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插管术

2024-08-23

气管内插管术(共8篇)

气管内插管术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术解决临床困难气管插管。方法 应用经鼻气管插管解决80例困难气管插管。结果 有效解决困难气管插管,有效率93.75%。结论 本法能有效提高困难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少。

关键词:困难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术,麻醉

在临床麻醉中常遇到肥胖颈短,颞颌关节病变,喉头高,颈椎及颌面颈部病变等造成困难气道,经口明视气管插管不仅难以成功,而且往往容易发生意外情况。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经鼻盲探或明视气管插管解决困难气管插管与日俱增,其优点是保留自主呼吸,勿需匆忙,慢慢听取呼吸音,通过调整头颈位置使导管口对准声门口,将导管插入气管。本文旨在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术解决临床困难气管插管的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为困难气道选择更好的插管方法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46例,女34例,18~70岁,ASAI~II级。病例:肥胖颈短27例,颈椎骨折28例,喉头高气管偏移10例,颞颌关节病变5例,颈颏部疤痕粘连8例,口小舌体大小颌2例。

1.2 方法

病人入室,静推咪唑安定3mg,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表面麻醉:先用0.5%丁卡因滴鼻,然后用3~5个含有丁卡因棉签实施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及扩大鼻孔内径。同时病人张口,配合喉镜用0.5%丁卡因循序渐进,依次喷雾行咽喉黏膜麻醉。然后病人头轻度后仰,用盛有0.5%丁卡因带7号注射针头的注射器,正中垂直快速穿过环甲膜,有落空感同时回抽有气泡证实针尖在气管内,在病人吸气初快速注入0.5%丁卡因2mL。共用0.5%丁卡因6~8mL。表麻完成5min后经鼻腔插管,口腔能有效张开可配合明视下插管,张口受限者采用盲探插管,在保留良好自主呼吸情况下,将导管插致声门前通过调整头颈位(屈伸、左右偏斜),但颈椎病变禁止过度颈屈或后仰或左右旋转,以免造成颈髓损伤。听呼吸气流声校对声门口,气流声最强吸气相时将导管插入气管。

2 结果

插管无反应,成功70例。严重呛咳,呼吸抑制3例,喉痉挛2例,5例均面罩加压吸氧,症状改善后追加表面及静脉麻醉,待咽喉反射消失再次行经鼻气管内插管成功,成功率93.75%。其余5例因各种原因无法完成插管,在纤支镜引导下完成插管。

3讨论

经鼻气管插管术应保留患者自主呼吸,不但使颈胸部肌肉保持一定张力,防止插管未成功时气管受压导致呼吸道梗阻。而且使术者插管有充足时间寻找声门口,提高插管成功率。完善咽喉表面麻醉是插管成功的关键。表麻不好,当导管对声门时,喉头躲避,声门关闭插管失败。反复刺激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及喉痉挛导致严重的通气障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追加表面麻醉使病人安静时插管。另一关键是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告知病人插管过程,让病人术中密切配合。应用缩血管药收缩鼻黏膜及抗胆碱能药以减少气道分泌物。备好吸引器,以防止呕吐造成误吸。

插管时应冷静别忙乱,调整好气管导管口位置,对准声门口时并确定导管是否和气管声门口在一水平线上,方可插管,多次失败后应冷静分析原因,别盲目滥插,以免引起对咽喉组织损伤,造成鼻口咽部大出血造成急性上呼吸道阻塞及严重喉痉挛。引起严重的缺氧和CO2潴留危及生命。应立即行环甲膜穿刺,通过高频呼吸机通气,或者行气管切开,以改善急性缺氧,挽救患者生命。

经鼻气管内插管术安全有效、经济节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88~397.

[2]王俊科,吴新军.颈椎手术的麻醉[A].见:吴新民,主编.麻醉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02.

气管内插管术 篇2

【关键词】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肺不张;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65-01

肺不张是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突发高热等,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嘴唇发绀现象,从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由此可见,才有有效措施预防肺不张对于促进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应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患者,对其术后出现肺不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6年8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61例接受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患者,其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肺不张情况,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7例,年龄在3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2.2)岁,女性23例,年龄在37-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2.6)岁,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2±2.3)岁。随机抽取60例未出现肺不张的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7例,年龄在3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1)岁,女性23例,年龄在36-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3.2)岁,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3.1)岁。对观察组患者的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手术操作方法等进行分析,同时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估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出现不良症状的情况。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实行手术的过程中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琥珀胆碱、依托咪酯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处理,对于同时伴有食管癌、肺癌、支气管断裂或者外伤性肺破裂的患者,还应当采用双腔的气管插管进行处理,对于不伴发此种疾病的患者则只采用单腔的气管插管,在整个的插管过程中对患者应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2]。手术过程中采用异氟醚对患者进行吸入处理,同时配合肌松药和芬太尼采用间断性静推的方法进行给药处理,以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手术完成后对患者采用常规吸痰操作,并对患者应用带单腔气管插管或膨肺后拔管处理,然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对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出现肺不张的情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吸痰、吸烟、术后应用祛痰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在实行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肺不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有吸烟史,吸痰处理不恰当,没有给与患者充分的祛痰药物治疗等,从而对患者的病情改善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制约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3讨论

对于导管的应用必然会对患者的呼吸道形成刺激作用,从而分泌出大量的异物,对气管形成堵塞,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应用的麻醉药物也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巨大刺激,进一步增加患者呼吸道内出现的分泌物,对气管造成堵塞。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实行彻底性的吸痰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兼顾患者出现的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如果手术中忽略了对患者的吸痰处理或者是未对患者的支气管炎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即使膨肺情况良好,也仍然存在肺不张的可能。

通过对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出现肺不张的患者及未出现肺不张的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吸烟、吸痰处理及给予祛痰药物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对于麻醉术后肺不张的不良反应处理,关键在于预防,以降低患者出现术后肺不张的机率。对此,应当指导患者及早戒烟,戒烟的应当在2周以上,手术后还要对患者进行咳嗽训练,以确保有效将痰排出體外。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插管动作应当保持轻柔,插管位置应当准确、可靠,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应当对患者实行充分吸痰处理,但不能够对肺组织进行过分的揉搓和挤压,以免对膈神经造成损伤。完成手术后,应当尽量将患者体内的痰液吸干净,实行剖胸处理的患者应当在将胸腔关闭之前进行充分的膨肺处理,当看到肺泡张开后再将胸腔关闭。对于没有实行剖胸处理的患者,也应当实行膨肺处理,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让其带着气管插管回病房,并采用呼吸机给予患者辅助呼吸处理,等到痰液充分吸出、肌力恢复以后再将气管插管拔除。手术后要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进行咳嗽排痰,同时对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痰多而且不容易咳出的患者,应当及时对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综上所述,在完成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应当对患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痰处理,以促进患者及时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肺不张的机率,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朝兵,张光辉,刘锦平,梅杰.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肺不张的临床分析[J].中国水电医学,2008,84(02):78-79.

浅谈气管插管术的应用时机 篇3

1气管插管的适应证

如需做人工呼吸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随时吸除气管内分泌物,用于气道梗阻的抢救,心肺复苏术,抢救新生儿窒息,气管内麻醉等,对于有上述适应证的患者,应该进行气管插管[1]。

2气管插管的时机

无明确适应证的患者需对其临床过程进行分析。临床上常有一些情况,使医生难以判断是否肯定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在犹豫之中患者呼吸情况恶化,甚至出现了呼吸停止才开始气管插管,使患者病情加重,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时机。笔者认为此时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病情发展趋势。全身衰竭的昏迷患者,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在急诊救治阶段,由于其在后期必然需呼吸支持或全身麻醉进行手术,尽管在插管的时候还不到呼吸衰竭,而此时进行气管插管就是好的时机,如经过氧疗和(或)呼吸兴奋剂、补碱,再经口和(或)鼻罩通气,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继续加重,决定继续抢救,已经具备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指证,就可以开始施行操作。(2)看病种。不同患者对气管插管进行呼吸支持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处于低氧状态,氧分压在40~50 mm Hg时依然不一定需要进行,而一个外科患者可能血指标未到呼吸衰竭,但根据其过快的呼吸频率而给予插管行机械控制。(3)保疗计划。对于一个接近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由于医疗干预的程度和计划不同,可能会对气管插管的措施出现消极或积极的态度。依据急诊工作和所处的状态,应积极为妥,如果病情不需要时,可随时拔管。如伴有呕吐的严重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昏迷,尽管在早期抢救时患者的呼吸指征和血气均正常,但是为防止误吸,还是要为患者进行气道管理。(4)熟悉内外科患者对气管插管的不同特点。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强时,插管不易产生呼吸心跳停止,外科患者处在濒危状态时插管较其他状态易产生呼吸心跳停止。但当患者出现重度抑制,神经反射弱时,气管插管引起呼吸心跳停止的发生率反而不高。为了预防气管插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可以在插管前给予高浓度吸氧或面罩加压辅助通气;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50~100 ml,加用地塞米松5~10 mg,阿托品0.5 mg肌注或静滴,做好心电、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和心肺复苏的准备。

既往认为患者神志清楚,烦躁不安,气管插管会引起患者神经反射性心脏骤停,所以对气管插管有顾虑,习惯于在患者昏迷后再行气管插管,实际上这种选择是不理智的。因为到了昏迷阶段,会出现极度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随时会出现心脏停跳,此时插管的风险更大。气管插管这一技术在院前急救及院内危重患者的抢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善于把握气管插管的时机也是临床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气管内插管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择期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ASAⅠ~Ⅱ级,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49.5±9.2)岁;体质量48~72kg,平均(56.2±8.4)kg;其中支气管扩张4例,肺癌13例,食管癌8例,胆囊结石1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7岁,平均(50.6±9.8)岁;体质量46~73kg,平均(55.8±8.6)kg;其中支气管扩张5例,肺癌16例,食管癌6例,胆囊结石11例。两组患者均未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且以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术前半小时肌注地西泮、阿托品,前者按每千克体质量0.2mg注射,后者肌注0.5mg。入手术室后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先开通静脉通路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均采取0.5~1.0mg/kg咪唑安定、0.2mg/kg依托咪酯、3μ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对照组直接气管插管,而观察组先用0.75%的罗哌卡因(山东鲁南制药生产,国药准字:20052716)+1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注入美国生产的气管表面喷雾管内对患者行气管表面麻醉,并经面罩吸氧1min,后再行气管插管。两组气管插管均于30s内一次成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气管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3min、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监测指标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经SPSS13.0行两组间t检验,P<0.05示监测指标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插管时心率较插管前加快(P<0.05),但插管后3min、5min心率逐步恢复(P>0.05)。观察组各检测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插管时、插管后3 m i n、5 m i n的心率均较插管前快(P<0.05);且各检测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插管时、插管后3min、5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对照组各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

注:与插管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P<0.05

3 讨论

全麻手术患者气管插管操作时对气管黏膜、咽喉部的刺激可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等一系列应激反应,并表现为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这些应激反应可使患者尤其是有心肌氧耗失衡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氧加重,从而继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手术风险。为预防该类气管插管反应,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气管内表面喷雾利多卡因、地卡因等麻醉药物的处理方法。但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维持时间短,对拔管时气道反应无抑制作用[2],且有文献[3]认为利多卡因可能减少气道的横截面积,或引起呼吸、循环系统不良反应。

为探讨更有效的减轻气管插管反应的方法,本研究采取了气管插管前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的预防措施。罗哌卡因属于长效类的酰胺类麻醉剂,目前在气管表面麻醉上应用较少。从本文观察数据看,给予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的观察组心率、血压波动较对照组小,且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出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用药方法。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少,也未对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之,从本研究观察可以得出,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气管内表面喷雾以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应激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择期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76例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先用0.75%的罗哌卡因+1mL生理盐水行气管内喷雾麻醉后再行气管插管;对照组直接气管插管。结果 观察组插管时、插管后3min、5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罗哌卡因,麻醉

参考文献

[1]孟宪慧,钟巍.丁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应激反应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5):27.

[2]高逸湘,周钦海,朱敏敏,等.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2):164-165.

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中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收治的60例气管插管全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术的患者; (2) 年龄超过50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年龄52~80岁, 平均 (69.9±6.8) 岁;试验组30例患者中, 男19例, 女11例;年龄53~81岁, 平均 (70.8±6.9)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层护理, 遵循常规护理流程, 行常规监测, 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在对照组基础上, 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生命体征的监测:老年患者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和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 使麻醉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心电等多项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 注意避免出现血压下降和心脏骤停、呼吸抑制等不良状况, 若生命体征明显异常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及时做好急救处理; (2) 呼吸道管理:老年患者的气道反射减弱, 肺弹性组织消失, 加上麻醉药和气管导管的刺激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因此, 要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气道通畅, 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防止麻醉药物反应引起呕吐造成误吸, 随时备好负压吸引装置, 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避免呼吸道阻塞, 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 做好人工辅助呼吸, 防止低氧血症; (3) 体温护理:减少手术无关部位的暴露, 可以通过加盖被褥、使用加热毯、静脉输液使用温热仪、调节室温等方式以减少患者体温的散失, 对出现寒战的患者应多加注意护理以避免心肺负担的加重; (4) 用药管理:确保无菌操作和安全用药, 选取正确给药方式,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注意用药禁忌证, 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严密观察静脉穿刺部位, 防止麻醉药渗漏, 以免造成组织坏死, 一旦出现, 立即拔除, 重新静脉穿刺, 局部热敷或药物封闭坏死组织; (5) 心理护理:麻醉前探视患者, 介绍所使用的麻醉方式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 给患者心里支持, 帮助减轻恐惧感;全麻诱导及插管时, 护士在床旁看护, 密切注视插管情况, 协助麻醉师备齐各种物品, 如气管导管、喉镜、牙垫、固定胶布等, 插管时动作轻柔, 避免和减轻气管黏膜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临床护理结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 要求于患者出院时, 通过问卷提问或问卷采访的形式调查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 试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 患者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的寿命明显延长, 老年患者手术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 并存病增多, 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青壮年, 因此, 改进气管插管全麻术相关的术中护理, 有助于纠正患者预后结局[3]。

研究证实, 患者在麻醉维持期的生命体征与生理状态越接近, 患者预后越好, 这便要求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 观察各项生理参数, 及时分析、判断, 及早发现病情动态, 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妥善处理[4]。同时, 做好呼吸道的管理, 改善用药护理, 提高麻醉给药和护理的精确性, 维护患者的脏器功能, 以降低手术及麻醉不良风险[5,6]。结果表明, 实施优质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体现了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中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高, 临床护理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文伟, 丁滢燕, 陈志华.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7) :1586-1587.

[2]张燕, 刘欢欢, 杨平山.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9) :1813-1814.

[3]袁以好, 刘正霞, 吴战荣, 等.一次性双管喉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2) :21-23.

[4]刘启华.流程管理在经鼻器官插管抢救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 (10) :50-51.

[5]陈英.急诊患者气管插管86例护理配合及并发症处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5) :59-60.

气管内插管术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

各类危重患者28例作治疗组, 其中急性呼吸衰竭原因9例;昏迷原因9例;注射毒品过量1例;急性重型有机磷中毒9例;均具有气管插管术适应症。男16例, 女6例, 年龄16~71岁;并与未开展气管插管术时危重患者28例作对照组比较抢救成功率, 其中急性呼吸衰竭10例;昏迷8例;注射毒品过量2例;急性重型有机磷中毒8例, 男14例, 女8例, 年龄14~68岁; (具气管插管术适应症) 。二组在年龄、病程、病情、病种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插管方式为经口插管, 操作步骤:[1]①患者仰卧, 头后仰, 颈上抬, 使口、咽和气管成一直线以便直视插管;②用右手拇指推开患者下唇和下颌, 食指抵住上门齿, 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左手持有氧气充入式喉镜沿右侧口角进入口腔, 压住舌背, 将舌体推向左侧, 显露悬雍垂, 再循咽部自然弧度慢推镜片, 使其顶端抵达舌根, 可见会厌;③显露声门;④右手持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内, 取出管芯, 把气管导管轻轻送至距声门成人:4~6 cm, 儿童2~3 cm。安置牙垫, 拔出喉镜;⑤判断导管是否在气管内;⑥固定;⑦充气。插管成功后接气囊捏压或接手提便携式简易呼吸机辅助通气。插管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及对症、支持等抢救措施。

2结果

具有气管插管术适应症的危重患者, 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术的较未用气管插管术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P<0.01) 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术组与未用气管插管术组对危重患者抢救总成功率的比较表1。

注:A组为治疗组;B组为对照组;A组与B组抢救总成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

病例一

患者, 刘××, 男, 31岁, 凯里龙头河人;因咳嗽、咳痰、胸闷、发热15d, 加重伴进行性呼吸困难1+天于2005年7月21日3:15/Pm被我96999急救送入我科。15 d前因受凉出现间歇性咳嗽、初咳白色泡沫痰后转为黄色脓痰、伴胸闷、发热 (自测体温38-39.5OC) , 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无气促、呼吸困难、胸痛、腹痛、腹泻、血尿、尿频、 无尿急、尿痛、无明显心悸、双下肢水肿、盗汗、潮热。就诊于私人门诊按“上感”诊治5天 (具体治疗不详) , 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而未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仅回家口服一些抗生素 (具体不详) , 近日来患者症状逐渐加重。1+天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伴进行性呼吸困难, 唇指重度发绀, 不能平卧, 头昏眼花, 全身重度乏力, 说话吃力, 因病情危重, 遂求救于我96999, 我96999急诊于患者家中进行急救。到达后发现患者全身严重发绀, 呼吸急促用力, 处于神志恍惚状, 不能搬动, 急查氧饱和度仅40%~54%, 如不紧急处理则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我急诊医生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术, 于院前一路挤压气囊直至送入我科。患者既往无肝炎、伤寒、结核、痢疾等传染病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无吸烟史, 有10+年饮酒史、2~3两/d。体格检查:①院前未插管时:T:39.1℃;P:119次/min;R:42次/min;BP:135/93 mm Hg。患者呈急性危重病容, 神志恍惚, 唇指重度发绀, 面色黑暗, 端坐呼吸, 不能平卧, 呼吸浅快, 氧饱和度40%~54%, 言语困难, 全身重度乏力。全身皮肤无黄染、瘀斑瘀点、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 双瞳孔等圆等大D=1.9 mm, 光敏, 角膜反射及压眶反射存在。颈软, 气管居中, 胸廓无异常, 右中下肺呼吸音减低, 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未闻及干性罗音;未见三凹征。心界不大,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肌卫、反跳痛;肝脾未扪及, 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 移浊阴性, 肠鸣音6次/分。脊柱四肢无畸形, 双下肢无水肿, 生理征存在, 未引出病理反射征;②经插管后送入科室时:T:39.4℃;P:121次/min;R:30次/min;BP:128/87 mm Hg, 氧饱和度82%~86%, 余同前。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 54 mm Hg (氧浓度为90%) , PACO2 12 mm Hg, pH值7.25, 血常规示:WBC 18.8 ×109/L, L87%, 胸片示:右中下肺见大片密度增高影 (实变) 双肺门见云雾状阴影, , 双肺纹理增粗;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00 U/L, 谷草转氨酶98 U/L, 白蛋白轻度降低;肾功能:Cr 191umoL/L, BUN 10 mmoL/L;电解质无异常。

入院诊断①急性呼吸衰竭 Ⅰ型;②ARDS ;③急性重症肺炎, ④呼吸性酸中毒。

治疗措施:入院后我科继续予积极抢治:①下病危, 特级护理, 心电监护生命征;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插管接入人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选择PSV+PEEP通气模式, 并作好气道的护理, 随时吸痰;③糖皮质激素足量短期应用;④抗感染并及时作痰培养+药敏试验;⑤对症、支持、加强营养、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此患者在院前时病情十分危重, 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很可能马上死亡, 患者尤其以低氧血症严重为主, 但因我科急救医生及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的缺氧状况得以改善, 为院内抢救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也为院内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保护了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经我科积极抢救12 h病情平稳后转入呼吸内科继续住院治疗17日痊愈出院。

病例二

患者张××, 女, 32岁, 凯里某镇农民, 因服敌敌畏后昏迷伴呼吸困难2 h被我96999急诊送入我科。1 h前, 患者因与其丈夫争吵后自服敌敌畏100 ml。服药后未被发觉, 被人发现时患者已处于昏迷状, 呼之不应, 口吐白沫, 呼吸困难, 唇指发绀, 遂急送入该地卫生院并急呼我96999被96999救护车急诊接入我科。我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到达该卫生入科时患者呈急性危重病容, 呼之不应, 处于昏睡状, 口腔涌出大量分泌物, 闻及浓烈大蒜味, 呼吸急促, 唇指重度发绀, BP:90/50 mm Hg;R:55次/min;P:112次/min;T:36℃;双瞳缩小呈针尖样大小;角膜反射存在, 压眶反射存在;颈软, 气管居正中, 双肺闻及大量粗湿啰音, 未闻及干啰音;心界不大, 心音稍弱,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未扪及肝脾, 移动性浊音阴性, 肠鸣音5次/min;生理反射存在, 未引出病理反射征。血氧饱和度50%, 患者入院诊断:①急性重症有机磷 (敌敌畏) 中毒;②急性呼吸衰竭。在该地卫生院医师的指导下及我科急救医护人员配合下, 先予积极洗胃处理, 于洗胃15 min后患者病情急剧加重, 呼吸变浅弱, 心率45次/min, 遂停止洗胃, 予心肺复苏, 抗休克抢救40 min无效死亡。此患者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

此患者抢救的程序存在明显问题, 抢救流程主次颠倒, 此患者为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 入科时患者已处于昏迷休克状态, 伴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病情极为严重, 如不及时纠正全身低氧血症 (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 , 抗休克和对抗敌敌畏中毒, 患者可很快死于呼吸衰竭, 此患者正是因为没有进行及时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抗敌敌畏治疗, 而首先进行洗胃处理以致延误抢救黄金时间。当时我急诊科在成立初无人掌握气管插管术, 且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把握欠成熟。如果此患者抢救程序正确, 气管插管技术掌握熟练, 抢救有效得力。此患者抢救成功率还是很大的。所以这是我科在成立初因技术力量不够而导致抢救失败的一个深刻教训。故气管插管在此患者的抢救中起到关键作用。

3体会

气管插管术分经口、经鼻插管两种方式。它是抢救危重患者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目前院前急救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许多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院前急救争取了宝贵的急救黄金时间。在院前急救中施行气管插管术, 对医护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速度要求极高, 因院前急救中患者病情急且危重, 抢救动作稍慢则延误抢救时机, 在以往的院前急救中因急救医护人员未能掌握气管插管术而眼看着一些急危重患者死去, 这方面的教训太多。在院前急救中有限的条件下能否成功实施气管插管术, 我们的体会是:①首先, 急救医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 有多次成功插管的经历, 有急而不乱的自信心;②插管时应会灵活处理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烦燥不安的患者可先予镇静, 气道痉挛时可予局部注射肌松剂或局麻药;③患者头的位置要摆好, 头尽量后仰, 使咽与口腔成一直线;④不要盲目插管, 应看准会厌后再插管;⑤插管时有氧供给, 不因插管而中断患者的氧气供给, 我中心选择有氧供式喉镜;⑥插管后的判断, 通过听双肺呼吸音及胃泡冲击音判断插管是否在气管内;⑦插管后呼吸机正确呼吸模式的选择。经统计我中心发现在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术对多种原因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其病情发展快如不迅速插管则可很快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2], 另外在各种急性中毒及昏迷的抢救中亦有明显的疗效。我急救中心成功开展气管插管术后、在院前急救中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未开展气管插管术前明显提高 (P<0.01) , 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提高直接增强了院后治疗的疗效, 同时降低死亡率, 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自信心。故气管插管术应在院前急救中广泛开展, 对急救医护人员进行大力培训以提高插管速度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40-1241.

气管内插管术 篇7

1.1 一般资料

2007~2009年两年间我急诊科收治的30例重度药物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患者。男∶女为19∶11。年龄18~79岁, 平均37.2岁。病因包括:有机磷农药中毒21例, 鼠药中毒5例, 杀虫剂中毒1例, 镇静剂中毒3例。所有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90%,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60mm 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50mm Hg, p H<7.130 (鼻导管吸氧均无改善) , 部分患者呼吸频率<12次/min或>35次/min, 部分呼吸和 (或) 心跳停止, 从发病或病情突变到进行气管插管的时间为1~2min。

1.2 抢救方法

本组30例患者均由医生或护士现场行紧急气管插管, 选择合适型号的喉镜和气管导管, 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体位和姿势进行紧急插管。都采用喉镜直视经口气管内插管, 气管插管成功后即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准备过程中, 予以挤压球囊加面罩人工呼吸。合并室颤时予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药物等复苏措施。

2 结果

插管一次成功22例, 插管时间均小于2 min;第2次插管成功6例, 插管时间2~5 min。插管时清除咽喉分泌物及痰液, 插管成功后接简易呼吸气囊或行人工辅助呼吸机治疗, 同时联合其他抢救措施。

3 讨论

3.1 抢救性气管插管指征

(1) 呼吸、心搏停止; (2) 急性呼吸衰竭; (3) 大量呼吸道分泌物需气管插管内吸引; (4) 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对于呼吸、心跳停止及严重缺氧、呼吸衰竭患者, 单纯依靠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不可能纠正缺氧状态, 必须进行气管插管[1]。气管插管关键在于"急", 我们的体会是实施气管插管宜早不宜晚, 应尽量争取在呼吸和心跳停止前进行。如果患者的经皮Sa O2<90%或评估患者的自主呼吸已不能维持其全身的供氧需求, 且短时间内无恢复希望者, 应立即行紧急插管, 以建立人工通气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但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 应强调高质量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心脏停搏时只有最有效的胸外按压, 才可能产生适当供应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 若先实施人工呼吸, 只能使局部的血氧增加, 由于无血流循环, 不能将有氧的血液输送到全身, 故在心脏骤停时, 优先胸外按压, 2min内气管插管, 不可因要建立人工通气而影响心脏按压[2]。

3.2 药物中毒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1) 气管平滑肌持续痉挛导致窒息; (2) 可引起肌终板区持续去极化, 使突触后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 使呼吸肌麻痹, 致呼吸变浅甚至呼吸停止; (3) 严重缺氧致弥漫性脑水肿颅高压致呼吸节律紊乱, 出现顽固性低氧血症死亡; (4) 毒素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也是部分患者的死亡原因。故对于危重药物中毒患者及时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可使患者有足够的潮气量, 使机体组织有足够的氧供, 从而避免患者早期死亡, 提高药物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3.3 心肺复苏的关键步骤

少数重症中毒患者可迅速进展为呼吸、心脏骤停。一般认为, 大脑停止氧供超过5 min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行气管插管是心肺复苏的重要步骤。对于呼吸、心搏骤停者, 及时有效地恢复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研究表明, 心肺复苏在3min内建立通畅的呼吸道和有效的呼吸是最重要的环节。心脏停搏后4min内开始基础生命支持, 8min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 存活率达43%;而8~16min内开始后续生命的支持, 存活率仅为10%[3]。由此可见, 抢救中尽快进行气管插管、通畅气道、恢复通气是极为重要的, 且利于吸氧、吸痰, 在抢救患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患者需要立即插管, 请麻醉师前来操作, 麻醉师从接到通知到现场进行成功插管全过程要在3~5min内完成很难。因此对于需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的严重呼吸衰竭和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由现场医护人员立即进行气管插管, 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由于口对口人工呼吸和非置管人工通气有部分气体进入患者胃肠, 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窒息;对误吸及大量痰液堵塞气管严重窒息患者无效, 并且施救者对患者吹气时带进大量二氧化碳也影响抢救效果, 因此, 气管内置管后人工通气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面罩加压气囊人工通气安全有效[4]。气管插管动作要迅速、轻柔、简练, 在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插管。经过规范化培训后的急诊科医师和护师绝大多数能够在3min内完成气管插管, 从而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在治疗抢救药物中毒患者中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采用气管插管术治疗。结果 30例均获成功。结论 气管插管术在抢救重度药物中毒患者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时疗效确切。

关键词:气管插管术,重度药物中毒,呼吸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汪红.气管插管术在急救病人中的应用[J].成都医药, 2007, 28 (2) :107.

[2]何海波, 杜建龙, 包梅芳, 等.插管型喉罩引导下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急危重症护理学, 2007, 45 (22) :104~105.

[3]黄毅忠.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 2007, (9) .

气管内插管术 篇8

关键词:心理干预,气管插管,围拔管期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围拔管期,常由于麻醉药物消退、吸痰、气管导管刺激不能耐受以及伤口疼痛等原因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从而出现躁动或不合作的表现。部分反应较强烈的患者甚至会伸手做出拔管动作,严重干扰麻醉师的正常操作[1]。本研究对拔管期患者实施系统心理干预,旨在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气管内气管导管拔出时合作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外科手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6~72岁;手术种类:胸部手术8例,上腹部手术22例,下腹部手术10例。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静吸复合麻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用药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术前健康宣教、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术前1 d,由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社会角色、社会支持状况和经济状况,了解患者对治疗护理的各种需求及心理状态。 (2) 向患者介绍此类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重点解释气管内全身麻醉前后可能出现的异物感和轻微疼痛等;告诉患者气管导管须在呼吸恢复正常范围才能拔除,以及早拔管对手术恢复的重要性,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取得有效的配合,增强患者信心。在全身麻醉前30 min再次对患者进行麻醉苏醒围拔管期相关知识强化宣教。 (3) 了解患者焦虑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解释,提高患者对相应问题的认识,同时充分利用同病区内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战胜恐惧,以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4) 术毕苏醒期气管拔管前后,观察组护士握住患者的手,应用平静肯定的目光注视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1.3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给予阿托品0.5 mg,安定5 mg肌肉注射。入室给氧15 min,麻醉诱导:芬太尼0.001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琥珀胆碱1.5~2.0 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接麻醉呼吸机控制呼吸,潮气量每次8~10 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术中以芬太尼静注,异氟醚吸入麻醉镇痛,间断给予维库澳胺维持肌松。术毕停药后符合气管拔管指征:出现自主呼吸,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唤之睁眼,肌力恢复。

1.4 观察指标及合作评分标准

(1) 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 (2) 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 (3) 患者拔管时的合作程度评分:1分为强烈挣扎,完全不配合,呼吸急促,须对患者进行制动或加深麻醉;2分为轻度挣扎,呼吸较为急促,需要护士在旁边以语言安抚;3分为非常配合,患者呼吸安静,完全按照医生指令行事。 (4) 术后24 h随访并询问患者对麻醉过程的满意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计算,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血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9±12) min,麻醉时间为(127±22) 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08±21) min,麻醉时间为(126±23) min,两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麻醉苏醒后拔出气管导管时两组患者的合作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对麻醉过程满意度,观察组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使患者获得心理支持

全麻插管苏醒期患者拔管前,常因麻醉变浅,感觉和运动功能逐步恢复,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可能呈高敏状态。由于没有经过适应和体验,患者对吸痰、伤口疼痛及气管导管刺激反应强烈,许多患者有恐惧和焦虑、躁动不安与不合作的表现。又由于患者对于气管内全麻插管的相关知识了解较肤浅,因此,麻醉苏醒期患者拔管前后缺乏主动配合意识。有研究显示,患者麻醉苏醒期其拔管过程的合作程度受到其对手术和麻醉过程的了解程度的影响[2]。因此,通过术前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同时教会患者主动配合气管拔管方法,使患者产生陈述性记忆,提高了心理承受阈值,通过与护士进行交流,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3,4]。当手术结束逐渐清醒时,提醒患者按术前所教的方法配合拔管,提高了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合作程度。术后随访患者对拔管无不良记忆,对术前心理干预、麻醉与手术表示满意。

3.2 心理干预对气管内插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积极作用

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麻醉过程和麻醉苏醒期特点的认识等心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思想顾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术后的疼痛感[5],从而提高了患者对导管留置时的耐受及拔管时的配合程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麻醉苏醒期及气管导管拔出时观察组患者合作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术前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躁动的情绪,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拔管,促进术后康复,与国内研究结果一致[6,7]。

3.3 心理干预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心理干预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气管内全身麻醉相关知识,术前对患者能进行麻醉苏醒围拔管期相关知识宣教和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干预,患者感到被关心、重视,心理上有安全感、满足感,从而调动了患者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主动配合气管拔管。

参考文献

[1]戴健如.术前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0, 17 (10) :68-69.

[2]赵斌江, 林爽毅, 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病人苏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5) :387-388.

[3]黄柳月, 王宏梗, 黄倩.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气管拔管时合作程度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 2008, 6 (3) :35.

[4]赵兴慧, 程庆春.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合作程度影响的观察[J].淮海医药, 2009, 27 (5) :445.

[5]李梅, 张炳熙.心理干预在麻醉中的应用及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9, 20 (6) :354-356.

[6]吴碧昭.术前访视对基层医院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1) :50-51.

上一篇: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下一篇:早产胎膜早破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