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教育权

2024-10-11

图书馆的教育权(精选12篇)

图书馆的教育权 篇1

0 引言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是科技竞争带来的挑战。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革命呈现出新的特征与发展态势,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广泛渗透, 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从国际来看, 发达国家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的美国, 互联网及其他新兴技术开始颠覆整个传统社会的运行和结构。从国内来看,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 中国已步入后工业时代,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转换, 对科技、人才提出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要求[1]。高等教育已成为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 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机构。面临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一场“适应性”变革, 深化教育改革, 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要呈现高层次、多样化、多规格的特点, 现代社会呼唤现代教育观[2]。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育职能必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如何积极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 着眼于现代教育观念, 创新其教育职能, 融入整个人才教育体系中, 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

1 现代教育观下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教育观包括其一是:“大教育观”, 强调实行终生教育的观点。即对一个人的整个一生都要不断的进行教育, 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就是新领域层出不穷, 各学科相互交叉, 信息量不断增加, 这样教育局限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内已根本不能满足客观要求和形势的变化, 人们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以达到知识更新, 而自我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依赖和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如何更好的开展用户教育, 使读者快速掌握文献检索技能与科技信息利用方法, 提高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满足读者结束学校教育后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如何实现资源共享, 更好服务社会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代教育观包括其二是“通识教育”观。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 仅靠一门专业技能不能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通识教育强调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通过广泛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现代教育观认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教育基础上的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 企图增设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和教学实践课程是相当困难的。这一矛盾的解决, 除了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外, 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开辟第二课堂, 大学图书馆成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使大学生通过图书馆来吞吐和吸收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拓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贯彻通识教育的思想, 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变化莫测的社会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创造和发展的新型人才。通识教育观使得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更加明显。如何推动阅读推广、优化和完善馆藏体系、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

现代教育观包括其三是创新教育观。现代教育观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创业能力的一代新人, 它突出强调和培养的是学生的智能, 要求学生有一种可容性很强的知识结构, 一套不断吸收同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参照构架”, 即把知识智能化。创新智能教育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教育离不开大学图书馆这个最重要的客观知识源, 特别是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成为大学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通过创新知识服务满足大学创新教育中读者知识化需要, 如何创新信息素养教育以提升读者信息能力, 如何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直接参与教学, 开展学科服务, 参与科研课题服务以及为读者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创新实践环境等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共存。

现代教育观还包含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标志, 已纳入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指标, 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高等教育以基于IT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大力推动在线学习与教学, 引入“翻转课堂”运用探究式、研究式等教育方式推动教学工作, 从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今后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与学校教学和科研部门加强联系, 参与、支持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如何完善知识传递系统资源整合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工作高校图书馆机遇与挑战并存。

2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实现的现状和问题

2.1 教育观念落后

为支持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高校图书馆必须融服务和教学于一体, 要比其他图书馆发挥更重要的教育职能作用, 但遗憾的是, 多年来, 由于受传统习惯思维定式的影响, 人们对高校图书馆无形中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或者说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师, 图书馆与图书馆馆员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影响不大, 致使高校图书馆长期游离于学校、管理、决策和教学改革之外, 定位于学校的教辅机构, 许多高校图书馆也把自己当成服务性机构, 造成了图书馆员对自身教育身份缺乏足够的意识, 把自己置身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之外, 对履行教育职能的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不高, 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3]。

2.2 馆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整体水平不高, 结构不合理。 (1) 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缺乏, 直接影响到其为教学科研服务创新。 (2) 缺乏学科专业骨干, 使其与学科更深层次交融的知识服务难于进一步的深入, 学科服务留于浅表。 (3) 懂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经验丰富的馆员缺失, 使其对学生教育工作不能有效进行, 同时也难为教学提供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源。 (4) 跨专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失, 使其面对多样性、综合型、交叉性服务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4]。总之, 高校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不高和人才的缺失严重制约着其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

2.3 新信息环境降低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黏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 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除了通过图书馆借阅纸质文献外, 还可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随时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和越来越强的功能, 满足了读者便捷、碎片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微博、博客、电子图书等成为读者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经变的更加广泛、离散, 降低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黏性, 读者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自己查找信息的首选场所, 这也影响了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2.4 营销不到位

高校图书馆营销包括信息资源营销和服务营销。高校图书馆根据学校专业特点购置了大量的图书、报刊和中外文数据库, 这些资源本应该为教学和科研发挥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缺乏积极主动地推荐和介绍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 对资源宣传力度不够, 用户培训工作不够主动、系统和深入, 致使相当一部分读者不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内容及使用流程, 没有得到师生的广泛使用。据2005年OCLC发布的关于大学生对图书馆及其资源认知的调查报告显示, 89%的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只有2%的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信息检索, 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限制了图书馆价值的实现[5]。另一方面, 由于图书馆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和与学校其他部门 (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院系等) 联系合作, 对自己的参考咨询宣传力度不大, 致使一些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 对图书馆的使用停留在借借还还上, 对其教育者的身份认同感较低。一些职能部门和老师不知道图书馆能支持他们的教学和科研, 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尽管有强大资源支持和一批优秀的学科馆员, 但各院系在制作LMS (学习管理系统) 时很少利用, 图书馆员很少参与到课程制作、管理、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及参与和支持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工作, 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6]。

3 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创新策略

3.1 理念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高校图书馆要在高等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教育职能, 就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

(1) 更新观念, 强化教育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信息的倍增、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 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 适应教育改革, 重新认识和科学定位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突破观念“围城”束缚。笔者认为应该把高校图书馆确定为一种教育机构, 图书馆员和教师、科研人员都处于教育的第一线, 使其符合新的教育观和新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图书馆的领导和馆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岗位职责与神圣使命, 从根本上充分认识到自身教育者身份的重要性, 服务教学、科研的重要价值, 强化教育意识, 转变其静态的被动教育职能为主动地适应教育改革, 融入到高等教育的体系中, 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过程, 彰显其教育职能, 体现其价值。

(2) 创新服务理念。当下泛知识环境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诸多挑战与机遇。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新形势创新信息服务理念, 打破当今的物理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手段、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局限性, 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 充分以读者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 增强读者在哪里, 服务在哪里的服务意识, 将图书馆的触角延伸到师生的各种教学环境。宣扬图书馆“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 打造高校读者学习和生活的第三空间。

(3) 强化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提供了新的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增强创新意识, 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技术, 以延伸与拓展其教育职能, 提升其在高等教育中的贡献和价值。

3.2 信息服务模式创新

信息服务最能体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价值, 也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落脚点。面对今天网络化、数字化日益繁荣的信息,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使信息服务模式向知识、智能、智慧、开放以及泛在的创新方向转型。以读者为中心, 将信息服务嵌入到读者的学习与科研一线中, 嵌入到读者的生活环境与工作中, 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泛在化的深度的一站式的知识服务[7]。嵌入式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创新之路, 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它将把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使其教育职能发挥至极致。

3.3 探索资源建设新途径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第一要素, 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是实现教育创新、服务创新、借阅创新的物质保障。高校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教育职能, 应紧跟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情况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制定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载体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建设方案, 既要满足专业教育需要也要满足通识教育需要[8]。在当前泛知识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新途径。

(1) 建立多层次的选书体系。让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部分老师、各院系的专家、学生或各种团体参与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各高校图书馆之间、高校与社会图书馆间可以根据互利互惠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图书馆联盟协作采购。

(2) 开辟多途径的读者荐购渠道, 及时满足读者对目标资源的要求。在图书馆网站开设“读者荐书栏目”, 借助新媒体, 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进行读者荐书。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与书商和书店开展了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及对一些老师需要的教学、科研用书开辟绿色通道, 单独订购快递到馆。

(3) 充分挖掘免费资源。目前开放获取运动已在我国一些高水平大学迅速发展, 面对类型和学科领域日益丰富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校专业情况收集、筛选、组织、保存、并整合这些开放获取资源, 分学科建立资源导航并提供给读者使用。对其中的精品课程资源, 尤其是在全球掀起热潮, 具有质量高、获取性强、受众广等特点的优质教学资源MOOC, 它无论对于自主学习还是辅助课堂教学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 也引起我国高等教育的极大关注。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整理、开发这些优质开放课程资源, 这不仅是资源建设的需要, 更是服务教学的职责之所在[9]。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将在当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创新的目标定位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创新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注入了新的活力。

(4) 大力加强馆际合作, 促进共建共享。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及相关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 充分利用各种共建共享方式,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提高高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对信息资源需求的保障率。优势互补, 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最佳选择[10]。

(5) 加强数据库建设。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高校图书馆可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教学科研实际需要, 建立本校的特色数据库、科研数据库、教学数据库、学科专题数据库、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对口实用的信息资源。

(6) 建设一站式检索平台。实现数字资源查询“一站式”服务, 使读者能够实现多个数据库同时检索, 节约读者查询时间和精力, 方便读者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最大程度地发挥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11]。

3.4 信息素养教育创新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 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素养。从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起点与进展看, 新生入学教育、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讲座、培训是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其中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主体, 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固定形式。但由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 文献信息检索课正受到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巨大考验, 一般以图书馆老师为中心, 缺乏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因此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变革和创新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及大的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12]。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借助网络环境建立在线学习系统、图书馆导航、指南等有针对性的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2) 社交网络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信息发布的独特性和信息组织的个性化特征为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模式。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当前知名社交平台Facebook、博客、微博、百度空间、人人网、开心网等站点上设立主页来开展信息素养教育[13]。

(3) 网络公开课Mooc浪潮也为信息素养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精心筛选、聚合众多的网络视频教学以弥补自身不足为本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 有实力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同样尝试开设推广本校的优秀信息检索课程。

(4)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积极倡导的嵌入式馆员服务为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课题营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 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能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学习、课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对专业课程的信息需求进行专业的、直接的、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全面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是一种最深入、最有效、受益最多的更为“解渴”的教育模式。

(5) 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在欧洲ITEC计划与支持下提出的信息素养新模型, In Flow (Information Flow) 模型是以协作创新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新信息素养模型, 它充分契合21世纪知识社会创新活动的特点, 强调多角色的合作。In Flow信息素养模型目前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国内。In Flow模型提出的创新合作能力、培养多角色合作机制以及灵活模块组合理念值得国内信息素养教育从业人员关注和重视[14]。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达到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性、开放性、合作性、交互性的平衡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任重道远。

3.5 加强图书馆营销工作

3.5.1 服务营销创新

美国著名学者兰开斯特指出, 图书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科研工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图书馆服务能够提供帮助[15]。营销是高校图书馆提高认知度、美誉度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

(1) 图书馆要建立与读者的交流机制。比如不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讲座、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手段增强师生互动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促进读者和馆员之间的相互理解, 让图书馆能够了解读者的切实需要, 也使读者体会了解图书馆工作。利用校报、校刊、图书馆网站等介绍图书馆动态, 打破传统图书馆工作深藏不露常规, 让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图书馆的工作, 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知度。我馆每月编印的信息参考小册子包括 (信息服务情况、数据库利用、图书馆科研情况等) 让读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的近段工作。

(2) 图书馆学科馆员要与院系及学校的其他部门加强联系和合作, 紧密配合教学与科研工作, 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真正做到为读者办实事办真事。通过自身的有所作为, 提升读者、教学科研部门对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认同感, 提升图书馆在学习、教学、科研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使高校图书馆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彰显其教育职能。

3.5.2 创新阅读推广新模式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倡导全民阅读,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建设“书香社会”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他们离开校园时, 带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社会, 承担起营造“书香社会”的重任, 使得阅读推广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 也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创新点。由于传统的阅读推广存在阅读推广活动范围有限、阅读推广活动主题单调、媒介形式单一等问题[16], 使阅读推广工作效果有限。阅读推广工作要真正做到切实有效, 高校图书馆应不断探索新的途径。

(1) 创新阅读推广方式, 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推广方式。除了传统的海报、公报、电子屏等外, 还可通过图书馆内刊、学校校刊、入馆教育等。同时, 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式。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为读者提供立体化、互动性、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的服务, 这也是全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趋势。

(2) 送书上门, 让阅读推广变被动为主动。让图书主动走进人们的视野中, 在宿舍、体育馆、餐厅、教室等大学生生活常去的地方开设读书角, 学生吃完饭、打完球、小憩间歇度过一段很好的阅读时光。同样在各院系教师经常去的办公室设置读书角, 安排一些专业性学术专著、期刊等便于教师办公间歇随手翻阅。图书角遍地开花, 文献走出图书馆使读者想要阅读触手可及, 是图书馆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大胆的一种尝试。

(3) 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推广。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与学生社团、各院系、出版社等组织机构进行关联合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 以解决高校图书馆自身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合作推广是高校图书馆整合各方资源, 使阅读推广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一种双赢的阅读推广方式。

(4) 打造阅读品牌是吸引读者长期参与图书馆活动的手段。我国许多图书馆已开展阅读推广的品牌化运作但仍缺少相应的品牌意识和系统化的品牌运作。图书馆应建立专业的品牌策划团队, 推出具有特色的阅读主题, 并通过线下活动、线上宣传, 使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得以广泛宣传, 深入人心, 让读者产生认同感和依赖感。

3.6 创建图书馆服务新空间

新型的学习模式与信息获取方式, 引发图书馆职能表现的相应改变, 图书馆逐渐以阅览室为主体向以开放的交流空间为主体转化。通过引进新技术将传统的以馆藏类型为导向的空间设置理念转变为读者活动或需求为导向的空间创新理念, 建设满足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开放物理空间, 提供一个把创意变成现实的活动场所。当前高校图书馆对空间进行再造, 创建的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 使用户从个性化学习变成了团队性进步, 激发锻炼读者多角色、多学科的学习, 使学校的专业学习和创业教育实现了高效结合, 最终提升读者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责任感等, 实现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同时也使图书馆成为高校学生及读者学习创新的“孵化”中心。学习共享空间、创客空间将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一个最新方向[17]。

3.7 加强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是其发挥教育职能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学校和图书馆应该合力加快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加强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规划。科学的管理和运用图书馆人力资源、重视人才、激励士气、凝聚人心,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多元化知识层次的图书馆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有效的教育培训机制。馆领导要统筹安排, 立足长远, 有计划, 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图书馆馆员提供一切学习机会:可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结合实际工作和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举办业务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报告会或讲座、让馆员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和业务培训活动等;鼓励在职继续教育, 对一些有潜力的业务骨干应鼓励他们攻读其他专业硕士或博士培养复合型馆员。

(2) 重视青年馆员的培养和利用。青年馆员知识结构优于中老年馆员, 热情可塑性强, 具有很强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 视野开阔, 思维活跃, 富有创造性, 在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中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对他们培养和利用, 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培训和更多的发挥潜能及活力的机会。

(3) 建立高素质全职学科馆员机制。学科馆员制度这种对口服务机制, 将图书馆服务直接送达有需要的师生身边, 为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提供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深层次、更具全面性的信息服务。部分学科馆员的全职机制值得高校图书馆迫切尝试, 这样可以给予学科馆员更多的精力、时间进入各个方面和层次的研究, 承担起专门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 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做出贡献[18]。

(4) 突破自身人才资源瓶颈多方引进人才。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一支由各个系部教学秘书、专业教师、学科骨干组成非图书馆人员队伍, 作为学科馆员队伍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动向, 解决图书馆学科馆员单向沟通联系的不足, 为图书馆改进学科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 协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学科、支持专业课程教育。另外还可从学校甚至校外机构聘请学科专家、学术带头人作为图书馆的顾问和兼职学科馆员, 成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的专家团队中一员, 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 这也是对当下学科馆员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创新。

(5) 打破进人制度的学科化, 从源头保证学科背景的多样性, 配备合理的互补人才, 使图书馆整体结构得到优化。

(6) 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 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高校图书馆领导要勇于决策, 选贤任能, 在用人方面要有爱才惜才之心, 识人用人之法, 大胆启用各种优秀人才, 并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 重视人的工作贡献, 将工作考核结果与馆员的年度评优、职称、职务晋升直接挂钩, 鼓励先进, 督促后进, 以充分发挥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结束语

现代教育观使高校图书馆成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舞台。教育职能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 高校图书馆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充分认识其教育职能的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其教育优势, 不断拓展、强化和创新自己的教育职能, 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做出更大贡献。

图书馆的教育权 篇2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的`意义、思路和具体措施.

作 者:陈建星 CHEN Jian-xing 作者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福建省厦门市,361008刊 名:河北科技图苑英文刊名: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年,卷(期):22(4)分类号:G252.7关键词:图书馆 高职院校图书馆 用户教育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浅析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教育功能 辅导

图书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大学生对图书馆要求的日益提高,图书馆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如何开发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满足大学生日益提高的学习要求,图书馆亟待富有成效的改进。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与课堂不相上下的区域,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图书馆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教室、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图书馆因为其丰富的藏书、方便的检索以及安静的学习氛围,尤其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难求”,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大学生有偿占座的事件。这虽然是极端案例,但也反映出大学生对图书馆学习的重视程度。

2.图书馆是大学生拓展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的设立,除了提供学习场所之外,还可以拓展所学知识。利用图书馆内浓厚的知识氛围,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扩展所学专业之外的研究领域。

3.图书馆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是一座宝库,巨大的馆藏、丰富的文献都给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素材。无论是纵向的深度研究,还是横向的广度研究,图书馆都能给研究者提供大量的相关学术资料。

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1.高校图书馆可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学,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就可以进行“终身学习”的训练,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汲取先进的生产生活知识能力,掌握先进技能,做大自己的事业。

2.高校图书馆是进行思想教育重要场所。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图书馆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容小觑。高校利用图书馆,有目的、有措施地营造高校思想教育的氛围,宣扬“科学发展观”,都可以在学生的图书馆学习中进行。而且,这种无声的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党的先进理念,从而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3.高校图书馆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作为学校教学的有益补充,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研究和相关研究,还可以定期组织学术研讨,创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为高校教学拓宽思路和增加深度做出贡献。

三、高校图书馆的几点建议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高校在校学生人群的变化,人们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改进,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网络建设,培养综合性图书管理人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要求已经从获取转变到了“共享”。高校图书馆如何共享,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每个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可以初步完成高校间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要配备专门人才,包括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等等,图书馆馆员也由原来的文字资料管理变成了数字化一体的管理,进而对馆员的要求也要有相应的提高。

2.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门户网站建设,方便学生浏览。计算机网络终端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备品之一,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了基本功能之一。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的效果,将极大地影响学生随时进入网上图书馆检测学习资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门户设计简洁、登陆快,都需要图书馆加大门户网站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吸引学生,并为学校教职工提供更好的服务。开设电子阅览室,建立直达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快速数字通道,为学生掌握先进、顶尖的学术动态提供服务。

3.高校图书馆应增加精品藏书、扩充阅览空间。我国每年新增图书量达十几万种,图书馆对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要及时补充新的学术研究最前端的书籍之外,也要及时补充最新出版的开拓学生视野的科普类读物。在选择书目时要去伪存真,坚决剔除内容不健康或者观点陈旧的书。同时,图书馆要扩种阅览空间,力争做到让每一个来图书馆学习的大学生都能有位置、有空间来开展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晓林.美国图书馆的馆际合作和网络[J].图书馆学通讯.

2.黄宗忠,彭斐章,谢灼华.开展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是新时期图书馆学的重大课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图书馆教育模式的构建 篇4

关键词:网络信息教育,信息检索,构建模式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著名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明确赞道:“图书馆在教育上的价值, 有时超过于学校。”它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发挥着学校、家庭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图书馆教育的内涵

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公众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求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 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馆基本知识教育

其主要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图书馆的地理位置与馆内布局、图书馆的有关政策和各种规章制度、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各部门的服务介绍、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介绍、图书馆馆藏的组织方法及其使用等。其目标是要使用户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认识, 能够熟练利用图书馆。

2、用户综合信息教育

相当于大学开设的文献检索课, 这一课程肩负着培养新型信息用户的重任,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应增加电子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将传统的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有机结合起来, 系统讲授检索的理论知识和各种常用的检索方法与技术。其内容包括:信息源的类型与特点、信息检索的类型、检索语言、各种大型的著名检索系统及其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检索策略等, 重点是在加强信息检索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

3、面向学科的信息教育

相当于专业文献检索课, 其目的是针对特定学科或课程进行信息查找方面的辅导。这种辅导一般应由图书馆人员与专业人员合作完成, 最终使用户能够学会得到关于某一学科或某一课题方面的专业信息的方法。

4、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就是要教会用户自主检索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教育。其内容包括:联机公共检索目录 (OPAC) 、网络数据库的使用与评价, 网络版电子期刊、参考工具书和电子图书等的利用,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网络申请, 网络信息的生产、组织、存储以及传递, 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选择和评价。

5、Internet教育

在国际互联网时代, 了解Internet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完整的Internet教育课程应包括如下内容:Internet介绍 (定义及发展过程) 、Internet工作原理、收发电子邮件、电子讨论组、远程登陆、FTP文件传输、主要搜索引擎及其使用、主要主题网页介绍、Internet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6、情报知识教育

就是对读者进行较高级的情报知识教育, 灌输情报意识, 教会情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 培养读者对情报的吸收、选择和综合能力。

二图书馆教育的模式

1、传统模式

(1) 标识系统和信息图形。这是为用户使用图书馆提供导向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包括路标、馆内导标、特殊标识及馆内平面图等。直观图和各种标识都比较简单明了, 适用于任何用户, 而且容易被用户接受, 是一种较有效的用户教育方式。

(2) 书籍和入门指南。书面资料如书目、专题文献的指南、专门性资料、使用手册等在图书馆用户教育中常见, 其优点是可即看即用。编写入门指南时, 要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 还要避免行话, 图文并茂, 尽可能具有吸引力。

(3) 咨询服务台和电话咨询。在图书馆里可以设一个咨询服务台, 并兼电话咨询业务。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可以向馆内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 不方便来馆的读者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咨询, 无论怎样, 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该耐心地加以解答指导。这种方式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极大的耐性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4) 用户培训。以上三种途径只能引导用户了解使用图书馆的一般方法和服务项目, 要想让用户学会使用专门学科范围内的情报源, 就要进行用户培训工作。在大学图书馆为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是用户培训的一种方式, 这种培训是指令的、集中的、规范的。而且文献检索课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充实、改进和完善, 以完成培养信息社会新型信息用户的使命。对公共图书馆用户培训可根据其结构特点确定两条途径:一是面向大众用户的信息知识与信息技术培训, 可不定期举办“情报检索与利用”、“联机检索”等的培训班、讲习班、短训班, 以及“怎样利用文献”的专题讲座和专题展览, 编译用户培训的科普读物、用户指南或用户手册。二是结合用户需要开展用户培训, 如对于图书馆不断采用的新技术、开展的新业务以及出现的新情况, 集中办班, 对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和辅导, 及时帮助用户解决和排除利用文献上的困难和障碍。办班可不拘于形式, 如传授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时, 要多进行光盘、软件、网络的演示, 使用户在充分的感性知识基础上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2、智能教育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教育主要是传授单一的知识, 难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社会中图书馆的智能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之外, 还要拓展对用户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以高校学生用户为例, 学校的课堂教育囿于课时、进度, 只能偏重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要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 则要靠图书馆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馆员从用户目标和环境出发, 进行学科知识的收集与捕获管理。主要包括:

(1) 知识智能获取教育。馆员利用各种搜索工具, 针对对口学科外部知识进行跟踪、搜索、检索和获取, 对对口学科内部知识尤其是隐含知识进行跟踪和捕获。

(2) 馆员利用各种分类工具为用户提供学科知识分类整合。各种门类、各种学科的知识进行分类的过程也是一个整合的过程, 经过分类整合将杂乱无章、难以利用的知识整合为具有利用价值的知识。分类过程中要清理掉无用的知识、重复的知识, 经过分类梳理后的知识再经过整合, 会使知识的使用者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将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不同来源的知识整合为符合创新要求的特定的知识, 整合为在创新驱动下所生成的新的知识。

(3) 进行知识交流和知识匹配传送。通过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群件管理系统、工作流智能控制系统等, 促使有关学术信息知识更方便地被用户所知晓和利用, 促进专家与知识源之间、知识需求与知识提供之间的准确匹配和传送, 为专家提供更准确更直接的知识教育。

(4) 进行知识利用的教育。馆员利用专家系统、专门分析工具、决策支持系统等支持学科用户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 利用知识管理系统将知识的应用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 并将所产生的新知识迅速组织到相关学科知识管理体系中。学科资源智能导航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学科资源智能导航服务系统。馆员依托成熟的宽带网络和丰富的虚拟馆藏资源, 为学科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 使专家学者能够通过专业导航网站, 迅速、快捷、方便地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掌握学科前沿和最新学术动态。当用户点击某个主题进行浏览时, 该信息流向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直接进入智能导航系统的在线导航模块, 用于产生导航信息;另一个方向是进入学科非结构化导航知识库, 用于更新数据库中的历史记录。

3、咨询服务教育模式

面对用户群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大, 基于个体的和单个机构的学科馆员分散的单独服务模式显然无法更好地满足学科咨询服务, 必须更多地强调学科资源共享, 不仅是本地信息资源的共享, 更要突出“人” (咨询专家) 的共享和服务的共享, 以此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而网络自身的特性为这样的联合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因此学科合作咨询模式应运而生。它具体包括以下3种模式:

(1) 馆员与网上专家合作咨询模式。由分布在各个图书馆的馆员与信息检索专家、参考咨询专家、学科专家教授协同建立咨询问题的保障机制,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馆员与各方面咨询专家建立密切联系,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 满足重点学科用户高层次、研究性信息需求服务。

(2) 馆员基于W e b的联合表单咨询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合作咨询馆员在其合作咨询网页 (Homepage) 上为咨询用户预留提问空间和咨询馆员的问题解答空间 (包括各种咨询专栏、咨询讨论组、BBS等) , 各个成员馆之间按照一定合作机制, 通过Web建立合作联系。它的特点是馆员与用户参与程度高, 范围广, 对系统要求也不高, 方便灵活, 并且用户之间也可以互相咨询答疑。

(3) 馆员网上实时合作咨询模式。由不同地区的成员馆的馆员利用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音视频技术的通信软件, 通过咨询知识库在线互递问题与答案, 为用户提供全天实时在线式的不间断的合作咨询服务。

4、用户个性化Web定制模式

学科馆员在为重点学科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时, 根据重要的用户群确定服务方向, 创建友好的用户界面, 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系统, 使用户拥有自己的个人图书馆 (Mylibrary) 系统。馆员定期调研用户课题的方向, 抓住规律, 跟踪用户群的需求, 及时制定服务对策, 因地制宜开发信息资源, 改造虚拟图书馆的技术系统, 从而更深入、主动、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敏.网络图书馆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的探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 (6)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 篇5

摘要:高校没有条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可以考虑设置系部联络员制度,它可以加强图书馆与各系部的联系,又可以为系部提供更深层次的文献服务。建立健全系部联络员制度,联络员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加强与负责系部读者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推动图书馆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图书馆 联络员 学科馆员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增长迅速,内容繁多无序,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读者使用资源时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就需要图书馆为其提供深层次的咨询服务。为此,我国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纷纷推出或者试行了“学科馆员”制度,这种服务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馆员担任,一方面了解学科知识,了解学科动态,另一方面,熟知图书馆资源、服务,因而他可以整合学科信息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为相关科研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这就是学科馆员,又称“学科联络员”或“学科信息联络员”。但是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工作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资源支持科研能力相对有限,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就比较困难,因此系部联络员制度应运而生。

1 系部联络员的概况

1.1 系部联络员的概念

系部联络员有别于学科馆员,但是工作性质又类似于学科馆员。笔者认为,系部联络员是指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对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使用相当娴熟的图书馆馆员,通过学习对某系部学科专业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主要负责该系部相关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与评价、书目文献的组织、了解系部度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提供相应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也就是说系部联络员不局限于必须掌握或具备某学科专业知识,也不用提供太深层次的文献服务,却又能有效地与系部进行联系,搭建起系部读者与图书馆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不具备开展学科馆员资质的图书馆提供的一种改变传统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系部联络员的终极目标是学科馆员,也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1.2 系部联络员的职责

系部联络员的主要责任是:本着“读者至上,服务育人”的宗旨,负责宣传介绍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图书馆网站的功能,介绍图书馆近期工作;负责征求各教学系部师生对图书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以书面等形式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工系部图书馆读者应用技能培训,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培训;深入系部了解师生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积极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开展馆藏资源的个性化培训和服务工作;经常保持与系部师生的沟通与联系,并做好登记工作,及时反馈负责系部师生读者提出的问题和需求。

1.3 系部联络员的分工

在开展各项工作之前,要成立系部联络员工作领导小组。由图书馆馆长担任组长,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图书馆系部联络员组成,主要负责具体联络工作。一般高职高专类院校系部设置和专业设置比本科院校少,所以可以一个系部配备一个系部联络员,并且确定下来后最好每年不做变动,便于联络员工作开展的连续性。领导小组责任:确定系部联络员分工,定期召开小组会员,制定工作单,检查落实系部联络员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联络员进行考核,对联络员收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讨论处理,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2 系部联络员制度建设

2.1 注重联络员队伍建设

建立一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可,这样才可以为系部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引导和培育读者建立正确的文化消费理念。在馆内挑选的系部联络员要熟悉各种电子、网络、印刷型文献,以及检索工具、方法等,还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充、加强各自对负责系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鼓励他们去相关院系听课,与相关专业的专家交流学习,及时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不断提升整体素质。有计划地对在联络员进行在岗培训,是系部联络员制度建设的基础,亦可以根据院校学科特点,引进专业基础好,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强的毕业生。学科联络员制度将极大地激发出工作人员强烈的求知欲、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起到锻炼队伍、培养业务骨于的作用。[1]

2.2 加强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既然图书馆想把系部联络员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来抓,就要有明确的制度或相关规定来约束和指导系部联络员建设,可以制定《图书馆系部联络员制度规范》等规章来规定系部联络员的权利与义务。为保障系、部联系工作顺利开展,图书馆采取相应的检查保障措施,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是保证系部联络员制度实施的关键。这个体系应该包含联络员的选拔,评价和相应的工作规范,在认识制度中建立稳定的`任命、考核、奖惩和晋升的体系,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管理制度上,坚持定期的专业培训,以保证知识的更新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分配制度上,要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岗位上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岗位的服务能力,更能增强图书馆自身的活力,从而促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2]

3 系部联络员工作的开展

3.1 转变服务模式,提供主动服务

如何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篇6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这一趋势也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发挥带来了更大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及具体表现,提出了新时期强化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大学生;信息素质

1.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就将开展社会教育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并称为图书馆的四大社会职能。包括对信息收集、整理、提供和使用的整个过程,教育职能是其主要功能和价值取向之一,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条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教育职能是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对读者利用文献的方法教育。

高校图书馆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新人为目标,其任务是为培养专科以上专门人才所进行的文化知识素质、思想修养的综合性教育,对其阅读、思维、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熏陶,配合教育教学具体目标的教育实施,培养学生利用文献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表现

2.1从外在的表现形式来看,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教育职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作用

(1)书籍的启迪作用。书本是无言的“老师”,是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源泉。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将图书馆比作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2)馆员的课堂教育作用。目前,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高校一般都开设专门的文献信息管理和检索课程,这一教学任务通常都是由图书馆员来承担完成的。这是图书馆员唯一直接与大学生面对面的、集中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

(3)馆员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馆员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和示范作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馆员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图书馆员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读书、选好书、读好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最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图书馆是存储知识的宝库。谁拥有了图书馆,谁就拥有了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谁掌握了读书的方法,谁就拥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2.2从教育的内涵和效果来讲,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作用

(1)思想品德教育作用。图书馆是思想品德教育基地,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图书馆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以及馆员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的服务会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产生积极地推动作用。

(2)专业知识教育作用。图书馆是师生读者获取知识及信息的重要阵地,是高校永不走的“老师”。它对教师的教学、学习进修、科学研究以及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不懈地读书学习不仅获得了自己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而且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技能,进而为将来成才和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文献信息的中心,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大学生正是借助于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培养和锻炼了自己进行信息收集、检索、整理等基本技能。

(4)体育教育。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有关体育方面的图书信息资源,不仅为加快体育教育信息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于大学生了解和获取感兴趣的体育信息知识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5)美育教育作用。高校图书馆的美育教育作用主要致力于大学生审美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实现提高大学生对美的创造力。它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美的事物,如文学、艺术、美术、音乐、书法、摄影及相关的图书、资料、数据、信息与网络等,来激发大学生审美情趣进而达到教育目的。

3.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强化措施

在新时期,强化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提升,离不开高水平的服务。现代社会信息更新很快,图书馆应保证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提供最新的资料。为了大学生读者更加方便地利用图书馆,我们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展新服务。

3.1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为了促进图书馆与读者更好的交流,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图书馆应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专题研讨会和读书演讲会或推荐优秀作品,介绍并指导学生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专题讲座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其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图书馆在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高的文化素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注重信息资源的多元化

在文献资源载体方面,首先,除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外,还要逐渐加大电子资源的入藏比例,广泛收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同时强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收藏,从而实现传统的纸质资源和现代的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图书馆。其次,各高校之间应建立数字化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馆际互借。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3.3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在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开设文献信息检索等有关课程的形式,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有着资源和人员等优势并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无论从形式、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必须不断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开设形式,应与专业课相结合,将文献信息检索的理论及方法融人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应与专业课教师经常沟通,对所教课程进行分析,既分工又合作,让学生的信息体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直接参与到专业学习中,不再是孤立和盲目的。应进一步加大教学实践力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报告及科研课题等方面的训练,其结果,不仅使学生对文献信息检索课有了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真正认识到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意义。

3.4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信息能力的获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发展特点,加大投入,引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4.结束语

数字时代改变了图书馆的内部工作要求和外部技术坏境,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不会改变,高校图书馆人要面对现实,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加快图书馆建设步伐,把握和利用好网络环境的优势,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科]

【参考文献】

[1]朱强.新世纪的大学图书馆:变革创新,应对挑战[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07-117.

图书馆的教育权 篇7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素质是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创新能力等。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在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全面提高,使受教育者身心潜能得到最优化的组合和最大限度的发展,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2 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条件

2.1 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

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积累,内容十分丰富。系统完整的馆藏文献资源,既能满足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拓展延伸专业知识的需要,又能让学生拓宽知识面,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又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陶冶性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2 自主学习的场所

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具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大学生独立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目标、兴趣爱好和特长,有选择性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促使大学生形成个性特征、挖掘自身的发展潜能。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大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强化。

2.3 完善的硬件设备和信息技术优势

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局域网,并通过校园网与I NTERNET网相联通。高校图书馆不仅建立了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同时还建有电子阅览室、文献检索室等,为素质教育提供了软、硬件技术保障。随着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激发了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欲望,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逐渐增强。

2.4 优秀的图书馆员队伍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拥有一支受过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队伍。他们除了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等基本专业知识外,还对本校各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能够将情报检索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较好结合,并利用长期积累的丰富的信息检索经验和方法,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检索服务。

2.5 良好的人文环境

优雅的人文环境是提高大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图书馆作为探讨学习方法、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场所,因其优雅整洁的内部环境,明亮宽敞的阅览空间,室内设施富有文化韵味,使学生可以安心汲取所需“养份”。而馆员的高素质、优质的服务,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提高。

3 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3.1 优化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高校图书馆馆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现阶段,各高校图书馆均存在文献购置经费紧张的状况,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在购置馆藏文献资料时,要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文献购置经费,针对教学科研的需要和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学科的设置情况,采集所需的各文种、各类型、各载体的文献资料,以满足读者对文献的各种需求。要做好此项工作,图书馆可采取如下方法:(1)定期对全校师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师生的阅读需求,依此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2)制定专家圈选制度。本校的专家、学者对其所教、所学专业比图书馆采访人员更了解和熟悉,因此,图书馆可以邀请他们参与图书的选订工作,以保证文献的采集质量;(3)图书馆可组织本校的专家、学者参加有关书展,现场采购图书工作等。

3.2 开展文献检索课

随着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图书馆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信息的获取与利用也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检索出所需的文献,花最少的时间做最有成效的工作,是大多数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主干课。通过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与实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大学生了解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以及信息检索方法与技巧,提高大学生的文献检索和文献利用能力。

3.3 加强对大学生的导读工作

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应做好对大学生的辅导和教育工作,积极开展读者导读工作。

(1)新书通报。通过图书馆主页、打印的新书目录张贴在图书馆信息栏上或刊登到定期编制的图书馆工作动态上等形式,将入库的新书的信息告知给读者,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文献信息。

(2)开展网络导航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庞杂,质量高低不一且分散无序等特点,给读者查找和利用文献信息带来的了极大的不便。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组织专门人员对网上资源进行系统挖掘和整合,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网络资源与专业资源的导航,让读者能快捷地找到所需文献。

(3)馆藏文献的二次开发。为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情报职能,图书馆信息开发人员可根据读者需要,对馆藏文献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二、三次文献,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3.4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网络资源

图书馆有丰富的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料和十分丰富的图像资料、音频资料、电子图书和网上文献资料,为大学生获取在课堂上限于时间与计划而无法了解的背景知识及相关专题的前沿知识动态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和条件。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图书馆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理和管理维护,让读者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使图书馆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

3.5 提高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

提高图书馆员自身素质是实现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质量。图书馆员不但要有良好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应有较高的图书馆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外语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能。为此,图书馆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

总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中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尽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其他途径所不可替代的。在新时期下,高校图书馆必须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拓宽素质教育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其他社会资源一起,为切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作出更大献。

参考文献

[1]胡晓疆.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当代图书馆,2006,(2):24-26.

图书馆的教育权 篇8

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使图书馆成为名符其实的读者之家。既然是“家”就要担负起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全馆上下要形成合力,从各方面把学生培养为思想先进,勤奋好学、体魄康健、能力较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当然,大学生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单是图书馆的任务,但图书馆的作用也绝不可小视。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它的趋向正确与否可能决定人的一生,这是每个青年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每位教师当然也包括图书馆都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时,曾对北大师生深情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这就是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在这些方面是大有作为的。一是,新购进的图书、杂志,光电资源等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政治思想教育资源。二是,将原有馆藏中比较突出的正面资源提炼、加工成政治思想教育资料。三是,通过组织报告会,宣传板、网页等多种形式宣传正能量。四是,通过馆员的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明辨是非、博学笃行。五是,利用各种节日或重大事件宣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思想理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做人德为先的传统。人可以有贫富之分,能力有大小之别但均不是好人、坏人的分水岭。凡是卖国求荣,违法乱纪者,不论是才高八斗还是力拔千钧,甚至富贾一方的人都算不得好人。今天,好人的标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象洗脸一样天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一下自己,对了的要坚持下去,错了的立即改正,古人有“一日三省吾身”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2培养高素质人才之二是善于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尽量学懂弄通相关的专业知识,以便毕业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固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但是,只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师讲课受时间限制,而且是一家之言,教材相对稳定,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教材刚印出来有些内容可能就过时了。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基本功。尽量要了解本专业在全国、甚至世界上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科的新观点新发现。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老师就是高校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公认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记笔记,而是主动地要学自己需要的知识。图书馆完全可以凭借自己丰富的馆藏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多系复合型人才,可以对各专业的学生进行导读,帮助学生能够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对待新生图书馆每年都要在办理图书证之后,通过集中讲课的形式介绍图书馆的概况,功能和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着重介绍如何检索、借阅各类馆藏资源。现在国内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少则几十万册、多则几百万册,还有大量中外文书刊杂志以及各种国内外学术交流资料。各校图书馆现在已经普遍有了自己多媒体数据库,甚至数字图书馆。校际之间和地域之间的图书馆普遍开展了馆际互联互借。为广大学生求知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可以容纳百川,它贯穿古今,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一切答案只能从高校图书馆中去寻求,探索并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掌握它的规律,找到它的本质,进而把它推向新的高峰,为我所用,成为推动祖国繁荣发展的新动力。高校图书馆全体馆员最大的成功不是购进多少书,建了多少库,评上了什么职称,而是通过图书馆和馆员的帮助使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成了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发明家以及各战线上的精英。鲁迅先生在回顾自己成长过程时就说过,图书馆对他帮助是很大的。虽然在各大学的校史中很难找到关于图书馆浓墨重彩的一段,但各大学对图书馆的重视却是情有独衷,很多著名大学的馆长都曾由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或兼任。各校检查评比图书馆首当其冲。香港著名企业家邵逸夫为大学捐资助学的项目绝大部分是图书馆。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图书馆在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方面的巨大作用。

3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学生能力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

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的短板。教师和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考试成绩,评价教师教的、学生学的高低、好坏也主要看分数多少,而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则重视不够。所以,高分低能的问题长期存在,这和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反差。近年来,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不断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就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学生接触的书本知识大多数是各学科的理论,它是实践的结论和升华。要真正学懂弄通还得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探索。高校图书馆在为大学生提供馆藏资源的时候,要引导读者独立思考,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可以运用自如的工具。

2)高校图书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图书馆的所有馆藏毫无例外地都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一代一代地传承,并在传承中发展,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当代大学生也是一样,在学前辈知识、技术的同时更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社会才会发展。创新力度越大,水平越高社会发展的也就越快。在一定意义上讲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第一要务。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历史上著名创新人才的成长之路和巨大贡献,以及当代创新人才业绩,激励千千万万大学生胸怀大志,锐意进取,准备到工作岗位之后成为各条战线的创新人才。

善动脑、勤动手、勇于实践、科学创新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必须从小做起,大学时代应是走向成败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完全有条件帮助大学生在校求学阶段就基本具备了创新能力。现在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新之路,甚至取得了专利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毕业后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是大有作为的,与学校党团组织及教师一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使大学生获得全面教育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性改革。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馆内储藏、优质服务、亮丽的环境,轻松的心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健康的体魄和实践的能力。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学校育人成才的三大支柱之一。

关键词:素质教育,图书馆,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爨会英.学校学科图书馆员素质与能力再探讨[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7(39).

[2]曾晓珊.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核心及原则[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57).

试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篇9

1 发展滞后的图书馆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较之发达国家乃至某些发展中国家, 其差距是巨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每3000人拥有一所图书馆, 而我国1999年统计共有公共图书馆2767所, 每40万人才具备一所。且全国还有144个县无图书馆, 有108个县有馆无舍。美国只有2亿多人口, 公共图书馆竟有9000多所。如此反差, 不啻天壤之别。限于国力, 短时期内我国政府对图书馆事业不可能有太多的投入, 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态势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观。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 强劲的教育需求, 对于稀少得不成比例的图书馆无疑形成空前沉重的巨大压力, 其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尤具神圣的历史感、道义感和使命感。

2 读者构成的大众品位

国民素质与信息需求现状, 决定了现阶段图书馆读者构成的中低层次和大众品位。就地市级以下的中小型图书馆而言, 普通市民读者和学生读者构成其读者队伍的主流、主体, 凭心而论, 这些读者对图书馆的教育需求、娱乐需求远大于多于信息需求, 这是无人无视的不争事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具有不同的职能重心, 拥有不同的读者队伍。研究级的大中型馆, 以其雄厚的文献资源、庞大的专业队伍、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完善的服务手段而鹤立鸡群, 一般中小型馆实难望其项背, 故社会职能前者基本上应以保存文化遗产和传递科学情报为主, 后者基本上应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和丰富群众文娱生活为主, 或许这就是不同图书馆适应不同需求的社会分工, 尽管这种分工是相对的。

3 图书馆教育职能古今说

清宣统二年 (公元1910年) , 《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宗明义第一条曰:“图书馆之设, 所以保存国粹, 造就通才, 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 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 以广征博采, 供为浏览为宗旨。”

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对图书馆情有独钟, 他毫不含糊地指明图书馆是“教育机关”。

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高度评价图书馆为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美国图书馆学权威杜威始终坚持认为, 图书馆是学校之外最好的教育场所, 是向社会开放的“民众大学”。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组于1972年重新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 明确界定公共图书馆为“群众性的教育、文化、信息机构”。由此可见,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历史与社会赋予的基本属性。多少年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深入人心并被行之有效地付诸实践, 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显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异而已。

4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独特优势

事实证明, 社会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无以替代的独特优势和难以企及的卓越功能, 其中尤以公共国书馆表现最为出类拔萃, 成为巩固、扩大学校教育成果的最为理想的后续教育阵地。据介绍, 在美国, 公共图书馆与正规学校享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社会民众意识中, 公共教育包括两个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即公立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美国人认为, 图书馆赖以生存的财力, 来源于作为纳税人的公民, 所以图书馆必须与学校共同分担向公民提供教育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强化,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独特优势必将越来越为政府和社会所认同。

5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显著特点

人的知识只有大约五分之一来自学校教育, 五分之四来自后学校教育, 而后学校教育的主角非图书馆莫属。特点是以书育人, 自学为主, 馆员为媒。文献资源之于图书馆之于读者, 犹如教师之于学校之于学生。换言之, 离开了文献资源,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乃图书馆之魂, 有了书 (广义的书泛指一切含有信息的载体) , 图书馆以书育人的教育职能方能通过独特的教材———文献、独特的方式——阅读、独特的手段———文献流通得以实施。图书馆读者以自学为主,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实践者不是图书馆工作者, 而是读者本人。这里, 读者为主体, 图书为客体;读者为学生, 图书为老师。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自成体系、独立存在的, 在国家现代教育坐标系中占有重要定位。如果说, 学校为教育对象进入社会、奉献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素质基础, 那么, 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则是为教育对象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可靠有效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正是图书馆教育才几乎完善无缺地弥补了学校教育难以避免的先天不足,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正是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这对“教育双星”的珠联璧合, 才使国家教育系统网络结构更臻有理有序, 更臻至善至美。

6 强化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必须强化。当今社会, 信息咨询机构多元化乃大势所趋, 图书馆大可不必与之竞先争胜。在群雄逐鹿的信息战中, 图书馆早无绝对优势可言, 理智的立场是重在参与, 何必竞争, 图书馆自有一方永远属于自己的热土。作为由国家兴办的全民事业单位, 图书馆毕竟不是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作为文化教育机构, 它肩负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资源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 其社会分工和价值定位决定了其提供文献资源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己任的无偿性或基本无偿性, 这种职能和使命是任何信息部门、信息中心或信息公司们所无缘亦无力承担的, 而这正是图书馆社会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强调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 并不意味着图书馆情报职能的弱化与淡化, 更不意味着图书馆在信息大潮中被淘汰出局, 而恰恰意味着, 经过一番上下求索、几多奋力拼搏之后, 图书馆终于克服了浮躁之气, 恢复了平常心态, 重新找回了自己几乎失落的世界, 重新发现了真正的自我, 是冷静思辩后的成熟。

现代图书馆发展到今天, 其服务手段早已突破传统束缚而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高科技发展阶段, 教育职能亦应与时俱进。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极有必要树立大文化、大教育、大图书馆意识, 首先要打破“书”的原始释义。教育职能的实施离不开书, 但又不能为书所囿、为书所累, 更何况现代“书”的概念早已不是纸书文献的专利, 而是泛指包括电子文献在内的一切信息载体。变单一型平面教育为复合型立体教育, 变苦读型教育为愉悦型教育, 变提供纯粹文献服务的静态教育为提供电光声像、全景全息的动态教育, 是对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传统实施模式的大突破。图书馆将不再是死气沉沉、肃穆森严的知识圣殿, 而是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知识喷泉;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定将显现出无可限量的强大生命力。未来社会的公共图书馆也许仅仅是国际互联网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信息源或者公共用户终端, 其基本社会职能也会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而发生结构性的重心游移。然而, 图书馆所有形态特征的变革无法撼动其教育职能作为本位功能的基础地位。未来社会需要一代又一代更高素质、更高层次的未来型人才支撑, 这自然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未来教育职能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发展空间,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势必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延伸拓展, 其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在于其业经历史认可、社会定位的不可替代性, 在于其回报奉献于国民的无法估量的有形无形、显性隐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摘要: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应该是也只能是教育职能而非情报职能, 这种定位是由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必须强化。

关键词:教育职能,信息,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肖群.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6 (4) .[1]肖群.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6 (4) .

[2]卢素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J].图书馆论坛, 1996 (5) .[2]卢素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J].图书馆论坛, 1996 (5) .

图书馆的教育权 篇10

1 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

1.1 读者信息能力普遍较低

信息获取能力、识别能力、存储能力、评价能力、利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图书馆读者必备的信息能力。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往往局限在本专业书本上, 平时都不会进图书馆, 只是在快考试或者毕业论文设计时才会进图书馆查找资料, 对于图书馆的书根本就不知道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对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根本就不了解, 也不会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虽然学校学生会经常上网, 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活动, 对通过图书馆进行检索相关信息及能获取资料不知如何下手。缺乏高效获取信息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1.2 学生的信息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学校都相应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 大学生已初步学会使用网络来检索相关信息, 了解常用数据库的收录情况, 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在不断加强, 但仍未达理想状况,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在当今浩如烟海的巨量的信息面前, 要想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 因而学生的信息素质亟待提高。

2 学校图书馆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

2.1 图书馆加强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读者来源于社会, 服务于社会。读者群决定着社会群。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就是读者, 图书馆在社会上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读者。在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中, 读者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图书馆的整体工作质量。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加强既是时代的要求, 又是图书馆自身的需要。

2.1.1 加强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 创造财富的源泉是知识和人才。全面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国家富强的基础。科教兴国已经是我国基本国策以及它是广大人民的共识, 同时对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提高人的素质是现今时代的要求。图书馆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服务性的文化事业机构, 它已成为是获取知识以及人才培养的场所, 并且也构成了国民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知识经济的现今, 想要支配他人, 那么掌握知识和信息是前提, 也就是说, 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竞争中的胜利者。因此, 信息素质教育的加强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图书馆有着充分的知识资源的条件, 因此就必须利用这一优越的条件, 给读者提供较优质的服务, 使得读者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 同时有助于整个社会国民素质的整个提高。

2.1.2 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加强是图书馆自身的需要

图书馆的读者的素质良莠不齐, 有的读者的公德意识不强、例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便扔垃圾、损坏书刊等等不文明的行为。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图书馆必须把其对社会教育职能作用发挥出来, 注重读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使读者能够自觉遵守道德准则, 能够很好的对自身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 使得图书馆文献资料得到保护。文献资料是图书馆的产品, 只有产品多和好了, 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进来图书馆, 只有这样图书馆的事业才能进入持续的发展。

2.2 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措施

读者信息素质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以下是对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些措施。

2.2.1 创建优良的读书环境, 陶冶读者的思想情操

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环境。环境在人类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语有句话就体现了这点———“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对于图书馆室内的环境设计来说, 不仅要与知识相符, 而且还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趋势相一致, 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图书馆室内墙壁、书架、灯具、桌椅等的配置上, 在颜色和款式上都要求要和谐搭配, 体现出美观和大方。在图书馆的各个厅内都要摆放适量的花卉盆景, 营造氛围, 并且还可以在主要通道上粘贴名人名言以及名人画像等。总之, 书香飘逸的文化气息、自然清新的环境、和谐优雅的室内设施, 这样使读者从心灵上得到感染, 从而还能够使得读者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又迈出了一步。

2.2.2 不断丰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 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

对于读者的素质教育, 其核心就是文献信息。文献信息包括纸质书刊、电子书刊、声像资料等, 它是读者的精神食粮。而馆藏文献信息是传递信息、服务读者的工具。读者去图书馆的目的就是借阅资料, 获取知识信息, 因此, 能够满足读者大部分需求的馆藏是多么地重要。如果读者来到图书馆, 并没有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这样就会使得读者对图书馆失去信心, 图书馆也就失去了能够吸引读者的地方。因此, 图书馆一定要重视藏馆建设, 不断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补充, 保证馆藏永远保持一种新的状态。除此之外, 导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导读工作也要做好, 包括新的文献资料的介绍以及阅读指导等, 实现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在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使得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提高。

2.2.3 对读者进行网络信息的教育

现今社会是一个网络时代的社会, 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就必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那么为了使读者能够灵活掌握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 由此对读者进行网络信息的教育, 使得读者能够通过网络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实现了不用出门就可以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但是, 事实上, 网络上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并且更新速度也相当快, 好的、坏的信息都交织在一起, 如果读者的计算机搜索能力欠缺的话, 不懂得怎样快速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库, 那么就很难从网络中获取自己所需文献资料。因此, 读者要想从网络信息环境中搜索到自己所需信息及资料, 就必须学会利用网络进行搜索, 这是非常重要的。

2.2.4 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的教育

读者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因此, 接受新事物以及获得新知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进行讲座时, 在对信息意识进行讲解时, 为了提高读者对信息的敏感度应该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 发挥读者发散思维的能力。

3 提高读者培训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3.1 施行入馆教育

入馆教育也是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利用图书馆的教育, 帮助他们了解馆藏结构、服务内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使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 把打开“文献信息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使之在信息海洋中探索。指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可获性, 把握信息的正确性和效用性, 并具备正确评价和整合信息资源的能力。图书馆应经常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 介绍各种数据库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掌握其原理和方法, 更便捷地查找到相关信息。

3.2 文献资源培训讲座

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知识的教育。图书馆在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同时, 十分注重对读者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为服务教学、科研与社会, 提高读者文献信息检索水平, 图书馆应有计划地就有关文献检索知识和数据库进行培训。通过讲解与演示, 使大家能迅速上网查询有关文献信息, 能够使读者熟悉和掌握文献信息检索途径和方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 其实是信息的竞争, 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较新的情报信息, 但是信息的获取是和搜索紧密相连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古今中外各种学科、各种专业的文献信息, 它是知识的宝库, 是重要的科学情报源。图书馆能够促进学者的学习以及有助于读者的健康成长。在实际中, 有很多的读者不知道如何的有效利用图书馆中的信息, 有些读者到图书馆后不知道怎么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 不会用检索工具来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很明显这些读者缺乏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因此, 图书馆在加强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对读者的文献检索知识进行教育。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教育的方法有很多, 本文只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图文宣传。可以制作出一些大型的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 并把它们放到图书馆比较醒目的地方, 例如图书馆的大厅中, 从而能够加强宣传的效果, 使得读者能够提高信息搜索能力并且能够充分地利用图书馆。并且让读者明白,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向读者借阅文献的场所, 而且还是一个提供情报信息服务的机构, 因此, 对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读者都应该给予充分利用; (2) 信息咨询员。现在几乎各学校图书馆都设有信息咨询部, 能够帮助读者查新目录, 并且使得读者能够很好的进行信息检索。图书馆信息咨询员不仅仅是为读者解决一些现场的问题, 还要对读者进行宣传, 他们是读者可以充分利用的重要情报源; (3) 现场教学。图书馆可以组织一些人员为读者讲解机读目录等一些的使用方法, 怎么才能有效地进行文献信息的搜索。

3.3 开设文献检索课

加强文献检索课的建设。为了使学生查阅资料和检索能力的增强, 对大二或大三学生开开设文献检索课。在进行文献检索课的基础上, 图书馆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因此, 图书馆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总而言之, 对学生掌握最新信息的方法要进行及时的更新, 从而使得学生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 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 等到学生进入社会之后, 才能够很熟练的运用文献检索工具, 即使有更新, 他们也具有了自学的能力。

3.4 制作信息素质教育专题Web网页

网页主要包括新生入馆教育、馆员培训、检索课程教学, 并且这些都要和图书馆主页链接。教学网页和传统的教学还是有所不同的, 以幻灯片的形式把信息检索的有关内容挂到网页上, 使学生对图书馆以及信息检索的认识更加深入。作为教学系统的一部分, 除了要有学习信息, 还应该有在线指南, 建立BBS论坛, 给学生言论自由的权利, 对于读者的反馈信息要不断地进行了解并且给予合理的答案。

总而言之, 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 提高读者培训工作。让读者对图书馆以及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熟悉, 并且各种检索工具要很好的掌握。其中包括网络检索工具, 对他们的特点、使用方法和检索技巧也要了解清楚, 能够熟练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选择。同时, 还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 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 才会有效地使用各种工具书, 才会有自由驾驭信息知识的本领, 才会增加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使读者从认识图书馆到善于利用图书馆, 从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少走弯路, 有助于他们从中找出一种好的、有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而终生受益。

摘要:本文阐述读者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现状, 论述了图书馆加强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 提出了读者培训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质教育,培训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育.信息素质与创新人才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图书馆工作, 2003 (03) .

[2]胡永生.借鉴虚拟参考手段, 强化信息素质教育[J].学校图书馆工作, 2004 (02) .

[3]王峰, 汪华方.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 2008 (11) .

[4]谢敏仪.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J].图书馆学刊, 2004 (06) .

[5]熊武金.新时期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 (05) .

中学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 篇11

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繁重的课业压力,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复杂的人际交往等因素,导致一些中学生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解决往往显得不太现实。在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经历中,我深感图书馆的自身条件很适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优势

1.可行性

部分学生因性格及其他因素,导致他们遇到心理问题不愿意主动向心理健康教师咨询,害怕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担心隐私被泄漏,特别是涉及到“生理变化”和“早恋”等觉得难以启齿的敏感问题时,宁愿到图书馆查找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者是上网查找,但是由于校园网络的局限性,使得图书馆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

2.图书馆的优势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承载着传递知识的桥梁作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知识,往往蕴含着学生苦苦寻找的答案。我校图书馆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种类多,涉及面广:书籍方面有《个性心理学》、《性格能不能改变》、《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自测与训练》、《与逆境共处》、《超级解压》、《肯定自己 超越自己 创造自己全集》、《成功法则:克服弱点的途径》、《别把自己看扁了》、《应对压力》等;期刊方面有《大众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育与德育》、《心理学》、《心理与健康》、《心理辅导》等。这些书刊是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宝。

二、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细节

1.通过问卷展开调查,有针对性的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利用学生的阅读课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经过整理和统计,我们发现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人际关系问题,其中突出的是高二年级的异性交往问题;第二,学习问题,学业过重,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对学习困难估计过高等;第三,青春期问题。掌握了这些资料,我们就有了方向。在不同年级学生上阅读课和自修课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在阅览室的桌面上事先摆放好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刊,例如,针对高一年级的书有:《适应高中学习》、《学会调试自我》、《精神分析》、《大众心理学》等;针对高二年级的书刊有:《高中生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国心理卫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针对高三年级的书有:《升学、就业指导》、《超级解压》、《终生受益:成功必备的性格与素质》等。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

2.配合心理健康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也称为读书治疗,在西方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仍然受到国外医学界和图书馆界的重视。一般的心理问题都能够从心理学著作和文章中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品的感情内涵产生共鸣的过程,它使人产生理性思考,改进处世态度;它能使人深入到灵魂深处,触碰到敏感、脆弱的神经,从而使自己正视自己的问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可以说,阅读疗法既是治疗的作用,又能起到预防心理疾病的作用。所以图书馆应当在这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用阅读来培育学生的心灵。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全方位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资料,通过橱窗的形式集中展示,使学生在参观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启发,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用文摘卡的形式进行评比和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找书、看书,从中受益。这也有助于学生把压抑的深层心理欲求、感情和体验等用自由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减轻心理负担。

图书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包括充实馆藏资源和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永葆青春,充满活力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和帮助。特别是馆员,要加强心理学、医学和美学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面对学生的各种咨询给予合理的解答,使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度过成长的关键期。

(作者单位: 浙江省黄岩中学)

探析公共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教育 篇1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早期阅读,阅读习惯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 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2月27日下午3时接受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联合专访, 为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对全社会的呼吁。书籍是传递知识, 增长见识的平台, 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一个国家的人民阅读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体国家素质状况。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基础, 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阅读是将要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的活动, 因此少年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至关重要, 它能开发少年儿童智力, 提升少年儿童学习能力和培养科学精神。少年儿童是民族未来, 关注少年儿童早期阅读, 定能影响祖国的明天。

1 开展少年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

《公共图书馆宣言》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主要使命”第一条即为:“养成并强化儿童早期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则进一步指出, “公共图书馆员有特殊的责任支持儿童学习阅读鼓励儿童使用图书和其他载体的资料。由此可见, 公共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发展指南”中关于儿童与青少年一节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尽早培育并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 “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和举办各种活动, 图书馆为儿童提供了机会, 让他们能够体验阅读的快乐, 感受探索知识以及培养想象力的乐趣。必须让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 学会使用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技能。应当鼓励儿童从小就使用图书馆, 这样才更可能使他们以后一直成为图书馆的忠实用户。”如果儿童很早就能被激动人心的知识和形象思维作品所振奋的话, 那么他们将会从这些人生发展的基本要素中终身在受益, 不仅可以丰富他们自己的生活, 也会增加对社会的贡献。

中国图书馆学会2 0 0 8年10月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第六条目标提出: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 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提出, 相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图书阅读活动, 鼓励和引导儿童主动读书, 为儿童阅读图书创造条件。

2 早期阅读对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早期阅读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早期阅读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够刺激学龄前儿童的大脑, 开发儿童的智力, 是健全大脑神经组织的较好方式。

2.2 早期阅读能够帮助幼儿学习语言词汇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外扩充发展的过程, 学前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 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 促进语言的发展, 而早期阅读是他们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 有益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2.3 早期阅读能够帮助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故事、童话、动画片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不同的故事情节, 孩子在熟悉故事角色以及对话的基础上, 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续编故事, 这是学龄前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的一方面。比如, 平时在指导集体阅读时, 通过让小朋友读编故事, 或开展“小舞台”交流活动, 幼儿将阅读内容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哑剧、续编创编故事等形式, 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大胆表现, 勇于创新, 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2.4 早期阅读是孩子们今后学有所成的一个重要前提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们才能从书籍中学到新知识, 开阔眼界和陶冶情操, 对学龄前儿童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阅读活动中, 可以让幼儿逐渐了解到阅读的基本程序, 逐步形成观察、想象、思考、听读的一整套方法。

3 我国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 文化资源丰富的大国,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无论是阅读量还是阅读技巧, 我国儿童的阅读状况均令人担忧。

第一, 我国儿童和西方发达国家儿童的起始阅读年龄存在差异。《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中指出, 西方儿童接触阅读年龄在6~9个月, 4岁左右进入独立的大量阅读阶段;而我国儿童普遍接触阅读的年龄在2~3岁, 对立的大量阅读要到8岁左右。

第二, 与发达国家儿童相比, 我国儿童的阅读量存在巨大差异。美国儿童年龄读量为3万字, 而中国儿童的年阅读量仅为5000字, 是美国儿童阅读量的1/6。

第三, 我国儿童的阅读资源相对缺乏。有资料显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3.67亿儿童人均拥有图书仅1.3册, 儿童读物拥有量在全世界排名第68位, 是美国的1/30, 是日本的1/40。

第四, 我国儿童在阅读内容上, 受应试教育和新兴传媒发展的影响, 阅读普遍存在“浅阅读”和“功利化阅读”的现象。上述这些现状令人担忧, 也充分表明了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4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早期阅读优势

4.1 创造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获得的, 公共图书馆为低幼儿童创设并引导幼儿接触一定的阅读环境, 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加强早期阅读训练, 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为幼儿开设亲子阅读区, 阅览室可以画上可爱的动漫形象, 在布置上要卡通可爱, 地面铺上地毯, 放置一些玩具, 让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坐在在地毯上轻松愉快的阅读。

4.2 根据少儿的年龄特点推荐好书

(1) 0~6岁儿童的绘本阅读。

0~6岁学龄儿童依靠色彩, 图像和家长的朗读来进行阅读。儿童是通过绘本进入图书的世界, 绘本不仅帮助儿童建立自己的图画世界与绘本的图画世界的联系, 也帮助他们建立了与文字的联系, 建立了与另外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的联系, 儿童由读图进而读书, 由绘画进而写作, 一切是如此自然而成。

(2) 7~15岁少年儿童的多元化阅读活动。

儿童的阅读有许多关键期, 在生活的每一时期, 儿童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饥饿感, 需要阅读不同的作品, 一旦错过了关键期, 精神上的缺失就难以弥补。这就是《学记》所说的“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 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学校把人类最重要的知识, 用比较科学的方式, 整合成为适合儿童接受的形式和内容, 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但是, 学校的的教育, 学校的教科书, 教辅书不能替代儿童成长的精神食粮, 就象母乳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孩子需要自己的精神食粮, 图书馆就是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图书馆让孩子快乐读书, 自由翱翔在知识的蓝天。

4.3 开展丰富的多彩的读书活动

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为依托,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的多样的阅读活动, 从多角度对少年儿童进行品德品质, 文化艺术和科普知识等方面教育,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培养创造力和提高阅读兴趣。例如对低龄儿童读者,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讲故事比赛、经典诵读、书法绘画比赛等。

对于学龄儿童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 成立读书社, 由图书馆馆员和爱好读书的小读者们共同成立读书社, 特别委派一名语文老师专门指导成员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竭诚为成员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锻炼才能、施展才华的平台。

(2) 举办读书讲座, 邀请儿童作家及学校骨干老师在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读书讲座, 通过开展读书讲座活动, 激发了小读者的读书热情, 增强了读书兴趣。

(3) 设立图书漂流角, 在阅览室里开辟一块空间设立图书漂流角。漂流角的图书由读者提供, 图书漂流的具体做法是:读者在“图书漂流登记本”上填写书刊名称, 传漂日期以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 并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 也没有借阅期限, 也不需要任何费用, 完全是自由、自助、公共、免费。图书阅读完毕之后, 读者自觉归还图书, 只需在“图书漂流登记本”填写归还日期即可。图书漂流的宗旨是:分享、信任、传播。

(4) 举办书展活动及新书推荐活动, 和出版社及书店合作举办书展及新书推荐活动, 旨在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读书热情, 扩大阅读活动的涉及面, 提升阅读内涵。

通过举办丰富多彩活动,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 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 引导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多读书, 读好书。

5 结论

公共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阅读的重要阵地, 是以少年儿童为服务对象的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 对学校教育起着补充延伸, 深化的作用, 是面向少年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凭借公共图书馆自身优势, 结合少年儿童心智发展水品的实际情况和认智发展的一般规律, 大力发展少年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 促进少年儿童爱上阅读,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推进书香社会的形成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

燃希望之火, 助雏鹰飞翔。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 为少年儿童阅读营造一个温馨浓郁、健康向上的绿色阅读环境, 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在书海幸福遨游, 推动琳琅满目的以家庭、校园、图书馆、社会为阅读平台的多元阅读文化向纵深发展, 掀起新一轮全民阅读浪潮。关注少年儿童阅读, 既是时代发展的呼唤, 又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更有助于倡导全民阅读,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步伐。

参考文献

[1]丁文伟.中国少儿阅读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1 (2) :16-22.

[2]朱峻薇.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J].图书与情报, 2010 (2) :11-13.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肾病研究下一篇:航空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