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精选11篇)
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 篇1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现状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现状如何呢?作者首先就英语教师的学历、年龄结构、职称、受教育经历、在职进修等情况进行了一番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中30岁以下者占比例最大,他们均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了担任英语教师的基本条件,但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者只占23.8%,由于学历各年龄结构的原因,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而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重,未能实现职称的合理分面。通过调查还发现90.5%以上的大学英语教师周课时在12节以上,79.8%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研,32.1%没有系统学习过应用语言学,56.0%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法,但绝大多数教师对自己的教法持肯定态度。88.1%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非常认同,多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水平在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反思,说明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不安于现状,有责任感和紧迫感。教师们对优秀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比较认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外语知识的储备、创新的思想意识、良好的交际能力、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灵活的教学方法、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等。对于如何开展好教师的在职教育,作者也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100%的受试者都持肯定态度,这表明学生也认同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素质提高和发展的内容
1. 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和必要的专业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不注重自己专业知识与时代同步就会受知识老化的羁绊,所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是改革的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师进行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是教师常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注意对语言学理论如何指导教学实践以及应用语言能力的学习,特别要注意对学科知识的学习。
2. 加强教学法的研究。
加强对各流派教学法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形势下大班外语教学的研究。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学生掌握目标语最主要的手段,所谓好的教学方法应是最适合学习者的方法,它可能是多种方法的融合,但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就必须全面了解各教学流派,这样才能对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目前,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新教学理念正在形成。要开发学生自己的认知功能。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加强学习,尤其因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外语水平总体上低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对于教法的研究和学习就特别有意义。
3. 注重师德培养。
优秀外语教师的素质就必然涉及教师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是以教书来培养人的专门学者。教书育人是教师行为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从教为善品质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英语教师作为教师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自己的品格修养和职业道德不断培养敬业精神,视其为自己终身教育和发展的目标。
4. 掌握现代技术。
近年来,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的手段更加现代化,教学方法更具科学性,其中除教学理念的变化之外,最具代表性的应是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Computer-assisting English Heaching)多媒体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和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它在信息时代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在调查中发现,40岁以下的教师相对来说对信息技术掌握得较好,年龄较大的掌握得较差,与职称的高低正好成反比。从这一点上说,具有较高职称教师的教育面临更艰巨的考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已从行为主义阶段、交际法阶段进入整合性阶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网络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
5. 拓展专业领域。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更突出,对于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在高职院校中均有些实用性学科,应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向学生灌输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如文秘英语、旅游英语、会计英语、新闻学英语、IT英语和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英语知识。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但应该有意识地掌握相关知识。
6. 提高科研水平。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求的变化以及高职高专本身教学的特点,英语教材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种类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编者在新教材中都注入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编者的编写原则和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优势,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材本身,教师都应和编者作出同样的贡献。
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方法
1. 基于自身的提高与发展。
(1) 阅读。教师可从书店、图书馆、资料室、因特网等获得图书资料,阅读有关语言学理论,外语学习和教学理论,语言测试理论和教材评价方法等与教育和教学有关的知识,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外语教育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以适应高职高专外语教育改革的需要。 (2) 开展日记研究。开展日记研究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体会以日记形式保存下来,日记中记录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对评价教学起积极的作用。通过一段时间内前后的对比,观察到自己需要改进的领域,增加改变与提升自己的动机。 (3) 合作学习。加强与同行的交流,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与他人分享,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财富,多视角地观察他人的优势,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共同提高、教师可通过交流、听课、教研活动等达到此目的。 (4) 在职教育。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所以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非常必要。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多层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聚焦,使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适应不断变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形式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精神。
2. 提高与发展。
(1) 脱产进修。脱产进修包括出国深造,去更高层次院校或机构继续学习不失为教师教育的最理想方式,教师可以最直接地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 (2) 短期进修。积极参加各种机构提供的短期进修,如学术研讨会、外语教学研讨班、学术讲座等。对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观念保持一种开发吸纳的姿态,开阔视野,博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 (3) 建立职业证书制度。教师须持代表基本资格的职业证书和代表专业水平的资格证书,并不断地在教学工作中适时进行评估以获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证书。 (4) 将教师教育与发展纳入政府行为。政府应为教师的教育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保障,使教师的教育和发展问题程序化、法制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程慕胜.探索实践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2]孔庆炎.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外语, 2006, 11:4-5.
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 篇2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正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教《荷花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情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效率 篇3
一、人格与效率
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如果他的老师以所教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地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不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的、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呢?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魅力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趣索然呢?除了与老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观点过于保守,照搬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后,一定要冠以这“还是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了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深度,唯上唯书,又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效率呢?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若思想僵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老师相比,语文教师应是一本“活字典”;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语文教师在教好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自己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写作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 篇4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被引入语言教学领域,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的研究, 对于教学过程, 尤其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却鲜有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阐述教学这一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探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外语教师全面素质的再认识
历史上, 由于语言教学的内容为语言, 因此认为“任何一个会讲这门语言的人都可以教”的观点并不在少数, 教语言的技艺被看做是靠“专家” (优秀教师) 的传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 语言教师应学习理论家发展的理论及他们的研究成果, 并将掌握的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使其教学“尽可能地与这些理论保持一致”。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对语言教师的全面素质的关注, 忽略了教是一种强烈的“认知行为”, 它需要教师用很强的认知能力去应对它。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Widdowson强调指出, 教师应该理解理论原则和教学实践的关系, 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检验理论。教师开始被认为有能力调查和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理解课堂教学实践所依据的理论原则, 并对这些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修正, 以完善对教学的理解。
理解什么是教学, 是更好地阐述什么是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的基础。Freeman认为教学首先包括知识 (knowledge) 、技能 (skills) 、态度 (attitude) 和悟觉意识 (awareness) 。知识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所教授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方式、语言水平及教学所处的社会文化的背景等。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授课行为、课堂管理和处理教材等。Freeman认为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 态度和悟觉意识是教学中最根本的中心。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自己、教学活动和教与学过程中的学生的立场”。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影响到他在课堂上的表现, 而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因此, 态度作为教学中的一种变体, 一个涉及人的情感的因素, 是至关重要的。而使知识、技能及态度三者更好地相互影响与融合的因素是悟觉意识。悟觉意识是指人们识别和调节给予事物的注意力, 它帮助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环境并采取具体相应的行动。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拥有多少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得当及自己对待教与学的态度是否富有成效, 并由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 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由此可见, 悟觉意识帮助教师意识到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并促使教师融会贯通这些重要的因素, 主客观上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知道教学是流动的, 充满了无数复杂的变化因素, 它需要教师灵活面对教学中出现无数难以预料的变化, 并有机和灵活地运用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 作出判断和做出决定, 这个做出决定 (decision-making) 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因此, Freeman定义语言教学为一个“建筑于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基础之上的做出决定的过程”。Freema n关于教学的定义说明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它不仅仅是运用教学技巧的机械活动。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做出的决定不是一个短期的、一蹴而就的行为, 它不仅意味着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变化, 还有态度和悟觉意识的变化。
基于对教学的这一理解, 决定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全面素质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 (包括语言水平和技能、语言理论水平以及外语教学理论水平) 、二是外语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三是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性特征。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就教师方面而言, 主要表现在科研薄弱、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和教学能力欠缺等方面。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1) 科研。科研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诸项素质中的弱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 现有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 因而在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先天不足。其二, 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原因,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平时缺乏科研意识, 搞科研多是为了评职称, 涨工资。其三, 大学英语教师长期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 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 尤其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 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2) 教学观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遗憾的是,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中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教师大多仍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或结构分析法模式, 偏重语言形式的分析与操练, 忽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多年来一直陷于应试教育的旋涡, 一方面与教师观念的落后也有直接的关系。
(3) 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主要反映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实事求是地说, 造成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教师一方来说, 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包括听、说、读、学、译等各项技能以及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宽广的知识 (包括英美文化及各方面的背景知识) 、相关的专业知识 (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一定的表演能力) 以及较高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 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提高教师全面素质,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大学英语师资问题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教改要取得成效, 外语教学要跃上一个台阶, 教师是关键。因此, 如果不考虑对英语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技能对以英语为工具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 二是要坚持不懈地阅读原版的英语书籍、报刊;参加各类学习班;通过多跟外籍人士交流或在同事之间成立口语学习小组来提高口语能力等等。
(2) 更新教学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智能结构、观念结构等, 改变教学观念, 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对语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 帮助其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在教学中多法结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从实用角度使学生多听、多说、多参与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语言及文化知识。
(3) 增强发展专业能力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已认识到教师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能力, 如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和结构, 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之外, 还必须具有扩展了的专业能力 (exte nd e d p rofe s s iona lis m) , 即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 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通过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 实现专业上的自我提升。发轫于北美大陆的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 a c hing) 被认为是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很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4) 从实际出发, 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科研与教学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科研应是有目的的科研, 应紧密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从中发现问题, 使教学成为科研的先导和研究对象, 使科研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同时使科研进程在实践中得以总结概括, 并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5) 加强品德修养, 弘扬教师个性。当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采用新观念、新方法的时候, 仅将大学英语教学看成其谋生手段的教师是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需要的。此外, 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 更在育人。所以优秀英语教师的素质还表现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融入英语教学,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健康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结语:随着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 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呼吁, 在希望与困难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 应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力弘扬优秀教师素质, 采取一切措施加大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以适应未来国际形势的变化, 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enchuk, P.The Polymorphous charact er of t eaching[J].Educat ional Theory, 1984 (34) .
[2]Richards J.Beyond Training[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 y Press, 1998.
[3]杨忠, 张绍杰, 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 2001 (6) .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篇5
关键词:教师素质 教学质量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57-02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如何尽自己的努力发挥这一关键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谈谈我的体会和方法。
1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其中包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体现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精神及对科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1)忠于职守,无悔奉献。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教育事业是教师上好每一课的前提和动力。每一次登上讲台,都不忘献身教育事业的誓言;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都要牢记为了孩子们的成长,而无私奉献的初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自己毕生的的精力和心血,方能“桃李满天下”。
(2)学海无涯,刻意进取。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随时更新新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学科,近年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随时充电,才能接受前沿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或外出进修学习,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或自学研读,平时多听同事的讲课,也可取长补短,获得不少的新知。
2 制定合理周详的计划
教师每任一门课,预先都要制定合理周详的教学计划。高职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计算机科目存在着操作比例重、训练项目琐碎的特点,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各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精选,实践课程安排充分、有序。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 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老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教材的内容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首先,教师要熟练和掌握教材,备课时,围绕教材的内容,参考有关的资料,吸取新的知识,丰富备课的内容。课件要简洁、合理,并且要生动有趣。理论联系实际,层次分明,有纲有目,重点突出,难点易化,通俗明了。要做到备课内容化为老师知识的一部分,成竹在胸,虽脱离讲稿,也可以流利地脱口而出,课题中的内容也好像是自己独创的产物,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 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课,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我在講课时常注意以下几方面。
(1)精神奕奕,诲人不倦。老师在讲课时,应精神奕奕,轻松愉快,两眼灵活,目光炯炯有神,面向整个教室的听众,配合能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和内容的手势,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基本功。讲课者饱满的精神、抑扬的声音和灵活的手势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以促进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领会起着巨大的作用;精力充沛,诲人不倦,也最足以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热情和学而不厌的毅力。
(2)措词适当,语言清晰。讲课中要措词适当,表达简单明了,语言清晰易懂,容易使人理解,这是课堂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老师措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或者语言含糊不清,会使学生在听课时造成许多的困难,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语言词汇上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锤炼。
(3)突出重点,联系实际。高职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对教材的内容,通过自己学习可以获得一般的理解和领会,但由于学生缺乏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认识问题的能力自然会感到不足。对教材应掌握哪些重点内容,应如何与实际项目相联系,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时,首先要突出重点,联系实际,详细分析,并围绕课题的内容精简的介绍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或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以加强学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
(4)启发思维,同步获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师同步获得知识,以提高课堂吸收率,这一指导思想要贯穿课堂授课的始终。
①讲课前,先把前两节课要重点掌握好的内容,或与新课相关密切的内容,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可集体或单个提问),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温故为知新起连贯的作用。
②讲课过程中,时刻注视着学生听课的情绪。讲解时,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化难为易,对一些重点、难点多设疑问;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用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比喻讲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教师讲解同步而共同获得知识。对个别精神不集中的学生,可以即时提问所讲的内容,这样课堂上每个学生都会处于兴奋状态,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课堂吸收率最高,效果最好。
③小结。课堂小结等于“画龙点睛”,内容讲完了,此时应引导学生重点回顾讲述的内容,进行综合总结,使学生更加明了,从而对课题加深理解和掌握。必要时也可以提问个别学生,既可检查课堂吸收率,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争鸣风气,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讨论,进行了总复习,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组织、逻辑思维能力。
6 课后辅导,持之以恒
课后下班辅导,是补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合格率、优秀率的主要形式。学生中存在着智商的高低、接受能力强弱的差异,有时个别学生对教师讲课教授的内容,尤其是对一些难点未能很好理解和掌握,此时通过辅导,可给这些学生反复讲解,从而弥补课堂吸收的不足;也给一些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极强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教授的知识内容,通过课后辅导,有更多时间个别引导这些学生向更深的知识层次进行学习和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同时也可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教得灵活,学得主动,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7 严格考场纪律
考查、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毕业生分配的双向选择等方案的实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争取好成绩成了在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短期目标。因此,教师严格考场纪律,无疑是给学生已开动机器的“马达”加油。这些年来,我不管是担任什么学科、什么班级的课,每次考查(试)都是同桌用两种不同的试题,桌面上也只能留仅够考查(试)用的1~2张白纸。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自觉刻苦学习,更锤炼了学生忠诚老实的可贵品质。教师也可从中如实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克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8 克服自我,为人师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当教师的座右铭是:“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他说:“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是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本身没有做好,对学生的要求便失去了吸引力和号召力。人生最大的弱点是自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自我,自觉改造世界观,自己才能尽善尽美,更好的为人师表,在提高教学质量中更好发挥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安邦,朱宇波.教师素质的范畴和结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2).
[2]任爱珍.关于教师素质的核心地位及其培养[J].职教论坛,2012(35).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师质量,对策研究
一、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具体体现是为教育事业奉献精神及对科学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1. 忠于职守, 无悔奉献。
忠于职守, 乐于奉献教育事业是教师上好每一课的前提和动力。不与他人比索取, 要与他人比贡献。尽管教师目前的待遇尚有不公之处, 但比起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我们少拿几块钱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有胸怀大志, 认准目标, 锲而不舍, 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汗洒教坛终无怨, 无悔奉献到白头”。
2. 学海无涯, 刻意进取。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教师本身必须具备精深渊博的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改革的浪潮,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固有的知识要不断的更新和充实。不管是新、老教师, 或毕业于何许校门, 都要刻苦学习, 通过各种渠道充实和提高。要学习新知识, 注意医学新动向。或外出进修学习, 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 或自学苦读而成才, 就是平时多听同事的讲课, 也可取长补短, 获得不少的新知。
二、制定计划, 合理周详
教师每任一门课, 预先都要制定合理周详的教学计划。中专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 中医学科存在着课时少、篇目繁多的矛盾。因此, 制定教学计划时, 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各专业的特点, 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精选, 但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与完整, 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备课, 成竹在胸
备课是老师上课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 教材的内容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首先, 教师要熟练和掌握教材, 编写讲稿时, 围绕教材的内容, 参考有关的资料, 吸取新的知识, 丰富讲稿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层次分明, 有纲有目, 重点突出, 难点化易, 通俗明了。要做到讲稿内容化为老师知识的一部分, 成竹在胸, 虽脱离讲稿, 亦可以流利地脱口而出, 课题中的内容也好像是自己独创的产物, 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是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努力提高课堂吸收率。我在讲课时常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精神奕奕, 诲人不倦。
老师在讲课时, 应精神奕奕, 轻松愉快, 两眼灵活, 目光炯炯有神, 面向整个教室的听众, 配合和谐的能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和内容的手势, 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基本功。讲课者饱满的精神、抑扬的声音和灵活的手势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对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 以促进其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领会起着巨大的作用;精力充沛, 诲人不倦, 也最足以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热情和学而不厌的毅力。
2. 措词适当, 语言清晰。
讲课中要措词适当, 表达简单明了, 语言清晰易懂, 容易使人理解, 这是课堂教学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老师措词不当, 表达不清楚, 或者语言含糊不清, 会使学生在听课时造成许多的困扰, 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所以, 我们在语言词汇上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和锻练。
3. 突出重点, 联系实际。
中专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水平, 对教材的内容, 通过自己学习可以获得一般的理解和领会, 对教材应掌握哪些重点内容, 临床上以哪些证侯类型为常见, 应如何与临床实际相联系, 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老师在讲课时, 首先要突出重点, 联系实际, 详细分析, 并围绕课题的内容精简的介绍一些有指导意义的参考资料, 或自己的学习体会, 临床经验, 以加强学生的认识, 从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
4. 启发思维, 同步获识。
启发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与教师同步获得知识, 以提高课堂吸收率, 这一指导思想要贯穿课堂授课的始终。
五、组织课堂讨论, 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讨论, 是补充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争鸣风气, 促进教学相长, 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如《中基》讲完脏腑时, 由于学习中医刚入门, 有些学生对阴阳五行的理论感到抽象, 难以理解, 也常把中医的脏腑与西医解剖的器官混淆,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此时安排一次讨论, 教师把讨论题分给学生按小组讨论1~2节课, 每小组由学生代表依次发言, 然后其他学生自由补充, 最后由教师提出“标准”答案, 解答疑难, 提出讨论存在的问题, 形式生动, 气氛活跃。通过讨论, 进行了总复习, 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既增加了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趣味性, 也培养了学生组织、逻辑思维能力。
六、组织临床学习, 增加感性知识
临床见习, 是补充课堂理论教学, 加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临床的应变能力,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讲完四诊八纲时, 找到相应的病人给学生望、闻、问、切, 印象便会更深刻;若遇到病人的某些临床表现与书本理论不尽相同时, 引导学生如何抓住主症进行论治;如有脉症不符时, 便给学生讲解清楚, 什么样情况下舍脉从症?什么样的情况下又舍症从脉?这样所收到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的书本理论教学要好, 既增加了学生的感性知识, 也促进了理性知识的升华。
七、课后辅导, 持之以恒
课后下班辅导, 是补充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合格率、优秀率的主要形式。学生中存在着智商的高低、接受能力强弱的差异, 有时个别学生对教师讲课教授的内容, 尤其是对一些难点未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可给这些学生反复讲解, 从而弥补课堂吸收的不足;而对于一些对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求知欲极强的学生, 通过课后辅导, 能引导其向更深的知识层次进行学习和探索, 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同时也可增进师生的感情, 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 从而, 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八、严格考场纪律
考查、考试, 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毕业生分配的双向选择等方案的实施,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争取好成绩成了在校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短期目标。因此, 教师严格考场纪律, 无疑是给学生已开动机器的“马达”加油。这些年来, 我不管是担任什么学科、什么班级的课, 每次考查 (试) 都是同桌用两种不同的试题, 桌面上也只能留仅够考查 (试) 用的1~2张白纸。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知识面, 也激发了学生自觉刻苦学习的自觉性, 更锤炼了学生忠诚老实的可贵品质。教师也可从中如实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 从而加以克服,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九、克服自我, 为人师表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素质提升 篇7
近十年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曲折中前行。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要求》(试行)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其中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作了界定: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课程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推动着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2004年起,全国各大高校都按照《课程要求》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材更新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围绕在第一层次的一般要求进行。不论重点高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都使用(College English)教材。大学英语教师们用着College English也觉得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直到发现大学英语课堂逃课率越来越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才推出了根据新生入学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级教学,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从高起点开始,即从大学英语二级、三级学起,直至五级、六级,以避免学生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厌学。这种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缓解了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厌学情绪。高起点学生经过一个学期或二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后,顺利地通过了全国四级考试。有些学校对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实行免修。有些高校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大学英语五级、六级。然而五级、六级除了课文的变化难度大一些,其它如教师、教材内容形式、教法等和前面没有什么大区别。至此,学生继续回到课堂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减,厌学情绪突出,课堂上什么现象都有,给英语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也给大学外语部的教学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针对这一现象,一些高校在改革中推出了后续拓展课程,如英美概况、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报刊选读、英语视听说、口译技巧、英语翻译、英语影片欣赏等,旨在吸引学生回到课堂继续大学英语的学习直至修完四个学期。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加研究不加分析地推出后续课程,其宗旨只是为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观其效果,并没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相反,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被削弱,因为学生选修的只是其中某一门课程,或听力、或口语、或翻译、或英语影片欣赏等,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得不到协同发展。英美概况、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属于素质教育课,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更是得不到有效提高。况且,为了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而专门开设此类课程有些得不偿失。目前,大学英语一周就几个课时,开设此类课程,文化素养也许有长进,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则会停滞不前。考察一些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他们中有部分人的语言功底还很不扎实,英语应用能力还很弱。后续课程如实用英语听力、托业听力与阅读、口语与写作,每个班都有80人之多。据调查,真正能做到较流畅自如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仅25%,有50%马马虎虎,还有25%听不懂、说不出、写破句。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四级考试并不代表他们的语言功底就扎实了。相反,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有待加强与提高。
对此,有些专家学者针对《课程要求》提出了质疑,对全国四、六级统考的可信度和有效度提出了质疑。但在笔者看来,《课程要求》没问题,跟四、六级考试也没关系,问题出在对《课程要求》这一指导性文件内涵的领会与做法上。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课程要求》这份文件很陌生,他们不曾研读过这份文件,对教学也没有多少研究。虽然他们备课很认真,上课也投入,但使命感不强,更多地是把上课当成一份普通的工作。然而,教师这份职业有其特殊性,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一些教师缺的就是这种使命感。没有教学目标,没有教学研究,教学中没有个性。这种大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只能是“费时低效”。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第九条明确指出: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总结大学英语10年改革的历程,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究竟应当提出哪些要求?
1. 要有热爱英语教学岗位的职业操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关如何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局,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3]。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他们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和责任,敬业精神是他们首先应当具备的素质。敬业精神与职业兴趣是相辅相成的,敬业精神可以培养职业兴趣,并能最终帮助教师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
2. 要有合理的英语教学知识结构
近十多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不断创新,学科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强。面对这种新情况,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不断补充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以顺应和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英语教师实施优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只有具备专精而渊博的知识,教师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驾驭课堂。
3. 要有良好的英语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自身不仅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具体地说,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外语理论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具备良好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较强的英语口笔头表达能力,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了解学生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审视和反思教学,设计出精良的教学活动,选择内涵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才能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准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4. 要有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力
所谓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就是指教师在传递信息的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发展要求,自觉接受教育和进行修养而逐步形成的对待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4]。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加强信息素质修养,提高自己熟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作者、监控者和评估者等角色。
5. 要有终生致力于英语学习的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九条对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确立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的理念。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既要当好先生,又要当好学生,真正“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一过程中,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和摄取新知识,尤其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深入细致地把握有用的教学信息,通过学习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成就教师学习和教师发展。同时,还要通过科研,加强英语教学研究,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和新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教学能力,最终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保障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1. 要更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自觉性
理念更新,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之举。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反映的问题来看,理念更新需要确立“三个理念”:
首先,要确立“以德化人”的理念。在做好英语教学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要确立大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育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都把大学外语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大学英语教学只是中国外语教育的重要部分。今天,我们不仅要从外语教学的角度,要求教师英语要好;同时,要从外语教育的角度,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教育理论和基本教育知识。只有确立起新的理念,大学英语教师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按照外语教育的要求,结合心理情感、语言行为、习得过程、记忆作用和环境因素等去做好英语教学工作。
再次,要确立自我专业发展理念。提出确立这个新理念,是基于以下需要:一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二是改变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需要;三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需要。
2. 要引导大学英语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深度介入,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手段。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致使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胜任。这主要反映在: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较为贫乏。新媒体的发展对英语教师运用计算机能力和网络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至今仍有一部分教师受到自身计算机水平的限制、网络教学的限制,不能运用自如地让计算机在辅助外语教学中扮演比较重要或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二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大学英语和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然而,由于复杂的原因,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同时又对网络文化、文学艺术新思潮、新现象知之甚少,失去了一条重要的沟通交流的渠道。由此,对广大外语教师进行普及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很有必要。只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才能顺利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教学管理与组织工作,实现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从而也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要采取多种培训措施,优化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源于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厚的人文素养与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从目前来看,完善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加强以下三个方面教育:
(1)人文素质教育。人文学科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了解人类知识的主要领域。具备一流人文素质底蕴,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应具备的。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与人文学科相脱节,基本上不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哲学、教育、艺术、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可以说人文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师比较欠缺的。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无论是转向ESP还是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都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相关背景和理论知识的支撑。为此,需要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补课,要求他们既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要通晓一定的人文科学,同时要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致力于方向交叉、知识宽厚、专业渗透的智性素质的提高。
(2)跨学科素质教育。现代大学对外语教师提出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要求,既要懂外语,也要懂1-2门其它专业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借助外力,接受各种培训,向专家学者请教自己薄弱的地方,完善语言学、教学方法论、教育心理学、翻译理论等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要自觉主动地把自己薄弱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定时期学习的主攻方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经济、金融、外贸、教育、法律等专业,采取跟班旁听或攻读第二学位的办法去获取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强化补习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动态平衡。
(3)跨文化素质教育。当前,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知识素养。有效推行这项教育的重点在于确立“三个意识”:一要确立较强的国际意识,引导教师从全球化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英语教育,不断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加强跨文化教育能力;二要确立跨文化意识,培养教师在提高自身的英文文化和中文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提高对异族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和扬弃贯通的能力;三要确立践行意识,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跨文化思想带入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4. 要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他们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人才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这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教学工作量大,很多人只顾备课、上课,荒于教研,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一个对教学没研究的教师不可能真正上出高质量的课。为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主管部门从教师自身和科研环境两方面加强建设。首先,要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引导。其次,要加强对科研方法的引导。再次,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支持。要从科研方法、经费和时间上,尽量支持教师多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为他们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为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促进教学相长,以形成浓厚的师资建设科研氛围,可以将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聘岗、晋职评先奖优、出国等重要依据,建立较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教师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机制
首先,采用新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往我们对教师业绩的评价,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进行评价,比较单一,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法很不科学。今后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评价,建议应在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在评价依据方面,应当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为主要依据来评价教师。二是在评价侧重点方面,应向教学研究倾斜。认可和重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成果,合理配置向教学研究倾斜的教师评价指标,是符合现代大学对教师科学评价的方向的。高校师资和科研管理部门应改变教师评价制度中科研与教学二元对立的不合理规定,鼓励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科研为教学服务,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其次,改革测评方法。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实施跨文化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只能是单纯的试卷测评,因此改革英语学习的测评方法很重要。这项改革的起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先从课堂教学测评、实践教学测评、毕业设计测评等环节做起,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测评方式,以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随着对以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改变,为促进传统教学手段与跨文化知识融为一体,要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内容进行变革,适量地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加大文化知识在英语考试中的占比,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的实施。
再次,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一要完善培训制度。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现状,要合理安排与规划,既要开展将专家学者请进来对教师进行以业务能力提升为主的讲座、观摩等活动,也要通过长期脱产学习、短期专题培训、学术研讨等形式,给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英语教师提供合适的外出进修培训机会;同时,更要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自我反思等自我学习方式,以及团队合作、同伴互助等校本培训方式[8]。二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人员任用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以完善科学、公正、公开的考核和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增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轮岗制或淘汰制,真正打破教师终身制,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4,12.
[3]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7).
[4]张清东.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及在职自我发展途径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5).
[5]崔曙光.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
[6]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
[7]郑素杰.再谈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7,(33).
浅谈语文教师素质与语文教学 篇8
一、语文教师的专业文化素质
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是学科教学的整体化。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的学科知识, 而要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 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研究语文教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 必须更多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始终能够站在自己的学科前沿高屋建瓴, 不能只做教书匠, 而应做专家型的学者, 语文教师更应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
专业文化知识素质, 是教师内在的修养, 要使之外化, 要借助于教师卓越的教师素质。
首先, 语文教师要富有灵气和思想。有了灵气, 再枯燥的教学素材也能做鲜活的课堂大餐, 方可供给学生佳肴;有了思想, 再平庸的学生也能点化成睿智的高徒, 方可造就创造型人才。语文教学最忌生搬硬套, 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 根据教学需要, 学生的实际, 巧妙地利用现实的环境和课堂上瞬时出现的情况制造一种特定的氛围来感染学生, 让其获得终生难忘的印象。一堂课怎样设计, 达到什么教学目的, 体现什么教学思想, 课前教师应有充分考虑。思想明确, 方向确定后, 怎样施行则可依时依地依人而定。不管怎样“走”, 只要能通向目标, 学生就会有所收益。教学要出新, 首先教师的思想要新。勤于思考, 不断探索, 勇于实践, 语文教学才能常教常新。
其次, 语文教师要有兴趣和激情。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所教的内容充满兴趣, 满怀激情。试想, 如果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都兴趣索然, 又怎能要求学生兴趣盎然呢?教师都意兴阑珊, 又怎能要求学生激情满怀呢?我们痛感语文教学难教, 学生厌学, 其中的症结就在教学枯燥无味, 缺少吸引力。如果我们能够变换思路, 教师满怀兴趣和激情, 语文教学的面貌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教师的感染下, 学生的兴趣高涨起来, 激情调动起来, 学生的语文学习会获得强劲的动力, 受动力的牵引, 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创造性得到发挥, 会一发而不可止。
第三, 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和人文内涵。语文教学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凭机械的讲解, 照本宣科是很难见效的。语文教学要真正吸引学生, 一定要充满情趣, 增加文化内涵。教师必要的牵连、引申、煽情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样的内容, 选择不同的话来表达。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区别, 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 表达的效果会不一样。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就是在教师富有情趣的讲解, 独出心裁的教学安排中形成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如沐春风, 刻骨铭心。语文教学要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必须具有人文主义内涵。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表面上看是学习一个个新词, 一句句锦句, 一篇篇美文, 但新词的“新”, 锦句的“锦”、美文的“美”不是空调, 只有当它们富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才能显示出特有的魅力。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设法把物质性语言的文化内涵巧妙地发掘出来, 把语文的情趣充分显露出来, 影响学生, 感染学生, 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有深度。
第四, 语文教师还要具有教学教研的能力。我国学校科研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召唤教育的改革, 教育改革召唤教育科研, 教研的重任落在教师的肩上, 而语文教师则是, 责无旁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事业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 为提高教学水平,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 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 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 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 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第五,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受益匪浅。多媒体教学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 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 例如, 作家生平, 作品背景的介绍, 以及教学内容涉及的众多相关资料, 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教材中选取了很多有名的影视作品, 形象的演示会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 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语文教师的非教学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 非教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钱梦龙、魏书生的学历不高, 于漪也是非师范专业出身, 但他们都非常注重非教学素质的提高。
首先, 语文教师要具有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语文教师, 会把教育工作视为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反之, 则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 只是一种职业。“事业”与“职业”虽然只一字之差, 但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会从自己的奋斗中感受到生活的充实, 从自己的奉献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后者则会经常为自己某些需要的不能满足而耿耿于怀, 为一己私利的得失而与他人斤斤计较, 他们会因欲壑难填而永远感受不到满足的喜悦, 也会因物质与精神天平的极不平衡而经常精神空虚和失落。
其次, 语文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现代教育观念就是烛照教师从教之路的火把。语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责任以及特点要有深刻的理解。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育事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 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每个家庭的幸福与希望, 从而形成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荣誉感。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 语文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以素质教育为乐, 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 才能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 努力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文教育教学风格, 才能淡泊名利, 全心全意地把知识、智慧、爱心全部奉献给学生。
第三, 作为语文教师要具有正确的学科教学观念。语文教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语文教师要做的是奠基性工作, 也就是说, 语文教师的硬手活在于基本功上。具体讲, 至少应该是能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出上佳的文章等。
语文教学是慢功, 切忌浮躁心理, 更不能“求取虚名”。语文教师更像一个中医, 一般没有药到病除的良方。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是长线, 需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
语文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孤立的课文教学。一方面, 语文教学要走进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学习中, 吸取前人的写作经验, 获得前人的思想成果。因此, 教学要让学生贴近课文具体感受, 不能华而不实。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又要走出课文, 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 从学校引向社会, 要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本领作为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生长点加以培植, 使其获得持续的发展, 逐步把作者的经验变成学生自己的经验。因此, 语文教学不能孤立地作课内课外的分野, 课外的观察、体验、运用, 课内的学习、感受、研讨都是语文学习的有效形式, 具有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下体育教师素质与体育教学 篇9
教师德性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内在动力,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保证, 是调节各种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合力的粘合剂, 教师是对他人和社会承担着特定责任的人, 需要具有立体开放的思维模式, 需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学生, 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而有少数体育教师平常不注重自身文化素养和工作品质的修养, 教学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缺乏敬业精神, 不能“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缺少广博学习的品质和坚定的工作志向, 更有甚者, 专业思想不巩固, 思想修养差, 起不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因此, 加强体育教师德性素质的培养, 对于搞好体育课程改革, 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应具备夯实的专业知识学历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掌握知识的情况与其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将被打破。体育课程结构将从完整的竞技运动项目体系走向以促进学生健康的身体活动体系。因此, 在新课标下, 体育教师必须熟谙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育伦理;根植于与体育课程改革相通的教育理论;规范的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娴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专业性评价;最前瞻的体育教育创新理念, 才能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三、体育教师应具有多方位的能力素质。
1. 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是体育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指运用教育法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基本理论, 指导并创造性地从事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基本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过程能否高效、顺利地实施, 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2. 适应新课程环境的能力。
在新课程环境下, 为了保证体育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体现, 体育教师要综合与学生健康有关的多学科知识, 注重学生情意、审美、伦理的体验, 对所教的教材要进行选择、整合、开发,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 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让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以学生健康为中心, 融合多学科知识,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关注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差异性和持续性, 使学生学会主动建构科学的健身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尽快适应新的课程环境。
3. 改变原有教学过程的能力。
近年来, 我们常说, 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 更要研究学生的学, 要把这种认识落实下去, 必须有一条通道, 这条通道就是课堂教学过程。迄今为止, 研究学的通道并没有打通。这其中固然有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因为, 教师和学生, 毕竟教师是先学、先知, 学生是后学、后知。可是, 不去改变教学环境的思维定势, 也是学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可以夸大一点说, 现今的体育“公开课”、“示范课”花力气最大的还是研究如何教, 而不是研究如何学, 如何为学生的学创造更多的情景, 开辟更多的“通道”, 提供更好的服务, 就必须要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过程观念。
4. 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体育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离不开与学生的对话与沟通。此外, 教师建立与家长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与社区各有关机构人员的关系, 都是形成教育合力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砝码。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要善于倾听同事的意见和建议, 分享资料、计划和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 多与同事、领导和学生交流、沟通, 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5. 体育教学科研的能力。
具有科研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高质量教学和教师自身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把教学研究作为主课题, 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使体育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 从而达到教与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6. 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体育课程改革使原有的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实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已不能满足新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因此, 体育教师要随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技能和新的课程理念, 并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 使教育教学内容符合时代特征、体现课标精神。
语文教师个人素质与课堂教学 篇10
课堂教学效率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儿。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
语文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还必须写好文,这也是提高教学技艺的重要一环。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生活和人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不仅要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写一点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若不写作,不体会写作之甘苦,指导作文必然是空洞的说教。
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 篇11
新课标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就中小学英语教师而言,由于教师培训或再教育机会的限制,教师自身的自学自研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要改变这种现状,势必就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尤其是在广大的西部地区,以期待中小学英语教师能逐渐具有更高的素质、全新的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全身反应法为例,说明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使该方法得到高效地应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效果。
二、问题的提出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理论基础包括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教育学等,尤其是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认为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记忆的联想和回忆就越容易和轻松。同时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TPR强调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James Asher认为,右脑是缄默的,非语言性的,但是它可以通过指令做出相应动作来进行非语言表达。即语言进入右半脑可以引起行为变化,通过行为变化理解语言代码,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和意义,为语言的表达做准备。James Asher在分析和研究母语实现的过程,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左右脑的共同协调训练建立语言思维,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是:语言学习者听到一个外语指令,用身体动作对它做出对应的反应,从而使听者逐渐自然建立语言能力。例如,当听到“stand up”,学生就从坐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总之,TPR以口头发号施令、指示,并辅以肢体动作示范,帮助了解指令的意义,等学习者充分了解语句的意义时,再以肢体动作做出正确的响应,不但减轻开口的压力,更累积足够的学习信心。
不少学者曾介绍和探讨过TPR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及推广的可行性,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是肯定的,认为TPR是建立在语言和行动和谐一致基础上的一种快速语言教学法,但只适合于儿童学习英语,如解景媛(1997)、胡铁秋(2000)、张琴(2006)等,或者是适合中国英语初学者,并可以在中国进行推广,如魏宏(2001)、王春芳(2005)、粱三云(2005)等;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否定的,如中国外语教育界的马俊明教授(2002)等就认为“这种教学法与新时代的交际、交流路子是背道而弛的。TPR的倡导者把婴儿习得母语的方法移植到青少年或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方法上是不科学的,不值得介绍与推广”。因此必将成一个历史名词而留在外语教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那么,全身反应教学法真的只适合幼儿和小学生的英语或者第二语言的学习吗?
三、问题的策应
我们认为TPR作为一种“右脑教学策略”(Asher,1997),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表现在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唱歌、表演、简笔画等文艺、文体素质,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应该掌握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理论、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TPR可以让学习者没有压力、在游戏、动作中学习语言,将左右大脑同时结合起来,如果辅之以其它教学方法,互相取长补短,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具有较高个人素质和理论素养的教师面前,该方法也适合于青少年或者成年人学习外语。
1.TPR使用中教师的个人素质。(1)演示法中教师的表演能力。TPR也称领悟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是一种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来教授外语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者是儿童时,教师只需要有简单地动作表演,即运用身体语言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比如教“run,walk,jump,hop”等时,教师辅以本身的动作示范,再要求学生们重复同样的动作,三分钟内学生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但是在教如“happy,smile,excited,distress,sad,afraid,nervous,pain,frown,panic”等表“心情类”的形容词时,如果能表现得惟妙惟肖,学生自然学得愉快和印象深刻。(2)游戏法中教师的设计能力。主张TPR仅限于儿童学习英语的学者们,认为儿童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儿童们会倍感兴趣,从而不知不觉中学习语言,比如操练句型“What’s this?”和感叹句等。我们认为不仅仅如此,一个设计精致的游戏,还可以让学习者正确快速地习得人称代词。众所周知,即便是学习英语很多年的学习者,由于汉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使用英语代词系统时,总会在代词的性、数上表现得不正确或者不连贯。比如教师在设计“Found and Lost”游戏时,尽量安排参加游戏的学生有男有女,有单有复,还可以采用拟物法,用学习者代替表演一个没有生命的书本或者桌子,但是可以说话。这样学习者就会在反复练习中学习his,her,their,its等代词的性和数了。(3)图画法中教师的绘画能力。赞成在中国英语初学者的教学中使用TPR的学者们,大致都认为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学生说出单词,或让学生说出单词,再出示相应的图画。其实巧妙地使用有趣逼真的简笔画,不仅仅可以用来教授单词,还可以教授句型,甚至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比如教师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先画后讲、边画边讲、先讲后画、随需所画。如在教学“What’s this? It’s a fridge.”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条竖线,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自然答不出,产生疑点。接着,教师又画等长平行的另一条竖线,再问:“What’s this?”学生还是回答不出。然后,教师画上下两条横线连接两条竖线,再问“What’s this?”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推测,如:It’s a room/a door/a box/a book等等。之后,教师迅速画出第三条横线,再问:“What’s this?”学生暂时又处于困惑状态,产生第二个疑点。这时,教师可以引出“It may be a door,It may be a box.”边说边迅速画完最后两笔,并因势利导向学生发问:“Is this a box? No,it’s a fridge.”这样学生不仅能脱口而出了单词和推测的句子,甚至还有了提问和回答。另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不同的简笔画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口头作文。
2.TPR使用中教师的理论素养。(1)比赛法中教师心理学理论要求。在比赛活动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适当的比赛竞争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一般在比赛时,都会奖励大拇指图画或者笑脸。比赛规则一般为:问题回答正确加一分;回答错了不加分也不扣分;乱说话或做小动作扣一分,一节课结束后,评出胜利者,然后在胜利者奖励笑脸,失败者则画上哭脸。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用久了或不适当使用,会使学习者产生反感情绪。教师必须适当运用该方法,同时还有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合理引导学生对待输赢的结果,注意运用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F.Haider,1958; H.H.Kelly,1967;B.Weiner,1974;S.E.Taylor & J.Crocker,1980等)来认知导致该结果所造成的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归因。是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方面,还是从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制因素方面找原因,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步形成关于自己能力水平、努力程度和成功信念的正确评价,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增强学习动机,促进自我概念形成,降低焦虑和增强自信心等。(2)整体教学法中教师语言学理论要求。整体教学法是TPR中常有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者活动场来教授英文句子,通过完整的句子教单词,这样有利于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句子或者单词的意义。比如可通过“Yesterday I ate an apple.”将“an apple”用“a piece of bread/a bowl of rice/ a banana”等进行替换练习;将“yesterday”用“last month/last year/ in 1989/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等进行替换练习。用这种替换练习,不仅可以习得更多的单词或词组,还可以初步感受句子结构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这些活动的设计都需要有语言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3)卡片法中教师二语习得理论要求。TPR中教师常用卡片教授单词。如将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让学生每人一张卡片。教师不断重复单词发音,学生记住后,教师便用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学生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学生之间交换卡片,用同样的方法,学生既轻松掌握了发音,也记住了单词。但是这种方法很快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需要具备有二语习得理论知识,如Stephen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根据自然顺序假说,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按自然顺序进行的,如一些实验表明,儿童和成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掌握进行时先于掌握过去时,掌握名词复数先于掌握名词所有格等。在制作卡片时,适当根据习得的自然顺序进行安排,如先学习具体词汇再学习抽象词汇、先here-and-now讨论再过去和虚拟的场景描述。又根据“可懂输入假说”和“i+1”假说,学习者只有接触到可懂的语言输入,即稍微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是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是,才能导致习得的产生。这样,在制作卡片时,适当加入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词汇,使学生稍加努力便可及,而不是太难而让学生望而却步。
四、结论
每个学习者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就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论,他们各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听觉,学习效果较好,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凡事过目不忘;在表达方面,学习者们也同样存在各种差异。所以,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全身反应法很适合英语教学,可以很容易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其具体方法,花样繁多,不一而足。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坚实的英语基础,标准流程的语音语调,同时教师还应懂得语言学、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等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保证课堂生动性、活泼性,寓教于乐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深度,而不只是停留在儿童或者初学者阶段,合理使用确实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摘要:全身反应教学法自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提出之后,被广泛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中,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和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全身反应法为例,说明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包括个人素质和理论素养)才能使该教学方法得到较为高效地使用,最终达到师生教学相长,其乐融融的效果。
【教师素质与英语教学】推荐阅读:
创新教学与教师素质06-09
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05-31
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08-21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素质05-11
教师语文素质的内涵与价值论文05-09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08-14
高职英语教师素质摭谈论文08-14
如何提高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素质07-29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及其培养09-28
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素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