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课程(共12篇)
色彩课程 篇1
摘要:<正>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油画的特点是色彩造型,是将形、色、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色彩是刻画人物、表现自然的重要手段。而现在高校油画专业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色彩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了油画专业色彩特殊语言和油画专业特有审美角度的培训,单单重视技巧和常识的训练,所以高校油画专业学生多停留在基础写实手法的延续层面。高校色彩教学缺乏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色彩的表现力薄弱,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
油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主要画种,具有500多年的历史。油画的特点是色彩造型,是将形、色、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色彩是刻画人物、表现自然的重要手段。而现在高校油画专业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色彩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学忽视了油画专业色彩特殊语言和油画专业特有审美角度的培训,单单重视技巧和常识的训练,所以高校油画专业学生多停留在基础写实手法的延续层面。高校色彩教学缺乏对创造能力的培养,色彩的表现力薄弱,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依据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西洋油画传入中国400余年,在20世纪初油画才真正被视为一种绘画体系引入中国。油画因其色彩绚烂、表现手法丰富、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中国扎根。油画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各大院校均开设油画课。但是现阶段油画课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停留在技术性层面,而忽视了艺术个性及创造力的培养。写生是现阶段我国油画专业的色彩教学中主要的内容,静物色彩写生、人物色彩写生、风景色彩写生是目前在课程设计中写生的主要形式。色彩观念和技术储备接近印象派技术,传统的色彩教学虽然推动了油画发展,但是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未来艺术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油画色彩训练中有其自身的弊端,只是重在技巧熟练,没有创新。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色彩常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大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基础写实上。如今艺术教育的创造性更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过去的技术性时代必须改变,否则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观念也变得多元化,艺术的造型要求要有时代特色。所以注重色彩教学十分重要,要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
二、高校油画专业教学思路分析
1.要注重色彩理论的创新。传统的油画色彩教学具有只注重色彩理论的试验分析,只是重现了已有的理论成果,而没有感性分析的弊端。在色彩的研究方面缺乏创新思路,民族传统色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高校油画色彩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校学生学习的课时有限,所以要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化发展中要依据色彩的特点和要求来完善教学体制和内容。目前有许多从事油画专业的教师非常重视技巧研究,忽视文化素养的积累和色彩理论的研究,所以要想改变传统的观念和知识结构,必须先改变油画专业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观念不改变,学生的观念很难改变,也就没有对色彩理论的创新了。只有教师提升自己对色彩理论的创新意识,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对色彩理论的创新研究。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单独性的理论讲解,要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以达到活跃学生思维的目的。
2.重新定位色彩表现性。在我们的审美教育里,古典和谐美一直处在主要位置,对艺术形态而言,这种艺术形态定位从思想上是陌生的,二者之间是相互抵触的,有人居然把不同和简单的艺术形态等同起来,这种用混淆的观念和理论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古典和谐美的尺子衡量一切也严重阻碍了艺术之间的交流合作,高校的艺术教学自然而然被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影响着。当代油画色彩教学不拘泥于感性直觉,它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这使得我们要对油画色彩教学中的色彩表现性必须有重新认识和定位,必须把它的重要性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传统油画给我们一种绘声绘色、有血有肉甚至以假乱真的视觉冲击,其结果必定是扼杀了学习者的创造精神。因此,当代油画色彩教学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怎样在作品中剔除被动性、表面性、繁琐性的自然主义倾向。在现在的色彩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判断和审美,超越对象的表象,大刀阔斧地改造传统油画色彩教学,重新定位色彩的表现性。
3.注重培养创造力。随着油画色彩教学的发展,目前色彩教学体制日趋完善,但从传统教学成效来看,大多数学生墨守成规,并没有太多创造性思维和抽象艺术的具体体现,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个性化发展,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只会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退化。这些现象都在提示我们,学习主体的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个体之间生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个性表现色彩的语言各有不同,所以必须尊重个体的差异,打破常规划一的教学模式,开启个性化的教学之路。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每个人出生成长的环境不同,色彩的表现功能也就不尽相同,油画色彩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自然色彩的研究并且提高学习主体的表现能力。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机制和时代潮流的迅猛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开拓性、艺术性、创造性一应俱全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三、对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
1.重视肌理、综合材料的应用。油画发明至今五百年的漫长历史诗篇中,各种画家在实际的作画过程中研究绘画技法,总结出适合他们自己的绘画材料。时代是发展的,随着发展和改变,绘画技巧也有改变,已和现在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现如今的油画色彩教学中,正逐步把中心放在综合材料的技法训练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发展史表明,不同的造型观念始终是由材料的应用体现出来的。而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综合材料的介入体现着现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特征。运用综合材料是为了使观众通过视觉联想呈现在眼前,这并非是无意义、无逻辑的生活想象。这种冲击力和震撼力具有可触摸性,与这种肌理美在现代艺术绘画中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色彩实验教学。当代社会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发展中,视象艺术异军突起,材料划分不明确了,架上绘画、装置、行为艺术、实物拼贴,相互交流渗透,以什么样的态度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代美术教师所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样对学生进行教育。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艺术史话》中提出:“实验性是西方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把实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推动着油画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使实验教学规范化,对各种流派和风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实行自律自足性、兼容性的教学模式,才能给当代油画教学带来无限动力。
3.将计算机应用到色彩创造力训练中。是数字化信息社会、技术和观念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学生对作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受到重视。以研究为主的互动课堂模式应用到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来,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模式必须改变,计算机时代有力推动了新技术、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催化作用,将计算机与传统的色彩教学结合起来,注入新的生机,催生出科学合理的新型色彩教学体系。
4.要解构与融合民族色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更是民族的瑰宝,中西结合与色彩理念融合,将提取民族色彩的精华,运用在现代色彩理念中,开展特色教育。利用中国特色,学生们的注意力向艳丽色彩转移。以前忽视的对地域色彩的感知被重新重视起来,中国色彩的审美规律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教并普及,色彩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色彩,必须得到重视。
现代艺术教育理论是本次研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高校油画专业教学的现状,并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思考。在我国高校油画专业色彩课程中前苏联的模式依然盛行,色彩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色彩表现力薄弱。目前我国油画色彩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油画色彩教学必须有所改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色彩理论研究能力,进行教学课程改革。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色彩课程 篇2
校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极大地欢迎,也极力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林主任的办公室将每个班的彩笔分配好,上课前拿到教室发给学生。一路上好多孩子围在我们周围,不断地发出欢呼声:哇,好多彩笔啊!被他们的笑脸感染,不自觉地露出笑意。上课前,美术老师郭老师对小朋友们训话,让他们上课遵守纪律,听助教老师的话,听着孩子们整齐的回答,心里竟然溢满了感动。曾几何时,我也曾坐在那样的教室,没有高高的楼房,只有一排紧挨着的平房教室,没有宽阔的操场,只有一片可以自由活动的小小的空间。我也曾在上课前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等着上课铃声响起,等待老师到来,等待一天的课程结束,等待放学回家后的动画电视!那曾经地无忧忧虑地时光!
上课开始,同学们端坐在座位上,将分到的彩笔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的一角,脸上都浮现着灿烂的微笑!老师上课,同学们积极配合,争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开始作画时,每个人拿出自己的画画本和铅笔,认真的画画。对不太满意的地方,用橡皮擦了再改,不满意了再改,直至自己比较满意了为止!画出轮廓,他们会小心的打开彩笔盒,认真的挑选颜色,然后趴在桌子上仔细的涂色。画的较快的,会在画完时愉快的举起手告诉老师画好了,老师几句表扬的话,会让他们露出大大的笑脸!看着那一个个趴在桌子上认真作画的身影,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彩笔盒挑选颜色,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讲课时紧张的情绪慢慢平复,心会随着他们的画笔游走,看着他们认真思索如何下笔,也会不由地皱起眉头,看着他们露出笑脸,嘴角也会不由地轻轻上扬!
一节课40分钟,下课时仍有好多同学没有画完,我们所准备的评选最好的画和对画进行点评没有时间来进行。为了配合我们,小郭老师要求他们利用午休的时间来完成作画,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作为经验,下次课程要掌握好时间,老师讲的时间要缩短一些,留出充足时间来让他们作画,尽量不占用其他时间。小郭老师教他们作画有四部,同学们有些并没有按要求来作画,而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在巡视过程中也没有指出,只是表扬他们有些地方画的不错,导致有些同学会受到小郭老师的批评,对此感到非常抱歉。虽然没有学过画画,也可以查一些简单的常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色彩课程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建筑学;设计色彩;教学模式;色彩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J506.3-4
色彩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属性之一,俗话说“远看色,近看形”,可见色彩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感官体验,缺少了色彩世界都将变得暗淡。在设计领域里色彩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能够充分影响到人们对于一件设计作品的生理以及心理感受,因此要设计一件成功的作品,必然要很好的运用好色彩,充分表现色彩的魅力。
设计色彩作为一门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就是一门训练学生色彩表现力的课程,它需要具备色彩的表现能力,它更要将这种表现能力引入到设计领域中去,为专业设计课做铺垫。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很多高校对于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还停留在非常传统的旧模式中,影响了色彩训练的效果以及后续设计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对于入校前没有美术基础的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较快掌握色彩的表现力,所以这些旧的教学模式亟待我们的改进。
一、建筑学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建筑学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社会上对于建筑领域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全国已经有一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建筑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我们审视建筑学专业在课程教学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造型基础中的设计色彩课程,它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的联系上。其主要原因是一概而论,不能把握建筑学学生的特点、缺乏课程延续性考虑只着眼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目前,许多高校艺术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入学后都开设了造型基础课程,主要是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和构成课,每门课大约都是几十个课时左右。在设计色彩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主要以静物和建筑风景的写生和临摹相结合为主。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出身自理工生,入校之前是完全没有美术方面的基础的,即便个别学生之前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那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涂涂画画层面上,基本不涉及“造型基础”,由于理工生的这种特点,因此在该课程教学的中产生了一系列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同样的课时量同样的教学内容,艺术生和理工生起点不一样,教学效果肯定会不一样。其次,谈不上对色彩表现力的训练,现在建筑学的设计色彩课名不副实,根本没包含“设计”的成分,最多只能称为色彩造型。
如果只满足于造型基础的练习,而不进行色彩表现训练的话,对于后续的设计课程学习的作
用是非常小的。
2、建筑学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出现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学生们从小到大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之中,其它课程比如说音乐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一直是处于一种非常次要地位的,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似乎可学可不学,有的有时甚至取消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得学生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很少,更谈不上系统的美术课程学习。而作为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来说,对新生入学前的美术基础的要求不高,对于理工生完全没有美术基础的要求,建筑学专业就是主要只招理工生的专业,所以专业基础可以说等于零。这成为当前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能力教学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建筑学培养的是将来在工作中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熟练的表现能力、较强的创造意识的建筑设计师。
在进入高校建筑学专业以后,设计色彩等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教学内容里面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是全国范围内大多数高校建筑学专业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色彩造型技巧方面的内容,没有提升到色彩表现力训练的层面上来。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得电脑制作效果图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如果色彩课程的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基础造型训练的水平上,那么它的存在意义将大打折扣,所以传统的教育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认为传统建筑学色彩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师培养的需求在变化,国内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没有造型基础,所以如果不以表现技法训练为主,那么学生就无法具备完善的基础造型能力,但是光是注重造型基础训练而忽视色彩表现力的训练,那么学生日后设计的作品将缺乏表现力和感染力。建筑学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结合建筑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造型基础训练为主,色彩表现力与创造性培养为辅,研究一种新的适合建筑学专业特点的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模式。
二、建筑学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设计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起步课程,是很重要教学环节,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对学生色彩表现力的训练,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原有的色彩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近两年以来,国内有少数高等院校开始针对建筑学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现状,积极探索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途径,开始形成两种主流意识,一种是以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的强调创意性训练的教学理念。作为全国建筑学优秀代表的清华大学倡导西方建筑美术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其作品艺术性最大化为宗旨。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另外一种是以天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强化造型基本功和扎实绘画技巧的教学理念。天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对于造型基础教学坚持比较传统的训练方式,打好基本功,训练学生的造型与写实能力。[1]综合两种主流意识,我们觉得针对建筑学学生的特点,应该以色彩塑造形体训练为基础、色彩表现力训练为辅助,兼具客观写实造型能力和主观表现能力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较高素质的建筑设计师。高素质的建筑设计师要要具备善于运用色彩表现力的能力,因为色彩是在设计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传达要素。不同的色彩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影响,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在心理上情绪上产生共鸣。在设计中有目的地运用色彩,合理的运用色彩感情,强调色彩对主题的衬托,能让消费者在瞬间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给人的眼睛与心灵以充分的愉悦、刺激和美的享受,从而提升作品的质量。[2]endprint
因此,我们的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色彩造型技法的训练
从强化造型基本功的方面来说,針对建筑学学生的设计色彩课程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色彩造型的训练时间,因为他们普遍没有美术基础,只有通过一定量的色彩造型训练才能培养起对色彩的完整认识,使他们熟练的用色彩塑造形体,并且逐渐对色彩产生敏感性。往往从事艺术创作的画家和设计师对色彩的体认比没有经历过色彩训练的人更为敏感,这种对色彩的敏感就是画家和设计师经过长期色彩训练的结果。[3]对色彩的敏感性能帮助设计师敏锐的捕捉颜色,更好的处理色彩关系。
2、增强色彩表现力的训练
从培养色彩表现力的方面来说,建筑艺术是理性和感性、科学与艺术的学科,所以我们不单单只要学生具备造型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要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第一,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可以结合科内课外的时间让他们多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和设计作品,从中感受色彩的魅力,逐步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开阔眼界。可以配合一定的临摹训练,通过亲自动手“复制”大师们的优秀作品,进一步分析和体会色彩语言表达的力量。第二,进行色彩的归纳、分析、提炼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从物理性、心理性、生理性、文化性等方面分析色彩作品的色相、纯度、明度以及各层次色彩面积与量的均衡关系,将这些色彩因素提炼出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重构色彩技法训练。第三,进行平面性色彩写生训练,平面性归纳色彩写生时,首先要改变常规的观察习惯,在物体受光情况下,自觉地排除光的干扰,弱化物体的透视空间和体积感,弱化空间色彩关系,着重表现对象的形式美感。此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平面化处理和表现。第四,进行意象性色彩创意训练,所谓“意”是指作者主观情意,“象”则指客观形象。主体在进行创作时,总是首先以自己的主观情意去感受外在物象,而又由于主体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不同的心境等,其审美过程和结果也不相同,当主观性情意与外在物象互相契合时,头脑中就会产生一种具有美感的形象,这就是意象,然后通过物态化的形式表现于作品中,就成为了艺术形象。因此,意象是以意摄象、以象表意,而因为有象则重自主意识、思想、感情的发挥、创造。 所以,在此阶段的训练中,重点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主观意念,尊重主体的审美经验、感情、理想、意趣。通过自我感情和审美判断的酝酿,引发种种创作构想,在寻求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中,使作品展现出新颖的风格样式。
三、结束语
对于建筑设计来说色彩是非常重要的造型元素,五彩斑斓的色彩传递给人的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感受,色彩的感染力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它的魅力是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通过色彩表现建筑的个性、用色彩诠释建筑的情感表现,产生人性情感感染,实现力与美的和谐统一。正如大师塞尚所说:只要色彩丰富,形状就会饱满。这句话精辟的描述了色彩所具有的功能,利用色彩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形状、空间以及情感的表达完美的表现,全面的表达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建筑设计师对于色彩的掌握以及表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件设计作品的效果,由于我们现有的色彩课程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须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并贯穿整个教学,促进基础教学与设计教学的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建筑学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进程,[6] 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欣越.中欧建筑美术教学比较及建筑学色彩教学的改革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8):437-440.
[2] 刘琦.设计色彩课程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3):108.
[3] 李智.建筑学色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15),154-155.
建筑色彩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篇4
在《建筑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 很多高校建筑色彩课程都是由经验丰富的绘画类教师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仍沿袭着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方法, 按照艺术生的教学方法制定建筑色彩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案, 由教师统一安排接受系统的表现性色彩课程训练。目前, 部分高校已认识到建筑类学生的特殊性, 认为建筑色彩课程应该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但在教学中教学安排完全忽视了建筑类学生与艺术生的差异, 教学过程仍然重技法、重感觉、纯艺术化模式倾向明显, 导致课程内容偏缺与教学方法盲目, 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 不能因人施教, 使《建筑色彩》课程没有能承载起它所要承当的教学功能。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一直致力于建筑美术基础教学研究, 在建筑色彩教学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色彩课程教学理念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为使建筑类专业的色彩教学早日走出窘境, 使高校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性设计人才, 本文着重就建筑色彩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观和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建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建筑色彩作为建筑类专业的重点基础训练课程, 也是一门紧密结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本课程通过讲授色彩理论、配色技法和以及色彩设计内涵, 使学生通过色彩训练后能理解色彩构成原理、掌握色彩的构成规律和色彩设计技能, 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意识、设计意识、创新意识和审美水平较强的综合性建筑设计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教学。
1.1 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通过建筑色彩课程的学习, 学生不仅要掌握色彩基本理论和色彩对比与协调等基本规律, 更要对色彩的平面、立体的呈现效果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材料质地的色彩呈现, 要有感性认识, 对色彩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平面上。
1.2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结合专业教学, 通过相关作业安排, 由浅入深地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应用色彩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将色彩设计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人文关怀等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1.3 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学生通过色彩设计课程学习, 要能够胜任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工作, 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专门领域。
2 建立科学的色彩教学观
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的保障是具有科学的教学观。建筑色彩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色彩课程列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其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建筑色彩教学, 让学生掌握色彩理论知识, 了解自然界色光变化的基本规律, 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 提高解决造型艺术中的基本问题能力, 为学习好后期的表现类设计课程, 打好扎实的基础。建筑色彩教学需要紧密地结合专业理论和实践应用需求,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 让建筑色彩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设计, 真正的抓住该课程的本质, 确立科学的、正确的教学观。
2.1 强调以审美为前提, 以创新为灵魂
该课程应该是从美学、设计心理学、色彩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来定位,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建筑设计的表现与创新。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色彩审美能力、视觉感知能力, 把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色彩构成法则以及现代的美学思想和审美取向贯穿整个色彩教学的不同阶段。运用色彩理论与绘画技法, 实现学生思维的转换, 使他们成为视觉形象的创造者, 最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 较好的利用色彩功能的特性为设计服务。
2.2 强调课程教学与专业适应性的结合
建筑色彩课程是建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的引导, 更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教学内容作细致、深入、透彻的讲解和示范教学的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与学的效果。由于这门课程大多是绘画类教师教学, 他们很多采用艺术生相同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作业来进行教学, 很少考虑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课程作业虽然做得不错, 但是在进行建筑色彩设计中, 却不知道如何将前期学习的基本色彩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特点, 改变传统注重技法的教学思路, 更新色彩教学观念, 使建筑色彩课程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 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 使学生在建筑设计中对色彩空间表现达到熟练运用。
2.3 强调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在新的社会形态下, 建筑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传统的色彩教育理念面临新的挑战, 为更好地培养适合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复合型人才, 迫切需要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 分析研究建筑教育的特点, 加强建筑学专业内容的特色建设。增强对建筑色彩课程正确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 提高建筑类学生的色彩理论知识, 培养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以及设计理论水平, 将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深透到具体的色彩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具有复合型和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 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建筑设计师做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
3 建立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立科学的色彩教学观, 有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建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3.1 针对性的采用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法
建筑色彩教学目标可根据学生特点分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进行教学定位。第一阶段为学习方法、理论讲解和基础训练阶段, 使学生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由临摹训练阶段向写生描绘阶段推进。第二阶段为在老师作范画的带动下, 学生向色彩表现性主题训练阶段过度, 培养学生立体和空间概念, 这个过程主要以训练静物绘画为主。第三阶段为建筑色彩分析阶段, 侧重于建筑色彩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主要以大量的建筑色彩画临摹和建筑写生为主;第四阶段为建筑色彩设计, 将之前三个阶段的学习成果综合运用在暑期建筑美术实习过程中, 为后期的的分类建筑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四个不同阶段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色彩使用规律, 在培养学生色彩方面的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同时, 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多种载体的表现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色彩的价值和特色, 将色彩知识运用到现代设计观念之中, 赋予建筑设计以全新的精神内涵和视觉美度。
3.2 针对色彩分析、演示教学法
针对建筑色彩教学首先通过对临摹作品, 了解每种色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析色彩的构成原理, 指出色彩形成的条件和因素, 引导学生理性的进行色彩的绘画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在作业时的诸多问题, 进行讲解、演示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 及时进行一对一指导, 指出在客观的前提下, 物象色彩的形成和表现方法, 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收、理解, 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做到因材施教。
3.3 调整课程的教学方法, 突出实践能力教学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建筑色彩教学的重要问题。首先不能按照传统的艺术类色彩课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针对绘画功底不高, 可以让学生采用临摹的方法来学习, 利用课后的时间提高量的积累, 循序渐进, 会使学生感到比较轻松、有趣, 能有效克服学生的弱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目的, 也符合应用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其次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将抽象的色彩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将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针对一张优秀作品进行讲解色彩知识、分析配色方法, 具体到一个物体受光面和背光面色彩的调色方法。再次通过实际色彩应用教学, 培养学生的色彩敏感度。课下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和书籍收集建筑色彩方面的资料, 对好的作品进行观摹体会、思考, 发现日常生活中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使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美的境界, 达到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总之, 针对建筑类设计专业的特殊性, 《建筑色彩》课程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 在吸收传统色彩教学精髓的基础上, 改变传统色彩课程的授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 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由的运用不同的色彩表现建筑设计构想, 培养开创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意的思路与方法, 让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有意无意地感受一种对色彩的全新体验, 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 为进入专业课程阶段的色彩运用奠定了基础。
摘要:色彩课程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尤其是建筑专业的色彩课程教学, 该课程改革一直受到各类建筑院校的高度重视, 针对应用型建筑专业学生的特点, 本文力图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探索一种适合建筑类设计专业特点的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课程教学,建筑色彩,色彩教学,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建波.工科类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研究初探[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11) .
[2]张艳.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科技, 2014 (1) .
[3]申红田.建筑学色彩构成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建筑, 2012 (3) .
[4]夏其磊.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4 (23) .
[5]夏其磊.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建筑色彩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 (3) .
[6]白芸.设计色彩[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0.
《色彩与调色》课程标准 篇5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与调色是汽车涂装技能方向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色彩学理论、现代汽车涂装中色彩比对、调漆配色的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获得的汽车油漆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初级、中级、高级的能力要求。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色彩学理论、色彩比对、调漆配色的知识要求与操作技能要求,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有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经一定的生产实践磨练后,能够独立进行车身修补涂装过程的调漆操作。
职业能力目标:
(1)
了解色彩学与汽车的紧密联系
(2)
掌握影响颜色的三大要素及颜色的表示方法
(3)
熟练掌握颜色的三个属性
(4)
熟练掌握颜色合成(5)
熟练掌握颜色的表示方法
(6)
熟悉色彩配合与色差
(7)
熟练掌握比色和测色要领
(8)
熟悉色彩与汽车之间的联系
(9)
了解世界汽车颜色现状、发展趋势
(10)
掌握颜色调配的定义、目的及相关基础知识
(11)
熟练掌握调色设备及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操作方法
(12)
熟悉调色的一般程序
(13)
了解金属漆的原理、特性、调配
(14)
掌握颜色的色调、明度和彩度三个属性如何调整
(15)
掌握金属漆的微调准则和技巧
(16)
了解品牌油漆色母特性及银粉控制剂
(17)
熟悉人工微调时颜色三个属性的调配顺序及注意的问题
三、参考学时
70个学时
四、课程学分
4个课程学分
五、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项目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课时
项目1
色彩学理论
1、了解色彩学与汽车的紧密联系
2、掌握影响颜色的三大要素及颜色的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颜色的三个属性
4、熟练掌握颜色合成5、熟练掌握颜色的表示方法
用三原色按不同比例调配出不同颜色
项目2
色彩与汽车
1、熟悉色彩配合与色差
2、熟练掌握比色和测色要领
3、熟悉色彩与汽车之间的联系
项目3
调色基础
1、了解世界汽车颜色现状、发展趋势
2、掌握颜色调配的定义、目的及相关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调色设备及工具的特点及使用操作方法
4、熟悉调色的一般程序
5、了解金属漆的原理、特性、调配
项目4
人工微调
1、掌握颜色的色调、明度和彩度三个属性如何调整
2、掌握金属漆的微调准则和技巧
3、了解品牌油漆色母特性及银粉控制剂
4、熟悉人工微调时颜色三个属性的调配顺序及注意的问题
合计学时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本课程的教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尽可能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式教学模式;
(3)
引企入校,共同开发课程、共享教学资源。
(4)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当相关教学任务的辅导教师。
(二)评价方法
(1)
按每个项目制表进行考核。
(2)
结合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这门课的学业成绩。
(3)
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
(4)
采用“课证融合“的评价方式,既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又重视和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国家汽车油漆工职业资格证书。
(三)教学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与“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工作情境,尽可能采用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式教学模式;
(四)教材编写
(1)教材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注重实际操作。前面章节对色彩理论内容要有深入详细的阐述但文字上要力求简洁、通俗,尽量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习惯,整体要突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和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
(2)教材应理实结合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色彩学理论及调色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3)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纳入教材,以满足汽车发展的实际需求。
—
END
色彩课程 篇6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法 色彩引导教学法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简单教学模式已与当下的教学环境不符。传统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固然有一定优势,但是面对新课程、新要求,相应的环节已经难以一一对应,并且随之产生了阻碍教学进程的负面作用,所以本人在此介绍色彩引导教学方法。类似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特殊的课程来讲,色彩引导教学法有它独一无二的优势,接下来我将进行具体分析。
一、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再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备课。另外还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关注
我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三、色彩引导教学法在实践教学当中的优点和效果
1.增加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快他融入课堂。通过“色彩”这一中间有效环节,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融入课堂,而不是像传统课堂一样老师走形式地讲完内容,然后学生上机实验。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先展示、后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们能更快地接受知识,并且大部分学生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比之前的单纯灌输知识效果提升了很多。
3.提高学生大脑活跃度,加强知识记忆。由于面向的对象是小学生,所以程序或是系统底层代码不需要他们理解,因而色彩引导教学法在只涉及操作层面的教学工作中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操作层面的学习内容。
4.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色彩引导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亲身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效率更高。
四、关于色彩引导教学的具体应用及相关事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信息技术课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气氛,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是每个小朋友都喜欢的,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教学《认识键盘》一课,本课是键盘操作的开门篇,旨在让学生熟悉键盘,为下面指法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整体感知键盘,了解四个分区,掌握一些特殊键的使用。我先让学生在键盘上找出这些键的位置,然后提出“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通过实践,在一些计算机游戏中熟悉键盘。如一个小游戏,屏幕中不断落下各种字母或特殊符号,操作者需要不断敲击正确的字母才能得分,同时如果失分过多游戏就会结束。这样同学们就会慢慢从游戏中提高对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
1.“色彩”的选取。展示实例的选取既不能太过偏离要讲授的知识,又不能太过乏味,否则就失去了色彩的效果,相应的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此方面对授课教师的经验和知识面是一个综合的考验。另外还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授课内容的调整。
2.课堂时间的安排。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色彩展示阶段的总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至15分钟。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可采取“展示色彩实例——讲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再展示色彩实例——再讲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这种循序渐进的策略,同时在每个展示色彩实例的过程中穿插介绍部分简单的学习内容,让小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熟练计算机操作。
3.引导过程的设置。展示阶段固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此方法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从展示到教学环节的转换。这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好色彩展示和课程学习内容之间的转换,甚至是角色的转换,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知识点。
4.逐渐形成固定的套路或者模式。在一段时间的色彩引导教学尝试和探索后,教师们应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融合色彩引导教学法的固定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相对减轻,进而推动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五、结束语
色彩课程 篇7
关键词:平面媒体,印制技术,印刷色彩,教学
《印刷色彩》是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印刷色彩》这门课程的内容繁杂且色彩理论抽象, 以往的教学主要以书本为主,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理论讲授为重点, 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滞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中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效果不够理想。因此, 如何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下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印刷色彩》教学,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和评价几个方面, 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尝试。
1 对教学内容组织的思考
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职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 他们刚刚接触专业课, 95%的学生处于“零基础”的状态, 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且接受能力参差不齐, 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但他们喜欢动手, 对实例比较感兴趣。针对这样的学情,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课入门教学, 上好第一节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生动讲述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色彩在包装印刷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为了在有限的课时中确保学生对较大量知识内容理解并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等具体情况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简教材, 充分利用有限学时, 把教材变“薄”。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于要求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如“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网点与色彩”等, 应该将内容讲透, 反复强调,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对于理论性较强、实际工作中原理应用较少、更多应用其结论的教学内容, 公式推导一律从略, 主要强调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 对于后续学习过程中会专门学习的内容, 则没有必要学习, 如“色彩管理”,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不同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叠。应该删除陈旧的知识, 及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思考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做合一”, 学练并重,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印刷色彩》作为平面媒体印制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 有其鲜明的特点, 理论知识多, 也比较抽象, 但色彩本身为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 贴近生活, 其原理在电脑上通过相应的软件也比较好演示。如何根据课程的特点,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积极探索与实践相符的教学方法, 积极实施启发、引导、参与、互动、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积极融合平面媒体印制技术相关学科知识, 增加应用性内容, 注重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突出平面媒体印制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1 多媒体演示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 《印刷色彩》的课程教学常以口述为主, 辅之以板书, 教学节奏较慢, 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且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 学生更是听得“一头雾水”, 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将教学素材经过整合加工后制成PPT, 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彩色数字图像或人机交互的Flash动画辅助教学, 将各种颜色以彩色图形、图像和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进行一些工艺描述, 这种直观的方法, 既能够让学生增强色彩的感性认识, 又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 如“套印与陷印”、“分色”等。多媒体教学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自然比传统的授课方式要活泼有趣得多,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 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充分传达教学意图,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将Photoshop/Corel DRAW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引入课程教学及实验中
在讲授颜色视觉现象、颜色描述与表示方法、色彩三属性等内容时, 可以直接采用Photoshop/Corel DRAW等软件直接进行现场教学演示。用软件进行模拟调色, 方便、直观, 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色彩的混合规律, 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中, 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调配色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准备纸张、颜料、画笔、调色盘,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配色实验,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它与企业调配色、调墨方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可以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它不再在课堂或实验室进行调配色, 而是将学生安排到机房进行实验, 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利用Corel DRAW软件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绘制十二色环;色彩体验:在各种原色的基础上对其C、M、Y、K其中一项或几项值进行变化, 观察原色值变动之后色彩的变化;调配目标色:教师给出几个目标色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 独立调配色彩, 力求跟目标色一致。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实验的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色彩的调配色规律, 又可以更直观、更快速地得到实验结果, 还可以为后续的Photoshop/Corel DRAW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且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实验, 更高效。
2.3 采用案例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其特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承担设计师的角色之外, 还充当激励者, 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 讨论的形式有以个人发言为主的小型分析讨论会, 有角色模拟演练会, 有分组集体讨论会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教学环境等确定具体采取的组织形式, 设计、布置好案例教学环境。使用案例教学法时, 精选典型案例至关重要, 案例的选择一定要具有问题性, 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案例的分析框架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思考。如, 在讲“色彩的真实性”这一内容时, 针对印刷行业内对图像质量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给学生展示几套样张, 这几套样张均来自企业生产车间, 其中有标准样张、偏色的样张, 也有套印不准的样张, 还有层次并级的样张, 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小组讨论, 随后分组进行阐述:首先将次品样张与标准样张印刷质量进行比对, 指出每套样张的存在的问题, 然后对每套样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分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方案。实践证明, 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实施之后, 效果十分显著。
2.4 注重实践操作
注重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基本包装, 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针对中职教育目标和该课程的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是《印刷色彩》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尽量安排实验, 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多做实验, 在进行颜色三属性认知理论教学之后, 可安排颜色辨认及颜色三属性认知实验, 用打印机输出一张色块杂乱无序排列的印刷样张, 并把各个色块裁剪成独立的个体, 然后指导学生对色块按其三属性的不同进行辨认并有规律在摆放, 这样学生提高了对色彩的精细分辨能力, 同时让学生对三属性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实践证明, 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集合, 教学效果很好。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对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的思考
根据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设计好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以及综合评价体系。应该使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合课程的特点和专业的特点, 也应该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的考核思想。因此教师应该将过去单一的理论考试改为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模式, 本课程的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考试;另一个就是实践操作, 理论考试占60%, 实践操作占40%。其中理论考试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考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理论考试成绩的40%, 主要是对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提问、作业、测验、实验等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考核;期末考试占理论考试成绩的60%, 主要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原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主要是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操作测试共同考核, 能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4 结语
作为一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印刷色彩》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按照新的教学改革思路,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表明, 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武兵.印刷色彩学[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2008.
[2]刘浩学等.印刷色彩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陈虹“.印刷设备概论”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印刷杂志, 2008, (12) :70-73.
色彩课程 篇8
关键词:视觉传达,色彩视觉化,设计色彩,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专业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历程上已经走了相当远的路程, 基本上覆盖了我国所有的艺术设计院校, 它在艺术设计的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意义。视觉化的艺术表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样式, 不同文化, 不同地域, 不同语言的人们, 通过视觉化表达进行文化的交流、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随着交流和审美的需要, 人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视觉化语言, 色彩就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种。色彩直观鲜明的视觉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带动起一个新的视觉传达的领域。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色彩的视觉化语言的意义与价值, 不只是传达的需要, 也是人类情感寄托的需要。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了多层次高能力的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非常具有科学性, 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这些专业都是在于看来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与文化的传达。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艺术设计教师, 我深深地体会到色彩的运用对于艺术的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而只有让学生确实的了解的色彩表达背后的文化意义才是正确掌握运用色彩的方法。我经常跟学生讲解色彩的文化意义, 色彩的文化性来源于人类的文化与文明, 它受到历史, 习俗, 地域, 人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的范围内, 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文化活动中逐渐建立起了对于文化包括色彩语言的共识。在这种共识下, 色彩的视觉化语言也在人类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中不断受到提炼和补充, 在人类活动中进行大量的发展与反馈, 从而逐渐丰富起来, 成为我们现在达成一致的、用于交流的“色彩的语言”。由于色彩语言是通过人们对自然万物和生活感触不同, 对色彩所产生具体的或抽象的联想, 所以色彩语言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联系, 色彩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比形体与文字还直观、更丰富的魅力。我们在进行色彩的视觉化设计是就能比较准确地抓住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 从而使色彩能够充分的达到信息传达的作用。
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使用色彩语言的方法。设计色彩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的核心课程, 我们将以此为中心, 通过对课程的概念体系, 课程内容的讲解, 帮助学生系统化的对色彩进行归纳和分析, 其宗旨在于训练学生深入挖掘设计色彩课程的内涵, 清晰的界定色彩语言的概念, 理清色彩视觉化语言的发展脉络, 需找色彩语言内容演变的内在逻辑, 推导出色彩语言文化体系演化的必然逻辑, 明确掌握色彩语言的设计方法。
设计色彩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准确地把握色彩的视觉化语言并加以运用。因此对于色彩的语言表达我们要给学生做以下归纳和划分:
1、色彩的传统文化表达。前文我们讲了色彩的文化特征和表述, 特定的色彩会产生特殊的精神感染力。视觉传达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色彩带来的民族感和时代感。色彩给人的感觉是因人而异的, 在缤纷多彩的世界里人们对色彩有着很重的依赖。从我们的历史文化发展来看, 节日时节庆祝用的色彩已经在我们的心理根深蒂固了。直到现代, 每逢佳节时, 祖国大地上都会使用大红色来庆祝节日, 此时人类在心理上需要从绚丽的色彩中寻求刺激和满足, 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最极致的宣泄, 同时他们也在追求着色彩带给他们的情感的享受, 这种享受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色彩语言的识别效果。通过对色彩的传统文化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的视觉化语言是有着很深的社会原因的, 她对于社会文化和人类生活是离不开的。富有文化气息的色彩语言最能够深入到视觉传达设计的心理情感表达之中。
2、色彩的多元化文化表达。现代社会的文化充分的接轨国际, 多元化的文化表达也是视觉传达设计趋势不可逆转的一部分。多元化重点在对于色彩语言表达的创新设计, 要完美的挖掘和利用各国传统色彩语言表现的风格, 将色彩语言与历史发展进行完美的结合, 赋予色彩语言别具一格的创意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多元化而忽略了色彩语言的正确表达。色彩语言是复杂和多变的, 有时候将两种文化融合的过于草率也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们要抓住色彩对于人类心理的反应, 辩证的一分为二地看待多元化的表达。
在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 设计色彩教育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意义重大的, 设计色彩教育是现代设计教育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社会的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 色彩这一重要的形式语言与信息传达媒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是在一些具有名望高等院校, 色彩的视觉化语言的运用也显得墨守成规和过于保守。这充分说明我们平时在进行教育教学时对于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一种忽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打破以往的相对狭隘的色彩表现观念, 提高学生的宏观构思能力。对于高校设计色彩课程的改革创新, 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利用我们丰富的传统色彩这一深厚积累的财富, 教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充分的利用这个宝藏, 弥补先天的缺失和不足, 才能使我们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真正具有独立的、成熟的设计思维和掌握科学的色彩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 145
[2]杨乃麟.色彩对人们心理感受的作用研究.科教文汇, 2006, (上半月刊) :169-170
[3]赵百祥.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8 (4) :108-110
色彩课程 篇9
国内致力于对设计色彩的课程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真正开始对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探究是从21 世纪初至今。近几年来,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建立完善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也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如吴卫先生的《色彩构成》、张晓纲先生的《设计色彩写生》、朱介英先生的《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张梅先生的《新设计色彩》等专著, 但其大多只是对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体系一个层面和局部进行探索。对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关系未能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依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 结合高职教育时间短、课程多的教学特点, 精简和优化设计色彩课程设置, 主题化、系列化教学课题设计, 侧重研究配色设计和配色技巧的课题, 以充分的、发散式的步步紧扣的展开方式, 进一步使设计色彩课程呈现为整体的链式结构, 将色彩的功能特性作为设计目标, 在设计色彩课程中建立学生对功能性色彩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色彩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 注重色彩设计应用性的研究,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贴合专业实际需求, 精简课程设置, 使色彩训练实质有效, 能够为实际设计项目服务, 不再作为表现性的造型基础训练课程。应用类别的各主要方面有:广告会展色彩运用、装饰设计色彩运用、动漫设计色彩运用等。
从设计课程实践的伊始即定下教育基调, 是以培养高职类艺术设计学生的色彩感受力、色彩搭配能力、色彩想象力为教学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使高职色彩教学内容更贴合艺术设计专业实践需求。
二、色彩设计能力培养
首先, 以课题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丰富视觉经验, 感受多元的艺术形式语言, 从观察、归纳、分析、比较、联想等多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其次, 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从自然科学和综合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 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 不断对相关设计门类作品中的色彩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 不断地综合设计色彩的表现语言和设计作品中的工艺技巧。
培养学生色彩设计思维的创新意识, 要从色彩的视觉体验开始, 借助有效的视觉体验提高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转变色彩观念, 拓展思维方式, 在精神上体验一个比现实更完美炫丽的色彩世界。打破过去以色彩造型基础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开发以课题教学、单元性教学为主的主观性色彩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素养和色彩审美感觉。
三、主观色彩能力培养
采集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 以色彩的多调、色彩客观性归纳、色彩主观性归纳、打散重构等角度去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明确有效的色彩课题, 进行色彩创意思维和技法的训练。强化主观色彩能力, 凸显色彩作业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内涵。设计与艺术之间的不断深化加强了实践创造能力的训练, 使设计作品的艺术语言在交叉融汇中不断地超越与自我更新。于是, 创意性的色彩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新的高职设计色彩教学模式生成。
课题的设计与作业汇报仍旧是课程的核心部分, 鼓励学生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尝试, 强调学生的视觉体验和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敏锐的色彩感受力。
四、配色设计能力培养
在设计配色课题时, 分析具体的设计案例配色方案及表现方式, 尝试以多种配色方案表现同一设计项目, 研究不同配色设计对同一项目的表现力。
这种强调思辨性与分析性的虚拟任务课题的教学方式, 目标是在设计案例的分析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方案的色彩表现力, 自觉自发地选择色彩、应用色彩, 通过对色彩的主观分配达到个性化的色彩认知, 使学生的色彩感受力与配色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初探[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瑞士]约翰·伊顿.设计与形态[M].朱国勤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3]邬烈炎.关于国外课程的引进与不成功的“本土化”——以图案、素描、构成课程为例[J].设计教育研究, 2005 (2) .
[4]李立新.突异的过程:“三大构成”与中国设计基础教学[J].设计教育研究, 2007 (5) .
[5]周至禹.形式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论设计色彩课程中的装饰画教学 篇10
关键词:设计色彩,装饰画,表现性,抽象
一、设计色彩课程中融入装饰画教学的原因与目的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较纯绘画更贴切人们的生活, 设计色彩的教学中也应该溶入更多与生活衔接的内容, 而装饰恰巧就是这座桥梁。通过设计色彩课程的学习, 为之后艺术设计更多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 同时也可以诱发学生开创更宽的设计视野。作为一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 设计色彩是基础之基础, 是整个设计专业的基石, 更应该着重提高全面的色彩修养。所以, 将装饰画教学融入设计色彩教学中可以让该门课程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设计色彩课程中装饰画教学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 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是以现有的再现性视觉描绘的教学模式为主, 而近年来随着影像、电脑技术在设计和绘画中的应用, 大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甚至已经被取代。然而我们在审美思维方式的多向性、综合性方面却依然难以跟随时代的步伐。所以,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再现能的同时, 还应该训练学生迅速表现感知力引发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即在设计色彩中融入装饰画的教学方式, 来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趣味和造型意识, 以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设置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巩固学生对色彩基础规律的把握。
2. 培养学生主动驾驭色彩的能力。
3. 探索色彩中新的形式语言——色彩装饰语言。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内容提纲:
第一周 (1——16课时) :静物临摹。对色彩基本规律的回顾, 临摹大师们的作品, 尤其那些具有装饰味的静物作品, 如梵高、塞尚的作品。分析其作品的技法、构图、色彩应用的方法等。作业量:1——4课时每课时一张32开纸, 5——16课时每两课时一张16开纸。
第二至三周:静物写生。将上一周在临摹中所领悟到的沟土方法、绘画技法及色彩应用等融入自己的色彩静物写生作业中, 同时尽可能的突出自己的主观色彩。作业量:平均每周完成两组静物写生, 每组静物分别用具象、表现、抽象三种绘画手法来完成。平均3课时一张8开纸。
第四周:风景临摹。临摹从印象派之后至当代大师具有装饰味的风景作品, 以春天景物为主。分析作品的构图方法、色彩概括方法及风景写生的技法。作业量:每两课时一张16开纸
第五至六周、风景写生:应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风景写生。第五周每2课时一张16开纸;第六周每4课时一张8开纸
四、在设计色彩课程中应突出装饰色彩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设计色彩的课程中应该突出装饰色彩的教学。对于客观物体, 在设计色彩中要体现其主观性, 突出主观色彩, 而装饰色彩同样注重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彰显个人主观感受, 并以色彩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且装饰色彩不仅能反映个人专管感受, 更能锻炼和提炼学生组织色彩的能力。我们在进行色彩描绘时, 画面中的色彩不可能都是符合我们个人主观色彩的要求, 有的颜色太鲜艳、有的颜色又太暗淡, 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对色彩进行提炼、组合, 从色彩的基本要素及感情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从而设计出我们在画面中所需要的色彩。这种组织画面的方法, 即训练了学生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 又可以使他们锻炼色彩创意和提炼色彩的能力。在设计色彩课程中融入装饰色彩的教学可以从静物写生入手。在布置静物时, 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造型比较简单、质地平整的静物, 静物造型简单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能的精力放在对色彩的研究上。比如静物对象是西瓜、陶罐等,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时, 重点放在色彩与形状的关系上, 把对象看成一块绿色、一块褐色等, 而不是看到的具体物象, 用平面化的观点去理解、分析和提炼。在设计色彩课程中融入装饰画教学应该重视想象力在色彩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将色彩与现实生活的情感相融合, 并用色彩的手法将其夸大, 使我们在创作的时候, 由生活到色彩画面;当我们欣赏色彩作品时, 又由画面还原到我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正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
五、装饰色彩的再现性、表现性、抽象性
课程中加入西方现代美术中有关色彩的发展变化和基本规律等知识。深入了解色彩的自然性、社会性及精神性。自然性即我们现有的写生色彩, 其色彩的目的是忠实的再现客观对象的色彩;社会性也叫色彩的象征性, 如在中国:黑色象征高贵、庄严, 红色代表喜庆, 黄色象征下流或王权, 白色象征纯洁、死亡等, 各个国家民族的色彩象征各有区别;精神性指的是色彩的个性化, 色彩的个性化因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而制约了人们对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如:梵高、塞尚、高更, 他们的作品都是把色彩从自然性推向精神性, 强化色彩的精神因素, 而每个人在作品中的色彩风格又各不相同。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只重视色彩的自然性, 而在装饰画中则更突出色彩的精神象征性。我们在设计色彩课程中突出装饰画教学, 因为在装饰画中有具象写实绘画中的表现性绘画、抽象性绘画等, 这些不同艺术语言在装饰画的表现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使得装饰画中的色彩成为情感的倾诉, 象旋律中变化莫测的音符, 所体现得更多是色彩的精神因素。这正是设计色彩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
让学生在完成一张具象写生作业的基础上再根据同样一组静物完成一张表现性作业, 要求其在作业中强化主观色彩, 让色彩成为其情感的符号, 通过情调与气氛的渲染自由改变光色调从而获得自在驾御色彩的快感。最后再完成一张抽象性的作业, 要求以几何线形构成画面的基本图像结构, 抑制以往在作业中三维空间及具象形体在画面中出现, 将造型符号化, 让形式在独立于客观世界的地方呈现高度的自律性。通过一系列课题的研究主观色彩、主观造型呈现心灵的高度自律, 顺其自然的将装饰画融入设计色彩教学中, 领略色彩艺术的无限自由。
设计色彩是艺术设计的视觉认识基础, 在深入学习设计色彩的过程中, 强化装饰画教学即强化了“变”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能更充分地发挥视觉思维创造的能动性, 并为开放艺术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图像设计的创造能力提供了一条更为先进的途径, 为艺术设计奠定了更为深厚的美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楠.平面设计与色彩[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5
[2]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伍立峰.设计思维训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4]冯进.设计色彩教学模式探索[J].美术大观, 2009.06
色彩课程 篇11
关键词:艺术设计;色彩类课程;现状;专业要求;重构思路
色彩类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艺术设计进行视觉表达的最有效手段。作为人类最敏感的视觉信息符合,色彩无疑是最具特色的。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色彩类课程通常是必修课,加强色彩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色彩辨析力、表现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多围绕“色彩类教学”来展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也进行了探索与整合。但从艺术设计专业性质来看,色彩教学与传统的纯美术专业课程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区别的,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艺术审美性与实用性,往往是通过色彩的理性与感性、色彩的艺术与技术等方面来实现的。
1 色彩类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教学问题
从专业性质来看,艺术设计不同于传统的绘画专业,特别是在色彩教学上,多从设计造型形式上来讲究色彩的运用,体现色彩的实用性和艺术审美性。然而,在实际课程教学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轻专业素能重色彩知识问题
知识教学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对知识的积累与素能的养成有重要作用。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类课程,一方面强调色彩知识的储备,另一方面应该着力发挥色彩在培养学生色彩能力及创新思维上的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教学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多讲究对教材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对色彩素能的训练,如在临摹、写生教学上缺乏系统化、技法性训练,更无法实现色彩设计思维的养成。其问题与色彩类课程的教学定位有关,忽视动手实践是主要因素。
1.2 色彩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度不够
艺术设计本身讲究应用性、实践性,对于色彩类课程多安排在初期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美术训练转向艺术设计教育。然而,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源自美术类专业,色彩类课程具有相似性,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关联,忽视学生的色彩感知与色彩表现能力,在平时的色彩训练上缺乏实践,导致学生对色彩的表达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反而制约了学生对色彩的创新力。
1.3 过于强调对色彩构成的教学
色彩类课程是多方面的,既有色彩课程,还有色彩构成。从色彩的感知力来看,色彩属于“感知教育”,对色彩的认识应该从客观世界中来发现客观规律,并加以创新运用。然而,色彩构成课程在色彩教学中占比较大,不可否认色彩构成对于提升学生艺术设计具有促进性,但过于强调色彩构成的内涵及特点,往往从技能技法的训练上忽视了色彩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感知。事实上色彩是变化的,任何色彩都是与环境相融合的,通过色彩的分析与对比远比单纯的色彩构成教学更有意义。
2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对色彩类课程的要求与定位
2.1 艺术设计本身的色彩课程定位
艺术设计是介于实用美术与纯美术之间,既有两者的共性又有差异性。色彩类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要根据艺术设计的服务领域来科学应对色彩教学。通常情况下,对于绘画性色彩教学多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对于设计类色彩教学则多侧重于对功能的明确,尤其是在突出受众的审美要求上,还需要从色彩的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可见,艺术设计对色彩类课程的教学,既要强化设计意识又要突出色彩境界,更要从色彩的经济性上融入色彩的构思与创新。
2.2 艺术设计对设计师的色彩要求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色彩是为了服务受众,并非单纯的抒发绘画者的情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从作品、市场、受众需求等方面,将色彩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统一。一是要做到色彩的使用是为了满足需求,将产品色彩的设计与产品的功能、外观相联系,突出受众对产品色彩的审美要求,要分析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要兼顾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的协同。一味地注重艺术审美而忽视实用价值,反而“华而不实”。二是要融入情感表达,作为艺术设计同样要满足受众的情感诉求,要从产品的艺术性上将受众的情感进行表达,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色彩符合来表现丰富的情感。色彩本身是基于主观需求的表现,也是设计师的思想凝结,因此要从设计本质上,兼顾外在形式与色彩情感的关联性。三是要注重艺术属性对功利属性的支撑,艺术设计的服务本质为艺术性、功利性的统一,从作品的艺术性上服务于功利性,就需要从作品的情感因素转向实用层面,抓住色彩构成形式与色彩表现意图,突出色彩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3 色彩类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构
色彩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定位,在进行课程重构时,应该着力从色彩的视觉表达上服务于艺术审美要求,服务于设计师的情感诉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整合。
3.1 强调色彩在视觉思维上的训练
从色彩类课程资源整合上看,首先要关注色彩思维的训练,结合不同色彩的视觉感知形式,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色彩中进行辨析。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力,特别是围绕色彩视觉表现力,将之与客观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色彩进行关联,由此来训练学生的色彩选择力与洞察力。同时,利用色彩原理,将色彩视觉与视觉艺术相融合,引导学生从不同色彩视觉形式差异中进行反思,理解并运用色彩视觉进行不同作品的色彩运用,并进行效果对比和评价。
3.2 注重色彩语言的训练
色彩类课程不能将色彩的教学与训练进行固定,而是要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通过对色彩语言的观察与理解,来多方面、多层次的运用色彩语言。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色彩基本要素的学习,并从不同事物的色彩辨析中探究色彩的表现策略;通过对色彩类课程资源的整合,让学生从色彩语言中理解色彩,审视色彩视觉思维训练,特别是在实践中,将不同色彩表达方式进行阐释与分析,结合具体的艺术设计作品来对色彩语言进行评价,从中来表达色彩的不同理解与判断。唯有借助于艺术设计作品的色彩分析,从学生的观点探讨与对比中来增强学生对色彩的判别力,洞晓色彩表达中的不同意蕴和价值。
3.3 强调色彩技法的训练与表现
从色彩运用上要注重色彩表现技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技能,尤其是对色彩的感知力,要能够从色彩的情感、体验、色彩的理解与认知中,抓住色彩语言与技法的紧密关系。色彩视觉的表现是多样的,色彩视觉体验是不断变化的。在色彩技法的训练上,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从色彩工具的运用中,从手、眼、脑的协同配合上来增强色彩运用的信心。色彩类课程教学要深化学生对不同色彩表达的认识,要能够从不同的色彩及技法运用上注重学生经验和观念的交流与互动,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熟练度。
4 结语
色彩作为视觉感知的最敏感要素,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色彩类课程的整合与重构,要突破传统色彩教学的束缚,要深入拓宽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范围,关注色彩的服务性、实用性、艺术性、功能性,从色彩的感知、色彩技法的训练、色彩视觉的养成上,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提炼与概括,促进学生色彩视觉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陆慧.浅谈艺术设计学科色彩类课程的优化整合[J].出版与印刷,2013(04).
色彩课程 篇12
南通市是江苏省的地级市, 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 简称“通”, 古称通州。南通市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是在近代史上最早按照先进理念规划和建设的城市, 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 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江和海的碰撞, 产生了独特的江海文化。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服装设计的创作中不仅能够凸显服装设计的特色, 更能让设计理念富有艺术价值。
一、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是一门初级的设计课程, 需要将一定的设计理念、艺术元素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够产生更有价值的作品。在现如今的中职教育中, 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是一门颇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然而, 大部分学生设计的作品中都缺乏一定的创意与积淀。这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的局限, 另一方面, 这也是由于学生缺乏设计作品时所必备的文化素养所致。
随着教育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在中职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在传统的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的引导与传授, 然而, 对于一门以设计与创意为基础的现代艺术学科, 丰富学生的思维与文化涵养、提升学生的审美与艺术品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许多教师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教学实践中也在有意识地做出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程讲授中有意识地渗透关于地域文化特色的相关知识, 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 并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将地域文化特色表达出来。
二、在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意义
在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融入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是非常有意义的。服装设计的根基不仅在于学生所掌握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技巧, 学生还要让自己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 能够传达出更有价值的理念, 这就必须在作品中融入相关的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的渗透不仅会让作品的特色更为突出, 也会让作品凸显一定的文化内涵, 让作品的艺术价值得以体现。
南通自古就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早在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为避战乱, 世居淮、沂地区的东夷部落不得不进行迁移, 其中的一个分支古青墩人迁移至此, 成了南通最早的居民, 也是最早的移民。他们在南通这块土地上最早播种下了北方文化的种子, 并烙下了北方文化的印记。不仅如此, 由于历史原因, 南方文化对南通的影响也很大。南通方言中, 说吴地方言的人最多, 南通京剧属于南派京剧, 极具地方特点。南通作为南北过渡的地带, 其文化特征表现为南北文化兼而有之, 南风北韵在这座城市中都能得到彰显。这座城市所饱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价值的文化因素, 都可以成为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设计中更多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一种极大的丰富, 更能很好地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
三、在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方式
1.材料的运用
材料的运用是服装设计中的基础内容, 在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也应该让文化元素得以充分渗透。南通作为一座南北文化融会贯通的城市, 许多文化元素都能为服装设计材料的运用提供灵感。北方人经常给人以粗犷彪悍、英勇善战的形象, 棉、麻这些舒适的材质往往受到北方民族的青睐。在给学生开展材料的运用课程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北方民族的传统服饰, 尤其是他们对于棉、麻这些材质的应用方式等, 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创作时找到灵感。被称为“北上海”的南通自然也遗留着较为浓重的江南风韵, 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南通更像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城市的原因。受到苏杭一带服饰用材的影响, 丝绸等富有浓重中国特色的材质在南通也较为常见。丝绸作为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服饰用材,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创作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丝绸这种材质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能够更好地凸显其文化意味。
2.图案的运用
图案的运用不仅是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 某种程度上也是服装设计的灵魂所在。首先, 在图案的运用教学中, 要让学生对点、线、面有较好的认识, 要让学生从这三个层面首先领会到图案的形成与构造方式。然后, 在图案的运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将一些很典型的且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南通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如通剧脸谱或者是彩锦绣中用到的一些经典图案。南通在融合了南北两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 在历史文明的演变过程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一些文化特色产品, 如哨口风筝、海安花鼓、蓝印花布等。对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流程, 更要多学习、多了解。这些元素中蕴含着雅致的文化韵味, 能够让学生的作品更具创意、更有内涵。
3.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要, 色彩不仅会决定服装设计的基调, 也是设计中表达情感、传达作者的基本设计思路与设计理念的手段。南通文化也能够从色彩中找到一些独特的地方, 菊花是南通市的市花, 每年秋天南通市都会举办菊花展, 市民能够看到大片大片的菊花, 形态各异、色彩丰富, 广玉兰则是南通市的市树, 这些都是南通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的体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这些美丽花木, 让学生从南通市的这些地域文化中找到自己在作品设计的灵感, 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凸显出更多的文化意味。
在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更好地挖掘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 并且将这种文化特色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中, 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创作思维与文化涵养,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与艺术品位。
参考文献
[1]黄锦希.云南壮族服饰图案暨构成形式的审美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 2011.
[2]李永燕.浅析中国传统图案与服饰的发展[J].中国商界 (上半月) , 2010 (11) .
【色彩课程】推荐阅读:
色彩设计课程10-20
基础色彩课程09-22
高职色彩构成课程设计05-25
色彩绘画包括哪些课程05-30
《园林美术――素描、色彩》课程大纲12-21
服装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12-25
色彩与色彩风景写生05-16
数字色彩系统色彩设计08-20
色彩构成与色彩设计11-16
从写生色彩到设计色彩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