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途径措施

2024-06-16

提升途径措施(精选11篇)

提升途径措施 篇1

0 引言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四化同步”发展, 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发展方向。而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技术的重要载体、是主要的农业基础支撑, 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上半年, 农业部明确界定“农机社会化服务, 一般是指农机户 (或农机化服务组织) 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的机耕、机播、机收、植保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以及相关的农机维修、供油、中介等有偿服务的总称。”强壮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是巩固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重要保障, 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1 本县简况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 松辽平原中部, 长白山余脉, 幅员面积25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为179万亩, 其中水30万亩, 人口40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现有14个乡镇, 229个村。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布局, 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品种为玉米、水稻和大豆等, 粮食年生产能力稳定在25亿斤以上, 2012年全县粮食产量突破了26亿斤。全县农机化发展历史较早, 农民对农机化认识程度比较高, 20几年来一直拥有着比较优良的农机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 目前全县农机系统除县局、农机推广站、农机学校和农机监理站外, 尚有14个乡镇农机站, 在职职工共计234人, 其中科技人员157人, 农机专业中高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80余人、乡镇一线在职职工160人。

2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

近八年来农机总动力稳步攀升、农机户数量逐年增长、综合机械化水平受当年气候等因素影响持续增长, 2008年应运而生的农机合作社稳速增加。到2012年底,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5.8万k W、拖拉机保有量26 659台 (其中大中型5373台) 、农机户突破1.2万户、农机合作社31户、农机租赁服务公司1户, 增幅分别是2005年底的1.18、1.26、2和31倍;而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农业机械原值和农机总收入分别达到了5373台、521台、66 769万元和32 864万元, 增幅分别是2005年底的6.2、64.2、2.4和1.37倍。

农业机械化的科学发展, 离不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奉献, 近年来已形成租赁服务公司为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部门为技术支撑、维修和管理为保障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网络格局,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出了贡献。

目前, 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项目, 除农业生产作业外, 主要从事经营:一是粮食加工和销售, 二是秸秆颗粒加工, 三是积极地开展跨区收割作业服务, 足迹和汗水踏流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到黑龙江省的最北端。

3 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落实国家支持政策、开展农机化项目建设, 改善了农机装备水平, 增强了服务能力

从2005年, 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工程建设和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 刺激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8年间, 国家及省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达1.04亿元, 受益农户超过6900户、拉动农民投入2.5亿余元、补贴购置农业机械7670余台 (部) 、提高动力13万余千瓦, 提高了农机化服务体系装备水平和服务水平, 强壮了服务实力, 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固本强基目的。农机户显现争享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幸福感和错失机会的失落感相当明显, 他们利用国家补贴政策购置机具的欲望强烈。没有国家购置补贴政策, 没有农机项目建设的示范和引导, 农民购置农业机械行动不会有现在这么高涨的激情和热情。农业机械数量增加, 势必要发挥机械作用, 带动着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 改变了农业生产技术条件, 改善了农田作业环境,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粮食生产成本, 增加了作物产量, 推进了农机化新技术应用和发展, 夯实了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

3.2 基层农机工作者的技术服务和指导, 提升了农机服务能力

几年来, 我们深深地领会到, 哪个乡镇农机站技术服务和指导能力强及时到位、服务体系管理运行规范, 他们的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就比较完善、社会化服务能力强。仅以大阳镇廿十方地村和影壁村为例, 只因有现已退休的农机专业技术人员, 坚持30余年的义务为农民在机具购置、修理、维护和应用等方面技术指导服务, 这两个村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分别高于全县和全镇户均拥有的动力8.1马力和7.1马力, 达到了17.3马力/户。乡镇农机站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已成为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赖以发展的关键。

3.3 扶持和建设示范体, 影响和带动了整体社会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 我们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 重点对农机合作社及农机示范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农机化项目建设。合作社组织购置能力强、项目建设条件优越, 开展以他们为主导的大中型及新型机具购置补贴, 积极进行技术指导, 促进他们开展社会化服务, 带动了农机服务体系的社会化服务活动。

3.4 农机化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增加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和认知

县农机局针对全县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结合本县农机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 每年均召开县乡两级的农机化技术演示现场会, 并建立建设示范田, 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等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为内容的技术推广活动, 提高了服务体系技术应用能力和农机科学技术的认知程度。

3.5 农村社会发展自然因素, 推进了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一是种地农民的年龄不断增长、人数不断减少, 农村用工成本过高, 自然对农机化服务需求不断增加, 激励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二是农民的经济水平不断增加, 随之对农机化服务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 进而推动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6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和培训, 提高了社会化服务主体应用农机的安全系数, 增强了他们服务的信心

4 制约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 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思想, 但是, 在构建过程, 主要受如下因素制约:

(1) 不变的土地经营模式, 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大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应用速度, 相对影响着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2) 缺少适用于当地作业的玉米收获机型, 影响着玉米收获作业发展, 从而也制约着社会化服务项目及服务收入。

(3) 农机工作经费短缺和不足, 影响着农机化服务和管理:一是乡镇农机站缺少办公场所。近20年来, 农机站几经机构改革, 下放收回、收回下放, 几次折腾, 14个乡镇农机站现在已没有一家具备标准的办公和服务场所, 条件好点的农机站只有足够用的办公室。没有交通设施, 缺少现代化办公设备, 冬季没取暖费用, 办公经费不足;全县农机监理没有专项工作经费, 无法开展如免费检验等按照国家及省业务部门要求开展的业务, 生产安全环境难升档级。

(4) 乡镇一线农机专业人员, 缺少培训学习机会, 大部分职工知识老化和落后, 需要更新知识, 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 虽然我县2012年和2013年开展了两期农机站长培训, 收到明显效果。但是由于资金和其他条件限制, 不能达到他们完全更新知识的目标。

(5) 农机专业合作社, 缺乏组织活动凝聚力和向心力, 组织活动能力减弱, 而国家对合作社专项扶持政策不明显, 近两年来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性不太高, 相对影响着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6)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形势, 要求提升技术服务和维修服务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

5 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1) 国家应加大集约经营土地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 刺激有集约经营能力和意愿的人士集中租赁和经营土地, 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2) 盼望着应用于当地作业的玉米收获技术的机型早日成型, 短期应该考虑过度性简易性机型的研发, 这是广大农民的愿望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愿望。

(3) 国家和省级财政, 按照中央文件规定的扶持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方案, 拨付专项乡镇农机站建设资金和交通办公设备购置资金, 提高乡镇一线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 加强农机站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更新他们的知识水平, 增强知识储备, 强壮技术服务和安全管理。

(5) 盼望出台合作社专项资金扶持政策, 刺激合作组织规范快速发展, 增强和提高农机合作组织的合作经营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6) 建议改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重点, 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重点机具的补贴比例, 取消30马力以下机型的补贴, 以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使农机社会化服务向规模化转移。

(7) 开展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项目建设, 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 开展好农机示范引导项目建设, 强壮组织服务能力, 铺垫向“家庭农场”、“农庄庄主”发展的基础实力。

(8) 增强乡镇维修网点服务能力, 提高维修技术质量, 建议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拓展到农业机械维修机器及重点设备, 以提升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的维修维护质量和水平。

这样提升的是农机社会化服务, 夯实的是现代农业建设基础支撑。

摘要: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科技水平, 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促进的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推进的是现代农业建设。本文以东丰县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情况分析和研究、探讨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措施和途径。以着力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为出发点, 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 强壮现代农业建设基础支撑、促进“四化一体”发展。

关键词: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建设基础支撑

提升途径措施 篇2

其次,各级党的组织要切实做好“三抓”工作。从组织上抓好干部的素质建设。

一是抓好教育。应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主要领导干部身上。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教一育人的人要首先受教育。邓小平同志强调首先要把掌握权的领导干部教育好。江泽民同志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干部。”这就告诉我们.新形势卜抓教育的重点是干部,而目.进入领导班子的干部是重点中的重点。实践证明.这些人是掌舵的,有地位,有权力,影响大,把他们教育好了,整个事业就带动起来了。

二是要抓好管理。建立建全干部的运作机制和考核制度、定期向群众作述职报告。经常听取群众意见,月:展党内监督。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效法宝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自觉地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三是要抓好培训。建立和建全干部的培训机制,有计划、系统地组织干部去学习。本部门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有条件要选派优秀的干部去国外学刁,掌握世界上一切有利于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

再次,党的各级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到“三要”。

一是要勤于学习。党的各级干部都要向雷锋同志那样,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去学习。努力把学习理沦与改造思想结合起来,抵制资产阶级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在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科学知识上,要向身边有一技之长的同志虚心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要勇于实践。积极投身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真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

浅析高中作文的提升途径 篇3

[关键词]高中作文;兴趣;提升;建议

高中生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题型的解决能力,尤其是作文的思维与阅读水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生有良好的作文思维,并通过对这种思维的准确把握,才能好更加准确地去理解阅读中作者的思维及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多益处,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当下的利益,而忽视掉其真正意义上的作用。因此,高中生的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其整个高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高中生的作文能力取得大幅度的进步,必须在他们写作水平进步的道路上提供坚实的后盾,这就是教师的作用,老师们的保驾护航是学生进步的保证。

一、提升高中作文水平的意义

高中生的作文能力提升不仅仅是作文本身的提升,同时还能通过提升作文能力进而增强其对阅读等其他题型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整个语文成绩。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取得进步,不仅仅是为了这一个学科的进步,而是通过对写作水平的锻炼来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写作能力是高中学生各种素质的综合,锻炼他们的写作技术就是锻炼他们的综合水平,明白这一旦才算是真正领悟到教学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教育中,教师们绝对不能忽视作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性,而是要充分引起注意,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提升高中生的作文能力。

二、高中生写作中的主要困难及其原因

目前高中生面临的写作方面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首先,高中生在写作时往往无法下笔,找不到切合题目的素材。高中正处于他们的成长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得到的训练和取得的进步必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同时,对于未来的追求也给了他们许多的压力。也正是顶着这些压力,高中生们的兴趣爱好被逐渐淹没,每天沉溺在无边无际的学习当中,以致于作文素材的来源显得更加的少了。其次,高中生面临占有比例较高的作文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甚至不敢面对。为了能够拿到平稳的分数,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套用一些固定的写作思路,从而封闭了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作文的能力也一直停留在原地,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最后,高中生在繁重的学习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高中的课业繁忙,学生往往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在作文能力的提升方面,只有充足的时间才能为其作文能力提高打下基础。

三、关于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的建议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生在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下往往不敢有过多的创新性的挑战,尤其是作文这样的占有较大比重的科目。学生在写作是往往为了求稳而舍弃创造性思维,套用固定的写作模式,从而极大地束缚了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于高中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课外活动和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其生活中的素材来源更是少之又少,更加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因此在高中作文教育中,老师们要针对高中生发展的特殊性,鼓励学生发散创造性思维,多阅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学习更多优秀的表达技巧,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实践当中,鼓励学生敢于抛弃固步自封的运用模式,发掘新的方向和视角,将他们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并加以运用,全面促进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2.协调学生的时间分配

高中生在面临作文写作时大多抱着一种能拿基本的分数就是目标的念头,认为能够用一个稳定的模板来得到作文的基础分数,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其他科目或环节的学习中去了,这种思维是错误的。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恰当地放在写作技巧的进步上面去,同时,学好了高中作文写作,对其他环节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高中生首先要端正对作文写作的态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基础上要投入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锻炼写作,保证作文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协调作文与其他科目的时间分配,不能偏废。

3.传授学生优秀的写作方法

高中作文要想得到质的提升,专业的方法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老师要积极传授学生高中作文的优秀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在写作之前先打一个腹稿或者在草稿纸上先打草稿,争取在下笔写作之前打造一个大致的框架在脑海中,才能保证写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也能避免大规模写错的问题出现。其次,要提醒学生对卷面书写引起重视,卷面是作文写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卷面的整洁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看这篇文章的心情,提升自己的卷面整洁度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高中作文能力。最后,要在他们的学习中严格监督他们的锻炼进程。学生在学习期间总是会有不同程度的松懈和贪玩的特性,而要真正取得成功,就必须让有力的监督做保障。老师们对他们的监督是最有力也是最直接的,要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督促他们取得进步。

四、结语

高中作文是整个高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来提升高中作文能力。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坚持从生活小事出发,去发掘更多新的素材,通过小素材的描绘做到打动人心,并在这些小素材的运用上加入自己提供的技巧,使其成为一片优秀的作品。不仅如此,还要力所能及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方法,为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要在整个过程中坚持对他们进行督促,并及时纠正他们不对的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遇到的困境,有了老师的正确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再加上长时间的坚持,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 蒋炯. 浅谈当下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1) .

[2] 梁伟琼. 浅谈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4) .

[3] 耿红卫,张丽娟.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2) .

[4] 王爱华. 新课程高中语文写作教材比较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2).

提升基层员工“三力”的途径 篇4

提升基层员工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的重要意义。对于企业自身而言, 如何借助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使企业掌握的人力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 是当前企业所必须给予足够重视的问题。对于石油企业而言, 基层员工是石油企业的基石和各项生产任务的直接执行者, 其工作在企业生产的最前沿, 同时基层员工也是石油企业实现企业经营战略以及发展目标的主力军, 对企业的市场地位确立与企业的持续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必须落实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以实现对基层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这些企业人力资源的效能化利用。

提高基层员工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 沟通是前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必须要具体、可操做、可衡量、可完成, 并且所设立的目标要与其他目标产生相关性, 因此要时时根据具体的目标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 提高员工对企业目标的理解力, 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好的员工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实践证明, 通过沟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更加明确战略的执行步骤, 可将基层员工的创造力充分调动, 在凝聚的员工集体中更好的发挥执行力。在石油行业这种基层人力、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中, 充分的沟通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以人为本是提高基层员工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的理论基石和实践主体。企业文化具有培养员工归属感,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树立企业形象, 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 推行人性化管理, 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南。基层员工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以人为本, 就是要从基层员工利益出发, 尊重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员工, 了解员工需求、知悉员工心理、解决员工后顾之忧, 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一个企业如果能给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使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随着公司的发展而成长, 这个企业与员工的相互认同感就越高, 凝聚力就越强。企业鼓励员工参加继续教育提供工作合理化和工作丰富化选择, 实行职位定期轮换制度, 给予晋升的空间, 这些措施都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提高基层员工队伍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的方法及途径。第一、培育企业文化, 构建员工凝聚力。将维护企业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建文化和谐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 使员工工作情绪高涨, 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 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大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双赢。因此, 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 就是以增强员工凝聚力为目标, 从理念、制度和符号层面, 创造深厚的文化凝聚力, 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 激发员工内在潜力,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使企业目标与员工需要得到共同实现。第二、扩充领域技能, 激发员工创造力。要想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首先得具备足够多的该领域内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这是确保员工得以在特定领域内实现突破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一般而言, 员工在特定领域内所拥有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 不仅可以帮助员工及时、高效率地完成本职工作, 还可以帮助员工提高创造力。因此在石油行业中, 员工不仅要富有创造的激情和欲望, 还必须具备支撑创新能力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 员工创造力绩效的大小取决于员工是否掌握和能否熟练运用这个领域内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第三、组织专项培训, 提高员工执行力。从个体方面看, 员工到一个企业工作, 更关心自己的本领能不能长起来, 期望接受与工作相关的培训, 能够成为企业人才。从总体绩效看, 素质优良的基层队伍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基层队伍的执行力来源于个人的执行力。要提高整个基层队伍的执行力, 首要任务是针对队伍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

小议运动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篇5

一、教研组教研

“以研促训、研训一体”是学校依托教研组或备课组,每月定专题、定内容、定项目,按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发挥其本校教师资源、特长进行补缺补弱的培训方法。如:教研组足球专项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足球培训、武术专项的教师指导武术、健美操专项的教师指导健美操的互助式培训模式,不仅见效大,又能在教研组中营造一种无时不学,无人不学,无地不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片区教研

以片区为单位开展教研,让片区内“站得高、钻得深、看得远”的体育老师进行指导,可以给兄弟学校近距离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如:请体育学科带头人、优秀教练员或教研组长,针对兄弟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缺乏的问题,有计划、有目标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操作技能。比如:每月安排培训一个运动项目来提高片区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只要坚持这种教研培训,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三、教育局、进修学校或教科院组织培训

这种集中培训学习时间虽是短暂,但有条件请到名师和专家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有机会让教师们开眼界、知识更新。厦门市一些资深教研员,懂得挖掘本地资源,用心去思考、去发现本地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秀体育教师资源,把名师请进培训课堂,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使全体教师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挖掘体育课程资源。

四、远程培训自学成才

学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用心去思考、去发现、去学习、去操作、去体验都能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厦门市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督促教师们上网跨区观看不同地区、不同专家和名师的作课和讲座,聆听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技巧。同时,聘请外出培训的教师,学习回来举办二次培训,提高全体基层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师徒结对子

体育教师的结师徒协议是当今学校比较时尚的一种以老带新的结对子培训方式。厦门市广泛采取这种培训面小、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十分见效。

六、以赛促提升

探索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篇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导他们深入钻研,产生创新的欲望;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接触新事物,在观察、询问、操作中探索新知,培养创新意识;应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的想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与日常学习内容相联系,培养学生有意想象创造;应该诱导学生善于用发散的思维思考问题,指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究实现目标的多种方式方法;应该着力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展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成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该鼓励学生不盲从、不盲信,敢于质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看法,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批判,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等等。

以上这些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主要路径,需要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挖掘、强化和训练。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愿意把创新素养的提升看作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过程,做到内外兼修。于内,学生持续不断地增强创新意识,形成终身受益的重要品质;于外,学生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训练,养成探索外部世界的良好习惯。

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做法如下。

一、再度建构国家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国家课程的设置是站在统筹规划、多方兼顾的原则上进行开发和设计的。国家课程的设置规定了小学阶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整体框架,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自我构建空间,留下了创设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课程环境的余地。因此,我们鼓励教师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度建构,要求教师从六个方面(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视角;从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视角;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视角;从培养学生对人类环境产生深刻理解力的视角;从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视角;从培养学生掌握适合个人学习的最佳方式和策略的视角)进行课程开发,围绕提高学生创新素养这一主线,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通过对国家课程有效整合、归纳、补充和拓展,使课程目标更清晰,内容更具体,操作更可行。这个过程既使教师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又使国家课程更适于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更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度建构主要从解决问题入手,语文学科着重解决与其他学科有效整合的问题;数学学科解决思维训练的落实(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问题;英语学科解决教材内容的有效呈现方式和当堂反馈设计的问题;科学学科解决梳理学生的思考,有质量地推进问题的探究;思想品德学科解决把话题、案例、资源转化为学生的有效体验的问题;美术学科解决启发学生的有效创意的问题;音乐学科解决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设计的问题;信息技术解决任务驱动的层层递进的问题,等等。

最初,每个学科呈现的问题都比较多,那么,如何抓住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了要遵循5W2H原则。5W分别是5个英文单词的开头字母,即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2H分别是两个英文单词(或词组)的开头字母,即怎么样(How)、多少(How much)。各学科可以侧重于不同的方面,选择适合本学科的主要问题切入。

二、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追求的不是平均成长,而是有特色、有优势的成长。所以,按照同样的要求学习同样的课程的平均发展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发生变化的重要元素就是校本课程的研发。研发中,我们努力寻求校本课程研发有效方式,努力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有效载体。

1.明确教师自身的优势资源,努力在自己的优势资源与教材内容之间构建联系,寻找发散点,选准课程研发的落脚点,集中优势研发教材。我校的四位美术教师在相同的领域里有不同的情趣,他们所任年级的教材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四位教师采用“特长+特色”的方法开发了《水墨丹青中国画》《撕纸添画》《黑白线描画》《指纹画》课程,学生可以从创新情意出发,自主选择,大胆创意。

2.调查分析本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点、创新点,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活动、实验等进行延展,这个延展可以是扇形的,顾及到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也可以是线状的,围绕同一个兴趣点,有层次地开展活动,研发教材。扇形的延展,激活了学生的多个创新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综合创新素质。线性的延展应该是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专项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

3.创新学科特色活动,每个学科组或年级组根据学科的特点寻找亮点工作,创建学科特色活动。要求组内全员参与,责任分工。特色活动保持时间的连续性,不会因年级的升高而中断;特色活动要保持内容的延续性,不会因人事的变动而变化。5年来,我校学科特色活动已有18个,8个学科特色活动已经发展成为校本课程,并成长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创新学科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热情,他们运用创新的方法、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涵养了他们的创新品质。

三、开展创造性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创新性活动,就是在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创新元素,借以打破活动原有的惯性运行,尝试突破所产生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培养学生勇于参与、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

(一)科技创新活动,开启了学生探究之门

创新也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培育的过程。因此,学生起初的好奇心、探究欲、幼稚的假设、奇特的想象,需要我们去呵护、去鼓励。

例如:我校一个淘气的小男生在美术课上认识了三原色,并了解到三原色充分混合后变成黑色。该生实验了几次,发现并没有混合出老师所说的黑色,而是灰色,于是找到了科学老师询问原因。老师被问住了,多少年来无人质疑的“真理”被淘气的小男孩掷地有声地提出来。“老师,不会到太空才会变成黑色吧?”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被教师捕捉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撰写的设计方案获全国创新活动大赛一等奖,而且入围太空科学实验搭载方案。你看,一项大奖竟源于教师对学生小小好奇心的呵护!

每年,我们都在校内开展“小小发明家”竞赛活动,根据年龄分成低中高三个组别。运用“和田十二法”,改进生活物品的缺欠,采用低年级说一说、中年级画一画、高年级做一做的方式。我们看到的仅是改造的物品本身,我们来追踪学生的思维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假设想象—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了创新情意,也就是想创新、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继而形成创新个性品质。

2013年,我校38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4年,我校44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今年,我们又组织了110名学生参赛。应该说,这些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这些成果真正的价值未必是创新方案或者是物化产品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发,创新潜质被挖掘,创新品质在形成。

(二)低碳环保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校的特色是“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建设和谐校园”。我们以环保活动为主线,创新性地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手脑并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衣衣相传,绿色校园”———旧校服循环使用活动,连续开展了四年,共回收旧校服500余件,全部被学生认领。如今,购置新校服的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申请旧校服的人数逐年增加。我们相继开展了“校园午餐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光盘行动;废粉笔头再利用—————拼制党旗活动;珍惜水资源———回收雨水调查体验活动;节约粮食———家庭餐桌浪费情况调查等。活动富有创新性,吸引了更多的师生参与,他们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奇思妙想,乐在其中。学生的创造力被充分激活,个性得以充分彰显。

以上活动先后被《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教育》《渤海早报》等媒体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我校的相关信息。网易、人民网、天津网、北方网、天津视窗等六家网站登载了我校相关内容。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创新效应。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自闭症、多动症、网瘾症、关注缺失、沟通障碍等心理问题。研究表明,学生时常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状态,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以保持较高水平,可见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通过团队心理品质训练、体育游戏、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操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广大师生心中,帮助师生学会调适内心压力,缓解紧张的情绪,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态。以校园心理剧为例,我们组织学生观看短剧《魔豆历险记》《妈妈别哭,还有我们呢》,以此宣泄情感,减少内心压力和自卑感,提升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然后在校园艺术节期间开辟“校园心理剧”专场,在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寻找生活中不和谐的元素进行创作。短剧《爱就这样传递》《小熊请客》《五官争功》,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学生们从中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了合作与宽容。这种和谐的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灵感的涌动和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的生成。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学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建立心理辅导实践基地。每学期都要与天津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共同研讨,确定学期计划及实施方案。天津师范大学的杨喜源教授对个体进行追踪辅导。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188人先后15次到校进行团队辅导,并与我校的学生一起开设了QQ群、建立了心理信箱,开通了心理热线。学校还邀请了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心理健康专家到校开讲座、做咨询,使师生逐步拥有了健康的身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品德。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我们乐于实践,甘愿付出。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学习,广泛吸收,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付出更大努力。

所在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啦啦操实验基地、书法教育实验校,授予全国“双有”先进集体,天津市心理健康示范中心、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公共服务标准先进单位、阳光体育先进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绿色学校、关工委工作先进单位、科技素质教育先进学校、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建功立业女工先进岗等荣誉。

提升兰州城市形象途径探析 篇7

一、城市形象的主要作用

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塑造, 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通过城市形象的建设, 提升城市各构成要素的整体效应, 从而提高整座城市的品质和韵味, 拓展城市的内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1. 增强内聚力。

城市形象可以唤起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增强凝聚力, 振奋精神, 从而有效地释放人的社会性潜能。城市形象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内各行业间的相互沟通与认同, 相互协作与支持, 在协同中共同利用某些资源, 使得一种资源产生多种效用, 从而把各行各业联结起来, 相互助长, 取得最佳的协同发展的效果。

2. 增强竞争力。

城市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扩大社会影响和对外产生吸引力, 推动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创造优良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形象可以得到相关公众的肯定和支持, 提高城市美誉度, 使人们更加信赖和接受与该城市相关的生产生活活动及产品和服务等一系列东西。

二、兰州城市形象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兰州, 位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 在西北“座中四联”, 历史名城、丝绸之路重镇、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说起兰州, 兰州人和来过并熟悉兰州的人恐怕都会报出一大串重量级的“头衔”。这令兰州人感到自豪, 然而看到兰州在外部的形象, 却令兰州人深感悲哀。

1. 兰州的城市形象不尽如人意。

首先兰州市知名度不高。兰州的对外影响与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很弱, 甚至赶不上同处西部的乌鲁木齐和银川。兰州引不起国人的关注, 还有不少人甚至连兰州在哪里、是不是省会、是哪里的省会都不知道。兰州目前的知名度与重要地位无法名副其实。由于知名度太小, 兰州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为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外部公众对兰州的了解和认识与兰州的发展实际有很大差距。据初步统计, 有大约50%的外地人要么对兰州丝毫不了解, 要么想当然地认为今天的兰州依然贫穷、落后、环境污染严重、风沙大, 对今天经济总量已经进入全国城市一百强, 高楼林立、环境优美、冬暖夏凉、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现代化的西部区域中心、黄河明珠的兰州新形象还很陌生。外部对兰州的这种认识与实际发展水平的巨大悬殊不仅伤了兰州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更为严重的影响是给兰州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带来障碍, 不利于招商引资, 影响了城市的竞争力。

2. 影响兰州城市形象的因素。

城市形象是各种因素的体现, 因此, 兰州在城市形象上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 影响兰州城市形象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地理位置的先天劣势。人们存在思维上的惯性, 往往习惯地把“西北”与“落后”联系在一起。二是区域内的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全国排名靠后, 难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是评价一个城市的主要指标, 也是城市形象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历经六十年的积累发展, 我市已经形成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经济总量占全省的近1/3, 但和东部城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作为一个省会城市, 我市的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及江苏省昆山市这样一个县级市。生产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是难于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好形象的。三是兰州市对外宣传的力度仍不够, 令公众对兰州认识出现偏差。由于外宣经费投入不足, 媒体无法策划实施大手笔的、持续的、有较大影响力的外宣活动。四是兰州缺乏城市形象产品。按说, 兰州在城市形象产品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有广为人知的兰州牛肉面。但是这个产品由于归属地不强, 已经成为一种产品名称, 或者说兰州牛肉面缺乏有力的品牌保护和营销, 该产品对兰州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兰州经济的拉动力量有限。而兰州目前缺乏能够体现地方经济实力或者特色的富于代表性、象征性的产品。五是兰州目前的确还存在着不少阻碍城市形象建设的“硬伤”。首先兰州的城市综合素质不高。兰州城市中心区建设量已过于拥挤, 城市布局略显混乱, 加之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 城市形象没有特色。其次政府机关的行政素质不高。再次兰州市民素质还有待提高。

三、提升兰州城市形象的途径

城市形象定位是树立城市形象的基础。最近,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拟定中) 提出将兰州定位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至于兰州城市形象定位, 我本人主张定位为“黄河明珠”。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是黄河孕育了兰州这个日渐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黄河明珠”这个城市形象定位, 开放、活力、热情, 不仅充分挖掘兰州的城市特色, 发挥兰州独有的的特殊优势, 而且形象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代气息, 可以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易于记忆, 可以给公众以鲜明的印象。

在准确的城市定位的基础上, 要提升兰州城市形象, 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如上所述地理位置的先天劣势、经济指标落后等影响因素不是我们能够改变或者短期内能够改变的。必须采取行之有效或者短期内可以见效的措施。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

1. 充分认识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增强塑造和维护兰州形象的意识。

所幸, 兰州市委市政府已认识到兰州树立形象的重要性, 高度重视。目前有关部门已着手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塑造提升兰州形象, 正在引导和教育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地投入到塑造和维护城市形象的实践中去, 这为塑造和维护兰州形象的实践提供了坚定的思想基础和队伍保证。

2. 倡导和开发城市形象产品。

城市形象产品的倡导和竞争, 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都有着相当独特的意义和重大的影响。如西安杨森、广州本田等是其所在地地方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城市形象产品有传统名牌产品、资源开发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经济支柱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等类型。按照兰州市确定“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的思路, 可利用兰州市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加工业方面的现有品牌优势, 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 积极整合特色产业资源, 同时, 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 加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可以尝试使佛慈中成药、奇正藏药、高原夏菜等尽快成为我市地方特色城市形象产品, 使黄河啤酒、正林瓜子、机电产品等优势骨干产品尽快成长为我市经济支柱类城市形象产品。

3. 注重城市形象传播。

城市形象塑造要借用整合传播理念, 即不仅要多种传播途径并用, 而且要将政府公关、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等多种方式综合利用, 以求实现最大的传播效率。其实对于这一点, 兰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也认识到目前兰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中, 宣传工作不容忽视。为此, 一方面, 应努力加大投入, 并树立大兰州的理念, 通过在国内主流媒体展示兰州形象, 创作以兰州为背景的歌舞、戏剧、影视等文化产品以及挖掘、整理、提升兰州地域文化等多种方式, 充分整合资源, 扩大兰州的对外影响, 有力地提升兰州乃至甘肃在全国的知名度。另一方面, 要借助各种契机, 如西部大开发十年、上海世博会等,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 播放城市形象片、专题片、城市特色产品展览等办法, 全方位展现兰州西部区域中心、丝路山水名城、黄河明珠的良好城市新形象, 使国内外宾客对兰州城市形象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增强兰州的美誉度。

4. 把组织大型城市活动作为着力点。

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上, 不能贪大求全, 要抓住着力点, 练一指禅, 集中所有力量把兰州的良好形象推广出去, 否则会事倍功半。引人注目的独特文化活动是一个城市使外界了解自己的最有效手段。很多人正是通过音乐知道维也纳, 通过冰雪艺术知道札幌, 通过宗教活动知道了麦加。笔者认为, 目前可以把通过政府公关方式, 组织层次高、影响大的城市活动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着力点。建议兰州可以尝试发展特色旅游业, 每年夏季可以组织大型“清凉夏都”特色旅游活动。组织者可以利用兰州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现有旅游资源, 制造热点、创造新闻, 积极主动地推广和扩散城市形象。

本人作为一个在外地生活过的兰州人, 对兰州的气候优势有更深的体会。兰州和北京比有优势, 兰州夏天不像北京那么热, 冬天又比北京暖;兰州和西宁、银川比也有优势, 兰州夏天温差没有那么大, 不会让你有寒冷的感觉, 冬天也比这些地方暖和湿润。总之, 兰州冬暖夏凉, 气候宜人, 非常适宜人类生活。特别是在夏季, 具有热带沙漠气候的干爽, 而没有沙漠气候的热燥;具有南方气候的温湿, 而没有南方气候的闷热;具有西北地区夏季气候的凉爽, 而没有西北气候的干燥。因此, 兰州也可以效仿海南, 可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和区域旅游资源, 在全国各地媒体上加大宣传力度, 打造兰州黄河明珠清凉夏都的新形象。

除此之外, 还应该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素质和兰州市市民素质。笔者期待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在较短时期全面提升兰州城市形象, 期待着“黄河明珠”以让人耳目一新的城市形象矗立在世人面前, 并被公众认识、了解和喜爱。

参考文献

[1]袁占亭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兰州2010年发展目标[N].兰州晨报, 2010-02-03.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途径探析 篇8

1 职业素养对学生从业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 现代企业已越来越需要不仅具备一定技能、更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职业道德已被置于职业技能之上。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是典型的90后, 在工作过程中大多容易出现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刚开始参加工作就谈待遇是否优厚, 工作环境是否优越, 往往对自己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抱一些过高期望, 一旦企业无法满足其期望就会跳槽。此外部分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感不强, 敬业精神欠缺, 不能从自身找原因, 不能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 在工作中自由散漫, 缺乏进取心。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企业调整其用人需求和用人思路。笔者2013年走访深圳某外贸公司时, 其经理明言以后招人尽可能招收一些农村来的毕业生。首先是要能吃苦耐劳, 业务能力差一点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 但精神和品质却很难提升。可见企业用人观念之一斑。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 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高职院校如果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是经济人, 也是社会人, 他们不仅有自己工作待遇方面的需求, 也有职业环境、工作晋升和自我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如果缺乏一些基本的身心素养会影响其健康成长, 毕业后容易给企业、社会和他人造成负面影响。缺乏职业规划素养则容易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盲动。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大后又会盲目跳槽, 容易对自己的工作前途产生迷茫感, 进而引发一些悲观情绪。此外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情商能力, 员工在企业不是机械性地工作, 而是要学会适应环境, 并能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沟通。缺乏情商的员工在组织内容易产生孤独感, 进而引发心理问题, 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存在的典型问题

2.1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在生源素质上一般较本科生、特别是重点院校本科生存在一段差距, 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一般相对弱一些, 学习纪律性不强。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反映学生课堂纪律问题严重, 上课玩手机等不良现象突出, 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兴趣不高, 这就直接导致很多课程难以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此外部分学生对专业课有较高兴趣, 但对于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兴趣不足。此外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实践、轻理论, 对一些实习实训课程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对一些专业基础课和理论课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兴趣。

2.2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 职业素养的高低人格魅力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往往容易获得学生的敬佩,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榜样,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学历上、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还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2.3 学校方面的问题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参与。校园文化对于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各职业院校纷纷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 且都提出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对接企业文化, 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号和理论研究上, 或者重校园文化物质层面的建设, 忽略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建设, 校园文化难以推动到行为层。校园社团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补充作用, 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对各种社团的发展缺乏明晰的规划, 各社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调, 导致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难以实现。此外, 主管教学的领导和部门在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协调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存在一定程度欠缺, 导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有所出入, 进而导致学生综合素养难以提升。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策略与途径

3.1 学校层面

3.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根本和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质量。因此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首先要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人才培养方案要紧盯市场需求, 要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企业所需的岗位职业素养, 将其归纳整理后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职业素养培养的支撑课程, 并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使之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领域课程如计算机、英语、大学语文、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需要学校层面的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以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公共领域课程承担部门和教师的参与, 使其熟知不同专业人才所需的不同职业素养, 以加强以后授课的针对性。

3.1.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者, 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力度, 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质量。一是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造, 一方面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科研能力来提高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下企业, 进行挂职锻炼来提升实践能力;三是要通过各种培训和竞赛等活动让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升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四是要通过师风师德、文明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标兵, 以其为典范推动全体教师的参与, 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3.1.3 学工部门和社团部门积极参与

学工部门和学校各社团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大有可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纪律是很多教师头痛的一大问题, 课堂纪律的维护不仅是课堂教师的责任, 也需要学工部门老师的参与。学工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制度, 对学生上课的到课情况、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 共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此外, 学工相关部门可以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部门活动和协会活动, 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各项活动之中, 兴起学习之风, 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2 企业层面

员工的离职率对企业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并非被动位置, 企业要主动走出去, 和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进行对接, 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要主动与学校合作, 将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传递给学生, 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接纳学生实习实训和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更早接触企业, 进入企业,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样学生的素养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而且也会缩短从学生到员工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员工离职率, 从而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3.3 政府层面

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发挥好协调作用。政府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制定者, 还应融入校企合作的环节之中, 形成学校、政府、企业三方互动的模式。政府的政策不仅仅在于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 还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 例如设置一些奖学金, 鼓励学生积极下企业实践, 设立一些专项补贴资金或奖励资金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从而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摘要: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养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对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有清醒认识, 并依据所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丁宁, 焦莹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0) .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升途径思考 篇9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综合素质,提升途径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 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 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因此, 在主观上树立一种职业判断意识的前提条件下, 为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面对不断变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事项, 会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同时积极参与生产领域活动, 了解、熟悉企业生产过程, 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 提高对经济环境下影响具体经济业务各个因素的判断、辨析能力。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是指培养会计人员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知识, 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经济、财政、市场、管理、组织行为、贸易、金融等知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审计、非盈利组织会计、国际会计、会计理论以及与会计职业有关的职业知识。

二、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的力度

会计理论界及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 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 组织并且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同时, 会计主管部门应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范畴, 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

会计职业活动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会计政策的执行, 决定着会计职业的含金量。在当前市场经济情况下, 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一部分会计人员道德意志薄弱, 为了个人或少数集团利益, 故意违背职业道德, 虚增资产和利润, 粉饰会计报表, 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也危及会计职业的信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绳, 它不仅约束和调整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而且约束和调整会计人员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会计人员经常自觉地学习、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自律意识, 牢固树立“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 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 对不受局部利益的驱动, 不受权势和偏见的影响, 保证会计政策的选择、经济事项的判断客观公正, 不偏不倚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会计实务规范的学习

守法经营是企业作为法人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守法经营的外延包括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向公众提供公允的会计信息。会计职业判断必须以有关法规为限度。会计实务规范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应遵循的“游戏规则”。目前, 我国会计实务规范主要包括:《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合同法》、《破产法》、《税收征管法》等法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等会计行政法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会计人员只有熟悉和掌握这些实务规范, 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 才会有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五、加强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

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 必须具备优化的知识结构;必须加强财务、审计、统计、税收、金融、法律、管理科学、宏观经济、外语、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必须树立“活到老, 学到老”的思想, 树立“超前学习”的思想;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 向国外先进会计技术学习。总之, 要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 建立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

六、注重会计实践并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形成

会计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 更是一项注重实践、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作。会计人员具备了优良的道德品质、优化的知识结构, 掌握了系统的会计实务操作规范, 这仅仅是一种潜在的行为能力;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 才能成为现实的行为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也才能得到更好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 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外, 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 对于任何一个会计处理, 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通过不断地积累, 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得以不断提高。因此, 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 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训练、不断积累才能形成。

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提升途径分析 篇10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授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不断的更新着教学的理念。但是,我国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依然有着很多的不足,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要不断的寻找各种途径,要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授课教师的素质,不断夯实专业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不断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就需要授课教师有着夯实的专业基础,并且综合素质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授课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时间,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经常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的掌握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从而来更好的进行科研和教学,提高自身掌握知识的能力,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来教授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研究教材,做好备课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是十分不容易的。要在上课之前,进行相应的备课,通过备课来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更好的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知识现状来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材看懂和吃透,从而领悟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容易的理解教学内容,不断的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动力,只有不断的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才能够领悟出美术的独特魅力,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情感、认知相互适应,进而来提高课堂美术知识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针对学生喜欢看电影和动画的特点,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特点,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生动形象、记忆深刻,不断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讲练相互结合,不断优化课堂结构

在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抛弃灌鸭式的教学,要通过讲练相互结合的方式,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从而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和能力。这给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授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来提高审美能力,还需要在相应的技巧和技能上下大功夫,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学生的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潜力,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势和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教学课堂结构,不断的调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着很好的收获。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都比较喜欢那些随和、风趣和幽默的教学老师,这些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是一种享受。反之,上那些表情冷淡和死板说教教师的课程时,就是一种折磨。幽默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够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氛围,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習,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经常的观察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的通过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学生的尴尬情况,切忌较真揪住不放。不断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平易近人,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不断的调动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提高。

七、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环境下,要想不断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就需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积极主动的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来为我所用,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充分的研究教学教材,要仔细认真的做好备课工作,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多黎.如何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2015,(04).

[2] 李云峰.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1).

[3] 夏敬.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10).

浅析提升教师德育能力的途径 篇11

一、教师德育能力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的道德能力是指在进行德育工作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的感知以及掌控的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具有丰富而广阔的内涵, 包括诸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感知能力、监控的能力、协调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等。教师的德育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德育目标的实现依托教师的德育能力。

德育目标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为学生提供德育学习的环境, 教师就是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传授者。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德育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才能对德育有充分的领悟, 根据社会发展的方向培养所需的优秀人才。如果教师的德育能力停滞不前, 缺乏把良好的美德外施于人的能力, 德育目标将很难在实际中实现。所以, 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础。

2. 教师德育能力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具有直接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处世态度等方面, 都能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讲, 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教师的德育能力的反衬。另外, 学生不仅在不同阶段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受教师德育能力的影响, 对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总的说来, 教师的德育能力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发展, 也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二、教师德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德育能力也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与积累而形成的。虽然经常阅读一些理论的书籍是必要的学习方式, 能够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 但是有了理论要用它指导实践, 因为通过实践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1. 教师要适当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该加强育人的观念, 不能只注重教书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要把育人的观念时刻深入到教学的工作环节中, 实施以人为本的正确教育观, 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另外,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 在育人之前要先对自己进行教育。所以, 在校教师应该充分汲取多方面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根据教育经验, 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思想政治的观念进行不断的革新, 并且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在每次工作中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德育能力。长此以往, 就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掌握住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的规律性特点, 结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 在此过程中发挥教师自身的自主性, 减少目的不明确或者盲目的进行教育工作的程序, 提高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同样的地位上, 跟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拥护与尊敬, 并且值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在身心发展阶段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加强人人平等和包容的意识, 能够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 同时加强他们的自觉行为。教师还要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意识, 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 尊重学生, 批评要有度, 同时, 还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分析问题, 探究学生的真实内心考虑问题, 解决问题。对于有些学生的冒犯、顶撞等行为, 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 原谅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成熟带来的行为表现。用诚恳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感化学生, 让学生感悟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 进行大胆的创新。有些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 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没有以前的好教育, 存在着一种思维定式。虽然现在的学生确实有这样的特征, 就是他们缺少自律自立的意识, 自我意识较强, 个人主义想法强烈, 不太注重集体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 现代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 思维活跃, 有勇气创新, 还具有浓厚的社会正义感。对于教育对象的改变,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进行大胆的创新, 努力开拓新的德育发展理念。

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能力。

道德发展能力水平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加强自己道德能力的培养, 才有资格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德育能力的培养上,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从道德认知角度讲, 道德的发展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教师要有根据道德的发展不断改进知识、更新内容的能力和对道德教育培养起较强的敏感度。德育工作能否有较强的实践效果, 往往由充分的知识作为依托。在现代具有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中, 青少年往往会在对道德的判断和行为的选择上出现困难。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如果教师不具备足够的知识以及较好的人文素养, 也不能够对社会发展的局势有足够的认知, 就会很难对道德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 教师应该培养自己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 增强自己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度,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拒绝社会不良诱惑。从道德行为角度讲, 在新的道德价值观念发展及引导下, 教师要积极投入到现代道德风尚的建设中去。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中, 往往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怀的教师, 能够引得学生的尊敬与喜爱。教师的一言一行, 性格品质, 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被积极地效仿。所以, 教师要以身作则,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用自己规范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

3. 教师要擅长对德育方法等工作进行总结。

教师能否对德育方法和技能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 决定着教师德育能力的实现程度和水平。所以, 在这一工作中教师要有在实践德育教育工作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和进行不断的思考与追问, 提高教师德育的能力。 (1) 德育工作也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掌握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日常生活习惯等, 只有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的德育教育工作, 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发挥出德育教育应有的效力。德育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谈话法、调查法、榜样示范法以及陶冶教育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于各类不同的性格学生中去。 (2) 给学生确立道德发展的目标。学生只有确立好道德发展的目标, 才能够以此为契机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教师应该善于抓住时机, 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并结合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的行为, 教师首先要指出错误的根源, 然后要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3) 善于利用资源进行道德渗透。教师要多方面地采集教育资源, 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行为习惯, 以发现的现象作为指导和教育的分析点。首先可以利用课堂教育中挖掘出来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渗透。把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和道德认知的主导者, 传授给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方法方式, 在运用讨论的方法或者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等实际的模拟中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水平。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 运用实践的方式,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与感悟, 提高自我道德价值评估的能力。

三、发展教师德育专业化

教师德育的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德育工作的重点要求, 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水平, 满足当今对高质量的教育追求。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是由学生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如果没有高素养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的。

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途径有:

1. 对师德进行培训。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所在, 师德是指导教师教育工作的道德手段, 也能够在道德方面指导和教育学生。师德的培训可以推动教师遵守职业道德, 以身作则,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进行德育科研工作。

德育科研工作就是教师要把德育教育的重点置于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的现实经验研究问题上, 同时进行积极的交流, 对德育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3. 进行自我教育。

除了一些培训外, 教师还要具有自我学习意识, 并且对德育工作的实践经常进行反思。敢于自我批判, 自省不足之处, 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结语

现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在教育界也将学生的德育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教育方向。而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传达者, 具有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对教师德育能力的研究既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率, 又能够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教师德育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和水平, 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美珑.免费师范生德育课程建设——基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01) .

[2]管仪平.略论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3) .

[3]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04) .

上一篇:职称评审工作专业技术下一篇:轻化工程实验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