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绒生长(精选3篇)
羊绒生长 篇1
为了探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辽宁绒山羊羊绒生长、产绒量、体重以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于2010年6月30日至9月30日、2011年3月1日至9月30日在辽宁省绒山羊育种中心科技示范场进行两年的连续试验, 旨在通过不同的光照时间来寻求有效地增绒方法, 现将试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羊选择与分组
2010年试材选用育种核心群1~3岁母羊150只, 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 随机分为5组, 每组30只。2011年试材选用本场母羊60只, 随机分为2组, 每组30只, 每组羊只按照不同年龄比例均匀地分配到各组间, 羊只的体况以及绒长、产绒量、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1.2 试验设计
2010年试验组分为Ⅰ、Ⅱ、Ⅲ、Ⅳ组和Ⅴ组 (对照组) 。试验Ⅰ、Ⅱ、Ⅲ组, 每天光照时间分别为6、7、8 h, Ⅳ组试验开始时光照时间为11.5 h, 每月缩短光照1.5 h至9月底光照时间为7 h, Ⅴ组为对照组, 按照常规进行管理。2011年分为一个试验组和一个对照组, 试验组每天光照时间为8 h (并根据辽阳地区光周期的变化逐渐调整) , 对照组仍按照常规的饲养方法进行管理。
1.3 避光设施及试验方法
羊舍门窗全部用棉帘封闭, 舍内北墙按有通风口, 南墙安装引风机, 定期排放。封闭的门窗帘可以上下拉动, 在不避光的情况下可以打开通风换气。避光时舍内照度为0 LX, 完全达到避光条件, 每只羊平均占地面积4.4 m2。
试验前称重、测绒长, 同时在羊的鉴定部位大约3 cm×3 cm面积的羊绒紧贴皮肤全部刮掉、清零。每月30日紧贴皮肤剪下新生长的羊绒并量其自然长度、空腹称重, 试验结束时分别测羊绒总长度。试验期间, 试验羊严格按照各试验组控光时间定时饲喂、饮水和运动, 试验结束后开始逐群试情配种。
1.4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5 饲养管理
试验羊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每只每天平均喂豆秸0.75 kg、碱草0.75 kg、苜蓿草 (青) 1 kg, 喂混合精料150 g, 采取自由采食的方法, 每天早上8:30开始饲喂, 喂草3次, 喂料1次, 饮水2次, 运动1次, 每次运动不少于1 h。
1.6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光照时间对羊绒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2010年试验羊4个月累计生长羊绒分别为4.30、4.20、4.06、3.97和3.73 cm, 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57、0.47、0.33和0.24 cm, 分别提高了15.28%、12.60%、8.85%和6.43%。其中试验1、2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0.01) , 试验3、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P>0.05) , 表明控制光照6、7 h试验组效果最好。同时在月份间各试验组生绒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6、7、8月份羊绒生长效果较好, 每个月试验1、2组与对照组或试验1组与4、5组差异都极显著。6、7月份生绒效果好于8月份, 而9月份组间差异全不显著 (P>0.05) , 说明随着光周期逐渐变短, 对照组羊只体内分泌的褪黑素水平在逐渐增多, 表现为羊绒生长与试验组差异不显著。
2011年3~9月又进行7个月重复试验, 结果与2010年趋势基本一致, 详见表2和表3。
cm
注:同列内标有不同小写字母的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标有不同大写字母的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没有标识的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下表同。
cm
注:4月份梳绒时测定部位绒长有的被剪, 因此出现绒短或长短不齐。
2.2不同光照时间对羊只增重的影响
在测绒长的同时, 空腹称重。2010年试验结束时, 试验组体重分别为33.43、33.85、33.78、33.35和36.09 kg, 试验组比对照组少增重2.66、2.24、2.31和2.74 kg, 分别少增加7.37%、6.21%、6.40%和7.59%, 试验组在8月份出现负增长, 而对照组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经SPSS统计分析, 组间和月份间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详见表表和表5。
kg
kg
2.3不同光照时间对体内激素的影响
2.3.1各种激素水平
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激素水平的测定结果看出, 控光1个月后试验组褪黑素水平比对照组高14.27、10.99、9.88和7.87 ng/L, 分别高53.67%、41.33%、37.16%和29.6%, 并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呈现规律性增加。在月份上也随着光周期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增高, 到9月份试验组开始下降, 而对照组在9月份仍保持原有水平, 说明随着日照时间减短, 对照组分泌褪黑激素水平在提高, 这完全符合褪黑素分泌的理论依据。经统计, 在6、7、8月份试验1、2、3组褪黑素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0.01) , 9月份1、2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 。在6、7月份第4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到8、9月份时4组与对照组均不显著 (P>0.05) 。结果看出试验组随着光照时间的减少, 体内分泌的褪黑素水平呈现规律性增加, 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和促乳素水平在逐渐减少, 到8、9月份随着日照时间缩短, 对照组体内褪黑素水平在逐渐上升, 因此表现试验4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促卵泡素、黄体素水平从6月到9月一直在逐渐增加, 这完全证明了控制光照对调节体内激素的分泌起到了主导作用, 详见表6。
ng∕L
2.3.2褪黑素的季节性变化
血液中褪黑素水平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至后 (12月28日) 上午11时试验组为46.3 ng/L, 春分前 (3月2日) 上升到55.19 ng/L, 夏至后 (7月3日) 下降到最低点40.86 ng/L, 秋分后 (9月28日) 又达到一年中最高水平68.65 ng/L, 除了冬至与春分、夏至表现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季节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 (P<0.01) , 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表现为相同的趋势。任何季节的试验组都高与对照组, 冬至和春分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夏至和秋分时组间差异都显著, 详如表7。
ng/L
2.4 不同光照时间对羊只发情、受胎效果的影响控制光照对羊只繁殖性能无任何影响。
试验期间除个别羊有发情现象, 没有发现大批羊只发情症候。从配种效果看, 试验组未发情羊占总体的16.26%, 情期受胎率70.73%。对照组未发情羊占总体的29.09%, 情期受胎率64.52%, 试验组比对照组以及其他母羊群有明显的发情和受胎效果。
3结论与讨论
3.1人为制造短光照环境可以诱发短日照生理反应, 使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水平提高, 从而促进羊绒的生长, 具有促羊绒生长效应。
3.2从统计学角度看, 控制光照对促进羊绒生长效果显著, 但是从生产角度看, 在4个月的控光时间里, 试验组比对照组多长绒0.57 cm, 平均每月多长绒0.15 cm, 对提高产绒量意义不大, 在生产上推广有待进一步探讨。
3.3控制光照必然采用封闭式羊舍, 因此造成舍内气体交换受阻, 有害气体存量过大、气温增高, 对羊只健康有一定影响, 同时由于缩短光照势必耽误羊只的采食时间, 不利于增重上膘, 间接影响羊绒的生长。
3.4辽宁绒山羊不仅具有高产性能, 并且具备了常年长绒生理特性, 测试结果证实, 试验羊梳绒后从5月份羊绒就陆续开始生长, 到翌年1月份一直呈现稳定生长态势, 2、3月长势逐渐变缓, 羊绒生长期长达9~10个月, 每月羊绒生长强度平均0.8 cm, 生长势在0.51~1.00 cm之间, 由于羊绒生长期早、持续时间长, 可能也是试验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因素。
3.5光周期变化是季节性繁殖动物诱导发情的重要因素, 本试验结束后即进入配种期, 结果表明, 试验组发情率、受胎率都高于对照组和其他未试验羊群, 说明在未发情末期, 褪黑素具有缩短发情期和促进发情的作用。
3.6羊绒生长是生物体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 受光周期、气候条件、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制约。本试验测定结果, 试验1组和2组与对照组褪黑素水平呈现极显著差异, 而羊绒生长表现不明显, 说明褪黑素可能不是促进羊绒生长的唯一因素。
羊绒铺就财富路 篇2
绒山羊养殖是一项经济效益较高、较易上手、较易推广的养殖业致富项目, 值得农民朋友考虑。
我国绒山羊种质资源特性
内蒙古白绒山羊 (阿拉善型、阿尔巴斯型、二狼山型) 、乌珠穆沁白山羊、罕山白绒山羊等品种, 产绒量高, 性状较稳定。
青海柴达木绒山羊是绒、乳、肉、皮多用的地方品种, 母羊平均产绒量为360克, 公羊450克。羊绒自然长度为6.64厘米, 净绒率为60%。柴达木绒山羊体质壮健, 外貌类似辽宁绒山羊。
新疆绒山羊是古老的地方品种, 公羊产绒量为310至550克, 最高1400克;母羊产绒量为200至280克, 最高600克;母羊日产奶0.6至0.8千克。产肉用羊主要为成年羯羊和淘汰公、母羊。
辽宁绒山羊是我国绒山羊中高产绒量的重要品种资源。其羊绒6月开始生长, 9至11月为旺盛期, 2月趋于停止, 4月陆续脱绒。抓绒时间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 绒毛品质优良。
丰富的绒山羊品种是我国珍贵的家畜物种资源。这些品种均载有优秀绒用性状基因, 通过多品种的扩散、杂交和纯繁, 形成了我国绒山羊产业的多元化、多态性。
三国“演绎”养殖指南
刘备不疾不徐、韬光养晦、大胆用人, 战斗的一生起伏曲折, 终成蜀国帝王。
绒山羊养殖项目前景无限。目前, 我国培育出的27个山羊品种中可用于产绒的品种多达13个。
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步改变, 集约化养羊稳步拓展。近年来, 各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禁牧、限牧政策, 总结出既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又能促进绒山羊产业发展的生态养羊方案。
有的地区采取季节性放牧, 每年5月至10月放牧, 11月至次年5月禁牧, 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地区实行有限放牧, 规定羊群数量, 严禁过牧;有的地区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 实施秸秆养羊;有的地区建立绒山羊全舍饲小区, 彻底解决林牧矛盾;各地规模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使绒山羊饲养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孙权胆略超群、举贤用能、守成保业, 战斗的一生步步为营, 最终建立吴国。
我国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亦是在实践中逐步推进。1985至1995年间, 山羊绒制品风靡全球, 带动了绒山羊养殖业的发展热潮。目前, 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种草喂羊、塑料暖棚饲养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同时, 绒山羊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 许多地区组建了绒山羊养殖协会。产销模式的升级标志着我国绒山羊产业日趋成熟。
绒山羊的羊绒白如雪、轻如云、细如纱, 被誉为“纤维宝石”, 是纺织业的高级原料。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绒山羊品种资源优势, 再加上高额利润的刺激, 绒毛加工业飞速发展, 进一步带动了绒山羊养殖规模的扩大。国际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 每公斤出口价格达数千元。绒山羊产业对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业出口创汇均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产绒量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
曹操精于兵法、随机应变、消灭群雄, 战斗的一生波澜壮阔, 终称魏国霸业。
绒山羊养殖项目科技含量较高, 需把握诸多关键环节, 唯有操作得当, 才能应对自如。
1.应实行全年性舍饲圈养, 不可放牧, 以免破坏林木。绒山羊采食力强, 当羊均草场面积小于食量需求时, 绒山羊会因营养不良导致体质瘦弱, 死亡率增加。
2.优先考虑种植足够的饲草饲料。按全年舍饲圈养计算, 羊均需干草约1200斤, 饲料200斤。最适合绒山羊的饲草是人工种植的杨柴等优良牧草, 应有计划种植。同时需种植黄豆、黑豆等豆类作物, 这些蛋白饲料的充足生产和供应将直接关系到绒山羊养殖的成败。
3.应为每只母羊修建1平方米的棚和5平方米的圈;圈墙宜用栅栏式, 保证坚固通风;棚圈应冬暖夏凉, 遮风避雨, 地面平坦无积水;食槽、水槽等设施齐备。
4.需注意蛋白质饲草料的饲喂及营养元素的补给, 饲草以苜蓿等豆科牧草为主, 饲料中豆类需达到一定比例。饲草要铡短, 秸秆要加工成草粉再饲喂。
5.按时给羊注射疫苗, 定期消毒圈舍和各种喂羊器具。
6.应适时配种、出栏及抓绒, 不断选优去劣, 提高羊群整体健康水平和绒毛生产能力。
绒山羊产品价值
一、羊绒。
山羊绒是指山羊皮肤由次级毛囊生长的纤细下层毛, 具有细、软、暖等优良特性。
二、肉。
山羊肉品质优良, 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特点。国内外羊肉消费量正持续增加, 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山羊肉作为上等食材和滋补品。
三、羊皮。可
做服装、鞋、箱包、手套等。
四、羊粪、尿。
比多数家畜粪尿肥力强, 其氮、磷、钾含量较高, 对改善土壤结构、防止板结效果显著。
五、生产性能。
产羔率103%~105%, 成活率97%。出生后留作繁殖的母羊12~16个月龄可配种受胎, 母羊一般在10~11月配种, 采用自然交配。成年羊出肉率40%, 净肉率33%。成年绒山羊产绒量1~1.2斤。养殖一只可繁殖母羊年纯收入约为400元左右 (粪肥不计) 。
羊绒制品消费研究综述 篇3
崔岳玲 (2003) 研究了上海市消费者羊绒制品消费情况。采用调研问卷方式, 发放问卷100份, 样本涉及上海市7个具有代表性的商场, 问卷内容包括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对羊绒产品要素的偏好、有关被访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围绕数据进行分析, 对羊绒制品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者对羊绒制品的产品因素的偏好进行研究。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 消费者主要通过逛商店获取羊绒制品信息 (图1) ; (2) 穿着舒适性、款式和做工是消费者购买羊绒制品时考虑的最重要三个因素 (表1) ; (3) 多数消费者在需要羊绒制品时和旺季销售时购买 (图2) ; (4) 商场打折和品牌专柜打折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两种促销方式 (图3) ; (5) 消费者容易接受的羊绒制品的产品风格为:简洁、时尚、休闲的款式风格; (6) 面料选择上, 消费者倾向纯羊绒面料制品; (7) 款式方面, 倾向无装饰或者提花装饰的素雅的纯色; (8) 消费者购买羊绒制品的价格大都在500~1500元之间。
张志新、毛莉莉 (2008) 对西安市女装羊绒衫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查以消费者选购羊绒衫的注重因素 (价格、品牌、款式、颜色) 、版型选择、市场状况3方面为依据设计问卷。在西安市3大羊绒衫商场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为在商场购买羊绒衫的女性消费者, 样本量为20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得到如下调查结果: (1) 消费者年龄趋于年轻化, 购买羊绒衫的女性消费者, 36~54岁的消费者共占77.1%, 成为购买羊绒衫的主要对象 (图4) ; (2) 中低价位的羊绒衫存在较大的消费市场, 消费者在购买羊绒衫时, 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在500~1000元的最多, 占45.8% (图5) ; (3) 市场上女装羊绒衫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价格高, 款式普通也是羊绒衫存在的重要问题, 合体度不高、图案复杂、同款颜色不全三者所占比例接近, 依次为14.3%、13.8%、13.4%, 这些都是羊绒衫普遍存在的问题 (图6) 。
金琳 (2006) 在研究A公司羊绒衫业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时, 对国内羊绒衫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数据由A公司委托某市场调研公司进行问卷调查获得, 调查内容主要为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结果表明 (原文未给出数据及分析方法, 仅对分析结果进行了描述) : (1) 消费者对羊绒衫有多方面价值诉求, 包括款式新颖、样子好、时尚、简洁、休闲、贴身、幽雅、多样变化、创新等; (2) 受访者不购买羊绒衫的主要原因是:价格贵、款式不够多, 其他提及的负面原因包括:存在假货、洗涤后尺寸变大等; (3) 大部分购买羊绒衫的受访者 (83%) 是为自己购买, 超过一半的用于送礼, 主要是送给家人、亲戚或朋友; (4) 40%的受访者平均付500~700元购买羊绒衫, 花800~1000元 (26%) 的比花700~800元 (21%) 的还要多。调研结果还显示不同的客户群对羊绒衫的需求是不同的。通过归纳整理, 可以把市场分为款式吸引型、商务经典型、保暖耐用型、礼品型四大类。款式吸引型主要针对款式上要求新颖、样子好的为25~35岁的年轻白领。他们要求颜色种类多、时尚、休闲。商务经典型要求质量好、柔软舒适、羊绒含量高、不起球、是理想的上班服, 主要为35~55岁的注重生活品质的有一定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保暖耐用型主要针对需要保暖作用好、耐用、价格适中的人群, 主要适合中老年人穿着。礼品型需要较多广告促销, 但价格不宜过高, 包装必须精美, 在原价基础上打折, 或组织企业团购会产生比较好的促销效果。
佘巧霞 (2006) 分析了国内羊绒衫销售情况, 认为如今的国内消费者, 特别是那些年轻消费者, 对羊绒服饰的热情已经大为减弱, 研究引述了国内某羊绒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 该企业对全国十个大中城市中25~35岁的消费人群做了调查, 结果表明, 其中80%的受调查者对羊绒制品兴趣不大, 原因包括羊绒制品难保养及羊绒服饰款式单调陈旧等。
2 关于羊绒制品消费特点的研究
张国军 (2007) 在分析内蒙古羊绒产业市场环境时, 对国内羊羊绒绒消消费费现现状状和和特特点点进进行行了了研研究究。文文章章分分析析了了羊羊绒绒产产品品品品牌牌的的占有率情况, 前十个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合计为60.91% (图7) , 说明消费者在选购羊绒产品时还是比较注重品牌的, 前十名中内蒙古的品牌占了三个 (鄂尔多斯、鹿王、兆君) , 总共市场占有率在36.69%, 说明国内的消费者还是比较认可内蒙古的羊绒品牌的。文章还总结了我国羊绒制品消费的特点:中低档产品消费总量排世界第一, 但人均羊绒占有量较低;羊绒产品消费逐步面向普通消费者;时尚、环保的消费理念渐入人心;品牌引领市场;消费者以中老年顾客为主;产品季节性仍然比较明显。
许海清 (2008) 认为随着羊绒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羊绒制品的消费特点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文章总结了羊绒制品消费的4个特点, 第一, 季节性减弱。随着纺织品工艺技术的创新, 在羊绒制品中添加天丝、亚麻、竹等原料, 使得羊绒制品的穿着不再仅限于冬季, 在一年四季中都会有消费需求, 只不过冬季仍是销售的旺季。第二, 稀有转向流行性。随着时尚元素在设计中的添加, 羊绒制品的时装化渐成潮流, 一些镶水钻、提花, 色彩明快、设计个性化的羊绒制品尤其是羊绒衫已经成为流行性消费商品。第三, 高档迈向平民化。随着羊绒工业的发展, 尤其是中国羊绒业的发展, 羊绒产量增加, 羊绒制品成本下降, 羊绒制品的消费迈向平民化, 全球消费量逐年增加。第四, 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安全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舒适、环保、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主题。
3 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 关于羊绒制品消费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从研究内容看, 以研究羊绒制品消费者行为偏好、消费趋势、消费特点为主, 研究视角比较单一;从研究对象看, 大多以羊绒制品中的羊绒衫为研究对象, 对其他羊绒制品研究的较少;从研究区域看, 以局部范围或区域范围内消费研究为主, 缺乏对全国总体的羊绒制品消费情况的研究;从研究方法看, 除对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外, 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描述上, 缺乏统计数据、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科学的论证, 研究的说服力和可靠性不高。
摘要:羊绒制品消费是整个羊绒产业链条的最终环节, 关系到羊绒产品的价值能否顺利实现。在买方市场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 关注消费需求的发展状况对羊绒制品生产企业乃至羊绒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羊绒制品消费状况受到经济发展、价值观念、文化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因此对羊绒制品消费深入的切合实际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羊绒制品,消费,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崔岳玲, 羊绒行业市场分析及羊绒企业产品策略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03:1-69.
[2]张志新, 毛莉莉, 西安市女装羊绒衫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针织工业, 2008 (2) :29-31.
[3]金琳, A公司羊绒衫业务发展战略和营销策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1-56.
[4]佘巧霞, 羊绒衫设计组织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 2006:1-63.
[5]张国军, 内蒙古羊绒产业市场环境分析[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 2007:1-72.
[6]许海清, 从羊绒制品消费特点的变化谈企业的营销策略创新[J].经济论坛, 2008 (20) :90-92.
【羊绒生长】推荐阅读:
羊绒产业论文12-15
羊绒制品消费09-22
发挥优势做强羊绒产业10-20
羊绒产品的宣传广告词07-22
健康生长07-14
仔猪生长10-15
生长时期10-20
生长应用10-21
树木生长01-20
生长动态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