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2024-07-10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精选12篇)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1

在21世纪的今天, 各高校对于本校教师教学质量问题均给予了高度重视, 努力通过种种举措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并日益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因此, 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已成为广大高教工作者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试图就此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探讨。

一、从青年教师自身来看———

1. 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课程教学内容大都以教学大纲为文本, 以教授课本知识为基础, 这对学生来讲并不具备任何新颖性, 因为这些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加以把握, 很难激起学生探索和聆听的兴趣, 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但是如果青年教师在课程内容上能适度增加关于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效果将会有所不同。因为这种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可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他们在接受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易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对上课产生期待心理,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审视, 高校教师应该既具有解决‘教什么’这一问题的学科专业知识, 又具有解决‘如何教’这一问题的教育专业知识。只有把‘教什么’和‘如何教’这一问题都解决的高校教师, 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教师。”[1]目前很多青年教师都缺乏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师范教育的正规训练, 教学经验积累比较少, 一些青年教师采取“满堂灌”方式, 忽视了教学方式的创新。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式可以加以尝试:一是讨论式教学法:即教师提出某一探讨主题, 给学生一段时间加以准备, 搜集资料, 然后再在课堂上加以讨论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是“师生讨论”、也可以是“生生讨论”。“师生讨论”即老师给出讨论主题, 由全体学生准备。课堂上, 教师选择3~5名学生就讨论主题阐述各自观点, 老师对之加以点评和总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模式, 使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里,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生讨论”则更为灵活, 即让学生自由选择组成团队, 以“组”与“组”的形式就某一问题展开探讨。这种以“组”为单位的讨论形式易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探索问题, 在双方的讨论中产生新的想法和观点,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角色互换教学法:即师生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出一至两个章节, 让学生备课, 由他们主讲。此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比较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在备课的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艰辛, 从而尊重老师的教学成果。而对教师来讲, 在学生的讲解过程里, 教师们能够总结出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 探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 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增进师生间的互相了解, 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的课题教学环境, 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三是情景模拟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再现当时的情景, 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在这样的“拟话剧”表演中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2]。此种教学法因为形式新颖很容易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在学生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还锻炼了其表演技能。

3. 革新课程考察方式。

目前, 高校课程教学考察多为闭卷且以书本知识为主。因此, 应该革新课程考察方式, 将学生的课程成绩细化, 由平时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出勤率以及最终的“考试”三者结合。教师应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学生的课堂表现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角色互换教学或者扮演角色过程中, 教师都应给予加分以资奖励。课程最终的“考试”除了学校规定的必考科目外, 可灵活选择考察方式。在文科教学中对于原著的阅读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 因此可以选择让学生看一本与本学科相关的原著并写成读后感或写成专业的学术论文的形式来进行考察。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又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加深对本学科的理解, 从而巩固教学效果。

二、从学校方面来看———

1. 作为教学主管部门, 应该实施激励与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一是举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通过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 以竞赛的方式评出全校讲课成绩优秀的教师, 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二是举办教改论文大赛。鼓励青年教师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论文形式记录下来, 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这样青年教师就会将研究视点从科研领域适度转向教学教改领域, 为教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获奖论文作者还会有信心将论文投往杂志社, 一旦发表又能扩大学校的教学教改影响力。三是设立教学教改课题专项基金。给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资金赞助, 提高他们深入思考教学教改课题的积极性, 从而注重日常教学过程, 由实践而理论。四是加强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精品课程培训和教学观摩活动, 及时更新青年教师的教学知识, 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在进行激励的同时, 还应强化教学质量监督, 即通过督导听课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目前这两种方式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实行, 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如督导听课, 因为督导大都为已经退休的经验丰富的老师, 人员数目有限, 无法顾及所有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督, 一学期听一至两节课实属不易, 而且督导意见交到教学主管部门之后一般就没有下文了。而学生评教的负面影响则表现在学校给予学生过多的权力, 从而给一些青年教师造成了心理负担, 不敢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害怕使学生反感从而影响评教成绩。因此, 笔者认为在监督过程中, 应该强化对于评教结果的跟踪考察, 由教务部门定期对听课结果进行抽查, 对于课堂教学问题较大的教师, 应该组织其他督导再次听课并形成报告、建立档案, 同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学院, 由学院帮助其改正不足。对学生评教结果不理想的教师不应“一刀切”, 而应该组织专门的督导小组深入到课堂中去了解详细情况, 如果属实, 则应该帮助其改进。此外, 教学主管部门还可给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 并将录像交给教师本人, 使之发现教学中的不足。

2. 作为人事主管部门, 应当改革教师职务评聘制度, 将教学和科研放到同等高度加以考察。

目前, 很多高校的职务评聘制度将重点放在了科研成果的多寡上。这使很多青年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科研上, 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人事部门在制定职称评聘制度时, 应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绩。对获得过校级讲课比赛前三名、教改论文大赛二等奖以上、成功申报过校级以上教学教改课题的教师予以优先推荐, 避免高校教师只重视科研成果不重视教学质量的现象出现。

三、从学院角度来看———

1. 有效实施“传、帮、带”一对一指导制度。

“传、帮、带”制度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即高校让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刚入校的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制度。为了避免此种指导方式流于形式, 院级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例如给指导教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青年教师申报教改课题时须将指导教师放在前三位置等, 使指导教师有充分的积极性。同时, 应实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 让青年教师承担部分教学工作,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指出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而促其改正。

2. 定期举行教学沙龙会。

沙龙会形式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青年教师公开课。凡是刚入校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开设公开课, 由本学科老师及院领导组成专家团以及部分学生代表一起参与听课并给予评判。青年教师则应该根据听课结果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教学经验交流会。此种交流会既可以是学生评教效果好的老教师来给青年教师做讲座, 也可以是在校级讲课大赛中获奖的青年教师来做讲座。以经验交流的方式, 在轻松的氛围里, 让青年教师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青年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大家讨论, 在彼此的交流中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式的创新。三是教学研讨会。以学科为单位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 每周选一个固定时间, 集中讨论本学科热门和前沿问题。青年教师在这样的研讨过程中及时更新知识, 为教学内容的创新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唐景莉, 陈帆波.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怎样站稳讲台[N].中国教育报, 2007-08-18.

[2]漆向东.大学教学:教之有方而教无定法[J].江苏高教, 2009, (4) :98—100.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2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师教育 微格教研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着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教学技能提高?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微格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以其鲜明的特点适应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需要?值得推广。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在有关政策的指引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强有力领导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广大中小学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培训中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师德修养和教学技能。然而高校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教学技能的培训却仍在沿用传统模式进行?且很少有专门的政策和规定加以规范化、常规化和有组织化。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构建切合高校实际的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是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值得研究与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重专业知识培养轻教学技能提高一直以来?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管理者和教师普遍看重的是以个人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和优化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为主要目的的在职培训?如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而把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学校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致使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主要处于自我摸索的状态?充满了极大的随意性。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大学的目的是追求科学?而其它学校只是学习既成的知识”的观念根深蒂固?因而在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的认识上?科研总是被看得更重一些?教学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反映在对高校教师素质的要求上则是学术素养高于教学素养。于是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为主旨的技能培训不被重视?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二是教师评价上的偏差。目前?在高校?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就是科研。科研上去了?地位、荣誉、利益也就有了。即使教学差一点?也无大碍。相反?教师们如果不出版专著、不发表论文?就很难在高校生存下去。这样使得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把他们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学术研究和写作上了?教学则是得过且过?对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活动缺乏热情?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培训手段落后?培训方式单一即便有些高校有一定的教师技能培训?但也主要是采用一些传统陈旧的手段和方式?如教研室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撰写教后记、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等等。这些活动及相应的制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无疑具有一些作用。然而问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活动由于缺乏较好的操作性而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名存实亡。

上述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在提高对教学技能认识的同时?不得不寻找更为有效的手段。

二、微格教研的特点和步骤

微格教学是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创?主要用于培训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而言?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技能分解细化成许多具体单一的技能?

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摄像机、录像机、全场录音系统、视音频摇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对受训者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然后再通过专门而反复的训练?使之掌握某种技能和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其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正是由于微格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提高即将成为教师以及已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最有效、操作性极强的培训方法。微格教研则是用摄像机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放像再现及时反馈?供教师个人和学科组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可见?微格教研采用了格教学的合理内核?是微格教学的深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易见效。微格教研采取分解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技能进行分解。微格教研的组织者可以根据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其中的某一项为某次微格教研的课题。如事先约定研讨新课的提问技能?评价时就只评价新课的提问?在评价后?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这部分课程的重教?接着再评价。如此循环?使受训教师教学技能通过研讨、自悟得以提高?教学水平日臻完善。??及时反馈?再现分析。主讲人讲完后?马上进行评价。每一位听课教师都必须对主讲教师发表评论意见。为保证微格教研的特色?可以采取“”教学指导方法?即听课教师在评论他人教学时只讲条肯定性意见?同时提出条改进建议。大家的意见往往是重复的?经过归纳?最后学科组提出条表扬性意见?条改进建议供主讲人参考。在此过程中主讲教师也有机会观看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给主讲教师和听课教师留下的印象深刻?使他们可以清楚形象地认识到如何应用教学技能以及运用教学技能的原则和要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微格教研的具体流程如下图

其具体步骤归结如下

第一步确定教研对象、目标、内容———选择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微格教研对象?提出微格教研所应达到的目标?确定为达到此教研目标所适用的教学内容。

第二步采集信息———将教研对象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

第三步反馈评价———教研组全体人员针对教研对象对自己教学设计的自述和教学录像中的各项具体教学行为?按各个教学技能要求和教育技术理论?逐一反馈评价?提出建设性建议。

第四步认知迁移———经过微格教学研究后改进课堂教学?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并将改进后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选编成音像资料?作为教学技能训练示范资料?供其他教师学习观摩和研究。

三、结论

微格教研是提高在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效而经济的途径。在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引入微格教研?符合高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和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高校教师教育过程中重学术资格的提升轻教学素质的培养?采用正确的导向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并对教师参与各种培训做出相应的规定?引导教师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探究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互相学习?形成合作共赢的教学共同体?构建学习型学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微格教研等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新的培训模式?以促进高校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浅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本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论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备课 讲课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的基础工作是备课,教师备课应重视教材的选择和吃透教材内容,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写好讲稿,并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讲课时应掌握讲课的基本要领,要求学生正确笔记,掌握好讲课进度并控制讲稿内容;在当前普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条件下,既要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又不能偏废传统的板书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讲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把课备好,有了这个条件,再加上科学的授课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完成好这一核心环节。本文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备课、课堂讲授和教学手段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

一、科学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讲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功夫在课堂之外,要想讲好课,首先应当在备课环节下功夫。

(一)认真选择教材,吃透教材内容

选教材是备课的第一环节,教师首先会碰到选择合适教材的问题。今天的高等财经教学与30年前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当时的教材是统编、指定的,教师基本上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今天的教材市场百花齐放、五花八门。教材的丰富本是好事,但教材多了,难免鱼龙混杂、良荞不齐,因此,教师必须仔细甄别,选择高水平的权威教材。通常,选择教育部推荐的重点教材、得奖教材是保险系数较大的简便方法。

选择好教材后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吃透。笔者个人的体会是,把教材拿过来,通读一遍,目的是对整本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对全书的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通读的基础上,还要研读,只有研读才能吃透教材,在研读中要找出哪些部分是各章各节的重点和难点,哪些部分是材料的平铺直叙。还应找出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对全部内容的融会贯通。对于重点问题,未弄清楚的问题,要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事探讨的方式,直至完全弄清楚。

(二)广泛搜集材料,准备撰写讲稿

教师讲课是否一定要有讲稿,对这一问题有两种看法,大多数教师认为讲稿是教师讲课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或缺的,但也有少部分教师认为书写讲稿没有必要。我们认为写讲稿可使课前准备工作更加充分,讲授过程中容易抓住重点,展开难点,既避免东拉西扯偏离主题,又不会照本宣科,讲得过于死板。

为了写好讲稿,写出高质量的讲稿,写讲稿之前必须广泛搜集材料,以便丰富教材内容,深人浅出,把课讲活。收集材料通常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展开,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角进行讲授,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二是补充实例、案例;三是介绍最新动态、更新经济数据。比如,介绍国际储备问题时,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指标,数额经常在变动,因此应当跟上经济发展节拍,经常更新数据。

(三)正确处理教材与讲稿的关系,写好讲稿

好的讲稿对于讲好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写好讲稿,最重要的是应处理好教材与讲稿两者的关系。写讲稿最忌讳的有两种情况:一是绝大部分内容重复教材,拿来教材照抄。这种情况与不写讲稿无实质区别,讲授时必然会“照本宣科”,对重点、难点问题不能展开,学生听课往往昏昏欲睡。所以,写讲稿“严格”按教材来不行。另一种情况是脱离教材甚远而抓不住要领,这种情况下,教材等于白发,学生吃了苦头,教学质量没法保证。

教材与讲稿的正确关系应该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写讲稿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

该“即”的地方:(1)整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材的结构体系大致同步。(2)教材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必须纳入讲稿,并应当深人浅出,讲清讲透。

该“离”的地方:(1)所用语言和叙述角度必须有变化。教师写讲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经过广泛阅读参考书和相关资料,要把所讲的内容融会贯通,取各方之长,补己之短,写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的讲稿。(2)区分重点、非重点讲授。讲课时力气的分配,不能按照章节字数的多少来安排,必须区分内容的难易,对于重点、难点,基本原理要详讲,且不能脱离教材过远;而非重点部分,估计学生自己可以看懂部分,只需一带而过,或干脆不讲,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3)补充的实例和案例,联系实际的内容,以及新近学术动态等,虽说是脱离教材的,但加人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快地掌握课程内容。

二、抓好讲授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主要通过这一环节,完成知识的传授。

(一)课堂讲授的基本要领

课堂讲授是在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完成了讲稿写作的前提下进行的。有了好的讲稿,怎样把它通过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呢?讲授的基本要领是,既要严格按照讲稿,又不能简单地念讲稿。讲授中应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本宣科”即简单地念讲稿。教师一句一句地念,学生一句一句地记,速度很慢,效率很差,课讲得很死,学生学得很苦,这是必须摈弃的教学方法。另一种情况是“信口开河”,即讲课脱离讲稿,形式上看课堂上热热闹闹,课讲得很活,学生无需笔记,想记也无从下手。课后一回忆,讲到“热热闹闹”的地方,大多与课程无关,仔细一品味,没有学到东西。

因此,正确的讲授方法是应严格按照讲稿讲授,但不要求学生把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凡是重要原理、基本概念,应自然放慢速度,让学生记得下来,中间不时穿插对问题的讲解、举例和进一步展开,这时,语速明显加快,学生自然停笔,听讲或思考。一堂课下来,学生笔记中重要的内容和信息都有,同时,对教师深人浅出的讲解,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学生听课是否需要作笔记

对于这个问题,在学生中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听课应该作好笔记,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提出种种理由而不作笔记。我们认为,正如教师讲课必须要有讲稿止样,学生听课是必须作笔记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两节课只是瞪着眼睛听,不作任何笔记,有实验表明,三天后,将遗忘一半;一个月后,只剩巧%;到期末复习时,就所剩无几了。笔记的作用在于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能使学生回忆起当时讲课的情景。同时,以笔记对照教材进行复习,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笔记中有教师补充的实例、案例,这些材料是教师从阅读的大量材料中精选出来的,是教师备课劳动的结晶。因此,学生课堂上不作笔记实际是一种损失。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死记”笔记,也就是说,不分青红皂白,老师讲啥就必须记啥,没有选择的记是徒劳的、低效率的,而且会影响听讲,影响理解。正确的笔记方法是,记下老师语速较慢的重点内容,而在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发挥时,由于语速较快,想记也十分困难,就不要记了。鉴于这一考虑,我们通常在首次上课的“绪论”中,就把这个问题与学生讲清楚。

(三)掌握好教学进度,控制讲稿内容

当前的课堂教学,一门课大约50课时左右,因此,每一课时都非常宝贵,教师必须努力讲好每一堂课。上课必须掌握好教学进度,也就是说,教学计划必须严格执行,各章节的课时分配,必须要有合理的安排。同时,就每一次课来说,也要掌握好进度。新教师上课多半容易先紧后松,开始讲得太快,准备了两节课的内容,结果不到1小时就讲完了,剩下大半节课,只好让学生自己看书。因此,合理分配课时,并控制好讲课内容,可以说是讲课的艺术。讲授内容的多少,与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容易懂的内容可少讲些,难懂的内容多讲些,这要在组织讲稿时控制好。根据实践体会,难易程度中等的内容,两课时的讲稿按字数计大约为2700字。通过对讲授内容的控制,需要学生笔记的重要原理、重点难点都可以讲清楚,并留有充分的余地,由教师现场讲解、自由发挥,这样才能把课讲得既严谨又活泼。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已被普遍使用,应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有许多优势,许多地方是传统方法望尘莫及的。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缓解课时紧张的矛盾。其次,可以展示给学生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逼真的课件演示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比如,要解读一张外汇期货报价表,教师可以对着扫描出来的图表指点讲解;要讲解股票交易程序,可以附带放一段交易所里用手势语言正在交易的图片或视频。

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弊端。例如:一是单纯追求数量,追求大的信息量,结果,PPT一张一张地放,有时到了下课时间,PPT还没有放完,教师的讲解很少。二是PPT做得过于花哨,看得学生眼花缭乱,真正有用的东西不多。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以多媒体手段为主,以黑板板书为辅,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黑板这一古老的教学工具,与多媒体手段相比较,似乎逊色了许多,但实际上,在今天的课堂上,正确使用黑板还是可以发挥一定的辅助教学作用的。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篇3

一 民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教师的所指

民办高校是高校中的一种类型,主要指的是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利用筹得的资金,面向社会办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从民办高校的内涵上我们可以得知,首先,民办高校的主体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而不是由国家举办的;其次,民办高校的经费通过自筹方式获得;最后,民办高校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所以,民办高校是一种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特殊教育机构。

民办高校教师指的就是那些在民办高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他们是构成民办高校教师群体的主体力量,也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不足

纵观我国目前民办高校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态,和国家对于专职教师的要求相差较远。自教育改革实施以来,高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就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已极其迫切。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实现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的全面过渡。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复合型能力不但包括基本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还包括科研能力以及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些能力不能独立而单一地存在,而需要整合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综合而全面地发挥作用。

2 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

我们知道,学生接受到的社会历史文化信息越充足,受到的教育越充分,接受的信息量越大,知识越精深,智力的开发和发展就会越迅速、越深入。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民办高校教师群中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本身所获取的信息量很少,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就会出现教学索然无味、手段单一老套的现象,在课堂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效果,无法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3 教学设计能力不足,现代化手段运用较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不足,有待提高。很多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的了解,不能明确教学设计的目的和意义何在,认为其是无关紧要的。其实合理而系统的教学设计对于提高教学成效、获得课堂成功具有关键的作用。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在民办高校教师中还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足。就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课”“慕课”来说,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基本没有涉及到,绝大部分的教师依然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仅限于多媒体教学。

4 科研意识不强, 科研能力较低

在民办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大多数教师只关注日常的教学工作,对于科研的关注较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积极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去。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第一,民办高校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科研意识不强;第二,民办高校教师没有形成专门的科研团队,整个教师队伍的科研氛围不够;第三,民办高校教师对于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热情不高。

三 民办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层面

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筛选和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和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就业之后的工作成效。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就是个人的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做出的职业规划,通常能够收到比较好的工作成效。因此,对于准备进入民办高校就业的毕业生,如果能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端正自己的择业心态,确立起为民办高校教育事业奉献的职业方向和职业理想,以饱满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投身到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必然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效。

2 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树立坚定的师德信念

作为教师,应当把教学当做一项神圣的使命,育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则是育人的基本手段。只有真正认清人才培养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意义,才能真正摒弃一切杂念和纷扰,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具体来说,民办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打造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提升学习中共中央理论的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办高校教师要摆正自己灵魂工程师的位置,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最后,要积极参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心中的信念实现,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作为民办高校教师来说,要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功驾驭课堂,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用坚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身,用广博的知识面来征服学生。教师要对教育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通过思考和探索,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摒弃错误的教育理念。尤其在全球化经济大潮下跨文化、跨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本专业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民办高校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大量阅读相关学科的知识,广泛涉猎,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广泛而深刻的知识系统,向着专而博的方向前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适应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endprint

(二)学校层面

1 民办高校要推进高校教师职前培训的改革

对于高校来说,对教师的职前培训所针对的对象是刚刚进入教师岗位的,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新进教师。职前培训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快地了解教师岗位、适应工作环境、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而就目前的民办高校职前培训来说,大多数只是一种入校前的必要程序,通常只是没有多少实际内容的过场,并未发挥职前培训应有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积极推进职前培训的改革, 将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加入职前培训,丰富培训的手段和方法,真正实现职前培训为教师服务的目的。

2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得到广泛运用

数字教学媒体一直以来都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育实效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的课堂中,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加之“90后”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传统而单一的教育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大学课堂的要求,因此就迫切地需要民办高校教师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植入到课堂中,无论是微课、慕课还是翻转课堂,都是民办高校教师应当掌握的全新教育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这些手段的运用不是一种表面文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作为一种思维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民办高校教师认真学习、深刻反思、不断实践。

3 民办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教学与科研向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民办高校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要把科研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给教学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内容,不至于枯竭断流。具体来说,民办高校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密切关注教育领域的学术前沿思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学术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及水平;第二,要经常参与专家讲座,寻找可以作为科研对象的课题,经常与同事交流讨论、协作磋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教学工作都是高校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就在于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就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综合情况来看,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教师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促进民办高校的良性发展。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更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将教育活动最终落实到以人为本上来。通过优化学校管理,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三管齐下,全面解决民办高校教师的后顾之忧,帮助民办高校教师打破心理障碍,做好自我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甘情愿地投身到民办教育事业中,共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洪松舟.我国教师能力研究三十年历程之述评[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2]周海银.扎根理论及其在学校课程管理研究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7(4).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4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汉语教学大致有四方面的特点

1. 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有趣

众所周知, 语言教学是比较枯躁的, 容易使人感到乏味、疲劳,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将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柔和到课堂内容设计之中, 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 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参与的欲望,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从而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 多媒体的特点还使原先枯燥无味的重复训练变得饶有兴趣, 即使是机械性的重复, 由于有多种媒体的介入, 也不感到乏味。

2.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信息量增大,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由于每种媒体都是信息的载体, 因此多媒体的介入, 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声音信息、文字信息、图形信息、图像信息等, 其信息总量要远远大于教师讲课所提供的信息量, 给学生的刺激也更强烈, 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模仿。比如我们给学生讲解新词, 传统的讲授方法是先讲解这个新词的意思, 然后教学生用这个词组词、造句。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就可以用一些图形、动画、图像来生动、直观地解释词意, 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图形、图像、动画进行造句练习,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造句, 还学会了这个词的语用功能, 同时这个词的含义也会长久地、清晰地记在学生的脑子里。

3. 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 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这种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语言运用能力和正误、优劣等语感的语言监控能力。其实我们日常的语言交际所传递的信息本来就是多媒体信息, 语言的学习本来也应该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去学, 这样才能学得快、学得好。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们的语言学习放到了课堂里。而多媒体教学中, 一切声音、图像、照片、视频等的运用, 都是为了满足语言交际的需要, 创造一个相对真实的交际环境。多媒体逼真的交际环境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 也有利于听说读写等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4. 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中更好地发挥潜能, 学习更加努力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学的真实性和交互性大大提高, 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种因素的刺激,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 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口语课上对话体课文的教学, 以往我们采取让学生互相对话的形式来熟悉课文内容, 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语音、语调、语感等都不到位, 即使学生把课文都背下来了, 也往往找不到对话的感觉, 更谈不上在交际中的运用。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我们就可以展示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听到、看到真实人物的交际过程和生动的语言, 让学生去感觉、领悟, 接着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跟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在这种近似真实的训练过程中,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到的是活的语言, 这种学习过程是一种互相作用的过程, 符合学生通过互相作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掌握的学习策略, 同时不必担心说错了会被对方嘲笑。在这样愉快的心情中学习, 潜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次, 对那些在传统教育方式下学习成绩不佳的人来说, 多媒体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有趣的和熟悉的文字、音频、视频材料, 减轻他们对汉语课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 对学汉语更有信心, 从而更加努力。同时多媒体汉语教学也符合我们一贯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二、多媒体汉语教学的方案设计和实现步骤

由于多媒体技术还在日新月异地发展, 一些新技术还需完善, 另一些新技术还会层出不穷, 加上资金和人才的限制, 多媒体汉语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 多媒体软件、多媒体设备、多媒体制作和人才培养几方面需要逐步协调发展。我们认为开展多媒体教学, 首先要做好基础阶段的四件大事:1、制作多媒体课件。2、建立多媒体演播室。3、筹建多媒体制作室。4、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训练。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目前, 在高校汉语教学领域还没有一套教学软件光盘, 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首先制作课件要有长远打算, 使多媒体课件在其更迭中不断升级, 各种功能不断扩充、完善。为此应投入相当的财力、物力。其次,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以教师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科研人员为开发主体, 在此基础上, 联合校内外技术力量, 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好的、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再次,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可先易后难, 逐步展开, 为了节省时间、经费, 前期制作可以实施“产品”转换, 如电子课本, 事实上, “多媒体”这一概念本身既代表新的内容, 也代表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和呈现旧的内容。当然, 从长远考虑, 课件的制作必须开发出属于自己的媒体素材, 并在课件中预留媒件空间, 以便随需要增减内容。

汉语多媒体课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课文讲解:由于基础汉语、听力、口语、阅读等各课的教学侧重点不同, 课件应突出本课程的特色。如基础汉语、听力侧重课文内容的讲解, 各种媒体的运用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口语的课文则侧重于各种句型的语用功能演示, 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记忆, 而且还要模仿。 (2) 词汇和语法:对重点词语、句型和语法进行讲解, 并和课文实现超级链接, 设置热键, 点到即转。这样可以结合课文讲解词或语法现象, 突出语用功能, 同时免去了来回翻页的麻烦。 (3) 情景对话:使用即时录音技术, 学生可以与场景中出现的人物进行对话, 或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该内容的设计应紧紧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景, 安排大量自然、生动的对话, 并以若干主线人物贯穿始终, 赋予人物一定的性格特征, 让不同性格的人物说出不同风格的语言, 突出口语特点。 (4) 练习:按课程的要求, 编制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目,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每项练习的特点、难点, 使学生对这些特点、难点引起注意, 并围绕着它们进行思考、训练。 (5) 副课文:副课文是对主课文内容的补充, 但又相对独立。它的内容应有趣、幽默, 制作可以夸张一些, 这样可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而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建立多媒体演播室

其中主要设备为带光区的计算机一台、电子投影仪一台、放像机、数码录音机各一台, 用于播放多媒体课件、电视录像、电影录音等。并能直接将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放大投影到大屏幕上。

3. 筹建多媒体制作室

为了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汉语教学, 每位教师必须学会较简单的多媒体制作, 为此应建立一个设备较为齐全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室。其中应有制作课件必需的计算机软件、扫描仪、刻录机等。

4. 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目前, 大多数教师对多媒体了解得不多, 应首先普及多媒体知识, 使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同时, 要让广大教师意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正在使师生之间传统的角色发生变化, 作为教师, 需要检查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风格等等需作哪些调整, 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把汉语教学带入一个多元化的空间。汉语教师只有不断地接触并使用多媒体课件, 才能真正知道多媒体教材对语言教学有什么样的帮助;才能与今天的学生有共同语言;才能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参与者, 而不是参观者或“呼吁者”。

参考文献

[1]陈申, 傅敏跃, 汉语教学的两个难点与电脑的辅助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 1996, (3) :88-93。

[2]黄勤勇, 多媒体对汉语教材的作用及发展战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9 (2) :12-15。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5

随着校本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了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大学体育作为推动大学生各项素质提高的重要力量,已经越来越受到高等院校的重视,校本教研也逐步深人到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中。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内涵和实质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以解决学校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方式。校本教研要求学校确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人本”管理思想,并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课程改革,以期充分调动教师个人、集体以及专业人员的积极性。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一方面要求各种改革必须将重心下移到学校,在体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以教学中所面临的相关问题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夯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性的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教研的实质有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强化教研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求院系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多种形式的体育教学比武、体育教学研讨会等,调动体育教师自身参与;三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拓宽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多进行专业研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这既是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发展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措施。

二、校本教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要求

1.自我反思是开展体育教学校本教研的前提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z7。反思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校本教研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自觉性,即体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到更优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状态,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其次是自我批判性,即实现“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的三步曲。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第三是个性化,即以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如部分体育教师通过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的热情度来评判教学的过程,或者采用教学设计、备课、执教、听评语以及观看课堂录像等措施,加强对教学的自我反思,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校本教研改革的对象。体育教师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实施者,进行自我反思时必须时刻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2.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教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强调加强体育教师之间在体育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和共同分享经验川。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教学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校本教研可以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也能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扬长避短。因此,体育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高校体育的校本教研主要表现为:以教研室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采取听、说、评课和教学比武等方式,加强体育教师间专业能力的切磋,通过实际比赛,让体育教师素养得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培育,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以提升。通过校本教研,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可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师的技能教学过渡到情意教学,集体的教研活动使学生从心理和情感上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增加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激情,从而达到锤炼个人人格魅力的目标。

3.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提升的关键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问题而展开的,但它又不完全囿于本校的范围,这就要求学校要确立专业引领的思路。一方面,本校优秀体育教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学校应注重体育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注重调动骨干体育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注重在学校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共进的教研氛围,使他们能在宽松的教研环境中提升研究能力。另一方面,本专业知名专家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创造条件,聘请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领域中杰出的人才引领课程改革,通过开展专业研讨会、报告式引领、观摩式引领等不同的途径,促进本校体育教师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学校要多为体育教师提供“新理念、新课程、新视点”的开放式教学活动,通过组织课前钻研教材、教研组研讨、相互学习、公开教学、教学观摩、课后说课、评议、反思等系列活动围,使全校体育教师得到学习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的机会。

三、高校体育教师完善校本教研的途径

1.学校层面

(1)全面推行体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的一种新型教学活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叫。

目前,体育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基础教育,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将更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必要的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树立起“以校为本”的理念,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促使体育教学由浅人深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组织一批长期在体育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并加以推广,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同时,高校要把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研、用”作为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列人日常检查和教师达标考核活动之中,使校本课程逐步深人人心。

(2)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活动在高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也在由单一的教学实践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因此,如何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显得非常重要。校本教研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因此,体育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教师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真正进人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持续增长,校本教研充满生机和活力。实际上,校本课程的出现,已经为校本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课程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报、广播和电视台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在教研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典型事例,通过交流学习、经验介绍、评优活动等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在教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让体育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品尝到研究本身的成功和喜悦,是推进高校体育校本教研的关键。

(3)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

校本教研能更好地突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是推动高校教学文化氛围的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深人,营造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促使体育教师乐于将校本课程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校本教研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环境应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改革的发展,同时也是营造和创建和谐宽松的学校环境的基础。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随着国家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将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学校体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将学校自身制定的综合考评与体育教师教学评估相结合,已成为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第三,实现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在学校制度方面,应确保教师拥有校本教研的时间和空间,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力,如让教师拥有随时借阅一定的教育教学类图书、教育期刊的权利,拥有自己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研团队的权利等。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积极的、探究的文化氛围,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建立制度上的保障。

2.教师层面

(1)高校体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集中评讲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要有计划地参加跨区域的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抓住机会向专家学习;要养成反思交流、团结协作的研究习惯。在学习方法上,应注重学习记录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梳理,让自己养成积累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良好习惯,并注重对自身教学能力上存在的漏洞进行修补。在学习内容上,要注重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训练学以及专业理论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体育教育前沿理论指导解决体育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

(2)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在实施校本教研活动时,应把以“说、听、议”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应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所授班级,对照先进体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过程,研究优化课堂体育教学的方案,用辩证的观点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扬弃,创造性地开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活动,形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抓住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估、学生的特点这五个体育教学的重点环节,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动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体育教学之余,应坚持有计划地参与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活动,积极参加多层次的体育专业领域的改革探讨,注重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

(3)转变观念,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校本教研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实现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长期在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大多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体育教学实践充满热情。如何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来,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学校应在充分保护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既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个性特色,使教师在互补合作中促进其专业发展。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都是很有利的。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研究 高校英语 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频繁而密切,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英语早已成为我国各个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高校的英语老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越发显得势在必行。

一、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学科教育领域中,“课堂”的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已不再是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场所,而是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体验、参与的教学空间。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延续和拓展。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在学习方式、目的以及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不同于中小学阶段。为了使高校学生尽快适应高校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高校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体现高校英语课堂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仍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存在重教轻学、重吸收轻表达、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英语课堂教学单一化、模式化,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老师讲授为主,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研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通常,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映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的理解。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进行思量,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描述为:教学目标恰当、现实、清晰、可测,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灵活有效,评价标准具体、方法多样。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则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有效指标。

三、提高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激励者。要实现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就必须运用有效的课堂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从而实现知识从输入到接受、再到输出的一个高效过程。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应努力设计科学规范的教学环节,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灵活地加以实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1.因材施教,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当学生处于压抑、焦虑、自闭的情形下,往往丧失学习兴趣,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阻碍英语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青春年少,对生活充满理想与激情,高校英语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和能力,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展开个性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展开形式丰富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的学习英语创造更佳的环境和机会。表扬、鼓励学生,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状态和动机。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和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想成功学习英语,主观奋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高校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和存在问题,鼓励学生定制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只有加强引导,学生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水平。

3.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适当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障,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注重落实教学环节,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課前精心准备,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为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铺垫。

(2)教学过程要稳扎稳打。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3)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尊重学生个性感悟。

在当今蓬勃发展的中国,各个层面的英语教学改革已势不可挡,高校英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中,积极展开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行个性化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途径研究 篇7

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

1.1 体育场馆

我国高校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馆能够帮助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但在不同高校中,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存在巨大差异。有些高校建有体育场馆,学生能够在体育场馆上体育课,课下进行体育锻炼。而有些学校缺乏体育场馆设施,只有露天操场。甚至有些高校的露天操场条件恶劣,没有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体育场地的缺乏使教师无法开展占用场地较大的体育项目教学活动。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数量较多,几个班级经常一起上体育课,导致本来就紧张的体育场地变得更加稀缺,没有占到体育场地的班级只能在学校里面的路上开展体育教学,校内路上也会有车辆行人等经过,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进程。

1.2 体育器材

我国高校为配合新课程改革的政策,积极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加大投资力度,置办各类体育器材,加强学生的体育锻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仍有一些高校存在缺乏体育器材的现象。在足球、篮球课上存在三个或者四个学生合用一件体育器材,大大缩短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3 体育课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了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开设了排球、太极拳、交谊舞等教学项目,极大地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也有一些高校不重视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缺乏体育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耍放松的课程,背离了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有的高校存在辅导员和文化课教师占用体育课堂开班会、讲文化课的现象,导致体育教师无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1.4 体育文化

我国大多数高校积极重视体育教学,积极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知识。同时,端正学生态度,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及学习体育技能的重要性。另外,我国高校积极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开设体育社团,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仍有一些高校不够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锻炼当作体育课程的任务,导致体育锻炼无法深入学生生活之中,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造成校园体育文化的缺失。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策略

2.1 政府方面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保证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同时,政府应加强财政支持,资助高校引进充足的体育器材,鼓励高校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优化体育教学硬件环境,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2.2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积极重视体育课程,加强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置办充足的体育器材,加快体育场地建设,保证体育教学的开展。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监督,避免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堂。

其次,学校应积极丰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交谊舞、太极拳、足球等多种体育项目教学,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接触多种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最后,学校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开设体育社团,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将体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之中,教育学生树立体育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文化讲座,使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外,学校应该关注当今体育界的发展现状,积极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开设体育网站、体育论坛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关注度,了解我国及国际体育现状,深入理解我国体育精神。

2.3 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重视学生体育技能锻炼。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加强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避免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现象。

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应加强自身体育锻炼,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学习交谊舞、太极拳等多种体育项目,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同时,教师应积极探索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注重户外体育课,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就会取消体育课程,严重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进度。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当遇到雨雪天气时,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教师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体育赛事,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学校应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思想教育讲座,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避免出现体育教师收受学生贿赂而在体育考试中为学生放宽考核标准的现象。同时,学校应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为了学生,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2.4 学生方面

首先,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阐释体育锻炼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纠正学生将体育课视为放松课和玩耍课的观念,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技能掌握及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应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体育技能,并在课下及时巩固复习,通过体育课程学习,真正掌握体育技能;最后,高校学生应积极主动了解体育课程及体育文化,利用网络技术查阅体育资料、观看体育赛事,加强体育锻炼,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我国高校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加快体育教学改革步伐,探索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途径。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视,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体育教学环境优化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须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科学解决方法。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不仅能够为我国市场经济提供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刻意义。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高校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使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国高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改革,积极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的途径,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锋,刘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2]徐昱玫,刘文珂.上海市非体育院校“211”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8

一、目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高校普遍扩招,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下降

根据一些国家和地方的政策,高校近几年的招生普遍增大,较之以前,现在的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甚至都不会识五线谱,而且缺乏对声乐背景的认识和感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降低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和理解。现在娱乐行业的高速发展,流行歌曲对专业歌曲的冲击,一些学生偏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专业声乐的学习,导致学校或者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厚,更加激不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此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学生们没有展现的舞台,没有得到舞台、气场的实践经验,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讲也是一个弊端。高校的扩招也使生源的质量变低,学生的基础不踏实,扩招使学生人数增多, 但同时也使学校对学生的入学要求变低。从而,导致学生的整体水平下降,给声乐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教学课程单一化,教师队伍缺乏,师资力量不够

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一套旧的规矩,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与现在声乐需求的高速发展不适应,课程还是那么几样,比较单一,学生学习也就提不起精神和兴趣。一些相关的学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管教不严,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出现逃课等恶劣现象。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发展,应对不了现代学生对声乐的学习问题,没能把当下的声乐发展运用到专业的声乐学习上,教学注入的新鲜 “血液”不够;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 管理不严格,只是马马虎虎的支差了事,这对学生的前途有很大危害,也是对学校的一种伤害。另外,教师的待遇逐年提高,但还是一个很幸苦的行业。这也意味着很多优秀的人不愿意选择当老师,一部分人却胜任不了老师这项职业。所以,师资力量不强大,教师队伍没有被壮大,对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音乐教育角度的制度欠缺

在学校教育制度的规章影响之下,音乐领域发展不健全是整个教育领域的通病。就在这种不健全的制度影响之下, 音乐发展也遇到了相应的瓶颈。学校规章和教育大纲制定存在的问题也不是这个教育制度解决等完全改变的。以此同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大纲建设,更加有助于教学计划的缓步推进。很多学校在声乐教学方面都是盲目的,他们并没有结合实际,调查一下我们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人才, 又需要多少这样的人才,社会的饱和度是多少,人民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哪种音乐传统需要创新。这些都是目前最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但是大部分学校却没这方面的了解。因此导致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完善。

二、针对现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途径

(一)改进学校管理制度,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领导一定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健全的高校声乐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教学制度和考核制度应该做一个调整,不能对学生太过放纵,严格管理学生的上课情况,务必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但同时,学校更应该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 结合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方法,设备等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相贯穿的制度。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程结构,使教学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借鉴其他国内或国外优秀高校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做到与时俱进,针对现在声乐的发展,结合一些流行的新鲜元素,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多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在一些学校或者社团的活动上,调动声乐系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信心,增加他们的舞台经验, 锻炼他们的气场,这样能起到一个调动学生的兴趣的作用。 还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声乐方面的学习研究和讨论,在成长的路程上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借鉴,共同推动声乐的发展前进。另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从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年轻、 有新鲜活力的教师

教育的一大主力就是教师,而教师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师在教育中所占的位置是及其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与专业知识和现代的流行元素相结合,不仅要讲到声乐的基本乐理知识,还要结合它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深切的体会到这个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强大的生命力,运用到现在流行的元素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听课效率,这样学生才能真真正正的体会到它在当时存在的意义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同时, 老师应该对自己的身份进行重新的认识,不要把学生看作是瓶子,对其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在教学中,应该成为朋友, 而不是成为对抗的“敌人关系”。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亦师亦友,学生了解老师,老师懂得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工作,才能因材施教。吸引年轻和有新鲜活力的教师,主要是为声乐教学注入新的力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改变传统教师的思想和教法,把整个教师队伍“搞活”。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

(三)学校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建设,提高声乐的教学地位

现在的一些高校还是觉得声乐教学不太重要,但是就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来讲,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是越来越突出, 在一些西方国家,声乐教学不论是在教学手段还是教学制度上都已经很完备了,至今我国大学的音乐普及教育还相当落后,绝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起来。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声乐教育一定不能落后,而且现在社会对声乐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一定要把声乐教育做一个长期重点发展项目建设。声乐的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发展,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全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当前,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声乐作为一种文化,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所以声乐发展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加强对声乐教学的建设,提高其地位。

(四)注重培养社会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培养声乐教育的社会性氛围

培养社会性音乐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同时,进行全社会对音乐知识的普及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 在一个懂得欣赏艺术和音乐的社会氛围中,整个音乐教育事业才能更加富有成就感。这种对音乐教学事业的重视和有效维护更加能够促使音乐事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对于整个音乐事业的发展来讲,音乐发展取之于社会生活,并且实践于社会生活。只有真正的重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具有有效地艺术审美。同时,这对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国民的文化修为又着重要意义。推动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有水平,有修养的民族。

三、结语

总之,声乐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多维的思维方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对大学生智力开发、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确实给声乐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传统与时尚的创新和发展,健全我国的教育行业,绝对不能固步自封。

摘要:声乐艺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和无限乐趣,对人们的身心发展和情操陶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逐渐提高,人们从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改变逐渐过度到了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这也给艺术教育事业带来了契机和挑战。现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艺术特长生的逐年扩招,使现在的艺术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提出了几点现在声乐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对的发展途径。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9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质量,信息化

1 高校多媒体教学现状

高校多媒体设施设备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迅速增加, 但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并不一定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而提高, 更不能够通过表面现象来判断学校多媒体教学取得的成绩, 经过调查得知为:

1.1 注重形式忽视目的

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师教学, 为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部分教师在用多媒体时, 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刻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 特别是公开课、评优课, 不管什么教学内容, 不管有没有必要, 都要做课件。教学中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 追求形式, 而忽视其目的, 忽视如何把优秀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在次要内容上大做文章, 将重点放在色彩搭配, 图文声和界面设计, 课件画面复杂, 按钮奇形怪状, 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 只考虑如何将教材内容使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去呈现, 一味地将多种信息媒体无原则组合在一起, 不注重实际, 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 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根本没有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其效果是学生被计算机上的画面和声音所吸引, 课后学生除了能回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 其它却一无所获, 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1.2 课件替代教师本末倒置

传统教学模式中, 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 自始自终处于被动地位, 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而多媒体的参与使教学增强了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但一些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教学, 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 从新授到巩固都制作成课件, 贯穿于教学始终。只要一上课堂, 就拿出制作的课件, 整堂课教师只是点击鼠标, 读课件中的内容, 用课件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与示范, 忽视启发学生思考, 甚至不给学生任何的思考余地, 教学从传统的“人灌”变成“机灌”场面, 教师成了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并非万能和完美。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其丰富的学识、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表现、对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技巧、甚至其个人的人格魅力等都是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1.3 缺乏交流, 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 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师生互动, 最终实现能力的培养。而一些教师在课件教学中, 大大减少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 减少人与人之间交互活动, 忽视师生间直接的知识研究探讨和感情交流融会的活动。教师操纵演示, 展示问题、答案, 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 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 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 课堂既缺少浓郁的学习气氛, 又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鼓励创新, 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1.4 简单材料堆积, 不按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

部分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 就是将教案电子化, 将书本搬家, 简单的材料堆积。虽然界面美观, 但忽略了课件的教学质量, 缺乏广度和深度, 不能全面体现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 不能熟练把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进程, 在课件辅助教学中只注重自己如何把知识内容传授完。用幻灯片替代板书, 学生机械地、程序化地学习。多媒体课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对教学内容加以融会贯通, 更加充分展示教材。要求深挖教材背后的内容, 并加以提炼和概括, 突出要点, 做到“精”、“简”, 课件应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体现教学的实际需要, 围绕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涵, 扩展知识结构, 讲解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2 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转变思想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解决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又是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 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教师应该适合社会的需要,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课程内容, 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必然要伴之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只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创造新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才能使现代教学技术充分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

2.2 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因素,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优点的认识, 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交流, 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教师要从“灌输者”的角色变换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的角色, 去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获取知识。

2.3 教师计算机水平影响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

目前, 高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 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指导, 完全凭个人经验、感性认识进行, 根本还谈不上实现优化设计, 还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 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意义。高学校的教大多数毕业于非师范类院校, 他们具备较强的业水平, 但他们的教育论知识相对有限且不系统, 对现代育技术掌握得较少,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效果也不是很好, 甚至由使用媒体不恰当或使用媒体不熟练而影响正常教学。如果缺乏必要的操作知识, 教师在课堂空际应用时也会因操作不熟练、误操作或软件本身的缺陷导致软件不能正常运行, 影响教学效果, 这一现象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初期可谓屡见不鲜。因此, 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仍是目前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关键。

2.4 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制作质量包括, 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熟悉程度, 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 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课件的制作上, 界面过于花哨, 内容华而不实。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 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 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 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 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 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有些课件在设计时仅仅是将教材内容按原顺序、原结构, 简单直接地植入课件, 将原来投影教学的模式照搬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上来, 认为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加上声音和动画图像的教学, 这实际上是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种误解, 还有些课件都是事先根据教学要求而设计确定的, 只追求直观和生动, 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事实上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大部分教师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培训, 从而缺少对多媒体软硬件系统的了解和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导, 仍然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对待现代教育媒体, 从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 甚至“人机共灌气。

3 建立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途径

3.1 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作用, 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高校多媒体制作者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来担任, 因此, 任课教师计算机水平, 对课程理论、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 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是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重要环节.教师片面追求课件的高档次, 用复杂的软件开发非常简单的课件, 件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计算机软件而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研究, 造成教师重心偏移。课件设计者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 变抽象为形象, 化繁为简,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才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

3.2 加强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技术引发了传统教育的变革。传统教育将被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形态所取代。新技术、新手段的效益体现的关键在于教师。这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最直接的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 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学效益, 必须要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信息技术从理论到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即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又是信息技术为课程改革服务的落脚点。

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 采用多渠道、有计划的开发补充学校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培训, 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掌握新理论、新技术, 专业知识系统化、规范化,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多媒体教学服务。

3.3 建立多媒体教学准入制度

多媒体教学课程开设应该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定, 通过提高多媒体教学进入条件, 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 把一些不合格的、粗制滥造的课件拒之于门外, 保证学生面对的多媒体课件是优秀课件, 而不仅仅是教材的翻版, 以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 建立多媒体教学准入制定应包括多媒体教学课程设置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的准入制度。

另外, 由于受技术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授课风格等限制, 并不是每个教师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因此, 制定多媒体教学准入制度, 并严格贯彻执行是加强多媒体教学质量管理的又一重要手段。要明确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任职资格。一般而言, 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首先应该接受专门针对多媒体教学的相关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同时要对所申请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有至少2年的教学经验, 有自编的教案和讲义, 并且教学策略的设计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模式的设计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忠禄.多媒体教学质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2]李鸿昌.科学实施多媒体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9) .

[3]秦福利.谈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 2005 (10) .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10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频繁而密切, 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英语早已成为我国各个教育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高校的英语老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越发显得势在必行。

一、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现代学科教育领域中, “课堂”的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课堂教学已不再是进行简单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场所, 而是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体验、参与的教学空间。因此, 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是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延续和拓展。高校英语课堂教学在学习方式、目的以及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均不同于中小学阶段。为了使高校学生尽快适应高校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高校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体现高校英语课堂的独特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 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 当前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仍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存在重教轻学、重吸收轻表达、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英语课堂教学单一化、模式化, 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老师讲授为主, 造成了英语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

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研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通常, 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获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映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习的理解。对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进行思量,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描述为:教学目标恰当、现实、清晰、可测, 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评价标准具体、方法多样。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表现在不同层次上, 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则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有效指标。

三、提高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和激励者。要实现高校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就必须运用有效的课堂手段,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状态, 从而实现知识从输入到接受、再到输出的一个高效过程。实现这样一个过程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教师应努力设计科学规范的教学环节,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灵活地加以实施, 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1.因材施教, 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当学生处于压抑、焦虑、自闭的情形下, 往往丧失学习兴趣, 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阻碍英语水平的提高。高校学生青春年少, 对生活充满理想与激情, 高校英语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 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和能力, 尊重学生个性, 进行因材施教, 展开个性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会学、爱学、乐学。展开形式丰富的课内外活动, 为学生的学习英语创造更佳的环境和机会。表扬、鼓励学生, 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保持积极的英语学习状态和动机。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和课堂效果的一个重要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想成功学习英语, 主观奋斗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高校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和存在问题, 鼓励学生定制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只有加强引导, 学生才能有效提高英语水平。

3.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适当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保障, 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注重落实教学环节, 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课前精心准备, 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为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铺垫。

(2) 教学过程要稳扎稳打。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

(3) 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尊重学生个性感悟。

在当今蓬勃发展的中国, 各个层面的英语教学改革已势不可挡, 高校英语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中, 积极展开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行个性化教学,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11

关键词:高校语文 教学资源 合理配置 途径

当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主要以培养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人才为主要目标,高校语文被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对待,甚至被边缘化。但是高校的语文教学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素质涵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进行高校语文教学资源的配置,优化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高校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课程,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祖国语言的认识并可以熟练掌握运用的应用技能,再则是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能力和方法;最后是培养学生熟练、正确、得体地运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思想情感的表达,沟通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从我国高校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来看,我国的高校语文教学的任务还是任重道远,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还是很有必要加强和改进的。基于此,我国高校应该切实分析我国高校语文教学当前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地改进和提高,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提高高校的语文教学质量。

二、当前高校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现状

由于长期受到功利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和干扰,我国高校的语文教学陷入了无足轻重和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从众多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资源利用现状中的几点问题:

(一)课程资源定位不科学

目前很多高校都一味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建设,片面地强调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人为地割裂了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密切联系。在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上,有的甚至直接把语文列为选修课或者直接取消。在仅有开设语文课程的高校偏重语文知识的教学,有的是偏重应用文写作。这种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松散不系统的现状使得学生不重视,教师应付,语文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教学资源陈旧单一

目前高校的语文教学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计枯燥无味,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长期的应试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是靠着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按照作者—写作背景—课文结构—中心要领—写作风格的模式对课文进行生搬硬套的概述。模式化的教学资源手法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理解能力的培养,压制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

(三)师资队伍资源建设缺乏动力

提高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设一只高素质,高水准,高学历的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在很多高校中,语文课程被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或者选修课,从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学历结构还是层次不齐的。现有的语文教师队伍呈现出低学历,低职称的现状,很多老师处于知识的半衰期,教学科研能力之后,工作积极性不高。虽然语文课程被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可是仍然是边缘化的学科,势必导致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边缘化,从而使语文教师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

(四)教材资源开发滞后

无论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大学语文教材还是高校各自进行编写使用的教材,都是大量的重复,被学生戏称为“高四语文”,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先用的语文课程教材要么知识过于简单,要么就是知识点拔的过高,未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入手,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因材施教优势,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客观上也导致了高校语文教学的任意性。

三、高校语文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途径

高校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高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我国高校合理地进行高校语文教学资源的配置,具体的途径如下:

(一)教育观念资源的与时俱进

教育观念的与时俱进是促进高校语文教学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应当扩展高校语文教学的思路,不断更新语文教学的理念,将语文教学充分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大学应当强化对语文教育的忠实力度,把语文教育作为强化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大学语文课程当中,更多地去感受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魅力,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课程资源的科学定位

高校要把语文课程纳入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当中。在现今的高校,语文教育的定位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想要促进高校语文课程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语文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因为很多专业把语文教育没有作为专业课程来看待,所以语文教育常常被高校所忽视,但是,高校的语文教育在教育体系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不能够被其他课程随意的挤压。高校的语文教育要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必须考虑到高校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不能够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三)师资队伍资源的科学建设

在师资队伍的构建方面,高校的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应当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高校语文教师的质量,高校语文的教学要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起来,注重提高高校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不断地提高高校语文教育的质量。把语文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相融合,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为学生的高校语文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的多途径选择

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去改进语文教育的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提高大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想要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就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高校的语文教师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加课堂中与学生互动的环节,积极的去引导学生思路的发展,力争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老师应当在大学语文教育当中组织一些演讲会、作文比赛、社会调研、书评、影评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使学生加强对语文教育的了解,为提高高校语文

教育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要重视对高校语文教育的考核工作,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奖励。在高校的语文教育当中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首位,在教育的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路。在高校的语文教育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笔下的功夫,而且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让学生的思维脱离书本,能够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在高校的语文教学当中,还应该有很多促进高校语文课程发展的途径,值得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的观点,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高校语文教学资源的配置,不断发展高校的语文教育,突破我国现阶段高校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语文教育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錢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李镇西 追求语文—生活—人格的和谐统一[J].语文教学通讯,2000,5

[4]夏艳丽 温情流淌的心灵旅程—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9,6

高校课堂教学途径 篇12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其现存问题分析

(一)单一的教学课程设置

教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可看作是教学质量的导航标。当前高校的声乐教学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没有将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在高校的升学教学课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同时,很多高校的声乐教学对理论知识不够注重,其对整体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在这种缺少系统的声乐理论支撑下,教学呈现出一种模仿唱歌的教学现状。另外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太自由,给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的问题。有的高校在声乐教学中只注重声乐的表演演唱技能,忽略了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及审美性,以此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声乐教学的意义,导致声乐教学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发生。这对声乐教学的整体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

有的高校在声乐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不足,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状态相连接。声乐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然而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将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前有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没有注重教学理论知识,而且不够重视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培养,学生在缺乏声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展开生硬的演唱训练,使学生无法体会到音乐文化的情感性、审美性。

(四)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由于高校生源逐渐增多,使高校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局面。学校为节省资金,聘用一些较低水平的教师,教师的音乐素养及专业水平高较低将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而且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主要表现在:备课简单、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途径

(一)多样化的课程设置

高校首先要认识到声乐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声乐理论知识,增加声乐实践课程。比如,在教学中引入合唱训练、音乐制作等内容,最后还要加强声乐课程教学之间的学科联系,改变声乐教学课程的单一化,展开多样化的声乐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知声乐艺术文化。

(二)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优秀的声乐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声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整体素质,这样才能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声乐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声乐艺术文化的剖析与理解,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声乐作品的内涵,以此实现声乐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声乐教学的审美能力

声乐是一种文化,声乐艺术不仅体现了感官上的美,在情感上与人们产生共鸣的效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发音、吐字及呼吸等技能的培训,强化学生的声乐审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声乐蕴含的艺术内涵。比如,对一首歌曲内容与曲调旋律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声乐的实际涵义。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声乐作品的文化、艺术及情感方面的讲解,对提高学生艺术美发挥重要作用。

(四)舞台与课堂的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声乐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舞台与课堂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使声乐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众所周知,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音乐的表达是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上,好的音乐能够与人的情感达到共鸣,带动观众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用歌声来传达内心的情感。舞台对提高学生的声乐兴趣以情感表达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舞台,让学生在歌唱表演中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达到与观众的共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表达情感,传播歌曲所蕴藏的涵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然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单一的教学课程设置、模糊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以文化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此加强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服务与传播,使学生认识到声乐的真正内涵,同时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摘要:高校声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声乐艺术对人们的身心发展与情操陶冶发挥重要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然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给声乐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现状,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喜梅.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2,08:196-197.

[2]孙骈.浅谈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理论的现状及改革方向[J].戏剧之家,2014,16:93+101.

[3]孟娟.浅谈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戏剧之家,2015,01:72.

上一篇:ERP沙盘模拟经营下一篇:保险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