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管气管论文

2024-06-04

三血管气管论文(共7篇)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1

胎儿的心脏畸形是目前胎儿畸形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我国发生率约为1%[1]。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是目前导致新生儿以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产妇在怀孕3个月内尤其是怀孕3~8周容易因病毒感染 (以风疹病毒为主) 导致胎儿心脏血管畸形的发生[2]。随着超声诊断在胎儿产前诊断筛查中的应用与发展, 胎儿心脏畸形可在产前被诊断出来, 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可以利用三维超声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因此, 本文对我院近几年的诊断结果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2015年于本院采用三维超声影像学技术在三血管气管平面水平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的产妇200例, 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 (25.8±5.6) 岁, 孕周19~30周, 平均孕周 (22.3±3.2) 周。产妇病史:孕早期因感冒服药者10例, 羊水过多2例, 有过畸形胎儿生育史者1例。

1.2 诊断方法 本文采用的诊断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GE VOluson 730Expert) 腹部二维探头, 频率选择3.0~7.0Hz, 配备RAB2-5L容积探头, 频率选择3.5~5.0Hz, 进行二维、静态三维和动态三维的扫查。孕妇采用平卧位体位, 从心脏四腔室逐步移动至胎头, 并将超声探头略微向上方倾斜, 进行胎儿主动脉弓、动脉导管以及降主动脉的观测, 而动脉导管与主动脉弓呈30°夹角, 主动脉弓在气管前方自右向左行走, 主动脉弓的右侧端为气管与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在前方, 气管在后方, 形成的平面即为三血管气管平面, 观察目标为三血管 (肺动脉、主动脉以及上腔静脉) 之间位置关系、管径的大小以及血管的数量。除此之外, 还可同时根据异常的平面进行心内结构的观察, 判断有无异常出现, 判断胎儿是否合并有心外畸形。

1.3 确诊方法 首先给予孕妇三维超声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 记录结果, 并将结果与产后新生儿的超声心动图结果或尸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气管位置检出结果比较 三维超声检出气管位置异常5例, 其中3例与产后或尸检结果相同, 漏诊1例, 见表1。

2.2 血管管径异常检出结果比较 三维超声对血管管径异常检出9例, 其中8例与产后或尸检结果相同, 漏诊2例, 见表2。

2.3 血管数量异常检出结果比较 三维超声对血管管径异常检出17例, 其中16例与产后或尸检结果相同, 漏诊2例, 见表3。

3 讨论

心脏畸形是胎儿产前诊断的难点之一, 且是新生儿致死的重要原因[1]。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 三维超声具有高分辨率, 使胎儿结构显示更清晰, 也减少了胎儿心脏检查的时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以及三维超声的检查让医生及家属能直观清晰地看清胎儿形态, 且让产前诊断更加清晰、准确, 为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更佳可靠的手段[3,4]。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时, 添加三维超声检测三血管切面, 使胎儿心脏畸形筛查更快捷、直观, 在检查胎儿三血管切面时, 三维超声将血管的排列、血管管径的对比、血管与气管的关系、血管与降主动脉的关系显示得更清晰, 可看到是否有异常血管或异常组织出现, 诊断准确率与异常结构检出比率更高。降低了对超声医生经验的要求, 使胎儿心脏筛查能更普及, 符合我国优生优育政策。

在三血管切面上, 如果有异常组织出现常提示胸腔内疾患, 最常见的为胎儿横膈疝及肺囊腺瘤。当胎儿横膈疝时, 疝入胸腔内的脏器为胃泡或含气的肠管时, 对比正常三血管切面, 较易诊断;疝入胸腔内的结构为肝脏或不含气的小肠及结肠时, 因疝入物的回声与胎肺回声相近, 极易漏诊, 提高胸腔内脏器的对比度尤为突出, 三维超声提高了此类疾患的检出率。

三血管切面中三个血管的依次排列具有特征性, 管径也从肺动脉-主动脉弓- 上腔静脉依次下降具有特征性。当三个血管中有一支无法显示时, 即可诊断此胎儿大血管畸形, 与其他心脏切面综合分析, 能更快捷的诊断胎儿心脏复杂畸形。而血管内径的对比, 使大血管狭窄这类严重畸形的漏诊大大降低, 因为是同一胎儿血管不存在个体差异性, 更加可靠。

在肺动脉的左侧如显示另一支血管, 则可能为永存左上腔静脉, 结合心脏其他切面, 胎儿冠状静脉窦扩张并观测到此血管血流与冠状静脉窦相通可明确诊断。如果此血管样结构有肺静脉回流, 此时可能为肺静脉畸形引流。因此血管形态的显示及血流方向的显示都是诊断的要点, 三维超声诊断更有优越性。

本文结果显示, 三维超声检出气管位置异常5例, 血管管径异常9例, 血管数量异常17例, 提示三维超声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准确率较高。三维超声能更准确的显示三血管切面中气管与主动脉弓的相对位置, 同时也能将动脉导管的类型加以鉴别。目前新生儿先心病临床治疗中, 右位主动脉弓及双主动脉弓的预后有很大不同, 因此产前区分此两种先心病尤为重要。当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时, 在三血管切面上气管的左右侧分别显示1根血管, 2根血管内径均小于同孕周的主动脉弓内径, 这样与双主动脉弓病变时双侧主动脉弓内径较窄难以鉴别, 此时更准确地显示各支血管的走行对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三维超声在失状切面上, 血管走行较二维清晰, 而且同时运用彩色多普勒时, 血流的方向也提供帮助, 当气管左侧血管上分支内血流走向降主动脉可诊断为双主动脉弓, 而气管左侧血管上分支内血流走向胎儿头侧则可诊断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

有学者提出, 三血管切面上可显示胎儿胸腺, 并可通过胸腺面积与胸腔面积计算比值, 比值<0.3的, 此胎儿可能为基因病患儿。

综上所述, 三维超声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此切面加四腔心切面可用于胎儿心脏畸形的初步判断, 如再添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即可诊断大部分胎儿心脏畸形,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心脏畸形是胎儿产前诊断的难点之一, 且是新生儿致死的重要原因[1]。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其具有高分辨率和经阴道超声成像的特点, 使胎儿结构显示更清晰, 诊断准确率与异常结构检出比率更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检测以及三维超声的检查让医生及家属能够直观清晰地看清胎儿形态, 且让产前诊断更加清晰、准确, 为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提供了更佳可靠的手段[3,4]。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5年利用三维超声技术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进行胎儿心脏畸形诊断的产妇200例, 比较胎儿产后的超声心动图与诊断结果。结果:三维超声检出气管位置异常5例, 其中3例与产后或尸检结果相同, 漏诊1例;三维超声检出血管管径异常9例, 其中8例与产后或尸检结果相同, 漏诊2例;三维超声对血管管径异常检出17例, 其中16例与产后或尸检结果相同, 漏诊2例。结论:三维超声经三血管气管平面诊断胎儿心脏畸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可用于胎儿畸形的初步判断,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三维超声,三血管气管,胎儿,心脏畸形

参考文献

[1]陈炜.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畸形标准切面组合的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 2013.

[2]王雷.产前筛查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现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22 (5) :398-400.

[3]刘友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儿法洛氏四联症诊断中的应用〔D〕.长沙:中南大学, 2014.

[4]王海英.胎儿心脏畸形超声筛查诊断模式现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1 (11) :869-873.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2

关键词:超声检查, 产前,胎儿,主动脉弓异常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也是产前超声检查最易漏诊的先天性畸形[1,2]。主动脉弓异常的种类较多, 血流动力学变异较大[3], 其产前超声诊断是胎儿心脏检查中的难点, 三血管气管切面在主动脉弓异常的产前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本文回顾性分析51例主动脉弓异常患者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筛查主动脉弓异常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01~2012-09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超声检查发现, 经引产后尸解或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证实的51例先天性主动脉弓异常胎儿。孕妇年龄21~40岁, 平均 (25.0±3.1) 岁;孕周19~35周, 平均 (23.0±3.5) 周。检查时孕周由孕妇末次月经或早期超声校正孕周确定。其中系统超声检查发现20例, 外院超声提示心脏异常声像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31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Acuson Sequoia 512、GE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4.0~6.0 MHz。应用产科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条件, 对胎儿心脏进行针对性超声检查。检查时存留腹部横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长轴切面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所有图像传输至PACS工作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主动脉弓异常产前超声特征

51例主动脉弓异常胎儿中, 17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 (U形血管环) , 2例左位主动脉弓伴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 (C形血管环) , 2例双主动脉弓 (O形血管环) , 24例主动脉弓缩窄 (不对称V形血管环及1oo征) , 6例主动脉弓离断 (1oo征) 。产前正确诊断48例 (48/51, 94.1%) , 误诊3例。3例产前均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 表现为1oo征, 产后均确诊为主动脉弓缩窄。见表1。

2.2 主动脉弓异常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的产前超声特征

17例表现为U形血管环 (图1) , 2例表现为C形血管环 (图2) , 2例表现为O形血管环 (图3) , 29例表现为V型血管环消失, 10例表现为1oo征 (图4) 。20例表现为不对称V形血管环 (图5) 。

A.超声示三血管气管切面上气管位于主动脉与动脉导管之间, 与迷走的左锁骨下动脉共同形成U形血管环, 包绕气管走行;B.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U形血管环 (箭) 。AO:主动脉;DA:动脉导管;T:气管;LSA:左锁骨下动脉;SVC:上腔静脉;MPA:主肺动脉

.超声示三血管气管切面升主动脉分成两支 (箭) , 左右两个分支包绕气管向后汇合到降主动脉形成O形血管环;B.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示O形血管环。LAO:左侧主动脉;RAO:右侧主动脉;DA:动脉导管;T:气管;SVC:上腔静脉

2.3 主动脉弓异常在心脏其他切面的超声表现

25例于四腔心切面显示左心变小, 27例于左心室长轴切面显示升主动脉细小, 15例于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不显示。见表1。

超声示三血管气管切面肺动脉形成和主动脉形成不对称V形血管环。PA:肺动脉;DA:动脉导管;AO:主动脉;SVC:上腔静脉;T:气管

2.4 并发症情况

51例患者中, 3例合并法络氏四联征, 5例合并室间隔缺损, 3例合并二尖瓣闭锁, 19例合并左心发育不良, 3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 1例合并右心室双出口, 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 缺损大小为3 mm。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均漏诊。

2.5 妊娠结局

51例中出生34例, 其中我院出生20例, 外院出生14例, 均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34例出生的胎儿包括21例血管环病例 (U形血管环17例, C形血管环2例, O形血管环2例) , 出生后均未出现临床症状;13例主动脉弓缩窄病例, 其中4例有临床症状。共17例胎儿引产, 包括6例主动脉弓离断, 11例主动脉弓缩窄。引产胎儿中我院引产10例, 均行产后尸解证实;外院引产7例, 电话随访均未经尸解证实。

3 讨论

人体胚胎发育期出现6对鳃动脉弓, 在胚胎第6~8周开始发育, 鳃动脉弓相继演变成体动脉的基本结构。演变过程可能形成各种先天性主动脉弓异常[5,6]。目前多认为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诊断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具有重要价值[7,8]。本研究发现V形、O形、C形血管环对判断主动脉弓伴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动脉导管有重要意义, 1oo征和不对称的V形血管环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和主动脉弓缩窄中有决定性意义。

李胜利等[7]认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畸形在心脏各切面均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这与本研究各切面均发现异常超声表现相符合。各种主动脉弓异常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均有特征性表现, 而在其他切面只有某种或某几种类型的主动脉弓异常才有特征性表现。本组51例病例均在三血管气管切面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其他切面如四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上, 仅主动脉弓缩窄和离断等具有特征性表现。但这些表现是产前筛查胎儿主动脉弓缩窄和离断的最初线索, 认识这些特征, 有助于产前筛查。

主动脉弓离断在三血管气管切面表现升主动脉细小, 主动脉弓不能与降主动脉相连[4]。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病变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上具有特征性表现我们称之为1oo征, 1代表肺动脉借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相连, 呈一平直的血管由前向后行走;中间的o表示主动脉弓始终显示的横切面的形状, 且主动脉弓内径明显小于肺动脉内径, 右侧o为上腔静脉的横切面。由于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及动脉导管始终无交汇, 因此, 正常V形血管环消失。本组6例主动脉弓离断均表现为1oo征, 证明此特征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主动脉弓缩窄在三血管气管切面有2种特征性超声表现, 一种为1oo征, 主要在主动脉弓严重缩窄的4个病例中出现 (4/24, 16.7%) , 原因可能是主动脉弓严重缩窄或闭锁, 产前超声仅显示严重缩窄段近侧的主动脉弓, 不显示严重缩窄段主动脉弓管腔, 以及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在降主动脉的汇合情况。另一种表现为不对称V形血管环, 主要在相对轻型的主动脉弓缩窄中出现, 本组20例 (20/24, 83.3%) 出现此特征, 分析原因可能是虽然主动脉弓内径细小, 但能为产前超声显示, 因此右支明显变小而表现出不对称V形血管环[8]。

主动脉弓离断和缩窄在产前超声图像上均可以表现为1oo征, 因此容易将主动脉弓缩窄误诊为主动脉弓离断, 本组3例均因此误诊。1例主动脉弓缩窄的病例亦表现为1oo征, 该例在主动脉弓的矢状切面上显示出索状结构, 侥幸诊断。因此, 表现为1oo征的主动脉弓缩窄与主动脉弓离断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

左位主动脉弓伴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患儿暂未见明显临床症状;右位主动脉弓伴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和左位动脉导管、双主动脉弓可以部分或完整地包绕气管、食管, 造成压迫并引起喘鸣、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等症状[9,10,11]。主动脉弓离断患儿大多出生后随着动脉导管的闭合而夭折, 存活期4~8 d, 但若合并分流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和较粗的未闭动脉导管, 并建立了广泛侧支循环, 则可以维持到儿童期[12]。主动脉弓缩窄严重程度不同, 预后也不尽相同, 年龄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在疾病早期进行治疗。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3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全组共10例。男8例, 女2例;年龄最大70岁, 最小2岁。其中瓣膜置换术4例 (1例为二次换瓣) , 大血管置换术2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1例, 心脏移植术1例, 冠脉旁路移植术2例。传统方法气管切开术9例, 微创气管切开术1例。本组行气管切开原因分别为:术后低心排血量2例, 肺高压危象1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脑血管意外2例, 呼吸功能衰竭1例, 灌注肺1例。

2 结果

全组患者气管切开持续时间最长14 d, 最短5 d, 平均7 d。气管切开距手术时间最长10 d, 最短5 d。8例顺利出院, 2例死亡。死亡原因: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 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出院的患者中有3例合并并发症:1例合并肺部感染, 1例出现皮下气肿, 1例合并气道内出血。全组未发生气管旁动脉大出血、气管软化、切口或纵隔感染及痰痂堵塞并发症。

3 讨论

3.1 气管切开的时机

心血管外科术后并发心肺功能及其它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 预计短期内 (1、2周) 无法脱离呼吸支持的均需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1]。心脏外科术后选择气管切开的时间视不同情况而定, 一般5~10 d[2]。

3.2 心血管手术后气管切开的原因

(1) 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需呼吸治疗。 (2) 术前重度肺动脉高压, 术后未能缓解。常见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术后需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3) 肺内血管发育差的紫绀型心脏病, 术后右心功能不全和肺内氧合不良。 (4) 其它原因, 如昏迷、咳嗽反射差、肺不张及喉头水肿等。

3.3 气管切开的技巧

气管切开尽可能选择高位横切口, 并尽量远离心脏切口。切口下方尽可能少分离, 防止和纵隔相通, 减少纵隔感染的机会。但气管切开时间的早晚与纵隔感染的发生无关联[3,4]。小儿气管切开时注意避免损伤环状软骨, 切口不宜太大, 尽量早拔管可避免气管狭窄。操作过程中, 应使患者处于充足供氧状态。本组中有1例运用微创气管切开。微创气管切开术简单迅速、创伤小、患者痛苦少, 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5,6]。

3.4 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

(1) 定期更换套管及消毒切口。 (2) 吸痰前后给予纯氧, 吸痰时动作要轻柔、时间要短。 (3) 注意呼吸道的湿化和温化。 (4) 定期翻身拍背、减少肺不张、肺部感染的发生。 (5) 加强咽喉部的卫生, 定期进行清洗。 (6) 心理辅导, 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方式, 利于尽早脱离呼吸机。

3.5 常见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1) 选择高位横切口, 避免过多的分离皮下软组织可减少感染几率。 (2) 选用软质吸痰管, 气囊充气压力避免过高, 出现气道出血应予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溶液滴洗。 (3) 气管套管口径不宜过小, 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 防止痰痂堵塞[7]。 (4) 不要过多分离气管周围组织, 避免引致大出血。如切口渗血严重应及时重新拆开切口止血。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气管切开有其特殊性。只要提高手术操作的技巧, 注意病情的观察, 加强护理,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气管切开就是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监护治疗的重要、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外科术后气管切开的原因、处理对策和经验。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对10例心血管手术后患者施行了气管切开术, 并进行总结。结果8例顺利出院, 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结论只要提高手术操作的技巧, 注意病情的观察, 加强护理,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气管切开就是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监护治疗的重要、安全和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心血管外科手术,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韩林, 张宝仁, 徐志云, 等.心内直视手术后气管切开及其处理方法[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1, 8 (3) :159.HAN L, ZHANG BR, XU ZY, et al.Management methods of tracheotomy after intracardiac surgery[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01, 8 (3) :159.Chi-nese

[2]李继勇, 张建群, 曹向戎, 等.心内直视手术后气管切开原因分析及处理 (附75例报告) [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2, 21 (4) :207-213.LI JY, ZHANG JQ, CAO XR, et al.Caus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tracheotomy after intracar-diac surgery (75cases re-port) [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2002, 21 (4) :207-213.Chinese

[3]STAMENKOVIC SA, MORGAN IS, PONTEFRACT DR, et al.Is early tracheotomy safe in cardiac patients with median sternotomy incisions[J].Ann Thorac Surg, 2000, 69:1152-1154.

[4]HUBNER N, REES W, SEUFERT K, et al.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 done early after cardiac surgery outcome and incidence of mediastinitis[J].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8, 46:89-92.

[5]姜虹, 朱也森, 张志愿.微创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 13 (3) :207-210.JIANG H, ZHU YS, ZHANG ZY.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initrach-eotomy[J].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03, 13 (3) :207-210.Chinese

[6]DENG Y, HUANG H, ZHANG G, et al.Early perical tracheoto-my for old-age patients of leaury brocin injury to precant in faction of lung[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 2006, 16 (22) :3489-3491.Chinese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4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75岁。以“刺激性干咳1年半, 加重3个月, 呼吸困难2个月”为主诉入院。入院胸片示左肺上叶软组织密度影, 增强CT检查示:左肺上叶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影, 大小为7.4cm×9cm,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双肺气肿伴右下叶支扩。进一步行肺动脉CTA示:上叶肿物包绕左肺动脉, 左肺上叶动脉内可见充盈缺损影伴截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左肺上叶开口处菜花样肿物, 病理取材诊断为鳞癌。肺功能检查:FEV11.25, 占预计值60.2%。

2 术前准备

该患肺功能较差, 且病变对侧肺组织有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 无法耐受全肺切除。同时因肿物侵袭左肺动脉主干, 无法单纯行左肺上叶切除。肿物大小达到7.4cm×9cm, 放化疗均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对于该患者手术切除就成为了唯一的治疗方法。考虑患者身体状况, 从以下方面积极地进行了术前准备。

2.1 术前抗炎化痰治疗

考虑患者双侧肺气肿及右下叶支气管扩张, 术前3d予患者头孢类抗生素静脉输液, 同时予沐舒坦、可必特雾化吸入, 嘱患者多行呼吸功能锻炼及咳痰。

2.2 心理安慰

与患者本人及家属反复沟通, 消除患者及家属因担心手术失败及并发症, 导致的情绪紧张焦虑, 及时与患者交谈, 耐心解答各种疑问, 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过程, 消除紧张情绪,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手术过程

术中全麻后取左侧第五肋骨下缘入胸, 见左肺下叶背段部分受累, 下叶肺动脉干正常, 左上叶肿物几乎占据整个上叶, 胸主动脉轻度受侵, 予以分离。打开心包, 游离左肺上静脉与左肺动脉主干。夹闭左肺动脉主干中间切断, 结扎切断左肺上静脉, 夹闭左下叶肺动脉主干, 切断。游离上叶气管, 于根部切断, 移出左上叶。修剪二级隆突, V型切除, 缝合。用GORE-TEX人工血管与左肺动脉主干, 另一端与背段、基底干吻合。下叶动脉阻断时间不足2h。术中应用肝素50mg。手术结束前以30mg鱼精蛋白中和。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 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4 术后治疗

4.1 术后早期休克的治疗

患者术中因肿瘤巨大压迫, 致血压较低, 术中以较大量升压药维持血压。返回病房后患者突然出现出现房颤及血压下降, 心律最高达160次左右, 血压最低达70/30mm Hg, 当时患者意识不清, 四肢冷, 皮肤出现皮纹, 结膜苍白, 眼眶凹陷。予患者多巴胺300mg+NS100m L, 以20m L/h持续泵入维持血压, 同时予胺碘酮0.15g+5%葡萄糖20m L静推, 输滤白红细胞悬液1600m L, 血浆1600m L, 同时加快补液速度后, 至患者血压及心律稳定后逐步减慢多巴胺泵入速度, 至术后2d停止多巴胺泵入后, 患者血压稳定于120/70mm Hg左右。

4.2 积极纠正离子紊乱

患者术后坚持每天检测离子, 术后48h内1d三检, 随时根据离子变化, 调整液体入量。患者补充离子坚持小剂量、高浓度原则, 以10%氯化钾+30m L盐水由中心静脉穿刺处泵入。维持K+水平在4.0mmol/L左右。

4.3 抗感染治疗

防止人工血管移植术后感染, 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一环。术后该患坚持“重拳出击, 降阶梯治疗”的应用抗生素原则。术后予泰能2.0q8h静点治疗。体温平稳3d后降为日2次静点, 3d后降至特治星日2次静点, 体温平稳后3d予以停抗生素。

5 讨论

5.1 手术指证

肺鳞癌手术应尽量做到根治性切除, 本例因患者无法耐受全肺切除, 且肿瘤侵袭左肺动脉主干, 左肺下叶动脉干与左肺动脉吻合血管长度不够, 迫于无奈行人工血管移植, 支气管成形。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说明此术式临床上可行。

5.2 围术期的治疗

(1) 肺动脉主干人工血管移植后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 尤其术后48h内, 应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心律变化, 注意补液速度, 及离子变化。补充离子主张小剂量、高浓度, 尤其注意维持K+离子的水平。即时检测, 即时补充。

(2) 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术中、术后均应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 同时密切注意胸腔引流量及凝血时间变化。

摘要: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位于肺门附近, 是指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部恶性肿瘤。中心性肺癌的手术切除难度较大, 选择手术只能做全肺切除术, 患者通常难以承受, 并且由于中心型肺癌病程多较晚, 局部外侵, 纵隔淋巴结转移等原因, 手术效果不尽理想, 且容易发生骨转移。笔者以1例应用人工血管移植及支气管成形技术探讨了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理想术式。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5

关键词:艾司洛尔,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

气管内插管术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 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患者气管内, 是抢救患者和气管内麻醉的重要技术。它可以让呼吸道非常畅通, 以免会让一些不干净的物体进入里面, 并且也容易对气管里面的杂物进行清理, 进行让患者得到充分地呼吸, 而影响因为全麻后让患者呼吸不正常, 导致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同时也方便患者呼吸和人工呼吸, 对呼吸停止或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可减少呼吸道死腔, 便于吸氧和辅助呼吸[1]。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64例, 对所做的临床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艾司洛尔对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反应有良好的作用的结论, 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64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 年龄28~75岁, 男42例, 女22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均没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严重疾病, 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32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主要通过在插管前进行艾司洛尔注射, 而对照组32例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则采用普通生理盐水, 观察两组患者在插管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 包括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指标的观察,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搜集、整理与统计软件, 进行卡方检验, P<0.05显着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通过观察, 治疗组患者有插管前后两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大, 没有显著差异, P>0.05, 但对照组在插管前后1、3 min的两项指标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意义, P<0.01。

3 讨论

患者在气管插管时血压升高, 由于存在气管插管 (心血管) 反应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intubations) , 因此在使用正压通气后又迅速转变为低血压, 这是麻醉时常见到的情况。此时, 将患者改为头低位以增加静脉血液回流, 停用各种强效麻醉药, 适当扩充血管容量, 往往可改善患者的低血压状态。在疑有冠心病的患者, 还可使用少量的去氧[2]。病因分析[3]:①麻醉过浅。②反复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或操作粗暴。③咽喉及气管内表面麻醉不充分。④患者术前伴有高血压, 冠心病, 嗜铬细胞瘤,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并存病。⑤患者有心律失常病史或现有心律失常。⑥气管导管插入过深或双腔导管刺激隆突。临床表现:①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②心律失常。③心动过缓, 甚至心搏骤停[4]。艾司洛尔通过阻滞β肾上腺素受体来发挥作用, 但是半衰期很短 (9 min) 。它可以减少心排血量, 减缓心率。要使用容量输液泵通过连续输注给药, 速度为50~150μg/ (kg•min) 。不良反应包括支气管痉挛, 恶心, 呕吐和心动过缓。临床适用于手术前后或术中以及其他紧急状况下迅速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扑动的心率或使之复律, 也可用于控制非代偿性的窦性心动过速及治疗心肌缺血或梗死[5]。静脉滴注:50~100μg/kg, 必要时重复或以每分钟0.05~0.5 mg/kg, 持续静脉滴注。本品的有效剂量每分钟为50~300μg/kg, 于治疗有效后, 改用其他长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可与大多数常用注射液配伍, 但不可用碳酸氢钠。Thompson等报道上述剂量的艾司洛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可以明显减轻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但是心动过缓发生率高[6]。尽管人们已提出许多方法用来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但事实上, 目前仍无一种单独的方法获得广泛的认可。存在的常见问题是抑制效果不完全、抑制效应持续时间太久以及存在潜在性不良反应等。另需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提出的大部分方法多是根据在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结果[7]。因此, 在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这些方法时应特别谨慎。在临床上, 许多患者正在服用具有心脏活性药物, 当判断所用方法的有效性时, 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本组资料显示, 通过观察, 治疗组患者有插管前后两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大, 没有显著差异, P>0.05, 但对照组在插管前后1、3 min的两项指标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意义, P<0.01。显示, 对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反应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玉安, 邱庆明, 何梅, 等.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405-407.

[2]唐慧.艾司洛尔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6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33 (18) :142-144.

[3]魏文澎, 胡燕华.艾司洛尔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2) :145-146.

[4]杨丽娜, 刘丽, 王冬娜.两种降压药联合在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 (3) :260-261.

[5]舒华.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期间的影响[J].华西医学, 2012, 27 (7) :1780-1781.

[6]Casati A, Fanelli G, Albertin A, et al.Small doses of remifentanil or sufentanil for blunting cardiovascular changes induced by tracheal intubation:a double-blind comparison[J].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 2012, 18 (12) :1426-1427.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患者40例, 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 分级Ⅰ~Ⅱ级, 年龄20~70岁, 无心肺疾患, 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 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mg, 面罩吸氧。试验组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 芬太尼4μg/kg, 依托咪酯0.3mg/kg, 维库溴铵0.1mg/kg, 艾司洛尔1mg/kg快速诱导, 对照组除不用艾司洛尔以外, 其余麻醉诱导用药与试验组相同。给予气管插管1次成功, 插管在20s内完成, 给予丙泊酚4~10mg·kg-1·h-1, 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全麻。分别监测记录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min平均动脉压 (MAP) 和心率 (HR)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插管前后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插管后1、3min MAP高于诱导前, 插管后1min HR高于诱导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2。

注:与诱导前比较, *P<0.01

注:与诱导前比较, *P<0.01

3讨论

全麻行气管插管时, 喉镜和气管导管的置入使咽喉和气管内感受器受到机械刺激, 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亢进, 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激活β1受体使冠脉收缩, 心脏血流重新分配, 心内膜下心肌血流减少, 心肌氧供减少, 心率加快, 心肌收缩加强, 血压增高, 心肌需氧量增加, 引发或加重心肌缺血, 导致心率失常, 甚至心肌梗死, 一般以喉镜使用后30~45s时最剧。严重影响患者生理稳定, 甚至危及生命, 因而插管前预防性用药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有使用表面麻醉剂、静脉注射阿片类药、吸入麻醉药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多种方法预防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1], 但各有利弊。艾司洛尔是一种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 其能选择性地和β1受体结合, 阻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拟肾腺素, 再与受体结合而产生效应;艾司洛尔为苯氧丙醇胺类化合物, 其分布半衰期为9~10min, 药物进入人体后迅速分布和消除, 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特点[2];艾司洛尔无内原性拟交感活性, 可使心率减慢, 降低心肌收缩力, 延长舒张期从而降低心脏氧耗, 对血压不产生明显影响。总之, 艾司洛尔能够预防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 与文献报道艾司洛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3]相一致的。

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在气管内插管时的心血管作用。方法 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将其在插管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 和心率 (HR) 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插管前后MA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插管后1、3minMAP高于诱导前, 插管后1minHR高于诱导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艾司洛尔能够减轻气管内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关键词:艾司洛尔,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

参考文献

[1]Weil G, Passot S, Servin F, et al.Does spectral entropy reflect the re-sponse to intubation or incision during propofol remifentan ilanesthsia[J].Anesth Analg, 2008, 106 (1) :152-159.

[2]丁洁, 王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艾司洛尔及注射液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1997, 17 (3) :191.

三血管气管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5日到2010年10月20日选取颅脑占位择期行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患者60例,均意识清楚,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BMI)<30 kg/m2,Mallampatti分级为1~2级,心肺功能正常。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生理盐水组(C组,n=20),地尔硫卓组(D组,0.2 mg/kg,n=20),尼卡地平组(N组,15μg/kg,n=20)。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给予乳酸林格液4~6 ml/(kg·h)。麻醉前15 min静注咪唑安定0.04 mg/kg、长托宁1 mg。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美国Space Labs)常规监测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用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CHM T3001)连续监测心搏指数(SVI)、心指数(CI)等心功能参数的动态变化。取稳定10 min后的数值为基础值。气管插管前4 min开始静脉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2 min后随机静注生理盐水,地尔硫卓0.2 mg/kg,或尼卡地平15μg/kg,1 min内注完。1 min后明视下气管插管,声门显露困难、插管时间超过45 s或再次插管者除去不计。插管后接呼吸机以潮气量8~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纯氧行机械通气,氧流量为1 L/min。

插管5 min内不追加任何麻醉药,而后持续吸入1%异氟烷维持麻醉。每组于诱导前、给药时、给药后、插管时、插管后1、2、3 min分别记录患者的血压(BP)、HR、SVI、CI,监测心电图(ECG)的动态变化,计算各时点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率×收缩压),记录观察期BP和HR的最大值。

1.3 仪器与计算方法

采用国产CHM T3001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同步记录心电图、心音图和阻抗微分图。利用Kubicek修正公式原理计算每搏量(SV),并测量心室射血前期(PEP)、心电图P-R间期,实时输入平均动脉压(MAP),选取连续10个心动周期计算平均值,据此推算出CI、SV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每组不同阶段的结果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期间C组有2例、D组有1例患者因首次插管失败而退出研究。全部病例未见心律失常及S-T段、T波改变。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三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的变化情况

见表2。由表2可知,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于插管后1 min时达峰,以C组最为明显,MAP、HR、RPP分别较基础值上升19.0%、24.7%、44.7%(P<0.01)。D组在插管期MAP、RPP、HR无明显增高,均低于C组(P<0.05)。插管期N组MAP无显著变化,HR、RPP的升高幅度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

见表3。由表3可知,诱导后三组CI、SVI均低于基础值,静注地尔硫卓、尼卡地平后略有回升。插管期D、N组CI、SVI的变化大于C组。D组SVI及N组CI的变化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基础值比较,*P<0.05,#P<0.01;与C组比较,☆P<0.05,△P<0.01;与D组比较,★P<0.05,▲P<0.01;RPP无单位

注:与基础值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P<0.01;与D组比较,★P<0.05

2.4 气管插管期最大平均动脉压(MAPmax)、最高心率(HRmax)、最大心率收缩压乘积(RPPmax)的变化百分比(与基础值相比)

见表4。

注:与C组比较,△P<0.01;与D组比较,▲P<0.01

3 讨论

研究表明,插管后1 min为气管插管反应最强点[1]。此时,C组MAP较诱导前升高19.0%,HR增速24.7%;RPP可综合反映心率与血压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氧耗量。通常,RPP>12 000时提示有发生心肌缺血的可能,而RPP>20 000则提示已发生心肌缺血[2]。为避免心肌缺血,应保证RPP在12 000以下。插管期C组有12例患者RPP>12 000,1例患者RPP>20 000。这表明插管诱发的心率加速、血压骤升可使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剧增,即使是健康患者也存在着发生心肌缺血的危险。对原有高血压、冠心病或伴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极为不利,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应选用适当的药物来预防。

钙通道拮抗剂能有效地缓解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有研究采用0.3 mg/kg地尔硫卓或30μg/kg尼卡地平来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不用芬太尼),虽插管即刻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仍有一过性显著增加。本研究中笔者选择15μg/kg尼卡地平或0.2 mg/kg地尔硫卓与舒芬太尼0.3μg/kg联合使用[3,4],以求安全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时的过度应激。结果表明,0.2 mg/kg地尔硫卓与15μg/kg尼卡地平降压效果相似,D组在预防插管引起血压升高的同时,还有抑制心率增快、降低RPP的作用。这可能与地尔硫卓以下两方面的特性有关:(1)对窦房结功能有轻度的抑制作用,所以在降血压的同时不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反倒减慢心率,减少心肌的氧耗和负担;(2)延缓心电活动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5]。

CI、SVI是反映心泵功能和心肌收缩性能的敏感指标。单次静注地尔硫卓、尼卡地平,可增加心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无心肌损伤作用[6,7]。对异丙酚诱导后轻度抑制的心脏,使用后非但不会引起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反而会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后负荷来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故地尔硫卓对心肌缺血患者有保护作用,用于预防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尤为适用。虽尼卡地平预防插管反应的效果不完全,但可选择用于心率慢、单纯为降低动脉压之目的。有窦房、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临床应用尼卡地平的安全性方面更有优势[8]。

综上所述,与静注尼卡地平相比,插管前2 min静注0.2 mg/kg地尔硫卓在有效预防气管插管引起血压升高的同时,兼有减慢心率、降低RPP的作用,能更有效地预防插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地尔硫卓、尼卡地平预防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尼卡地平15μg/kg组(N组)、地尔硫卓0.2 mg/kg组(D组)。在气管插管前2 min静脉推注。记录诱导前、给药时、给药后、气管插管时及插管后1、2、3 min的血压(BP)、心率(HR)、心搏指数(SVI),心指数(CI),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心率×收缩压)。结果:插管后C组平均动脉压(MAP)、HR的峰值较基础值上升21.7%、31.1%(P<0.01);D组插管后MAP、HR均无明显增高,变化小于C组(P<0.05);N组插管后MAP无显著变化,但HR的峰值较基础值升高42.5%。静注地尔硫卓、尼卡地平后CI、SVI较给药前增加。结论:尼卡地平可减轻气管插管的升压反应,但不能防止心动过速的发生;地尔硫卓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关键词:地尔硫卓,尼卡地平,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参考文献

[1]潘百强,陆文静.气管插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防治研究[J].医学综述,2008,4(14):2154-2156.

[2]Inoue S,Tanaka Y,Kawaguchi M,et al.The efficacy of landiolol forsuppressing the hyperdynamic response following laryngoscopy and tra-cheal intub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Anaesthesia and Intensive Care,2009,37(6):893-902.

[3]尹美华,张静,蔡长华.尼卡地平预注对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122-123.

[4]朱敏敏,徐建国,何慧梁.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9(4):293-295.

[5]Liu H,Fox CJ,Zhang S.Cardiovascular pharmacology:an update[J].Anesthesiology Clinics,2010,28(4):723-738.

[6]姚立农,张宏.地尔硫卓及其复合异氟醚对大鼠心肌顿抑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4):217-220.

[7]Miyazaki M,Kadoi Y,Takashi S,et al.Comparative effects of propofol,landiolol,and Nicardipine on hemodynamic and bispectral index re-sponses to endotracheal intubation: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blinded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2008,20:257-262.

上一篇:应力张拉下一篇:中国体育史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