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途径与策略

2024-12-09

培养途径与策略(精选12篇)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1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不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便无法适应时代挑战。因此, 高校要不断改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掌握新时期下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途径, 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培养,途径与策略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人格健康决定了自身的顺利成长和发展, 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因此, 培养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人才, 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增强我国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同时, 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高校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抓住机遇, 采取扎实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充分发挥“两课”的教育引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努力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努力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 用这些科学研究中的成果支撑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就理论讲理论, 必须紧密联系各种实际, 包括当今中外的种种实际, 教学不仅要讲清楚基本理论观点, 而且要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详细的说明和评述, 在说明和评述问题中阐述理论。“两课”应着重解决大学生群体中现存的一些人格及心理问题, 如大学生犯罪、高校自杀现象、大学生中的抑郁症患者等。种种事实都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很多隐性的心理问题, 建议开设一些“两课”的辅助选修课, 如心理学、就业指导学等针对性相对强的一些课, 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认真加以梳理和研究,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 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 建立一个“两课”教育教学的网站, 占领“两课”的网络阵地, 将“两课”系列理论课程的教育和引导渗透到大学生的网络学习、生活中, 尽可能地扩大教育引导的范围, 努力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素质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是形势所趋, 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 这既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成果, 又是在教育事业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人为本, 对于大学生人格培养来说, 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 满足他们的需要。高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不同身心特征,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不断挖掘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注每一个不同的个体, 通过主动服务学生, 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求,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帮助他们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坚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 提高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突出重点, 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人格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人类文化传递、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更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学习、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构建作用, 它影响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规范大学生的言行, 对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行为规范的养成、生活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创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 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通过网络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受学生欢迎的校园主网站, 让学生及时了解网上舆情动态, 加强对校园BBS的管理, 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引导网上正面舆论形势, 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四、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学校专业理论教育的必要补充, 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 正确认识国情与民情, 深刻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高校应将大学生放在社会之中, 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民情, 处理社会事务的环境和机会,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逐步改掉不良的习惯, 促进自主独立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人格品格的形成, 逐步完成健康人格的构建。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所在区域经济、文化等实际情况, 对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组织, 科学规划, 从途径上来说, 一是不断推动学生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帮助他们了解社会, 把他们放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二是把大学生放在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之中, 让他们承担义务和责任, 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生产教育实习、环保宣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 并不断充实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品质。

五、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直接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 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指挥员, 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辅导员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 通过言传身教, 对大学生宣传和灌输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形态武装他们的头脑, 使之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可见,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所以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切实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学生的管理工作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了,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保障, 这样才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具备高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培养和造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 高校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拥有健康而良好的人格在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高校要切实把大学生人格培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不断改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式, 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格培养方法, 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时俱进, 开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

[2]张玉芬.大学生人格教育[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3]潘国廷.大学生成长随思[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7.

[4]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 2005.02.13.

[5]王海.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2) .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2

实施阶段总结(高段)

申报课题以来,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胆实验,努力探索,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课题教师重视不够,学生对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也没有明确的认识,本学期,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依旧是“如何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校教师把语文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习惯、习惯,习而惯之。下面我就这一阶段高段学生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一个总结:

一、主要培养方向和措施: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的学生有一部分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本阶段以来我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学习新课之前能按老师的要求预习课文,要求做到:把课文读熟,借助拼音自主学习生字;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难解的生词;对要学的内容,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对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写上自己的体会。老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你会发现学生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走稳这一步,后面的路就好走多了。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成绩越来越好,反过来又促使他自觉地预习。这样,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二)课堂习惯的培养

1、每一课都抓常规,重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堂的伊始应该从上课铃响,这时候是教师管理的盲区,那学生就会随心所欲,继续玩耍。既不关心上什么课,也不准备好学习用具,因此,对此行为,我校教师对学生提出了以下要求:铃声响,进课堂;用品齐,不慌张。互致礼,起勿响;坐姿正,身舒畅。让学生用儿歌的形式,熟读成诵,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2、每一课都是写字指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法教育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认为学生的写字学习、写字训练可以结合每一篇课文进行,让每一课都成为写字课。在写字教学中有效利用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坐姿要领、执笔姿势、运笔技巧以及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让学生熟记成诵,并按“三个一”的要求去做。课堂上,老师注意随时提醒、纠正,使学生养成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然后再分类指导写法。通过教师的教,让学生养成认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

3、每一节课都是书声琅琅的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请不要忘记为阅读教学打开一扇窗,让新鲜的、丰富的、充裕的空气得以流入课堂,让轻松的、活跃的、和谐的气氛永驻教室。打开了这扇窗,学生就能领略与观赏到窗外那更多更美的风景,外面的世界无限精彩。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方面,我要求学生从读书的姿势,书本的摆放规范自己的读书行为;其次让学生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名学生读课文,比如:开火车轮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以使学生在读课文时音正调准。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最后注重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4、每节课都是学习方法指导课,培养学生积累、掌握学习方法的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首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应该把每节课都当成学习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法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指点。

例如识字教学,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拼读音节,怎样识记字形等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把规定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的材料传授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规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实践,进而形成习惯,掌握方法。

我们还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们可以抓住“极其简单”和“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这两个关键词。国家总理的办公室,却只有寥寥几件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的确“极其简单”,这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而已”是“不过这样罢了”的意思,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仅仅这几样,再一次强调了设备极其简单。这个句子说明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

此外,还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阅读教学,教师要把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去学习新的同类知识即“读写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作业习惯的培养

作业的问题一直是各位老师最为头疼的事了,因为作业的掌控遥不可及,状况最多了,如:不做作业,作业的质量差,写的字不规范等等,成为了一个老大难。为了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课题组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课题组采取了多种评价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如网络平台、学校公共展示区域、各班课室墙报展示区等;定期开展优秀作业评比和写字能手评比等,如:硬笔书法比赛、毛笔字书写比赛、优秀作业展览等活动。学校涌现了一批批“书写之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的积极性。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书写的乐趣。

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培养,围绕书写训练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达到使学生自愿强化的目的。比如说“我的作业我负责”、“坐的艺术”、“让作业更富有情趣”、“比比谁最不会写错别字”、“谁的作业最清楚”、“比比谁的字漂亮”、“抓俘虏,看看谁的错字多”“争当小小书法家”等系列活动;有的老师利用班会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今书法家勤学苦练的事迹;有的老师通过开展《走进丰富多彩的书法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对书法的认识。我们还通过“学科作业标兵”、“书法小能手”、“一周作业之星”等评比,唤醒并树立少年儿童的主体意识,使孩子由“要我”成长,转变为“我要”成长,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励更多的孩子注重规范的、美观的作业书写。同时,我们还利用学校丰富的校园文化资源和便利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参观名家书法作品,使他们在懂得什么样的字更美观的同时,获得艺术享受、受到陶冶熏陶;达到培养良好作业书写习惯的目的。

3、注重个案研究,以点带面,寻求有效策略。

我们在一至六年级各选取了一个实验班开展实验。课题试验前阶段以个案研究为主,每班的语文、老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试验对象,在学校科研处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学校科研处为此制定了相关个案研究的要求,各位老师按要求进行观察、记录和指导。课题组定期进行交流、汇报,以及讨论相关策略。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和规律,以点带面推及到整个试验班。试验研究不仅纠正了个案中的学生的不良书写习惯,也促进了其他同学努力养成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

4、家校合作,促进良好作业习惯养成的可持续性。

我们采用了家校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校内外墙报、校园网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从自己做起,做好榜样,耐心指导小孩的作业书写;对小孩作业的书写进行监督和指导;大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开展相关的作业书写评价活动。

四)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为使我校的学生能够爱上读书,爱上阅读,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了一个书香校园环境。

1.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建设,并定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

2.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3.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二)营造了一个书香班级环境。

1.各实验班根据课题方案和本班实际制订了具体实施细则。

2.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将图书交流。

3.利用黑板报开辟“班级书香”栏,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读书成果、交流思想的舞台。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三)营造了一个书香家庭环境。

1.用心引导家庭文化,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2.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

(四)读书活动四步骤:

1.设立了“四读”时间——多读

(1)晨间自由读。积极倡导学生一、三、五晨间自由地诵读经典,畅谈读书感受。

(2)课堂指导读。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可带入图书馆,也可在班里)。积极倡导学生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

(3)午间休闲读。倡导学生午间休闲时,自由读书,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

(4)睡前放松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倡导三个“共读”。

(1)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

(2)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每个教师都要做学生读书的指导者,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3)亲子共读。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

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为学生搭建了阅读的舞台,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我们的教师不仅仅是课题的实施者,也是课题的受益者。为了使我校的课题能够深入实施,我校老师经常阅读有关习惯养成的论文、著作,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与此同时,还把理论带入课堂,每上一次研究课,我们都能找到老师在学生习惯培养的下的功夫。此外,老师还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个案调查,个案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分析,个案跟踪等等,以点带面,不断地反思,总结,根据自己的课题实验教学写出有价值性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

三、问题分析与思考:

本课题的实施阶段虽然已经结束,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对学生的习惯培养已有初步成效,但是仍有个别学生我行我素;在以后的习惯迁移中,我们应该如何使我们的方法发挥更大的功效。因此我们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整理:穆燕书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3

地理图像,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说学生学习地理成也地图败也地图也不为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培养学生识读地理图像的能力要围绕激发学生的识读图像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识读图像运用图像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识读技能与方法等方面去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识读地理图像的兴趣

教学中多方面培养读图兴趣。可结合生产、生活中的鲜活案例,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生活中,地理图像随时随处可见,电视台播报的卫星云图,火车站或宾馆的旅游线路图,汽车GPS图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图像对生活所起的作用;还可充分利用教材图像与网络图像的结合,我从网络上搜索到“用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地点”、“防汛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广州城市交通服务系统”、“北京SARS病例分布态势”等,更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GIS应用领域之广;尤其当遇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时,我会及时让学生查阅地图,确定位置,适当介绍(分析),激发识读地图的兴趣。

我还鼓励学生翻阅书籍和观看电视节目,如《旅游》、《国家地理杂志》、《荒野求生》,《舌尖上的中国》《《长城内外》等,这样会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去观察、探索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充实自己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各地风土人情的美好情怀,慢慢爱上学习地理,爱上识读地图。

二、教给学生识读地理图像的方法

地理图像规范化判读的步骤

第一步,按照“看图名-读图例-辩坐标-定区位-找方向-析要素”的步骤,初步了解图中反映的主题,以及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特征、分布、联系等信息;

第二步,遵循各类图像各自的规范化识读要求(见下表),提取有效信息;

常见地图类型规范化识读要求

统计图坐标图读取数值大小;

描述变化趋势(主要从变化速度、变化规律等方面描述)

结构图认识构成要素及比例关系;

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分析评价结构特征,找出原因,提出规律

分布图根据定位确定图中事物的分布,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

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并推断其变化趋势;

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掌握图示地理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变化规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等值线图重点分析极值、延伸、弯曲、疏密和闭合

景观图观察图中地理事物(要素)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提取与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调动知识储备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

教学中,教师可先教会学生规范化读图的方法,后运用这些方法与步骤识读各类图像,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方法与步骤的应用,逐渐熟练,只至灵活应用。

三、对学生识读地理图像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识读图像的能力时,教师要有良好的习惯。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材图像足够重视,充分利用教材图像资源。据教材图像,指导学生运用识读地理图像的方法识读图,运用课文文字规范解释图,并与所学的图像联系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好边讲边画,以图代文、以图释文、以图归纳,教师可精选些典型图像,精心、精彩、讲解运用,图文转换,图表转换,图图转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图像的作用、神奇、甚至是魅力。潜移默化,长期训练,点滴积累,提高识读地理图像的能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识读地理图像的重要环节。地理作业的设计要力求图像配置多样多层次,让学生在作业中依据自己的水平层次,完成作业,巩固知识,培养技能。

测试中,要多以地理图像为载体考察知识,考试成绩永远是学生的关注点,是学生永远放不下的“痛”,平时说地理图像重要,如果考试不考图像,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不重视图像,并且识读地理图像能力是地理高考考察重点,附有地理图像是地理试卷的一大特色。

四、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绘图,进一步提高识读图像运用图像的能力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操作的阶段,可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读识和填绘地图,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考虑,可采取以下形式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填绘、仿绘、绘制地理图表、漫画、尤其是借用现代技术,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电脑绘制地理图像,发挥电脑绘图环保,易矫正,易上色,图像美的特点,培养学生识读地理图像的能力。

需强调的是在督促学生绘图时应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尝试画图,学生在画图时,需要思考围绕主题画出什么要素,用什么表达方式,怎么画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即使出现错误,也会加深学生印象,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4

1 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1.1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 教师的教代替不了学生的学, 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1.2 整体性原则。实践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 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监控等方面的培养。

1.3 个体性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允许有个性差异的出现, 做到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经历, 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

1.4 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过程, 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对学生来说, 反馈能使他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对学习行为进行调控、修正。对教师来说, 反馈可了解教与学的效果, 对教学过程不断做出调整,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教学的效能。

1.5 科学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现代教学理论,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计划和确定探究方法、教学模式, 做到既科学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提高自主学习的策略

2.1 预习自学。可以分为“读、圈、疑、思”四个环节:

2.1.1 读———预习首先要“读进去”。要细读、深思;对读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之处, 要提出疑点, 找出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上课, 力争听懂, 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2.1.2 圈———即划、批、写。预习时, 应该边读边划, 边读边批, 边读边写。“划”就是划关键字眼、划重点。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关键, 抓不住要点, 那就没有读进去, 要再读几遍。“批”就是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 可以在听课中验证。“写”就是把自己不懂的问题简单地整理出来。“划”、“批”、“写”这是阅读的“犁铧”。思考的种子, 只有在耕耘过的土地上才能更好萌发。

2.1.3 疑———这是预习的深化。古人说:“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更显示出一个人的创造才能。”预习深入了就会有疑。疑, 就是要求在精读教材, 思考揣摩教材有关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去钻研教材,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1.4 思———预习后, 自己关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自己懂不懂?与这个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这样检查, 可以看出自己预习的效果怎样, 以便进行调整、改进。

2.2 自学置疑。开始上课时, 教师三言两语, 或用投影显示, 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 (注意不是教学目标) 。之后, 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 即自学什么内容, 用多长时间, 注意什么问题, 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本节所要学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并积累了一些问题, 所以学生在自学提纲的指导下对本节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明确, 从而也能够迅速提出问题。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 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在预习以及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但不予以解答, 继续让学生思考。

2.3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 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 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4 合作讨论。学生在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后, 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激励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合作探究, 共同解决。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学生讨论单个回答”、“学生讨论集体回答”“师生共同回答”等。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5 教师解析。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 学生对本节内容、重难点及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精练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 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 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6 测试反馈。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学生在经过自学、置疑、解疑、教师点拨后作一套本节的检测题。做完后, 教师或学生给出答案, 并给予简单解析。教师对检测成绩做以简单的统计,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要充分发挥检测题的功能, 设计检测题时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师生互动,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进一步探究、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 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 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补充与拓展,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也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继续学习, 将自主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下, 使课堂内外都能得到自主学习的开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金延凤, 吴希红.自主与导引: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油气集输管线保护策略与途径论文 篇5

油气集输管线保护策略与途径论文【1】

摘要:油气集输管线是采油厂对采集油气的重要输送渠道,石油油气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油气集输管线大多分布于乡野之中,因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相当数量的不法分子对采油厂的油气集输管线进行钻孔盗油违法犯罪活动,对采油厂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针对盗油违反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强,取得了不小的好转,但是钻孔盗油事件依然是时有发生。为能尽量在根本上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应对油气集输管线增强保护。

关键词:油气集输管线;保护;策略;途径

1从群众的教育工作抓起

因油气集输管线大多分布于偏远的乡野村庄,加之农村是教育宣传的薄弱区域。对油气集输管线分布区域的法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十分重要。相当部分的盗油犯罪团伙来自农村,加强油气集输管线分布区域乡村群众的法制意识,犯罪分子的可乘之机就会愈加稀少,很好的为油气输送营造安全的输送环境。群众的法律法制意识得到提高。

(1)避开农忙时节对油气集输管线和采油厂分布区域的乡村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在乡村的公告栏张贴法制宣传单,告知普及群众对违法犯罪的认识。

(2)在农忙时节,定期安排时间段和相关的油气集输管线看护人员轮班帮扶群众农忙。设身处地的融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群众觉得被当成了自己人,群众才会懂得“应该帮、才会帮、需要帮、必须帮”。

(3)学生是很好的宣传对象。在油气集输管线和采油厂分布区域的学校、敬老院等社会机构进行“讲法律,送温暖”的活动。定期安排单位医生为敬老院和学校学生进行免费的健康查体和免费治疗活动等,将温暖真真正正的送到家。

(4)关于一些重大的节日。为群众增添集体节目,如一些集体小比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品。温情在前,普法宣传工作在后。

2从单位的制度抓起

2.1落实责任到人

在采油厂和油气集输管线的巡护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划分,责任落实到个人。每个小组,每个人有明确的巡护区域,明确责任区域,有明确的责任承担对象。使单位员工在思想和认识上对自己责任有大的提高和改善。

2.2实行奖惩制度

将“零事故”作为巡护工作的目标任务。以年或月作为奖惩期限。在岗的巡护人员,如若能做到“零事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使巡护人员感受到荣誉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巡护人员做不到“零事故”或有更差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甚至辞退,使单位员工明确单位制度的严肃性,得责任的重要性。

2.3对巡护人员的员工数量进行相应的增加

增加员工巡护密度。因巡护人员的数量不够,有些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团伙在看到巡护人员后会对巡护人员进行暴力和恐吓,使巡护人员的身体和精神饱受打击。巡护密度得到增加会有效的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3从运输管线抓起

3.1加强技防的投入

对长远距离和较偏远的油气集输管线,采用混合输送泵进行输送,从而提高输送管线的混合比,有效的降低钻孔盗油的发生几率。在油气管线输送端和接收端安装输送误报警仪器,建立应急防范反应机制,可以迅速排查钻孔盗油的事故,并可快速的进行打击犯罪活动。

3.2对不合理的油气集输管线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

对重要输送段和十分偏远的进行管线的设置进行改进。将这些输送段落的集输管线从原始的“土埋”式改建为“高架”式,有效杜绝钻孔盗油的发生。

3.3对占压集输管线的物体或建筑物等及时清理

这些物体和建筑物会成为违法犯罪分子钻孔盗油的有利掩护点。对这些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清理,保障油气的输送安全。

3.4对运行年数较长的管线进行维护或更换

运输管线运行时间较长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对运输管线的外表进行细致的排查,确保输送管线不会因自然原因造成的疏漏。

4从犯罪的打击抓起

4.1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思想教育

不少的钻孔盗油违法犯罪贩子会对部分部门领导和个人进贿赂赂和恐吓,要求其在进行钻孔盗油时提供“方便”。部分领导见利忘义或者因为害怕不敢报警导致了巡护工作的过失。对这类现象一经查明就要严加办理,以儆效尤。

4.2强化法律意识和能动性

定期对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进行法制教育,使整体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进行爱岗敬业宣传和普及,树立标杆形象。不分时间段,部分地点的进行抽查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

5结语

对钻孔盗油等违法犯罪的防范和打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发动群众、完善单位内在制度、在油气输送等方面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周,及时彻底的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不断进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积极探索研究,就可以在根本上杜绝钻孔盗油违法犯罪的发生,为国家和单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范辉.油气长输管道风险评价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9).

[2]杨晓蘅.油气管道安全工程[M].北京:石化出版社,,(8).

[3]陈贵清,王维军,周红星等.压力管道水击危害及其防治[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

油气集输管线保护策略与途径【2】

摘 要:作为国家油气资源生产企业的采油厂,拥有很多的油水井、计量站与联合站,在油井与计量站之间的集输干支线就组成了油气集输管线网。而油气技术管线保护策略与途径,成为了油气生产单位做好管线安全保护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油气集输管线 保护 策略 途径

油气集输管线是采油单位对采集油气的重要输送渠道,提高集油气输管线的保护,使管线正常安全的运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管理者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要有效的增强安全性,做出油气集输管线最佳的保护措施与途径。

一、加强毁坏油气集输管线进行盗油的打击力度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6

【关键词】教务管理 人员素质培养 途径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逐步向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靠拢,必定要求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开阔的视野。但就目前来看,学院教务管理队伍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学院教务涉及学院教育教学管理和行政工作,教务人员的素质教养对学院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学院教务管理的角度,分析总结目前学院教务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出作为一名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最后提出能有效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一、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强度高,新的办公方式对人员要求高。学院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大,学院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尤其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务管理工作更为繁杂。学院多采取信息化办公方式,学生基数大,数据众多更新快,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更新整理学生信息,还要保证教务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且学生信息数据处理是一件十分需要细致耐心的工作,在技术上要求熟悉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在选课排课方面设置需要熟悉各种系统的建立与维护。学院学生信息数据庞大,工作内容烦琐、耗时长,由于数据更新快和系统不稳定等问题,需要反复作业,工作强度高。

(二)教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效率低下。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复杂,大部分员工多是专科毕业或本科留校,即使是本科毕业,多是学院本专业的学生,因此大多不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老教务人员大部分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却缺乏创新和网络操作能力,对新的办公理念和办公信息化平台接受有难度;而年轻教务人员虽然具有创造力和网络技术,却缺乏工作技巧,在平时的工作业务中处事不够得体或者不够柔软,容易感情用事。总的来说,学院教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一,这就造成学院教务管理效率低下。

(三)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空间有限,工作干劲不足。由于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很多工作都是重复性工作,尤其是在新的办公信息化环境下。例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一般都会请系统设计专家来设计专门的学生信息管理软件,教务老师只是需要把信息录入便可,长此以往,工作重复性大,教务人员容易在工作中产生浮躁厌烦的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甚至有些工作人员一整个月的时间都在给学生录入成绩,导致很多教务人员认为他们没有继续深造的必要。而且,学院对教务人员的重视不够,认为他们只是后勤部门,教学才是重点,这无形中也打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教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受“重科研,轻教学”思想的影响,学院对教务管理的工作也不够重视,这普遍存在于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学院认为教务管理只是学院的后勤管理提高教学才是学院的主要工作,因此对教务管理岗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奖励机制。学院对教务老师的学历、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高,但是教务人员的工资却不高,工作量与收入不成正比,导致学院教务管理岗位流动大,年龄结构不合理,造成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

二、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培养并提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保障教学秩序、提高办学质量的基础。由于教务工作的性质特点,教务工作涉及部门广泛,接触人员众多,工作强度大,时间性强,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在新形势的影响下,还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首先,学院教务管理工作内容繁杂琐碎,涉及学院方方面面的事务,主要是教育教学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作为学院教务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学院的教学安排、学生人数、专业设置、教师结构等内容,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为老师和学生解答疑难。这就需要教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公文资料撰写能力。教务工作内容繁杂,强度大,耗时长,需要教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同时,由于教务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处理业务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困难,这就需要教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急不躁,以和为贵,放平心态,冷静对待,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

其次,教务管理人员还被要求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良好的政治素养,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熟悉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保证高校教学发展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良好的道德品质则帮助教务管理人员在处理工作业务时能够做到踏实负责,耐心不急躁,在工作中培养积极乐观,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加强对教务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针对目前因为学院教务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对新的信息化办公接受困难等问题,学院甚至学校应加强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培训,为教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或者请校外有经验的专家莅临指导,组织讲座,宣传普及网络知识。同时,还可以鼓励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技能的同时能够培养工作默契,有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务人员整体素质,优化教务管理队伍结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日常工作又十分繁忙,缺乏业务进修的时间,长此以往,导致教务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应该制定教务管理人员培养规划,建立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可以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方法来提高教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样以四川大学为例,四川大学为员工参加英语语言培训提供机会,并加强校际之间的学习交流,建立合作项目。同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分学年或学期进行评选、表彰一批在教务管理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和集体。

(三)健全完善教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竞争上岗机制,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舞台和发展氛围,提高教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在新教务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可进行岗前培训。

(四)学校应提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强化教务管理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学校、学院领导应充分认识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岗位人事待遇上为教务管理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关心和支持,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和待遇。且强化教务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对搞好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爱岗敬业意识和奉献精神,为教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高校应提升改革创新意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跟进相关教育管理,增强创新意识,利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多样的管理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勇于创新新模式,提出教育管理新目标,实现教学管理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改革中进步。

总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要求也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自身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还需要高校对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完善的奖励机制和评级体系,以建设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务管理队伍为目标,保证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快推进高校的国际化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素琴.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9(12).

[2]于 松.浅谈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 经济师,2012(7).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7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温州,外贸人才,培养途径与策略

温州, 曾经是民营经济的圣地, 但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疲软、欧洲经济衰退的影响, 现在光环退去, 情况不容乐观, 众多企业开始出现零利润和亏损经营。温州市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 温州前三季度的GDP增幅比预期下降了3%, 全市的外贸增幅已几近于零, 企业关停或倒闭濒现[1]。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下, 温州外贸行业面临着一轮大洗牌, 为了冲破外贸行业发展瓶颈, 除了要适时调整经营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外, 还要积极培养外贸专业人才, 以满足现行经济环境下的外贸发展需求。

1 温州外贸企业的现状

目前, 温州外贸企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即温州外贸企业仍处在传统制造产业阶段, 温州产业集群以鞋类、皮革、打火机等传统加工制造产品为主, 缺乏创新和科技含量, 在国际产业链条处于低端, 抵御风险能力差;且随着人民币升值导致汇率波动, “用工荒”导致人力成本提高, 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上涨, 特别是2012年温州高利贷危机爆发, 使很多外向型企业资金链断裂, 处于崩溃边缘。“外患”即全球经济环境已导致温州外贸企业进出口量严重下降, 国外市场的需求开始急剧缩减, 企业受到两头挤压, 盈利能力大幅减弱。深陷企业老板出走及一些企业倒闭风波的温州, 外贸形势已不如前十几年那样繁荣。

但令人乐观的是, 据温州海关统计, 2013年上半年以来, 俄罗斯出口增长迅猛, 南非、乌拉圭等国进口呈大幅增长态势, 鞋类、通断保护电路装置、眼镜出口呈增长态势, 初级原材料进口占据主导, 一般贸易进出口占九成以上, 比重略有上升[2]。可见, 只要把握宏观局势, 调整企业经营战略,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外贸行业定能获得重新发展。

2 温州外贸企业的分类

温州外贸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拥有进出口权, 但无生产能力的外贸公司。在温州模式下, 温州外贸公司经营的业务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 主要以代理或收购温州地区产品出口, 代理进口原料或设备的方式进行。这类型的贸易公司是外商与温州工厂之间的中间贸易商, 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 或者把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 从中赚取差价。因此, 温州外贸公司规模普遍不大, 注册资金在50万至几百万人民币不等, 公司员工都在20人左右, 有些甚至更小。二是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工厂, 这些企业和工厂不仅具有自主进出口权, 且配备自主生产能力, 通俗来讲, 就是企业和工厂设立了外贸部, 不通过外贸公司这一环节中间商, 直接找外商推销和出口自己工厂的产品。

3 温州外贸人才的需求概况

虽然温州外贸行业形式不容乐观, 但从温州人才网招聘的职位需求看, 外贸人才需求量占50%以上, 特别是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和流通公司, 对外贸人才求贤若渴, 但贸易人才“仓储”不足。从温州外贸企业的类型来看, 温州外贸企业虽以“小”著称, 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企业对外贸人才的专业对口要求并不非常严格, 大约半数的企业要求外贸人才专业与工作要对口, 但企业对从业经验要求却比较高, 进一步证实了外贸行业的务实。因此, 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比较适合温州外贸企业。

再者, 整合温州外贸招聘信息后可以得出, 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销、跟单、单证这三类基础岗位, 除此之外, 外贸经理等管理人才更是薪高人少, 呈现出一将难求的局面[3]。按外贸的流程或岗位划分, 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1 优秀的外贸经理

在外贸企业中拥有独立的客户资源, 具有熟练的谈判、商品采购、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参加展会、善后处理等业务能力, 并且因业务的需要, 带领和指导单证员、跟单员、报关员、报检员等一起完成某一出口事项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的人际交往技能及外贸业务水平特别重要。要求其知识技能素养全面, 无论是外语知识、产品知识、客户服务能力、专业水平、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处理问题的熟练精明程度等都要有良好的表现。外贸经理一般是企业里起决策作用且具有一定领导、管理能力的人才。综合温州目前市场上对外贸经理的要求, 具体如下:良好的中英文表达能力, 从事外贸进出口工作三年以上, 具有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有过成功带领贸易团队的经验, 具备很强的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 富有工作激情, 熟悉进出口业务流程, 能够独立开拓市场。可见, 工作经验要求对外贸经理这一职位来说, 非常重要和必要。一个外贸毕业生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外贸经理, 一般需要三年以上的工作历练。

3.2 外销员

外销员是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 他们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磋商谈判、签约等工作, 有的还要牵涉到运输、保险、报关、报验等业务。因此, 外销员不仅外语要好, 更要懂国际惯例、法律, 熟悉整个国际贸易全流程业务的操作, 还要懂得国际金融和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与禁忌等。因此, 外销员是外贸企业中的骨干人物、核心人物、灵魂人物。外销员一般需要是国贸或英语等相关专业毕业, 学历大专以上, 英语四级或六级以上, 有优秀的听、读、写、说能力, 能独立和外国客户沟通, 且富有开拓精神, 具有很强的开发海外市场能力。

3.3 跟单员

目前, 温州外贸企业对跟单员要求国贸等相关专业毕业, 大专学历, 具有较强的整理、跟踪能力;积极、快捷的跟进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工作细致认真, 能吃苦耐劳, 有报检员培训的经历或有报检员证优先考虑。

3.4 单证员

单证员在温州外贸企业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很多温州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业务占据企业出口业务的半壁江山, 涉及代理出口对单据制作非常严格, 不容丝毫差错。因此, 单证员需要熟悉买卖双方及运输、保险、海关、商检、银行、港口等多方面状况, 通过国际贸易单证制作保证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对业务熟悉程度高、出错率低是单证员的衡量标准[4]。

4 温州外贸人才培养途径与策略

分析温州外贸人才需求概况可以得出, 温州的外贸企业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温州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带有鲜明的“实务性”。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较, 温州外贸企业对能力的重视更高于学历。应聘者一般拥有大专学历即可入门, 但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却是重要的评价标准。虽然温州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外销、跟单、单证这三类基础岗位, 但对经验和实务技能的要求十分严格, 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 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因此, 温州高职院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方面应围绕“地域性”、“实务性”、“应用型”三大特性展开。

4.1 适时调整外贸人才培养方案, 突出“地域性”

以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结合温州区域经济特点, 由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 企业、行业、高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重新制定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使人才培养定位与能力要求迎合温州地区的外贸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 立足社会, 面向市场, 根据人才的需求和变化情况, 灵活机动地调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上有所侧重, 课程模块可以结合温州产业集群特征, 突出温州传统加工制造产品如鞋服、皮革、打火机等内容知识, 语言模块上, 针对2013年外贸出口涨势较好的国家如俄罗斯、南非、乌拉圭等国, 增加第二外语如俄语、西班牙语的外语学习, 突出地方特色。与此同时, 对国贸、英语等专业进行细分, 加大对相关专业中报关、报检、物流、货代、外销等专业方向的细分, 使其符合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目标。

4.2 大力开展外贸实训基地建设, 强化“实践性”

根据温州外贸岗位 (如外贸经理、外贸业务员和单证员等) 对从业经验要求高, 实务性强的特点,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 大力发展学生的外贸实训基地建设。

(1) 完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可以选用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3D仿真商务外贸函电实训系统、外贸单证实训系统和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 营造仿真的商务活动环境, 主要角色划分为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学生登录系统, 作为独立的外贸人员在模拟环境中完成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2) 大力开发校外顶岗实训基地, 多数生产型外贸企业和部分外贸公司, 愿意接受优秀的学生前来实训、实习。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机会, 与这些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合作协议, 选派部分优秀的学生前往企业参加顶岗实训, 这为学生奠定了毕业后独立开展业务工作能力的基础。

(3) 创新校企合一实训基地模式, 把企业请进学校, 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 企业提供外贸出口流程服务, 这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效益, 也为学校解决了校外实训的难题。通过这一系列的外贸实训基地建设, 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近真实的商务环境, 更好地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必需的外贸技能和素质, 大大提高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

4.3 建立专业教师下的企业锻炼制度, 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前, 高职院校外贸类专业教师大都来自普通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 缺乏企业背景, 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 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 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只会灌输“理论知识”, 不利于外贸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 外贸类专业教师应定期去企业锻炼, 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努力提升自己成为既能胜任理论教学, 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外贸专业教师, 保障外贸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 后金融危机下, 温州高职院校在外贸人才的培养途径与策略上应突出“地域性”、强化“实践性”和体现“应用型”。调整外贸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温州区域经济和温州产业集群特点, 大力开展校内仿真类与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建设。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为一体的培养模式, 设置温州区域经济为特点的课程模块, 调整国贸、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学生的外贸实践操作能力。从外贸行业现状出发, 积极引导学生发展贴近行业实际需求的综合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一线外贸技能与积累外贸经验, 努力培养“多方向、多层次”的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2013年6月份温州市外贸数据统计[EB/OL]. (2013-07-29) [2013-08-08].http://hang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263/tab14348/module38252/info439601.htm.

[2]2013年上半年温州市外贸进出口简析[EB/OL]. (2013-07-29) [2013-08-08].http://hangzhou.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263/tab14348/module38252/info439603.htm.

[3]温州外贸经理一将难求[EB/OL]. (2006-12-22) [2008-08-10].http://home.515j.net/html/21/n-4721.html.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8

一、激活教材内容,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拓宽学生知识面

“文化学习是在感受母语与目的语文化认知冲突中实现行为、态度、认知重新构建的一种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使用英语交流时难以做到地道的得体,往往产生语用失误。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比如日常见面时的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言等,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从而使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

译林牛津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话题为dream homes,本单元介绍了不同国家的家园,其提及的ground floor和first floor就体现了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在英国底楼称为ground floor,first floor则相当于中国的二楼,因此在学习这两个词汇时,笔者强调了这一区别,便于学生理解。七年级下册unit4“welcome to the unit”要求学生掌握方位的英语表达方法,而中文中通常表达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将东西方向放置在南北方向的前面,而英语表达则正好相反。在学习这些词汇时,笔者专门强调了这一文化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诸如此类文化差异明显的词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些跨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二、设计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促进语言运用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交际是语言教学的重要达成目标,“英语教学之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会导致学生在交际中的语用能力出现偏差”。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以语言只是和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英语口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英语语言交流。初中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模拟情景的练习活动,如role play,presentation,discussion,debate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口头训练的机会。通过创造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现实生活中熟练使用英语。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在生活中遇到相似的场景,也可以轻松应对,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亲身感受文化差异,长此以往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通过创设模拟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从容自如地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进行真实的英语交际活动。将这些模拟的跨文化交际的场景引入课堂,可以营造英语学习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枯燥的语言知识为生动的生活场景,变传统说教的课堂为全员参与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熟悉和习得语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三、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密切联系课堂,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素材,介绍文化知识,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与语言使用有密切关系的社会文化因素,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教师在进行课堂文化教学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利用短篇小说、英文报刊摘要等生动的材料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板报、海报等媒介,开辟学习英语学习园地和异国文化长廊;校园里常用的标语都可以标注英文,让学生每天有机会阅读和接触英语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资料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有利工具,他们具有生动活泼、可观性强、有吸引力等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深入了解文化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得体性,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将英语课堂与生活密切结合,利用圣诞节、感恩节等国外传统节日,以举办晚会、party、舞会等形式让学生感知节日的气氛,在生活交际中使用英语,体会文化差异,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找到跨文化交际的成就感。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加以实践,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摘要:“外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有效地使用人事系统中的语言特征和非语言表征,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形成,但是,教学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机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活动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以下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来说明课堂活动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阅读策略的培养途径 篇9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培训,阅读理解效果

阅读策略一直是第二语言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它揭示和反映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和内在规律。近年来,阅读理解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其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阅读策略使用的因素,探索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原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质量。这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进行阅读策略培训是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阅读过程。教师通过阅读过程来研究学生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加大语言输入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激发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通过阅读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会与人共处,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激活学生认知环境,完成他们的认知转换过程

阅读是为了获取作者传递的信息。因此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如Anderson et al.给阅读下的定义“阅读是构建书面文本意义的过程。它是一项需要与许多相互关联的信息源相协调的复杂技能。”Anderson et al.对阅读所下的定义被广泛证明和普遍接受。相关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过程;是一个读者寻求最大关联的过程;是一个明示-推断交际的推断过程。从这个意义讲,阅读理解是一个积极的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作者相互作用创造有意义的交际。相关主导着交际与认知。那么,如何获得最大关联?读者使用认知环境和已有信息作为前提与新信息结合起来,寻求最大关联达到推断出文本意义和作者意图的目的。

Sperber和Wilson认为个人的认知环境是一套明示的事实。个人的认知环境是由个人具体环境和认知能力构成的。它包括他们意识到的所有事实以及它能够想到的所有事实,并且根据这些事实作推断。换句话说,它是由世界中具体的物质生活的客观因素和由对客观世界各种不同的认知能力的主观因素构成。由于人们拥有不同的经验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它们有共同的狭隘的具体环境,他们的认知环境也是不同的。依据这个观点,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尽力去激发学生的认知环境,把它当作一样主要教学任务。在激活学生的认知环境,完成他们的认知转换过程的基础上,使用适宜的阅读理解策略培训学生。

二、阅读策略的培养

(一)加强语境效应的推断训练

在特别交际语境中使用语言。语用学认为话语意义体现了说话人的说话意图,体现了一定的语法形式在特定语境中所具有的交际功能。对词和句子乃至语篇的理解如果不结合上下文,孤立地分析语言很难得到真正的意义。因为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孤立的,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它是以句子意义为基础,但它比句子的意义更丰富。话语意义是句子意义和语境相结合的产物。语用学对话语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有效的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语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意义。

传统的“语境”概念涉及语言知识、语言的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说话方式,交际者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彼此了解的程度,人的世界知识,交际的文化、社会、政治背景,等等。这些因素多半作为语言的显性内容(语言信息)和语言隐性内容(语言含义)的直接场合因素加以考虑,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语用推理。

正确地理解语言是建议在正确的推断基础上的。推断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是个特殊的阶段,推断正确是阅读理解水平高的表现,它要求读者在大脑中进行一连串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对已知的事实作出合乎逻辑的联想,以已知的事实为依据对作者希望表达而未作明确表达的意思进行正确的推理。推断有各种形式如对某一观点、某一事物的原貌,由于不便说明白或没有必要说明白则留下表达上的空白而给读者留下推断的空间。读者可以推断作者的目的;作者的个人信仰和价值观;根据作者的语气和文本风格推断作者的态度或情感;推断词汇在语篇中的隐含意义等等。例如:

When I am finished,I pull a chair up beside the bed to face her and,taking her free hand between mine,again notice the long,thin fingers.Graceful.I wonder briefly if she has any family,and then I see that there are neither flowers,nor pictures of rainbows and butterflies;drawn by children,nor cards.There is no hint in the room anywhere that this is a person who is loved.As though she is a mind reader,Mrs.Clark answers my thoughts and quietly tells me,“I sent&…my family…home…tonight…didn’t want…them…to see…”Having spent,her last ounce of strength she cannot go on,but Ihave understood what she has done.Not knowing what to say,I say nothing.Again she seems to sense my thoughts,“You…stay…”

这段选自大学英语阅读第三册第五单元,在本文特定的交际情境下,我们很容易补全画线部分的内容。但是通过画线部分所表达的内容来推断本段主人公Mrs.Clark性格以及她对家人的情感和面对死亡的态度必须考虑语言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际活动的话题,交际场合的适时程度,参与者的相互关系,相对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在交际中所处的地位。

Mrs.Clark是个患者,此时在病房里,她的生命即将结束。医生在房间里看不到一点迹象表示她有家人和她是一个被人爱着的人。她看穿了医生的心思解释说了一段话(画线部分)。学生通过语境和表达出的语调推断出Mrs.Clark拥有坚强的性格以及她没有让她的家人目睹她死亡一幕所给予家人的爱。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没有家人陪伴她的原因。同时,在这个情境中,学生体会到了文化上的差异。

(二)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认知图示

在阅读理解中,作者图式和读者图式之间存在的差距是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之一。问题出现在读者不能与作者分享相关图式。Carrel and Eisterholdren认为“每一个阅读理解行为都涉及世界知识。”Grabe进一步阐明阅读是把语篇信息与读者带给文本的信息结合起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带给语篇的信息恰恰是以图式形式贮存在头脑中。根据认知图示理论,一个单个图示是由信息展现的。要理解信息就要激活图示或知识结构。因此,读者通常用已有知识弄懂语篇意义。就读者而言,首先要输入信息,贮存信息。然后在阅读理解中,激活信息,把自己的图示与作者的图示关联起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把社会文化教学提高到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的地位,既重视语言形式又重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从这个视角看,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成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

目前多数大学教材都是国外原文材料,而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知识及其贫乏。教师在课前按照教材主题把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知识准备好,有助于扫清学生的阅读理解中的障碍。例如:

Now,Joe Gauld is trying to spread his controversial Character First idea to public,inner-city schools willing to use the tax dollars spent on the traditional program for the new approach.The first Hyde public school program opened in September 1992.Within months the program was suspended.Teachers protested the program’s demands and the strain associated with more intense work.

在这段提到的“inner-city schools”是什么样的学校?相关背景知识要输入给学生。inner-city通常指美国城市中较古老的中心地区,尤其有以下特征:低收入人群,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居住拥挤。“inner-city schools”通常被认为具有相对较差的教育体制。文中指出就是这样传统、落后的学校也愿意使用新方法。在日常阅读教学中,相同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年来随着阅读难度和阅读量的不断增加,阅读策略的使用和培训凸显重要。对文章的隐含意义、逻辑结构等的理解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等等都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激活思维,缩短作者和读者图式之间存在的差距,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合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是确保高质量的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Anderson,C.W.Strategic teaching in science.In B.F.Jones,A.S.Palinscar,D.S.Ogle,&E.G.Carr(Eds.),Strategies teaching and learning’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 1987.73-9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1.

[3]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59.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标,学习品质,培养

学习品质是中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信心、意志力、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品质的总和。它不能完全等同于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一般偏重于为人处世的态度, 而学习品质则专门指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个性和方法等。学习品质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和技能方面, 它还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品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课程的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改革, 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因此,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 进入学习的角色, 是化学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笔者通过实践与研究, 探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策略与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能使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现分述如下。

一、自信心的培养是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基础

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 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 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 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是人们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品质, 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源泉之一。即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积极心理学家Fredrickson在对传统的一般情绪理论进行发展, 认为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别的行为, 传统心理学称为特定行为倾向。积极情绪能扩建个体的行为或思想, 而消极情绪则会缩小个体的行为或思想。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实施“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做到尖子生吃饱, 中等生、学困生吃好, 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 激励竞争, 形成一个“兵教兵, 兵教官, 官教兵”, 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做法有: (1) 分层备课。首先必须对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有准确的了解, 然后进行分层, 按学习能力的不同大致分为A、B、C三层。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 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 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 每一节教学时, 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 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 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 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 设计多层次练习, 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主要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进行解答,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同时鼓励较低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努力。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努力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 确实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质量, 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推动力。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 汲取知识, 探求真理, 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情趣, 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 学习兴趣能够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起到准备作用;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推动作用, 对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的创造性态度具有促进作用。所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学生成长的起点, 成就事业的沃土。它能够使得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优先而集中的注意, 深入而活跃的认识, 愉快而轻松的探究, 形成坚持不懈的学习行为等。

笔者认为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新课的讲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导入新课以后, 学生的学习兴趣暂时得到激发, 接下来是要使学生这种暂时的兴趣得到维持。因此, 新课的讲解中也必须贯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尤其是一些表面枯燥的知识。例如, 在构思《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教学设计时, 考虑到单纯的讲授会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 而这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近, 于是将其设计为如下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的模式:

首先, 我们从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的角度介绍社会对材料科学的要求, 科学为材料科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技术为材料科学提供了现实条件。还介绍了材料科学在信息社会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简要说明其发展趋势。紧接着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最为常见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的一些技能, 通过师生对话提出了下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

⒈列举你见过的玻璃制品的用途。

⒉简要描述砖厂的生产过程。

⒊列举你见过的陶瓷产品。

⒋描述你在建筑工地中看到的大功率照明灯及其材料性能。

⒌描述摩托车发动机结构 (用图绘出) 及其原理, 设想无冷却发动机对材料的要求。

接下来, 按区域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 然后引导学生审视有关阅读材料与文本对话, 或让学生查找资料与专家对话, 或在学习小组分别表述自己的观念与同学对话, 或寻求教师的帮助与教师对话, 或留问题让学生课外继续思考与自己对话。在这样的多向互动的学习活动中完成了所选内容的学习。再组织各学习小组分别陈述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情况, 进行交流。

教师应以学生的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为背景来组织学习活动, 使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从生活中去发现并加以感受, 改变教育远离生活, 给人以神秘色彩的局面。使教育走向平凡的生活,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意志的培养是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意志行动, 必须要有行动目的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而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许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优越条件之中, 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意志薄弱, 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遇到学习中的困难, 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品质, 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 随意放弃等现象十分严重。

笔者通过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激发学习动机, 使中学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2) 改进授课方法, 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如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3) 采取表扬与鼓励成功的方法。 (4) 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等。笔者的实践经验证明, 加强中学生的学习意志是培养学习品质的关键。

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的精髓

创新精神是个体综合素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 是推动全体顺应环境、挖掘潜力、走向成功的内在动能。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 它自形成以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 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发散性思维, 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或结论。在化学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活化”和发展。如《化学Ⅱ》关于原电池的教学, 可这样创设教学情景:把2mol/L的Na OH溶液分装在两个试管中, 然后分别投人纯铝片和表面沉积有铜的铝片各一片,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后者产生气泡速率比前者快, 在这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能否设计出比较活泼的金属作正极、不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的原电池?”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 这是学生熟知的。问题一提出, 马上有学生认为不可能设计出这样的原电池。但也有学生联系教材中的实验展开了联想, 联想中创造性思维火花产生了, 提出了以下设计方案:镁、铝作电极, 浸人Na OH溶液中, 镁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铝强, 但镁不跟溶液反应, 所以铝作负极、镁作正极。还有学生联想到铝遇冷浓HNO3钝化, 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用铝、铜作电极, 浸人浓HNO3溶液中, 铝的金属活泼性虽比铜强, 但铝被浓钝化作正极, 铜作负极。

用电流计验证, 果然符合。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突破常规, 跳出原有知识的框框, 能使学生的思维激活到最佳状态, 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五、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中学生学习品质形成的标志

叶圣陶先生给教育的定义“就是要养成习惯”。的确,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且能使其终身收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 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而这些正是学习品质的具体表现。中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阶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尤为重要。

笔者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 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 多让学生各抒己见, 多听学生意见, 与学生配合, 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 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 笔者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例如, 学习《化学必修Ⅰ》氯气溶于水时, 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 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 Cl2、Na2 CO3、和Ag 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 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让学生各抒己见, 相互启发, 教师再巡回点拨, 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 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 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 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11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自制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思考能力弱等诸多因素,又使有序的课堂教学面临极大挑战,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因为难“收”,而不敢“放”。致使课堂上组织的那些集中参与的学习活动大多是被动的,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多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思维产生惰性,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创新意识受到压制。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对小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学生身心和课业负担的重要条件。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我认为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真正调动自身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指导直观操作,使学生学会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为顺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直观的材料,使学生通过操作充分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出4组花朵,每组2朵小花,列加法算式,2+2+2+2=8(朵),并说出加数的特点;再分别用小棒摆3个4、5个3,分别列出加法算式,说出加数的特点;然后由这三组加法算式引出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运算。最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来乘法运算比加法计算来得方便。通过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精心设问,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拥有的知识量有限,不善于思考。由此,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是怎样做的?学生说出推导过程后,教师可以导航:“今天学习圆的面积,能不能用以上推导形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这样,学生思维有了依托,跃跃欲试。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将圆剪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分析半径、周长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学,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考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训练语言表达,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维的习惯。如在教学“分手的性质”时,教师先让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3张纸条,将其重叠。把3张纸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取其中的1份、2份、3份涂上颜色,并分别用分数表示之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结果,看一看3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怎样?并说明3个分数的大小。从左往右观察式子,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一说其规律。从右往左也用一句话说一说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把上面两种情况合起来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发言,不仅能主动探索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学生学会读书

小学生在课堂中大多数都是为读书而读书,对读书的目标和重点把握不准。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倘若学生连书都不会看,又谈何自主参与。一些学生对数学书上的一些标记的意思(比如说:虚线方框.虚线表示的数字等)竟然说不清楚。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看书思考,多数学生就把要学的内容读一遍,至于是否看懂,能不能进行一些模仿练习和教师要求的思考题等从不考虑。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在看书时做到边看边思考,提出疑问,划出要点。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例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等问题后,让学生自行设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运用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俗话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数学课堂评价要立足于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由此可知,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多给予学生正向的鼓励、引导,使他们坚信自己很棒,能学得好,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培养途径与策略 篇12

一、尊重的“内涵”

“尊重”, 指尊重人的尊严, 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尊重人的价值, 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就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 并培养幼儿“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二、对幼儿尊重意识现况的分析

在日常观察中我们发现, 现今的孩子在家中都是称王称霸, 和同伴相处事事以己为主, 尊重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 主要是现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一出生就是全家人围绕的中心, 现代的父母工作繁忙, 老一辈人带孩子的较多, 隔代宠爱的现象较严重。另一方面, 随着“70后”、“80后”的新一代青年的成长, 这群新时代的家长有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 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 父母们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 很多父母们与长辈和师友相处时不太注意, 自身的尊重意识不强。

三、多途径培养幼儿尊重意识

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 事实上尊重意识融合在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 开展相应的活动, 提供感受认识的平台让幼儿多途径地树立尊重意识。

(一) 观察讨论, 在生活小事中认识尊重意识。

对幼儿尊重意识的培养应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开始, 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激发幼儿的观察, 并展开积极的讨论。

1.视觉感知, 明辨事理。

观察作为幼儿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能够让他们通过视觉的直接感知, 清楚地认识尊重意识。这些观察的来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为了让幼儿对所观察到的有关尊重意识的现象, 有更深刻的认识, 观察后的讨论是必须的。在讨论中, 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理解沟通, 提高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同时在讨论中, 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思考当前的事物, 并进行交流, 彼此既是言说者, 又是倾听者。这种平等、相互的交流是尊重意识的一个方面。

2.事例讨论, 感知尊重。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总是很琐碎, 有很多事情看似小事, 但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些有违尊重的现象就来源于这些小事。如, 有的孩子喜欢叫别人外号, 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 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 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可能对于他们来说, 这些行为只是想看热闹、好奇;只是想开个玩笑;或者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不认为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对尊重的认识还比较淡薄。教师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 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活动, 从而意识到尊重的所在。教育者的目的就是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尊重, 在讨论中正确辨别日常生活中的尊重与不尊重现象, 激发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识。

(二) 随机生成,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尊重意识。

1.榜样示范, 随机引导。

要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以儿童为本的概念和意识, 以身作则, 尊重每个幼儿。这样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他人, 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才会变得友好、宽松和谐。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善于发现, 随机生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尊重意识。“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 在与环境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也指教师在幼儿游戏与其他活动中, 发现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及时介入进行随机教育, 或对该活动加以充实和扩展。

2.生成活动, 体验尊重。

当然随机生成的活动有很多, 但有些生成活动其实是在教师的预设之中, 是教师有意识给予培养和发展的。例如, 通过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活动培养尊重意识, 艺术领域的活动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在活动中, 教师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表达, 充分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要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解、描述。可能有的幼儿说的、画的、唱的、跳的和教师设计的主题一点“不着边”, 但是教师要认真倾听、接纳, 同时还可以提意见、建议的方式, 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帮助, 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三) 换位思考, 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尊重意识。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 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 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 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要让幼儿对尊重意识有比较明确的理解, 更好地发挥换位思考的作用。我们必须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给孩子一个体验的平台, 让他们来感悟尊重意识。

如幼儿园中我们请小朋友给大家表演节目, 观看的孩子不仅自己不看, 而且和别的孩子嘻嘻哈哈地玩耍, 既影响了表演者又影响了欣赏者。这样的现象可以说在幼儿园中是十分普遍的, 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这样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 我们运用换位思考, 让孩子亲身体验。把那些看表演时爱吵闹、不尊重他人的孩子集合起来, 请他们表演自己的特长, 尤其是他们感到骄傲的一些本领。在表演时教师有意地表现出不在乎, 并不时打断他们的表演, 让他们体会到不被人尊重的感受。有的孩子就会说:“老师他们太吵了, 不听我的。”相应地, 我们再让他们体会大家安静地观看表演, 并对他们的表演表示赞同, 结束时给予掌声。利用孩子们亲身的体验, 让他们比较两种情景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孩子在初步的换位思考中理解尊重带来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 培养他们初步的尊重意识。

(四) 潜移默化, 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提高尊重意识。

创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自尊心, 需要别人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尊重他们的兴趣选择;尊重他们的性格。同时, 还要注重启发、引导幼儿逐步养成互相尊重的品德和习惯。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环境对幼儿也是重要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之前, 家长首先应该检点自身行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们成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尊重意识,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去引导他们。

(五) 主动尝试, 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尊重意识。

让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为他们提供亲近社会和熟悉社会的机会, 而幼儿对尊重意识的认知和理解, 最终是要用行动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为幼儿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人, 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去主动尝试和表达, 这有助于我们发现, 他们对尊重意识理解的程度和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要给幼儿创设一种相互尊重的环境氛围, 从幼儿园到家庭到社会, 积极地运用幼儿生活的每个细节, 以引导教育孩子。对各种途径的灵活运用和相互穿插, 鼓励孩子们从他人的角度去分析事例, 将尊重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既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尊重氛围。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与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联合主办的.

[2]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

上一篇:教师自编下一篇:设计院工程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