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

2024-09-16

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精选12篇)

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 篇1

摘要: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要想正确地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真人教育”, 就要以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规律为依据,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晓之以情, 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真正培养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未来时代所需要的“真人”。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 完善教师的基本知识素养四条具体对策。

关键词:真人教育,初中英语,晓之以理,兴趣,修身

陶行知先生在1946年的《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观点。他的教育体系中的“真人”, 是指自立立人的, 具备追求真理勇气的, 有道德、有坚定意志、富于创造的人。在初中的英语教育中, 学生是自由的个体, 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英语学习是为了以后每一位同学的美好未来, 是以后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所必需的技能培训, 初中英语学习从最开始就要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活中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1) 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在英语的启蒙阶段, 兴趣的培养是关键。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英语, 教学便成功了一半。如果不能让学生在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日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他们的兴趣会逐渐丧失。特别是对那些一开始就缺乏兴趣的学生, 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帮助他们发掘英语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能够及时地转变学习态度。

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不强, 遇到问题常常会表现出迷茫和无助。这个时候教师一旦给予打击和批评, 对他们自信心和兴趣的培养会造成致命性的后果。相反, 如果教师悉心爱护和支持, 对学生的小小成功和收获都给予及时地肯定和表扬, 就能促使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只要学生在英语课堂开始体验到开心和愉悦感, 就会开始争取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英语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 教师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 这样会让刚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产生畏惧感,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要有耐心,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详细解答, 尤其对于后进生态度不能急躁,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情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 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 如果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感受到了平等和自由, 对这门课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氛围, 让学生主动参与, 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基础教育阶段, 有时由于理论性太强而过于枯燥无趣, 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呢?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 为课堂增添乐趣。同时, 教师自身的亲和力也能为枯燥的课堂平添吸引力。

(3) 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修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小, 极容易对教师产生崇拜心理, 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不让学生失望, 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道德品质。陶行知认为, 要想创造出富有“真善美”人格特质的学生, 首要条件是教师自身要具有自由主义精神品质。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人者教己”。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外,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在自我塑造的同时也在塑造学生。因此, 教师要加强自我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4) 完善教师的基本知识素养

相比传统的语文、数学等科目来说, 英语是一门比较新的、随时代发展很快的学科, 对于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陶行知先生认为, “为了创造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师必须天天认真学习, 才能有教师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因此, 要想让自己教授的知识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让所教知识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有用, 初中英语教师要继续学习, 不能有丝毫自满自大的心理, 要每时每刻保持乐于学习的心态。除了专业学习之外, 英语教师也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一定了解。教师作为一个传道授业的人, 如果想源源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尽可能地解答学生所有的疑问, 就必须不断地继续学习, 博览群书, 成为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进步的自由的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 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 使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眼睛, 使他们能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这就是“真人教育”的真谛。作为初中英语教师, 要想正确地实践“真人教育”, 就要以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规律为依据,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晓之以情, 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真正培养出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未来时代所需要的“真人”, 力求真正实现“真人教育”。

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 篇2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网络教学 信息素质 信息技术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present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eaching of political course, this article brings forward some detailed approaches and method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and how to combine political course with network teaching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of network education and improve actual effect of political course:(1)make use of multimedia assist teaching , promote the study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2)make use of network termly to carry through political education on current events at abroad and home;(3)make use of network termly to develop discussion about social hot spot problems and difficult problems;(4)make use of network termly to open the reading-room.Key words Ideological political course Network teaching Information quant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计算机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在许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应用愈加普遍。华山中学通过近几年的教育信息设备的安装、更新,已具备利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基础。结合华山中学信息化建设的规模,初步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筑“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新型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充分扩展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作者认为教师应将Internet教育与多媒体教学合理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传授新课或系统复习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是以电脑为指挥中心,将摄像机、数码影相机、录像机、录音机、实物投影机、影碟机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完整的系统。政治学科涉及面广,新闻性强,加之教材本身有很多事例或材料,这就要求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创作和广泛收集为我所用的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精心制作或巧妙利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只有教师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就可以在教学中形成一种直接刺激,深深地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学习动机。现代教育再也不是封闭式教育,面对外面的精彩世界,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他们又有很强的表现欲,总是尽其所能地表现自己。教师如能把学生所熟悉的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收集下来,并与书本上的有关知识相结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具有兴趣浓、容量大、负担轻、效果佳的作用。一是教师可将“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的制作成可以拆拼的图板;或者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演绎、归纳成若干知识板快,通过图表、声像等配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利用学生一下子抓住知识的脉络,便于增强直观教学;二是教师可将课堂练习题按学科升中考题型编成一定量的题库,每种题型又按难易程度分为较难、适中和基础三级知识梯度,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分层次教学;三是教师可将有关教育信息网上的学科练习题下载并且合理组合加以使用,加强“双基”训练;四是教师可将材料分析题制成图文并茂的画面,增强直观教学效果,能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利用定期上网进行国内外时事政治教育,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负面影响,树立崇高的理想,培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革课堂教学,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上好思想政治课。这是加强时事政策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前卫的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影响。对此,我们只能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时事政策教育来解决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首先,我们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要充分用好国家有关部门出版的时事政治等;其次,每周安排一课时的时事政策信息上网阅读与查找[如:通过查阅央视国际网http://],配合教师定期和不定期的时事专题讲座、时事广播、课前十分钟学生讲时事、时事黑板报、时事竞赛、期末思想政治课时事政治考试等,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再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在实践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三、利用定期上网开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和唯物辩证法,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信息素质”

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老师们应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能结合并且运用课本既学知识点充分展开讨论,甚至通过“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使认识得到提高。学生在展开讨、辩论时,教师引导要深入浅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从课本知识到提出思考问题、从网上查阅到讨(辩)论,注意点拨和机动,保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主动性与新颖性,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热、难点问题就可以轻松地解决了。同时又可让同学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利用定期上网开放“网络阅览室”,拓展学生知识面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际落实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国际互连网、宽带网、局域网、校园网等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超过三万个,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料。但是据有关调查数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对此,我们应该每周专设一节“网络阅览室”课,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查阅政策法规、新闻快讯、招生与考试指导、各学科教学资料库,特别是查阅各学科教师答疑、各科学习资料与复习指导、各学校的练习题、学生习作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讨论等,了解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设想、方法、步骤,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与探索,使网络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

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 篇3

【关 键 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认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1-0070-02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正如文化教育家加斯普郎格所说:“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不单体会到常识,了解经济意义,欣赏美的事物,而且又肯为社会服务,即便对生存的意义也能体会。”情感教育,源远流长,无论是西方哲学家柏拉图的心灵教育,还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等追求的以“社会治平”为终极目标的个人理想人格的教育,其中都闪烁着情感与人文的火花,为后世的情感教育提供了思想源流与可贵的启迪。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入”(intake),即情感因素对语言吸入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情感并不是认识过程的消极产物,而是影响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而且也是教学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它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尊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自我调控能力,并促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拥有健康高尚的情感生活,最终形成健全的个性。

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 新课改中情感教育的目标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传统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

新课改力图通过制定课程标准的形式,在学生知识、技能、态度、能力等发展方面具体化,从而明确制定我国基础教育各门课程的基本标准,初步建立起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体系,其中在课程目标上就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设立具体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试验稿)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特别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势必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2. 情感教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影响认知过程。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提供理论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情感也肤浅;认知的错误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有推动、强化、调节的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认为,情感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激发、维持、强化人的认知活动,从而提高个体的认知效率。消极的情感体验则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认知效率。人们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始终离不开情感活动的参与。美国心理学家里斯特认为,认识和情感不过是同时存在的不同方面,没有无情感的纯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纯情感。他把这叫做“认知——情感互动”,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感受、体验、认识、欣赏、改变、创造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生命的成长需要。”[1]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认知因素和情意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情感教育的这种功能是通过情感教学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和满足,借助于情感对认识活动的激活功能实现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感状态,大脑皮层细胞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能量和动力,使大脑皮层处于一定的兴奋水平,延缓皮层抑制状态的形成,能使学生增加记忆力,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得有趣”,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区”。为此,教师应当“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与学生,在学生的心理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就是教育的第一信条。”[2]此外,实施情感教育对学习效果有保持和维护作用。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回忆和再现,有助于新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智能结构形成牢固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生活,进而形成健全性格。情感因素影响个性倾向,影响着人的心理健康。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敏捷,有利于接受新知识和解决难题。“道德智慧的形成、情感体验的升华、人格健全的程度、社会适应性的高低等都与情感的发展密切相连。”[3]美国《情感论》作者诺尔曼·丹森所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活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情感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交叉点,因为一切个人都必须通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和体验到的自我感和情感加入他们自己的社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4]情感教育注重学生良好情感的发掘,具有催化、整合作用,经由“情动——感受过程,体验——理解过程,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5],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性格。以往的教育,在形式上常常表现为情感的缺失,理性与情感的隔离;在结果上,则易于导致人格的不健全乃至分裂。语文教学在注重认知教育的同时,应以情感为纽带,注意挖掘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排除消极不良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性格,促进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情感教育的渗入,既能够促进教育摆脱狭隘认知教育的窠臼而使之趋于完整,同时又是教育培养健全个性的重要保障。情感教育,不仅通过培养、发展人的情感直接推动健全性格的形成,亦能通过对其要素的促进作用而有助于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理想逐步成为教育现实。所以,重视情感教育能够在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注重和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的逐步融合

英语教学改革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外语基础知识,了解所学语言国家最基础的社会文化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学会思考与发现问题,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也就是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学生本身而言,其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或促进了英语学习的进程,直接决定了其英语课程的好坏。故而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注。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英语知识,而且要注重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需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语言学习获得成功,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长足而健康的发展,这已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注释: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朱俊梅.论情感教育,继续教育研究[J].2008(03).

[4]诺尔曼·丹森.情感论·序言[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政治课教学与思想教育 篇4

1 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细节, 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了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 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 但也决不能脱离现实, 回避现实, 进入空洞说教的漩涡。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细节, 合理渗透德育思想。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 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 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 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 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教育学/学科教育论文http://www.hi138.com/)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开始, 常有疑问, 才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因此、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 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 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 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 是学会学习,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 “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润物细无声”, 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 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 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 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3 通过生动的教学, 进行德育渗透

政治教学要讲究通俗性, 所谓通俗, 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并以此为根据来处理教材内容, 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以致用, 而不是强制灌输, 死记硬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 抽象思维能力尚差, 而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初中学生。如果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 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困惑不解,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历史故事、当前的国情、新闻时事、英雄模范的事迹等典型事例,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 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 对知识易于接受, 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4 通过多媒体教学, 进行德育渗透

5 通过社会实践, 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育的效果在课外得以表现,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 在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教育、锻炼, 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作为政课而言, 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 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 关注乡情乡貌, 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 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 学生之间乐于分享、勇于参与、寻求共赢, 能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6 加强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强化德育渗透

教师应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水平,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道德个性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教师首先必须要考虑到自身人格对学生的影响, 并把其作为教育熏陶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美的人格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 如强烈的使命感;坚强的意志;果断的办事能力;明确的判断力, 对真、善、美要由衷地敬仰, 对假、恶、丑要愤怒鞭挞。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同时, 教师可要加强知识的修养,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大于教学大纲时, 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的真正能手,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育与教学2 篇5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听的一个名词就是‘减负’,实际当中不但没减反而加了,上面规定给中小学生实施减负政策,电视上是这么报道的、文件是这么写的,可我们看见的不是减负反而是加负。国家规定法定日放假,为什么有的学校初

三、高三还在补课?直到现在孩子们还是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现在和原先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学校执行的后者是家长执行的。英国教育学家研究成果:小学一个班最多不能超过19个学生。否则老师就不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独特情况制定适合他的单独的教育方针。从医学角度,教室超过19人,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甚至缺氧。很多时候,学生记不住、考试成绩差、上课睡觉是由于班超过19人导致的,和孩子无关!当年你的班级有多少同学?

小学你是天真的、初中你是叛逆的、高中你是成人的、大学你是自立的。在中国小学你是天才、初中时人才、高中是庸才、大学是蠢才。我们上小学时虽然不像现在的孩子有很多的补习班,但小学期间课程设计的还算全面,老师也教的还算详细。上小学父母把你当天才培养、老师也按照天才的标准培养,平均成绩都在90以上久而久之你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你是人不是神,更谈不上什么天才啊、神童啊,小学更多的是培养你的想象力,让你多一些天真、多一些可爱。上初中相对小学、高中、大学课程初中算是最多的,多不要紧关键是一周内是同时上这么多课程的一上就是三年,不像大学是按学期完成各科的,能在这么多的课程的折磨下坚持三年而且还考上了高中不容易,所以说初中你是人才。高中我们努力三年就是为了高考,高中虽然分文理相对初中课程是少了些,但高三一年所用的精力、做的卷子、写过的字、都比你前面11年所做过的还要多,高三对于你的印象就是写啊写、背啊背、算啊算,先不说考上名校了没,好好的一个正常的孩子就这样被折磨成傻子了,除了看书别的什么也不会,知书达礼光会书不会礼了,所以说高中你是庸才。大学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无所事事,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上三四年,大学不像中学那样用脑子了,整天无忧无虑慢慢的就会反应迟钝,所以我说现在的大学就是养老院,除了岁数不一样其他的和养老院没什么区别,所以大学你是个蠢才。

我们上学时每个班肯定有好学生和坏学生,那么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呢?大部分在老师眼里只要成绩好(书本、卷子)就是好学生,不爱学习的、捣蛋的都是坏学生。国家规定培养学生成才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现在呢,大部分注重学习成绩反而忽略了德育上的培养。上学时老师、家长都会对孩子讲不要和坏孩子玩(就是不学习的孩子),俗话说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由此出现了好学生和好学生玩、不学习的和不学习的玩、成绩中等的和成绩中等的玩。事实证明凡是在学校认真学习的、听老师话的,在社会上都是没什么本事的。反而不上学的、半途辍学的、学习成绩不及格的在社会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好学生看不起坏学生、差等生生瞧不起学习好的,不仅是这样,就连有的老师也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看不起。我想对这些老师和所谓的好学生说对于成绩不好的你要多多鼓励他、说不定将来是你的同事;对于半途不上的学生你要多多感谢他、说不定将来会是个慈善家对这所学校捐款;对于不上的学生你应该去尊重他、尊重他的选择说不定将来他是比尔·盖茨或乔布斯。

老师或家长一味的、盲目的注重培养知识和特长,不但看不到你想看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以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代价,仅获得昙花一现的辉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你培养孩子时首先看看孩子对哪一行感兴趣,不要当孩子刚对这个感兴趣的时候就被你给抹杀了。抱着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你不觉得累,是因为你喜欢;抱着10公斤重的石头,你坚持不了多久。当一个人不喜欢做某件事,就算他才华横溢,也无法发挥;当一个人喜欢上了某件事,他发挥出来的能力会让人大吃一惊。所以,一个人没有成绩,不一定是他没有能力,很可能是因为不喜欢。所以孩子的兴趣爱好很重要。俗话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说明素质教育很重要,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无才是废品,如果社会上这两种少些的话,那么我们的祖国的强大也不远了。还有一些人,儿童有着成年人的逻辑思维,通常我们会对这些人称为神童,有的家长就利用孩子现在的才智去参加一些电视节目,一是为了显摆显摆自己孩子有多么聪明,二是为了让孩子出名,当然也包括已成名的童星这样对孩子有好处也有坏处。初中大家都学过一篇文言文名字叫“伤仲永”,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不要成为文章中所说的方仲永,现在孩子正是求知的年龄而不是显耀的时候,不然将来孩子长大了别说神童到时恐怕连普通的儿童都不如了。

现在的学生喜欢学校不喜欢上学,喜欢教室不喜欢上课,学生不去学不是他不喜欢学校而是厌学,不去教室不是不喜欢而是对课程不感兴趣。这就是为什么不上学的比上学的多,校园宿舍的人比教室多。从而导致各院校招生难的情况、老师上课没人的状况。我现在所在的这个院校就是这种状况由于招生难的问题,学院专业不管文理只要报就录取;不管分数高低为了突破万人的记录只要报就录取。这样不仅对这个学校不负责,更是对广大学生的不负责。像这样的院校一经发现就该严惩。教育部光改革,别到时改完了学生也没了,应该认真的思考思考这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愿去学不愿走进教室呢?改革不要改表不改本,本质问题很重要,光改表那只是形式主义不是社会主义的要求。

我发现一个不起眼但非常严重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人不会正确握笔,人们的握笔姿势千姿百态,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让班主任签字,我们班主任是毕业不久刚上班的就代我们班班主任,怎么说也是师范毕业的,握笔、写字的姿势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就想就这素质怎么被这所学校录取的,不怕误人子弟还好不是教语文的。这个习惯应该是从小养成的,我发现现在很多小学生不会正确的握笔。握笔都不会握就别说写字了,为什么有的小学生就开始带眼睛,就是从小的坐姿不规范而影响的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也是原因之一。

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素质教育;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教育;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24-02

人类的语言是一门社会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语言不仅能表达个人的想法,也是情感表达的依托。当今的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修行。在所有素质中居指导性首要地位的正是道德礼仪修养。《全日制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育中应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中。在课堂教学教改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

《大纲》从战略性的高度指导着我们的英语教学,即:语言基本技能的传授与学生的道德礼仪教育要双管齐下,两手要抓。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必定会接受到与之相关的背景——社会信息。所以,我们的一堂英语课,不能成为简单、机械的语言能力操练课,更应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找准英语基本能力教学与学生德育培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学好英语基本功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陶冶他们的情操,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知识与道德修养都优秀的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教师本身的以身作则,并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以身作则,首先体现在让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其次,教师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再次,教师要能走进学生,与他们和谐相处,以致使学生能“亲其师,信其道”;最后,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好一堂课不仅要抓住其知识的重点、难点,更要抓住能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的东西。备课中就要设计好课堂德育教育的引导、发散,以点而面。精心准备好的一堂课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就不至于使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显得死板、生硬,拘泥于形式。精心备好的课能自然而然地使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

2 充分挖掘教材,读懂教材。以教材作为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寓德育教育于教材的点滴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是不能与教材脱节的。一方面,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不允许我们脱离教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大谈特谈,口若悬河;另一方面,以教材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和出发点,显得亲近而又自然。中西方虽有许多传统习惯和思维上的差异,但于基本的人类道德修养而言,却是相通的。所以,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所采纳的内容,很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也是道德礼仪教育的最佳材料与话题。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以《牛津高中英语》(译林出版社)为例:

模块二第三单元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四幅图,就是能培养学生道德礼仪修养的最佳素材。第一幅图,可以引导学生以Mother Teresa为模型,去挖掘人类道德中的善良、奉献、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良好品德;第二幅图,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或让学生自由探讨,引导他们学习比尔.盖茨努力、拼搏、敢想敢做、乐于奉献的精神;第三幅图,能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的勤奋、坚韧不拔、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挑战的精神;第四幅图能让学生学到张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品质。

模块三第一单元的Reading介绍了一个盲人在浓雾天帮助迷路的人回家的故事。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或读后分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让他们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知恩图报”的和谐社会之美。

模块四第一单元,Advertising,可以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一幅公益广告,可以引导他们设计“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希望工程”“对毒品说不”“不沉溺网络游戏”等公益广告,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一些挑战传统道德的新兴事物在思想道德上作出能指导自己一辈子的正确选择。

类似的例子,教材中不胜枚举。如“餐桌礼仪”“预防艾滋”“奥运精神”等,小至个人道德修养,大至社会道德要求,都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引导。久而久之,学生的道德礼仪修养,必然会一天天提高,进而受益终身。

3 把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贴近生活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英语国家的许多习俗、文化为中国学生所认识、接受甚至大为流行,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西方传统、习俗绝大部分体现了西方健康向上的道德礼仪。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因素,发挥其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个美国节日的时间,更要鼓励他们去查找感恩节的背景资料。学生很容易从资料或网络上查到感恩节是早期美国白人为感激印第安人而形成的一个节日,进而教育学生感恩的心理,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他人,感恩社会;圣诞节(Christmas Day)是学生很熟悉也很感兴趣的西方节日。每年圣诞节,可让学生亲手制作卡片,写上“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等之类祝福的话,并赠送给父母、亲戚、朋友,培养他们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美德以及热爱劳动、珍惜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的美好情操。

人格教育与英语教学 篇7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完善与发展, 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特点, 使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一、挖掘英语教材中的人格教育资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媒介。教师要把在教材中潜隐着的人格教育的内容挖掘出来, 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 促成学生人格的完善。

1. 挖掘主题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英语教材中, 编入了一些文学作品名篇, 这些名篇中塑造了许多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 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 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恰好是人格教育的好典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既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玛蒂尔德身上存在的人性弱点与人格缺陷, 认识到虚荣心的危害, 又要让学生体会到她经历“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过程后, 那种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的品德。从而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 产生情感的共鸣, 感悟人格的震撼。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小说的思想内涵, 还可以受到人格的反省。

2. 挖掘认同对象, 培养人生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 课文中品德高尚、人格健康、功绩卓著的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等都是他们认同的对象, 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感召作用。在现行英语教材中, 身残志坚、积极探索宇宙奥秘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追求真理的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为黑人同胞的平等权利奋力抗争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都是既受学生认同, 又有辉煌人生成就的典范。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个光辉的榜样, 用这些具体、生动的人格范例进行启发、诱导, 真正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 对学生进行人生目标教育, 使学生学习有榜样, 前进有方向。

二、在新课程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格体验

新课标提出: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 着重提高其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把英语教学和人格教育加以有机结合, 教师除了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外, 还要给予学生展示成功的平台, 处处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 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体验。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

过去的传统教学中, 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 无形中钳制了学生的个性, 对培养健全人格无益。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也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 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人格体验。

1. 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因为动机和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选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要只教给学生英语知识, 还要重视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2. 发扬教学民主。

民主化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基础,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 使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 大胆发言, 自由讨论, 从而充分展示个性, 达到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 用情趣感染学生, 用教师的智慧唤醒学生人格, 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

3. 倡导小组合作。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乐于与人交往, 乐于获取外部信息, 不断拓宽自己的心理空间,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看作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让学生以多人为单位分组合作学习。教师还要特别注意, 由于青年学生的荣辱意识敏感, 往往学困生在小组讨论完后, 也不积极回答问题, 所以得到肯定的总是优秀生, 久而久之, 学困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人格培养。只要教师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 创造师生、生生之间广泛交流的机会, 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人格体验。

4. 鼓励独到见解。

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 由于性格、情趣、爱好不同, 能力也有差异, 解读作品的方式、审美体验自然不尽相同。为此, 教师应该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辩论、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问题解决、自主探究、课题研究等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师试图把一些定论强加给学生, 必将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现行英语教材中的开放性问题很多, 我们要坚持启发诱导, 让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判断, 反对“标准答案”, 提倡多元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允许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阐发独到见解, 从而引发其明理、体悟, 使其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心理和谐的人。心理和谐的人能坦诚面对自己的经历, 愿意投身生活、体验生活, 更遵从自己的兴趣、价值取向和需要。自我是人格的核心成分, 它在健康人格中起着统领与调控作用。

品德教育与英语教学 篇8

一、加强师德修养, 创设良好氛围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在道德上应是学生的楷模, 是人类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 教师应注重师德修养, 要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要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 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活跃, 而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 因为对学习英语有畏难情绪而不愿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授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发言, 教师的一个微笑, 一个善意的表扬都会给学生带来希望与支持。课堂上要均衡学生水平,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确保人人都能开口;对学生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要力求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生动、友好的课堂氛围。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良好的气氛,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 师德修养,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利用自己的高尚言行来感染和打动学生, 增强育人的效果。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

英语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还需要留意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 如同情心, 羞耻感和自尊感。同情心是对别人的遭遇或行为在情感上发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手段, 激发学生的自尊心, 同情心, 课堂情况因势利导, 使优等生产生对劣等生心理上的关心而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英语课教学中同样要培养其羞耻感, 当学生不认真听讲, 不按时完成作业时, 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式, 使其产生不安, 难过, 进而自责, 悔改, 从而促其进步。自尊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 为获得自尊的满足而积极向上, 维护个人尊严的情感发展成为维护集体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情感, 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自尊感的培养。

三、结合授课内容, 加强德育教育

在大学英语教材里介绍了英美国家人民的一些好的道德行为, 如自觉排队,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不随地吐痰, 爱护公共设施, 乐于助人等, 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能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讲到名人事迹的时候, 应结合相关内容, 教育学生培养自强不息, 永不气馁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 应该学习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讲述关于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孜孜不倦地探索一生的故事的时候, 可以联系我们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 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和时间, 而不虚度自己的青春。这样就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潜能和为人类和祖国的未来而好好读书的情感。在讲述能源危机的问题时, 可以结合课文, 让学生了解节约能源的问题并不仅是科学家需要研究的, 也是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的, 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 应保护自然, 这样就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教师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 这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道德感教育的效果。于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总之, 英语学科的德育教育过程, 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 将外来优秀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的运用, 就会使学科教育与道德感育相得益彰, 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摘要:品德是指导人类活动的灵魂。良好的品德, 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在学习阶段努力学习, 健康成长, 而且也会使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更加自觉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英语教学更要注重品德教育。本文对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品德,英语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熊德明.中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走向[J]1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251

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篇9

1.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

分, 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有计划地、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 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

育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 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 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这样,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在教学练习中增大难度、强度, 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处于运动的状态, 他们的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度和教学不断深入过程中表现出来, 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及时教育。

3. 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

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 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 就产生了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 教师勇于吃苦耐劳, 不怕苦, 不怕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和寒冷, 工作认真负责, 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 示范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 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 耐心帮助后进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 注重榜样教育:

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 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 为祖国争得荣誉, 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榜样教育:每年全校都要评选各类的积极分子, 而体育积极分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左右, 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 篇10

一、按照教材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理论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树立为国家建设和为社会服务锻炼好身体的思想。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条件下坚持锻炼,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有计划、统筹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体育理论课, 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各种教学因素,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 就要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认真抓好课堂常规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 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 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每一节课的开始, 要对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结束时要进行评讲总结。通过动员,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度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借还体育器械和整理场地,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意志品质的形成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在教学练习中增加难度、强度, 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完成各种所能承受的运动中得到磨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处于运动的状态, 他们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练习强度和教学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教育。

三、注重榜样的教育

1. 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的新成绩, 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 使学生在平时的锻炼和学习中, 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 不怕苦, 不怕累,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的榜样教育

每年学校都要评选各类积极分子, 体育积极分子的评选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3. 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

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 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意识到从教师身上看到了他们所希望的形象时, 就产生了积极的榜样教育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 教师吃苦耐劳, 不怕苦不怕累, 不怕太阳晒, 不怕风吹雨打, 工作认真负责, 和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 示范动作时认真规范, 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练习时要积极为学生当陪练, 耐心地帮助后进学生等。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要先做到,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要靠教师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才能奏效。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 恰当安排体育游戏, 如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 有现代特色的休闲体育、娱乐体育, 如韵律体操与舞蹈等教学内容, 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给人以愉快、轻松、乐观、和谐的心理感受。假如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那么, 这个目标必定能吸引他们去努力奋斗, 不断进取。久而久之, 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就会形成。体育教学要突出对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加注意外, 教师要强化学生观念意识的培养。特别是对那些表现欲望不强, 不善于竞争的学生, 应着力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你真棒”“你这方面不错”“你可以做得很好”等语言刺激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 一方面容许学生独辟蹊径, 大胆创新, 同时还要设计一些困难和障碍, 使他们经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再达到目标,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的培养。

英语教学与思想教育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育专业 综合英语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一、综合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责任。因此,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英语教育专业目标是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并且能组织中学课内外教学活动等。同时提出,应“正确处理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强调“英语教学不仅要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训练,还必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方面的教育”。

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样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贯穿大学三年,课时比重最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本文以由黄源深、虞苏美、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为例,提出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过程。

二、将德育教育融入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校普遍重视学生就业,学生也渴望了解与就业有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对于涉及职业道德、诚信意识、管理意识和合作意识的课文,除了讲解其中的知识点之外,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培养其职业道德。当今的大学生面临很多就业问题,如就业迷茫、人才饱和等。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除了人才饱和外,还有就业渠道窄、跨专业就业困难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如《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的中My First Job,作者的第一份工作是帮自家餐馆的顾客擦鞋,在成为美国陆军军官之前,收拾过餐桌,当过清洁工。虽然擦鞋、收拾餐桌、做清洁都是不起眼的工作,但是正是通过这些实践,作者明白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这篇文章并不是简单地描述作者的工作经历,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任何事都要从小事做起。此外,第二册中的He Was My Father阐述了同样的道理: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文中的主题: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清洁工也好,老板也好,都应全身心投入,做到认真守时。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做任何工作都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使是擦鞋,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让顾客满意。

(二)树立正确的情感观

让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恋爱问题是“道德修养和人才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大学生恋爱既能丰富生活体验,也能促进心理成熟,让他们乐于承担责任。但是,恋爱中的感情纠葛也会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的教授,还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第一册的第四单元《等电话》,课文讲述了女孩在家等候男友的电话时的心理活动——纠结和斗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讲述身边发生的恋爱事例,探讨如何培养健康的爱情观,摆正爱情和学业的关系,正确对待恋爱的挫折。提醒学生,爱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的,是责任的承担;作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学业和恋爱的关系,把学业放在首位。英语教育专业的女生人数较多,因此在教学中融入性意识、婚恋道德观十分重要,并“引导女生在恋爱、婚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2]。

除了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还应让学生理解、珍视父母的爱。如第一册The Mystery of the White Gardenia以动人的笔触提示父母之爱是世间至高至纯的爱,提醒学生应理解、珍惜父母给予的爱,学会感恩,以良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三)加强团结协作,培养合作精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应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作为学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加强团结协作,加深合作体验,培养合作精神。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看法,并合理评判论证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面的宽度有差异,所以,通过相互讨论、启发,有助于产生新视角,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3]。

其次,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由于知识面、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产生意见分歧。但是为了小组利益,小组成员间就得具有交流技能,这样才可能在小组中“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恰当地维持、辩护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做到善解人意,甚至做出适当的妥协”[4]。很显然,在合作学习中,能让学生学会协助互动、交往的技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融入文化教育,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拓展视野,批判性地看待西方文化,并且熟悉中外文化差异。英语教学应“高度重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 [4]。《综合英语教程》中的课文涉及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同时,在每一个单元之后的文化背景专栏,能让学生“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文化知识的熏陶”[5]。如,第一册第二单元American Hom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omes比较了传统的中式和美国房屋的区别。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根据文章大意,画出中式、美式房屋。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课文,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国的建筑风格。此外,第一册第五单元《美国人眼中的英国人》,主要涉及性格差异,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主要西方国家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促进彼此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深挖教材内容,融入为人处世的哲理,加入西方文化知识,这样既可活跃语言知识学习的课堂气氛,也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课本中,涉及较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罗马文明、西方教育体制、圣诞节、西方婚俗等。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设计不同的活动,促进知识的积累。如第二册第六单元Football,有关足球的演变和发展,其中涉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伊丽莎白一世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来学习知识。如,安排学生以四人为团队,分工合作,课前准备相关材料,并配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讲解。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总结提炼材料的能力,也能培养团队精神,还能拓展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明。又如,第一册的文化背景专栏涉及西方婚礼婚俗,可以让学生课余分别排演中、西方婚礼的全过程,并在课堂上展示,之后让学生讨论中西方婚礼的差异。通过情景剧的排演,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能让学生掌握中西婚俗的差异。

三、总结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应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文内容丰富,有许多思想性很强的文章。因此,教师应深挖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在综合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领悟感受,让学生受到启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亚主编.大学生入学教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06.

[2]周天枢.从性别视角创新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12):58-60.

[3]余丽红.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变革个案研究——以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六中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6-10.

[4]马兰,盛群力.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29-34.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 篇12

一、新课标实施下, 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进行系统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 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与其他课程相比, 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上更能发挥出情感的渗透, 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加以情感教育, 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 枯燥无味, 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更不能达到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目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 每个单元、每课内容无不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任务。尽管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还认识不足, 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要有一个过程。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 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点策略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与学生交朋友

爱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但爱要找到载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21 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网络时代下的思想品德课教育, 当然需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个媒介。而初中生使用最多的是QQ和微薄。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这两个沟通工具是一定要学会的, 它可以作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桥梁。对于这一点我是感触颇深的。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人具有感情, 周围的环境对其的利弊能感觉到, 因此, 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情感教学的时候, 会给与学生一种情感上的体验, 引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情感共鸣, 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继续深化。然后在良好的师生、生生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上, 融情于课堂又可以使学生愉快接受知识,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情感教育实验成果表明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 各种情感教育实验都特别注重课堂的快乐基调, 视情感教育为一种以实现学生学习愉悦为宗旨的活动。

3. 尊重、宽容学生,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爱学生, 就要尊重学生, 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老师给予的评价极为敏感, 决不能在班级或众人面前给某个学生难堪。对于后进生则更应如此, 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与呵护。后进生在家庭或学校中受到的批评、惩罚往往多于赞扬和鼓励。因此, 他们与教师在情感上往往是对立的, 他们往往比较敏感、有戒心, 常常认为教师是轻视、厌弃自己, 教师的教诲在他们身上就很难生效。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去感化后进生,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被掩盖、被歪曲的优点和长处,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隔阂消除了, 后进生才更乐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和劝告, 并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见, 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 正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和尊重融洽了师生关系, 从而为进行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 他成绩和表现都很差, 跟父母关系极为不好, 对老师怀有敌对情绪。在一次思想品德课上, 他公然在课堂上吃东西, 我把他的零食没收了。他很不服气, 故意地在座位上吵闹, 还冲我说了一句: “神经病! ”全班学生都看着我, 似乎在等待我的大发雷霆。我当时狠狠地克制住自己, 对于这种倔强、冲动性格的学生, 如果跟他硬着来的话, 肯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不仅课上不下去, 还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我当作没听见继续上课。课后, 我写了一封信放在他书包里, 信的大概内容就是告诉他老师很在乎他, 我没有当众批评他是为了尊重他, 让他明白尊重是相互的等一些心里话。第二天上课, 我看到他的眼神没有了以前的敌意。每节课我总会向他投去关注的目光, 或者走到他身旁用手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发, 让他感受到老师一直很在乎他。渐渐地, 他体会到了我对他的尊重、宽容和关爱, 叛逆的表现少了, 学习也变得积极起来。除了尊重学生外, 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教师要学会宽容理解学生偶尔犯下的过失, 给他们以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既是对学生的理解, 又是对他们的尊重。老师的宽容不仅仅是给他们留下思考省悟的余地,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送去温暖的鼓励与期待。当然, 宽容决不是不要批评, 而是说批评要注意尺度和目的; 宽容决不等于放任自流, 而是做到有的放矢。宽容之后, 教师应认真地晓之以理, 使之情动于中, 成为学生向上的动力。

总之, 教师的爱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教师要在学生心田里播洒爱的种子, 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如果爱和心灵相容在一起, 让爱成为我们的教育艺术, 我们会惊喜地发现: 和风吹柳绿, 细雨点花红的教育效果。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这种育人艺术好比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的电影, 其潜在的人格力量可以影响一个集体或某个人的一生。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目标的分类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第一教学目标, 这与传统教学中把知识目标放在第一位有了很大不同, 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 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上一篇:电影《金陵十三钗》下一篇:电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