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渠道(精选11篇)
流通渠道 篇1
摘要:随着医药市场的发展, 批发商在药品流通渠道中作为产品销售承上启下的环节, 是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和降低药价的关键所在, 也迎合新医改方案里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批发商,药品流通渠道,流通成本,降低药价
1 药品流通渠道的的概念
药品市场的流通渠道, 是指由生产商通过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 (包括医院药房) 的流通过程。但由于医药不分业, 中国药品流通领域有3个环节:药品批发环节、药品零售企业 (包括药店) 和医院门诊药房 (包括个体诊所) 。药品流通渠道又大致包括这样一条环节链:药品生产厂家—药品招标机构—药品批发公司—药品代理商—医院—患者。其中, 具有控制药品流向、稳定货源、持续供货等重要职能的药品批发商, 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流通环节。
2 流通渠道目前存在状况
药品从生产厂家流向消费者手中, 需要通过产品供应链, 其中医药批发商起着重要的作用。药品实物流和信息流是医药流通渠道中的两大关键要素。畅通的实物流和信息流是医药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共同的努力方向。由于医药批发商具有强大的采购、储存、调拨、辐射功能, 受到了厂家和零售商的青睐, 使厂家、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契约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 即以总代理总经销的形式, 生产商和零售商不必像原来那样配备数量庞大的推销员和采购员, 实现了药品流通的纵向一体化, 使产、供、销等3个环节结成战略合作关系。
我国对药品批发这一环节中的批零差率都是严格控制的。据了解, 我国总的批零差率是25%~28%标准, 几乎每一种药品, 批发公司的获利高达30%以上。而在国外, 药品批发公司利润仅有1%~3%。高额利润使国内的药品批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以一个地级市河池市为例, 现有人口为404万, 药品批发企业就已超过了21家, 全国的情况是药品批发企业大致相当于我国县级以上医院数的总和, 约为19000家, 而药品生产厂家才是5000多家。由此可见, 药品流通渠道中药品批发存在的弊端是引起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3 状况分析
药品从生产厂家直至零售终端, 历经多个环节, 每经历一个环节, 药价总被不合理地提高1次, 这就直接导致了药品终端销售价格过高, 也造成我国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这一现状引起的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当务之急是如何在药品的流通渠道中降低药品成本。
从医药的产业链来看, 商业作为医药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其作用不言而喻。伴随行业竞争的加剧, 以及生产厂家出于成本上升压力迫切需求更多利益来源的实际情况, 生产企业纷纷自建渠道;同时, 终端为降低采购成本, 也纷纷直接与厂家联系合作, 大大压缩了商业的生存空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这样的经营理念显然已越来越不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 特别是药品行业。面对直接关系到生产厂家最终利益的零售终端网络, 企业将做出何种选择?是自建网络, 还是借助其他网络?是选择直营零售商还是非直营零售商?是实施密集型的终端零售网络还是实施选择型的终端零售网络?一场渠道变革开始了。
4 降低流通成本是降低药价的探索思路
医药流通行业将出现重组整合。新医改征求意见稿提出规范药品生产流通, 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 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以前旧药换包装上市、流通环节层层加价是药品终端销售价格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在新医改方案提出严格药品审批, 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调整政府定价范围, 改革药价形成机制, 将使大量换包装后虚高定价的药品“无处藏身”, 使药品流通环节利益链更加透明, 并在一定程度上锁定了流通环节利润, 使那些靠在渠道中层层加价、倒票等存活的小型流通企业或者自然人大包商压力加大, 从而促进行业整合。
从医药产品的价值链来看, 药品要降低成本: (1) 要在生产环节提高工艺水平, 降低生产成本; (2) 要在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即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 形成相较于同类产品的价格优势。而降低产品的流通成本正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手段。因为生产企业在生产环节的成本虽然可以压缩, 但这种压缩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不加控制地压缩, 其结果会影响到产品质量。而在流通领域,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其中间环节及相关费用可以大幅压缩。医药批发商拥有网络的深度、广度和辐射力, 都是生产企业所需要的, 它是药品在流通中潜在的价值因素, 使得厂家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营销队伍及直销机构的负担, 也可以使厂家部分地减少各种大型的媒体广告活动, 大大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相应成本, 为产品赢得了价格优势。
因此, 医药批发商与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合作, 将减少和降低渠道系统流通风险, 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 排除渠道各环节因重复建设引起的浪费。而这正是流通渠道中各主体所需要的, 也是在流通渠道中利用批发商这一关键环节对药品生产及流通成本进行压缩, 促进新医疗改革, 推进行业整合, 从而达到完善药品市场流通机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涵章.现代医院管理全书[M].杭州:杭州出版社, 1999:113~117.
[2]季树忠.药品价格管理面临的困境和改革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5, 5.
[3]王显明.揭开药价虚高面纱[N].四川质量报, 2003-08-04.
[4]陈文玲.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究竟原因何在[N].中国经济时报, 2005.
流通渠道 篇2
自从改革开放后,经销商已经成为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厂商关系也成了营销人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目前,一些大型食品企业已经开始针对以经销商为代表的渠道变革,如变经销商为配送商,并要求经销商实行*度。而进行这方面调整的企业大都是行业领军企业,如康师傅、旺旺、今麦郎。
从大趋势看,扁平化是渠道模式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因此,出于品牌建设与维护的角度,大中型企业更愿意去直接掌控渠道,开发和维护市场,于是,收归或重新整合经销商的市场职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此,在品牌营销链条上,经销商的职能必将发生变化。但笔者以为,基于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复杂性,渠道变革不仅仅只是变经销商为配送商那么简单。
渠道变革,大势所趋但需掌控好时机与防范风险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看,有这样一个共识,即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其中,“做品牌”是从“做产品”上升到“做标准”的毕竟阶段。由此可见,“做品牌”是一个希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的必做的一点。如何“做品牌”?不只是大力做做广告,也不只是做个VI,其实质上是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企业与目标消费群之间的有效互动,并使目标消费群形成对企业的统一形象认知。可见,渠道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递通道。因此,企业直接有效掌控渠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事实证明由于经销商的存在造成了厂商、经销商与零售终端之间的沟通(即信息传递)经常会出现问题,主要原因就是经销商是具有独立经营意志的。前两年,世界日化巨头宝洁就因对经销商进行调整的事件就弄得沸沸扬扬,其中的关键矛盾就是经销商的专营与兼营背后所蕴含的冲突性。宝洁希望经销商能服务于其品牌的传播、维护,但经销商却因为自身生存压力或现实利益却在一定程度上为竞争对手提供了发展便利。于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随着一二级市场的逐步成熟与饱和,宝洁实施直供配货的时机确实已经存在。
从实际情况看,宝洁所做的渠道变革或调整主要还是针对一二级市场,毕竟,三四级市场依然需要发挥经销商的更多作用。由于定位、目标人群、市场地位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不同其偶尔在渠道的运用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差别,甚至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上面提到的康师傅、今麦郎、旺旺无疑都是食品行业响当当的企业,市场覆盖面广,市场体系比较完善。这类企业发展自身配送体系,弱化或限制经销商的作用,就是基于现实的对未来渠道模式的一种探索。
借鉴宝洁,食品等快消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还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际调整。比如,企业可以在自己的强势区域就可以采用直接供货取消经销商环节或变经销商为配送商,以有利于企业直接控制渠道,使品牌意志更好地在渠道上传递。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企业的营销系统的精力,将其重点转移到其他相对弱势的区域。
笔者以为,无论怎样变革渠道模式,在进行渠道变革中,企业应坚持两个原则,即投入产出比原则、风险预估与防范原则。以经销商环节调整为例,从运营职能看,取消经销商环节或变经销商为配送环节在实质上是将市场职能收归到企业手中并进行重新规划的过程,尤其是企业自建配送体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有经销商的市场职能转变为配送体系去实施,往往会大大解放企业营销体系中重点资源,进行其他区域市场的开发或品牌建设。因此,企业应首先预估渠道变革后所可能带来的市场效益的提高与渠道变革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如市场风险)进行比较,若投入产出比达到一定标准就是可行的。在此种,企业需掌控好时机,同时提前制定措施控制并防范潜在风险,降低机会成本。毕竟,变革的风险甚至可能伤筋动骨。
渠道变革,找到战略实现途径是关键
针对渠道变革,首先是时机选择,其次就是实现途径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针对食品等快消品来说,渠道可以分为很多类。因此,在渠道变革中,企业需有效把握渠道发展的趋势。
主动推进渠道变革大势
从大趋势看,K/A、社区便利店、连锁超市等大流通性渠道是未来企业终端资源的关键因素。基于与普通消费者的有效沟通,企业进行渠道变革也是理所当然的,但传统产业链或品牌价值传递模式依然是企业生存所必须依靠的。企业怎么办?那就是主动推进扁平化的渠道变革,提前动起来。
既然社区便利店、连锁超市等流通性渠道已经成为当下渠道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企业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或操控这类渠道。比如,前几年五粮液就对其专卖店升位升级,对加盟商进行培训,加大专卖店的开设力度,开到了国
外,甚至还曾要介入到餐饮渠道,建主题餐厅。这都是企业为了主动适应渠道变革形势所做的有益尝试,虽然其中或许会有失败,但这是探索之路上所必须经历的。
在渠道变革中,企业需有一个正确而积极的态度,即主动迎合与推进。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在未来渠道模式中占有有利地形。
帮助经销商转型,降低市场阻力
在渠道变革中,经销商是食品等快消品企业绕不过的一个坎儿。由于其在现有产业链条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三四级市场,企业还需要处理好厂商关系。即使在变革条件成熟的一二级市场,要进行渠道变革,企业也应做好经销商的工作,降低市场阻力。其实,针对未来渠道模式,一部分经销商已经有一定认识,他们也有已尝试转型,以利于在未来不至于落伍。此时,企业应主动帮助经销商,将自身渠道变革与经销商转型结合起来,实现厂商间的互动与双赢。
1)帮助经销商养成主动适应厂家调整的心态
从品牌经营看,经销商是实现品牌价值传递的一环。经销商的传统特性决定其自有利益需求方面可能会伤害到品牌价值的传递,虽然部分经销商有时也会采取一些方法去降低这种负面影响。于是,在厂家居于品牌高度进行渠道政策调整时,一旦伤害到既有利益,经销商认为厂家这种行为就会有过河拆桥之嫌,厂商之间的矛盾自然就会出现。
因此,厂家需要未雨绸缪,在实际经营中要做好客情关系,尽量在厂商合作的亲密期,为经销商打预防针,给他们时间去适应,甚至是出钱出力。在方法上,企业应尽量避免使用激进的方式,以避免厂商之间的分歧彻底激化,可能使本来合作关系亲密的经销商反而成为敌人。虽然厂家可能不在乎,但毕竟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2)引导并帮助经销商向有利于自己品牌发展方向的转型
从经销商特性看,经销商阶层已经今非昔比,经销商品牌化、企业化运作已经被其中有志之士所采用,比如金六福集团就从原来的一个酒类产品代理商发展为一个集生产、销售等各方面于一身的大型企业。因此,企业也需要正视经销商的这种做强做大的需求,帮助经销商设计转型模式,以利于经销商适应厂家的调整,反而加强了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从企业品牌角度看,所谓经销商转型在实质上是经销商在品牌经营体系中功能的转化过程和最后结果。因此,要帮助经销商转型,必须先弄清楚经销商的功能,然后根据每个经销商在各个功能上的优劣势,进行相应调整,实现转型成功。
从品牌经营角度看,经销商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分销、仓储等物流体系、本地化人力资源管理、一线市场企划、市场调研及信息反馈、销售促进的整合推广、本地化的公共关系资源及维护、目标消费群的拓展与维护等功能。但由于每个经销商能力不同,优势不同,其最终的转型目标自然也就有所不同。在此,基于企业品牌建设与维护的前提,笔者列举以下几种方式,仅供参考。
首先,向零售终端转型。目前,很多经销商由于经营压力开设自己的零售终端,大部分是一些门脸型的小型便利店。当然,这类经销商更多是一些二批商,由于渠道扁平化,他们的业务发展越来越难。但笔者以为,诸如区域总经销之类强势经销商也可以进行零售终端的操作,如开设连锁性便利店或超市。由于具有很强的二批商等网络优势,他们完全可以联合下游合作伙伴,将自身体系直接延伸至消费者,而避免与K/A等零售体系的谈判。北京朝批商贸就有京客隆的背景。
在此中,作为经销商的上游,企业应做好业务支持,利用所多年对K/A、便利店等大流通渠道的了解帮助经销商。比如,上游企业可以联合一些厂家形成联盟,并聘用对零售终端操作了解的人士进行操作。在具体形式上,厂家联盟可以成立独立于其企业之外的股份公司,也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就是说,在经销商的连锁性终端中,只有这些企业的产品在销售,或以他们的产品为主。为了屏蔽对手,厂家可以将竞争对手排除在外。
其次,向服务型转型。从经销商功能看,尤其是区域总经销等大中型经销商在市场理解等软性资源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势。笔者就认识一些经销商,其领军人物有很多都有着高学历,在企业干过销售,甚至位居中高层,其麾下也有着一大批经过市场洗礼而积累下的人力资源储备。虽然他们在所处区域有着很好的分销网络,但最实质上其立足的最重要资源还是这些软性资源。另外,区域总经销商之类的大中型经销商都有着较广的公共关系资源,这都是经销商的核心资源,也是上游厂家所需借重的。因此,这些经销商完全可以针对厂家的调整,向服务型转型。比如,成立市场调查公司、咨询策划公司等,完全可以把原有上游厂家
作为直接客户。虽然经销商由于厂家调整而可能面临现实损失,但这种服务转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销商的损失。另外,如果经销商能有着与厂家良好的配合态度,厂家也愿意帮助经销商转型,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实现双赢。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样一些经销商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比如西北地区的天驹实业就有自己的专门策划公司,甚至办了自己的杂志。
再者,向专业型转变。变经销商为配送商,其实就是向专业型转变。渠道扁平化是一大趋势,经销商避无可避。此时,为实现品牌聚集效应,厂家肯定会回收原来经销商承担的一些品牌或渠道资源,即“收权”,经销商在市场方面的直接影响力肯定会缩小。此时,经销商完全没有必要与之正面对抗。如果厂家要求经销商向配送商转变,经销商完全可以把一部分物流资源调集到一个平台之下,然后将之独立于其他经营体制外。一些大型食品类经销商就尝试分品牌运作,比如山东宝真实业就对其旗下的水井坊和舍得进行分开操作,分别在不同公司下运作。当然,为了满足上游厂家专一性要求,经销商完全可以在物流、人员等体系各个方面完全分开,以避免给上游厂家以口实。
品牌与渠道 众说纷纭酒类流通 篇3
主持人:刘员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
嘉宾:王兴国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
孙文辉 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许志良 商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陆捷 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吴向东 华泽集团董事长
贾光庆 安徽百川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大佛 贵州正源董事长
张卫 江苏中糖德和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士强 河南亿星实业集团董事长
张德春 北京糖业烟酒公司酒类经营分公司总经理
林建国 福建吉马集团总裁
刘员: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杭州今天是艳阳天,气候宜人,我们在此召开这个酒类流通企业座谈会,首先请王兴国会长讲话。
王兴国:在此,我首先代表酒类流通协会感谢商源公司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大家能够在西子湖畔欢聚一堂,同时热烈欢迎今天参会的各家单位!
这次开会首先是想让大家抽时间聚一聚,互相交流一下对酒业发展的看法和策略;第二是互相交流一下企业管理的经验,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浙江商源公司和北京朝批公司将分别介绍他们经营管理的经验,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第三希望大家对酒类流通协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下面就有请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的孙文辉副总经理给大家介绍企业管理经验。
孙文辉:感谢酒类流通协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各位同仁能够在一起交流沟通。朝批是1987年成立的,前身叫北京朝阳副食批发总公司,2002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由原有国有企业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
从去年开始,朝批的营销中心按零售业态分为三个大的部门,把业务一个人做的分成三部分,把结算列入这里来,一方面提高统一结算的能力,一方面通过结算员结算,再有就是增加理货员,是代表公司的,对所有公司产品都要进行维护,同时还有客服部。
在这里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客服部。送货的时候,会发生一些诸如价格、品种的差异或者促销活动与定单不符的情况,如果这些都在第一时间转给业务的话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从客服部先来解决,解决不了再反馈给营销部门,由营销和零售终端进行沟通。在北京这么竞争激烈的零售终端,我们在物流服务方面是比较好的。我们的品种比较多、比较齐全,公司通过整合物流来提高服务,凡是客户能够提出来的,我们都能够满足他们异地送货,还可以满足零售终端的定时收货,比如我们可以为易初莲花开个绿色通道,只有在朝批可以享受这种待遇。
我们有36个产品在北京总经销或总代理或是最大经销商,品牌产品在我们的销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朝批在北京市场的零售比重占得比较大,超市占到销售额的86%,二批占到8.52%、便利店虽然份额很小但是影响力很大,像箭牌口香糖就要求我们把它卖到几角旮旯,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产品,只要是到了朝批就都有不同的对应渠道来满足你的需求,这就是我们的思路。
我们的管理系统都是通过电脑来管理,通过扫码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所在的位置。seveneleven每周、每天都有订货,他的店铺不是整箱的让我们感觉很头痛,为此公司从日本引进了一个拆零的设备,每天的工作量能满足像seveneleven小店、夫妻店拆零的需求,这个设备引进以后对于公司提高送货的质量和服务的速度都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批发公司今后发展的一个思路,我们会通过规范化、精细化、规模化的管理实现公司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创业。
以企业为形象、以厂家为依托、以物流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公司,这是我们的定位。公司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机制,这也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营运经理的年薪和业绩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京客隆公司的魏总开奥迪2.4,我们的总经理开最新型的奔驰600,子公司的很多经理开沃尔沃80,他们的待遇比集团公司副总高得多,这是集团公司的想法和胸怀,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企业才会发展,公司有一批能为企业奉献的中层领导干部,是确保公司快速发展的根源。
各个企业的背景不同、区域不同,我就简单地介绍到这儿,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刘员:孙总讲得非常好,让我们大家对朝批的管理、经营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中能够学到一些东西。下面我们就有请商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志良先生介绍他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许志良:在此代表浙江商源欢迎各位的到来。商源也是在发展中经过了18年的历程,我们不想回顾过去,只想告诉大家现在的商源在做什么、未来想做什么。
现在我们把商源定位为渠道运营商。渠道运营商,就是完成从厂家的产品到消费者手上的整个运营过程。并不是我们想做渠道运营商就可以做的,如果没有品牌力、资本力、物流力、管理力,是没办法做的。不同的渠道我们做不同的产品销售,进行有机地搭配,所以从2007年开始,我们跟中国和世界上的酒品牌进行全面地、多方位地合作,在以前打造品牌的基础上,更多地代理中国的和世界的名酒品牌。
资本力方面,并不说商源有钱,这个行业不是暴利行业,也是一年一年积累起来的。我们说的资本力,是指我们有能力搭建一个融资的平台,让我们的同行在资金的瓶颈上找到发展的途径。
物流方面,我们正在分为两块,即城市物流和城际物流。城际物流是把厂家的产品送到城际的物流处后,再发送到全浙江的经销商手中;城市物流是我们自己直接做经销点、终端点。
谈到管理力,我们现在在浙江省已经合资了19家渠道公司,合资以后肯定是财务、营销管理、产品促销和采购方面的四个人一下子进去管理,把内部的营运系统跟我们总部的整个系统连接起来,这样合资后的公司感觉到了平时用钱是紧了,但年终分红多了。通过我们2006年一年的运作,除了上海一家子公司是亏本以外,其他在浙江合作的公司家家都赢利,也达到了共赢。
作为渠道运营商,我们跟经销商一起,经过下面五个途径来进行渠道建设:第一个,用资本参股的方式和浙江省当地的经销商合作成立全资子公司。我们和19家子公司合作的例子还是比较成功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年开春以来,已经有七八家年销售额在六、七千万的经销商一再跟我们谈,想在资本方面跟我们合作。浙江省有60多个城市,我们想在每个城市都选择成立这样的子公司。第二个就是跟商源共存的经销商,现在在浙江有200多个。他们一年中50%的销售额由我们的渠道提供。这类经销商与我们不是资本合作,但关系更为紧密,他们80%的利润是依靠我们的品牌来运作的。第三个是我们跟经销商共同出资建立渠道,这方面在合作,但不是大力推广。第四个就是共同开发产品。浙江省省内很多地区的经销商也比较强势,我们就与他们共同开发产品。通过我们加盟以后,把这个产品的影响作大、区域做大。第五就是通过成立高端酒的专营连锁,建立浙江省内的自建销售网络。
有了公路没有汽车,那么公路也没用,反过来有了汽车而没有公路,那么汽车也不能跑。渠道与品牌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对品牌合作也有自己的方式。一个是我们会拥有自建品牌,慢慢研发有商源知识产权的产品,但这部分不会超过销售总量的10%。另一个,我们会进行大产品里的个性产品开发。比如与各种中国名酒品牌,在尊重他们既有的经销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合作,开发新的个性化产品,增加企业的品牌市场份额。第三个,我们可能会做许多浙江省总代理的产品,这种产品可能并没个性而完全借用我们的网络渠道来运营。
品牌是渠道的灵魂,渠道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和渠道是相辅相成的,所以作为渠道运营商,我们更多地要跟品牌合作,要把与品牌合作的门槛降低。
商源锁定的目标是,以浙江为中心,在酒水这个领域,打造出商源自己的品牌,不做到有实力就不出浙江。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品牌对接、物流对接,都仅局限于在浙江省开发。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感觉到一点,就是当家的、经销商的和消费者的利益达到一致的时候,这个生意就做得好。经营企业也是一样,当员工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时,这个企业也会做得好。当然,商源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企业,需要各位领导和朋友小心呵斥、多多帮助,谢谢大家!
刘员:非常感谢许总。下面就请我们各位来宾自由发言,介绍一下自己企业的发展思路,大家互相启发,另外对我们行业的发展,对于协会的工作,有什么问题或者要求,都尽管提出来。就请陆书记先讲吧。
陆捷:首先感谢酒类流通协会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刚才两个公司的介绍,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也介绍一下海烟。海烟是上海烟草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全称是上海海烟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现在主要承担三大业务,其中之一就是酒类食品的品牌代理和物流运作。2002年,我们投资六个亿建立了一个物流中心,主要承担了上海市内,包括酒类食品在内的物流运作。
海烟提倡“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这也是跟上海市的整个产业发展的定位提出来的。上海市现在提倡现代服务业的理念,把金融、物流、品牌代理以及旅游等都划进现代服务业这个大范围里。所以我们无论物流还是品牌代理,都紧紧定位于服务,通过服务来提升整个企业的价值,创造和维护四个层面的价值。一是社会价值,二是企业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四是股东的价值,每一个层面都有一个具体的内容和细化的东西。海烟从2003年开始在酒行业里,提出来“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与供应商的会议与交流都遵循这个理念来进行。
这是我们海烟的一些基本情况,就讲到这里,谢谢!
吴向东:我来说两句吧。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会。以前一直都是想着如何去做品牌,对于酒类流通的管理和在这几年的变化,没有更多地去思考,听了几个企业的发言我感觉到,今后卖酒的人会由简单的代理商向提供多种服务的渠道服务商转变,这种趋势会很明显的,也是厂家和品牌商希望看到的。
拿宝洁的例子来说。最初宝洁在中国有500个代理商,后来美国的营销总裁过来以后将500个强行砍到了150个,当时的中国总监认为砍掉这么多代理商销售额会下降,结果两年以后营业额却翻了一番。美国营销总裁的理由就是在美国只有21家代理商,营业额150亿美元,在俄罗斯只有4家代理商,做的生意也不比中国少。所以我觉得,今后大型的酒类代理企业会得到一个迅猛发展。从商源、朝批和海烟的发展可以看出来,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榜样。
从我们企业来说,我们是从一个代理商转型为一个品牌商的,目前销售的产品85%以上是自己品牌,另外百分之十几也是协助厂家来做品牌,所以我们还是属于渠道的上游部分。我们也希望将来在全国做到只四五家客户更好了。前些天刚刚在丽江开了一个优质客户的交流会,来了400多人,这还只是达到我们六个项目指标的优质客户。随着品牌的增多,客户可能还会增加,所以我也感觉,下一步我们也应该在大的范围去寻找与一些有实力的渠道运营商合作。我们2000年开始跟朝批合作,至今都很稳定。其实并不是说由一家渠道运营商来做就做不大,比如我们在北京市场,去年销售额增加了百分之几十,近三个亿,主要就是得益于朝批的支持。当一个企业要服务几百家甚至上千家客户的时候,事实上是很难沟通的,尤其在许多利益方面,还不如跟几家客户去打交道,不会因为某一件事就出现很快地关系破裂的现象。所以我也很认可这种渠道代理商向渠道运营商的转变,这种转变最大的特点应该还是要培养重量级的运营商,你的规模太小那你还是一个代理商,规模太小的话除非你是做一个专一的品牌代理,可能服务会跟的上。只有一些巨无霸的大企业还能跟零售卖场抗衡一下,我们厂家拿他们一点辙都没有。如果合作没有对等的话就会很麻烦,朝批对于卖场这一块就是有优势。在博弈的过程中,处于不是特别被动的地位,还是重量级的运营商才能做得到位。
所以我建议,我们还是要向国际靠拢,多培养一些大的品牌运营商。有些地方企业也做得挺大,但是还没有发展得很快,如果能够重点地培养一下这样的企业,对我们酒业流通的发展,是会有好处的,就说这些吧。
贾光庆:感触很深。我们主要是来学习的,我们地处安徽,发展的空间以及市场的状况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是一家商贸企业,上有工厂,下有终端,发展的空间受到很大的限制。企业有近十年的发展历史了,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发展难题。今天听商源公司的阐述,至少他们在对市场的认识上比我们先进得多。我们企业这几年整合的进程比较快,但这种整合的路程还很漫长,产生一些大的品牌运营商,对市场的持续发展起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毕竟我们这个行业是一个进入门槛低、从业人员多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销售比较散的行业,基于这种状况,我们也希望一些大的运营商,还有流通协会,经常组织大家进行交流,给我们这些相对较弱势的企业一些支持,需要我们做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努力。我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的话语权很弱,这就导致了我们这些中间商贸企业的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这只是我提的一点建议,谢谢大家。
刘大佛:这次就是抱着一个学习的目的来的,刚才听到朝批、商源还有其他很多企业的发言,通过他们的经营理念,我感觉我们比较滞后,很多方面都需要向他们学习。
我认为呢,要强势就是要有资源,尤其品牌那些稀有的资源。比如上游有一个酒厂,可能每年销售只有几个亿,但是它是一个品牌,就很牛气,你几十个亿的销售额也拿他没办法。还有下游卖场这块也很强势,它也是个品牌、也是资源,像沃尔玛、家乐福,所以我们在这个夹缝中生存和发展是很难受的,本身说我们是这个供应链中的一环,这一环是不可少的,但是中间经营的企业可以少,可能最终经过竞争、淘汰,流通的企业会高度集中,但我也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十年二十年以内要达到这个境界也很难,厂家因为几十年延续下来,有很多经销商,即使在同一市场也可能有很多经销商,你让他把哪一家取掉,集中给另一家来做,不可能。那么怎么办,我的意见是希望协会来尽这个道义,从这次会来看,方向就走对了,把象朝批、海烟这样大的企业召集到一起座谈、交流,共同探索资源和合作。相对于上游和下游,我们就是弱势的,比如我跟吴总面对一个销售市场,吴总做得大,我做的小,但是一个品牌的代理权给谁,决定权在品牌所有者手上,也许通过某种关系,他就给了我。吴总原来是生产酒的,从供应商发展到运营商,两方面的体会他都有。他自己有品牌了,品牌越做越大的话,他的话语权就很响亮,就会强势。
感谢协会提供这个机会,也感谢在坐的各位龙头企业,把先进的经营理念毫无保留地拿给大家交流!
张卫:大家好。和刚才几位的感受一样,我非常有收获。
我2001年离开江苏省糖酒公司,经历了五年的发展,跟在坐的各位比,我们还处于一个初级的起步阶段,可能我们的起步还算不错,但是我一直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是自身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压力。
今天来的都是我们行业内发展非常好的企业代表,我注意到,大多数企业不是从原来计划经济的老渠道出来的,但是他们发展得很好。糖酒行业里象我们这样的企业很多,都在思考企业的定位和出路的问题。我们公司和本省内比较好的地市企业也进行了沟通和探索,初步成立了一个合作性的公司和组织,就是江苏供应工贸公司。这不是过去联络分销模式的再演变或者再兴起,是我们要探索糖酒行业的批发商或者代理商的出路问题。
我也非常赞同刚才吴总讲到的,宝洁的例证。按我分析,可能中国将来有七八十家酒类代理企业就够了,流通会更有秩序,会更规范。到那时候,如果洗牌洗到最终出现这种局面的话,那么我们最终是被大浪淘沙掉呢,还是继续成为其中的一员,这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另一方面,我是酒类流通协会积极参与的工作者,针对目前的行业现状,协会能否对其中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有意地拉一把、推一把,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呢?这对一个行业协会,是不是也是责任所在,也很有意义呢?同时我们也希望外围环境可以更规范,呼吁能够出台一些更好的政策法规。前些天与一位美国的同行聊天时,就谈到应收帐款的问题,他感觉很奇怪,美国有相关规定,商家送货到卖场,以十四天为限,如果过了期限,供应商不收钱的话,就会因涉嫌贿赂而承担法律责任,同样到了期限后,如果零售商不付钱,你可以告他并且一告就赢。整个社会形成了一个很规范的外部环境。这两年商务部在规范外部环境方面也作了不少政策法规方面的约束和引导。我感触比较深的,象沃尔玛,刚进入内地的时候,结算信誉是比较好的,但现在也在拖欠,大家都在拖欠,我干嘛不拖呢。信誉比较差的就是家乐福,也就是说原来差的,现在挤压的条件越来越多,原来比较好的,现在也在变化。我的公司不算很大,但是到今年春节放假前,我的应收帐款达到4800万,所以我在这里就提出一些呼声吧。
李士强:很高兴参加这个座谈会,在座的各位都是本行业内的领军人物,成绩非常突出。我们也是一直做酒的企业,过去一直在做规模,现在调整为品牌商发展,我们的感受是,规模确实需要做大,但是必须建立自己能够左右的品牌。比如金六福,1996年我跟吴总第一次在酒桌上认识,10年的时间,他已经把一个品牌做成十几个亿了,关键是路子怎么走的问题。我们这些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前,在每个厂家都是比较靠前的经销商,但是效益不是最好的,问题就是只注重规模和数量,而不是品牌商,最近这几年调整了以后,规模虽然没有以前大了,但效益和发展的空间比以前大了。
做成自己的品牌,就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管是客户、渠道、服务、品牌还是效果收益,作为经销商来说,要经常地交流这些发展的路子,交流如何控制渠道,如何掌握终端,如何引导消费,如何扩大市场,如何增加品种,如何规划促销方案,如何管好经销商队伍等等,都是为了保证品牌长久、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张德春:在北京,我们和朝批算是竞争对手,但又是合作伙伴。在全国范围内象我们这样的企业已为数不多,我们在历史上有过很辉煌的时候,对北京市副食品供应方面做了很突出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们的这种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包袱很沉重,导致了我们现在是一个比较脆弱的企业,但我们还在挣扎着。公司这些年也在努力着做市场,有个经营指导思想是“主业是根,品牌是本,延伸是脉,创新是魂”。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得以到目前还撑着。主业目前就是酒、糖和其它食品类,其中酒占销售额的70%左右。我们自己也做了些品牌,比如京酒。我们也想向生产和零售两头延伸,在向零售延伸的过程中,本来我们做了个小白羊超市,做到四十家的时候,被商委拿走了,向零售延伸这块儿也就基本断线了。所以现在主要是在做品牌这方面下功夫了,一年做20几个亿,还在继续努力。由于各个企业有各个企业的历史情况,各地的发展也都有不同,政府的资源配置上也不太一样。朝批现在品牌握得比较多,方方面面的东西都比我们多,所以我们在酒的销售上虽比他们多一些,但在市场掌控力上、调控力上都没有他们做得好,特别在配送方面,我们得向你们学习。我们企业毕竟做了五十多年的糖酒市场,有许多业务精英,尽管有许多困难,但生存没有问题,我们还要跟大家一道,为糖酒事业做点工作。
林建国:感谢酒流通协会,经常召开这种会有利于酒类的流通和发展。几年前,我们转向做红酒的渠道,应该说我们做渠道还是比较早的,当时做渠道也比较简单。我们说的建设,不是终端建设,而是通过一群人,服务终端、开拓终端、掌控终端,做终端的一些管理和服务。这几天大家都讲到“拥有终端,拥有一切”的理念,包括之前我们说要建设一个完整的渠道,就像新修的路一样。所以我感觉即使拥有了网络,可能要拥有未来也不容易。5年前我就开始了从代理商发展到渠道商,从渠道商又发展到品牌运营商,然后到自建终端商,双向延伸地转变。我们1999年就在美国参与葡萄酒基地的建设,2003年把这项业务扩展到其他国家。我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根据不同阶段和各自不同的优势劣势,进行合理地规划。规划完以后,找到自己确有的生长点,扬长避短。
我们有三支队伍,一支做品牌,第二支队伍做渠道配送管理,包括终端的开拓、服务和管理,第三支队伍就是自建终端的队伍,自建终端加直销。企业未来都要分工。我在生产自己的葡萄酒时,还代理别人的葡萄酒。没有一个工厂只做自己的品牌。我自己就是经销商、生产商,我就代理很多别人的品牌。同样是葡萄酒,可是为什么市场上还明确地区分为你、我、他呢?这就形成一个比较开放的合作机会,还有就是行业质量标准的管理也很关键。
王富强:非常感谢酒类流通协会,安排我们到这么好的地方让我们休息两天。
早期做酒相关的销售和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像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都是由低价位升起来的。目前我们做起来就比较吃力,一方面是竞争激烈了。我们的行业实际上门槛很低,技术含量不高。刚才大家都在谈,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这还是很自信的。还有一方面,因为我们所处的地区,广东的销售模式跟华东、华南不同,所以目前为止在广东的卖场做得都不太好,华东、华南地区的消费都在卖场。但广东更多是小批发、精品店等的营销模式,这是广东特有的。
我有一个建议,是不是每年定期开一两次行业内部的交流会,大家互相沟通、学习,也反馈一些信息给协会。如果我们行业要有所作为,就要通过协会在行业内形成一个相关的规定或制度,通过这种形式,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加健康。
美国农机流通渠道创新的启示 篇4
为了流通渠道创新,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农机制造商放弃传统直销模式, 变为几乎不零售农机具, 而是各个地区委托代理商销售。制造商对申请代理的经销商进行考察和对比, 尽可能寻找推销能力强、信用好、资金充足、服务和维修力量较雄厚的销售商作代理, 双方签订代理合同。近几年来, 美国农机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主流的商业经营模式。农机连锁是指其经营满足连锁经营的定义, 以契约的形式授予农机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的经营方式。如美国的农机特约经销商AGO通常采用区域连锁制, 即在农机制造商与其特约连锁经销商签订的特约经销合同中明确规定连锁经销商的责任销售区域, 在该区域内特约经销商获得惟一的、独立的连锁经销权, 但禁止在责任销售区域外扩展农机销售活动。
2000年以来,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动下, 美国农机经销流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农机制造企业和批发商, 都致力于推动农机服务机构农机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创新, 形成了新的以电子商务网络为交易平台的流通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只要将信息上传至网络, 农机生产者和经销商都能及时寻找到合作者, 而不用担心出现货源中断或销路不畅等问题。参与电子商务网络对接模式的成员无需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成员之间的合作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关系灵活多变。其交易主体既有企业, 也有直接的消费者。美国著名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多采用B2B (企业对企业) 以及B2C (企业对消费者) 这两种电子商务方式开展网上业务,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 包括产品价格、性能、社会关注度等数据, 并进行网上交易。
美国拥有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管理体系, 为农机流通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 保证了农机产品快速、安全、低成本的运输。同时, 他们的物流中心十分先进, 农机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及物流配送自动化水平高, 通过为农机企业提供良好的共同服务和信息情报, 有效地降低了农机流通成本, 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流通效率。
反观我国农机流通行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却不强。电子商务, 连锁经营在其他行业已发展得如火如荼, 而在农机流通领域尚未形成气候, 整体上还是传统的模式, 这一点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农机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通偏小, 在很多行业都追求规模效应, 大行兼并、整合之际, 农机流通行业动静却不大, 在局部地区, 甚至出现越来越小和散的现象。中国农机流通方式和手段仍很落后, 农机流通领域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 从整体上看对创新型流通模式接受程度不够, 传统物流手段仍是农机流通业的“主流”。大部分农机市场和农机流通企业都没有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物流设施陈旧, 物流效率低、成本高, 是制约农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通渠道 篇5
为便于终端陈列费用管理,维护终端店客情关系,现依据安庆市场特性制定如下终端店陈列费用核销及管理办法:
一、费用核销
1、签订陈列协议的终端店,须按照陈列协议规定进行陈列,由业务负责人员进行监督,皖蜀春安庆办事处负责检查。未能按照陈列协议规定进行陈列的,扣发当月陈列费用。
2、陈列协议到期的终端店,由皖蜀春安庆办事处根据店内陈列及销售状况进行评估并确定续签或停签。
3、每月由经销商提供各自终端的陈列照片、陈列排面铺货单据、费用签收单据,并上交至皖蜀春安庆办事处,以陈列协议为依据进行核销。
二、费用管理
1、各经销商区域终端陈列费均由经销商进行发放,办事处区域业务人员负责监督。
2、费用发放时间根据区域终端内展示协议时间为准,业务人员在每个月15号,30号之前分2个时间段统计区域内展示快到期的终端,根据统计数量,业务经理向办事处申请再集中进行发放,在费用发放结束后将终端签章收据送至办事处进行核销。
流通渠道 篇6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建设十大子体系
关于流通体系建设,商务部提出目标“提高效率、保障质量、遍及民生、生动生产”,下一步要围绕这四项开展工作。在这个目标下,有十方面的工作要做,流通体系下面要设立十大子体系。
一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现在农产品产销协调不紧密,有一些品种流通链条过程,市民有需求,而供给方也愿意以比较低的价格供应,但是由于协调不紧密,一方面是农民不满意,然后市民也不满意,这是农产品流通体系需要破解的难题。
第二研究建立完善工业品流通体系。工业流通体系有中国的特色,但有一些层面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满意,譬如大商场可能是洋品牌充斥,低端批发市场假货比较多,而且零供关系比较紧张,虚假打折,违规销售的现象屡禁不绝。现在工业品体系在供应链建设方面,流通企业在成为供应链链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是市场调控体系,因为除了应急、救灾之外,还有卖难、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调控力度不足,品种、数量及资金支持手段都不足。
第四是流通基础设施体系需要完善,有些方面由于过度市场化和商业化开发,导致失去公益性,这与法国等发达国家有明显不同,国家6个流通产品市场都是国家投资,CEO都是公务员,这样就能确保公益性,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网点建设不合理问题。
第五是市场主体体系也不完善。现在是大企业、供应链消费品、跨区域发展很难,跨省区发展无法做强,流通企业目前还没有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有些场合讨论,用家乐福、沃尔玛全球的数据与国内超市国内数据比较相差很大,这有一个误区。最近我们也进行了比较,北京物美大概是家乐福的60%,如果把华润万家视为中国的企业,可能大陆的业务能超过他们。这说明流通的企业缺乏国际化竞争能力,下一步要鼓励流通企业走出去。还有中小企业,统计发现,限额以上流通企业销售额由过去15%提高到47%,流通对外化程度提高,限额以上越来越多,但是同时中型企业生存困难。商务部已经发了一个文件,就是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
第六是回收体系,进入21世纪人类商业文明新时代,要双向流通,这样才是绿色的,所以在回收流通体系方面也非常重要,商务部要起草开展科学的、先进的回收流通体系。
第七是诚信体系,现在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时有发生,人民群众不满情绪比较多。为了防止商业欺诈,商务部开始建立追诉体系(蔬菜和肉类),这也是促进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八是税费政策体系还不是很顺畅,如连锁发展过程中无法纳税外,农产品流通进入超市销售还要交税,另外还有很多问题影响体系政策建设。解决这些问题要顾全大局。
第九是法规建设体系。现在有些条例比较给力,但一些条例不太给力,这极大制约我们工作。在标准体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最后,如果建设现代流通体系还需要流通理论体系支撑,建立流通理论体系。相对来说,内贸困难点在统计问题,缺乏数据研究这一基础工具,内贸流通体系理论思维、具体举措和历史发展不太充分,还需要更多与国外交流,形成共识。内外贸易一体化,这是站在全球的视野和高度,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一定会取得重大进展。
广州市经贸委主任赵小穗:内外贸一体化与流通渠道建设的相关举措
现代服务业里,最需要发展做强做大,和最需要提升改造的业态之一就是商贸业,广州市2010年GDP继北京、上海之后已经进入万亿元城市,其中流通商贸业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这是发展定位问题研究的需要所在。
第二是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纵观国际大城市都是由商贸带动其他服务业发展,新加坡、阿姆斯特丹、香港等城市也验证商贸对城市发展和区域强大的带动能力。在中国,商贸业还处于产业板块的低端,所以通过内外贸一体化加快流动渠道建设是契合时代潮流的。
第三是非常符合广州商贸业的实际,流通体系八个方面的子体系建设,这也是基层工作着围绕的主题,在实际推进中多思考。此外,加强广州国际采购中心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如何推进商贸业的发展?首先,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来推进内外流通渠道建设,要考虑国内、国外市场的不同。广州市商贸业在体制上与其它城市有很多不同,是工业、商业、中小民营企业都合在一体的,归口主管部门叫经济贸易委员会。其他城市工业、商业是分开的。因此在考虑“十二五”和2012年工作任务的时候,工业GDP和商业GDP任务需要研究,按照往年的惯例,广州商贸业一定有指标,2012年要达到到14.5%到15%的增幅。统计规范之后,对商贸企业的增幅要求最多不会超过12%,但目前广州活跃的商业企业还比较少,要达到这个指标投资和内需都要加强。广东省政府很有先见之明,在金融危机之前在东莞就展开了内外贸一体化大推广。通过内外贸一体化,用外贸的能力、优势扩大内市场占有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是要考虑营销方式的转变,外贸在包括资金、结算、电子商务等方面有很规范营销方式,广东广州是对外开放之先,有一些比较全面的思考和论证。在内外贸一体化第一步过程中做到这些,做好行业调整和转换。
第三是产品消费标准和产品制造的标准的制定。对产品的消费需求会因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而不同。在相关标准制定的过程中通过行政好的行政指导、组织,不仅可以赢得广阔的市场,还可以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来使专利、标准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广州可以发挥广交会平台优势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利用好这个平台,把广交会办成全国进出口展示平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展。同时,可以发挥领军企业的优势,以此推进先进的商贸渠道和商贸业态建设,譬如友谊、广百、民营的百货,这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提高商业运营的业态高度,更好地探索商业立场。不仅零售业,还有展贸中心都要升级,要做创意中心。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广州是否需要一些核心龙头企业做带动,适度做高度的指引,在这些问题上,需要思考,当然也是可以做的。
广州作为中心城市,要具有一定数量、空间布局的零售购物天堂,在地产出租的时候要规定业态起点和经营定位。批发市场要在准入门槛和营销市场上进行改造,不然难做。还要发挥广州连锁超市先进业态的优势,学习国际先进城市温馨社区、幸福城市、惠民商业业态的建设。现在要推进惠民,“万村千乡、平价超市”是非常好的创新,内外贸一体化要利用现代物流。国际物流配送功能、水平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渠道城市,有“城”必要有“市”,仅有空间布局还不是渠道,还需要有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在现代流通渠道建设中非常重要。广州的A类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在现代渠道中发挥作用。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已经发展到产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服从城市布局规划。在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还要学习国际先进物流配送的经验。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先庆:内外贸流通渠道对接
扩大内需,流通先行;贸易强国,渠道为本。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严重滞后于制造业和整体经济发展阶段,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中国商品走向了世界,但中国商人却很少走向海外”。其中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体制和观念导致的内外贸流通渠道长期分裂割据,使得内外贸两种市场的力量得不到有机整合,人为地削弱了自身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已经入世十周年,中国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也在加快,但总体而言,内外贸渠道对接中,仍然存在着深层次十大问题:中国渠道商如何提升进入国际市场能力问题;中国流通如何谋划在全球市场战略布局;中国渠道商如何与跨国商贸企业共存共赢问题;中国流通如何缝补内外贸渠道中的断点和破损点;内外贸渠道“路径”如何从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问题;中国各级政府如何统筹管理内外贸流通;中国各级财政如何扶助内外贸流通渠道体系建设;中国各界如何共同促进内外贸渠道费用全面下降;中国市场如何优化整合内外贸渠道资源;中国如何尽快清理制约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法律障碍。
美国农机流通渠道创新的启示 篇7
为了流通渠道创新, 从90年代以来, 美国农机制造商放弃传统直销模式, 变为几乎不零售农机具, 而是各个地区委托代理商销售。制造商对申请代理的经销商进行考察和对比, 尽可能寻找推销能力强、信用好、资金充足、服务和维修力量较雄厚的销售商作代理, 双方签订代理合同。近几年来, 美国农机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主流的商业经营模式。农机连锁是指其经营满足连锁经营的定义, 以契约的形式授予农机加盟店在规定区域的经销权和营业权的经营方式。如美国的农机特约经销商A G O通常采用区域连锁制, 即在农机制造商与其特约连锁经销商签订的特约经销合同中明确规定连锁经销商的责任销售区域, 在该区域内特约经销商获得唯一的、独立的连锁经销权, 但禁止在责任销售区域外扩展农机销售活动。
2000年以来,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动下, 美国农机经销流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美国农机制造企业和批发商, 都致力于推动农机服务机构农机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创新, 形成了新的以电子商务网络为交易平台的流通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只要将信息上传至网络, 农机生产者和经销商都能及时寻找到合作者, 而不用担心出现货源中断或销路不畅等问题。参与电子商务网络对接模式的成员无需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成员之间的合作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关系灵活多变。其交易主体既有企业, 也有直接的消费者。美国著名农机生产、流通企业多采用Bto B (企业对企业) 以及Bto C (企业对消费者) 这两种电子商务方式开展网上业务, 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 包括产品价格、性能、社会关注度等数据, 并进行网上交易。
美国拥有的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管理体系, 为农机流通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 保证了农机产品快速、安全、低成本的运输。同时, 他们的物流中心十分先进, 农机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及物流配送自动化水平高, 通过为农机企业提供良好的共同服务和信息情报, 有效地降低了农机流通成本, 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流通效率。
反观国内农机流通行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却不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在其他行业已发展得如火如荼, 而在农机流通领域尚未形成气候, 整体上还是传统的模式, 这一点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农机流通企业的规模普通偏小, 在很多行业都追求规模效应, 大行兼并、整合之际, 农机流通行业动静却不大, 在局部地区, 甚至出现越来越小和散的现象。中国农机流通方式和手段仍很落后, 农机流通领域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 从整体上看对创新型流通模式接受程度不够, 传统物流手段仍是农机流通业的“主流”。大部分农机市场和农机流通企业都没有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物流设施陈旧, 物流效率低、成本高, 是制约农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通渠道 篇8
本人近年来一直从事家具商业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对目前国内家具商业流通业态的多种形态有所涉猎, 希望能结合目前商业发展的特征与趋势, 就家具商业流通业态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商业形态展开论述, 以求抛砖引玉, 引起业内专业人士对此的专注与探讨。
一、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家具商业流通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家具销售模式, 家具销售经历了从无营销到有营销, 从无专卖店到有专卖店, 从小店到大商场, 从局部地区到遍布全国, 从低档家具到高档家具, 从家具产品到家居产品, 从一级市场到三级市场, 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 从抓品质到重品牌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二十年来, 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家具卖场在家具营销的大舞台上演绎着各式各样的角色, 有的成为一枝独秀, 有的成为一代枭雄;有的昙花一现, 有的四季常青;有的门庭若市, 有的门可罗雀;有的口碑相传, 有的问题缠身……总体而言, 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 是中国家具市场的起步阶段。这时的家具市场场址、规模、档次的选择大都比较适应当时当地的客观发展条件, 场地因陋就简, 注入资金少, 市场规模小, 产品以国产家具为主。不少市场建在闹市区内, 也有的自发形成在原分散的自由贸易的市场内。大部分地区家具市场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棚户式的家具大排档、摊位制拥挤嘈杂的家具市场是当时家居市场的主要形态。
2. 形成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市场的形成阶段。家具市场场址从繁华的闹市区向交通便利的城郊结合部发展, 投资建场的资金由最初的几百万元增加到上千万元, 个别市场的建场资金达到亿元以上。进场的家具产品由中下档次向中高档次发展, 市场还吸引了港台地区部分优秀产品和厂商入驻。市场经营方式也多起来, 直销、代理、自营相配合, 零售、批发相结合。到90年代末期, 拥有超大空间、手扶电梯、高档装修等硬件设施的商场型家具卖场开始出现, 带动家具零售业进入商场时代。
3. 发展阶段
从20世纪初起至今是家具市场的规范、完善、成熟阶段。此阶段呈现的基本特点是由综合性家具市场逐渐向专业化、有自己特色的市场演变。市场管理质量大大提高, 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经营占据优势。市场相应的配套服务, 如银行、邮电、运输、工商、税务、食宿、教育等逐步建立健全起来。随着国外投资商进入中国家居流通领域, 促使中国家具市场规模、档次、经营、管理、服务等运作方式出现质的变化。随着一站式家居消费概念的兴起, 涵盖家具、建材、饰品、设计、汽车、百货、体育、餐饮等十大行业, 引导家居消费从个人目的性消费转变为家庭休闲式消费, 真正成为以家居为主题的购物MALL, 将会成为未来重要的家居消费业态。
二、目前几种主要家具商业流通模式
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 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没有永生不败的常胜将军, 没有永续经营的同一赢利模式, 没有持久不变的世代赚钱秘诀。家具营销的商业空间也在有形无形地悄然变化, 曾经的辉煌如何继续, 新的篇章怎样揭开?家具卖场何去何从, 出路在何方?经过市场的检验, 业界的创新, 如今活跃在家具商业流通领域的家具营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单纯租赁模式
这是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主要家具商场经营模式。由一家具有一定招商、经营和管理能力的商业运营公司和地产公司自建卖场或整体租下某一商业楼盘, 根据家具的风格和品类进行通过统一规划和设计, 对建筑外观和内部公共空间进行统一设计, 提供专业齐全的配套服务, 以求创造出较好的整体形象和商业氛围。而后面对家具厂家和家具经销商进行统一招商, 在具体经营过程中采取收取租金的模式, 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配送, 实行配套的售后服务和质量保证系统。
这种商业模式对于家具商家而言, 要求商家具有较强的商业运营能力, 对于家具的品牌和家具的特征非常了解, 对顾客的需求十分了解, 能够根据商场建筑本身特点进行合理的业态规划, 在行业内要具有较高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吸引力,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整个商场的招商问题和旺场问题, 能够使入驻的商家能够有利可图, 有钱可赚。这种经营模式的商家主要靠租金来赢利。
这种商业模式是目前业内家具商业流通模式的主体, 目前有业内形成规模经营、连锁经营的全国范围布点的一些大型家居卖场如红星·美凯龙, 居然之家, 月星, 欧亚达, 吉盛伟邦等专业家具商场。这些商业采用全国一盘棋, 统一布点、统一招商、统一形象, 形成自己独特的操作模式和企业形象, 具有较强的品牌认知度, 能与业内具代表性的家具厂家形成战略联盟, 共同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和运营空间。也有全国各地区域内扎根本土、挖掘自身潜力的地方诸侯如广西富安居、深圳好百年、武汉金马、杭州第六空间, 这些商家多在本地有着长期的经营历史, 深谙本土百姓的喜好, 与本地经经销商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能够创造出具地域特色的商业空间, 在本地市民心中留有较好的品牌, 经营得好的话还是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 商场直接经营
目前业内大多家具品牌都是采用经销商营销方式, 有些地区的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销商随着业绩的成长, 会同时代理几十个独立品牌, 这些品牌往往会涵盖家具业态内的多种系列, 能在相互之间形成有机的互补, 这时候一些有能力和经销商会寻求脱离传统大卖场另行开辟一片商业天地, 这就形成了商场直接经营的一种家具营销模式。
如金马凯旋在武汉代理着40多个中高档家具品牌, 这些品牌都是某个领域较好的, 像如板式家具的皇朝、金属家具的康耐登、儿童家具的我爱我家等品牌。它往往自建或长期租赁具一定规模的商业空间, 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 形成统一的外观形象、内部空间氛围, 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收银、统一送货、统一装配, 具有较好的商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这种商业模式往往由于商家不同而有着相应的企业形象, 商家在进行品牌选择时会有明确的经营定位和营销特色。商家要对于市场有着敏锐的感知力, 要能清楚了解自身目标客户的实际需要和品牌喜好, 要能清楚地了解业内相应家具品牌的风格特点和系列形象, 并能根据自身商场规划选择合适的品牌和家具系列, 并对各类家具品牌和系列进行有机的整体和形象包装, 从而促进目标客户进行方便快捷的消费, 并在家具采购过程中体会别样的家居文化。
3. 商家厂家联合经营
传统商场提供场地、经销商租场经营的家具营销模式经销商的压力很大, 也给家具厂家造成销售上的困局。由于物业成本的上升, 商场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铺位的租金, 经销商既要按照厂家专卖店的要求进行店面装修, 又要支出一定的费用进行摆场和铺货, 还要定期支付数额不小的租金费用, 这样下来一个品牌专卖店的初期投资成本都要在三十万元乃至更多。而现在很多家具品牌往往每年都会推出新的产品系列, 并要求经销商根据新的产品系列进行形象提升或更换别的经销商, 这样对于一些小型的经销商来说造成了太大的压力, 也促使有些地区商场内经常出现有些家具品牌难以持续经营而退场的现象, 也不利于这些家具品牌在某些地区的品牌形象。
有感于这一行业困局, 业内有些商业运营人士开始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采用商家厂家联合经营模式。即商场仍按传统租赁式商场进行整体形象包装、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但是不是将各个标准摊位出租给经销商或厂家, 而是将其根据整体规划和设计要求分楼层、分区位交给不同品牌和风格的家具厂家, 由厂家出资进行专卖门店的形象包装和产品铺货, 再通过一定的准入机制在当地寻找合适的经营者来进行专卖门店的日常销售和形象维护工作, 将最终销售完商品所得的利润以一定的比例分成来进行三方的比例分配。
这种经营方式既解放了商场只是地主, 不参与经营的形象, 使其也成为整体商业运作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者, 又减轻了经销商既要付租金又要付货款的双重压力, 能以一个较为轻松的状态来经营家具品牌, 同时也解放了厂家只提供产品, 不管产品销售的供应商的角色。因为商场经营的好坏, 产品销售的业绩, 与商场、厂家、经销商的切身利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将会促使各方通力合作, 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 在商场形象、产品包装和日常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 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提升产品、商场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认知度。
4. 家具超市
相对于盛行的商场式家具的营销空间, 家具超市属于舶来品。其突出的优势在于通过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 确保经销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实惠, 再加上将产品的购买和配送一体化运作, 能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
提到家具超市, 就必然要谈起IKEA (宜家) 。宜家瑞典家居用品零售集团, 刚进入中国不久, 便成为时尚家居和小资生活的符号。在这个以顾客为导向的时代, 宜人性化的关怀和服务是宜家特有的营销不仅靠打价格战来取胜, 而是充分运用体验营销、信息营销等多种手段来打动消费者, 使消费者轻松消费。
家具超市在布局和服务方式的设计上, 需尽量使其显得自然、和谐。商场内设立不同风格的样板间, 把各种配套产品进行家居组合, 充分展现每种产品的现场效果。不提倡工作人员直接向顾客推销,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顾客在自行体验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购买。为每件商品制订导购信息, 将营销的信息全部公开、透明。蜿蜒的过道, 活泼温馨的儿童乐园, 风格简约的产品设计, 再加上浪漫典雅的音乐环境, 宜家家居总体上给人一种简约、时尚、温馨、精致的感受, 使购物者的心情很愉悦。
5. 家具网上购物
与规模日益庞大、功能日益多样的综合型实体家具购物商场相对应的, 是诞生于21世纪的网上家具销售潮流的来临。有业界人士指出:随着网络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日益成熟, 网络购物将会逐渐成为人们购物的新选择, 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发展背景下, 家具商业营销体系也必将在网络购物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底, 业界出现了一个由知名传统家具商业营销企业好百年家居连锁企业成立的好百年家居e购体验中心, 经营面积达15000平方米, 并同步推出其网络购物平台:好百年家居e购网 (www.hobadeco.com) 。一方面结合了传统家居流通行业的资源优势, 另一方面有着网络购物特有的方便快捷, 这势必会引起家居流通行业的一次变革。
据悉, 以"好家居, 低价格, 一网打尽"为口号的好百年家居e购网, 拥有两岸三地两千余家知名家居生产厂家资源, 确保商品品质和商品的多样化, 同样的优质商品、令人心动的价格、成熟的售后服务, 鼠标一点, 看中的家具就会送货上门, 节省下来的不仅是钱, 还有宝贵的时间, 这种新兴的购物模式必将受到日益繁忙的都市群体的追捧。好百年家居e购体验中心有30%的商品采用ODM、OEM方式生产, 做到生产成本最小化, 有60%以上的商品采用海量订单采购, 挤去了中间商泡沫利润, 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 用15000平方米的实体店铺设出相当于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实体商场, 有效地节省了场地租金、水电、人工等费用支出, 大幅降低销售成本, 做到比市场价低30%到50%的优势。
好百年家居e购网的出现, 将突破传统的物理空间、时间空间和地域空间, 用虚拟世界服务现实世界, 有效节省场地租金, 降低人工成本,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三、未来家具商业流通趋势
目前的中国家具商业流通渠道, 可谓龙鱼龙混, 杂群雄纷争。既有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欧亚达之流图谋全国一盘棋, 寻求连锁经营的业内商业经营大鳄;又有偏安一地, 谋求安居乐业过日子的地方诸侯。既有以一线城市为据点, 意取从上而下路线的高端定位发展, 又有设点三线城市, 讲究农村包围城市的低位发展战略。既有规模超百万平方的超大型家具城, 又有面积几百平方的小型门店。既有靠出租摊位收取租金过活的租赁式经营, 又有靠对产品的了解、市场的把握自主经营的门店式经营。既有靠寻求经销商代理的加盟式经营, 又有由厂家直接经销的直线式经营。既有通过门店面对客户直接经营, 又有借道网络互联化经营……多种状态, 不一而足, 大有大的好处, 小有小的优势, 精有精的锐气, 全有全的强势, 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但未来命运如何, 前景怎样?
在未来十年里, 中国家具卖场将出现第一次重大整合, 其结果是:
在此期间, 大型的综合卖场将凭借规模实力大幅度降低成本, 同时也降低利润、降低产品售价;中小型卖场将不堪成本的压力, 以各种方式谋求结合, 形成巨头。存活下来的小型卖场将是以高端产品、特色产品、特色服务为主的精品卖场。
参考文献
[1]陈福义.中国商业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赵慧宁, 赵军.现代商业环境设计与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管驰明, 崔功豪.商业业态变革背景下城市商业空间重组[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1) :26-28
[5]古慧平.家具商场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2, (7) :4-5
[6]霍志勇, 胡景初.中国家具产业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 (3) :121-122
药品物流渠道流通技术创新探讨 篇9
1 药品物流体系创新
2005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由此,我国药品现代物流才开始起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发展药品物流,全国各地也开始建设医药物流中心,药品物流在近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药品物流成本较高。目前,在医药流通业中,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0%,而美国医药流通业中平均物流成本所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6%,我国医药行业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必然造成药品的单位成本上升,导致药价虚高。我国药品厂商应该重视物流,对物流体系进行创新,建立能够提高渠道效率和减少物流费用的物流体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1 强化现代物流意识。
不少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认为物流就是仓储和运输,企业只要有仓库和卡车就能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这种片面认识使这些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与市场要求的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也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其实,物流远非如此。从国内外的物流定义来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98年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我国的国家经贸委等部门也在2001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给出了现代物流的定义: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从这两个有代表性物流定义中,可以看出现代物流是全程化、系统化、信息化的综合性服务。药品物流企业要正确理解物流,强化现代物流意识,这样才能与制药企业、药品中间商和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地整合,提供这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服务。
1.2 加强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药品物流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药品物流的发展。首先,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我国各个制药企业、药品中间商和医疗机构分别制定自己的药品编码,这些编码相互间缺乏兼容性,无法在各个渠道成员之间通用,当一个渠道成员的药品要流转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时,往往需要粘贴上对方的编码,这增加了人工工作量,降低了药品的信息传递效率。其次,药品包装规格不统一。我国各制药企业的药品包装规格各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使得药品出入库时需要转换包装,同时,药品入库、堆放、出库操作的机械化、自动化也难以高效率的进行,从而导致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下降。因此,要尽快推进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组织相关单位设计出统一的药品编码并在全国推行。此外,还要制定出药品包装的标准,以消除物流运作中的障碍,提高药品物流的效率。
1.3 发展第三方物流。
我国药品厂商大多以单个企业为主建设物流中心,投资额大,需要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且主要为自己提供物流服务,会造成物流设施闲置,使企业难以获得规模效益。相比较而言,对于一般中小药品厂商来说,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比自身承担物流更为有利。这是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规模经济优势。第三方物流通常会同时为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可以对客户的物流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如可以为这些客户进行联合运输和仓储,以及实现共同配送等,从而形成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物流成本。二是专业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仓库、车辆、信息网络等专业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有一定的物流配送网络和物流人员队伍,能够为顾客提供系列化、定制化的服务。制药企业可以把药品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己专注于药品的生产上,这样不但能使制药企业集中力量于提高药品质量和研发方面,还可以利用对方的专业服务和丰富经验使本企业的药品快速进入市场。正因为如此,众多的中小型制药企业可以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降低物流成本。
2 药品交易技术创新
药品交易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促成药品的交易,尤其是电子商务在药品行业中深入应用。我国的药品交易方式目前仍以传统交易方式为主,交易成本较高,在药品交易中引入电子商务,不但能增强交易的透明度,避免买卖双方私下交易带来的种种弊端,还能减少交易成本和提高渠道效率。
2.1 在药品交易中使用电子商务的意义
2.1.1 促使药品招标更加规范。
传统的招标中,在每次招标时,招标机构往往要组织相关人员审核投标企业的资质,审核时间很长,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如果运用了电子商务,建立了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数据、以及药品信息数据库,除了建库审核时需花费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外,之后只需要更新相关数据,与传统招标相比,电子商务在招标中的应用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缩短对投标企业审核的时间,提高招标的效率。在评标时,运用电子商务也可以促进招标的公正性。由临床专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对药品进行评审,评审过程更为透明,结果更为客观,有助于避免“暗箱操作”。同时,电子商务的运用也有利于政府部门适时全程监控药品的购销状况。
2.1.2 降低药品的交易成本。
药品电子商务以电子平台为媒介,将渠道成员直接联系在一起,能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电子商务在药品渠道中的运用,使制药企业、批发商、药店和医院等药品零售终端、以及物流企业与银行等辅助商围绕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机地衔接起来,使复杂的接触转变为简单的接触,缩减了中间环节,减少了交易次数,使各方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联系或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
2.2 发展药品电子商务的措施
药品电子商务包括企业利用互联网完成从药品信息获取和发布、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的整体过程。发展药品电子商务,对于规范药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渠道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利用网站只有进行信息的发布,我国药品的交易主要仍是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具体来看,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措施:
2.2.1 完善药品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与药品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如2000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监督管理办法》,2004年7月出台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法》,2005年12月发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服务商主体的资格及审批程序,初步形成了药品电子商务的法律框架,但很少涉及到电子交易中的核心问题,如各方权益保护的问题、各个交易环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阻碍了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药品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从交易各方的隐私权问题、数据保护、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在线支付的安全性等问题入手,做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从而为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法律环境,规范电子交易市场,保护各方利益。
2.2.2 加强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信息化才刚刚开始起步,企业信息化、数据化的进展迟缓。许多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药品和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缺乏,难以实施信息化管理这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因此,我国的制药企业和中间商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前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建设方案并从中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方案实施。同时,企业还需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企业顺利地实施方案。
2.2.3 构建全国性的药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可以借助第三方药品电子商务提供的平台进行交易。尽管我国已经有几家服务商成立了相关网站,但主要是为药品招投标服务,一般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我国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我国政府能综合各种资源办大事的优势,由政府主导,构建一个全国性的药品电子商务系统,成为覆盖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一个电子交易平台,使所有具有合法资格的制药企业、药品批发商、药店和医院之间可以通过这一电子交易系统进行交易。交易要依照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最终达到满足顾客需求,促进我国药品产业发展的目的。
摘要:高效畅通的药品物流渠道离不开流通技术的支持,流通技术创新是降低渠道成本和提高药品渠道效率的技术保障。药品物流渠道的流通技术创新的重点是药品物流体系创新和药品交易技术创新。在提出药品物流体系创新措施后,指出了药品电子商务的意义,并对发展药品电子商务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促进药品物流渠道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药品物流,电子商务,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魏际刚.促进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7(3):15-17.
[2]洪钢.浅析我国药品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内涵和特点[J].中国药事,2008(3):197-202.
[3]梁建桥.我国药品电子商务的现状与思考[J].电子商务,2009(3):64-67.
[4]邵森法,等.电子商务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3):234-236.
[5]易红焱,等.从药品流通角度谈医药电子商务[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10):44-47.
流通渠道 篇10
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是农产品流通过程所采取的流通方式或组织形式,是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等流通要素的组合,包括渠道结构、参与主体、成员关系、流通业态、支撑体系等[1]。
本文基于渠道权力理论,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立模型,并分析比较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模式,总结其主要经验,对于解决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渠道权力理论及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形成模型
渠道权力是指一个渠道成员对渠道中其他成员行为和决策变量施加影响的能力[2]。
对于权力的来源,按照资源基础说及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组织因与外部参与者发生交易而产生相互依赖,潜在地成为权力及其对立面约束的来源。外部环境的集中度越高,组织对于必须输入的选择性越小,对获取特定资源的依赖程度越高,组织就越受到限制,从而倾向于同意强有力的外部参与者的需求。
由此可见,渠道权力是依赖关系的结果,这种依赖被描述为一个渠道成员为实现期望的目标而保持与特定渠道成员关系的程度,其本质是专业化的渠道成员对其他成员所占有资源的依赖[3]。而渠道权力的大小取决于渠道主体所提供的效用水平和资源稀缺程度。具体而言分为以五个方面。(见表1)
由于渠道中各流通主体在功能上实际是专业化的,渠道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实际上是相互的,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有一定的权力。但由于在上述五个影响因素中的差异,渠道成员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会呈现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形成不同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结构成为一定的流通渠道模式的形成基础。
依据渠道权力理论,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立过程中,由于在渠道权力诸影响因素中的差异,流通渠道主体的渠道权力呈现出差异状况,形成不同的渠道权力结构,这一结构进而决定了流通渠道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描绘了基于渠道权力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过程。影响渠道权力大小的五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各流通主体的权力大小,并决定了农产品渠道权力结构,进而形成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不同模式,一系列支持系统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相继建立起来。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建立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权力结构的形成及流通渠道模式的特征的影响和管理调控上。
2 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模式的分析及比较
一般而言,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流向结构如下所示:
依据上述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模型,结合图2流通结构各主体的特征,现今世界上主要国家(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如表2所示:
从特点上看,合同一体化型将农户与零售商直接联系起来,缩短了流通渠道长度,提高了流通效率;批发市场主导型发挥批发市场的集约优势,有效整合农业生产和市场销售两种资源;农业合作组织主导型将分散的农户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强了农户的流通主体地位。这些渠道模式发挥本国资源优势,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2.1 合同一体化型
合同一体化型主要是指连锁企业或大型超市与农场主生产者直接签订契约合同,进行专业化生产和流通,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是此种类型的典型代表。这些国家的耕地资源较为集中,且集中在少数农场主手中,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同时渠道末端的少数零售商则占有较多的营销资源和资本资源,两者能由于其规模和专业特征带来较大的效用。同时,这种结构使渠道两端的流通主体具有稀缺性,并导致进入/退出壁垒明显,双方建立和控制了较多的专用性资产,如信息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等,彼此的专属性较强,这种专属性通过各种合同,形成了紧密的纵向一体化组织结构。
以美国为例,其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模式是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农产品流通的78.5%都是通过这种形式,通过批发商的形式仅占20%。其主要特点是渠道环节较少,流通速度快,效率高。主要模式如图3所示。
2.2 批发市场主导型
批发市场主导型主要是指依靠作为市场主体的批发市场建立流通渠道的模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是此类型的代表。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量分散的农户占有少量的土地,生产经营具有分散化的特点,组织化程度较低,在效用性、稀缺性和转换成本等方面处于劣势;加上市场经济发展较晚,没有形成垄断营销资源的零售商,存在大量以家庭商铺为主的零售店铺,在渠道权力结构中也处于弱势地位。而在历史上,这些国家(地区)均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了强大的批发市场体系,整合农户和零售商的资源,并进行大量基于此结构的专属性投资,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
以日本为例其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模式,主要通过各级农协集货,经过中央批发市场和地方批发市场的流通,进入零售商,渠道较长。如图4所示:
2.3 农业合作组织主导型
农业合作组织主导型是指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流通的整个渠道中起主导地位的流通渠道模式。发源于欧洲的合作社在农业领域蓬勃发展,提供各种服务,连接各个分散农户形成一个整体,形成了以其为主导的纵向一体化组织。这些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市场中,从产前、产中及产后各个阶段提供服务,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专用性渠道设施,强化了渠道主体对它的依赖,从而主导了农产品流通的全过程。
综合而言,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的类型及特点可归纳如表3所示: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发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流通,都是建立在充分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完善市场的价格形成及传播机制,同时使价格在指导生产和流通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市场和价格的作用下,市场主体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状况,以增强其市场地位和渠道权力,并通过完善渠道支持系统巩固其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渠道及各流通主体的整体利益,提高了流通渠道的效率。
在比较三种不同模式的流通渠道时,我们发现,欧美等国通过整合整个流通渠道的资源,缩短流通环节,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流通成本,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户和消费者都获得较多利益,提高了整个渠道的活力。而日本较长的流通渠道则造成层层利润分成,导致产品价格高昂。
同中国相比较,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这些完善的流通渠道较好地提升了流通效率,突出表现在流通费用的降低和损耗率的下降。
3 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的主要经验及借鉴
从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及其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经验,如表5所示:
结合世界各国建设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经验以及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借鉴。
3.1 结合本国及各地区情况,选择适宜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我国目前面临着“小农业、大生产、大消费”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可以参照欧美模式,进行订单式区域专业化生产,各地可根据其特有的地形、土壤和气候特点,生产特色农产品,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流通,可通过超市、专业批发市场直接订货提高效率。同时,面对的分散的小农业生产,要通过大力发展批发市场等来解决小农业与大生产、大消费的矛盾。
3.2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多种流通主体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解决小农业与大生产矛盾的有效手段。农民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农民讨价还价的能力,实现与零售企业或批发商的直接对接,缩短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要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及农产品超市等各种流通主体,构建有实力整合流通渠道的主体,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要构建物流共享联合体,发展共同运输;升级现有批发市场,改造农贸市场为农产品超市等,创造更有效率的流通方式和手段。
3.3 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投入
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目前我国“村村通”工程已得到扎实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已能做到大部覆盖,但仍要积极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积极推进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其次,要着手建设配送中心体系,合理规划使其在规模和区位上不断优化,建立联通全国的网络体系,保证合理的配送距离。最后,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建设力度,建设冷冻、低温的冷链物流系统,加强保鲜冷藏库建设。
3.4 加快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产品流通链信息系统建设,建设联通生产者、加工商及销售者的信息共享与沟通网络。其次要实现渠道成员之间的信息联盟,实现各配送中心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确保产品流通的地域合理性。另外,要加大农产品、流通技术等的标准化建设,以提高流通规范性。此外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制度,积极建设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拍卖市场[6]。
3.5 政府引导作用,加强政策立法,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各国政府在农产品流通中都发挥着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通过颁布法律,制定政策,全方位地引导和规范农产品流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流通已产生一定重视,商务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1),对农产品流通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要求。政府需要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产业规划,并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流通主体的行为。
4 结束语
根据农产品流通渠道中资源分布状况,流通主体占有不同的渠道权利,拥有资源优势的主体成为占支配地位的流通主体,他们根据社会经济实际和自身需要建立了相应的流通渠道以及支持系统;政府在渠道建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面临流通主体地位不显,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设施不完善,流通渠道信息匮乏及市场法规不完善等诸多缺点,借鉴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主要模式的经验,我国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建立适宜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大力发展多种流通主体,加大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建设,以改善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提高效率。
我国将有大量的“农超对接”型流通渠道,缩短流通长度;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将会逐步推进,发挥流通主体的集约优势;多种市场化流通主体将不断涌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必将增强。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将会得到极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飞,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16-22.
[2]Kim,Stephen Keysuk and Ping-Hung Hsieh.Interdependence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Distributor-Supplier Relationships:ADistributor Perspective Through Response Surface Approach[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3(40):101-112.
[3]Zhuang Guijun and Zhou Na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Dependence in Marketing Channels:A Chinese Perspec-tive[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38):675-693.
[4]于晓霖,周朝玺.渠道权力结构对供应链协同效应影响研究[J].管理学,2008(21):29-39.
[5]梁海红.渠道关系视角下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4):88-91.
流通渠道 篇11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确定了扩大农村消费的思路,即“构建农村流通网络”。200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作为工作重点。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的工作目标。中央还提出“要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2009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毫不松懈地抓好‘三农’工作。”
针对我国农村市场中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健全现代农村消费流通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有四种类型。
农村集市贸易市场是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推动器
我国农村集贸市场一般分为三类:传统的农村集市、在乡镇政府驻地开办的集贸市场、企业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开办的市场。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除了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外,我国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交易主要是通过城乡集市贸易零散完成的。农村集贸市场是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和推动器,对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超市、连锁店等新兴业态的迅速崛起,个别地区的农村集贸市场的数量及成交量均有所下降。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发展进程中,集贸市场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其作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将长期不变。
尽管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集贸市场的模式、营销及服务方式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系列的发展障碍:农村集贸市场规划布局建设不合理,农村集贸市场往往沿交通干线布局,形成以街为市的线状发展,既影响了镇容街貌,阻碍了交通,也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部分地方农村集贸市场缺少,建设简陋,容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集贸市场在监管上存在权属不明确问题,由于《城乡集贸市场管理办法》未明确规定集贸市场的法律地位,因此大多数集贸市场由于没有土地使用手续仍不能登记注册,因而其法律主体资格非常模糊。此外,集贸市场开办者责任未落实,开办者对市场经营者的内部管理责任得不到落实,市场设施落后、卫生状况差、划行分市混乱、商品质量低劣等问题一直长期存在;农村集贸市场还缺乏特色和专业化,特色农村集贸市场有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深化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但在目前,由于农村集贸市场建设资金短缺,管理不规范,导致农村集贸市场普遍以农副产品和日杂市场为主,且综合性层次低,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却不多。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应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增长难以起到显著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个体工商户和农民经纪人是农村流通体系最基层的主力军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的最基层,是以从事农村商品运销的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农村经纪人、各类农民合作组织为主力军。个体工商户的形式有直接面向农村的路边店、游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经营户、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最终销售、农机维修保养,其数量众多,已经成为农村流通产业中不可或缺和替代的力量。他们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市场发展、联结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民经纪人应运而生,他们熟悉农村和市场行情,对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农民经纪人正在试图把营销规模做大,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我国农民经纪人数量众多,据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农产品经纪人600多万,加上季节性的从业者则高达1000多万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也已有2609家。各级协会及农产品经纪人每年直接收购和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近万亿元,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城乡市场繁荣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作为新生群体的农民经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诚信问题。如压级压价行为,有些农民经纪人还以区域为界,相互勾结,不仅压级压价,而且还存在区域垄断,阻止其他区域经纪人的进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流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又称农业合作社,是农民,尤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及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遵守合作社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流通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连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再次,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由我国商务部牵头实施的“万村千乡”试点工程,在农村建立了以农产品为纽带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供销合作社创新机制,改造和整合农村传统商业网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有效地解决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声誉并增加了附加值。
农村消费品零售大都采用以连锁经营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
我国农村消费品连锁经营自从2005年商务部发出《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兴流通业态,大都采用以连锁经营为主体的现代流通方式,并用现代流通方式构筑县、乡、村三级农村市场服务网络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消费环境。
据商务部制定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将覆盖8 5%的乡镇和6 5%的行政村,全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5万亿元,年均增长约10%,初步形成以乡村零售网点为基础,以大中型批发市场和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以各类农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中型农村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农村市场体系。
随着新兴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进入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领域,与之配套的销售服务体系也迅速发展起来。连锁店等新兴业态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送货上门服务,通过有组织的安装、维修队伍为广大农民提供免费安装、上门维修等服务,为农村消费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另外,服务于农村日用消费品销售的市场中介组织近几年发展也很快,市场中介组织对优化农村日用工业品的销售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阶段我国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存在的问题
第一,流通形式单一。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成规模的超市,农村消费品的流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原始的集贸市场和落后的个体代销店、“夫妻店”等,由于其规模较小,经营方式陈旧,采购成本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弱,商品的质量也没有保证。对于像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空调等这些大宗消费品,在农村消费市场的销售渠道非常有限,农民往往需要“进城”购买,满足不了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第二,经营秩序不规范。经营者素质偏低。商品活动最核心的因素是“人”,而经营者是整个商品活动的中枢和纽带。而在当前的农村消费市场中,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个体户,经营素质普遍不高,对商品、品牌、质量、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经营不规范;加之农民鉴别真伪商品和品牌的能力差,对散、乱、差的商品流通状况不放心,这都不利于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畅通。
第三,监管乏力。由于整个农村消费品市场监管薄弱,假冒伪劣商品大量流向农村,各种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查获的不合格消费商品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农村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以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个体经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农贸市场,要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控制监察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成为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简陋的销售场所不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初级农产品又极易腐败变质,造成农产品价格、品质和交易行为规范性等都得不到保证,消费者的购买风险成为农贸市场采购中难以回避的问题。因此,现在打击非法市场行为、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的活动,有相当部分是针对这类销售渠道展开的。
第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尚未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规划有机衔接,布点选址存在随意性。基础较好的村居,网点发展势头很好,而偏远农村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网点建设则相对滞后。业态间发展也不平衡,表现为:日用消费品网络发展较快,而农产品购销流通网络、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农村供求信息网络等建设尚未形成规模。
第五,配套建设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国家、省、市都对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给予了一定的优惠鼓励政策,但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制约,我国长期以来在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一直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而在农村工作中则“重生产、轻流通”,致使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配套体制没有完全到位,这都限制了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健康发展,商品双向流通不畅,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仍然突出。
健全现代农村消费品流通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当务之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发展连锁经营,提高农家店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农商对接
大型龙头连锁经营企业,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主力军。要加强对国家、省、市已经出台政策的宣传、研究和贯彻,把重点放在流通网络项目包装和资金争取上,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规范化程度的连锁经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快其布点速度,提升配套能力。通过择优扶持,重点引导这些企业利用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规模优势以及进货体系、配送体系、管理体系、信息体系等,实现对各个门店的店名、店貌、商品、服务、采购、送货、销售、决策、经营的专业化,商品销售、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要增强农家店的综合服务功能。第一,进一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村、乡镇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鼓励有实力的流通企业改造“夫妻店”、“代销店”,发展特许经营、销售代理;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利用品牌、配送、管理等优势,通过投资或加盟连锁的方式建立或改造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支持各类中小型企业自愿结合,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中的作用,利用其点多面广的优势,提升连锁配送网络在农村市场中的功能,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第二,大力推进网络使用多样化,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积极拓展农家店经营服务范围,逐步实现农家店收购农副产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副产品创自有品牌、进超市等“一网多用”功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邮政报刊、科技信息、电信及代收代缴等新业务。第三,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建立融购物、文化、技术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引导农资流通企业逐步完善测土配方施肥、电话咨询、农业科普、农机具租赁与维修等功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多样化服务。重点支持改造一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和农资网点,扩大农资连锁店覆盖面,提高农资统一配送率。
要积极搭建农商对接平台,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建设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全过程的产业链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超对接和品牌化经营。着力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调运、信息服务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商品品种,净化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同时,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商品。
规范农村市场秩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打击损农坑农害农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健全农村消费者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大力发展农村交通、电力和通信事业,改善农村生活用水、排水系统,为家用电器、通信和卫生洁具等产品进入农村市场创造更好的条件。要支持面向乡镇的农村集贸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与改造工程,加强对农村集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改善市场环境。积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节假日消费和旅游消费活动,不断创新消费形式和消费内容,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化消费需求实现的途径。
加强政府领导,统筹建设规划
商品流通是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政治意识,用行政资源、政策资源、管理资源把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摆上日常工作议程,纳入对基层政府的考核中;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统一部署,明确职责分工,通力协作,形成全力支持、齐抓共管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作局面。
同时,要做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规划制定工作,按照现代流通发展的要求,把相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供销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队伍等纳入规划范畴;加强农村商业网点的发展规划与分类指导,对现有商业网点资源进行整合,使商业网点形成布局合理、业态较齐、功能较全,逐步建成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为骨干、以村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制定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建立信息化、金融服务等配套措施
要实施以电子结算为核心的农村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建立批发市场信息数据库和集团协同管理信息平台,集中批发市场的有效信息,强化各批发市场间的横向联系,通过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协同管控,将批发市场连锁起来。
要推进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和资源整合工作,协同利用客户、结算、配送资源,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白糖现货交易、流通平台。除食糖外,下一步还将拓展茧丝、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市场。
要启动数据中心建设。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交易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等进行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同时,将数据中心与各批发市场互联,将农产品流通中的批发节点管理扩大到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管理,为批发市场提供资源共享及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统筹各批发市场业务发展,发挥网络体系的协同效应,最终实现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优化系统内资源,从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