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2024-06-23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通用10篇)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米非司酮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效果并进一步积累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 对流产型者或异位妊娠尚未破裂者, 在服用抗早孕2倍治疗剂量米非司酮后, 定期监测于第5天、10天、15天的自觉症状, 监测血清β-HCG和B超结果。结果 失败5例, 治愈44例, 治愈率为89.8%。结论 异位妊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全部掌握的情况下, 是治疗异位妊娠的快捷途径, 即安全又有效。

关键词:米非司酮,观察结果,异位妊娠

抗孕酮药物首选米非司酮, 是近十几年来的一种新型药物。临床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 现已普及到应用于中期或晚期的引产。近几年过期流产、死胎者仍在应用, 继而又用于紧急避孕以及子宫肌瘤的治疗。由于米非司酮在临床研究报道上治疗异位妊娠的并不多, 因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了严密观察, 与同事共同探讨了异位妊娠选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 并总结经验,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2009年11月~2012年10月就诊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 最大年龄34岁, 最小年龄23岁, 平均年龄24.6岁, 停经时间为45~56天。腹痛伴阴道出血时间1~30天者34例, 1~45天15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β-HCG) 水平正常值<20U/ml, 经B超扫描证实盆腔包块直径最大6.2cm, 最小2.1cm, 无妊娠囊在宫腔内, 包块直径大于5cm者9例, 小于8cm者40例。

1.2 临床症状

下腹有隐痛感, 停经天数少于50天;有少量的阴道流血或无阴道流血;不存在腹膜刺激症状, 经B超检查确定, 在宫外见妊娠囊小于4.0cm或有胎心的搏动, 有少量腹腔内出血或无出血;患者自愿采用此种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在确定异位妊娠后, 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mg后, 嘱咐患者服药总量是300mg, 第12小时续服50mg。对于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 尽量让其避免体力活动并且卧床休息。如果患者需要门诊治疗可叮嘱在服药第3天复诊。如果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未服米非司酮, 可酌情使用止血类、抗生素等药物。并要有固定的服药时间, 一般在餐前2小时或餐后2小时;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或与医生取得联系。

1.4 重点观察血压、脉搏、体温以及腹部体征

观察服药期间或服药后每隔1日做盆腔B超检以及查测血HCG定量, 若连续血HCG下降>15%, 2次检测以上, 随机改为每周复查2次, 直至血HCG降到正常为止。观察期间如果B超发现附件包块逐渐长大, 最初2次血HCG下降均<15%, 发现突然腹腔内大出血或原始心管搏动, 立即更换为手术治疗或MTX治疗。

1.5 疗效标准[1]

自觉症状已消失;行B超检查时所见妊娠囊已经缩小或变形者, 可在第5天、10天、15天各测一次β-HCG并监测至水平正常。

2 结果

2.1 自觉症状

49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 下腹隐痛加重者14例, 9例服药前、后均无腹痛, 18例下腹隐痛, 患者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 出现下腹剧烈疼痛, 已确定为异位妊娠破裂, 有7例行急诊手术。于第5天复诊时, 自述药物副反应减轻, 有43例患者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 第9天复诊时4例自述下腹部不适, 到第21天来复诊时自述下腹部不适者1例, 第25天开始无症状。服药后5天内阴道流血者42例, 阴道流血3~4天者36例, 阴道流血15~18天者6例, 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平均为8.3天。点滴状流血者38例, 流血量少于月经量者4例。服药后有25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症状完全消失均在停药后2~3天。1例在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2.2 B超检查结果

在第3天开始嘱患者做B超检查复诊, B超复诊时有32例胎囊改变形状、包块萎缩变小, 已无胎心搏动, 无明显变化者8例, 有7例腹腔内有大量液性暗区, 附件区包块增大, 边界欠规则。患者在第9天复诊时有37例包块均明显缩小, 第21天复诊时23例包块消失, 第30天复诊时有5例萎缩包块。

2.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β-HCG)

患者第3天复开始诊有49例, 36例血清β-HCG水平下降至7.3~21.0ng/ml, 服药前为9.7~46.6ng/ml。第9天复诊时, 有30例患者血清β-HCG水平恢复, 血清β-HCG水平介于3.5~18.0ng/ml之间者12例。第21日复诊时, 血清β-HCG水平为3.8者1例, 为5.3ng/ml者1例, 第31天复诊时, 49例的血清β-HCG水平全部恢复正常。

3讨论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者, 统称为异位妊娠, 习称为宫外孕, 根据着床部位不同, 有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卵巢部位妊娠、宫颈妊娠、腹腔中妊娠, 还有在子宫的残角处妊娠, 输卵管妊娠以异位妊娠中最为多见, 约占85%~90%。

米非司酮是一种化学坠胎药物, 是作用于宫内妊娠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 产生较强抗孕酮作用是由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时起作用[2]。主要作用为坏死蜕膜变性, 继发滋养细胞变性而黄体溶解致HCG水平下降引起, 滋养层的发育受到抑制[3]。HCG刺激子宫内膜而出现蜕膜反应时, 异位妊娠血中HCG水平升高, 使真蜕膜形成, 蜕膜下的血管系统及海绵层发育较差, 则宫内妊娠时米非司酮的用量要减少。

近十多年来医药界研究出来的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 蜕膜就是它的靶器官, 可取代孕酮的受体与孕酮结合, 由于孕酮的活性能力被抑制, 所以绒毛组织和蜕膜变性, 蜕膜组织细胞先变性既而坏死, 由于核细胞分裂减少最终导致绒毛组织缺乏血液养分的供应而变性甚至坏死, 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4], 最后子宫开始收缩, 胎膜即与子宫壁发生剥离。有学者对绒毛组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的影响, 除了能使蜕膜损伤外, 还能直接使滋养细胞增生而凋亡[5], 作用于滋养细胞, 达到终止发育胚胎的目的。由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尚可保留生育功能, 所以临床上已逐步用来治疗异位妊娠, 而且疗效显著、很有发展前景, 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 其优点不受医疗设备精密程度的限制,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既有广阔应用前景又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卞度宏.异位妊娠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01.

[2]赵轩, 黄官友.异位妊娠药物治疗三种方法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21.

[3]纪新强.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非破裂性输卵管妊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5) :299.

[4]郑桂琴, 吴世娟.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瘫痪观察[J].中国实用妇产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4) :25.

[5]张彤迪.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后出血原因与卵巢功能状态的研究[J].实用妇科杂志, 2002, 6:347-347.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2

关键词:稽留流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79-02

稽留流产,临床上又称为“过期流产”,指的是胚胎或者胎儿已经死亡,但依然滞留在宫腔内,没有及时自然排出体外,属于自然流产的一种类型[1]?就目前情况来看,关于米非司酮药物的剂量问题尚存在争议?本文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06例稽留流产患者,分析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106例稽留流产患者,根据米非司酮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4例?对照组54例患者中,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为(29.63±8.67)歲;停经时间8-15周,平均(10.63±2.96)周?观察组54例患者中,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为(30.06±9.03)岁;停经时间9-15周,平均(10.63±2.81)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均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晨起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厂家: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63;规格:25mg/片?下同)75mg/d,每日1次,共治疗2d,总剂量为150mg?患者口服米非司酮72h后,在患者晨起空腹时口服米索前列醇(厂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68;规格:0.2mg?下同)0.6mg,服药后禁食2h,观察3h?

观察组:在患者晨起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0mg/d,每日分2次服用,共治疗3d,总剂量为300mg?后续服用米索所前列醇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时间和阴道流血量?

(2)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疗效,分为:①完全流产:给药24h内,患者将妊娠物完全排出,72h后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无妊娠组织残留;②不完全流产:给药24h内,患者未能将妊娠物完全排出,存在妊娠组织残留;③流产失败: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分组对比采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方面的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患者流产失败的发生率(5.6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流产时间?阴道出血量的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流产时间?阴道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2所示?

3 讨论

针对稽留流产的治疗,传统上大多采用清宫术,但由于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再加上胚胎机化加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效果不甚理想[2]?因此,临床上需要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临床上在孕周<16周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予以治疗,效果得到大家的认可?米非司酮应用与稽留流产的治疗中,可以竞争性地获取孕激素的受体,进一步阻断孕酮结合孕酮受体,孕激素的活性遭到阻碍,从而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分解作用,导致妊娠组织的蜕膜细胞出现变性?坏死,最后从体内脱落,加速胚胎的死亡[3]?米索前列醇属于一种前列腺素的衍生物,将其用于稽留流产的治疗中,可以促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增强子宫收缩,同时还能对子宫肌胶原的合成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促使宫颈软化[4]?将上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稽留流产的治疗中,可以大大加强子宫收缩的强度和频率,促使滞留在患者体内的胚胎组织排出体外,同时还能避免清宫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损伤?

在临床应用中,由于稽留流产比较特殊,关于米非司酮的剂量使用方面尚存在争议?在本文研究中,通过实施不同的剂量的米非司酮予以治疗,结果显示大剂量的观察组患者与小剂量的对照组患者在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方面的差异较小(P>0.05),但在流产失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流产时间?引导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大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在稽留流产患者中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予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戊酸雌二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225-2227.

[2] 王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稽留流产的疗效[J].医药前沿,2012,13(19):119-120.

[3] 张旭梅,顾珏,柳露.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比较[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05):282-284.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针对我院从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年龄32~60岁,平均年龄(46±1.2)岁;子宫肌瘤病史为1~4年;肌瘤多发49例,单发35例。8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参照组47例,研究组3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处理。所选取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h,术中出血量为200 mL,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甲级愈合切口。

1.2 选取标准:

选取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以及接受妇科B超检查符合子宫肌瘤表现;经诊断性刮宫确认无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不合并子宫、宫颈以及附件的其他肿瘤以及病变;均无米非司酮过敏史;观察无内分泌疾病,且半年内均为采用过任何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配合临床随访。

1.3 治疗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综合性治疗以及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便于早期发现是否存在腹腔内出血以及术后感染情况,做好腹部伤口的干燥处理,并观察腹腔镜手术部位是否有渗液、渗血情况发生。术后约6 h患者可适当进食半流质饮食,同时有必要给予患者术后低流量吸氧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术后2~3 d待患者可正常进食流质食物后,每天晚上可口服12.5 mg米非司酮,连续用药治疗3个月。用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随访观察。

1.4 观察指标:

观察子宫肌瘤复发情况,术后10个月对患者进行术后B超妇科等检查,观察是否有子宫肌瘤复发。并统计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以停药10个月后采集2 mL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酮(P)、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观察患者是否有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变化、潮热、乏力、心悸、恶心以及月经异常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α=0.05,P<0.05)。

2 结果

2.1 子宫肌瘤复发情况: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情况,参照组47例患者,肌瘤复发8例,复发率为17.0%,研究组37例患者,肌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2.7%,研究组肌瘤复发率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见表1。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治疗前以及停药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情况:

用药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现2例潮热、乏力、闭经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适症状消失,月经恢复正常,观察可见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一种常见的女性妇科疾病,为人体一种常见肿瘤疾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层的局部生长因子间、性激素以及细胞突变的复杂相互作用。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是刺激肌瘤生长主要因素[2]。血清E2、P是体内的由卵巢分泌的天然雌孕激素。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雌、孕激素主要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米非司酮可起到较好的抑制雌激素以及拮抗孕激素的作用[3]。当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主要是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极易导致肌瘤复发,分析可能伤口因瘤核未被彻底清除,在术后继续在子宫肌壁间生长。为有效防止肌瘤复发,术后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治疗,抑制瘤核活性,可有效防止肌瘤在短期内生长[4]。米非司酮为一种19-去睾酮的衍生物,为一种受体水平的的抗孕激素药物,其结构与诀诺酮相类似,分析主要作用机制为:可有效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或抗孕酮活性;具有良好的抗雌激素作用;可有效降低微血管密度和内皮生长因素的表达水平,可有效减少子宫动脉血流量,可减少肌瘤大小以及减少术中出血。作为一种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可有效作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5]。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剔除术治疗后,采取措施抑制肌瘤复发,可有效减少二次手术的并发症情况。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肌瘤复发率明显少于参照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停药后10个月,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情况,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综上所述,于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减少疾病复发,短期可有效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应用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刘梅.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54(15):57-58.

[2]常洁,任丽华,余莉萍.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31(1):25-27.

[3]郑玉霞.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7):53-54.

[4]殷菲.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3):46.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行保守或半保守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为II期以上,并随访至2005年12月的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术后应用米非司酮53例(米非司酮组),术后应用内美通40例(内美通组),术后未用药36例(未用药组)。所有病例均无肿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术前半年未服用激素类药物。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方法:米非司酮组术后1周开始用药,每日1次,每次10mg,连续3~6个月。内美通组术后1周开始用药,每周2次,每次2.5mg,连续3~6个月。术后患者每半年复查1次,了解其症状、体征、妊娠情况及B超检查。用药组用药期间每月复诊,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复查肝功能。

疗效判定标准:①缓解指无症状,未发现盆腔包块;改善指仍有原症状,但程度减轻,体检无阳性体征,未发现盆腔包块;②复发指B超再次发现盆腔内异囊肿,或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

结 果

疗效:各组疗效见表2。

不良反应:米非司酮组3例肝功能损害,为肝酶轻度升高,未予停药,配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不良反应有恶心、头痛、乏力等,多数症状轻微,患者能耐受。内美通组9例肝功能损害,同样是肝酶轻度升高,未停药,配合护肝治疗后肝功均恢复正常。其余不良反应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潮热、烦躁、乏力、体重增加、轻微痤疮等。

讨 论

内异症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的必要性内异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国内统计妇科住院剖腹手术中内异症占32.7%。内异症是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根治需切除双侧卵巢,但多数内异症患者是生育年龄妇女,要求保留卵巢功能甚至生育功能。而非根治性手术,复发率高。据报道术后3年复发率为38%~51%。本资料显示II期以上内异症术后未用药组复发率达41.6%,随着随访时问的延长,复发率还会升高。

米非司酮和内美通的临床疗效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的机制并不清楚,可能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米非司酮的抗孕激素作用及其導致的持续无排卵状念是原因之一。本资料显示应用米非司酮后所有患者均闭经,推测异位内膜也无周期性出血而使临床症状缓解。另外,米非司酮也可能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进凋亡,减少生长潜能。

内美通是近年来用于治疗内异症的一种有效药物,具有抗孕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并有性激素样活性,能抑制促性腺激素(FSH、LH)的释放,引起卵巢分泌功能抑制,血中孕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另外孕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雄激素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萎缩。本资料显示两种药物疗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均可有效的控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减少其复发。

药物不良反应:从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情况看,使用米非司酮做辅助治疗肝酶升高发生率低于内美通,但经护肝治疗均能恢复正常,不必停药,说明两者均是安全可靠的。其他不良反应如座疮、潮热,内美通较米非司酮明显,至于不规则阴道出血,两者均有,但无显著差异,引起原因需进一步探讨。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药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米非司酮和内美通相比,两者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方面,米非司酮比内美通轻,价格也较内美通便宜。米非司酮以其一定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将越来越占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朱荫芝,载吉茹,张红霞。内美通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5):293

2 连利娟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5

3 凿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9

4桂耀庭,黄素珍,吴熙瑞.三烯高诺酮和米非司酮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生殖医学杂志,1995,4(4):224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 年11 月至2014 年11 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55 例为研究对象,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年龄38~53 岁, 平均 (46.3±3.2) 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 符合子宫肌瘤的相关诊断标准, 并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子宫肌瘤直径为3~12 cm, 平均 (8.3±2.2) cm。根据病理对其进行分型, 包括13 例黏膜下肌瘤、14例浆膜下肌瘤、13 例壁间肌瘤、15 例混合型肌瘤。患者在研究前均未使用药物治疗, 同时排除对米非司酮有禁忌证患者。55 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痛经、月经量增多以及经期延长等症状。

1.2 方法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开始的1~5 d中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告知患者早餐后2 h内服用12 mg米非司酮, 共治疗2 个疗程 (1 个疗程为3 个月) 。患者在用药前后对其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同时记录子宫肌瘤的形态和位置, 为医师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等。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用药3 个月后, 采用静脉抽血的方式对患者的雌二醇 (E2) 、孕酮 (P) 、卵泡刺激素 (FSH) 及黄体生成素 (LH) 等进行全面检查。为避免出现差错, 均采用同一台B超仪及同一B超医师。

1.4 疗效判定

本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 (1) 显效, 患者治疗后子宫恢复正常, 肌瘤全部消失。 (2) 有效, 子宫肌瘤缩小为治疗前的二分之一, 症状有所减轻。 (3) 无效, 经治疗后肌瘤无变化, 症状明显无好转。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价

55 例患者经治疗, 显效29 例 (有效率52.7%) , 有效23 例 (有效率41.8%) , 无效3 例 (有效率5.5%) 。

2.2 患者治疗后血清激素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后患者的E2和P均有所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FSH和LH差异则不明显, 见表1。

2.3 治疗前后患者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

治疗前, 患者的肌瘤体积为 (76.3±11.3) cm, 治疗后为 (37.3±9.1) cm;治疗前子宫体积为 (320.3±28.3) cm, 治疗后为 (208.3±20.3) 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11 例患者轻度恶心, 10 例患者发生多汗、潮热, 但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均恢复。研究中并未发现肝功能异常患者。

3 讨论

米非司酮属于化学合成甾体类药物, 可以有效取代受体与体内孕酮的结合, 对孕酮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溶解卵巢黄体, 患者体中的孕酮以及雌激素水平也会逐渐下降。研究中所有患者在经米非司酮治疗后, 孕酮均明显降低, 肌瘤也有所缩小, 这说明患者若是缺少内源性孕酮时, 米非司酮能够诱发出无周期性激素模式, 使患者停止继续排卵。除此之外, 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的作用, 对卵巢轴、垂体以及丘脑等产生抑制作用。

有报道, 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肌瘤, 均认为治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在研究中还指出, 子宫肌瘤与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等有着直接关系, 子宫肌瘤发生以及发展过程中孕激素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肌瘤组织中性激素含量会明显高于其他正常组织, 这同样也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可靠依据。就目前而言, 最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雄激素等, 但上述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低雌激素症等不良反应。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 个月疗效等同于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6 个月效果, 同时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未发生相关的低雌激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中患者采用的米非司酮能够阻断血管以及肌瘤细胞生长, 降低肌瘤结构从而杀死肌瘤[1]。除此之外, 米非司酮能够缩小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 进一步降低孕激素水平和雌激素水平[2]。米非司酮被患者充分吸收后, 会分布在肾上腺皮质、大脑中, 其中N- 去甲代谢物具有生物活性, 并且可从尿道排出体外, 因此, 米非司酮能够扩张子宫颈, 从而使残留物排出患者体内[3]。

在使用药物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时往往会出现停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情况, 因此仍然不能靠药物替代手术治疗。而米非司酮则具有缩小肌瘤、纠正贫血等诸多优势, 因此我们建议可用作术前用药, 尤其是针对于贫血无法及时进行手术的患者, 米非司酮可作为最佳药物治疗。术前使用米非司酮利于经阴道切除子宫, 从而降低了术中的出血量, 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 同时减少了相关并发症, 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除此之外, 患者在使用了米非司酮治疗后能够提前闭经。

综上所述, 经过治疗后, 55 例患者雌激素和孕激素有明显下降, 同时子宫肌瘤有所缩小,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用药后并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进一步说明子宫肌瘤患者在治疗期间选用米非司酮安全性较高, 同时不良反应少, 能够有效缩小肌瘤,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朝阳县人民医院的子宫肌瘤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全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 共治疗3个月,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 55例患者雌激素和孕激素有所下降, 同时子宫肌瘤有所缩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用药后并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 在治疗期间选择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安全性较高, 同时患者不良反应少, 能够有效缩小肌瘤,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熊雪梅.60例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 :102-103.

[2]陈玉杰.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0 (27) :183-184.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经妇科检查及彩超检查证实。患者自愿要求药物治疗。在此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激素药物,并行诊刮病理证实子宫内膜无恶性病变,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年龄26~52岁,平均(43.5±5.8)岁。60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痛经等临床表现,子宫大小为妇娠1~2个月多发肌瘤32例,占53%;单发肌瘤30例,占50%。肌瘤直径最大5 cm,最小0.8 cm,月经改变(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共30例(50%),腰腹胀痛及痛经15例(25%),贫血(血红蛋白70~90 g/L) 18例(30%)。

1.2 用药方法

米非司酮25 mg/片(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在月经第1~3天开始使用,每晚睡前服用10 mg,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一般症状: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的阴道流血、腰腹胀痛及痛经等;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及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测定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各激素测定的批内、批间误差均<10%;用药期间每月复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FSH)。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肌瘤及症状消失;明显有效:肌瘤缩小1/3以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肌瘤较治疗前缩小,症状减轻;无效:肌瘤未见缩小,症状无变化。

2 结果

2.1 患者服药前后一般情况及激素水平比较

6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症状消失,贫血得以纠正。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P<0.01),其中以E2和P下降最为显著,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见表1、2。

2.2 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

5例患者的肌瘤(直径均为1.5 cm大小)经B超证实已完全消失 (8.3%) ;肌瘤缩小1/2以上8例 (13.3%) ;肌瘤缩小1/3以上18例 (30.0%) ;肌瘤无明显变化33例(55.0%);肌瘤增大2例 (3.3%) 。60例患者经治疗后子宫体积除1例增大外均较治疗前缩小。用药3个月后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明显,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现象。

2.3 副作用

用药后轻微潮热、多汗、阴道干燥18例(30.0%),停药后均恢复正常;恶心纳差36例(60.0%);小关节偶感不适10例 (16.7%) ;无明显体重增加,色素沉着,低血压等副作用。

2.4 随诊

停药后随诊6个月,35例患者月经恢复,13例患者停药后2~3个月恢复。12例48岁以上患者停药后6个月未恢复月经。所有月经恢复的患者均经量正常。无痛经及经期下腹痛。12例年龄小于45岁的患者肌瘤体积逐渐增大至治疗前水平,其中10例手术治疗。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巢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病不仅与雌激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米非司酮是化学合成的巢体类药物,能与孕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孕激素作用,继而卵巢黄体溶解、体内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也随之下降,导致排卵停止;米非司酮又能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使子宫肌瘤萎缩并诱发闭经。有研究表明,使用米非司酮后肌瘤出现缺氧性变化和坏死,提示米非司酮可能影响子宫肌瘤能量代谢,从而使肌瘤体积缩小;李卫平等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分子水平上还可以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抑制孕激素受体的释放效应,阻断孕酮与其受体结合后产生的雌激素生物学效应,使肌瘤萎缩。此外米非司酮可使子宫动脉和肌瘤主要血管流量减少从而抑制肌瘤生长。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2006年本院经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未破裂型或流产型有保守治疗条件的患者100例, 肝、肾功能正常, 血红蛋白≥100 g/L, 无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 各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达1。

1.2 方法

A组:米非司酮200 mg/d, 连服3 d。B组:服相同剂量米非司酮同时加服中药每日一剂连用10 d。中药成分为丹参、赤芍、双花、公英、三棱、莪术、桃仁、蜈蚣、天花粉等。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 以减少异位妊娠包块破裂或急腹症的发生。

1.3 监测指标

两组患者用药后每天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腹痛, 阴道流血及肛门坠胀等表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用药第4、7 d复查血β-HCG及B超监测包块的消失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观察

①有效:腹痛消失, B超见盆腔包块消失或缩小30%;血β-HCG连续2次下降幅度≥15%, 并逐渐降至正常水平;②失败:用药1周后, 血β-HCG下降不满意或上升;腹痛加重或腹腔内出血增加行急诊手术治疗;盆腔包块不缩小甚至增大者。

1.5 随诊

治疗有效者疗程结束, 病情稳定血β-HCG接近正常出院, 每周回院监测血β-HCG, 同时必要时行B超, 盆腔检查, 有生育要求者, 待盆腔包块消失行输卵管通液术。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其中82例治疗有效 (85%) , 18例无效, 其中12例出现急腹症而手术治疗, 5例用药后血β-HCG连续上升, B超附件区异常包块增大, 1例虽血β-HCG略呈下降, 但B超提示附件区异常包块增大明显并腹胀痛加重, 而均行手术治疗。A、B两组比较:虽在治愈率, 血β-HCG下降趋势, 血β-HCG转阴, 平均住院日等方面B组均优于A组, 但两组间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而在盆腔包块缩小方面, B组则有明显优势, 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2 随访输卵管情况

A组要求生育15例, B组18例, 分别于盆腔包块消失后行输卵管道液术。A组通畅10例 (73.3%) , B组通畅16例 (88.8%) , 说明中药治疗异位妊娠对输卵管的影响小, 疗效确切。

3 讨论

近20年来, 由于放免法侧定血β-HCG, B超等诊断技术的提高, 以及对异位妊娠认识的深入, 保留输卵管的治疗方法应运而生, 包括药物杀胚疗法, 保守性手术疗法及期待疗法,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作为一种非创伤生治疗方法, 尽可能地保留了输卵管, 为要求生育者提供了更多的受孕可能, 且因不需要开腹, 易被患者所接受, 因而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治疗异位妊娠的药物主要有甲氨喋呤、米非司酮和中药等。甲氨喋呤是目前治疗异位妊娠中最常用, 疗效比较肯定的药物, 但其终究为化疗药物有诸多的毒副作用, 另外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亦有药物致死或导致脏器受损的报道[1]。故本文未予采用此药。米非司酮属孕激素拮抗剂, 可以拮抗孕酮, 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2], 使妊娠的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 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 使LH分泌减少, 黄体溶解, 胚囊坏死而流产, 而且米非司酮安全性好, 无明显生殖毒性, 已广泛用于抗早孕, 异位妊娠是妊娠的特殊形式, 同样需要孕酮的维持, 因此米非司酮得以应用治疗异位妊娠。中药以活血化瘀, 消症杀胚为主, 方中丹参、赤芍、桃仁活血化瘀, 三棱、莪术消症散结, 双花、公英清热解毒, 蜈蚣、天花粉杀胚, 木香行气活血, 丹皮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诸药配合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改善盆腔内环境, 阻止滋养细胞和胚胎的生长, 使异位妊娠病灶加快消退、吸收。对盆腔包块缩小、吸收及日后输卵管的复通有显著疗效, 避免了因手术造成的创伤, 痛苦及疤痕, 周围组织粘连和术后并发症等,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全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米非司酮,中药

参考文献

[1]Kelly H, Harvey D, MoHS.Acautiouarytale:fatal ortcome of meth-otrexate therapygiven formanagementofectopil pregnancy.ObstetGynecol, 2006, 107 (2pt2) :439-441.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8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 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 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 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 对受孕动物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应, 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由于该药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 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较高, 但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故加用小剂量前列腺素后既可减少前列腺素的副作用, 又可使完全流产率显著提高 (达95%以上) 。本品同时具有软化和扩张子宫颈的作用, 故临床除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外, 还用于妇科手术操作, 如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取内膜标本、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以及宫颈扩张和刮宫术、本品口服生物利用度70%。血浆蛋白结大率98%, 经1.5h时血浓度达峰值, 作用维持12h, 消除t1/2。为18h。一般口服后30h开始有阴道流血, 持续 (1~16) d不等。

2 作用于避孕及妊娠

2.1 紧急避孕

指在无避孕防护措施的性行为后的一定时间内, 采用服药来防止非意愿妊娠的事后避孕措施。米非司酮片, 每片含10mg或25mg米非司酮。在性行为后72h内服1片, 12h后再服1片。

2.2 早期妊娠的终止

许多研究采用在药物流产时辅以其它药物, 如甲基睾丸素、丙酸睾丸酮、双炔失碳酯等。对于流产后减少出血的治疗中, 均不同程度的缩短出血时间, 减少出血量。但迄今尚无肯定有说服力的疗效。

带器妊娠药物流产其关键是宫内节育器 (IUD) 的处理。如是有尾丝的IUD, 可取出后行药物流产;如是无尾丝的IUD, 则易行取器, 负压吸宫同时进行。

2.3 中期妊娠的终止

自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广泛用于早期妊娠流产取得突出成果后, 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报道日益普遍。米非司酮一般为 (150~200) mg分次服用, 米索前列醇 (米索) 剂量为 (012~016) mg, 每 (3~6) h一次, 每日总量不超过 (112~118) mg, 成功率多在90%以上。研究发现口服药物后, 卵圆钳进出宫腔自如, 子宫收缩好;单用米索阴道上药后, 有20例卵圆钳进出宫腔有一定困难, 子宫收缩差。在国内外有子宫破裂或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报道, 所以孕妇决不能将药带回家自行服用。

2.4 晚期妊娠的终止

促宫颈成熟作用目前报道使用的米非司酮, 其主要效应在宫颈, 能有效的促使宫颈成熟, 对宫缩只起诱导作用, 不直接引起宫缩, 更无宫缩过强, 对胎儿的宫内状况有利, 尤其对缺氧的高危妊娠的胎儿有益。

3 治疗子宫性疾病

3.1 子宫肌瘤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雌激素是肌瘤生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中与雌激素一样具有重要作用。关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机制主要表现为:在受体水平对抗孕激素、抑制排卵, E2维持在滤泡早期水平, P在绝经期水平;抑制肌瘤细胞中PR、EGF、IGF1的含量;减少子宫动脉血流可达40%;使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减少;使子宫内膜变薄, 停滞在增生早期或萎缩。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适应证:术前辅助治疗, 纠正贫血, 减少或避免输血;缩小肌瘤, 利用手术操作、减少出血, 以利于肌瘤剔除;子宫和肌瘤缩小后利于经阴道切除子宫或腔镜手术;合并不孕者, 缩小肌瘤, 增加受孕机会;围绝经期患者, 可能使其顺利度过或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 避免手术;有某些合并症暂时不能手术者。米非司酮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 (主要为出血、贫血、不太大的肌瘤) 。在用药前一定要诊断性刮宫, 除外子宫内膜癌变。

3.2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 用药后造成闭经, 使病灶萎缩, 疼痛缓解, 副反应轻, 疗效好。国内试用低剂量10mg/d~12.5mg/d连续6个月。

3.3 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多为无排卵性, 因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引起。米非司酮使体内雌激素水平维持在滤泡早期, 相对稳定, 可避免雌激素的撤退性波动或突破性出血。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直接作用, 延缓子宫内膜发育, 延迟或抑制内膜腺体分泌活性, 分泌不良或增生与分泌并存;子宫血运减少, 子宫重量减轻, 内膜变薄或退化, 血管减少, 基质增加, 腺体有丝分裂减少等。

4 恶性肿瘤的治疗

4.1 乳腺癌

米非司酮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机理至今不清。用于晚期乳腺癌的初步研究说明, 一些病例可有暂时性缓解, 使用数周安全, 无肾上腺功能不全症状。虽然部分国家作为晚期有转移的乳腺癌治疗, 但效果并不乐观。

4.2 卵巢癌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9

【关键词】异位妊娠;米非司酮;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1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87-02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并生长发育则称为异位妊娠,是临床一种常见的急腹症[1] 。异位妊娠的常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療容易造成创伤,危害患者的生育功能。随着血β-HCG等诊断技术的发展,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得到发展[2] 。很多研究报道,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有良好的效果[3-5],但是对米非司酮的使用剂量无法统一[6-8]。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保守治疗的45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36岁,孕龄34~72 d。有孕史27例,初孕者18例。有人工流产史21例,带避孕环18例。诊断标准: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尿妊娠试验、血β-HCG、盆腔B超及阴道后穹隆穿刺确诊为异位妊娠,同时具有下列条件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腹痛或有轻微腹痛。血β-HCG为300~5000 U/L。异位妊娠包块局限在附件区直径<5 cm,盆腔无积液或液平段<2 cm。

1.2 给药方法

米非司酮25 mg/片,由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均以空腹(饭前、饭后2 h)温开水送服,1个疗程3 d,连服3个疗程,45例患者均无明显副反应。具体方法如下。A组:米非司酮50 mg,每12小时1次,连服3 d,总量300 mg;B组:米非司酮100 mg,每12小时1次,连服3 d,总量600 mg;C组:米非司酮200 mg,每12小时1次,连服3 d,总量1200 mg。

1.3 观察指标

①生命体征及有关体征、腹痛。②每周查血β-HCG、盆腔B超。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血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无腹痛症状,无阴道出血;有效:血β-HCG下降逐渐至正常水平,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腹痛、阴道少量出血,B超提示盆腔包块缩小;无效:血β-HCG不下降或上升,B超示异常包块增大或保持不变,或出现急腹症、腹腔内出血征象,B超显示盆腔内出现大量积液。总有效=治愈+显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是孕酮的受体拮抗剂,并无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能与孕酮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黄体酮强5倍,可作为非手术性抗早孕药[9-10]。在有效剂量下对皮质醇水平无明显影响。米非司酮不能引发足够的子宫活性,单用于抗早孕时不完全流产率较高,但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11-12]。米非司酮能抑制绒毛的细胞增殖,诱导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使黄体溶解,胚囊坏死而流产,也能使异位妊娠组织滋养层细胞明显坏死,因此在治疗异位妊娠方面表现出很好的临床疗效[13-15]。有关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剂量不统一,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以及血β-HCG与米非司酮疗效的关系。

本文结果显示,米非司酮的剂量越高,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有效率就越高,且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不仅提示滋养细胞具有活性,也是预测滋养细胞侵入输卵管壁深度的实用指标。有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单次服药24 h后,蜕膜及绒毛迅速发生显著病理变化,且剂量越大病理形态变化越明显。当血β-HCG的水平越高,保守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在理论上越高。本文研究发现,血β-HCG值在300~2000 U/L时用100~2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3个疗程时最有效;当血β-HCG值在2001~5000 U/L时用200~400 mg,1次/d,连服3 d,连续3个疗程时最有效。

综上所述,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血β-HCG的浓度越大,米非司酮的剂量越高就越有效。

参考文献

[1] 岳晓燕.输卵管妊娠治疗现状与趋势[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18(3):149-151.

米非司酮/治疗应用 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 病情均得到确诊,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经现象, 排除药物过敏、妊娠期及哺乳期、严重肝肾等内科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在此次试验前, 均告知试验的主要方法、目的和意义, 所有患者均完全知晓, 并且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年龄26~47 (36.27±2.19) 岁, 病程1~11 (6.12±1.18) 岁, 已婚51例、未婚5例, 已产22例、未产34例, 症状主要有痛经20例、月经失调14例、性交痛12例和不孕10例。观察组年龄27~47 (36.85±2.79) 岁, 病程2~11 (6.88±1.79) 岁, 已婚50例、未婚6例, 已产23例、未产33例, 症状主要有痛经19例、月经失调15例、性交痛13例和不孕9例。两组资料对比, 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进行较好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孕三烯酮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 2.5mg/次, 每周2次, 月经第1天服用, 然后在月经3天后再次服用, 之后每周在相同时间服药, 连续治疗半年。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 6.25mg/次, qd, 连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后盆腔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 盆腔症状总评分为9分, 阳性体征总评分为6分, 症状和体征之和为主观症状总评分, 将两组的盆腔症状评分、阳性体征评分和主观症状评分进行对比, 并将两组治疗后的受孕率进行对比。

1.3.2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显效、有效及无效进行疗效判定:患者无痛经、性交痛和月经紊乱等症状, 未发现盆腔包块为显效;患者痛经、性交痛和月经紊乱等现象有所好转, 未发现盆腔包块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 有盆腔包块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两组盆腔症状评分、阳性体征评分和主观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见表2。治疗后随访发现, 对照组受孕11例, 受孕率为19.64%, 观察组受孕15例, 受孕率为26.79%,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该疾病具有侵袭性、复发性及雌激素依赖性, 当女性卵巢雌激素分泌异常时, 其症状会随着月经来临时加重, 周期性出血、粘连形成及组织增生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特征[2]。临床中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主要是去除病灶, 缓解疼痛, 改善生育功能[3]。临床中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 若采取手术治疗, 其疗程较短, 能够在术中明确病灶性质及所在位置, 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4]。但手术治疗具有扩散、增生和浸润等特性, 在分离囊肿过程中, 囊肿易发生破裂, 导致病灶无法达到全部清除的目的, 因此术后复发率较高, 且后遗症较多。因此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 如何有效缓解其病情, 减轻患者的痛苦成为重点研究方向[5]。

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服用米非司酮治疗后, 能够与下丘脑、卵巢组织和垂体中的孕酮结合, 对于黄体素的生成及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降低雌激素水平[6]。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之间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因此能够对机体分泌素分泌形成强效的抑制作用, 促使垂体促进腺细胞形态结构化发生变化, 减少黄体生成素和三烯雄激素细胞数量[7];米非司酮能够抑制核因子k B活性, 从而诱导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出现凋亡;米非司酮还能够对峙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8]。

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进行治疗,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比较,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可取得更高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盆腔症状评分为 (0.71±0.48) 分、阳性体征评分 (0.63±0.42) 分、主观症状评分 (0.94±0.51) 分, 与对照组比, 均更具优势 (P<0.05) , 说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而且改善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两组受孕率对比无差异 (P>0.05) 。

综上所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 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改善症状体征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晓洁.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 :35-37.

[2]林春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21) :45-47.

[3]王秋红.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7) :43-44.

[4]杨建会, 宋光辉.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J].中国药业, 2012, 21 (7) :87-88.

[5]吴小红.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34例[J].中国药业, 2016, 25 (1) :101-102, 103.

[6]王毅.米非司酮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 (11) :61-62, 65.

[7]李玉华.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糖链抗原125、人附睾蛋白4、糖链抗原199、炎性因子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14) :87-88.

上一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下一篇:灭菌效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