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共12篇)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1
学校的教育活动由“教”与“学”组成, 只有这两个部分互动良好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慕课的出现为传统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生机, 调动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也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新的发展, 慕课要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 适应中国高校的现实发展。
1.慕课的概念特征与兴起
慕课, 即MOOC, 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也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 它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上的在线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最先由美国发起, 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进入各国高校的视线, 慕课的发起给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力量, 对全球的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些高校也加入慕课的行列。 慕课因为独特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面向全体师生开放。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方式, 只有固定的老师和学生才能参与其中, 慕课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同一门课的学习资源。
(2)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内容更丰富多样。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只要错过课堂的内容, 就几乎无法获得同样的机会重新学习, 而慕课却不会这样, 而且内容更丰富, 不同学校, 不同专业之间都可以在网上获得学习资源。
(3) 更能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 直接在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课程,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还处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 在高校中对智力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思想政治方面, 由于对升学率、就业率的极度重视, 学校方面更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学生进入大学的目的性更强, 只是在日渐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增强就业能力, 因此对专业课程和实用课程要比思想政治课程更用心,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3.慕课给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慕课在各高校中的发展与运用, 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通过慕课这一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 各高校老师和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可以得到全部的教学资源, 这样可以使二三线学校学生得到我国最优秀的学习资源, 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慕课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更多样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增添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具时代性的教学内容, 增强教师的授课效果。同时慕课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同一堂课, 使课堂效果可以覆盖更多学生,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课堂, 使教学针对性得到增强, 避免“一刀切”。 另外, 也可以使学生的碎片时间得到合理利用, 提高学习效率。
在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中不能忽视其带来的挑战, 如在统一的教育资源网络平台的建设上, 无法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作为高校特色的课程, 可能学校会不太想分享给其他学校, 这就给网络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带来不便。 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 我们很难做到每一条信息都认真审查、过滤, 这就给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低俗的信息发展带来便利, 其中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利己主义思想等, 难免让学生接收一些不良的信息, 影响高校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另外, 慕课的发起地是美国, 由于我国同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 如何使慕课能适应我国高校的现状, 在我国长远地发展也是慕课进入我国后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在这一新型的授课方式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 适应时代的发展。
4.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和改革创新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各所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应慕课的发展, 这是一项艰难又复杂的工程, 需要社会和学校全体动员, 共同努力。 建设和我国现实适应的慕课模式。 各高校要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统一思想, 坚定道路,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国情, 规划设计适合自己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模式, 并监督实施。 各高校教师要根据慕课的课程要求, 转变观念, 提高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使自己所教的课程在网络平台上会被更多的学生接受, 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深入每一个学生身上。 各高校学生要积极适应教育的发展, 主动接受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对学校的设计方案积极进言献策, 反馈教学意见, 使相关课程更容易被全体学生接受, 推进慕课的全面推广, 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 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 方便网络平台之间的传播, 引导好舆情, 最终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 我国的慕课虽是从西方社会进入的, 但是因为它具有的巨大潜力, 可以在中国各高校进行推广, 同时也要使其在中国教育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长久发展, 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摘要:慕课是一种新兴的高校授课模式, 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缩写, 即MOOC。这种新型的授课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中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而且在内容上更多样, 更吸引学生参与。这对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 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在授课中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实现慕课的全面运用及改革创新, 是本文重点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慕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 2014, (1) :68.
[2]苏升乾, 王溪.“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 (1) :103-105.
[5]魏哲哲.深度聚焦大学思想政治课:是必修课也是学生爱修之课[N].人民日报, 2015-01-22.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2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
2、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
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老师的提问谁能给以准确的回答,谁能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较长的小说、故事等谁能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复述出来等,做到有的放矢,老师对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不失时机地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与提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范例,是学生明确“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分析、讨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组织、激励学生成立学习讨论小组,由学生独立的、自由地、大胆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2、教学思路和教学艺术力求新颖。
(1)新颖的教学思路,就是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一是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的处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详尽地讲解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诸如写了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写、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写等等,旨在使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表达中体会写景的方法,进而达到初步掌握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的目的。这样使初一的同学比较直观地熟悉课文,并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语文知识。二是找准教学“突破口”。如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以肃穆崇敬为“突破口”、教学《天净沙?秋思》是以清静悲凉为“突破口”、教学《长江三峡》时以豪迈奔放为“突破口”等等。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新颖的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如《荔枝蜜》教学的导人,采用音像资料导人,运用媒体播放有关蜜蜂、蜂蜜的图片,同时插播旁白进行解说,然后谈感性认识——提问:同学们都接触过蜜蜂,蜜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学生发言后,教师导入课文学习——“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蜜蜂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看看作者对蜜蜂的感受是怎样的”。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3、站在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立场去组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彰显人文性,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这是课堂教学的内涵,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和细节描写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用你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答案:慷慨大方、重义轻财(事例:请史进、李忠喝酒,向金家父女赠银、倾听金家父女诉苦,帮助其逃生);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事例:痛打郑屠、帮助金家父女);性急如火、心细如发(事例:听完哭诉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勇而有谋、胆大心细(事例:先救助金家父女脱险再惩处郑屠、质问郑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斥骂郑屠“诈死”从容退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巩固了学生掌握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创新体验 篇3
一、摆正新形势下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定位好教师的角色、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至关重要。当今中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视野触角延伸到校园外的广阔世界,关心国内外热点问题,开始思考人生。现在的师生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师道尊严”变为“师生互敬”,变“惟师是从”为“民主平等”。从教师角度而言,就是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只有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最旺盛的创造力,实现自我,获得成功。所以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才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快乐主动学习,身心健康成长。
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1.注重理论与时政热点的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现在的学生再也不像以前的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他们思维敏锐,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速度快,但因为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碰到许多现实问题,产生诸多疑虑,希望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得到比较满意的答案。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疑惑,才能切中学生的脉搏,以事实为依据为学生答疑解惑,在争论中明晰观点。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出课堂,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到社会上去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直接情感、实现对知识点理解和运用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生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有价值,从而从内心里真正想学、愿学这门学科。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我带领学生参观开发区全国500强民营企业,让学生了解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有时根据教材需要,邀请代表性人物来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这样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深化了课堂中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初识观点——实践检验——深化观点这样一个模式,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创设情境,通过情感的共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教师面无表情的说教与全身心的以情动人所收到的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在学习初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声情并茂地讲述《疯娘》的故事,情到深处,我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讲完故事后教室寂静无声。突然,教室里不知是谁鼓起掌来,顷刻间全班掌声雷动,学生随之谈到的感受使我真切意识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相信他们会把对母亲的热爱,对家庭的热爱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讲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我表情凝重,语调低沉,悲愤地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在讲述新中国的巨变时,我语调轻快,神采飞扬,话语间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的表情也随着教师的语调或悲或喜,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情感升华。
三、让作业本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是有限的,毕竟只有45分钟。为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我把作业本当作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不仅认真批阅,而且都会根据作业情况仔细批注,内容包括对本次作业内容的评价,对上节课课上表现的评价,对学生进步的欣慰,对学生退步的焦急,对学生的希望等。作业都是在上一节课前的课间发,因为我喜欢看学生拿到作业本后,急忙翻开作业看老师写什么评语的那种期待的表情,急忙想看其他同学的评语的表情。经常有学生在作业本里加张或是表示决心的,或是表示感谢的,或是表达不好意思诸如此类的纸条,我会感觉很欣慰。所以,通过作业本和学生交流这个平台我会一直利用下去。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篇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 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 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内容非常丰富, 在外部世界中, 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 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 有些是创造性问题, 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和利用。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 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 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 重视常规性问题, 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因此,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比如, 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三产业中的我国农业这一问题时, 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农村参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从而来发现问题。具体的做法是: (1) 做好参观前的知识准备, 教师在课上讲清“农业问题”的知识点, 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农村问题和党的农村政策, 以及如何发展农业的途径。 (2) 明确提出此次参观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该村的农业投入, 抗灾能力, 基础设施, 生产经营状况, 农业收成, 农业政策, 村办企业, 劳动者文化素质等。方法是听介绍, 参观、座谈、个别访问等。在各项活动中, 都要指明观察的重点。 (3) 实地观察中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4) 指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
2.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总的看要坚持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首先使学生了解丰富而生动的辩证法事实, 通过分析、归纳, 使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 要注意纠正学生从单一侧面绝对看问题的思维倾向。例如, 在讲改革开放巨大成就时, 简单的说教效果往往不好, 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 然后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中学生对改革开放中的成绩和问题会产生不同看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歧意见引导学生从自己家乡的变化, 有的从报刊的数据事实, 反复论证观点,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的思维活动, 学生对改革开放3 0年成就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认识, 其辩证思维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3. 实践能力培养。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 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 思想支配行动。实践上的创新, 先要思想上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 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突破定式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 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5
关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
文/姚银侠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的学习是学生培养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新时期里,对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优化创新;重要性;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优化与创新的重要性
1.优化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一味说教,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单一的方式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因而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创新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学习知识。
3.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为树立“三观”奠定基础
优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学好高中思想政治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如何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1.为学生创造多种讲课方式使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知识点上,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将时事与政治知识联系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理论联系实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到一起,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www.fwsir.Com)二来能促进学生了解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情绪。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有一定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想突出自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举办一些关于时事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式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对时事的了解,并积极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这种竞赛的`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3.教师精心地准备教案,充足的备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传统的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达到高考的目的,教师通常满堂灌,把知识全部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再把知识点布置成作业留给学生回家复习,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枯燥无味,学生每天机械地学习及记忆,没有主动性,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
“成功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通过课前充足的备课,课堂上注重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引古论今,引用其他知识来丰富课堂,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通过积极引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
4.通过不断改进激励制度优化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在学业上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通过改进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正碧。加强时事政治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J]。读与写,(05)。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2-0120-01
创新能力是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发明、发现的能力。它标志着知识、技能的飞跃,是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教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上思想品德课免不了专制、高压、冷冰冰的灌输。试想,这种惟命是从的课堂气氛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敢于弃旧从新,与时俱进,摒弃那些陈旧的、迂腐的传统观念。运用新的教学观,倡导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二、巧设疑问,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为此,教师在上课前要深钻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巧设疑问,让学生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笔者在教《我们身边的经济生活》时。在网上购物(图片)情景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十年后,我们的经济生活是什么样子?这种探究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避免了简、机械化的解读。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汇聚,智慧在碰撞,出现了许多不可预设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和信息,学生通过发现、选择、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新知。经历这一探究过程,学生从绿色GDP、知识经济、新新人类、创新社会、和谐社会、安全卫生、健康文明、优质高效、循环经济、太空旅行、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等方面形成答案。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生活,引领学生生活。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融入学生鲜活的生活场景之中,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从生活中选取情景,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归,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不拘于生活细节,是思想品德教材设置探究活动的一个基本思路,也是思想品德教材落实课程标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的理念的生动体现。如《“引领——尝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的国情内容教学模式,“走进生活——明确观点——深入体验——学会运用”正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教九年级《面向世界的眼光——让世界充满爱》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明确观点,设计了考考你的情境:你知道以下国际节日、纪念日吗?他们有什么含义?(如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国际和平日、世界人口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翻阅有关参考书,找到答案,然后又播放我国政府和人民对印度洋海啸灾民援助以及世界各国对我国汶川地震灾后支援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明确: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以积极参与的心态,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接下来,师生齐诵《和平颂》,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在学会运用的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为班里贫困生捐赠一点力所能及的学习用品和钱物的现场捐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讲《做理智的消费者——维护权益》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辨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仿冒的“双星”运动鞋,盗版书刊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常识,而且增加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学生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一个民族惟有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在教学上创新,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7
关键词:创新教育,美术课堂,素质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 要让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竞争, 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才, 就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 我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和创造性思维、改革评价方法、分层次教学、合作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一、课程的内容的选择
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一个批判、选择与存疑的过程, 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 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教师要在课程的内容中挖掘出具有创新倾向的知识点, 然后把这些知识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 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教授, 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 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 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为的是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优化课程的信息, 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内容中来,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形成创新意识。美术课的内容应该充分突出美感教学, 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美感的内容吸引、感染学生,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 进而主动选择美。马克思说“:我们要以美的原则改造世界。”在当前的教学中, 美术课的任务是让学生自觉运用美来塑造自己以后的人生。当今信息时代的教育, 教师必须主动地引导学生用美的原则去选择知识和信息,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
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伟人之所以伟大, 是因为我们还跪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勇气,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气氛, 让学生相信自己具备巨大的创新能力。
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课的优势在于能开发学生的形象和直觉思维的潜能, 即逻辑性思维。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只是提高学生思维的活泼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课时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任何一种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就是身心自由”, 艺术课的通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二、改革评价方法
为了改变学生仅想要个好分数的思想, 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总结出了一套适于美术课的作业评价方法,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让他们走出分数的误区,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方法是:摒弃分数, 采用等级制及评语法, 特别是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其实美术作业原本就浸透了学生的各种情感, 有些想象的和抽象的作业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 但也可能是学生构图能力的局限, 甚至是因为某些个性的因素使然, 教师必须用孩子的眼光, 才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 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 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 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 耐心地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 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地交流作用, 学生也会更好地改正一些错误, 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欣赏他的。
三、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另外, 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 是分层次的因材施教而不再是单一标准的统一要求。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 也就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学生, 分层次教学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水平有较全面的了解, 并制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让每个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未来的社会中, 只有学会合作, 才能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的优势, 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效发展的需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人才的基本素质, 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在各方面与人合作, 最终建立起与人在道义上的有效合作。在美术课中我采取了优势互补的合作能力训练。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创新教育 篇8
人类文明史是一个由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的发现、发明、创新组成的历史,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各类创新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也就是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的基础之上的, 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上, 因此, 全面提高和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先从教育创新入手, 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 以发展为目的, 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
在基础教育中, 创新的要求, 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具有积极探索、勇于开拓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 能够善于发现问题, 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 并努力探索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 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校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 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或理念。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 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 树立大创新目标, 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 释放创新激情。
创新精神主要指创新心理因素, 包括动机和情意因素。
创新能力指: (1) 敏感性, 容易从周围事物中发现新问题; (2) 灵活性; (3) 独创性; (4) 流畅性; (5) 再定义性; (6) 洞察性。
创新教育也可以围绕创新的三个层次核心内容展开:
1. 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
2. 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
3. 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探索精神培养。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 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知识的参与活动。鼓励学习中的探究和怀疑,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更重要的学习探索是对知识整体及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这些正是创新教育鼓励学生以更宽广的视角, 从分割的学科课程里“重新发现”的关键所在。
(2) 综合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就是将现有知识重新组合为新知识的能力, 新组合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标志着创新。
所谓知识的重新组合, 就是把原来几种知识联系起来成为一种综合知识, 或者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个部分, 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部分重新联合起来, 成为具有新特征、新功能、新内容的知识。
事实上,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创新发明, 都由原来事物的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 产生质变后才表现为“前所未有”是“有中生有”。例如,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无非是按“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重新组合, 才具有了新功能和新特征。马克思继承和扬弃, 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重新组合, 从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马克思主义。注重培养中小学生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的品质就是为他们的创新能力营造基础。
(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面已经说过, 不再赘述。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其基本内容是向学生灌输做人的基本道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初中阶段, 要使学生初步树立做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观念、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初步懂得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为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理想打下基础。高中阶段, 要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政治、经济现象,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 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为逐步形成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
针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创新教育
1. 重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对学生
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激发学生创新, 明确创新方向, 这是适应未来创新社会的需要。例如, 讲“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一节, 先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中引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使主观符合客观”而后让学生举例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什么时候从实际出发, 什么时候就取得最终胜利, 并强调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了“从实际出发, 主观符合了客观”, 这样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中华民族的复兴, 关键是民族创新, 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使创新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2. 教学中要重视思想政治史教学。
科学的过程就是创新过程, 科学成果归功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就是这样的人, 他们通过继承和批判前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理论和体系, 从而使学生树立立志创新的精神。
3.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社会问题,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创新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阶段, 而不注意引导学生把新思想“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就无法提高创新品质。如果学生不善于将思想转化为某种形式的思维“产品”, 联系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际, 认识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不善于不断增强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协作精神, 那么创新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完成, 创新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这就是说创新必须创效, 不能创效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而实践能力就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效果和“效益”。
4.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将学生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造”, 更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还要着力开发学生发展的3个空间:
(1) 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保证和扩大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 既是学生生理、心理需要, 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不是一种雕刻教育, 而是潜意识地渗透到每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中的。
(2) 学生思维的空间。变知识灌输教学为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 发展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 纵向思维好比在挖同一个洞, 而横向思维则是试着到别处挖洞。
(3) 学生表现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辩论、创新性作文、扮演角色、演讲、写小论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
( 一) 学生思想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 学生的看法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因此高校也应不断的对于教育模式进行更新, 引用全新的方法来适应学生看法的变化。当前的发展过程中, 社会的就业形势不乐观以及社会信息复杂混乱, 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看法的偏差, 并且网络不断发展, 学生运用网络进行答案的寻找, 也进一步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减弱。
( 二) 对事物认知不足
思想政治课程往往需要对于时事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准确的分析能力, 但若学生的分析能力存在偏差, 就会造成不能让你更清晰的对于事物进行了解和分析,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老师进行适时的引导, 来对于学生进行纠正。学生正处于容易发生偏激情绪的年龄, 易出现错误的认知。
( 三) 学生价值取向偏离
当前发展过程中, 学生不断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 价值取向处于不断的偏离之中, 不能很好的遵循社会主义价值观。大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思想政治教学是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淡化的过程。当前的大学生过于关注如何找到工作, 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对于自身的作用, 因此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
( 一) 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教育中, 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没有十分重视, 因此造成了学生缺乏将思想政治教学融入实际生活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并且加大教学中对于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 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改变传统教育中忽略思想政治教学的弊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育中, 教学的内容没有新意, 学生经常会感到枯燥, 并且缺乏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主要以老师教学为主, 单一的对于知识点进行理论性的讲解, 学生的参与程度低, 并且缺乏积极性, 难以融入课堂之中。
当前的高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提升了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视程度, 进一步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重视, 意识到了不可只重视片面的发展,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
( 二) 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中, 教学方法十分单一并且枯燥无味,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进行知识的接受, 求知欲低, 主动性差。因此, 在当今的教育中, 应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法, 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对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 加入图片和声音文件,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方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加深记忆,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来取代从前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 因此, 应在教育过程中, 不断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老师适时的对于学生进行点播。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 来应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 并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不断的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进一步对于知识进行掌握, 并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 三) 注重学生道德观的培养
高校在对于思想政治的教学中, 还应不断的对于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进行树立, 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的价值观是今后步入社会后十分具有应用价值的, 也是今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关键之所在。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对于学生的道德观的培养,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为其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兴趣, 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 并且远离被动学习的局面, 提升学习的主动性。
遵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保证, 促进了学生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理解, 将学生与国家之间建起一条纽带,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并且支撑起学生的整个道德体系。
三、总结
高校在对于学生不断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还面临着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进行正确的建设的责任, 在此过程中, 要不断的对于学生思想进行了解, 根据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方法的合适选取, 从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引导。
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清楚教育中存在的难点, 并将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提升学习的总体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果, 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为今后社会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高校对于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的提升。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学不断加强的目的是不仅让对于所学知识有所掌握, 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将强对于时代精神的了解, 将思想政治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进行解决。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难点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难点,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钟玲.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挑战及改革建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6 (12) :113-115.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10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元社会的时代一直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种经济形势下, 公路系统人员的思想政治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障公路制度的思想政治队伍, 使之符合党和政府的现行执政观念, 有关人员需要创新公路制度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促进公路制度的发展[1]。
公路系统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 使得很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思想政治工作只基于形式性没有更高的层次性, 也没有更大的影响。公路系统中的许多员工因种种原因拒绝参与思想政治工作, 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也表现出不支持的态度。这种恶劣的环境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都以经济效益的形式出现, 忽视了不良的思想工作出现。
通常以来, 由于公路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认真对待, 使得许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缺乏职业培训机会, 以及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将自身素养提高, 使得工作质量不高, 不能有效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
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利环境下, 产生了负面的情绪, 忽视了工作的有效性,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以乏味的形式出现, 这样就缺乏教育目标和兴趣, 吸引力下降。在工作中, 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对工人的利益和关心相对较小。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 缺乏耐心, 对一些工作人员的不佳表现不能及时认识, 挫伤这些员工的热情, 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思想和实际措施不能相互适合[2]。
2 公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法
2.1 加大思想意识提高管理
对于思想政治局面, 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管理, 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得到体现, 建立总体思想模式和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态度, 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系统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使思想政治热情和经济建设在工作人员的同一方向上得到实现, 坚决抵制不良文化观念的侵蚀, 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水平。
2.2 拓展工作形式和工作内容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自身的理想和信念提出更高的要求, 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集体主义教育建设, 提高员工内部的道路系统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法治观念。努力使公路系统员工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能够得以转变实现, 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适应。教育形式工作上, 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就需要指导内部员工的自我教育, 自我克制和管理。这种形式的实践, 可以动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热情, 避免无聊的情况发生。当然, 也可以用新时代的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沟通的工具, 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 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3]。
2.3 加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工作的核心, 要做好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公路制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员工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员工工作的具体情况, 注意员工个人利益的需要, 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需要, 全面关注员工的思想政治问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员工的需求很多, 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员工的需要, 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统一的方式, 来实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有效结合。
结束语
新媒体为公路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丰富了新内容和提供了新的手段。面对新媒体形势的快速发展, 目前, 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意识, 加强学习, 积极回应和正确使用科学管理, 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的优势, 使得新媒体真正成为公路宣传和思想政治新的形式。
参考文献
[1]牛萍.网络宣传在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15:168.
[2]蔡向前.浅谈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J].新闻研究导刊, 2016, 02:226+233+23.
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与创新 篇11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新课标理念 创新行为
当代的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教師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
一、贯彻新课标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老师独占讲台满堂灌,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仅仅满足于记住老师“讲”的,而没有动脑筋去想一想为什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课“听”、考前“背”的学习习惯,这样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而新课标理念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变“我要学”为“我愿学”。在学习法律与道德关系知识时,教师举“见死不救”的反例,学生立即热烈讨论并提出许多问题,如“法律和道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哪个比较重要?”,“道德应当靠什么来维护?法律要维护的是什么?既然存在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如何把握?”,“法律的制定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们怎么办?”……在讨论和激烈的辩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创造性思维,不断对他们的想法加以肯定鼓励,使课堂讨论不断深入,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了“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共同维护社会健康发展”的结论,提升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准则和法律意识。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将微笑带进课堂,建立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宽容的师生、生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打破陈规,发表独到见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插问,有了疑,才能启动学生创新的闸门;学生敢对教材说“不”,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敢于对教师说“不”,鼓励学生独特见解,指出老师的错误,对教学环节作出评价。
三、质疑求异求知,启发式教学,是创新教育的良好方法
教师应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政治课文和案例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我们要鼓励学生多维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事物,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设想和方案,多角度多方位去探索去追求与众不同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教学中,教师兴趣地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打破玻璃不用赔偿的吗?”教师激趣地鼓励学生质疑,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相互启发探讨,知道“什么是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非法的”,“如何保护合法权益”,“如何打击非法者”,“假如是你打破玻璃,你怎样做呢?”,“不赔可以吗?有何后果”,“赔多少合情合理?如何鉴定”……,让学生设想其它的办法,畅所欲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学生思维活跃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政治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积极地主动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思想品德课文,通过预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思想品德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五、积极开展实践探索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俗言说“实践出真知”。政治课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如突破定势思考法、发散求异思考法、放胆猜测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追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奇思妙计,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习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后,我组织学生对我县城周边的环境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发现县域周围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河水污染严重,许多河里的鱼虾几乎灭绝;乱砍滥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人们环保意识差,乱倒垃圾,污染环境;合格饮用水大量减少等等。调查引起了学生强烈的震撼,有的同学打市长热线反映情况,有的同学写调查报告到报社,有的同学和家长一起植树造林……,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加深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解。像这样的实践探索活动经常开展,既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 篇12
一、积极倡导情感教育, 将情感教学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中去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 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 就成了无水之池, 任你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一) “以情促学”, 积极运用情感教学提高德育实效。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而言的教育概念, 它是指运用适宜的教育途径, 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 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 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 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果没有“动之以情”, 教育教学往往沦为说教, 得不到学生的共鸣。然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主动交往、互动的过程, 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 它必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到其认知、价值观念、情感等的影响。如果把教育教学过程仅仅作为一个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 割裂了情感, 实际上背离了把学生做为教学活动主体这一原则, 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如果政治教师运用情感教育, 在授课过程中, 用充满情感的表情、手势、语言、语调等将科学理论传授给学生, 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 将缩小双方的角色差异和思想隔阂, 实现心理相容, 提高德育实效。
(二) 教师要以身作则, 对学生充满关爱, 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到“亲其师, 信其道”, 教育者应注重人格力量的作用。良好的教育者形象是教育的前提,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更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形象应该整洁、大方;尊重别人, 谈吐得体;文明礼貌;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安静等。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以兼任学生辅导员, 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职业发展规划等中去, 全程关爱学生, 从而更好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二、多种途径灵活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环节。它体现了德育首位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主阵地、主渠道和主环节”的作用, 同时, 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贴近形势、贴近学生,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给学生以更多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的机会, 我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 实行模块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实施中分成三个模块进行, 即课堂教学模块、影像教学模块、实践模块。三个模块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 影像教学和实践教学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展开, 围绕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自拟定教学纲要。
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 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在操作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及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注重学生的个性、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拓宽学用渠道,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 学期实践与假期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主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即学生直接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 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劳动、爱心助教、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展开辩论赛, 举办校园文化节等形式。实践由教师统一联系实践单位, 组织学生集体进行参观或考察。联合院内宣传部、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 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联系课程内容, 确定调查主题, 让学生在假期自行完成, 写出调查报告, 返校后开展汇报活动等等。
影视模块运用视频资料, 比如爱国主义电影、纪录片、案例、名家讲座等, 直接向学生展示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 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判断、分析,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视资料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 有助于学生快速、直接地了解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更好的掌握基本理论, 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几年来, 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注重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 把相当多的注意力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上,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取得显著成绩。
1、实行专题授课制度。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 在教材原有的章节基础上, 抽取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 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 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主选的教材为密切联系当代社会生活背景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有机结合这二门课程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一些与学生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设计、就业等有关的内容, 增加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同龄人违纪违法的典型案例, 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教育更有实效性。此外, 我们还设计补充“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生涯的设计”等相关的讲座。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趣味性,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互动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学院鼓励教师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探索出好的有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课前5分钟发言法、案例教学法, 请同学上讲台, 讨论与辩论相结合等形式都是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 受到同学们欢迎。值得一提的是, 在教学时,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 把机会留给学生, 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授课中, 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师生的情感共鸣, 带着感情去讲课, 增强感染力,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平时注重锻炼学生的胆量,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材料能力, 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增强自信心。注重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注意培养和发现人才, 使一大批学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一大批学生脱颖而出, 多次受到教学督导和学院领导的肯定。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网络和声光电音像技术已经在教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改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呆板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授课中思想政治教师还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报纸、杂志、上网等途径查找资料、图片等制作课件, 在应用的过程中, 不断对教学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做出适时的改进和充实。此外还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精选一些影视片如“大家看法”等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和理论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情感, 加深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 思想政治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初衷乃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的人。现行考试制度中, 只关注理论考试成绩, 不考虑日常道德行为实践, 导致学生学用分离。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成绩评定不能只凭一张试卷来决定, 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结合起来, 作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在考核考试方法上, 我们曾试行过口试, 小论文写作, 讨论发言, 请学生上讲台、强化课堂提问、开卷考试等方式, 对督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 主动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2004年, 在院领导支持下, 我们大胆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在全院学生中全面推行期末写大作业考试, 成绩结构由三部分构成, 平时占30%, 期末占70%。“两课”成绩的评定应采用写论文, 口试与笔试结合, 参与与分析结合, 表现与态度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对于部分旷课、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做作业的同学期末考核酌情扣分, 有严重违纪行为的同学成绩就不及格。思想政治课成绩的评定要也听取班级学习委员和政治辅导员对学生日常表现 (学生思想道德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情况) 的评价。这样的改革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得到了体现, 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改革以来, 师生间的沟通多了, 共鸣多了, 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新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同学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学以致用”,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下阶段的教学中, 我们还准备对两课的考核方式做进一步的改革, 变过去的单一的论文结业为专题研讨答辩式结业。即:在期初由相关任课教师布置课题, 学生自由组合成课题组进行选题及制定研究学习计划, 经过教研室审核通过后下发任务书, 学生根据上课所学知识原理, 以小组协作形式, 搜集信息,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 课程结束后, 各小组提交研究报告, 交思想政治课评委会答辩。此项教学改革准备在部分班级试行, 然后进一步完善, 形成制度, 最后在全院范围内进行。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即“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存在一定困境, 学生缺乏听的兴趣, 教师缺乏教的信心。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 试从思想政治课应该是情感教育以及多途径灵活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两个方面谈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两课,模块教学,专题授课制度,互动教学法,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倩:《关于情感教育问题的思考》.江西科技示范学院学报.2006.8, 第四期
[2]项晨光:《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工高教研究.2006.6, 第三期
【思想与教学中的创新】推荐阅读: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想10-01
初中思想品德工作中的困惑与教学反思07-11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10-11
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08-21
《化书》中的教学思想解析08-03
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11-13
思想品德课的创新教学07-06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07-27
数学教学中的分类思想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