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2024-09-30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精选12篇)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篇1

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上, 好奇心很强的“小猫”们随时有可能跑去追赶“蝴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回课堂, 更重要的是, 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利用一切教学资源, 有目的地对他们的注意力进行系统地培养和训练。

一、立足儿童认知特点,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 到10 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 分钟, 10 到12 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在25 分钟。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要利用好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 保证课堂效率。一是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 适当分散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尽量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二是合理调整内容难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让教学走在小学生发展的前面, 注意深浅得当, 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排除无关的干扰。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求尽量简单, 上课需要什么就只准备什么, 不用的东西全部放在书包里, 抽屉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 以防不必要的干扰。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巧设导入悬念, 抓住学生注意力。在新课导入时, 教师要善于巧设悬念, 提出引人深思、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知兴趣。

2.教学过程穿插游戏, 吸引学生注意力。心理学告诉我们, 小学生有情绪不稳定性和多动症的特点, 因此采取活泼多样的游戏形式教学, 是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好办法。

3.安排小竞赛, 提高学生注意力。竞赛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所以有意识地把竞赛的方式引入课堂,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朗读课文可以用小组对抗赛的形式, 看哪一组读得准、读得有感情。

4.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吸引学生注意力。变单一的师生之间纵向交流的传统模式, 为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播放录像、投影, 演示实验等, 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5.让学生体验成功, 增强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练习题, 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肯定, 及时开展评比活动, 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看到自己的进步,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三、开展专项训练, 提高学生注意力

1. 课堂行为训练。 课堂行为训练主要是纠正课堂的不良行为, 使之向良好行为发展, 是注意力训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 纠正不良坐姿。教师首先要讲解坐姿的基本要领, 然后以一分钟为单位纠正学生的坐姿, 中途口头纠正每个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表现。为了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反复的现象, 可以中间间隔几次重新练习。

2. 有意注意能力训练。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要培养这一注意,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任务和目的, 使行为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从而不断积极、主动、自觉地保持注意。做得好, 要给予鼓励, 做得不够, 要让他们重做, 以逐步克服注意力缺陷的症状。

3. 意志力训练。 良好的意志品质能为注意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小和尚打坐”的游戏, 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和坚定的意志。方法是坐在椅子上, 腰背挺直, 保证身体端正, 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目紧闭, 让学生坚持像小和尚那样静坐5 分钟。在训练过程中, 注意利用奖惩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强化, 增加学生好的行为, 减少不良行为。

4. 听觉的专注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开展听觉训练, 提高学生的听觉宽度和记忆广度, 更重要的是要纠正学生在听觉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游戏“录音机”能有效提高学生听觉的宽度和广度, 方法是教师读一句话, 学生集体重复一遍, 每次往句子里填加词语以拉长句子。通过不断练习, 学生注意力的专注度和持久性也就提高了。

5. 视力引导训练。 视力引导训练就是运用一定的视力引导工具 (如铅笔) 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克服上课及阅读时不专心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有效帮助学生纠正在看书过程中反复、回跳和眼光游离等分散注意力的坏习惯。运用视力引导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 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所读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 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多方位地激励学生, 帮助学生挖掘潜能, 让学生的心理时常处于积极的状态, 学生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 注意力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篇2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江苏 淮安 王建俊

在小学数学课上,通过有效措施,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注意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正是那扇一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培养注意的持久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每一种注意都依赖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因此,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较长时间地集中,并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

例如在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有意报数,学生刚报完数,我就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 整除。然后让学生用除法算式验证,结果全对。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究竟用的什么方法?这样便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将会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从而愉快、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动手实践,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数学内容本身枯燥无味,教师单纯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必然会减弱注意的集中。

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亲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能达到注意的集中、稳定。

例如教学“7”的认识时,让学生认识了“7”之后,还要教学“7”的组成。这时教师提出下列一些问题:如果6 根小棒先摆在桌子上,要想凑出7 根,该怎么办?

如果分别是5 根、4 根、3 根、2 根、1 根先摆在桌子上,要想凑出7 根,又该怎么办呢?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摆。学生觉得有趣,兴致很高,有的学生很快摆好了。根据摆的情况得出1 和6、2 和5、3 和4 都可以组成7 的结论。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儿童的无意注意,培养了有意注意,同时由于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可让有意注意得到稳定。

又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要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它的面、棱;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时,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演示,提高他们注意的稳定性。

三、巩固练习、培养注意的自觉性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既要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兴趣,又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使他们注意力的自觉程度在练习中得到检验,获得提高。学生对课内主要内容回答正确、中肯,对独立解答的复杂习题,能愉快地完成,说明他们的注意发展了。假如不能完成时,教师应给以提示,引导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比较关键性的问题上。

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甲乙两地相距120 千米,一辆汽车去时用了5 小时,回来时用了4 小时,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往往学生错列成120÷(5+4)。教师指出这道题的关键问题是“往返”两个字,并问道:往返是什么意思?点出这道题的关键词后,学生马上意识到总数量与总份数不对应并很快列出正确算式:120×2÷(5+4)。这种复杂而且易错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的自觉性。

又如讲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设置下列层次:首先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让他们感知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时可指名学生回答:将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全部加起来,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对学生的说法加以肯定,并作进一步引导: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有没有必要将它六个面的面积都求出来后再加起来?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将这三个面面积加起来乘2 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动手、观察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深入、细致地观察,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进而让学生的注意个性得到逐步发展。

以上仅是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篇3

关键词:注意力;兴趣;激情;幽默;表扬;参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49-2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可见,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是很有必要的。“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有的低年级老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分神、乱动、和周围的同学随意讲话、摆弄东西、对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置之不理等,及时批评了学生,可学生只能坚持一小会儿认真听讲,接着又玩起来。注意力在小学中是个很普遍却又很棘手的问题,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更为突出。

造成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因为:(1)学生的自身特点。心理学家观察、研究后认为: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延长,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12岁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体,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弱,保持的时间较短,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整堂课40分钟,能注意力集中一半时间就很不错了。他们容易疲劳,长时间从事同一活动会让他们感到厌倦。(2)老师的教学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欠佳,教师教学方法呆板,不善于处理教材,学生对老师讲课没有兴趣,脑子里总是在想自己想做的事情,再加上老师批评方式不当,就会造成学生对学科的偏差,就很可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3)外部环境的影响。操场上体育课的喧闹声、窗外有人走动、某个学生迟到、教室有些学生随便说话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学生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在学生低年级时就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来提高其学习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抓住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就会对美术变现出感知敏锐、思维想象丰富,并能主动地、积极地、愉快地、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维持持久、集中的注意力,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低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应符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力,学习内容过深过浅、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会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美术老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1.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也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的多种媒体,经计算机处理后再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掀起学生情感波澜。比如:我在上二年级《花儿朵朵》一课时,我收集了许多花卉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接着又播放了一组花儿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花的结构。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多媒体这种形色兼备、声情并茂的场景强烈冲击着学生的视听,学生很快入境,注意力很快集中,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

2.游戏创设情境。

在小学生的眼里,游戏永远都是他们最有吸引力最快乐的活动之一,如果我们能够把游戏中的超级视听效果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并且,把观察到的主题画面以及各种各样生动的人物动态形象记在脑海中。这样一来在孩子们接受美术信息的时候,他们的多种感觉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只需要我们稍加提示,我相信孩子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想画的内容了。我在上二年级《三原色 三间色》时,了解原色和间色的色彩关系,掌握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技能是本课的难点。这一基本理论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变魔术是学生们喜欢的游戏,让学生观察两种颜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另一种颜色,并引导学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出的颜色的深浅也是不同的,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创设了一个轻松、有趣味的情境,把学生引进色彩的世界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自然注意力非常集中。

3.环境布置创设情境。

美术室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重要活动场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美术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从自己学校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装饰我们的美术教室,把美术教室营造成一个优美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们学习的目光,使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沉浸在这种优雅的艺术美气氛中,这无疑是将孩子们的有意注意力立刻转移到你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课上孩子们在艺术美的熏陶下,定能更快更好地创作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

二、用激情和幽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的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没有哪一个人会对一成不变的事物产生激情。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中来。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会利用富有激情变化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和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进而增强注意力。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干巴巴的语言,同样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幽默。风趣幽默的老师能更多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牢地抓住孩子的心。在课堂上,教师那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教学机智的一种体现,适当的幽默不但不会影响上课,而且会活跃气氛。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疲劳导致学生昏昏沉沉,容易走神。适当的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对此,心理学研究已经给予了科学的解释,娱乐会使大脑皮层出现一个新的兴奋灶,根据负诱导规律,紧张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皮层兴奋区域得到了休息,起到了消除疲劳、调节神经活动的良好作用。

三、树立榜样,及时表扬,调动注意力

当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提示也需要有技巧。与其直接点名纠正做得不好的学生的行为,还不如夸奖做得好的同学效果来得更明显一些。因为点名是对个体学生的纠正,而树立榜样却是对全体学生的提示,孩子都有好表现的特点,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在受到暗示以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到学习过程中来。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持久保持,提高学习效率。鼓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会选择适当的刺激物进行表扬鼓励。比如口令表扬:“一、二、三,坐坐好”,“小嘴巴,闭闭紧”,“棒棒冰、棒棒糖、棒棒棒!你最棒!”等方式来加强刺激学生,增强注意力。还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表扬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对上课认真听讲的小朋友以小红花、小五星等作为实物给予奖励。

四、用参与体验保持注意力

1.参与创作体验。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教师教画,学生学画,这种传统而又枯燥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更不会保持很久。教师应转变观念,教学中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参与,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例如在《动物朋友(2)》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动物,在“教师演示”这一环节是由师生一同完成的,我从学生带来的废旧材料中,选出一些,根据大小和形状,先做出一头牛,剩下的鼓励学生们补充完成。没想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到台前,贴上自己设计的部分,他们的参与改变了过去“师演生看”的呆板模式。通过这种自主创作学习获得成功的经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忘的,也比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知识才成功的要愉快得多。这样的课堂,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也保持住了,教学目的和任务自然比较容易完成。

2.参与欣赏体验。

在欣赏时进行参与体验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美术欣赏的主要目的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美术欣赏若只停留在视觉器官,单纯地去看,较为枯燥,不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结果课堂会乱糟糟的,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大量图片欣赏上。我在上一年级欣赏课《中国民间玩具》一课时,本课我们研究的是玩具,既然是玩具就要让他们玩起来,所以我选择用“玩”作为主线贯穿本课,以玩开始,在玩中结束,让孩子们在玩中乐,在玩中看,在玩中赏,在玩中学,在玩中做,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布老虎的创作表现。这样既能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独特魅力,又不觉得远离自己的游戏生活。欣赏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参与,本课设计中我利用了“异质同构”的艺术观点,让孩子利用纸和废旧材料参与制作布老虎,从而加深他们对布老虎的感性认识,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成功达成。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篇4

作为教师, 我们要善于锁定“错误”资源。在“非预设生成”中, 有的是正确的, 有的是不成熟的, 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对教学有意义, 哪怕是错误的生成也是有价值的, 也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因为研究问题既可以从正面 (正确的) 开始, 也可以从反面 (错误的) 入手, 而从反面探讨往往对人的触动更大, 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效果自然会更好。因此, 面对有意义的生成资源, 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任之流失, 而应该及时抓住, 并尽力把它放大、做强。例如在教学“31+21”时, 当学生算成25时, 这样的错误是普遍的, 不能让学生认为仅仅是自己计算时的疏忽, 这是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所以, 教师对此不能淡化处理, 而是机智地抓住、理性地对待, 帮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明白算理, 从而学会算法。

四、及时反思、适时调整, 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中, 不可能一下子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也不可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因此, 在学生学习后, 必须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所获得的知识。如我在执教的“圆柱的体积”时, 课尾我让学生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探究圆柱的体积, 谁能帮助老师小结一下?一时间学生又一次兴奋起来, 争着回答: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 主要用了转化的方法把圆柱沿着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分, 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拼成的长方体底面积和圆的底面积相等, 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和圆的高相等,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也是底面积乘高。这样, 通过小结, 能把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 从而使他们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水平。

在小学数学课上, 通过有效措施, 优化教学环节,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注意个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正是那扇一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人的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 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 培养注意的持久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每一种注意都依赖于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导入, 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因此, 在导入新课阶段, 教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的无意注意较长时间地集中, 并逐渐向有意注意转化。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有意报数, 学生刚报完数, 我就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让学生用除法算式验证, 结果全对。这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究竟用的什么方法?这样便会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由兴趣支配的注意力将会得到较长时间的集中, 从而愉快、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动手实践, 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抽象性, 数学内容本身枯燥无味, 教师单纯地讲解, 学生被动地接受, 必然会减弱注意的集中。因此,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好动的特点, 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亲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 能达到注意的集中、稳定。

例如教学“7”的认识时, 让学生认识了“7”之后, 还要教学“7”的组成。这时教师提出下列一些问题:如果6根小棒先摆在桌子上, 要想凑出7根, 该怎么办?如果分别是5根、4根、3根、2根、1根先摆在桌子上, 要想凑出7根, 又该怎么办呢?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摆。学生觉得有趣, 兴致很高, 有的学生很快摆好了。根据摆的情况得出1和6、2和5、3和4都可以组成7的结论。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儿童的无意注意, 培养了有意注意, 同时由于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 可让有意注意得到稳定。

又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 要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它的面、棱;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面积时, 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演示, 提高他们注意的稳定性。

三、巩固练习、培养注意的自觉性

在课堂练习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 既要力求形式多样、培养兴趣, 又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 使他们注意力的自觉程度在练习中得到检验, 获得提高。学生对课内主要内容回答正确、中肯, 对独立解答的复杂习题, 能愉快地完成, 说明他们的注意发展了。假如不能完成时, 教师应给以提示, 引导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比较关键性的问题上。

如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可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 一辆汽车去时用了5小时, 回来时用了4小时,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往往学生错列成120÷ (5+4) 。教师指出这道题的关键问题是“往返”两个字, 并问道:往返是什么意思?点出这道题的关键词后, 学生马上意识到总数量与总份数不对应并很快列出正确算式:120×2÷ (5+4) 。这种复杂而且易错的习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注意的自觉性。

又如讲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时, 教师可设置下列层次:首先让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让他们感知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时可指名学生回答:将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全部加起来, 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对学生的说法加以肯定, 并作进一步引导:我们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有没有必要将它六个面的面积都求出来后再加起来?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发现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将这三个面面积加起来乘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从而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 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而且动手、观察等多方面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只有注意力集中, 才能深入、细致地观察, 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 进而让学生的注意个性得到逐步发展。

以上仅是平时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有待于在今后教学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浅谈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 篇5

推荐

论文摘要;注意是意识状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的智力发展和对知识的吸收。如果学生学习是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不能很好的感知和认识教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学生,策略,注意力,心理活动

正文;

1、引言;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注意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初始,起着积极地维持和组织作用,对于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十分强调注意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说;“注意正是那一扇从外部世界进入到认得心灵之中的东西所要通过的大门。”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影响更为重要,所以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2、教师角度论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老师......是用讲课的内容来’拴住‘儿童对教师的叙述和讲解的注意力和讲解的注意力的。”显然,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是引起并保持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条件。

2.1、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

2.1.1课前抓住学生好奇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因此,为了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可结合学科的特点,在课前几分钟进行一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和课堂学习的活动。例如:刚入学不久的新生,他们并没有适应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因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唱一些有关学习习惯、增强自信的儿歌或对答。例如:“小眼睛,看老师”“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学习拿第一”“八九十,十九八,我们学习顶呱呱”,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问一些与该科目学习内容有关的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教师运用了设问的方法导出新课,既引起了学生的悬念,又在设问中明确了这课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一开开始就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兴奋状态中,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引起学生学习的期待,激发了兴趣。

2.1.2、巧妙督促学生,使其吧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当人们集中精力进行思维活动室,突然遇到新异强烈的刺激,会使原来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小学生本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到他们,都会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周围同学交头接耳说些与讲课内容无关的话;来自教室外的噪音;抽屉里的一张小纸条或者美术课、科学动手课等科目留下的学习用品以及桌面上的学具;新奇的铅笔盒等,都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排除无关的干扰,如:让学生课前准备时桌面只需课本和文具,其他一律放进书桌里。而在上课时当有学生讲小话、交头接耳说些与课堂无关的话时,可以采用降低声音的方法,把声音压低或者暂时停下不讲课,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于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专注地看他一眼,以此来引起他的警觉,暗示他尽快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2.1.3、交换内容和方式,保持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将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或消失,课堂上表现为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自己会学、愿学和乐学。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一些教学软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变难为易,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2)开展小组讨论,增强群体的注意力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一件事情时,可以促进、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讨论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群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学习水平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然后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有时还可以穿插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完成。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集体的刺激和督促下,听课的注意力增强了。

2.1.4、抓住一堂课最佳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人处在注意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一定对象,并使认识在一定时间内始终集中在该对象上,而抑制与此无关的活动,这就是注意的指向性的集中性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认得心理指向和集中于某一特定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果注意集中,则大脑中只有一个兴奋中心,并且这个兴奋中心有稳定的节奏。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约在25分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

2.2、训练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2.1、在游戏中训练学生注意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喜欢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的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或应付了事。而在他做令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小学生很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孩子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在游戏中还可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求知。

2.2.2、舒尔特训练法

采用盯点法就可以随时训练的,在教室和家里,每天盯着某个点和物体看上几分钟就可以的,还可以采用舒尔特训练法。这个方法是世界上最专业、最普及、最简单的训练法,广泛应用于飞行员,航天员的训练,也是广大学生朋友的有效训练法,此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很明显的进步。

舒尔特表格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 1CM × 1CM 的 25 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 1 — 25 的共 25 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 1 — 25 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

舒尔特方格不仅可用来测量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而且用这套图表坚持天天练习一遍,那么孩子注意力水平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包括注意的稳定性、转移速度和广度。

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家长可以自制几套卡片,绘制表格,任意填上数字。从1开始,边念边指出相应的数字,直到25为止。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 25 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以 12 —— 14 岁年龄组为例,能达到 16 "以上为优秀,学习成绩应是名列前茅,26 "属于中等水平,班级排名会在中游或偏下,36 "则问题较大,考试会出现不及格现象。18 岁及以上成年人最好可达到 8 "的水平,20 "为中等水平。

如果有兴趣继续提高练习的难度,还可以自己制作36格、49格、64格、81格的表。该心理训练系统适用于 1 — 12 年级学生及成年人,由家长主持,每日坚持对学生进行 5 分钟训练,可有效地改善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症状,明显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从根本上做到上课注意听讲,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降低考试错误率,顺理成章地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人的注意力水平有高有低,很多孩子是很聪明的,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学习成绩差。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就要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3、小学高年级角度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3.1、坐姿端正 据研究,一个人双脚放平,双腿端正,就更容易专心致志的工作。要知道,注意力的分散一般是从坐姿不正开始的。小学学生可以通过坐姿端正来使自己尽量注意力集中。

3.2、举目凝视

举目凝视可以防止双眼因看到其他新鲜事物而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3.3、侧耳倾听

当你侧耳倾听时,你自然就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记在了脑海,不放过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

3.4、善于动脑

只有善于开动脑筋去思考,才能从细微的小事中找到真理,学得知识。同时,这是防止上课打瞌睡的最有效方法。

3.5、做好笔记

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不来,过些时候也会忘的。小学高年级课文很长,内容很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如不及时做笔记,再聪明的学生时间长了也会忘记。因此每上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将课堂上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因为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18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做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记课堂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和技能,是对在课堂上感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做笔记不仅有助于维持选择性注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加工消息,辨别重要信息及用自己的话概述学习信息的能力。

3.6、锻炼坚强意志

注意最大的敌人是分心,而外界事物的干扰和内心的走神随时都可能发生,所以一个人的注意力能否真正集中,坚强的意志是很重要的,你要自己给自己心里暗示,以此来锻炼坚强的意志。

3.7、同桌监督

倘若你觉得你的自制力还很欠缺,你也可以让同桌帮你监督,或者你们可以互相监督。当对方没认真听讲,讲小话或开小差的时候,提醒对方。

3.8、抗阻干扰

为了能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你可以采取抗阻干扰的措施。例如:在上课之前,你的书桌上不要放除课本与笔以外的东西等。

3.9、培养直接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篇6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人在清醒的时候,每一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通常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而注意了其他无关的事物。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是有原因的: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家长教育方式──家长可从这几方面自查:①父母教养态度是否一致?②是否太宠爱孩子,使孩子缺少行为规范?③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④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令幼儿不能适应?⑤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⑥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例如孩子程度跟不上老师家长的要求,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等。⑦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表现为容易分心: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自控力差: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数学课堂的注意力问题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上,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圆锥和圆柱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图形的图片,以及立体的实物,颜色要鲜艳些,当他们被放到讲台是,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再有我在讲解图形三视图的,以前都是干讲,这回我拿实物让学生来观察并画出它们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或者给出三视图让他们找出与之相符的实物。还借助一些美术模型、网络图片、幻灯片,直接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学习过程。又如根据三视图判断正方体的个数,这是很多学生都不容易理解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粉笔盒替代正方体,让他们自己摆放,然后观察三视图,或者让他们根据三视图来摆放粉笔盒,引导他们在摆放和观察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诀窍。这样通过直观的演示,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对所学的知识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有效地防止了部分学生因为想不明白而放弃。因为直观教具缩短了数学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加快了教学节奏,这样,学生就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再走神。当然,直观教具也要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教师既要预先准备好一些实物或图片、幻灯片、课件等,又要善于临场发挥,捕捉“道具”,如学生的文具、衣物、教室里现有的设备、景物等,使直观教学充实且不流于重复。因为这些生活中的直观教具可以随时“展示”,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反应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也日趋浓厚。 适当开展游戏、比赛等活动,集中注意力。

班上还有个别注意力特别不容易集中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给予高度关注,经常将一些比较简单直观的问题交给他们,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注意力也是一种训练,经过这一段的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篇7

一、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主要因素

心理学家、神经系统科学家、教育家共同研究的一个主要领域, 就是对注意力的研究。心理学家Wiliam James (1890) 指出:“注意”是从若干个表面上同时活动的客体或若干条思维链中提炼的一部分, 是为了有效率地处理某些信息而有意识地离开其它信息。[1]Elis (1989) 认为, “注意”是指人的意识有选择地对外界的某些方面的关注, 而对其他方面不予关注。[2]Gass等 (2003:498) 指出:“在至少过去的十年中, 注意力的研究已经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在二语习得领域, 人们倾向于一致认为, 注意力在人们选择性的信息提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根据这些研究者的观点可见,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是一种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影响的心理状态。

从学生的自身状态这个因素看。学生的自身状态需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任何一位学习目的明确的大学生应该始终保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例如学生是否精力充沛, 是否有课堂以外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听课, 是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任何一位学习目的明确的大学生, 理应尽量避免受到来自这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课堂的语境这个因素看。课堂上的语境因素主要是指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上, 老师以及同学的言语环境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授课情境, 相关的话语前提等是否会抓住学生的视听, 将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使得学生主动调整其注意力以便跟随课堂。通俗地讲, 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这个因素看。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储备对于其上课是否能集中精力听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基础知识储备较少的学生, 在其上英语课时, 即便是教师讲授的重点知识可能也不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学生不十分清楚他们应当注意些什么, 则教师讲授的一切都似乎并不重要。相反, 英语基础知识储备较多的学生, 当老师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 他们不仅能够认真关注教师的授课, 同时他们还知道需要注意什么, 也知道如何去注意老师教授的知识要点。此刻, 这样的学生, 他们的大脑在双向运转, 是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观点、记忆力和学识。

二、如何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注意力

从上文阐述的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注意的主要三点, 我们不难看出, 提高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需要课堂上主客体共同构建, 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教师的授课期望与学生学习目的的一致性

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授着一节课的重点知识, 但讲台下面的学生却不知所云。学生们不清楚教师的授课语境和授课目的, 也不明白自己该学点什么。优秀的教师一直尽其所能地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各种多媒体辅助手段, 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 然而有的时候, 教师们却只能期待学生们能够如愿掌握他们所要讲授的知识要点, 因为教师会感觉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 未能捕捉到教师讲课的要点。因此, 要想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 必须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课时能够确定其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能学什么, 能学多少, 学生会关注什么, 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利用教学时间, 最重要的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以达到教师授课期望与学生学习目的的一致性。

2. 教师授课角色与学生学习角色相互转化的平衡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刻板陈旧, 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革之后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上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一改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为学生自己讲解的纯粹的自学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一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无法适应。因此,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纯粹的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是目前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精心设计, 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讲授给学生。这部分由教师独立完成;然后就重点内容设计课堂任务, 与学生共同完成, 进而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训练, 让学生们合作学习, 从而进一步测评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检查的形式, 检验学生课后独立学习的能力。最终平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3. 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既有知识储备的关联性

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课后经常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良性的沟通, 确保对学生既有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数, 对学生对于新课的听课要求心里有谱, 以便在备课环节有目的地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样, 教师在授课之前对学生的情况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使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授课目标以及自己的学习目的。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 将教师的授课内容与自己既有的知识储备建立联系, 进而提高课堂注意力。

三、结论

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作为学生, 应该努力排除自身的一些消极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则要精心设计授课环境,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测评估学生的接受程度, 进而调整教学目标和授课内容, 以此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Wiliam, J.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NewYork:Henry Holt and Company, 1890.

[2]Elis R.Classroom learning styles and their effect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Study of Two Learners[J].System, 1989.

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篇8

一、温故而知新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注意力,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就能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要靠它和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的程度而定。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 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了解的东西。因此,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材料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二、注意培养兴趣

要想让学生引起注意又能维持注意, 兴趣是很重要的。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越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就越符合学生的需要, 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加集中。例如, 李艳伟老师的《找规律》一课, 让学生联系实际, 想怎样庆祝节日?这是学生平时非常感兴趣的,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中的节日场景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这样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画面上, 就能很容易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了。

三、调整情绪和精神状态

人在疲劳情况下, 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反之, 人在精神饱满时, 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注意, 而且注意也易于集中和保持。因此, 在教学中要利用注意学生的好奇心适时出具新的教学设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情绪兴奋而求学。例如, 刘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 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玛丽·居里的画像, 又利用录音来播放她的声音, 让学生感到好奇, 情绪兴奋, 在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下, 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教学效益也才会从整体上真正地提高。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篇9

一、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以及新教材的改革对于教师这一角色就提出了更加高水准的要求。十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以及参与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地互动,注重对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质疑与调查研究。学生在这样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一位亲密合作者,使自身由原来的“指导者”身份转变为“促进者”身份,并将给学生施加的“压力”转变为“动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会采用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班进行的交流活动。把科学课的课堂变身成为一个展示与交流的舞台,让学生能够将课下的诸多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广泛的交流,这样会使得课堂的内容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也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积极地投身到课堂活动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能够有准备地把握好教材所要体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或者比较现实的例子,并依据教材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生动、且具有形象性的学习情景,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情境的创设需要充分考虑到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还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需要富有挑战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激发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能力

实验作为科学最为有效的手段,就需要通过实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智力的发展并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但是在实验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科学实验,不仅仅是让学生去做做,看一看就行了,这样是达不到良好的实验目的的。在进行实验之初,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的目的。其次就是实验的设计。这一环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会喜欢去做实验,但是他们会因为自身好奇心的驱使而盲目乱动,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做了一步实验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再进行,这样就会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程序颠倒而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就应当做好实验设计的步骤。在实验过程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猜想等,会有很多的想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了。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去用一切的感觉器官来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注意每一个实验的细小变化,同时必要的地方也需要学生能够做好实验记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知到事物。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实验的结论。学科学非常关键的一环在于运用科学。通过一次次的实验研究,会培养起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能够使之在课堂活动中变得更加地专注。从兴趣培养成为一种爱好,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去爱科学,学科学并真正地学会去运用科学。

四、总结

要想在科学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还需要教师能够在科学课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时进行有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不断地建立起与科学课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真正地能够爱上这门学科的学习。当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需要教师综合去把握的一个问题,上述提供的只是一部分方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各种可能存在的因素对自身的方式方法进行适当地调整以及科学地布局。因此,如何教好科学课,是一个需要继续去深入研究的课题,也需要更多的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使之上升为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摘要:想要在科学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还需要教师能够在科学课的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时进行有效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不断地建立起与科学课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真正地能够爱上这门学科的学习。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篇10

在平时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课前查阅许多资料, 课上滔滔不绝教得十分卖力, 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全部讲了, 才得到安慰, 才“对得起学生”。但结果往往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此, 我们有的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能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 真难教!其实问题不在学生, 而在教师, 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采取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 所以学生不“领情”。政治教学承担着两种使命, 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 不仅是教会学习教材理论知识, 还要学会理论联系实践, 学会如何做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灌输, 而忽视了另一重要的层面, 没有将理论融合到实际中, 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各种政治现象。比如在初三政治课上, 讲到“三个代表”思想的时候, 整个班级都无所适从, 可以肯定的是, 学生平时显然从不关心新闻关心政治。他们回答的问题令人苦笑不得, 竟然冒出三代领导人的名字, 当然被我一一否定了, 于是我问了第二个问题:“三个代表”究竟是谁代表?在这样两个问题下, 学生开始自习教材内容, 弄懂科学的定义, 寓教于乐, 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另外, 如运用幽默笑话、漫画等形式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也很多。

新课程标准衡量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不是以教师教了多少作为标准, 而是以学生学了多少作为标准。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而不是让机械的学习书本知识。一方面固然要求教师很好的掌握教材知识, 另一方面更要求我们教师去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 改变教学观念, 精讲教学内容, 对于一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则重点把握, 对于需要举例分析的知识, 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另一方面, 也可以刺激学生课后多关心时事政治。这样, 在讲清教材知识后, 可以适当的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探索, 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又能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杜绝放羊式的自习方式, 充分的利用课堂的45分钟。

例:在分析“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时, 我采取引导的方式, 由学生自己寻找突破口, 自己阅读本框内容, 思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什么?并根据教材找出有关的知识点, 可以自己提出问题, 等待交流。同学们立刻积极的投入到对教材的研究中, 他们时而讨论, 时而沉思, 一会儿, 整个课堂都沉静下来, 说明他们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 我开始提问, 由学生根据自己编的题目再找出答案, 在这一过程中, 我发现有个别学生思想已经开始开小差, 似乎没有提问自己就与己无关, 甚至开始观赏窗外风景, 这时候我又给他们来了个小小的“刺激”:轮到发言的同学, 可以随意指定教师里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一人回答他的问题, 这下我明显的看到那几个开小差的同学懊恼的表情, 整个人都抖擞了一下, 将全身的热情都投入到课堂上来, 在这节课上,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 有是问题甚至是我自己都容易忽略的, 而学生的反应则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平时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提不上精神的学生, 他们的问题设计巧妙的令我都感觉惭愧, 而且是在课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他们仍能对答如流, 旁征博引, 有的同学甚至由原始社会侃侃而谈讲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 我从每个学生的脸上明显的看到了有着羡慕、佩服也有懊恼、自责的复杂表情, 我想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 知识绝不仅仅是教材知识, 更不可能仅仅是课堂的这么几十分钟。这节课在学生的讨论、争辩中过得很快, 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师生之间配合的很有默契, 虽然这节课我讲的很少, 几乎仅仅是最后的几分钟总结归纳, 但是学生却学得更轻松, 更愉快、更扎实、更透彻。我也从中认识了一个道理, 要想更好的把握课堂, 只有充分的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来, 仅仅靠传统的灌输教材知识, 不仅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 课堂感觉不到学习气氛, 更重要的是没有有效的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 没有很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那么对于教师来讲, 这一堂课就是失败的, 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在后期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学生“复习”新课。

英语阅读课堂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堂;学生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43-1

一、关注课前铺垫,提升阅读氛围

许多英语教师都很重视阅读的教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的读前活动就不太重视了。其实,读前活动与阅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读前活动做得充分,有利于阅读的顺利进行。

根据文章的标题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是最为普遍的一种预测方式。可以根据这一题目引导学生猜测文章大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文章主题。除此之外,读前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分组式讨论、背景知识阐述,还可直接讨论文章题目或以师生相互问答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为阅读做好铺垫。

二、渲染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1.教师的有效引领。在阅读教学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中有的爱出头露面,他们自然会成为对话交流的贵族,精彩课堂的顶梁柱;有的更愿默默无闻,成为课堂中无动于衷的观望着;有的在远离课堂的小天地神游,从而成为课堂的奴隶。苏霍姆林斯基呼吁:“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不愿把自己观点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Craig是这样开展活动鼓励他们的:“给每一个学生编号或者设定某种代号,一旦老师提到这个数字或代号时,相应的这位学生必须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交流机会。同时,回答的学生也会比较轻松,哪怕是错了也没有过关系因为这是老师让我回答的,由此少了一份紧张和担忧。”另外,Craig阐述了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或者某个学生在朗读英语时,突然停顿并且问其他学生‘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watch?’”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些开小差的学生也会因为这样的环节而全神贯注起来。

2.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英语阅读课堂上,教师运用Powerpoint创建风格丰富的演示文稿(幻灯片),再把文稿直接投影到屏幕上,向学生演示教学内容。文稿在以彩色图像应用为主的前提下,辅之以动画、图形和相应的文字说明,以及通过选择色调、合理地组织画面及画面频数,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和强刺激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9A Unit8 Reading是一篇侦探故事阅读课文,课前先写好教案,然后根据教案制作演示文稿;课堂上根据教学的进展适时演示文稿:(1)设计情景,学习生词,导入课文内容。阅读文章的生词含义,既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通过多媒体插入图片,使得英语生词的含义更明了,抽象的也变得具体,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印象也更深刻了。学习生词完毕,把它们有机地串联起来,导入课文内容,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2)检查理解。学生已学习了生词,又有图画的吸引,对课文的理解便成为一种渴望。这时,演示文稿,展示理由,让学生带着理由去浏览课文,回答一到两个理由;再展示三到五个理由,让学生重读、细读,加深理解。(3)归纳要点,展示语言知识点、重要单词及短语,结合句子、文章去讲解,并展示新的例句。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得本节阅读课堂更具悬疑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阅读课的效果。

3.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英语阅读课堂合作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境。如在设计阅读任务时,应多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才最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除简单任务外,导入适合学生认知水平但能挑战其思维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在交际中展示个人及集体的智慧。生生合作,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学生以目标语为交流工具,通过认知、经历的分享,达到思维上的共鸣的过程,是多通道的生生互动。在此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确定他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文章,如:通过共同填写图表,理清所学材料的脉络,加深对文章的全面理解,避免个人完成可能会出现的理解上的疏漏;共同商讨某一段落或某一句话暗含的意思;有一些文章还可以根据文章线索共同商讨,预测作者在文章的下一段可能会写些什么,或是猜测在文章的上一段中,作者谈论了哪些内容。在此阶段,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选择需具有合作的价值,对文章的理解有指导性,并且应确保学生在开展合作活动前真正地理解了教师的指令。

三、课后知识延伸,提升阅读内涵

课堂注意力的培养途径 篇12

一、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大家都知道, 小学生的性格在这个阶段都还不稳定, 他们喜欢一切事物、好动, 对任何新鲜事物会感到有兴趣, 但兴趣只有3 分钟热度. 如果教学中, 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不够创新, 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有兴趣的时候就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反之, 注意力就会不集中, 孩子们缺少对任何事物的持久性。有的时候, 因为受到学习的压力影响, 他们时而会有暴躁情绪出现, 缺少继续坚持的信心, 同时也会以为如此, 害怕老师的责罚, 感到恐惧心里。可以说, 孩子们更喜欢模仿老师。有时候, 如果他们对某位教师感兴趣, 就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愿意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 甚至老师的不良习惯, 孩子们也愿意模仿。但在这种模仿中, 他们的注意力也不集中。

二、影响孩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1. 孩子自身的原因。小学生有着爱动好玩的性格,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 但也不会持续多长时间。就如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想方设法地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用尽了各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办法, 虽然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但是时间一长, 便没有了兴趣, 他们觉得没有新鲜感, 总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 久而久之, 老师觉得累, 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浓烈了。一旦积极性消失, 课堂上注意力还能够集中吗。

2. 教师方面的原因。很多时候,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老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会导致让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例如, 教师的手法比较落后, 课堂中以自己为教学中心, 忽视孩子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所以, 很多孩子表面上与教师互动, 但实际上却东张西望, 不知道教师在说什么、讲什么, 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经常看到。

三、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优化教学策略

1. 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好的提问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在讲课过程中, 教师的提问要做到难易结合, 根据每个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和智力发展的不同情况, 分别对待。对待成绩和智力发展较好的学生, 应该提问一些较难的问题。若能回答得好, 不但可以激发其求知欲, 促使其上课更加认真听讲, 而且对其他学生也有启发作用。对成绩较差和智力发展不那么好的学生, 则提问一些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若能答对, 应立刻给予肯定与表扬,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这样提问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2. 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唤起学生的注意。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去设计教学方法。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 ~15 分钟左右, 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 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 否则, 闭着眼睛捉麻雀, 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

四、结束语

总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国家栋梁人才的基础阵地。课堂教学中, 只有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教学效果才会有所提升。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法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只有这样, 才会给孩子们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 把课堂上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作为教学目标, 一旦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 不仅会提升教学质量, 还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发挥了极大作用。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阵地, 如果教师要想带领这些孩子打赢这场胜仗, 那么,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法必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只有让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才会打开心灵深处知识的天窗, 让智慧的阳光撒满心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究竟应该采用哪些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的途径策略呢?带着这个问题, 做了以下分析论述, 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意力,策略

参考文献

[1]傅鸿福.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J].黄山学院学报, 1998, (04) .

上一篇:农村集体财产下一篇:认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