儿园与幼儿讨论:

·图书馆里有什么设备?

·你使用了哪些设备?

·参观过程中,你有没有保持安静?

·你是怎样借书的?

·你还有什么发现?

7. 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补充工作纸。

8. 老师可以在图书借阅时间内,通过集体“同读一本书”、同伴间“换一换”等形式,阅读在图书馆借阅的书籍。

9. 还书的日期到了,老师带领全体幼儿一起还书,请幼儿回园后与小朋友分享还书的经验。

评价

· 能遵守使用图书馆的规则。

· 能用图画或文字等其他方式记录参观时发现的事物。

活动建议: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教育职能 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劳动观念素质等等。随着各种教育的融合和开放,今天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其他教育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如何创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图书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高校图书馆和大学生教育的关系

目前,高等教育在快速的发展,而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是使其具有创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为使学生具有终身受用的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各种素质的协调发展。而随着社会和现代媒体的发展,利用图书馆实现教育的目标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关键途径之一。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藏书、良好的学习氛围,不管是对大学生的知识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其教育职能,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综合教育、专业教育等等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两者也具有很密切的关系:①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从教学的从属地位转向了主体场所。②目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大学生在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③高校图书馆教育的目标是:如何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水平,强化读者利用信息的素质。④在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上,图书馆具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如何创新图书馆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

1.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内容中包括综合性的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各个学科之间出现了高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趋势,产生了甚多新的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但要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另外,在目前多元化的需求中,高等教育单一结构的专业教育已经很难适应发展的需求。而高校图书馆中具有学科众多的文献收藏,其内容涉及了各个层次和学科中,十分广泛。大学生要想拓展知识范围,掌握广泛丰富的专业知识,就要通过高校图书馆这条理想的途径,满足自己获取知识的学习要求。因此,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成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的综合教育工作。高校图书馆开展综合教育的基础就是综合性图书体系。在当今学科相互渗透,文理交叉的形势下,对于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图书馆来说,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要增加社科类文献的比重,加强文科理科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等手段,把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修养、人格和气质,增强大学生内在品质教育,提高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水平。

2. 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过去高校主要是以课堂讲学为主的知识传传授,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这种单纯的知识传授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使大学生更深入、全面的掌握专业知识,教师会让学生借阅一些本门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很多学生选择了图书馆,图书馆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在图书馆中可以遨游书海,获取更广泛的知识。为了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审时度势,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专业教育知识水平,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积极地参与到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完善藏书体系,熟悉掌握专业业务,根据高校院系的要求,建立一个专业藏书体系,统筹规划,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其次,图书馆可以利用一些论文知识讲座为提高学生撰写论文提供方便,展览一些优秀的毕业论文,提高他们论文的写作能力;为他们提供专业对口的专题索引,开展一些毕业设计屏蔽活动,为大学生做好咨询工作,从而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一切帮助和服务。

3. 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发挥政治思想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

大学时期的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对社会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学生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情绪,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具有强烈的反映,并且有很容易激动;对整个社会和人生具有很大的热情,往往会导致理性被感情淹没,导致了他们走上极端。因此,一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单靠党、团组的工作和“两课”的教育是不够的。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敏锐的洞察周围发生的事物,并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明确学习目标。通过丰富的藏书,实现大学生的文化塑造,将书中的价值取向、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等等精神食粮,充分地让学生感受真理和道德法则的力量,帮助他们完成社会化的过程,接受优秀文化的哺育。另外,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民主、自由的气氛,引导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4.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完善优化图书馆文献体系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自学。而大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图书和资料主要是通过图书馆获得的。因此,为了大学生能够很好的自学和科研,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完善优化图书馆的文献体系,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首先,高校图书馆要形成馆藏特色,建立馆藏核心刊物和文献资料,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其次,为了满足学生跨学科的信息需求,要拓宽文献收藏的专业范围,增加一些光盘、电子文献等等,丰富馆藏内容,适应教育的发展。另外,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资源的交流和沟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高校图书馆要发挥经费最大的效益,加强自身的建设,积极开展用户教育。①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要把图书馆的简介等等,向学生进行宣传,进行入馆教育,引导新生很好地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②为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上好文献检索课。③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利用电子资源,要开展一些咨询台、网页等活动,很好地宣传图书馆的电子资源。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通过学生座谈会、意见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学院,开展资源宣传,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如:某校图书馆组织了各个类型的专家学术讲座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对馆藏图书资源的了解,引导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加强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高校图书馆要集学术、教育和文化艺术功能与一身,才能更好的得到创新,才能使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娃.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2]朱章锁,常忠民. 21 世纪图书馆的教育职能[J].廊坊师范学园报,2001(3):113-115.

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性探析 篇4

关键词:图书馆,社会教育,重要性

图书馆必须对成年人和儿童提供机会以使他们随时赶上时代, 不断地对他们施加教育并使他们随同科学与艺术一道进步。

——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终身学习成为21世纪人的通行证。那种企求通过某个阶段的一次性努力就能一劳永逸的思想早已过时, 取而代之的是“活到老, 学到老”,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接受继续教育, 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不断更新, 从而推动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增值自我, 增强竞争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保持源源不绝的创新思维、创新智慧和参与社会竟争的能力。

1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顾名思义, 公共图书馆就是为公众所利用的图书馆。它不仅为公共所有, 并且面向整个社会, 它有义务为每一个有文献需求的社会成员提供文献服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由政府举办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是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机构。“公共性”和“公益性”正是公共图书馆的出发点。

这一特性决定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应当包括社会教育。中共中央九部委曾经在《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中指出: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 在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是科学普及、社会教育和信息传播的工具。从目前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图书馆工作条例来看,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都包括了以下几个共同点:其一, 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向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其二, 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书刊资料;其三,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由此可见, 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

2 从未来图书馆的前景预测看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强化

1997年, 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图书馆信息委员会发表了《新图书馆:人民的网络》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如下预测:明天的新图书馆将成为各年龄层次的人都能够在信息社会中获取成功的重要基地;帮助他们获得就业所需要的技能, 运用信息并改善生活质量。图书馆将在产业大学终身教育计划以及支持个人自我发展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明天的新图书馆将成为新的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配合全国学习网络计划, 与学校并肩合作, 发展家庭作业俱乐部, 培养阅读能力, 帮助儿童和学生获取全球学习资源。明天的新图书馆将继续无条件地向任何人开放包括印刷品资源和联机资源在内的任何资源。图书馆将成为满足所有信息需求的第一求助对象。明天的新图书馆将继续向大众提供各种日常生活信息, 并广泛地提供有价值的休闲和文化机会, 图书馆也将像其它不断采用新技术的机构和服务部门一样, 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并保持自己在社会的中心地位。明天的新图书馆将使人们更充分地参与民主进程。通过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 人们将获得地方、中央政府乃至欧共体的各种信息和服务, 并能够与地方官员、地区首脑以及当地选区的议员进行接触和交谈。这些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联网图书馆将为民众提供更多的影响生活决策过程的机会。

从以上这份报告看, 未来的图书馆不仅应当强化其社会教育的功能, 并且这一社会教育功能还具有多元化的趋势。

3 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多元化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伴随着其服务体系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 其社会教育的功能趋向于多元化。也就是说, 在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过程中, 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教育功能并举的特点将日益凸显。在政治功能方面, 公共图书馆传播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法律法规, 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民主观和法制观。同时, 公共图书馆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拥有的丰富馆藏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宝库, 也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来自社会各个方面, 与社会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社会影响面广;公共图书馆的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方式相比较更具有引导性、读者自觉参与性的特征。读者通过主动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各种活动, 如参加我们图书馆开展的借阅、周末公益讲座、读书会、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科普电影展等活动, 都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某种教育内容,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这些社会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 这也是社会教育的魅力所在。

在经济功能方面, 公共图书馆将直接面对经济建设, 为经济发展服务。它的社会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传导新的经济形势下新的经济观念, 传播科技知识与技能, 促进科技、经济信息与市场信息的传递,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成为财富创造的第一要素。为了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潮流, 我国也提出了“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概念。从国家创新体系来看, 它由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 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因而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组织机构也就是一切与其主要功能相关的机构, 包括高等院校、企业、图书馆、信息中介与咨询机构等等。可以说, 无论从机构还是功能上看, 图书馆都是国家创新体系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它在经济方面的社会教育功能得以彰显。

在文化功能方面, 公共图书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传播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文化素质为己任;同时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雅的文化品味, 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科学文化素质同思想道德素质都是国民素质的两个主要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教育的场所和机会, 它对于培养人们的自学能力, 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我们浙江图书馆举办的一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就是一种参与和尝试。

4 浙江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践

4.1 文澜讲坛

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自2002年开办以来, 至今已举办各类文澜讲坛-文澜展窗-文澜读书581余期, 开辟了10多个系列讲座, 如浙江文化名人系列、《浙商》封面人物系列、名校校长面对面系列等, 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院士论坛等多个领域, 成为市民接受知识的强力磁场。同时我们又编辑了“文澜讲坛”100期纪念册、“文澜学苑”特刊, 以拓展讲座效应让更多人受益。“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社区行动联盟”活动还进一步延伸服务范围, 将讲座办到省内市县图书馆, 为传播科学知识, 弘扬民族文化, 提升文明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4.2 系列社会培训

浙江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以图书馆浓厚的人文氛围和优良的场所设施为依托, 致力于为各企事业单位, 机构、团体提供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关的系列培训和服务。

4.2.1 再就业培训

与杭州市西湖区劳动局合作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 是我们浙江图书馆主动配合省市实施“春风行动”、以注重树立图书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主为目的的一个培训项目。

我馆自2002年5月开办“西湖区首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至今已陆续开办了“西湖区首届妇女创业培训班”、多期“物业管理员培训”, 杭州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电脑基础理论培训班”、SYB创业培训等等班级。有来自我市各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西湖区失地农民, 共五千余人参加了这些培训。同时我们还为每位合格学员颁发了由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再就业上岗职业资格证书。

2006年5月份我们举办的“西湖区首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养老护理员培训”, 也是杭州市首届养老护理员培训, 随着我们社会老年化程度的加深,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有专业护理知识的护工来护理, 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大量缺少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护工, 因此我们开办的这次培训, 吸引了多家媒体的报道, 有《每日商报》、《老年报》《健康报》, 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部。

由于这几年来, 浙江图书馆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成果, 2005年以来相继被杭州市西湖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西湖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基地”、“杭州市首批就业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

4.2.2 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注重做好老年人、残障人、特困户等弱势群体的特殊服务, 如每年我们都要举办二期盲人电脑培训班。与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联合举办“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盲人生活”系列活动。亲临盲人家庭, 聆听盲人心声, 感受盲人生活;走上街头, 发放宣传单和调查问卷;制作有声读物, 赠送给盲人图书馆的读者;举办“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盲人生活”活动成果展版, 多家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都有过报道。此外, 我馆还参加了“第二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 加入信息无障碍联盟, 成为全国首个加入该联盟的公共图书馆。

4.2.3 为未成年人提供课外教育服务

浙江图书馆自2000年开办“少儿读书夏令营”, 至今已开设八期。参加学员累计已达9 0 0余人, 我们每年开办夏令营, 都会在往年办班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对课程的设置、活动的安排、教学的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做到更适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特别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总会不断增加了新的内容。并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力量,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同学们在回顾和总结自己的暑假学习和生活时, 都深切认识到收获很大:一是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读了一批好书, 培养了自己的读书兴趣并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 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才干、增长了见识。

另一方面, 我们针对初中学生求知欲强, 迫切需要在课余得到提高的特点, 利用图书馆的办学优势, 开设了许多短期培训班:如多媒体英语口语强化班、写作阅读提高班、数学解题思路与技巧班等, 开班效果较好。尤其是我们开办的写作阅读课几乎场场爆满, 到课率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另外, 为了能更广泛地开展好初中生服务, 我们还特地利用我们图书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引进了北京的“1 0 1”网上学习, 每周日免费为初高中学生播放。

为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作用, 我们浙江图书馆还协助省文化厅承办历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活动, 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平台, 推出浙江省首个读者图书交换日, 建立并开通了“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网”, 举办各类讲座、竞赛、书目推荐、展览等活动倡导未成年人多读书, 读好书,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直接或间接参与读书节活动的读者约有6万人, 各种媒体报道和转载6 0多篇 (次) , 通过媒体知晓的人达100万之多。

5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 将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是实施终身教育的主要阵地。由于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聚宝盆和集散地, 是信息高速公路上最大的信息源, 因此, 数字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 它不但秉承了传统图书馆教育的职能, 而且将是实施终身教育的大课堂。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 所有人将终生都是学生, 需要不断学习, 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进行知识更新, 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创造力。

2001年我馆主办的“浙江读书网”开通, 这是我省迄今面向全省读者开放的最大的专业读书网站, 目前拥有图书30万种。浙江图书馆引进当前先进的“国家8 6 3”计划示范工程之一的超星数字图书馆技术, 结合自身馆藏的优势, 利用电信的宽带资源, 建成的“浙江读书网”, 将为“数字浙江”的建设, 城市信息化指标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浙江读书网”上的图书资源专业性、学术性、系统性、可靠性很强, 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网上免费的图书资源。全部图书资源按照分类的方式进行组织, 并配有多种检索途径, 查找和使用非常方便。目前, 拥有的3 0万种图书经过精心挑选, 按门类组成了各个专业图书馆, 其中的院士图书馆收集了许多两院院士的著述, 阅读科学家们的著作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迪。“浙江读书网”的图书资源经过连续不断的充实将在两年内达到5 0万种。“浙江读书网”的数字化图书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集体代理版权, 解决了作品的网络传输和版权问题。同时, “浙江读书网”将收集更多的数字化图书, 如北大方正A p a b i电子书等, 不断引进最新的信息技术, 为全省人民提供更丰富的图书资源。

通过“浙江图书馆网上读书卡”, 读者可安坐家中24小时随时阅读浙江图书馆提供的图书, 同时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图书馆, 把需要的图书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保存在“个人图书馆”中, 可以随时阅读, “浙江读书网”以浙江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和优良服务为基础, 将成为读者的网上精神家园。

今天的公共图书馆已经不再囿于传统的单一服务模式, 而是以开放性和社会化服务的理念, 以尽可能满足社会公众多方面的文化需要来调整自身的业务, 进而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们到图书馆来已经不仅仅能享受到文献的借阅服务, 更重要的是可以享受到文化、娱乐、信息和继续教育, 甚至是休闲的服务。

总之, 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措施就是要进行终身教育, 而落实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公共图书馆来实施。

参考文献

[1]吴慰慈, 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2]王志民, 赵庆禹.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6) .

图书馆社会实践报告 篇5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能在暑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这个暑期,我在李文正图书馆工作了十五天,作为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书馆的工作说着容易,做着难。平日里我们去图书馆借书,看着流程那么简单,想当然的认为这样的工作难度不值一提,但当我们亲身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这份工作的繁琐与不易。

7月1号,正式开始时间长达15天的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也不过五层楼而已,将近一百人要工作这么长时间,可以预见工作量将会如此浩大。经过简单的分组后,我们小组10个人负责中文阅览室(3)上下两层楼,一共44个书架。

首先得负责把书上架,也就是把还回来的书按索书号放回原处。刚刚接手的时候,根本无从下手啊,拿着一本书要把书架看一遍才能找到地方。那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借书容易,还书难啊”。忙了将近一天,终于帮几十辆车上的书找到了家。

接下的将近一周内,我担任了一种特殊的工种——刷书人。由于有大量的新书要上架,所有的旧书以及部分新书不得不下架,搬到密集书库。这就牵扯到了书刊的调拨,刷书人便应运而生,拿着刷书机,对着条形码,“滴”的一声后,这本书便搬了家。我和另外一个组员轮流刷书、翻书,而剩下的人则有的负责下书,有的负责贴条码,各司其职。于是乎一条生产线便形成了,我们将其戏称为“傻逼生产线”。刷完楼上的17架书,又下去帮楼下的构建生产线,并肩而战。短短几天,我们经手了将近四万册图书,下书,贴标,翻书,刷书,这辈子也读不完这么多书啊。

原本以为刷书已经算比较麻烦的,可接下来的任务可以说让人彻底抓狂——倒架。我们得把楼上的所有书搬到楼下,再把楼下部分书搬到三楼,楼下剩下的书往前面的空架子上搬。简单点说,楼上楼下所有的书都得挪个地方,还得注意每个架子不能排得太满,也不能排的太松。于是乎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们就楼上楼下的推着书车跑,忙得不亦乐乎。

除了工作量大点,其实图书馆的工作还是很不错的。每天只要工作五个小时,每个小时十元,中午还有四素一荤的丰盛午饭,下午还有冰棍和矿泉水提供。我想通过这次工作经历,我也能收获一些别的东西。

一、图书馆整理图书的工作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门科学。图书馆的一切工作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却又非常简便实用。它涉及到图书的防盗,图书的检索,图书的在馆情况,馆际互借,归还情况,图书的序列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工作量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更便捷的帮助,多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为此而忙碌着。我们在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艰辛,更体会到了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如果我们不亲身体验的话。“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整理图书虽然很累,但我们也学到了一些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而来自同学们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们的赞许则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看着美丽的图书馆,以及经过我们整理的整齐一致的书架,想着同学们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时,我们觉得,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劳动的过程的确是互惠双赢的。

二、见微知著,由小看大。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必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学习中如此,生活中亦是如此。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那些看似简单的知识,知识没有尊卑之分,任何东西都不是想象中那般简单,那般容易,我们只有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方有机会在学术上开创一片天地。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不轻视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细节,我们才能真正地把知识点吃透,乃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生活中亦是如此。机遇只会垂青那些脚踏实地,甘于吃苦的人。

三、在这次实践中,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培养读书人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其实,只是翻翻书页也能增加不少知识,比如我知道了沙漠之狐,知道了北洋之虎......在现代社会,图书馆无疑是最能提升我们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地方。我们除了接受学校推广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外,也要学会与人相处,增强团队精神以及对自然的亲和力等,因此,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虽历经战火、朝代更迭,五千余年的文明亦不曾中断。维系中华文明血脉,使之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正是图书从古到今的积累和流传,正是这些散发墨香的纸张酝酿了我国传世文明,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图书史。我国有重视阅读的传统,阅读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阅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受当时政治、经济及教育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四、通过这次经历,我再一次认识到了“人不可貌相”。负责我们小组的老师,骑着电驴子,用着已经淘汰了的手机,衣着有时候还略有一点邋遢。可就是这样一位中年大叔,竟然是计算机大神,真是深藏名与利啊。每天给我们发冰棍的帅气大哥哥,也曾经是名校毕业,屈才来了图书馆。二库负责老师是东大的高材生,看门大叔也有着不一般的过去......你也许对他们感到不屑,但他们的过去,他们的实力,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与尊重。

五、除此之外,我还收获了与其他组员的友谊以及和老师之间的良好关系。我从这次的实践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工作的时候我们认真合作,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聊过去的经历,聊现在的专业,聊未来的工作,或者一伙人围在一起玩“杀人游戏”。十五天,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午饭,一起吃冰棍吃西瓜,一起捕过蛇......老师们都很是照顾我们,当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们会帮帮忙,天热的时候他们会张罗着开空调,开饭的时候更是摇身一变成了服务员,到点了又就提醒我们下班。

最后想说一点,十五天的亲身经历让我认识并体会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苦,所以下次去图书馆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爱护书籍,真心对帮助你的工作人员说声,“谢谢!”。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67-02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当是图书馆的模样”。1955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徜徉在一排排书架前,睁开将近失明的双眼,用对书籍的无限热爱和眷恋的心情发出了如此的感慨。当今世界,信息化生存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信息素质将直接影响着他的生活和工作。新生入馆教育是做好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先导,面对一群群对图书馆无限向往和渴望,对大量信息不知取舍的新生,高校图书馆应当怎样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将信息资源提供给他们,并培养他们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和素质?

一、信息素质教育发展沿革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信息素质: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1年原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高校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文献检索课。全国高校图工委于1983年先后举办了理工、医药、农业三个文献检索课师资培训班。1985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推动了我国高校“文献信息”教育的发展。当时全国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形成了2 000多人的师资队伍,培养的大学生累计已达200多万[1]。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把“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列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图书馆事业在国家的信息建设政策中占有了更高的地位,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和国内广域网建设的起步对信息产业和信息素质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1997年国家科委印发了《关于“九五”期间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2]。2002年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首次讨论通过:把文献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研讨会。2003年李晓娟在《中国图书馆学刊》上发表《美国高校中信息素质教育项目的实施及经验分析》。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普遍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组织策略以个性化的网络自导式教学较为常见。这些为我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范例。国内许多高校研制了信息素质教学课件。比如浙江大学图书馆网上自导式教学系统、汕头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课CAI教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由此,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逐步向多种层次、多种方式、多元化、系统化发展。

二、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及分析

各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到来之际,都发放《图书馆读者指南》,并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观看多媒体课件。但很多新生初来乍到并没有认识到入馆教育的重要性,《读者指南》随手乱扔,在具体的借阅过程中出现了疑问还是不知道怎样处理。一部分同学对参观演示内容看得不真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过于理论化,使许多本来对图书馆充满了好奇和热情的学生,被枯燥、冗长的介绍和如坠云雾的图书馆分类法搞得产生了退缩心理。部分学生到大四阶段还没有使用公共联机书目检索图书的意识,电子资源的使用以休闲娱乐为主,利用数据库解决学习问题的很少。图谋博客中曾感慨道:今天的90后大学生,皆属于所谓的数字原生代。数字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费用已经大大超出印本馆藏,而且网络图书馆是全天候服务。虽然数字资源偏教学科研,但还有不少资源有助于学习与生活,乃至娱乐休闲。我知道虽然不少学生拥有电脑,但似乎其中多数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相当陌生。究其原因,也许图书馆“难辞其咎”。

三、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

(一)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发生变化:从馆藏建设(藏书发展)到信息资源建设;从纸质为主到纸质与非纸质(数字)兼顾;从重拥有到拥有与获取并重;从忽视知识产权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3]。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检索教学探索。较有特色的有:江苏宿迁学院的新生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测试。内容包括:第一,确立考试的目的: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图书馆各项资源的使用方法。第二,采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无纸化考试,命题内容贴近读者需求可操作性强。历年入馆教育中总结的读者常犯错误是重点。第三,严密的组织过程:总结分析,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做成宣传标语以纠正学生错误认识[4]。上海大学图书馆的开放式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包括:一是统一身份认证模块:学生用一卡通信息登录认证系统后进入教育平台。二是视频播放模块:视频以在线形式播放,涵盖图书馆方方面面的内容。三是测试模块:学生看完视频后完成10道单选测试题,答对8题以上才能通过测试。测试模块为学生提供思考、反馈信息的余地。四是图书借还功能实时开通模块:测试合格后系统将学生信息自动传递到图书借还系统,开通借还功能[5]。这标志着高校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上有了新的发展,在硬件配置、软件应用、标准和规范建设等方面初具规模,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用创新,服务于用户的创新理念

以Wed2.0技术为支撑,高校图书馆正扩大教育信息的传播范围,来帮助学生更容易获得信息资源。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需求为驱动,学生和馆员将真正拥有创新的最终发言权。

CDIO工程教育模式,其共同参与、实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CDIO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致力于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它在教育的内容、方法、时间与空间的组织上难度较大,是一种对应于工程制造生产模式的人才培养理念[6]。其理念对学校、老师、学生同样具有挑战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另一项Blackboard网络教学模式,其平等、开放、共享正是图书馆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7]。具体实施内容:第一,通过Blackboard平台课程设计,根据选课学生信息能力的不同,教师及时通过平台将课件、软件、网站、数据库、检索平台、参考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布,学生可以随时通过链接获得相关的各种资源。第二,在平台上充分开展交流互动:有讨论板、聊天室、小组页面、消息等随时可以由师生发布信息、及时交换文件的空间。第三,利用Blackboard平台进行教学评估:教师通过平台收取和评判主观题作业和综合性检索报告,学生可以以匿名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第四,借助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师生、生生之间通过网络普及信息检索知识,给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带来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机遇。

结语

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和计算机专家获得一个创意:何不让人们将花在打怪兽游戏上的脑力用于科学研究?他们研发了一款:“Foldit”(折叠)的网络游戏,玩家在游戏的竞争中有可能为医学研究作出贡献,甚至于找到治疗艾滋病或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开发这款电子游戏的终极目标是,玩这个折叠蛋白质游戏的普通人,也可以玩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发现来[8]。那么,高校图书馆在培养新生入馆的信息素质教育中应怎样拓宽思路,使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感受、学习中的滴滴收获能真正地融入到图书馆中,使这些90后数字原生代大学生理解和运用并共同参与,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图书馆可以帮助他们实现生活与知识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魏秀娟,李二岭.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概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16—23.

[2]郑建明,范兴坤.论我国信息政策环境对图书馆事业政策的影响[J].新世纪图书馆,2009,(4):3—7

[3]王学春.基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J].图书情报论坛,2009,(2):10—14.

[4]杨建勇.开展信息资源利用水平测试,提升新生入馆教育教学质量[J].图书馆,2010,(6):113—115.

[5]王娟,詹华清,蒋永新.开放式新生入馆教育及成效评价[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7—19.

[6]黄波,殷玉华.信息素质课程教学设计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J].图书馆杂志,2010,(6):56—60.

[7]茹海涛.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提升信息检索公选课品质[J].图书馆杂志,2010,(3):53—55.

论和谐社会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篇7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窗口和建设者,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该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教育内容的超前性, 教育过程的渗透性, 教育目的的深层性, 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教育作用的持久性, 共同构成了“图书馆教育”的特殊性。由于“图书馆教育”的对象的主体是未来的人才, 它所传播的基本上是适应社会需要的理想化的文化, (1) 所以建立和谐读书氛围, 传播和发扬绿色精神就成了和谐社会图书馆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 也是图书馆教育的未来价值取向和建设目标。图书馆肩负着社会文化建设的重任, 教育职能, 也是图书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图书馆在教育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怎样检索图书的同时, 应该把人文精神及和谐社会的绿色理念列入教育范围。

充分发挥优势, 实施人文教育

和谐是人参与的事物中无势均力敌的对抗性矛盾的良好对立统一状态, 它体现在人的身心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运动过程中。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指充满对人、对社会、对自然人文关怀的社会。 (2) 人文教育应该就是和谐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所承担的教育是图书馆意识的教育, 它通过自身充满人文底蕴的馆藏和有序文雅的管理所营造的氛围对读者实施教育。这种教育本身是一种人文教育, 它比任何专门的知识更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创建优化的人文环境。图书馆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给人以创造的遐想和发人深思的地方, 而这些决定了图书馆必须是一个典雅与宁静的场所。因此, 图书馆在环境建设上应强调人文特色。在内部结构上应力求贴近读者的使用需要、感情需要、心理需要。外部环境应精心设计和营造, 如色彩的基调要统一, 强调视觉上的美感。各种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应注重人性化, 具有亲和力。阅览室里适当地挂一些名人字画, 营造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文化氛围, 使图书馆成为一种可以对读者施教的审美的文化环境, 借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

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 是实现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关键。若不能修德正己, 焉能育人?所以, 图书馆馆员必须首先锤炼馆德, 然后才能推己及人, 文化育人, 服务育人, 为社会培育出道德健全, 人格高尚, 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正是实现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前提。

为此, 图书馆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行为规范, 第一, 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只有全面提高了我们馆员的思想道德水准, 才能提升服务水平, 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优质高效。第二, 图书馆馆员科学文化素质的学习。网络信息时代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使图书馆不再仅仅提供实体的馆藏文献, 而且还要通过网络提供无比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馆员必须不断地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学习和提高, 拓宽延伸专业知识, 掌握使用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知识和技能。第三, 逐步建立和完善馆员职业道德的评价机制, 使馆员做有规范, 行有制度, 事有监督。使图书馆馆员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加强图书馆终身教育课堂的建设, 是实现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的最佳途径。图书馆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图书馆终身教育课堂的建设, 以确立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在社会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首先, 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为读者开办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人文等各类讲座, 对读者开阔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传承文明有极为显著的成效和深远的影响。其次, 开辟优秀读物园地, 倡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 培养自己“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而改之”的人文精神。再次, 在社区当中招聘“义务馆员”, 通过图书馆馆员与义务馆员一起共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实践性融为一体进行。

营造平等的服务环境。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的理想圣地。图书馆要牢记“读者第一, 服务育人”的宗旨。为了方便读者学习研究, 阅览室不应出现诸如“不得如何”“应该怎样”的条条框框。应避免把阅览室分为某种人专用等。否则就会人为限制普通读者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分流服务在国外早已消失, 而合流服务和平等利用不仅是对所有读者人格的尊重, 而且能方便所有读者充分利用馆藏, 充分发挥馆藏的效益, 营造一种平等的服务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图书馆可以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使读者受到人文知识的感染、熏陶, 进而升华为一定的人文精神, 达到陶冶情操、完善心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读者展示本馆特藏珍品, 使读者在欣赏学习中增长有关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知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能静观则能对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命一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尊重, 从而能对世界有一种博爱胸怀。

开创绿色教育途径, 给人以和谐

绿色教育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3) 也将是和谐社会教育的主题。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育, 即将这种教育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 (4)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收集、储存、加工、传递的重要场地, 是读者阅读、交流、沟通的最佳处所。它理所当然地成了理想的绿色教育基地, 能够为读者提供较多的融入绿色教育的途径。

绿化物质环境。图书馆是社会绿色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 是全社会最文明的处所之一, 需要无污染、无公害、舒适幽雅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就室外环境而言, 图书馆周围不能拥有任何工业污染源、噪音污染源, 除此之外, 应大力种植树木, 铺设草地, 造就绿色植物多样、立体层次错落有致的美丽景观。室内的设计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 如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 不搞过度装饰, 避免资源浪费。在室内环境氛围的营造中, 应以代表活力、代表生命的绿色为主题, 选用的材料、照明、墙壁装饰等都应合乎绿色环保要求。装饰材料必须采用无害节能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环保材料;室内光照要绿色节能, 舒适淡雅;墙壁不能为单一色彩, 可设计一些具有鲜明思想个性、反映深厚文化底蕴的壁画与雕塑, 也可以悬挂一些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 让读者觉得不仅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还徜徉于蓝天白云之下, 青山绿水之间。

绿化馆藏文化与网络文化。图书馆通常被誉为“一方圣土”, 这不仅仅要求清除物质上的环境污染, 更应拒绝文化上的任何精神污染, 保证所提供文献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严防那些宣扬封建迷信、歪理邪说或淫秽色情等不健康书刊流入图书馆, 彻底断绝盗版文献, 对有害信息及时进行滤化处理, 同时应优化馆藏结构, 对那些思想内容陈旧的书籍应予以剔除, 适当增补一些有关环保和绿色教育发展状况的文献资料, 以丰富馆藏内容, 保证馆藏文献资料的完整性。此外,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传统的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变, 构建起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文献资料共享的网络体系。针对目前网络文化鱼龙混杂及读者个人辨别能力层次不等的特点, 图书馆应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员, 监督不法之徒, 杜绝不文明网站, 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删除其内容地址、目录或关闭服务器, 以达到净化网络生态之目的, 构筑起信息传播的“绿色通道”。

建设和谐社会, 人人有责。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明的窗口, 肩负着教育读者的重任。提高读者素质, 让和谐融入人心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创造图书馆和谐的关键。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让和谐充满图书馆,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图书馆行业的一份力量。

注释

1[1]张志宇:《再论图书馆教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6) 。

2[2]刘光:《论和谐概念》, 《东岳论丛》, 2002 (4) 。

3[3]刘冬华:《大学绿色教育与图书馆的作用》,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4 (9) 。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8

一、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复苏

原来的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的了得, 它是知识的殿堂、知识的海洋、书海中的灯塔、疑难问题的帮手、学术研究的案头顾问, 图书馆是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第一, 图书馆服务领域创新与发展, 是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图书馆要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要多方创新, 增强服务领域。图书馆服务工作必须建立在人性化的基础上, 从读者的利益出发, 重组整合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功能, 形成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互相协同合作的工作组织, 建立满足读者要求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体系。

因此, 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引导读者知道图书馆的馆藏特点、新书购置情况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了解最近国内外科技动态、社会各行各业需求、读者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爱好等问题;为读者提供个别参考咨询, 解决读者利用图书馆和查找文献信息遇到的各种问题, 指导读者独立查找、评价和利用文献信息, 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检索到需要的文献信息;为读者建立文献信息传递系统, 实现图书馆的馆际互借等个性化服务。

第二, 我们应该加大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 以及有的区属图书馆, 如今建得堂皇无比, 社区公共图书馆却薄弱得很, 有不少社区根本就没有图书馆, 借一次书, 或到图书馆一趟, 要走很远的路, 很不方便。北京市未来的规划, 城区要在一公里的范围之内设有地铁站。我们的社区图书馆也应该有这样相应的目标, 让更多的人和图书馆有更方便而亲近的接触。借书就和乘坐地铁, 或到社区医院就诊一样, 抬脚就能够走到, 须臾不可或缺。

第三, 图书馆应该进一步加大方便阅读、外借, 以及还书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图书馆不是藏珍楼”, 图书馆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是尽最大的可能把书让大家看到。可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 图书馆是国家的财富, 我们要尽量地把它保护好。我们的图书馆, 更讲究外表的堂皇, 讲究藏书的丰富, 却不怎么讲究怎样更方便将图书借出去让人阅读。宁波的伏跗室, 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藏书楼, 以藏有珍贵的宋版书而闻名。每年都会拿出来晒书, 将那些发霉发潮的藏书都搬了出来晒太阳。如今, 我们不少图书馆已经和伏跗室差不多, 藏书胜于借书, 并以此为荣。

二、图书馆社会形象的提升

第一, “广告宣传创造了需求, 带动了生产。”作为精神产品消费的中介机构——图书馆同样需要去宣传、去推销、去创造大规模的精神产品。通过宣传, 把崭新的图书馆面貌、功能、服务项目等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宣传, 加深人们对图书馆的了解, 扩大图书馆的知名度, 密切与读者的关系, 为开展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图书馆宣传工作,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动员广大职工主动走出馆门, 到社区、单位、学校等发放宣传单、介绍服务项目。还可以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中, 为了便于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新图书馆, 举办了一次“爱我图书馆”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广大读者知道图书馆有许多可供选择、符合自身需要的文献, 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服务功能、藏书结构和特色、分类体系及利用图书馆的方法等, 增进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

利用新书架将新到的图书展示给读者, 以书目索引形式报道最近新书, 方便读者对近期上架的图书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便于读者及时掌握新书到馆动态, 设立中外名家名著专题图书推荐。这些做法, 既为读者提供热门图书资料, 又能激发读者良好的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 在网络化的今天, 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 仅仅停留于原有的服务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根据图书馆的条件及读者的需求, 拓展服务内容。图书馆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设图书流通站, 开展“送书服务、爱心服务”, 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如:监狱、武警部队、消防队、福利院、聋哑学校、民工子弟学校等都没有流通站, 这批读者群的特点是人数多、对图书需求量大、求知欲强, 但不方便来馆借阅, 我们可以通过上门服务, 让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了解图书馆, 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第三, 打造服务品牌, 提到品牌战略, 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了。因为,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已无可置疑地置身于时下的品牌生活当中, 打开电视机“海尔真诚到永远”的主题音乐会让你为之感动;走在大街上“工商银行, 您身边的银行”的广告牌令你眼花缭乱;去商场购物, 买知名品牌是你的首选。所以, 如果把品牌战略和图书馆联系起来, 利用市场经济, 将读者对象细分, 并根据不同的读者类型, 采取相应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树立一种服务品牌, 让读者获得“满意加惊喜”的效果。以读者满意为总目标, 具体内容包括:延长开放时间, 热情提供文献服务、咨询服务、导读服务, 即时反馈读者投诉和各种要求的特殊服务等。如当一位年老体弱的读者到馆后, 我们的馆员首先会面带微笑地迎上去, 打个招呼“您别急, 先歇会儿, 需要什么书我帮你找”;当一位读者对某种文献需求未能直接满足时, 我们的馆员不是以简单的表示歉意应付了事, 而是通过主动介绍, 提供相关文献或提供预约服务等来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还可以成立“读者研究会”, 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设立新书架、新书推荐宣传栏、参考咨询室, 建立“读者意见箱”和“读者意见簿”。

第四, 优化馆藏, 严格把好进书关, 谨防重复购置, 杜绝盗版书, 把有限的购书经费用好用活, 用在刀刃上。图书采选时, 学术性强的图书可扩大品种减少复本, 对那些可读性强、普及、娱乐、休闲的图书适当增加复本来满足读者的共同需求。对某些通俗书籍的热潮不轻易地接受, 更不迎合这种现象, 适当控制总量。做到既保证馆藏图书的质量又照顾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公共图书馆中, 读者群范围广泛, 成分复杂, 素质高低不同, 其中不乏不拘小节、自私、缺乏社会公德之人, 这些读者的存在势必增加藏书量的破损度, 如不及时补充新书, 就会影响服务效果。另外, 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比较合理、便于操作又便于检查的剔旧制度来, 使剔旧工作有章可循。经常地、有效地剔除不符合本馆收藏原则的图书, 是优化馆藏结构的有力措施, 同时也是对馆藏文献的一次审查, 从中可以发现图书采购中的一些问题, 以便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采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9

关键词:图书馆,公平,教育,和谐社会

2005年2月19日,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对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汇集了大量知识, 是使全民受到公正教育的学校, 它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然而, 我国的图书馆不能为全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所以, 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图书馆教育公平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图书馆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1. 和谐社会的内涵

所谓和谐就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 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 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2]自古以来,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就产生了大量的和谐思想, 这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希望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愿望。当今的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一个和谐的人的个体, 不仅要人格健全,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正确, 具备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的能力, 做到自己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之中。若干这样的个体才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群体, 始终使社会处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之中。

2. 图书馆教育公平的含义

图书馆教育是指人们主动在图书馆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等馆藏资源及参加图书馆的各类讲座等活动, 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 以此提高自己的受教育水平的一种自学式教育。图书馆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在图书馆都能够利用平等的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

3. 图书馆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社会的建设, 是以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公平正义为重要基础和重要前提的。抽掉了这个基础和前提, 就抽掉了和谐社会这个‘大桶’重要的一块板, 和谐社会就无法建成, 无法持久。”[3]教育对于每个人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任何人为了更好地发展都需要良好的教育, 然而现阶段教育不公平现象在中国各地确实存在, 优质的教育资源出现短缺且分配不均, 逐渐影响了社会的公平程度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进度。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中心, 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应利用其资源优势, 维护信息公平, 促进知识和信息合理分配, 保障公民求知的自由与权利, 弥补教育公平的缺失对建成和谐社会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中国现阶段有一些人因经济收入、生活环境、自身能力等处于弱势, 导致其丧失了占有优质社会资源、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强生存能力的机会。对于这些弱势群体, 图书馆应提供充分的知识援助, 利用教育资源的免费性, 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阅读, 或直接送书上门, 提升其自身的受教育水平, 增强其各方面的竞争力, 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二、图书馆教育公平缺失的现状

图书馆肩负着社会教育的重任, 应该是为全民提供公平教育的地方, 然而各地图书馆的读者接受的教育质量却千差万别, 其主要表现为公民的平等权利和自身建设两方面。

1. 公民的平等权利方面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的馆藏资源, 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人们并没有真正享有公平的教育,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中国图书馆人均图书占有率和流通量均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据统计, 英国有约58%的人口拥有图书馆借书证。63%的美国成年人是公共图书馆的持卡读者, 美国图书馆的流通量自1990年以来多年保持增长势头。而在中国持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读者证的人仅占总人口4.8%。[4]虽然公共图书馆已多年免费向全民开放, 但是需要知识的老百姓, 特别是弱势群体还不了解这个信息, 即使进入图书馆也不知道如何获取所需知识。这就导致他们没有充分接受到平等的教育, 享受不到应有的图书馆服务, 仍然承受着不公平的待遇。

第二,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机制存在诸多不公平因素。一方面, 由于知识贫困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机会较少, 所以知识阶层、高收入人群这些常去者占有了他们的资源;另一方面, 读者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距, 导致他们获取相同知识与信息出现不公平。正如蒋永福教授所说:机会平等并不是消除不平等的“灵丹妙药”, 其原因在于机会平等对那些没有能力利用机会的人来说等于是一种“无机会”。要想真正实现信息公平, 必须在信息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能力平等。[5]

第三, 图书馆在人口覆盖率和地域辐射度方面设置不合理。一些欧美国家规定建设一个图书馆应在1.5km半径内, 人们从住地最远出行10~15分钟应能找到一个图书馆。[6]而中国以方便全民阅读为目的的近距离社区图书馆的规模还满足不了公众需求。学生、教师、学者等知识需求大的人群往往是省、市级大型公共图书馆的主流读者, 占当地人口比重大的其他人群因地域限制、距离远、时间长等原因, 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享受不到公平的待遇, 从而造成图书资源闲置、大量读者流失。

2. 图书馆自身建设方面

图书馆建设包括馆舍、藏书、设施、人员等方面, 都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各地区图书馆由于多年在城市和农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致使自身建设的投入各不相同, 造成了迥异的发展结果。有些图书馆规模宏大, 造型独特, 投资巨大, 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地标式建筑;有些图书馆规模很小, 发展前景惨淡, 因得不到有关部门重视面临关门;有的图书馆资金充足, 每年有高达千万的巨额购书经费, 而有的图书馆由于经费紧张, 只能订购几种常用报刊, 致使馆藏资源不断减少;[7]更有偏远的西部图书馆“一年只订了一份广播电视报, 一年未买一本书”。[8]此外, 各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也因种种原因差距颇大, 处于不公平状态。

三、图书馆教育公平缺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在和谐社会里人们应具有和谐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往往是这种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所以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中心, 其教育公平的缺失必然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不良影响。

第一, 图书馆教育公平的缺失形成知识、信息获取的“马太效应”, 从而加大了社会群体的两极分化。虽然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 我国大部分人受教育的状况在不断改善, 但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人们仍需继续接受不同形式的“再教育”。比如, 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 人们不断地提高学历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 人们不断更新原有的观念和知识、技能等。这些都离不开充足的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图书馆是这些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图书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差距, 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在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的今天, 知识量和信息量获得越多的人则会在事业上有长足的发展, 拥有丰厚的收入, 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生活品质等, 获得少者则处于相反的境况, 这就直接导致个人发展出现差距, 逐渐形成社会群体的两极分化。

第二, 图书馆教育公平的缺失加重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产生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图书馆拥有不同形式的海量知识, 具有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的能力。人们受教育离不开获得新鲜又充足的知识, 所以图书馆就是除校园之外的另一个全民受教育阵地。在这里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分享馆藏资源的权利,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无限度地获取知识。然而, 各地图书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读者平等地获取馆藏资源的要求, 这使得民众享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资源,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逐渐形成了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 加剧了国民再教育的不公平。

第三, 图书馆教育公平的缺失扩大贫富差别, 加剧权力倾斜, 进而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图书馆是一个信息源, 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高素质人员的配备等决定了它会源源不断地积累更多的信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 人们对拥有信息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会选择从图书馆获得更多的信息以谋求事业的长足发展。信息富有者会不断地提高能力, 获得可观的收入, 因逐渐地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而位居要职。信息贫困者的命运则恰恰相反。这使得原来同一起跑线的人逐渐产生贫富差距及权力差距。信息贫困者容易产生不满和怨恨, 进而危及社会的安定团结及发展的稳定性。

第四, 图书馆教育公平的缺失阻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英国科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学习数学使人精密, 物理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高尚,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图书馆的海量资源决定了其天生就被赋予了一种教育职能, 是改善国民素质的最佳教育阵地。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全体国民的素质参差不齐, 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所以图书馆就发挥了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图书馆公平的缺失剥夺了一些人受教育的机会, 他们的素质也丧失了再次大幅提高的可能性, 从而影响了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构建和谐社会呼吁图书馆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是需要人们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图书馆公平的教育可以促使人们共同维护社会和谐。这种公平的缺失使一些人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图书馆教育公平能够真正实现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首先, 政府应解决图书馆制度建设问题。与国外相比, 我国图书馆的制度建设存在差距。图书馆存在的教育公平缺失也与宏观制度的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政府应首先从我国的图书馆情况出发, 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 制定并修改多部图书馆制度, 形成一个既远见卓识又切实可行的图书馆制度体系, 然后以此约束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确保民众公平地分享各类馆藏信息。

其次, 政府要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一方面, 图书馆正常运行需要在书籍、报刊、设备、人员等方面源源不断的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另一方面, 由于图书馆事业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教育事业,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近几年政府加强了对图书馆的重视。然而, 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数量及质量较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各地图书馆的建设也急需大量资金。所以, 图书馆事业需要充足的政府经费投入才能充分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社会价值。

最后,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为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职能, 这种职能对于全社会来说意义非凡。弱势群体是图书馆重要的教育及救助对象。每个图书馆人应该视为弱势群体服务为重要的社会责任, 并将其落到实处, 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了解弱势群体的阅读特点和困难, 为其提供特色服务, 让图书馆教育公平的阳光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图书馆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缺失影响了人们受教育的公平性,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绊脚石。政府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共同维护图书馆的教育公平, 为和谐社会的建成贡献一份力量, 使图书馆教育公平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真正展现出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兰红光.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和谐团结[N].光明日报, 2005-02-20 (01) .

[2]杨晓军.浅谈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9) :4.

[3]周洪宇.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础和实现途径[J].人民教育, 2005 (7) :65-66.

[4]熊惠霖.图书馆公平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9) :108.

[5]蒋永福.信息能力平等、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1) :22-24.

[6]王晓娟.论新形势下社区图书馆的构建与发展[J].内江科技, 2005 (2) :6-7.

[7]张春媛.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与未来发展的理性抉择[J].理论观察, 2005 (3) :59-61.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10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是科技竞争带来的挑战。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革命呈现出新的特征与发展态势,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广泛渗透, 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从国际来看, 发达国家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的美国, 互联网及其他新兴技术开始颠覆整个传统社会的运行和结构。从国内来看,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 中国已步入后工业时代,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转换, 对科技、人才提出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要求[1]。高等教育已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 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机构。面临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一场“适应性”变革, 深化教育改革,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要呈现高层次、多样化、多规格的特点, 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教育观[2]。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育职能必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如何积极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 着眼于现代教育观念, 创新其教育职能, 融入整个人才教育体系中, 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1 现代教育观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教育观包括其一是:“大教育观”, 强调实行终生教育的观点。即对一个人的整个一生都要不断的进行教育, 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就是新领域层出不穷, 各学科相互交叉, 信息量不断增加, 这样教育局限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内已根本不能满足客观要求和形势的变化, 人们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以达到知识更新, 而自我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依赖和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如何更好的开展用户教育, 使读者快速掌握文献检索技能与科技信息利用方法, 提高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满足读者结束学校教育后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如何实现资源共享, 更好服务社会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代教育观包括其二是“通识教育”观。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仅靠一门专业技能不能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通识教育强调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过广泛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现代教育观认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教育基础上的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 企图增设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是相当困难的。这一矛盾的解决, 除了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外,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开辟第二课堂, 大学图书馆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使大学生通过图书馆来吞吐和吸收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贯彻通识教育的思想,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创造和发展的新型人才。通识教育观使得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更加明显。如何推动阅读推广、优化和完善馆藏体系、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代教育观包括其三是创新教育观。现代教育观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创业能力的一代新人, 它突出强调和培养的是学生的智能, 要求学生有一种可容性很强的知识结构, 一套不断吸收同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参照构架”, 即把知识智能化。创新智能教育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教育离不开大学图书馆这个最重要的客观知识源, 特别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成为大学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通过创新知识服务满足大学创新教育中读者知识化需要, 如何创新信息素养教育以提升读者信息能力, 如何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直接参与教学, 开展学科服务, 参与科研课题服务以及为读者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创新实践环境等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共存。

现代教育观还包含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标志, 已纳入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 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以基于IT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大力推动在线学习与教学, 引入“翻转课堂”运用探究式、研究式等教育方式推动教学工作, 从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与学校教学和科研部门加强联系, 参与、支持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如何完善知识传递系统资源整合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工作高校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

2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实现的现状和问题

2.1 教育观念落后

为支持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高校图书馆必须融服务和教学于一体, 要比其他图书馆发挥更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但遗憾的是, 多年来, 由于受传统习惯思维定式的影响, 人们对高校图书馆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或者说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 图书馆与图书馆馆员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不大, 致使高校图书馆长期游离于学校、管理、决策和教学改革之外, 定位于学校的教辅机构, 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把自己当成服务性机构, 造成了图书馆员对自身教育身份缺乏足够的意识, 把自己置身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之外, 对履行教育职能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不高, 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3]。

2.2 馆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整体水平不高, 结构不合理。 (1) 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乏, 直接影响到其为教学科研服务创新。 (2) 缺乏学科专业骨干, 使其与学科更深层次交融的知识服务难于进一步的深入, 学科服务留于浅表。 (3) 懂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经验丰富的馆员缺失, 使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同时也难为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源。 (4) 跨专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失, 使其面对多样性、综合型、交叉性服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4]。总之, 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不高和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其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

2.3 新信息环境降低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黏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除了通过图书馆借阅纸质文献外, 还可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随时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越来越强的功能, 满足了读者便捷、碎片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微博、博客、电子图书等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经变的更加广泛、离散, 降低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黏性, 读者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自己查找信息的首选场所, 这也影响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2.4 营销不到位

高校图书馆营销包括信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购置了大量的图书、报刊和中外文数据库, 这些资源本应该为教学和科研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积极主动地推荐和介绍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 对资源宣传力度不够, 用户培训工作不够主动、系统和深入, 致使相当一部分读者不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及使用流程, 没有得到师生的广泛使用。据2005年OCLC发布的关于大学生对图书馆及其资源认知的调查报告显示, 89%的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只有2%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信息检索, 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限制了图书馆价值的实现[5]。另一方面, 由于图书馆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和与学校其他部门 (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院系等) 联系合作, 对自己的参考咨询宣传力度不大, 致使一些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对图书馆的使用停留在借借还还上, 对其教育者的身份认同感较低。一些职能部门和老师不知道图书馆能支持他们的教学和科研, 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尽管有强大资源支持和一批优秀的学科馆员, 但各院系在制作LMS (学习管理系统) 时很少利用, 图书馆员很少参与到课程制作、管理、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及参与和支持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工作, 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6]。

3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策略

3.1 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高校图书馆要在高等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 就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

(1) 更新观念, 强化教育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信息的倍增、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 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 适应教育改革, 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突破观念“围城”束缚。笔者认为应该把高校图书馆确定为一种教育机构, 图书馆员和教师、科研人员都处于教育的第一线, 使其符合新的教育观和新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图书馆的领导和馆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岗位职责与神圣使命, 从根本上充分认识到自身教育者身份的重要性, 服务教学、科研的重要价值, 强化教育意识, 转变其静态的被动教育职能为主动地适应教育改革, 融入到高等教育的体系中, 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过程, 彰显其教育职能, 体现其价值。

(2) 创新服务理念。当下泛知识环境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诸多挑战与机遇。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新形势创新信息服务理念, 打破当今的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 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 充分以读者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 增强读者在哪里, 服务在哪里的服务意识, 将图书馆的触角延伸到师生的各种教学环境。宣扬图书馆“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 打造高校读者学习和生活的第三空间。

(3) 强化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提供了新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增强创新意识, 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技术, 以延伸与拓展其教育职能, 提升其在高等教育中的贡献和价值。

3.2 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信息服务最能体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价值, 也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落脚点。面对今天网络化、数字化日益繁荣的信息,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使信息服务模式向知识、智能、智慧、开放以及泛在的创新方向转型。以读者为中心, 将信息服务嵌入到读者的学习与科研一线中, 嵌入到读者的生活环境与工作中, 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泛在化的深度的一站式的知识服务[7]。嵌入式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创新之路, 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它将把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使其教育职能发挥至极致。

3.3 探索资源建设新途径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第一要素, 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是实现教育创新、服务创新、借阅创新的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应紧跟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情况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制定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建设方案, 既要满足专业教育需要也要满足通识教育需要[8]。在当前泛知识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新途径。

(1) 建立多层次的选书体系。让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部分老师、各院系的专家、学生或各种团体参与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各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与社会图书馆间可以根据互利互惠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图书馆联盟协作采购。

(2) 开辟多途径的读者荐购渠道, 及时满足读者对目标资源的要求。在图书馆网站开设“读者荐书栏目”, 借助新媒体, 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进行读者荐书。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与书商和书店开展了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及对一些老师需要的教学、科研用书开辟绿色通道, 单独订购快递到馆。

(3) 充分挖掘免费资源。目前开放获取运动已在我国一些高水平大学迅速发展, 面对类型和学科领域日益丰富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专业情况收集、筛选、组织、保存、并整合这些开放获取资源, 分学科建立资源导航并提供给读者使用。对其中的精品课程资源, 尤其是在全球掀起热潮, 具有质量高、获取性强、受众广等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MOOC, 它无论对于自主学习还是辅助课堂教学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 也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极大关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整理、开发这些优质开放课程资源, 这不仅是资源建设的需要, 更是服务教学的职责之所在[9]。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将在当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创新的目标定位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创新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大力加强馆际合作, 促进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 充分利用各种共建共享方式,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提高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对信息资源需求的保障率。优势互补, 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最佳选择[10]。

(5) 加强数据库建设。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高校图书馆可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教学科研实际需要, 建立本校的特色数据库、科研数据库、教学数据库、学科专题数据库、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对口实用的信息资源。

(6) 建设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数字资源查询“一站式”服务, 使读者能够实现多个数据库同时检索, 节约读者查询时间和精力, 方便读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11]。

3.4 信息素养教育创新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素养。从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起点与进展看, 新生入学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讲座、培训是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中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主体, 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固定形式。但由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 文献信息检索课正受到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巨大考验, 一般以图书馆老师为中心, 缺乏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因此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变革和创新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及大的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1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借助网络环境建立在线学习系统、图书馆导航、指南等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 社交网络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信息发布的独特性和信息组织的个性化特征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模式。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当前知名社交平台Facebook、博客、微博、百度空间、人人网、开心网等站点上设立主页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3]。

(3) 网络公开课Mooc浪潮也为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精心筛选、聚合众多的网络视频教学以弥补自身不足为本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 有实力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同样尝试开设推广本校的优秀信息检索课程。

(4)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倡导的嵌入式馆员服务为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能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课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对专业课程的信息需求进行专业的、直接的、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全面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是一种最深入、最有效、受益最多的更为“解渴”的教育模式。

(5) 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在欧洲ITEC计划与支持下提出的信息素养新模型, In Flow (Information Flow) 模型是以协作创新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新信息素养模型, 它充分契合21世纪知识社会创新活动的特点, 强调多角色的合作。In Flow信息素养模型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国内。In Flow模型提出的创新合作能力、培养多角色合作机制以及灵活模块组合理念值得国内信息素养教育从业人员关注和重视[14]。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达到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性、开放性、合作性、交互性的平衡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3.5 加强图书馆营销工作

3.5.1 服务营销创新

美国著名学者兰开斯特指出, 图书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科研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服务能够提供帮助[15]。营销是高校图书馆提高认知度、美誉度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

(1) 图书馆要建立与读者的交流机制。比如不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讲座、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增强师生互动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促进读者和馆员之间的相互理解, 让图书馆能够了解读者的切实需要, 也使读者体会了解图书馆工作。利用校报、校刊、图书馆网站等介绍图书馆动态, 打破传统图书馆工作深藏不露常规, 让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图书馆的工作, 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度。我馆每月编印的信息参考小册子包括 (信息服务情况、数据库利用、图书馆科研情况等) 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近段工作。

(2) 图书馆学科馆员要与院系及学校的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和合作, 紧密配合教学与科研工作,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真正做到为读者办实事办真事。通过自身的有所作为, 提升读者、教学科研部门对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认同感, 提升图书馆在学习、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使高校图书馆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彰显其教育职能。

3.5.2 创新阅读推广新模式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倡导全民阅读,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建设“书香社会”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离开校园时, 带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社会, 承担起营造“书香社会”的重任, 使得阅读推广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 也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创新点。由于传统的阅读推广存在阅读推广活动范围有限、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单调、媒介形式单一等问题[16], 使阅读推广工作效果有限。阅读推广工作要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探索新的途径。

(1) 创新阅读推广方式, 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推广方式。除了传统的海报、公报、电子屏等外, 还可通过图书馆内刊、学校校刊、入馆教育等。同时,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式。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为读者提供立体化、互动性、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服务, 这也是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趋势。

(2) 送书上门, 让阅读推广变被动为主动。让图书主动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在宿舍、体育馆、餐厅、教室等大学生生活常去的地方开设读书角, 学生吃完饭、打完球、小憩间歇度过一段很好的阅读时光。同样在各院系教师经常去的办公室设置读书角, 安排一些专业性学术专著、期刊等便于教师办公间歇随手翻阅。图书角遍地开花, 文献走出图书馆使读者想要阅读触手可及, 是图书馆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大胆的一种尝试。

(3) 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推广。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与学生社团、各院系、出版社等组织机构进行关联合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 以解决高校图书馆自身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合作推广是高校图书馆整合各方资源, 使阅读推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一种双赢的阅读推广方式。

(4) 打造阅读品牌是吸引读者长期参与图书馆活动的手段。我国许多图书馆已开展阅读推广的品牌化运作但仍缺少相应的品牌意识和系统化的品牌运作。图书馆应建立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 推出具有特色的阅读主题, 并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宣传, 使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得以广泛宣传, 深入人心, 让读者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

3.6 创建图书馆服务新空间

新型的学习模式与信息获取方式, 引发图书馆职能表现的相应改变, 图书馆逐渐以阅览室为主体向以开放的交流空间为主体转化。通过引进新技术将传统的以馆藏类型为导向的空间设置理念转变为读者活动或需求为导向的空间创新理念, 建设满足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开放物理空间, 提供一个把创意变成现实的活动场所。当前高校图书馆对空间进行再造, 创建的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 使用户从个性化学习变成了团队性进步, 激发锻炼读者多角色、多学科的学习, 使学校的专业学习和创业教育实现了高效结合, 最终提升读者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责任感等, 实现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使图书馆成为高校学生及读者学习创新的“孵化”中心。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个最新方向[17]。

3.7 加强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是其发挥教育职能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学校和图书馆应该合力加快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规划。科学的管理和运用图书馆人力资源、重视人才、激励士气、凝聚人心,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多元化知识层次的图书馆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馆领导要统筹安排, 立足长远, 有计划, 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图书馆馆员提供一切学习机会:可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结合实际工作和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举办业务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会或讲座、让馆员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活动等;鼓励在职继续教育, 对一些有潜力的业务骨干应鼓励他们攻读其他专业硕士或博士培养复合型馆员。

(2) 重视青年馆员的培养和利用。青年馆员知识结构优于中老年馆员, 热情可塑性强, 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 视野开阔, 思维活跃, 富有创造性, 在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中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对他们培养和利用, 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培训和更多的发挥潜能及活力的机会。

(3) 建立高素质全职学科馆员机制。学科馆员制度这种对口服务机制, 将图书馆服务直接送达有需要的师生身边, 为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深层次、更具全面性的信息服务。部分学科馆员的全职机制值得高校图书馆迫切尝试, 这样可以给予学科馆员更多的精力、时间进入各个方面和层次的研究, 承担起专门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做出贡献[18]。

(4) 突破自身人才资源瓶颈多方引进人才。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一支由各个系部教学秘书、专业教师、学科骨干组成非图书馆人员队伍, 作为学科馆员队伍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动向, 解决图书馆学科馆员单向沟通联系的不足, 为图书馆改进学科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协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学科、支持专业课程教育。另外还可从学校甚至校外机构聘请学科专家、学术带头人作为图书馆的顾问和兼职学科馆员, 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的专家团队中一员, 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这也是对当下学科馆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创新。

(5) 打破进人制度的学科化, 从源头保证学科背景的多样性, 配备合理的互补人才, 使图书馆整体结构得到优化。

(6) 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 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领导要勇于决策, 选贤任能, 在用人方面要有爱才惜才之心, 识人用人之法, 大胆启用各种优秀人才, 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 重视人的工作贡献, 将工作考核结果与馆员的年度评优、职称、职务晋升直接挂钩, 鼓励先进, 督促后进, 以充分发挥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结束语

图书馆文化与素质教育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素质教育;馆藏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30—02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当前,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已从单一的文化素质转向了包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型高素质方面去考虑,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以符合个体身心健康发展规律的教育措施,按照当今社会的多元化需要,依据个体的智能差异、个别差异和潜能差异等等进行开发、完善、塑造,以达到全面提高素质质量的教育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应包括:课堂教育、图书馆教育、实践教育。这三个方面共同影响,相互促进,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更应首当其冲,担负起这一使命,以它特有的优势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21世纪,由于现代科学发展导致学科知识的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新兴学科层出不穷,知识更新,老化的周期缩短。尤其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以每五至十年衰减一半的速度老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职工的素质、工作方法和手段给予了全新的冲击。因此,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定位

图书馆是知识及信息生产、组织、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它通过对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描述,实现着对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组织,促进着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中心。从为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毁灭后的重建,到举世闻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从中国的“藏书楼”到马克思“资本论”在图书馆问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图书馆都作出了功不可没的卓越贡献,世界上的各个文明国度和好学之帮,都无不赋予了图书馆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为此,图书馆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凸显出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的特征,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图书馆承担着文化信息整合和服务的任务。在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图书馆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和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海量的文献信息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科学知识资源,成为职工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

二、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所具有的优势

图书馆是为社会学术研究和科研服务的,它既能通过馆藏图书文献资料帮助读者在专业领域里迅速提高,又能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过程,拓宽知识面,弥补专业面过窄的不足。在职工素质教育中,图书馆的教育形式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具有主动性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职工的独立性,使职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图书馆集图书和幽雅环境于一体的优势,有利于激发职工的求知欲,陶冶职工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质。图书馆作为社会课堂,除了提供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图书文献外,还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使广大职工增长见识,充实精神生活。再者,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工作纪律、谦虚礼貌的态度、条理分明的规章制度等等,都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的作用。

三、图书馆为配合素质教育提供服务的途径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馆员队伍和营造文明的空间,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图书馆环境幽雅,书架排列整齐,工作人员着装得体,精神焕发,文明礼貌的语言对读者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方面,使读者受到文明的感染,提高思想修养;另一方面,图书管理人员增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开设新书陈列书架,做好新书推荐工作。针对当代读者阅读兴趣广泛,为配合读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充分的阅读文献,图书馆可从新近到馆书刊中挑选各类可读性强的书刊,陈列在外借处的“新书专架”上,向读者进行新书推介,通过对文学名著、科学名篇、名人传记等优秀刊物推介,使读者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坎坷经历和人生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处事。

四、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陶冶情操,获得知识信息的神圣殿堂

21世纪被认为是终身教育的世纪,任何人仅拥有学校的“一次性教育”,终究会“江郎才尽”,图书馆是接受终身教育的理想课堂,图书馆通过丰富的馆藏文献帮助职工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达到触类旁通,开阔眼界,知识互补,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工作之余浏览课外书籍,调节身心。在当今信息时代,文载体趋于多样化,职工在图书馆除了查阅传统的印刷型书刊外,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先进的设备,现代的手段查阅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光碟、声像等电子出版物,也可上网查询所需文献。图书馆是“才思之神皋”,“知识之海洋”,“大学之心脏”,是其他任何机构无法取代的。处于信息社会,个人要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做出超越前人成就,前提是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这正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信息素养的内容实质上是图书馆利用技能与计算机文化的综合体。

五、图书馆是道德品质、人格塑造的一面镜子

21世纪不但要求职工具有良好的知识水平,更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图书馆在藏书质量上和其他各项工作都与职工密切相关,而且明亮整洁、幽雅舒适的阅览环境也能使他们专心致志地进入学习状态;井然有序的阅览秩序、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他们感觉到图书馆工作的有章可循;热情大方的服务态度、文明的礼貌用语、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拉近了读者与工作人员的距离;现代化的服务方式、气质幽雅的馆容馆貌,构筑了图书馆特有的学习氛围,使图书馆像一面镜子,为职工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职工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无不感到一种亲切、一种和谐、一种雅致和学习欲望的冲动。图书馆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感和求知欲。幽雅的环境、热情的服务、高质量的藏书是陶冶职工道德情操,提高职工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职工不仅在这里学习到了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在这一特定的环境所蕴涵的文化精神,也给他们心灵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六、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服务于读者

1.报刊订阅,满足职工提高素质的需要。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丰富、扩展职工的视野,提高职工知识水平;同时也是促进职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是图书馆真正成为职工教育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应重视报刊订阅工作。在订阅过程中,本着所订报刊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健康性、专业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原则,不仅管理人员要仔细认真研究,而且要广泛听取读者意见。对好的建议及时采纳,对每年的报刊进行适时调整及更新。

2.开发馆藏资源再利用功能,做好过期报刊装订工作。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性,一般情况下,当年阅览室架上的报刊不外借。这样,就形成了部分教工读者在工作中想读而又没时间读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本着“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的原则,对所订的下架报刊,不是采取处理的办法,而是由管理人员对过期的报刊分门别类装订成册,装订后的过期报刊,可借阅,解决了读者想读而没时间读的矛盾。

显而易见,图书馆在职工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它机构无法替代的。图书馆是提高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拓宽读者视野,培养读者自主学习的重要渠道。图书馆利用馆藏文献丰富的优势,还可以为行政、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提供各类专题资料,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图书馆,应不断拓展其功能,不断发挥作用,用我们优质的服务把广大读者带入信息社会,使读者在信息海洋中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陆路.论高校图书馆的素质教育服务途径[J].科教论丛,2002,(4).

[2]冯淳玲.对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定位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2,(4).

[3]金贞丽.高职院校图书馆与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8).

[4]彭泽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J].图书馆,2007,(2).

Library Culture and Quality Education

DENG Yi - gui

( Guilin Museum, Guangxi 541001, Guilin )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educatuon through science education, and give full play to people’s natural condi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various levels and make it comprehensive,full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Library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foster the humanistic spirit, make full use of collection resources, stimulate the reader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ability to innovat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purpose of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ies.

图书馆社会教育 篇12

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使图书馆成为名符其实的读者之家。既然是“家”就要担负起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全馆上下要形成合力,从各方面把学生培养为思想先进,勤奋好学、体魄康健、能力较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当然,大学生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单是图书馆的任务,但图书馆的作用也绝不可小视。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它的趋向正确与否可能决定人的一生,这是每个青年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每位教师当然也包括图书馆都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时,曾对北大师生深情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在这些方面是大有作为的。一是,新购进的图书、杂志,光电资源等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政治思想教育资源。二是,将原有馆藏中比较突出的正面资源提炼、加工成政治思想教育资料。三是,通过组织报告会,宣传板、网页等多种形式宣传正能量。四是,通过馆员的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明辨是非、博学笃行。五是,利用各种节日或重大事件宣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理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做人德为先的传统。人可以有贫富之分,能力有大小之别但均不是好人、坏人的分水岭。凡是卖国求荣,违法乱纪者,不论是才高八斗还是力拔千钧,甚至富贾一方的人都算不得好人。今天,好人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象洗脸一样天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一下自己,对了的要坚持下去,错了的立即改正,古人有“一日三省吾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2培养高素质人才之二是善于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尽量学懂弄通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毕业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固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但是,只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讲课受时间限制,而且是一家之言,教材相对稳定,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材刚印出来有些内容可能就过时了。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基本功。尽量要了解本专业在全国、甚至世界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科的新观点新发现。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老师就是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公认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而是主动地要学自己需要的知识。图书馆完全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馆藏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多系复合型人才,可以对各专业的学生进行导读,帮助学生能够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对待新生图书馆每年都要在办理图书证之后,通过集中讲课的形式介绍图书馆的概况,功能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着重介绍如何检索、借阅各类馆藏资源。现在国内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少则几十万册、多则几百万册,还有大量中外文书刊杂志以及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资料。各校图书馆现在已经普遍有了自己多媒体数据库,甚至数字图书馆。校际之间和地域之间的图书馆普遍开展了馆际互联互借。为广大学生求知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可以容纳百川,它贯穿古今,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一切答案只能从高校图书馆中去寻求,探索并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掌握它的规律,找到它的本质,进而把它推向新的高峰,为我所用,成为推动祖国繁荣发展的新动力。高校图书馆全体馆员最大的成功不是购进多少书,建了多少库,评上了什么职称,而是通过图书馆和馆员的帮助使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成了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以及各战线上的精英。鲁迅先生在回顾自己成长过程时就说过,图书馆对他帮助是很大的。虽然在各大学的校史中很难找到关于图书馆浓墨重彩的一段,但各大学对图书馆的重视却是情有独衷,很多著名大学的馆长都曾由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或兼任。各校检查评比图书馆首当其冲。香港著名企业家邵逸夫为大学捐资助学的项目绝大部分是图书馆。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图书馆在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方面的巨大作用。

3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学生能力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

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的短板。教师和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的、学生学的高低、好坏也主要看分数多少,而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则重视不够。所以,高分低能的问题长期存在,这和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反差。近年来,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不断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就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学生接触的书本知识大多数是各学科的理论,它是实践的结论和升华。要真正学懂弄通还得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探索。高校图书馆在为大学生提供馆藏资源的时候,要引导读者独立思考,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可以运用自如的工具。

2)高校图书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图书馆的所有馆藏毫无例外地都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一代一代地传承,并在传承中发展,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当代大学生也是一样,在学前辈知识、技术的同时更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社会才会发展。创新力度越大,水平越高社会发展的也就越快。在一定意义上讲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第一要务。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历史上著名创新人才的成长之路和巨大贡献,以及当代创新人才业绩,激励千千万万大学生胸怀大志,锐意进取,准备到工作岗位之后成为各条战线的创新人才。

善动脑、勤动手、勇于实践、科学创新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必须从小做起,大学时代应是走向成败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完全有条件帮助大学生在校求学阶段就基本具备了创新能力。现在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新之路,甚至取得了专利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毕业后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是大有作为的,与学校党团组织及教师一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使大学生获得全面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性改革。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馆内储藏、优质服务、亮丽的环境,轻松的心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实践的能力。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育人成才的三大支柱之一。

关键词:素质教育,图书馆,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爨会英.学校学科图书馆员素质与能力再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7(39).

[2]曾晓珊.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核心及原则[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57).

上一篇:商业智能体系结构研究论文下一篇:国际货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