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比赛

2024-09-26

教学与比赛(精选12篇)

教学与比赛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已经进入到由科技引导而对现代社会。排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项目, 需要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合作。气排球、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是目前三种基本排球形式, 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魅力。对此该文将立足排球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和自身特点, 在客观科学的分析下对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及比赛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与比赛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上升, 健康生活、养生生活的话题成为了近几年各界人士热烈讨论的中心话题。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需要人们保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还需要长期的运动锻炼。在这种情况下, 娱乐排球活动开始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竞相追捧。为满足不同群体对排球运动的需求, 当今社会上流传的排球形式已经从原有的六人制排球衍生出了简单易学、别具特色的气排球与软式排球。

1 排球教学目的分析

分析体育教学要求可以发现, 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3种排球教学要求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软式排球和气排球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在教学形式上更侧重于对学生排球节奏、排球空间的引导, 希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排球战术和技巧。与气排球和软式排球相比, 六人制排球教学更为严格, 这项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排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项目动作, 在实现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可以通过相关排球运动训练参加竞技性排球比赛[1]。

2 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对比研究

2 . 1 发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发球是排球运动的开始也是激发队员竞赛热情的一种手段, 在排球运动中有许多发球方式。分析3种排球模式的发球特点可以先从发球个数进行研究, 在3种排球模式中气排球的发球个数最多, 软式排球次之, 六人制排球再次之。造成这种差异原因主要包括排球材质和大小、运动场地等。六人制排球在发球前需要根据裁判的鸣哨决定发球时间, 如果球在发出后触碰到其他物体或者没有落在对方境内则判发球失败。气排球在发球时主要采用正面下手发球的方式, 引臂、抛球、挥臂击球等动作要一气呵成不得间断。软式排球对发球方式没有过于严格的规定,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手型都要注意协调全身用力, 找准击球关键部位。3种排球发球教学中气排球的发球技术最容易掌握, 而六人制排球的发球技术则相对困难[2]。

2 . 2 垫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气排球球体大、重量轻, 由于球质偏软在使用气排球进行体育运动时一般不会对运动人员造成意外伤害。气排球的垫球技术可以用4个字来进行概括总结, 即“插”“夹”“抬”“压”。插是指在垫球时运动人员首先要以双手交叉相握的形式插在球体下方;夹是指通过伸直两条手臂将排球紧紧固定在两臂之间;抬是指提高手臂;压则是指手腕下压。在软式排球运动的垫球教学中最为困难的原因就是由于球的材质原因使得球的质量较轻而难以把控, 因此在垫球时运动人员要主要着重对手型的用力点的选择, 在这一过程中排球需要手臂处于平整伸直的状态, 在发力时要全身协调。具体来说, 垫球是一项防守技术, 六人制排球对垫球技术的动作有着明确规定, 主要动作为蹬地、抬臂、击球。垫球技术对于排球比赛的得分情况和队员防守战术的转变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3]。

2 . 3 传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传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球传出的方向、速度等。在传球开始时运动员首先要判断出球的运行轨迹, 气排球在传球时手型要保持张开状态但是距离应该限制在球的大小之内, 最后的时候需要借助手腕的力量将球弹出。软式排球的传球手型要略大一些, 手部力量需要处于集中状态, 由于软式排球的球质原因在传球时力量应该自上而下自然发出, 不需要借助缓冲力。六人制排球在传球时的手型要大于软式排球,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手指的参与为传球动作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传球技术可以处理高球、推攻球、吊球等多种排球形式, 六人制传球技术相对气排球和软式排球而言较高, 需要较为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够彻底把握[4]。

2 . 4 扣球技术的对比分析

扣球是排球基本动作之一, 它与发球相同, 是比赛双方赢得分数的关键技术, 有效的扣球动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己方热情。扣球动作需要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落地等一系列技术性动作的支持。在气排球的扣球动作中需要球员在排球没有到达时就开始关注二传来球的可能性和来球方向, 起跳至最高点后球员要借助手臂和肩膀的力量击打气排球球身, 气排球和软式排球在扣球时存在很多较为相似的地方, 在这一过程中球员要格外注意对传球力道的控制。软式排球与六人制排球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扣球时软式排球主要依靠手腕的推力完成, 六人制排球则可以只依靠球员臂力, 不用担心排球在扣球过程中存在出界或者离手的可能。在这3种排球模式中六人制排球是最容易利用扣球动作得分的模式[5]。

2 . 5 拦网技术的对比分析

拦网在排球运动中属于攻击性动作, 通过拦网球员可以拦截对方的扣球, 既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反攻的开始。在气排球的比赛中只有前排队员可以执行拦网动作, 在这一过程中球员的手腕和前臂不能主动施力, 因此相对软式排球和六人制排球而言气排球的拦网动作有较多的限制, 这些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拦网动作的进攻性。软式排球和六人制排球对拦网动作的要求比较接近, 主要依靠手臂、手掌的力量拦击对方的击球动作, 不同的是软式排球的双手距离要小于六人制排球的手间距离, 且双手的空余位置要正向面对排球的来源方向, 这是由于软式排球的材质较软如果在对方扣球时应用的力量较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软式排球球体变形的可能, 从而导致排球对员在进行拦网时与软式排球失之交臂, 造成技术失误[6]。

3 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比赛效果对比研究

3.1 运动量研究

对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3种比赛模式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 三者之间气排球持续的时间最长, 六人制排球时间最短。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3种排球对技术规定的要求差异, 气排球简单易学, 便于操作, 而六人制排球虽然发展历史最为长久却也有着最为严格的技术规定。许多对员在整场六人制排球比赛结束后可能都没有太大的运动量。通过实际分析可以得知气排球入门要求较低, 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员, 而且相比个人参与的跑步、跳远等运动项目而言又具有较高的趣味性, 而且在排球运动期间可以调动全身各个部位的运动细胞。因此在气排球、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3种模式中气排球的健身价值最高[7]。

3.2 技术运用研究

发球、垫球、扣球、传球、拦网等技术动作是排球比赛中统一用到的关键性动作要点。在排球运动中运用次数最多的动作就是垫球, 而气排球和软式排球的动作规范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 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可以交叉使用各种动作, 而气排球相对软式排球而言具有更为宽松的要求, 按照相关规定只要球员可以将球打到对方的空白场地上就可以得分, 因此在比赛中气排球有着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对于六人制排球而言, 当球过快、过高时都只能采用挡球技术而无法采用其他的处理动作, 受到的规定限制较多。

3.3 比赛规则研究

在比赛中3种模式全都采取计分制, 对于相关的违规动作和判决方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3种排球模式中六人制排球的比赛规则最为严格, 对比赛队形、比赛风格、战术制定都有着相关要求。气排球与软式排球虽然对比赛内容也有具体的规定, 但是相对六人制排球而言仍然较为宽松。

4 结语

气排球是一项较新的排球项目, 这项运动球质软、球体大、球网低, 主要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参加。软式排球在设计之初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给儿童和老人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 软式排球对运动规则和场地要求都较低没有过多的约束,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六人制排球属于竞技类排球项目, 对动作要领和比赛内容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需要运动成员之间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与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晓晖.气排球与软式排球、六人制排球教学及比赛效果的对比研究[D].扬州大学, 2009.

[2]杜小伟.在我国高校中开展不同形式排球运动的比较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9) :75-77.

[3]李亚龙, 张少朋, 葛新超.六人制排球与软式排球结合教学方法的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 2009 (1) :116-118.

[4]张馨予.文化视角下我国软式排球健身现状及价值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 2012.

[5]郭瑞平.排球运动项目衍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 (2) :31-34.

[6]张玉红.中国知网 (CNKI) 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排球运动科学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12) :125-126, 128.

[7]李长虹.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中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 2014.

教学与比赛 篇2

选拔赛的活动小结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形式,从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点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课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协作片于3月8日在早映小学一年级班级利用HPC一体机,进行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选拔赛。具体工作如下:

1、确定评委:芮德锦 谢永楼 曹红梅

2、比赛时间3月8日上午。

3、教学方式和时间:在(维基白板)教室模拟上课15分钟,课题自选。

4、共有三名教师参加片选拔赛,马渡学校张红雨,早映小学季铃娜、方抒。

5、比赛采用百分制,三名选手分值如下:张红雨287分,季铃娜283分,方抒266分。

6.根据积分多少,评委最后确定张红雨当选。

汤沟镇早映小学

教学与比赛 篇3

关键词:体育比赛 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

【中圖分类号】:G633.96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然而,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教材陈旧、硬件装备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所以学生体育课学习热情不够、锻炼不积极,也影响了教师的授课热情,导致体育课教学总体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开展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教学中继续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既单调又枯燥,容易产生厌恶心理。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锻炼方法的兴趣不浓,给体育教学和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体育比赛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合理的体育比赛能够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使得体育课教学内容具有易操作性和多样性。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体育技能得以提高,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几乎所有的项目都要求有重复练习,这就使得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出现单调的情况。如田径项目教学中跑、跳、投的练习,由于受项目特点的限制,教学内容变不出太多的花样,学生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锻炼效果不好,达不到课程的要求。教师如果能合理引入体育比赛,效果就能好许多。比如,短跑教学中,每人100米的多人接力比赛就比单纯的让学生跑100米的效果好得多。

其次,合理的体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练习效果,就要在练习者饱含积极、热情的情绪下做大量的、重复性的有负荷的练习。而这样的教学会让许多学生失去热情和积极性。如耐力跑项目的教学,就要求学生进行长距离的不间断的跑动。可是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热情就是不高。教师如果采用运动量较大的游戏比赛方式来替代长距离跑,如大场地、多人数的拉网捕鱼,学生就会在欢乐的、激烈的游戏中取得同长距离跑—样的效果。

二、体育比赛教学形式实施的可行性

我通过反复思考,决定尝试将比赛的教学形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此改变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态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制定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里我担任初二年级的体育教学,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因地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选择了篮球、排球、武术、田径等项目作为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比赛内容。并做好了各项目的教学计划,把要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拟出来,根据课程时间做好上课的规划和安排,并制定了教学小目标。争取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2、体育比赛的教学组织方式。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教学主要任务和要求,并积极宣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比赛。对于比赛项目的学习,教师落实在课堂的教学中,分课时对他们进行锻炼,尽量使学生掌握该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的比赛规则。最后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由体育委员牵头其他班委干部协助做好报名工作,并根据本班的人数,合理的将男、女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指导分组)。报名完成后由体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比赛的赛制和比赛的课时安排。

3、教学过程——比赛与教学、练习的结合

体育课以比赛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将学生的技术练习过程转化到比赛中来,用比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比赛水平和比赛质量,达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师应做好每一堂课的安排和布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赛项目,课的内容一般分:新授课、复习课、比赛三个内容,同时把学生进行分组。新授课的内容根据计划、目标为比赛服务,复习课内容为技术水平和比赛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比赛质量的提高则最终完成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使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1、新授课阶段的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师要做到语言简洁,动作准确,讲解示范清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分场地运球上篮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

2 、复习课阶段的练习: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觉地在跑道上练习,按照老师要求把复习小组的同学分成练习的三个小组分别在1、2、3跑道上进行练习,并且每小组选一个技术动作较好地同学做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练习并作技术指导,做到以优培差。看谁练得最好,哪组的练习最好。要求在重难点上多下功夫,有所提高和进步。

3、比赛阶段的组织:根据制定好的比赛安排参加第一轮男子篮球3对3的小组进行比赛。比赛方法及规则——本班男女各两小组,每小组两支队伍,先进行小组出线比赛。比赛时间在五分钟,看哪队得分多的为胜利,其它比赛规则跟正规篮球比赛规则相同。技术上,提倡在比赛中多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并保证比赛安全。双方的队长、体育委员、班长、裁判员同学负责组织和维护纪律,有急事请及时向老师报告。同时,体育委员做好比赛的记录。

由于全班学生活动的范围较大,在比赛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抽出时间到两个场地察看,作技术指导并询问负责的同学是否有疑难问题或需要处理的事情。做好全课堂的监控工作。课后教师小结,对于比赛进行总结,并宣布进入决赛队伍,为下堂课做好准备。并多用表扬法总结学生在练习、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方面的优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成功感,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比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水平,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增强了学生的体育、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赛的作用和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浏,汪晓赞,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2]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 罗希尧,中学体育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教学与比赛 篇4

原因之一:新项目, 怕危险

对于初一新生来讲, 所选出的队员虽然都具备了身材好、速度快、跳得远等特点, 但由于往往是初次接触跨栏项目, 且年龄较小、身体条件有限等原因, 在开始练习跨栏 (少年组标准) 时, 会害怕自己跨不过去, 或怕摔倒或者碰撞产生危险, 由此会表现为“绕栏”、“跳栏”、“一边走栏”、“推栏”, 甚至“踢栏”、“蹬栏”等现象, 此时, 如果教师急于求成, 或表现出焦躁情绪时, 学生就会越来越害怕跨栏甚至不敢再跨栏。

方法与策略:对于上述现象, 教师应加强学生基本技术的练习, 如, 跨栏坐的练习、连续的行进间摆跨练习、起跨腿攻墙 (或攻栏) 的练习、摆动腿的横 (纵) 栏提拉练习、连续攻 (跨) 边栏练习、连续跨越固定区域练习 (1.5~2.0米) 、过低障碍物 (低栏) 练习, 以及其他辅助练习等等, 并做到从技术上逐步推进, 循序渐进;从心理上, 帮助学生逐渐消除恐惧, 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体会跨栏, 并形成“跨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只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等心理, 由此树立信心甚至激发参与兴趣。

原因二:身体素质较差, 怕失败

跨栏技术较为复杂, 且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其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速度, 还要有一定的肌肉力量、良好的身体柔韧性、一定的动作节奏感。如果训练不系统、身体素质达不到一定要求, 队员在练习与比赛中就会出现绕栏、跳栏、磕栏、摔倒等现象, 特别是在跨第一栏和最后二、三栏时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且此时出现的危险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心理压力, 甚至导致学生形成心理障碍害怕跨栏或者放弃跨栏。因此, 在练习技术的同时, 一定要进行系统的素质练习, 要保证队员在练习或比赛时能够有充沛的体力。

方法与策略:针对上述情况, 一般首先要反复练习从起跑到第一栏的步速与节奏, 和运用合理的跨越动作高速通过第一栏后继续跑进的练习, 不能急于求成, 要形成固定的节奏与步速, 形成良好的攻栏与过栏动作, 从而避免步数不准、需要调整步子的现象;对于体力不支而出现最后几个栏动作变形、步数混乱的现象, 指导教师在加强队员心理疏导的同时, 可采用“10米快+10米慢”的连续变速跑练习、150~200米跑练习、从起点过3栏跑进至第9栏、第10栏的最后冲刺练习、降低栏高 (或缩短栏间距) 的全程跑练习、跨12~13栏跑练习等方法, 使学生能够在保持较高速度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与比赛。

原因三:比赛时“怯场”, 学生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跨栏跑是一个观赏性较强的项目, 观看的学生一般都比较多, 有些运动员害怕跑不好会被其他人笑话, 站到跑道上时总感觉有很多人看着自己或觉得栏架太高、栏间距太大, 导致自己缺乏信心;看到其他运动员摩拳擦掌的样子, 感觉好像都比自己强, 导致自己缺乏求胜欲望, 此时, 队员就会表现为起跑迟钝、身体颤抖、四肢僵硬、步伐笨重、步子迈不开、整个跨栏动作严重变形、跑完后大脑一片空白等, 由此成绩不太理想, 学生也有挫败感。

方法与策略: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可能是学生个性的原因, 如, 性格内向、对自己要求太高、压力太大等;另一个原因可能是, 在学校训练时人员相对较少, 彼此之间比较熟悉, 对场地也较为适应, 但是, 一旦到了新的环境中就会不知所措。此时, 指导教师应不断磨炼队员意志品质, 增强队员们在逆境中奋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可以安排队员在场地设施较差的条件下, 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提高训练难度, 或人为设置训练障碍, 让队员通过排除困难、保质保量完成训练指标来提高其对困难的承受能力, 以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多进行抗干扰起跑练习;在每次参加比赛之前, 有意识地组织开放式训练, 或在大课间活动、学生集会、家长开放日等人员相对集中的时间组织训练, 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助威团, 制造训练场吵闹、混乱、紧张的气氛……通过这类训练, 可培养队员不畏强手、沉着、冷静的心理, 增强他们的抗干扰和独立作战的能力。此外, 在比赛前, 指导教师一定要求或带领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 此时不需再向队员施加压力, 而要善于开导, 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自己和比赛对手的实力, 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任务, 保持自己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斗志, 牢记动作要领和战术, 注意起跑与第一栏的衔接, 让队员凭借自己的实力, 依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战术去赢得比赛的胜利;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学校运动员过去参加大型比赛的优秀战例, 用以增强队员的心理优势, 缓解压力, 促使队员创造更好的成绩。

原因四:过分激动, 盲目自信

运动员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比赛欲望过分强烈, 或过度兴奋、坐立不安、焦急烦躁、心跳加快、肢体颤抖等, 这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往往使运动员不能发挥应有的水平。

方法与策略:教练员应引导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自我调节心理, 使心理放松、情绪稳定, 配合适宜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到能使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上;帮助运动员科学分析自身实力, 确定正确而适度的目标;在训练过程中, 合理地使用心理学方法与手段, 及时地调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 使运动员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 获得最佳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张贵敏.田径运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褚跃德, 惠民.运动心理咨询[M].2007.

[3]王方春.对跳远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教学与比赛 篇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医院“扬白求恩精神、树卫生新风采”身边人身边事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为了弘扬白求恩精神,展现白衣天使的风采,也为了我们医院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加落到实处,医院党政工团共同举办了本次比赛。

本次比赛在医务科、护理部、社管科以及各病区、各科室的大力协助下,一共收到了55篇征文稿件,并邀请了**日报、**报、**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等相关人员担任评委,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出优秀稿件。今天,我们从中挑选出16篇,在这里举行演讲比赛,我们相信,通过选手们精心的准备和真诚的演讲,一位位默默无闻的普通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将涌现在我们身边,虽然他们的事迹平凡,但是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而他们也将在医院改革、发展中熠熠生辉!

……

演讲比赛技巧

演讲准备

40.不要指望几分钟的演讲能起到翻天覆地的作用。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述,听来要让人思考半天才能明白的词语别用,让人费解或可能使人误解的观点别说;

41.拿到演讲稿一定要按比赛时的速率试两遍,确保不超时,千万别存侥幸。

42.对演讲稿尤其是对别人写的稿子要反复读,背下来只是最低要求,你必须对稿件中的每一个标点的由来都了然于胸;

43.尽可能的预先到演讲场地,熟悉环境设施。如有可能不妨到台上喊上几嗓子;

44.搞清楚是哪些评委哪些听众;

45.预先演练好如何上下场。几步可以到话筒,在哪儿鞠躬;

46.如果话筒高度不合适,主办方安排专人调整的比赛,应在上台前就示意工作人员调整,如无专门人员调整,自己应知道如何调整,不可胡乱吹吹打打。

47.如果可以看讲稿的比赛,最好不带讲稿。一定要带,记住讲稿最好是单面打印;

48.练习用正常语调、最大的音量清楚的完成演讲;

49.别指望到时变腔变调、装猫变狗吸引人。

场前准备

50.举止务求自然;

51.愉快地接受领队教练或亲朋的鼓励;

52.比赛前一夜睡个好觉;

53.向尽可能多的听众问候,包括老朋友,也包括新面孔,对你在赛前看到的每一个人微笑;比赛时他们会还给你最宝贵的鼓励;

54.要象准备对全世界演讲一样准备你的演讲;

55.当你的名字被叫到时,慢慢的站起来,以正常的步幅走向演讲台;

56.想像一下你的恋人或你心仪已久的人就坐在台下;想想你的朋友正向你欢呼、想想你曾有的成功;

57.揽镜自顾,“画眉深浅入时无”。但这里的“时”应是演讲比赛的标准;

58.不要穿戴任何花里胡哨的服饰。花边类的服饰等会转移大家对演讲的注意力

59.把服装里的东西掏空。尤其是可能发出声响的手机或可能露出来的讲稿等等

60.别试着预先准备手势;

61.放松面部肌肉,让脸上的微笑来自内心;

62.别让头发垂到脸上;你必须给人清爽利落的形象;

63.临演说前可以含薄荷味或咖啡质的口香糖。但上台前三分钟必须吐掉,清空你的嘴巴。

64.可以做一些深呼吸;

65.自我伸展并想像你比实际要高,正在天空翱翔,俯视着大地的芸芸众生;

66.如果你的演讲被安排在午后,中午睡上一觉,会给你的精神加分不少;

67.场内正比赛,就不要还在会场外的走廊或卫生间里背稿子;

68.要尽可能的多听先讲的人演讲;

69.试着以端坐不动的姿势放松10分钟。

比赛之中

70.相信:你是在作最一流的演讲。你就是大家期待的一等奖的得主;

71.笑得自然;

72.鞠躬致意――站到话筒前――深呼吸――放松――微笑――开始把烂熟于心的讲稿讲出来;

73.用目光和观众说话,先从那个你感到最亲近的人开始,用目光告诉他,你感谢他的关注;然后,把所有的听众都当成你的大哥大姐。

74.不要忘了用你的目光和表情让评委们感觉他很重要;

75.可以用长停顿,但以不让人误解为忘词为界;

76.对场内听众的噪音点可用目光恳求他们停止,如果无效,抬起你的目光,不去管他,继续你的演讲。

教学与比赛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师生互动“讲故事”的活动中经历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这件事,在经历事件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不断发现阅读乐趣的过程中,通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的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比较异同、展开想象、揣摩内心等方法,体会小嘎子聪明机智、富有心计、性子急、沉不住气、自以为是、自傲自大等性格特点,在不断的感受、修正、发现中逐步深化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小嘎子的人物性格,在不断的感受、修正、发现中逐步深化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想人物性格,顺势抛出“通过一件事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理念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照片,请大家猜想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很阳光、很乐观的人。

生:他像个运动员一样。

师:那这个呢?谁愿意来猜一猜?

生:我觉得她是个贫困山区的小孩。

生:她很瘦弱。

师:这个呢?这个男孩呢?

生:这个男孩好像也是一个村庄里的人,像以前那个年代里的。

师:这是通过外貌来猜的,对不对?你来说一说。

生:他是山区里一个很乐观的男孩。

师:我们仅凭一张照片,可以轻易判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生:不能。

师: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老师想到了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如其名”。名字是可靠的呀!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看个名字。谁来读一读?

生:小嘎子。

师:嘎字怎么解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字典上的解释。谁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读一读。

(生读。)

师:你认为在这个名字里嘎字怎么讲。

生:应该是调皮的意思。

师:你现在猜一猜小嘎子这个孩子是个怎样的小家伙。

生:小嘎子是个调皮的孩子。

师:还谁想说?

生:是个很阳光的孩子。

师:光靠一个名字来猜也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我们还要看他的为人处世。今天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小嘎子的一件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一起来读——

生全体: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师:接下来我们就在课文里经历这件事,你一定会对小嘎子有更多的认识,请大家大声自由地读读课文。

二、走进文本。经历事件,故事接龙,熟悉情节

师:好,孩子们,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件事,才能了解这个人,我们先别急着聊小嘎子,我们先回放一下这件事。老师想和大家配合来讲讲这个故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老师讲摔跤之前的那一部分,你们讲书上这段,怎么样?老师先来讲,据说小嘎子的心爱之物是一把木手枪,整天爱不释手,有一天,这胖墩儿非缠着小嘎子用自己的柳条鞭换他的木手枪。小嘎子心想,想换我的木手枪,门儿都没有,但是这挂柳条鞭我可要定了。于是,小嘎子抬头一望,指着墙外说:“上树,看谁够得着那个老鸹窝。”小胖墩儿一看墙外,那棵大杨树,好家伙,高足有七八丈,直的像根杉篙似的,老鸹窝就搭在一根细又上,看上去像是一个黑疙瘩云,着实高的眼晕,连忙摇头说:“不跟你赌那个,我上不去。”“要不——摔跤。”“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掉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这不两个人就随便地摔了起来。接下来就该你们出场了,像老师这样讲一讲这个故事,想不想?老师帮大家把接下来的这部分按着比赛的回合分成了4个板块,就请同学们4个人一小组在下面自由地来讲一讲,有信心吗?

(生组内练习。)

师:同学们练得真是热火朝天啊,要想了解一个人,我们得有本事把这个事演得活灵活现。刚才我发现我们班同学本事可大了,好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分享一下行吗?谁有好的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也借鉴一下,让我们都能讲得如见如闻,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我想用表情还有动作,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

生:通过想象,用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

师:通过想象,大家同意吗?这两个同学的方法都特别好。

生:我们用演的方法。

师:想带着画面去演,同学们的方法都那么好。这样,我们按着刚才的那些方法选一个片段,自己在下面练一练。

师:选一个片段用刚才那些同学的方法在小组之间自己讲一遍。演的时候分片段讲。

生1: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鸽架似地对起阵来。

生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生3: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生4: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师:再找4个人,每组选一个人。

(生讲略。)

师:我觉得讲得还是很用心的,最后一组,选择自己最拿手的。

(生讲略。)

三、交流感受,深化人物形象

师:大家讲得像放电影似的,让人身临其境。好了,刚才我们一起经历了小嘎子摔跤的这个事,接下来我们该聊聊这个人。让我们默读课文,用蓝笔来批注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好了,熟悉了这个事,让我们说一说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嘎子。

生:机灵的。

师:你有这种感受吗?你也读一读。

生:起初,跟猴似的蹦来蹦去,他不是直接迎战,是使用计谋的,觉得自己很机灵。

师:这单单是机灵吗?

生:机智。

师:还有别的看法吗?感受到了吗?认同这种看法吗?及时把这种看法记录在旁边。

生:很有心眼。

师:有心眼,那小嘎子的强项是什么?

生:爬树。

师:那为什么提议摔跤呢?你们知道吗?

生:因为胖墩儿不会爬树。

师:谁的强项是摔跤?

生:胖墩儿。

师:提议摔跤的目的是什么?谁知道?

生1:他认为自己行。

师:认为自己行,胖墩儿不行。

生2:他想让胖墩儿输得心服口服的,让胖墩儿用强项,他有点太自负了。

师:自负,又出来个新词,及时拿红笔批注在旁边,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的看法?你认同哪个看法,提议摔跤是因为胖墩很擅长,那他为什么要提议胖墩擅长的比赛呢?读懂他的想法了吗?

生:有心机,为了以智取胜,为了最后得到那个柳条鞭。

师:为了得到柳条鞭,这是他的小算盘,小心眼。好了,孩子们,你们都有这种看法对吗?大家认同吗?大家读读这两段。

生:“要不——摔跤?”“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掉了单褂儿,又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师:还从哪能看出来小心眼。

生: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如果一叉一搂的小嘎子肯定不能直面,只能智取。

师:你又看出了怎样的一个小嘎子?

生:聪明。

师:聪明,大家认可吗?把它批注在书上,一起读一遍。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他富有心机,认可了哪些看法或者又发现了哪些看法?及时分享下。

生1: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生2:这么长时间没有得到胜利,所以他想快点得到胜利,所以他骄傲了。

师:说骄傲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那还有谁读一读?

生: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师:多读几遍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一起读。

师:有没有新发现?

生:聪明反被聪明误。

师:说得非常好,最后让他输的原因是什么?

生:急于求成。

师:大家认为急于求成,还能够从哪读出来他急于求成?从哪急了?

生:小嘎子根本就打不过一身牛劲的小胖墩儿,推托拽顶,硬是搬不动他,所以就中计了。

师:中计了,开始的时候想用什么方法?

生:智取。

师:用书上的话,哪个地方是?

生: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师:这是实际的表现,你还读实际的表现,找个人读小嘎子之前的想法,对比读一读。

生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生2: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师:男生读起初的想法,女生读后来的表现。

师:起初的想法一样吗?你又有怎样的想法?

生:感觉这时的小嘎子有点心虚,一开始还自信满满,以为自己肯定能赢,后来沉不住气,着急了。

师:沉不住气慌了,还有谁讲一讲?

生:小嘎子战术不对,蹦来蹦去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后来正面交锋的时候就没有体力了,只能听天由命。

师:是听天由命吗?再读读。

生: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

师:这时候说明了什么?

生:小嘎子在极力反抗,想挽回局面。

师:这时候用什么招了,是冷绊子吗?是巧招吗?

生:用自己的力量,用力对应。

师:这就是强攻了,导致他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计划没成功,计谋有问题。

师:原来自信满满的,可实际呢?

生:小嘎子看还没赢,太急躁了。

生:有点轻敌了,利用小胖墩儿的胖,这回胖墩儿发挥了胖的优势。

师:胖墩儿是个强劲的对手,小嘎子慌了阵脚,想使用强劲使不出来了,所以小嘎子沉不住气,一起读一下。

师:读出这时候的沉不住气,再读一遍。

师:强攻都使出来了,这时候还想使用什么方法来赢胖墩儿,看到了吗?

生:使绊子。

师: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生: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师:比仰面朝天更惨的是咕咚一声——摔了个仰面朝天!

四、推荐原著《小兵张嘎》,激发阅读兴趣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经历了这个事,看出了原来照片和名字看不出性格。看来只有经历了一件事,你才能看清这样的一个人。好,孩子们,如果让这样一个骄傲的、急于求成的、沉不住气的小游击队员去打仗你们能放心吗?

生:不能!

师:可是,偏偏是这样的一个小嘎子在后来的一次战斗中立了一次功,用巧招打败了敌人,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英雄。你们想知道他后来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吗?那就只有看看这本书《小兵张嘎》。我们今天读的这部分就是这里的第九章,他干的那件漂亮的事在第十八章,中间的内容就是他成长的过程。那他是怎样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老师推荐大家看这本书,大家一定会对他有更多的认识。

评析:

潘老师执教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目标设定清晰,学习活动得当,遵循儿童阅读的规律,致力于发展学生一生的阅读能力。

一、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潘老师在这节课的开头和结尾所设计的学习活动都很有意思,开头是看图和根据外号猜人物性格,目的是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带着自己的种种猜测,饶有兴趣地开始一篇文章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开始就是快乐的、积极的、充满期待的,符合儿童好奇的阅读心理。而结尾处,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由本文读出的一个“急躁、沉不住气”的小嘎子又是怎样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小英雄的?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心,推荐学生阅读《小兵张嘎》这本书,阅读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兴趣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首尾的设计意图清晰可见,就是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在课堂上要跃跃欲试地开始读书,在一节课的结束,还要开启一扇课下欣欣然将要阅读的大门,这样的语文课着眼于学生一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累积形成。

二、想办法让学生走进故事

课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学生一读就能被文字吸引,进入比赛的场景中。但怎样真正走进故事,清楚地欣赏到这场激烈的摔跤比赛呢?潘老师显然是做了充分的学情分析的。学生读出比赛的精彩并不难,难的是读得如见如闻,身临其境。而这个目标并不能通过零散的交流活动而达成。为此,潘老师所设计的学习活动就是——讲故事,并且层次清晰,策略得当。由开始老师讲故事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再通过伙伴们合作讲,再到运用分清回合、想象画面、揣摩人物心理等策略让学生真正走进故事,能够通过想象、朗读和适当的动作模仿等形式再现故事,表达自己读出的精彩情节,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遍又一遍文章中所写的那段故事。

三、想办法让学生读懂人物性格

本片段出现在“人物描写一组”中,意图让学生能够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来理解人物的性格,这也是读小说的一个价值。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的分析理解显然是不合适的。潘老师针对学生阅读心理,设计了交流活动。在学生已经对故事情节了然于胸的基础上,再次沉静下来,拿起笔边默读边批注,记录自己对于人物的感受。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小嘎子的性格特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学生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并不断完善和修正,我们把这样一个过程称之为“阅读中的寻宝”,在寻觅过程中,文字中的宝石不断被发现,不断被串联,最后学生读出一个“鬼道”“耍小聪明”“急于求成”的小嘎子。至此,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小嘎子形象越来越清晰具体起来。

四、想办法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潘老师的这节课比较清晰地呈现了哈尔滨市南岗区语文名师工作室“读学分导”的教学思想,注意遵循儿童阅读心理的规律,从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到熟悉情节经历精彩的比赛,再到默读批注,互动交流对于人物形象的感悟,最后再次引发新的阅读期待。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是着力于学生终身阅读兴趣的累积、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会思考、会质疑、想交流、乐分享。这些都是一个好的阅读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而这些素质是需要在很多节像潘老师执教的这样的阅读课中一点点通过实践而获得的。

教学与比赛 篇7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选修羽毛球课的80名学生。把学生分成各40人的2个小组,其两组的基础也大致相同。对于授课课时、教学进度等条件均相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检索方式查阅有关羽毛球教学理论与方法、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结束后在2013年12月底向两组学生发放问卷80份,教师当场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填写,填完及时回收,回收问卷80份,有效率100%。

1.2.3 统计分析法

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学常规处理,并对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技术评定和达标成绩进行统计和运算。

1.2.4 实验法

对照组按照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组羽毛球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传统的羽毛球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教师检查纠正;实验组采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即教师示范讲解完基本技术后,在教师的主导控制下,对学生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对场地、授课时数等外部条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前后,按照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技术评定的要求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测试的内容:正反手垫球(及格为25个,满分为50个),数量和技评各占1/2;发球,后场高远球连续发10个,左右区各5个,每球技评5分,落点5分。两个考生分别站在相对的双打发球底线附近,及格为25个,满分为50个,数量和技评各占本项考试分数的1/2。

2.1 实验结果

采用比赛教学法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在技术水平方面都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有所不同。

在正反手垫球技术上,实验后实验组成绩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发后场高远球技术上,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程度无明显差异。在两人对拉球技术上,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实验前的成绩,两组在实验后成绩的提高幅度很大,且实验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结果分析

(1)“比赛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教学法,这就要求学生要运用各种步法迅速移动到适当位置处理来球,在这种大强度、持续的运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速度力量(爆发力)、力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从而使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增强,柔韧性和协调性得到改善,肌肉的耐力增强。身体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强抗疲劳能力,减少和防范运动损伤的发生。比赛教学法的运动量大,速度快,能有效的消耗多余的脂肪,调节肌肉密度,还有助于缓解大脑和颈椎的疲劳状况。

(2)“比赛教学法”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羽毛球练习中,长期进行快速多变、随机应变的羽毛球技、战术练习, 可以锻炼参与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的反应能力。比赛过程中的快速的、变化无常的预测、判断、决策过程的重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羽毛球的球感,对练习者的动作反应有促进作用。

(3)通过“比赛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欲望被唤醒,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其积极性也得到提高[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更好的展现自我,就会自觉地进行基本技术的练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结果表明:有88.3%的学生认为,比赛可以促进他们对技术的掌握和提高战术意识,从而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技、战术。有82.8%的学生认为教学比赛能唤醒他们的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强调羽毛球的基本技、战术是比赛的强有力保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提高技术和教学质量。

(4)“比赛教学法”对磨练个体意志品质有促进作用。在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要不停的起动、跨步、奔跑、跳跃、转体、挥拍击球, 球一发出,就不能停顿。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能忍受大强度、持续的速度耐力运动,能够忍受疲劳和酸痛,不怕困难,敢于吃苦。

(5)“比赛教学法”可以加强团体凝聚力。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比赛法可以提高练习者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默契的合作精神。集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认可、相互接受非常重要。比赛中偶然的失误,是埋怨还是鼓励,取决于集体对“一体化”的认可和与同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比赛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常规的传统教学法。比赛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融合贯通,交叉使用,能更好的发挥比赛教学法的作用。

(2)比赛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羽毛球课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巩固和提高学生羽毛球技战术水平、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调节课堂气氛以及加强学生团体凝聚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比赛教学法”可以磨练个体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4)“比赛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敢前进的精神。可以拉近学生与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比赛中增进交流。

(5)采用“比赛教学法”丰富了学生的比赛经历,能够提高学生的竞赛意识和对裁判法的理解。

3.2 建议

(1)在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采用“比赛教学法”,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和比赛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灵活安排,设计比赛教学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现有程度来设计,要将技术能力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交叉分配开,让技能高的学生带动技能差的学生共同练习,使二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2)在羽毛球教学比赛的同时,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和与基本内容有关的游戏,这样不但使学生为比赛奠定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学生技战术的提高,为今后的羽毛球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比赛视频, 并作出一定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通过看比赛来领会和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球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比赛的能力和对裁判法的理解。

(4)对于在教学比赛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后续的羽毛球教学中要集中、加强训练。在比赛结束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点评和总结[4]。

教学与比赛 篇8

一、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设想与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是脚内侧踢球, 属于足球基本技战术模块 (二) 的第一单元 (脚内侧踢球单元) 。本单元共有设五课时, 这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通过模块 (一) 对足球基础动作的初步学习, 学生对于足球有了初步认识, 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控球能力有待提高。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初步学习足球基础动作, 使学生对足球有初步认识,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并巩固脚内侧踢球技术, 增强学生踢球的准确性、熟练性, 争取为学生的以后的足球实战比赛和实现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

1.知道脚内侧踢球是足球争抢、配合及射门的一项重要技术, 明确脚内侧踢球的正确部位, 初步了解脚内侧停球的动作要领。

2.80%左右的学生能够准确地合理地把握踢球时机, 70%左右的学生能够全身协调用力, 并控制球的方向。在学练中提高判断力, 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3.在两人和多人练习中, 互相帮助和配合, 并通过比赛和游戏提高自信心, 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增强团队意识。

二、学情的设想与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 自然班男女生均有 (水平5) , 学生来自各个初中, 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都喜欢体育运动, 也喜爱足球比赛, 求知欲望强, 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较强。不足之处是他们的足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男女生之间技术差别稍大。虽然学生不注重基本技术的学习与规范, 但是他们好胜活泼渴望成功。我争取让学生在游戏与比赛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多培养小骨干, 提供舞台, 让他们秀出风采。

鉴于以上考虑, 本课采用了音乐导入、体验比赛语言启发、游戏竞赛等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设想与分析

考虑到学生初步体验足球课, 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踢球时上下肢的协调性和踢球准确性, 即踢得对和踢得准。怎样才能踢得对、踢得准呢?

首先, 踢球方法要正确, 也就是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击球部位 (触球部位) 、脚型要正确。其次, 踢球时上下肢要协调发力, 踢球时传接的方向要准确, 同伴间的配合要好。鉴于以上分析特制订:重点是支撑脚的位置与触球部位;难点是踢球的准确性与协调性。

四、主要教学流程的设想与分析

1.由音乐片段“天下足球”、“生命之杯”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并热身练习, 目的是创设情境, 使学生进入足球意境, 初步激发学习兴趣。

2.分组体验教学比赛 (老师提要求、小骨干合理组织) , 目的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自主体验学习, 在比赛中体会并思考。

3.提问引出踢球动作—脚内侧踢球, 各组看挂图自主体验学习。

4.根据学生学练情况及时评讲, 由老师讲解示范并介绍两种练习方法与步骤。

方法一:两人一组合作练习。要求: (1) 互相指导和监督, (2) 根据各组技术掌握情况合理选择练习步骤。

练习步骤:踢固定球———体会脚型和触球部位;上一步踢固定球———体会支撑脚的位置和踢球腿的摆动;近距离踢球———巩固踢球动作;较远距离踢球———联系实战巩固技术初步体会应用。

方法二:五角星场地, 五人一组合作练习。

练习步骤:基础练习———固定五人位置, 踢球练习;提高练习———尝试五人跑动中踢球练习;挑战练习———尝试五人跑动中踢两只球练习

目的是教师粗略阐述与示范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探究全身协调用力的方法, 并在小组合作和不断探究中领会和提高踢球技术, 解决踢球的准确性问题。

5.游戏“齐心协力”踢准射门练习。基础游戏:踢固定球射门;提高游戏:运球后再射门。

目的是 (1) 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 加强学生运用本课技术、检验与巩固所学技术; (3) 结合比赛实战应用所学技术, 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6.放松练习 (集体舞24步) 。

五、教法设想与分析

1.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加大练习强度。

2.竞赛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分层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分层次教学, 合理引导进行创新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学生的潜能。

4.音乐辅助教学法:学生喜欢音乐与舞蹈,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经典足球世界杯音乐“生命之杯”与“旗开得胜”, 最后以音乐伴奏师生共舞结束教学。

六、特别提醒

1.安全和球的处理。足球课在室外进行, 课堂上学生很兴奋, 情绪容易激动, 一踢比赛啥都忘记了, 眼里只有球, 见球就踢, 较少考虑场地和他人的安全性。老师要提前做好思想工作, 场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重要的是足球一定要处理好, 比如每安排一次活动前、后都要考虑好球用几只, 哪些学生带球, 哪些学生不带球, 多余的球放在哪里。

教学与比赛 篇9

参加开幕式的有原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顾问曲宗湖教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与艺术中心主任吴键博士, 广东省教育厅体育教研员庄弼老师,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云, 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行政服务中心张子英主任, 湛江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重庆、天津、长沙、武汉、西安、洛阳、常州、保定、株洲、柳州、喀什、宜昌、黄石、荆州、湛江等九省、市、自治区十五个城市194名参赛选手和500多名观摩学习代表出席了热烈而隆重的开幕仪式。

开幕式由湛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林涛同志主持, 在开幕式上,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科院体卫艺中心吴键主任充分肯定了十四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二十五年来在全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做出的积极贡献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同时, 寄希望于广大的一线教师在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学养,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竞赛项目, 凸现教师应有技能

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呢?十四城市学校体育研究会组织的第二届教师技能比赛, 在项目设定上很好地诠释了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本届技能比赛项目, 由集体项目竞赛和个人专项技能竞赛两部分合成。在比赛的评分权重上, 集体项目队列操练占20%, 个人专项技能占80%, 其中田径项目占10%, 体操项目占20%, 球类项目占10%, 武术项目占10%, 比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分开进行。

(一) 集体项目技能竞赛

1. 队列动作操练比赛评分分为指挥教师, 实作教师, 队列动作编排三个部分组成。各参赛队依照本次队列比赛规定的28个动作内容, 自行编排操作程序, 在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内, 按解放军2010年队列条令并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集体队列动作操练 (起点和回归点要求在同一位置) 。

2. 各代表队在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参赛的12名教师中, 现场随机抽签确定一名指挥教师, 按队列比赛要求指挥其他实作教师进行操练。要求每一个参赛教师都必须具备在正确的指挥位置上能下达各种队列操作口令的指挥能力。

(二) 个人专项技能竞赛

1. 体育理论知识竞赛:

内容涉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保健学、体育测量与统计等, 以及从事本专业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工作必须具备 (应知应会) 的专业基础知识。

注:本届理论知识考试的范围涵盖面较广, 要求参赛教师不仅要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 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

2. 编写单元与课时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本次比赛采用的是参赛教师现场随机抽取教材内容 (以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教材为主) , 当场编写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主要考查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目标、重难点以及学情把握等方面的教学设计能力。

(1) 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基本要素包括:教材内容、单元与课次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的重难点、学时课次安排 (依教材的难易度自行掌握) 、主要教法学法手段、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等。

(2) 编写课时教学计划 (教案) , 是从单元教学计划的课次安排中, 选取其中的一个课时内容进行编写。基本要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组织形式、练习时间与次数、场地与器材、生理负荷预计、安全措施等。

注:编写单元与课时教学计划时, 参赛教师均不得携带任何参考资料和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这不仅考查参赛教师对每项教材的熟悉程度, 使教师做到“知其然”, 而且还要对教材的每个技术环节和应用的教学方法做到“知其所以然”。

(三) 四类教材技能竞赛

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由多个方面呈现, 其中能够熟练地、准确地掌握和示范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所有教材内容, 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之一。

本次技能比赛设置了田径、体操、球类和武术四大类教材 (人教版教材) 。其中, 田径项目的蹲踞式或挺身式跳远和球类项目的篮球或排球的规定动作, 均采用现场抽签确定参赛选手的二选一比赛的科目;体操项目的单杠组合动作和技巧组合动作以及武术拳术套路的组合动作, 是每个参赛教师必须考查的科目。这四大类教材的评分权重, 既有能力素质评分, 又有技术评定评分。同时, 每个项目参赛完毕, 评委还要随机抽测各组参赛教师提问该项目教材的技术动作要领或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注:因此, 要求参赛教师对各类教材要熟知并要“了然于心”, 尤其是对各项教材的技术环节和细节以及保护与帮助的安全措施更要通透。由此, 对每一位参赛者能否熟练掌握各类教材的技能和运动能力, 都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二、竞技现场, 彰显精英靓丽风采

本届技能比赛, 为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基层教研员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教学技能、交流经验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各会员城市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领导的支持下, 依据规程要求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和练兵热潮, 深入地钻研教材、探讨教法、苦练过硬的教学技能, 有力地促进了各会员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的提高。各地在大练兵的前提下, 采用层层选拔的方式, 按照技能比赛的规程和要求组建了代表队, 厉兵秣马进行赛前的集训工作。

竞技现场, 在整个比赛活动中因受强台风的影响, 天气晴雨相交。集体项目队列操练比赛中, 大风雷雨对每个参赛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尤其是长沙市代表队和重庆市代表队在队列操练进行时, 天空由小雨转为暴雨, 但参赛队员们置气候变化无常而不顾, 依然沉浸于竞赛之中。指挥教师屹立在雷雨中, 下达的口令依然那么的清脆响亮, 实作教师不顾衣衫湿透、依然斗志昂扬, 一丝不苟地完成队列操练动作, 展现出参赛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师德形象, 获得观摩学习者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在个人专项技能的赛前、赛中和赛后, 到处可以听到和看到参赛教师们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语言和身影, 处处凸现出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理论考场中, 选手们敏捷的思维、流畅的书写, 反映出他们深厚渊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独特的教学实践经验;竞技场地上, 选手们矫健的身影、娴熟的动作、高超的技能, 无不展现出参赛教师力与美结合的风采。经过两天紧张而又激烈的角逐, 重庆市、长沙市、柳州市、武汉市、湛江市、常州市、株洲市、洛阳市代表队获得本届大会的团体总分一等奖。

三、科研交流, 推进课改再续华章

7月28日下午, 在湛江市第二中学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本届技能比赛科研论文报告会。此次征文, 共征集教科研论文457篇, 经过体育学科专家和教授的严格评审, 评选出一等奖69篇, 二等奖230篇, 三等奖158篇, 因时间关系, 仅推荐了七篇优秀论文供大会报告交流。论文作者从中小学体育工作的管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发展、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宏观干预及对策、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农村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实验研究,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他们的经验介绍与交流, 使参会的教师受益匪浅。

教学与比赛 篇10

竞赛组合这一名称是伴随其由民间走向舞台, 进入专业化教学、专门性比赛后而产生的。称其为竞赛类组合是因为它进入专门的舞蹈比赛后, 适应了这一新的展示舞台, 并且和这一竞技场所 (剧场) 相融合, 从而产生出了不同于民间舞课堂组合的特点和追求。

一、教学组合的目的

首先, 教学组合是依据教学大纲[1]所规定教学目的和内容进行设计的。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东北秧歌教学大纲为例:

1. 教学目标

准确地把握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韵律及节奏特点。训练学生在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制约下, 能够谐调运用肢体的能力。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动态特征, 并能够准确地表现东北人的性格与情感。

2. 基本要求

身体能够自如流畅并具有相关水准的表现教材所给予的内容。强调舞种风格性的准确表达。对教材的构成能进行整体综合的认识与了解, 熟练掌握该舞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实践能力。举一反三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创新

3. 学习收获

准确掌握东北秧歌的动态、节奏及风格特点。能够自如地完成手巾花技巧, 并借助道具传情达意。能够区分动作和节奏的变化, 富于感染力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有关东北秧歌民间形式、风俗、民俗特点有初步了解。

4. 根据教学对象和课时量拟定出以下参考的量化组合。

1、动律组合2、手巾花组合3、踢步组合4、跳踢步颤步组合5、顿步、缠花组合6、走场组合7、稳相组合 (备份) 8、综合组合 (备份)

5. 教学进度安排:

通过右表可见, 该教材大纲从形态入手, 对教材进行分析, 每一节训练, 内部诸元素间是一种横向的逻辑关系, 以求动作的不同训练层次及可变性;节与节之间, 则是纵向的递进关系, 目的在于使动作的分析及运用得以深化。

二、竞赛组合的目的

取材于民间, 训练于课堂, 表现于舞台”的竞赛组合, 是教学结果的一种充分展现, 其最终目的是以情感为依托, 协助学生完成从情到舞, 从舞到人的艺术塑造的过渡,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组合内容短小精悍, 结构严谨巧妙, 高度浓缩精华部分进行展示。因此在该类组合的编排应把握住特定地区舞蹈风格的核心、性格鲜明、个性突出。

为了便于比较, 仍以东北秧歌为案例进行分析。第三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间舞青年组《东北秧歌风格组合》[2]在遵循东北秧歌共性风格前提下, 更突出其具体人物角色专属性的动作, 对“老”的典型人物角色动态语汇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风格作了适度的保留, 以此训练演员塑造刻画人物的表现力。如“双直臂花”、“大摆身”动律就是“老”角色所独有的动态语汇, 同样是扭, 但在扭法上, “上装” (青年女性) 扭在上端 (胸腰) , 这样会显得优美、清新、典雅;而“老”则是扭在“中段” (中腰) 。如不仔细注意其中区别, 就会忽视这一典型动态, 从而导致整个动作产生质的变化。因此, 注重人物角色动态的专属性意义重大。生活动作艺术化的处理, 如提鞋、整装等动作, 既来源于民间舞蹈的原型, 又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 从中透露出编排者对深入生活细致观察以及对东北秧歌深厚的积累和独特的认识。短短两分钟的组合浓缩而精彩。充分而清晰的个性表演, 对学生的身体语言及综合表现能力, 提出了高标准的综合性要求, 中国民间舞的教学功能在此得到了高层次的体现。

通过上述案例, 不难看出竞赛组合具有舞台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即“表现性”。其“表现性”是以中国民族民间舞种的体态、劲力、动律、技能为审美取向与价值体现, 对“元素性”训练进行风格化、系统化、艺术化的整合, 形成基础性、阶段性教学教研的成果。它在以汉、傣、藏、蒙、维、朝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舞众多风格特色的丰富表现形式中, 提炼最具典型性、最具训练价值的“元素”, 通过“组合”方式使之强化发展。在特定的音乐与节奏, 特定的情感空间, 性格与情调的规定下, 对特定的动律、动态、形象, 基本能力及技术进行具体化、符号化的综合性艺术表现, 以舞种的本体风格性与功能性训练成果的艺术化组合形式, 去实现教学目标。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来源于生活、存在于课堂;中国民族民间舞竞赛组合来源于生活、存在于舞台。它们都存在于民间舞蹈的本体当中, 体现于风格性的各个方面。那么它们之间究竟又存在哪些不同呢?本文试图从以下两方面对课堂组合和竞赛组合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教学,舞蹈比赛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9.

比赛与人生十原理 篇11

看举重,多次看到一个运动员第一次举分量比较轻的那个杠铃,却没有举起来。最后一次机会了,杠铃的分量已加了七八公斤,他豁出去了,硬是稳稳地举得端端正正。这是“背水一战”原理、“置之死地而后生”原理,更是“发挥有待挑战”原理。

看球,每次赢球似乎都大体能说清楚,而忽然连输数分,你会觉得莫名其妙,毫无道理。因为你对己方赢球是有心理准备、有要求的,当事者也是有计划的,而己方的失利,对你则是计划外的,是无意求输硬是输——输于不经意间,输于一时恍惚,输于瞬间的走神。这是胜负不平衡原理。

我还有个怪想法,可不可以做任何事都有两套计划?一个是胜利,一个是受挫。

运动员是辛苦的,但我更同情教练。

教练有时临场叫停,嘱咐两句,运动员的表情并不像多么听得进去的样子,但是叫停仍然能起很大的作用——问题不在于面授机宜,而在于改变一下比赛的节奏。

问题是,人生中应该如何适时叫停呢?这是“尽责、坚持与叫停”原理。

球赛当中,每一个球的成功与不成功,都带有偶然因素,我们还常用“运气球”这个词,令人艳羡却又颇不服气。

我试过多次,只要我一感到比赛的某一方运气真好,风水就轮流转上了,不走运一方的运气就开始来到了。运气的问题,是碰巧的机缘,大体上属于数学上所说的概率论的范畴,而概率论里讲究一个“大数定理”,就是说,只要比赛时间足够长,仅仅靠运气定输赢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这是“公平公正”原理。

但是有的運动员在获胜后连连说“我很幸运”,这也极可爱。这是风度,这是礼貌,这也是“谦虚使人进步”原理。但这同样是事实:你不说,事情也有这一面。

这是“运气总会有一些,胜者不必太猖狂”原理。

我特别喜欢看的一个场面是比赛时拼得像灵魂出窍,比赛结束后双方热烈拥抱,或者至少是握握手,至少是互相拍一下手。

我认为地球的未来要靠这个——竞争关系,同样也应该是友好关系,竞争是友好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不愿意看到比赛结束后胜方牛得像要杀人,败方惨得或气得要自杀的场面。

这是“竞争归于友谊”原理。

我不喜欢运动员哭,尤其是获胜后的哭。压抑到这个程度,我觉得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违背了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了某种不完美的体育理念。

这是“不哭”原理。

我也极不愿意听动辄讲什么压力。奥林匹克是光明的、健康的、自信的、快乐的盛大节日,您那么大劲儿把自己压过来压过去干什么?

有的说法我完全不懂,比如说:“男队已经失利,女队的压力更大了。”这是个什么逻辑呢?谁能说清楚?

我们应该拼搏进取,我们应该追求表现优秀,我们应该珍惜荣誉,同时我们也应该君子坦荡荡,善于摆脱与转化压力,千万不要动辄把压力一词挂在嘴上。不论胜负、不论金银,都要心胸开阔、光明正大地共襄盛举,为自己,也为各国运动员的成绩欢呼歌唱。

这是“减压扩容”原理。

有些年轻运动员,有些“黑马”,一上来,其精彩表现令人不禁欢呼。噼里啪啦先赢一场两场,对方的老运动员勉强招架,好不容易才没有落马。但到决胜局,新星突然崩盘,老运动员如有天助,以悬殊比分获胜。

越到紧急时候越看出真本事,越到决胜局、决胜分,越看出谁的功底靠得住。这是“决胜见真功”原理。

当然,也有“黑马”一出手就爆冷大胜的情节,这是“世无常胜,新旧交替,逝者如斯夫”原理。

教学与比赛 篇12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旅游管理专业创建于1985年, 目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广西重点学科, 每年在全国招收120人左右的学生, 在大三分为酒店、景区、旅行社三个专业方向。其旅游管理专业在2006年改为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与原来相比有一定调整, 各课程也以应用性为诉求进行了教学改革与调整, 《旅行社管理》课程的调整改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一、《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开展“旅游线路设计与模拟营销”比赛的实施过程

1.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全班35人分为7组, 自由组合, 每组5人。各组针对本组选取的省 (区、市、特别行政区) , 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不允许超出所选行政区范围) 。参加比赛的7条旅游线路设计好以后, 挂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网上公开展示。

2.模拟营销。

营销对象为旅游学院全体同学 (以下称消费者) , 参赛的7组同学将以各种方法对本组旅游线路作营销推广。我们假设旅游学院每位有5000元消费额度, 每组旅游线路都有最终报价, 当35位同学之一对消费者营销推广时, 消费者可以: (1) 不消费; (2) 出价为“最终报价±20%” (这是为了锻炼35位参赛同学的议价能力) 。各小组的本环节得分为本组旅游线路所获得的模拟消费总额 (消费额最高的小组得100分, 其余各组按模拟消费总额的比例得分) 。消费者进行模拟消费后应签字确认, 并写明班级、宿舍, 方便查证。

3.模拟同业推介。

以上两个环节结束后, 各小组在课堂模拟向旅行社同行 (本班级同学) 讲解与演示本组旅游线路, 接受同学与教师质询与评分, 教师与全体同学的评分各占同业推介得分的一半权重。

4.比赛计分。

最后得分=模拟营销得分×70%+模拟同业推介得分×30%;本得分为《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平时成绩。

整个比赛, 共占用10课时, 对《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配合效果。以下从学生、教师、教学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

二、成效分析

1.就学生角度而言, 本次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强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旅行社管理》课程与社会、行业发展联系紧密, 实用性强, 本次比赛既有现实的旅游线路设计, 又有贴近社会和行业实际模拟销售与模拟同业推介, 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比赛后的调查中, 90%的同学认可这一教学方式, 认为自己兴趣大为提高。在本次比赛中, 教师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典型任务, 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操作要求,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 在全国范围内收集旅游信息设计旅游线路,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地进行发散创造,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亲身实践,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习过程的自主化。比赛后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市场推广能力大幅提高。

2.就教师而言, 教师从传授知识变成了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评价者, 在比赛过程中, 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 不断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据本人学期末的统计, 在2012年4~6月本人任教的《旅行社管理》课程期间, 课外时间学生共主动联系我20次, 其中15次是在本次比赛期间。

3.就教学效果而言, 达到了“以赛促教”目的。通过本次比赛, 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从学习兴趣、行业需要出发, 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赛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多赢。本次比赛对《旅行社管理》课程中产品设计、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促销等章节均有较大的辅助教学效果, 实现了组织比赛前的“以赛促教”的预期目的。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1.个别同学在小组中基本不参与工作, 滥竽充数。本次比赛小组成员数为5人, 本意为锻炼同学的协作沟通能力, 但在这次比赛实践中出现了能者多劳甚至全劳, 而不能者少劳甚至不劳的现象, 一些小组能力突出的成员承担了多数产品设计和模拟营销的工作, 而个别成员则滥竽充数, 坐享其成。针对这一现象, 作者提出的改进措施有: (1) 缩小比赛小组成员人数, 把5人改为3人, 减小不劳者坐享其成的可能性。 (2) 在模拟同业推介进行演示介绍时, 要求各小组以可以量化的形式报告每个成员所承担的工作, 并由同学与教师对其质询以判断其工作质量, 计入其个人平时成绩。

2.在模拟销售阶段, 由于目标市场群体并非实际消费金钱, 存在“人情消费”的现象。本次比赛的目标市场群体限制在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其他年级专业的同学, 本意为方便比赛宣传及促进旅游学院同学的知识面。但个别小组不对目标群体进行任何本小组旅游线路的宣讲, 仅依靠人情关系要求对方签字认可消费额度, 这样就是不可接受的了。对这样的问题, 作者进行的改进为: (1) 强调必须产品联系消费, 依靠中立的学生社团进行调查核实, 凡各小组提交的消费者确认名单须经校旅游协会向签字者进行该旅游线路问答, 确定该消费者对相关旅游线路有所认识才有效; (2) 重罚。凡提交的签字名单中, 经检查有10%对相关旅游线路的了解不足的, 则扣除一半消费额度。

3.在比赛中存在意气之争。由于比赛存在竞争, 一些同学把日常矛盾带入比赛, 在模拟同业推介环节中, 把正常的质询当作发泄不满的机会, 导致偏离主题, 课堂时间拖延, 影响教学质量。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对教师的要求就有所提高: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已不再是主导地位, 教师应当将舞台让给学生, 而教师只是本场演出的主持人和引导人。学生在讨论中冷场的时候, 教师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跑题的时候, 教师对话题加以纠正, 学生在讨论中过于繁琐, 节奏过慢时, 教师对时间加以控制。总之, 教师的作用就是保证整个模拟同业推介按照原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摘要:《旅行社管理》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 但由于旅行社行业的业务特点, 观摩、演示等手段较难让学生加深理解。本文通过对在课程中开展“旅游线路设计与模拟营销”比赛这一做法的分析, 探索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旅行社管理,课程,比赛

参考文献

[1]李中晶, 张健, 华国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教育与职业, 2012, (11) .

上一篇:效果弱化下一篇:血清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