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流通

2024-11-08

搞活流通(通用3篇)

搞活流通 篇1

商品流通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应该说一年多来,取得了扎扎实实的令人瞩目的成绩,2009年社会商品流通总额达到12.5万亿,同比增长15.5%,扣除物价的负1.4增长的百分点,实际增长达到16.9%,而且可喜的是农村消费的增长首次超过了城市0.2个百分点。

在这个前提下,消费拉动GDP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达到了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了52.5%,比2008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另外还应该指出的是,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达到了31.4%,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0.4%。初步测算,落实国务院134号文件到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从就业这个角度,我们认为可以新增就业岗位200万个,相当于全年城镇就业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另外,我们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我讲的只是商贸流通服务业,三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增幅比全国三项税收加快0.7个百分点。同时,我们看到我们的市场应该是繁荣稳定、商品琳琅满目,商品和服务需求基本可以满足当前消费者方方面面的要求。

随着收入与细分化的差异,形成高中低端市场和高中低端消费群体,高中低端市场现在应该说基本形成。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我认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也体现了市场经济商品流通内在层次与结构。大家知道,就讲高端奢侈品这一块,我们现在仅次于日本,当然,我们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中低端市场,这种情况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商品流通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它基本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可以说,这几年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遍布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应该是加快。也应该说,商品流通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的一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商品流通的基础与环境具备了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条件。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流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从行业的内部角度来看,购销调存环节、营销方式和手段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通过商品流通来进一步组织好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因为商品流通工作处于生产和消费之间。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继续把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加快生产和营销方式的转变,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着力改善民生。

商品流通体系面临的问题

必须要看到,当前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小、散、乱、差、低”这个情况,也就是经营规模小,营销网络散、市场秩序乱和经济效益差,以及现代化水平低的情况仍然存在。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和谐的,也与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家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欲望在不断地放大,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商品流通工作,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履行了我们的职责。

所以,当前商品流通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尚未形成高效的商品批发体系,大家知道计划经济,我们有“一、二、三”级批发体系,在商品短缺的时候,很好地发挥了主力作用,在当时的情况下,商品非常短缺,完全是靠着计划安排发票,但是,应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满足了或者说基本的消费者的生活需求,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商品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应该说,在商品日益繁荣、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出现了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刚才我讲的效率、成本的问题,还有一些假冒伪劣商品问题,还有服务、流程环节问题,以及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价格不稳定的问题等等。二是缺乏较高管理水平的,能够在市场出现问题时,能够承担稳定市场任务的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三是政府对突发事件所必须具备的调控市场和稳定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我们国家的国体决定了我们政府对市场稳定是有责任的。我想,就是在发达国家、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在这一方面也有它内在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另外,2009年在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中央安排的60亿的资金,所带动的社会投资有500多亿元,占同期全国商贸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左右,所缴纳的税收,我刚才讲了,这个数字在不断地放大,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当前商贸流通体系存在的“小、散、乱、差、低”这个情况,也就是经营规模小,营销网络散、市场秩序乱和经济效益差,以及现代化水平低的情况仍然存在。我们觉得这样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和谐的,也与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要求不相适应。大家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满足自身需求的欲望在不断地放大,在一定意义上,人的客观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作为商品流通工作,主要是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履行了我们的职责。四是行业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建设滞后的问题,也需要重视。五是流通理论研究的滞后,以及在舆论的宣传和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问题。我们八千多万的职工,从我们现在经营和指导思想上、供销关系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普尔斯玛特出现的问题,实际在一定程度表明我们商业经营管理者还存在一些浮躁的思想或者理念,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处在创新发展、均衡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流通体系?指导思想就是繁荣市场、便利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实现突破。

建成商品流通体系

我今天给大家说一下建成商品流通体系基本的框架,叫做一个体系、两个环节、三个配套、四个重点,如果这个架构能够实现,我认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流通体系应该说基本建成。在这个体系框架下,流通成本降低,消费便利、商业环境和服务能够满足大家的要求。一个体系,就是指建设市场化取向、企业化运作、政府引导支持的流通体系,能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两个环节,就是从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推进流通体系的现代化,降低经营成本,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商品流通工作,特别是商品流通工作的经营者一定要时时刻刻考虑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自身经营者的利益应该放在从属的地位。中国百年老店,哪一个老店的文化传承都出自这种思想,那样才能成为百年老店。光考虑自身的利益,不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和生产者的利益,我认为不是真正的商业企业的经营者。

从三个配套体系方面说,我们就是要建立规划配套,法律配套,以及政策配套的体系,包括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我想,今后,我们在其他的情况下,或者一些必要的情况下,这些也是必须的。

四个重点,主要是:

第一,农副产品的流通体系,这一点主要是要解决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这个矛盾,同时,要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其中主要在冷链体系,建设中应该要予以重点考虑。

第二,抓好消费工业品的流通体系。去年面对金融危机,在国际订单下降的情况下,我们专门从事外贸生产的企业,产品如何销售?非常简单,面向统一的内外贸两个市场,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这种考虑,当然,我们现在还真有些企业专门从事外贸,但是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国内的市场应该完全可以吸纳产品销售,利用国内市场持续经营。但是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国内流通体系和外贸销售的市场体系是不同的,国外市场现在是大单、长单、一次性结算,但国内市场是短单、小单,而且有账期,这就存在问题。

第三,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怎么去实现代理和加工配送。并通过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市场对接。

第四,餐饮与服务业流通体系。我们怎么能够满足大众的消费,不管是从餐饮还是从服务,当前大家所关心的就是家庭家政服务,家庭家政服务应该成为服务业的主体,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只要有服务需求,我们就应该能够提供服务,包括保姆、包括照看老人、包括家庭家政服务其他的方方面面,这些方面还有一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通过体系建设来带动我们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来提高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任重道远。

提高零售、批发的自营比重才是真本事

我们商业经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当前,我们在整个营销流通体系方面,不管是营销的方式,还是营销的规模,还是网络的布局,应该说,得到全面发展,和国际上应该是对接的。但是,内涵上的东西,包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向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看齐,不应该什么都学。比如,据我了解,我们现在的零售企业自身经营最多不到10%或者10%左右,大部分靠“联营扣点”和出租柜台,不是利用商场来扩展自己经营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而只是提供场地服务,作为商业房地产的业主去经营,我看这样企业就永远做不大、做不强,最后把购销调存基本业务知识丢掉,我认为管理层可能都会忘掉,变成了经营商场的业主,负责什么?只是负责消防,负责不要出现安全问题,再就是消费者出现争议,来协调。经营者的精力要转移,扩大自身经营商品的比重,要提高到50%、60%、70%、80%,那才是真本事。

第二,我们的批发,我刚才讲了,我们现在缺少专业批发公司,包括总经销、总代理,现在应该说是非常不令人乐观的,商业企业基本上都是采取勤进快销的办法,好处是什么?这是最大程度降低经营成本。工业、生产企业零库存,商业企业勤进快销,批发这一块跟不上,我刚才讲的,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工业自销在目前来讲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没有形成能影响市场的、能够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我认为这里也有问题,当然有政策方面的问题。同时,零兼批现在是空档,零售、批发过去都是有的。

最后我讲一个批发市场的问题。我们现在的批发市场规模很大,但是,需要研究批发市场的定位,特别是要研究批发市场的商品的流向。现在,一个号称综合的、专业的、百亿的、几百亿的批发市场,同志们可以去看一看,只是几千个甚至上万个经营主体的累加,那不行。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自身经营能够达到一定量的,甚至几十亿、几百亿,覆盖全国的批发体系网络,这是我们商务部工作重点,也是需要我们回答的。

商业领域也要落实低碳经济

我们面临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这些重大的问题,在商业领域如何落实,我认为是摆在我们当前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提供商品和提供服务环境,让消费者满意,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你说在寒冷的时候怎么能够感觉到温暖,在热的时候怎么能够感觉到惬意。针对这个问题,比如大的商场流通设施这方面来讲,从目前,我认为应该说都具备了这个条件。

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低碳的角度,怎么能够把工作进一步做好、推进?

第一,要制定商场包括服务环境的一个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也是全方位的,包括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温度。第二,我们对现有的设备要进行排查,或者进行分析,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第三,我觉得要强化我们的经营管理者的意识,要从低碳经济所担负的责任进行管理。

搞活流通 篇2

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

豫政 〔2009〕2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稳定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进一步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力度,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在巩固完善已建农家店的基础上,2009—2010年再规划建设16000个农家店(其中,2009年建设6000个,2010年建设10000个),实现覆盖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年销售额260亿元、安排就业20万人的目标。支持建设一批配送中心,逐步实行集中采购,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70%以上,降低经营成本。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农家店建设,拓展功能,增加品种,提档升级,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积极帮助开办农家店者创业,完善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调控和监管,推进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物流设施建设步伐。

二、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发展。2009年,在全省选择5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5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力争纳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的支持范围。从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支持2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1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建设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70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3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任务。通过升级改造,引导我省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重点鲜活农产品批

发市场完善服务功能,改善交易环境,提高超市农产品基地直采比例和品牌农产品销售比例,促进农产品流通安全。

三、大力实施“家电下乡”,促进农村家电消费

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抓住“家电下乡”增加销售品种和实施时间延续到2011年11月底的机遇,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宣传力度,完善销售网络,简化补贴手续,搞好售后服务,促进“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100亿元、销售量500万台,农村主要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的水平。

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在抓好2008年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的基础上,2009年再增加36个省级试点县。办好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力争用3年时间使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覆盖全省70%以上的县(市),促进农村、农民通过网络与市场联结,实现农产品销售网上对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动员通信运营商,通过短信、语音、网络等渠道,向农民提供实时交互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

五、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便民服务体系

鼓励大型流通企业进入社区开办网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保洁、维修、送货、家教、老年保健和护理等各类便民服务。支持郑州市率先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逐步向其他省辖市延伸。积极开展争创商业示范社区活动,用2年时间再创建100家省级以上商业示范社区,促进社区商业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实施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对国家级和省级商业示范社区的菜市场全面实施标准化改造,用3年时间在全省建设300家标准化菜市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改造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社区回收网点,提高主要品种回收率。进一步挖掘社区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在社区服务业实现再就业。

六、加快实施放心早餐工程,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

加快城市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早餐网点建设,完善早餐供应体系。用2年时间在全省18个省辖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建设50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全面实施安全卫生、方便快捷、经济实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放心早餐工程。鼓励创立豫菜餐饮品牌,用3年时间在全省18个省辖市培育50家“豫菜品牌示范店”、50家“豫菜风味品牌店”,重点扶持50家河南餐饮“老字号”企业发展。

七、改善汽车消费环境,促进汽车消费

整顿和规范汽车维修保养、配件市场秩序,提高汽车经销商服务水平,促进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城市道路交通长远规划,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停车位面积,鼓励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场,支持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对停车场进行改建、改造,满足小区业主停车需求。支持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二手车置换业务,加强二手车交易信息平台建设。2009—2010年,以郑州为中心选择5家二手车交易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支持10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通过改造提高技术水平。积极争取国家报废汽车更新补贴资金,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补贴范围,加快淘汰老旧汽车,促进汽车更新换代。

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促进流通现代化

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等方式,鼓励流通企业跨区域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创立自主品牌。争取用3年时间培育5—10家销售额超10亿元的本地品牌零售企业。支持大型生产企业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开展专业性连锁经营。鼓励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联合兼并,促进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相互延伸,形成具有自主生产基地的跨区域连锁企业。

九、努力开拓市场,开展各类营销促销活动

引导企业结合新形势下消费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扩大消费需求。组织省内企业、项目单位开展供需对接,促进省内企业形成稳定的供需伙伴关系。在同等条件下,政府招标采购要优先购买本省产品,鼓励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优先购买本省产品。鼓励流通企业围绕节庆假日组织举办涉及购物、食品、餐饮、美容美发等迎合居民节日需求的各类促销活动。鼓励

各地传统节日期间在主要商业街、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开设购物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和各类名优产品展销专区、展销专柜,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各地可根据情况,在传统节日期间向城乡低保、孤残等特困人群发放补贴或购物券、消费券,提高特困人群的消费能力。

十、强化制度创新,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热点消费

加大对旅游、文化、休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设施投入力度,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需求。通过财政适当补贴,推出发放旅游消费券、减免门票、旅游线路及购物点打折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来豫观光休闲。大力开发旅游小商品,支持旅游小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旅游演艺、旅游动漫等新型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落实国家带薪休假制度,扩大带薪休假范围,促进带薪休假的社会化。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探索建立“朝九晚五”作息制度。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装、家具、家纺、家饰等消费。

十一、办好各类展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强化政策引导和服务,充分发挥会展业在商品交易、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和信息咨询、招商引资、商务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优势。办好2009年全国秋季糖酒商品交易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郑州商品交易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三门峡黄河国际旅游节、信阳茶文化节等大型展会,带动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

十二、做好市场监测、预测,积极引导消费

按照监测平台共建、信息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现有市场监测资源,加快商品流通数据库建设和市场信息服务系统的维护升级。加强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场监测机制,提高智能化水平,增强监测信息的公共服务功能。继续办好省级商务预报网络版、报纸版,开办和完善电视版。加强组织指导,加大技术支持,推动省辖市充分利用商务预报窗口,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2009年18个省辖市要全部开办商务预报网络版。

十三、清理、规范各种收费,优化消费环境

全面清理和规范涉及商贸流通业的各项收费,为流通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社区商业、餐饮业用水、用电价格比照工业企业执行。对涉及商业、餐饮企业的相关收费,实行减免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商业、餐饮业收费项目,按最低标准收取。

十四、整顿市场秩序,促进安全消费

组织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诚信经营活动,切实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流通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规范和整治,确保消费安全。加快“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的监控,建立肉品质量信息可追溯体系。支持屠宰企业升级改造,2009—2010年完成5—10家大型肉类生产企业、80—100家中小型肉类生产企业的标准化改造,切实提高肉品安全保障水平。

十五、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

健全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机制,尚未建立生活必需品地方储备的省辖市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加快完善地方成品粮油储备体系,适时建立成品粮油(含小包装粮油)应急储备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保持适当库存水平,探索建立商业代储制度。继续完善产销衔接、跨区调运、储备投放、进出口调剂等机制,为稳定供应、应急保供和市场调控提供保障。

十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在落实现有财政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省商务厅要抓紧提出2009年商贸流通业发展重点项目,省财政厅积极予以支持,确保项目早实施、早见

效。以后,省财政厅在预算安排、省发展改革委在基建投资上要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力度,支持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工作,切实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河南省人民政府

搞活流通 篇3

一、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

(一) 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

建立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特别是发展期货市场, 实现种植规模化。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 采取一系列承诺服务等措施, 积极带领群众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等。注重把分散零星的小生产组织成为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对于一些有竞争潜力的农产品, 尤其是特色产品, 新产品要大力扩张生产规模, 适时建立各种优质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以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 发展新型流通合作组织

新型的流通合作组织是当前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从流通角度看, 农业经营的市场结构面临双重不利:在农产品市场方面, 农民作为农产品的供给方, 其生产集中度低、产品批量小, 而农产品需求方的选择范围大, 需求增长变数大, 农产品销售竞争也相当激烈;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方面, 供给方是工商资本集中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 需求方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家庭, 买卖双方竞争条件不对等。如果农业部门把向社会提供最终商品作为目标, 使生产要素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重新进行合理配置, 就能够使经济效益在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公平的分配。

农村县乡科技推广服务要走向市场, 走到农民和农业企业中去, 在提高自身效益的同时, 不断提高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水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诸如自愿组合型、“龙头”带动型、农工商一体型、专业协会型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农民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 适应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生产新形势的一个必然结果。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集约农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生产的矛盾、传统农业生产与国际化趋势的矛盾。在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过程中, 要增强农民市场意识和闯市场的能力, 提高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搞好农产品商品市场流通,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农村商品流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能出现重大变革。从纵向来看, 由“龙头”企业牵头, 在市场竞争中互相持股、收购、兼并、联合, 朝着农工商一体化和集团化、多功能、社会化的大企业方向发展。从横向来看, 以县、镇 (乡) 分级分层次按专业发展, 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凸显, 专业化趋强。从组织系统内部分析,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朝着企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专业协会方向发展。这种专业协会有职有权, 会员之间有经济利益联系、市场交换关系, 甚至是法人实体间的联系。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快的地方, 已建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并发挥了很大作用。而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 农产品专业协会还很少, 要积极探索和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 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专业协会和社会性中介组织。目前, 一些行业协会在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要采取措施, 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商业协会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促进商品流通

(一) 健全和完善农产品零售市场

我国地域广阔, 地理气候差别大, 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生产经营着不同的蔬菜及其他农副产品, 农副产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品种调剂、余缺互补。不同地区要按自己的资源优势安排生产和供给, 以满足城乡人民消费需要。这就要建立并扶持好零售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主要有农贸市场、各种连锁店、配送中农贸市场历史比较悠久, 诸如“常摊”、早市、晚市、流动摊贩等。农贸市场对于搞活城乡农副产品流通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其优势是商品品种比较齐全, 消费者选择余地大, 区域位置适当, 城乡居民购买方便, 价格相对便宜等。要大力发展各类农贸市场, 搞活商品流通。

在抓好以上零售市场发展完善的同时, 要重点建立大型的集贸市场。要积极探索城乡一体, 大型的集贸市场要打破现有行政区划, 把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在把本地农产品向全国市场推销的同时, 也要重视本地市场开拓, 组织好生产资料以及外地农副产品到本地市场销售, 既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又要活跃市场并通过外地产品进入而提高本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要把大型集贸市场要与国际市场相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市场已经打破了国界。中国农副产品也要进入国际市场, 依托大型集贸市场,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要按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大力发展优质、高附加值的创汇农业。同时, 进口国外价格相对低廉的农产品, 力争再加工出口, 有目的地利用国际市场, 实行资源转换战略。这样, 既可实现外贸进出口的平衡, 也可弥补国内农业资源不足。这是我国农副产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 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

我国的批发市场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农贸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是由农民自办或在地方有关部门的参与下形成的;二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外规模化的批发市场模式组建的。前者参与的人数较广泛、经营比较灵活。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规模一般不大、管理缺乏规范。后者一般设施比较完善、经营比较规范。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 除了对上述两种市场规范完善、兴利除弊, 使之不断发展之外, 也应注重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要在粮食主产区和垦区农产品规模较大的区域, 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 畅通大宗农产品的市场流动。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改、扩建一批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 完善配套设施, 健全服务功能, 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水平。同时, 积极扩大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络和电子结算等现代交易方式试点。通过健全和不断完善, 发挥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批量大、专业性强的优势, 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从目前来看, 全国各地都有突出自己区域特色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例如, 黑龙江垦区的大米、大豆等批发市场、以克山为中心的马铃薯、黑龙江山区的山特产市场等等, 都为本地区规模化生产的大量农产品的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 农产品市场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多数仍处于初级现货阶段, 中心批发、区域性批发与地方集市贸易市场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且发展不平衡。人为的、体制的障碍仍然很多。已建立起来的市场, 还有待于完善, 要着力培育一个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多种类、多功能、开放式、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市场体系。

(三) 建立健全农产品期货市场

加强市场营销组织建设。这是组织农民进行期货生产的关键环节。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鼓励涉农部门或农副产品营销单位作为农民走向市场的载体, 积极参与农产品的期货经营, 为农民走向市场“搭桥铺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 采用多种方法, 创办不同类型的村镇合作经济组织, 如大蒜生产合作社、渔业生产合作社、食用菌生产合作社等, 为农民提供更多参与期货交易的机遇。二要积极扶持各种类型的企业、经济实体、中介营销组织健康发展。此外, 还要对营销人员及农民进行定期培训。通过组织期货生产及营销, 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期货业务的管理工作人员, 从而更好地为组织农民进行期货生产服务。

三、改革流通体制, 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调控

(一) 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流通体制

要保证农产品商品货畅其流, 就要减少流通环节, 要进一步拆除壁垒, 打破地方封锁, 严禁乱收费、乱罚款等不正当行为。为保证商品的正常流通, 各地应具有战略眼光, 拓宽流通渠道, 减少流通环节, 消除流通障碍, 主动撤掉滥设的农副产品检查站, 不要对开放的农副产品的运销加以限制, 要算大账, 算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的大账, 尽量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二) 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宏观管理

随着市场的建立和健全, 农民参与流通, 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这是历史的进步。保护好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促进市场的完善, 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调控, 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要遵循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 建立健全有关法规, 稳定市场、平抑价格。国家要有必要的调控手段, 以调节丰歉, 平抑物价。为防止自然灾害, 农作物耕种变化而引起的价格暴涨等现象的发生, 要建立多层次的粮食储备制度, 特别要储备人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 必要时投放市场, 以保证人民生活需求。

(三) 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 我国的农产品商品大多数来自经济联合体和众多的农户。这就使农产品商品生产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农副产品生产还有较强的季节性、明显的地域性, 大多数农副产品具有鲜活性, 不易保存、储备。加之农副产品量的急剧增加, 储运能力不足等成了农副产品流通中的突出问题。

一要改善当前仓储条件, 提高利用率。要采用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建设一批仓库、冷库。也可采取企业、经济联合体、个体集资或参股的方法。

二要加强运输设施建设。要尽早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路, 使农副产品进得来, 出得去, 确保农产品流通快速、高效。

三要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市场基地, 为农产品提供良好的交换场所。

搞活农村商品流通, 有利于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是农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 各级涉农组织要科学论证, 搞好规划设计, 采取符合农村实际、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 为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8-10

[2]本书编写组.农业农村有关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6

[3]翟虎渠, 梅方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

上一篇:开心词典下一篇:一体式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