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翻译》

2024-06-06

《数字时代的翻译》(共12篇)

《数字时代的翻译》 篇1

所谓模糊数字的翻译是指对有模糊语义的数字在两种语言间转换时的理解, 通常数量很多, 程度夸张, 范围广泛, 时间跨度长, 距离也遥远等, 往往不是实数, 而是表示模糊语义的虚数, 在特定的语境中, 数字语义的外延延伸, 要求译者充分发挥想象力, 同时也赋予译者创作的空间。

一从民族性、通俗性、形象性三个原则谈起

1. 民族性原则

我们都深信不同的民族对相同事物的理解有偏差, 甚至是完全不同, 因此模糊数字的翻译都有民族性这个鲜明的烙印。译者应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遵循各民族的表达习惯, 有必要在翻译创作中对数字进行改译转换, 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过去在苏联视斯大林为一万丈高的人, 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尺。我们国内也有跟随脚步的人。中共中央则认为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过三分错误, 七分成绩。译文:In the Soviet Union, those who considered Stalin to be in the skies have now immediately consigned him to purgatory.Nowadays in China some people are following their step.The Central Committee indicated that Stalin was a indisputably great Marxist whose mistakes arrived at only 30percent of the whole and his achievements to 70 percent.

2. 通俗性原则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 不乏含有模糊语义的数字的成语、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 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 译者要适当运用翻译理论对译文进行处理, 多数以习惯为准则, 最忌对数字一一对应的翻译。

例如: (1) 接二连三。译文:another and yet another. (2) 一不做, 二不休。译文:stick to a thing once begun. (3)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译文:Once bit, twice shy.

3. 形象性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 不同的词与数字之间可以组合成千变万化的短语和句子, 当然被赋予了各种形象, 为了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理解这些或有一些历史意义, 或有一些宗教意义的万千形象, 要求译者必须深刻了解这些不同形象的内涵, 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 最忠实地将原文中所呈现的想象进行加工, 转化为读者易于理解的形象。

例如: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译文:Miles two or three, Villages four or five, Towers six or seven, Flowers a lot we see.

二互相转换的处理方法

1. 直译法

有些语句翻译时可以保留原文中的数字, 不会对读者造成多少理解困难, 英汉两种语言固然不同, 但对含有模糊语义数字的理解也有部分共通的地方, 双方的读者可以自行消化。

例如: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译文:A piece, a piece and another, Two pieces, three pieces and four or five pieces.Six pieces, seven pieces and eight or nine pieces, Flying into the flowers that we cannot see.

2. 改译法

毕竟汉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实际运用时, 要求译者要根据理解的需要适时适当地进行改译, 以符合对方语言表达的习惯, 便于读者理解。

例如: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译文:North country scene, A thousand leagues locked in ice, A thousand leagues whirling snow.

3. 意译法

由于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的不同,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表达都有对等的译文, 为了不要增加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 同时也受到表达的限制, 有些翻译的译文只能放弃数字, 改为意译。

例如:那婆子们站了起来, 眉开眼笑, 千恩万谢的不肯受;见袭人执意不收, 方领了。 (曹雪芹《红楼梦》) 译文:The two women stood up, beaming, showing of declining and thanking her effusively;but on Xiren’s insistence they accepted the tip.

又如:“还有一位中国留学生更怪诞, ”沈老说, “大学毕业后没找到职业, 就在巴黎下层社会瞎混, 三教九流都认识, 连下等妓院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余秋雨《文化苦旅》) 译文:“There is a fantastic story of another Chinese student, ”Mr.Shen continued.“He was not able to find a job upon graduation from university, and then he got quite familiar with people in various trades muddling among the lower strata in Paris all day.He even knew everything about the brothels of the lowest rank.

模糊数字的翻译一直都是数词英译的难点, 唯有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其理论知识, 在实际翻译当中多对比、多体会, 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自身的数词英译的水平。

摘要:在口语表达和多数文学作品中看到数字有时只是一个泛化概念, 不一定表示数量。这就是数的语义模糊现象。本文旨在分析英语中对模糊数字翻译的几个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模糊语义,数字,翻译原则,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2]邵志洪.英汉语研究对比[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4]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0

[5]EugeneA.Nida.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数字时代的翻译》 篇2

英汉数字三的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在不同的文化中,数字不仅具有简单的计算功能,而且蕴含的文化信息能鲜明地体现该民族的.思维方式、社会政治、传统习俗、社会心理,等等.文章比较了数字“三”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涵义,并对其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可行的翻译方法.

作 者:鲁淑芳 LU Shu-fang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刊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7(6)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数字“三”   中西文化对比   翻译  

数字时代的爱情 篇3

The first standard for a proposal, whether public or private, is the element of surprise. Just the colloquial phrase “5)popping the question”suggests a sort of controlled 6)thrill, like a lifechanging jack-in-the-box. In season four of The Office, once Pam knows that Jim intends to propose, he fakes her out a few times, getting down on one knee only to tie his shoe, or “proposing”that she get him some coffee. When he does ask for her hand, it’s in the middle of a gas station on the Merritt Parkway in the pouring rain. It wa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scenes the show had ever shot, and if 7)executive producer Greg Daniels had had his way, we wouldn’t have heard a single word of their dialogue.

In real life, not everyone is so coy. And when people go public with their intentions, they add the element of risk—what if she says no? More than one gentleman has been left 8)stranded in the middle of a basketball court or 9)rejected on the mistletoe cam. The poor guy who was left down on one knee in the middle of a food court is a 10)cringe-inducing sight. But the reward for a public proposal is an even greater thrill. You could potentially have hundreds of strangers cheering for you or rooting for an 11)upset.

People have been proposing in the middle of restaurants and on the 12)Jumbotrons at sporting events for years. The trope is so common it’s even the subject of an ESPN commercial. Ideally, the backdrop is a very public space, usually with a built-in audience of 13)spectators. In 2008, at the U.S. National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 John Baldwin proposed to his skating partner, Rena Inoue, on the ice right after their performance.

The public marriage proposal now even has its own theme song: Bruno Mars’s “Marry You,”which appears in countless videos. There are Tina and Danny, who get engaged after a group of pretween girls perform a dance number to the song in the middle of a mall. Then there’s 14)Jamin Love, who takes participation to the next level in Downtown Disney.

In addition to getting bigger and flash mobbier, public proposals have skyrocketing production values. Without a doubt, the 15)pinnacle of proposal showmanship belongs to Justin Davis and Nikki Marquez, who get surprise-engaged and immediately flash-married as part of a Fox reality show called 16)Mobbed.

Last week, no fewer than three blockbuster marriage proposals came through the transom. In Boston, Teresa Elsey was handed flowers by a steady stream of complete strangers until she had too many to hold. Her boyfriend appeared in a 17)tuxedo and sat her down on a bench in front of 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 David Pogue, the New York Times technology columnist, proposed to his girlfriend Nicki Dugan with a fake 18)trailer for a movie called The Proposal, complete with an“in a world” voice-over. In the final scene, the people on screen look into the camera, anxiously awaiting Dugan’s answer, and when she shouts “Yes!” they cheer. If you think that’s a neatly 19)creepy trick, you must not have heard about the man in Omsk, who faked his own death in a car accident and then proposed to his girlfriend, who rightly gave him a good slapping before answering 20)in the affirmative.

Why do we like to watch these videos, even as many of us 21)recoil at the idea of exposing what were once some of our most private moments? For the same reason humans have ever shared or 22)reenacted stories in any form. We get to experience a 23)fraction of the life-affirming 24)frisson of emotional excitement. As for why people keep making the videos, the answer is a little more 25)nuanced. Pogue pleads in his own video, “This is an epic love, it deserves an epic proposal—something big, something fantastic, something PUBLIC!” I gather he’s experiencing the oft-cited desire to “shout it from the rooftops.” Personally, I’d be content to whisper it from a 26)step stool, but if others so choose—whether in the form of a poem, a painting, or a digitally 27)condensed 28)narrative—that is their given right as expressive beings. Why else do you think our species invented video cameras, fan fiction, and 29)Instagram?

在夏日全盛的婚礼季上,你听到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他是如何求婚的?暂且不管这个问题的性别思维定势,在这个公开求婚的时代,这一发问有着新的意味。无需等待新人揭晓答案,你只需打开某个YouTube视频或是脸谱网相册,就可以直接还原求婚现场实况。

不管是公开的,还是私下的,求婚的第一准则就是出其不意。俗语说“爆出那个问题(趁机求婚)”就包含着一种暗喜,如同带来生活巨变的魔术箱。在美剧《办公室》第四季里,当帕姆知道吉姆有意向她求婚后,吉姆捉弄了她很多次——单膝下跪却只是系鞋带,或是“求”帕姆给他泡杯咖啡。他真正向她求婚是在梅里特公路上的一间加油站里,当时大雨倾盆。这是该剧曾经拍摄过的最昂贵的场景之一,假如由着执行制片人格雷格·丹尼尔斯随性而为,我们将无法听到他们对话中的只言片语。

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如此忸怩作态。当人们打算公开求婚时,风险也随之而增——假使女方拒绝该怎么办?不止一位男士被晾在篮球场中央陷入窘境,或是在圣诞节“求婚镜头”前被拒绝。一个可怜的家伙被独自留在美食广场中央单膝着地的场景也着实令人心生畏惧。然而公开求婚一旦成功,便会有锦上添花更胜于寻常的刺激。可能会有众多陌生人为你欢呼喝彩,也可能会引起骚动。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餐厅里以及体育赛事的超大屏幕上上演求婚戏码。这一情节如此常见,以致已成为ESPN体育频道的一个广告主题。理想的公开求婚,背景应选在一处非常公开的场合,通常有一定数量的旁观者作为观众。2008年,在美国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上,约翰·鲍尔温就直接在表演结束后在冰面上向他的女搭档丽娜·伊诺求婚。

如今的公开求婚仪式甚至还有了专属的主题曲:“火星哥”布鲁诺·马尔斯的《我们结婚吧》,该曲已出现在无数视频里。在一间购物中心里,就在一群少女随着这首《我们结婚吧》舞毕之后,蒂娜和丹尼订婚了。接着还有杰敏·劳夫,他们在闹区迪斯尼将表演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除了变得越来越大型以及越来越快闪之外,当众求婚的制作水准也突飞猛进。毫无疑问,当众求婚的巅峰之作当属贾斯汀·戴维斯和尼基·马克斯,作为福克斯真人秀节目《市井之喜》的一部分,他们出人意料地订婚并闪婚。

上周,至少有三部“求婚大片”横空出世。在波士顿,特雷莎·埃尔西一路上收到由一群完全陌生的人陆续递来的鲜花,花多到她拿不下。随后,她男友身穿燕尾服出现了,带她坐在现代艺术学会前面的长凳上。《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大卫·波格借用一部名叫《求婚》的电影的伪预告片向女友尼基·杜根求婚,收尾配上了“在一个世界里”作为画外音。在最后一幕中,荧幕上的人们看着摄影机,焦急地等待着杜根的回答。当她大声喊出:“我愿意!”时,人们欢呼起来。如果你认为那是巧妙而蛊惑的把戏,你肯定没有听说过在鄂木斯克有位男士假装自己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然后向他的女友求婚,也难怪女友狠狠地赏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才答应嫁给他。

英汉数字的模糊性与翻译 篇4

语言的应用应该力求准确清晰, 尽量避免含混, 但纷繁的世间有许多复杂性和模糊性, 因此, 作为描述客观世界的工具——语言也就带有模糊性和含概性, 并且, 与人工语言 (如计算机程序语言) 相比, 自然语言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模糊性。

模糊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起源于196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机工程学和电子研究实验室教授查德 (L.A.Zadeh) 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模糊集》 (Fuzzy Sets) 的文章。文中最早提出了“模糊” (fuzzy) 的概念, 首次将“模糊集合”的概念引入了数学领域[1]。由此还发展出模糊数学 (包括模糊代数、模糊几何、模糊拓扑学、模糊统计学) 、模糊逻辑、模糊聚类法, 并已广泛运用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语言的模糊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语言的模糊性大量存在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 但模糊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词的模糊语义。因为只有词是表示概念的, 也只有概念的外延才可能存在界限不确定的模糊问题, 尤其在文学作品中离不开语言的模糊性。正如法国著名诗人马拉美 (S.Mallarme) 所说, “过分精确的意义会使你那模糊的文学变得面目全非”[2]。1965年“模糊”理论的提出, 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为语言科学的研究, 同时也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3]。

2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背景

数字是语言学科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赋予数字更深层次的意义, 以便能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观点, 抒发我们的感情,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文化, 或数字的修辞功能。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 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 虽有共同的规律, 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

因此, 英汉数字的翻译一定不能局限于数字本身的数值, 而重在译出其寓意、译出其形象、译出其语势、译出其韵味。鉴于此, 英汉数字模糊性语义的翻译应遵循三个原则:文化背景、习惯背景和语境背景。

2.1 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作为语言组成部分的数字当然积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数字模糊性是历史上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翻译时必须考虑到英汉民族文化心理和语言习惯的差异, 遵循文化背景。如:

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是半斤八两?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If popularization remains all the same level for ever...will not the educators and those being educated be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句中“半斤八两”是中国人的说法, 根据以前的旧衡制, 一斤是十六两, “半斤八两”是指彼此一样, 不分上下:译成英语时, 则必须转换成英语读者熟悉的相应成语“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因为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衡制是十二进位制。

2.2 习惯背景

英汉语言中含有模糊数字的表达是人们长期使用有定式的语句, 言简意赅, 通俗易懂, 翻译时不能强求数字的字面对等, 而应以习惯为原则, 注意用词通俗, 遵循通俗性原则。比如, 从模糊数字的使用频率上来看, 汉语中的“十”、“千”、“万”用的很多, 英语中“ten”、“hundred”、“thousand”、“million”极为常用。但汉语中的“万”这个词在英语中就用的很少, 主要原因就是在英语中没有“万”这个单词, 他用的是“ten thousand”, 这样在语言习惯上就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极为不方便, 这就是长期以来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 产生的通俗习惯, 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英汉数字在这些方面的差别。

2.3 语境背景

汉语中数字与其他词组合成短语时, 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意义, 这种形象内涵丰富, 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有的源于典故, 有的出自宗教, 有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字的模糊语义有助于短语更为生动, 更为鲜明, 如汉语中的“七嘴八舌”“千军万马”“万水千山”等。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说;“词本身仅仅是一个工具, 它的意义在自身之外的地方。”[5]因此, 英译时应超越数字的实指语义而悉心捕捉它与其他词结合后所产生的形象含义, 根据民族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 或保留形象, 或转换成译语中人们熟悉的形象, 选择恰当词语译出其寓意, 如:

(1) ——咱那面红旗呢?

——叫吴淑兰掂啦!……

哪个吴淑兰?敢情是有三头六臂?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What happened to our red flag?

——Wu Shulan has captured it.……

——What Wu Shulan? Don't tell me she has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

例句中“三头六臂”直译为英语的“three heads and six arms”, 有利于产生鲜明的形象感。

(2)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例句中, 汉英数字一一对应, 但汉语的“和尚”转换成英语的“boy”, 这种形象的转换有利于英美读者的理解, 因为中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 “和尚”是人们熟悉的形象, 而西方人大多信基督教, 对“和尚”的形象比较陌生, 通过转换形象, 有利于英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3 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 结合语境、修饰形式和文体风格等语言特点,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可灵活运用以下的翻译方法:

3.1 直译

直译就是完全保留原句数字的数值的翻译方法。其实不管是遵从哪个原则, 在英汉语言中肯定对数字的模糊性和修辞功能的理解有相通之处。因为语言作为表达现实的一种方式, 肯定会采用夸张、比喻、通俗等一些更加传神的方法, 那么就会共同地去对数字进行想象。如: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When three know it, all know i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清楚的看到英汉两种语言对“三”这个数字的理解。都有着“众多, 泛指群体”的寓意在里面。所以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 了解数字本身的意义, 其实更多是要对英汉双方文化的了解。只有对文化背景和文学的意境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才能在翻译中达到统一和一致。

3.2 改译

改译就是根据使用数字的习惯变动数字进行翻译以符合译语的表达。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英汉语言中的习惯和具体语言的语境了。特别是在文学作品当中, 因为对语境、对寓意、对韵味这些因素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的, 就更要对互译过来的意境一致统一了。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这个例子我们清楚地看到了,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数字的数值进行了改变。一是一首很有名的韵律诗, 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 韵律诗有很严格的工整对仗, 结构是相当的严谨和工整的。那么如果直译的话, 那么在“万”这个数字上就会对结构产生很大变化及不对整, 那么对韵律诗的翻译本身就有了很大的偏差了。经过这个小小的改动, 这使得译文达到了结构和意境相互结合。

3.3 意译

意译就是在译文中舍弃原文数字, 按照深层含义翻译。模糊数字的使用, 大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特定语言表达习惯, 因此在有些情况下, 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 如果照搬直译,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则要么使译语语句不通、语义不明, 要么是读者难于理解。

(1)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Make still further progress.

(2) What is it? What hurts you?

My eyes. They're hurting like sixty.

怎么啦?你什么地方疼?

我的眼睛, 疼的很厉害。

4 结束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不少数字的使用, 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运用数字来表达一种模糊的概念。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 鉴别由文化等因素所造成的中西方不同的数字文化观, 以及汉语和英语中数词习语的特点及差异, 要准确无误的加以翻译。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既保持原文原貌, 语义贴切, 又通畅赋有文采。

参考文献

[1]L.A.Zadeh.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 (8) :338-353.

[2]S.Mallarme.马拉美诗选[M].葛雷, 梁栋, 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7.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数字时代的编辑工作 篇5

数字时代,在整个新闻出版产业的链条上,新的产业方式、新的产业格局、新的产业环节正在猛烈冲击传统的思维。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信息定制、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无线业务方兴未艾,无线接收终端逐步拓展到MP4、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和户外无线屏幕等领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

一、广西师大的数字出版工作

本次出差地点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了解该社在专业图书方面的运作经验。通过与该社何林夏社长、姜革文书记等交流,对图书运作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广西师大的基本情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86年成立,转企改制完成后,2010年注册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师大的优势领域:文化教育、学术人文、文学艺术、古籍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历代珍稀文献已经在国内形成品牌,其中如《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满铁密档》、《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美国政府解密档案》等大型图书的出版,引起全球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度关注。出版社现已形成了一轴(教育出版)两翼(学术人文和珍稀文献出版)、多元并举的出版格局。

2.本次调研情况

(1)参加专题座谈会。主题包括:在作者资源的开发和维护方面的经验,子公司贝贝特的畅销书运作经验,图书营销经验,如何以常销书的心态来做畅销书。

(2)学术图书的运作经验交流。广西师大在档案、古籍、文书等方面有多年的积累。在该社陈列室参观的过程,让人震撼。何社长重点讲解了多套古籍文献图书的运作经验。在此类大型项目的策划上,通过全社主导、全员参与的方式,提倡内容的精品化,每一套图书,都要力争领先10-30年,让每一个研究这方面的学者都会“绕不过去”。

(3)贝贝特。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4日,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直属的分支机构。主要从事学术、人文、艺术、生活类精品图书的选题策划,并为图书的出版发行及印前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陈丹青的前一本书《多余的素材》是前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刘瑞琳责编的,出完以后不久她就到广西师大社了,因此下一本书《退步集》交由她出。

(4)关于该社数字出版方面的经验。广西师大曾与韩国一家公司合作运营在线教育出版,但最终以失败而结束。该社何社长针对我们当前正在运作的项目,提出了以下看法。(1)在线教育的方向是正确的,以教育为重点的方向也没有问题,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来运作这方面的项目也是值得提倡。(2)问题在于:操盘手对于出版社的情况不了解;韩方的汉化和交流存在很大问题;本地化不顺畅,与现有的体系不兼容。(3)创意产业园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创意产业园占地2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2亿元,计划建设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传媒集团。着力构建涵盖传统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及相关产业链的集团式经营实体。

(5)关于我社第一课堂项目的思考。与武汉外校相比,我们的劣势:距离名校资源还有一定距离。

我们的优势:与媒体运作的能力;内容深加工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有教育厅的支持,面向全省的优质教师资源。

二、启示:具备数字化意识,以数字化带动学术化、专业化

因为数字技术,当前产业链条上的许多职业不久就将消亡,新的产业链正在酝酿新的职业。有很多种编辑工作,仅仅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就包括:图书编辑,报纸编辑,杂志编辑,网站编辑,电视台编辑,电台编辑,手机短信编辑。但每一种编辑工作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

现在许多出版社就有营销编辑、宣传编辑、网络编辑等等称谓,许多发行、营销都被同化到编辑的概念之下了。如果说这种划分在现在是有问题的话,那放在未来的数字出版时代再来看则就很正常了。近距离观察广西师大社,我感觉他们在数字化出版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5种期刊:《作文大王》《英语大王》《数学大王》《新营销》《市民》,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出版等。尽管在学术出版方面独树一帜,我们也注意到,广西师大在教育出版方面也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尤其是其中的期刊群,对于广西师大社在教育资源的汇聚方面,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数字时代的编辑精神

数字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浅阅读,但浅阅读并不意味着数字传播技术改变了出版的文化功能,仍然肩负着承载人类最宝贵的知识财富的使命。看到一本书以后,我们很习惯于在5分钟之内扫描一遍,能够花费10分钟仔细看一下的,这本书还不错。能够让我们带着笔,花费几天时间来看的书,肯定是一本好书。

因此,数字时代亦需要编辑家,他们是研究型、学者型人才,他们对于出版物是否能够出版和出版质量的把握,才使出版物获得了长久的生命,而非昙花一现。数字时代信息无限庞杂,却又稍纵即逝,与出版物生产周期成正比的,是其生命周期。因此,重申这些学者型编辑出版人才显得更为重要,数字时代依然需要勤于案头的编辑家。

2.数字时代的作者工作

(1)对编辑组稿的启示:以数字手段培养潜力作者、发现高端作者

善于从网络海量信息中寻找适合出版、并有畅销潜质的内容;善于利用网络确定固定读者群;善于将网络与出版互动,检验推广出版物。他们有着精准的市场眼光,反映在做书上表现为选题策划、选题深挖(封面、卖点呈现)能够极其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近观广西师大社的网站,可以发现,他们和盛大文学、一起写、现在图书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作者的竞争,编辑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知名作者约稿,还可以通过网络发现、培养适合本出版社选题方向的新作者,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通过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介入作者的写作过程,与作者充分交流各自对选题、对图书市场的认识与看法,完善作者的创作,提高书稿的质量。通过网络,可以大大缩短出版周期,将编辑加工、校对与作者的写作交替进行,在虚拟的工作环境下,著、编、校三方可以进行适时的沟通,实行一审、二审、三审在线审稿,书稿写成之日即是编、校完工之时,大大缩短出版流程。

(2)对作者的包装,延伸到网络上

作为编辑,我们很关心怎么获得优质的内容。广西师大的作者墙让人十分震撼,同样,在他们的网络上推出的“广西师大理想国”,也对各位作者进行了包装,如知名作者“木心 陈丹青 张鸣 小宝 骆以军 张大春 迈克 马世芳 张铁志 聂永真 茂吕美耶”,都有自己的独立豆瓣小站。

探寻他们的背后,有一群类似于数字版权经纪人的网站编辑。他们利用现有的发布平台,发现好的作者,把作者的代理权签到自己手里进行版权运营,然后针对每位作者进行包装、营销、策划、指导、培训。试想,当华人圈里的前10名知名人文作者都说“好”的时候,站在他们背后的广西师大出版社,很容易形成一种品牌效应了。

3.延伸到网络的书评文化

开博客,人人都会,我们社周筠老师在西祠胡同、博客巴士的博客曾吸引了不少的读者,不过广西师大的博客运作显得更加专业。

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博客目录,将所有名家的书评汇集起来。当一个名家说你好的时候,可能以为是个托;当两个名家说你好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想是真的吗?当几百个名家都说你好的时候,你可能就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了。问题是,怎么把这几百个名家集中展示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图书品牌。我觉得广西师大做到了,他们的博客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图书评论博客,而新浪在人文转载方面又是做的不错的,无形之中就做成了一个很好的口碑。

4.利用数字出版物,打破传统图书的盈利模式,帮助作者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

开发数字出版物,本质上是为了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要吸引作者,仅仅依靠版税已经很难留住知名作者。我们注意到,广西师大现在已经推出了多种免费阅读的电子书,尽管我们大家都不太看好电子书,但这已经确确实实的成为了一种阅读模式。现在,很多出版社在签订图书合同的时候,还会附带的推出电子书版税合同,按照电子书的销售收益来给作者分成。尽管不多,但也体现了这些出版社的大度,成为留住作者的一个重要方式。

作者获得收益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对于合作条件,以及版税、分成管理也变得更专业。例如诺贝国际公司的司新颖,他基于书媒的理念,创新了将图书作为企业推广载体的盈利模式。在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中,司新颖与另一个出品人路金波在书中夹了3张书签,分别刊载了金山杀毒软件、宝岛眼镜及华友3个客户的广告,这3个客户则带来了60万人民币的广告收入,小小书签成为了搅动出版业和传媒界的轰动事件。这些经营者的独具慧眼,很可能在出版链接中创造出高于图书的利润,他们也因之成为出版界的“新贵”。因此,如何充分开发(数字)版权的价值,对作家和版权进行全面运营,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点启示:很多传统出版社,纸书非常多,但是真正有数字版权的并不多,作者现在也很难找到,虽然有大量的好书存在,但是版权却属于真空状态。编辑在与作者进行出版合同签订时,要求作者让渡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在内的权利是可能的。

“微时代”的数字营销 篇6

——改编自狄更斯《双城记》开篇

互联网的出现,也许是迄今为止影响人类最为深刻的里程碑,因为它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鲜而深刻的变革,而且渗透速度之快,超越以往任何一种伟大的发明。公元105年纸的出现,改良了信息传播的载体,但直到900年后的北宋,活字印刷的发明才将信息流通的渠道进一步大众化;1844年5月,莫尔斯从华盛顿国会大厦最高法院的会议厅里,用他从1837年便发明出来并不断完善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送了世界上第一封电报,电文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此后的一个半世纪,电报、电视等媒介传播形式大行其道,一直到互联网的出现,才引发了第五次信息革命,人类由此进入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万微博处处开”。

也正得益于无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手持网络客户端的普及,微博—这个网络经济的新生儿,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并引发一种新的媒介意识形态的诞生—意见领袖现象。

浅谈数字时代的数字艺术教育 篇7

在我国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美术, 它对人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记录。现在, 我们已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传统美术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这就促使艺术与数字技术两者相互结合,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艺术便应运而生了, 由此引出了目前很流行的一个词“CG” (Computer Graphic) 。数字艺术设计与纯美术两者完全不同, 它是美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相互交错、结合的产物, 是在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字艺术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完成制作, 具有交互性, 主要涉及的领域有:DV (数字视频) 、录像及互动装置、数字音乐、数字摄影、多媒体、网络艺术、虚拟现实、网络游戏、影视广告、电脑动画等。在21世纪知识经济产业时代, 数字艺术产业必将成为科技与人类创意的核心部分。

二、数字艺术的教学体系讨论

在我国, 动漫产品的消费增长幅度明显呈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内, 数字艺术产业将在我国的娱乐业和IT业占据主要地位。但是, 数字艺术产业遇到的棘手问题是人才的缺乏。现在, 既掌握计算机数字制作技术, 又富有艺术的人才逐渐成为相关单位争抢的对象。今后的数字艺术教育主要向两个方面发展, 即计算机能力和艺术性。

1. 课程设立的原则

在设立课程时, 要遵循三个原则, 即灵活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灵活性要求课程设立多样化, 实行实践教学, 而且还要适当的增加这种教学方式。科学性要求学校在设立课程时, 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科专业的发展。特色性需要在专业设置上进行市场调查, 不能盲目跟风。

数字艺术设计, 指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艺术进行设计, 它起到了辅助作用, 仍然属于艺术设计。计算机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工具, 与艺术设计时所需的染料、画笔一样, 但是整个设计缺少理性的思考, 因此, 数字艺术设计中四分“数字”六分“艺术”, 由此可见艺术的重要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性是对传统美学的不断拓展;重点加强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基本理论教育和基本功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字”性强化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 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 要注意将艺术里面的设计语言运用到数字设计中, 这样, 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 清楚了解专业设计与数字应用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教师传授学生数字应用技术时, 要时刻与专业特点相结合, 指引学生怎样才能用计算机创作出与人们审美要求相吻合的设计作品。

第二, 教学过程中, 坚持以“艺术”为中心, 不应偏向于“表现技法”, 而忽略了“设计思路”。为防止避轻就重这一问题的出现, 设计师必须清楚这个问题, 用设计图这一直接的表达方式对设计师所要表达的理念与意图进行展示, 它具有速度快、无束缚等特点, 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与效果图相互融合, 两者缺一不可, 前者是本, 后者是末, 主次位置不可颠倒。

第三,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 计算机软件教学也不例外, 它既能概念清晰地不断深入, 也能从整体上掌握软件的架构。计算机的发展速度如雨后春笋, 软件版本的更新也是越来越快, 使我们的教学速度往往是望尘莫及。影视动画常用到的三维软件、二维软件属于数字艺术类软件, 它们所牵涉的很多概念是大同小异的, 拥有的功能或方法上的处理也是愈发的相象。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并明确各种软件的特点及功能的;对软件中的名词解释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了解软件的制作流程, 并且能够简易化;对于软件自身携带的随机帮助系统, 及时查看, 在学习过程中要层层细化、逐步推进、先易后难。

第四, 在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可以采用数字化辅助这一方法。提高师生互动交流, 可以运用多媒体体式的教学手段。通过实践证明, 多媒体式的教学方式与以往的授课方式相比较, 采用多媒体式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远程教育应运而生, 它不但可以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 教师队伍的培养

着重建设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原因在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的方式、授课态度对学生掌握知识是否牢固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见教师这一角色的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协作的关系, 不单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问。学生在制作作品时,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加以正确引导。对于教师来说, 课前准备固然重要, 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探讨, 比如指引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课外教材,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现在, 由于有些学校的基础课依旧使用旧的教学方式, 计算机设计课只着重讲软件的使用, 因此造成了计算机设计课与基础课相脱节的现象, 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对软件的运用力不从心。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 各授课老师之间应该相互沟通, 学校在安排课程时要合理地穿插计算机设计课和基础课。

4. 学校的作用

数字艺术是否能够良性发展, 学校的重视程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整个教学体系中, 院系或学校应认真核查课程设立是否合理, 倾听师生的心声, 汲取合理化的建议, 教学思想才能顺利实行。学校或院系以上的这些行为, 对数字艺术课程是否能够良性运行, 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的发展, 数字化的出现, 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思想, 也对传统的美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校要培养出能够掌握各种新的视觉语言的美术人才, 但是在这个信息时代, 计算机的融入为美术教学增添了许多的色彩。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 创建新的数字艺术的教学体系, 并对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加以关注, 将成为时代与高等艺术教育的要求。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不断进步, 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象征着我们已进入数字时代, 人们在艺术设计中也常常会看到与计算机技术的身影。下面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就是针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大学生在什么样的教学体系中才能够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数字艺术技术。

关键词:数字艺术,计算机,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永宁, 陈东生, 张向宁.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展望, 装饰.2003 (9) .

[2]仵刚.艺术设计教学中数码的应用.艺术教育[J].2006 (1) .

[3]孟桂颖.电脑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艺术教育[J].2005 (2) .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数字翻译 篇8

一、明确汉英数字表达体系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数字表达的差异, 这使译者在口译中感到束手无策。而衡量翻译的两条基本标准就是:“准确、流利” (梅德明, 2006) 。口译更要重视“准确与流利的有机统一” (陈苏东, 2006) 。在商务活动中, 数字翻译一定要做到准确。所以, 数字翻译是口译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汉英数字互译时涉及数字单位的换算问题, 译员的反应和换算速度会决定翻译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英文数字是三位数为一个单位, 而中文是四位数为一个单位。

Tr:trillion; M:million; Th:thousand; H:hundred

中文四位一进和英文三位一进的差异决定了数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翻译问题, 还有单位换算问题。因此, 在时间紧迫的环境下, 口译员要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大数字就需要熟练掌握汉英表达体系, 快速换算出目的语表达体系。

例如:

(1) six hundred eighty-five million, nine hundred fifty-five thousand, one hundred and twenty-nine tons

六亿八千五百九十五万伍仟一百二十九吨

首先在听英语时, 按照英语三位数字体系记录下阿拉伯数字:685, 955, 129, 从右往左分别是“千”、“百万”、“亿”。在用中文表达时, 译员需要把该数据重新划分:6, 8595, 5129, 从右往左分别是“万”、“亿”。

(2) 十三亿八千六百二十四万五百七十二人

one billion, three hundred and eighty-six million, two hundred and twenty-four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seventy two people

要把这个长长的数字翻译成英语, 处理起来时比较复杂的。首先, 译员要按照汉语四位数字体系记录下阿拉伯数字:13, 8624, 0572。在译成英文时, 用斜杠或其他符号重新用三位数字体系划分1/386/240/572。这样, 数字中的“0”还不会被忽略。

除此之外, 译员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英美两国的数字表达体系也有差异。美国英语中数字的基本单位是:十、百 (hundred) 、千 (thousand) 、百万 (million) 、十亿 (billion) 、万亿 (trillion) ;英国英语中数字的基本单位原则是:十、百 (hundred) 、千 (thousand) 、百万 (million) 、万亿 (billion) 。

在英国英语数字表达体系中是没有“十亿”单位的, 所以, 译员在工作中要十分警惕这种现象。

例如:

汉英及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数字表达体系的差异使得译员在商务口译活动中要极其谨慎, 要根据不同的数字表达体系、不同的国家进行相应的单位转换。

二、正确的模糊

商务英语涉及财经、贸易、金融等相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贸易中所用语言的明确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所以, 在翻译经贸问题时自然也要求语言明确, 任何小小的错误都可能给经济或商务业务带来灾难。在商务活动中, 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中, 还有在有关价格、装运、保险、支付、谈判、仲裁中出现的数字, 译员务必要保证数字翻译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但是, 精确和准确与模糊并不冲突。精确是指非常准确、非常精确 (《现代汉语词典》, 1998:667) 。模糊是指不分明、不清楚 (同上:893) , 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所以, 在商务或经贸活动中, 说话者为了达到目的会使用一些非肯定性语言或者数字。这种非肯定的数字就含有模糊意义, 是指表达本身的意思多于一种的含义, 而且这些含义在语义上又都是相关的。因此, 译员在翻译这些数字时, 既要准确地译出数字, 还要译出模糊的含义。

例如:“几个”、“十几个”、“几十个”、“more than”、“a little over thirty”、“less than”, 等等。

在处理商务活动中的模糊数字时, 译员亦需要注意说话者所使用的修饰语。一般来说, 在没有完全弄懂说话者的目的时, 人们常习惯于用“大约”、“about”这样的词来修饰数字。但是, 在很多情况下, “大约”和“about”不能真正地表达出说话者的语义。这时, 由于译员的“习惯”, 听者很可能会误解说话者的意思, 从而让双方都失去了合作的机会。

例如:

(1) 我们的机器承载量只有500公斤。

Our machine weighs only but 500 kilograms.

(2) 今年的粮食产量大约是去年的5倍。

The grain output of this year is about five times as great as that of last year.

(3) 该市的轻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增长了近两倍。

The total output of the city’s light industry has increased nearly three times over that of last year.

(4) In less than forty years, China has grown to be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nations in the world arena.

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最有实力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见, 数字模糊翻译不是随意的模糊, 而是准确的模糊, 是根据说话人的具体语义和意图进行恰当的翻译。

另外, 在非谈判、报价、询盘等之类的场合下, 译员如果没能记下小数点后面的数据, 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地选择模糊翻译方式。例如, 同传。这是一个特殊的场合, 听众只是把听到的内容或数字作为参考, 并不是把它们作为交易的最后数据或谈判数据。

例如:

(5) 我园区在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3.928亿元, 2010年达到235.439亿元。

In 2006, the GDP of the Industrial Park amounted to more than 6.39 billion Yuan, but in 2010, the figure reached over 23.5billion Yuan.

(6) 自从政府采取减贫措施的实施以来, 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56, 248, 531人减少到了现在的128, 000, 720.

Since th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poverty reduction, the number of the poor population of poor people has decreased from much more than 356 million to about 128 million.

在紧张的情况下, 译员采取适当的模糊翻译既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又可以减轻听众把每个数字都记下来的压力。这样模糊翻译是有必要的。它既不影响翻译的效果, 又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因此, 商务英语口译中的精确翻译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相对的精确翻译涉及说话双方、交谈内容、目的、方式及其他客观条件, 同时还不影响商务英语口译的客观结果。

三、结语

本文着重探讨了汉语数字表达体系、英国英语表达体系和美国英语表达体系, 以及如何在精确地翻译商务英语中的数字时体现出其中所蕴含的模糊语义。在商务英语口译活动中, 既要把握好汉英数字表达体系的不同, 又要重视在准确、精确地翻译数字时体现出语义中的模糊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交流目的。

摘要:文章从两个角度探讨了商务英语口译中的数字翻译。一是通过分析汉英数字表达体系的不同来解释如何更准、更快地翻译数字。其次是通过分析数字翻译的模糊性来探讨数字翻译中的精确、准确与模糊是统一存在的。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数字翻译,表达体系,模糊性

参考文献

[1]陈苏东, 陈建平.商务英语口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 .

[2]梅德明.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数字时代的翻译》 篇9

1 中国佛经翻译及思想

佛经翻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翻译活动。中国的译经事业起源于东汉, 发展于六朝, 大盛于隋唐年间。此阶段的佛经翻译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在佛学翻译史上涌现过许多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其中, 支谦、道安等人是佛经翻译的杰出代表。

支谦的《法句经序》是现存最早带有佛经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其中提出了“因循本旨, 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晋、前秦时,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 最有名的是“五失本”、“三不易”之说。北朝末年及隋初, 彦琮著的《辨证论》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 他主张译经应坚持忠实第一, 提出“宁贵朴而近理, 不用巧而背源”。唐代僧人玄奘, 是译经史上集大成并后来居上的翻译家, 他的翻译指导原则是:“既须求真, 又须喻俗”。

2 科技翻译及思想

科技翻译时期始于明末清初, 这一时期西方的耶稣会采用“学术传教”的方针, 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扩大其影响, 提高天主教的地位。他们的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交流。 (陈福康, 2000) 这段时期, 一批中国学者也积极参与西方文化的传介工作, 与来华传教士共同推进了自佛经翻译后第二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希望以此将别国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为中国人所用, 从而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在此时期,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三位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被誉为中国“科学始祖”的徐光启, 主要向耶稣教会人士学习科技知识, 并开始从事翻译活动, 他译书的目的是“裨益民用”。他与利马窦合译的《几何原本》拉开了中国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的序幕。爱国科学家李之藻、杨廷筠也一致认为为了使祖国强大, 必须将国外的先进东西抓紧翻译过来, 他们在介绍西方科学和提高中国科学水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3 西学翻译及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批忧国忧民的先进人物面对民族危亡, 图自强, 谋复兴, 共赴救亡图存大业, 积极推动翻译和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 培养早期科学人才, 在近代翻译史上开创了西学翻译的高潮, 使中国近代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的历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王秉钦, 2004) 晚清的“西学东渐”,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洋务时期的翻译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 帝国主义强盗用枪炮打开了清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从此, 中国从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伴随各列强国家的入侵, 西方各色各样的思想文化潮流大量涌入;为了救国保种, 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艰辛历程。当时许多译者认为学到西方坚船利炮之技艺, 就能“师夷长技以制夷”, 于是翻译了大批科学技术书籍, 并且还创设了外语与科学技术兼学的近代学堂和翻译机构, 培养了一批科技翻译家, 客观上推动了清末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魏源、林则徐和冯桂芬等人。魏源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而他所认识的“夷之长技”, 即所谓的西方“技艺”。1861年, 冯桂芬撰写的一篇《采西学议》提出“算学、重学、视学、光学等, 皆得格物至理”, 而算学是西学的基础。这后来成了“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之文化主张的起源。

3.2 第二阶段:维新时期的翻译

这一时期, 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感悟到: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 并不全在于船坚炮利和自然科学的发达, 主要在于它们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于是, 他们便对西方政治、法律等方面开始感兴趣, 并着手翻译此类图书, 为的是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服务于当日维新变法的宣传。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

维新派领袖人物中对翻译问题论述最多, 最有影响的, 当推梁启超。梁氏关于翻译问题的著名思想有 (1) 关于“翻译强国”的思想。 (2) 提出译文应该以广大读者读懂的文体为准, 即所谓的通俗文体。 (3) 首次提倡翻译西洋文学, 也首次提出了“政治小说”概念。

严复是中国最杰出的译学理论家。他提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信”指写文章以真实可信为本;“达”即说话写文章要通顺;关于“雅”的论述, 则颇有非议, 人们常理解为“尔雅、文采”, 要讲究“修辞”, 要有“文”以期“行之远”。

“五四”新文学时期的翻译及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启蒙思想家们高擎“科学”和“民主”两面思想文化旗帜, 用科学和民主“救治中国政治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形成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化思想运动。 (王秉钦, 2004) 这一时期以文学翻译为主, 目的在通过外来文学的翻译, 启蒙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鲁迅、郭沫若、巴金、瞿秋白等。以下着重探讨鲁迅、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杰出的开拓者和翻译家。他对翻译的论述主要涉及到翻译的目的和宗旨、翻译的言语和句法以及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等。在翻译原则上他主张译文要尽量忠于原文, 以信为主, 以顺为辅。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卓越的诗人和戏剧家, 同时也是伟大的翻译家。在翻译原则上, 他一直主张以严复的“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 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的说法。

4 新中国翻译及思想

这一时期的翻译分为两个阶段。

5.1 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 百业待兴, 翻译工作自然是其中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这一时期的翻译内容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 这就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国外有价值的文化、技术信息, 以此推动新中国各个领域的建设。

这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翻译家, 如茅盾、傅雷、钱钟书等。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在翻译原则上赞成“直译”, 同时又强调保持原作的“神韵”。傅雷是我国现代卓越的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他提出了“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观点。钱钟书是一位高才博学的文学家、文论家, 他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化境”论, 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翻译思想。

5.2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日益频繁的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促进了翻译事业的新繁荣;外国翻译理论的引进, 推动了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发展, 迎来了新中国第二此翻译高潮。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王佐良、许渊冲, 叶君健等人。这里着重探讨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许渊冲是一位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翻译家。其翻译思想的核心是重实践、重创造、重艺术。对中国古典诗词翻译, 许氏提出了“美化之艺术”五字经, 其意是:“美”指意美、音美、形美;“化”指等化、浅化、深化、“之”指知之、好之、乐之;“艺术”指“从信所欲而不逾矩”。 (王秉钦, 2004)

5结语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传播教义, 控制人民, 维护统治阶级。这一时期出现了翻译史上最早的“文质之争”。明清之际的徐光启等人, 开始涉足科技翻译领域, 并忧患中国的积弱, 希望通过翻译来对西方科技“会通”, 以求最后“超胜”。晚清时魏源、林则徐等人为了救国保种, 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 翻译了大量西方的科学书籍。19世纪70年代, 一批译者将翻译的重点转向社会科学领域。之后, 各学科译书数量增加, 多种译论风起。“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文学翻译事业进入翻译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时的文学翻译在思想内容上显示出彻底反封建的角色, 并在翻译理论上呈现出“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新局面。随后, 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 使中国翻译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期。这一时期的翻译文学家实现了翻译理论与实践、忠实与创新、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他们的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主流。

摘要:纵观中国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活动历经了几个阶段, 从早期的佛经翻译, 到科技翻译, 再到近代的社会科学及文学翻译, 每个阶段都是译者契合中国当时社会背景所做的探索, 体现了译者的时代觉悟, 并留下了宝贵的翻译思想, 对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翻译史,译者,翻译思想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修订本)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数字时代的舞蹈艺术 篇10

一、数字化的舞蹈艺术

数字化舞蹈艺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是指数字化的舞蹈创作, 也就是不再让舞蹈真真正正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而是依靠计算机中的编程等手段使自己心中所想展现出来的舞蹈依靠这种方式虚拟化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使得舞蹈爱好者不再单单依靠自己的体力在舞台上将自己心目中的舞蹈展现给大家, 而是可以不耗费体力将自己心目中的舞蹈创作出来。广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可以说是狭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的下一步, 只有在狭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有了较好发展的情况下, 广义的数字化舞蹈艺术才有可能达到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在今天, 数字化舞蹈艺术暂时还只处于初级阶段, 它的主要形态就是游戏舞蹈, 因此它暂时只是在舞蹈的趣味性、表演的方式及观念上发生了一些改变, 舞蹈欣赏及教育还未发生巨大改变。

二、数字化舞蹈艺术的特征

(一) 自娱性和娱乐性

舞蹈原来只是特定的表演者向特定的观众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 它逐渐从一种仪式性的小众艺术发展成为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而向大部分人予以分享的大众艺术。舞蹈艺术的数字化让心目中具有自己的舞蹈创作思想的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 他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娱自乐的心态在计算机前利用编程等技术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屏幕中跳动的人物, 在发挥自己思想的同时, 还可以使得大众借助舞蹈创作者的创作进行娱乐。在数字化的影响下, 舞蹈逐渐成为了使得舞蹈创作者及欣赏者都可以得到放松的一种艺术。

(二) 互动性和即时性

舞蹈艺术的数字化给予了舞蹈创作者创作舞蹈所需的空间, 并且无需舞蹈创作者自身进行尝试, 仅需在计算机上让自己鼠标下的人物按自己的想法转动、跳跃, 通过不断变化鼠标下人物的动作, 创作出舞蹈创作者自己想要的舞蹈。但是, 当舞蹈不再是单纯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艺术, 而是在网络上进行反复的呈现, 那么, 舞蹈创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就应该吸取观众以及其他舞蹈创作者的意见, 让自己的舞蹈变得更好。而即时性就是指舞蹈创作者一有自己的新想法就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作, 并且将自己的作品和观众及时分享, 这就保证了人们随时随地观看舞蹈表演及舞蹈创作者随时随地分享自己创作的需要。

三、数字化舞蹈艺术的优点

(一) 减少进行舞蹈编排浪费的资源

舞蹈创作者如果要将自己心目中构思好的舞蹈表现出来, 舞蹈编排就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舞蹈的编排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并且还需要有进行舞蹈编排的场地。这首先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其次, 舞蹈编排过程中, 舞蹈创作者需要让舞蹈人员都懂得你所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 只有他们所有人都懂得了之后才有可能把你想要的舞蹈展现在你的面前, 而这恰恰是最难的。不说舞蹈人员知道你所想要的有多难, 仅仅让他们在舞蹈中配合协调就是一个不小的难处。而数字化的舞蹈编排使得舞蹈创作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创作的舞蹈展现在自己面前的感受, 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舞蹈。

(二) 提供了新的舞蹈教育方法

舞蹈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有进行表演的人的, 而为了有人可以进行表演, 且表演得到位, 是需要老师进行指导的。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 往往学生多, 老师少, 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办法得到老师较多的帮助, 更多的只能自己去琢磨。因此对于数字化的舞蹈艺术来说, 其为舞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及效率,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舞蹈自学, 而且对于自己的错误动作可以在计算机的监控下得以指出并纠正, 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效率及动作的标准性, 减少老师的工作量, 还可以使得社会上喜好舞蹈而没有条件的人也可以得到舞蹈学习的机会, 这无疑为舞蹈的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为舞蹈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四、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给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展, 数字化的舞蹈艺术就是其中之一。舞蹈艺术的数字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娱乐性, 并且为人们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舞蹈提供了一个机会, 还为舞蹈的教育提供了一定的途径。总之, 数字化的舞蹈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有益之处。

参考文献

[1]李雪.数字舞蹈艺术初探[J].戏剧之家, 2015 (01) .

博客,数字时代的利剑 篇11

中国的博客发展虽然起步比美国要晚,但是近两年来,中国的博客发展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是许多互联网应用的发展速度无法相比的。目前,博客的发展处于高速增长期,随着博客的增多,博客网站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在未来若干年,作为一种新的媒体现象,博客的影响力有可能超越一些传统媒体。博客作为Web2.0的应用,同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

近日,1000万个漂流瓶在国内各大超市中出现。这是杭州绿盛集团利用博客开展的大规模创意营销活动。活动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同时也在营销理论研究的学界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绿盛集团是我国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商之一,其牛肉系列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2007年年初,绿盛集团为了创造和提升一种全新的网络食品的概念,决定联手我国最大的企业和职业博客门户“企博网”(www.bokee.net),推出了这次极富创意的漂流瓶活动,因而被营销研究专家誉为绿盛网络食品营销2.0版。

这次漂流瓶活动从“企博网”数十万博客中精选出了1000名各行各业真实的职业博客,他们中有来自吉林的小学教师、有上海华普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有青岛的记者、北京的制片人、香港的人力资源总监、深圳的律师……另外还有许多大学生、设计师、主持人、工程师、会计师等。他们都是各行各业非常成功、优秀的职业精英。这些职业博客把各自对社会、事业、人生、未来等丰富多彩的心愿封存进绿盛产品包装的漂流瓶中,漂到了全国各地的超市、商店、小卖部。当消费者购买了装有这些心愿卡的绿盛牛肉系列食品后,按照上面的提示,上网与那些博客进行互动交流,并按照兴趣爱好组成相关的圈。

活动于4月29日在杭州启动,以一个开漂仪式作为此次活动的新闻发布会。此后,全国多达50家新闻媒体对这一全新的营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活动推出1个月后,绿盛的产品销量比往年同期增长了65%,其效果显而易见。这一活动的创新价值在于:

1.整合营销。绿盛产品通过网络平台、特别是博客这一利器,快速、有效地达到了其营销目的;而企博网也通过一种全新的媒介体——商品包装,使其浏览量迅猛增长。

2.“2.0营销”。如果说传统企业通过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和营销是1.0模式,那么结合网络所展开的营销就可以称之为2.0模式。这两种模式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2.0模式延伸了1.0模式的基础性的传播,而1.0模式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2.0模式的有效展开。

3.增添了原有产品一个全新的、吸引人的卖点。漂流瓶是一个既浪漫、又神秘的概念,吃牛肉干还能结交朋友,无疑对销售的促进是巨大的。

4.所谓2.0营销,就是一种依靠全民自组织的营销。这一活动启动后,在网上迅速聚集起了与绿盛有关的各种话题与人群,使绿盛的公司形象、产品品牌,企业文化得到快速、大面积、低成本的自发传播。

5.由于消费者上网自发聚合,其注册信息自动成为绿盛公司最有价值的客户档案信息,这在以往的销售过程中是根本无法达到的。绿盛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地域分布等,分析面世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同时还能对这些用户群做好售后服务、危机公关和新产品告知等。

其实,国外利用博客开展营销活动早已有之。2005年最为抢眼的博客营销案例,莫过于“丢失的奥迪A3跑车”。当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车展上,其他品牌车展台上的香车美女争奇斗艳,奧迪A3跑车的展台上却是空的。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告示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人们都去观看告示的内容,上面写着“注意如果你有关于丢失的奥迪A3跑车的任何线索,请即致电1866-657-3268”。这是一个语音信箱的号码,打进电话者将被要求提供丢失的奥迪A3跑车的信息。随后关于奥迪A3跑车的信息和图片在企业博客上发布,由此在广大博客中以及互联网上广为传播,把数十万美国人动员起来找寻丢失的跑车。尽管在车展上奥迪A3没有露面,但其形象却最终借博客之势深入人心。

对网络营销来说,博客现在成了最好的媒介体。无论是商品、服务,还是书、电影等都可以通过博客来进行在线营销。通过博客的营销可以吸引有共同爱好的人前来,起到了针对目标群营销的精准效果。由于可以和用户进行双向的交流吸引潜在用户,博客为企业带来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而这个平台与传统营销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互动性与参与性,博客营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它与传统平台是互补融合、相辅相成的。

国外的BSP开始探索博客营销价值的时候,在国内出现了从事研究博客营销应用的博客平台——企业博客网,它将企业的博客营销应用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紧密结合,将博客营销提升到了一个更加实用和有效的层次。在促进国内博客发展的同时,使得博客的商业价值初见端倪。

那么什么是博客营销?对于这一全新的概念,还没有明确和标准的定义。一般而言,行使营销的主体是企业,对象是客户、员工以及合作伙伴。狭义的解释就是:企业怎样通过博客传播方式来实现推广个人、企业、产品或品牌的目的。它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企业不向你直接推销产品,但能通过博客这种新的媒介影响你的思想来决定你的购买行为”。

另外,博客公关也将在各类公关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爱得曼咨询公司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博客信息的信任度远远高于对于企业官方信息的信任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应用的广泛传播,博客信息所具有的永久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可任意到达以及其可能遭到传统媒体的放大报道等特征正在被不断强化。同时,博客因其自身的网状传播方式,又使得公众的各类意见都将得到最迅速及最大范围的散布。这一切造就了博客自身的巨大意见影响力,使得博客成为一块商家不可忽视的公关阵地。

在国内,博客营销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博客营销试水第一人。从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刚博客(http://xugang.bokee.net),到海炫汽车的产品博客(http://hyshine.bokee.net)的创建和推广,将博客营销中全民营销、病毒式传播、互动性、综合营销等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近期成功举办的华普“海炫女性。车博客大赛”,让人们看到了传统企业不甘寂寞地开始涉足以博客为媒介的营销阵地。

杭州绿盛集团和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传统企业涉足博客营销,成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者,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一些大型IT企业一样,充分地认识到博客即将改变人们生活这一趋势。美国研究企业博客的专家指出:“企业越早进入博客,越早得利。” 沃顿营销学教授彼得·费德认为:“博客事实上是由兴趣与意愿所催生的,而不是由商业活动所推动的。对于这种掺杂了很少商业利益与前景的事物而言,这么迅猛的发展几乎就是一种奇迹。大家所希望的只是进行思想的分享。”利用博客媒介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的宣传和推广难题,在危机公关方面也有很好的效用。

(文章编号:2070909,收藏请编辑短信AA加文章编号发送至66556619)

毛泽东诗词翻译中模糊数字的处理 篇12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对比由于民族、文化、风俗等之不同,在模糊数字使用上英语和汉语又存在着差异。如汉语中的数词“三”、“九”除可以表示精确的数目外,还可以表示“多”之意,表达模糊的意义。但是,英语中的“three”、“nine”却没有这种模糊用法。相反,英语中的“twenty”、“a hundred and one”可用来表示模糊概念,具有“多”之意,如:He has warned me against pickpockets twenty times.他多次提醒我谨防扒手。但汉语中的“二十”、“一百零一”、“一千零一”却无此意。汉语数词也可以产生模糊的语用意义,如:一清二白、接二连三、三朋四友、四分五裂、五颜六色、七上八下等。不过“十”以上的数词只限于“百、千、万”,如:百岁千秋、千山万水、千思百虑等。这种用法多见于汉语习语中。它们的作用“无非是延音加力”,有时还含有“多”的意味,故并非实指精确数目。可是英语的数词却没有这种用法。因为英汉语中模糊数字有着共性但也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翻译模糊数字时必须结合语境,具体对待。

2《毛泽东诗词》中模糊数字的翻译法

2.1 直译法

直译是在不影响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的前提下,完全保留原语数字的翻译方法。译文不仅表达原文的内容,还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人类的基本思维方法存在共同性,这种共同性也反映在英语和汉语的模糊性数字中。在《毛泽东诗词》英译中,对于一些汉语与英语中可以对应的模糊性数字,采用直译的方法,不但不会产生异议,还能保留原文所使用的比喻、原文的形象、原文的民族特色等,使读者能读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感受。例如: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Ten thousands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but the day!

再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最后一句是夸张,英译如下:

Look back surprised,

To be three-foot-three off the sky.

又如毛泽东的《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Minshan's thousand li of snow joyously crossed,

The three Armies march on,each face glowing.

2.2 意译法

意译是指不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形象、民族特色等,而只是将原文的意义传达出来的翻译。意译不注意原作形式,包括句法结构、用词及修辞方法等。由于英语与汉语的语言逻辑存在着差异,英语有些模糊性数字在英汉互译时就不能直译,否则外国人就不知所云。以数字译数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抛开数字外壳,以求其深意,也可收到异曲同工之妙。如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

But who has ever judged if you have done ages more ill than good.

以ages译“千秋”,可谓旗鼓相当。再如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The lonely Goddess in the Moon,large sleeves outspread,

Dances in boundless skies for these immortal dead.

“万里”译为boundless,形似神似。又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忆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On the ice-clad rock rising high and sheer,

A flower blooms sweet and fair.

“百丈”意译为rising high and sheer,同样也表明了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2.3 归化翻译法

归化法源于一著名翻译论说,“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汉英两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对某些特定数字的独特审美,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两个民族对这些数字的选择和理解。为了音节或节奏,为了照顾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避免文化误解与冲突而达到交流的目的,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更换原诗中的数字,使之变为英美人士喜闻乐见的数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See what the northern countries show:

Hundreds of leagues icebound,

Thousands of leagues of flying snow.

这里“千”成了“百”、“万”成了“千”,似乎与原诗不符,但其艺术效果却与原诗毫无二致。原因很简单,英文中的hundred(s)和thousand(s)在译文中也是用于夸饰,谁也不会把他们看成是实指。另外,英文中没有“万”这个数字(这并不意味着英诗中或译诗时绝对不能用ten thousand),鉴于音节的原因,将原诗中的“万”缩小十倍,也是符合英语习惯的。再如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I swim across the thousand-mile long river,

And as far as can reach the eye,

I find the wide,wide southern sky.

同样,这里“万里”变成了“thousand-mile”。

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译成under freezing skies a million creatures contend in freedom,鉴于节奏的原因,这里“万”成了“百万”,但这样也表达出了原文蕴含的夸张修辞手法,同时也符合译入语的数字表达习惯和审美要求。

2.4 直译加注法

有时为了向译入语读者介绍源语地的文化,对修辞性的数字的翻译可适当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刘重德在介绍奈达的等效理论时指出:“如果紧扣原文形式的翻译可能引起所指意义的误解,就必须在译语文本中做某些改变,或者字面翻译可以保留,但必须增加脚注,说明可能引起的误解。”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于1956年,革命胜利三十八周年后重回井冈山的抒怀之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概,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笔触写出了凌云壮志。对于此句,辜正坤教授的译文是:

Up in the Ninth Heaven(1)we can pluck the moon,

Down in the Five Oceans(2)we may seize turtles soon.

Notes:

(1)the ninth Heaven:the highest heaven

(2)the Five Oceans:the Pacific Ocean,the Atlantic Ocean the Indian Ocean,the Arctic Ocean and the Antarctic ocean;the last one should be the Antarctic Continent and may be regarded here as a kind of poetic license.

辜正坤教授的译文正是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的原则,“九天”和“五洋”的翻译全部使用了直译的手法,保留了字面的翻译,但是为了帮助译语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他的译文后面对“the ninth Heaven”和“the Five Oceans”做了详细准确的脚注。

3 小结

数字是人类语言的一种特殊符号。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修辞性数字折射出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对于修辞性数字的翻译,不能草率,要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以既能体现原文修辞效果又能达到文化交流为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新渠.汉译英基本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张积模.从5=4和7=8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2):105-109.

[4]李济生.论词义的民族性与模糊性[J].外语教学,1995(1):43.

上一篇:政策扶持1发展现状下一篇:机电安装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