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精选12篇)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1
日前, 国务院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确定了未来几年内节能减排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到2015年,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 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十二五”期间, 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
尽管1 6%的指标低于“十一五”的20%, 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能源需求将会刚性增长, 因此完成“十二五”既定的这个节能减排目标难度依然不小。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2011年国务院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及国家产业布局等因素, 已经进行了目标的分解, 将全国的省级单位节能目标分别下降18%、17%、16%、15%和10%五个档次。
但是无论是对于处在18%档的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 还是处在10%档的西藏、青海等西部省分, 节能目标都是悬在头上的德摩克利斯之剑, 如何完成中央下达的目标, 各地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但不论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就如“十一五”一样, 工业节能仍将是“十二五”节能最重要的领域, 没有工业领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能源效率的提高, 完成节能目标只能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景。
得工业节能者得节能之“天下”
工业节能之于节能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从多个角度可以得到印证。
“十一五”期间, 我国狠抓节能降耗工作, 工业节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立下了汗马之功。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得到大幅下降, 其中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 5年累计下降26%, 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 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重点行业和主要用能产品单耗也实现持续降低。2010年同2005年相比, 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3.4%、15.1%、35.8%、37.9%, 吨钢、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下降12.1%、28.6%。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5年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和造纸等落后产能分别为12000万吨、7200万吨、10700万吨、37000万吨和1130万吨。我国“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累计节能1.5亿吨标准煤, 大大超出节能1亿吨标准煤的目标。因此, 没有工业节能发挥的重大作用, 就没有“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
进入“十二五”后, 我国工业节能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 相对于“十一五”还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是因为, 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实际上是逐年增加的, 已经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了2010年的24亿吨左右标准煤, 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70.9%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和电力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耗量占工业总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1.3%上升到2010年的77%左右。因此, 降低工业能源消费总量, 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具有巨大的施展空间。按照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 工业节能的总体目标是,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 “十二五”期间预计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
工业节能的决定作用还可以从正在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中得到印证。2011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纳入这项行动的标准是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参与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共计16078家, 其中工业企业数量为14641家, 占比为91.06%;而从预测的节能量来看, 比例更大, 所有企业的总节能量为25512.3万吨标准煤, 而工业企业的总节能量为25101万吨标准煤, 占比为98.39%。对于第三产业2010年已经达到GDP75%的北京市来说, 工业节能仍是其节能工作的重点, 在进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北京市企业共计241家, 工业企业为130家, 占比为53.94%;而这些工业企业预计节能量为205.6万吨标准煤, 占全部241家企业总节能量224.3万吨标准煤的91.66%, 可见工业节能在节能中的贡献之大。
工业节能形势非常严峻
工业节能必须在“十二五”节能工作中承担重要责任, 并不代表工业节能目标可以轻易完成, 一蹴而就, 事实上, 工业节能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首先, 我国前一阶段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目前还远未到位。“十一五”期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反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却由68.1%上升到了70.9%, 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过快, 结构节能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我国一些地方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对调结构、转方式重视不够, 没有很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问题。这为“十二五”的节能减排, 特别是工业节能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其次,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的优化升级已经释放了巨大的节能潜力。这可以从一些数据中得到证实。比如2010年与2005年相比, 电力行业300兆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50%上升到73%, 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 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比重由39%上升到81%, 钢铁行业干熄焦技术普及率由不足30%提高到80%以上, 水泥行业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普及率由开始起步提高到55%, 烧碱行业离子膜法烧碱技术普及率由29%提高到84%。
“十一五”工业节能的优异表现预示了“十二五”工业节能潜力的缩小。《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多个工业节能项目设定了具体的节能数据, 这些数据较“十一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如火电供电煤耗“十一五”期间每发1千瓦时电就下降了37克标准煤, 而“十二五”的下降目标值仅为8克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下降了75千克标准煤, “十二五”的目标是下降25千克标准煤;乙烯综合能耗、合成氨综合能耗、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十一五”期间分别下降了11.3%、14.7%和28.6%, 而“十二五”的目标值是下降3.3%、3.7%和2.6%。从工业总体来看, 规模以上企业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也由“十一五”下降26%变为“十二五”下降21%左右。
第三, 受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 这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指出, 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 各地会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加快工业企业项目的开工建设, 对于工业企业节能不一定是好消息。这可能会间接刺激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反弹, 给工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带来更大的障碍和不确定性。如能抓住这一机遇, 淘汰一些落后产能, 促进一批企业发展升级, 则既可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又能促进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只为保经济的增长, 放弃对增长质量的要求, 造成产业的重复建设和“两高”产业的再一次抬头, 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眼前利益, 长远看却是得不偿失。
同时, “十二五”期间, 西部地区将进入快速的工业化阶段, 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 东部地区的产业, 特别是重工业和耗能较高的产业将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如果西部地区不能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 将会给未来的工业节能乃至整个节能工作蒙上阴影。
多方面的原因, 使我国“十二五”期间的工业节能面临非常艰难的局面, 工业节能工作不会一帆风顺。
多措并举打赢“工业节能”之役
在刚刚公布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 为“十二五”工业节能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到2015年, 单位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 能耗比2010年要下降21%左右, 主要产品 (工作量) 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先进节能标准的比例要大幅提高, 部分行业和大中型企业节能指标, 包括火电供电煤耗、火电厂厂用电率、电网综合线损率、吨钢综合能耗、合成氨综合能耗、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平板玻璃综合能耗、纸浆综合能耗等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 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火电、钢铁、水泥、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发展规模, 提高新建项目节能的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把能源消费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能评和环评审批的重要依据, 优化电力、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造纸等重点行业区域空间布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高标准, 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万家企业节能减排行动的实施, 也将对我国工业节能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 国家在总结“十一五”千家企业节能的经验之上, 对全国约17000家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节能管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将对这些重点用能企业采用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建立健全节能激励约束机制等十项措施, 促进万家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使企业形成长效节能机制, 大幅度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 使其主要产品 (工作量) 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家企业的目标是实现节约能源2.5亿吨标准煤。
按照《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设想, 国家还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2015年前, 我国将制定年度淘汰计划, 并逐级分解落实, 共将淘汰小火电2000万千瓦、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4800万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4200万吨、造纸产能1500万吨等。同时还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 推进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集约发展的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格局。同时将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鼓励各地区制定更严格的能耗和排放标准,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也将在工业节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节能改造工程是工业节能的重点。《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节能改造工程, 一是实施锅炉 (窑炉) 改造和热电联产。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分别比2 010年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 并形成7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二是实施电机系统节能。采用高效节能电动机、风机、水泵、变压器等更新淘汰落后耗电设备, 同时对电机系统实施变频调速、永磁调速、无功补偿等节能改造, 优化系统运行和控制, 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到2 015年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形成8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三是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加强企业能量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改造, 深入挖掘系统节能潜力, 大幅度提升系统能源效率, 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四是实现余热余压的利用。到2015年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 形成57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五是多种途径节约和替代石油。“十二五”时期节约和替代石油800万吨, 相当于1120万吨标准煤。按照《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其总投资约23660亿元, 可形成节能能力3亿吨标准煤, 而这其中大部分将投向工业领域。
工业节能就像矗立在战场上的敌方军事要塞, 只有攻下这个要塞, 整个战局才能有胜利的希望。但要攻克它, 需要国家、地方、企业多方共同努力。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2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字〔2013〕22号)精神,为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节能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城市转型,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考核对象。各区(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三)考核方法。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指标,满分为100分(未包括加分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为定量考核指标,以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节能目标和“十二五”节能目标进度为基准,依据市统计局核定的各区(市)、**高新区能耗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
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目标分值10分,为否决性指标;为加强跟踪管理,建立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制度,对区(市)按在晴雨表中一级预警次数予以扣分。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十二五”进度目标分值20分,超过进度目标的适当加分,未达到进度目标的按实际完成情况予以扣分,进度目标按时间进度设置。
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十二五”进度目标分值 10分,完成或超额完成进度目标得分,未达到进度目标的按实际完成情况予以扣分。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责 任、结构调整、重点工程、节能管理、技术推广、经济政策、监督检查、市场化机制推广、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等九个方面政策措施,满分为60分。
(四)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含95分,下同)、完成(80分以上,95分以下)、基本完成(60分以上,80 分以下)、未完成(60分以下)四个等级。
二、考核程序
(一)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市统计局核定数据计算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得分。市经信委(节能办)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各区(市)、**高新区产业结构、用电、规模以上工业用能和每季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等情况,每月印发各区(市)、**高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前三季度,市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分别对各区(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照考核指标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第四季度,市政府组织开展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监督检查,对各区(市)、**高新区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整改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按照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初步确定各项工作得分,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
(三)每年1月30日前,各区(市)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对上本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写出自查报告报市经信委(节能办)。市经信委(节能办)会同市发改委、科技局、监察局、财政局、人社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统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质监局、物价局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各区(市)、**高新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结合四季度监督检查情况,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于每年3月底前报市政府。
三、奖惩措施
(一)各区(市)、**高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作为对区(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对考核等级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的,市政府予以表彰奖励。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的,要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认真组织落实。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领导干部不予提拔重用,不得参加评奖等,市有关部门暂停对该区(市)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
(三)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1个月内,向市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市经信委(节能办)。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区(市)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对在节能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四、其他
(一)能源消耗指标主要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考核时应合理扣除不可比因素。
(二)必要时,考核组可以查阅各区(市)相关文件,进入现场考核。
(三)本实施方案自2013考核起实施。
“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具体目标 篇3
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取得明显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突破应对生物灾害和自然灾害重大关键技术,建立起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和灾害预警监测体系,提高农业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显著加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全国沼气用户占适宜农户的50%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自主知识产权总量快速增加。植物新品种权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品种权年申请量达到1400件、年授权总量达到1000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超过800件。农业领域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长。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打造一批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培养1万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选拔一批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农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培养2500万名职业农民,培育50万名农业规模生产主体和经营服务组织带头人。
科技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水平稳步提高,以“学科群”为核心的农业实验室体系逐渐形成,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试验基地的支撑更加有力。建设30个以上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70个以上的专业性(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200个以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形成上中下游贯通、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创新团队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院校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摘自《农業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前夜节能目标的纠结 篇4
悬念纠结着人们的心。能不能完成早已成为中央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科目--如果考核不及格那么是要丢掉乌纱帽的。正如业内人士所说的“毫无疑问, 节能将与各级地方官员的乌纱帽进行‘硬挂钩’, 是用省级官员的‘乌纱帽’来堵住节能的口子!”考核机制的纳入, 决定了地方政府将竭尽所能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既定指标。政府的决心是决然的, 不可动摇的。早在2010年5月, 温总理就以异常坚定的语气说:“现在距‘十一五’末只有8个月时间, 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能不能退缩?能不能降低目标?在这里我要向大家大喊一声:不——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公开表示, 2010年年底如果不能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就会失信于国际社会。他说:“中国有信心在今年底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
对于目标能不能完成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称:“官产学各方代表对完成指标仍表乐观”。这个, 看来不足虑, 如何完成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下几种完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并不是人们希望的, 但采用者却不在少数: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拉闸限电已经司空见惯。对于无差别限电尽管遭到政府的点名批评, “但相对于不能完成能耗下降目标的后果, ‘不当方式降能耗’的后果显然要轻得多。地方政府‘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顺理成章。”对于各种形式造假尽管屡遭口诛笔伐但恶根难除。“20%是个相对数, 指的是万元GDP能耗降2 0%, 从这个意义上讲, GDP越多, 能耗下降压力相对就少, 例如GDP上涨15%, 能耗可能上升10%, 但实际相对数还是节能了5%。所以, 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 有些地方会把GDP做得很高, 这样, 任务就可以完成了。”一个地方发改委官员如是说。
还有一种造假方式, 被中国经济周刊称为“节能诡态”, 就是“淘汰目标早已消失”。“关的任务太重。于是, 将早就已经关掉的, 现在又算到淘汰落后产能里边去。”中部省份的一位发改委系统官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这种情况在那些压力较大的省份普遍存在”。除了上述种种措施, 地方政府还有杀手锏:关停企业, “如果这个企业完不成任务, 那就关停几个月, 将大修提前, 关停几个月就一定能完成了。”
以上述方式方法完成节能目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人有丝毫的欣喜, 不仅如此, 由此产生的无奈与纠结还会化作对如何完成更加艰巨的“十二五”节能目标的质疑——难道还要如法炮制?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中。官方释放出来的信息是:节能减排仍然放在重要位置, 并将继续作为量化的约束性指标, 有些措施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国家发改委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中心徐华清主任在不久前结束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上说, “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可能会达到18%, 但完成“十二五”目标的空间在减小, 难度将增大。对于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而热血喷张、焦头烂额的全国多数省份来说, 要完成空间减小、难度更大的“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空前的挑战。其悬疑几多。笔者以为, 要完成真正有益于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破解以下几个难题:
如何让地方政府一开始就能认识到中央政府是在玩真的, 这是一个如何破题之题。俗话得好,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在节能减排这个问题上, 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 不仅没有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年度目标, 而且节能率远低于计划4.3%的年均水平。纵观整个过程, “十一五”前4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只降低了15.61%, 去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不降反升0.0 9%。这意味着, 要实现目标, 下半年必须完成降耗4.48%的目标。这就决定了要完成目标就只有不顾一切的疯狂冲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前松后紧的状况?“虽然中央一直在强调 (节能达标) , 但我们也以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的——你知道的。没有想到这么坚决。”苏南地区的一位官员的坦言回答了这个问题, 的确, “他们以前重视的很不够”。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地方官觉得“中央一直在强调”, 但“也以为可能只是说说而已”的呢?解决了这个问题, 执行难的问题就有了破解之道。
如何堵住造假的黑洞决定了节能目标的实现是否真实。利用抬高GD P的办法玩弄数字游戏从而完成节能目标的事并非空穴来风。中科院数量经济所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前三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加快, 与经济普查后拉高GDP数字有关, 有点数字游戏的感觉。”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则认为, 分指标去干这个事情, 费力不讨好, 结果很可能会弄出一些假指标来。对于另一种造假形式——“节能诡态”, 将“淘汰目标早已消失”的项目, “又算到淘汰落后产能里边去”、并且“这种情况在那些压力较大的省份普遍存在”的造假形式, 想来政府并不一定对此一无所知。政府在这个事上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那些处在节能压力的风口浪尖上的政府部门来说近似于放任自流。在用数字游戏完成节能指标这个问题上, 有一点需要指出, 造假的动机部分源于中央的要求与地方的需求不尽一致, 甚至地方的需求与中央的要求相背离: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高污染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是中央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制约。这使中国的节能之路不可避免的充满曲折。
如何保证规划在国际金融、经济风暴中毫不动摇的执行。“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过程之所以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与始于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直接相连。在金融危机以前, 中央曾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业的发展。危机爆发后出口政策出现松动, 一些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要求的企业一起进入了提高出口退税的行列中。与此同时, 政府取消了部分钢材出口关税以及钢材出口实行的许可证管理。随后“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 让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再次迎来春天。当时国家的目标是提振民族信心, 确保增长, 结果是民心得以提振, 目标 (GDP) 超额完成。然而这些“保增长”的措施对于节能目标的实现却是背道而驰的。正如中国经济周刊所言“一些负面的影响需要时间去消化”。在世界地球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放而紧密相连的背景下, 如何保持本国规划毫不动摇的执行, 同时又要保证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不仅仅是中国一家的难题。但无论如何不应因此降低、变更影响国家、民族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节能减排被描述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之路”。而已经透露的官方信息, “十二五”规划中, 节能减排仍然放在重要位置, 有些措施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这足以看见中央政府的决心。民众有理由相信, 负责任的政府必然是一个睿智的政府, 为了国家、民族、民众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 政府肯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 篇5
——经济发展。到201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亿元,年均递增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3.9亿元,年均递增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5.8亿元,年均递增1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4.3亿元,年均递增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7亿元,年均递增1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6:59:25调整为11:61:28。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递增22%;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一五”总量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五年累计达到170亿元,年均递增1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25.6%。——社会进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林草覆盖度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5%。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6
在2015年1月14日举行的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76亿kW,同比增长3.57%;农机化水平达到61%以上,提前1 a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年累计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0.10亿hm2,超额完成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0.07亿hm2目标。
10 a跑赢35 a
61%的农机化率意味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实现由人力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底,我国农机化发展史上第一部法律《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此后农机化发展迎来了黄金十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10 a累计投入超过1 200亿元,补贴农机具超过3 500万台(套)。农机化水平增幅超过法律实施之前35 a的总和,农机工业总产值从854亿元增加到3571亿元。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主要农机产品已能满足国内九成以上需要。我国农机市场不但没有被洋品牌垄断,还培养出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了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等核心零部件自制,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0亿元,重点突破高端新产品,产出大中型拖拉机、收获机械产品近100万台。”福田雷沃重工董事长王桂民说,10 a来,公司农业装备销售收入由2004年的近20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8%。
无论是大规模农业的美国,还是中小规模经营的日本、韩国,其农机化的共同特点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农户购买农机主要是自用。而我国农民户均耕地只有0.51 hm2,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户均土地更少。机械化大生产与小农户经营之间究竟是如何协调的?农机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就是答案。
张桃林说,随着农民老龄化、土地流转加快,农机化对解决“谁来种地”大有可为。目前,主要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要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发展机械化尤为迫切。农民合作社、农机服务组织等日益成为农机化应用新型主体,对配套化、多样化的农机装备和服务需求旺盛。
结构不平衡突出
不过,农机化发展的结构尚不平衡。就地区而言,目前全国只有9个省份的机械化水平在70%以上,还有4个省份低于40%,贵州不到20%;就作物而言,三大主粮中小麦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双季稻地区机插秧水平、甘蔗主产区、棉花产区、油菜产区机械化提高比较缓慢,经济作物机械化许多环节还是空白。烘干、高效植保、初加工环节机械化也刚起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一辈子从事农机科研。在他看来,目前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还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适应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装备还比较缺乏,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甘蔗、棉花产业现在遇到的困境,主要就是缺少先进适用的作业机械,导致用工多、生产成本高,产业竞争力弱。”
虽然农机装备数量大幅度增加,但低档机具比例大、农机运用基础设施条件差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农机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组织化程度低、高技能人才少,驾驶人员50岁以上的超过70%,熟练机手和高素质合作社领头人紧缺。虽然农机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供给不足,有些关键机具和核心部件的对外依存度高。
产业升级是关键
王桂民说,农机产业整体升级需要巨大投入,目前国内农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依靠企业自主开发模式难以在短期内突破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建议国家将农业机械自主化工程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支持行业基础共性技术研发,支持自主品牌农机企业提高高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能力。同时支持有能力的自主品牌农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
农机研发具有长周期性,对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如果投入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装备水平进步的短板,难以摆脱高端产品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们强调要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机工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小,企业研发主要偏重结构设计,还难以承担重大农机产品创新的重任。”罗锡文建议国家支持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力度不能减、农机科技创新的步伐要加快。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认为,促进农机化发展,要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买得起”就是落实好财政补贴政策,解决农民购买力问题,同时引导企业重点研制生产符合农民购买力的先进适用机械;“用得好”就是解决好农机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让农民安全放心使用;“有效益”就是培育作业市场,壮大市场主体,必要时辅以燃油补贴和作业补贴,来提高使用者的经济效益。
(经济日报 乔金亮)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7
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东、贵州10个省 (市) 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20个省 (区、市) 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新疆考核结果为基本完成等级。
对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的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广东、贵州10个省 (市) 予以通报表扬。
“十三五”期间,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节能工作部署, 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确保完成“十三五”全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
注释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8
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能源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 加大节约能源的力度, 我国自“十一五”期间开始, 相继出台明确的节能目标要求, 节能降耗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 明确提出在未来5年时间内,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要减少20%。而已经过去的“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了19.02%, 没有完成下降20%的节能目标。“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即在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但是已经过去的“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 (2012年) , 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费比2010年仅下降了5.44%, 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十二五”期间16%的节能目标能否完成?如何有效降低能源强度是我国目前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重要问题。
鉴于以上事实, 本文将“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的可行性作为主线, 基于能源强度这一指标, 首先建立全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其次, 通过情景分析, 预设全国层面各影响因素在2015年的变动范围。再次, 讨论“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可行性。最后, 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 为管理当局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能源消费概况
1.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状况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12年, 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33.3亿吨标准煤, 消费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 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 能源自给率为91.99%。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规模的不断扩大, 能源消费逐年增长。
图1展示了我国1980~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和GDP (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
自1980年以来, 中国的经济总量和能源消费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能源消耗的增加, 经济的高速增长以高能耗为代价。
图2展示了1980~2012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总能耗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有一定的同增同减趋势, 现价GDP增长率与总能耗增长率走势的一致性更为明显, 可以猜测经济规模与能源消费存在某种程度的关系。由图2中数据可得, 1980~2000年期间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 (4.5%) 不到GDP平均增长率 (9.9%) 的一半,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 小于1, 中国以较低的能源增长率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而2001年起,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突然大幅加速, 快于GDP的增长,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81。尤其是2002和2004年, 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高达1.53和1.60。中国的能源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态势, 经济增长表现为以较高的资源消耗为代价, 对能源的依赖在增加。
2.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是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的国家, 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消费结构。由图3和图4, 从能源消费结构上来看, 长期以来, 我国能源消费的70%以上依赖于煤炭, 而石油、天然气、电力所占比重较小。随着天然气、水电事业和新兴清洁能源的发展, 煤炭消费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是以煤为主的资源状况也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将持续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3. 我国能源强度概况
根据国家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本文选择能源强度作为“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可行性分析的代表性变量。
能源强度也称“单位产值能耗”或“单位GDP能耗”,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部门行业, 在一定时期内单位产值消耗的能源量, 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的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用吨标准煤/万元为单位, 用公式表示为:
1980~2012年我国能源强度总体上呈下降的态势, 从1980年的2.6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2年的0.77吨标准煤/万元, 累计下降了71.29%, 年均下降3.8%。根据其降低的速度, 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 1980~1988年的明显下降时期, 能源强度从1980年的2.6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1988年的1.83吨标准煤/万元, 累计降低31.37%; (2) 1988~2002年的快速下降时期, 能源强度在1989年有所上升后开始持续下降, 2002年降低至0.91吨标准煤/万元, 与1988年相比降低50.23%; (3) 2002~2004年的快速上升时期, 能源强度持续上升, 达到1.01吨标准煤/万元, 与2002年相比上升10.58%; (4) 2004~2012年的缓慢下降时期, 能源强度持续下降, 累计下降24%, 但是2004~2007年能源强度依然高于2002年水平。
数据来源:能源强度数据是用能源消费总量除以当年GDP (用2010年不变价计算) 得到。能源消费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采用发电煤耗计算法) , 当期价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从不同时期变动情况来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能耗水平较高, 上世纪80和90年代我国能源强度降幅较大, 下降速度明显。进入21世纪后, 随着2003年年底经济开始复苏和“煤电油运”的紧张, 尽管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不断攀升, 但是由于我国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没有改变, 最终导致能源强度没有下降反而连续5年在高位运行。进入“十一五”后, 由于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政策的实施, 我国能源强度从2008年才在开始在2002的基础上下降, 到2010年底接近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二、能源强度影响因素模型
由于本文主旨是探讨“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的可行性, 重点是预测“十二五”末期我国能源强度能够达到的数值, 探讨各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是为了下文对目标的完成性和调整节能对策做理论基础。所以本文不着重讨论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及其动态影响机制, 而是借鉴已有文献对能源强度影响因素的探讨结论, 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价格指数、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五个因素对能源强度的变化进行解释。
能源强度用符号I表示, 各影响因素变量的意义如下。
(1) 经济发展水平SE: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对数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变量 (GDP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 ;
(2) 产业结构IS:本文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同期的比重 (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均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 ;
(3) 能源价格P:因能源价格数据不可获得, 所以本文采用能源价格指数作为能源价格的代表变量;
(4) 能源消费结构CE:采用煤炭消费量占同期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来表示;
(5) 对外开放程度OP:采用进出口总额占同期现价GDP的比重来表示;
以上所列因素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历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和中宏网数据库, 数据区间为1990~2012年。
得到的回归结果为:
括号内数值分别为变量估计系数的t统计量, ***、**、*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水平。由估计结果可知, 模型通过异方差和残差自相关检验, 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 说明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对被解释变量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强。
由回归模型结果, 根据回归系数和各影响因素相对2012年变化导致能源结构的变化情况可得, 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对我国能源强度存在负的影响, 能源消费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会助长能源强度的提升, 而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强度的作用由于其平方项的系数是正的, 在所考察时间段内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影响是U型, 现今已是处于正的影响阶段。
三、“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可行性分析
1. 能源强度时间趋势及2015年预测
由图1可知, 1980~2012年我国能源强度随时间近似呈指数变动关系。所以, 建立能源强度I对时间的半对数自回归模型,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下:
由回归结果, 模型的参数估计量都显著, 可决系数较高, 并且其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 为白噪声过程。这说明模型能较好地在短期内对能源强度作预测。对2013~2015年能源强度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的预测值如表2所示。
2015年的能源强度预测为0.69吨标准煤/万元, 已知2010年能源强度为0.81吨标准煤/万元, 2015年预测值比2010年下降14.55%。若遵循目前能源强度的时间发展趋势, “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节能的总目标是完不成的。若要完成“十二五”规划关于2015年能源强度比2010年下降16%的目标, 那么2015年的能源强度至多为0.68吨标准煤/万元。
由影响因素模型, 若要能源强度在2015年降低到0.68吨标准煤/万元以下, 需要调整其他影响因素。
2.2015年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情景分析
由于2015年的数据是未知的, 所以下文将讨论2015年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范围, 以检验2015年的能源强度能否达到0.68吨标准煤/万元。
(1)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预测
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国的GDP增速, 出现不同的预测数值。
(1) 由1980~2012年GDP (以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变化呈指数增长趋势, 建立ln (GDP) 对时间t的自回归模型, 预测2015年GDP为672076亿元。
(2)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3月5日表示, 今后五年, 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即2015年的GDP为563142.5亿元) *。
(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报告《2010~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显示, 如果将1999年至2007年看作上一轮经济上升期, 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7%。在此期间, 我国经济加速上升的主要动力是外需。但从目前来看, 未来一段时期, 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根据上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测算, “十二五”时期, 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应该在8.7%左右**。
由以上关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的可能, 得到2015年GDP预测的几个情形如表3所示:
因此, 本文设定2015年我国GDP预测取值范围为:563142.5亿元~672076亿元。
(2) 关于产业结构 (IS) 的预测
“十二五”期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预测有几种可能情形:
(1) 由1980~2012年产业结构IS的时间变化趋势, 建立IS对时间t的自回归模型, 预测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23%。
(2) 李新运和任栋在《基于球面投影法的我国“十二五”产业结构变化预测》 (2011) 中利用球面投影法对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预测值为48.97%*。
(3) “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确定“十二五”期末, 第三产业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
由以上关于“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IS的可能, 得到2015年对IS预测的几个情形如下:
由上分析, 本文设定2015年产业结构IS预测取值范围为:43.4%~48.97%。
(3) 关于能源价格指数 (P) 的预测
1980年~2012年我国能源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除去2009年下降) , 而且上升的速度很快。由1980~2012年能源价格指数P的时间变化趋势, 建立自回归模型, 预测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为1758.81。
由1980~2012年能源价格指数真实值和模型拟合值, 可得真实值与拟合值之间残差序列的标准差为61.95, 将2015年预测值加减残差序列的标准差作为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的变化范围。因此, 本文设定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P的预测范围为:1696.86~1820.76。
(4) 能源消费结构 (CE) 的预测
“十二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到2015年,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2009年的70%下降到63%左右, 天然气、水电与核能以及其他非化石能源 (主要是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 的电力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3.9%、7.5%和0.8%上升到8.3%、9%和2.6%。
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低污染的能源, 逐步降低煤炭在总能源中的消费比重, 但是步伐是缓慢的。近十年来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重) 有升有降, 其中年下降率最大为-3.4% (2010年相对2009年的变化) , 以这个最大的下降率作为2013~2015年能源结构CE年均下降率, 得到2015年最低的能源消费结构60.49%, 并把这个数值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理想情形。
由上文对2015年CE的预测, 得到2015年CE的预测范围:60.49%~67.1%。
(5) 关于对外开放程度 (OP) 的预测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约4.8万亿美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光炎教授依据日元在1970~2002年期间的表现, 经过经济数据分析, 预计到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降到5.8。按照这一汇率, 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将达到约27.84万亿人民币。
由上文2015年GDP的预测取值范围, 得到OP的预测范围:41.42%~49.44%。
3.“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可行性分析
(1) 2015年能源强度恰好完成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由上文各影响因素的预测范围, 根据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素模型, 利用LINGO软件, 考察在各影响因素设定的范围内, 能不能使2015能源强度下降到0.68吨标准煤/万元, 甚至更小。
经过计算发现在本文所讨论设定的影响因素范围内, 到2015年能源强度0.68吨标准煤/万元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得到结果如下 (具体公式见附录1) :
根据表8中计算得到的2012~2015年均需要作的改变可知, GDP、P、CE和OP的变化都是可望实现的, 但是产业结构IS需要的变化与2006~2012年的年均变化相差过大。所以若要能源强度降到目标值, 在调控其他因素的同时, 必须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2) 2015年能源强度达到最低时的可行性分析
在影响因素取值范围内, 若要能源强度最小, 用LINGO软件解非线性规划问题, 得到结果如下 (具体公式见附录2) :
结合2006~2012年各因素的年均变化值和表12中得到的2012~2015年均需要作的改变可知, GDP、P和OP的变化都是可望实现的, 但是产业结构IS和能源消费结构CE需要的变化与2006~2012年的年均变化相差过大, 所以若要能源强度尽量降到比目标值更低, 在调控其他因素的同时, 必须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增加第三产业比重,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3) 各影响因素达到“十二五”规划, 2015年能源强度达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由于“十二五”规划对模型中的影响因素 (GDP、IS、CE和OP) 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下面考察在保证该影响因素达到“十二五”规划规定的前提下, 能源强度是否能够下降到0.68吨标准煤/万元。“十二五”规划具体的数值规定为:
若对P的不作限制, 满足能源强度为0.68吨标准煤/万元时, 得到P为1637.25。而在能源价格指数P范围 (1696.86~1820.76) 内, 若要能源强度最小, 得到P为1820.755, 相对2012年增加29.18%, 最低能源强度I为0.65吨标准煤/万元。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2015年我国能源强度的值设定为“十二五”规划规定的目标, 即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从三种情形分别计算, 得出以下结论:
(1) “十二五”能源强度规划目标恰好完成时, 各影响因素的值到2015年分别应调整到如下数值:GDP为563142.47亿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8.97%, 能源价格指数为1696.86, 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为66.17%,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41.42%。
(2) 2015年能源强度达到最低时, 各影响因素的值到2015年分别应调整到如下数值:GDP为563142.47亿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8.97%, 能源价格指数为1820.76, 煤炭占总能源消费量比重为60.49%,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41.42%, 最低能源强度为0.54吨标准煤/万元。
(3) 对“十二五”规划中已有明确目标的因素达到目标时, 若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达到1637.25, 那么2015年的能源强度恰好满足“十二五”的要求, 即能源强度为0.68吨标准煤/万元。若2015年能源价格指数达到1820.76, 那么2015年的能源强度不仅能满足“十二五”的要求, 而且能够更低 (0.65吨标准煤/万元) 。
综上所述, 2015年我国能够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节能目标, 但是需要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 (1) 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国政府可借助税收、法律等手段约束和引导相关产业向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2) 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在2012~2015年的三年时间内, 能源价格指数需要提高20.39%, 年均提高6.38%, 在能源价格随时间升高的同时, 能源价格体系也需要逐步完善。 (3) 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 2006~2012年的6年下降期间, 煤炭消费比重绝对减少4%。所以, 若要2012年到2015年绝对减少0.93%是不难实现的。 (4) 优化外贸结构:积极促进劳动、技术密集型和能源节约型产品的出口, 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同时鼓励进口国内稀缺、能耗相对较高的产品, 积极引进关键设备和先进技术, 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制定合理的外资引进政策, 设立适当的招商引资门槛, 鼓励和引导外资流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行业。 (5) 关注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我国应加强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 提高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制度, 优化资源配置, 强化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贡献。
附录1在影响因素取值范围内, 若满足能源强度为0.68, 用LINGO软件解如下有条件限制的方程:
运行LINGO程序, 上述有条件限制的方程有解。各影响因素的取值见表7。
附录2在影响因素取值范围内, 若要能源强度最小, 用LINGO软件解如下非线性规划问题:
得到该非线性规划问题有解, 得到各影响因素的取值见表8。
摘要:本文以我国“十二五”规划关于节能的总目标为主线, 建立了全国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模型, 预测了宏观经济各影响因素在2015年的变动范围, 从三种情形讨论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可行性。结论认为2015年我国能够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节能目标, 但是需要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整:①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②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在2012~2015年的三年时间内, 能源价格指数需要提高20.39%, 年均提高6.38%;③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④优化外贸结构;⑤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能源强度,“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可行性,非线性规划
参考文献
[1]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 2008 (1) .
[2]廖华、魏一鸣:中国中长期宏观节能潜力分析国际比较与国际经验[J], 战略与决策, 2011 (3) .
[3]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 .
[4]王维国、范丹: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演变趋势与增长动力——基于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法[J], 经济管理, 2012 (11) .
[5]王彦彭“:十二五”时期我国节能潜力与节能降耗目标分析[J], 公共管理, 2012 (10) .
[6]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 2007 (8) .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9
李毅中表示, 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CO2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他还表示, 2011年初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各降低4%。
与此同时,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已经提出了“十二五”碳强度目标的方案。其研究称, 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单位GDP CO2排放强度累计下降45%的高目标核算, “十二五”单位GDP CO2排放强度相比于2005年要降低37.2%“十二五”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16%。在工作会议上, 李毅中既总结了工业领域“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结果, 也初步预测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
由于2011年的节能减排数据还未最后出来, 他预计, “十一五”期间, 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5%, 工业化学需氧量和SO2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
同时, 李毅中也提出了工业领域“十二五”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初步确定, 力争2015年,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CO2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尽管国家工信部已经公布了“十二五”工业初定的节能和减碳目标, 但业内人士表示, 这只是工信部的内部数据。
有关专家表示:“李部长在工作报告里面反复强调的是,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部门和行业, 我们要充分发挥作用, 积极承担一些责任。这并不代表我们最后确定了这个指标, 而是表示我们在思考设置什么样的目标。”
有关专家指出, 最终的指标要等明年两会之后才能定下来, “如果说国家的指标高了或者低了, 那我们的指标都要相应调整”。
业内人士分析, 减碳目标纳入工信部的发展规划, 这也并不稀奇。因为80%的减碳主要靠节能, 节能指标完成了, 相应的减碳指标也就不难完成, 所以狠抓节能是关键。换句话说, 虽然在工业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 增加了碳排放指标, 但这一指标并不会增加企业新的负担。
在具体的节能思路上, 之前有传闻说要将节能的指标细分到钢铁、化工、有色等具体行业, 但这一说法遭到了权威人士的否认, 业内人士表示, “就目前来看, 节能的分解还将延续"十一五"期间按地区分解的思路, 行业分解的时机并不成熟。”
在这次工作会议上, 李毅中还提出了2011年的节能减排指标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CO2排放量各降低4%,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10
建筑节能目标: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基本确立;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耗下降10%, 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 HRB400以上的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 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严格履行节能减排责任: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责任, 着力抓好设计、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各类企业应当自觉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 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的各项节能减排目标,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到位。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11
——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万个,其中农兽药残留限量7000个,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8000个,奶牛、肉牛、生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500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0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500个。
——新建1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6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健全完善32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和32个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和信息预警功能,新建329个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960个县(场)级综合质检站。
——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7000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7000家、产品总数达到200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60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达到2000家、产品总数达到11000个,新登记保护农业领域地理标志1000个,“三品一標”认定面积达到全国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60%。
——农药、肥料、兽药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台账、生产使用档案记录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 篇12
为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工作,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组织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向全国1.6万家重点用能单位下达了2.5亿吨标准煤的“十二五”节能量目标, 按年度进行评价考核, 向社会公告考核结果。
日前, 国家发改委公告了2013年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其中, 天津市共有万家企业211家, 2013年参加考核企业192家, 19家企业因重组、关停、搬迁、淘汰等原因未参加考核。192家企业中, 超额完成等级53家, 占27.6%;完成等级104家, 占54.2%;基本完成等级28家, 占14.6%;未完成7家, 占3.6%。2011-2013年, 天津市万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523万吨标准煤, 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486万吨标准煤的“十二五”节能量目标。
下一步, 市工信委将继续按照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要求, 通过开展能源审计、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夯实能源计量统计等手段, 推动天津重点用能单位深入挖掘节能潜力, 实施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等重点节能工程, 为全市“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支撑。
【“十二五”节能目标论文】推荐阅读: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06-03
北京现代十二五目标10-05
北京: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07-25
赤壁市财政“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工作目标与举措08-15
重庆市水利局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目标06-20
十二五07-02
“十二五”蚕桑产业05-27
“十二五”科普工作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