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精选7篇)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1
近几年, 双腔支气管 (DLT) 插管在开胸手术中越来越普及, 因为此方法不仅能有效分隔双侧肺, 而且能较好地保护患者的健侧肺, 气道的可控性也比较强。但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技术相对复杂, 医务人员必须确保每个环节操作到位。本文总结我院2012年3~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 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定位方法,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19例, 年龄46~79岁。
1.2 麻醉方法
60例患者均胸6~7硬膜外穿刺留置导管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 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 (顺) 阿曲库铵以及丙泊酚静注进行麻醉诱导, 插入国产维力双腔管, 型号为35F、37F。并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泵注、芬太尼与阿曲库铵静注维持麻醉, 间断硬膜外注入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合剂。手术过程中, 根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值进行药物的调整。而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分别采用综合法与纤支镜法。
1.3 定位方法
具体的插管方法是:诱导前听诊患者的双肺呼吸音, 诱导完成后充分显露声门, 将导管插至声门后将管芯拔出, 调整好两腔的中线, 确保其与主支气管对准, 再慢慢插入左侧主支气管, 一旦遇到阻力即停止, 连接双腔接头, 手控呼吸, 缓慢回撤DLT (每次不超过5mm) , 仔细观察DLT管壁内气雾的变化及患者胸廓起伏的变化。一旦DLT壁出现较为明显的气雾时, 先向主气管套囊注气, 再向左支气管套囊注气。听诊双肺有呼吸音后, 夹闭左主支气管 (篮管) , 若呼吸音消失, 证明隔离满意。气道峰压法:直接夹闭篮管, 若气道压明显升高 (往往仰卧位>14mmHg, <22mmHg) , 证明隔离满意。若不行, 可逐步退管 (每次不超过0.5cm) , 直到满意为止。侧卧位后, 气道阻力会略有增高, 有时DLT深度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要求提前将DLT固定牢, 变化体位后应常规听诊。纤支镜法是DLT定位的金标准, 具体做法就是将纤支镜插入主支气管 (白管) , 在镜下看到充气的完整蓝套囊刚好通过隆突, 定位满意 (首先得排除插反) 。
1.4 观察指标
术中监测两组的MAP、PETCO2、ECG、HR、SPO2, 并记录两组定位各自所用的时间、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定位比B组定位显著耗时长 (P<0.01) ;A组定位满意率略低于B组 (P>0.05) ;手术过程中A组气道峰压19.5±3.2cmH2O, B组气道峰压19.8±3.1cmH2O, 两组气道峰压无差异。两组在侧卧位后导管位置不满意病例均在再次调整导管位置后, 顺利完成肺隔离术。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见附表。
3 讨论
开胸手术基本上都要用到DLT。右侧支气管比较短, 右上肺支气管开口位置也不太固定, 有时定位会存在一定困难。左支气管较长, 成人约4~5cm, 这一解剖特点使得左侧支气管导管容易固定, 导管安全范围大。除非有禁忌证, 几乎所有的食管癌手术都可以用左侧支气管导管满足要求。但双腔插管技术要求较高, 如定位不满意, 轻则影响手术操作, 重则会带来低氧血症、肺不张、分泌物蓄积术后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
众所周知, 判断DLT位置最可靠方法是纤支镜法, 它具有独特的快速 (45±13s) 、准确 (100%) 优势, 但设备成本太高。在很多二级医院麻醉科都没有纤支镜。本文综合气流法、听诊法、气道峰压法以确定支气管导管位置, 通过整合流程, 取长补短, 也能达到比较满意 (96.67%) 的效果, 但耗时较长 (176±32s) 。
综合法用于食管癌患者DLT定位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一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 在广大基层医院有实用意义。
摘要:我院2012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 其中A组采用气流法、听诊法、气道峰压综合法定位, B组采用纤支镜定位。术中监测两组的MAP、SPO2、HR、ECG、PETCO2, 并记录两组定位各自所用的时间、满意度。结果 A组比B组显著耗时长 (P<0.01) , A组29例定位满意, B组满意率100% (两组在侧卧位后均有几例导管位置不满意, 经调整后双肺顺利隔离) 。综合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也具备较高的定位准确率, 对设备要求不高, 在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管端定位,综合法:纤支镜法,食管癌
参考文献
[1]蒋京京, 宋哲明, 孙彭龄, 等.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 (12) :19-22.
[2]常立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0, 50 (3) :66-67.
[3]王伶俐, 肖少华.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麻醉时临床常见的问题[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1, 20 (8) :174-175.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90例,男47例,女43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岁,所有患者术前肺功能均正常,肿瘤均未发生广泛转移,可以手术切除,手术均有同一醫师主刀完成,其中36例患者术前有吸烟史,均戒烟2周以上再行手术;本次统计排除术前有严重心、脑、肺部疾病及严重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方法: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插入35F或37F的Robertshaw双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插入后均经纤支镜定位,确保位置正确。手术开始分离贲门与食管下端时开始单肺通气,将潮气量适当减至8~10ml/kg,呼吸频率适当增至12~16次/分,平台气道压<35cmH2O,以保证有效通气,直至病变切除后恢复双肺通气。术毕拔管后送ICU病房,术毕未达到拔管条件者送麻醉恢复室继续呼吸支持治疗。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手术开始分离贲门与食管下端时,将潮气量调至6~8ml/kg,呼吸频率调至12~16次/分,以保证有效通气,直至病变切除后恢复正常通气。术毕拔管后送ICU病房。术毕未达到拔管条件者送麻醉恢复室继续呼吸支持治疗。
观察指标:术中生命体征、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7天内肺部并发症情况,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等,以胸片、痰培养结果阳性等为标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
两组术中HR、BP、SpO2基本稳定,无1例发生低血压及低氧血症。术中观察组有2例单肺通气后SpO2下降至70%~88%,换双肺通气后,SpO2迅速恢复至96%以上,顺利完成手术,其余患者术中通气良好,循环稳定,SpO2保持在96%~100%。
两组手术时间与麻醉时间(开胸到关胸)相比较,观察组平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相比较,观察组术后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1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双腔气管插管可以实现单肺通气,手术操作的空间增大,同时可使误伤周围组织器官的几率减小,使术者手术操作更加方便,常用于开胸手术,双腔气管插管相对于单腔气管插管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在肺部手术及食管癌等手术中应用较多[1~3],为大多数临床医师所喜爱。
单腔气管插管在贲门癌根治术中较为常用,传统上在分离贲门与食管下段时,常需要减小潮气量或由助手按压膨肺来增大手术操作空间,这样不仅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还延长了麻醉时间,增加了患者的费用。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并经纤支镜准确定位,不仅可以实现单肺通气,增加手术操作的空间,还可以节省手术和麻醉的时间,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同时由于手术与麻醉时间的缩短,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少,理论上单肺通气容易发生低氧血症,但只要经过良好的麻醉管理,低氧血症的发生并不多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术中HR、BP、SpO2基本稳定,无1例发生低血压及低氧血症。
总之,在贲门癌手术中,双腔气管插管较单腔气管插管更有利于缩短手术和麻醉的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红晨,汪卫平,徐小义,等.单腔、双腔气管插管对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J].浙江实用医药,2009,14(6):485-486.
2 黄美清.肺癌手术的麻醉处理163例总结[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3-74.
3 李小伟,侯新红.老年胸部恶性肿瘤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J].中原医刊,2003,30(8):29-30.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3
关键词:肺部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插管
在进行肺部手术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项工具-双腔支气管插管, 这个工具的使用不仅能提高通气的效果, 还能够使健侧肺免受患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的污染[1], 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在肺部手术麻醉中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 以提高肺部手术麻醉的质量, 选取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5名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肺部手术患者, 采用回顾性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75名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肺部手术患者, 该组患者中有46名为男性, 29名为女性, 最大年龄为74岁, 最小年龄为19岁;其中有39例为肺叶手术, 36例为胸腔镜手术。
1.2 麻醉处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进行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 对患者进行诱导麻醉, 手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微泵维持麻醉, 并持续吸入异氟醚, 在此过程中间断性的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2]。
1.3 效果判定标准
插管类型插管的型号全部为Robertshaw左双腔支气管导管, 男性使用的管径要大些, 一般是采用F39或F37号, 女性的要稍微小些, 一般采用F37或F35号[3]。
插管方法:插管在插入之前先要用相应的药剂进行灭菌和润滑, 插入部位为整个的三分之二, 保留管芯, 充分显露声门后, 插入的时候用右手将支气管导管斜口插入声门后即向左旋转九十度后拔除管芯, 这步操作完成后支气管导管便与左支气管对齐了, 然后再将导管导管轻轻推入即可。一般情况下, 患者为男性的时候插管深度宜为28~32 cm, 如果是女性其深度为26~30 cm。插管完成后就可以采用听诊法检查双侧的通气情况, 若定位以及其他检查符合标准要求, 就可以固定导管进而开展手术。
2 结果
在肺部手术麻醉中运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提高了麻醉的效果, 本组试验中均无气道损伤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表示满意, 有5例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 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3 讨论
3.1 在肺部手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优点
在肺部手术使用双腔管可以实现术侧肺与健侧肺通气的完全分开。在传统的麻醉中, 双腔管主要应用于咯血的胸科手术患者, 应用双腔管之后能够有效的避免血、痰等各种分泌物流进健肺中而导致患者发生感染。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双腔管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其使用价值也逐渐的扩大开来。比如说在肺部手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就可以在切除肺叶或支气管袖状的时候在任何时期选择任意的通气方式, 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并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4];其次是采用双腔管可以使术侧肺完全萎陷, 而将术野充分暴露, 提高了手术的可视度和可操作性, 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
3.2 低氧血症原因及防治
在本次麻醉中, 有5名患者在单肺通气过程中出现了并发低氧血症。根据大量的医学资料和案例表明, 低氧血症是单肺通气时最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出现了该种症状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通过研究分析发现, 导致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由于病理生理因素, 单肺通气后, 机体内部通气和血流的比例就会出现变化, 通气量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减少, 而血流却在增加, 这样就导致了肺内分流的增加, 这种现象往往是在单肺通气后1~20 min后出现。另一个原因则是机械或导管, 往往会由于使用的导管型号不同, 导管与器官的属性以及相关操作人员操作时导管插入的深浅不合适, 最终导致通气不畅。对于低氧血症的防治主要是将手术过程中患者吸入的氧设为纯氧, 另外是适当的提高呼吸频率, 保证通气的充分[5]。
参考文献
[1]陈坚勇, 李桂明.双腔支气管插管行肺隔离术在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9) :33.
[2]孙建良, 屠海林, 黄冰, 等.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分析.浙江临床医学, 2013, 5 (5) :391.
[3]王庆亮.不同方法联合应用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和插管深度对患者侧卧位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错位的影响.河北医科大学, 2010.
[4]林沛艾, 张福清, 陈一丽.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350例分析.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 (3) :99-100.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肺隔离手术、ASAⅠ~Ⅲ级胸科患者63例, 其中男48例, 女15例, 年龄41岁~72岁。拟行肺部肿瘤切除35例, 食管肿瘤28例。麻醉方法: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快速麻醉诱导。
1.2 方法
入室监测心电图 (ECG) 、血压 (BP)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 2、心率 (HR) 。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0.1 mg/kg, 芬太尼2~4μg/kg、维库溴铵0.08~0.12 mg/kg、丙泊酚1.5~2 mg/kg静脉推注诱导。器材:双腔支气管导管为Robertshow only, 使用日本生产的SH1ABF-4SH1ABF-4型纤支镜。根据性别、身高等分别选用35F、37F、39F三种[1]型号的DLT插管, 听诊法观察胸部活动, DLT呼气时可出现湿气而吸气时消失。人工通气肺顺应性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判断导管位置正确与否, 并调整导管的位置, 记录导管的深度。然后再置入纤支镜来确定或调整导管的位置, 记录调整DLT的距离。纤支镜定位法选用外径为3.8 mm的纤支镜, 插入左侧DLT纤支镜检查:先将纤支镜插入左侧管, 可见左侧支气管导管管腔, 其支气管导管端支气管隆突, 导管端孔处可见到左支气管腔, 左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从右侧插入纤支镜, 能清楚看到气管腔隆突的垂直前切面, 左侧支气管导管向左, 左侧支气管导管管内已充气套囊的位于隆突下。插入右侧DLT纤支镜检查:先将纤支镜插入左侧管, 可清楚看到气管腔隆突的垂直前切面, 右侧支气管导管向右走行, 导管开口处可见到气管腔、隆突、左支气管开口。右侧支气管套囊的上界位于隆突以下, 不能看到;从右侧插入纤支镜窥视, 在DLT前的远孔处可见到右支气管, 右中、下肺叶支气管隆突, 向上弯曲纤支镜头端通过导管侧孔可见到右上肺叶支气管开口。上述各部位如未能窥视清晰, 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调整范围>1 cm, 为听诊法失败;提示DLT位置不当, 在纤支镜窥视下调整管端准确位置, 至肺隔离满意。术中监测ECG、BP、SpO2、HR, 严密观察呼吸指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PETCO2及气道压。患者改变体位后再次用纤支镜检查确定DLT的位置, 如需调整范围>1 cm判断为DLT发生移动。术中发现DLT位置不当, 纤支镜窥视及时调整位置, 确保手术过程管端始终处在正确位置。
2 结果
63例DLT插管胸外科肺隔离患者经纤支镜检查DLT成功率、听诊法判定DLT位置, 见表1。体位变动后, 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 见表2。听诊判定导管位置正确55例, 纤支镜调整下导管位置基本纠正, 见表3。
3 讨论
肺隔离术是现代胸科手术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 DLT插管操作简单, 肺隔离准确, 目前仍然是实施肺隔离的主要方法。本组63例胸科手术患者均成功插入DLT, 通过听诊法仍然有部分导管位置不佳, 肺隔离不完全, 经纤支镜调整肺隔离满意。笔者的体会是DLT易于完成插管, 因其无隆突钩, 插管时手感不明显, 不易准确到位, 可出现肺隔离不全或导管移位, 影响肺隔离的实施[2]。判断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是否准确, 在肺隔离术中尤为重要, 通过单肺通气技术使术侧肺萎陷, 可以方便手术操作, 减少手术损伤, 否则术中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DLT位置不当, 反复粗暴插管, 易导致喉头水肿和气管壁损伤, 甚至气管壁破裂。位置不正确可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肺膨隆不能萎陷、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物蓄积等, 导致术后感染[3];DLT移位后, 患者头部屈伸造成气道部分或完全性梗阻以及肺隔离失败[4]。临床上判断导管的位置主要依据听诊法、气道压力法、吸痰管通畅法, 纤支镜法是确认导管位置的“金标准”。早在1986年Smith等就强调了纤支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中的重要性, 随后的研究认为单独依靠临床征象来判断左侧DLT的位置有15.5%~24.0%出现导管分隔失败[5]。所以纤支镜检查定位对于确定DLT位置非常关键, 是保证单肺通气的有效手段。用听诊法确定DLT的位置, 本组成功率为52.7% (29/55) , 与其他学者报道的20%~60%[6]相近。应用纤支镜判定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能够克服听诊法的盲目性, 提高一次性成功率。Hurford等[7]发现用听诊法导管的不到位率达44%, 患者改侧卧位后需要再调整者为30%。本组听诊法导管不到位率为47.3%, 改变体位需要再调整者为22.6%, 与Hurford的研究结果基本近似。为减少DLT位置变动引发的并发症和不良影响, 移动患者体位及头位时, 应先放出套囊内气体, 手术体位变动后, 应常规行纤支镜检查。术中由于手术操作、体位的变动等因素均可造成DLT移位, 本组有3例发生术中气道压力升高, 经纤支镜检查发现DLT位置改变。
综上所述, 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当术中出现低氧血症、气道压力变化、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时, 应及时纤支镜窥视定位镜检。纤支镜检查DLT定位准确率高, 有条件的医院可常规使用, 以策安用。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 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 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 记录导管深度, 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 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 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 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 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 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 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 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 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 可以确保安全。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内位置判定
参考文献
[1]曾因明, 邓小明.米勒麻醉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1892.
[2]陈秉学, 许梅曦, 李伟, 等.胸科肿瘤麻醉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1:223-225.
[3]曹赞, 蒋志兰.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7 (10) :98.
[4]曾因明, 姚尚龙.临床麻醉基本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150.
[5]关健强, 马武华, 罗刚健, 等.支气管纤维镜辅助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 2002, 23 (增刊) :40-41.
[6]张熙哲, 吴新民.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2, 22 (9) :525-527.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1 年3 月-2013 年4 月收治行全麻胸腔手术患者100 例, 男59 例, 女41例, 年龄20~72 岁, 平均 (26.4 ± 1.4) 岁; 体重51~70 kg, 平均 (56.3 ± 0.3) kg;身高155~175 cm, 平均 (160.8±2.8) cm。100例患者中, 食管手术6例, 肺部手术62例, 气胸手术32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可进行针对性临床比对 (P>0.05) 。
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建立1~2 组静脉通道, 监测SPO2, P, BP, 心电图, 术中检测有创动脉压, PETCO2。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05~0.1 mg/g, 舒芬太尼0.5 μg/kg, 顺式阿曲库铵1.5 mg/kg, 丙泊酚1~2 mg/kg麻醉诱导4 min后, 行双腔气管插管处理, 待插管成功后接入相应麻醉机, 行机械通气。通气参数分别为:潮气量8.0~10.0 m L/kg、呼吸频率12 次/min、氧气流量1.0~2.0 L/min。手术中根据患者情况和需求实施单侧通气, 参数分别为:潮气量4.0~8.0 m L/kg, 呼吸频率15~20次/min、氧气流量1.0~2.0 L/min。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七氟醚1%~3%, 异丙酚3~5 mg/ (kg·h) 泵注, 瑞芬太尼0.1~0.2 μg/ (kg·min) 泵注, 舒芬太尼5~10 μg/h、顺式阿曲库铵间断静脉注射, 手术结束前20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 术前5 min停止丙泊酚, 手术结束, 停止瑞芬太尼。
观察项目: (1) 观察患者临床手术前、手术结束、气管插管拔出前、拔管、拔管后等时间段的患者心率、动脉压、血压指标。 (2) 观察患者临床相应指标。
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 18.0 软件对本文相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选择对结果中相关计量数据进行表示, 在本文中对计量数据进行t检验, 若结果显示P<0.05, 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不同时间段临床指标观察:临床结果显示, 患者临床手术结束期间心率、动脉压、呼吸指标和术前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拔管期间和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患者临床指标观察:结果显示, 100例患者手术时间70~172 min, 平均 (86.3±3.3) min;麻醉恢复停留时间30~230 min, 平均 (45.6±3.6) min;麻醉恢复期留置导管时间26~140 min, 平均 (50.8±4.8) min。所有患者术后均快速苏醒, 未出现不良反应, 均痊愈出院。
讨论
麻醉恢复期是指患者从停止麻醉药物使用后到自主恢复呼吸、意识的时间段。该阶段中, 由于临床麻醉药物深度逐渐减少, 患者自我防护能力逐渐增加, 极易产生血液流动异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影响手术效果[1]。近年来, 伴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增加, 间接导致术后麻醉复苏期危险系数提高, 增加麻醉复苏期气管插管、拔管难度。因此, 应加强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 包括以下几方面[2]。
DLT带管期间的管理:术后, 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 麻醉医师应要求护理人员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维持呼吸机待机状态, 做好患者复苏准备;准备两根吸痰管、负压吸引瓶, 注意区分左、右管, 并检查外固定胶布的牢固性, 并于左右管间铺设无菌吸痰盘, 检查气管插管深度、牙垫位置;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后, 密切监测病人心率、血压及呼吸。
DLT拔管的管理:麻醉失效后, 对于已清醒者, 护理人员与其有效交流, 注意安抚患者, 提高其舒适度, 有效疏导患者心理, 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后续治疗[3]。插管可能会刺激、压迫其咽喉部, 患者不适感大、心理焦虑, 同时由于拔管的强烈刺激, 患者心率、呼吸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从表1 的研究数据可知, 拔管期间心率、动脉压、呼吸等指标和术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拔管时心率、呼吸变化大。因此, 脱氧15 min后可给予拔管处理。拔管时, 患者可佩戴呼吸面罩, 避免吸不畅;清理病人口腔分泌物, 给予吸氧, 待血氧饱和度超过95.0%后, 可即行拔管。拔管后, 再行清理口腔分泌物, 并给予吸氧面罩辅助呼吸。
DLT拔管后的管理:拔管后, 患者机体内环境在短时间内会出现较大变化, 这段时间内, 意外事件发生率高[4,5]。拔管后,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是管理的主要工作。同时, 密切观察肺泡内毛细血管的通畅性。程志军等研究认为[6]:呼吸道堵塞临床表现差异性大, 轻重各异, 突然发作的可能性大。因此, 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指导患者正确地排痰、有效地深呼吸, 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
综上所述, 本组研究中的患者, 术后均在在短时间内苏醒, 未出现不良反应, 均痊愈出院, 说明患者在全麻实施DLT期间加强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 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保障生命健康。
摘要:目的:分析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气道管理。方法:收治行全麻胸腔手术患者100例, 手术期间实施双腔气管插管, 观察手术麻醉结果。结果:100例患者拔管时间段内心率、动脉压、呼吸指标和术前相比, 差异性鲜明, 拔管10 min后恢复正常指标。结论:患者全麻实施双腔气管插管期间加强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 可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保障生命健康。
关键词: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
参考文献
[1]范里莉.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气道管理探讨[J].海南医学, 2011, 32 (17) :94-95.
[2]陈进芬.PDCA管理方法在麻醉复苏室气管脱管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22 (13) :89-91.
[3]贺伟忠.喉罩过渡对双腔气管导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18 (6) :589-591.
[4]杨静.机械通气患者7059例的麻醉复苏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4, 26 (10) :947-949.
[5]卢玉林.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2 (2) :159-161.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江油市九○三医院收治的胸科左侧双腔管插管手术患者200例,年龄18~82岁;体质量42~80kg。无过敏史、支气管哮喘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其他肺部疾病及手术史。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预输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组(Ⅰ组)和未用药组(Ⅱ组),各100例。Ⅰ组患者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5.7±9.2)岁;体质量42~80kg,平均体质量(68.4±10.3)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53例,Ⅱ级47例。Ⅱ组患者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5.2±9.3)岁;体质量42~80kg,平均体质量(68.2±10.1)kg;ASA分级:Ⅰ级患者54例,Ⅱ级患者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插管前均听诊双侧呼吸音,排除已存在的哮鸣音,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ml,以迈瑞T6多参数监护仪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血压,以麻醉机监测插管后10min内的吸气平台压Pplate。I组给予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93)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于麻醉诱导前10min快速静脉滴注完毕。Ⅱ组仅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两组麻醉静脉诱导均以咪达唑仑(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29)0.04mg/kg、维库溴铵(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83133)0.1mg/kg、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7)2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56)0.4μg/kg,待药物完全起效后用以色列舒克曼牌(SHUCMAN)光导纤维喉镜暴露声门,通过喉麻管注入2%利多卡因3ml,插入左侧双腔管导管,双肺听诊,单肺通气,调整导管至单肺隔离满意后固定导管。若发生支气管痉挛,Ⅱ组患者予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mg加入0.9%氯化钠100ml快速静脉滴注。两组患者有中度以上痉挛者,给予氨茶碱0.25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10min静脉滴注,效果不佳者气管内喷雾沙丁胺醇气雾剂100~200μg(即1~2揪)。紧急情况时,可以用肾上腺素0.10~0.15mg分次通过静脉注射或气管内给药。
1.3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双肺通气气道峰压、呼吸相哮鸣音发生率、SPO2<96.0%发生率、痉挛发生率和痉挛程度。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凡听诊器听诊时闻及哮鸣音,记为发生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痉挛程度(自定义,无文献参考):双肺通气时,可闻及哮鸣音者:轻度痉挛:吸气平台压Pplate 16~20cm H2O(1cm H2O=0.098k Pa);中度痉挛:吸气平台压Pplate 21~39cm H2O;重度痉挛:吸气平台压Pplate≥40cm H2O。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Ⅰ组单肺通气、双肺通气气道峰压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Ⅱ组患者插管后发生呼吸相哮鸣音35例,发生率为35.0%。给予地塞米松、氨茶碱后缓解。其中2例患者在插管后发生了严重的支气管痉挛,患者双肺布满哮鸣音,气道压升高到40cm H2O以上,通气非常困难,经给予氢化可的松、舒喘宁、氨茶碱处理,1h后1例症状缓解,另1例停手术回ICU继续治疗。Ⅰ组患者插管后发生少量呼吸道哮鸣音5例,发生率为5%,气道压仅升高到25cm H2O,且未经处理症状全部自行缓解。Ⅰ组呼吸相哮鸣音发生率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SPO2<96.0%发生率为5.0%(5/100),低于Ⅱ组的25%(2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痉挛发生率和痉挛程度比较Ⅰ组患者支气管痉挛发生率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轻度痉挛、中度痉挛、重度痉挛发生率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支气管痉挛在临床麻醉中较为常见,是一种危急状态,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支气管痉挛原因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能够针对痉挛的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效果会更为理想。常见原因有气道反应性增高、气管支气管水肿、分泌物增多、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常见诱因为麻醉偏浅、气道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1]。其中气道刺激在双腔支气管插管手术中最为明显,特别是导管位置偏深,刺激气管隆突部的胆碱能受体,诱发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是支气管痉挛的重要诱发因素。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应用使气管插管困难增加,反复刺激声门,致喉痉挛[2]。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为氢化可的松的盐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其水溶性好,t1/2短,起效快,经肝脏代谢,转化为四氢可的松和四氢氢化可的松,大数代谢产物结合成葡糖醛酸酯,极少量以原型经尿排泄[3,4],可用于支气管痉挛中重度持续状态[5,6]。
胸科手术如无法进行有效的单肺通气,可影响手术操作、减慢手术进程、甚至导致手术无法进行。支气管痉挛后可导致低氧、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气道压增高后的气道损伤[7,8,9,10,11]。支气管痉挛发生后再采用解痉措施,如静脉输入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吸入沙丁胺醇,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等,痉挛缓解过程较长且部分患者解痉效果仍不理想,本研究I组3例重度支气管痉挛经处理后仍无法达到手术要求而暂停手术。麻醉诱导前预输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有独特优势,一方面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有效阻断气道的炎性反应,降低气道反应性。另一方面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可增加β2受体的反应性,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择期行结核性脓胸开胸探查术病人100例, 男62例, 女38例, 年龄18~62岁, 体重45~78kg,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 丙泊酚1.2mg/kg, 维库溴铵0.12mg/kg, 芬太尼5μg/kg。实验组:选用镜体外径3.6mm的纤维支气管镜, 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 , 并对DLT管端定位。对照组:常规方法插入DLT。麻醉维持:持续泵入丙泊酚15~20ml/h, 瑞芬太尼8~10μg/ (kg·h) , 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插管后, 接麻醉机行机控双肺通气 (TLV) , 开胸时改为健侧单肺通气 (OLV) , 潮气量为8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 I∶E=1∶2, 术侧肺CPAP吹氧0.8ml (kg·min) , 关胸前行双肺通气, 潮气量10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 I∶E=1∶2。术中分别在单肺通气 (OLV) 、双肺通气 (TLV) 时, 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测定PaO2及PaCO2;呼吸功能监测仪监测PETCO2和SpO2及肺顺应性。记录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次成功情况,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情况 (深浅、错位) 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实验组:男36例, 女14例, 年龄18~62岁。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7~61岁。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2.2 两组病人置管情况:实验组成功率100%, 导管管端正确定位率达100%, 而对照组导管插入过深发生率15%, 插入过浅发生率8%, 即错位率达23%。
2.3 两组单肺通气 (OLV) 60min时, PaCO2及PETCO2均较双肺通气 (TLV) 时增加 (P<0.05) , 但仍在正常范围, OLV60min后恢复 (P>0.05) ,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两组PaO2在整个通气过程中均维持在正常水平, SpO2达98%~99%以上。
注:与TLV比较, P<0.05。
3 讨论
本文发现常规插入双腔导管位置盲目性大, 准确性低, 管端错位率达23%, 置管过深占15%, 置管过浅占8%。运用纤支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正确定位率达100%。插管一次成功率100%, 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 改变体位后可再次应用纤支镜检查, 确保了整个手术过程导管位置最佳且克服了常规置管过深、过钱、导管发生旋转、左双腔管管端进入右支气管、改变体位和手术牵拉引起管端错位[1]等缺点,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麻醉期间的安全性。
单肺通气时, 肺内分流对PETCO2影响较小, 但可使PaO2下降, 为此, 本文中健侧肺行间歇性正压通气, VT:8ml/kg, F:12次/min和I∶E为1∶2, 术侧肺持续气道正压给氧, 避免了低氧血症的发生, 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本文采用单肺通气潮气量大, 使通气侧肺通气完全, 不致产生局限性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而降低V/Q比值; (2) 侧卧位手术时重力作用及手术操作使肺血管受压, 可使术侧肺血流减少, 健侧肺血流增加, 血液重新分配[2]; (3) 单肺通气时术侧肺萎陷呈缺氧状态, 发生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HPV) , 减少了一部分血流, 可使无通气侧肺Qs/QT由40%~50%减少到20%~30%[3]。当QS/QT低时, 提高吸入FiO2能升高PaO2[4], QS/QT越低, 升高PaO2的效果越明显; (4) 术中保持充分肌肉松弛, 使下侧肺及胸壁顺应性增加。通气侧肺内压、气道压不致过高而减少血流[5]; (5) 术侧肺持续吹氧, 使术侧肺不至于萎缩, 肺泡与肺血管之间未产生CO2压力梯度, 大量CO2经健侧肺排出。增加了非通气侧肺的功能性残气量及动脉血氧合。
参考文献
[1]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 (J)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90-897.
[2]金清尘.单肺麻醉的低氧血症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7, 17:699.
[3]楼静芝, 俞渭生.纤支镜引导下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3, 23 (2) :145-146.
[4]林文前, 谭红鹰, 操隆辉, 等.COPD患者肺叶切除术时低潮气量通气的效果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9, 29: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