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调查(共12篇)
健康调查 篇1
1 前言
健康的体魄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高校也已经把健康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存在了互动关系。健康意识支配健康行为, 通过健康行为使身体更加健康, 从而又加深和促进健康意识。本文对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了解现状, 以便为新世纪高校健康教育寻求更加有效的模式。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江苏科技大学一到四年级共500名 (其中男生304名, 女生196名) 本科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时间2008年。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上网查阅健康教育与健康意识、态度、行为相关的期刊专著,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文件、数据和书籍等。
2.2.2 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和对部分学生、教师、专家进行专题访问的基础上制定“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 发放问卷500份, 回收471份, 回收率94.20%, 有效问卷465份, 有效率98.73%。
3 结果和分析
习惯, 是一种重复发生的行为, 是无意识的难以改变的模式, 生活习惯即在生活领域中存在的这种现象, 是个人在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从概念上讲是人在一生中逐渐形成不易改变的体育锻炼行为, 它的形成依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 以及持之以恒的意志力, 并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逐步养成的过程。体育习惯的养成对克服“不愿锻炼”和“不会锻炼”具有重大的作用, 现代学校体育既要注意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 更要着眼于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因此, 学校体育教育在充分注意体现现代体育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还应注意满足个人体育兴趣和爱好, 启发主动参与体育意识, 讲究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3.1 在校大学生健康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调查
表1显示, 从睡眠时间上看, 大多数的学生睡眠在6~8小时之间, 平均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 有13%的学生睡眠时间在6小时或6小时以下, 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P<0.05) 。有60.5%的学生不按时吃早餐, 26.5%的学生吸烟, 64.4%的学生喝酒。吸烟和喝酒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 呈性别差异 (P<0.05) 。部分女学生也加入了吸烟喝酒的行列。有54.4%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当多的学生不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生活和运动无规律, 有12%左右的学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疾病等等,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注:1、按时吃早餐是指早晨8:30以前, 不按时吃早餐是指早晨8:30以后。
表2调查分析看出, 同意运动后立即淋浴的学生占65.7%, 其中男生占36.6%, 女生占29.1%;同意运动后立即饮大量水的学生占87.2%, 其中男生占42.1%, 女生占45.1%, 男女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学生运动后的健康意识比较薄弱, 也反映出了学校体育教育在提倡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体育和健康的意识, 向学生传授体育与保健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 传播宣传力度不够, 希望在今后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提高加强学生运动后的健康意识。从表2显示, 勤修仪表的学生占70.9% (其中男生占30.4%, 女生占40.5%) , 暴饮、暴食、偏食的学生占42.9% (男生占15.5%、女生占27.4%) , 两者存在性别差异。这说明学生在饮食方面, 对健康意识的理解不透彻, 也反映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方面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加强教育, 所以导致出现“肥胖症”。
3.2 在校大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调查
由表3可以看出目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缺乏, 积极性不高, 活动量小, 次数少。
由表4可以看出, 我校大学生在除了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外, 还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原因, 就是校园体育设施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 学校设施在不断改善。但是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在其数量、规模、设备等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 缺乏一个可以固定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加之, 若有时间, 正好今天伙伴没空, 就又没有锻炼。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匮乏, 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健康意识的教育。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当代大学生对健康的真正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说明近些年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 在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却相当严重, 很多大学生都存在不良的生活行为, 不按时吃早餐, 吸烟, 喝酒, 且部分女学生也加入了吸烟喝酒的行列, 相当多的学生不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 生活和运动无规律, 说明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还有待加强, 获得健康的信心还有待提高。
我校大学生的健身行为存在不足。就体育锻炼方面, 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当然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运动项目等客观条件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4.2 建议
1. 切实要树立学校“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高校是学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 是学生从思想上、理论上对健康生活、科学锻炼进行深刻认识和理解的阶段, 对良好体育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领导、各有关部门和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将健康保健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体育中来。
2. 我校在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应开设健康方面的课程和健康方面的专题讲座, 建立新的健康观。要让学生对健康的认识落实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比如可以将健康方面的课程设为每个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 并且经常在学校开展一些有关健康方面专题讲座, 让同学们对健康的概念、健康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全面的了解, 同时掌握健康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
3. 重视大众媒体的作用,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路牌等媒介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终身体育、科学体育锻炼常识, 以及竞技健身与保健方法等内容的宣传, 使所有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体育乃健康长寿之道”, 有了健康的身体, 才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4. 努力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水平。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理论的力量就在于他有理, 所以只有以理服人, 才能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体育理论教学一直是普通高校的一个薄弱环节, 体育教师应通过培训和自学等, 提高自己的健康理论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经验、向其他学科教师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使体育理论课成为学生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重要渠道。
5.创造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环境。良好的体育运动场馆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的健康意识的重要因素。同时加强学生运动场馆的改建, 增加数量、完善设备, 以优美的运动场馆去吸引学生, 让学生在舒适环境中生活、学习、锻炼, 这必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的培养产生重要的正面作用。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法, 对大学生进行了健康意识、生活习惯、体育锻炼情况等进行了调查总结, 提出了大学生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关系, 希望能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意识,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韩勤英.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J].体育学刊, 2003, 10 (3) :79-80.
[2]但爱兰, 黄腊秀等.对“非典”后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意识与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4, 23 (3) :419-420.
[3]李风华.健康教育应当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J].河北交通科技, 2006, (3) :75-78.
[4]胡建夫.怎样睡最健康[M].台北:宇河文化有限公司, 2003:76-77.
[5]林少娜.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113~114.
健康调查 篇2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质量,提高质量关键在于教师。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师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现实中,很多教师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慢性咽炎、颈椎病等职业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病都在威胁着教师们的健康。众所周知,如果教师的身体不好,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只有让每一位老师真正愉快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孩子才能快乐地学习。因此,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人才质量的提升。
为此,我们对辖区内17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健康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发放问卷、资料统计、走访、座谈等形式,努力使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科学性。分析了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教师健康的不成熟建议,以期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服务。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现状
先列举几个例子。具有20年教龄的秦姓小学女教师,经常咳嗽。因为工作忙,只是进行了一般治疗,抽不出时间去大医院检查。去年一个周末,她陪老人去看病,顺便进行了自我身体检查,结果竟然是肺癌。今年10月份,这位教师去世,年仅41岁。退休初中教师杨老师,前年刚到退休年龄,手续还没有办理,自己却得了中风,现在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在职初中校长张校长,2005年在校长任上突发脑血栓,年仅48岁,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病前曾自己称:由于校长压力大,应酬太多,饮酒次数过勤,血脂高过常人三倍。如今身为中学高级教师的他,校长不能干了,连上讲台给学生讲课也成为奢望。
现实的例子触目惊心,我们认为这次调查更显得尤为必要。这次调查,涉及17所中小学,500名教师,小学12所391人,中学5所109人。男教师261名,女教师239名。经统计,受调查的500位教师中,患身体疾病人数占31.5%,健康人数占20%,亚健康人数占48.5%。其中患病教师中有52%因职业因素,引发慢性咽喉炎及心脑血管等疾病。调查问卷列举了9类身体疾病,教师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选择,不少教师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并且病情较为严重。
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咽喉病是教师群体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职业病,占比为11%。心血管疾病,为教师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其占比为20%。骨关节疾病,患病率15。3%。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占25.8%
。恶性肿瘤,占比例为患病人数的15%。消化系统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的患病率相当高,占比例为15%。
教师职业导致咽喉病,教师的紧张、压抑、烦躁、郁闷等情绪导致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等病,教师经常站立、伏案工作、缺乏锻炼是导致骨关节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归类中,我们看到中老年教师的心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增大,很多教师的晚年在心脑血管病的困扰下艰难度日。年轻教师的咽喉病比较突出。中年教师的胃肠病比较明显。患恶性肿瘤的教师成上升趋势。
二、中小学教师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影响了身体健康。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给教师带来了新机遇,但同时也成为新的压力源,相当一部分教师因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之下,产生了职业倦怠心理,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胁,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健康状况。
一位老师这样描述一天的工作:“早晨6点多从家出发赶到校,二节课、赶批学生作业,中午在学校吃饭,同时找学困生谈话,下午上完课后,乘车到家近7点,周六上午学生休息教师业务学习。备课、改作业,白天来不及的带回家晚上加班。”除了这些必须要做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安全问题、思想问题、成绩问题都需要老师来考虑。如果带毕业班,工作强度更大。教师普遍承受的压力重,教师的劳动强度大,目前小学教师在学校承担的工作至少有5个大类,包括课堂教学任务、教学科研任务、学生管理任务、学校布置任务和课外教学任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必须占用8小时以外的大量时间,于是一天的睡眠时间远不能达到8个小时。而教师休息日加班更是普遍现象,班级布置、自我更新、校本培训等。
教师心理压力很大。面临教师岗位聘用制、末位淘汰制等岗位竞争和就业压力,面临着提高自身素质、向素质教育靠拢及参加各种达标考试、培训的压力。现在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管理学生方面教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种种压力和负担似乎是没有尽头的,而在长期的沉重负担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很多教师都感到疲惫不堪。很多教师反映,为了工作,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望子成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更为强烈,这也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最大压力。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和社会责任。
在调查中通过医院医生,我们知道了现在的老师们健康上有六大薄弱环节:一是咽喉,粉笔粉尘对教师的咽喉有损伤,由于老师用声比较多,声带也是老师容易受伤的部位之一。表现为喉咙痛、说话声音沙哑。二是颈椎,教师备课和批改作业需要长时间伏案工作,会使腰肌和颈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会造成慢性腰肌劳损和颈椎疾病,会演变为颈椎退化性关节炎或肩周炎。三是双腿,大多数的老师还是站着讲课的时间比较多,腿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起静脉曲张。四是神经系统,教师用脑过度,加上工作压力加重而导致巨大的精神负担,易引发与情绪不稳相关的疾病,出现头晕、失眠、早醒等症状。五是心血管疾病,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持续疲劳,同时运动严重不足。同时造成的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也非常多,让心脑血管疾病成了老师们健康最脆弱的环节。六是消化系统,在教师人群中,胆囊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脂肪肝患者更有两成。再加上胃炎、胃溃疡人群,消化系统疾病在教师的常见病中也占据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现在的教师确实十分忙碌,忙完工作忙家务,不少教师中午在学校用餐,利用中午时间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晚上下班又要买菜做饭、洗衣服、照顾孩子等,家在外地的中年教师更是辛苦,基本是连轴转。
体育锻炼缺乏,休闲活动单一。问卷列举了散步等9个锻炼项目供选择,比例最高的锻炼项目是散步,占53.6%,其次是打球,占23.3%,再次是做操,占17.6%,其余几个项目如游泳、跑步、跳绳等选择的人寥寥无几。由于长期的忙碌,不少教师已远离了锻炼。90.1%的教师有空就在家看电视,有空选择睡觉的比例也很高,占55。3%。看电视与睡觉比例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作太累的缘故,由于工作累而不想锻炼,由于缺乏锻炼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不佳。
“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幸福感”进行调查时,表示有幸福感的仅占5.7%,缺乏幸福感的占57.1%。座谈中,有的教师说:刚开始工作时还是比较喜欢的,当初是怀着满腔热情走上讲坛的,但这种热情慢慢地在消磨,现在基本成了谋生的手段和一种习惯了。这种变化,并不能简单归罪于他们缺乏敬业和奉献精神,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过高的标准、过严的要求、相对较低的收入,难免使教师内心产生不平衡。
三、影响教师健康的因素
社会压力大。全社会都密切关注教育,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的压力了越来越大。因为教育重要,所以教育不能出现任何闪失。而事实上,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风气、家庭教育等,教师付出了努力,但教育效果往往很难与之成正比。教师,可以不在乎收入的多少,但在乎社会的理解、别人的尊重和工作的 实效,所以,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有渊博的学术知识、精深的专业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高尚的道德情操、较高的教学质量等,家长把望子成龙的热望转嫁到教师身上,而且随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对于家庭作业的安排,如不安排家长有意见,说老师太懒,如布置作业,家长还是有意见,说孩子太累。为了不使家长多告状,教师们处处谨慎小心,尤其是教育学生时心理压力更大,生怕由于孩子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低而发生不该发生的事。这样,教师们处于矛盾中,一方面职业要求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另一方面孩子承受能力太差,家长又时时监督着教师的举动,使得教师落入了想管又不能多管但又不得不管的为难境地,心理很压抑。
工作量大。他们在学校里往往独当一面,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骨干,而在家中又是家庭的支柱。精神及体力的负担都很重。独生子女多了,出了问题,骂不行,打更不行。某些家长一味纵容,对老师兴师问罪。教育行政部门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在战战兢兢中过日子。教师工作总体上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累”。教师们白天要伴着学生,上课、辅导、做思想工作等,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业余时间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写论文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承担许多其他事务,如学生的活动、用餐、安全、校外表现等,真可谓是身累、脑累、心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更大。中学教师还要面临升学的压力,以高中的上线率来评价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师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如果一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失望、沮丧等情绪就会产生。
来自明天的健康调查(二) 篇3
阿伴公司是日本唯一一家集化妆品、美容仪器和医疗仪器研发与制造的公司,最大特点是基于人体健康和美容研究,以人性化为终极诉求。其对健康与美容的研究资料,是该公司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研成果,只作为产品开发的理论依据,同时给与购买该公司产品的消费者以科学的健康与美容指导,从未对外公开过。
此次有感于《医学美学美容·她风尚》“一切为了读者”的敬业精神,日本阿伴公司首次公开有关健康与美容的研究资料,如果能够给你“哦,原来如此……”这样的感觉的话,将是《医学美学美容·她风尚》和日本阿伴公司的共同心愿。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自己非常喜爱的演员,只几年工夫就衰老的让人不敢相认?应该说,作为一名演员,她用在美容上的时间和金钱远远比我们常人多很多,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演员尚且如此,那么你又如何呢?
在上一期《来自明天的健康调查》中,日本阿伴公司通过大量的调查及研究,发现人体老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胃肠道及肝脏机能的衰退。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及时调节自己的胃肠道及肝脏机能,再怎么做美容也不能阻止衰老速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增强自身的胃肠道及肝脏机能?还有,为什么日本阿伴公司声称90%以上的现代人胃部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呢?
我们先来了解自己的胃部真相,也就是对照日本阿伴公司胃部问题查询表看看自己的胃部是否有以下感觉:
1、你是一个喜欢打嗝的人。
2、空腹时,胸部附近有火烧感。
3、饭后感觉吃进去的食物向上翻涌。
4、肚子很饿,但只吃一点点就立刻感觉已经饱了。
5、饭后有胀气感。
6、用餐已经很久,可是胃部还有食物残留的感觉。
如果你出现过上述第1、2、3项现象的话,就说明胃酸出了问题,胃酸在逆流!
有关胃酸的作用我们已经在上一期有所介绍,这里说明一下什么是胃酸逆流。胃酸逆流就是由于胃部进口处的肌肉松弛,致使胃液流进食道,在胃酸自有的分解能力作用下使食道遭到分解,若这种现象持续较长时间,极易导致食道炎和食道癌。
那么,产生胃酸逆流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为什么有人会出现上述第1、2、3项现象呢?
为了查明真相,阿伴公司的研究人员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研究部的博士们联合对100位目标人群进行了细密的研究,发现胃酸逆流和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关系密切!这里我们对《医学美学美容·她风尚》的读者予以公开资料,原因绝对出乎你的意料!
答案一:
原因1、驼背!站姿、坐姿的不良习惯!
由于现代生活压力逐渐加大,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会以驼背来抗拒。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觉周围男女不管是站立还是坐姿,十有八九都驼背,这其中也可能包括你自己。成为驼背后,胃部就经常受到压迫,这种压力会使胃的入口变得松懈而使胃酸逆流。顺便提一句,驼背也容易使体形肥胖。
原因2、睡姿不良!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胃酸逆流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睡姿,那就是经常取左侧卧位。这种睡眠姿势会使胃酸大量囤积在胃的入口处,稍受压力就给胃的入口处肌肉造成负担,久而久之入口处肌肉变得松弛而形成胃酸逆流。
原因3、着装不科学!
这种问题特别容易出现在女性身上,由于女性的肥胖多始于腹部,因此,很多女性为了隐藏肥满的腹部而紧勒腰带,却不曾想这样反而会使胃部负担异常加重,导致胃的入口处肌肉变得松弛而形成胃酸逆流。同样,有些女性热衷于瘦身内衣,但如果选择不当,也会有同样的不良情况发生。
答案二:
如果你出现过上述第4、5、6项现象的话,就说明你的胃部活动能力出了问题!
日本阿伴公司密切跟踪了82位有上述现象人群的日常生活,也找到了原因之所在。原来,这些有胃蠕动缓慢现象的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不良饮食习惯,那就是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吃饭。也就是说在吃饭时,他们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进食上面。
我们发现在这些人当中,有的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有的人则一边同别人聊天一边吃饭,还有的人一边想事情一边吃饭……通过咨询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我们了解到,在吃饭中和消化时,人体副交感神经应该处于优先活动期,促使大量的血液聚集到胃部以便于胃部充分活动。但是在吃饭时,若专注吃饭以外的事情,就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处于优先活动期,致使胃部不能完成消化、吸收的准备工作。此时,小肠则会误以为是由于吃的过量,胃部没有按时完成消化、吸收的准备工作,而向大脑发出信息——给胃部多一些准备时间,于是胃部的蠕动就会相应地减缓下来。长此以往,哪怕进食很少量的食物,大脑也会产生误解,从而导致胃部各种消化物质(胃液、消化酶等等)的分泌出现功能性紊乱。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阿伴公司的研究过程中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唾液分泌机能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胃部健康。
原来,胃里存在着很多细菌,其中有一部分起着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我们称之为良性细菌;另一些则有破坏胃粘膜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恶性细菌。其实,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但若良性细菌保持在一定数量,恶性细菌就很难侵蚀胃粘膜,而小小的损伤自然也就可获得足够的时间加以愈合,这其中不被我们重视的唾液则对胃粘膜的保护和对胃部炎症的抑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像在上一期中提到的那样,通过日本阿伴公司的研究,我们发现老化原因并不像有些资料上介绍的那样简单——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只是介绍了胃部机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老化速度,那么,在胃部健康上我们又应该如何注意呢?
其实,这才是日本阿伴公司深入研究人体美容与健康的真实目的!我们将逐步公开更多的你未知的美容健康奥秘,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逐一对你的美容健康生活加以科学的指导。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将在下期一举公开延缓你老化速度的胃肠机能健康方案,敬请期待。(未完,待续)
健康调查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资料来源于2009~2012年乌鲁木齐各大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的投保人员1403例 (男552例, 女851例) 进行健康检查。本次调查人群年龄在21~58岁, 平均 (40.0±8.6) 岁。其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1.2 内容与方法
所有受检者晚餐后禁食, 次日清晨来新疆乌鲁木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体检项目包括:病史询问、身高、体质量、腹围、血压、腹部B超、尿常规、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等。
1.3 诊断标准
1.3.1超重和肥胖计算指标及标准:对调查对象BMI进行计算, 公式为:BMI=体质量 (kg) /身高2 (m2) 。判断标准:依照《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 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超重 (24≤BMI<28) 、肥胖 (BMI≥28) 标准。
1.3.2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定在收缩压 (SBP) ≥140mm Hg (1mm Hg=0.133k Pa) 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 Hg[2], 无高血压病史者, 需连续3d测血压均达到上述标准。两者均正常为正常血压。
1.3.3脂肪肝B超诊断与分型依据《实用超声诊断手册》中的脂肪肝诊断标准和《超声医学》中的脂肪肝分型标准[3]。
1.3.4实验室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11.1mmol/L[4]。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大, 故只检测空腹血糖。
血脂异常TC≥3.63mmol/L;TG≥1.70mmol/L;LDL-ch≥3.37mmol/L, HDL-C<1.04mmol/L, 上述前三项任一项升高或后一项减低即诊断血脂异常, 四项指标全部正常为正常血脂[5]。
丙氨酸转氨酶 (ALT) 增高为:ALT>41U/L;尿素氮 (BUN) 增高为:BUN>8.2mmol/L;肌肝 (Cr) 增高为:Cr>133mmol/L。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检测结果情况见表1。
2.1 常见疾病检出情况
本次共检出各种疾病者1108例, 检出率为78.97%。检出率较高疾病依次为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如单纯性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 , 心血管系统病 (如高血压等) 。常见疾病的检出率, 男性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健康检查情况
2.2.1 体质量、血压、心电图及B超检出情况:
本次体检超重肥胖占24.16%, 血压异常者为207例。年龄越大患高血压的几率相对上升, 高血压发病与年龄因素关系密切, 45岁以上人群血压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50以下人群,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5.123, P<0.05) 。B超检出胆道异常者643人次, 检出率45.8%。脂肪肝226人次, 检出率16.1%。30~49岁人群B超异常检出率较高, 其中多数脂肪肝和胆囊炎。
2.2.2 实验室检查情况:
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最多, 共337例 (30.41%) , 在各年龄组中≥40岁组比例最高, 为36.65%。随着年龄的增加, 血清胆固醇增高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逐渐增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6.201, P<0.05) 。在各年龄组中, 40~岁组检出比例最高, 但男性组30~岁组检出比例最高。糖尿病及空腹血糖耐量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 ≥50岁组比例最高, 检出率为20.32%。肝功能异常在<30岁的青年男性中检出比例最高为13.56%, 40岁以下中青年男性肝功能异常患者占男性总患者64.41% (38/59) , 占总患者52.77% (38/72) 。肾功能异常者在≥50岁组多见,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201, P<0.05) 。
2.2.3 妇科疾病检出率:
女性受检者851名中, 妇科疾病检出419例, 检出率49.24%, 子宫肌瘤 (19.33%) 阴道炎 (23.39%) 及慢性宫颈炎 (23.63%) , 这三种疾病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共260例, 占患病人群的62.05%;阴道炎多发于30~岁年龄组, 占34.83%;50岁以上年龄组患慢性宫颈炎比例最高, 为44.33%。宫颈糜烂检出率为7.40%, 以30~岁年龄段最多见, 但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091, P>0.05) 。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 高热量高脂饮食的增加、运动工具及作业方式改变, 使得体力活动逐年减少, 人们的体质量指数和腰围在不断增加, 超重和肥胖引发的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 在逐年增加。本次调查发现高血脂症者居疾病排位榜首, 而肥胖的发病率也为24.16%, 经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肥胖病在当前已经成为一种危害身体健康的十分严重的慢性流行性疾病。同时新疆又是多民族聚居地, 维吾尔族是新疆少数民族中人群占比例最多的民族, 所以新疆各少数民族生活及饮食习惯也大径相同, 新疆近有半年在0℃以下, 寒冷的天气让人们出门及运动的愿望降低, 同时也愿意多食些温热肉食来补充热量抵御寒冷。新疆维、汉族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平衡和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超重、肥胖率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 也是影响新疆汉族人群与维吾尔族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6]。不同于伤害和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世界各国至今尚无通过公共健康促进方式达到控制肥胖流行的先例, 大量研究表明,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我国公共问题, 控制超重肥胖在我国任重而道远, 为此, 各级政府和各领域应该从政策到行动同时给予优先考虑[7]。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对超重、肥胖症及高脂血症的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并且作为高脂血症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日益受到重视。我们通过指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提倡戒烟、禁酒或限制饮酒量;调节紧张工作状态, 减轻工作压力, 注意心理卫生, 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处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 以及控制总热能和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能平衡, 同时需要保持患者在其性别、年龄及劳动强度的具体情况下有一个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 还要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其他情况, 增加保护因素, 提高生活质量[8]。
此外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 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尿酸均高于正常人群, 且高血压、糖尿病、胆结石、脂肪肝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9]。在此次样本中血压异常检出率为14.7%, 285例糖尿病及空腹血糖耐量异常, 其中确诊糖尿病153例, 检出率为10.90%, 肝脏异常的占了31.07%, 其中脂肪肝226人次, 检出率为16.1%。胆道异常者643人次, 检出率45.8%。在检出的脂肪肝患者当中发现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的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的发病率。由此可见脂肪肝和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有着相互关联的关系。胰岛素的分泌和脂肪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本次试验发现脂肪肝和糖尿病之间关联的密切性要显著高于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脂肪肝也和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10]。所以我们就要着手于早期防治脂肪肝。对于已经患脂肪肝的患者, 针对其胰岛素的异常分泌和抵抗及早调治, 同时可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 并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增强患者的生活品质。
妇科疾病检出419例, 检出率49.24%, 子宫肌瘤 (19.33%) 阴道炎 (23.39%) 及慢性宫颈炎 (23.63%) 。本组患者中妇科疾病种类主要包括有:生殖道感染, 其中以外阴阴道炎、宫颈炎最为显著, 其次为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一直是中年妇女健康的主要威胁,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近些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健康保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年妇女中妇科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且某些疾病的治疗比较复杂, 易复发[11,12], 提示应该对这类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干预措施, 定期进行妇科疾病的普查普治, 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妇女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年妇女的妇科疾病保健是指通过对中年妇女进行健康保健的教育, 指导中年妇女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 加强体育锻炼, 保持女性生殖器的卫生, 从而对妇科疾病达到防治的作用。由于中年妇女的体内激素的水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导致其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 所以要注意日常的保健[13]。
本次体检男性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存在吸烟、饮酒过量、缺乏运动、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的多种因素有关。相对而言, 女性生活更有规律, 血脂异常程度较轻。对于男性应着重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为主, 而女性应该注意增强身体抵抗力,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 通过体检能够从中发现疾病, 对自身可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这是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表现。针对体检中可以向被检查者开展健康教育, 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 被检查者比较容易接受忠告和知识, 从而改变行为的目的;对于发现的问题, 在人群中进一步加强健康知识教育, 普及常见病、多发病的保健知识, 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新观念;定期健康普查, 建立健全健康监护档案。另外健康保险是保险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体检既是当事人检视自身身体健康的直接途径, 也是保险公司核保时了解被保险人并控制承保风险的首选方法。投保时要不要体检、结果好不好、投保后健康状况是否有变, 都关乎保险当事人的权责利弊。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体检中心积极配合各大保险公司给予投保者更准确、更为客观的体检, 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发挥设备、人才、技术和声誉的优势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引导人们科学消费, 走出消费误区, 把医疗服务定位在以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防病的能力上, 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从而使我们更好的为投保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
摘要:目的 对于投保前健康体检进行疾病筛查与分析。方法 采用德国罗氏8000型全自动生化仪及飞利浦IU22彩色多谱勒B超对1403名投保者进行健康体检。结果 本次体检共检出有各种疾病者1108例, 检出率为78.97%, 检出疾病种类达20余种, 应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常见疾病排位依次为脂肪肝、胆囊炎、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而女性依次胆囊炎、脂肪肝、高脂血症及各种妇科常见病。结论 其结果不仅为保险公司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投保人的依据, 又可为投保前健康体检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普及常见病、多发病的保健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健康调查 篇5
(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尊敬的社区居民:
您好,为了解我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进一步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实现“健康社区”的构想,特做本次专项调查。请把您认为符合的选项填写在括号里。填写本表不记名,所有的数据只是用于社区健康教育的深入了解和推广,也希望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所在居委: 性 别: 年 龄: 学 历: 职 业:
一、健康行为部分:
1、你每天洗脸的习惯是:()A、早晚都洗 B、只早上洗 C、只晚上洗
2、急性腹痛的病人在去医院之前,主张:()
A、先用止痛药 B、先用消炎药 C、忍一下,不乱服用药物 D、不知道
3、你的洗澡毛巾,每天晾挂在()A、挂在洗手间内 B、阳台通风见光处
4、你吃早餐吗?()
A、每天吃 B、偶尔吃 C、从来不吃
5、使用加碘盐烹调时,你习惯于:()
A、高温油锅加热炸盐放食物 B、把盐和食物同时下锅 C、临上菜时再加盐
6、你开启抽油烟机和排气扇的习惯是在:()
A、只要用煤气炉点火前就开启 B、炒菜有油烟升起来时开启 C、在要用锅炒菜前开启
7、当中暑时,进行自救的正确做法是:()A、关紧门窗 B、多穿衣服
C、冷水擦身 D、喝浓盐水
8、假如有人(特别是你的好朋友)劝你吸烟时,你会怎么做?()
A、与他(她)一起吸 B、坚决不吸 C、自己不吸也劝他(她)不吸 D、不知道
二、健康知识部分:
1、牛奶能提供人体所需的()
A、镁
B、钾
C、钙
2、能传播乙肝者(传染源)是
()
A、患丙肝的人
B、身体内有乙肝病毒的人
C、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人
3、甲型肝炎传播途径是
()
A、与乙肝患者共用针具
B、通过粪-口途径
C、蚊子吸血
4、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
A、通过消化道传播
B、通过血液传播
C、通过空气传播
5、艾滋病的学术全称为
()
A、先天性免疫综合征
B、感染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6、“世界艾滋病日”为每年的()
A、4月l日
B、9月1日
C、l2月1日
7、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是
()
A、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B、性传播,消化道和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8、肉类含脂肪最低的是
()
A、猪肉
B、牛、羊肉
C、鸡肉
9、健康教育的核心是
()
A、提高人民知识水平
B、提高生活质量
C、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10健康的标准是()
A、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 B、不胖不瘦,身体强壮 C、能吃能睡无大病 D、身体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1、吃盐过多对健康有何影响()
A、口渴 B、致高血压、心脏病 C、糖尿病 D、肾脏病
12、老鼠可传播哪些疾病()
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 卫校学生 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大中专学生,更是心理问题多发人群,有关调查显示,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社会同龄青年,为精神疾病的高发人群。心理健康是医学生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建立规范的学校心理辅导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做此调查研究,以期为同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分层随机抽取某卫校学生380名,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96.05%。其中男生160人,女生205人;一年级学生132人,二年级学生125人,三年级学生108人。
2. 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共有90个项目,1~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说明心理水平高,以因子分≥3分作为判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依据。学生独立填写SCL—90问卷后当场收回,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1. 卫校学生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表1显示,卫校学生SCL—90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经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2. 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见表2:表2显示,卫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等(检出率1.92%~13.33%)。有1项或1项以上≥3的症状人数共87人,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3.84%。
3. 年级比较:不同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比较:一年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学生除焦虑、抑郁、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高于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依次是人际关系、强迫、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发生率一年级学生最高,其次是二年级学生,最后是三年级学生。
三、讨论
1. 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卫校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SCL—90因子分≥3检出率1.92%~12.33%的调查结果远高于上海1.46%~10.06%的报道,与我国常模比较显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卫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抑郁、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等;另外,调查显示 , 卫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23.84%高于全国大学抽样调查结果20.23%,心理问题发生率存在年级差异。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2. 卫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多数青少年都曾梦想着一天离开父母,自己一人走向社会独立生活,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但是他们离开父母到外求学,大都经历思念父母的感情体验,他们感到心理上的空虚与孤独,信心不足,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依赖性更加增强。二是与学生对其前途的担忧程度及专业热爱程度有关。医专学生就业面较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找到理想工作,因此学生对前途甚忧,不热爱本专业,心理空虚,因而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三是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良性格,从小娇惯、任性、父母关心不够、纵容等;学习不能投入,耐心不够,生活上以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发脾气;部分学生情绪抑郁、沉默寡言、孤独自卑,行为退缩。
3. 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首先,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辅导与服务,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缓解他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官永玉. 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调查. 职业与健康 ,2011, 27(16):1866-1867.
[2]王挺,等.江苏省大学生SCL-90常模修订.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8(01):1009-3222.
[3]郑延平,等.中国生活事件调查(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6):272-274.
健康调查 篇7
1.对象和方法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在全处25405人中, 对所有行政村进行编号, 随机抽取4个村 (三官殿村、安乐河村、狮子岩村、马湾村) , 每个村随机整组抽取600名常住居民, 采取入户询问方式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年满15周岁的当地常住居民。调查人员与质控:从本院抽调有一定业务经验的医务人员, 并在调查前进行集中培训, 各被调查村卫生室人员予以协助。有专人对调查表格的填写进行核查复核。调查内容:此次调查所用《居民健康状况调查表》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慢性疾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个人行为习惯、医疗卫生服务评价及家庭基本情况等。
2.结果
此次共调查社区居民2400人,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365份。在2365名被调查者中, 有722人 (人次) 患有慢性病, 抽样人群患病率为30.53%;按照发病率高低排位依次为:高血压12.85%、慢性胃炎4.31%、慢性支气管炎4.14%、糖尿病2.83%、冠心病2.62%、肿瘤1.81%、脑卒中1.27%、传染病0.07%。与本地高发慢性病有关的健康危险因素主要是:社区居民缺少体育锻炼、生活不规律、吸烟、过量饮酒、超重、口味偏咸、饮浓茶等。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高血压、糖尿病、老慢支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本街道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 提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 将围绕这些重点疾病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计划。
3.1充分利用街道组织资源, 成立由政府主导, 卫生、教育、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形成政府部门支持、卫生部门协调、群众积极参与、院村联动的综合防治工作机制。
3.2以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为基础, 为社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建档率, 落实定期体检制度, 以便早期发现慢性病人, 做到一级预防为主, 二、三级预防并重。
3.3以推行乡村医生签约式服务工作为契机, 转变服务理念, 坚持走出去, 积极拓宽健康服务内涵, 开展主动式健康关怀和健康管理。
3.4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 大力开展慢性病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为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全面的年度体检, 进行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风险评估,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措施, 定期随访。
3.5围绕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 积极开展健康指导与健康行为干预工作。对慢性病人体重、血压、摄盐情况、膳食情况、运动量、服药规律性、遵医依从性等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评价, 提供全程干预和指导服务,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留守成长”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篇8
“留守成长”学生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以来就已产生, “留守成长”的心理阴影伴随着他们的求学生涯。目前, 虽然社会各界对“留守成长”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但当年早期“留守”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他们没有欢乐的童年只有残缺的亲情, 没有学习的快乐只有应试的压力, 没有合理的情绪疏导只有层层叠加的抑郁和不断积累的伤感与抱怨, 其人格成长中因早年亲情缺失导致的心理阴影被沉重的学业掩盖下来。旧的阴影未去, 新的成长危机在即。今天的社会变革给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相对于非“留守成长”的学生来说, “留守成长”的特殊经历、校园适应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强烈冲击, 使他们面临“叠加”的心理挑战, 容易成为校园心理的高危人群。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正是本研究的独特视角。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通过对某校新生发放自编的“留守成长”经历筛查问卷, 筛查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在调查的13个班392名学生中, 具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为52人, “留守成长”学生占该校新生总数的13.3%, 以常规班级规模平均30人计算, 每班有3至4名“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问卷内容包括: (1) 你的父亲、母亲或父母亲外出打工的时间; (2) 你的父亲、母亲或父母亲多久回来一次; (3) 父母平均一年在家住的时间; (4) 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年龄阶段; (5) 与寄养家庭一起生活的年龄阶段; (6) 对家庭满意度, 共六个选项。调查按班级进行, 统一指导填写方法。我们把父母一方外出或双方均外出时间在半年以上的确认为具有“留守成长”经历学生。考虑到成长经历与家庭和谐状况的关系, 我们又增加了对家庭和谐满意度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留守成长”经历对自身的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 52名具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中, 14人表示这种经历对自身成长有负面影响, 有9人表示这种负面影响很大, 两项合计23人, 占44.3%。从他们的主观表述中, 那种失落感、孤独感、被抛弃感、代沟感让人震惊;内心深处对家庭亲情、父母呵护的强烈渴望让人动容;他们渴望爱又疏远爱的矛盾心理让人担忧。他们自己也表示这种“留守成长”的经历使其变得内向、封闭、不自信、不会与人交往、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这样的自我评价及心理感受, 使他们在初入学校的适应中就已遭受心理挑战, 很容易成为校园里的“丑小鸭”。当学校的评价系统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变为素质发展的多元评价时, 他们很容易因感到“自卑”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给他们的学校生活蒙上阴影。
2.“留守成长”经历对自身的积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 有6人表示“留守成长”的经历不但对自己没有负面影响, 反倒给自己很好的正面影响, 因为正是这种经历让他们学会了自立、独立、坚强, 也更加理解了父母的爱。虽然持有这种评价的学生只占“留守成长”经历学生的1.5%, 但这已经让我们倍感欣慰。“留守成长”经历可以成为塑造其健康人格的积极因素, 而这正是以往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有所忽略的地方。本次“留守成长”学生的调查结果一方面让我们警惕:“留守成长”经历是一些学生心中抹不去的痛, 做好心理关怀至关重要;同时也让我们惊喜, “留守成长”也可以成为塑造健康人格的积极因素。对于具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来说, 创造性地发挥成长经历的积极作用塑造其健康人格, 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殊成长经历, 积极阳光地去面对生活, 学校义不容辞、大有作为。这正是本次调查带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3.“留守成长”经历对自身没有特别影响
52名具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中, 有23人表示这种经历对自己无影响, 也占到44.2%。没有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这是村里的普遍现象, 大家都是如此, 自己没有异样另类感;虽然被留守, 但有兄弟姐妹的陪伴, 一样很温馨;住校生活, 老师对自己很好, 感情得到补偿;随着年龄的增强, “留守成长”的阴影慢慢淡化了。我们可以从调查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留守成长”的学生并非一定有心理上的阴影, 很大一部分具有这样经历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这种成长经历给予否定性评价, 而这种非否定性评价无疑使他们在面对新的学校生活时更容易拥有阳光的心态。同时, 这种结果说明“留守成长”中父母外出造成的情感损失可以因新的亲近关系的建立而得到缓解和补偿, 一个可以诉说衷肠的姐妹、一位可以依赖的老师、给予细心关注的其他亲人都是他们成长道路上弥足珍贵的宝贵资源。
4. 对家庭和谐满意度的评价
在对家庭和谐满意度的调查中, 对于“父母子女相处、家庭和谐”的评价, 97.2%的学生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不满意”只占2.8%。访谈中发现, 这种不满意大多并不是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是缺乏相互间的沟通。父母的表现往往是要求高、唠叨不止、脾气暴躁、不民主等, 实质是缺乏有效沟通, 不会沟通, 不屑沟通。虽然对家庭不满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 但这些学生因为缺少对家庭的信任, 缺少与父母的有效沟通,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果不能找到求助的对象, 很容易出现大的心理危机。
三、建议探讨
1. 学校把好成才关, 让“留守成长”学生在关注中成长
现代化进程中的“留守成长”现象突出,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留守学生”数量庞大, 人格成长发展中的“留守心理”问题复杂, 成才道路上的“留守经历”阴影难以抹去。目前, 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给予了普遍的重视, 每年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摸底工作, 学工部门也有对新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调查备案工作, 但是这两方面的工作还不足以筛选出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群体, 使得这一群体学生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有可能再次被忽略。从早期被社会忽略、一路考试升学被分数掩盖、再次被学校忽略, 这可以说是早期的农村留守学生的心路历程。虽然以往有研究提出, 留守的孩子对于生活压力也会积极应对, 本次调查也显示“留守成长”经历未必一定对学生有负面影响,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学校理应成为关注“留守成长”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节, 切实关注“留守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 为“留守成长”学生把好成才关。
2. 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让“留守成长”学生在和谐中成长
第一, 通过针对性筛查问卷, 建立“留守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目前, 各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都给予了普遍的重视。学校每年都对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摸底工作, 也有对新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调查备案工作, 但是这两方面的工作还不足以筛选出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群体, 也是我们以前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学生群体档案, 这就是“留守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该群体档案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运用自制量表对入学新生进行“留守成长”经历的摸底排查, 掌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情况, 从而把这一群体纳入重点关注视野, 在普查中筛选出重点关照对象, 既了解他们的心理成长轨迹, 又及时进行干预, 进行重点咨询, 防患于未然。
第二, 提升人际沟通能力是针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帮助他们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撑系统。首先, 从分数和成绩依赖到和谐幸福、全面发展。帮助具有留守成长经历的学生从分数依赖中走出来, 寻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 培养新的学习能力, 追求全面发展, 重拾生活本应有的快乐。其次, 从孤独封闭到健康交往、人际和谐。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留守成长”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 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兴趣和信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以宽容原则正视个性差异, 以双赢思维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在竞争中学会合作, 大家共同进步。再次, 从亲情远离到主动沟通, 帮助“留守成长”学生学会与父母主动沟通, 打开心扉, 拥抱亲情。
第三, 培养情绪调控能力。教给他们学会变被动的情绪反应为主动的情绪选择, 教会他们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即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合理的宣泄口, 求得心理平衡以控制过火情绪。这是一种动态的调整, 具体途径很多, 如哭、喊、骂、聊、运动、购物、打电话等, 把情绪转移到高兴的事情上来, 让悲愤情绪宣泄出去。
3.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让“留守成长”学生在担当中成长
引导这一群体对“留守成长”经历的正确认识是其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着力点。要把“留守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正确看待顺境成才和逆境成才, 正确认识评价特殊经历的影响, 使其成为塑造健康人格的积极因素, 建立真正的身心和谐。首先, 引导他们珍爱生命, 学会感恩。我们可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长等知识的传授。这既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 也能使学生对他人的生命持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更能激起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而不至于对曾经缺失的亲情抱怨不止。当他们理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内涵之后, 就会萌发出对生命的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 从而在通往成才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子。其次, 引导他们承担责任。一定要帮助“留守成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家庭和成长经历。虽然我们曾经亲情缺失, 但父母的缺位大多是出于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必须对父母、对寄养家庭保持真正的感恩之情,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不能因此陷入自卑, 而更应该在奋斗中建立起真正的自信。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自强不息的学生模范, 如洪战辉面对残缺的家庭, 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选择了承担, 在承担责任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对于自己的不幸, 如果选择抱怨, 就会出现无穷的心理问题, 而选择了坚强, 必将坦然面对困难, 在承担责任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升华。
4. 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让“留守成长”学生在关怀中成长
要努力构建“留守成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怀网络, 包括政府的决策领导、家庭的亲情教育、社区的配合协作、学校的成才把关等, 形成有效合力, 让“留守成长”学生在关怀的网络中成长, 内心蕴育出强大的心理支撑。首先,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机制, 要引导学生学会与家长主动沟通、有效沟通, 以便在学生的人生关键节点及时提供援助, 帮其度过难关。其次, 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关怀”的校园氛围。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也要关心学生的衣食冷暖和心理困惑, 通过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思想困惑让学生体验到关怀的感觉, 使学生在家庭或社会得不到的关爱, 在校园里能得到补偿, 让学生在和谐的、关怀的、阳光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成为真正有用的社会建设人才。当然, 随着社会全方位对“留守成长”学生的关注, 他们在早期的“留守成长”中能得到更多的关爱, 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学校中“留守成长”学生群体将不再成为心理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1]江立华.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人文杂志, 2011 (3) .
[2]谭深,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 2011 (1) .
特殊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9
服刑人员面临着来自监狱、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 他们的心理状况也变得复杂而多变, 许多因素都影响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调查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了解其心理特点, 探讨服刑心理相关因素, 为服刑人员改造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1 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定西监狱8 个监区共1 000 名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 采用团体测试的方式, 在各个监区按比例随机抽取, 回收问卷950 份, 有效问卷870 份。样本构成如下, 年龄分布:19~68 岁, 平均34.6±9.3 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51 例, 初中271 例, 高中及以上148 例;婚姻状况:已婚374 例, 未婚386 例, 离异110 例;服刑状况:服刑最短5 个月, 最长35 年, 平均服刑期10.5±5.年。服刑人员入狱前的职业主要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个体户、自由职业、无业等。
1.2 工具
采用SCL - 90 症状自评量表[1], 被试根据自己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按1~ 5 评分, 分析指标为9 个症状因子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本次测试中, 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96。
1.3 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 在监狱各监区按比例随机抽取被试。测试过程中统一指导语, 对于部分阅读有困难的被试实行个别测试。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减少被试的顾虑, 采用无记名测试。测试结果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将服刑人员与全国常模做比较, 结果显示服刑人员各项指标得分, 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国常模, 且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01) , 数据见表1。
2.2 各因子检出率
根据SCL- 90 分析方法, 以因子均分≥2 为阳性症状者, 以因子均分≥3 为症状痛苦水平达到中度和中度以上者, 计算了在各个因子上阳性症状和症状达到中度以上者的检出率。结果显示: 阳性症状检出率在44.37%~77.01% 之间, 症状达到中度以上者检出率在5.63%~23.79% 之间;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以及抑郁这4 个因子阳性症状检出率和症状中度以上检出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见表2。
2.3 不同年龄段的服刑人员差异比较
考虑到年龄可能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有影响, 故将服刑人员年龄分为:18~30 岁、31~40 岁、40 岁以上共3 个层次的年龄段。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年龄阶段的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7 因子的得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人际敏感和偏执2 因子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 见表3。
2.4 不同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差异比较
根据服刑人员的实际受教育情况, 将他们分成小学以下、初中和高中以上三种文化程度, 比较不同文化程度服刑人员在SCL-90 各因子上的得分, 结果见表4。
可知, 不同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在躯体化和恐怖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 在敌对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 具体而言, 小学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在躯体化、抑郁、恐怖、敌对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小学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在躯体化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文化程度的;初中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在敌对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文化程度的。
2.5 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比较
将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在SCL-90 各因子上的得分进行比较发现:仅在敌对因子上, 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存在显著差异, 且离异服刑人员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的, 见表5。
2.6 不同刑期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根据服刑人员的服刑情况, 将他们分成8 年以下、8~15 年、15 年以上三种刑期, 比较不同刑期服刑人员在SCL-90 各因子上的得分, 发现在人际敏感上, 不同刑期服刑人员差异显著, 且服刑时间在8~15 年的明显高于8年以下的, 在其他因子上无显著差异, 结果见表6。
2.7 入狱前有无职业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依据服刑人员入狱前是否有职业, 将服刑人员分为“入狱前有职业”和“入狱前无职业”两组。两组结果比较显示:在抑郁、恐怖, 因子上入狱前有无职业服刑人员差异显著;在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入狱前有无职业服刑人员差异非常显著;在敌对、偏执因子上入狱前有无职业服刑人员差异极其显著, 见表7。
3 讨论
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心理状态测查等领域中。本次调查发现, 服刑人员SCL - 90 诸因子均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说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 其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症状的心理问题表现特别严重。这可能是由于服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2]、监狱的特殊环境[3]及家庭压力[4]及社会压力[5]有关。犯罪本身就是在变态心理支持下的一种行为, 犯罪后服刑人员由于特定心理角色, 往往感到自卑、自责、悔恨, 有心理压力, 心理不健康[2]。此外, 监狱是改造服刑人员的特殊教育场所, 漫长的铁窗生涯使服刑人员长期身处封闭环境之中, 被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 其内心长期压抑而发生改变[3]。还有, 担心家庭及出狱后所要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等可能引发过度焦虑及抑郁情绪[4,5]。
对不同年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 40 岁以上的服刑人员相比其他年龄层次的服刑人员在SCL-90 各因子的得分普遍高些, 这与张恺郎[6]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 可能是由于年龄越大的服刑人员, 背负的心理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越大。
对不同文化程度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 不同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因子上差异显著, 这与已有研究[7]认为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相吻合。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 仅在敌对因子上, 离异者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者。究其原因, 可能是离异者孤苦无依, 狱中生活压抑苦闷, 家庭又不能给他们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 消极厌世。而未婚者可能会年轻一些, 尽管因为一些原因走了弯路, 但出狱之后他们还有资本或者可能继续开启自己的人生之旅, 所以会相对的积极乐观一些。故在应对方式上, 未婚者比离异者要从容、镇定。
对不同刑期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 人际敏感因子上, 服刑时间在8 年以下的比8~15年的得分低, 在其他因子上, 服刑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这与吕成荣等[8]的研究结果比较接近。这可能与长期封闭生活、期盼回归社会有关。服刑时间越长的人, 越想逃离监狱回归社会, 但是长期疏于与正常社会群体交往, 久而久之, 人际交往技能和经验欠缺, 会导致与人交往极度敏感。
对入狱前有无职业的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表明, 入狱前有职业者在SCL-90 各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入狱前无职业者, 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些。这与李路荣[9]等的研究结果相类似。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入狱前无职业的服刑人员没工作过, 人生经历相对简单些, 社会化程度低些, 应对压力、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差些, 进入到监狱后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 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因而心理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些。
4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 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且问题非常严重。故在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改造同时, 有必要提高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 监狱在服刑人员教育内容中有必要增设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咨询服务。此外狱警也应该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 深入分析, 根据不同问题的服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有效地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
摘要:目的:了解特殊群体——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1 000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服刑人员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刑期长短、有无职业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服刑人员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尤其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以及抑郁四因子得分差异较为明显, 而且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刑期、有无职业对服刑人员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严重问题, 并需对不同的服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关键词:服刑人员,心理健康SCL-90,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刑期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增刊) :31-36
[2]钱福永.当代罪犯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 2001, 9 (5) :398-400
[3]沙东想, 吕成荣, 狄小华, 等.罪犯心理卫生状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 19964 (1) :19-20.
[4]许燕春, 邱鸿钟.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1) :92-93.
[5]刘邦惠.犯罪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6]张恺郎.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德育与心理:29-39.
[7]施永斌, 黄敏, 沈静静, 等.宝山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 2007, 20 (4) :205-208.
[8]吕成荣, 王云东, 李立新, 等.服刑罪犯心理卫生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4 (2) :119-120.
妊娠妇女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孕期保健建卡的476例孕妇进行口腔健康情况调查, 妊娠妇女年龄19岁~45岁, 平均年龄27.8岁, 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255例, 大专及以上221例。入选条件:孕周在12周~34周, 沟通正常, 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 排除合并全身疾病的孕妇。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我院根据黄敬亨等的口腔健康教育KAP模型[3]自行设计口腔调查问卷, 内容涉及孕妇的基本情况、 口腔健康知识、口腔健康行为三部分。1口腔健康知识 (K) :是否知道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清洁、漱口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刷牙方式、频次、持续时间, 更换牙刷时间, 饮食与龋齿的关系, 口腔常见疾病处理, 口腔疾病不良后果, 孕前口腔检查, 孕期口腔疾病治疗, 孕期口腔疾病不良后果等。2口腔健康态度 (A) :是否愿意知晓口腔健康知识、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改善不良口腔卫生、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口腔行为, 愿意从什么渠道获得更多的口腔健康知识等。3口腔健康行为 (P) :刷牙方式、时间、频次正确, 能正确漱口, 掌握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 能定期口腔检查及保健, 能积极咨询及就医处理口腔疾病 (出血、牙龈炎、龋齿) 等。调查问卷由妊娠妇女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时当场完成, 每小题正确为2分、部分正确1分、错误或不能回答给0分, 每部分题均采用百分制计分, 分值越高说明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健康行为方式越好。
1.2.2口腔体检情况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口腔卫生水平及牙龈、龋齿情况检查, 检查指标:龋未补牙数 (D) 、龋失补牙数 (DMF) 、简化软垢指数 (GI-S) 、简化牙石指数 (CI-S) 、牙龈指数 (GI)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OHI-S) 。将DI、CI计分标准分为0, 1, 2, 3四级;根据OHI平均记分将口腔卫生水平分为良、一般、差;根据GI平均数将牙龈状态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牙龈炎[4]。
2结果
2.1问卷调查情况发放口腔调查问卷476份, 有效回收476例, 有效回收率为100%。口腔健康问卷调查得分是:健康知识为 (68.24±7.33) 分, 健康态度为 (83.45±8.15) 分, 健康行为为 (53.76±6.09) 分。从结果可以看出:妊娠妇女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得分不理想, 患者口腔状况令人担忧, 加强维护口腔卫生健康的工作十分有必要。
2.2 476例妊娠妇女口腔体检情况本组妊娠妇女口腔卫生偏差, 有432例 (90.76%) 有不同程度食物软垢, 有227例 (47.69%) 出现牙结石, 龋失补牙数27例 (5.67%) 、缺牙未补数115例 (24.16%) ;OHI-S:178例 (37.39%) 良 (0.0~1.2) , 217例 (45.59%) 一般 (1.3~3.0) , 81例 (17.02%) 差;GI状态:75例 (15.76%) 正常 (<0.1) , 332例 (69.75%) 有轻度牙龈炎 (0.1~1.0) , 45例 (9.45%) 有中度牙龈炎 (1.1~2.0) , 24例 (5.04%) 为重度牙龈炎 (2.1~3.0) 。
3讨论
本组476例孕妇口腔调查虽健康信念得分比较理想, 但孕妇口腔健康知晓率低、健康行为更是缺乏。有部分孕妇甚至不知道刷牙的正确方式, 不知晓孕妇的口腔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后果, 有个别农村年龄较大的孕妇认为产后1月内不能刷牙, 有50%以上孕妇不知道产前应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口腔行为管理得分较低, 部分孕妇不能正确刷牙及处理口腔卫生, 不会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 口腔出现健康问题不主动咨询或就医。从口腔体检情况看:仅有37.39%达到良, 45.59%口腔卫生为一般, 17.02%的口腔卫生差, 15.76%牙龈正常, 缺牙或龋齿未补数也达到了24.16%。通过了解大多孕妇愿意通过多渠道知晓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改善口腔健康、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因此, 为了确保母婴健康, 加强孕期口腔健康教育, 提高口腔健康整体水平势在必行。
口腔健康可反映机体的健康, 妊娠妇女由于自身内分泌及代谢等变化, 加之生活规律受到一定影响, 增加了罹患口腔疾病的风险, 并可造成不良妊娠结果[5], 而牙周炎是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6]。提高孕妇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增强口腔保健意识, 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可有效阻止孕妇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孕妇及胎儿健康[5]。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孕妇有掌握口腔知识的愿望, 这就为我们开展孕妇口腔保健知识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健康信念KAP模式表明, 只有获得知识, 才会产生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 继之才能产生合理的行为。口腔医生有责任帮助孕妇及其家属改变传统观念, 纠正错误认识, 及时治疗口腔疾患, 保障母亲和胎儿健康, 为优生优育增加保障[7]。
孕妇口腔健康应引起广泛关注, 我们在做好临床口腔治疗工作的同时, 更应该加强口腔健康保健的宣传工作, 关注特殊人群的口腔健康, 倡导将妊娠口腔保健纳入优生优育措施中。 做好孕前全面准备, 包括口腔卫生宣教, 口腔患牙及时处理, 定期口腔检查等;在孕期应做好口腔护理, 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 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保健性治疗, 局部用氟、有效刷牙可以清除牙菌斑,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有效阻止龋齿的发展, 控制牙龈炎的水肿、充血和出血症状, 从而提高孕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 肖梅, 杜民权, 等.1 720例孕妇牙体牙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 2009, 25 (3) :369-370.
[2]吴敏, 陈少武, 王亚琛, 等.妊娠妇女牙周组织的临床改变[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 (5) :296-298.
[3]黄敬亨, 邢育健.健康教育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85-90.
[4]冯希平.口腔临床流行病学[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37-46.
[5]唐彧, 朱亚琴, 汪轶, 等.上海市某医院孕妇口腔保健知识、态度与行为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 2011, 20 (5) :531-534.
[6]JEFFCOAT M K, GEURS M C, REDDY M S, et al.Periodontal infectionand preerm birth: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J Am Dent Assoc, 2001, 132 (7) :875-880.
健康调查 篇11
健康素养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既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也是衡量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结果。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高低关系整个社会公民健康和卫生系统的状况。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具有自主获得知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大学生身心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精神压力大,部分大学生生活作息紊乱,作为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健康状况有待提高,因此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分析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在校大学生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在校大学生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抽中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2调查问卷 以“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为基础设计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自填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三大类以及健康教育现状与需求。正确回答健康知识和行为80%及以上的视为具备健康素养。
1.2.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进行秩和检验,构成比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男生122人,女生204人。城镇162人,农村164人。大一38人,大二96人,大三103人,大四86人,研究生3人。
2.2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大学生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4.69%。据统计,在本次调查中,知晓率最低的5个问题为“遇到紧急情况包扎伤口时对于脱出的身体组织的处理”、“止血带的包扎位置”、“甲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以及“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应急措施”,其中有3个问题涉及健康技能方面的素养,反映出大学生在健康技能方面素养相对较低。57.98%的大学生在有心理困惑或感觉自己心理有问题的时候或考虑但不会去看心理医生,但96.01%的人对看心理医生的同学表示理解。当遇到挫折,感到极度痛苦时84.97%的人选择做自己的事转移注意力,30.06%的人选择把痛苦埋在心里,7.67%的人选择喝酒,5.52%选择抽烟。
2.3不同特征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女生总体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大二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好于其他年级,其他方面各年级学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城镇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总体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2.4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健康素养相关知识获取途径调查对象中,参加过学校健康相关选修课程的同学有151人(46.32%)。大学生获取健康相关知识的途径中占前3位的依次为书刊杂志、互联网、公选课;大学生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依次看书或报纸自学、网络、集中授课。大学生认为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人际交往,60.12%想要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适。79.45%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但71.47%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只接受过很少的专门的健康教育,15.95%的大学生在学校没有接受过健康教育。22.7%的大学生很想去学校举行的健康教育活动,但65.64%的大学生抱着要求去就去的态度。
3、讨论
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素养相对较高,但健康行为的转化和健康技能的掌握相对较低。这说明了大学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和理念,但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率较低,实际技能与理想效果之间存在差距。特别是对于涉及医学方面的健康技能还存在认知上较大的模糊和错误。大学生远离家庭,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广泛的信息获取途径所提供的自我教育,表现为报刊书籍和互联网,而学校教育所占比重较少。调查显示,大学生当前获取健康素养知识的途径与他们希望获取的途径相对一致,但学校健康教育占整个健康教育途径比重较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所占比重较高。学校教育所提供的少课程少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的增长的健康知识需求数量和质量不相协调。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对健康素养知识的需求,但在健康技能的实践方面存在不足,且知识的来源可靠性存疑,知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专业性。学校当前提供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具体需求开展系统科学的健康素养教育,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提高对医学知识的了解。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调适最为关注,而心理问题的来源家庭、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自身内部矛盾所占比重相对平均,但比重都较大。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身体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当遇到较大的挫折时,大部分学生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30.06%的大学生选择将痛苦埋在心里,可见心理问题的排解仍有不足。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是目标,健康教育是达到该目标的工具,而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认真分析当前学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开展健康教育展开讨论,并对学校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利用,不断推进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4、建议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学校应加强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加强校医队伍建设;通过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提高师资素质;规范统一健康教育教材,建立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类别的大学生设置不同的健康教育课程。非医学类专业设置选修课,由专业老师授课,根据学生需求,变换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对于医学类专业,设置专业课,通过相对严格的考察来加强健康技能的而掌握;对于所有学生,应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有趣的案例的剖析,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相对严肃的问题趣味化正面引导大学生对于情感的处理,提高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郭静,杜正芳,马莎.北京市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06):442-450
[2]付志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之二).2011(10):84-86
[3]孙晓旭,吴华.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1):180-182
[4]张 琼,陈锦华,马红芝,左秋红.大学生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5(04):73-74
[5]姚凤芝,张建平,赵维红.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行为影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11):17-19
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从2006年8月开始至2009年12月,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坝移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 选择辖区内两个居委会:百安坝居委会和乐居苑居委会 (常住人口数量、文化层次、人员结构、生活水平等情况相似) 展开健康基线调查, 按照社区标准的《居民个人健康调查表》进行调查摸底, 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饮食起居、生活嗜好、运动方式、情绪变化、健康状况、健康需求等方面的内容。此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 进行逐项提问并做相关记录。共收回符合要求的调查问卷15879份, 其中百安坝居委会8053份, 乐居苑居委会7826份。对收集资料录入社区宝神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其结果用卡方检验,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社区人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构成
从表1结果分析, 在15879名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中, 男性7727人 (48.66%) , 女性8152人 (51.34%) 。按年龄段统计:35岁以下2773人 (36%) , 35~44岁3705人 (23.33%) , 45~54岁3765人 (23.71%) , 55~64岁2072人 (13.05%) , 65岁以上的2151人 (13.55%) 。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文化3700人, 初中文化7003人, 高中及其以上4986人, 其他191人,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3.3%、44.1%、31.4%、1.2%。
2.2 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生活方式及卫生行为调查
2.2.1
在问到“您目前需要哪些服务?”, 15879中有10639人回答需要健康咨询, 占调查人数的67%, 有8416人回答需要体格检查, 占调查人数的53%, 有7781人回答需要饮食指导, 占调查人数的49%, 有1111人回答需要上门服务、康复指导, 占调查人数的7%。
2.2.2
在问到“你是否经常参加社区举行的有关健康教育的活动”时, 回答经常参加的有1905人, 占调查人数的12%, 偶尔参加的有3652人, 占调查人数的23%, 因其他原因一次都没有参加过的有6828人, 占调查人数的43%。
2.2.3
在问到“您认为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哪种方法最合适”时, 分别为健康咨询 (7958人次) 、专家义诊 (5856人次) 、专题讲座 (4785人次) 。
2.2.4
当问到“你知道我国居民《健康指南》规定的每个健康人每日食盐量不应超过多少克吗?”时, 回答正确的有2064人, 占调查人数的13%, 完全不知道的12068人, 占调查人数的75%。有近90%的社区居民都回答平时生活中没有计算过或者没有留意过每个月家庭实际食用的食盐量。
2.2.5
两年内健康调查情况。从调查数据显示, 社区居民两年内做过健康体检的只有1592人, 占调查人数的10%, 未做过的有14287人, 占调查人数的90%, 其中不知道需要检查的有4446人, 占调查人数的28%, 无人通知的有7324人, 占调查人数的46%, 不愿意检查有1789人, 占调查人数的11%, 其他原因的有728人, 占调查人数的5%。
2.3 健康状况自评情况
见表1。
2.4 疾病谱排序
从表2结果分析显示, 百安居委会居民个人病史排序依次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 、高脂血症、骨关节炎、脑血管病、白内障、肺心病、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肺结核和青光眼、GA;乐居苑居委会居民个人病史排序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支、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关节炎、肺心病、慢性鼻炎、白内障、恶性肿瘤、胃病、青光眼、前列腺增生。从表3可以看出, 两个居委会居民对排在前5位疾病的患病率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2.5 社区高血压群体、非高血压群体的生活习性
从表4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高血压群体与非高血压群体的生活习性有显著区别。活动锻炼少、食肥甘厚味、腹型肥胖、精神压力、嗜好烟酒与高血压呈正关性。
2.6 高血压病发病年龄分布
如表5所示, 高血压患者以45岁以上居多, 在65岁以后开始呈现激增现象, 并呈年轻化趋势。
2.7 高血压患者自我了解防治基本知识情况
调查显示, 高血压患者对自我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为:1640例高血压患者, 了解发病因素有136例, 占8.6%;知晓注意事项的有188例, 占11.9%;定期检测血压的有358例, 占22.8%;按时服药的有218例, 占13.9%。
3 讨论
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普及健康知识, 加强居民健康宣传教育, 提高广大居民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是健康促进的首要任务, 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方向。
社区居民中慢性病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高血压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要改变和纠正居民不健康的生活行为, 必须加强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居民基本卫生常识, 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 增强广大居民热爱生活, 珍惜健康的自觉性, 做到文明生活、健康生活, 从而达到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注:从表3可以看出, 两个居委会居民对于上面5种疾病的患病率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注:从表5可以看出, 辖区内居民高血压发病率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
高血压患者以45岁以上居多, 在65岁以后呈现激增现象。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高血压患者的比例有逐步增多的趋势;由于生活、工作节奏加快, 压力增大, 高血压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高血压群体与非高血压群体的生活习性有显著区别。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依次为腹型肥胖, 活动锻炼少, 食肥甘厚味, 嗜好烟酒, 精神压力, 所以开展健康教育, 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强锻炼, 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自我了解防治基本知识贫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把本辖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重点,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 提高知晓率。通过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慢病筛查工作, 为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随访,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合理膳食, 不断提高控制率, 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的调查结论历时3年多, 时间间隔较长, 再者研究区域为三峡库区, 经济水平较低, 财政投入薄弱, 其某些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与其他区域不一致。
摘要:目的 通过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调查, 了解和分析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需求, 以及社区人群主要行为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高血压) 的相关性, 以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有效干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方法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6年开始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 对辖区内两个居委会展开健康基线调查, 按统一的居民基线调查表进行调查摸底,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社区居民健康调查, 发现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形成率处于低水平;对社区高血压群体生活习性进行回归分析, 显示食肥甘厚味、嗜好烟酒、活动锻炼少、精神压力大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结论 应从合理膳食、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平衡心态等生活行为方式入手,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调查】推荐阅读:
口腔健康调查06-16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05-14
健康市场调查问卷08-26
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报告05-21
中学健康教育调查方案06-0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06-19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07-07
完美中国健康问卷调查07-11
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析08-08
关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