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时代论文(共12篇)
数字图书时代论文 篇1
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图书的出现, 加之通讯手段的不断更新, 互联网的普及, 使得图书事业也步入了数字时代的快车道。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形成了相互推进的态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传统图书馆在管理和运行上, 也引进了数字化管理模式。服务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为用户提供了更快捷的服务, 使传统图书馆也换发了青春活力。在我们为图书事业迅猛发展而振奋的同时, 也要冷静的看到科技背后的陷阱, 防止使人类文明一夜间化为乌有, 到时就会追悔莫及了。
那么什么是科技陷阱呢?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献安全管理埋下的隐患, 它是由于人们对科学技术过份依赖而产生的。科技陷阱的形成, 有着极其复杂的因素, 一般来说, 它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人为的因素, 它是某些人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通过科技手段, 利用某种程序, 来攻击计算机网络, 造成计算机网络瘫患, 使计算机网络数据缺失, 从而形成的科技陷阱。尽管人们对这种人为的原因加以控制, 采取了许多加密措施, 但那些网络黑客们仍能找到网络漏洞进行攻击, 它们的手段也曾出不穷。而客观原因, 则是由于科技进步, 新旧设备间没有很好的衔接, 造成互不兼容。以及设备性能、质量等原因形成的陷阱。无论是哪种原因形成的陷阱, 都会使人类智慧成果, 造成永久损失。这些人类智慧成果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旦损失将无法弥补。
那么, 科技陷阱都有哪些类型呢?
1 技术进步型科技陷阱。
它是由技术进步所造成的动作连惯性的错误。是新设备与旧设备之间所形成的落差, 新设备与旧设备之间互不兼容, 出现的解读格式的差异, 当旧设备被新设备所取代时, 利用旧设备所录入文献, 就会失去支持阅读的设备。因此, 那些文献就会因为没有阅读器而成为死档文献。这就和老式的唱片一样, 有唱片却找不到老式的唱片机。现在由于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3.5软盘也几乎被淘汰了。而将来3.5软盘中的文献就和老式唱片是一样的命运了。而变成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的鸡肋了。
2 由技术竞争而产生的科技陷阱。
当今是经济社会, 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 开发商对自己所开发的项目都采取着严格的保密措施。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 形成了技术壁垒。彼此都对对方的开发状态并不知情, 因此, 出现了对同一产品开发, 采取了不同的开发路径, 所以, 品商上市后, 它们采用了不同制式的解读方式, 使两者解读方式互不兼容, 虽然都是新设备, 但是彼此之间并不能阅读相互的文献。而形成各自的用户群。当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失败, 而被淘汰出局后, 它所生产的设备所支持的阅读格式, 也相应的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一设备所对应的文献, 就成了失去支持阅读设备的死档。前一段时间有新闻报导, 日本两家企业都生产DVD, 一家是靠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份额, 另一家则靠先进的技术占领市场, 在激烈竞争中, 最后是先进技术迎得了市场, 而靠价格取胜的宣告了失败, 它们两家所生产的设备解读方式完全不同, 它们的产品互不兼容, 宣告失败方随后宣布, 对使用该设备用户提供十年维护。十年后恐怕再想阅读这些文献就十分艰难了。
3 设备的意外失灵变成的科技陷阱。
电子图书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图书有着本质的差别, 它是一种附着在电子产品、光盘、磁盘等特殊媒体上的出版物。它和我们传统印刷版本完全不一样。我们以纸为媒介的出版物, 在使用过程中, 有可能出现缺篇少页现象, 除自然灾害外, 很少能出现使其中的文献一下根绝, 而电子出版物则不然, 一旦它的载体出了问题, 那将会使其中的文献全部丧失, 这一点我是深受其害。在这以前, 我非常信赖计算机, 把凭生所写的千余首诗和一部科幻小说手搞全部整理到电脑中存贮, 结果没到半年, 由于病毒攻击使硬盘损坏, 结果所有诗稿和小说手稿全部化为乌有。损失惨重。后来别人告诉我要用外存, 我听了朋友劝告, 再写东西时, 就把它存进U盘。开始我还欣喜若狂, 以为这回万无一失了, 可是不久, 我的U盘也给我上演了一幕黑色闹剧, 再也打不开了。所以, 后写的一点诗稿, 也被科技陷阱封杀了。不仅是以现代高科材料我载体的出版物会意会失灵。就是传统图书借阅使用的现化科技设备也一样会失灵, 从而造成管理混乱。现在图书馆基本实现在计算机管理, 图书错阅完全利用条码扫描, 实现流通管理流程。而条码扫描仪撒谎时, 就会造成管理混乱。我们图书馆的扫描仪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 在对借书证和图书条码扫描时, 它会发出正常的报警信号, 可是扫描完的数据却没有传达到计算机中。因为图书馆每天借阅量很大, 在借阅过程中谁也没发现这一问题, 到了下班时突然发现扫描撒谎, 结果一天借出的书不知是谁借的, 还回来的书也不知是谁还。给管理带来很大麻烦。
4 网站关闭形成的科技陷阱。
现在我们的数字图书馆, 与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还有着差别:a.它的载体形式是数字资源。b.它的服务是通过网络实现。c.它是采用特殊的技术手段完成的。而现在的网站的运行, 大多都是商业运营模式, 基本上都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 因此经济效益是经营者的首选, 在商品社会经营者的经营策略不同, 它的经营成果也不同, 各网站从它诞生之日起, 就带有商业性质。所以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 在网络上,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关门的网站, 也每天都能看到新建的网站。它们和现实生活中商场一样, 也经常有一些更换门庭的现象。当该网站关闭时, 内里的文献信息, 自然也被关闭掉了。造成了文献信息的缺失。改换门庭的网站, 由于内存文献信息量特别大, 搬家时会遗漏二三级网页上的东西, 使其被关闭掉。造成文献的丢失。我在月光船网站工作时, 就出现了这类事情, 到现在我在月光船网站的文集中的文章还被关闭着。只剩下了一个个标题苦涩地扔在那里。
5 电脑病毒攻击造成中心服务器损坏, 使网络瘫患。
由于前四种是客观因素造成的, 没有主观上的故意, 所以一旦造成危害也是局部小范围的。而病毒陷阱则不然, 它基本上是由人的主观因素形成的陷阱, 它是一少部人或某些个组织, 出于某种个人目的考虑, 或某个组织出于集团利益考虑精心编织的陷阱。这种陷阱的危害性也最大, 有时范围也更广些。严重时会造成整个网络的瘫患。有时会造成大面积网站数据集中丢失。从而使部份不可再生的人类智力成果消失。我们现在信息全部是通过层层加密传递, 然而, 再严密的组织过程也有漏洞。尤其, 密码学的出现, 使得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密码有相关人员, 这些人一旦成为网络黑客, 将对整个网络构成致命的威协。如果真是这样数字图书馆也不会幸免于难的。
6 文献信息的剧增, 使有用信息迅速沉淀, 而被快速剔旧, 或无法查找。
当今是科技日新月异, 知识暴炸的社会, 文献信息几乎呈裂变态势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 网络信息平均每四十天就会剔旧一次, 网络信息流量每七十天就会翻一翻。信息更新周转期明显缩短, 大量的新信息覆盖了以往的信息。利用搜索引擎有时也无法查找到沉淀在底层的全部信息。大家细心的话会发现我这篇文章在第二段中, 引用了日本两家生产DVD的企业时, 并没有发现这两家企业的名字, 原因就是当时我看到过这条新闻, 然而, 我没有记住这两家企业的名字, 当我在写论文时, 反复查找也没有找到相关信息。这就是信息迅速沉淀和及时剔旧导致的查找障碍。还有在2003年其间自己曾写过一首自己认为很得意的诗<感悟>, 发在网上。2007年时朋友问我要时, 我还在网上给他们下载过。可是2008年无论如何也找不见了, 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大量信息的出现, 使其积压到底层, 或被剔旧了, 从而无法再找寻了。
我们知道科技在带来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的同时, 也会同时带进一些负面东西, 那么, 如何规避科技陷阱呢?我想应该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加强防犯意识, 充分做好思想准备, 其二, 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陷阱做好相应的预案, 从心理上和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 做到有备无患。其三, 要从手段上, 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犯于未然。使我们的数字图书馆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摘要:在我们为图书事业迅猛发展而振奋的同时, 也要冷静的看到科技背后的陷阱, 防止使人类文明一夜间化为乌有, 到时就会追悔莫及了。
关键词:数字时代,图书馆,科技陷阱
数字图书时代论文 篇2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告和宣传就是找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制造合适的新闻,刊登在合适的媒体上。具体到书业,策动市场的有三类人:出版社和大批发商,与图书内容有关的专家,亲朋好友的口碑。欧洲有研究表明,最能策动市场的就是口碑,效果可达60%。口碑可以自然形成,但时间缓慢;广告和宣传的目的就是形成口碑,策动购买。在以往实践中,学术书多由学术专家策动成功,像《顾准日记》、《帝国的崩溃》、《陈寅恪的最后》都由专家将其擢升为畅销书。而目前在出版界颇为流行的版本升级则是将口碑直接转化为购买的捷径。
关于图书的营销不能不提名人效应。这几年名人出书热潮只涨不跌,让人们看到了名人市场的巨大潜力。人们出于窥视的本能,对名人的生活有更大的兴趣,名人身上凝结着更多的注意力,这使得名人相关的图书相应引起更多人注意。虽然名人版税可能更高,但营销成本会相应降低。像倪萍的《日子》、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崔永元的《不过如此》都有骄人的印数。只消带着他们签售,就会带来媒体的追逐,市场就会随之节节攀升。这其中,华艺出版社的名人战略一直坚持得非常有效。而请名人主办杂志,做形象代言人也是对品牌的提升。请名人做序,写书评则会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图书增加知名度。像余秋雨给《相约星期二》做序,崔永元给《死亡日记》写后记都为图书增色不少。当然名人营销的风险也很大。比如,在今年世界杯期间请米卢为金六福酒做广告。一个球都没进的结果势必会影响到酒的形象,“谁愿意老喝失败的酒呢?”
尽管有不少出版社投资于宣传,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对图书宣传持有疑义。代表性观点认为,图书是低定价的高度个性化产品,品种分散而且读者易于检验,使得每本书的营销成本很小且难以在品牌上有所建树。这种意见反映了作为商品的图书所包含的某些特殊因素。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特殊因素为图书营销带来的好处。高度个性化使得每本图书的广告都令人记忆深刻;图书本身的文化因素使它比其他定制化商品如冰箱、洗衣机、啤酒等拥有更多转化为非商业信息的空间,也就是制造新闻的空间。而且20%的资源产生80%的利润的商业规律在书业同样适用。只要处理好在营销中出版社品牌与图书品牌的从属和相互提升的关系,品牌依然会得到强化。要知道,对Scholastic,我们只知道一个《哈里・波特》。
促销、渠道和客户管理:当然有很多的方法,但这一环节对人的奉献要求最多。在目前我国这种渠道分散而不完善的情况下,出版社发行销售人员的个人的魅力、能力和勤勉是完善服务和实现销售的关键
在我们的生活中,商品的促销活动比比皆是。商场今天买200送60,明天打6折,节假日还有各种抽奖、赠券,买一送一。可能因为图书是预先定价商品,限制了零售商的灵活性;也许是记者对流通环节不熟悉,很少看见书店有价格促销。即使是在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期间,也很少看见书店打折。但书店和出版社通常会通过名人签售,作者对话会,主题阅读等增值服务进行促销。
目前,营销在中国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出版社针对书店的促销活动。由于我国发行体制不完善,出版社和书店的关系颇多不顺。对大多数出版社来说,发行渠道选择较少,只有主渠道和二渠道。主渠道因为有教材的指令型下发,保障其商业利润,它对教材之外的阅读物很少热衷;二渠道虽然在不断成长,但操作不规则,信誉较差。而出版社又对渠道依赖较大,自办发行很少成气候,所以,这对组织全国性营销活动造成很多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发挥出版社发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不少出版社的选择。浙江少儿的发行能人鲍丽珍凭着敬业、勤勉,待人真诚,与广大书店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她手《绘画本唐诗300首》发行了80万册,管家琪系列发行50万册,13本一套的《冒险小虎队》一年发行7万套90万册……保证了图书价值的最后实现。
值得庆幸的是,书业的渠道正逐步放开,重庆、安徽、福建已开始打破垄断,对教材发行进行试点;邮局,部分民营资本开始介入发行业,竞争会带来市场的重新整合。
跨越:从智能时代到数字时代 篇3
智能社区的概念是建筑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居住小区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就住宅而言,先后出现了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智能社区的概念。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建筑领域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家庭的智能化设备从无到有,小区的智能化系统从简单的楼宇对讲系统逐步发展到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小区公共安防系统、小区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以及物业管理系统,从单一的系统发展到多个智能化系统并且要求各个系统要形成有机的整体,进行系统集成。智能住宅是由美国首先提出,在欧洲、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地方得到迅速发展,我国起步较晚,但由于目前房地产的迅速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集成商的推动,智能社区得到飞速发展。
随着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空前的应用,信息技术本身已经在全球溶入国民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之中,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信息已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支撑信息技术平台就是计算机、通讯技术,其具体表现基本形式就是数字化。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必将通过交流才能产生价值,另一方面信息作为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中蕴藏巨大的需要,这就势必需要一个数字化的平台。包括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岛、数字细胞等概念的提出,无非都是为数字化信息在各个不同空间区域为信息共享、交流及延伸出来的服务提供系统通道。
有概念认为信息要进行广泛的传播,需要社会有机的综合,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空间是城市,体现信息化的是城市骨干网;城市骨干网与下一级应用子网的连通路径,重点在系统网络体系的构造,或作为基础的支撑,为各个应用的基本单位社区提供连接。而信息交流和产生价值需要具体的应用层的支撑,这些应用和增值将是依托社区为基础,那么数字化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基于数字化社区的各项集成外包服务。
数字化社区的概念
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换,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
与传统的社区不一新,数字化社区的管理、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提供的服务应该是统一在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上。
正是由于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社区能比传统社区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从而实现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全、生活方便、居住安全的环境。
数字化社区的内容
1、宽带网络
数字化社区的内容首先基于宽带的数字化平台、即宽带的网络。通过这个宽带网络与社会实现信息的共享。
2、数字化社区管理
数字化社区的管理,对人、物和事务的管理更加有效,表现出来是具体和直接。社区实现数字化后数字信息的交互直接了当,管理中心对所要进行管理的住户状况可以快速准确的反映出来,住户有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管理中心要求;管理中心可以直接监控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及时发出处理指令;对于小区经常性的事务处理包括内部办公自动化和面向住户服务指南、投诉、维修、查询、缴费、建议等功能将会更加方便。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数字化社区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化的服务功能,其中有许多是物业管理公司本身不能提供的,但会为小区所需要如电子商务、娱乐节目、网上教育等等,那么对外的提供增值服务的管理也将是管理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社区服务功能有很多内容,可以说社会提供的服务几乎都可以进入社区,
3、数字化社区服务
数字化社区提供的社区服务功能是指社区外部和内部的服务提供者为社区住户提供的社区电子商务(网上商店)功能以及网上生活资讯(包括网上学校、网上医疗保健、网上娱乐等等)。数字化社区仅为社区服务功能提供了手段,具体的内容实现还将依赖专业的内容提供商,目前在这方面还是远不能满足需要,提供内容服务是促进实现数字化社区的关键。
4、数字化社区和智能社区的区别
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小区都是比较新的概念,都在不断的发展,现在也很难在细节上严格区分,可能需要随着发展才能有准确详尽的定义,但数字化社区和智能化社区是不完全等同的,有观点认为数字化社区=智能小区+虚拟社区,从这个观点来看智能化是数字化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数字化社区是一个全面的概念,它的依存的基础除了社区本身,离不开数字化城市,很难想象一个孤立的数字化社区能够存在,这是因为数字化信息是社会资源。智能小区则将在小区内部实现智能化的功能。
2 )数字化社区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是面向社区内部的以科技手段来提高住宅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出社区内部管理。
3) 数字化社区强调的虚拟社区整体的综合,智能化更多的是考虑住宅内部具体设备设施的管理。
数字化社区的实现
数字化社区实现除了技术和系统整合,还需要是由一系列的运营模式策略组合而成,这涉及到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社区电子商务、伙伴关系的确立的概念。
1、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
数字化社区解决方案完全是基于Internet的,这种实现方法的优势在于:
目前国内大部分已建成的居住社区和商用楼宇的综合布线都未考虑和实现网线到户,要进行改造的难度很大。基于Internet的实现方式就不存在任何的局限性,无论是通过宽频接口、有线电视网,或者只有电话线,都可以实施数字化社区的构建和运营。
对于在一个城市开发出多个社区,甚至在全国各地都有项目的房地产商,完全可以通过Internet/Intranet的方式,在数字化社区上实现统一构建,树立统一的品牌,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2、发挥社区电子商务的特色和优势
社区电子商务这个概念,有一些观点认为:目前国内在互联网上所开展的电子商务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瓶颈,而数字化社区通过互联网与社区现实管理网络的结合所进行的社区电子商务,则恰好可以突破这些瓶颈。比如目前物业管理机构与住户之间已经建立了每月各种收费的结算、转款机制,可以成为网上电子支付有效的补充形式。物业是作为中介方承担退、换货等物流中转的工作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而社区电子商务的运作机制有物业管理机构的参与,这些环节的运作质量以及效率将会极大的提高,并为网上的消费者(住户)带来信心的保证。
3、物业管理增值服务
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了为数字化社区的各用户端、管理端开发应用的软件。这些软件将与现有的物业管理系列软件组合应用,既要确保物业管理软件的用户可以保留和重用积累下来的管理成果,又是要通过这种组合发挥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强的服务功能。通过电子商务在社区内开展,无疑会给物业管理带来增值服务的机遇,社区外的服务是不可能直接面对住户,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客户是虚拟的,但物业公司对住户是直接的,物业公司是服务的中介,完全可以从中介服务得到商机,获得合理的利润。这个利润的得到可以是从商家那里实现,因为商家利用电子商务不但可以减少营业面积和人员的规模而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扩大销售量获得更多利润,而消费者并不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
数字化社区的建设
数字化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是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的。除了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渗透、溶入、影响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社会性的关联更将为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带来困难。仅技术方面的因素还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社会的不协调则很难在虚拟的环境里建立真实的服务。所以,需要有效的组织,引导、鼓励、推动信息资源建设,这只能是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来实现。
数字时代下的图书营销 篇4
关键词:图书营销,数字时代,网络营销
一、前言
随着我国的转企改制广泛推行, 大批的事业单位转成了企业。同样, 出版社也从事业单位转成企业, 出版社也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 力求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转企改制之后, 众多出版社面临诸多的经营压力。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在积极提升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 众多出版社也越来越重视图书营销。
图书营销在我国书业界被有意识地较系统地运用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从20世纪90年代后, 众多学者都编著了介绍“图书营销学”的著作, 反映了图书营销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初期的图书营销理论主要还是依赖“4P”理论和“4C”理论, 即基于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渠道 (Place) 、促销 (Promotion) 营销策略和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 (Consumer needs and wants) 、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 (Cost) 、购买商品的便利 (Convenience) 、沟通 (Communication) 营销因素。随后, 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对图书营销理论进行了研究, 为图书营销策略方法创新提供了众多参考依据。
进入21世纪后, 随着网络的普及, 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 数字技术已经为图书出版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近年来, 随着电子图书市场的发展, 企业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电子图书营销转变, 电子图书营销已成为图书的支柱产业和新的营销方式, 对图书营销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 对数字时代新的图书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的图书营销模式, 对出版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数字时代图书营销策略及特点
(一) 数字化图书营销内涵
数字化图书营销是由一般企业上升到出版发行企业, 针对图书为产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网络营销。不同于传统图书营销中主要的营销渠道都是各个实体书店, 图书网络营销主要是借助互联网, 通过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和具有更加强大交互功能的网络新媒体进行图书及相关出版作品的宣传和销售。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新兴传播媒介, 对图书类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评价和互动, 在大范围的群体与团体中促进和加强传播影响力, 最终推动和刺激图书产品数量、质量和销售规模的不同程度增长。
数字化图书营销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图书网络营销。图书网络营销结合了图书营销和网络营销的一种销售方式, 与传统的图书营销相比较, 它不但关注销售过程, 也关注销售效果;有信息的推送传达, 更注重信息的反馈。图书网络营销通过Internet采用新颖的销售理念和营销方式, 把营销策划做精细, 并制订全面的营销方案, 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图书销售的目标。图书网络营销注重利用网络的低廉、便捷等特点, 能够与读者实现跨时空交流和推销, 同时网络的宣传方式多样, 利于全方位、长时间实现营销目标。图书网络营销并不是把图书简单地放在网上进行销售, 它包含了整个营销的全部流程。图书实行数字化营销, 一方面能够增加直销图书在整个图书中的比重, 同时由于数字营销不需要实体店支持, 因此可以减少流通费用;另一方面还能扩大市场覆盖面, 增加市场的占有率, 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 数字化图书营销特点
当下的数字化图书营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时域性。
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优势, 互联网上的信息能够不受限制的长期保留, 因此图书的网络化营销也能突破这一限制, 可以让出版商或者编辑直接将图书面向读者, 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传统的方式相比, 出版企业可以直接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 这就缩短了采集信息所需的时间并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难度, 同时出版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将大大减小, 图书营销工作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进而可以帮助出版企业在花费最少时间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收益。
2. 互动性。
数字化时代, 通过网络渠道读者已经可以直接跟出版商互动, 读者可以从出版商处直接接收相应的图书信息, 出版商也可以方便地从读者处获取直接的反馈信息。这样, 不仅读者可以真正参与到图书营销过程中, 出版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读者展示图书信息, 并且在网络交易平台上提供有关图书的查询、评价等信息, 与读者进行及时性双向互动沟通, 最短时间内了解读者满意度。
3. 针对性。
数字化图书营销可以更精确地获取目标读者, 既可以针对潜在的固定用户实施对应的营销方式, 同时又可以针对一般性读者根据其喜好推荐相应的书籍, 实施以读者主导、循序渐进的营销方法。这种互动有利于在出版商与读者之间建立长期并且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
4. 经济性。
数字时代, 由于网络的普及, 通过网络渠道进行的出版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直接跨过中间发行环节, 将不必要的人力、交通等中间环节全部省去, 不仅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 同时也能减少图书在多次转运中产生的损耗, 这样就提高了图书交易的效率。这个环节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和精力, 并且以低价买到符合心意的书籍。
5. 高效性。
网络信息更新及时, 图书网络营销利用网络的这一特点可以及时帮助读者进行查询等需要, 并且其所具有的信息量与精准度都大大超过其他传统媒体。同时出版商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顺应市场的需求更新信息、调整价格, 让读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图书信息。
(三) 数字化图书营销优势
数字化图书营销依托高速的网络系统, 具有传统营销没有的优势:
1. 读者为主导。
数字化图书营销, 尤其是依托网络平台, 赋予了普通读者更多的自主权, 他们可以方便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进入相应的购书网站, 获取大量相关的图书信息, 同时读者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网站上不受时空限制寻找合适的图书。与此同时, 众多出版商为了增加用户黏度, 在网上书店开发了多种多样的特色化、以人为本的专业服务, 打造更好的读者购书体验。
2. 交互多元化。
数字化的图书营销可以实现高级互动功能, 让出版企业不仅能实现营销目标, 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多媒体信息传播方式, 在兼有传统媒体各种特点的同时还可以从更多角度层次进一步反映图书各种相关信息。以网络图书宣传方式为例, 其形式多种多样, 涵盖对图书外观描述、作者简介、内容简介、书评、排行等多角度宣传策划。读者既可以了解图书内容和价值理念, 又可以了解这本书的期望值。
3. 信息交流渠道快捷通畅。
图书在传统交易中需要通过面对面、电话、邮购等方式, 不仅麻烦而且代价大。但是在网络条件下, 沟通和交流变得愈加快捷方便, 图书交易中的沟通交流更加灵活迅速, 而且所需代价极低。所有的书企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及时地将图书消息进行更新公布, 读者便可以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新的消息。这种方式花费极低, 优于传统的营销方式。同时在整个宣传策划过程中, 读者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对图书的意见, 出版商和书企利用这些资源与反馈到的信息对比, 搜集正确有益的信息修改策划。这种互动方式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读者更愿意参与进来, 为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出谋划策。同时, 书业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实施针对性营销策略, 进而实现预定的营销目标。
4. 购书效率高。
电子商务的最大优点就是减少了中间环节。在传统的购书活动中, 读者一般要经过收集信息、看样、选择商品、确定所需购买的商品、付款结算、包装商品、取货 (或送货) 等一系列过程, 而网络营销使读者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商品的比较、选择甚至支付等完整购物流程, 极大地提高了购物的效率。在整个图书的购买—支付—收货过程中, 出版商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 而出版商的运营成本降低最终可以让利于读者, 使读者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书籍。
(四) 数字化图书营销主要渠道
传统的图书营销渠道主要是实体书店等, 以中国电力出版社为例, 其营销渠道主要由电力书店 (自办发行渠道) 、新华书店、一般民营渠道、直销中心和世纪东方5个渠道组成。而数字化图书营销则具有更多新兴起的传播媒介作为渠道, 如网络上的电子购物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手段。
1. 网上书店。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各大网络购物网站都有图书销售, 简称为网上书店。网上书店现在规模最大的当属当当网和卓越网, 同时各类专业图书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网上书店由于取消了实体店, 只需要注重库存和配送, 图书价格相比实体店要便宜很多, 同时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询、浏览, 引进用户评价等互动体验, 为图书营销探索出了一条积极的新道路。
2. 微博营销。
借助微博信息平台, 出版企业通过实名认证等手段聚集粉丝人气, 向潜在的消费群体进行交互式的宣传。微博内容简短, 更新频率快, 因此内容要有吸引力。同时, 微博可以方便地在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上传播, 具有信息更新实时的特点, 读者又可以方便地转发和评论, 产生口碑效应。
3. 微信营销。
微信是新兴起的手机通信软件, 具有大量的用户, 通过微信进行的营销是伴随微信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没有距离的限制, 用户注册之后, 可与其他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 用户可以订阅出版社或者特定图书的公众号, 然后出版社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产品。同时, 朋友圈功能可以在熟人网络中进行口碑宣传。
三、总结与展望
进入数字时代, 借助网络的各种新兴传播媒介为图书营销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现在出版业的众多出版社都已经开始涉猎网络营销, 包括在已有的电子购物网站上推出自己的品牌专场, 或者自己建立专门的图书网站等。虽然基于数字化的图书营销策略在当今大放异彩, 但是要看到的是, 由于人们传统的购书、消费习惯还会长期保留, 因此传统的图书营销手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 对于出版企业来说, 在积极采取数字化图书营销策略的同时, 也要重视传统图书营销策略的发展和创新。就营销策略而言, 不能再依靠“4P”理论或者“4C”理论中的单一的一种方法, 而应该针对企业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的组合, 采取组合式的营销策略, 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成, 方卿.我国图书营销研究综述[J].出版科学, 2002 (39) .
[2]王建华.中国电力出版社图书营销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3]沃群锋.从4P视角解读图书营销[D].苏州大学, 2005.
[4]冯丽岩.美国图书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武汉大学, 2004.
[5]黄勇.传统图书营销如何面对电子图书营销的冲击[J].办公室业务, 2012 (5) .
数字时代之我见 篇5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这是人类科技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新起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处理、存储信息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又大大提高和扩展了人类交流信息的能力。1998年前,全球电脑增长快;1999年开始全球电脑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被称为后PC 时代。随着科技与市场的飞速发展,全球已然开始进入数字时代。
有人这样介绍:数字化(Digital)指信息(计算机)领域的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包括通信领域、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传播技术手段以数字制式全面替代传统模拟制式的转变过程。
两年以前一坐到电脑前就不知所措的我,在今天却对其情有独钟。尤其是可以上网之后,就不只是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看看新闻而已了,做网页,下载软件、音乐,通过P2P看直播,数据库里检索资料,甚至自己编小程序……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做。这几年,计算机的普及率正逐步上升。据说在中国Internet的发展中,在校大学生的贡献是要占到85%的。数字化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已经是相当之高,可以说没有谁不用QQ,没有谁没有E-mail邮箱,也没有谁不会用Word、Powerpoint的。网络的推广和运用我们是获益非浅的。“一天不学习易,一天不上网难”看来确实是有道理的。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仅感受到:各类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步伐正在加快 —— 报刊书籍等印刷媒体,尽管最后的形态还是以纸介质呈现在受众面前,但制作全过程已经数字化;传统摄影正在向数字摄影发展;传统电影正在向数字电影发展;广播在经历了调幅、调频两个技术发展阶段后,正进入数字音频广播新阶段;电视也正全面迈向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及数字压缩卫星直播电视。而P2P技术(Peer-to-Peer对等技术或点对点技术)与流媒体技术的结合更是创造出了P2P网络电视直播技术,也是当下一个热门领域。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等也开始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我自己就经常拿着工行的U盾在淘宝上买东西,或者在卓越亚马逊买书,感觉十分方便而且高效,只要在寝室里点几下鼠标就能搞定。
二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体新传播工具层出不穷。如数码照相机、数字摄录机、数码录音笔、PDA、eBook、MP3、MP4、iPod、摄像头、扫描仪、DVD、光盘刻录机、3G手机、PSP及XBox360游戏机等等,以及用于媒体的各类数字化专业设备。自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各国各地区普及的国际互联网,对于全球信息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力是首屈一指的。也就是说,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传媒正在成为传媒主流。我们的新闻媒体对此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对策。数字化传媒形成虚拟的环境和空间,将不断改变人们目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交往的方式。数字化传媒是推动全球化的强有力因素,它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形态信息的沟通交流。
最近学习计算机网络,看了鼎鼎大名的Andrew S.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一书,对作者所勾勒出来的无线数字时代的生活惊叹不已也向往不已。例如,仓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一个随身携带的PDA随时查询库存的商品情况并依此调度货物。无线的POS机器可以让消费者真正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场所使用Credit Card,做到真正的“一卡行天下”。公共汽车可以通过装备无线设备来接入电信部门部设的无线网络(WiMAX)中,这样乘客在车上就
能收看到实时的高清晰数字电视直播,做到真正的“与资讯同步”。而自动售货机上也可以通过无线设备来向所有者报告实时库存状态。家庭的各种电器,冰箱空调热水器都能借助无线接入网络,让人能随时随地地控制,电表水表煤气表也能无线地发送帐单…….等等,让人感觉仿佛整个世界都“无线”了。而且,最近听说武汉已经成为全国的802.16也就是WiMAX技术的试点城市,电信的WiMAX基站建设已经开始。这消息更是让我觉得,我们距离这种理想中的无线数字生活真的不远了。
数字时代,纸质旅游图书须破局 篇6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信息传播途径的不断丰富以及私家车拥有率的不断提高,自助游、自驾游的游客数量在逐年上升,传统的旅游图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图书信息的个性化、细致化需求。
数据背后,难言之隐
人们传统的旅游方式多为跟团方式,消费方式为计划性消费,这些传统旅游模式的选择是由以前的经济状况、交通设施基础以及旅游性质共同决定。虽然当前跟团旅游依然是大部分旅游者首选的旅游方式,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交通业的发展,网络信息便捷化,大大为人们旅游选择提供了便利。更值得注意的是,提供机票预订、酒店预订、就餐服务的网站也越来越多,自助游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人们首选的旅游方式。当前世界旅游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方式的多样性以及灵活性,人们更加关注旅游过程的娱乐性以及自身的参与度,观光型旅游开始逐步转变为度假型旅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将会从偶然的消费方式转为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我国旅游图书的品种和发展规模同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旅游图书的品种不断扩充,下图为我国2008~2010年旅游图书销售规模增长情况以及旅游人数增长情况统计:
2008~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以及出境旅游的人数以及增长情况统计表
从图中数据和直方图以及旅游人数情况统计表分析可以发现,2007~2010年期间旅游图书的品种一直在不断丰富,由6600多种攀升到7000种以上,呈现连续递增的趋势,而码洋比重在2007~2009年间未有上涨甚至在2009年出现了下降,直到2010年才有了一定幅度的上涨。除了2008年我国旅游业遭受金融危机以及其他事件的冲击影响了入境旅游业绩,2008~2010年间我国的境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2008年除外)、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幅度均远远超过了旅游图书销售增长的幅度。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跟团旅游仍然是人们首选的旅游方式,其次互联网上大量的旅游信息对旅游图书销售的冲击影响。
数字时代,进入困局
如今,传统的旅游图书无法满足人们旅游的生活化模式需求。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的数字旅游图书逐渐走进了旅游者的视野,数字旅游图书模式同传统出版图书相比,信息共享程度较高,成本较低,备受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传统的出版主要注重对原创作品的传播,互联网注重的是对信息的整合传播,更能够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这些经过整合的信息,还能够大大改善人们的阅读体验,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人们将会更多地选择免费在互联网上获取所需的信息。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功能更加便捷。旅游读书的主要功能和目的之一便是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通过对文字、图片等信息的科学整合,为读者呈现出真实的、具体的、富有感染力的、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场景,使读者通过阅读和联想对旅游地点产生向往,增加人们的旅游兴趣,使读者通过阅读获得动力将之转化为旅游行动。传统的纸质图书只能实现文字、图片信息的整合并且成本较高,数字旅游图书却可以实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的整合,大大丰富了图书的内容,有效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且书籍的成本相对较低。
第二,信息更加拟人。旅游图书的另一主要功能便是为读者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当前旅游图书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旅游指南类的图书,这也与人们的需求有关。大部分人购买旅游图书的目的是希望了解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进而通过这些信息来做出旅游攻略。而传统出版模式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数字出版模式,严重缺乏时效性,这也使得纸质旅游图书的销售受到冲击。旅游图书还有一项功能便是为读者提供精神旅游体验,传统的旅游图书虽然能够为读者提供旅游体验,但是体验效果却远远落后数字旅游图书的体验效果。加之受到成本的压力,传统的旅游图书的营销难免受到冲击。
第三,营销更加快速。纸质旅游图书的营销与数字旅游图书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数字旅游图书依托网络可以与酒店、景点、餐馆多方合作,为营销拓展思路。例如,艺龙旅行、携程旅行等一些旅游APP的研发,大大方便了人们对旅游后感受的交流及共享,人们获知旅游景点信息的途径的丰富,也使得旅游图书的替代性被大大增强。
重回春天,营销制胜
有数据显示,2012年旅游图书出版中,特色旅游图书共有231个品种,较2011年同比品种涨幅达45.28%;2012年共有122家出版社出版特色旅游图书,较2011年同比也增加了39家。根据相关销售数据和市场影响力调查显示,特色旅游图书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可见,积极进行特色旅游图书的开发是促进纸质旅游图书出版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图书的特色开发需要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进行策略细分,具体包括:市场定位、图书品牌和数据库三个方面。
第一,准确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旅游图书营销的基础,需要旅游图书出版社设定明确的市场目标,然后通过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获取市场信息。旅游图书的调研对象不仅包括书籍中设定的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交通路线,还要充分调研旅游景点周边的餐饮、住宿、娱乐设施,从而将旅游图书定位为全面、高效的指导书。旅游图书的特点是以景点文化和特色为主体,以引导旅客、服务旅客为宗旨。
第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在进行旅游图书市场宣传和销售的过程中,划分品牌类旅游图书和非品牌类旅游图书,一方面,加强品牌类旅游图书的宣传,发挥品牌旅游图书的光环效应;另一方面,加强品牌和非品牌的协同营销,从而实现共赢。
第三,建立旅游信息的反馈数据库。这是旅游图书营销的最终环节,为了方便了解旅游图书的销售情况,应该对各类图书的销售总量、销售总额进行对比分析,寻求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并将相应数据反馈到旅游信息数据库中,从而便于后续营销方式的改进。
除上述环节之外,特色旅游图书的开发还应顺应数字化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旅游图书内容的传播媒介应多样化、数字化,如纸质图书、数字旅游图书、网络出版物等,并且应该探寻新的互动模式,搭建平台,相互促进销售的增长。
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的发展策略 篇7
1 强化传统图书的历史优势
作为历史悠久的出版阅读形式, 传统图书具有数字出版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被数字出版超越。因而在面临数字出版的威胁时, 强化传统图书的历史优势是反击成本最低, 效果最明显的方式。
这种历史优势具体表现在:传统图书具有易读性。传统图书无论从页面设计还是文字图片编排都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同时传统图书经过长期的发展, 页面光度、翻页设置、装帧形式都与读者配合得比较好, 读者可以选择舒适的姿势进行阅读, 这是电子书难以匹敌的。同时, 与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的电子书相比, 传统图书因为出版成本较高, 选题较慎重, 对书本质量要求比较高, 因而具有较好的信誉度, 阅读含金量较高。值得一提的是, 传统图书具有收藏价值, 这对于装帧精美或者保存有珍贵资料的图书尤其如此。而电子书为求方便快捷往往设计简单, 因为其容易复制性, 收藏价值也不高。除此以外, 传统图书出版业经过长期的发展, 具有雄厚的人才和资源优势, 这些资源将在图书市场的竞争中发挥着积极与重要的作用。传统图书在市场竞争中应当将自身的历史优势重新发掘和整合, 通过优质资源的重组在结构上达成质的飞跃, 让“组合拳”成为其竞争发展的利器。
2 建构新型网络对接模式
在网络时代, 拒绝网络就等于拒绝机遇。对于传统图书而言, 在发挥自身历史优势的同时, 对网络出版持宽容、接纳并运用的态度, 建构新型网络对接模式,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跟上潮流, 立于不败之地。在具体实践中,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网络对接模式。
2.1 网络公司与出版商合作型
在这种模式下, 出版商负责为网络公司提供资源, 网络公司部分或者全权代理出版商的网络出版事务, 包括传统图书到电子书的转换制作、包装推广、网上书店的建立、图书的网上营销等等。这种模式一来可以让传统图书保持本身的特色, 保证了传统图书在数字出版中的基础地位,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传统图书尽量享受数字出版带来的宣传效果和利润, 不用另起炉灶大费周章就可以分享网络营销渠道, 可谓一举两得。此模式是国内大多数出版社参与网络出版的途径。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网络事业部经营的中文电子书网公司与国内200多家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 并专门为三十多家出版社建立了电子书网上专卖店, 是比较成功的数字出版公司。这种操作模式与当下中国出版业中传统图书网络化程度较低, 对网络营销推广不熟悉的现状相适应, 因而为多数传统图书出版商采用。
2.2 网络公司与出版社组合型
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为:网络公司与规模较大的出版社相互合作, 共同策划和推进传统图书的宣传与营销。合作的双方可以实现部分资源共享, 通过在各自领域上的借鉴和借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模式比较成功的范例是美国在线 (AOL) 与时代华纳两家公司的合并。时代华纳具有丰富的传统媒体运作经验的成熟公司, 美国在线则是一家新兴的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网络公司, 两者的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双方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潜力与资源, 受到了全球读者的普遍欢迎。在我国, 网络公司与出版社的组合显得比较特殊, 基本以一对多、多对一的模式为主, 上述这种一对一的成功例子较少。以新浪读书为例, 该频道聚集了众多网络写手连载小说, 是为一对多的运作模式, 对于反响较好的选手, 新浪与各个出版社联系推荐出版或签约, 是一对多的运作模式。通过这种网络企业与出版社的合作、组合, 双方的资源都得以有效利用, 达到了共赢的社会经济效应。
3 拓宽个性化小众阅读的市场空间
个性化小众阅读是图书消费市场的新特征, 也是未来图书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市面上网络上图书越来越多, 资讯轰炸式的图书制作已经不能迎合消费者的品味, 不同的社会阶层、团体以及个人之间的兴趣爱好逐渐分化, 交集越来越少, 个性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因而传统图书在选题, 组稿和发行的过程中, 拓宽挖掘个性化小众阅读的市场空间必须作为重要的策略来考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小众阅读的开掘正是传统图书相对于网络图书的优势。数字图书固然有着信息量大、种类多种多样的优势, 然而相应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信息量浩如烟海让人无从下手;泥沙俱下的图书质量也让读者缺乏检验的耐心。这些都是制约电子书业小众化发展的瓶颈因素。传统的图书正好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为读者度身订做最适合的读物, 从而赢得消费终端市场的拥护。
要发掘拓宽小众化阅读市场, 传统图书出版业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与读者互动, 填补消费预期空白。传统图书因为实体出版的局限性, 与读者交流与互动较难进行, 往往在读者的消费预期上留下空白,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与出版社之间的沟通。传统图书要打破这种消费预期的空白, 必须在出版发行的过程中增强与读者的互动。除了传统形式的作者签售会、新闻发布会之外, 出版社可以借鉴网络出版的方法, 把图书的一部分放置互联网进行免费阅读, 一方面让读者对于图书形成感性的预期欲了解, 另一方面也通过免费阅读吸引读者购买实体图书。
(2) 对读者进行细致的分类分析。小众化市场的开拓意味着对读者更深入细致的分类调查以及研究。在具体的调查研究过程中, 出版社应当优先考虑具有购买能力、购买意向的消费群体做个性化分析, 并以此制定相应的出版计划。
(3) 向读者倡导个性阅读的理念, 引领读者的消费观与阅读观。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 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是出版社取胜的关键。一方面, 希望享受个性化服务的消费者一般处于中高收入阶层, 具有较强的购买力, 另一方面, 出版社通过内容选择、风格设定、页面设计、装帧包装等细心的全方位设计可以创造读者的消费欲望, 从而增加传统图书的市场份额。
数字出版的盛行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强化强化传统图书的历史优势;建构新型网络对接模式;拓宽个性化小众阅读的市场空间;传统图书不但不会在竞争中消亡, 反而能在“与狼共舞”中舞出自己的特色, 真正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参考文献
[1]李新立.创新传统图书出版[J].编辑学刊, 2008 (1) .
[2]曹欣渊.传统图书与网络的新媒体出版趋势[J].编辑学刊, 2006 (6) .
[3]石心平.电子图书:传统图书的终结者还是伴侣[J].出版参考, 2007 (18) .
[4]袁静.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区别.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 .
[5]唐舰.数字图书与传统出版:挑战·疑虑·机遇[J].编辑之友, 2007 (5) .
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服务研究 篇8
对于大多数仍处于工业化时期形态的我国图书馆而言,在新的形势下,落后的管理基础与网络管理发展趋势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图书馆服务正面临着诸多新的要求。图书馆事业的再发展,必须正视网络环境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影响,清楚地认识这一严峻的挑战,抓住改革的机遇,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殊地位参与信息过滤、重组、优化、增值等工作,与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综合[3],创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改进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尽快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 重新认识信息和信息服务
对图书馆的认识,以往多数时间都被物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传统观念主导[4]。传统观点的这种物化和过程化束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多地在印刷载体和手工操作基础上形成了特定工作过程、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对日趋丰富繁杂的信息需求、信息活动、信息系统以及所提供的机遇视而不见或缺乏亲和感。而今,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其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组织形式、交流形式和服务系统形式,赋予了信息、信息服务及图书馆新的内涵。信息服务工作也应从固定机构和模式行为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可以在多种场所利用、多种信息源和工具以多种形式灵活进行的社会化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转变,图书馆除继续完善传统的服务内容、方式和方法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1.1 建立图书馆网络化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与日俱增,其中以高校群体居多[5]。从其建设和维护看,其功能都提供了“本馆概况”、“读者指南”、“查询服务”、“相关链接”和“数字化资源”等。这些共有功能与图书馆之间构建了联系,为信息服务和文献处理等业务在网上的开展提供了理想条件。借助图书馆网络化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实现馆间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即可提高网上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性和认知性,消除用户的地域性限制,还可完成线上采购及联机共享编目。
1.2 积极投入网络信息营销
1)信息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以读者为主导。网络时代,读者拥有比过去更多的选择自由,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信息,而不受地域限制,同时图书馆也可根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
2)网络信息营销能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便捷,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还能免除读者的舟车之劳,为读者节省大量开支。
3)网络信息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即使是中小型图书馆,也可通过电子公告栏、线上讨论和电子邮件等方式与读者进行沟通,读者可对存在的问题发表意见。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读者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图书馆的营销决策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读者满意度。
1.3 不断创造读者的信息需求
创造读者的信息需求,是指图书馆以馆藏信息资源或网络信息资源为依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研究和开发索引类、汇编类、综述类、述评类及预测类信息产品,引导读者来信息消费[6],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挖掘读者自身的潜在需求。创造读者需求的核心在于超前研制和生产读者还没有形成消费的信息产品,使其具有系列性、相关性和连续性,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应能准确把握信息环境的特点及社会信息需求的新变化,及时学习和掌握有关新技术,研究和借鉴国外图书馆或联机信息服务提供的网上经营信息服务经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网络,着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
2 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
21世纪是人们更加重视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时代。图书馆服务质量是由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和服务内容所决定的。
过去,图书馆服务比较重视态度和方法,而对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不太关注,几乎处于被动地位。而今服务内容,即围绕着用户需求而展开的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因此,图书馆工作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用户的需求而进行,把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看作是自己的生命线。做好新时期图书馆服务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下述6个方面努力。
2.1 建立图书馆服务新模式
树立用户与图书馆是完整有机体的意识,强化信息服务纽带,结合用户的需求及建议的实现来组织、开展工作。这个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2.1.1 建立用户需求的传入系统和反馈系统
图书馆在服务上要充分考虑用户需要什么?需求有多大?能不能完整的实现用户的需求?力求做到让用户感到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应建立一套用户需求的感觉系统、传入系统、效应系统和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图书馆服务方面的信息,并加以改进。
2.1.2 建立用户信息管理系统
准确掌握图书馆用户真实有效的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需求等,并界定核心用户人群,这样,图书馆在服务方面可以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
2.1.3 建立用户参与式服务管理模式
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来,这是用户的权益,也是进行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需要。图书馆是为用户服务的,读者在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能比馆员更多地发现图书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让用户满意,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2.2 掌握新兴学科、新兴行业、新兴事物的发展动向
2.2.1 掌握“三新”发展动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新”(新兴学科、新兴行业、新兴事物)不断扩张,图书馆要敏锐捕捉新兴行业信息,及时提供高效服务。首先,从分析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入手,了解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其次,关注社会经济活动,掌握新兴行业的变化态势。新兴行业通常为热门行业,会产生一定的社会热点效应,吸引人们的广泛注意,同时也具有转换频繁的特点。因此就图书馆员要紧紧围绕行业热点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方向,才能掌握信息服务的主动权。
2.2.2 加强“三新”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要将“三新”的信息需求纳入馆藏建设体系,保证一定的信息收集经费,合理收集有关信息,在稳定传统渠道的同时,还应开辟新的信息源。主要包括:1)利用因特网上的电子期刊与网上书店,收集国内外新兴行业文献的信息。2)实地收集信息。可参加有关行业的信息发布会、科技交流会、展览会及技术鉴定会等,在第一时间掌握“三新”的生产、研究、销售动态信息和需求倾向。3)利用个人渠道获取外文原始文献。有些新兴行业在境外发达国家己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实践体系,有时通过私人境外关系,获取原始数据、资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3 开展“三新”信息专项服务
在管理上,可实行服务项目承包。在服务方式上,设立双向顾问,即在新兴行业的公司、企业设立信息顾问,为产品的开发、研制、宣传推广、市场调查等提供信息;在图书馆设立产业顾问,及时反馈用户需求,在行业文献采集、信息产品服务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咨询,增强信息服务的准确性。在服务内容上,除传统的检索、查新、定题服务外,图书馆还可与相关行业合作或独立编制专题资料,以市场热点为核心,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寻找产品与需求的结合。
2.2.4 提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服务
数字时代图书馆工作,在深化现有静态服务方法的同时,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为用户动态地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将有利于帮助用户掌握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动态变化,克服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盲目。开展动态服务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在为特定用户提供课题研究前期服务基础上,加强课题中后期预测性和前瞻性服务的建设,有利于帮助特定用户寻找学科研究热点,决策自己选择的主攻课题;或避免选择己处于衰落阶段的课题研究,以减少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2)不仅为特定用户提供论文之间引证和被引证的静态的关系,还提供这种关系的动态变化,即跟踪这种关系的变化,进而引导用户确定哪些是核心信息源、该作者在某学科领域是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2.5 提供粗放型与集约型相结合的服务
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图书馆积累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为了避免或减少用户被信息淹没却仍觉得知识饥饿的困惑,图书馆除了提供以信息资源传递、利用为主的粗放型服务,同时还应提供多功能、深层次开发的集约型服务。为此,1)要求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的不仅是相关的文献,还需对文献信息进行开发服务,包括知识活化和知识再生产,以及经过加工、整序、研究、重组和衍生出新的知识信息,使知识得以充分的应用和推广,从而进一步提供相关的选题和科学研究的半成品,达到“知识增值”。2)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庞大而异构的信息资源集成起来,满足决策支持和深层次开发信息资源的需求。3)有针对性地为兴趣爱好和专长各不相同的用户,提供适合其领域的智力性知识、信息,引导用户的专业兴趣和思维习惯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帮助用户构建出更符合社会进步与专业学科发展规律并带有创造性的新型智力结构模式。4)在知识揭示和整序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重组开发,从中提取可信的、新颖的、有效的、易于理解的新数据供用户使用。
3 结语
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旋律[7],个性化是发展的重要趋势,两者的有机结合和充分展现是实现数字时代图书馆价值的关键所在。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将是我国图书馆改革的重点。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积极开发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随时关心用户需求,通过不断创新来改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图书馆工作在数字时代得到持续发展。
目前,图书馆在创新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和用户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统一检索平台、个性化推荐的质量保证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图书馆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和特殊地位,依靠整个图书馆界强大的力量,对浩瀚的信息时空进行整理和加工,建立高效能的与信息时空同步的知识时空,并站在崭新的高度构造人类知识的全息图景,使得人们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复杂的知识板块、知识经纬和知识的新陈代谢,从而解决信息无限增长与人们接受、处理信息能力有限的尖锐矛盾。
摘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在分析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图书馆服务内容和质量的思路和模式,使图书馆工作在数字时代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数字时代
参考文献
[1]李丹.论网络环境下的书目情报服务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03,15(2):37-40.
[2]刘奇林.国际管理趋势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4):7-9.
[3]魏建功.管理创新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的必由之路[J].图书馆建设,2000,11(6):30-33.
[4]李彤,刘莹昕.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4):59-60.
[5]何庆来.论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10):30-63.
[6]谭静,巫雅荣.知识经济时代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图书馆学研究,2000,10(1):58-60.
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建设探析 篇9
1 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构成及其发展特点
数字时代由于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资源的影响, 图书馆的馆藏已经突破了传统文献资源范畴, 扩展、延伸为一个内容更为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型图书馆馆藏体系。作为数字时代的图书馆馆藏, 既包括图书馆实际拥有物权的实体馆藏, 又包括在使用中不发生物权转移, 图书馆只具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图书馆实体馆藏包括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文献、影象资料、缩微胶片和特色馆藏资源等实体资源。图书馆虚拟馆藏则包括图书馆购买或试用的各类数据库、电子出版物、通过使用许可的数据库资源、通过合作建设共享的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资源。即图书馆本馆的实体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内的资源以及网上免费资源等虚拟资源, 共同构成了数字时代图书馆可供服务的资源基础。
从目前来看,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勃勃生机, 但并未使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印刷型出版物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数字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一个独特优势, 是可以不通过物权转移, 只通过协议或授权服务便可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 其相对于传统文献所支撑的传统信息服务手段, 具有服务性、经济性、满足率等方面的优势, 使各图书馆都更加重视对虚拟馆藏的建设。因此从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发展来看,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从文献资源的分布看, 不仅有本馆实体型文献信息资源, 而且有异地虚拟型信息资源; (二) 从载体形式上看,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 (三) 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 虚拟的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 (四) 从馆藏形式的特点来看, 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隔、密切相关的两个组成部分。可见, 数字时代对于图书馆来说, 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图书馆应不断探索寻求两种馆藏的最佳结合点。
2 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建设原则
2.1“以人为本, 读者第一”原则。
馆藏建设的目的是利用, 在当今时代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的标准已不再是馆藏文献量的多少和图书馆建筑规模大小, 而是其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能力。读者需求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也是馆藏建设不容忽视的先决条件。图书馆要建设好馆藏只有树立“以人为本, 读者第一”的原则, 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选择何种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馆藏, 为读者选好信息资源, 提高图书馆馆藏质量, 并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否则图书馆馆藏资源只能束之高阁, 并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为了建设高质量的具有价值的馆藏, 图书馆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地规划和设计馆藏的发展方向, 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与任务, 发现、识别、评价、选择信息资源, 并将其融入图书馆的馆藏中, 以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适用的馆藏体系。研究分析五至十年间馆藏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 有了发展的目标, 才能根据总体目标做出建设的整体规划, 以进一步确定馆藏建设的重点、先后次序、各种资源的比例结构, 并制定各个项目的计划方案。如果没有系统、完整的长远规划, 在馆藏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2.3 成本效益原则。
具体地说就是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建设必须要优化配置经费。为了充分实现图书馆的职能, 发挥馆藏文献的利用价值, 必须优化文献资源的配置。图书馆的服务以馆藏资源为保证, 而文献购置经费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馆藏资源的类型和结构, 决定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率的高低。在总的文献购置经费一定的情况下, 要合理分配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核心馆藏与一般馆藏的经费比例, 同时根据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整经费比例, 向利用率高的资源倾斜, 使其能够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达到经费的最优配置, 实现各种载体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 形成有机的馆藏体系。
标准化原则。图书馆必须结合数字时代信息环境的变化, 调整馆藏建设原则。标准化是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建设特别应遵循的原则。标准化是数字资源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直接影响到信息资源库的制作质量和服务效果。标准化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化和自动化的基础, 是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和不同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在数字资源建设中, 必须严格遵守标准化原则, 遵循一套标准的解决方案, 软件的标准要侧重兼容和规范化, 确保国际标准和各行业系统的兼容, 确保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划、信息交换协议等的统一, 实现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 达到分布建设, 网络存取, 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1]
共建共享原则。数字时代文献资源数量激增, 文献资源价格飞涨, 各个图书馆都面临经费有限的问题,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文献资料收藏全, 对一定地域或一定领域的多个馆来说, 馆与馆之间协作进行资源建设, 达到资源、设备的充分共享, 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 更进一步可以联合起来共建数字图书馆, 协调建立数字资源并上网, 弥补各自馆藏资源的不足。而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则为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条件, 资源的共建共享成为馆藏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有效的方式。因此, 加强各馆之间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原则。
3 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建设措施
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发展。在数字时代,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由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部分组成。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保障.为用户提供一个传统印刷环境和现代数字环境有效整合的空间, 必须实施虚实资源的“和谐共建”策略。由于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使“获取”在馆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因为电子文献解决了图书馆复本少、拒借率高、购书经费紧张、藏书空间不足等矛盾, 而由于纸质文献阅读的方便性和保存的持久性, 加之人们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 使纸质文献必然会长期存在。可以断言, 即便是将来全国性乃至全球性数字图书馆建成, 纸质文献也不会消失。因此, 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中, 要认真处理好“拥有”和“获取”的度, 坚持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发展, 突出特色, 合理补充, 形成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的科学馆藏体系。
建设独一无二的特色馆藏。馆藏特色是一个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有别于其他馆而形成的独立特色。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只有依靠特色才能得到拓展, 没有特色馆藏就没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因此, 图书馆应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本地区的特点和本馆性质、任务与读者需求, 围绕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重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收集,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体系并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权威性,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独具一格”。
努力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在数字时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已发生了巨大变革, 衡量图书馆馆藏建设水平的高低, 已不再视其馆藏文献的多寡, 而要视其提供各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满足读者各种需求的能力。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必须要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作保证,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 图书馆馆员除了应具备传统文献的采集、整理、加工、存贮、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 尤其要有网络基础知识, 具有整理加工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 较高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 图书馆应努力提高图书馆人员的素质, 通过多途径加紧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和提高, 有计划、分层次地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水平。
重视馆藏评估, 促进优化馆藏。图书馆定期对馆藏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估是图书馆馆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图书馆对馆藏自我检查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分析和评价馆藏的整体状况及其功能, 研究馆藏文献的借阅情况、检查所购文献的质量与使用状况, 评估馆藏是否达到馆藏政策所规定的级别和预定目标, 是否能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 从而找出馆藏的势和不足之处, 为馆藏建设提供事实依据, 使馆藏得到进一步优化。如今, 各种数据库规模大、价格高。因此相对于传统文献更要重视对其评估。不能仅凭其收录的全文期刊数量看其作用和价值, 而要详细考察该数据库信息来源情况, 收录的期刊不同学科所与比例, 核心期和一般期刊的比例;同时还要考虑数据库的运行平台是否有并发用户限制、访问模式如何、检索界面和检索方式如何, 以及系统稳定性和后续服务等综合因素。
全面整合多个异构平台。可以通过主页上的链接点反映全部资源, 进一步要实现异构系统的整合, 解决因各馆自建、引进和虚拟的数据库来源不同、标准不平台各异、检索方法不统一而带来的利用不便捷。因从系统整合的理念出发, 既要考虑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还要考虑分布式建设的处于异构平台的数字型资源的整合。不仅要把纸质传统文献目录回溯为机读目录, 还要对馆藏数字化资源进行编目, 改变数据库中电子文献游离于馆藏目录控制之外的状况, 使其与印刷型馆藏融为一体, 实现在0PAC上以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全面揭示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 实现资源的无缝存取。[2]
总之, 数字时代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已发生了巨大变革, 衡量图书馆馆藏建设水平的高低, 已不再视其馆藏文献的多寡, 而要视其提供各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满足读者各种需求的能力。图书馆只有审时度势, 因馆制宜,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和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才能不断提高馆藏建设水平, 提升服务能力,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构成及其发展特点, 提出图书馆馆藏建设原则, 并对如何建设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数字时代,图书馆,馆藏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寿.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馆藏建设策略及原则[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 (7) .
[2]何丹青.图书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和谐共建”策略[J].情报杂志, 2008 (1) .
[3]岳春杰.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质量保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 (6) .
[4]李红琴.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情报, 2006 (10) .
数字图书时代论文 篇10
一、图书“自出版”的历史及定义
早期的“自出版”图书是被视作失败作者不得已的选择, 究其根源可追溯到出版业发展的早期, 当时的很多出版商, 其本身就是作家, 由这些作家写作的作品因其具备的平台优势得以快速出版, 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作家的作品得以发表。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 图书“自出版”的现象已经变得相当普遍, 通过这一省时省力的出版新方式进行出版的作品不断增多, 诞生了一批优秀作品, 比如《黑夜的影子》、《爱丽丝梦游仙境》、《金手铐》等等。
图书“自出版”发展至今日, 其与传统的作家自选“自出版”方式已经发生了本质区别, 当前很多作家已经把“自出版”作为自己著作发表的首选方式。2009年, 电子图书的销售量首次超越了纸质图书, 表明网民在线阅读已经成为主流, 作者群体优先选择在线出版, 能够为作品的纸质出版造势和积累粉丝基础。图书“自出版”依靠网络这一载体和庞大的线上读者群, 正发展为无法阻挡的潮流。
“自出版”是指图书或者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在没有第三方出版商参与的情况下由作者进行出版的新兴出版过程, 包括图书的装帧设计、体例、价格、发行、市场营销和公关等工作, 作者本人即可完成自出版的部分或者全部工作。
二、国内流行的“自出版”模式
作为数字出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自出版”的整个出版过程节点终将实现全面数字化, 这是互联网时代互动参与的网络特点使然。归纳言之, 国内的图书“自出版”可概括为两个阶段:自发阶段和借鉴国际的自觉试水阶段。自发阶段的雏形源于中国特有的“网络文学”这一自发文学出版形式, 它可以类似传统文学, 也可以是博文、贴吧论坛帖子等非传统文学。借鉴国际的自觉试水阶段起源于2011年9月1日“中外自出版”论坛的举办, 随后京东商城网站、豆瓣网和起点中文网等开始了中国“自出版”的自觉实践, 发展至今已经取得部分成果。
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京东定制自营“自出版”
京东出版业务的核心在于网络运营商依托自身图书业务的大数据积累, 分析读者的购买欲望及兴趣点, 采取向作家定制并与出版社合作的方式, 完成图书出版行为。京东图书从2014年宣布正式涉足“自出版”以来, 已经联手多家出版社布局贯穿上下游产业链的图书业务, 目前推出了《麦迪在路上》、《不赦》、《大卫·贝克汉姆》等20多种“自出版”图书。
京东依靠强大的销售能力, 结合平台积累的顾客数据资源, 致力于推出迎合读者需求的“自出版”图书, 这一做法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称赞。此外, 京东在图书“自出版”的发展过程中, 看重篇幅短, 字数2~3万字左右, 可读性强、娱乐性强的短作品, 便于读者几十分钟即可读完。
2. 以出版长篇作品为特色的起点中文网“自出版”模式
凭借平台长期积累起来的读者数量和长篇创作传统等优势, 起点中文网力求延续一贯的长篇风格, 将长篇创作延伸至“自出版”领域, 如:《邪气凛然》, 《光之子》, 《善良的死神》等图书。因为是长篇作品, 作者付出的劳动远大于短作品, 所以起点中文网在利润分成方面与作者3:7分成, 平台上所有长篇“自出版”作品采用2.99元的定价模式。
鉴于平台读者群体的构成情况, 起点中文网将“自出版”图书的题材类型定位为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青春、历史军事、游戏竞技等等, 便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年轻读者阅读。而在图书内容的选择方面, 起点中文网也将伦理、言情甚至黑道题材的内容作为首选, 以迎合读者的阅读喜好。
3. 豆瓣网的电子版权销售模式
豆瓣网依靠平台上“阅读”与“读书”两个板块来吸引广大的线上读者群体, 运营模式类似于亚马逊的KDP模式, 平台接受作者投稿, 编辑审核通过后, 投稿作品即可以电子形式进行发表, 读者可免费试读部分内容, 而后决定是否付费阅读。图书利润的分成方面, 类似于起点中文网, 平台与作者3:7分成, 每月固定结算, 平台提供“精确的、实时更新的销售明细”, 作者可适时进行查看。
豆瓣“自出版”图书的优势在于豆瓣网的文艺青年社交网络聚集特色, 这确保了平台推出的文学作品有可观的阅读率和线上线下的推广效果。豆瓣阅读Web版支持受众匿名试读书, 并支持文本批注和读者互动批注及评论, 为广大读者营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4. 自媒体与“自出版”的结合式出版模式
微信被誉为当下自媒体的最佳代表, 其凭借信息传播的私密性和自由度而区别于微博。依托微信这一自媒体平台而实现图书出版的行为, 包括微信上的视频发布, 皆可列入“自出版”行为的范畴。自媒体不等于自出版, 但在图书营销、影视推广及娱乐明星产业链打造等相关领域, 二者实现了无缝对接, 起到了互相推广的作用。目前, 这种“自出版”模式处于初探阶段, 没有形成规模且未来走势不明朗, 但是其作为一种尝试对于“自出版”业态的演变做了内容上的补充。
5. 传统出版机构的“自出版”尝试
这类出版机构往往是运用自身独有的内容优势来开展“自出版”业务, 在线图书“自出版”可以拓展这类企业的出版业务, 比如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自出版”社交平台“时光流影”, 即是将网络“自出版”与人际社交相结合;学林出版社立足自身特点, 吸引自费选题及通过其它途径集资出版优质选题, 按需印刷, 维持市场供求平衡。传统出版机构运用网络平台, 提升自身水准的系列探索行为值得赞许, 这些行为极具行业发展价值。
三、当下“自出版”面临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1. 面临的问题
(1) 图书“自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存在大量低质的“自出版”作品。电子版图书的复制粘贴尤为简单, 造成“自出版”作品在内容上严重同质化, 低端高度饱和, 高端缺口甚大。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网络出版平台提供的原创性“自出版”作品供给严重不足, 相同类型的网络数据库产品重复建设, 造成资金投入大量浪费和“自出版”图书的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三是质量控制。经营“自出版”业务的平台或机构没有提出可行性的图书质量审核标准和规范, 只有笼统的“经过编辑审核通过”方可进行出版这类表达, 没有成熟的可供采用的质量控制机制存在, 必然造成“自出版”图书低劣内容层出不穷。
(2) 读者付费购买图书电子版权的习惯没有养成
长久以来, 中国读者习惯了在线免费获取各类电子书, “自出版”作品设置的系列收费标准和进行的相关阅读限制, 遭到不少读者的反感, 致使中国“自出版”市场短期内很难出现“井喷”现象。此外, 电子书往往被看作是快餐, 虽廉价却不被重视。各大“自出版”经营平台缺乏秩序和管理的情况, 造成作家凭借一己力量维权困难, 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作者创作“自出版”图书的积极性。
(3) 中国“多面手”作家少
网络在线出版的门槛较低, 作者经过在线平台的资格认证后, 所创作的作品经过编辑审核通过后即可进行出版, 没有了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和干涉, 整个出版流程变得简单, 出版时间大大缩短。电子出版物虽无纸香、无墨色, 但需要排版设计, 而具备写作、排版、装帧、发行这些能力于一身的作家数量很少, 形成了中国当前电子书封面设计普遍缺乏艺术价值的现象。
(4) 传统机构尚未全面参与图书“自出版”业务
从整个国家传统出版业界来看, 尽管已有部分机构进行了“自出版”业务的尝试, 但成效微乎其微。传统出版机构作为老牌图书出版发行单位, 在图书出版领域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非各大民营网络出版企业能比, 因而图书“自出版”市场格局的拓展少不了传统出版机构的参与。中国的传统出版机构在涉足“自出版”方面尚显拘谨, 缺乏大胆探索和介入尝试的勇气。
2. 解决之道
(1) 及时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 保护数字知识产权。美国被誉为是全世界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最为严密的国家之一, 细观其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不仅全面、系统, 而且因势而变, 如1997年通过的《反电子盗版法》、1998年通过的《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等。中国在保护数字知识产权方面则要逊色很多, 究其根源在于:一是图书“自出版”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 相关的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善。二是网民的线上付费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造成盗版现象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出版产业的发展, 我国政府应当因势利导, 加快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 为图书“自出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它山攻错”式的发展战略。西方的图书“自出版”发展较早, 某些出版机构已经拥有自己比较成熟的运营战略, 对此我们应该兼容并包, 结合国情去粗取精, 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以求为我国的图书“自出版”打开市场, 打开繁荣的局面。西方先进的出版技术, 我国应当积极引进;新型的出版模式, 我国应当积极予以研究和借鉴。如此, 我国的图书“自出版”才能迎来新的局面, 与世界接轨, 参与国际竞争。
(3) 培育网民付费习惯, 摸索拓展优质的盈利方式。一方面, 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加强电子出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 呼吁提倡用户在线付费阅读, 培育国民付费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 网络运营商应当不断创新盈利渠道, 放远眼光, 以“借鉴+研究”的方式不断摸索开发网民易于接受的收费标准。
(4) 鼓励提倡传统出版机构涉足“自出版”领域。中国传统出版机构长期形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各方面的优势和经验, 决定了“自出版”这一新型出版业态的未来发展离不开传统出版机构的介入和支持。重新介入“自出版”这一图书出版新领域, 对于传统出版机构而言, 也是其摆脱困境, 打开新的市场局面的机遇, 因而传统出版机构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姿态看待“自出版”, 全面介入在线图书“自出版”领域。
总结
图书“自出版”在我国尽管出现的时间较短, 但巨大的网民基数, 使得这一出版新业态的发展前景尤为可观。当前市场上虽流行很多“自出版”模式, 但各自都存在很多问题, 传统出版机构的“旁观人”姿态, 也使得“自出版”的发展困难重重。只有政府、网络运营商、传统出版机构和读者的多方参与及合作, 图书“自出版”才会真正地打开繁荣局面。
摘要:图书“自出版”这一新生的出版发行业态, 对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力图梳理出当前的图书“自出版”模式, 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些模式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自出版,出版模式,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刘锦宏.网络科技出版模式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03)
[2]张波.论自出版模式的演变及其发展[J].编辑之友, 2015, 07:22-26
[3]刘文欣.中国网络自出版现象考察[J].编辑学刊, 2013, 05:17-22.
数字时代育几经 篇11
我决定在10个不同家庭里投入至少48个小时来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名单上的第一个是Peter,一个和他父母亲以及他妹妹住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郊区的边缘的10岁男孩。这对年轻的父母对他们长儿的未来感到非常兴奋,他们从自己的网站下载了Peter的第一张超声波照片让我看。
当Peter向我展示他的房间时,我注意到了粘在他房门上的小条黑色带子。它们看起来像某种老式计算系统:4条垂直线,1条水平线。显然Peter在记录着什么,我很好奇但对他答案完全没心理准备。他耐心地解释道,每条带子代表着过去这些年他被允许自己出去的场合。那里只有7条带子,并且表明最近一次还是2个月前的。
当我问得更多时,我意识到了Peter的父母不担心他跑出去。也不担心他在外面摔倒或者是伤到自己。更甚的是,Peter完全没有隐私可言因为他去哪儿都可以被追踪到,他父母最害怕的就是绑架。而他们对于外界危险的行动就是专注于把室内环境尽可能地做得更具娱乐性。Peter可以自由使用电脑还可以玩任何游戏——他还有GAMEBOY、WII、NDS以及像图书馆藏品一样多的游戏碟。这不仅仅是孩子和他的玩具的独享世界,Peter被允许随时邀请朋友来一起玩,只要他愿意。
2天后我离开了,去了肯塔基州路易威尔Michael的家,这里的情况大致相同,可是,对于隐私的侵犯以及担心的危险,已经延伸到屋内了。Michael在他房间角落里建立了个乐高城堡,他很开心地带我去看他的设计。它指着城堡的最外围对我说,“这是保护我和我家庭的第一道墙,”他继续带我走过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墙。在这座坚固的堡垒的中心是一间小卧室,“这是我生活的地方。”他随意说道。摄像头、麦克风被放置在房间的几个地方,还有几个保镖。当我注意到门内没有把手时我非常吃惊。换句话来说,除非有人开门让他出去,否则他没法离开他的房间。他和外面世界唯一的联系可能就是通过他父母在他出生前就已经申请的电子邮箱。
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在不同的家庭间拜访时,我意识到我的生活是非常戏剧性的。我在丹麦郊区的街道长大。和不同邻居的孩子混在一起。很难想象我父母有多大胆,让8岁的我自己去学校。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居然让我在15岁时借走他们的船和2位最好的朋友出海?
但对于这个曲折故事,如果我父母被请求去分享一些被称为我的网络足迹的照片——我还在子宫里,我第一次走路,或者我第一次露出笑容——我很肯定他们会转转眼珠子在想“这家伙是不是疯了。”我很肯定现在我的父母会非常惊讶,如果他们邻居的孩子被允许自己走路上学或者出海。他们一定又转转眼珠子,或许还会说“他们疯了吗?”我不知道哪种家庭才是正确的。
(来源:《时代周刊》)
数字时代新趋势 篇12
作为管理者,思考和了解未来的趋势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个趋势超越优势的年代。
1972年,柯达总裁预言终有一天数字技术将会取代胶片,因为它拥有当年的优势—世界上第一家掌握数码摄影的CCD(电荷耦合装置)核心技术的优势。但是由于未能跟上数字化与互联网的趋势,40年后柯达倒闭了,败给了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数字化年代,谁能占领科技创新的先机,谁能率先部署创新链,谁才能获得久盛不衰的竞争优势。企业仅有优势还不够,持续进行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洞悉未来商业趋势,精准把握创新机遇,您的企业就是下一个成功者。
互联网时代,一切商业规则都在改变,失败者创造的是网页,胜利者创建的是生机勃勃的社区。失败者在公司内部创新,胜利者则是和用户共创。新常态的特点也许是分散、不稳定、不明确,但是,不可预测的是未来的精确图景,而可预见的则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数字时代,人们需要看到哪些商业趋势呢?
大数据—从碎片化数据到大数据
业界曾经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数据体量大、类型繁多、商业价值高以及处理速度快,但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因其应用方式的改变而创造价值,由于具有在线、实时、全貌的特点,人们只要用PC或手机浏览信息,便能够在网上留下年龄、爱好、踪迹、信用、性别的特征,成为数字透明人,而数据采集的方式也从以往征求数据提供者意见的主动采集变成人们无意识留下的数据足迹;从数据的单向获取变成共同创建新数据;从事后数据处理变成高速同步处理。这样的结果便是消费者走到一地,智能手机便能实时获取附近的优惠信息,经过数据挖掘的个性化餐饮、旅游、购车等信息更是引来忠诚的消费者。
2014年时,阿里集团数据平台已经积累下超过100PB的数据,相当于4万个西雅图中央图书馆580亿本的藏书量,也奠定了DT(datat 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的基础。大数据战略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想意识的变革。阿里从2010年起做小微企业的贷款正是基于卖家9方面的数据:销售数据、平台认证和注册信息、心理测试结果、信用评级、历史交易记录、婚姻状况、海关进出口信息、客户交互行为、水电缴纳信息。阿里小贷放贷方式也是按日计息、网络还贷、无须担保,至2014年2月,累计放贷70万家,超1700亿元,不良率小于1%,弥补了银行因高昂的风控成本而不能涉足的领域。Netflix的《纸牌屋》第二季播出前也根据第一季用户的海量反馈,分析观众的偏好,甚至因此而更改了剧情的走向,造就了观众对第二季剧本的追捧。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大数据方案都得扎根于特定行业,了解行业也了解技术的数据科学家将成为最紧缺的人才。
云计算—从离线计算到云计算
云计算包含三个关键词:“通过互联网”、“可分配的资源共享池”、“根据需要”。云计算的DNA是服务,把原本在本地安装的软件放在云端运行,在任何可上网的地方,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按订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为厂商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付费,低成本地共享计算服务、存储服务和应用服务而无需维护软件。
平台—从单边市场到单边市场+双边市场
相对于单边市场,平台需要通过促进双边(多边)群体互动才能以分成、佣金、广告费用等形式实现自身价值。平台的成长与收益基于用户规模的扩张和活跃的瓶颈。平台规模越大,用户数量越多,每个用户分摊的平均成本越低,平台的盈利就越高。当双边多边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对配套服务和延伸服务的需求。像奇虎360用免费策略赢得了每月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后,便通过广告和与其他搜索引擎的分成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移动互联网——从PC互联到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时代,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信息得以快速广泛的传播。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各种创新应运而生,地图应用、商务办公、电子商务、影音媒体、读书学习、生活工具等等。在移动互联时代才有了滴滴打车、手机近场支付这样的创新。近两年,又进入了一个多屏合一的世界:PC、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品、智能电视、车载设备,通过云端组合,很多内容可在云端实现自由切换。而未来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新一轮的智能硬件设备,将引来众多的投资,这个产业将呈现“智能+云端数据+APP应用”的商业模式,产业链的融合也更为紧密。手机制造商要进入互联网市场,消费电子厂商聚焦移动终端,传统互联网公司涉足移动业务,移动运营商则开始搭建内容平台。
软件定义一切—从软件定义硬件到软件定义一切
软件起先是作为硬件的附加而出现: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要求相应的软件进行匹配。但是现在硬件的生产进入到相对容易的阶段,此时软件的体验便成为产品差异化的核心所在。智能手机推出之前,人们的注意力还在屏幕分辨率、电池寿命,但自从苹果手机推出,谷歌发布Android开源系统,人们的关注点开始转向软件。正是基于软件和操作系统,手机由通信终端变成了手持智能终端。
软件定义硬件的本质是硬件的生产能力是固定的,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软件定义硬件便显得顺理成章。如今软件为包括交通、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建筑设计、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领域提供服务。而软件定义一切的背景是市场进入了由消费者定义的阶段。在未来,软件定义一切也会进一步加速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发展。
外包和众包—从小而全、大而全到外包、众包
这是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众包之下的创造者未必是自己的员工,连管理方式都要发生改变。在这一趋势之下,地图制作(Waze)、软件测试(Appaluse)、知识(维基百科)、劳动力(Mechanical Turk)、研发(宝洁)、资本(Kickstarter)都可以众包。最近出现的创客(Maker),则努力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在互联网时代流行定制化生产,创客的存在把原来的市场调研—需求论证—设计产品—量产销售转化为需求产生—需求分析—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的C2B模式。在这个新模式里“想要什么就做什么”,创客只对自己的目标负责,一个人将点子变成现实,其他的像募集资金、整合资源、寻求专业支持,生产制造等都不再是难题,让个人成为新想法的源头,进而变成有思想价值,为社会接受的产品。
需求驱动—从供应驱动到需求驱动
谁不了解需求,谁就会退出市场。传统供应链关注的是产品供给,其模式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需求链则以顾客需求为核心。去哪儿网在用户渴望买到最便宜机票的年代以此为主业,而当用户在酒店预订中显示出对相关点评信息的热衷时,它又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酒店点评系统;跟团游价格疯长,自由行操心太多时,去哪儿又推出了深度游,满足专属旅行需求。去哪儿的商业模式是没有模式,只有需求,这是需求驱动的典型代表。
小米手机的成功也是先制作出简单的MIUI系统,根据用户的意见进行改进,每周更新,当用户和需求都成熟后开始生产硬件。用产品原型做测试,由于不需要修改硬件,所以MIUI的改进成本低,迭代速度快,还能积累大量忠诚用户。
长尾市场—从规模经济到长尾市场
传统的“二八理论”说的是20%的产品或客户带来80%的销量,这是因为传统销售大多受制于货架、员工、地点,而冷门产品或服务在每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且过于零散,如果销量无法覆盖相关成本将很难满足。而互联网时代在固定初始投入的条件下,不需要实体店面,销售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才能够实现长尾,正如亚马逊有过一半的销量来自于排行榜上位于13万名开外的图书。
长尾是一种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多的发现渠道,除了搜索引擎,还有通过大数据挖掘精准推荐以及消费者的评分推荐让那些原本被忽略的商品脱颖而出。
数字金融—从传统金融到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就会成为21世纪一群将要灭亡的恐龙。传统银行总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对利润贡献度大的客户和业务领域,而互联网则为小微金融的崛起提供了便利。从个人理财到供应链金融,支付领域的创新,乃至P2P网络融资平台的崛起,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一个生态圈,也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有效途径,大大降低业务运营成本,同时借助大数据实现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
O2O模式——从纯线下、全线上到O2O模式
实体店遇到天花板,这是线下企业不得不正视的现实。优衣库是目前服装企业中较为成熟的一家企业,2013年推出自己的APP,帮助用户获得商品优惠信息。购物环节则与天猫打通,根据线上用户反馈的数据,确定用户的地理位置、消费需求,为实体店铺选址和建设进度提供参考。
在以上趋势中,有一个核心点就是,交易费用最小化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要考虑让交易费用减少的手段是什么。幸运的是,数字化可以改变信息不对称,从而成本得以降低,在此基础上人们就会拥有新的竞争优势,趋势和优势之间不断转换,让原本没有金融背景的马云抓住趋势,创造了“蚂蚁金服”,也让马斯克造出了电动车特斯拉。
2014年时,阿里集团数据平台已经积累下超过100PB的数据,相当于4万个西雅图中央图书馆580亿本的藏书量。
在未来,软件定义一切也会进一步加速云计算、物联网与大数据发展。
【数字图书时代论文】推荐阅读:
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07-13
移动数字图书馆论文07-31
数字时代新趋势论文12-05
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发展论文09-22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研究论文10-13
军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论文09-03
多媒体时代的图书市场论文01-16
浅析数字图书馆网站设计与实现的论文01-17
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探讨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