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途径与措施(精选12篇)
控制途径与措施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中国私人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 各大城市交通拥挤状况进一步加剧, 从而使汽车的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特别是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据统计, 在城市环境污染中, 汽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了45%~60%, 而一氧化碳则占到了85%, 因此, 中国城市居民所吸入的劣质空气主要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为此, 防治汽车污染形式非常严峻。
1 汽车内部污染
“私家车”作为突显个人生活品味, 身份地位的象征品, 车内的豪华装潢更满足了客户的虚荣, 但其殊不知这里还有个严重性的问题存在——装潢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制品。酚甲烷是一种在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很多疾病, 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当然装潢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并非仅此而已, 气味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体的车内氛围, 香水则是大家认为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然而按照良好的车内空气应该是无毒、无害、无异味的, 香水是遮盖了车内的恶味, 但是这些化学合成品潜在的危害是否有人注意到了呢?
2 汽车对外的环境污染
汽车对外的环境污染有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这是汽车污染的主要途径。
2.1 尾气污染
近年来, 机动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机动车废气排放主要有油箱泄露、燃料蒸发和排气管排放三种方式, 它们所放出了成分比较复杂含有上千种化学物质,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一氧化碳与氢氧物能削弱血红蛋白向人体各组织输送氧的能力, 影响神经中枢系统。碳氢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使人产生慢性中毒。颗粒物吸入人体后, 不但易发呼吸道、肺部疾病, 颗粒物所携带的多种致癌物还引发人体癌症。铅对儿童的影响更为严重。铅污染不但会造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下降, 严重时将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2.2 噪音污染
交通噪音对人体健康是多方面的。噪音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使人们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 导致条件反射异常, 使脑血管张力遭到损害。汽车噪音不但增加驾驶员和乘员的疲劳, 而且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另外, 汽车噪音对心血管系统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使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3 防治汽车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3.1 控制汽车数量
在许多大中城市中, 汽车的数量实际已经“超载”, 政府可利用宏观调控的方法提高汽车的价格, 适当减少汽车的购买量, 促进小型制造汽车的企业的转产, 把汽车的数量控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范围内, 同时要使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迅速发展起来, 向市民提倡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
3.2 严格把关, 提高汽油质量
到21世纪初, 世界大多数城市都已禁止使用含铅汽油, 要提高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严格把关, 不能让未达到标准的汽油流入市场。
3.3 汽车尾气的净化处理
由于汽车运行严重的分散性和流动性, 因而也给净化处理技术带来一定限制。除了开发在机内净化技术外, 还要大力开发机外净化处理技术, 这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技术, 主要是提高燃没的燃烧率, 安装防污染处理设备和采取开发新型发动机:二是行政管理手机, 采取报废更新, 淘汰旧车, 开发新型的汽车即无污染物排放的机动车, 从控制燃料使用标准入手。
3.4 减少机动车的排气澡声
减少机动车的排气澡声是减少机动车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机动车的排气澡声主要由发动机排气周期性开启和关闭而产生的压力脉冲造成的。它通常是一种低、中频率的噪声。为了降低机动车排气噪声, 汽车制造厂都要给机动车装上专门设计的排气消声器。机动车驾驶员要经常注意检查排气消声器是否失效, 如果失效要及时更换, 否则将产生较大的噪声。
3.5 开发并采用多种燃料的新型汽车
开发多种燃料的汽车这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 以氢为燃料的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复式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等。它们是低公害, 前途最佳的新型汽车。
3.6 借鉴其它国家的防污染措施
各国应对汽车污染都有新招。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无车日期间在该城市好几个地段阻止汽车通行, 让人们在林荫道上步行和骑车道通行, 感受无汽车污染的宁静与清新, 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远离汽车污染的必要性。芬兰几个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 提倡和鼓励人们乘坐公交车、骑车或步行前往市中心上班, 以减少市区汽车噪声和空气污染, 丹麦的哥本哈根非常注重青少年环境教育, 在“无车日”活动中, 有关部门组织1700名儿童上街体验无汽车污染的快乐。这些国家的新措施让人耳目一新。
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的前提下, 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
控制途径与措施 篇2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今年又针对“三农”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我们要把认真落实这些政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市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贯彻到平常工作之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支付能力和消费水平,不仅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要求,而且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目标。为切实解决我市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问题,应采取以下五方面的措施。
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只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拳头”产品,才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发展特色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应该说各个乡镇的情况各有特点,既有现实的可凭借的优势,也有潜在的可挖掘的优势,关键是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发现优势,把握优势。比如,张壁古堡所在地――张壁,就紧紧抓住古堡做文章。在古堡周围相继建成旅游胜地,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特色,又显示了现代建筑的风格,从而大力发展了本地的旅游业,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物质文化生活。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把握好三个方向。一方面是认真研究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我国加入WTO后,我们不仅要研究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是把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取向。要把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更要依靠科技,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占领技术的制高点,1提高产品附加值;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产业雷同现象的发生。
三是加大政府推动力度。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组织发展特色经济,是发展特色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作,绝不能搞简单化的行政命令。政府要善于通过政策引导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要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而不能代替市场的力量。要通过政府行为,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实现产业组织制度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模式,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效果显著。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
一是加快龙头企业的培养和发展。龙头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业绩好坏的关键。因此,当前要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龙头企业。鼓励并支持工、农和企业联合,发展龙头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带动示范作用。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龙头企业,允许并坚持龙头企业的多样性。不论是哪种所有制企业,也不论其经营方式如何,只要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都可以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科学合理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是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纽带,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根据环境条件、产业性质、龙头企业及农户的特点进行深入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联结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初创阶段向积极发展阶段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提
倡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部分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
三是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和质量关系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要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原则,选择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切忌盲目扩张和地区性产品雷同。要把培育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结合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建设农副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步伐。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力,最终要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率先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增加技术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应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乡镇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是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力,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各个乡镇各有优势,各不相同。但共同的都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无论是工业型的乡镇,或者是农业种植型的乡镇、养殖型的乡镇,还是蔬菜栽培型的乡镇,都离不开企业的带动。因而,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企业的加快发展,拉动了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村工业化,使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问题,而且使他们有了可观的工资收入,关键是促进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多途径增长和快速增长。
二是要推动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有一定规模,有一定
技术含量,市场潜力较大,立足当地资源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拉动农业生产,延长产业链,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可以鼓励农村中的优秀分子和有胆略的优秀商人进入农业,形成城乡资源的“大对流、大融通”。这样,通过一人牵头创办企业,至少可以带动十几个、几十个农民脱离农业,从而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要把企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带动全局发展的一个最佳结合点。因此,各地应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问题,抓紧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重视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道路。
四是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新农村建设首先要生产发展,生产发展必须加大投入。要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投入农业发展和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主要从放宽准入、融通资金方面。重点在乡镇,就要依靠乡镇党委、政府引导和激励农民创业,为农民构筑创业载体。有工业优势的,可整合资源,建设工业集中区,形成企业集聚效应。有种植业优势的,可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流转,形成发展种植业的规模效应。有水产养殖优势的,可引导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扭转过去“光有组织,没有合作”的现象,形成规模化、合作化的市场效应。
四、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减负增收
应坚决取消加重农民负担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和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活动,严格规范收费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和纠正“三乱”,为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是对贫困、受灾地区,应无偿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有利于农民增收的环境。
二是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实质上减轻农民负担。我们应该看到,各个村还要完成上级布臵的报刊款、村级各项事业款等,仅报刊款有的地方每个村平均达几千元。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村集体来说,只能向农民摊派。这些都无疑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三是应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兴节俭之风,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在强调各级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自我减负。目前,一个普通农户为儿子娶媳妇儿,要花掉10万元左右,而且亲朋好友有红白事还要送礼二百元左右。这对于本就贫困的农民来说,犹如雪上加霜。因此,加大移风易俗工作的力度,提倡婚丧事简办,也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政府和有关方面应当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扎扎实实按农民需求解决农民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一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以及气候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
二是注重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农民增收,已经从前几年的减免增收转到现在的收益增收,“多予、少取、放活”,现在的重点应该是“放活”了。结合全市农村发展的情况,为了加快农民增收,应该怎样放活呢?首先,应该从土地经营方式上放活。农村的现行状况是“家家有田”,但是我们要打破“家家种田”的局面,大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签订合同,让种田能手“租赁承包”大面积土地,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更多的劳力从事二、三产业,也就是常说的“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其次,应从金融环境上放活。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没有资本是不行的,而靠农民原来种田的收益是无法办到的。城市有许多
方式的抵押贷款,农村也应创新金融扶持方式,为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缓解资金困难,相信农民也是讲信用的,他们会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更大的事业。
三是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能力。同时,要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将原有的县乡两级经济职能部门转变为以引导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诸如种子、化肥、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提供抗旱、浇地、防治病虫害、收割、运输等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民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要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切实体现对农业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的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与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率的措施与途径 篇3
【关键词】降低;线损率;措施
0.引言
电力网电能损耗(简称线损率)是国家考核电力部门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电力系统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采用和推广新技术、强化线损管理、降低电网损耗,对搞好节能和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线损产生的原因
1.1线损产生的原因
在电力输配中,从发电机到线路、变慷器、无功设备、调相及调压设备、绝缘介质、测量、计蹙设备、保护装揖等输送要消耗电能。此外,还有不明损失如窃电、漏电、表计误差、抄表影响等。针对以上产生线损率的原冈,结合多年来线损管理的经验,降低线损应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
1.2电能损耗可分为固定损失、变动损失、其它损失
(1)固定损失也叫空载损失(铁损)或基本损失。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及绝缘子的损失、电晕损失、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失等。
(2)变动损失也称可变损失或短路损失(铜损)。主要包括变压器、调槽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铜损,输、配电线路和接户线的铜损,电能表电流线圈的铜损。
(3)其它损失是指在电能的输、变、配、用过程中的一些不明因素和偷、漏、丢、送等损失,习惯称为不明损失或管理损失。
2.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性问题。
(1)对线损管理缺乏综合系统性认识。
(2)线损指标完成情况是线损管理水平高低的反应,而将线损指标分解之后,为完成这些指标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提供哪些物质保障及技术支持等却无人问津。
(3)将线损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后,线损管理工作几乎渗透到县级供电企业日常工作的每一个角落,线损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而各单位、部门又有自己的主营业务,线损管理成了“副业”,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3.引起线损过高的原因分析
3.1技术原因分析
(1)线路损耗过高①电网和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原因使损耗升高:②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线路长期轻载、空载或过负荷运行。③线路老化,缺陷严重,瓷件污秽等引起绝缘等级降低,阻抗增大。④无功补偿不足或过补偿,影响了供电能力。
(2)变电主设备损耗过高①高耗能主变压器不能及时更新改造。②运行方式不科学,主变压器不能按经济运行曲线运行。③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无功穿越严重,造成功率因数低,电压质量差,有功损耗增加。④主设备老化,缺陷不及时消除等原因使介质损耗增大,导线接头设备线夹接触电阻增大,损耗增加。
(3)配网损耗过高①配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匹配,造成“大马拉不车“或“小马拉大车”。②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偏离负荷中心。③低压无功补偿不合理,高峰欠补,低谷过补。④电压等级设置不合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没有及时更换。⑤低压线路王丰H负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接户线过细、过陡,破损严重使损耗升高。
(4)计量误差①电流互感器角误差不符合要求,精度不够。②用电负荷小,计量设备容量大,长期轻载或空载计量。
3.2管理原因分析
①营业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计、错计现象严重。②内部生活、生产用电无表计量。③等季节性配变不能及时停运。④计量设备不按周期检修、校验、轮换。⑤户违章用电、窃电。
为了有效的降低线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面分别对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提出几点建议。
4.降低技术线损的措施
(1)加强高耗变压器的更新和改造工作,选择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并合理选则容量,确保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2)合理选择电源点。
(3)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4)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自然功率阂数、用无功补偿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
(5)加强输配电线路及低压线路的改造工作,减少线路损失。
5.管理对策
(1)健全线损管理体系线损工作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照化线损管理首先要从强化领导体系入手。并定期召开线损分析例会,重点问题重点分析,专项议题随时讨论,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分析研究渠道畅通。
(2)加强线损理论计算和分析。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和实际分析线损率的波动情况,及时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电阔结构布局的薄弱环节和不合理之处,制定具体措施。
(3)针对以上分析出的这些管理漏洞,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如:①完荐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营业普查,查处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可根据不同用户和不同用电性质的负荷采用高、低压计量箱,加强计量点的管理。②更换零值、破损的瓷瓶,清扫污秽瓷瓶,适当处理线路通道规定范围内的树木,提高线路绝缘水平。③严格防止和及时纠正电量、电费抄、核、收工作中“估、漏、送”现象,健全用电管理制度。加强营业管理,规范用电市场。
(4)建立线损管理考核办法,降损人员每月完成的线损率直接与奖金挂钩。
线损管理应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考核办法,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严格考核,按月根据降损人员完成的实际缓线损率情情况兑现奖金。即考核情况公平、公正、公开,这样不但傅供粤旦的降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还能充分调动降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
6.结束语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线损管理工作者要将加强管理和技术降损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加强线损管理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地电网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波,李若轩.浅析降低线损率的措施.中国电子商务,2012(03).
[2]唐居英.浅谈降低线损的方法和措施.活力,2007,6.
茶叶中铅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篇4
关键词:茶叶,铅,大气,土壤,污染,控制技术
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 茶叶是天然的健康饮料, 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 我国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呈持续稳定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茶叶的卫生要求日益严格。铅是一种具有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 它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体内, 长期积累而不能全部排出, 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和血管有毒害作用, 慢性中毒者出现贫血、高血压、生殖能力和智力减退 (特别是儿童脑机能减退) 等症状, 急性中毒的症状为便秘、腹绞痛等[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制定了全球食品污染物监测规划, 把铅作为必检项目之一。1999~2005年我国实施的茶叶卫生标准 (GB9679-1999) 中, 规定茶叶的铅限量标准为2毫克/千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对全国各类茶叶中的铅含量进行了抽样检测, 在所检测的422个茶叶样品中, 有12.55%的茶叶样品的铅含量超标, 2000年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全国123家企业生产的365个茶叶样品进行铅含量的抽样检测, 发现有29.4%的茶叶样品铅含量超标, 2001年该中心对来自全国13个省的437个茶叶样品进行铅含量检测, 超标率达到24.7%[2]。2005年, 我国国标规定, 茶叶中的铅含量不得超过5毫克/千克, 我国茶叶铅超标率当然就降低了, 但我国茶叶中铅的含量上升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呈一定的发展趋势。因此, 了解茶叶铅的来源,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其含量仍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茶叶铅污染途径
1. 土壤对茶叶铅含量的影响 (1) 土壤中的原生铅含量
根据来源不同, 土壤中的铅可分为原生铅和外原铅, 原生铅主要来源于原生矿物, 外原铅是通过大气传输及沉降不断积累在土壤中。土壤中原生铅主要以Pb (OH) 2、Pb CO3、Pb SO4等形式存在, 其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为16毫克/千克, 范围在5~25毫克/千克之间[3], 绝大多数铅难溶于水, 土壤中的水溶性铅含量很低, 对于微酸性至弱碱性土壤, 铅含量高低对多数作物影响不大。Tiell等 (1979) 利用同位素技术的研究表明, 黑麦草中的铅有90%~99%来自大气;Dalenberg和Van Driel (1990) 的研究也表明, 小麦子粒中的铅几乎100%来自大气。但种植茶树有所不同, 据张翠香等人的研究[4], 茶树鲜叶中的铅含量随土壤全铅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很微小。茶树老叶、鲜叶的含铅量随施入乙酸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与对照相比, 铅含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说明土壤中的铅大部分不能被茶树吸收, 而土壤有效铅含量直接影响茶树对铅的吸收量。
(2) 土壤酸化
茶树是喜酸作物, 大量研究表明,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p H值范围是4.5~6.0, 以4.5~5.5最适, 当前, 我国不同类型茶园土壤已出现明显的酸化现象, 并且大多数已超出茶叶生长的最适范围。引起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茶树属聚铝性作物, 其生长过程中每年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活性铝, 而铝大部分聚积在老叶, 老叶脱落后回归土壤, 使得土壤活性铝增加, 造成土壤酸化。第二, 茶树自身分泌的有机酸、多酚类物质等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第三, 重氮肥, 轻有机肥。随着我国名优茶的发展, 茶园氮肥施用量增加, 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 有些茶园甚至不施有机肥, 而且施用的氮肥多为铵态氮肥和尿素, 茶树大量吸收铵导致根系分泌氢离子, 使土壤p H值下降。尿素虽为中性肥料, 但它在土壤中很快转化为铵态氮肥, 继而在硝化细菌作用下, 转化为硝酸, 也使土壤酸化, 过量施用氮肥还使土壤盐基离子淋失。因此, 长期大量偏施氮肥是加剧茶园土壤酸化的最根本原因。第四, 酸雨, 目前, 工业污染带来的三废日益严重, 尤其是SO2等酸性气体随雨水进入土壤直接造成土壤酸化, 而土壤酸化的后果是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提高, 有利于茶树吸收更多的铅。宗良刚、周俊等对茶园土壤进行模拟酸雨试验, 结果表明, 土壤中铅的溶出受土壤本身铅含量和降雨p H值的共同影响, 土壤含铅量越高, 酸雨的p H值越低, 则土壤铅的溶出量越大, 当降雨的p H值低于3.5时, 土壤中铅得到活化, 极大的提高了铅的可移动性, 对于受铅污染的土壤, 当降雨的p H值低于4.5时土壤酸碱度每减小一个p H值单位所增加的铅溶出量比将土壤含铅量增加一倍所增加的溶出量还要多[5]。
2. 大气铅污染
大气中铅的来源包括两方面, 一是汽车尾气, 二是扬尘。1923年开始在汽油中加入四甲基铅和四乙基铅作为抗爆剂, 铅就随着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通常燃烧1000千克汽油就会排放0.266千克铅[6]。另外, 煤炭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也是大气铅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煤炭燃烧后的灰分部分形成飘尘, 这些飘尘的含铅量约为100毫克/千克, 空气飘尘所带的铅一部分进入土壤, 使土壤铅积累量提高[7], 另一部分则落在植物叶面上。据石元值的测定, 公路边的茶园土壤有效铅含量比远离公路的茶园土壤要高出58.6%~70.6%[8]。张翠香等测定了受汽车尾气污染的土壤及其上生长的茶叶的铅含量、清洁土壤及其上生长的茶叶铅含量, 结果发现[4], 受汽车尾气污染的土壤与清洁土壤相比, 表层土壤铅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离公路越近, 茶园土壤受铅污染越严重, 离公路越近的土壤上生长的茶叶铅含量越高, 比清洁土壤高出150%以上, 茶叶经清洗之后, 铅含量显著降低, 这说明, 汽车尾气中的铅很大一部分附着在茶树叶面上。
3. 采摘方式
据陈利燕的研[9], 采摘方式对鲜叶中铅含量影响很大, 不带鱼叶和鳞片的鲜叶, 铅含量都低, 按国家有机茶的铅含量标准, 若采摘时带鱼叶、鳞片、老叶, 铅含量增加, 且都超过国家有机茶的含量标准, 鱼叶和鳞片中的铅是导致茶叶铅含量高的原因之一。
4. 加工过程的铅变化
张方舟等对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各加工工序的茶叶进行取样测定铅含量, 测定结果表明, 红茶以揉捻对茶叶铅污染的程度最严重, 这是因为鲜叶与揉捻机接触, 茶汁溢于叶表, 增加了污染程度。凋萎工序铅含量与鲜叶摊放有关, 主要和摊放位置表面的灰尘、空气灰尘、和大气的铅污染有关。红茶和绿茶在烘干过程中铅含量有所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烘干随水分蒸发带走了部分铅, 致使铅含量降低。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铅变化趋势与红绿茶相似, 以上说明, 茶叶加工过程中铅污染是茶叶铅含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10]。
二、茶叶中铅污染的控制措施
1. 公路边茶园应设置隔离墙或隔离带
汽车尾气及扬尘是公路边茶园茶叶铅污染的重要来源, 在公路边种植乔木、灌木相结合的防护林, 能有效阻截汽车尾气及扬尘进入茶园, 从而有利于降低茶叶铅含量。
2. 提高采摘质量
据测定, 茶树梗、鳞片、鱼叶、老叶的铅含量明显高于新梢。因此, 采摘时忌带鳞片、鱼叶、老叶。位于公路边的茶园采摘前用清水喷后采摘。
3. 改善茶叶加工条件
由于灰尘的铅含量是茶叶的数十倍, 只要鲜叶在摊放或加工过程中混入少量灰尘, 茶叶的铅含量就会成倍提高。因此, 鲜叶应摊放在干净的竹匾或篾垫上, 不应放在公路边水泥地面上, 且要保持厂房和设备的清洁卫生。茶叶在揉捻或揉切过程中与机器设备的摩擦程度较重, 机器中的铅也会导致茶叶铅含量提高, 它是茶叶铅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 应选择含铅低的机器设备。
4. 调整施肥结构
施肥上, 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化学氮肥年使用量不宜超过30千克/亩 (以纯氮计算) , 在茶园施肥上, 不能只强调施用氮肥, 要氮、磷、钾及中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 在品种上也要各种形态肥料轮流施用。对大量使用的有机肥要先测定其含铅量, 以防止含铅量过高的有机肥进入茶园, 对于已经酸化的土壤 (p H<4.5) , 可适量施用白云石粉调整其p H值。根据经验土壤p H值在4.2~4.5、3.9~4.2、3.5~3.9和<3.5的茶园, 白云石粉的施用量分别为80、100、120、和40千克/亩[11]。一般3年左右施用一次, 可在秋冬季于茶园行间均匀撒施, 不宜沟施。这样才能起到平衡养分, 提高土壤缓冲性能, 防止土壤酸化。
参考文献
[1]袁陈敏, 韩宗浩.铅冶炼厂铅、镉污染大气及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 1990, 7 (3) :131.
[2]姜红艳, 龚淑英.茶叶中铅含量现状及研究动态[J].茶叶2004, 30 (4) :210.
[3]H.奥贝尔, M.潘塔著刘铮等译.土壤中的微量元素[M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4]张翠香.福建省乌龙茶铅污染成因探讨[D].福建农林大学2003.
[5]周俊.茶园土壤酸化条件下铅在土壤--茶树系统中的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 2005.
[6]胡名操主编.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M].199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05.
[7]廖自基.环境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污染危害与迁移[M].1989北京:科学出版社, 73-86.
[8]石元值, 马立峰, 韩文元等.汽车尾气对茶园土壤和茶叶中Pb、铜、镉元素含量的影响[J].茶叶, 2001, 27 (4) :21-24.
[9]陈利燕, 鲁成银, 刘汀.茶叶中铅的污染途径初探[A].中国茶叶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4.
[10]张方舟, 林郑和等.茶叶加工过程中铅变化的研究[J].福建茶叶, 2008 (3) :23-24.
控制途径与措施 篇5
1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再好再先进的技术,如果得不到有效推广,便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就更谈不上提高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也是一样,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1农业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的主观原因
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非常先进,世界领先,但是整体农业生产力水平却较低下,究其原因,与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最直接的关系。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因素,其对农业技术掌握的.程度、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尽心尽力推广等,都无时不在影响着农业技术的普及。但纵观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由于受各种社会环境和背景的制约,首先是文化程度普遍不是很高,这对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有根本上的影响。其次是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比较薄弱。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处于单打独斗的模式,没有形成有组织有规模的技术推广队伍,就力量上而言,难以实现新技术的大规模推广,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
1.2农业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的客观原因
控制途径与措施 篇6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途径;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27-1
农业技术的推广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情况。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农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人员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所以,需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就需要对农业推广人员的角色和能力重新定位。
1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的问题
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结构性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推广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质量相对较差,一些推广人员没有受过与从事工作相关的专业培训,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完成推广任务。除此之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楚,一些农业技术人员编制在农技推广部门但是工作在政府管理部门,做不到专业的技术推广服务。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享受的待遇相对较差,工作人员经常抱怨干最多的活拿最少的钱,从而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不能及时发放,导致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很难提高,也不能吸引到更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技术推广的工作中。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宁可选择非专业的工作,也不想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出现断层的现象较为严重。
2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的途径
2.1 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
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性人才,生活环境的艰苦会使得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不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从而导致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工作人员虽然能够坚守岗位做本职工作,但是工作积极性很难提高,有些甚至失去工作的热情,工作效率也很难提升。为了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就应该改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不但要对其工作环境进行改善,还需要改进工作设备,实现技术推广人员办公自动化,对工作环境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主动工作的意识。
2.2 加强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养
加强推广人员对技术工作的学习是提升推广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推广人员对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掌握。一些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入户的机会增加科技人员下乡的次数,从而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農业技术的推广中应该提拔一些专业技术骨干,让他们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领导和带头作用,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推广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技术人员,这样就可以使得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
只有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才能有效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在机制建设中,首先应该创新管理体制。各个地方应该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在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管理。此外,还要根据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的意见对推广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调配,为农业推广人员提供一定的业务经费,解决推广工作中出现的经济困难;其次应该提高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技术推广的各个地区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推广服务,对于一些乡(镇)和区域性的农业推广机构和组织的公益性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最后应该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的编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遵循高效、精干、合理的原则选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此外,还应该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以及具体的地理情况进行科学预算,有效落实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情况。
3 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最大范围更广领域地为广大人民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于一些乡(镇)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效落实,首先应该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对推广人员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合理调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布局,从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工作中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迎军.浅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的途径与措施[J].华章,2012,(32).
[2] 吴雄周.对农业技术自组织推广能力提升问题的理论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3] 周俊.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角色与能力定位探讨[J].南方论刊,2010,(9).
[4] 吴雄周,彭秀丽.提升我国农业技术自组织推广能力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6).
企业降低成本的措施与途径 篇7
成本是指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金耗费, 它以货币的形式来反映企业经营耗费情况。在会计中, 一般是以一定的经济活动为主体来反映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的, 支出侧重于反映整个企业的消耗;费用侧重于反映某项营业活动的消耗, 以便于反映和控制消耗水平, 并为成本计算打下基础;成本则侧重于反映某个特定的具体的对象 (产品、劳务或某种活动) 发生的消耗, 以便于反映和评价“制造”这个对象的价值及经济效益。控制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工作。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意义
1. 降低产品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增加经济效益, 是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利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产品成本越高, 利润就会相应减少;反过来, 产品成本降低, 则会相应增加企业利润。降低成本可为企业、投资者及其集团增加收入, 带来经济收益。当企业成本有效降低, 销售产品后则能收回投入在成本上的资金, 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正常地进行, 企业通过资金积累, 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条件, 当企业规模扩大后, 又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2. 企业通过产品成本的降低可节约人力、物力的消耗, 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
当企业成本降低以后, 就可用最少的人、财、物, 生产出最多的产品。特别是对于节约了一些贵重材料或稀缺的材料, 也节约了资源, 造福了社会, 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制定的控制成本的各项措施与方案, 一般是通过对原有的消耗进行修改, 制定新的方案, 来减少生产过程中物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3. 降低产品成本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产品成本是一项综合性指标,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经济核算和分析, 可以看到原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与节约、产品产量的增减变动、产品产量的提高与下降等。这些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工作, 从而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4. 企业通过产品成本的降低可大大降低产品价格, 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企业要想增加产品销量, 可降低产品销售价格, 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成本的降低是产品价格降低的有利保障。如果企业的成本过高, 产品售价就会过高, 企业就会没有竞争优势。企业只有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消耗,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企业降低成本的途径
1. 企业要想降低成本, 应全员进行成本管理, 在全过程实行成本控制。
因成本涉及到企业所有人员及生产的全部过程, 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 这就要求企业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企业的全体员工和生产全过程, 将成本指标落实到企业的每个员工, 每个部门, 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 让每个员工都关心成本、注意成本控制, 从而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2. 企业降低成本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降低产品成本一个重要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 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就减少了, 从而可使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等费用降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新设备, 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的材料等。对企业的生产职工进行培训, 提高职工素质可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节约材料的消耗来降低成本。
企业通过降低材料成本可降低产品成本。因为在产品成本中, 材料成本占有的比重往往会很大, 一些加工性行业尤其明显, 由于材料用量大, 因此, 降低材料的消耗有很大的潜力。
4.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昼控制生产损失。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必然要发生一些诸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而对于这些大部分的损失, 都是列入产品成本的, 因此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也可通过减少生产损失来实现。
5. 控制制造费用可降低企业成本。
制造费用也是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造费用的项目较多, 应对每项费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来降低成本, 如对低值易耗品、办公费等的控制, 应制定相应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 促其不断降低。
6. 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标准。
企业领导要重视成本控制的作用, 只有一个企业的领导重视, 才能解决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制定相应的降低成本的制度及措施, 并严格去执行。为提高企业领导及职工的管理意识, 降低企业成本, 一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意识, 特别是企业领导的意识, 反复强调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性, 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二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好的业绩、高的营业利润, 只有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7. 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成本管理就是应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 来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从而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提供基础, 为企业提供更高的成本效益。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 成本优势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作用。企业应有敏锐的感觉, 及时发现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 调整适合本企业的战略战术。企业应加强战略成本管理, 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加大科技含量投入, 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 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 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 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 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信息, 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 增强成本观念。
四、结语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企业应对成本管理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严格控制成本, 尽可能减少成本的支出, 使成本持续降低,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摘要: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目的, 降低成本可有效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工作重点无论如何转移或变化, 都应加强降低成本的工作, 努力降低成本来增加企业的利润。企业领导及员工应强化成本意识, 重视成本管理, 提高企业利润, 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与竞争力,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增强企业活力。本文介绍了企业成本的内容, 分析了降低成本的意义, 论述了降低企业成本的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企业成本,经济活动,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提高生态养鸡效益的途径与措施 篇8
1 建立良好的营销体系
生态养鸡技术不是难点,营销是关键,因为所卖的产品与众不同,因此价值自然要得到体现。营销体系是建立在质量基础之上的,核心是树立品牌。在建立营销体系时,要紧抓顾客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建立多种渠道的营销网络。
1.1 赊销与订单销售
生态养鸡的产品销售有两个难点,一是价格贵,二是假货多,因此很多顾客在购买时非常小心。在产品销售的早期,可以对比较熟悉的顾客进行赊销,通过他们使用之后的宣传打开销售渠道。这是一种由点及面的销售方式,虽然时间比较长,但客户非常稳定,宣传效果好。尤其要关注那些家有小孩或老人的客户,土鸡蛋和土鸡肉是他们非常乐意接受的产品。
1.2 定点销售
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必须进行定点销售,在城镇的超市设立固定销售点,或设专营店。定点销售要求产品的供应具有连续性,不能销售来源不明、无质量保证的产品。要求精心地安排生产计划,各批次的土鸡在蛋肉供应上紧密衔接。如果自己的生产能力不能达到要求,可以联合几个生态养鸡场共同供应产品。
1.3 一体化休闲销售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文化成为时尚。生态养鸡场一般都是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可以利用地理优势、产品优势建立休闲区,集餐饮、钓鱼、爬山等活动为一体,带动生态产品的销售,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产品销售方式。
2 打造良好的繁育体系
大部分的生态养鸡户所养的鸡种是本地的土鸡,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性和安全性,必须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因为收购的种蛋,其受精率、孵化率都不能得到保障,潜伏的疫病也比较多,如沙门氏菌的感染等。繁育体系至少包含两级,即种鸡群与商品鸡群。种鸡群要求产蛋量高,蛋重在50克以上,蛋的大小均匀。一定的蛋重是下一代健康的保障,过小的蛋不利于孵化。商品鸡群分为蛋鸡与肉用鸡,蛋鸡群的年产蛋量要求达到140枚左右,蛋的大小与均匀度不作过分强调,因为很多消费者都认为土鸡蛋小且不均匀,所以可以在销售时进行分级销售。肉用鸡的公母体重(饲养一年)分别达到1.2千克和1.5千克左右。
在建立繁育体系时,一定要注重选择与淘汰。在种鸡群内,要经历多轮筛选,确定适宜的公母比例,消灭各种潜在的疾病,建立健康的鸡群。商品鸡群也至少要经历两次筛选,一次是在育雏前。选好苗鸡,一次是在一个月后,即育雏结束散养开始前,要尽量淘汰弱小、体残鸡只。
3 构建良好的防疫体系
防疫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选址开始。选址要考虑四个因素:防疫、饲料、鸡只的安全和污染物的处理。一般来说,选择的场址要求地势高燥平坦、开阔、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污染,且3千米内无化工厂,距交通主干道1千米以外,场地四周建围栏或拦网。
很多生态养鸡户认为生态养殖疫病少,不用接种疫苗,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规模化养殖的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会全军覆没,虽然生态鸡群的体质较笼养鸡健壮,但也只是普通病较少,对传染性疾病则同样易感。针对几种重要传染病,特别是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新城疫等几种传染病的防疫必不可少。一般地区可以参考下面的免疫程序: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液氮苗;5日龄接种新城疫及传支二联多价冻干苗;12日龄接种法氏囊苗;18日龄接种新支二联苗;24日龄用法氏囊苗二免;35日龄用鸡痘与禽流感油苗同时免疫;55~60日龄接种新城疫I系苗。产蛋鸡还应进行以下几次免疫:110日龄新支二联苗饮水,并用新支减三联苗注射;120日龄接种禽流感油苗;230及350日龄各用新支二联苗饮水1次;280~300日龄用禽流感油苗注射1次。其他种类可以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决定是否免疫。
4 关注饲养管理中的敏感时期和突出问题
4.1 敏感时期
要保证生态鸡的饲养效益,就必须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体重达0.6千克以前的生态鸡成活率比较低,只有80%左右,因此,这是一个关键时期,过了这段时间,成活率就比较高了。选择恰当的育雏方式和保证适宜的育雏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疫病的影响,特别是从农村收购来的种蛋,潜在的病菌较多,最典型的是鸡白痢,防止鸡白痢要从孵化开始,出壳较晚且困难,有白痢症状的鸡要一律淘汰。腔上囊病最容易在0.5千克左右的鸡身上发生,特别是在春天,遇到天气剧变、换料等应激因素影响时表现尤其强烈,要特别小心,可以提前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或速溶多维。
4.2 解决天然饲料问题
要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减少饲养成本,就一定要解决好天然饲料的问题。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和生态特点,天然饲料的种类有很大的区别,但基本上是由昆虫、牧草、树叶、果实、籽实等组成。采用人工种植牧草、瓜果、树木(日本有一树种———光叶楮,此树叶子蛋白质含量达23.48%,是土鸡的优质绿色饲料,国内已有养殖场引进)、人工诱捕昆虫、人工养殖的蛆虫是解决天然饲料不足的好方法。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各种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鸡的肉质。只有天然饲料充足、营养全面,才能够生产出高营养的优质产品。
4.3 确立合理的养殖计划
为了保证产品的连续性,一定要制订一个合理的养殖计划。按产蛋期计算,种鸡的利用年限为两年,商品蛋鸡的利用年限为一年。肉用鸡一定要经过一年的生长,因为生长期太短,其肉质太嫩,不符合消费者的习惯。根据生态鸡的利用年限和产品的连续供应,合理组织孵化生产。
4.4合理布局
放养密度以每亩(1亩=667平方米)园地200只左右为宜,过密天然饲料会不足,鸡群寻食难管理,或人工喂料过多,影响肉质,同时,土地消纳污染的能力不足,过稀饵料利用不充分,效益不明显。按每10亩设置鸡棚一个,每棚养鸡2000只,实行小棚小群大规模放养,棚内设置栖架和舒适的产蛋箱,防止鸡在外产蛋并抱蛋,各群之间要隔开。
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篇9
创业教育 (enterprise education) , 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从狭义上说,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从本质上说, 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与进行自我创业的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 是适应知识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 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 国外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被赋予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都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其中美国既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创业教育的国家, 又是实施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截止到2005年初, 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 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事实上, 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些不发达国家对其也很重视。肯尼亚在实施创业教育、推动小企业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
(二) 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 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创业研究中心, 开始第一次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起来。2004年, 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作了许多创业教育方面的有力探索。目前已基本形成以人大、北航、上海交大为代表, 有第一、第二课堂结合, 有单独成立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或创业教育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 其他一些高校如黑大、西安交大、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也颇具特色, 但我国的创业教育在探索过程中尚有不足之处。
三、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教育的意义。
1. 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是国家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力军”。高校通过创业教育, 能够激发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而且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创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要转变教育思想,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与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革新。
3. 创业教育是实现产、学、研结合,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
创业不但能创造就业机会, 而且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创造出大量的企业和实体。我国每年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许多优秀作品都被企业抢购, 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的同时, 也使大学的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促成了新兴工业、新兴行业的出现。开展创业教育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 避免了以前高校闭门教学、企业闭门生产的被动局面, 激活了科研技术市场, 充分发挥了高校的人才与企业的资本间的优势, 实现了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从而产生了好的创意和科技成果, 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 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系统的学科体系, 课程设置多流于形式。
主要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教学设施和条件也有待完善。各高校主要通过举办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形式来实现创业教育, 并没有将其融合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 这就导致创业教育的影响仅仅局限于部分大学生, 更多的大学生空有创业激情却内功不足, 最终对创业望而却步。
2. 对于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较少。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 以及经济管理领域对创业领域的重视不够, 导致我国对于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难以形成对创业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
3. 创业教育缺乏社会实业界的支持。
由于包括前述问题在内的多种原因, 目前,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数量并不多, 而且成功的比率很小, 导致实业界对创业教育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创业教育的支持自然也就少得可怜。
4. 缺乏有针对性的师资队伍, 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创业教育主讲老师大多来自负责学生就业和思政工作的行政部门, 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许多高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 这种安排尽管可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缺乏组织协调和制度保障, 而且外请的企业家或创业者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效果有待改善。
5. 对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 展现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即面向未来, 把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创新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新的价值取向, 确立人才资本优先的发展战略。
四、高校创业教育的措施与途径
(一) 通过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 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的激发和培养, 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 如“创业学”、“科技创新学”等课程, 且应依托教材列入学校的课程, 并编写出相关的教材。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等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人才推荐、派遣、人事档案代理等服务。把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与学习、借鉴外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起来。鼓励和倡导各类大学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 并把创业家和各类社会创业资源引入高校, 密切企业、社会和学校的联系, 使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 构建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构建系统的创业教学体系要突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在大学期间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学科建设。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中, 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
(三) 完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 投入资金加强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加强创业教育的软硬件建设, 优化创业教育内部环境。一方面加强对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同时鼓励现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另一方面聘请企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 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四) 为学生创造模拟操练的机会, 体验创业内容。
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十分重要, 学生通过这种体验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开辟校内创业市场, 搭建创业平台开展校内创业实践, 积极建设创业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基地、社会实习基地、创业孵化中心等, 作为学生校内创业的实践载体, 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积极参加团中央和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挑战杯”, 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 科学评价学生的创业能力, 适时推出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 完成学生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多渠道筹办创业投资风险基金, 激励企业家热心支持大学生创业。
总之, 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需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扶助, 需要高校从建立健全的创业教育机制, 培养优秀的创业师资队伍, 提高创业教育效益, 也需要学生和社会不懈地努力进取, 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沈智芳, 新文.校创业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07, (9) .
[2]李柯.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6, (1) .
[3]贺建民, 郭永强.构建地方院校创业教育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3) .
[4]陈文华, 关小燕.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12) .
浅析小区给水节能的途径与措施 篇10
根据我国现行供水情况及住宅用水情况, 住宅建筑给排水节能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1 尽可能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
1.2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采用分区给水方式。
1.3 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减少供水量, 同时也减少供水能耗。
2 小区给水节能措施
2.1 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的节能技术措施
2.1.1 利用太阳能用作住宅热水加热的使用范围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分类。
2.1.2 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是节能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器、储水箱、给水箱、循环管、循环泵、配水管等组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北纬40度以北, 日照时间较长, 均适合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2.1.3 根据现在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 按集热器形式可分为平板型和真空管型。
a.平板型:在住宅中使用的小型热水器中, 目前多采用自然循环方式, 且为单循环, 即集热器内被加热的水直接进入储水箱提供使用。结构简单, 成本较低, 抗冻能力弱。
b.真空管型:全玻璃真空管结构简单, 价格适中, 水在玻璃管内直接被加热, 其组成的家用热水器一般是将真空管直接接入非承压水箱, 采用落水法取热水。也有采用金属热管组合的承压式及采用U型管组合的分离式, 在不同地区都全年使用。具有抗冻、耐压和耐冷热冲击能力。
热管型真空管, 其管内无水, 具有抗冻、耐压和耐冷热冲击能力, 可连接承压水箱, 采用双循环系统, 更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热水系统, 价格较高。
2.2 高层建筑中应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
高层建筑, 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中将管网进水直接引人贮水池中, 白白损失掉了H0, 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 反而把H0全部转化成负压, 甚不经济合理。在高层建筑的下面几层常常是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服务商业设施, 如:公共浴室、洗衣房、汽车库、喂厅、美发厅等这部分用水量占建筑物总用水量相当大的比例, 如果全部由贮水池及水泵加压供水, 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例如:某座大厦是32层的综合性高层建筑, 地下1至2层为汽车库, 冲洗汽车用水量为25m3/d;地上1至3层商业服务用水量为25m3/d;4至6层办公楼用水量为12m3/d;绿化、喷洒及其他用水10 m3/d;城市管网水压可保证供给3层及3层以下的用水, 4至6层可由管网间断供水。若这部分用水全部由地下2层的贮水池通过水泵房负担, 则越年多耗电量约为1.75万kwh, 因此应该重视H0的充分利用。
3 注意生活给水管道中减压节流问题
上文在叙述给水管道出水压力过大问题时提及到容易发生超压出流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对于节能方面, 这一点也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即使在分区后各区最低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仍高达300k Pa-400k Pa。而在进行设计流量计算时, 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是在流出水头为20k Pa~30k Pa的前提条件下所得的。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 卫生器具的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5倍。随之带来了水量浪费、水压过高的弊病, 同时易产生水击、噪声和振动, 致使管件损坏、破裂。
减压节流的有效措施是控制给水系统配水点的出水压力, 已有设计单位提出在配水点前安装节流孔板、减压阀等措施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 为用户提供适宜的服务水龙头, 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所以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后仍应注意减压节流的问题。
4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里, 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按规定:生活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300k Pa~400k Pa分区为宜, 消防给水系统按静水压力不大于800k Pa分区为宜。故若按消防要求水压值分区时, 将使得生活给水管道超压而造成超量供水等问题;若常年用减压阀降压节流, 又势必造成电能浪费;若按生活给水水压要求分区, 则会相对增加水泵机组数目。所以, 无论从节能节流还是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的各个角度来看, 均应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的压力值, 避免造成能量浪费。
5 合理选用变频水泵
在不设调节水箱的供水方式中应选用商效、节能的变速水泵。变速水泵的应用可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中按供水最不利情况计算所引起的水量、电能的浪费问题, 在各类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样, 在热水供应系统中, 随着水泵自控技术及各种监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 循环水泵的运行也可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考虑在配水龙头处装设简易的水流指示器或在最远配水点处装设感温元件, 把信号传递至循环水泵的控制系统, 根据热水的不同配水工况命令水泵时停时转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 从而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比一般供水设备节电10%~40%。
6 开水供应系统
开水供应一般是在每层开水间设电开水器或燃油燃气开水器。电开水器较灵活, 宜作供水量少时用;燃油燃气宜于耗开水量大时用。对于办公楼也可采用小型开水器, 由用户在房间通电使用, 这更为方便而且节能。
7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采用分区给水方式的节能措施
在城市供水中, 根据城市供水规模大小不同, 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均在0.2~0.4MPa之间.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 采用分区供水方式, 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如市政管网压力为0.3Mpa, 则五层及以下楼层可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五层以上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这样即不浪费市政管网余压又不至于使低楼层管网压力过高, 造成能耗及水量浪费.
8 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减少用水量及加压能耗
8.1 减少马桶冲洗水量
目前, 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11 L的坐便器, 耗水量大。若全部使用冲水量≤6L的马桶, 则住宅可节水14%, 宾馆、饭店可节水4%, 办公楼可节水27%。
8.2 厨房、沐浴、盥洗的节水
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 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控制途径与措施 篇11
【关键词】 预算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高校规模不断扩张,资金渠道也日益多样化,做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内控工作,提高高校资金的运转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预算管理主要是对财务计划进行的系统的安排,主要涵盖了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预算的控制欲考核。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对于完善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内部控制则是高校开展各类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健全完善高校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贪腐以及财务漏洞的出现,促进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因此,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高高校内控工作水平,对于优化高校的整体管理,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1. 高校预算管理及内控工作主要问题分析
1.1预算编制工作方式不合理。预算编制对于预算的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高校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导致高校的预算计划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而且高的预算编制一般是由高校内部财务部门根据高校往年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计划制定,因此,经验数据编制的预算计划必然和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偏差,预算计划的执行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1.2对于高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对于内控制度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开展方式认识不足,导致高校内控体系与工作方式仍然处于较落后水平。此外,由于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认为内控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忽略了内控需要高校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制约了高校内控工作的正常开展。
1.3高校内控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不足。内部审计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内控工作的主要问题。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为最基本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而且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地位不准确,都制约了内控工作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方法模式滞后,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校财务内控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阻力。对于提高高校财务内控质量十分不利。
1.4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较差。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求高校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熟悉财务预算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足够的管理能力。但是由于高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丰富,管理能力缺乏,制约了高校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
2. 高校预算管理及内控工作优化途径
2.1全面提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高校的预算以及内控工作的管理意识。保证高校内控工作顺利开展,应首先使高校财务部门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以及财务控制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重要性。首先高校的管理者应当熟悉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工作,明确预算管理以及内控作开展的目的与意义。此外,还应该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促使高校内部人员充分认识到优化财务管理对于保护高校资产,降低高校生产经营成本以及提高高校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通过高校内部之间的协调合作,推动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优化高校预算编制方式,强化预算管理的执行与监督考核。高校的预算管理必须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将高校的战略发展方向作为向导,综合确定最有效率的预算管理方式。对于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切合实际、弹性调整、指标控制的原则。对于价格波动大、成本以及各项费用处于动态变化的内容采取弹性预算的方式,而对于价格稳定、市场情况固定的项目则可以采取固定预算的编制方式,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式,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此外为了保证高校预算编制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强对于高校各项预算的编制以及预算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将涉及到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同、执行方式、预算管理效果等各方面内容进行监督审计,进而起到督促高校预算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应同时在高校的预算管理过程中,重点对于项目的事前审查、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等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在高校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执行力。
2.3完善高校内控工作管理制度。在高校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高校内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及時完善不适应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内控工作对于实际情况的适应性。同时,高校应该针对内控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加强监督与考核,促进高校内控工作的贯彻落实。此外,高校应该结合自身机构组织情况,制定全面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强化审计工作,避免高校内控工作由于外部干扰而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2.4努力构建信息化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由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当完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保证预算管理以及内控工作顺利开展。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重点针对于各类会计数据的收集以及处理,进而实现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并未内部控制工作控制提供财务控制指标以及工作目标。同时需要注意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并保证信息数据资料的及时准确,优化高校信息化建设结构的同时,整体提升财务管理控制水平。
结语
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方面。完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力度,对于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战略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总结分析自身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实现高校资金效益的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柳彦彬 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预算管理 [期刊论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6).
[2] 张春梅 试论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 [期刊论文]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02).
[3] 孟宏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经贸2011(12).
[4] 王淑霞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管理措施 [期刊论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02).
控制途径与措施 篇12
1 动物福利必须做到“三化”
为实现我国动物福利可持续快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就必须超前设想与规划, 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与做法, 进一步加快落实动物福利条件标准化、政策法律法制化、监督管理规范化进程。
1.1 尽快制定一部全面、详细、可操作的动物福利标准
早在2005年5月,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第73次全体委员大会上提交并通过了世界动物福利标准, 其标准主要涉及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陆地运输、海洋运输、人道屠宰和出于疾病控制目的的动物福利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为各国制定本国动物福利标准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标准准则。我国在诸如《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 虽然对部分动物福利标准做出了一些具体规定与要求。但由于标准项目少, 而且较笼统, 缺乏操作性, 监管难等因素影响, 致使其重要意义和期望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笔者认为, 鉴于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规范的动物福利标准这一实际, 应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为指导标准, 充分借鉴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制定动物福利标准的经验, 并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预测未来动物福利发展趋势, 抓紧制定一部内容全面、符合国情、操作性强且适用于当前又符合世界发展方向的动物福利标准。
1.2 加快动物福利立法步伐, 建立完善、配套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
动物福利法制化、制度化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因此, 加快我国动物福利立法步伐, 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动物福利法律体系应是我国当前加强和推动动物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任务。虽然目前国家已将动物福利纳入了《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之中, 但由于条文较少, 规定不明确, 故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国家应抓紧制订动物福利管理专项法规, 为切实加强动物福利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与支撑, 真正实现动物福利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1.3 严格依法管理, 依规定标准操作, 确保动物福利管理规范化
一方面动物福利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前提是建立以动物福利标准为技术支撑和以法律体系为法制保障, 动物福利的规范化管理必须依靠法定的动物福利标准和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操作和管理。同时, 另一方面, 动物福利管理规范化是制定动物福利标准及其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和目的, 同样, 只有实施规范化管理才能确保各项有关动物福利标准及动物福利法律法规的落实和贯彻。
2 动物福利必须抓好六个关键环节
动物福利必须认真抓好动物养殖环境、动物养殖管理、动物运输、动物交易、疫病预防与控制与动物屠宰六个关键环节, 才能保证动物福利得到有效改善。
2.1 动物养殖环境
动物养殖环境主要包括畜 (禽) 舍设计与建筑材料、饮水、饲料及添加剂与兽药等投入品, 舍内外温度、湿度、空气、光线、有害气体等, 除此之外, 还应包括养殖场 (舍) 场环境, 周围卫生、交通、噪音、疫病与生态等外界环境。人们在考虑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应当充分考虑为动物提供舒适、安全的养殖环境, 这也是保证人们从动物身体上谋求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客观要求。
2.2 动物养殖管理
加强动物养殖环节科学管理对改善动物福利状况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动物养殖模式和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改善和保证动物福利, 而且将有利于不断地提高动物个体与群体的生产水平, 预防和控制疫病疫情发生, 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改善和提高动物产品质量, 保证动物产品安全, 提高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2.3 动物运输环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巩固与完善, 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外贸易市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的进一步加强, 动物在陆地、海洋及空中运输环节中的福利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中作了具体规定。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之间动物运输交易数量大、频率高, 切实抓好三大运输环节的动物福利工作, 改善运输条件与环境, 竭力避免运输过程中人为损害动物福利, 在整个动物福利保障机制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此, 我国应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有关动物福利标准, 抓紧制定本国有关运输环节动物福利标准, 以解决动物在运输环节中的福利保障问题。
2.4 疫病预防和控制环节
人们在动物疫病预防、治疗和控制中, 以及对患病、染病动物处理、处置中, 人们普遍对防控疫情传播、人类自身健康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较为重视, 而对此时待处理 (处置) 动物的福利考虑的较少, 甚至不予考虑, 这也是整个动物福利工作环节中最易为人们所忽视和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人们要对自身安全和社会安全更加关心和重视, 人道主义在此环节中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2.5 动物交易环节
我国目前活畜禽交易市场主要分为三大类, 即动物集中 (中转) 批发交易、禽兔犬猫等小动物活禽交易零售市场以及种用畜禽交易市场, 上述三类动物交易市场普遍存在交易场所条件程度低, 标准化设施设备简陋, 加之人们不良传统习惯的影响, 其动物福利状况亦实属堪忧。由于市场管理存在管理体制不顺、多部门交叉管理等问题, 作为主管动物福利的畜牧兽医部门很难有所作为, 动物交易市场动物福利问题的解决, 一是要靠各级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 理顺畜牧兽医、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工作关系, 明确职责。二是要靠工商、市场举办者积极配合, 履行职责义务, 通力合作。
2.6 动物屠宰环节
动物屠宰环节的动物福利问题也极易被人们所忽视, 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由于存在重视活畜禽而轻视将被宰杀动物的心理因素所致。殊不知正确科学地善待待宰动物与改进宰杀方式, 不但能够减轻待宰动物的疼痛和宰杀前后的动物应激反应, 而且还可以改善肉品品质, 提高肉品质量。因此, 善待待宰动物, 加强动物屠宰环节的动物福利, 既是动物福利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至关重要不应忽视的环节, 理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3 加强动物福利组织体系建设
加强动物福利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动物福利管理机构完善动物福利评估组织, 提高动物福利管理队伍素质与落实政府及主管部门职责是动物福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证。
3.1 落实动物福利管理机构
目前, 虽然《畜牧法》及《动物防疫法》已明确了动物福利管理归口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但全国尚无一地将其纳入政府行政公共管理系列, 致使动物福利管理有名无实, 难以运作。
3.2 建立动物福利管理队伍
组建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的动物福利管理队伍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前提与保证。一是要设立动物福利监督员, 并赋予与其工作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权限和责任, 做到依法管理。二是大力开展队伍培训活动, 不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动物福利管理人员应统一纳入动物防疫执法管理系列, 并落实待遇、经费, 确保队伍稳定。
3.3 组建动物福利评估组织
构建完善的动物福利评估组织对推动我国动物福利工作、改善动物福利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按照当前动物福利工作发展趋势和国外动物福利工作经验, 我国应积极探索并着手构建国家、主管部门和社会三级动物福利评估组织, 一方面对各地动物福利状况做出科学评估, 为改善各地动物福利管理, 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指导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与畜牧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组织、集中动物福利相关专家与技术人员, 探索和研究国内外发展动态, 提出应对策略与措施, 并为动物福利监管部门科学决策与依法管理以及为广大养殖业主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关动物福利政策法规与生产管理等业务咨询, 正确引导生产、经营、管理, 摒弃旧的非人道主义的不良传统习俗, 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 增强人们的动物福利意识。
3.4 明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职责
【控制途径与措施】推荐阅读:
工程造价控制途径07-31
企业控制成本途径08-13
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毕业论文08-20
生态环境控制的心理学途径08-24
有效途径措施07-18
提升途径措施06-16
培养措施和途径09-01
问题分析与控制措施05-31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11-11
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