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性养护论文

2024-10-09

矫正性养护论文(精选4篇)

矫正性养护论文 篇1

0 引言

当沥青公路路面产生结构性缺陷时, 如裂缝、坑槽、唧浆、车辙、麻面、沉降及桥头跳车等, 会影响道路通行的舒适度和对路面行车造成安全隐患, 如不及时修补养护, 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矫正性养护技术正是针对存在结构缺陷的沥青路面结构进行的一种以修补矫正为主的路面养护技术。目前公路施工领域虽然都知晓这项技术, 但是具体实施时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都不太规范, 而且质量验收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检验标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 将通过工程案例介绍一套合理可行的沥青路面矫正性养护技术, 为正在探索这一技术的公路养护单位提供一套可借鉴的、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

1 路面养护的重要性

在我国, 高速公路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 我国修筑的第—批高速公路基本已到养护维修时期, 各级高速管理部门在高速公路养护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就目前来说, 沥青路面养护主要有预防性养护和矫正性养护两个模式。前者属于标准性养护方式, 主要针对不足以威胁路面使用功能的微小裂缝、小坑槽或脱皮现象时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 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它又细分为裂缝处理、路面强化剂涂覆、修路王热补、微表处、薄层罩面等。而矫正性养护则是针对这些裂缝、坑槽、桥头跳车等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 进而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而采取的一项养护技术。

2 矫正性养护技术的内容和特点

裂缝是高速公路一种常见的路面早期病害。半刚性基层路面较容易出现反射裂缝。在阴雨天气, 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雨水会顺着开裂的沥青路面渗入基层, 形成贯通裂缝或网状裂缝, 随着细骨料的流失, 路面还可能出现唧泥、坑槽等严重的路面缺陷, 若不及时修补, 就会威胁整个路基结构的安全性能, 直接受影响的必然是来往的车辆。针对路面缺陷进行的以铣刨、摊铺为主的路面养护就是矫正性养护。

虽然矫正性养护与预防性养护相比技术成本高, 交通管制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较长, 但能彻底整治路面病害, 相比于“治标不治本”预防性养护技术来说, 其养护效果更好。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矫正性养护技术, 因此不再对预防性养护进行更多的论述。

本文将以合安高速公路为例, 具体探讨矫正性养护技术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

3 合安高速公路矫正性养护技术探析

3.1 工程概况

合安高速公路北起合肥郊区合宁高速公路小西冲, 南与安庆长江大桥北岸接线相连, 全长166.2公里, 是安徽省内一条主要的公路干线, 也是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公路、北京至福州公路在安徽境内的共用段。

原路设计为:上面层 (4cm AC-16) +中面层 (6cm AC-25) +下面层 (6cm AC-25) ,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铺筑路面基层。一些路段长期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出现了面层开裂、坑槽、翻浆、车辙等缺陷。施工时由于技术水平有限, 使得沥青路面存在设计缺陷, 加之持续很长时间的梅雨期, 基层长期受路面积水的浸泡, 病害往往难以避免。在2008年, 一向温暖湿润的安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风雪, 路面积水加上持续多天的低温, 使得路面结构出现了冻胀裂缝, 翻浆、麻面、坑槽等缺陷更加严重, 整个路面的平整度受损, 摩擦力大幅度下降, 有的路段甚至不能正常通车。

针对路面病害, 路养部门必须将公路日常养护作为工作重点, 及时组织养护公司技术人员对路面沉陷、坑槽等病害进行了现场分析, 制定好修补方案, 对病害进行了及时修补, 狠抓质量管理, 降低养护成本, 以延长公路使用周期。

3.2 路面矫正性养护工艺流程 (见图1)

3.3 技术措施

3.3.1 车道封闭

由于车道数量有限, 矫正养护的路断不能全部中断交通。路养单位结合现场情况, 采用“半幅封闭施工半幅双向通车”和“单个车道封闭”的交通引导措施完成养护任务。

3.3.2 路况调查

在车道封闭以后业主对事先调查过的养护路段进行具体的段落划分, 之后项目技术人员陪同监理在铣刨前对路面车辙痕迹、裂缝的方向及长度、路面翻浆的程度、坑槽的大小等调查和记录, 根据放样所确定的施工里程确定其里程桩号, 对病害特别严重的部位拍照 (注明桩号) , 做成资料存档。通过路况调查对路面的病害进行归纳对比分析, 并确定下一步的铣刨方案。

封闭车道后, 由三方 (业主、监理、施工单位) 针对路面病害进行现场调查, 记录好病害的位置、形式、大小, 以及照片。根据调查的结果, 进行分析判断, 最终确定铣刨方案, 并由三方签字确认。

3.3.3 铣刨

根据提前制定的铣刨工法设定铣刨的长度、宽度、层数等施工参数。距离稍长的路段可分段铣刨, 但是每层铣刨必须留出一长12.5cm的台阶。完成上面层和中面层的铣刨任务后, 根据路面状况决定是否对下面层和水稳层铣刨。桥面铣刨需要重点把控铣刨深度, 切忌伤及桥面钢筋。

铣刨后的路槽不得留有未铣净的夹层、边线顺直, 路槽应及时清理干净, 不得有浮尘、松散石子等杂物, 若夹层过厚不便人工清理, 可适当增加铣刨深度。在基层上开展铣刨作业时, 应该按设计好的坡度和标高, 使用钻孔机械从路肩边坡垂直路线方向打横向排水孔, 进水口中心点的高度必须与最底层铣刨面持平, 出水口低于进水口, 使水自然排出。一般横向排水管的位置选择在横向裂缝较为严重的部位以确保横缝的积水能彻底排出。

禁止在阴雨天气进行路面铣刨。如果施工过程中突然降雨, 须及时排水, 避免雨水浸泡病害部位。完成整个路段的铣刨作业后, 如果发现基层局部松散碎裂, 需要人工配合铣刨机小范围的铣刨, 相距较近的两块碎裂的基层可一并挖除。基层清理干净后及时洒油, 再用AC20沥青砼回填。

3.3.4 铣刨后路面的清扫、裂缝处理及验槽

铣刨过程中紧跟铣刨机采用钢丝刷人工对路槽的拐角处进行清刷, 否则铣刨废料干燥后很难清理, 待铣刨结束后采用清扫车扫除大面积的废料, 并人工辅助清理边角, 再用强力森林灭火器清除残留废料, 如此反复直至路槽清洁。

路槽清理干净后, 便可进行裂缝的处理, 一般对于有细微裂缝的基层表面进行直接抹缝, 对于裂缝较宽, 纹路较多的裂缝进行开槽灌缝, 在直接抹缝和开槽灌缝部位铺设玻纤格栅, 防止裂缝反射。

以上工作结束后, 需同监理人员一起进行验槽, 即测量路槽的长度、宽度和总厚度。按常规, 长度采用50m钢卷尺分层连续逐段测量, 计算出每层的长度。厚度采用韧性较强的细线紧贴原路面并拉紧, 用50cm钢板尺垂直向下测量路槽的总厚度, 每20m测一个断面, 并做好记号, 确保以后的测量位置在同一个断面, 每个断面测3个点, 做好记录, 待最下面一层摊铺结束后再进行剩余层总厚度的测量, 以此类推。将最终的数据汇总到测量记录表上, 通过电子表格进行计算, 最终求出平均值, 作为工程量计量的依据。宽度在第一次测量总厚度时同时进行, 每20m测一个断面, 最终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计量依据。

3.3.5 联结层施工

裂缝处理及验槽结束后便可进行联结层的施工。

(1) 封层:养护工程下承层为老水稳层, 一般不做透层, 直接进行封层的施工, 封层采用沥青同步碎石车洒布, 一般在上几层摊铺之前一天内完成, 下封层采用普通热沥青, 洒布量控制在1.4~1.6kg/m2, 同步碎石采用0.3~0.4%沥青用量进行预拌的5~10mm碎石, 洒布量控制在6~8kg/m2。洒布完稍作冷却后采用胶轮对其碾压两遍, 使碎石与沥青粘结紧密, 完工后进行交通封闭。

(2) 粘层:上基层以上各层摊铺前均需洒布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 洒布量控制在0.3~0.6kg/m2, 施工结束后暂时进行交通封闭, 待破乳、水分蒸发后, 才可进行摊铺施工。

(3) 洒完乳化沥青后需要用专用密封胶对沥青面层路槽边缘进行四壁抹缝, 防止施工缝处渗水, 抹缝从路槽的上沿往下大约3cm宽, 抹缝要连续, 饱满。

3.3.6 新路面的摊铺

(1) 工作面准备: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对下承层进行验收, 各项指标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进行路面面层的摊铺。

(2)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1) 拌和时间:拌和时间不小于45s (其中干拌时间不小于5s) , 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要均匀一致, 无花白, 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放入储料仓, 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2) 各种材料拌和时的温度控制:

结合当地施工特点, 确定适宜的施工控制温度。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为160~165℃。

矿料加热温度为190~220℃。

混合料出厂温度在170~185℃之间。

(3)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采用15吨以上自卸车运送混合料, 装料前自卸车车箱内要干净, 并涂以防粘剂。装车时为使沥青混合料防止发生离析, 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混合料用篷布覆盖, 用以保温、防污染等。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合料温度不低于160℃。

(4)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1) 保持摊铺机在摊铺过程能连续均匀进行, 并随时检查摊铺温度, 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及时成型。同时摊铺机装配平衡梁自动控制整平系统, 以保证摊铺厚度和摊铺后路面的平整度。

2) 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温度不低于160℃。混合料摊铺时, 摊铺过程要匀速、连续不间断的进行摊铺, 以确保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摊铺机摊铺速度相适应。摊铺时螺旋布料器应均衡地向两侧供料, 并保持一定料位高度以保证熨平板后松铺面的平整和混合料初始密度 (一般为螺旋输送器叶片的2/3) 。

3) 混合料的找平:沥青混合料的找平通过平衡梁自动控制, 摊铺时根据下承层摊铺机前后地面标高自动调整摊铺厚度, 同时可以消除小范围内的地面不平整, 以达到规范和图纸要求的纵坡、横坡及平整度。

4) 摊铺过程中熨平板应根据铺筑厚度, 使振夯频率与振幅相配套, 以保证足够的初始压实度。

(5) 沥青混合料碾压成型:

混合料在完成摊铺振捣熨平之后及时进行检查, 发现不合格处及时进行调整, 然后立即进行压实。压实必须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压实设备组合和程序进行, 压实时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初压主要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初始密度, 起稳定作用。复压主要解决密实度问题, 紧跟初压之后进行。终压主要是消除轮迹, 改善铺筑层的平整度, 终压终止时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00℃。具体控制标准见表1。

(6) 接缝、修边和清场:

1) 施工中需要设置横向接缝时, 用切割机切缝, 并用密封胶抹缝, 防止街头渗水。

2) 从接缝处起继续摊铺混合料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 当不符合厚度要求时, 予以铲除。摊铺时要调整好预留高度, 接缝处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当有不符合平整度要求者, 趁混合料未冷却时立即进行处理。

(7) 检测:

在矫正性养护工程完工后, 组织技术部进行质量检测, 重点检查路面的压实度、平等度和构造深度, 开展渗水实验, 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 直至各工序质量全部通过验收。路面质量验收合格后, 组织人员全部撤场, 然后开放交通。

另外, 要加强对养路工区生产任务的检查指导工作, 每月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对养路队的当月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如压实度、平整度、厚度, 构造深度, 渗水试验等, 对养路工区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及时治理, 并严格实施奖惩措施, 有效地促进了基层道班的养护生产工作。

3.4 矫正性养护施工质量验收

养护结束后, 养护单位对照技术控制标准参数对矫正养护后的合安高速公路进行了质量验收。从表2所示的验收结果来看, 合安高速公路矫正性养护工程中, 铣刨宽度、铣刨厚度以及封层洒布、粘层洒布等工序的实测值都在规定值控制范围以内, 说明该矫正养护工程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控制措施合理可行, 而且控制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4 结语

合安高速公路矫正性养护质量验收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文所总结的“沥青路面矫正性养护技术”能够针对缺陷沥青路面进行有效的修补矫正, 而且养护效果非常好。

高速公路养护做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养护人员应该结合区划调整, 适应新形势, 转变工作思路, 主动作为, 勇于担当, 树立争先进位意识;要抓好养护安全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的时限, 修补路面病害, 作业人员要穿戴标志服上路,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总之, 要对照技术规范扎实做好养护管理各项工作, 不断提高公路养护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 为推动养护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更大努力。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以合安高速公路为例探讨了沥青路面矫正性养护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 然后通过质量验收和路面通行条件的改善来验证该养护技术的实效性, 以期为处于迷茫期和探索阶段的工程单位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规范性的沥青路面矫正性养护技术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矫正性养护,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JTJ 073__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

[2]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矫正性养护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诊治的7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的4例患者中, 23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2.3岁~6岁之间, 平均为 (3.8±1.0) 岁;36例为双眼弱视, 4例为单眼弱视。对照组的35例患者中, 19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年龄在3岁~8岁之间, 平均为 (4.1±0.9) 岁;31例为双眼弱视, 4例为单眼弱视;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未见明显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 (P>0.05) 。

1.2 方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进行常规的视力检查, 眼位, 眼球运动, 屈光度检查等。对照组的患儿实施遮盖疗法、屈光矫正以及精细训练等治疗, 观察组的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进行治疗, 每天1次, 10天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诊断标准[3]

轻度弱视: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矫正视力未超过0.1。疗效评定:痊愈为视力保持正常, 显效为视力矫正后提高到0.9以上, 有效为视力提高至少2行, 无效为视力提高1行或者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 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轻度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 中度弱视为88.2%, 重度弱视为71.4%;对照组分别为96.4%, 80.6%, 54.5%, 观察组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矫正视力恢复程度与治疗前弱视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弱视程度越轻, 恢复程度越好。

3 讨论

儿童常见的眼科疾病中常见弱视患儿, 本病对儿童的视觉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积极有效的治疗弱视是对儿童进行保护的重要操作。不正性屈光是指在视觉系统发育的敏感时期及关键时期内双眼或者单眼的屈光不正, 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矫正, 黄斑无法得到清晰物象的刺激, 导致双眼或者单眼的视力减退[4]。特别是处于3~7岁的学龄前儿童来说是可塑性的关键阶段, 异常视觉环境会导致视功能障碍, 当将存在的异常视觉环境去除后, 视细胞的发育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错过了可塑期后, 视觉环境对视觉通路及视觉功能影响是无法逆转的, 因而应重视对筛查儿童弱视、屈光的工作, 当发现存在问题后, 应立即进行矫正。弱视治疗所需的时间较长, 大部分弱视儿童, 临床运用综合疗法实施治疗, 即屈光矫正、遮盖疗法、精细训练以及弱视治疗仪等方法, 弱视治疗的关键是进行屈光矫正, 重要手段为遮盖疗法, 同时配合精细训练以及红光闪烁等综合治疗措施, 能够将单一训练中的缺陷补足, 提升治疗效果, 缩短所需治疗时间[5]。本文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患儿矫正视力恢复程度与治疗前弱视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弱视程度越轻, 恢复程度越好。观察组患者通过综合治疗配合弱视矫治协调器, 运用红光闪烁使黄斑中心凹椎体细胞对红光产生兴奋, 将视觉系统激活, 加快视觉发育;同时配合后像疗法或者海丁格光刷能够将旁中心注视转为中心注视, 有助于弱视眼的视力提升。

综上所述, 儿童不正性弱视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弱视会对儿童的视觉发育产生影响, 应做到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这是确保患儿视力恢复的关键措施。

摘要:目的:儿童不正性弱视实施综合矫正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诊治的7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 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的35例患儿实施遮盖疗法、屈光矫正以及精细训练等治疗, 观察组的40例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进行治疗, 对所选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观察, 比较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程度儿童矫正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轻度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 中度弱视为88.2%, 重度弱视为71.4%;对照组分别为96.4%, 80.6%, 54.5%, 观察组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儿矫正视力恢复程度与治疗前弱视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弱视程度越轻, 恢复程度越好。结论:儿童不正性弱视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不正性弱视,矫正治疗,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聪, 袁容娣, 梁婧, 等.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儿童远视验光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 2014, 24 (3) :741-742.

[2]卓文渊, 施长春, 林余蕾.儿童远视引起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治疗探讨[J].国际眼科杂志, 2014, 33 (6) :610-612.

[3]屈晓慧, 刘伟民, 肖信, 等.视知觉学习对远视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影响[J].广西医学, 2010, 33 (11) :589-590.

[4]曹广义, 薛劲松, 曹国凡, 等.儿童裸眼远视力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的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4 (22) :156-157.

矫正性养护论文 篇3

关键词:瘢痕性,睑外翻,矫正术

常见的面部畸形就有瘢痕性睑外翻,瘢痕性睑外翻大多是由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和炎症反应以及外伤所造成的。严重的瘢痕性睑外翻患者,会导致角膜溃疡和暴露性角膜炎,更有甚者会失去视力。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34例瘢痕性睑外翻患者,探讨选择怎样的瘢痕性睑外翻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34例瘢痕性睑外翻患者,本次研究已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女性患者13 (15眼)例,患者年龄为22岁-48岁,平均年龄为(39.6±3.5)岁,5例单纯上睑,6例单纯下睑,2例上下睑。男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23岁-47岁,平均年龄为(40.6±2.7)岁。9例单纯上睑,8例单纯下睑,4例上下睑。致病原因:5例手术导致瘢痕,8例机械性外伤,5例酸烧伤,16例火焰烧伤。其中,6例进行“Z”成形术和“V-Y”成形术,15例进行局部皮瓣转移术,13例采用游离全厚皮片移植术进行睑外翻手术。。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局部麻醉处理。将患者挛缩的瘢痕组织松懈或者是切除,复位外翻的眼睑,直到眼睑裂开可以自然闭合为止,对患者缺损的眼睑组织采用“Z”成形术或者是“V-Y”成形术以及植皮手术来进行弥补。

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术,依据患者瘢痕组织的面积和缺损位置以及颞部,来选择鼻侧皮瓣以及眼轮匝肌肌皮瓣进行移位修补手术。依据患者瘢痕组织的创面大小程度,以内眦或者是外眦的切口处来作为旋转点,进而,标记皮瓣的范围。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和皮瓣皮肤全层切开,从患者的皮瓣远端皮下组织到近端进行剥离,缓慢携带少部分的眼轮匝肌肌束,逐渐增厚肌束,将颞侧皮瓣旋转180°,将鼻侧皮瓣旋转90°到受区,将皮肤缝合,加压包扎。手术后10天内,就可以将打包线拆除,手术后14天内,依据重睑线行走于外眦部断蒂[1]。

患者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依据患者瘢痕组织的面积和缺损位置以及颞部,选择上臂内侧、锁骨上窝或者是耳朵后的全厚皮片,依据10%放大倍率来设计游离皮片。将创面覆盖后,采用5-0丝线进行缝合,采用敷料进行打包加压固定。10天以后,将打包线拆开。如果患者瘢痕程度轻、病程短、皮片比较小,进行睑缘临时性缝合,手术后10天,拆除睑缘,进行缝合。如果患者瘢痕程度重、病程长、皮片比较大,同时进行粘连性睑缘缝合手术,手术后30天至180天,将拆除睑缘,进行缝合。

2 结果

34例(42眼)瘢痕性睑外翻患者,手术后伤口都完全愈合,皮瓣或者是皮片都成活。手术后随访治疗半年-3年,31例患者眼睑复位正常,眼睑开裂闭合正常,没有任何复发。还有2例患者,采用鼻侧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手术,因为设计皮瓣面积不足,手术后,遗留轻度的外翻。24例全厚植皮患者,有6例患者进行暂时性睑缘缝合,拆除缝合3个月以后,还有1例患者有轻度眼睑闭合不全。

3 讨论

眼睑瘢痕有横向挛缩和纵向挛缩,横向挛缩会在特定的阶段内加剧眼睑的畸形,纵向挛缩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对于瘢痕性睑外翻患者,进行手术矫正的首要原则是,要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来消除眼睑缘垂直方向的牵引拉力,促使眼睑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位置,最大限度的重建眼睑的功能[2]。

瘢痕性睑外翻的面积大小和程度以及外翻的部位差别巨大,因此,手术治疗的方式复杂多样。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眼睑瘢痕的性质、外翻程度、邻近组织以及分布,在手术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选择科学的手术方案[3]。所有瘢痕性睑外翻患者,手术后伤口都完全愈合,皮瓣或者是皮片都成活。手术后随访治疗,31例患者眼睑复位正常,眼睑开裂闭合正常,没有任何复发。还有1例患者有轻度眼睑闭合不全。还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的外翻。

如果患者睑外翻情况,是由于轻度的局部瘢痕条索牵引所导致的,患者眼睑的皮肤没有出现明显的缺损,可以采用单个的或者是多个的“Z”形皮瓣移位术或者是“V-Y”成形术,上述的方法操作简单,但是会延长手术的瘢痕,同时,矫正的效果也不强。如果患者外翻较为严重,睑皮肤缺损面积比较大,血液供应良好,瘢痕不深,可以选择游离皮片移植[4]。

综上所述,对于瘢痕性睑外翻患者,依据患者不同的瘢痕性睑外翻部位和程度,选择科学,合适的手术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孟令军,黄治林,牛磊,等.Z成形术治疗瘢痕性睑外翻31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7):20-21.

[2]刘杨.78例瘢痕性睑外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3(12):20-21.

[3]高朋芬,杨丽霞,陈梅珠,等.瘢痕性睑外翻手术矫正28例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6(4):25-26.

矫正性养护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共转性斜视大龄儿童及成年患者43例。按麻醉方法分组, 观察组26例, 男16例, 女10例, 年龄14~42岁, 平均16.6岁;对照组17例, 男11例, 女6例, 年龄13~43岁, 平均15.9岁。斜视度均>2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后, 结膜囊点滴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后行常规共同性斜视手术。刺激结膜无疼痛后, 用开睑器开睑, 在肌附着点附近作结膜切口, 暴露直肌后再滴, 即可达到术中无痛, 对个别患者耐受性差, 可增加眼药点滴次数。对照组采用球结膜下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后行常规共同性斜视手术, 手术结束后四环素素眼膏涂眼, 术后第1天祛包扎, 常规点抗生素眼药水, 部分患者根据术后的结膜水肿情况给予含地塞米松眼液点眼。记录和比较两组每条肌肉手术时间及两组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每条肌肉手术时间比较

通过麻醉方法的改进, 观察组中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约为15 min, 对照组中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约为18 min, 平均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缩短约3 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麻醉方法的改进确实有效。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中无眼心 (眼胃) 反射出现, 无明显过矫及欠矫病例, 无明显结膜瘢痕出现等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术中出现因眼胃反射而呕吐, 过矫1例, 欠矫1例, 3例术后出现结膜瘢痕。两组并发症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7.93, P<0.01) 。

3 讨论

斜视的发病较多见于女性, 早期常从间歇性外斜视开始, 逐渐发展成恒定性外斜[3], 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双眼视觉功能, 患者通常没有良好的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指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 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 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将受到很大的限制。据报道, 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时间只使用一只眼, 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止发育, 即便日后戴合适的眼镜, 视力也达不到正常水平。人类的双眼视觉在婴幼儿时期开始发育, 此期内任何异常视觉经历, 特别是由于视轴不平行, 引起的视网膜对应或单眼抑制均可能使尚未发育或未完善的双眼视觉停顿, 因此, 斜视发生在关键期或关键期后, 其预后大为不同。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可能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 如先天性麻痹斜视的代偿头位, 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 及面部发育不对称。因此, 发现斜视后, 应近早采取治疗措施。

斜视既影响视功能, 又影响患者美观。但对于大龄儿童及成年人而言, 术后的美容效果跟视功能的改善同样重要, 甚至更注重于美容效果, 原因在于超龄后患者视功能的改善机会不大。通常情况下, 共转性斜视只能采取手术治疗, 以恢复患者的视力和促进患者面部美观。因此是否能充分矫正眼位及减少术后结膜瘢痕形成显得相当重要。斜视手术虽然看似简单, 但由于是眼外肌的手术, 有出现眼心 (眼胃) 反射的可能, 因而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及难度, 有时会使手术无法顺利进行。眼心反射是指眼球在摘除、受压或眼肌牵拉时受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动过缓或心率紊乱, 伴有胸闷不适等异常感觉, 严重者可起心搏骤停, 临床上多见伴有恶心、呕吐, 因此有人称之为眼胃反射。因此, 如何降低手术的风险及难度, 避免眼心反射现象是手术医师须努力的方向。

以往对于共转性斜视矫正手术的麻醉方法 (本组研究只观察大龄儿童及成人) , 笔者曾采用神经阻滞麻醉 (球后麻醉) , 但因其容易出现球后出血、眼球穿通、眶内感染、视神经损伤、中央动脉阻塞、黑朦、麻醉剂误注入血管、中枢抑制甚至死亡及其他的一些术后常见并发症, 且术中不能观察眼位, 临床治愈率不高 (过矫或欠矫) 的缺点而放弃。在后一段时间内, 改进用利多卡因局部结膜下浸润麻醉后进行手术, 却发现其容易导致结膜筋膜水肿, 影响对肌肉的分离而增加出血机会, 进而使术野暴露欠佳, 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及连续性, 无疑会延长手术时间, 增加对肌肉的牵拉, 这必然使眼心 (眼胃) 反射的发生机会增加, 并且由于肌肉牵拉所致的本体感觉, 患者仍旧有强烈的疼痛感和肌肉酸胀感[4]。笔者认为只有在术中减少对肌肉的牵拉才是减轻或减少出现眼心 (眼胃) 反射症状的更好的措施, 才能降低手术风险, 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因此, 不少学者积极研究能否采用另外一种副作用较小、麻醉效果较好的药物及麻醉方法来代替结膜下浸润麻醉。

表面麻醉又称黏膜麻醉, 是指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 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位于黏膜下的神经末梢, 使有关神经支配的部位出现暂时性感觉丧失的现象[5]。行点眼表面麻醉, 对角膜上皮无损害, 不影响角膜上皮再生, 术后无角膜刺激症状, 术后反应轻, 更有利于术中观察眼位。同时使用盐酸奥布卡因作为麻醉药物, 更可提高手术麻醉效果。盐酸奥布卡因是眼科领域内的表面麻醉药物代表, 其麻醉效果显效时间平均为16 s, 麻醉持续时间平均为13分51秒, 通过阻断Na+通道, 减少Na+内流, 从而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呈现麻醉作用, 用药后痛觉、温觉、触觉、压觉依次消失, 恢复时顺序则相反。并且有文献报道, 盐酸奥布卡因的表面麻醉强度约为可卡因的20倍, 药物滴入结膜囊, 主要分布于眼前节段组织, 如结膜、角膜、房水, 其次是虹膜、睫状体, 因此能更好地产生麻醉效果。其安全范围广, 毒性低, 组织穿透力强, 无扩张血管作用, 并且对瞳孔无影响。因此使用盐酸奥布卡因作为斜视矫正手术的麻醉药物, 其作用和效果是毋庸质疑的。

综上所述, 采用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术能使结膜筋膜组织水肿减轻及出血减少, 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和不适感, 使术中手术量的测量及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增加, 并能在术中即时观察眼位,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可相对地减少过矫及欠矫的几率, 还可以避免因局部浸润麻醉、球周或球后麻醉而导致的诸多并发症的发生, 是眼科手术中最为简便、安全、作用快捷的麻醉方法, 已广泛用于眼科各类手术。此外, 若术中对筋膜组织的过分干扰, 出现水肿致筋膜、结膜组织层次无法分清, 缝合结膜切口时无法找出真正的结膜创缘进行缝合会出现术后结膜瘢痕而影响患者的美容效果, 达不到手术的要求, 但由于表面麻醉能够充分控制术中出血量, 减轻对肌肉的牵拉, 对筋膜组织不具影响, 因此也恰好能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几率[6]。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病例应用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可使手术少受麻醉干扰, 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感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从而增加了手术安全和有效性, 平均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缩短约3 min, 能够降低手术的风险, 并且术中没有出现眼心反射, 无明显的过矫及欠矫病例, 无明显结膜瘢痕出现。对照组有1例术中因出现眼胃反射而呕吐, 1例出现过矫, 1例出现欠矫, 3例术后出现结膜瘢痕。两组并发症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因此, 在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是斜视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便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值得临床大胆尝试与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共转性斜视手术麻醉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共转性斜视患者 (大龄儿童及成人) , 按麻醉方法分组, 观察组26例, 采用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进行矫正手术, 对照组17例, 采用传统利多卡因局部结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条肌肉手术时间缩短约3 min, 术中无出现眼心 (眼胃) 反射, 无明显的过矫及欠矫病例, 无明显结膜瘢痕出现;对照组有1例术中因出现眼胃反射而呕吐, 过矫1例, 欠矫1例, 术后结膜瘢痕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7.93, P<0.01) 。结论:改用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代替传统局部结膜下浸润麻醉进行共转性斜视矫正手术效果良好, 并发症少,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共转性斜视,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

参考文献

[1]谢瑞满.实用神经眼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技术出版社, 2008:42.

[2]杨景存.眼外肌病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357.

[3]苗金红, 杨红玉.全麻下斜视矫正术患儿的术前访视技巧[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7, 42 (2) :171-173.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784-2785.

[5]赵丽红, 高峰, 聂新刚.组织黏合剂用于斜视矫正术125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5) :79.

上一篇:课程网络下一篇:手术室物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