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气管插管

2024-08-13

术后气管插管(精选12篇)

术后气管插管 篇1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施行气管插管全麻醉60岁以上高龄患者68例, 其中男46例, 女22例, 年龄最低65岁, 最高86岁, 平均73岁。均为经口插管。颅脑手术麻醉20例, 胸腔手术麻醉18例, 颈部手术麻醉9例, 腹部手术麻醉11例, 泌尿系统手术麻醉10例。

2 护理对策

2.1 安静期

2.1.1 安静期特点

患者呈熟睡状, 意识尚未恢复、无或仅有微弱的自主呼吸, 对压眶反射、吸痰刺激等无或不敏感。

2.1.2 安静期护理对策

此期应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和幅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气管导管进行机械辅助或控制患者的呼吸。管理好呼吸机并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防止下呼吸道梗阻、肺不张和继发肺内感染。如导管内无分泌物及湿啰音, 不宜常规用吸痰管吸痰, 以免逆行感染。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一管一用。痰量过多或肺内出血过多时, 必须勤吸并适当滴入化痰药 (灭菌注射用水+糜蛋白酶4000U) 。每次吸痰时间切忌过长, 应<15s。因持续吸引过久刺激隆突引起心动过缓容易产生心跳骤停。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 术后10~30min测量脉搏、血压1次, 至病情稳定后改为1~2h1次。心功能不全、血压波动、心律失常者, 注意创口渗血和内出血。除了监测脉搏、血压外, 应注意末梢循环状态, 全身保暖, 并观察尿量的变化, 尿量如<30mL/h, 应考虑循环血量不足, 立即报告医生, 采取输液、输血、合理使用血管性药等措施, 维持血压和心律正常, 同时详细记录。

2.2 苏醒期

2.2.1 苏醒期特点

体内麻醉药基本代谢, 意识及自主呼吸已恢复, 但潮气量及呼吸未完全正常, 吞咽、压眶反射明显, 高龄患者常因无法耐受气管导管而致躁动不安, 试图自行拔管。

2.2.2 苏醒期护理对策

病人躁动的护理: (1) 密切观察病人, 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的节律和频率、缺氧状况、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和瞳孔、尿量, 大多数病人能在安静平稳的状态下苏醒过来, 为防止病人突然躁动而发生坠床、擦伤和碰伤, 因挣扎而使静脉穿刺针脱出、气管导管拔出等意外情况, 可用约束带进行协凋约束, 固定好病人的四肢, 并密切观察病人四肢血运、皮肤温度, 静脉注射部位等情况, 确保皮肤无受压损伤。 (2) 及时、良好的术后镇痛。术后伤口疼痛不仅使病人难受, 且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增加心脏做功。同时可影响病人的呼吸交换量和咳痰, 增加术后肺部合并症, 因此术后镇痛非常重要, 如病人躁动确是疼痛引起, 则应遵医嘱立即给予止痛剂, 一般给予曲马多50~l00mg或芬太尼0.05mg静脉注射, 镇痛效果好。 (3) 减少刺激、消除引起躁动的因素。包括减少或即时拔除有创性的各种导管和引流管刺激, 多数病人对经口插管的刺激难以忍受, 病人躁动时又容易导致导管脱出.因此, 当病人循环、呼吸功能稳定, 在指令下能睁眼、有吞咽咳嗽反射动作后, 即可协助麻醉师吸净气管内、口腔内分泌物, 轻柔的拔除气管导管, 给予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病人拔管后的情况。非语言交流护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恐惧感。患者插管后不能进行语言交流, 护士要尽量通过非语言交流, 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 满足其需要。 (1) 可以运用身体语言进行沟通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 要注意手势大方、得体, 不宜指手划脚、拉拉扯扯、手舞足蹈等, 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会令人感到不得体和缺乏教养, 应采用轻松自然的姿势; (2) 运用图文沟通患者因气管插管所致, 暂时不能发音, 气管插管不耐受、伤口疼痛及对术后留置各管道的不适应均不能用语言直接表达要求。对此, 我们可以使用适合患者生活、治疗、心理需求的图文, 请患者随护士阅读图片上的内容作出相应反应, 必要时反复几次, 直至确定患者的需求为止, 对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直接用文字书写表达需求。

2.3 清醒期

2.3.1 清醒期特点

清醒期患者完全清醒, 潮气量及呼吸完全正常。

2.3.2 清醒期护理对策

(1) 脱离呼吸机应缓慢, 不要操之过急。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 根据临床状况和血气分析指示, 逐渐降低氧浓度, 低于40%, 患者精神状况好、循环稳定及肺功能已恢复, 呼吸频率<30次/min, 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 此时可考虑脱机。先改为气管插管内吸氧2~5L/min, 并鼓励在没有呼吸机的情况下。自己呼吸。停机30min后生命体征稳定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彻底清除咽喉、口腔及鼻咽部蓄积的血液、分泌物和胃内容物, 以免拔管后误吸堵塞呼吸道。再换消毒吸痰管吸出气管内分泌物, 放松气囊, 协助患者处于侧卧位, 然后拔除气管插管。 (2) 保暖适宜的温度环境有助于患者的苏醒。手术结束后, 应调节室温, 撤去患者身上铺盖的手术单及床上潮湿的布类, 盖好被子保暖, 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 但须防止烫伤。患者如清醒返回病房时应予穿整齐衣服。

参考文献

[1]崔嶷.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术后气管插管 篇2

1、病人仰卧、去枕、头后仰、解领扣。

2、操作者立于病人头顶侧,左手拇指推下唇及下颌牙龈,使口腔张开,右手握喉钳的镜柄,将钳片从口腔右侧伸入、渐进、渐移向中线,把舌体推向左侧,暴露悬臃垂。

3、镜片沿舌根再深入,同时提起镜柄,暴露会厌的上缘,镜片顶端伸至会厌,将其挑

起暴露声门。

4、改用左手握镜柄,固定镜片位置,右手持气管导管,由口腔右侧伸入,导管斜面开口对准声门,当斜面开口已进入声门时,技出管芯,稍向左或右转向,把导管推入气管达一定深度,成人一般推进到声门下3-4cm,小儿酌减,切忌过深,插管深度即门齿至管端深

度,约需长至耳垂,再加2cm为准。

5、放入牙垫,退出喉钳,试听二肺呼吸音,以确定导管是否已插入气管,调好导管位置,以胶膏将导管及牙垫一起固定于病人的面颊旁。

6、向气管导管套囊中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插管完毕,即

接上呼吸器街加压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术的注意事项

1、行气管插管前要充分给氧,以防插管时突然呼吸停止,加重缺氧。

2、使用喉钳用力不能太猛,插入不能太深,否则会厌顶端可损伤会厌及声带,导致喉

头水肿及并发生。

3、插入导管粗细合适,过细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尤其是呼气阻力增加,致使氧气蓄积

过多。

4、经常注意导管和牙垫的固定,随时吸尽口腔分泌物,防止导管滑脱。

5、气管内插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气囊压迫气管而发生并发症,不超过48-72h,如

需继续使用呼吸器者,应行气管切开。

6、插管用具使用完毕,喉钳的钳片、牙垫、管芯,应先用肥皂水刷洗,清水冲净,然

后浸

气管插管术

【学习目的】

1.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掌握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步骤 故应谨慎。

3.喉头严重水肿者,不宜行经喉人工气道术。

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宜待凝血功能纠正后进行。

5.巨大动脉瘤,尤其位于主动脉弓部位的主动脉瘤,插管有可能使动脉瘤破裂,宜慎重,如需插管,须操作轻柔、熟练,患者要安静,避免咳嗽和躁动。

6.如果有鼻息肉、鼻咽部血管瘤,不宜行经鼻气管插管。

【教学方法】

1.观看多媒体教学视频。

2.在模拟的气管插管场景下,借助气管插管模型,由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示范操作。备齐气管插管相关用具,尽可能接近临床情景。

3.学生分组在气管插管模型上进行训练,教师从旁指导。

4.临床实践观摩。

【器械准备】

气管插管模型1个(图1)、多功能成人气道管理与CPR训练模型1个(图2)、ECS综合模拟人1个(图3)、麻醉喉镜1套、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图1 成人气道插管半身模型

图2 多功能成人气道管理与CPR训练模型

图3 ECS综合模拟人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2.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气管插管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4.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5.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 cm,后仰。术者右手拇、示、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图4)。

图4 用喉镜暴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图5)。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图6)。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图7)。

图5 插入气管导管

图6 退出喉镜

图7 固定导管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 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术后处理】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并作详细记录。

【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牙齿。待声门开启时再插入导管,避免导管与声门相顶,以保护声门、后部粘膜、减少喉头水肿的发生。

2.防止牙齿脱落误吸。术前应检查患者有无义齿和已松动的牙齿,将其去除或摘掉,以免在插管时损伤或不小心致其脱落、滑入气道,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3.防止气囊滑脱。如果气囊固定在导管上,一般不会滑脱。但如果导管与气囊分开,应选择与导管相匹配的气囊,并用丝线捆扎在导管上,防止其滑脱落入气道,造成严重的后果。

4.检查导管的位置。一般气管插管后或机械通气后应常规行床边X线检查,以确定导管位置。

5.防止插管意外。气管插管时,尤其是在挑起会厌时,由于迷走神经反射,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呼吸、心跳骤停,特别是生命垂危或原有严重缺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因此插管前应向患者的家属交待清楚,取得理解和配合。插管时应充分吸氧,并进行监测,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

6.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秒,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痴,影响呼吸道通畅。

7.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小时,72小时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小时放气1次。

气 管 插 管 操 作 流 程

(经口明视下插管法)

只有呼吸道畅通(即开放气道),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人工辅助通气。无论是抢救重度外伤还是内科危重病人,首要措施就是保持呼吸道畅通;尤其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无论是基础生命支持(第一个ABCD)还是高级生命支持(第二个ABCD),排在第一位“A”的始终是开放气道。

气管插管术是建立通畅呼吸道的简捷有效方法,除全身麻醉外,在许多危重病人的抢救中,为有效进行机械通气,清除气管内痰液或血液,防止呕吐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创造了先决条件。气管插管所建立的人工气道,成为病人身上最重要的一条“生命线”。

根据CPR`2000国际指南,气管插管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金标准”;但不是唯一的金标准,还有其他方法可以临时代替,如无创性氧气面罩、喉罩通气道、紧急环甲膜穿刺等;然而气管插管仍旧是唯一最可靠的方法。

一、气管插管的适应症

1、各种全麻手术;

2、预防和处理误吸或呼吸道梗阻,如腹内压增高、频发呕吐、颈部肿瘤、压迫气管、极度肥胖等;

3、呼吸功能不全,需接人工呼吸机;

4、心跳呼吸停止,需高级生命支持。

二、相对禁忌症

1、喉头水肿;

2、急性喉炎;

3、升主动脉瘤;

4、在心肺复苏时没有绝对禁忌症。

三、气管插管的优缺点

(一)优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2、保证人工气道密闭不漏气,便于人工呼吸机的控制与辅助呼吸模式管理,顺利并有效地行正压通气;

3、降低呼吸阻力,减少呼吸作功。

(二)缺点

1、需要专业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和专门的培训;

2、气管导管存在折屈不通、插管过深或导管脱出的危险;

3、插管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如因操作不当即刻引起的并发症、导管存留期间的并发症,以及拔管后即刻或延迟性发生的并发症等

四、气管插管方法学分类

(一)经口或经鼻插管法:

经口插管方法简单快速,而经鼻的耐受性较好。

(二)明视或盲探插管法:

ì弯型喉镜

ì导管盲探

1.明视 í直型喉镜

2.盲探 í手指探触

î纤支镜引导

î逆行引导

五、有关的解剖学知识

1、喉 头

喉头位于颈4 ~ 5椎体前面,为气管的入口,起调节和维持呼吸及胸腔内压力作用,也是发音的主要器官;由9块软骨及其附连的韧带和9条肌肉组成。

喉头的重要结构包括会厌、声门裂和环甲膜三部分:

(1)会厌—— 位于喉头上方的半月形软骨盖,覆盖气管入口,平时处于半开合状态以便随时呼吸,但正好遮挡住其下方声门裂的视线,直视下无法窥见。吞咽时会厌盖住气管入口防止呛水。

(2)声门裂—— 左右声带之间的裂隙,为气管开口的标志;借助喉镜抬起会厌后,即可在明视下显露,声门裂暴露得越好则插管越顺利。声门裂的前2/3由膜性真声带构成,后1/3由杓状软骨声带突构成。

(3)环甲膜—— 甲状软骨前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的膜状韧带,结构十分薄弱。其重要解剖意义在于,如果病人因异物卡喉或喉头水肿造成严重窒息,来不及气管插管或无法气管插管时,可立即实施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术,马上缓解呼吸困难,取得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

2、气 管

相当于颈7~胸5椎体前面,全长约为10~14cm,上连环状软骨、下止隆突;前壁由16~20个气管软骨环组成,后壁为肌肉层,迷走神经支配

气管遇刺激后易发生剧烈呛咳(尤其隆突受到刺激),支气管痉挛或迷走心脏反射而致心搏骤停。

3、左右支气管

右支气管总长2cm,与气管构成20~25°角,内径较粗,易误入

左支气管总长5cm,与气管构成40~50°角,异物相对不易进入

4、上呼吸道三轴线

①口轴线ü —— 去枕平卧,头低位

ý(直角)

②咽轴线þ ü —— 头部抬高(抵消)

ý(锐角)

③喉轴线

þ —— 头部后仰(必须)

三轴线平行得越好,则插管越顺利。

5、气管插管的解剖标志:门齿 ® 舌 ® 悬雍垂 ® 会厌 ® 声门裂

标志)(第二标志)

六、气管插管的必备器械

(一)喉镜

1、弯型喉镜:

放在会厌的上方抬会厌,暴露声门裂时不会损伤到会厌;

2、直型喉镜:

放在会厌的下方挑会厌,暴露声门裂时势必损伤到会厌,因此现已淘汰。

(第一

(二)气管导管:

①Portey导管

聚氯乙烯制成、特殊无毒

固化套囊、不透X光

②Parol导管

塑胶化的聚氯乙烯制成

七、经口明视下的插管方法与步骤

(一)插管前物品准备

1、弯型喉镜(必须随时保证亮灯)

2、气管导管(检查套囊是否完好)

3、导引钢丝(管芯距导管开口1cm)4、10ml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

5、消毒的液体石蜡(润滑导管壁)

6、牙垫与胶布(用于外固定导管)

7、吸引装置及吸痰管(随时可启动)

8、带活瓣的复苏球囊(须连接好氧气)

9、铺两块无菌治疗巾(注意无菌观念)

10、操作人员戴帽子口罩(首先戴好)

(二)摆放体位与开放气道

1、摆好体位:

病人仅需取“去枕平卧位”,简单方便,不用采取传统的“经典式”或“修正式”体位;

而术者站立于病人的头顶部,两脚一前一后蹲弓步,身体尽量往下沉,视线与喉轴线平行。

2、开放气道:

术者用双手托病人双下颌(大拇指放置于两侧鼻翼附近),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物;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病人头后仰,显露喉结。

3、必要时(指病人有心跳时),采用面罩给纯氧1分钟,以防插管过程中诱发病人心搏骤停。

(三)在解剖标志引导下用喉镜暴露声门裂

4、保护口唇:

随手将右手拇指伸入病人口腔,同时用食、中指提起下颌,更好地开放气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交叉拨开上下嘴唇,保护好口唇牙齿。

5、喉镜置入口腔:

术者左手持弯形喉镜(握持手势须正确),沿右侧口角垂直进入口腔;然后将舌体推向左侧,喉镜移至口腔正中线上。喉镜必须居中,否则将导致声门裂暴露得不好。

喉镜进入口腔后,术者右手不需再保护口唇,应及时将右手移至病人前额,用虎口往下压额头。

6、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

喉镜在口腔居中见到悬雍垂(第一标志)后,继续慢慢推进喉镜;待喉镜尖端过悬雍垂后,喉镜暂不深入,在原位上翘喉镜。

待喉镜转弯绕过舌根部后,即可见会厌(第二标志),喉镜始终在会厌的上方继续深入,直至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

7、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

待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后,即须向前上方用力提喉镜(沿45°角的合力),此时决不能以病人的牙齿为支点去撬门牙(可下压喉结)。

用力上提喉镜即可使会厌随之而抬起,暴露其下方的声门,立马见到左、右声带及其之间的裂隙。

上提喉镜的三个前提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才能做“上提喉镜”的动作——

(1)喉镜必须居中;

(2)喉镜必须在会厌的上方;

(3)喉镜尖端必须抵达会厌根部。

(四)直视下插管并调整深度

8、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

右手以握毛笔手式持气管导管(握持部位在导管的中后1/3段交界处),斜口端朝左对准声门裂,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在明视下送入导管;轻柔旋转导管,使其顺利地一次通过声门裂进入气管内。

9、拨出管芯后再前进到位:

待导管通过声门裂1cm后,拨出管芯再前进,不允许带着管芯插到位。准确的插管深度为:成人再送入5cm(小孩2~3cm),即声门裂下6cm;此时套囊已完全通过声门裂,而导管顶端距离气管隆突至少有2cm(经X光胸片证实)。

10、调整好插管深度后,先放入牙垫再退出喉镜,顺序不能颠倒。

(五)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11、尽管是在明视下插入导管,为确保万无一失,仍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

(1)出气法¡ª¡ª按压病人双侧胸部,听和看导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

(2)进气法¡ª¡ª挤压复苏球囊,观察两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均匀一致,而上腹部无气过水声。

(六)确定后妥善固定导管

12、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顺序为先内再外而固定:

(1)内固定——往套囊内充气5~10ml左右,具体充气量可观察小气囊的张力;

(2)外固定——然后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导管固定于病人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要求牢固美观。

(七)保持呼吸道畅通

13、气管插管成功后,应随时吸痰、湿化和护理,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吸痰和湿化的方法要正确,注意无菌操作。

14、最后连接好人工正压通气装置,主张先用复苏球囊手动捏皮球,而不要急于接人工呼吸机;待使用复苏球囊抑制掉病人自主呼吸,并调节好呼吸机参数试运行无误以后,再过渡到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八)特别提示

1、气管插管要求动作熟练、快速紧凑,时间在60秒钟内完成(不包括插管前的物品准备)。如果是参加比赛或操作考核,需要用秒表计时,在60秒的基础上每提早或延迟1秒钟,给予相应的分值(如0.2分)加分或减分。

2、如果气管插管失败或不顺利,应立即停止插管、退出喉镜和导管,不要再盲目地去乱捅;必须马上改为面罩给氧,一分钟后再次尝试;以免因插管时间过长,造成病人心搏骤停,或者喉头被捅水肿。第二次插管则重新开始计时计分,不受第一次插管时间延迟的影响。

3、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的动作,必须认认真真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去作,这是为了对病人负责。如果是考试时,自己察觉导管不在气管内,可以给第二次插管机会再试;但如果检查不认真,自己没有发觉导管误入食道,而浑然接上人工正压通气装置,则不可能给第二次插管机会,因为此时病人已经被你“吹”死了!

(九)操 作流

去枕平卧

托双下颌

有心跳时

体位----------——﹥开放气道-------———﹥面罩给氧---------———﹥

保护口唇牙齿

居中缓慢插入

沿中线缓慢上翘

进入口腔---------———﹥舌体------------———﹥悬雍垂-------------———﹥

(第一标志)

防止喉镜过深

上提喉镜压喉结

轻柔旋转导管

会 厌---------——----—﹥暴露声门--------------———﹥声门裂--------------———﹥

(第二标志)

过声门裂6cm

确认在气管内

插入导管-----------———﹥深度插到位——------—﹥固定导管

八、拔管指征及注意事项

1、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咳嗽和吞咽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正常,脱离吸氧后无缺氧现象。

2、呼吸频率,成人14~20次/分,通气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动脉血气分析保持正常。

3、呼唤病人有反应,如睁眼、抬眉、张口、举手等。

4、拔管前必须先吸净口腔及鼻咽腔内分泌物;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净气管导管内及气管内分泌物,在气管内操作每次不超过10秒;

5、拔管时应将吸痰管放入气管导管内并超出导管远端,然后保持负压边吸边拨,一同拨出;

术后气管插管 篇3

关键词:气管插管;ICU;口腔皮瓣修复术;监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371-01

临床中,对于口腔肿瘤患者来说,尤其是涉及到下颌骨前部?口底或者是舌根等病变手术,会对肌肉附着产生影响,使得软组织发生水肿,容易造成舌后坠,导致呼吸道梗阻?近些年来,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逐渐取代气管切开术,并获得较好的效果[1-2]?本文主要分析口腔皮瓣修复术后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效果,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口腔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采取轴型皮瓣修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其中14例女,26例男,年龄为30岁-70岁,平均为(50.22±6.22)岁;临床分期为Ⅱ期-Ⅳa期?均采取不伴或者是伴有颈淋巴清扫肿瘤扩大切除术,同期行皮瓣修复术,17例胸大肌皮瓣,13例前臂皮瓣,5例腓骨肌皮瓣,5例背阔肌皮瓣?9例口底癌,6例舌癌,5例下颌牙龈癌,3例恶性肌上皮瘤,2例肌纤维细胞肉瘤,2例上颌骨骨化性纤维瘤,3例下颌骨成骨肉瘤,2例颊癌,1例口咽癌,2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5例上颌牙龈癌?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术后,对照组患者采取气管切开插管,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并采取Ⅰ级护理,配合L临床常规气管切开护理,给予患者抗凝血药物?扩血管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祛痰药物?抗感染药物以及抗炎药物治疗,补钾,如果有需要应及时输血;每天需进行2次口腔冲洗,及时复查血常规以及肝硬化;对患者皮瓣状况进行严密观察,患者头部需采取5d-7d制动,同时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下肢行气压治疗,避免形成血栓;切开气管,将气管套管留置,敷料需要定时更换;术后3d,尝试堵管,持续24h堵管以后,如果没有发生憋喘症状,可以将患者气管套管拔除?

术后,观察组患者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患者术后气管插管留置,送回ICU病房监护,采取特级护理,并定时分析动脉血气,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无伸舌障碍且呼吸道通畅,可以将气管插管拔除,观察一段时间无异常以后,可以转回普通病房,其他处理参考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刀口裂开?急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 ±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分析

观察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2±1.34)d?(14.32±2.44)d;对照组分别为(1.23±0.23)d?(10.20±2.12)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观察指标对比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分析

观察组中,1例刀口裂開,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2例刀口裂开,1例急性出血,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329,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中,口腔肿瘤切除后皮瓣修复重建术视为患者气管切开重要指征,这主要是因为切除下颌体部病变?口底肌肉或者是舌根会对舌咽肌肉运动功能产生严重破坏,引发组织肿胀,同时皮瓣修复后,呼吸道阻塞可能性会随之升高?采取气管切开术,能使呼吸道梗阻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相关报道显示,行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气胸以及出血等并发症[3]?王守一[4]等报道显示,采取口腔皮瓣修复术后,保留气管插管,并采取ICU密切监护,效果较为理想?优势主要为:ICU监护具有完善的设备,有着丰富的抢救经验,有效的监护治疗,能使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能防止气管受到外界干扰,降低感染发生率;避免由气管切开所带来的创伤,可保留患者语言功能,同时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治疗的依从性,恢复快?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于口腔皮瓣修复术后患者,术后保留气管插管ICU监护,住院时间与拔管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显著,符合报道内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伟,刘华,曾宪涛,解龙川,陈永吉,冷卫东.口腔颌面留置气管插管的围手术期管理[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12(02):122-127.

[2] 林轶,朱慧勇,刘建华,王慧明.改良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05(04):109-113.

[3] 杨筱敏,李雪梅.交替使用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预防ICU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9(20):114-118.

术后气管插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至4月收治的40例行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半盲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0例,平均年龄62岁。患者术前均经肠镜活检确诊为中低位直肠癌,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和其它脏器器质性疾病,所有患者均未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术中均使用常州安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管型吻合器行直肠肛管吻合,均无痔疮等其它肛周疾病。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流质无渣饮食2~3日,术前1日潘泻叶30g泡水导泻后口服10%葡萄糖液1000ml。实验组在术中根据患者直肠管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在行肠吻合术后,把带有气囊的一端插入患者肛门7~10cm,术者经腹探查引导使气囊位于吻合口上方约1.0~2.0cm,然后根据肠管直径向气囊注气10~15ml,使气管插管在吻合口上方固定稳妥,且不对吻合口形成压力,不脱出。最后将气管插管管体与肛周皮肤固定,防止插管向外滑脱压迫吻合口。连接一次性引流袋或引流瓶,观察引流的量及性质,每日气囊放气2次,每次放气10min,防止气囊压迫造成肠黏膜缺血或吻合口坏死。术后3~4日拔出。对照组术后未用气管插管行肛管插管加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20例患者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均能在术后1日内拔出胃肠减压管,术后第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有5例患者进流质饮食后出现可耐受的腹胀,经下床活动后即好转,无需重新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主观感觉肛管插管有些不舒适,但相比留置经鼻胃肠减压管耐受性好,术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而对照组20例患者中1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狭窄,且排便困难;1例吻合口漏,经鼻胃肠减压管拔出时间平均在术后3~4日;2例出现拔出胃肠减压管后难以耐受的腹胀,经下床活动后无明显缓解而重新留置胃肠加压管;3例出现肺部感染。两组在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n,d)

3 讨论

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3.9%速度递增,递增速度为世界平均数的两倍。好发部位在中下段,约占70%[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在保住生命的同时,更要求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随着对直肠癌的解剖、病理、生物学特性及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新理论、新观点、新术式,使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直肠癌根治术也逐年增多,保肛术式约占70%[2]。鉴于保肛术式繁多,如何降低保肛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和减轻围手术期的痛苦,成为近年来肿瘤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

TME是目前公认的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必须遵循的金标准和原则。选择保肛术式主要根据直肠癌肿距肛缘的距离、Dukes分期或TNM分期、生物学特性。临床研究表明,直肠癌下段的淋巴转移主要向上,向直肠远端浸润多在lcm以内,切除远端2cm肠壁即已足够。所以原则上直肠癌肿距肛缘大于5cm者,分化较好的腺癌,应选择保肛术式。Dixon术或低位前切除械器吻合术,由于保留了直肠黏膜的排便神经反射和完整的肛管直肠环,术后患者均能保持接近正常的肛门排便、排气功能,被认为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中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式。

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如吻合口漏是低位保肛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导致吻合口漏的原因很多,如吻合技术欠佳、游离肠管血运障碍、局部张力过大、肠道准备欠佳、感染、吻合口远端梗阻(括约肌痉挛)等。研究证明,肠腔内容物的存在以及肠壁水肿是导致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3]。

直肠癌DIXON术后留置气管插管代替肛管减压可减轻肠道吻合口张力,从而有效预防吻合口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同时,肛管插管减压还有利于排除肠腔残留内容物,减轻肠壁张力和肠壁水肿,有效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相比普通肛管管径小,留置时粪便易外溢或堵塞,且难固定易滑出。用气管插管替代普通肛管进行留置肛管可克服以上缺点。插管后,气囊位于吻合口上方直肠内,该段位置较膨大,下段为肛管,管径相对小,气囊易固定,充入气体压力适当(<20mmHg),不会对肠黏膜造成压迫或引起肠黏膜损伤[5]。

总之,直肠癌保肛术后,应用适合的气管插管代替肛管插管减压,可有效预防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痛苦,且没有副损伤,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德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23例分析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71-172.

[2]李世拥.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7):1153-1155.

[3]张建军.中低位直肠癌63例术式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8):1728.

[4]丘辉忠,周皎琳.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若干问题[J].癌症进展杂志,2009,7(3):235-239.

基础护理学:气管插管术 篇5

(一)用物

喉镜有成人、儿童、幼儿三种规格,镜片有直、弯两类型,常用为弯形片。

气管导管有橡胶管和塑料管两种,其长度及粗细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经口插管时,成年男子一般用f36-40号,女子用f32-36号,经鼻插相应小2-3号,且不带套囊。14岁以下儿童按以下公式选择;导管号数=年龄+8。

导管管芯用细金属条(铜、铝、铁丝均可)。长度以插入导管后其远端距离导管开口0.5~1cm为宜。

另备牙垫、喷雾器(内装1%地卡因或其它局麻药)、10ml注射器及注气针头、血管钳、宽胶布、消毒凡士林、听诊器、吸引器、吸痰管、人工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

(二)方法

1.病人仰卧,头后仰颈上抬,使病人口咽、气管基本重叠于一条轴线,此为插管操作的标准头位。

2.术者站于病人头侧,用右手拇指推开病人下唇及下颌,食指抵住上门齿,以两指为开口器,使嘴张开。

3.待口完全张开,左手持咽喉镜,使带照明的喉镜呈直角倾向喉头,柄偏右,顺右侧舌缘插入。镜片抵咽喉部后,使右偏镜柄转至正中位,并轻轻将喉镜向左靠,使舌偏左,扩大镜片下视野,此时可见到悬壅垂(此为暴露声门的第一标志),然后顺舌背将喉镜片稍作深入至舌根,稍稍上提喉镜,即可看到会厌的边缘(此为暴露声门的第二标志)。

4.看到会厌边缘后,如用弯形喉镜片,可继续稍作深入,使喉镜片前端置于会厌与舌根交办处,然后上提喉镜即可看到声门如喉头张开不全时,可由助手把环状软骨部或上气管从皮外向下强压,即可看清。声门呈白色,透过声门可以看到暗黑色的气管,在声门下方是食管的粘膜,呈鲜红色并关闭。

5.暴露声门后,右手拿气管导管(其头端事先已涂好凡士林),将其前端对准声门,在病人吸气末(声门开大时),顺势轻柔地将导管插入,导管插过声门1cm左右,迅速拔除管芯,将导管继续旋转深入气管,成人4cm,小儿2cm左右。

6.在气管导管旁塞一牙垫,然后退出喉镜,术者将耳凑近导管外端,感觉有无气体进出。若病人呼吸已停止,可用嘴对着导管吹入空气或用呼吸囊挤压,观察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并用听诊器试听两肺呼吸音,注意是否对称。如呼吸音两侧不对称,可能为导管插入过深,进入一侧支气管所致,此时可将导管稍稍退出,直至两侧呼吸音对称。

7.证实导管已准确插入气管后,用长胶布妥善固定导管和牙垫。

8.用注射器向气管导管前端的套囊注入适量空气(一般注入5ml左右),以不漏气为准。用血管钳关闭气囊管。套囊充气可使气管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以免机械呼吸器在向肺内送气时漏气,也可防止呕吐物、分泌物等倒流至气管内。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护理体会 篇6

【摘要】 目的:总结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行行动脉导管结扎术行插管全身麻醉,做好术前麻醉准备,术中配合及密切病情观察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正确的护理配合下,麻醉效果确切,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提高麻醉的成功率,保健麻醉安全,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关键词】 动脉导管结扎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护理配合

动脉导管结扎术是心血管外科最简单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时应用经口或经鼻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免除因喉咽部肌肉松弛及舌后坠造成的气道梗阻,免除喉痉挛引起的窒息,防止口鼻腔内手术时脓血误吸及呕吐或反流误吸的危险,是进行气道呼吸管理和进行控制呼吸或扶助呼吸的最好方法,也有利于心肺复苏,不仅广泛应用于麻醉实施[1]。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实施40例动脉导管结扎术,同时加强了护理配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护理配合方法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行动脉导管结扎术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29岁,平均16岁。

1.2 方法 常规开胸,试阻断导管,处理导管,结扎法把动脉压降至60~80mmHg(1mmHg=133.322Pa)后用双10号线分别结扎PDA主动脉、肺动脉端,或把双10号线平行穿在涤纶片上制成四头线带垫片结扎,先结扎导管主动脉端,再结扎肺动脉端,中间可贯穿缝合。提升血压,检查足背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常规关胸。

2 护理

2.1 气管插管前的准备

2.1.1 物品准备 选择适合病人的气管导管、牙垫、管芯、口咽通气道;选择合适的镜片,检查喉镜光亮是否充分;连接麻醉机管道,检查麻醉机运转是否正常;必要时准备特殊方法气管插管的相关设备,如纤支镜、插管喉罩、插管钳、喷雾器等。估计病人气管插管难度;通过心理安慰、术前用药,使病人镇静、镇痛,消除其紧张情绪。

2.1.2 麻醉准备 经全麻诱导或局部麻醉后消除病人气管插管的不良反应,以利气管插管的顺利进行。全麻诱导:麻醉前诱导是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方法。插管前面罩给氧去氮,静脉注射麻醉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物,待病人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后完成气管内插管。估计气管插管困难或有明显气道梗阻的病人,使用肌肉松弛药的全麻诱导插管应视为慎用或禁用。

2.1.3 气管插管法 经口或经鼻明视插管术利用麻醉喉镜显露声门,在明视下把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病人头下垫一薄枕,并使头稍后仰,置入喉镜,将下颌向上提起,暴露声门后,将气管导管经口或经鼻送人气管内,妥善固定。插管中防止喉镜置入时将下唇卷入损伤[2]。喉镜片采用上提方法,切忌以上颌中切牙(俗称上门牙)为支撑点利用“撬”的力量暴露声门而损伤上颌中切牙。特殊方法气管插管术除经口或经鼻明视插管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插管方法,如经鼻或经口盲探插管、经喉罩插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管、灯杖、硬质支气管镜明视引导插管、气管切开插管及逆行气管插管等等,主要适用于插管困难的气道。显露声门时动作轻柔,根据解剖标志循序推进喉镜片,防止过深或过浅。正确使用喉镜,应将喉镜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使用向上提的手法,严禁将上门齿作为支点,防止门牙脱落。准确鉴定导管是否在气管中及导管的深度,防止滑入食管,或导管插入过深,致单肺通气而引起缺氧。

2.2 麻醉维持护理配合 麻醉师在手术期间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保证充分的氧合,做到无意识、无痛、无记忆、肌肉松弛及控制自主神经反射,保障病人安全,通常复合使用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全身麻醉维持期间,主要由麻醉师负责管理患者[3]。麻醉巡回护士应配合麻醉师完成麻醉患者生命体征、麻醉深度等的监控。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病情的改变,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保持静脉输液途径通畅,及时计算出血量、尿量、冲洗量,以便麻醉师调控输入液量。洗手护士需关注手术进展,及时发现术中意外情况,如出血、脏器损伤、神经牵拉等,给麻醉医师提供信息。准确执行医嘱。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协助麻醉师抽吸呼吸道内分泌物,做好呼吸管理工作。全麻过程中,注意保障患者权益和舒适,避免难堪或受伤。

2.3 全麻苏醒期护理配合 关闭手术室门,停止不必要的交谈,保持室内安静。守护在患者旁边,对尚未清醒的患者做好固定保护工作,以防止患者躁动坠床,准备好吸引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并发症时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若患者出现呕吐先兆(频繁吞咽),应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降低床头,使呕吐物容易排出,并用干纱布或吸引器清除口鼻腔內食物残渣,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反复吸引清除吸入气管内的异物,直至呼吸音恢复正常。当出现鼾声时,用手托起下颌,使下颌切牙收合于上颌切牙之前,鼾音即消失,呼吸道梗阻。必要时置鼻咽通气管[4]。对患者采取制动,防止躁动患者坠落、撕抓引流管、输液管道、伤口敷料等。检查各类导管的情况,包括胃管、引流管、尿管,检查引流瓶的引流情况。多数全麻大手术后患者体温过低,应注意保暖,宜给予50℃以下的热水袋,热水袋外用布套套好,以防止烫伤。少数患者,尤其是小儿,全麻后可有高热甚至惊厥,应给予吸氧、物理降温。协助麻醉师将患者移至推床或病床,与麻醉师一起护送患者至麻醉恢复室,并与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交接。

3 讨论

吸入麻醉或静脉麻醉均有一定时间的诱导期。由于诱导期用药剂量大、机体状态的变化及麻醉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影响剧烈,易出现躁动、喉痉挛等并发症。因此,做好全麻患者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37.

[2] 陈芳娟.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9):1755.

[3] 徐巧君,詹海哨.全身麻醉病人呼吸道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2,8(4):278.

术后气管插管 篇7

1 临床资料

9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中, 男68例, 女26例;年龄41岁~80岁 (54.0岁±2.5岁) ;手术种类包括口底癌26例, 牙龈癌13例, 颊癌21例, 舌癌19例, 腭部肿瘤10例, 上颌窦肿瘤5例;均选用低压高容气囊的聚乙烯带金属丝导管, 直径6.5 mm~7.5 mm, 插管深度26 cm~28 cm。气管导管留置时间16 h~40 h, 平均23 h。病人均顺利拔管, 没有再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未发生呼吸道梗阻、导管意外脱落、鼻黏膜出血等并发症, 顺利度过危险期。

2 护理

2.1 妥善固定鼻插管

用1条3M绸质胶布缠绕导管2周后交叉固定于鼻部, 6 h~8 h更换1次固定部位, 避免导鼻翼压伤。每班交接记录导管距鼻孔的长度, 重新更换胶布后再次确认导管长度, 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吸痰时用手固定导管, 防止导管移位。对于较烦躁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病人给予镇静止痛剂, 并适当约束双手, 做好心理护理, 防止意外拔管。本组病人因实施上述防范措施, 无一例意外脱管。

2.2 气道护理

2.2.1 气囊护理

口腔颌面部手术切口及口腔分泌物多, 病人不能自行将口腔分泌物排出, 所以, 既要防止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 又不至于引起气管黏膜缺血至关重要。以往认为, 气管导管气囊应定时充气、放气, 以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黏膜损伤。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不是必须的。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在放气后1 h内难以恢复, 5 min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1], 对口腔颌面部的手术, 还会增加口腔分泌物进入气道的机会。本组病人采用气囊压力测定表2 h监测气囊压力1次, 使气囊压力维持在14 cmH2O ~24 cmH2O (1 cmH2O=0.098 kPa) , 并随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 口腔护理每日4次, 保持口腔清洁。

2.2.2 气道湿化

全身麻醉手术后留置鼻气管插管的管腔比经口插管的管腔细, 气道阻力大, 置管长度更长, 痰液不易吸净, 易在鼻插管壁内形成痰痂。因此, 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痰液至关重要。保持病室湿度50%~60%, 氧气2 L/min ~3 L/min湿化后吸入。本组病人均用盐酸氨溴索30 mg加生理盐水10 mL氧气雾化吸入, 每天3次, 再根据痰液黏稠度和性状选择合适的湿化方式。Ⅰ度痰液: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吸引器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Ⅱ度痰液:痰液较Ⅰ度黏稠, 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于玻璃接头内壁, 易被水冲洗干净, 吸痰前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2 mL~4 mL后再行吸引;Ⅲ度痰液:痰液外观明显黏稠, 常呈黄色, 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液, 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用微量泵持续泵入0.45%氯化钠溶液, 起始速度10 mL/h, 再根据痰液黏稠度调节泵速, 防止过度湿化。另外, 如果痰液黏稠并带有血痂, 则泵入肝素液12.5 U/mL, 起始速度10 mL/h, 根据血痂情况和痰液黏稠度调节泵入速度, 一旦痰中无血痂及痰中带血, 则立即停止泵入, 换为0.45%氯化钠溶液, 以免引起出血。本组病人中, Ⅲ度痰液54例, 其中痰中带血或血痂15例,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后, 未发生呼吸道梗阻, 顺利拔管。

2.2.3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指证:①听到痰鸣音;②病人出现呛咳;③氧饱和度下降。选用管径小于气管插管1/2的吸痰管, 要求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如果一次未将痰液吸净, 应更换吸痰管后再吸。口、鼻腔和气道的吸痰管不可混用。

2.3 口腔护理

每天口腔护理4次。操作前将鼻插管的气囊压力调至35 cmH2O以上, 防止冲洗液流入气道。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口腔, 再用0.05%氯己定液棉球擦拭, 有效清除口腔内的渗血、渗液, 保持口腔清洁, 去除口腔异味。

2.4 程序化拔管

2.4.1 拔管指证

①病人意识清楚, 精神状态良好, 能密切配合治疗;②病人咳嗽有力, 气囊放气后能将分泌物咳至口腔;③口腔颌面部、口咽周围软组织肿胀消退, 无上呼吸道梗阻表现;④气囊放气后用手指堵住气管导管外口, 病人经口呼吸无呼吸困难;⑤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2.4.2 拔管方法

拔管时需由值班医生或麻醉医生在护士的协助下进行, 拔管前先行口腔护理, 彻底吸净口腔及鼻咽部分泌物再行气导管气囊放气, 气囊放气的同时经鼻插管吸痰, 以彻底吸净气道的分泌物, 观察15 min~30 min, 如病人无呼吸困难, 咳嗽有力, 能将分泌物咳出,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予麻黄碱滴鼻液2滴滴入插管侧鼻腔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 5 min后拔除气管插管。拔除后立即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 有无鼻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征象。本组病人拔管后无鼻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 呼吸状态良好, 顺利转出ICU。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创伤大, 手术部位特殊, 通过延长鼻气管插管的带管时间, 有效解除了术后早期呼吸道梗阻的发生, 降低了气管切开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科学细致的气道管理保证了鼻气管插管的护理质量, 使病人顺利度过置管期, 安全度过危险期。

关键词:颌面部肿瘤,气管插管,护理

参考文献

术后气管插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全麻气管插管手术3825例, 其中男2010例, 女1815例, 最大年龄93岁, 最小1.5岁, 平均 (42.5±3.2) 岁, 年龄≧60岁, 815例, 同时合并基础疾病者610例, 年龄<60岁, 3010例;麻醉时间≧3h者771例, 麻醉时间<3h者3054例;手术部位分别是:胸部86例;腹部1205例;颅脑135例;骨科301例;妇科721例;耳鼻喉635例;其他742例。支气管插管28例, 气管插管3797例, 延迟拔管150例。

1.2 一般方法

对全麻气管插管3825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麻醉时间、插管方式、术前有无并发症或基础疾病等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n (%) 表示计数资料, 组间对比为卡方检验, 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道感染率

3825例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189例, 感染率为4.94%。

2.2 影响因素

与年龄有关:年龄大于60岁并发有慢性疾病或重症疾病的患者感染率较高, 本案815例中93例感染, 感染率11.41%, 年龄小于60岁者, 3010例, 感染率3.18%;与手术部位有关:以胸部手术支气管插管为最多见, 感染率21.43%, 重症颅脑手术次之, 感染率12.0%;与麻醉时间有关:麻醉时间≧3h771例, 感染率22.82%, ;麻醉时间<3h3054例, 感染率0.75%;与重疾病人延迟拔管机械通气的时间相关;与男女性别无关。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支气管插管常用于肺部手术, 操作有一定的难度, 操作不熟练会影响插管的成功率, 反复操作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 增加感染机会, 尤其长时间单侧肺部通气或在患侧肺部的影响下, 感染机率更高, 本院胸科以肺部手术多见, 故感染率较高;颅脑手术以脑出血、重症颅脑外科疾病为主, 病人昏迷时间长, 呼吸功能不全, 插管延迟, 术后<2h拔管感染率2.89%, 而>2h拔管感染率36.95%。患者昏迷、长时间麻醉等均会加重损伤气管黏膜[1], 诱发呼吸道感染, 因此尽量缩短手术麻醉时间和术后导管留置时间, 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高龄也是易感因素, 由于患者生理机能减退, 免疫力降低, 尤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更易感。

3.2 预防措施

3.2.1

气管插管可将口腔及上呼吸道的细菌直接带入下呼吸道而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2], 因此, 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建议全麻患者术前注重口腔清洁护理;

3.2.2 气管插管操作技巧是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手段

气管插管是目前全身麻醉最常用的方法, 操作熟练、准确、到位可以减少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 如支气管插管, 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 操作不熟练会影响插管的成功率, 反复操作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 增加感染机会, 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的盲插, 体现了一定的优势, 本组全麻气管插管术后4.94%出现呼吸道感染现象, 比既往研究7.5%要低[3], 可能与本案应用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一次性呼吸管道的使用, 且定期消毒呼吸机内路有关;因此加强规范化培训, 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严格无菌观念, 优化细节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是减少感染的基本条件。

3.2.3 术后呼吸道的管理是预防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节

针对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 麻醉应注意的细节管理[4,5,6,7]: (1) 术前访视:详细了解病情, 告知禁食时间和意义, 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全麻患者术前建议重视口腔护理;正确评估, 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和导管型号, 避免过大或过小; (2) 操作轻柔、准确, 避免重复操作; (3) 正确把握拔管指针, 及时拔管;彻底清除口、咽及声门部的分泌物, 控制吸引器吸力, 成人0.04-0.05, 小儿0.03-0.04MPa; (4) 分开使用吸痰管:口咽部和气管内的吸痰管分开使用, 准备无菌吸痰管2根, 1根吸咽喉、鼻腔以及口腔痰液, 1根用于吸取气管以及气管导管痰液。拔管前彻底清除咽喉、口鼻以及气管系分泌物, 将吸痰管前端在导管斜口端越出, 一边吸引一边与气管导管一起逐渐拔出, 由此一并吸出气管、导管外壁痰液; (5) 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做好手卫生消毒。 (6) 麻醉清醒病人送返病房后注意交接呼吸道管理情况。

综上所述, 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较多, 重视环节管理, 是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东云, 王群.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及麻醉护理的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9) :216-217

[2]林宝丽, 于美华, 何丽云等.鼻腔护理预防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2) :2084-2085

[3]吴良花, 朱颖.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3) :3665-3666

[4]李艳, 何凤益.全麻腹部手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新进展[J].当代护士 (下旬刊) , 2015, (3) :20-21

[5]朱华东, 周程.全麻气管插管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8) :3832-3834

[6]叶知博, 徐利平, 陈杰等.老年人上腹部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策略[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3, 12 (11) :568

术后气管插管 篇9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

非计划性拔管 (unplanned extubation, UEX) 是指导管时机尚未成熟, 病人自行拔除气管插管 (自行拔管、故意拔管) , 以及在对病人实施护理和转运过程中的意外拔管[1]。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因病情较重, 往往需要气管插管来辅助呼吸以度过危险期, 气管插管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也保证了病人的治疗, 对维系病人生命有重要的意义。而气管插管期间由于病人意识模糊、合作性差、行为不受意识控制、不舒适等因素, UEX发生率高, UEX不仅增加护理人员护理难度及医疗成本, 而且增加病人痛苦加重病情或延长住院时间, 甚至危及病人生命[2]。本研究通过分析导致UEX的危险因素,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病人UEX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降低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病人UEX发生率的有效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气管插管病人178例, 发生UEX 19例 (10.7%) , 其中男12例, 女7例;年龄18岁~72岁, 重置率为89.5%。19例病人中1例拔管后予以呼吸机治疗;2例予以双腔鼻导管吸氧, 严密观察, 病情平稳, 无需再插管;16例拔管后予以再次迅速经口插入气管插管;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不良后果。

2 结果

3 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病人UEX原因分析

3.1 医护人员因素

3.1.1 导管固定不牢固

由于病人烦躁, 口腔不停的咬合动作和头部的摆动导致固定好的边带松脱, 或牙垫与气管插管固定位置不妥;此外, 我科应用的是医用胶带固定导管, 因其属于布胶布, 易被分泌物浸湿, 胶布在粘贴数小时后会随着流汗、浸湿造成固定的松动、导管脱出。本组发生4例因固定不牢而拔管。

3.1.2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本组中3例UEX发生在夜间, 1例发生在中午, 与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护理工作负荷量加重易导致护理的某些环节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3.1.3 约束方法不当

对于躁动而又无法撤去气管插管的颅脑损伤病人, 由于约束过松、约束部位不当、约束时将约束带固定于床栏, 造成病人挪动身体、曲颈、以嘴并手拔管, 从而导致UEX的发生。本组发生2例因约束方法不当导致拔管。

3.1.4 护理人员管道评估能力不足

本组中2例UEX发生于工作在5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当班, 主要是由于低年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 风险意识不高, 在评估能力、管道安全意识等方面意识较薄弱, 导致UEX的发生。

3.1.5 气管插管堵塞及气囊漏气

颅脑损伤病人因昏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如不及时进行吸引和有效的气道湿化, 最终导致痰液干结、不易吸出, 甚至阻塞气管插管。而气囊漏气, 一方面可造成插管松动, 另一方面易使呕吐物、分泌物等反流入气管, 难于吸引;此外, 由于气管壁的塌陷也会使气管阻塞, 这些都是导致不得已拔管的重要原因。本组1例出现插管阻塞拔管, 1例因气囊漏气拔管。

3.1.6 沟通交流欠缺

清醒病人, 虽然无意识障碍, 但因气管插管后导致的暂时性失语和沟通障碍, 使病人难以表达需求, 医护人员如忙于治疗、抢救, 疏忽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当病人因插管带来的各种不适、需求不能满足、无家属陪护等处于无助境地时, 会感到恐惧、变得烦躁不合作而自行拔管。本组发生1例清醒病人自行拔管。

3.2 病人因素

3.2.1 精神异常、烦躁、意识模糊意外脱出

有研究显示, 夜间意外拔管率高于白天, 主要是由于病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较清醒时明显, 病人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和大脑缺血缺氧, 从而出现一过性认识混乱, 病人在睡眠状态下忘记身体有管道而发生UEX[3]。本组中3例UEX发生在夜间。

3.2.2 心理因素

气管插管的病人处于不能交谈、活动受限的陌生环境, 对自己疾病的担忧、恐惧、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反应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 造成不良心理反应和UEX的发生。此外, 气管插管的病人, 整天处于一种过度不情愿的刺激环境中, 极易造成知觉剥夺, 老年人还易产生谵妄。插管时间较长, 病人对家属及医护人员产生敌意、拒绝交流、不配合治疗, 导致UEX发生[4]。本组1例因心理因素拔管。

3.3 科室监管力度不够

我科对UEX非常重视, 虽有防止UEX发生的制度和流程, 但是监督、管理执行力不够, 且缺乏有效的追踪和评价, 未进行集束化管理。

4 护理对策

4.1 规范导管固定方法

更换固定使用的胶布, 改用加压固定胶带, 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总结出管道固定的最佳方法并进行规范使用, 即气管插管处采用双“人”字型交叉固定法, 固定后在脸上贴上3M透明敷贴加固。

4.2 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 保证病人的安全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改善人员的配备与调整, 实行弹性制排班, 每日均排有二线班, 同时注意新老护士搭配, 加强床边交接班, 按级别护理要求及时巡视病房, 对存在护理风险的问题, 新护士在老护士的指导与带领下工作, 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4.3 有效的肢体约束

颅脑外伤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术后意识恢复过程中导致的不适, 病人不耐受, 发生不自主动作、躁动等, 如无有效的肢体约束, 易导致UEX的发生。针对此现象, 我科护士根据评估情况对病人进行有效的约束, 此外, 我科根据临床需求, 购入新型的保护性约束用具:约束手套与新型腕部约束带, 极大地降低了UEX的发生率。

4.4 举办分层护理培训及导管安全管理在职教育

制定N0~N4级不同层次护士岗前、岗位培训重点, 尤其注重工作在5年以内的低年资护士的培养, 实现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多媒体教学与现场示范结合的方式, 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强调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 并讲解约束的注意事项, 进行保护性约束的操作考试。提高低年资护士对UEX风险的预见能力, 以防UEX的发生。此外, 还应培养护士评估拔管的能力和意识, 以便提醒医生适时拔管, 促进病人康复, 减轻病人痛苦。

4.5 保持气道通畅, 定时检查气囊

加强气道湿化, 防止插管阻塞, 掌握气道湿化标准, 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 使痰液稀释。对于痰液高度黏稠的病人,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100mL+氨溴索15mg直接气管内滴注, 每次2mL~3mL, 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 保持气道湿化。

为病人吸痰时, 若导管下端有阻力不易插入吸痰管, 则提示气道有阻塞, 可能为痰痂, 此时须反复湿化, 反复彻底吸痰, 直至痰液变稀薄, 吸痰同时需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方式,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防止烦躁病人将插管及牙垫拔出。同时在进行气管插管时, 应检查插管气囊是否漏气, 留置插管过程中, 也应定时检查气囊充气情况, 防止气囊漏气塌陷后吸附大量痰液堵塞插管口而不得已拔管[5]。

4.6 加强有效沟通, 做好健康宣教

对清醒病人, 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介绍环境、相关疾病的情况、各类导管的用途及其重要性、目前的治疗措施及病人需要如何配合及自行拔管的危害等知识;对于经口插管、听力障碍、吐字不清的病人, 护士还可添加非语言交流方法, 使用辅助工具, 如图片、画板和手势等与病人交流情感, 允许对方表达内心情感和需求, 以取得病人配合减少UEX的发生。

制作并发放气管插管管道护理常规及UEX并发症的小册子, 通过小册子的发放与健康宣教让家属参与到管道安全管理中, 加强病人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 降低管道管理风险, 同时对管道的护理起到监督作用。

4.7加强夜间监护

由于夜间意外拔管率高于白天, 加上夜间护士相对减少, 因此, 危重病人多时应适当加派护士值班, 以全面了解病人的病情, 增加巡视次数, 及时发现并阻止病人拔管行为, 以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

4.8 心理护理

病人插管前, 医护人员要充分向其解释插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病人了解呼吸机的作用及安全性。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 鼓励病人说出心中担心的事, 并列举成功病例, 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理解病人, 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9 建立科室导管三级管理网络

建立责任护士-ICU组长-科室护士长三级管理网络。第一级:责任护士按照导管分级评估表及各管道护理要点对导管进行评估及护理, 及时发现潜在护理问题, 积极上报。第二级:ICU组长每日参与床旁交接班, 将管道管理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内容之一, 检查病人管道的留置时间是否超期, 管道标志是否完整、清晰, 管道有无感染迹象, 管道固定是否妥当, 可否拔管等细节质量。第三级:科室护士长每周1次或2次不定期检查ICU组长对ICU内病人所置管道的管理情况, 包括对管道进行风险评估, 检查护理措施的安全有效性及落实情况, 在导管分级评估表的评估与填写、护理记录等重点环节上进行质量把关。

4.1 0 将导管安全作为护理质量管理目标

将导管安全作为质控会固定主题, 每月科室质控会上分析、总结管道安全的管理现状, 找出护理缺陷, 提出改进意见并持续进行效果追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后召开质控会集中讨论, 分析发生原因并在科务会上公布讨论结果, 汲取经验教训。

5 小结

建立人工气道机械辅助通气是救治颅脑损伤术后危重病人的主要措施之一, UEX是气管插管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 可导致病人窒息、气道损伤、重新置管, 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 而且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质量, 甚至存在严重的医疗隐患[6]。本研究通过分析我科19例UEX病人的发生原因和存在的隐患,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 从规范导管固定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护患沟通、强化巡视和交接班、建立科室导管三级管理网络、加大管理与监督力度, 实现重点病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把控。

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UEX的危害性和加强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以此保证病人在医院治疗期间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Jarachovic M, Mason M, Kerher K, et al.The role of standardized protocols in unplanned extubations in a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J].Am J Crit Care, 2011, 20 (4) :304-311.

[2]方力争, 周畔, 方强, 等.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因素和预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5) :404-406.

[3]李晓燕, 韩婷, 贲艳红.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7) :59-61.

[4]杨巧燕, 徐正燕, 王璐.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5) :55-57.

[5]郝彩琴, 王欣然, 李瑞英.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7) :19-21.

术后气管插管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 其中观察组:男1例, 女39例;年龄39岁~76岁, 平均年龄 (58.9±2.6) 岁;术前ASA分级Ⅱ级及以下者36例, Ⅲ级及以上者4例;发病部位:左侧21例, 右侧19例。对照组:男1例, 女39例;年龄40岁~76岁, 平均年龄 (58.8±2.5) 岁;术前ASA分级Ⅱ级及以下者35例, Ⅲ级及以上者5例;发病部位:左侧20例, 右侧20例。2组性别、年龄、ASA分级及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方法及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并告知开放气道方法, 麻醉诱导采用静脉快速诱导, 使用的药物为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及顺阿曲库铵, 术中维持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静脉泵注。其中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 根据患者年龄及体重选择3~4号成人喉罩;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 根据患者体重及身高, 选择6.0~7.5号气管导管。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 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 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比较观察组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麻醉复苏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手术刺激相对较小, 无需进入腹盆腔等深部组织, 术中无内脏牵拉反射, 对肌松效果要求不高, 针对此种手术的麻醉, 可以考虑进行喉罩置入维持镇痛镇静, 保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即可满足手术需要[3]。自喉罩应用于临床后, 其放置方便且能有效控制患者呼吸, 对咽喉部及声门等刺激小, 心血管反应轻, 已经成为临床麻醉中重要的开放气道方法之一[4]。

本文观察组术后生命体征方面, 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 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 整体而言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更为平稳。对照组生命体征变化较大, 可能是因为拔除气管插管时应激刺激较大, 尤其是对会厌、声门及气管黏膜的机械性刺激, 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现象, 进而患者出现高代谢状态。本文观察组使用喉罩置入, 在拔管时, 避免了对声门及气管黏膜的刺激, 且术中不影响气管黏膜纤毛摆动, 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了对气管黏膜的损伤, 故患者生命体征更为平稳, 血流动力学稳定。就术后麻醉复苏时患者表现而言, 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可能是因为气管插管需要通过声门进行操作, 对气道、咽喉部均有一定损伤, 存在术后声嘶、声带麻痹以及喉头水肿和环杓关节脱位。而观察组使用的喉罩置入, 无需直接刺激声门以及气管黏膜, 术中麻醉相对较浅, 患者耐受性高, 肌松恢复时间快, 避免了苏醒期因气管导管导致的不适引起的躁动, 同时术后咽喉疼痛比例显著降低, 相对较浅的麻醉维持, 能很好地促使患者术后恢复意识和肌力, 故发生低氧血症比例显著降低。通过本组研究可以认为: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 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 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拔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 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 观察组开放气道方式采用喉罩置入, 对照组使用气管插管进行。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生命体征, 如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 并统计2组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比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心率慢于对照组 (P<0.05) , 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发生拔管时躁动、咽喉疼痛及低氧血症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喉罩置入用于乳腺癌根治术, 能更好地保持患者拔管过程生命体征平稳, 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拔管,喉罩,气管插管

参考文献

[1]沈苓.喉罩与气管导管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7) :68-69.

[2]万兆星.喉罩通气全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6) :82-83.

[3]李春霞.气管插管与喉罩麻醉在乳腺癌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 2014, 29 (1) :88-90.

气管插管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紧急气管插管急救护理应用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能够为下一步及时的抢救患者的生命创造最佳的条件。因此,各级各科临床医疗及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及相关CPR操作规程[1]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12年7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17~78岁,平均47.5岁。主要的病因有车祸外伤、脑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有机磷中毒等。

气管插管的指征与方法:气管插管的指征主要见于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心搏停止、大量呼吸道分泌物需要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及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等。插管的主要方法为患者采用仰卧位并且将肩部适当垫高,打开口腔,有假牙者将假牙取出,吸净咽部分泌物。头尽量后仰,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使喉镜一般应该移至正中位,这时可观察到腭垂,沿舌背缓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跟,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轻挑会厌暴露声门。右手紧握气管导管对准声门,插过声门后拔除气管的管芯,放入牙垫后退出喉镜。用听诊器听到双肺呼吸音相等时,可以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此时应固定气管导管与牙垫。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5m1),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每2小时放空气管导管套囊内气体,防止气管壁压伤,等10分钟后再注入空气。

护理方法: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应将物品准备齐全,术中应与操作者默契配合,动作熟练,保证供氧。术前、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缺氧状况、血氧饱和度,同时做好护理记录。还要做好气道护理,保持气道的通畅,及时吸痰,保证无菌操作[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插管成功57例,3例因外伤及脑出血过多造成脑疝死亡。由此可见对符合气管插管条件的患者插管的时间越早,用时越短成功率越高。

讨论

作为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掌握紧急气管插管技术,成功的气管插管为及时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可能最终决定了患者能否获救[3]。如出现下列情形时一般不实施心肺复苏及插管,患者已出现死亡的特征性改变,如尸斑、身体僵硬;患者已无生命征象;患者为创伤性,心脏已无起始收缩节律;患者为疾病的终末期[4]。所以一定要选择好紧急气管插管的指征与时机,气管插管的延误往往使患者错失治疗时机,延误治疗,增加病死率。同时应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时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因插管引起的感染、咽喉炎、喉水肿等。

參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心肺复苏指南讨论稿[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4(4):279-280.

2朱艺成.急救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1,17(10):150.

3沈洪.心血管急救绿色通道中的拐点[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4):191-192.

术后气管插管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8 月—2013 年8 月收住我院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46 例严重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 因外伤导致严重的胸部损伤, 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连枷胸及纵膈摆动, 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大, 均用德国Dragger呼吸机。 其中男37例, 女9 例, 年龄24~69 岁, 随机分为程序化组28 例, 男23 例, 女5 例, 平均年龄 (45.2±2.6) 岁; 非程序化组18 例, 男14 例, 女4 例, 平均年龄 (41.3±3.1) 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病情、 手术及常规治疗和护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方法

患者手术后安全返回重症监护室, 在全身麻醉清醒和呼吸循环稳定后, 应用不同方法拔出气管插管。 (1) 非程序化拔管方法: 第一步, 依靠医生的临床观察和临床经验, 逐渐降低呼吸机的参数, 如潮气量、 氧浓度和呼吸频率, 患者自主呼吸平稳, 呼吸有力, 具有足够的吞咽和咳嗽反射功能, 双侧肢体肌力对称, 无其他合并症, 脱离呼吸机; 第二步, 给予气管插管吸氧≤2 l / min, 待血气分析指标无异常后, 拔除气管插管。 (2) 程序化拔管方法: 第一步, 当患者患者全身麻醉清醒和呼吸循环稳定时, 直接将吸氧浓度设置为45%左右, 呼气末正压≤4 cm H20。 将支持压力调至零, 观察2 min, 然后连续3 次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和呼出潮气量, 取平均值计算浅快呼吸指数。 当最大吸气压≥15 cm H20, 浅快呼吸指数≤105 时, 病人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 自主呼吸试验 (SBT) 采用两个过程进行: 一是同步间歇指令 (SIMV) 通气方式: 支持压力7 cm H20, 其他呼吸参数不变, 30 min后通过T型管进行吸氧, 吸氧浓度≤2 l / min。 SBT的时间均设定为30 min, 30 min后如果病人的呼吸频率≤30 次/ min, 查血气分析Pa O2≥70 mm Hg, 患者自主呼吸平稳, 呼吸有力, 具有足够的吞咽和咳嗽反射, 双侧肢体肌力对称, 无其他合并症, 即可拔出气管插管。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 则延长SBT时间, 但SBT最长不超过120 min。 120 min后仍不能达到上述条件者, 列为SBT失败, 继续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拔出气管插管时间 (拔管时间) 以及拔管后气管插管复插率。 比较程序化组患者进行SBT前和非程序化组患者脱离呼吸机前的Pa 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和动脉血p H。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以在全麻条件下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为主,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P>0.05, **P<0.01。

3 讨论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 车辆的不断增加, 胸部外伤病人明显增多, 其中多根、 多处肋骨骨折在胸壁损伤中占20%~40%[1], 患者入院时病情重, 而且多是严重的胸部损伤, 伴有不同程度的连枷胸 反常呼吸及纵膈摆动, 对呼吸、 循环系统影响较大, 且多合并肺挫伤、 血气胸、 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衰竭[2,3], 均需进行手术治疗, 但手术后人工气道建立的同时, 也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机会。

脱离呼吸机、 拔除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关键。 研究表明, 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与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呼吸机依赖以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同时, 也增加了患者住院经费的支出, 因此, 成功的解除人工气道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课题。 传统的脱机拔管方法是在医生的观察下逐渐降低呼吸机的支持条件, 然后根据临床经验决定是否脱机拔管, 医生的临床经验常常低估了患者的身体状况, 特别是肋骨骨折的患者, 患者术前不同程度地伴有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和肺不张, 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 但是从经验上讲, 更应该推迟拔管时间。 20 世纪80 年代, Han首先呼吁要尽早将患者从呼吸机上解放出来[4], 此后, 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化脱离呼吸机的概念。

本研究采用呼吸机的SIMV模式呼吸, SIMV的通气模式可以同时使用PSV模式, 呼吸机给予相应的容量和压力来触发呼吸, 加速撤机过程, 减少对循环功能的干扰和气道伤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加快患者的脱机步伐, 促进患者康复, 使病人在ICU的住院时间缩短1 d。 虽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程序化组患者拔出气管插管时间缩短了2.5 h。 在拔出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发生意识、 呼吸和循环等方面的变化, 因此,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维持循环稳定。 在围拔管期,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 血氧饱和度、 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和平均压) 、 呼吸次数以及呼吸情况, 判断是否符合程序化拔出气管插管的各项指标, 配合医生为患者进行拔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稳定, 采用程序化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 可以明显缩短拔管时间, 减少并发症, 且不会使气管插管的复插率增加。

拔出气管插管可及早切断引起肺部感染的途径, 使肺活量增加利于气体交换, 能提高全身组织和脏器的供氧, 改善代谢情况, 有利于伤口愈合和脏器功能的恢复, 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同时还可缩短患者住监护室天数, 从而减少了住院天数, 降低治疗费用,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操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10.

[2]吴伟敏, 张剑平, 姜敏炎, 等.肋骨爪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外伤性浮动胸壁[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5, 21 (1) :86.

[3]沈祯云, 刘丹丹, 崔睿, 等.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 1999, 3 (7) :132.

上一篇:数值计算模型下一篇:苹果的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