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改革

2024-08-24

旅游改革(精选12篇)

旅游改革 篇1

一、美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一)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历程

19世纪, 开始出现旅游教育, 很多的大学的课程中加入和旅游有关的知识。1922年, 康内尔大学成立, 旅游专业需要有专业的旅游人才, 职业大学的创立具有市场性。

19世纪的20年代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 19世纪60年代, 美国旅游教育发展很快, 美国的旅游教育起步早, 美国的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

19世纪80年代, 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到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 美国有75所大学设立了旅游专业, 中等院校300所。

(二) 美国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

美国旅游教育培养的目标和市场紧密结合, 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以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为例, 这个大学的培养目标非常的明确, 培养学生的游船经营、管理能力。美国旅游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

(三) 美国旅游教育的特点

1、起步早, 发展快。

美国康内尔大学酒店学院在19C20S的时候就已经存在, 而我国在那个时期还没有和旅游有关的任何院校。我国开始创办正规的旅游教育是在1978年,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整整比美国晚了几十年的时间。美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旅游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的旅游人才, 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学院的创立与市场需求关联性很大。我国的旅游教育是政府主导下创办的, 而不是旅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专门的人才, 所以理论和实际联系不紧密, 不能够很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师资力量的行业背景。

美国的师资力量非常的雄厚, 美国的旅游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背景, 美国的教授光有文凭是不行的, 还需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比如注册饭店管理师等的和实践相关的证书。大学会请各个行业出色的人物和经理来到学校进行授课, 这个是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康奈尔大学就是一直这么做的。

3、详尽的专业划分。

美国旅游学院的专业划分非常的详细, 以美国康奈尔大学为例, 本科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有就有十多门的课程。再如普度大学设置的课程十分详细既有专门的旅游管理课程, 还有写作课/演讲课等其他的课程。

4、重视实践课程。

美国对实践的课程相当重视, 实践课程的选择多样化, 包括温泉课、游乐园管理等课程,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 以休斯敦希尔顿饭店学院为例, 大学自身就是酒店, 教本身就处于酒店之中, 学生可以一边进行理论的实习一边参与到实践的酒店运营环节, 学生可在在基础岗位实习后, 去别的岗位继续学习。普度大学开展许多的实践课程, 让学生参与到晚宴的活动中去, 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包括一些国际晚宴, 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5、个性化的课程设置。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美国的旅游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这种个性化的课程方式可以再具体的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的个性化设置更加的明显。以康奈尔大学为例, 研究生的课还有专门的人做客户曾规划, 而博士的课程更是具体到每个学生。

(四) 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教育

1、美国康奈尔大学简介。

与其他的私立院校相比, 康奈尔大学的体制具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在美国, 七大著名院校当中, 有三所是公立院校, 农业与生物学院、人类环境学院和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有四所私立院校, 艺术科学学院、建筑艺术与规划学院、工程学院和旅馆管理学院、常春藤盟校。而他康奈尔大学集齐了公立学院和私立学院优点, 热烈欢迎来自各地的学生。

康奈尔大学的旅游管理学院是全美国最好的旅游学院, 康奈尔大学自己开设酒店, 目的是让学生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康奈尔大学的农业学院也是美国排在前列的学院除此之外, 康奈尔大学投资3500万美元建康奈尔的计算机中心。

2、康奈尔饭店管理学院办学特色

(1) 注重课内外活动的结合。实践课程在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是十分被重视的。学校的考核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 还有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所有的学生都要修满实践课的学分, 实践课程的政策是学生都要参加800小时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无论带薪与否。学校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规定在2个学期之内完成任务, 在学校上课期间也可以找兼职的工作, 时间上自由安排。学生找工作非常的便利, 学校本身就开办酒店, 所以学生可以直接去那实习, 在酒店找兼职带薪工作。酒店可以提供很多岗位, 包括前台接待, 客服, 宴请, 财务等很多部门。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会参加康奈尔酒店业商业计划大赛、酒店管理大学等许多活动, 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 增加了学生去创业的热情。

(2) 完善的课程体系, 丰富的课程种类。康奈尔大学本科是4年的课程, 大学四年的学习要完成必须课、选修课体育外语等课程, 还要完成最少800个小时的实践课程, 必修的课程中, 有“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一些理论的课程, 还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 实践性课程包括“酒店运营管理”“服务餐饮管理”等等。

(3) 寻求知名伙伴合作。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和世界很多知名的大酒店还有一些旅游协会共同合作。每年都有各行业的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讲课, 和学生共同交流, 分享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验。这些精英来到康奈尔大学旅游学院还会召开专门的研讨会, 和教课的人员共同探讨。除此之外, 饭店管理学院还承办许多的酒店业重要的高峰论坛和宴请, 提供给康奈尔大学的师生和往届校友一个平台, 可以共同交流和实践。

(4) 建立校友信息库。康奈尔大学培养很多优秀的人才, 很多康奈尔大学毕业生在知名的酒店担任管理层, 在酒店创业中彰显个人的能力, 现在, 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校友就有12000名, 康奈尔大学建立校友信息库, 方便师生和校友的沟通交流, 也给校友回报母校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我国旅游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一) 我国旅游教育现状

1、成立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的旅游教育开始正式发展起来, 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成立江苏省旅游学校, 1979年, 成立上海旅游专科学校, 进入规范化的旅游人才培养阶段。

2、发展阶段。

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 当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和国际交往加强, 旅游业需要专门的旅游从业人员。我国开始派出精英人员到国外发达国家学习。

3、现在阶段。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促进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以来, 尽管旅游还不够完善, 旅游教育的学院、旅游教育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旅游教成为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之一的最热门、发展最快的教育专业。

(二) 我国的旅游教育的问题

1、起步晚, 发展快。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旅游教育才开始发展, 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和美国差了60年的时间。教学模式还以讲授为主, 较多的引用国外的教育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完善的旅游教育的理论体系。旅游教育虽然起步晚, 发展的却很迅速, 30年的时间里成立了近1800所旅游职业学校。学校的增加, 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每年毕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导致就业压力大。

2、资金投入不足。

美国大学和业界关系密切, 美国的行业协会支持大学的办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资金投入, 其他投资来源很少或者没有, 所以使得我国投入旅游教育资金不足, 资金的不足导致不能长期开设一些实践的课程。

3、应试化教学。

我国的旅游教育和业界脱节的情况很严重, 现在的旅游教学还只是课本、课堂上的教学。学生接受的是应试化的教育, 考试也只是对课本知识的熟记。旅游方面的时间教学特别少, 仅有的几次参观、游览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 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三、美国旅游教育对中国旅游教育的启示

(一) 课程设置

1、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现在很多的学校强调培养全能型的人才, 较少了旅游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 有的课程设置跟不上市场的脚步, 要注重对课时的更新, 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课程, 避免出现基本课程过多的情况, 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 合理安排课时。注重课程设置的次重点。学位的课程要明确。重视实践课程, 合理安排实践活动, 将专业课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 理论联系实践, 培养专业型的旅游人才。

2、增加实践课程。

要增加实践性的课程,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将学生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和业界多接触, 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3、设置个性化课程。

除了要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之外还有设置个性化的课程, 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去教学, 要因材施教。学习康奈尔大学, 请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制定总体规划, 旅游界资深的旅游专业人士一对一辅导学生。我们在旅游教育方面也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学生的学习计划。

(二) 注重培养师资力量

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发展时间短, 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落后, 很多旅游教育的教师并不是专业出身。发展旅游教育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 旅游教师要求不仅有文凭、理论知识过关, 还要有深厚的行业背景, 有专业的资格证书, 所谓“双证型”教师。

还可以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研讨, 请旅游业界的精英前来讲课, 分享实践经验, 加强学生对实践的了解, 使教学从研究和实践方面得到保障。我国的旅游教育发展时间尚短, 旅游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

(三) 旅游教育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的定位要明确, 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面向市场, 旅游教育培养目标要明确, 大中专和职业高中培养的技术型的人才, 而本科培养管理型人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非常迅速, 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看, 旅游市场需要素质高、外语好、国际化的人才, 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够达到旅游市场的需要。我国的旅游教育培养要面向市场, 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从国外办学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 很多旅游教育发展的较为成功的院校都是校企合作, 比如美国康内尔大学、奥地利的MODU酒店学院等等。我国的旅游教育也可以借鉴国外校企办学的成功经验, 旅游学院的办学也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可以让学校和酒店为一体, 理论和实践紧密的结合,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深化, 促进旅游教育更好的发展。应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人才。

(五) 改变教学方法

我国的旅游教育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案例教学法、实际教学法等方法。学校可以聘请旅游业界的资深人士做专题讲座, 进行案例教学, 用业界精英的亲身经历带动学生学习旅游专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在旅游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专业课程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旅游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

要增加教学的实践环节, 根据教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自身的专业特色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基础的服务技能、素质教育的培养、熟悉企业管理环境等等, 让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课程内容上增加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提倡旅游服务的规范化、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在旅游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让学生有能力发现有关旅游业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对问题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厦, 戴洋.中美旅游教育比较及其对我国旅游教育改革的启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06:51-52.

[2]郑颖.中美本科旅游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1.

[3]刘春颖.中美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8.

[4]干丰宁.从中美旅游教育差异看我国旅游教育发展趋势[J].环球人文地理, 2014, 02:89.

旅游改革 篇2

《旅游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之一,也是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所接触的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原理,掌握本学科的所涉及的内容、结构体系、学习方法,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湖南商务职院自2003年创办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旅游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2006进行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打破“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知识为主线,结合行业发展的现实

情况进行教学。该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旅游概论》教材,是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学会旅游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但是教材的编写与实际应用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由于旅游行业目前正出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行业的相关情况更新很快,该课程的教学对于这些行业的更新在讲授的过程中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并将教学内容延伸到于旅游相关的现实生活中,比如新闻、热点事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亲身体会等。

二、教学形式的改革

旅游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该行业相关概念,所涉及的内容和体系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了解得更加实实在在,该课程的实践环节尽可能的带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行业中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实践项目。该课程开设的班级06级旅游管理1、2班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对于学校所在的城市长沙缺乏必要的了解,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也大部分都没有过旅游经历,不知道旅游资源、导游、带团是怎么回事。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项目的第一个环节安排的是长沙沿途讲解。首先由老师组织学生对长沙的旅游资源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组设计旅游线路,然后由教师各组设计的旅游线路进行点评,选择最优的线路来进行沿途讲解的示范,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沿途讲解。整个实践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由于学生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专业的实践,普遍都非常兴奋,对专业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但因为学生完成讲解的情况不如人意,又感觉自身有很多不足有待学习,学习的欲望也有所增强了。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打破了由一个老师单独授课的形式,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讲座,座谈。比如组织学生和有实习带团经验的学长座谈,让他们以实际经验现身说法地让学生们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所了解。课程进行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时,恰逢湖南省首届中美旅游论坛的召开,组织学生们参加该届中美旅游论坛,让学生们在了解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最新地动态的同时看到行业

精英们的出色表现普遍都觉得学习的压力更大了,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旅游专业所培养的应该是具备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能力旅游人才,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因此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中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该课程的教学结合这以实际情况,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旅游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之上。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观点对书本上提到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同样要求学生脱离书本进行,教师在每次作业批改之后都对学生的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用表扬的方式对能独立思维完成作业的学生予以鼓励,宣读部分优秀作业并对其中的不足观点进行补充。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1、改变传统的“一考订终身”的模式该课程

在考核过程中加入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依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占到总成绩的30%。

2、考教分离

考教分离使得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为考教分离,命题者命题与教师课堂讲授必须有统一的内容范围和依据,于是教学大纲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必须认真遵循的纲领。对大纲规定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在讲课中均应纳入。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全面复习,才能通过本课程的考试。

3、强调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核

因为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之一还在于对旅游相关概念的理解,因此期末考试还是采用闭卷的形式,但是考试的题型有所更新,主要的得分题型为分析题,强调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核。阅卷的过程也把学生对知识点的自主发挥作为一个评判的重点。基本上100分的试卷,考试成绩能在90分以上的都是对于知识点理解较好,对自我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大约应考学生总数的10%左右。在考后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所有课程的考试中,旅游概论的成绩是最真实的,考试过程也是最认真的,完全打消了舞弊的侥幸心理。

五、教学手段的改革

旅游业改革无关地产 篇3

然而,我在认真研读了《意见》全文后,想对从事旅游地产的朋友说一声:旅游地产完全搭不上国务院《意见》“这班车”,旅游地产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

我的看法如下:

其一,意见中,通篇未提到任何与地产有关的内容——只字未提——真的不骗你,一个字没有啊!包括第十九条,虽然提到了土地利用,但和房地产开发也是没有关系的。只字未提,大家如何“搭车”?

其二,当前房地产业正处于调整期,旅游地产更无法幸免。从旅游地产的龙头区域海南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就可看出:海南上半年商品房成交28972套,成交面积265.28万㎡,成交均价12514元/㎡,成交套数及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跌35%。不仅仅是量的回落,连海南旅游地产项目中的标杆雅居乐清水湾,也出现了尾盘对折的火爆促销场面。近日,海南万科还专门发布了“去分销宣言”,认为分销已经成为了压在行业和消费者头上的“三座大山”,市场被搞乱了,甚至出现了分销佣金高达10%以上的案例。这种乱象的出现,实质上也预示着这些市场已经压力巨大。

其三,中国旅游地产市场缺少真正的需求。除海南有气候优势,能满足过冬休闲度假的需求,其他大多数旅游地产,购买者还是以投资客为主。但投资之梦早已破灭,最近十年旅游地产的所谓价格上升,与其他地产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扒去了投资“外衣”之后,真实的度假需求基本可以算没有。

中国人的旅游度假观念属于“到此一游”。中国好玩的地方太多了,4A以上景区就有接近1000个,一年去10个,也要100年才能跑完。而且还有许多的海外旅游机会。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在国外的一处旅游胜地感叹连连,说“我明年还要再来”。但到明年重新制定旅游计划的时候,早已抛之脑后。如果没有欧美国家居民这种对某一个度假地长期的持续的休闲度假需求的话,在旅游地购买物业实际上是最大的浪费。对中国大多数旅游地来说,不存在多次重复旅游度假的可能。这就从源头上,抑制了中国旅游地产的需求。

其四,休闲度假地产也是压力重重。区别于飞机才能到达的旅游地产,一小时车程左右的“休闲度假地产”不容乐观。这种需求毕竟还是属于辅助性、从属性的需求,这就出现了休闲度假区域里只有一个超级大盘“独领风骚”的情况。所谓“独领风骚”,即只有这一家能卖,而且体量大到可怕,动辄上百万平方米,甚至有上千万平方米的。我了解到,部分项目每月能卖1亿多元的货量,这应该算是非常不错了。但考虑到这个项目有六七百亿的总货值,一下子又陷入绝望。

超级大盘尚且如此,周边其他项目就更不用说了。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 篇4

1 职业教育的现状

目前, 全世界的经济都处于缓慢增长的状态, 就业压力非常的大。大学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而我们的职业学校学生怎么来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呢。只能从自身出发, 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做一个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我们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市场营销课程, 为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岗位——旅游市场营销师。

2 关注师生情感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市场营销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一门课程,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在日常教学中, 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高职市场营销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庞杂的特点, 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将市场营销课程与旅游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起来,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关注师生情感交流

教学过程即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旅游专业的学生, 认为自己将来只能做导游和服务员这样的工作, 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很没有信心, 认为自己只能去“伺候”人。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门课要让学生感兴趣就是要让学生觉得该课值得学习。因此教师要时刻留心旅游市场营销和他们所学专业相结合, 让《旅游市场营销》这门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活动。只要在教学中多让他们感觉到这本课程在他们无论是导游还是客房工作中都会运用到, 能使他们的工作更出色, 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改革教学方法

苏联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与途径”。因此, 要把教学目的变成“学的需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 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 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 角色扮演。

如图1所示:教师仍保持对全班的领导, 在分配任务时确定目标。我们把班级分成六个组。我们的旅游者对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感兴趣, 我们的旅游企业该怎么做, 如何安排导游的行程。

(2) 通过角色扮演, 学生对市场营销概念已经有了基本认识, 这就为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做好了充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围绕着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内容来进行相关调查活动, 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企业如何改变以往单纯以买主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转向认真研究消费需求, 正确选择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 并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及其变动, 不断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企业营销管理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 将管理重心放在善于发现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要, 并千方百计使顾客满意,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课外环节的设计是安排学生课外时间到市区的各大商场体验不同的现代营销手段。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喜好自主选择不同商家, 活动结束后, 形成文字总结材料。通过这一课外环节, 学生的听、说、写、推理、思维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 学生学会分析, 学生要通过前期的学习, 自己懂得如何运用市场调查, 来写问卷调查和调研评估。通过小组讨论, 来确定我们的评估结果能所为我们的营销经理所运用, 为我们的旅游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4) 教师要做好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 教师需要做好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 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过剩”问题, 而导致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相当普遍, 已引起了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结合社会实际情况, 加强职业教育和教学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普遍深入,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 然而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提升学生就业率, 解决职校生就业难题, 不仅需要政府及社会的普遍关注, 更需要从学校和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目标, 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培养,团队合作,改革

参考文献

[1]梁健爱.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陈玲.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巴班斯基, 著.论教学过程最优[M].吴文侃, 等, 译.北京:教育出版社, 1982:42-43.

[4]魏春梅.完善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思考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 (3) :34-36.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篇5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旅游英语>作为旅游大中专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近年来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以及课程特点,试图建立新型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探讨并解决旅游英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问题.

作 者:马瑛 MA Ying 作者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北京,102617刊 名: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1(5)分类号:H319.1关键词:旅游英语 教学改革 学科体系

论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旅游专业英语 ESP 教学改革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可靠的投资热土和最安全的旅游胜地。旅游业涉外服务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应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优秀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涉外旅游人才的竞争力,就必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其以英语作为交际手段的业务能力。

笔者从事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已有五年。在这五年中,笔者不断地思考并探索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现状,结合实际教学,笔者总结出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运用于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教改方案明显、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改善了目前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标。

1 我国旅游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评价

在国外,旅游专业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一个分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其教学和研究已经硕果累累,而在我国则方兴未艾,属于职业教育范畴。近年来,国内中高等职业学校、各大专本科院校及其独立学院、二级学院、成人学院普遍为其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该门课程,此外,一些社会培训机构也会根据市场需要为学员提供旅游专业英语培训,各旅行社本身也定期为员工做英语培训。就学校教育而言,该教学的普及开展为无数未来涉外旅游人才提供语言准备,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通过对大量旅行社用人单位尤其是从事涉外业务的旅行社做问卷调查,综合意见表明,目前大部分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以往有所提高但还达不到涉外旅行社的用人要求,教学效果普遍有待提高。总的来说,教学模式和方法跟不上旅游专业能力需要。

2 论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措施

2.1明确培养目标

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大专本科院校,开设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目标都是为旅行社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初、中乃至高级职业人才。对于旅游业而言,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主要指应用英语进行熟练的口头交际能力、英文导游词写作能力以及旅行社常用英文行程安排表、旅游路线介绍资料的处理能力,包括要学会运用英语进行有关顾客接待、旅行线路推广等业务会话;在游览过程中,要能够与外方游客用英语进行顺畅口头交流;熟悉英文导游词写作套路和方法,掌握英文行程安排表和旅游路线介绍资料的翻译技巧等。

2.2构建“口语任务+专业知识”教学模式

口语任务是指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的行业英文口语练习,包括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和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课堂即兴口语任务的内容是角色扮演,学生自由分组,有三种形式,形式一:给每组一段旅游英文情景对话,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把对话表演出来,互评打分;形式二:给每组一个场景和部分相关英语用语,让学生按要求模拟给定场景以角色扮演形式编英文情景对话并表演出来,互评打分;形式三:给每组一段英文导游词和一个景点及相关背景介绍,让学生分析已给导游词的写作套路,然后按照该套路就已给景点写导游词并口头表演该导游词。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的内容则更加丰富且形式多样,例如: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每组一段旅游从业者日常工作对话(中文或英文录音),拿到中文稿的组把中文稿翻译成英文,做成中英对照稿PPT且以英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并录像或录音;拿到英文录音的组把英文录音翻译成中文,做成中英对照稿PPT同样以英文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并录像或录音。将完成的PPT、录像或录音作为课件供学生观摩、互评和打分。类似这样的口语任务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以学生实践为目标导向,寓教于练,学生完成任务后成就感自信心倍增,开口说英语的意愿更加强烈,会期待甚至主动索要下一个任务。专业知识是指旅游业专业知识,包括旅行社英文工作用语和行业知识。这部分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旅行社日常工作中的英文情景对话和旅游行业介绍文章来实现,是对口语任务的补充。

构建“口语任务+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应以引导学生完成口语任务为主,辅以专业知识教学,着重口语任务的设计、安排和组织,主要通过多种口语任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旅游专业素养,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参与下完成,教学目的更明确,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强调实践,更符合全球化形势下,国际旅游业对行业人才教育的新高要求。

2.3采用“还原+创造情景”为主,教师精讲引导,学生自主多练的教学方法

笔者自2006年起便开始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构建“口语任务+专业知识”教学模式,经过反复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比对,笔者总结出“还原+创造情景”为主,教师精讲引导,学生自主多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TBLT教学思想和情景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按照该方法,具体教学过程是:还原并精讲旅游英文情景对话+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一)—创造旅游情景并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二,形式三)—精讲旅游行业介绍文章—布置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难重点在前两步,解决办法:旅游相关情景涵盖面广,较为复杂,情景易交错,因此应把旅游的各种情景、每个情景下对应的对话分类进行教学。第一步:教学时,尽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模拟出旅游真实场景,若条件允许可利用旅游实训室或实习基地,给出场景说明和角色描述从而实现还原情景,精讲该情景下的对话,着重行业术语和常用表达法,然后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形式表演已学情景对话。例如:给学生播放一段导游与游客在九寨黄龙景区的情景对话录像或录音,介绍对话背景和角色,重点为学生讲解对话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有用表达法例如:Karst(喀斯特地貌),Layer Waterfall(分层瀑布)Tibetan Buddhism(藏传佛教),Now it's time for free visit, enjoy yourselves, we'll gather again in 20 minutes at the main gate.(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随意游览,20分钟以后我们在大门集合)等,给出对话原稿。不断重播对话录像或录音,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且熟读熟记对话,然后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一:让学生分组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把该对话表演出来,互评打分。第二步:在第一步场景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有条件者可利用实训室、实习基地,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个类似的旅游场景,创造角色放入该场景,对角色和场景进行详细描述说明,以实现创造情景,然后给出话题和对话要求,列出有用英语术语和表达法,然后布置课堂即兴口语任务形式二:引导学生在该情景下,根据对话要求,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口头编情景对话。教师应做大量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中真实还原和创造旅游情景,准备工作包括:分类整理旅游情景对话、收集筛选相关资料(文字、录音或视頻)、设计场景说明和角色描述、预先分配课堂练习时间等。

上述教學过程后两步是对前两步教学的补充和加强:精讲旅游行业介绍文章,着重引导学生把握各类景区和旅行社运作情况,有助于其加深行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布置课后作业性质口语任务,加入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有助于增加学生参与兴趣,达到强化其口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朱华. 旅游英语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朱华. 四川英语导游景点讲解[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3] 严明,冯莉. 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1-3.

养生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探析 篇7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链条长、产品形态多,对交通、餐饮、住宿、零售、金融、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1],在服务大众、促进消费、推进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引擎。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旅游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国民生活质量提高,工作压力增大、亚健康问题倍受关注,养生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成为旅游业的发展重点。作为近年来衍生的新兴旅游业态———养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新模式。养生旅游将养生文化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使游客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目前,养生旅游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凸现”现象,看上去是市场问题,但归根结底是供给侧结构的问题[2],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为养生旅游业发展开出良方。因此,养生旅游供给侧改革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供给侧改革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在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在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可见,中国应将以前侧重于“需求侧”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供给侧”的改革研究,使供给侧四大要素(见下页图)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3]。

二、养生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养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

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层次较低,产品供给不足与居民旅游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长寿,养生旅游需求逐渐扩大,但是,目前养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

我国当前的养生旅游大多沿用了古时养生方式,融入了现代人的基本养生诉求。在品牌化多样化方面优势不足,产品重复性高、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养生旅游产品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产品比较单一,缺乏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渗透。国际上成熟的养生旅游项目往往集合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先进的设备、理疗与SPA、活动与课程等综合元素,形成“独具特色、个性化、无法在别处体验”的综合性养生度假产品。养生旅游持续多年国际入境旅游低迷、出境旅游火热,说明国内养生旅游供给与环境既不能满足部分国民的出游需求,也不适应国际游客的需要。

(二)养生旅游供应商良莠并存

我国的旅游供应商准入门槛低,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旅游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造成旅游供应商良莠并存[4]。

旅游供应商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市场定价不规范,虚高标价,消费者花钱得不到优良的服务,高素质人才缺口大,从业人员良莠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质量。

(三)养生旅游综合性较强,涉及部门较多,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形势

1. 政府政策规划不到位。

部分养生旅游目的地缺乏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和高质量开发,在建设时自发性、随意性明显,建筑风格、建设混乱。由于对养生旅游认知有限,产品开发经验不足,养生旅游目的地养生活动之间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的串联和组合还比较少,缺乏系统性。

2. 政府管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养生旅游目的地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形成多重管理,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对景区的管理职能。

3. 基础建设不到位。

我国普遍存在旅游服务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业快速的发展的现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由于财政原因,政府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较少,只能因陋就简。有些景点因交通不便利、信息通讯不完善、卫生条件差等原因,难以大量吸引客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4. 监管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旅游监管存在着重视不够、职能交叉、监管力量薄弱及职能手段有限等问题。旅游监管部门需要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联合执法,造成监管无法常态化。

三、养生旅游供给侧改革策略

(一)降低养生旅游管理成本,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应当重视养生旅游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发展规划,有计划地推动养生旅游发展,同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在标准规范上进行约束,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建立工作机制。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统筹管理,真正做到多部门联动,避免出现多重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的现象。健全价格机制体系,加强价格监管力度。

再次,加大金融扶持。加大和提升金融业对旅游业的支持,在创新示范上进行鼓励,发展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支持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市场。

最后,落实优惠政策。要做到政策宣传及时到位、政策执行准确到位、后续管理规范到位等,保证优惠政策落实,好的政策只有落到实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真正地推动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

(二)开展养生旅游产品供给与游客消费升级配套研究

推动养生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与亚健康现象的日渐普遍,以及全球整体健康理念的革命性影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成为继温饱需求之后的又一市场主流趋势和时代发展热点。养生旅游集养生资源与旅游活动交叉渗透,实现融合,以一种新型业态形式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全方位需求,开始受到全球性关注。

如今的国际养生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在很多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独特卖点的产品,可谓异彩纷呈,各有特色。如中国文化养生、日本温泉养生、泰国美体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瑞士抗老养生、美国养老养生、韩国美容养生、阿尔卑斯高山养生等,同时也发展出不同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

我国地域辽阔,各种养生旅游资源丰富,每个地区因其气候、海拔、土壤等的不同拥有着各式各样的景观,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个地区的养生旅游资源,发挥其特色,发扬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调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打造不同的养生旅游项目,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更加充分地达到养生的目的。

以养生旅游为带动,将旅游与生态、养生、文化创意等多种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健康产业,并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推动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从小众旅游项目向大众旅游方向发展,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解决旅游供给不足的现实矛盾。

(三)开展养生旅游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政策研究

养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投资主体从单一旅游投资向社会多元投资主体转变,从全球的旅游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十五年内,发达国家将相继进入生态、旅游、养生“休闲时代”,生态、旅游、养生休闲产业将会在2015年前后主导世界劳务市场。根据这一趋势,21世纪将是中国生态、旅游、养生休闲产业发展、繁荣和成熟的时机。

《2015年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旅游业完成投资10 072亿元,同比增长42%,比第三产业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高32个百分点,较房地产投资增速高41个百分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的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

养生旅游作为高端旅游的一部分,配套的生活设施及服务、完善的养生体系不可或缺,这些设施与服务能使游客达到调理身心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因此,养生旅游的发展推动旅游产业配套建设,推动旅游产业投资主体从单一旅游投资向社会多元投资主体转变,推动投资从资源、资本投入向资本、创意投入转变,优化资本配置,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提高养生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养生旅游推动旅游产业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供应商优胜劣汰。目前,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旅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快了旅游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游客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也更加关注产品价值,传统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长寿,养生旅游的出现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将与养生有关的理念与活动贯穿于旅游行为之中,在旅游中“调节心态,解郁强身”,为旅游者提供促进身心健康的旅游体验。随着养生旅游的发展,出现品类繁多的养生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都面临着客源和竞争的压力,如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是供应商面临的问题。

养生旅游重点不在“看”,而在“养”[5],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源,供应商必须在开发内容上进行深化,提高服务质量,更打造好的旅游体验和产品,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在市场营销策略上更加创新、有效,促进品牌建设,打造优质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以获取差异化发展的机会。

结论

本文对当前我国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养生旅游发展存在着养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养生旅游供应商良莠并存、养生旅游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形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养生旅游供给侧改革策略。推动养生旅游供给侧改革,需要推动降低养生旅游发展降低管理成本及行政体制改革研究、养生旅游产品供给与游客消费升级配套研究、养生旅游行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政策研究、提高养生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研究。通过养生旅游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激发旅游市场活力,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引擎。

参考文献

[1]詹静涛,牛洪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新疆旅游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3,(3):50-52.

[2]殷秀侠.论促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手段[J].商场现代化,2016,(8):248-249.

[3]王恩博.供给侧改革——中国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J].理财:经济理论版,2016,(2):6-8.

[4]高伟洁.我国旅游业就业结构特点、拓展瓶颈与对策探析[J].商业时代,2010,(28):113-114.

旅游体验视角的导游培训改革 篇8

一、导游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导游个人素质问题

1、导游讲解中反映出的导游知识素质问题。

导游讲解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导游讲解太少或根本不讲的哑巴导游;导游光讲神神鬼鬼的传说神化, 对景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缺乏了解;导游讲解信口开河或闹笑话, 缺乏基本的知识;导游语言千人一面, 刻板背诵导游词。

2、导游服务中反映出的导游职业素质问题。

游客投诉较多的导游接团中的漏接、迟接, 反映出应变能力、预测计划安排不足等职业技能不过关, 另外也反映出职业责任感不强。游客投诉较多的擅自更改线路、增加购物点的问题, 甚至有的导游对不购物或购物少的游客“给脸色”、“说冷话”等, 一定程度上反映导游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低下。有些游客投诉中的导游协调处理不积极或失当, 导致游客和供应方在出现矛盾时加剧冲突, 最后引起双方较大损失。这样的案例反映出导游的服务工作责任感差或者工作技能低。

3、导游与游客交往中反映出的导游个人综合素质问题。

导游与游客交往缺乏沟通技巧, 或经济目的唯一, 沟通品位低下, 以至于社会上对导游存在“油、精、奸”等看法, 这与导游的专业技术水平低, 个人综合素质较低有关。

(二) 旅游管理问题集中体现在导游服务过程中

1、组团社与地接社团款纠纷。

团款纠纷是导致较大旅游投诉案例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受到游客责难的就是导游, 如果导游处理稍有不当, 自己就会成为投诉对象之一, 成为两家旅行社纠纷的“陪葬品”。

2、游客与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

尽管国家旅游局和各省旅游局都分别推出了旅游合同范本, 并要求旅行社必须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 但还是有一些旅行社不与游客签订合同或者在合同条款上设置“陷阱”, 游客受骗的同时, 处于一线服务地位的导游被作为旅行社的代表, 必然首先受到游客责难。还有的是尽管签订了规范的旅游合同, 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没有充分依照法律程序而带来的纠纷, 导游作为履行旅游合同的一分子遭到投诉。

3、旅游旺季供给短缺造成接待标准降低。

这是旅游旺季最多见的投诉, 多出现在旅游旺季的热点地区, 超过旅游舒适容量带来游客体验水平降低, 导游无力回天, 很容易成为供给方的替罪羊。

(三) 导游管理体制问题

1、导游职业定位问题。

刘辛田 (2005) 的研究表明, 按照我国目前的职业分类体系, 导游职业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类别, 属于旅游及公共游览场所服务人员小类, 归于饭店、旅游及健身娱乐场所服务人员中类。因为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 所以导游没有专业技术职称。国家旅游局的《导游人员等级评定制度》多年没有有效实施, 况且导游员职称也并没有进入我国的职称序列, 没有切实与职称评定的初、中、高级建立对应关系, 只是旅游企业内部的名号而已, 甚至在一些旅游企业中也得不到相应的报酬福利。

当前的这种导游职业定位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导游职业的社会地位低, 高素质旅游人才不愿进入;导游资格考试的门槛较低 (仅为高中毕业) , 大量社会人员非理性涌入, 掀起报考热潮, 考到资格证后, 临时性赚钱的多, 认真对待工作的少;从业导游职业前景差, 许多人仅仅是趁年轻考个导游证挣钱, 有机会就改行, 很少有人打算把导游作为长期职业认真做, 因而导游钻研业务、研究旅游文化的少, 一心只要提高收入, 这是制度造成的导游素质问题。

2、导游隶属问题。

导游的隶属问题不光涉及导游自身的身份, 而且直接涉及导游的监督、日常管理, 间接影响导游的培训、奖惩晋级和福利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因为我国的旅游市场管理不允许导游人员私自组团带团, 并将之视为“野导”打击惩处, 所以目前我国的导游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者”, 导游的隶属关系主要在旅行社和导游服务公司。其中, 属于旅行社的导游又分两种:一种是旅行社的正式员工, 各种关系都在社里, 从社里领工资, 除导游工作外还可能兼做内勤等其他工作, 这类导游福利待遇有保障, 学习培训和日常管理都正规, 导游工作能力和经验都比较丰富, 相对素质较高, 绝大多数高级导游都属这一类:另一种是旅行社的“挂靠”导游, 各种关系都不在社里, 只将导游资格证押在社里, 有团时以社里导游的名义带团, 无团时自便, 这种导游是兼职, 有工作或是学生, 做导游的目的是出于爱好、专业实习、第二收入等目的, 因无规范的培训学习管理, 这类导游相对业务和经验较差, 工作责任心和导游技巧较低, 以初级导游为多, 旅行社也多将其作为旺季导游人手不够时的补充, 实际上越是旺季越需要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导游, 这种挂靠导游往往难以应对。

导游服务公司是为大量社会导游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但实际上, 导服公司问题很多, 最典型的是导游人员反映其光收管理费不介绍带团机会, 更不提供学习培训;而旅行社因其介绍的导游素质太低无法用, 宁愿自己找。政府执法人员进行的旅游市场执法检查发现, 导服公司的许多导游因无带团机会, 要么自己想办法组团带, 成为“野导”;要么不再交费, 不参加年检, 沦为“黑导”。

3、导游薪酬问题。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旅游学系本科生科研创新小组 (2003) 的研究表明, 在现行狭义的导游人员报酬机制中, 导游的收入结构不合理, 导游没有或少有工资, 却反而要付给旅行社“人头费”等费用;导游以回扣为主要收入来源, 而回扣收入又是不合法的。这样的收入结构事实上鼓励了导游导购, 是造成导游服务问题的直接原因。导游薪酬机制直接导致了从业导游工作中价值取向的偏离, 阻碍了导游队伍的素质提高和导游队伍的稳定性、职业道德建设等方方面面。

4、导游奖惩晋级问题。

导游的奖惩是对导游监督管理的手段。目前的IC卡制度对于违规导游扣分, 扣分超过十分的直接吊销资格证的规定, 对于导游的监管起到了作用。但IC卡执法检查的比例较低 (全国平均20%多) , 对绝大多数导游, 尤其是较偏远景区约束力差。

导游员等级制度一直没有切实实施, 晋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导游的社会声誉和从业前景, 阻碍了导游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视角转换

(一) 从管理者视角转向游客体验视角。

从旅游管理者角度, 目前对导游服务质量的监控有两个主要渠道:一是政府管理部门的旅游执法人员的监控, 主要是IC卡计分监督;另一个是游客投诉及处理。这两个渠道反映的问题就是我国目前导游管理中最主要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 从管理者角度对导游进行的执法监督和投诉处理并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导游的服务质量。因为执法监督主要针对导游违规行为或“黑导”等市场问题, 不直接针对导游服务质量;游客投诉也大多是游客在涉及较大经济纠纷时的一种选择, 游客目的多是为获得经济赔偿, 不能反映导游服务质量, 游客不投诉并不等于对导游的服务满意。所以, 要深入全面地分析导游服务质量, 不能单单从旅游管理者的角度, 应该更多地从游客体验角度, 甚至可以说, 导游服务质量根本性的提高, 首先是分析研究视角的转变, 从旅游管理者的视角彻底转变到游客体验视角。从游客体验入手深入发掘导游服务问题的根源, 再从管理体制改革着手来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本文提出的从根本上研究解决我国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

依照这一思路, 针对上文导游服务的三方面主要问题, 本文提倡导游服务质量问题改善应该基于游客体验, 从游客的需要和满意出发, 改革现有的导游管理和培训体制。

(二) 从导游管理和培训两方面着手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游客需要的导游是知识广博、自身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导游, 更需要的是有着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导游。前者要求导游培训练内功, 工作中继续不断学习;后者要求改革管理体制为导游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前景。因此, 从游客需要和满意出发, 导游的在岗学习和培训问题既是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的问题, 也是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导游学习培训体制是导游管理的一部分, 也是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核心。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 根本上是看能否使在岗导游得到有效的培训, 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而在岗导游的学习培训能否落到实处, 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导游管理制度, 使导游自身激发出不断学习提高的内在积极性。

三、改革导游管理体制, 为导游培训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我国目前的在岗导游学习培训问题, 很大程度上根源在于导游的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导致导游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升难以取得根本性突破。当前, 改革导游管理体制主要解决选拔机制和薪酬体制问题。

(一) 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导游队伍。

导游人才选拔的第一关注重个人素质和知识, 为导游队伍整体的高素质奠定了基础。

1、建议提高导游资格考试门槛。

导游资格考试作为导游职业的准入证, 因其门槛低, 吸引了大量社会人员, 多次掀起报考高峰。但低门槛直接造成当前的导游人员素质降低, 影响导游职业声誉, 因此建议各省在实际分析本地导游工作量基础上, 科学计算导游需求数量, 有计划的提高导游资格考试的门槛, 建议达到大专以上水平, 并逐步优化人才学历结构, 对现有的低学历的导游要限期参加旅游院校的学习培训, 提高学历水平。

2、用好旅游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

2008年我国有旅游大中专院校1, 775所, 旅游专业教师37, 737人, 在校生84.5万人, 投资巨大的旅游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具有旅游知识技能全面, 个人素养较好的特点, 旅游行业应充分用好这些人才。可以借鉴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的方法, 鼓励这些旅游专业人才以评代考取得导游证, 走上导游岗位。

3、聘请民间导游和专家型导游。

旅游是文化行业, 需要具有文化科技专业知识的专家, 引导游客理解文化, 提高导游讲解层次。高等院校、文化科研院所的文化、历史、旅游、建筑、生物、科技专家都可以聘请为专家型导游, 这样的导游学养深厚、见识广博, 对游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与高层次人才交往的机会, 会留下深刻的体验。还有一些有特殊身份或经历, 或者和某一旅游景点、旅游目的地有特殊关系的人, 都可以聘请为民间导游, 对游客来说, 与他们的交往能更深刻地理解旅游地文化, 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二) 导游薪酬合理化问题是提高导游职业声誉的重点

1、旅行社给优秀导游的薪金和福利。

曾经有许多文章呼吁给导游固定的薪金, 以减少导游对回扣、小费的追求, 但实际中执行的并不理想。例如, 海南省就曾规定, 旅行社给导游的固定薪金不得低于300元/月, 但实际很难推行。的确, 作为自由职业的导游, 让旅行社给付固定薪金, 旅行社的确很难接受。但是, 让旅行社付给经常为其带团, 并且业绩优秀的导游固定薪金和相当于社内专职导游的福利待遇, 旅行社并不会过于为难, 这还可以作为旅行社留住优秀导游的奖励方法。

2、导游管理部门对导游的各种工作奖励。

旅游局、导游服务公司、旅行社等导游管理部门对导游实行范围较大的工作奖励, 并将其作为导游常规收入的重要部分, 这种奖励不仅是薪酬, 而且起到激励导游主动积极提高服务水平的作用。厦门市完善导游福利保障, 导游服务公司为注册满两年的社会导游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回扣严格杜绝、佣金透明管理、小费逐步提倡。

回扣、佣金、小费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回扣来自旅游商品的超高标价, 是有害于旅游业长期发展的不正当收入, 我国导游管理条例明确规定, 导游不得收受回扣;佣金是旅游产品链中的相关企业付给旅行社的中介费, 是旅行社业务成熟时的主要收入来源, 这部分收入理应由旅行社管理, 不应算导游收入;小费是消费者对服务人员工作优秀的一种自愿奖励, 导游凭借杰出的工作表现, 赢得游客的好评, 在游客自愿的前提下, 导游可以收小费。而且游客自愿给付的小费可以激励导游工作积极性, 是西方消费者流行的做法。但我国消费者目前还没有广泛养成给服务人员小费的习惯, 但随着国际化意识的增强, 我们应该逐步提倡小费的做法。

4、用好IC卡, 重视游客体验, 切实对导游服务质量进行监管。

2002年实行的导游IC卡管理制度, 是对导游服务进行监管, 进行导游日常管理的有效方法, 但是这一制度并未切实实施。主要问题有, 由于设备、人员的原因, IC卡执法检查比例较低, 全国平均只有20%左右, 有的省市甚至没有执行;检查流于违规行为, 但无法评价服务质量, 也就是说执法部门眼中的“合格”导游仅是不违规的导游, 与游客体验中的合格导游服务还有差距;处罚相对轻、处罚范围小, 例如即使在执法检查较好的陕西, 2005年的导游执法检查中, 被处罚扣分的只占检查人数的2.4%。这些问题有的是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的问题, 但更多的是没有充分发挥IC卡监管的作用, 监管内容和项目不详细, 没有切实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 制定详细的服务质量监管条目, 没有充分重视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这些问题都是在IC卡制度完善过程中应该研究考虑的。

四、学习型导游职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形成

将在岗导游的学习培训制度化、经常化, 成为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导游业内管理注重服务技能、职业道德和终身学习的激励, 建立学习型导游职业管理制度。主要方法是导游等级制度、较大覆盖率的先进奖励和多途径的学习奖励制度、对导游的内部积分奖励等。

(一) 注重服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

一旦通过资格考试, 取得导游从业资格, 各级导游管理部门就应该重视导游的服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培训。其中, 树立榜样、模范, 表彰一批服务技能优秀、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导游, 并定期举办传艺正德的学习讲座。大范围表彰导游技能创新和职业道德表率, 在整个行业多树模范, 营造学习氛围。

(二) 运用多种奖励激励方法, 激励导游终身学习的积极性。

在导游行业设立多种奖励, 奖励可以涉及导游知识、服务技能、道德素养等方面, 可以由导游互评、游客评议、旅游企业和导游管理部门评议等多种渠道, 获奖面可以广至从业导游数量的50%左右都可获得不同奖项, 以增强激励效力。奖励方式以物质和精神奖励结合, 尤其可以奖励导游普遍关注的福利待遇, 如增加薪金、增加住房公积金及养老保险的缴付比例、公费学习进修, 让自由职业的优秀导游可以享受到稳定职业的待遇, 这有利于激励导游提高业务水平, 也有利于导游行业优秀导游队伍的稳定。

(三) 对导游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上流行对导游职业的看法, 认为导游是“青春饭”, 导游队伍内也存在这样的认识, 导致导游工作中短视的看法, 学习知识、提高服务水平的学习氛围差, 争先进、当模范的争优意识差, 人员流动性大。要提高导游整体服务水平就要通过对导游的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长期的从业愿望和提高职业的满意程度。当前, 最紧迫的就是建立导游等级评定制度, 先建立初级导游、中级导游、高级导游、特级导游的职业发展途径, 让有志于导游工作的人有长期的发展目标。

五、根据导游工作特点, 创新学习培训方法途径

我国旅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 旅游产品推陈出新, 游客旅游消费需求和行为不断变化, 导游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满足游客的服务要求。导游工作的特点是紧密结合旅游发展实践, 在景点学, 从服务企业中学, 从与游客交往中学。因此, 对于在岗导游的学习和培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培训和考核, 应该结合导游工作实际积极创新学习培训方法途径, 才能满足导游学习的需要。

(一) 结合大型旅游活动, 进行专门的导游培训。

近年来, 各地市大型节事活动精彩纷呈, 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国家旅游局每年也开展主题宣传。充分利用这些大型活动, 进行导游员专题培训, 例如“2009生态环境旅游年”, 可以开展导游员的生态环境专题培训, 适应主题旅游活动的要求。在大型活动策划中, 要包括导游人员培训的内容, 为这些大型活动服务的导游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学习培训才能上岗。

(二) 积极开展网上培训, 统筹推进导游全员培训。

自2007年起, 南京市旅游局开通导游员网上课堂, 推出20期网上课件, 内容涉及奥运专题、南京解放60年回顾、江苏世界遗产解读、明城墙、六朝石刻等。杭州市旅委在导游年审培训中做到“网络化、菜单式、以人为本和名师授课”, 开发了10个专题网络视频, 内容涵盖全市导游业主要工作和历史文化知识。

(三) 建立旅游企业与导游互动的学习机制, 积极促进导游在工作中学习提高。

旅游企业应成为导游学习培训的主阵地, 鼓励导游到旅游企业中学习, 鼓励旅游企业将自己的服务特色, 将旅游景点最新的旅游信息提供给导游, 积极促进导游员在工作中自主学习。这种旅游企业与导游员互动的学习, 应该建立机制, 纳入导游培训管理中。烟台以海滨旅游区、蓬莱阁景区、长岛景区为基地, 培育讲解开埠文化、仙道文化的专业性导游, 以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国际葡萄酒城之窗为基地, 培养研究葡萄酒专业知识、应用文化、衍生文化的专业型导游。烟台有15个各具特色的高尔夫球场, 积极联络旅行社, 培训了解高尔夫文化、打球及比赛规则的专业型导游。

(四) 实施名师名导工程, 开展导游争优培优, 宣传良好的职业形象。

武汉2008年成功举办“武汉快乐导游大奖赛”, 探索赛训结合、以赛代训、以赛促训的培训新模式, 选拔出一批优秀导游, 展现了导游的智慧、才艺、品质、毅力和职业操守。黄山市鼓励优秀导游在岗进修, 对取得硕士学位的财政补助1万元, 取得博士学位的补助3万元。

(五) 推动岗位技能训练和经验交流, 加强优秀导游团队建设。

多种形式搭建导游同业互学互促平台, 例如建立导游员经验交流的文字媒体平台, 导游工作简报、刊物、专栏等。上海在2009年的“青年导游员大赛”中, 注重了导游员同业的交流和互学提高, 在初赛环节采用半开放形式, 复赛中同一语种选手在同一辆车上, 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还将精彩的导游词汇编成册, 供大家学习交流, 使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了难得的互相学习的机会。

经验交流、互学互促, 有利于形成优秀的导游团队, 导游团队建设又会促进优秀导游员的培养。上海春秋国旅汇聚众多优秀导游员, 在多次职业技能比赛中得奖, 与公司注重导游团队建设分不开。公司多次请上海知名高校教师, 组织参赛导游的强化培训, 甚至还专门请形象设计公司, 对参赛导游从外形、举止、仪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包装, 带出一支形象好、技能强、素质佳的导游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陶汉军.导游服务学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刘辛田.我国导游管理实践中的关键——职业定位和薪金制度[J].宜宾学院学报, 2005.3.

[3]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旅游学系本科生科研创新小组.对建立合理的导游人员职业机制问题的探讨[J].旅游学刊, 2003.6.

[4]伍延基.导游人员资格认定的另一种途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05.3.

[5]邹伏霞.导游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0.4.

[6]涂远芬, 李志强.浅析我国导游人力资源现状及建设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5.11.

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篇9

一、旅游专业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陈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同时也为旅游教育系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对旅游管理岗位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层次的要求。优秀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要靠职业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但部分旅游专业课教师观念陈旧,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厌学。教师在台上讲得非常投入,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玩手机、看课外书、睡觉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中职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初中时备战的状态,更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他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就业。旅游专业课二十几门,从地理到历史;从旅游学概论到旅游心理学等等,知识涵盖广,同时,这些都是专业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初中基础的中职学生,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与旅游专业的知识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少高中阶段的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以及中外文学、哲学、政治等课程的学习。因此,知识结构、认识能力、欣赏水平、价值观等都很欠缺,很难理解并消化专业性强的课程。

(三)教学模式与学生需求不适应。旅游课是一门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但是我们很多中职学校没有实践基地或实训场地,没有真正采用“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师生都会感觉理论课教学很吃力,但实践课师生热情都很高,原因就是实践更直观、更贴近未来岗位。

(四)教学方法不灵活。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讲授教学方法,投影仪、网络等电教手段使用不够广泛。学校的电教设备使用率较低,相关教师培训也太少。

(五)考试评价体系不完善。中职学校学生本身就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害怕考试,同时又轻视考试,所以如果按照大纲要求严格考试制度,学生往往及格率非常低。为了给学生信心,提高考试及格率,教务中心及教师会把考题降到大纲的下线。但这样做反而使不学习的孩子更加轻视考试,努力学习的孩子更加抱怨学的东西太浅、太少。这样的考试形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对旅游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念。面对底子薄弱的中职学生,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方法。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采取“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分组讨论和交流建立学习小组。笔者认为中职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的设计工作。

中职旅游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列举的案例要与生活贴近,与未来岗位相似。

2、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辅导。中职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是特别高,所以要求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教学法,如演示、情境模拟、影像等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3、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因为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认知能力较低,学习缺乏主关能动性。所以可以从任务教学上入手,让任务与学生有关,让任务的完成与学生相关,这样学生会大大增加自信心,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理安排课程,紧贴学生的实际。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经过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中外文学等课程的学习。但掌握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对于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所以在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同时,必须开始中外历史、中外地理、中外文学等课程,这样就能弥补学生在旅游相关知识方面的不足。

(三)建立专业教学模式。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更重要。所以中职旅游专业必须要建立实践教学模块,学校要与旅行社、宾馆、景区的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力求灵活多样。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改变只用讲授方式教学的原有方式,开创更多的教学方法,如:

1、案例分析法。旅游课程的案例可以常新常有,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网络等途径收集来的大量案例,让学生认真分析、辨明是非、参与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及网络等教学手段可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敏感神经,引起学生更多的无意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教学效率。

3、情境模拟教学法。学校可以设置实训室,教师让学生参与情境模拟,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

(五)完善考试评价体系。中职学校与普通中学培养学生的方向不同。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考评方面也要与普通学校不同。为了适应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适当地采用多种考评方法:

1、加大平时成绩分值。可以把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表现等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总评成绩当中。

2、期末考试分理论考试与实践测评两种方式。这样既抓考察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又加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得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

探析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 篇10

一、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专业英语类课程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专业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现, 各行业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新形势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委员陈至立2007年12月22日在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8次全体会议时强调,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讲话中提到了“高等教育”, 由此可见, 高等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决定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各个专业中的重要位置。因此, 各高校都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并有力地推动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 从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培养模式的确定,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旅游管理专业外语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 在教材编写到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 考试考核内容及考试考核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很有必要根据上述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科旅游英语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 进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二) 本科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旅游英语教学与实践脱节。

迄今为止, “实践能力”一词已经广为接受, 成为通俗用语。但是, 需要弄清楚旅游英语实践能力包含的内容, 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现实中, 人们最为熟悉的实践能力通常是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实际上, 实践能力的范围远不仅于此。从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 实践能力大致包括动手操作能力、日常生活实践能力、职业活动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实践能力等。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与人打交道, 运用英语语言工具和旅游相关知识在旅游业中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因此, 本次研究提及的旅游英语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职业活动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看重, 我们对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实践、多训练。因此, 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精讲多练, 师生互动;课外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所有这一切容易给人一种错觉, 似乎学生练得多了、实践活动参与多了, 实践能力自然就增强了。其实不然, 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的、盲目的练习可能会因为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而造成浪费时间、事倍功半的后果。只有运用正确的载体, 才能提高旅游英语课程的培养效率。

2. 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考核方法陈旧。

多年来, 本科旅游英语教学一直保持着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教学基本上还处在以应付过级考试为核心的阶段, 大多数教学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教学思想相对落后, 在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是语法翻译教学法, 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的现象。大多数是大班单向式课堂教学, 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方法仍然只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忽略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一) 旅游英语教材的选择及利用

教材是培养人才最直接、最全面的要素。教材内容既要有学生在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要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其广度和深度要适中, 要有职业导向性。旅游英语教材不同于普通的基础英语教材, 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教材选用和编写过程中, 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 又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注意基础知识教学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之间的协调。同时, 应当在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在广泛收集并认真听取学生及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 以学生毕业之后应具备的职业岗位所需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导向, 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做到教材内容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

1. 注重教材的基础性。

基础性要求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注重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里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指在教材中充满词汇、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 而是指包含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围绕话题的交流活动, 尽快取得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2. 注重教材内容的职业性。

教学的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在职业教育中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将国家职业资格的要求与理论要求融入职业教育的教材中, 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社会的需求。就旅游英语专业而言, 教材选用与编写应尽量考虑学生参加英语导游证、饭店服务资格证等考试的需要。遗憾的是, 这样的教材并不多见。目前, 专门介绍著名旅游景点的书籍不少, 如《导游英语》、《实用旅游英语教程》、《旅游英语900句》、《旅游英语教程》等等。但由于体例、详略程度、景点景区覆盖面等因素, 这些书籍作为课堂教学用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去合理利用一本教材, 例如, 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特征对手中教材进行整合, 取其精华, 再结合当地旅游资源适当充实新的内容。

(二) 旅游英语考核方式的探析

旅游英语课程的考核一直是采用笔试方法。其实, 就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说, 我们更应该考虑如何完善考核办法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平时怎么学不重要, 重要的是考试前的复习。反复记单词, 写句子, 做阅读, 总之, 学习和复习方法同大学英语并无区别。长此以往,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越来越模糊了, 兴趣也随之消失。我校在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进行了一次本科旅游英语考核改革, 考试全部采用口试的方法, 结果80%的学生在这种考核方法的压力下积极准备, 在考试中的表现出色。而且, 81.3%的学生表示对这种考核办法感兴趣, 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精心准备收获了很多, 尤其是在口语方面。在此基础上, 在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又采用了口试办法对本科学生进行期末考核, 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 86.5%的学生都能积极准备考试, 考试通过率提高3.5%。因此, 本科旅游英语课程考核办法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本科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通过此次改革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虽对期末考核产生了兴趣, 但平时的学习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此我们考虑, 考核办法的改革不应该只局限于期末, 而应该贯穿整个学期。考核办法的改革从多方面着手, 包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 也举办一些小竞赛、模拟导游训练等等,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快乐, 重新树立起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注重专业词汇的阶段性测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 旅游英语授课模式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的革新

浅析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 篇11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入境旅游飞速发展,社会对旅游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各地的大中专院校担负着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在各类高校中,高职高专在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地位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市场对于旅游类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又能扩大培养人才的规模,这些都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本科类高校所不能达到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国的高职学校在旅游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笔者做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试图在本文中试探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些改革措施。

一、旅游英语的专业特点

1.语言运用能力为基础。高职学院所开设的旅游英语专业主要由两部分课程组成。英语基础课及旅游专业课,例如: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口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英语基础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多侧重英语的听和读的能力培养;旅游专业课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意在加强学生对旅游知识的丰富。二者相互补充,互为支撑。

2.知识综合能力须突出。高职旅游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中外历史文化知识、国内外民俗风情、甚至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等知识。因此在课程开设及专业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

3.专业技能能力须突出。旅游英语有一门极具实用和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要求培养具有丰富旅游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语言交际能力,能胜任和旅游相关的导游、翻译、管理等专业性应用人才。也因此,国内大部分高职院都开设了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实训基地的合作,在实践实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能力。

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办学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旨在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型人才。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更专业的涉外旅游人才。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脱离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课程设置落后,不符合市场需求。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课只是外语系的一个分支课程,在课程设置和分配的过程中仍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为主,较少开设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忽视或不重视学生的旅游专业技能的培养。

2.教材使用混乱,缺乏地方特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旅游英语在我国还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市场上的教材并不多。这就导致很多院校的课程找不到适用的教材,從而退而求其次,找一些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来替代。比如,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就用综合英语听力来替代旅游英语听力。而具有当地地方旅游和文化特色的专业性旅游英语教材就更是少之又少。

3.课堂教学模式死板,缺乏实训和实践的训练。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训实践的实际训练方面还很欠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仍主要采用课堂教授生词,讲授语法,听英语磁带的教学方法;口语训练缺乏场景实训的配合;教学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真正的专业型教师。旅游英语在我国还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各高职学院的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多是由学院原有的基础英语教师组成,缺乏专业性。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去外地或者外校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这就造成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无法达到教与学,学与用相结合。最后导致学生基础英语没学好,专业英语知识更是没有学好。

5.考核方式守旧。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试方式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形式。但对于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旅游英语专业来说,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与日常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匹配。

三、适用于针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改革方法

1.合理设置教程,使旅游和英语有机结合。课程设置是教学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旅游英语在课程设置时既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还要注重课程的专业性,增强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旅游英语专业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此,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可开设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第一学期主要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为主,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后,在实习之前开设第二,第三学期的专业旅游英语;为提高学生对市场的需求,还可开设一些相关的比如普通话、形体训练、公共艺术等课程。

2.结合实际,科学选择教材;突出地方特色,适当编写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依托的物质手段。首先,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学生自身水平,选择专用教材,突出教材的专业实用性。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实用性,以未来就业需求为目的,比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导游资格证等相关的考试相一致的教材,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有利于毕业后的就业。再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在选材方面还应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与旅游常识、旅游文化、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的结合,为达到与当地旅游特色文化相结合,高职院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教材编写,编写适合当地旅游特色文化的教材作为辅助。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是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理论知识的主要获得来源。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高职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与学习,高职院校应该引进多种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在教学手段上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课采用图片、视频、影像、网络等多媒体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对教学信息进行扩充,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在传统的教授法之外,补充增加一些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与教师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比如目前大家认为比较有效的交际法,情景教学法。英语是一门活跃的、开放式的学科,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增设第二课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来,练习口语。在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竞赛实践活动。比如英语模仿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还可以开展英语短剧表演、英语电影精彩对白比赛、即兴演讲等;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沙龙也是对英语课堂的很好补充。旅游英语专业主要注重还是日后就业的需求,因此英语专业实践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现场实践中去。比如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去旅行社当导游,让他们到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现解说,实现真正的教学实践环节。

4.培养专业教师,打造专业教师队伍。旅游英语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这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过硬的英语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有精通的旅游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能把文化教学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中去,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文化内涵以及过硬的翻译能力。因此,旅游英语专业的专任教师要求多元化。高职学院应多利用寒暑假安排旅游专业教师参加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和实践方面的培训,为提高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质量提供必要的专业保障。

5.改革考核方法,保证实践教改。 考核方法的改革,作为最后一项教改项目极为重要。旅游英语是一个以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专业知识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这门学科的考核方法既要考虑课堂部分,同时也应考核课堂外的实践部分。因此,旅游英语的考核可以分不同的学习阶段。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课堂作业情况、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小组讨论表现、导游游客角色扮演情况结合评定,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口试为主,笔试为辅。口语考试全部以现场模拟为主,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现场打分。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变了以往的一次性考试形式,更关注的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潜能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扎实地学习,有效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旅游英语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我们应正当认识到当前高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编、课堂教学及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力争使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高职旅游英语的实际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黎玮君.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路径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2(11).

[2]沈克,余兵.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刘庆林.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7).

探析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篇12

一、鹰潭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鹰潭市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院校主要有鹰潭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是大专层次。 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2000年, 当时是中专学历, 2003年开始招旅游管理大专层次学生。 十多年来先后为社会培养了500多名旅游专业人才, 为鹰潭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专业技术和技能较强, 具有市场意识和创业精神。 培养掌握导游业务及旅游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 掌握一门外语, 能胜任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导游带团讲解工作, 能在相关旅游企业从事旅游接待、服务和旅游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性、应用性专门人才。

2.开设课程和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旅游概论、旅游法规、导游业务、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旅游英语、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管理学原理。 这些专业主干课程及相关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能力, 具体见下表:

3.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操作性较强。 但从该专业设立角度而言, 由于绝大多数脱胎于基础性学科, 因此仍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授课不分课型、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 一律采用单纯地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 另外, 由于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 使得很多适合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实施。

4.教师队伍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教研室共有专职教师8人, 兼职教师3人。 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人, 副教授3人, 讲师2人, 助教2人, 职称结构相对合理。 年龄构成上60年代出生的有2人, 70后4人, 80后1人, 90后1人。 专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学校, 普遍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历, 所以学院聘请的3位兼职教师都是来自旅游行业一线专家, 实践经验非常丰富。

5.学生人数

目前,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有在校生三届, 总计共180人。 学院采取了2+1教学模式改革, 13级旅游管理班学生已经在鹰潭等地顶岗实习, 14级和15级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 由于近几年高考人数的减少, 全国高职院校的生源急剧萎缩, 因此报考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数大幅下降。

6.实验实训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一般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两大部分。 学院校内旅游实训室有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前厅客房实训室、模拟餐饮实训室, 校外实训基地包括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鹰潭市各大旅行社和酒店。 由于投入有限, 学院旅游实训室条件相对简陋, 难以跟上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是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 是完成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 因此加强旅游管理实训室的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顺利完成实训教学环节的必备条件。

二、鹰潭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1.制订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鹰潭市提出了旅游强市的发展目标, 这要求政府制订旅游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要解决加快旅游业发展与旅游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矛盾, 就必须适应旅游学科发展规律和旅游业发展需求, 改革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扩大旅游专业招生规模, 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2.加强教学改革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加强教学与科研互动。 注重因材施教, 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让学生结合企业实际课题开展研究和实践。 实行竞赛性教学, 如开展导游技能大赛, 把旅游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赛前培训中,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旅游管理特色教学团队, 实行“双师双聘”。 一方面鼓励学院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 另一方面从社会上聘请知名旅游专家和企业家为兼职教授或教师, 围绕旅游管理核心课程体系开展团队合作, 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质量优秀、战斗力强大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加强实训建设

强化实践教学, 融入行业发展。 实行三年不间断实习机制和教学环节校企“双导师制”, 探索构建实习就业直通车机制, 促进学校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统筹校企办学优势资源, 建成校企联动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开放育人平台, 有效解决专业理论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问题。

随着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 鹰潭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 涉及领域较为广泛, 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 学院要根据旅游形势变化的新特点, 不断调整旅游人才教育指导思想, 改进培养方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要。 政府要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引导高校理解旅游, 重视旅游, 支持旅游, 为旅游事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美萍.高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主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 2009.11.

[2]钟先丽.对创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10.12.

上一篇:高压氧舱治疗护理心得下一篇:缺陷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