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法

2024-06-22

矫正法(精选10篇)

矫正法 篇1

1 火焰矫正的原理

火焰矫正是利用金属热胀冷缩的特性和塑性变形的性质,用氧—乙炔火焰以不均匀加热的方式引起结构变形来矫正原有的残余变形。具体方法是将变形构件的局部,即变形处伸长的部分加热到600℃~800℃,此时钢板呈褐红色至樱红色之间,然后让其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使这些局部在冷却后产生收缩变形来抵消原有的变形。

应用火焰矫正法必须注意以下3点:①掌握火焰局部加热时引起变形的规律,以便确定出正确的加热位置,否则会得到相反的效果;②在使用火焰矫正法时,应控制温度和重复加热的次数;③保证压应力屈服应力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会有新的变形产生。

2 火焰矫正的方法

通常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将火焰矫正法分为以下3种:点状加热法、线状加热法和三角形加热法。

2.1 点状加热法

点状加热法即加热区域为一定直径的圆点。一般情况下加热区域直径Φ≥15 mm,间距L应随变形量的大小而变化,残余变形越大,L越小,一般在50 mm~100 mm之间变动,且加热呈梅花状。随着变形的增大,加热直径一定时圆点数目增多;钢板越厚,直径越大。此法适用于各种薄板变形的矫正和钢管局部变形的矫正。

为提高矫正速度和避免冷却后在加热处出现小泡突起,往往在加热完一个点后,立即用木锤锤打加热点及其周围,然后浇水冷却。

2.2 线状加热法

线状加热法即加热时火焰沿直线方向或同时在宽度方向作一定横向摆动,形成带状加热。

在线状加热矫正时,加热线的横向收缩大于纵向收缩,加热线的宽度越大,横向收缩也越大,所以在线状加热矫正时要尽可能发挥加热线横向收缩的作用,加热线宽度一般取钢板厚度的0.5倍~2倍。这种矫正方法多用于长度方向上超差变形较大的圆筒件或平板结构件,还可广泛应用于薄板波浪变形以及钢管、槽钢的局部变形矫正。

线状加热矫正根据钢材的性能及结构,可同时用水冷却,即水火矫正,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厚度小于8 mm以下的钢板,水火距离一般在25 mm~30 mm,对于允许采用水火矫正的普通低碳钢,在矫正时应根据不同钢种,把水火距离拉得远一些。

2.3 三角形加热法

三角形加热法即加热区呈三角形,加热部位是在弯曲变形构件的凸缘,顶点朝内,由于加热面积较大,所以收缩量也较大,尤其在三角形底部。此法可进行多个焊炬同时加热,并根据结构和材料的具体情况,再加外力或用水急冷。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矫正厚度较大、刚性较强构件的弯曲变形,尤其是大平面复杂框架结构的变形。

3 火焰矫正法应用实例

3.1 点状加热矫正法实例

MGQ400.4蘑菇清洗机清洗箱侧板的矫正采用点状加热矫正法。图1是清洗箱侧板的结构简图。侧板薄且焊缝集中,且均为连续施焊,侧板经焊接后需安装带动清洗滚子转动的链轮传动装置,因而必须要求平整。而集中的连续焊缝在薄板上造成的变形和焊接应力相当复杂,构件出现较大而多的波浪变形。在新产品试制中,采用间断跳跃焊和喷水管对称焊,试图减小变形,但效果不太明显,仍出现许多峰上凸变形现象。当时采用锤击冷矫,以延伸其余部分的金属,从而消除变形,其结果甚微,而且矫正所用时间竟达每件4 h。后来,采用点状加热法进行矫正,使侧板变形控制到1 mm~1.5 mm内。具体方法如下:①置构件于平台上,找出波浪变形最大处;②对各焊缝首先进行锤击,以消除焊接应力,从而减小变形;③在侧板上焊缝的凸峰处,采用加热区域Φ50 mm~Φ60 mm,加热温度为650℃左右的点状加热,间距根据变形大小而定,平锤击平,水冷矫正;④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矫平为止。

3.2 线状加热矫正法实例

炼钢炉炉盖变形的矫正采用线状加热矫正法。对于炼钢车间炉盖,通常其实际周长大于理论周长,即L实>L理,使实际零件的周长大于理论值6 mm左右。待该零件卷曲成形、焊接完毕再采用沿高向直线加热的线状矫正法。炼钢炉炉盖零件如图2所示,最好采用双气体火焰加热,加热后采用空冷收缩。

对于炉盖零件圆弧或大或小的变形矫正,常用如图3所示的方法。当圆弧半径R过小时,用火焰加热钢板外侧2/3处,使其外层缩短,达到增大R的目的;当R过大时,则加热内侧2/3处,使其内层缩短,达到减小R的目的。

另外,对于厚度为8 mm~18 mm的钢板对接开坡口自由状态下拼焊时出现的上翘现象,也采用直线或曲线型线状加热其焊缝的方法进行矫正。

3.3 三角形加热矫正法实例

转盘的矫正采用三角形加热矫正法。转盘结构简图见图4,由于安装位置高度上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转盘平面度的要求。

利用各辐射筋与盘体上平面焊接为一体,对各辐射筋进行根部三角形火焰加热,水冷矫正。具体步骤如下:①找出变形较大处,分别对各处的辐射筋根部进行三角形加热水冷矫正,最佳的矫正方法是每隔一条筋进行一次加热;②三角形加热区域根据变形大小而定,但对此件采用50 mm~70 mm的等腰三角形进行加热水冷,每次变形矫正量在2 mm~3 mm;③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500℃左右,但对变形较大的部位,也采用过680℃左右的加热,以便取得较大的变形量。

综上所述,在结构件的生产上,为保证质量,达到设计和工艺的要求,应着重从火焰矫正和机械矫正两方面对焊接变形进行矫正,从而达到矫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芮树祥,忻鼎乾.焊接工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付荣柏.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矫正法 篇2

亮点一:

注重社会关系修复和矫正对象融入社会

犯罪行为侵害的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犯罪人施加报应性惩罚,而是致力于对受损的社会关系进行整体修复,恢复和谐融洽的社会关系以及重塑社区矫正对象健全的人格。因此,《社区矫正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人特长,组织其参加公益活动,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社区矫正对象通过参加社区服务、公益劳动修复包括被害人(社区)在内的各方面的社会关系,获得宽宥、谅解和接纳,减少“标签化”和社会排斥,营造良好的回归环境才能实现“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立法目的。

亮点二:

确立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大核心任务

《社区矫正法》第三条将教育矫正与帮困扶助两项任务合并,统一为“教育帮扶”,以“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作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方针。监督管理强调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措施属性,通过外在强制力要求矫正对象遵守报告、会客、外出、迁居、保外就医等监督管理规定,服从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而教育帮扶旨在利用多种形式,对矫正对象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激发其内在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消除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

亮点三:

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法》第十条至第十三条对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各方主体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鼓励和引导多元社会力量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并在第四十条授权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或者通过项目委托社会组织等方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社会关系改善等专业化帮扶。

亮点四:

充分保障社区矫正对象享有的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法》总则第四条强调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不受侵犯,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在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的措施和方法应当避免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社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社区矫正机构须严格保密矫正对象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和个人隐私。

亮点五:

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社区矫正法》第八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委员会”作为一个新的组织机构系首次出现在法律文件中,社区矫正委员会的负责人一般由地方党政领导担任。社区矫正工作涉及诸多部门,事务繁杂,设立这样一个专门的高规格组织机构,旨在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亮点六:

提高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与推动信息共享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矫正”以及建设信息共享应用服务平台是各地在社区矫正实践中的创新经验,《社区矫正法》把这些成功做法提升为制度成果,将“国家支持社区矫正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之间依法进行信息共享”等内容写入总则第五条,还就信息化核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等作出了专门规定,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亮点七:

矫正对象分类管理与矫正方案个别化实施

犯罪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犯罪行为以及造成的危害结果各有差异,教育矫治需求的差异性体现了特殊预防所蕴含的刑罚个别化逻辑,要求处遇措施的程度及性质需根据矫正对象区别对待、类型化处理。在分类处遇的基础上,制定个别化、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并根据矫正效果动态调整,才能保证处遇措施的有效性。《社区矫正法》在总则第三条确立了分类管理与个别化矫正原则,并在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两章的第二十四条和第三十六条分别作出具体规定。

亮点八:

设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特别规定专章

懒人的矫正带瘦身法 篇3

第一节卷盆骨

卷法:把矫正带紧紧缠绕在股关节上。(需注意的是,股关节不是髋骨,它在髋骨下一拳的位置)

应用:早上一醒来就卷上。然后该做什么做什么。效果:盆骨回归正常,臀部会变小,盆骨周围的肌肉和脂肪会变得匀称。同时,内脏回归正常位置,内脏功能增强,便秘和痛经问题会随之消失。晚上卷卷,还可刺激饱腹中枢,抑制暴饮暴食。

第二节卷膝盖

卷法:用矫正带把一个或两个膝盖紧紧缠绕。

应用:无论是白天坐在办公室中,还是夜里坐着看电视,都可随手卷上。

效果:将袋子卷在单个膝盖处,可以刺激膝盖后方的淋巴结,消除腿部的浮肿;还能调节膝盖的骨关节,让它回归正常的位置。如果同时再配合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效果会更好。用矫正带把两个膝盖缠在一起,可改善。型腿,腰板随之自然挺直,预防驼背。

原理

矫正带的作用之一是矫正骨骼。作用之二,就是促进血液循环。当我们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卷上带子后,可以让此处的血管和淋巴管受到压迫和刺激,短时间内血液循环会减弱,带子松开后,血液循环的冲力会增大,这就使得血液中的废弃物无法堆积在体内,从而达到消除浮肿的效果。特别是,如果用带子来刺激废弃物容易堆积的地方,如腋下、腹股沟(腹中与大腿交界处)和膝盖后面等部位的淋巴结,可以使整个身体都感觉轻松舒畅。

贴士

A随便哪种方式都行,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不用拘泥于我们教你的方法,一根带子的用法有很多,若你愿意,完全可以像体操运动员那样,玩出花样。最重要的是坚持,每天刷牙的几分钟,一个月后,就可以让你看到惊喜的效果。

B做练习的同时,充分地深呼吸,效果会更好。

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那就放松心情地深呼吸吧。只有吸足氧气,血液才会运输到肌肉的每个细胞,脂肪也变得容易燃烧了。

C不必勉强,心情愉快地去做。

强度和次数以自己的意愿为主,不必拘泥于形式。时间的长度,练习难度的大小,都由你说了算。不要有心理压力,对于这项瘦身运动,你完全可以任性一点。

D懒的时候,仅仅卷在身上就好。

其实这种矫正骨骼的卷带瘦身法,是可以配合瑜伽运动一起来完成的。但是,当你疲累,一动都不想动的时候,没关系,仅仅是把带子卷在身上就好。因为,一卷一松间,你的血液循环已得到改善。

链接:到底是什么样的带子?

这是一种橡胶制作的有一定弹力的带子,很多类似的带子都可以充当。事实上,自己准备一条长一些的布带子也是可以的。

矫正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患者年龄19~34岁,平均(24.3±3.9)岁,其中已婚者24例,未婚7例,双侧小阴唇肥大者26例,单侧小阴唇肥大者5例。就诊原因主要有活动时不适、性交时疼痛以及外观欠佳,患者小阴唇宽28~46mm,小阴唇增厚、深褐色,边缘粗糙,无溃烂、感染等影响手术因素存在。患者要求将肥大的小阴唇组织矫正至正常状态。

1.2 手术方法

31例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d手术,采用楔形切除法矫正,双侧肥大者重新设计小阴唇宽度,单侧肥大者参考对侧小阴唇设计切口,患者取截石位,亚甲蓝标记小阴唇切除范围,蒂宽不<0..5cm,残留小阴唇瓣长宽比不>4:1,术后小阴唇瓣血运正常,保留与阴蒂相连处自然皱襞,确保缝合后小阴唇游离缘长度不小于阴蒂头至会阴后联合垂直距离,避免术后游离缘牵拉所致性交疼。1%利多卡因加1:20万肾上腺素小阴唇底部浸润麻醉,使小阴唇肿胀,楔形切除所标记部分小阴唇组织,细致止血,6-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小阴唇肌层组织,确保良好对合,8-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创缘皮下组织及表皮层,切除后残余小阴唇宽度1.5~2.0cm,力求两侧对称。术后切口外涂红霉素眼膏,无菌外阴部护垫保持创面干燥,卧床3d,口服抗生素3-5d,外阴部甲硝唑氯已定洗液清洗2次/d,1周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活动,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2 结果

31例患者术后均无残留小阴唇组织血运障碍、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残留小阴唇组织无麻木等异常感觉。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小阴唇双侧对称,立位时小阴唇外露宽度<0.5cm,运动时外阴部不适消失,无瘢痕挛缩、小阴唇变形、阴道外口狭窄等并发症出现,性生活时无牵拉感,患者对外阴形态较为满意。

3 讨论

正常小阴唇宽度为1.5~2.0cm,呈唇状围绕阴道口,生理状态下立位时贴拢于双侧大阴唇。小阴唇宽度>4.0cm,或立位时外露宽度超过1.0cm时称为小阴唇肥大,分为单、双侧肥大,多为先天性肥大,后天致病因素有慢性炎症、人工牵拉、过度手淫、多次妊娠及雄激素应用等。患者活动时因肥大小阴唇摩擦造成疼痛不适,重者出现尿流方向改变,性交时牵扯造成疼痛,对患者身心健康有较明显的影响。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会阴区美容逐渐为大众熟知并接受[1]。因小阴唇肥大所致不适感明显者,可行手术矫正,治疗目标为双侧肥大矫正至正常形态,单侧肥大矫正至与正常侧对称,可根据小阴唇宽度及患者审美需求,选择“S”形边缘切除法、楔形切除法、中央去表皮法等术式[2]。术后肥大小阴唇切除不足及切口裂开,是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整形的最常见原因[3],临床应选择合适术式,合理设计切口与缝合方法,确保术后残余小阴唇组织愈合良好。

小阴唇肥大术式较多,为直线切除缝合、楔形切除、边缘W形切除整形及中央去表皮缝合术四种基本术式及其改良术式。楔形切除法矫正小阴唇肥大采用分层间断缝合,可同时缩小肥大小阴唇的长度与宽度,保留小阴唇边缘正常颜色、质地和轮廓,尤其适用于小阴唇舌形肥大者。小阴唇水平方向缩小程度受限,术后小阴唇基底至边缘的直线瘢痕挛缩可致边缘缺陷或卷曲,为本术式常见的不足之处。在切口设计与缝合过程中,应避免内、外侧切口缝合于同一平面,防止形成直线瘢痕,减少因瘢痕挛缩后引起小阴唇卷曲或边缘上凹陷的可能[4],多数患者可获满意效果。

术中注意切口隐蔽,小阴唇瓣蒂宽度超过0.5cm,长宽比例适当,尽量保留小阴唇的正常边缘,使残留小阴唇的形态、颜色过渡自然,外观接近正常状态。小阴唇肥大组织切除时注意保留内侧近似粘膜组织,避免损伤神经末梢与感觉小体,降低术后性生活质量。采用外翻式缝合减轻切口张力,增加创面接触面,保障术后血运良好[5],细致止血以防术后血肿形成,避免小阴唇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小阴唇宽度应不少于1.5cm,可正常遮盖阴道外口与尿道外口。

本组患者术后无感染、血运障碍、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切口I期愈合,残留小阴唇组织感觉正常。随访3~6个月,患者小阴唇双侧对称,立位小阴唇外露宽度<0.5cm,切口瘢痕隐蔽,无瘢痕挛缩、小阴唇变形、阴道外口狭窄等出现,运动时外阴部不适感消失,性生活时无牵拉感,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有效缓解了生理、心理负担。

楔形切除法矫正小阴唇肥大操作简便,对小阴唇正常生理功能无影响,合理的切口设计与缝合使得术后瘢痕隐蔽,小阴唇外观基本正常,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楔形切除法矫正小阴唇肥大的手术效果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经楔形切除法矫正的31例小阴唇肥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血运障碍、血肿发生,切口Ⅰ期愈合,残留小阴唇组织感觉正常。随访3~6个月患者小阴唇唇双侧对称,立位时小阴唇外露宽度<0.5cm,切口瘢痕隐蔽,无瘢痕挛缩、小阴唇变形、阴道外口狭窄等,运动时外阴部不适感消失,性生活时无牵拉感,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楔形切除法矫正小阴唇肥大操作简便,对小阴唇正常生理功能无影响,合理的切口设计与缝合使得术后瘢痕隐蔽,小阴唇外观基本正常,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小阴唇肥大,楔形切除法,疗效

参考文献

[1]谭谦,周宏礽,王淑琴,等.生殖器官整形手术的美学思考[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9):531-533.

[2]薛春雨.女性生殖器的美容整形现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9):513-516.

[3]Mirzabeigi MN,Moore JH Jr,Mericli AF,et al.Current trends in vaginal labioplasty;a survey of plastic surgeons[J].Ann Plast Surg,2012,68(2):125-134.

[4]周洋,陈波,高占巍,等.楔形切除法小阴唇缩小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0):10-12.

矫正法 篇5

(草案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了正确有效执行刑罚,对非监禁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罪犯,依照本法实行社区矫正。

第三条【任务原则】社区矫正坚持惩罚犯罪与教育矫正相统一,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将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第四条【社区服刑人员义务和权利】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参加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教育学习活动。

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对于侵犯其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有权提出申诉、控告、检举。

第五条【主管部门】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社区矫正工作。

第六条【相关部门】人民法院对符合条件的被告人、罪犯依法作出适用、变更社区矫正的判决、裁定或者决定。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分别提出纠正意见和检察建议。

公安机关对重新犯罪的、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和应予羁押、追捕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

第七条【经费保障】国家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所需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 社区矫正机构

第八条【社区矫正机构职责】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社区矫正,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受委托,提出对适用社区矫正的评估意见;

(二)接收社区服刑人员;

(三)组织实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四)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帮扶;

(五)对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表扬、警告或者提出给予治 安管理处罚的建议;

(六)提出社区服刑人员刑罚执行变更的建议;

(七)解除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

第九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矫正机构的人民警察组织执行刑罚,对违反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制止、惩戒、收监等措施。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配备其他执法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在社区矫正机构组织下,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第十条【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

第十一条【工作人员法律责任】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索要、收受社区服刑人员及其亲属财物的;

(二)玩忽职守,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的;

(三)体罚、虐待、侮辱社区服刑人员的;

(四)滥用监管措施,侵犯社区服刑人员合法权益的;

(五)违反规定办理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或者执行变更事 项的;

(六)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十二条【社会力量】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第十三条【特定关系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护人、保证人、家庭成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当协助落实社区矫正措施。

第十四条【矫正场所】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建立社区矫正场所,保障社区矫正管理、教育和帮扶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

刑罚执行

第十五条【执行地】社区服刑人员在居住地执行社区矫正;不能确定居住地的,在户籍地执行社区矫正。

第十六条【调查评估】依法适用或者提请适用社区矫正的机关,应当核实被告人、罪犯居住地,对其居所情况、家庭和社会关系、犯罪行为的影响等进行调查了解,也可以委托其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调查,提出评估意见。

受委托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组织调查,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调查评估意见提交委托机关。

第十七条【文书送达】适用社区矫正的机关应当自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生效之日起三日内通知社区矫正机构,并在十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同时抄送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人民检察院。

第十八条【社区服刑人员报到】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自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十日内到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到。根据需要,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将其接回居住地。

第十九条【暂予监外执行人员交接】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适用社区矫正的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生效前已被羁押的,由羁押的监狱、看守所将其押送至居住地,移交社区矫正机构;未被羁押的,由社区矫正机构向适用社区矫正的机关接收。

第二十条【登记与宣告】社区矫正机构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核对法律文书、核实身份、办理接收登记,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告。

第二十一条【考核奖惩】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监督社区服刑人员遵守社区矫正规定,并根据其表现,依法实施考核奖惩。

第二十二条【警告】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给予警告,并出具书面决定:

(一)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的;

(二)未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等活动,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三)违反关于报告、会见、外出、居住地变更或者行使政治权利规定的;

(四)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较轻的;

(五)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提交病情复查情况,经教育仍不改正的;

(六)有其他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

社区服刑人员对警告不服的,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一次。

第二十三条【治安处罚】社区服刑人员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依法应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作出处理。公安机关应当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社区矫正机构或者抄送有关法律文书。

第二十四条【撤销缓刑、假释条件】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一)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或者在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或者受到社区矫正机构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撤销缓刑、假释,予以收监执行的情形。

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犯新罪或者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依法应当撤销缓刑、假释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撤销缓刑、假释程序】对宣告缓刑、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予以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的,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裁定。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六条【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条件】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收监执行:

(一)不符合法定条件获取暂予监外执行或者采取自伤自残、欺骗等手段故意拖延暂予监外执行时间的;(二)受到两次警告仍不改正,或者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居住的市、县,经警告仍不改正,或者拒不报告行踪,脱离监管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

(四)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而刑期未满,或者保外就医期限届满未被批准延期的;

(五)保证人丧失保证条件或者因不履行义务被取消保证人资格,又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新的保证人的;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收监执行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暂予监外执行收监决定程序】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收监执行的,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经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的暂予监外执行批准、决定机关。批准、决定机关应当在十五日内作出决定。收监执行的建议书和决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二十八条【收监的实施】对宣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决定收监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将其羁押,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人民法院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社区矫正机构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二)监狱管理机关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监狱将罪犯收监执行;

(三)公安机关决定收监执行的,由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逃的,由公安机关追捕,社区矫正机构协助。

第二十九条【管制不计入刑期情形】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下落不明满一个月的,其脱离监管的时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第三十条【暂予监外执行不计入刑期情形】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有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自该情形发生之日起至被收监之日止,不计入执行刑期。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在收监执行建议书中说明情况,并附有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在决定予以收监的同时应当确定不计入刑期的期间;监狱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由监狱、看守所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第三十一条【表扬】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服从监督管理,积极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或者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事迹突出的,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给予表扬。

第三十二条【减刑和缩短考验期】社区服刑人员确有悔改表现,受到两次以上表扬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依法减刑、缩短考验期。

第三十三条【减刑和缩短考验期的程序】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应予减刑、缩短考验期的,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相关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第三十四条【暂予监外执行的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符合假释条件的,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批,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请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中级人民法院审核裁定。相关建议书和裁定书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监狱。

第三十五条【矫正终止】社区服刑人员被决定收监执行、因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而被判处监禁刑罚的,或者社区服刑人员死亡的,社区矫正终止。

第三十六条【死亡处理】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死亡的,其监护人、保证人、家庭成员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有关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和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第三十七条【解除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期限届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公开宣告解除社区矫正,向其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并书面通知有关人民法院、监狱、看守所,同时抄送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矫正小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为社区服刑人员确定矫正小组。矫正小组成员由司法所、基层组织、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单位、就读学校有关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监护人、保证人、家庭成员等组成,负责落实相应的社区矫正措施。

第三十九条【分类管理】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矫正阶段、再犯罪风险等情况,实施分类管理。

第四十条【报告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社区矫正机构的要求,定期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的,应当及时报告。

第四十一条【会见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接触其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控告人、举报人,接触同案犯等可能诱发其再次犯罪的人,应当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

第四十二条【外出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因就医、学习、培训、家庭重要事务等需要离开所居住市、县的,应当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每次批准离开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社区服刑人员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超过七日的,到达和离开目的地时,应当向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报告。

第四十三条【居住地变更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经过批准变更居住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批准的决定通知变更后居住地的社区矫正机构,并抄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新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将有关法律文书抄送当地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第四十四条【行使政治权利特别规定】社区服刑人员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权利的,应当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

第四十五条【禁止令特别规定】社区服刑人员被宣告禁止令的,应当严格遵守被依法禁止的事项。进入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的,应当经社区矫正机构批准。

第四十六条【保外就医特别规定】保外就医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指定的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提供病情复查情况。

第四十七条【检查了解】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采取实地查访、通讯核查、电子定位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活动情况,了解其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必要时,可以责令社区服刑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第四十八条【调查取证】社区矫正机构发现社区服刑人员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或者人民法院禁止令情形的,应当及时调查核实情况,收集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九条【脱管查找】社区服刑人员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或者脱离监管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查找,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十条【集中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根据需要在社区矫正场所进行集中管理:(一)对其提出收监执行建议的;

(二)有线索表明其有实施再犯罪风险的:

(三)有酗酒、吸毒、赌博等行为恶习,需要实施心理干预的;

(四)可能妨害重要公共场所以及国家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公共秩序,尚不构成收监执行条件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管理,由社区矫正机构提出建议,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对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管理的时间不超过三十日。第五十一条【制止与带离】社区矫正机构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应当予以制止;对违反禁止令进入特定区域或者场所,制止无效的,可以将其强制带离。

第五十二条【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实行社区矫正,执行下列规定:

(一)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不对外公开;

(二)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小组应当有熟悉青少年成长特点的人员参加;

(三)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活动应当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分开进行;(四)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育需要等特殊情况,采取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矫正措施。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社区服刑人员,适用前款规定。

第五章

教育帮扶

第五十三条【集体教育】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法律常识、公民道德、时事政治等集体教育活动,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

第五十四条【个别教育】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刑罚种类、性格特点、日常表现等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十五条【社区服务】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和就业、就学等情况,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服务,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第五十六条【心理矫治】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必要的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措施,矫正其犯罪心理和恶习。第五十七条【协调帮扶】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帮助和扶持。

第五十八条【就业指导】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对就业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组织劳动技能培训,开展就业指导。

第五十九条【临时居住】对有特殊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其在社区矫正场所临时居住。

第六十条【部门帮扶】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性救助、社会保险、就业、就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第六十一条【社会帮扶】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公益性帮扶活动。

对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的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等优惠。

第六章

附则

第六十二条【居住地】本法所称居住地,是指社区服刑人员能够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的县(市、区)。

矫正法 篇6

“正德”,语出《尚书·大禹谟》,记载帝舜与大禹讨论如何治理国家中的对话。“正德”是治理天下首要之事,当人们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后,个体才会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与提升,逐步实现生活的富足与人际的和谐,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中庸》诠释“正德”为“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对学生而言,“正德”主要表现为行为符合道德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人际间彼此信任、刚正不阿、善良有爱心等,体现了学生对自我完善的不断提升。无论是治理天下还是经营班级,管理方法与原则是异曲同工的,“正”这样的“德”是管理好班集体的前提,是学生持续性全面发展的保证。那么,如何让学生形成“正德”,这是在班级中管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美国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类形成的行为可以分成“应答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开展这两种方式的行为训练,对个体行为进行塑造或矫正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得以更好地发展。这种方法最先用于心理治疗及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如今在教育领域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笔者采用心理治疗法领域内的“行为矫正法”进行三种行为训练尝试,将“个体”行为矫正方式推广为“团体”行为训练模式。通过朗读行为训练形成“正观念”,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通过辨别行为训练形成“正思维”,实现远离并抵制不良现象,通过学习行为训练形成“正习惯”,培养个体学会主动学习。在活动中发现并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以调节与控制自身的心理状态为塑造基础,帮助学生重建认知,发挥引导与暗示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增强并巩固新行为的稳定性,从而无形中习得“正德”。

二、形成“正德”的基础分析

现阶段的中职学生生源素质明显偏低,有的虽然学会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仍然存在德商低、修养差、不懂得如何做人等道德规范欠缺与行为偏失的问题。其一,缺乏社会与家庭的责任感,现在的中专学生课余时间基本不关心国家大事,没有理想与目标。不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没有使命感,处于人生价值的迷失状态。其二,缺乏正确的观念,辨别力差,对现在社会中出现的毒奶粉、网络红人、婚外情等屡见不鲜的现象,一些中专生不以为然甚至产生了不正确的观念。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很快就会被同化并形成恶习。其三,缺乏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习基础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产生厌学的心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形成“正德”的行为矫正法训练

针对中职生出现的三大方面问题的缺失,通过训练及强化帮助其矫正不恰当行为,与其他的教育方法相比,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学生成长的途径。

1朗读行为训练形成“正观念”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是经过大脑指挥口、耳、眼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调动口、耳、眼、脑等器官一起参与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观念、性格、情感正在逐步形成,有时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仅仅依靠别人分析、讲解、说教是不够的,可以采用朗读行为训练,重点在于改变当事人的自我暗示,运用想象的力量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改善自己。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当内容经过反复朗读,充分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并能领悟其深层含义时。在不断的自我指导与暗示中形成一种更好的平衡状态。便会形成独特的自我“正德”良性循环系统。在清晨开展朗读行为训练效果最为明显,这可使学生在投入新的一天学习前进行良好的自我定位调节,并奠定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一种认知转化过程。朗读内容设计大多是激励和启迪人的话语,涉及自强、志向、生命、奋斗、修养等道德层面,也可采用能让学生形成共鸣的名人警句,有时加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原创语言也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内容反复朗读两个月为宜,当“朗读”变成“背诵”后,朗读的内容就会被学生认同并固化为自己的语言与思想,这时就需要进一步引导其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朗读的内容应逐步递进式的更新,快速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否则将会形成意识上的倦怠。内容更新不宜过多过快,主题尽量突显为前一阶段的延伸与拓展,若急于求成反而使学生产生逆反或拒绝接受的心理。

2辨别行为训练形成“正思维”

如今学生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试想一个孩子如果接受了太多的负面影响,长期在混淆视听中成长还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吗?对于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指出社会中的某些错误行为与现象,他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去效仿,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笔者结合当前社会的时事,进行了一些聚合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等不同风格的问题辨别行为训练。开展以个人、小组、班级为范畴的观点思索与探究等活动。通过讨论、辩论、研究、假设、提问、书面总结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逐步形成自我指导的“正思维”。让学生有质疑的权力、有思考的空间、有讨论的冲突、有自我的对话、有否定的能力等,最终让学生在自我约束下抵制并远离不良行为,从而形成“正思维”,也为进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对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学习行为训练形成“正习惯”

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学习的实质不仅要学会,而且还要会学。“会学”是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一系列的智力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学习的效果。近些年针对中职生学习能力的现状,各校都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形式、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努力使学生达到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学会调控自我学习心态和监控自我学习过程的能力。

笔者作为班级管理者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深感德育与教学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学习行为训练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拘泥于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空间、时间的限制,采用多种活动并存的训练形式,有游戏竞争类、反馈总结类、兴趣拓展类、头脑风暴类等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并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什么、该做什么、应该是什么等类似的答案,从根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习兴趣、拓宽学习范围、延展学习深度、改变学习模式、教会学习技巧、鼓励学习应用、提倡学习实践,将个体的学习行为“放大”到团体的学习中去,切切实实地在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试想在一个“你学我帮、你赶我追、你优我精”的学习氛围中,谁能不被带动?当学习成为一种需要时,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在学习中养成“正习惯”时,“正德”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矫正法 篇7

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30例, 男21例, 女9例, 均进行了双心室外科矫正, 其中伴有唐氏综合征3例, 左上腔静脉残存4例, 动脉导管未闭3例, 合并卵圆孔未闭5例, 合并法罗氏四联症2例;手术时体重中位数7 kg (4.2~15 kg) , 手术平均年龄中位数8个月 (4~14个月) , 按Rastelli分型法, 其CAVSD为A型20例, B型2例, C型8例。

方法:一般采用右腋下切口, 四肋间进胸, 合并TOF正中切口,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动脉导管在转机前结扎, 首先观察房室瓣的对合情况, 确定前后瓣叶的对合点, 确定好室缺的大小, 自体心包片关闭室间隔缺损, 再次反复灌水观察瓣叶的对合情况, 采用U字带心包垫片间断缝合关闭二尖瓣的瓣裂, 如果瓣环扩张, 在关闭瓣裂后可以在一侧或二侧交界处成形缝合来缩小瓣环的尺寸, 将关闭房间隔缺损的心包片与左右房室瓣及修补室间隔缺损的补片, 如同三明治一起缝合, 灌水检查三尖瓣, 如有反流也需要处理, 合并卵圆孔未闭及右室流出道狭窄一期矫正。术后常规安装临时起搏器。转入监护室, 控制血压, 带呼吸机治疗。

结果

术后死亡2例, 1例肺出血, 复查床旁彩超二尖瓣中重度反流, 1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长期带呼吸机, 家属放弃治疗。术后医院生存率成功率93.3%。随访1~3年, 随访期无死亡, 无再手术, 有3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发现二尖瓣轻中度反流, 未见进行性加重。给予继续随访观察。

讨论

完全性房室间隔 (CAVSD) 又称完全性房室通道, 根据按Rastelli分型法, 其CAVSD为A型者房室瓣完全分隔, 腱索分散在室缺的两侧;B型者前共同瓣的腱索跨越室间隔;C型者室间隔上方的前共同瓣未分隔;手术方法不断改进,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单片法, 双片法和简化的下压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单片法早期较多采用, 由于其剪开了前后瓣桥, 暴露室缺及主动脉瓣充分, 因此室缺修补变得容易, 较少发生残余漏和传导阻滞, 但导致瓣膜组织的完整性破坏, 影响二尖瓣的成形效果。二片法虽然室缺暴露较困难, 但不牺牲瓣膜组织, 较少引起瓣膜组织的扭曲, 有利于左右房室瓣的重建。下压法适用于室缺较浅的患者。对于常规的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均可采用右腋下切口径路, 但对于合并TOF的患儿为减少手术的难度, 可以采用正中切口径路。术后常规放置临时起搏器, 转监护室控制血压, 避免成形的房室瓣撕裂。应用呼吸机, 加强肺部护理, 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院后注意随访关注瓣膜反流情况, 发现中度以上的反流时积极再次手术矫正。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采用双片法矫正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手术经验及效果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30例, 对其进行双心室外科矫正, 采用右腋下切口28例, 2例合并TOF采用正中切口, 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常规使用HTK心肌保护液, 术中常规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方法, CAVSD均采用双片法给予矫治, 其中采用RVOT切口径路修补VSD2例, 其余采用RA切口径路修补VSD, 瓣膜整形中, 采用U字带心包垫片间断缝合修补左右侧房室瓣瓣裂, 同时行左侧房室瓣环缩者9例。冠状静脉窦开口保留在右房, 卵圆孔未闭及动脉导管未闭给予一期处理。结果:术后死亡2例, 肺出血1例, 复查床旁彩超二尖瓣中重度反流, 合并心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长期带呼吸机1例, 家属放弃治疗。术后医院生存率成功率93.3%。随访13年, 随访期无死亡, 无再手术, 有3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随访发现二尖瓣轻中度反流, 未见进行性加重给予继续随访观察。结论:双片法矫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短中期效果好, 大多数CAVSD都可以右腋下切口, 但合并右室流出道畸形需要处理时可采用正中切口, 术后必须定期随访观察, 关注房室瓣功能, 必要时再次手术矫正。

关键词: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仇黎生, 郑景浩, 张海波.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外科杂志, 2007, (6) :46-48.

[2]梅举, 汪曾伟, 张宝仁.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罗氏四联症的手术矫治[J].中华外科杂志, 2000, 38 (2) :67-69.

矫正法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78例,其中男性3例,其余75例为女性,年龄15-33岁,平均年龄(22.5±1.2)岁,其中同期行重睑术者65例,重睑术后内眦赘皮修复者13例,观察随访至术后一年。

1.2 手术方法

1.2.1 同期行重睑术者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准备后,受术者平卧位,然后用手向鼻侧牵拉、展平内眦部皮肤,充分暴露原内眦角和泪埠,于内眦角缘标记原内眦点,然后放松皮肤确定原内眦点在皮肤表面的投影点,该点为新的内眦点,5号针头蘸亚甲蓝定下新的内眦点及原内眦点。从新内眦点向原内眦点连线并沿上下睑缘向外适当延伸设计切口线。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加上1/20万肾上腺素)生效后,向鼻侧牵拉、展平内眦部皮肤,充分暴露原内眦角和泪阜。用11号尖刀从新内眦点向原内眦点横行切开皮肤、皮下剥离开皮肤、皮下剥离,充分松解皮下组织及错位异构的眼轮匝肌,以解除其对内眦部皮肤的张力并显露内眦韧带。分离完毕后,令患者自然睁眼,以泪阜自然外露,切口起止点自然对合为矫正度适宜。皮肤松弛者,按前述设计往往存在矫正不全,这时需向鼻侧略延长切口,内眦韧带不需缩短。内眦间距过大者,则需缩短内眦韧带,缩短后达到切口起止点自然对合。然后设计重睑切口线,行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再修剪与内眦的衔接部皮肤,但尽量使其不要与重睑切口相连接。缝合时首先缝合内眦,修剪上下睑缘猫耳样多余皮肤,然后行重睑缝合;

1.2.2 重睑术后内眦赘皮明显要求修复者

按横行切开法设计切口,上缘先不设计切口线,待切口完成分离后将新内眦点与原重睑线衔接切开,使内眦与睑缘的游离缘分离再去除多余皮肤,然后缝合形成内眦。

2 结果

本组病历78例,随访至术后1年,术后赘皮消失,睑裂变长,新内眦成形良好,泪阜外露适中。内眦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重睑线自然流畅。术后1个月有7例出现内眦部瘢痕增生发红,3~4个月后逐渐软化消退。所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

3 讨论

内眦开大术往往作为重睑术合并手术或单独手术,看似简单,往往因为瘢痕以及衔接部不够顺滑等,导致患者的不满,手术设计时同时设计上缘的切口线并在重睑术前完成手术切口,往往因为局部皮肤柔软,经常遇到切口难以把握,两侧切口不一,重睑术后重睑线的变化,造成内眦手术完成后,重睑手术时发现重睑线与内眦上缘缝合处不在一个水平线,形成错位或“猫耳”畸形,需要再处理的问题,同时行重睑术和内眦开大术时,先行内眦开大术,缝合后会形成以上问题。我们在完成两个手术后再处理衔接部皮肤,两者的衔接顺滑,外观良好;

影响内眦开大术效果的主要问题是术后的瘢痕外露,以至于影响手术效果,所以手术设计时,我们把手术切口尽量设计在内眦的内侧缘而不在内眦的前部,使瘢痕隐蔽,这样手术后的瘢痕不易察觉,特别是手术后早期,更易被患者接受;

已经做过重睑术,但是内眦赘皮明显而未处理者本次要求再行内眦开大术时,手术上部的切口设计在重睑线的上端,向睑缘游离后再行去除多余皮肤,缝合时瘢学痕位于重睑线上,同样达到隐蔽的手术效果;

内眦开大术后,内眦韧带是否需要缩短,可以根据原内眦点和新内眦点缝合时是否有张力而定,新旧点相距较远者会形成张力而造成手术后瘢痕明显,否则可以不必行内眦韧带缩短。内眦韧带不需处理或内眦韧带已经缩短后,内眦的外观已经固定,对重睑术的设计没有明显影响,所以不必先行缝合同时行重睑术手术的顺序是可行的;

对于眼睑皮肤已经松弛的内眦开大术患者,因为按正常设计开大内眦时,往往不足,需要手术中进行调整测量两侧对称,才能达到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建星,陈江萍,孙美庆,等.东方人内眦赘皮的解剖及治疗[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7(5):251-253.

[2]范先群.眼整形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09-311

[3]金卓为,刘凯.改良横切纵缝法矫治内眦赘皮[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8,24(6):441-443.

[4]陈啸,李松平.横切口法内眦赘皮矫正同期行重睑成形术[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7-8.

矫正法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对象为30岁以上成年人, 只有少数前牙畸形不齐, 牙数在1-6颗左右, 美观影响较明显, 甚至部分功能不全者, 有强烈的治疗欲望, 检查无明显的牙周疾病及基牙松动, 其时间、家庭、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让患者已不会接受常规的固定正畸治疗。其中男性患者7例, 女性患者11例, 年龄最大的51岁, 最小的30岁, 畸形在上颌者14例, 下颌者8例 (上下颌同时修复者4例) , 因过于畸形需要冠切进行核桩制作后修复者10例, 因基牙龋进行充填后修复者2例, 总修复涉及牙数77颗。

1.2 修复步骤

所有患者就诊时均常规取模, X片检查, 排除或处理好牙周疾病, 制订修复设计方案, 两例有龋病患者, 一例Ш类洞深龋直接氢氧化钙垫底加增强型玻璃子充填, 一例慢性根尖周炎死髓变色牙, 进行根管治疗后充填修复, 设计方案中防止影响冠体就位设计共同就位道, 有7例患者20颗基牙均作了局麻下牙髓拔除, 结合根管内治疗和桩核制作, 核桩大都选用铸造桩根管细者则选用成品螺纹桩, 其中一例32岁男性上颌患者, 双中切牙冠唇向位明显, 双侧切牙轻度舌向位, 且与下前牙接触紧密, 按设计方案首先对双中切牙进行局部下根管治疗和充填治疗, 再进行基牙制备和核桩预备, 唇面影响就位之牙冠全部磨除, 颈缘线达龈缘下1.5-2mm, 舌侧牙冠尽量保留。核桩根内段不低于根长1/2, 根外段需向舌侧改向, 角度不大于80°, 长度不少于冠长1/2, 同时保证核桩与基牙的固位设计要求, 预备基牙前及取印模前用排龈线获取清晰准确的边缘形态, 以确保修复体的牢固和美观, 还要排除牙合干扰, 与对颌牙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其次, 在修复中要尽量保持每个牙的独立性, 尤其是联冠相邻间楔状隙及颈缘线的修正, 保持每个牙的外形立体感。基牙根的根面预备既要考虑修复后不影响美观, 又要考虑不影响修复体固位力, 同时要考虑邻牙的形态, 位置整体协调性。

1.3 疗效评价

成功:患者对修复体形态、色泽、排列等美观因素较前更为满意, 对语言、咀嚼、自体感觉等功能无明显影响, 无疼痛感及食物嵌塞, 初戴修复体存在轻微异物感视为正常。失败:以上有一项异常即为失败病例。

2 结果

18例患者77颗牙经临床模型设计或直接备牙, 或根管处理, 或核桩制作后均进行烤瓷全冠修复, 随访观察1-2年, 成功者17例, 成功牙数74颗, 成功率94.44%, 失败1例为基牙舌列倾斜较大, 根内段弯曲, 根管内治疗后核桩制作不到位, 弯曲改向的角度过于偏移牙轴, 致固位不良, 桩冠联合体脱落, 后重新取模设计, 修复体至今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在目前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人们对健康和美观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尤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对那些成人少数前牙排列不齐及咬合功能异常者, 抛弃传统的随意拨牙及不良修复体, 改用烤瓷全冠结合核桩修复, 不失为一种简单、快捷、卫生、美观、持效的修复方法,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 修复体设计合理, 符合生物学、力学、解剖学及美学要求, 修复后患者注意合理使用及功能保护, 本人认为临床上值得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许金菊, 卜寿山, 等.唇 (颊) 侧进路根管治疗的临床庆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21 (9) :538-539.

[2]吴红霞, 吴友农, 等.三种桩核系统修复后牙体组织抗疲劳强度体外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 (9) :222-224.

[3]姚, 、许小虎.前牙桩冠修复109例失败原因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J].2005, 21 (6) :372-373.

社区矫正教育矫正方法研究 篇10

一、当前矫正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一) “教育”与“帮扶”工作性质认识不清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 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 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因此实践中,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往往较多的沿用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日常做法, 侧重于“帮扶”, 而在“教育”上力度不够, 这就在性质上弱化了司法行政部门在社区矫正方面的工作职能, 也使个别的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刑意识不强, 加之社区矫正法律体系不够完整, 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推进。

( 二) 社区矫正教育主体过于单薄, 教育手段不够丰富

社区矫正是一项涉及党委、政府多个部门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绝不是单靠司法行政系统就可以完成的, 没有各部门的齐抓共管, 协力配合, 很难起到预期的矫正效果, 没有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社区矫正工作也不可能顺利进行。但是目前来看, 虽然在实践中, 司法行政部门邀请了公安、监狱、心理咨询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开展矫正教育, 但是日常教育的主体仍然多以司法所单一主体为主, 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仅限于集中学习教育, 由于缺少人员配置, 所以个别教育、分类教育的开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阻碍了教育矫治的效果。

( 三) 教育矫正制度缺乏系统性配套规范, 教育缺乏强制力

目前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文件只有两院两部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在这部文件里仅对社区教育矫正应当包含的内容做了概括性的规定, 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规范, 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教育矫正细则, 但仅只作为一个章节规定, 没有完整的体系进行细化规范。由于缺乏教育矫正的法律依据, 所以使得实践中教育矫正手段难以落实, 使其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

二、教育矫正方法的完善对策

( 一) 把握阶段性, 明确教育重点育

二是矫正教育, 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法制教育、思想文化教育、行为矫正教育、心教育矫正的内容要根据服刑人员的具体情况, 司法所应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矫正期限, 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表现, 分阶段开展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矫正教育应该分三个阶段教育: 一是入矫教育, 教育的内容主要以认罪服法、社区矫正告知教育、心理健康教理辅导。三是矫正期满教育, 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 期满总结教育、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安置帮教工作衔接教育。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可以强化教育矫正效果, 教育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犯罪心理和行为, 帮助他们提高法制观念, 早日回归社会, 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如此, 分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 有利于提高教育矫正质量。

( 二) 改进矫正方式, 丰富教育手段

改进现阶段矫正手段单一、效果不显著的现状, 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个别教育与分类集体教育相结合, 既坚持针对服刑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展个别教育, 又针对同一犯罪类型服刑人员的共同犯罪心理特征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教育。二是专职教育与兼职教育相结合, 矫正工作者作为执行主体, 是专职矫正人员, 对矫正全过程进行统筹规划, 制定矫正方案, 确定阶段矫正目标; 兼职是指与矫正机关达成合作关系的专业机构、社区组织和社会志愿者阶段性地参与矫正工作。三是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在坚持法规、文化、道德教育的同时, 尽快建立起从接收到解矫前阶段全面的心理辅导和诊疗机制, 包括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定期进行心理测试、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矫正。四是课堂式教育与互动式教育相结合, 在矫正工作者采取主动的谈话教育、课堂教育之外, 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教育, 使服刑人员参与进来, 通过直观的感受深化教育效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他人的肯定和认同增强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 三) 完善社区矫正相关立法, 明确教育矫正内容和主体

针对实践中由于法律依据不足, 教育矫正监督管理措施弱化的情况, 应在立法中对社区矫正教育中的强制性规范作出专门的规定。如作为教育矫正重要措施的社区服务, 应属于刑罚执行范畴的事务, 现有的法律文件中, 还没有一部授权社区矫正机构强制性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安排社区服务, 因此, 如果以系统完备的立法方式明确相应教育矫治的内容, 就可以保证社区矫正教育工作的严肃性, 强化服刑人员遵守教育矫正的意识和主动配合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 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矫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红格.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D].昆明理工大学, 2010.

上一篇:制图教学下一篇:安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