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行业FDI

2024-07-29

金融服务行业FDI(共8篇)

金融服务行业FDI 篇1

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发展, 服务业外商投资成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KIBS) 的术语最早出现在Miles等人对服务业的研究当中, 目前已经被看成服务业中最能实现增值的关键环节, 它所占的比重也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和象征。研究FDI对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行业的效应, 能够进一步明晰各行业利用外资的发展程度, 并依此进行调整和改善。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服务业利用FDI的研究较早。Goldsmith (1969) 是最早对服务业跨国投资理论进行研究的。他认为, 一国经济发展情况与本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及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即一国服务业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程度越高, 就越有利于该国服务业的发展。随后Caves (1974) 、Globerman (1979) 、Blomstrom等 (1983) 学者分别对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实证研究, 他们发现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提高东道国生产率。

而国内对其研究相对较晚。王小平 (2005) 对我国服务业利用FDI进行实证分析后, 认为我国服务业利用FDI与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就业人数、服务贸易等方面的相关性较弱, 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李夏玲 (2013) 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三类服务行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 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关联度较大。

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Muller和Zenker (2001) 提出KIBS是提供高知识附加价值服务给其他企业的行业, 是“顾问性”的公司。魏江、陶颜、王琳 (2006) 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度高、依靠新兴技术与专业知识, 具有较明显的客户互动特征的商业性公司或组织。

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我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但研究大多基于国家和区域视角, 方法也大多是回归分析。本文尝试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研究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构建相关的关联模型, 并根据关联结果为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用FDI进行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和划分

Miles (1995) 等人是最早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KIBS) 概念的。在国内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中, 魏江等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分类。由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分类, 而国内大多数研究都参考魏江 (2006) 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分类, 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度高、依靠新兴技术与专业知识、具有较明显的客户互动特征的商业性公司或组织。因此, 本文也将参考其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 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金融服务业、信息与通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及商务服务业四大类。

三、灰色关联度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它是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用灰色联度来描述因素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的。如果样本数据列反映出两因素变化的态势 (方向、大小、速度等) 基本一致, 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较大;反之关联度较小。与其他传统的多因素分析方法相比, 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 便于广泛应用。

灰色关联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一) 确定分析序列

在对研究问题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一个因变量因素和多个自变量因素。设因变量数据构成参考序列, 一般记为

然后确定比较序列, 记为

(二) 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

一般情况下, 原始变量序列具有不同的量纲或数量级,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常用方法有初值法、均值法等。本文采用均值法, 即每个数列均除以该数列的平均数, 得到新数列。

(三) 计算关联系数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四) 计算关联度

比较序列xi与参考序列x0的关联程度是通过N个关联系数来反映的, 求平均就可得到xi与x0的关联度。

(五) 关联度排序

对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从大到小排序, 关联度越大, 说明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变化的态势越一致。

四、实证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由于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开始对第三产业的细类统一实行了新的分类口径, 所以本文选取2004~2012年的数据,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行业利用FDI的效应。参考数列用x0表示服务业增加值, x1表示金融服务业利用FDI额, x2表示信息与通讯服务业利用FDI额, x3表示科技服务业利用FDI额, x4表示商务服务业利用FDI额。求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结果见表1。

通过计算所得的灰色关联度关系可知:江苏省金融服务业利用FDI、信息与通讯服务业利用FDI、科技服务业利用FDI、商务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其中商务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关联性最强。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 以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用FDI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对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行业利用FDI的效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 商务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关联性最强, 信息与通讯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关联最弱。关联度依次为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与通讯服务业。据此, 本文对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用FDI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 继续鼓励发展FDI对商务服务业的投资。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商务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关联度最大, 若能持久高效地发挥引入外资的力度及效应, 必将对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并且长远的影响。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 因而有必要对其加大外资的引进, 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第二, 加大对金融和信息与通讯服务业FDI的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与这两个服务业关联度低, 并不等于引进这些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影响降低。相反, 若能加大对FDI的引入, 高质高量地利用这些投资, 不仅能对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更能进一步促进江苏省经济的发展。

第三, 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引入政策。江苏省服务业利用FDI的发展, 因行业的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只有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其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避免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流向过于单一, 造成行业发展不均衡。

综上所述, 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与FDI的引入密不可分。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 充分利用FDI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 要更合理地利用FDI, 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符合各个行业的发展, 更好地促进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要:文章在梳理了各位学者对服务业利用FDI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定义后, 通过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分类, 运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研究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用FDI的分行业效应。结果表明, 江苏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相关性, 其中商务服务业利用FDI与江苏省服务业的发展关联性最强。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灰色关联度

参考文献

[1]Banga, B.H.Goldar.Contribution of S ervices to Output Growth Productivity in Indian Manufacturing:Pre and Post Reforms[D].ICR IER Working Paper, 2004.

[2]王小平.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05 (09) .

[3]李夏玲.江苏省服务业利用FDI与服务业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开发研究, 2013 (01) .

[4]Muller E, Zenker A.Business services as 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the role of KIBS in regional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J].Research P olicy, 2001 (09) .

[5]魏江, 陶颜, 王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7 (01) .

金融服务行业FDI 篇2

摘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FDI的最大流入国之一,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跨国转移,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要素无疑促进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主要就FDI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引导外资合理投向相应的服务行业。

关键词:FDI;服务业;内部结构;影响机理

服务业的FDI能够直接影响一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如果FDI大量流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就有利于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反,如果外资主要流向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则对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改善的推动作用不大。FDI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一般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服务业内部升级,即指我国服务业的结构从低生产率、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工业向高生产率、高技术含量、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二是行业内部升级,即指我国具体行业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生产转变。

一、技术溢出促进了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

FDI带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性因素:外资的技术,包括人力资本、R&D投入、管理理念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了技术的非自愿扩散。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服务业内部的要素重组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达到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升级,是一种经济外在性的表现。技术溢出效应的运行机制是:外资流入一技术溢出一吸收创新一服务业结构升级。先将技术溢出的渠道及其作用机理归纳如下:

首先,技术的示范模仿是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外资企业技术水平较高,进入当地市场后,就带来了较先进的技术。与外资企业直接接触后,当地企业就可能有机会了解并模仿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因此生产率将有所提高。如果我国靠自行设计自行创新发展这些高科技服务业,则会面临高成本和十分有限的资金,对相关技术投资的潜在风险也比较大。通过技术示范与模仿,可以取得较高效率。例如在金融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将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学会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商业经营,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其次,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FDI技术溢出形成的重要机制。人力资本是指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作为资本形态用于产生价值增殖。反映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积累,是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跨国公司在我国服务业进行投资,主要目的之一是利用我国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在聘用我国人力资源时,需要对人员进行培训,把相关技术、管理方法和理念等传授给被聘员工,与引进的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被聘员工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之间的流动,也可以把技术、管理、理念等在进行传播,达剑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再次,竞争机制也是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重要的影响机制,跨国公司的进人会改变当地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格局,加剧了我国的市场竞争,迫使我国服务业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例如,大量FDI进入零售业之前,我国的产品种类单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随着FDI的进入,我国零售业不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行业服务效率。

二、资本补缺效应促进了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

FDI带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另一主要途径是通过外资新注入的资本会明显改变新的先进生产函数的导入,从根本上改变结构形成的物质基础,进而提高服务业的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为了实现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目标所需要的资金数量是极其巨大的,往往与国内的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着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从而造成结构升级的瓶颈。引进外资不仅可以弥补上述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各种瓶颈资源的约束,而且还可以调动国内原有的生产要素存量,使其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随着FDI资本的流入,弥补了储蓄和外汇的缺口,而且使得我国的税收收入增加,因而大大提高了投资能力,指明了有效投资的方向,国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设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通过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我国企业通过技术本地化改造,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管理技能、更新管理理念,并通过资金技术积累,促进服务业的内部升级。

金融服务行业FDI 篇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吸引和鼓励外资的政策,大量外资纷纷涌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外商直接投资更是进入了高潮阶段。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直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更是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27.43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我国吸引的FDI更是达到创历史新高的923.95亿美元,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我国吸引的FDI依然达到了900.33亿美元。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及相关研究研究回顾

Blomstrom(1998)将FDI技术溢出效应定义为: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实施FDI引起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中的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以要素合作型的国际分工形式,使自己的资本、技术、管理方法、人才、标准、品牌、经营网络等高级要素流入东道国并与东道国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等低级要素相结合,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产生了扩散和对外传播。

国内学者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也做了许多研究,盖帅华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中,分别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立场上分析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制定引资政策和技术引进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刘金功、李令志、郭晓超在《FDI流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的对策分析》中针对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整体研发现状不高、外商企业关联度不高的制约及外国企业的技术锁定等制约因素,探讨了如何提升FDI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策略。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在《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中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探讨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开展相应的研究提供借鉴。

三、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1.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

现在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3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一步步地调整升级,主要消费品变为汽车、住房和教育等。尽管我国现在的人均收入还排在中等发展中国家水平,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和46%,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汽车产销居世界之首的原因很多,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相对其他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以及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拉动内需的措施可能是其主要原因,也由此使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业能够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2. 我国汽车产业的外商投资情况

1984年,即新中国国成立35周年和改革开放6年后,汽车企业吸引外资,要与外国人合伙生产汽车的问题被推到了前台。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了。当时的北京吉普可是国内越野车业的绝对“老大”。此后,这块中国汽车改革的试验田经历了多少兴衰、荣辱。

随着我国逐步把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庞大的消费市场的不断开发,我国的汽车消费量在近年来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巨头情有独钟的地方。如今,世界汽车产业已经形成基本了“6+4”的竞争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日产6家巨型跨国集团以及本田、宝马、标致—雪铁龙和现代—起亚这4家相对独立的公司。这些跨国汽车巨头均在中国设立了合资企业,各大汽车集团也逐步从以出口汽车为主的方式转向了直接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生产和销售,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

3. 外商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影响

FDI技术溢出产生的途径主要有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关联效应和人员流动这四种,也正是通过这几种途径来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

首先,外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大多数跨国汽车公司都提供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外资汽车企业的进入使我国本土汽车企业技术人员获得较多的培训机会,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和应用技巧,促进我国汽车产业人力资本技术含量的提高。同样,跨国公司对其雇员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也可以为我国本土企业培训员工起到示范效应。此外,我国汽车企业在与外资合作合资时,也能从中接触和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营销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人力资本的素质。

其次,外资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的改革。产业的竞争优势最终是通过企业体现出来,企业的组织形式、战略和竞争态势对产业的竞争力都有重要影响。在外资进入之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全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一直处在政府的关税政策保护下,体制落后、管理落伍且核心竞争力不足,这严重阻碍着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外资的进入给我国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企业经营标准、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为中国汽车企业注入了竞争和创新的新动力,通过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为国内传统企业制度的改革和现代化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为国企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参照系。

最后,外资促进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强大的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国内竞争像其它竞争一样,能提供迫使企业进行创新和改革的压力,而产业内企业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是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国内市场竞争如果太激烈,会过度消耗可用资源,并且妨碍规模经济的形成。最有利的国内市场状态应该是由两家大型企业,以规模经济与国外企业对抗,同时获得内部化效应。研究证明,大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包括强调规模经济的产业,在国内都存在一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相反,在国内没有竞争对手的超大型企业,表面看来实力很强,但实际上并不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它们的成功往往是倚赖于政府补贴和保护政策。

商务部对外经济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曾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指出: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仅将商品产业最没有附加利润的组装环节放在了中国。由于我国自身技术与跨国公司技术差距较大,跨国公司设立合资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控制企业经营决策权。加上我国很多国有企业股东虚位,设立合资企业后,后续监管、投资不济,渐渐失去对这些企业的控制权利,外商带来的先进技术未能消化吸收。

与跨国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是逐渐实现汽车产业成长由移植型产业成长模式向内生型产业成长模式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后发国家汽车产业利用外资,一方面它对原先在基本无外部扰动的经济背景下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提出了外部适应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促使处于劣势地位的民族汽车企业努力适应与跨国汽车企业的新竞争关系。可以引为佐证的是,在民族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外部“挤压”的情况下,大多数国家明显加强了本国汽车产业链薄弱环节的修补,对幼稚产业部门加大了扶植的力度,为其营造一个较为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的中外合资道路,总体看来是成功的。通过合资,迅速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面貌,缩短了与世界汽车产业之间的差距。因此,从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长远计划来考虑,需要在坚持同跨国汽车公司合资的前提下,大力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加以消化和吸收,使之转变成内生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保持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产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而自主创新则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国外制造技术,仿照同类产品的层面上,而应该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这就要求加大研发力度,增加研发经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首先,要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研发费用比例。其次,由行业协会牵头组成由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资源参加的基础技术开发战略联盟,进行共同的合作开发。最后,对符合自主开发标准的优秀汽车产品和技术进行奖励,鼓励企业走自主研发之路的积极性。

其次,确定合理的引资方式,确保技术的先进性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完全依赖自主研发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效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应从以资金为主转向以技术、知识等先进要素的投入为主,更多地鼓励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在中国,并采取切实的措施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会更有利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扩散。采取鼓励先进技术、允许适宜技术、限制传统技术、杜绝落后技术的引进方针,确保跨国公司转移技术的先进性,鼓励跨国公司使用先进的技术,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创造条件。

最后,促进资产重组,提高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汽车工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与国际汽车企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汽车工业的资本规模不能使多数汽车企业达到规模经济的水平,从而不能有效缩小与跨国公司的规模差距。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就不可能进行平等的国际竞争,没有大规模的生产也就不可能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从而不能提供技术开发所需的巨额资本投入,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难以实现。因此根本出路在于推动汽车工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促进汽车企业的大规模资产重组,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

虽然我国汽车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还是以加工、制造和装配为主,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仍不高,与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依然巨大。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贡献上,更重要的是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FDI对中国汽车行业存在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我们应该创造积极利用这一正的技术溢出,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及竞争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强国。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FDI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迅速发展并成为FDI追捧的主要行业之一。本文在采用传统的归纳法与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基于FDI理论、经济学理论以及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汽车产业受到FDI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在世界汽车跨国公司“6+4”全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就FDI对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FDI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FDI,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盖帅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时代金融,2008(4):25-26

[2]刘金功、李令志、郭晓超.FDI流入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的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2):20~21

[3]郭英.外资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15~17

[4]刘海峰.人民币货币互换与人民币的国际化[J].特区经济,2009(12):67~69

[5]孟亮、宣国良、王洪庆.国外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6):36-40

[6]刁映、张铁山.利用FDI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58~59

[7]胡卫国.中国汽车产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竞合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5(9):45~49

金融危机下FDI的转移成因分析 篇4

1.1 FDI的贸易替代效应

贸易替代效应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蒙代尔。他认为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与投资的方式进入他国市场, 选择了投资便会替代贸易, 当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或类似时尤为明显。在无贸易壁垒和生产要素可充分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资源上优势互补, 均衡的价格比率使厂没有必要进行生产要素的直接跨国流动, 即会选择贸易这种方式而不是直接投资。但是, 若一国存在国际贸易的壁垒, 使出口国成本递增, 而进口国的该商品价格上升, 从而刺激生产, 使得进口国的生产要素报酬率提升。

1.2 FDI的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小岛清。贸易创造效应论者认为当资本的流动不是由贸易壁垒引致而主要是流入出口部门时, 投资和贸易之间就会出现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FDI可以提高东道国出口产品的效率, 在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创造新的贸易需求机会, 使两国间的贸易在更大规模上进行。

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重要的资金来源。长期以来, 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外资的引入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 它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

改善资产质量。90年代中期以来, 利用外资最重要的作用, 是促进包括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质量在内的总体资产质量的改善。一方面, 跨国公司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资行为, 可以将原有企业的低质量资产存量盘活变成高质量资产。另一方面, 跨国公司设立新企业, 可以形成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高的高质量资产增量。

增加出口和改善出口结构。外商投资企业产品的出口比例普遍高于内资企业,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的较快增长,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明显上升, 至2004年, 已超过57%, 不仅出口增长速度较快, 出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于国内整体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截至2003年底, 在现存注册运营的2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就业的人员超过2350万人, 约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11%, 平均每一家外资企业吸收100人就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引进, 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使用先进技术和提升产业结构。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众多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以及外资并购, 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加强。

2.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带给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 也使得中国陷入一个经济的怪圈。那就是有一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想在中国进行污染转移。有的将国外淘汰下来或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设备和技术带入我国。还有少数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参与境外危险废气物的进口与加工。这些外资不仅不利于维护我国生态环境, 而且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结构不平衡。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上表现为投资集中于第二产业。在行业上重点投资工业与房地产业。而工业又侧重投资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 而一些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外商很少涉足。

加大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压力。国际收支巨额“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压力, 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外商投资企业结售汇的长期顺差虽然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储备能力和对外支付能力, 但是在储备资产增长过快、货币政策空间受到挤压的背景下, 将会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风险因素之一。

3 FDI的转移成因分析

自2006年开始, 中国FDI五大来源地对华投资 (金融业务除外) 纷纷出现下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欧盟、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对主要东盟国家的投资却显著增长, FDI从中国向亚洲其他国家, 特别是东盟主要国家转移现象已初现端倪。2007年11月30日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发表的《2007年度海外直接相关企业调查报告》显示, 印度首次超越中国成为日本企业今后十年投资和销售的首选目的国, 中国排名第二, 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和越南。

近年来, 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改善、经济表现良好, 增加了外国投资者信心。2006年越南GDP增长率接近8%, 排名东盟国家首位, 在亚洲国家中仅次于中国, 2007年其GDP增长有望达到8.25%;2006年马来西亚GDP增长率为6%国;菲律宾2007年前三季度GDP增长率为7.3%, 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为7.5%, 为20年来最高。近日,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师哈里根预测2008年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将能达到6.1%。

中国国内经营环境恶化。跨国企业投资较为集中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资水平大幅上升, 作为生产基地的吸引力大不如前。2005年上海制造业平均工资为29835元, 同比增长8.7%, 而相比之下印尼经济特区巴淡岛的月平均工资月约为100美元。同时, 中国本土企业成长使得中国劳动市场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猛增, 高级人才招聘难问题有所加重。

国际贸易环境趋于恶化。首先, 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下滑。2006年中国外汇持有额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规模也达到1775亿美元, 2007年上半年贸易顺差规模首次超过千亿美元, 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世界第一, 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增加。与2005年相比, 2006年中国出口价格总体上升4.2%, 而进口价格总体仅上升3%。其次, 大额贸易顺差使得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 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 这也是跨国企业减少对华投资的原因之一。2006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加深, 如欧盟对华皮鞋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美国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要求, 2007年1-10月, 美国已对我发起337调查 (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 14起, 占美国同期立案总数的50%以上。跨国企业为了减少风险, 在投资地区上进行多样化选择。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逐步形成了由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贸易结构, 这种特殊的贸易结构是我对外贸易保持高顺差的主要原因。由于国内市场有限, 外商投资企业自身存在巨大的出口需求, 其出口额占中国外贸总数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六成左右, 而且呈逐年增加态势。大额贸易顺差给我国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如: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摩擦加大;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因此,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发展, 促进外贸平衡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已开始调整出口退税等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通过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产品目录, 对“两高一资” (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 等产品的加工贸易进行政策调整。

对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需要。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 必须加快对外资引进政策的调整。由“招商引资”转为“择商择资”、“养商育资”等, 调整资源和环境成本格局, 严格控制技术档次低、“两高一资”的外资项目,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鼓励境内主体对外投资, 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近年来, 中国本身也加大了对东盟投资力度, 特别是2006年对东盟投资达到9.37亿美元, 同2005年的5.02亿美元相比, 同比增长了87%。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涌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必定会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经典理论进行简单阐述, 进而给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 以及FDI的转移成因分析, 重点探索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及消极影响, 并在文章最后给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FDI,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增科.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 (6) :49-52.

[2]张如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3) :1082109.

[3]王锦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问题及政策建议, 世界经济研究, 2004 (4) :38239.

金融服务行业FDI 篇5

关键词:FDI,服务业结构,优化机理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由于服务行业高附加值、高利润的预期等原因使得外商直接投资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三产业已成为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最快的领域。2007年, 第三产业实际利用FDI增至320.55亿美元, 所占份额为42.9%;第三产业GDP增加值上升到13165亿美元, 对当年GDP的贡献率高达42.3%。作为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的载体, FDI既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总量的提高, 又促进了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FDI的东道国经济效应角度, 深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机理及其路径。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1、资本效应

就国际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形成效应来看, 促进资本形成历来被认为是国际投资对东道国 (尤其是发展中东道国) 经济增长的重大贡献。国际直接投资不仅能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 而且能为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动员当地储蓄, 成为引发国内投资的催化剂。外资在资本形成方面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资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稀缺资源。用“双缺口模型”解释就是外资的增加有效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储蓄不足, 并且能有助于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我国的实践表明,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我国的资本形成, 而且从根本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引擎。

2、技术进步

一般而言, 企业的技术进步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企业内部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 二是因跨国公司技术外溢, 被东道国企业模仿创新的技术进步。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外商直接投资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资本流动, 它是一种与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等关联的投资。在投资的过程常常伴随着技术、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本的溢出, 并有东道国企业消化吸收后产生模仿创新的技术进步。另外, 作为技术形态的FDI对东道国产生一种“传染效应”, 通过关联产业的发展, 知识和技术会从跨国公司传递到当地企业。为了适应跨国公司带来的先进技术, 东道国企业必须通过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与之配套。正是这种模仿创新和配套效应, 因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引发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 使得相关产业的技术得到了升级。

3、竞争效应

跨国公司作为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 在技术、资金、人力和研发等方面有着强劲的实力, 其在进入东道国某一激烈竞争的行业中后会使得当地市场竞争加剧。为了使自己更有利的参与竞争, 当地企业会被迫采用新的技术、更严格的管理方式、要求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等方式进行应对。激烈竞争的后果是具有与跨国公司抗衡实力的公司生存下来, 而那些实力弱小的公司要么退出该行业要么被大公司兼并。从行业上看, 行业的集中度增大, 效率变得更高, 从而导致行业规模的变化。

4、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外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FDI改变了不完全竞争经济的产业结构,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与之竞争的行业或公司, 但FDI通过创造需求对本国的后向关联产业中间品等零部件产生影响带来巨大的好处, 促进了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一方面, 从产业部类调整看,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 顺应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 从产业内部调整与升级看, 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积极推动了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日益高级化。

二、FDI带动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机理

FDI作为优质资本、先进管理经验和发达技术的载体, 通过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竞争效应对我国服务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的分析FDI对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机理, 我们可以将投资到我国的FDI看成两部分:一是直接投入到我国服务业的FDI, 其资本效应和技术效应直接作用于我国服务业, 使得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产生调整;二是投入到第二产业的那部分外资在使得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同时, 通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间接地促进了服务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对服务业内部结构产生间接地影响。而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 指的是在第三产业结构中, 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新兴服务业的比重上升;相应地,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比重下降, 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同时, 中介服务机构增多, 服务项目细化, 服务质量提高, 服务的附加值率上升等等。外商直接投资优化我国服务业结构的路径如图1所示。

1、FDI的资本效应对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直接进入服务业领域的外资, 一般而言, 会选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在我国尚属刚刚开放或是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尚不成熟的行业。如:我国加入WTO以前的外资主要集中酒店、旅游和娱乐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消费型服务行业;入世以后, 随着各项承诺的兑现, 我国服务业领域的准入机制逐步放开、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 此时的外资开始涉及运输物流、金融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虽然我国的政策引导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外资的流入直接导致某一行业规模的扩张, 行业规模的迅速增大不仅使得这一行业劳动力价格的提高, 从而吸引劳动力从其他低价格的行业转移过来, 而且引发了行业内部各企业竞争激烈, 其竞争的结果就是实力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会生存下来, 并且更加的发展壮大, 而实力弱小、难以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便会退出该行业。这样, 因资本的直接注入引发的竞争效应不仅使得这一行业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科学, 而且使得行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相匹配。

2、FDI的技术效应对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投入到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知识技能, 不仅包括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硬技术还包括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软技术。虽然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对技术的垄断性会阻止技术外溢出去, 但是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还有我国企业通过模仿、自主创新等方式, 从而使得该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其中过剩的劳动力会转移到其他行业, 这样, 因资本直接流入而产生的技术效应使得该行业再生产过程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起到了优化该行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3、FDI的产业关联效应对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投入到第二产业的FDI, 虽然没有对服务业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直接作用于制造业中的外资通过直接的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竞争效应使得第二产业飞速发展。在现代社会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下, 作为从制造业中逐步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 由于和制造业日益紧密并相互促进的关联效应, 也间接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步减小”, 这样, 人们消费结构改变带动了生产商的供给调整, 生产要素开始流向社会需求大的行业, 这类行业将扩张;而需求弹性小, 或是已经饱和的行业将会紧缩。这样, 投入到第二产业中的FDI通过其产业关联效应和人们的需求导向作用将会使我国服务业结构向着高知识型、高资本和高技术型层次转化, 起到了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卫国: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1999 (9) .

[2]郭克莎: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 (上) 、 (下) [J].财贸经济, 2000 (10) .

[3]周爱农: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3 (6) .

金融服务行业FDI 篇6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FDI的总体流向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有望成为受FDI亲睐的领域。随着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流入我国服务业FDI比例将会大幅度上升,FDI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将举足轻重。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研究服务业FDI以及对服务贸易产生的经济效应。

国内外的学者对FDI的研究侧重于其对经济增长或技术外溢效应的分析,而服务贸易方面的研究也集中于理论上以及各服务部门开放度和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出现一些关于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影响研究,但这类研究往往集中于我国发展较成熟的制造行业,却很少涉足服务业。随着服务贸易的飞速增长和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把FDI与服务贸易发展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服务贸易发展突飞猛进,在一国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29.25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928.54亿美元,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列世界第八位。随着服务贸易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FDI的大量流入以及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大量的FDI流向服务业。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服务业FDI金额总体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服务业FDI从1996年的130.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1亿美元。2004年在我国利用的FDI中,服务业占23.2%,达到141亿美元。

三、实证分析

1. 数据选取

根据资料可得行,本文选择从1997年~2005年我国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的年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FDI采用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度量FDI的流入量;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采用服务业的出口总额(EX)和进口总额(IM)两个指标。服务贸易包括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和保险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数据单位均为亿美元。为消除FDI、EX、IM序列的异方差性需要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用变量LNFDI、LNEX、LNIM分别代表取自然对数后的FDI、EX、IM。

2. 计量结果检验

(1)时间序列平稳性ADF检验

对各变量分别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三个变量的原序列及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大于临界值,均未能通过平稳性检验,均为非平稳序列。Ln EX和Ln IM的二阶差分序列均通过了5%置信水平的ADF单位根检验,Ln FDI的二阶差分序列则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ADF单位根检验,可知所有变量都是2阶平稳的(即为I(2)变量)。Ln FDI、Ln IM和Ln EX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也即它们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

(2)Johansen协整检验

采用Johansen的最大拟然方法对Ln FDI与Ln EX、Ln FDI与Ln IM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其中滞后阶数取0,检验的确定性趋势假设为“数据中有确定性趋势,协积方程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由表2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因为迹统计量的值30.0137>25.32,10.8797<12.25,所以Ln FDI和Ln EX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同样在5%的显著水平下,因为迹统计量的值30.3729>25.32,10.7432<12.25,所以Ln FDI和Ln IM亦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表明FDI与服务贸易出口(EX)、服务贸易进口(IM)之间分别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

(3)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AIC准则确定模型的滞后阶数为2。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FDI流入与我国服务贸易(EX/IM)之间存在着以下的Granger因果关系:FDI与EX互为Granger原因,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引导关系,从结果的显著性看,EX的引导作用要更强一些;IM是FDI的Granger原因,而FDI并不是IM的Granger原因。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通过分析可得,服务业FDI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分别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我国服务业利用FDI不断增加,改善了我国的资本质量,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外资流入对我国服务部门产生了竞争和示范效应,有力地提高了我国服务部门的供给能力和出口竞争力。服务业FDI有效地拉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也带动了服务业FDI的流入。因此服务业FDI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二者互为Granger原因。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造成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外资大量进入所引起的对现代服务的巨大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弥补。所以服务业利用FDI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IM是FDI的Granger原因。

2. 建议

(1)加大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力度,但同时又应该处理好服务业开放与合理保护的关系,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与入世承诺,有序地扩大服务业的开放;我国应该制定完备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规,加强服务部门利用外资软环境的建设。

(2)在吸引FDI时,要与我国的产业政策相结合,调整服务贸易利用外资的结构,防止向某一产业扎堆,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同时要加快外资向服务业转移,特别是促进外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部门的转移。

摘要:基于1997年~2005年我国服务业实际利用FDI与服务贸易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服务业实际利用FDI与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中服务业实际利用FDI与服务贸易进出口之间分别存在惟一的均衡关系。FDI与EX互为Granger原因,从结果的显著性来看,EX的引导作用要更强一些;IM是FDI的Granger原因,而FDI不是IM的Granger原因。

关键词:FDI,服务贸易,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胡昭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7):78~83

[2]戴枫: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3):64~70

[3]殷凤:中国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现状、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4~10

[4]邓力平陈贺菁: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金融服务行业FDI 篇7

一、文献综述

FDI与就业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 理论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随着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 学者们开始逐渐转向服务业FDI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Stare, Metka (2001) 在对斯洛文尼亚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实证研究中发现, 外国所有权的商业服务企业相较于国内企业更为优质、高效, 不仅提高了东道国本行业个体员工的附加值, 而且形成了生产力扩散效应, 使服务业各行业就业质量都得到显著改善。Inekwe (2013) 在对尼日利亚服务业和制造业FDI、就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中得到, 服务业FDI对就业具有单向因果关系。Imbriani, Pittiglio, Reganati (2006) 通过对2003—2006年意大利跨国公司对本国国内经济、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指出虽然在制造业, FDI可以提高生产力和就业水平, 但在服务行业中, FDI对国内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张诚, 唐琳 (2007) 以美国为例, 对制造业FDI和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就业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进行了比较, 得出无论短期长期, 制造业都可以增加产业内就业人数和总就业人数, 而服务业可以增加产业内就业人数, 但会减少总就业人数。查勇贵 (2012)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从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角度实证分析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影响, 发现中国服务业具有就业总挤出效应, 但具有就业质量提升效应。王小平 (2005) 指出与第一、二产业相比, 中国服务业FDI占全国FDI总量的比重较小, 贡献率极不稳定。王捷克 (2007) 认为, 江苏服务业使用FDI存在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配套管理政策的不到位、专业培训机构缺失等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刘志中 (2011) 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中国服务业FDI的就业效应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当服务业使用外资比重每变动1%, 将会引起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动0.244%。

由于我国服务业统计数据较为滞后, 相关部门对服务行业统计口径经常变化等问题, 国内学者对服务业FDI与就业关系研究较少。本文从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两方面影响的角度出发, 进行实证分析。

二、中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影响分析

(一) 模型设定

为衡量行业FDI就业吸纳能力, 本文借鉴薛敬孝、韩燕 (2006) 建立的模型,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 推导出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的影响。

对典型C-D生产函数Q=AKαLβ两边取对数, 并将系数用C (i) 替代, 得到:

考查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 需要把服务业FDI从服务业K中分离出来, 令K=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70%服务FDI, 这样处理是因为外商一般将投资的7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在回归式中用服务业SGDP代替q, 得到:

式中各变量的涵义分别为:

C (1) :常数项;

e1:随机误差项;

Ln SL:对当年全社会服务业就业总人数 (单位:万人) 取对数;

Ln SDI:对当年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亿元人民币) -70%FDI额 (实际额) 取对数;

Ln SGDP:对SGDP (单位:亿元人民币) 的序列数据取对数;

Ln FS:当年服务行业FDI的实际金额, 用当年汇率换算成亿元人民币。

(二)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我国服务业飞速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 考虑到中国商务部未公布2003年之前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故本文选取2003—2012年度数据, 样本容量为10, 并使用第三产业数据表示服务业数据, 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三)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 运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R2为0.988, 说明该模型能够解释98.8%的对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影响, 拟合优度较好。SG-DP、FS的T值均大于2, 数据显著。DW=2.50, 根据小样本DW检验临界值表, 在样本容量为10、解释变量数量为3、置信度水平为5%的情况下, 2.50大于临界值2.02, 可以认为该模型的回归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根据回归输出结果, 可认为5%的置信度水平下, 回归是有效的。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Ln FS的系数代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就业数量影响的大小。根据表2, 这一系数在5%的置信度水平上显著为负, 服务业外资每增长1个百分点, 服务业的就业数量就下降0.08个百分点。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服务业外资的增加, 服务业的FDI并没有表现出拉动就业量增长的趋势, 行业内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

三、中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质量影响分析

服务业FDI对国内服务业劳动力素质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重要影响, 进而影响国内劳动力的行业劳动生产率, 并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 改变就业质量。因此, 本文着重就我国服务业外资进入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一) 模型设定

本文借鉴陈涛涛 (2003) 在Caves (1974) 和Blomstrom (1983) 研究基础上扩展的模型。

式中各变量的涵义分别为:

C (1) :常数项;

e2:残差项。

LP: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 用服务业行业增加值/行业的总职工人数表示;

FDI:行业中外资企业总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重, 这一变量反映了FDI在行业中的参与程度;

K/L:行业人均资本数量, 为行业投资总额/行业年底就业总人数, 反映了行业的资本密集度;

LQ:行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 反映行业劳动力的平均质量。

(二) 数据选取和处理

由于中国商务部未公布2007年后行业中从事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 故本文选取2003—2007年度数据, 其中行业增加值采用的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 行业总职工人数采用了按行业分的就业人数 (年底数) 。由于服务业行业中外资企业总资产及服务业行业总资产的数据难以获得, 用投资额数据替代总资产, 用服务业外商实际投资总额代表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投资额, 用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代表服务业行业总资产。经计算整理, 得到表3:

(三)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 运用Eviews7.0进行回归分析, 其实证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R2为0.999, 说明该模型能解释99.9%的对服务业就业质量的影响, 拟合优度较好。FDI、K/L的T值均大于2, 数据显著。FDI系数为0.014, 表明服务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FDI,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0.014个百分点, 服务业FDI的流入对服务业就业质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数量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服务业FDI每增加1%, 服务业就业人员将减少0.08%;就业质量方面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服务业FDI每增加1%,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则提高0.014%。服务业FDI对就业数量产生负效应, 是由于近年来服务业国际资本跨国并购以及外商独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绿地投资形式减少, 且多流入人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我国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 在与外资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外资企业挤出国内服务业投资, 短期内游离出失业人口。就业质量的改善是由于服务业FDI的涌入能够促进东道国人力资本开发, 有利于培养当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劳动力雇佣和管理制度上采取的是市场化配置和管理, 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近年来, 随着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FDI的大量流入, 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结构, 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 提高服务业使用外资水平, 同时妥善解决就业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 继续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 有效发挥外资的促进作用, 坚持技术和劳动密集型并重。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能优化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 提升服务业整体技术水平, 虽然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减少一些就业岗位, 但长期来看, 企业数量的增加能有效扩大就业规模。在当前我国劳动力仍然相对过剩的情况下, 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服务业FDI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特别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FDI的引入。

第二, 规范跨国并购,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加大我国劳动力就业安置压力, 而且外资进入部分服务行业会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政府应该加强对服务业跨国并购的引导和规范, 首先要重视并购政策中的就业因素, 实行并购和就业相捆绑, 重点监控采用并购方式的重点服务行业和领域, 对并购后裁员规模进行一定的调控, 审批项目时应考虑对就业机会的影响, 合理调整其中的服务业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比例。另外, 还应逐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 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既有利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 又能够带动国内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法律法规, 从而规范跨国并购行为, 积极引进绿地投资, 引导服务业FDI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第三, 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培育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进行资本转移时也进行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的转移。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 通过公共渠道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 满足外资企业的要求, 最终减少该类企业的成本, 扩大其产业规模, 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推动企业加强员工内部培训, 学习外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工作业绩, 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tare, Metka.Adv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Slovenia wit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01 (21) .

[2]John Nkwoma Inekwe.FDI, Employ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igeria[J].African Development Review, 2013 (25) .

[3]Imbriani Cesare, Pittiglio Rosanna, Reganati Filippo.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Domestic Performance: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Sectors[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2011 (39) .

[4]张诚, 唐琳.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为例[J].人口与经济, 2007 (3) .

[5]查勇贵.中国服务业FDI就业数量和质量效应分析[J].江苏商论, 2009 (12) .

[6]王小平.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 2005 (9) .

[7]王捷克.江苏省服务业利用FDI的问题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7 (11) .

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问题浅析 篇8

1 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1.1 服务业利用FDI的总量变动分析

从总量变动情况看, 2002-2010年, 河南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呈逐年快速上升的态势。2002年河南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为6852万美元, 2010年增加到143081万美元。

1.2 服务业利用FDI的结构变动分析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年鉴

从服务业行业结构看, 河南服务业各行业利用外资的结构整体呈相对稳定格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 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始终是河南实际利用外资较多的行业。2002-2010年, 三大行业占河南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相对稳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07年和2008年都出现大幅上升, 而后回落并相对稳定;新兴服务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009年和2010大幅上升。近年来, 由于由于传统服务业,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利润偏低, 外商投资更多地投向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2 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服务业对外开放不够

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外资可以进入的领域和规模的大小, 由于我国经济起步较晚, 采取的是逐步对外开放的政策, 某些行业还没有对外放开, 这成为制约服务业对外开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 服务涵盖行业较多, 有些是关系民生根本的行业, 不适宜于对外开放, 也影响了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 影响了服务业利用FDI的大小。

2.2 服务业利用FDI规模小、比重低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10年, 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数额不断上升, 从2002年的6852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43081万美元, 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 服务业与制造业相比较而言, 利用FDI额度无论就总量还是比重来说都偏小。2002年服务业利用FDI占全省当年利用FDI的比例为15.17%, 到2010年也仅为22.91%;而同期制造业占比分别为83.33%和72.39%, 远远高于服务业。

2.3 服务业利用FDI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表2可以看出, 我省服务业在利用FDI的产业分布上, 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而对诸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教育, 金融等知识密集型等现代技术服务业投资较少。在当前全省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建设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过程中, 服务业利用FDI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布局将会影响到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进程。

2.4 服务业利用FDI地域分布不均

河南省服务业在利用FDI的分布上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好的越来越好, 差的越来越差。利用外资较少的地区如开封、濮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地, 无论在利用的额度还是增长比例上都远远落后于利用外资较多的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 形成了分布不均的局面。FDI在进入的区位选择上, 往往倾向于选择基础设施好、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地域, 而当前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是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地工业基础较好, 服务配套也相对完善, 在省内具有吸引FDI投资的区位优势, FDI的进入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设施的完善, 又为下一步吸引外资奠定了基础, 由此也导致了这种不均衡的加剧。

2.5 高素质人才缺乏

河南省属于内陆省份, 相比于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引进外资数量也较少。各级管理机构以及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都有限, 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在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缺乏比较严重, 同时, 由于长期以来对服务业不够重视, 高校内部开设的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也比较少,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 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发展。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的规模和水平。

2.6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制的建设情况是外资很看重的投资环境之一, 可是当前我省在利用外资方面的规范很不健全。一方面国家在服务业的对外上持谨慎态度, 对现代服务业的外资进入设定较高的门槛, 另一方面我省在促进服务业发展, 以及在促进服务业吸引外资方面的现有法规比较抽象, 可操作性不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服务业利用FDI的程度。

3 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的对策建议

3.1 扩大我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

首先, 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 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降低在服务业某些领域内外资的进入门槛, 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其次, 要加深河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努力引进国外高素质的人才, 还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 促进我省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在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同时, 也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到外地、外省、外国发展。

3.2 优化服务业FDI的投资结构

首先, 在产业结构上, 我省服务业利用FDI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而对诸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教育, 金融等知识密集型等现代技术服务业投资较少。因此, 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方案, 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

其次, 在地区结构上, 省内服务业FDI多数投向经济、工业基础较好的郑州市、洛阳、新乡、焦作等地, 而其他地域数量少, 因此政府要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 给工业基础稍薄弱的其他地市以优惠措施, 以吸引FDI的投资, 存进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3.3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信息、资源的集中, 集群中的企业能购较便利的获取相关资源, 因此要积极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 创建产业园区, 创造一个良好的引资环境。同时还要利用各集群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整合产业链, 增强集群优势, 增强引资能力。

3.4 创新引资模式

我们引进外资, 主要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 而合资和合作是较好的学习国外技术的合作模式, 因此, 在引进外资时要鼓励采用中外合资或或合作的组织形式。此外, 还可制定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外资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和工厂, 促进本地机构与国外公司的深度合作, 充分发挥FDI的技术溢出效应。

3.5 加强对服务业利用FDI的监管

我们不管要引资, 对引进来的企业有个良好的规范, 才能促使他们按照我们的发展战略来投资, 因此, 要加强对其的监管。首先, 在设立审批环节, 要对外商投资的方向、经营范围、财务税收以及利润分配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引导外资投向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产业关联度大的行业;其次, 在后续的经营管理环节, 要严格监管外资服务业的日常经营, 并将其纳入行业统一管理。

3.6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企业的经营, 人的因素有很大作用。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也已经成为投资环境的一部分, 也是外商来投资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才优势往往能形成产业优势, 因此, 我省要积极创造条件, 从外省或外国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服务业经营人才, 另一方面也要创造条件, 留住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 防止优秀人才外流。

3.7 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由于外商投资涉及的主体较多, 所以他的管理就更具有复杂性, 因此, 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服务业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很有必要。当前我省关于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梳理, 形成一套法规体系, 并监督执行, 为服务业吸引FDI打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摘要: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而FDI又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河南省服务业利用FDI的现状, 指出在利用FDI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杜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FDI,对策

参考文献

[1]杨静.中国服务业各行业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 2009 (9) .

[2]胡雄斌.我国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 2010 (9) .

上一篇:产品验收下一篇: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