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2024-06-10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精选12篇)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1

舞蹈演员对基本功的长期的艰苦训练视为保持舞蹈艺术生命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 才能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

因此, 舞蹈的课堂基训也必须紧紧为舞蹈的舞台表演服务;反转过来, 舞蹈的舞台表演又必须以舞蹈的课堂基训为基础和前提。由此可见, 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是辩证统一, 互通互融的。

这样密切的辩证统一关系,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形体基功训练

舞蹈教学中课堂上的形体基功, 是舞蹈舞台艺术表演形体基功的前提与基础;而舞蹈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形体动作, 又是舞蹈教学中形体基功的活用与升华, 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即在于此。

作为艺术形式中的一种,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 (《辞海》缩印本) 舞蹈是以人体为工具、以动作为材料的艺术, 动作是舞蹈语言的核心元素, 离开了艺术化的人体动作这一物质前提, 舞蹈艺术便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可能。

因此, 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 都首先以形体动作为基本功, 在这一点上, 二者是一致的。例如舞蹈语汇中的“平转”、“翻身”、“探海”、“大跳”等等, 在教学与表演中, 其动作要领与规范, 都是相同一致的。

然而, 舞蹈表演中的形体动作, 乃是舞蹈教学形体基本功的综合灵活的创造性运用, 是一种艺术创造的主要手段, 而不是形体基本功的教学成果汇报或简单的展览演出。例如著名白族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创作表演的民族民间舞《雀之灵》 (女子独舞) , 就创造性地运用了柔指、弯臂、晃肩、扭腰、摆胯、踢腿等舞蹈形体基本功, 但丝毫也看不出课堂基训的影子, 而是完全形成舞蹈艺术的有机整体。

为此, 舞蹈教学的基训课, 就要面向舞蹈表演实践, 以舞蹈表演为目的, 而不是简单的动作“克隆”或模仿。一方面, 要强调基功的扎实、规范性, 通过循序渐进 (先单元后组合、先单人后多人等) 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形体动作基本技能;另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 要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要学活活学, 善于把形体动作化为自己的动作, 而不是教师口传心授的“作业”。在形体动作的基训中, 加强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要克服“学院气”, 增强“舞台性”。

二、心理基功训练

舞蹈虽然也是人体艺术, 但是它不同于武术, 也不同于时装模特表演。舞蹈的另一大主要特征, 就是它的情感性。舞蹈语言不是哑语手势的解释, 也不是文字语言的直接图解, 而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形体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 使观众通过流动的视觉形象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舞蹈虽然以人体为工具, 但更以情感为动力。舞蹈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的。舞蹈的形体, 是由心灵驾驭的形体;舞蹈的心灵, 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一体、形体与心灵一起飞翔, 这才是舞蹈这种人体艺术的特殊品格。

为此, 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都将心理动作 (即感情表现) 作为另一大基本功之一。在这一点上, 二者也是一致的, 是辩证统一的。

舞蹈的“心理动作”的基本功,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是艺术想像力。要用心理动作驾驭形体动作, 就离不开艺术想像力。通过艺术想像力, 营造出舞蹈艺术的意境美。舞蹈的意境是通过形体动作和艺术想像在舞台时空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此情此景, 都要在想像中营造。意境是心与物的交融, 是形体动作与心理动作的合一。

其二是形象创造力。舞蹈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创作任务, 无论是情节舞还是情绪舞, 无论是中国舞还是西洋舞, 无论是独舞、双人舞还是三人舞、群舞、舞剧, 无一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所以人物形象创造的能力, 就成为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共同的心理基功之一。

其三是情感表现力。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 均以情感表现力作为心理动作的基功之一, 要具有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的体验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以情动人, 真正使舞蹈艺术具有生命和灵魂。

其四是风格体现力。风格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论是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 还是芭蕾舞、现代舞, 都各有各的不同艺术风格。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都要以表现风格的能力为心理基功之一。

当然, 在心理基功上, 舞蹈表演比起舞蹈教学来, 也是一个综合运用、创造提升的过程。例如著名舞蹈家陈爱莲主演的民族舞剧《红楼梦》中, 就运用心理动作驾驭形体动作, 成功地塑造出女主人公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2

摘要:舞蹈都是以人体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运动表演形式,不仅需要演员具有一般性的身体运动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和素质,这是由其动作和技巧的需求所决定的,软开度就是舞蹈中的一种基本素质。在舞蹈训练中软开度的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舞蹈不是简易的手舞足蹈,而是用身体作为一种工具大幅度并夸张的去诠释某一个角色,如何去表现完全取决于被诠释的对象。作为一个业余的舞蹈演员,并不能像专业演员那样可以游刃有余,随心所欲的去表演,我们没有他们那样过硬的基本功,所以大学这四年为了让自己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标准,努力的扎实基本功,首要的就是从软开度着手。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解析软开度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软开度舞蹈训练技术技巧剧目

软开度是舞蹈中对人体柔韧性的专业术语的俗称,它是舞蹈艺术对表演者的一种特有要求。一个舞蹈演员如果不具备过硬的基本功,是无法形象的去表演一个角色,我是一个普通的舞蹈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对舞蹈的学习及了解,深刻体会到没有软开度是无法让身体在舞蹈中得到释放,更谈不上生动形象的去诠释各种角色。我学舞蹈起步比较晚,身体各部位的机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身体僵硬),而软开度对我来说是对身体局限性的一种挑战,练习软开度既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配合老师的指导,一点一滴的积累并巩固。过程难免会痛苦,所以我们要比一般人付出的汗水多,承受的能力大,才会有所成就。

软开度不是指一般的软和硬,主要是指演员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训练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日积月累,尤其年龄的增长,必须保证每天坚持训练软开度一个小时以上,来延长我们的艺术生命,停止软开度的训练不仅更早的结束自己的艺术生命,而且也会给身体带来伤痛,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所以在这里告诉大家,练习软开度需要科学的方法,不是过激的强度练习,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循序渐进的扩大身体的活动范围,从而让自己达到某一程度。

笔者认为,舞蹈演员就是用自己的肢体来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练好软开度,不仅能保证动作的质量,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扩大表演范围,丰富动作的表现力和表现手段。不仅如此,演员还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随心所欲的结合音乐舞蹈,更高层次的加深所要表现的形象和情感。

一、软开度与跳跃能力的相辅相成

从舞蹈训练上看,无论是完成翻转动作的关节幅度、弹跳的空变换、还是舞姿旋转动作中所运用的关节运动幅度都与软开度有关。因此,软开度训练与教材中的舞姿、转、跳、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舞蹈中,跳、转、翻的特点都很突出,除了吸取戏曲的有效练习外,还吸收了武术中的强度练习,例如加强垂直重心的训练,动作舒展的训练,小腿部分的训练,技术技巧中腾空爆发力的训练,空中舞姿造型的基础训练以及旋转中的平衡重心训练等。

舞蹈中的技术技巧在弹跳方面的特殊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将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其难度越来越大。在舞蹈“跳”中呈现了“拧”“倾”“翻”“闪”“展”“腾”——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的弹跳特点。例如,舞蹈剧目中常见到男女演员做“倒踢紫金冠跳”。这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一个技术技巧动作,它造型优美很能抒发人物的内在情感。“倒踢紫金冠跳”与整个空中舞姿的腰、肩、髋关节的软开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这一瞬间的舞姿,要运用大腰、胸腰、肩关节、髋关节的开、牵拉后伸,才能形成反弓开状,使空中舞姿更加准确、优美。在发展空中舞姿方面,小跳部分有“扭身掖腿跳”“磨手拧身跳”;中跳部分有“飞燕”“摆腿”“腾空望月”等。其次,舞蹈中的跳跃还常常具有快速凝聚、渐渐延伸的方式为特点,如大射燕跳、踢吸腿跳、摆腿跳等。这些舞姿动作的完成拉长了韧带,需要借助关节的开及腰背肌肉的能力,才能形成空中令欣赏者叹为观止的速度和高度。所以,想要身体腾空跃起的一瞬间体现舞姿,就需要舞姿形成的速度快,就需要身体各部位快速的配合。可见软开度对于体现舞蹈跳跃的轻盈感,技术的完整性和艺术的表现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动态表现上来看,软开度是民族舞姿、跳跃技巧、爆发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基础。一方面它不但能体现民族性的审美表现力和技术技巧,另一方面它还能加强人体运动的律动性,使得表演语言有弱、有强、有柔、有刚、有弛、有张、有涩、有畅。以软开度为基础才能充分运用和开掘人体美的千姿百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表现力。由此可见,软开度在舞蹈的律动中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动作,而是一种令人享受的艺术语言。

二 软开度与转翻有着密切联系

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主要以中国古典舞和民族舞为主,而最初的练习就是基本素质的练习——简易的芭蕾。芭蕾舞学习过程两年,两年觉得枯燥乏味,日复一日重复相同的动作,一个舞蹈演员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是无法完成漂亮的舞姿和完美的技巧。先从简单的把上开始,立脚尖,小转,空中大跳,完全借助于把竿的力量体会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然后渐渐脱离把竿到中间练习。舞蹈中有很多转和翻的动作,例如最常用的是四位转、大跳和倒踢紫金冠,这些动作能有效的表达舞者的感情,如果髋部的打开幅度不过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也会让欣赏着失去看表演的兴致;如果软开度不好,原本一个180度甚至更大幅度的大跳都会让人以为是随性的小跳;如果腰部没有一定的软度和力度,更谈不上去完美的完成紫金冠的技巧动作。不仅仅是这些,身体各部位的软开度不是为了让舞者本身下叉弯腰,而是为舞者以后更高层次的表演有着更坚实的基础。小腿没有力度,髋部打不开,腰部不够软,再加上能力跟不上,根本就无法完成基本技巧,使舞者在舞蹈中不能随心所欲的去表现剧中的各种形象。

转和翻是舞蹈最具鲜明的民族技巧,它的变化丰富,种类样式之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如“探海翻身” “串翻身”“点翻”和“前软翻”等大幅度的翻身动作连绵、圆润,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优美弧线。这种舞台效果就是以舞者的软开度为基础的,因为只有身体具有很好的软开度翻身动作才能在完成时表现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情绪型内涵,才能使快速翻身的动作具有干净利落、英武刚健的铿锵之势,才能使演员发挥最大极限的完成每一个转、翻动作。

三 软开度在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

作为一个初级的舞蹈演员,基础训练是最重要的,采用合理的方法,科学的训练,为自己定制适合的训练模式。下面我为大家介绍通过长时间训练自己总结的一套训练方法:首先就是热身运动,人在运动之前,身体是僵硬的,直接压腿压腰,会拉伤软组织肌肉导致受伤,热身准备之前把自己的手腕脚腕活动开,然后做些小跳或是围绕教室慢跑,使身体尽量放开去跑、跳,身体慢慢发热后到中间做伸展运动,拉长腿部的腰部的肌肉,使之放松;然后是把上压腿压腰(初学者可以在地面练习),不能用力过猛,放些轻音乐,合着音乐节奏放松身体,随着呼吸进行,不仅能条理气息,还能使身体在呼吸的过程中慢慢的拉开。基础较好的,直接可以借助墙壁耗腿或者借助别人的力量撕腿。软开度的练习最忌讳的就是僵持闭气,这样很容易受伤,结合自己的呼吸,慢慢的来,在音乐中享受开功的乐趣。

腰部对于一个舞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很多舞蹈组合中都会用到腰部,所以腰的训练很重要。练习腰功,不是一味的练习它有多么的软,下腰一下就能抓住脚,现在的舞蹈演员要求很严格,从小就开始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软度技巧,而孩子正处于生长期,谷歌发育不成熟,所以软开度的练习对他们来说举手之劳,但是一般的小孩子没有较好的能力来控制自己,而成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练习软度是有相当大的难度。腰部主要分为大腰和胸腰,个人而言胸腰要比大腰好的多,大腰主要是指北部中断,中断的练习可以使我们完成一般演员所不能完成的高度搬腿技巧,而胸腰一般都是在表演舞蹈作品中运用较多,胸腰不开,舞蹈动作表演看起生硬,没有美感,所以胸腰的练习则是在古典身韵中的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中,配合古典舞音乐的韵律逐渐开发的,胸腰的表现力很强,例如一个展翅飞翔的动作,双臂张开抬头挺胸,身体向后,展现飞的动作,如果胸腰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能有力的表现这一动作,所以胸腰的练习很重要。腰不是一个整体,全烧哪一个部分的软开度都不可以,所以要针对性的练习,相对不好的地方而言,就要多花出一倍的功夫去练习。

我曾经带过课,学生都是一些3——12岁的幼、少儿,对它们而言,北京舞蹈学院的教授编制了一套针对幼、少儿接触舞蹈的教材,每一个小小组合都有一首儿童歌曲,这样她们练习的同时可以边唱歌便练习,不仅让她们在音乐中体会舞蹈,还能锻炼她们的节奏感,同时让她们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孩子的身体正在发育,成熟期离她们还遥远,她们的软度不用花太长的时间去练习就比一般成人的软度好,所以我的课程安排就是练习一个课时的软开度。虽然她们的身体很柔软,但是有些小孩子也会疼,忍不住哭出来,我会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她们,他们很棒,优秀的孩子是不会哭的,坚持5分钟就好,她们就会坚持到底,孩子是需要鼓励的,而我们就不需要这样的方法,因为我们思想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只能拼命的死练习才会出效果,这就是练习软开度,成人与儿童的差别,所以我们付出的辛苦与汗水要多,付出的女努力要大。成人要比孩子的力气大,不需要练习更多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之余多开发软开度,针对练习,哪里不好练习哪里,达到软度与能力协调发展。没有不好的软度,只有懒人不付出努力而练不好软度。

四 软开度在舞蹈剧目中的具体呈现

高考时,我的软开度不好,所以选择剧目上也要有所考虑,不能选择技巧太多的,只能选择表现性强的。而对我个人而言我喜欢技巧性的舞蹈,对技巧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古典舞的技巧。所以我的老师给了我很多剧目的选择,我看上了《善舞丹青》。这个舞蹈作品难度相当的大,不仅要有古典神韵中的提沉气息,还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完成,作品演员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那神韵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还有她的控制是那么的不留余地的完美,所以我要挑战自己,依然选择了它。剧目中的一些控制还有技巧,都是以软度为基础加上自己的能力完成的,我的腿功不够好,我就练习腿功,我的腰功不好就练习腰功,我的弹跳不好就练习弹跳,我的能力不好,就练能力素质,虽然考试时间还有半年,但是对我一个普通高中生来说总的时间还有两个月,不能每日每夜的呆在练功房里去揣摩剧目中的每一个动作,所以在学习文化之余多看,多听音乐,多感受舞蹈演员在表演时的体会,每天利用早读时间在练功房里压腿,耗腿,每一次的重复着小跳,大跳,这样日复一日的累计终于有所进步。

《扇舞丹青》表现的是山水画墨,舞者在行云流水的音乐里展现了我们中华古代的人的传统文化。剧目中有很多转的动作,舞者所表现的是那么的完美,感觉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所以一定要身临其境才能有这样的作为。剧中的一些动作都是以太极的身法步法为基础,加以美化,变成舞蹈动作,动作柔中带刚,道具在舞者手中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一个云里加冠的技巧,又展现了武术中的一些动作,在柔美中又不缺乏巾帼气概,堪称完美。在具体分析之后就是实际联系,每一个动作都清楚仔细的模仿,秘方之余加上自己的一些味道,把她的变成我自己的,这样就不会让别人以为是完全照抄照搬上去的。剧中还有一些大幅度的跳越技巧,如果说技术化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增强其舞蹈的观赏性。那软开度的观赏性便在于它是动静相结合的人体运动形式。它的静态表现为造型之美,这时的软开度与舞蹈塑造的形象融在一起,在舞台造型的存在和变化中去凸显肢体在运动过程中美的形态。软开度还会让人体动作更加舒展、灵活,让舞蹈者在风采各异的剧目中自由抒发与表现。由此可见,只要把软开度合理地与舞台剧目表现内容及塑造形象融为一体,便有利于人去表现完整的艺术语言。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3

关键词:形体训练;舞蹈教学;重要性

形体就是指人体的外形和体形的特征类型,它和自身的遗传因素有关,但并不是完全不可改变的。通过后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就可以培养出标准优美的身姿。形体训练作为舞蹈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一、形体训练的必要性

形体训练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形体训练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肢体能够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柔软度以及灵活性,这同样也是进行舞蹈教学的关键步骤。形体课程涉及现代舞、芭蕾、体操、迪斯科等一些舞蹈形式,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旋律的改变进行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训练,也同时学习了各种舞步的基础。形体训练既可以培养自身优雅的气质,还使得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保持身体健康,塑造完美身形

形体训练的整个过程都要求练习者始终保持优雅端庄、舒展挺拔的姿态,饱满精神的气质,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气息。通过基本的形体训练,可以纠正原本有些不正确甚至畸形的形体姿态,塑造出完美的体形,培养了良好的气质,既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加强了自信心。形体训练包括静力性以及控制能力的一些训练,在锻炼练习者身体的灵活性、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以及自身控制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改善消化机能,最终使得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锻炼意志力,培养优雅气质

形体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培养优雅的气质。气质是人自身的一种由内而外表现的美,具体表现在健康的身体、优雅的形体以及挺拔的姿态。同时形体训练也可以锻炼学习者顽强的意志力,提高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形体训练是舞蹈学习中最基本的训练课程,要使自身身体的柔韧度以及灵活性达到标准,就必须付出努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形体训练中,训练者要忍受疼痛并且持之以恒地训练,才会在舞台上表现出自身的能力。所以,通过长期的形体训练就会培养出训练者顽强的意志力和耐力。

总之,形体训练是舞蹈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舞蹈入门的基本功训练课程。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具有形体美、姿态美、气质美,舞蹈教学中的形体训练课就具有这种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华茹.少儿舞蹈中形体训练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04).

[2]顾忱.浅谈开设形体课的重要性[J].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01).

论营养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篇4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的整个过程。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被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为身体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包括三大热能物质,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钙铁锌碘; 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B、C、D、E;水四大类物质, 给身体提供热能,构成机体组织,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二、营养与人体的关系

(一)营养和生长发育的关系。合理的营养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虽然人体生长发育受遗传、营养、运动、环境和疾病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因素还是我们摄取的营养,它为我们生长发育提供原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保证。

(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合理的营养不仅能增进健康, 也可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机体在患病时,代谢改变或食欲不良,容易发生营养缺乏等问题,合理的营养搭配不仅能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促进我们的健康。

(三)营养和生理机能的关系。营养可从神经和体液两个方面影响生理机能。合理的营养是大脑正常发育的基础; 营养素是构成体液的基础物质。

(四)营养与舞蹈运动的关系。营养与运动都是维持和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营养为舞蹈运动提供能量,舞蹈运动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足够的营养能为舞蹈运动提供足够的能量物质,营养不足也会影响舞蹈运动的成绩和时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营养物质,还会让营养物质在运动中加快消耗和流失。

三、关于舞蹈学生营养的误区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必须全面,但是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舞蹈类学生更重视自己的形体和体重,于是减肥就成了他们永恒的话题。很多人为了减肥减少进食量,其实,盲目节食不仅影响舞蹈水平的发挥,严重时还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营养体系

(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 我们在吃东西时应该做到细嚼慢咽。要知道,有没有吃饱并不是肠胃告诉你的,而是大脑向你发出信号,告诉你已经吃了足够的食物了。不幸的是,只有在你已经吃饱了20分钟后,大脑才会告诉你这一点。吃得越快就会吃得越多, 因为你根本没有给大脑一个机会告诉你已经饱了。

2. 大强度的舞蹈训练和比赛应安排在饭后1.5 ~ 2.5小时以后。餐后,胃肠道充盈,横隔上顶,使呼吸受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使血液集中于胃肠,因此进食后立即运动不利于消化。一般认为运动结束后至少应休息30分钟以上才能再进食。大运动量后应当休息45分钟以上,才能使心肺活动基本上恢复稳定状态,并使肠胃系统有了适当准备后再进食。

3. 吃大餐会让我们过饱,加重肠胃肝脏的负担;让自己挨饿容易让我们产生低血糖;偏食、挑食容易使我们营养不均衡;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引起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冠心病、胆结石等;睡前大吃大喝容易使身体发胖。

(二)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1. 我们每天必须做到膳食均衡,我们吃进去的食品要保证有足够的热量、优良的蛋白质、足够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适当的水和食盐、适当的纤维素,并且三餐要分配均匀。这样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基本物质。

2. 我们应尽量避免油炸过的食物;在食用水煮或炭烤的食品时可以将油脂去掉;要避免浓汤,以清汤为佳;在蒸煮鸡、鸭时,如果可以去皮,能减少40% 的热量;少吃调味料放得多的主餐(如咖喱、炸酱等 )。

3. 人体在健康状况下呈弱碱性或中性,在亚健康状况或生病情况下呈酸性。我们在食物的搭配上要注意酸碱平衡, 多食用碱性食品来促进我们身体的健康。酸性食物如肉类中的非金属元素磷、硫、氯等,在人体内经过生物氧化后,生成带有阴离子的酸根,可使体液呈酸性。碱性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和牛奶等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钾、钠、钙、镁等, 它们在人体内经过生物氧化后可使体液呈碱性。

舞蹈训练-芭蕾舞训练的意义 篇5

芭蕾基础训练是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的一套基本练习,它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艺术制约着人类的形体美,同时也影响着人的形象与气质。中小学校开设芭蕾基础训练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很多人提出芭蕾基训可以为身心带来很大的益处,而一些曾经健康受损的人也认为,在不能接受剧烈运动的状况下,芭蕾基训是一种最好的健康锻炼方式。总之,不管哪行哪业的人一旦接触了芭蕾基训,都会从中受益。芭蕾已被大家认知,并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人们抱着对芭蕾的理解和热爱聚集在一起,不断享受着美和快乐,塑造形体美,培植心灵美,追求人生美,造就世界美。芭蕾基训不仅是形体训练的需要,而且也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专业基础,这就是芭蕾基训实用价值的具体体现。

而今,我们可以认识到芭蕾基础训练将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如美的姿态,健康的身体,这能让我们更加自信。可以说有了艺术美感的人,才能传递美、表达美,否则只会是没有感染力、没有灵魂的匠人[1]。芭蕾基训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就应该更好将其推广发展,引入到各个中小学,从小孩开始就规范地使用基础训练,让他们从小培养好的形体,正确的姿势。

生命在于运动,动作是人的最基本的表达、交流手段,早在人类产生的奴隶社会阶段,人体的动作这些功能就被有意识的自然形成了。现在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素质的提高,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发展,体现了我们现代社会的进步

芭蕾意义-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有等级次序的。其中审美需求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即几乎在这每一个等级中,都可以找到审美需求的影子。

审美需求是人性的一部分,美的历史和人的历史相同步入的,人越是成其为人,美就越是成其为美。常言道,爱美之心,人人皆有,便说明了这点。人一开始是从能够确证自己的对象那里体验到美感的。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最漂亮,情侣的眼里自己的恋人最美丽,艺术家眼里自己的作品最优秀,由美感来确证的美,当然也就是能够确证人之为人的东西。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随着人性的越来越健康和健全,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对象也越来越多,形态也越来越高级,但我们在这里还想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为审美需求提供两个非常显明的动因。我们知道,人生有两部份以一种非常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一,我们是否能在这个社会中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其二,我们是否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理想的伴侣。而实现这两点,都需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特别是第一印象。因为唯有此,我们才有更多的空间供我们选择理想的工作或伴侣。而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人的自我的审美能力越来越强,所以我们通常需要兼具文化内涵与形体俊美达到一个平衡的发展。而芭蕾舞能帮助我们塑造一个好的形体。

芭蕾舞基本功在训练中是融音乐、舞姿、健身为一体来追求人的形体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机体能力的一种最佳运动训练。这种训练行为包含了身体上的健康发展和心理上的健康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过程,既能给人以形体美,又能锻炼人的气质。芭蕾舞的一套系统训练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意义作用,无论学生今后将从事何种行业的工作,优雅的行为举止是一个人良好的素质组成部分。我们应具备更高的审美修养,尤其表现在形体美的塑造方面,所以芭蕾舞的基本功训练是有效的实施途径。

1、优美的形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经过芭蕾舞蹈基形体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美,且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2、动作协调:人的身体动作是需要全身各个部位配合的,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大道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我们更节凑感。

3、肢体灵活性、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腿、下腰、手的拉伸等,我们的柔韧性,动作的灵活性好。

4、磨练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

5、提高身体素质:芭蕾基本功训练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我们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

6、培养审美感: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有音乐的伴凑,动作、姿态的表现内心世界,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我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7、促进智力:芭蕾舞基本功训练是通过形体、动作,来协调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的,能锻炼我们的小脑。

芭蕾基础训练对中小学生的价值意义

舞蹈动作是艺术化的人体动作,芭蕾基础训练是一种人体艺术表现,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在艺术化的人体动作中,包括动作开发后产生的一系列肢体运动动作,它要靠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培养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美,也同时表现生活的美,歌唱生活,并借此陶冶人的情操同时有助于少儿身体健康发育。我们要好好的发展与实行芭蕾基础训练这门课程,开发中小学生的素质能力,芭蕾基础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和体育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长期训练有效提高他们的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动作的协调性训练还助于少儿大脑的发育。芭蕾形体训练,则有助于少儿形体的健美,在训练中使四肢和躯干动作得到充分的练习,培养内在气质以及他们的外部动作的表现能力。芭蕾形体训练,可以帮助寻找艺术的美感,芭蕾基础训练能够把身体与心灵高度地统一在一起,凝练成肢体语言或艺术形象符号,传递和表达人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信息,利用芭蕾基训—头部灵活性练习、半脚尖练习、脚步伸展练习、腿部屈伸练习等,对中小学生形体塑造强度训练,促进中小学生的动作舒展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发展。

芭蕾基础训练对中小学生的实用意义

芭蕾基础训练是塑造理想身材最佳的方法,芭蕾舞在训练当中可以使身体垂直、平衡、达到稳定的作用。它对于骨盆,腰椎、胸腔、肩、头,起着支撑的作用;对于骨盆以下的腿和脚,它起着稳定的作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身体垂直位置和正确的支撑力,才能产生高质量的平衡和稳定,才能使训练者的形体挺拔、舞姿舒展。芭蕾基础训练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通过训练,能够纠正自己的不良姿态和形体,比如O形腿、内八字、驼背等等。芭蕾是一种从头到脚的系统训练,头、颈椎、脊椎、背、腰、胯、腿、膝、脚都能涉及,这样的全身均衡运动对孩子的骨骼发育有好处。要塑造中小学生健美的体形必须采取科学形体训练。使中小学生认识并能逐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及早预防和矫正不良姿态。同时也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达到优美的姿态、高雅的气质。芭蕾舞的基本位置是作为动作姿势的发点而存在的,芭蕾的任何动作姿势都是由基本位置发展而来的,科学的进行芭蕾基础训练,芭蕾舞教育不在于学习芭蕾的技艺,而主要在于健美形体和培养高雅的气质,使中小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找到一份自信,永远保持青春活力。芭蕾基础可以使中小学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使每一个动作姿态准确、到位;练好芭蕾基础能够全面领会题材的内涵,准确地把握主题,形成准确的对舞蹈主题思想的感觉和对舞蹈姿态、舞蹈动作的感觉。

结语:芭蕾是世界舞蹈艺术之精华,它的高深与博大、唯美与脱俗使它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推崇。芭蕾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兴盛于法国,鼎盛于俄国,最终从俄国走向世界。芭蕾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完整的训练体系,特别是脚步、姿态,身体各个部位练习以及动作表现意识和表现方法都具有独到之处。芭蕾训练体系是通过一系列完整的训练程式化肢体动作组合训练来提高身体表演能力及表演意识,使舞者在各种情景中自如的、多才的表现出表演者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炽热的情感,从而塑造出崭新的艺术形象。

一袭轻纱、一双舞鞋,完美的身段、优美的舞姿,这就是芭蕾舞给我们的印象。因为它超凡脱俗的美和清新活泼的意境,让我们觉得它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其实,芭蕾不拒绝任何人,包括只有四五岁的孩子。我希望能通过芭蕾基础训练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形体、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天宇艺术培训中心-少儿芭蕾舞培训

适合年龄:4-6岁的宝宝们

优雅气质,优美形体,从小培养!

授课方式:专业的舞蹈老师以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形式教学,将舞蹈语言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幼儿,手把手教学让孩子慢慢对舞蹈有所感受和认识,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专业舞蹈的魅力,锻炼孩子们的乐感、身体协调性,培养她们对舞蹈的兴趣从而坚持并能长期性的学习。

教学分析:学龄前的幼儿对音乐和舞蹈缺乏理解,只能模仿,所以刚开始学的一年到一年半里,一般都是以启蒙为主,在这一阶段,家长不可操之过急,主要是让孩子练一些带芭蕾风格的基本动作,只要孩子能抓住节奏,跟上音乐,为日后学习打下基础。这种课家长也可参与互动,更是一个亲子课堂。

公司地址:湖南长沙市雨花区候家塘都市阳光大厦2906(侯家塘新一佳大超市对面)

免费热线:400-0700-39演艺热线:0731-89725531

策划热线:0731-82071275

天宇艺术培训中心-芭蕾舞导师介绍

师资力量-是佩华(芭蕾)

毕业院校:北京市陈爱莲舞蹈学校

专业:舞蹈表演与教育

教师资质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少儿1-3级

舞蹈特长:

中国古典舞、芭蕾舞、民族民间舞

演出与教育经验:

在校期间出演大型中国古典舞剧《红楼梦》,担任主要角色,此舞剧在江浙沪、广东省进行了两百余场的巡回演出。代表学校参加了央视各大晚会的录制演出,例如:同一首歌,欢乐中国行,中韩歌友会等。

2003年-2008年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工作,担任主要演员。多次代表北京文化部,国家安全生产局,煤炭部出访德国、荷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国的文化交流演出。参演舞蹈世界,央视五一音乐会,人民大会堂等国家性质演出。并担任文工团开办的中国舞少儿与成人培训的主课老师。

2010年至今在上海未来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担任中国舞少儿考级主课老师。

师资力量-董骏(芭蕾/现代/JAZZ)

舞龄:10年

舞蹈编导:

话剧《松子的爱》、话剧《蜜月惊心》、话剧《快乐社区》 等

舞台演出:

舞剧《梁祝》饰 梁山伯

群舞《天下无双》 主演

明星伴舞及电视栏目:

组合by2、潘玮柏、徐小凤、李斯丹尼、江映蓉、《舞林大会》、《加油!东方天使》、《名优星》 等

担任品牌活动表演嘉宾:

合作单位:Cross,、东方电视台、Volvo、台州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法拉利、多利有机蔬菜农庄、自然美 等

舞蹈艺术影像项目:

《蛾》《非线性》《FAWO》《宇宙》等

师资力量-侯博(芭蕾)

姓名:侯博

毕业院校:南京艺术学院

专业:舞蹈表演

教师资质:北舞中国舞5

舞蹈特长:少儿中国舞 芭蕾舞 古典舞 民族舞

演出经验:

2008年 江苏省教育电视台“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艺演出,2008年 江苏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在茉莉花盛开的地方”大型文艺演出,2009年 江苏省举办的国庆六十周年大型文艺演出,2009年 江苏省总工会“五一劳动节”文艺汇演

2010年 “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

少儿舞蹈的编导与训练分析 篇6

关键词:少儿舞蹈;编导;主题;训练;技巧

G258.7

一、少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1.舞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在少儿教育中应用舞蹈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性格,改善一部分学生内向自闭的性格,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促进智力的提升。在少儿阶段,孩子们对于外界的感受是感性的,其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表象来认知事物,而这样的特征很符合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与内在。对于活泼的孩子而言,舞蹈能够给与其一个很好的表达自我的环境。而对于文静的孩子而言舞蹈则能够帮助其寻找自身的内心想法并且帮助那些内向的孩子融入集体。

2.在舞蹈的学习中经常需要对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长期以往能够将这样的习惯带入到孩子的学习中,让孩子学会自我主动的去学习,并且锻炼孩子的意志与品格,使其能够更加的成熟与稳重。

3.舞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运动,在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的运动,在锻炼自身的体格,能够促进身体的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舞蹈的学习是从动作的模仿开始的,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并且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

4.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的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以及内涵,通过舞蹈的学习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以及敏锐的感官,使得孩子能够拥有较好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舞蹈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孩子的审美,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以及个人意志,从而促进孩子全方面的身心健康与发育。

二、少儿舞蹈编导的重点因素

1.舞蹈主题、形式应当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

少儿舞蹈的主体还是少儿,也就是说在进行舞蹈的编排时应当结合少儿的特性进行编排,在孩子的严重,他们的世界是充满了童话和美好的,而少儿舞蹈所要表达的正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在选择舞蹈的主题时应当结合孩子的内心兴趣,主题应当贴近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不能够从成人的角度去进行主题的选取,否则会导致孩子们对这样的舞蹈没有丝毫的兴趣。合适的舞蹈主题能够促进孩子的表演兴趣,从而投入更多的精神到舞蹈的排练中。而舞蹈的形式则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当然形式应当健康积极,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无论是拉丁舞、还是街舞还是踢踏舞,都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表演兴趣,从而提高舞蹈的编排效率,使得舞蹈具有更强的渲染力。

2.舞蹈的音乐节奏与动作应当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蹈的音乐与节奏可以说是整个舞蹈的灵魂,舞蹈动作是表达舞蹈内涵的主体,而音乐则是舞蹈氛围的渲染,而节奏则是将这些结合在一起的关键之一。在少儿舞蹈中,舞蹈的动作是表达舞蹈内在的主要表达形式,因此对于舞蹈动作的设计一定要景观慎重的考虑,确保舞蹈的动作、人物的表情能够充分的表现出舞蹈的内在情感。此外对于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节奏的设计还应当结合孩子的年龄段进行设计,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应当动作相当而言较为简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一点在儿童舞蹈《小蚂蚁》中就有着较好的体现,通过规律的节奏以及夸张但是简单的动作来让孩子们模仿了小蚂蚁团结一起找食物的场景,看上去充满了童真与活跃,并在幽默的同时传达出了团结才是力量这一内涵。而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年长一些的孩子则可以晒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当然舞蹈的难度应当适当,应当控制在范围之内,确保孩子能够完成,并且以孩子的健康为重。

三、少儿舞蹈训练的重点

在进行少儿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更多的重视的是孩子的舞蹈技巧,在进行一个舞蹈的排练时,哪怕舞蹈的主题再好,立意再高但是没有一群好的舞蹈演员,那么就无法充分的表现出舞蹈的内在,因此在进行少儿舞蹈的训练时应当重视舞蹈的基本功训练,确保孩子们的舞蹈技巧以及表演能力。在进行舞蹈训练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确保学生基本舞蹈能力的提升。在训练过程中应当系统、科学的进行规范训练,训练的难度也应当逐步的提升,一点一点的提高学生的个人舞蹈能力,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舞蹈的模仿性、娱乐性、动作性、节奏性等特殊手段,有步骤地进行训练。针对舞蹈队中只有个别学生经过业余舞蹈培训的现状,首先从学生的四肢协调运动入手,使头、肩、臂、手、躯干、胯、腿、膝、脚等获得松弛和解放,并在其软度、开度、力度和基本能力上得到规范化训练。在舞蹈排练过程中,教师既要用风趣的语言启发想象、让舞蹈动作形象化,又要通过动态示范、引导学生动作表情协调到位,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理性升华。“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舞蹈排练中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每一个动作、表情、神态、队形都需要教师耐心地讲解示范,手把手地纠正动作的准确与身体的协调。如学生甩双扇表演的花朵,要求直臂、对腕,双手握扇成90直角,甩动时,双扇成180平面旋转;手巾花的甩动,以手腕带动手巾由外向里连续环绕,绕花时,手臂要松弛,手腕要灵活……每个大型舞蹈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动作,每个动作都需要经过多次分解-组合-表演的训练过程。任何成功都凝聚着智慧、心血和汗水。如果说,教师的编导艺术和训练水平是舞蹈成功的基础,那么,学生技巧与能力的表现就是舞蹈成功的必要条件。

四、结语

少儿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运动,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孩子的气质与艺术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一定要重视少儿舞蹈的教育水平。在少儿舞蹈编导与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舞蹈并进行日常的训练,因此舞蹈教师在日常的舞蹈编导以及训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每一个编导的细节,及时掌握舞蹈发展的最新情况,从而促进我国少儿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黎辉.儿童舞蹈训练要注重想象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版,2013(3).78-79.

[2]王红.少儿舞蹈的编导和训练研究[J].北方文学旬刊,2014(8):63-63.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7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表演行业也不断发展,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表演行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对于表演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何培养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人才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也受到了的重视。为了进一步促进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人才的培养,开展了对本文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要性研究,进一步找到培养表演人才的科学方法。同时,这也是促进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培养表演型人才,同时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发展和表演行业的进步。

二、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要性

(一)对舞蹈专业学生

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更好的增强舞蹈专业学生的自身素养,同时,表演训练课程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舞蹈专业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刻苦训练来促进表演技能的提高,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表演训练课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舞蹈专业学生的情操,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在拥有更好表演技能的同时来不断修养自己的内在。而且,只有舞蹈专业的学生具备了更好的表演技能,才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具有竞争力,从而促进自己演艺事业的提高。

(二)对普通高校

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在促进舞蹈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普通高校的发展。因为只有高校里的学生更加优秀,才能更加促进舞蹈专业的繁荣与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普通高校塑造更好的形象与声誉,这也为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基础。总之,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在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对高校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对表演行业

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表演型人才,只有具备了更加优秀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表演行业的发展,这也是开展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最终目的。培养人才就是为了更好的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做下铺垫,所以,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就是为了培养表演行业的优秀人才所做的铺垫。如果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没有开展表演训练课程,那么就会让舞蹈专业的学生无法通过更好的训练来培养自身的技能,这样也就无法更好地促进表演行业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缺乏对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视

由于普通高校没有对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才使得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法得到更好的推行,这样一来就无法更好地促进舞蹈专业中学生表演技能的提高。如此一来,当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就无法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就很有可能被舞蹈行业淘汰下去,这也直接会影响到普通高校的形象。

(二)缺乏社会表演训练资源

缺乏社会表演训练资源也是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缺乏训练资源,才会使得表演训练课程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展。在当今社会中,一般都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都忽视了表演技能的培养,所以忽视了对于表演训练资源的储备。在普通高校中,他们一般都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没有给予丰富的表演训练资源,也没有加强对表演训练设施的建设。所以,缺乏社会表演训练资源,是普通高校表演专业中舞蹈训练课程无法更好进展的重要原因。

(三)舞蹈专业学生缺乏表演训练兴趣

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表演训练课程缺乏兴趣,这也会使得他们经常不参加表演训练课程。在平时开展表演训练课程的时候,很多舞蹈专业的学生都会利用各种理由来拒绝参加表演训练课程。同时,很多学生对于这些训练课程不感兴趣,这也是使得他们不来参加表演训练课程的原因。而且平常的表演训练课程比较累,这就更加让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对于这一课程的开展具有抵触心理,从而阻碍了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开展与推进,这也就直接阻碍了表演人才的培养。

四、解决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普通高校对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视

因为普通高校对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缺乏重视,这使得表演课程无法得到更好的开展,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增强普通高校对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视。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够让普通高校落实行动,制定科学合理的表演训练课程,从而为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接受表演训练课程的机会,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训练技能的提高。

(二)充足社会表演训练资源

社会不仅仅要关注文化建设,同时也要加强表演训练资源的建设,这样才能给舞蹈专业的学生提供的表演训练资源。学校只有充足表演训练资源,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来增强自身的表演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社会表演训练资源的充足,可以让舞蹈专业的学生认识的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信心。

(三)培养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训练兴趣

当然,要想解决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存在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培养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训练兴趣。只有学生对于表演训练课程感兴趣,那么才能推进表演训练课程的开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对于表演训练兴趣才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根本之策。

五、总结

通过学习表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对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也希望普通高校能够对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明白普通高校舞蹈专业中表演训练课程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表演人才、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普通高校、表演行业的共同发展。从大的方面来说,在更好促进我国表演行业的进步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雅先.乐理与视唱练耳[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邓福星主编.程明太.舞蹈表演教育学[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王晓琳.家长参与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南阜师范大学,2008.

[4]邵超.学生舞蹈表演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及对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7.

论现代舞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 篇8

一、什么是现代舞, 现代舞的定义

现代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 我们很难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定义来概括其全部内涵及外延。然而, 现代舞就其本质而言, 它属于一场舞蹈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运动, 作为一种观点, 它表明现代舞蹈家对舞蹈本质的重新认识以及舞蹈在当代世界中所承担艺术功能的态度。

现代舞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是从欧洲近代文化衍生出的一种现代现象, 20世纪以来向世界各地延伸, 并以“重新返回”的方式寻找“本土”依据, 形成现代的全球性的扩张局势。

二、现代舞的基本训练

(一) 现代舞的基本体态

现代舞的体态是“返回自然”, 但“返回自然”不是任意的自然运动, 而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自然运动。它是建立在呼吸技巧和节奏上的收缩与放松技术, 是以身体内部的或外来的刺激所产生的肌肉和神经反应为基础, 加上夸张、粗粝、力度强劲的律动, 充分发挥肢体蕴藏的运动潜能, 去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 传达各式各样的人生体验。

(二) 现代舞的基本特征

现代舞的语言本身就是模糊的特征。不过语言的模糊特征并不应该成为作品涵义传达不清的理由。也就是说现代舞的某一具体舞蹈动作可以是多义的“词语”, 但是作品自身涵义却应该是明确的, 编导所希冀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应该是清晰的, 而且应该是可以让观众多少有些领悟的。为了达到这一点, 选择出最恰当的动作去作艺术内涵的全部昭示, 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艺术创作中最主要的一点。

(三) 现代舞的基本训练方式

以邓肯为首的舞蹈家们认为, 舞蹈应该是人性和精神的解放, 是表达灵魂、生命和情感的最好方式, 使之呈现为现代舞的动作训练体系是对人的研究, 因此在训练中舞蹈往往从走、跑、跳、蹲、立、躺等日常形态入手。

现代舞对身体能力的要求, 并不是一套特殊的、固定的、僵化的、不变的动作体系, 而是通过训练身体的灵敏反映去感受和表现心灵, 重视感觉力量和情绪力量来诱导肌肉活动, 其将肌肉的收缩与情节冲动的强度成比例的表现出来, 而不是像芭蕾舞演员的那样循规蹈矩地接受风格的动作规范训练。现代舞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创新、发展,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与接受。

现代舞的训练方法强调:人体作为工具, 应通过特殊方式进行运用;在训练中采取不同的方向创造动作的各种形貌;通过整体动作的节奏组织和速度变化发展动作;通过加强力度的部位并组织动作片段的样式。现代舞的身体训练, 十分重视对人的情感及其行为的分析, 经常将各种感情作为表演主题展开。

三、现代舞训练的重要性

(一) 现代舞的突出优点

现代舞是西方外来艺术,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观念。它是现代社会具有时代特征的舞种。现代舞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全身性动作, 身、手、头、脚、脑并用, 二是运用全身动作表意传情, 在身躯的情感表达上有较大的突破。

(二) 现代舞的重要体系

现代舞从创作观念到训练手法等方面, 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及训练价值。在现代舞学习训练过程中, 会深刻的体会到经由现代舞的训练, 有力的增强了自己身体的表现能力。学习的现代舞课程中, 主要学习的是美国现代奠基人之一的韩芙莉训练体系, 她全部技巧包含了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她认为舞蹈的动作产生于演员的重心移动, 她把舞蹈在这两者之间称为两个平衡静止点之间的弧线。她创造厂“倒地——爬起”的技巧, 以后被林蒙继承发展为“林蒙技巧”成为美国现代舞三大训练体系之一。

四、现代舞与古典舞、民间舞的教育结合

(一) 现代舞与古典舞的教育结合

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古典舞、现代舞的技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目的的最根本的途径。跳的高、转的多只是基本功, 是一种表现的手段, 一种肢体的能力。当我们在观赏一部作品时。关键是看他如何用自己的肢体, 包括肢体的各种能力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塑造一位特定的人物。古典舞与现代舞的结合, 就是现代舞能够打动现代观众的心和占典舞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古典舞与现代舞运用上应研究身体的控制能力、跳、转、翻等技巧。教材使用少而精,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 如课前地面活动组合, 可以将身体利用现代舞的方法充分得到解放和放松后进行训练。我们都知道古典舞的训练风格是对手、眼、身、法的要求细致, 将神韵与基本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现代舞的训练, 在开发人体多层次、多手段上给予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它是人体运动中形态的自我, 体现在动作、形体、动律、节奏及运动路线, 更具人体的开发应用。

(二) 现代舞与民族舞的教育结合

1.现代舞的训练体系对民间舞演员有着重要训练价值

我们中国的古典舞也有与自己风格相配套的训练体系, 惟独我们在对民族民间舞蹈演员的训练方法, 是游离于芭蕾和古典舞的训练方法之间。民族民间舞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又符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动律特征规律的训练方法体系, 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条件的民间舞蹈优秀演员。

2.现代舞的训练体系适用于民间舞的教学

舞蹈并不光讲究技术性, 更是强调一个舞蹈演员的艺术性, 而芭蕾训练容易使演员的上身形成僵化, 使之不能更好的去表现民族民间舞中的“拧、转、旋、曲”的身体动态。而如现代舞中格莱姆的训练体系, 是以呼吸为动力, 强调用身体的脊背来带动动作, 可以达到很好地训练民族民间舞蹈演员背部肌肉的能力和韧性。也有利于我们掌握不同风格民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些技术技巧, 这些都是芭蕾训练体系所不能完全给予的。诸如现代舞中“收缩——放松”“倒地——爬起”等训练方法都能更好地帮助民族民间舞蹈演员达到松弛、灵活自如的能力。

五、结论

引进现代舞教育理念, 首先要把各种现代艺术的意识、创作与结构思考方式进行科学化地分析对比。无论是继承传统的东西, 还是外来的东西, 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外来文化教育理念的吸收引进是需要且必要的, 但是不能囫囵吞枣, 或一味地强调与国际接轨, 而不考虑自身存在的教育问题, 我们应当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认真研究, 在研究中提出问题, 在实践运用中找出答案。

摘要:现代舞是西方外来艺术,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观念, 它是现代社会具有时代特征的舞种。现代舞对于中国古典舞以及民间舞的基础训练、舞蹈演员的培养训练做出重要贡献。它以新的观念和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中国的教育事业, 现代舞的教育理念与观念已渗入中国的舞蹈事业, 教育出大批的服务于社会的舞蹈专业人才。

关键词:现代舞,基础训练,舞蹈训练

参考文献

[1]刘青戈.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上海音乐出版社.

[2]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

[3]曹诚渊.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6, (2) .

[4]陈煜芳.新西部·下半月, 2007, (11) .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形体舞蹈训练,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一、引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教育部令第13号) 的要求, 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向全国部属各高校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教体艺厅[2006]3号) 。文件中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公共艺术教育已然成为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及着推动作用。公共艺术教育针对的是综合性高校普通学生通过舞蹈鉴赏、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等艺术课程提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 完善人格的教育手段。公共艺术教育区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深度, 强调的是受益面的广度。形体舞蹈基础训练恰恰契合公共艺术教育的广度, 相对于专业舞蹈课程训练具有无门槛、易练习、提升快, 覆盖面广、受益面大的特点。力求学生在娱乐中增进健康、练习中感受放松、学习中培养气质。

二、形体舞蹈训练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舞蹈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也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形体与舞蹈基础训练课是音乐、形体练习与舞蹈等多艺术学科的结合。在高校开设形体舞蹈训练对学生的成才发展有着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一) 形体美的塑造

形体舞蹈训练是按照人体形态机能的特点,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充分做到舒展身体、拉长线条, 匀称和谐地发展人体。主要通过基本姿态练习、把杆练习、各类小组合等练习, 融入不同的民族舞蹈元素训练, 既注重外在美的训练, 又注重内在美的情操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基本训练, 修饰、矫正学生的基本体态, 使学生完善自身的仪表仪态,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塑造学生健美的体态和高雅气质。

(二) 塑造健全人格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人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 大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多, 心理压力较大, 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形体舞蹈训练课程包含了大量的美学元素, 如, 优雅动听的音乐、宽敞舒适的练功房, 优美的舞姿练习等等, 与平时枯燥紧张的学习环境截然不同,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中, 在训练中学生可以通过音乐的律动去抒发内心的情感, 用肢体语言宣泄自己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增强了自信。长期坚持形体舞蹈训练能够宣泄压力, 稳定情绪, 塑造健全人格, 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每天的学习生活。

(三) 提升综合素质

人的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 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 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主要包括人格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角色素质这七大块。形体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塑造健美的体型, 健康的体魄,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种感受美, 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在形体舞蹈这种集体课中, 同学们需要互相帮助指导,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交际面, 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从而满足学生的内心情感需求。形体舞蹈训练促进学生掌握仪态仪表的标准, 拥有舞蹈特长, 培养了高雅气质, 对大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形体舞蹈课程不是刻板的教学模式, 相对而言, 环境宽松, 在训练中引导学生去自由的舒展身体语言, 尽情发挥,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整个形体舞蹈训练的过程中, 磨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意志,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高校形体舞蹈训练的内容探讨

本文中的形体舞蹈训练课程是指为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艺术公选课程, 目的是通过形体舞蹈训练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 使普通学生进行有科学、有系统、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 同时作为一种通过肢体训练得以实现并直接作用与身体的教育形式。形体舞蹈基础训练又具有独特的生理学作用与功效, 那就是它健身育人, 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开拓形象思维从而体会到更为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丰富精神世界。

课程主要内容应包括:形体舞蹈的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音乐知识, 形体的姿态练习、把杆练习、地面练习、基本步法练习、把杆组合或地面组合、形体舞蹈组合、身体素质训练、民间舞组合等。鉴于形体舞蹈基础训练的课程特点, 课程将通过观摩、讲授、示范等教学方式, 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 使学生了解与掌握形体舞蹈基础, 同时以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 通过形体舞蹈的基本训练, 修饰、矫正正学生的基本体态,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站立形态、方向等, 塑造健康的体形。教师要先让学生掌握每一动作的体态、节奏、动律、方位、要领等要素, 然后逐一分解练习, 将动作由难变易, 这种教法适合没有舞蹈基础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教授动作的同时, 讲解有关民族的文化背景、历史风貌、风土人情, 并用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 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课堂安排上要动静交替, 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需求, 要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使学生将动作的规范性与情感特点融于一体, 达到规范性与表现力的和谐统一, 准确把握舞蹈的精华和要旨。

四、结语

形体舞蹈是综合性的艺术, 也是人体语言的艺术。在高校通过形体舞蹈训练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及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和高雅气质为目。满足学生追求形体艺术美的同时对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而有效的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倩.舞蹈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S2) .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形体训练,女性,培养,作用

舞蹈形体训练能够培养女性的知性美, 舞蹈教学中开设形体训练课程适用于文科理科女性的艺术类课程, 能够培养女性的美学素养, 因为女性的形体美是外在美的重要部分, 但是不能完全涵盖在里边, 外在美还包括女性的气质, 姿态以及精神等方面, 舞蹈中的形体训练正好能够塑造这方面的外在美, 能够把女性的外在美和内涵结合在一起, 实现女性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舞蹈形体训练的形体美与姿态美

舞蹈的形体训练是一个全面的过程, 其中形体是身体结构的比例, 外在形体是身高、体重以及动作姿态等方面, 人体各个部分的结构都存在一定的比例, 但是人体的面貌特征等方面都是后天锻炼出来的, 目前, 社会对女性的形体美都很关注, 关注指数要高于男性。所以女性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进行舞蹈学习的女性, 压迫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好的形体训练能够把舞者塑造的更美, 使舞者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和优美的物资起到一种复合性的美, 可见形体美对于舞者来说是多么重要。

另外, 女性的形体美和姿态美, 能够从姿态神情, 坐姿标准、立姿标准、行姿标准等方面体现出来, 舞蹈的形体训练在培养姿态美和形态美这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使每个优雅的姿势都能够在公共场合表现的自然洒脱, 使女性的知性美提升到新的高度。

二、舞蹈形体训练塑造女性形体

目前, 我国很多舞蹈院校都设置了舞蹈形体训练这方面的课程, 这些课程适用于学些舞蹈的女生, 因为在舞蹈的学习过程是随着音乐进行跳跃旋转的过程, 具有节奏感的音乐会刺激女性的神经系统, 提高反射的效率, 提高女性的兴奋程度, 使女性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感知的动作中, 实现自身协调能力的改善, 高校中学习舞蹈的学生大多是22岁以下的学生, 这个年龄的肢体柔韧度等方面都很好, 这样进行舞蹈的形体训练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也是进行舞蹈形体训练的重要时期。

例如, 学习芭蕾舞的女性, 每个动作都要体现古典美, 要求学习芭蕾舞的女性, 对于头部要两眼平视, 保证头部竖直, 抬下巴, 后背必须要直起 (见图1) 。对于颈部, 要伸长, 不要有大幅度的运动, 不能缩头, 要求肩部要保持女性的美感, 手臂的关节要呈现出弧线形状, 进行形体训练对学习芭蕾舞的人员具有很好的效果。不同风格的舞蹈队形体训练这方面要求的内容不同, 像现代舞、国标舞、踢踏舞等都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要按照物资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 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解决身体容易出现僵硬失调的情况。在进行肢体的训练中, 女性的腰、臀、大腿都会有一定的脂肪, 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够协调这些部分脂肪的比例, 对女性的姿态美具有重要作用。

三、舞蹈的形体训在气质修养中的作用

学舞者大多身体都正在发育, 思维活跃, 精力充足。所以在进行肢体训练的时候要结合这方面的特点, 合理的设置形体训练课程, 让女性的学习过程能够在精神、心灵等方面结合在一起, 让舞蹈的形体训练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脂肪, 使学生能够利用音乐来管观赏自己, 使心情变得愉悦, 实现身体协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结合, 达到形体训练的最终目的。最终达到消除那些僵硬、失调、粗俗的姿态。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儒家学派很重视乐舞, 认为舞者的表演过程能够体现出人心里的自然感情, 也是行为举止的一种体现以及心灵的产物, 所以跳舞是最好的抒发感情的方式, 能够体现出精神世界, 能够让性格内向的人活泼大方。因此对女性进行形体训练, 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女性在给人最直接的部分就是言谈举止, 这是知性美的一种体现, 无论是求职或者以后的面试, 都要从感官这方面出发, 所以女性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另外女性的形体训练也要注意音乐的节奏等, 使舞者的表演更加柔美, 也是加强学生审美感受的一方面。形体美也低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能够和身体的表象联系在一起, 在神态和仪表等方面需要构建形体训练的框架, 是女性的气质修养达到更深的层次。

四、形态训练对女性意识与女性培养

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对女性的认识已经不是以往家庭主妇那么简单, 对女性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这样女性的自我意识是女性知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舞蹈形体课程训练这方面, 要加强肢体语言的训练, 从社会角度出发, 女性的语言文化要和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 女性的意识培养要结合女性的心里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目前很多院校都开设的健美课, 礼仪课等这些都是形体训练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能够促进女性的发展, 在女性认识和意识培养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女性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也同样提高了社会认识的能力, 为女性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舞蹈的形体训练对女性的姿态、气质、行为以及自尊心等很多方面都起到促进的作用, 能够增强女性的社会使命感, 为女性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 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女性的举止行为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 女性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蔚.舞蹈形体训练对女性培养的作用[J].四川戏剧, 2005 (6) :33-34.

[2]孙苇.舞蹈形体训练对中青年女性气质的影响[J].艺术百家, 2012 (z2) :446-448.

[3]谢丹.舞蹈形体训练的若干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 2004, 19 (2) :75-76.

[4]胡中辉.肢体语言的魅力——舞蹈形体训练对于话剧表演的影响[J].艺术研究, 2010 (2) :30-31.

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强化策略 篇11

【关键词】舞蹈教学 美感训练 强化策略

引言

艺术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而存在,舞蹈也是这样。舞蹈以其特有的美的形式,不仅陶冶了人的情操、丰富了人的情感,而且通过舞蹈动作能够给人以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可以培养学生优雅的气质、端正的姿态和健康的身形,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美好的人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热情。其中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强化策略有:

一、增强学生的美感意识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教学方式,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技巧,还应当主动地培养和强化学生舞蹈的美感意识和表演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在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完成全部的舞蹈教学过程,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尊重一般的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在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美感教学,强化学生的美感意识。在基本的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步伐、手位、身体动作中进行美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发现这些简单动作中所蕴涵的情感、思想、意念、灵魂。让通过手、眼、身体、腿等动作,让学生从想象中感受和想象出美的感觉。一旦让学生从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了想象和美感,就会对这些简单的动作赋予新的意义,产生新的认识,那么学生就不会在舞蹈教学中感到枯燥了。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就会在舞蹈教学中形成牢固的美感意识,使看上去比较机械的体能训练和舞蹈表演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到舞蹈动作训练中加强美感训练

(1)把握好舞蹈的节奏,人在舞蹈动作中的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都和人在运动中的情感和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舞蹈动作来说,应当追求舞台表演的效果。舞蹈教学不仅要能够使学生享受到美,而且其动作也要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2)把握好舞蹈的风格。对于舞蹈的风格来说,是舞蹈训练的核心内容,对于每一种舞蹈风格,老师不能仅仅是教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而是要把这些动作和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时代特征以及动作的内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含义和内容。例如对于汉族舞蹈来说,其舞蹈动作相对比较灵活;对于藏族来说,其舞蹈动作潇洒浑厚;对于蒙古族来说,其舞蹈动作剽悍豪迈;对于维吾尔族的舞蹈来说,其动作比较诙谐热情;对于鲜族舞蹈来说,其动作比较稳重含蓄等。通过把舞蹈风格中的韵味紧密地联系到所练习的舞蹈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觉其中的美感,进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3)对于舞蹈训练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比较全面地表现出舞蹈作品,所以在训练中通过加强学生的作品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美感的掌握。老师在平时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作品意识,在编舞、教舞、分析舞蹈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练习,可以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舞蹈氛围中,帮助学生几种感悟其中的美感,对于学生的美感的学习和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美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独立的舞蹈片段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舞台表演的实践,达到一种高度艺术升华、提炼等艺术美感。

三、强化其舞蹈美感训练韵味

对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来说,其中的一个内容就是舞蹈韵味的体现和表达。舞蹈中的韵味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上的协调性,从而给观赏者一种比较愉悦的感受。要想把握好舞蹈中的韵味就要努力掌握好舞蹈动作的快慢,包括用力的火候和时间,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动作的路线,以及舞步的节奏,达到舞蹈中的每个动作在舞蹈作品中通顺流利,没有“出镜”的感觉。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重视人内心的感受,只有感情达到了,动作训练才能自觉的表现出内心想要表达的效果。例如在舞蹈动作中,如果学生能够正确地体会到舞蹈中的美感,那么在做伸腿动作的时候,神经中枢就能够很清楚明白应当怎么支配肌肉的力量和方位,这种支配的感觉一直达到神经末梢,通过这样的配合,就能够表现出舞蹈的美感。这需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舞蹈动作的琢磨和思考,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文化韵味和情感。

四、结语

舞蹈作为人体语言的一种,它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出美的感受。美感是舞蹈的灵魂,如果在舞蹈教学中没有美的感受,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它的艺术表达能力。对于舞蹈教学来说其实就是美的教育过程,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规范舞蹈动作,还要重视美感的训练。对于舞蹈教学来说,重视对美感的训练和学习,提高从舞蹈的本质和情感上来强化其美感,可以增强舞蹈教学中趣味,达到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和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笑怡.关于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的研究[J].华章,2012(20):165.

[2]陈利.浅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美感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05):162-162.

[3]赵爱芳,崔文彦.舞蹈教学要强化美感训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6):105-106.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12

关键词:舞蹈表情,训练,排练,表演

一、舞蹈表情训练的问题所在

很多学校在舞蹈教学同时都会排练大量的舞蹈作品参加校内外文艺演出, 有些舞蹈作品编排构思不错, 学生动作也很整齐, 但是总是让人感到学生不够投入, 表演时舞蹈表情不够到位, 觉得这方面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学生只注意了外部形态动作的模仿, 而忽略了内在情感的体验, 学生在表演中只注意动作和构图的变化, 难免表情紧张、不够投入, 为表演而表演, 缺乏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 舞蹈表情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是提高舞蹈表演艺术表现力的一个突破口, 是一个在舞蹈教学策略方面需要探讨的课题。

二、舞蹈表情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 它通过面部的表情、手臂的弧度变化、肢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呼吸的提沉冲靠来统一表达内在的情感。它对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 表现多种情绪的变化, 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的表情不单单由某一个动态的部位来体现, 单独的手的动作, 如果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就很难以正确表达丰富的内心感情。同样, 如果各部位不相适应, 还会导致外在形态扭曲和懈散, 破坏舞蹈的动态美。因此, 我们所说的舞蹈表情是由全身心协调一致, 透过外在的一个个富有情感的动态和技巧动作, 准确反映出特定的美的神韵。这种表情的力量富有艺术的魅力, 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充满了表情, 整个舞蹈的表现力就得以实现了。要达到以上的要求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全面重视, 在排练方法上适当调整, 在表演中充分进入角色, 形成系统连续的表情体验和表演。

三、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情的训练方法

(一) 平时训练中内外结合, 抓好表情基础

1.训练软开度和控制肢体能力

在基本功的训练上, 软开度是完成一定难度动作的基础, 更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肢体感觉, 保持动作优美, 调节呼吸节奏, 面部表情放松, 上身挺拔, 下身收紧, 感受舞蹈动作的节奏, 强化动作的准确性。舞蹈动作往往是很多肢体部位的复杂协调关系, 有些不能完全用语言准确表达, 但关键部分的节奏要清楚, 体会先后关系, 造型的方向、高低、幅度, 速度。控制身体在规定节奏内整体运动的正确性, 肢体在不断训练中形成更多舞蹈基本元素, 形体表现力就更加丰富。例如:一个简单的擦地动作, 理解发力点在大腿, 由脚后跟带动脚掌向前延伸, 在绷脚点地时脚背尽量上推, 过程体会一种收紧与呼吸控制的协调性。学生会做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和判断, 把感觉领会到, 让脚也会“说话”, 使学生严格地按训练步骤去做, 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 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2.训练运用呼吸和动作的有机结合

呼吸是舞蹈的生理基础, 首先要理解呼吸的种类: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呼吸与动作结合就能够体会其中的变化, 特别是长节奏的动作体现延伸性。在理解呼吸的基础上就可以调整肢体的表情, 让动作有呼吸点, 提沉明显。例如在教蒙古舞软手横向交替上下提压腕时呼吸不正确手上就没有内容, 就找不到蒙古舞的韧劲;让学生领会是交替提到最高时快速吸气, 然后慢慢呼吸, 在变手时体现呼吸点, 在流动过程中经过S形, 把旁腰带动起来动作韵律就正确了, 自然就可以加上表情, 目光看远, 视野开阔, 过程中体现自豪感, 上身略后靠, 动作就形象生动了。

3.训练视线转移和表情的对比体验

仅仅动作节奏正确还不够, 身体的方向变化往往表情中用眼神来生动体现。在流动过程中一般情况是眼随手动, 例如双晃手时就要眼随手环动, 同时要加胸腰, 体会变化的韵律。也有在流动过程中留住视线的, 体会依依不舍就要留头, 把痛苦的表情有机的结合并准确表达出来。视线的变化也包括范围的大小变化, 激动时迅速抬头看的范围很大, 悲伤时总是低下头看在很近的地方, 目光无神。

4.训练动作韵律和表情的协调关系

舞蹈美很大部分在韵律上, 也是区别每个舞种的标志。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总是先从一个个民间舞的“开法儿” (即启蒙) 教起, 然后再进行一个个舞种单一动作组合的教学活动模式。我认为, 我们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舞种教学活动模式, 从众多的舞姿中提取那些动律特征最明显、舞蹈性最强的精华部分, 重新组合起来教给学生。例如:《手臂组合》, 可以有蒙族、朝鲜族、苗族、彝族等等。我们还可以把这种多姿多彩的动律精华作为学生的常规训练, 使学生在短期内就能学到多种舞蹈动律并掌握其特点。这种多种民族风格的组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但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现, 而且还能在舞蹈中深化其动律特点, 其外部形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 作品排练中动情结合, 提高表情内涵

1.排练前期基本动作的韵律与表情结合

往往在排练前期重要重心放在教动作上, 从主体韵律到主体动作, 然后发展成一些动作组合, 在排练中加以再现和变化。忽视一开始的表情训练, 当动作熟练之后在加上表情很多学生都记不住, 就算开始有后来也僵化了。学生在基本韵律是就加上表情, 可以整体性理解动作, 在排练中更加生动和形象, 也避免了单纯外部动作的模仿, 更好领悟舞蹈内在的个性和韵味, 还训练了内部情态动作。例如:我在排练彝族舞蹈《节日里的小阿依》时, 先找来了几张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过节日时热闹情景的照片导入, 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启发学生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彝族孩子感受过节的欢乐气氛。舞蹈中有一处两个孩子表演斗牛, 其他孩子看热闹、起哄的场面。因为有了前面的引导, 学生表现出来的兴奋、紧张、焦虑、野性和热烈的情绪动作, 全身心地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排练既生动又自然。

2.排练中期理解音乐的风格与舞蹈意境

舞蹈动作始终与音乐的内容相结合, 让学生会听音乐, 听出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风格, 还能够明确音乐的曲式结构, 理清乐句。平时学生会听音乐做动作, 两者协调之后老师就不用一直指挥, 而只要在关键出加以提醒。音乐形象与舞蹈的意境密切相关, 结合动作的韵律就可以在舞动中描绘出舞蹈的内涵, 自己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表达, 那样学生就是在为自己而舞蹈, 不是老师的替代品。

3.排练后期动作完整性与表情强化训练

在排练后期, 动作已经连贯流畅, 造型准确, 动作与音乐相融合时需要艺术深加工, 动作要更加整齐, 动作幅度和动静的变化更加一致, 重要的在强化表情。统一视线方向, 理解内涵之后把面部表情更加夸张, 但与呼吸结合起来收放自如。不能够简单说要“笑”起来, 机械的笑不能够保持, 表情僵化更加难看。情随舞动, 每一次提沉都有表情变化, 始终以积极、兴奋的状态去表演, 精神饱满, 把舞蹈中的喜怒哀乐用肢体和面部表情综合再现, 所有成员共同用心去描绘舞蹈的多彩画面。

(三) 舞蹈表演中身心结合, 展现表情魅力

1.彩排中适应服装、舞台, 大胆表情

彩排要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 服装道具到位, 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比如裙子很长在流动过程中踩住而摔跤, 手上拿的道具在舞动中相互碰撞等,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帮助协调解决。彩排最重要是熟悉舞台, 明确进出场的方向, 明确造型的站位, 明确流动才次序和路线, 明确动作的方向和幅度, 明确新空间中部分的舞蹈内容。在合音乐彩排时表情一定到位, 动作标准, 不能随便, 否则回影响正常演出时主题效果。

2.表演中克服紧张情绪, 调动积极表情

上台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 一起回忆动作, 检查服装, 做好充分准备, 自信地准备参加表演。在表演中完全投入去表演, 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利用同学之间的相对关系, 提示完成后边表演;如果出现小的错误不要把慌张写在脸上, 而自然大胆地发挥又回到统一的表演上来, 因为有的舞蹈有个别的领舞和对比表演。积极的表情与舞蹈内容密切联系, 不能只有一种微笑, 动作上有对比、情绪上也有对比, 结合舞蹈的发展在高潮部分更加激烈, 主题上营造更加多层次的内容, 把流畅的韵律与内外结合的舞姿准确表现, 实现舞蹈的二度创作, 呈现完美的舞台形象。

3.表演结束前要延续舞蹈表情, 体现完整性

很多舞蹈看起来很美, 但表演者实际很辛苦。舞蹈快结束前到最后的尾声或造型等都要求继续保持表情, 一直到表演结束后谢幕、切光、下场都不能松懈和慌乱。有的舞蹈是以丰富画面慢慢结束的, 先造型的相对就要控制更长时间, 学会坚持。例如女子现代舞《小河淌水》最后有流动的一个横排次第形成不同造型结束, 再加几个学生有延伸性渐慢缓缓结束。有的舞蹈是依次带着走会幕后, 特别要走到观众看不见的地方才松下来, 让舞蹈草率收场会极大影响舞蹈的主题性。有的是强收在干净的造型上, 一般切光结束, 在很暗的舞台上下台要克服慌乱和撞人, 依然有次序地完成最后部分, 给观众留下完美印象。

舞蹈表演有丰富情感体验, 才有鲜明舞蹈形象, 才有更高的艺术感染力。幼师专业虽然不是培养舞蹈演员, 但通过平时训练和舞台表演相结合, 严格要求学生, 积极引导用心去做事, 力求更加完美, 可以激发学生更高的艺术追求。在每次演出时尽量录相, 并一起总结经验, 可以不断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让学生的舞蹈表情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具有创造力。希望能够继续在教学和训练中探讨,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后改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 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力, 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让她们学会用心去舞蹈, 用舞蹈去表达情感, 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吕新跃.文化元素在舞蹈表情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9年第6期

[2]范静.关于音乐师范专业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3]高志毅毛红庆.浅谈如何提高舞蹈表演的能力[J].《艺术教育》.2009年第5期

上一篇:农业下一篇:江苏大学生村官